時間:2023-07-28 17:05: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家好!我來自XXXX銀行,現在XXX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營業部工作。這次能夠作為金融機構選派縣級團委掛職青年,并作為選派人員代表作表態發言,感到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我們將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按照2019年全區“銀團合作”的安排部署,按照這次會議各位領導的工作要求,認真吸收借鑒歷任掛職同志工作中的經驗做法,扎根基層一線,扎實開展工作,圓滿完成掛職任務。現表態如下:
一是提高認識,珍惜機遇。“銀團合作”經過這些年的蓬勃發展,已成為金融機構和共青團組織互促共進、融合提升的創新載體和有力抓手,成為服務“三農”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推進精準扶貧、擴大普惠金融的一面旗幟和靚麗品牌。作為年輕同志,能夠有幸到縣級團委掛職,這是組織對我們的信任和關愛。我們一定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認識,把這次掛職鍛煉作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升能力的難得契機,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重托,珍惜有限的掛職時間,用情用力為掛職單位出力獻策,身到心到做好掛職工作,高質高效完成服務任務。
二是主動融入,發揮作用。融入才能投入,投入才能更好發揮作用。我們將堅決杜絕“做客”思想,樹立與掛職單位同心協力、密切配合的大局意識,堅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積極轉變角色,迅速融入團隊,盡快熟悉情況,創新開展工作。堅持多聽、多看、多思考,認真學習黨的金融政策,學好用好已經形成的經驗做法,探索推出更多便民利民的創新舉措,在履職盡責中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充分發揮聯系派出單位、掛職單位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促進相互間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深化交流合作,有效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捷度,推動基層共青團的組織和工作創新。
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年啟動以來,農業農村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成立組織,制定方案,并按照《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快“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方案》的要求,從站點選擇到信息員培訓到益農社建設、運營,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各項工作逐步推進。目前,共建成益農信息站點413個,其中標準站104個,專業站192個,簡易站117個。413個益農信息站點目前運轉正常,通過開展公益服務、便民服務、培訓服務、電商服務四類服務,幫助農民辦理買、賣、推、繳、代、取等六大業務,正在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農村電商等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切實做好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工作。
農業農村局接到市局轉發的農市便函[2020]106號《關于做好2020年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有關工作的函》后,局黨組高重視,認真進行了組織,于8月20-26日,開展了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工作,全縣至少500個行政村、居委會進行了集中學習,參訓20萬人次,培訓內容豐富,富有新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農民進一步搞好農業生產、鄉村振興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深受農民群眾好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搞好電商扶貧知識培訓。
為提高全局干部職工的電商扶貧知識,農業農村局于7月1日與商務局在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聯合舉辦了電商扶貧知識培訓,全局干部職工參加了培訓,內容涉及電子商務基礎知識、防止網詐騙、如何開網店、直播帶貨等,切實豐富了全局干部職工電子商務知識,提高了服務農民的本領和技能。
4.做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申報工作。農業農村局接到市里關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后,廣泛進行了宣傳并實地察看,遴選了4家基礎相對較好,申報積極的單位報到市里,市局領導及相關科室人員也對這4個單位進行了考察,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意見,目前這4個單位正在積極完善設施,準備申報材料。
5. 組織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
6.組織好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參展工作。
以關于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重要指示為遵循,圍繞“綠色產業、綠色生活、綠色村莊”的綠色體系建設,創新示范村發展模式,通過打造“五個一”綠色有機產業示范村,即:一村一社、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網,促進全鎮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
二、目標任務
全力打造“五個一”綠色有機產業示范村,利用三年時間,使全鎮6個行政村均達到“五個一”示范村建設標準。具體是2021年完成2個村;2022年完成2個村;2023年,完成2個村。
三、工作思路
以綠色崛起、轉型跨越發展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推進“一谷一城”建設為抓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速三產融合,統籌推進綠色種植、綠色養殖、綠色加工、綠色旅游協調發展,把鎮建設成為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示范鄉鎮。
四、工作內容
(一)村、村:
(二)村、雞冠砬子村:
(三)村:
(四)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綠色示范村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示范村建設組織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農業農村辦公室,具體負責指導、調度、監督、考核等工作。
(二)抓基層打基礎。加強民主管理,保障群眾對建設綠色有機產業示范村建設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和決策權,尤其是示范村建設要在村“兩委”領導下,做好發動引導、組織實施和管理服務等工作。
剛才,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感觸挺多、感受很深。總的感覺,全鎮干部顯示了戰斗力,展現了好風貌,全鎮各方面工作推進順利。主要體現在:
一是勢頭好。
一直是全縣的“明星鄉鎮”,在集鎮建設、中心村建設等方面,都有一些很好的經驗、突出的亮點。這次來,我們看到了“弱的變好、好的更好”的良好勢頭。
二是氛圍好。
大家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防汛抗旱,大家都是“舍小家顧大家”,全力以赴、全情投入,鉚足了勁在干事,各項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實,體現了良好的干事氛圍。
三是傳承好。
一個班子的戰斗力,就在于團結、在于傳承。鎮黨政班子體現出了凝聚力,顯示出了戰斗力。實際上,所有工作關鍵在干部,希望年輕的同志在平時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心態,積極向老領導、老同志學習;閱歷豐富的同志要敞開胸懷,主動做好傳幫帶,把好的工作經驗和作風傳統發揚下去、傳承下去。
今天看的三個村,非常有特色,充分證明大家在脫貧攻堅上真正下了功夫,做到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戶制宜,所以才有這么好的效果,才有老百姓從一開始不理解到現在的支持。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希望大家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抓好,切實做到“四有”:
一要肩上有責。
脫貧攻堅,我們每位同志肩上都要有責任。我們黨的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抓好扶貧攻堅、確保全面小康征程中“一個也不掉隊”,也是根本宗旨的體現,是各級書記、各級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大家要切實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做到縣鄉村上下齊抓,帶領全黨全社會共同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到今年實現全面脫貧。
二要手中有法。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一是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打造特色產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大農業標準化種養作用與效益的宣傳和推廣農業標準化種養實施經驗,推廣高效成熟綠色立體養殖模式。鼓勵支持企業參加農展會、博覽會、交易會、推介會等經貿活動以及名優農產品評選,提高資源農產品整體知名度。目前我縣以優質谷、紅提、西紅柿、獼猴桃、辣椒、茶葉、食用菌、百合、中草藥等為代表的特色種植業及以竹貍、生態豬、生態牛、黑雞等為代表的特色養殖業已初具規模。例如特色產業“三木”藥材種植面積22.8萬畝,白芨、重樓等特色作物1.95萬畝(其中:高山優質茶葉0.5萬畝、百合種植0.3萬畝、白芨0.6萬畝,重樓0.2萬畝,玉竹0.35萬畝)。二是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重點圍繞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藥材、肉牛肉羊、 生豬七大種養業,以及富硒農業、有機循環農業、休閑農業三個新興產業加大示范創建力度,促進大宗農產品品牌化、特色農產品高端化。目前全縣累計完成創建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1家、市級1縣、縣級4家、鄉級26家,示范區通過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等舉措,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標桿作用,有力示范帶動了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村容村貌日新月異。一是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力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農業農村設施進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項目,項目總投資983.13萬元,共分29個項目點,新建渠道38.96千米、攔水壩1座,項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積2000畝,恢復灌溉面積600畝。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1166.2萬元,項目建成后,可新增糧食產量426噸、水果279噸、紅柿25噸。2019年生態鄉村示范建設工作, 12個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個村屯安裝太陽能路燈300盞,1900余戶、11000余人。二是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目前已發放宣傳資料15600張,懸掛宣傳標語451條,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次數868次。清理積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計20939噸,清理河塘溝渠累計21.3公里,清理廢棄秸稈農膜及露天堆放農業廢棄物累計462.3噸,集中開展大掃除、大清潔的戶數5153戶,農村受益群眾人數58775人。財政資金投入32萬元,自籌資金408萬元。將在24個自然村做無害化廁所600座,6個村整村推進無害化廁所,結合新農村生態(幸福鄉村)示范建設點,建設6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點,建一座集市公共廁所,10座300戶以上的村屯公共廁所。三是全力統籌抓好田園綜合體項目。成立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舉全縣之力推進園綜合體建設,引進全國第一批田園綜合體創建區域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結合我縣中峰鎮獨具的紅提產業,旅游業態,鄉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資水丹霞田園綜合體。目前縣財政落實300萬元設計規劃資金,整合3000萬元資金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00萬元資金發展產業。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一是實施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部分村莊實用性規劃編制,達到特色風貌提升,鄉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礎設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務逐步完善的總體要求。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農村風貌管控,傳承發揚鄉村優秀歷史文化。二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繼續推進“改廚改廁改圈”工作,實現農村清潔廚房普及率60%以上、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達100%。三是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大力提倡移風易俗,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掃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機制,完善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功能,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強化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縣縣直單位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全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推進重大政策、重大行動和重要工作,協調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難點問題。并制定督促檢查工作年度計劃和階段性安排,不定期開展督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有效工作機制。
(二)培育農業品牌,抓好示范區建設。通過抓有機農業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抓標準化生產、抓質量安全體系、抓電商及訂單銷售模式等五大內容,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推進有機農業全覆蓋,確保到2020年全縣累計建成各級園示范區(園、點)102個、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區2個,市級示范區3個,縣級示范區3個、鄉級示范園19個,村級示范點78個。
(三)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借力“互聯網+”發展,鼓勵有能力的農民工、有文化的“二代”農民、有技能的“兩后生”返鄉從事涉農行業創新創業,支持優秀農業技術科技人員參與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大力培養懂經營、善管理、高素質的新農民。目前共開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310余期,培訓農民2.48萬人次,印發技術資料2萬余份,受益人數達5.8萬余人次。
三、存在問題
(一)在培育帶動型的龍頭企業方面,我縣農產品外銷以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龍頭支撐產業發展的作用不明顯。
(二)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我縣新型經營主體實力弱,成立的各類農民合作組織實力薄弱,帶動能力有限,難以擔負起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產業化建設重任。
(三)在培育扶貧產業方面,我縣屬于典型的山區縣,貧困村大多地處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貧困戶科技文化素質不高,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低,普及農業技術不到位等因素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目標。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農村對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改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美麗資源”鄉村建設四個階段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農民收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與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工作思路
1.規劃先行,做好三個規劃。一是縣發改部門牽頭做好全縣的鄉村振興整體規劃,統籌全縣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的。二是規劃做好農村建設規劃,確保農業、水利、住建等各項建設有序推進。三是農業部門做好現代農業產業區域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2.示范引領,做好示范區域建設。一是打造資江沿線示范區域。以繞資源縣城水為基礎,以山水相依、碧水藍天為主題發展資江休閑旅游產業,把資江沿線的旅游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示范區。以支部為龍頭,以文明村創建和鄉規民約制定為抓手,以文化活動為載體,開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評選,著力打造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區。二是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及其他現代農業產業,打造產業興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1.“外部借力”:出外考察學習,借鑒同行業先進經驗做法。充分征求機關各部室意見建議,由分管工作副行長帶隊赴長沙等農商銀行考察學習,學習借鑒兄弟省市農商銀行在社區銀行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XX農商銀行網點轉型等。
2.“內部發力”:員工跟班學習,推動全員營銷再上新臺階。印發《XX農商銀行“跟班學信貸”培訓方案》,今年5至7月,85后入行至今未從事過信貸崗位工作的干部員工和信貸業績排名后進的客戶經理,共186余人均參加了“跟班學信貸”,進一步提升了干部員工視野的高度、廣度、靈活度,綜合素養不斷提高,干部員工專業精神持續提升。
3.“健全機制”:機關干部下派,加快青年員工成長制度化。統計員工崗位意向,組織召開機關青年員工座談會,制定《XX農商銀行機關年輕員工“下派”方案》,從機關范圍內選派到網點掛職交流鍛煉,豐富青年員工基層工作經歷,提高處理具體問題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不斷拓寬干部教育和實踐鍛煉的渠道,多崗位鍛煉干部,豐富干部閱歷,提高年輕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推進干部掛職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進一步加快年輕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為我行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資本支持。
(二)村鎮銀行工作情況
1.整體運營相對平穩。截至今年6月底,分管的X家村鎮銀行各項存款總余額為XX億元,比年初增加XX億元,增長2.76%;各項貸款總余額為XX億元,比年初增加1.76億元,增長5.22%。
2.利潤指標有所下滑。截至今年6月底,分管的X家村鎮銀行凈利潤XX萬元,同比減少XX萬元,下降XX%。
3.部分不良貸款反彈。截至今年6月底,分管的X家村鎮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XX萬元,比年初增加XX萬元,上升X%。加權戶均貸款XX萬元,比年初增加X萬元,上升X%。反彈嚴重的XX村鎮銀行不良貸款增加了XX萬,戶均貸款XX萬元,過超監管預警值XX萬元。
二、下一步打算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省市縣委關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以加速推進高水平高質量小康建設為奮斗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實施制造強鎮、開放興鎮、創新活鎮、生態立鎮、鄉村振興五大戰略,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富民強鎮新跨越和現代化建設良好開局。
二、發展目標
圍繞專用汽車主導產業的發展,著力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向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業邁進,力爭成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工程、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承載;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初步考慮“十四五”時期我鎮經濟社會發展力爭實現“一個跨越、三個領先、五個顯著增強”,即:專用汽車產業集群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全省強鎮地位初步彰顯;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生態宜居綠色發展在全縣處于領先地位;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顯著增強、社會事業發展顯著增強、民生福祉及幸福指數顯著增強。
三、“十四五”時期戰略重點
一是全力攻堅“雙招雙引”。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抓手,搶抓肺炎疫情之后政策、產業、擴大有效投資等領域的潛在機遇,主動對接世界500強、全國500強龍頭企業,依靠專用汽車展覽會等平臺,舉辦全國性行業論壇,謀劃一批事關當前、影響長遠、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扶持培育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項目,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通過“招大引強”加快全鎮專用汽車主導產業創新步伐;扎實開展零地招商,通過零土地技改,持續開展低小散企業的騰籠等措施,招引見效快、效益好、貢獻大的“大好高”“小而美”項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激發企業內生力,以外部企業的技術及資金優勢幫助我鎮傳統企業提升改造,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牢固樹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制定產業平臺發展政策,推動全鎮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
二是全盤謀劃重大工程項目。以精密化、專用化、智能化為方向,大力推進專用汽車產業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謀劃、儲備一批對全鎮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事關當前、影響長遠、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形成“十四五”項目庫;爭取一批重大項目特別是需要上級審批、平衡和協調的重大建設項目納入全鎮規劃;規劃建設汽車工程學院,著力培養專用汽車產業所需人才;積極向上爭取高速公路在布局并設立出口;加快推進曙岳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天辰鋁合金鋼圈智能制造項目、科貝爾共享涂裝項目、天鴻高科技智能化罐車生產線建設項目、中國()商用二手車出口項目規劃建設,爭取早日投產;主動作為幫助駿宇EBS汽車制動系統生產項目、通泰履帶式自卸車生產項目、安途環衛裝備生產項目落地建設。同時,探索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以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的“新基建”項目探索,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努力實現“換道超車”。
三是全速開展企業育大培強。深入實施“鳳凰行動”“雄鷹行動”“雛鷹行動”,構建結構合理、活力迸發的工業企業格局。認定一批領軍型企業,在技術研發投入、投融資、工業(商業)用地、人才引進等多方面給予重大支持,支持一批重點企業加快上市,力爭到2025年,全鎮范圍內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2家以上;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創新型人才、具備行業開拓能力的企業為重點,認定一批高成長企業,在技術創新、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拓展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助推企業井噴式、裂變式增長;引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專用汽車行業細分領域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依托德國、迪拜等國際汽車展會,引導和鼓勵企業“走出去”,大力發展跨境貿易,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同時,深入開展傳統產業“智造”工程,引導企業加速開展機器人換人行動,提高生產力和安全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加速推進一批高耗能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降低企業單位產出能源消耗;在企業項目審批上下狠功夫,促使企業自覺淘汰落后生產線,有效應對日趨嚴峻的安全、環保和用工荒的現象。
三臺縣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綿陽市東南部,轄區幅員面積2659.38平方公里,轄13個鄉、4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932個村、110個社區,全縣戶籍總人口141.4萬人,是全省典型的丘區農業大縣、人口大縣。
囿于自然地理條件和人口規模,三臺縣農村人口占比較大,全縣城鎮化率為37.5%,低于全省12.9個百分點,相當比例的農村地區人均占有資源少,產業基礎薄弱,交通不發達,脫貧攻堅任務較為艱巨。2014年全縣共識別貧困人口超過8萬,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40個。同時,三臺縣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全縣范圍內南北差異、東西差異較大,約30%的貧困村、貧困人口聚集在南路鄉鎮。
近年來,三臺縣針對南部貧困區域發展滯后、訴求多元、問題交織,靠單兵突進、單點改革難以奏效等實際情況,搶抓省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市丘區農村扶貧攻堅示范區(簡稱綜改區)建設契機,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主動探索,集成實施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定向頒發經營權證、“三變”改革等15項省市縣改革試點,著力探索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互促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融合互動。綜改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7600元增長至2018年的15166元,保持年均13%的增速,9個貧困村4862名貧困人口提前實現脫貧摘帽,相關改革經驗被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專題報道。
二、做法
(一)構建“雙區”疊加推進機制,形成市縣聯動、三方共建的工作格局
堅持綜合改革與脫貧攻堅“雙區”疊加、互促互動,充分發揮政府、社會、群眾三方作用。
一是市縣齊抓共建。建立市、縣、鄉、村、社齊抓共建,五級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市、縣分別組建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和前線指揮部,落實2名縣級領導任副指揮長常駐前線指揮部一線指揮,選派3批170名市縣機關干部到指揮部掛職或村任第一書記(副書記)和鄉鎮黨委副書記(黨委委員)。
二是社會各方支援。明確社會投資、群眾投入等以獎代補政策31條,策劃包裝項目180余個,引進鐵騎力士、可士可、牡豐、梓商等農業龍頭企業18家,累計吸納社會投資3.2億余元。與清華大學、中國農大、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院校合作,建立專家工作站和遠程教育培訓基地,成功納入中國工程院“村鎮規劃建設重大課題”調研點,形成專家咨詢與技術支撐的“區校合作”新模式。
三是群眾主動參與。縣財政設立300萬元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基金,吸引65名在外務工人員回鄉成功創業。制定《綜改區項目推進辦法》,對村民籌資修建村社道路、維修塘庫堰渠、自建農業設施等分別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補助,明確“村民籌資額度達到項目總投資30%以上的,可采用村民自建方式進行”。
(二)構建“雙輪”驅動建設機制,形成規劃引領、建管同步的發展態勢
堅持規劃引領、建管同步,實現“輸血”“造血”雙輪驅動。
一是多規合一。堅持“丘區風貌、新村功能、農家情趣、現代品質”于一體,聘請清華大學、中國農大等規劃機構,同步編制示范區總體規劃和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4個專項規劃及11個鎮鄉的總規和控規,明確城鎮、產業、生態三類空間布局。開展擴權強鎮試點,加快構建“鄉—村—社”三級管控體系,推動規劃落實。
二是整合項目。堅持資金用途、管理權限、實施主體“三個不變”,采取“一個部門牽頭、一張圖紙設計、一個標準驗收”,授權綜改區指揮部“雙審雙簽”全程把控。3年累計整合實施各類涉農項目46個、資金9.96億元,建成縣鄉道路74公里、村社道路355公里;整治渠道450公里,新建山坪塘90口、蓄水池60口,新建高標準農田近萬畝,實現水網、田網、路網、電網“四網配套”。
三是創新服務。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行土地“三權分置”,探索定向頒發土地經營權證500余宗,引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新培育家庭農場、專合社148個,連片建成甜橙、藤椒等基地3.5萬畝。探索“互聯網+定制農業”,建成1個區域電商創業孵化中心和20個村級電商服務網點,實現電商交易額516萬元。開展政府購買水稻植保公共服務試點,作業面積2萬余畝,畝平直接創收92.1元。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試點,組建農村資金互助協會5個,累計發放借款260余萬元;與農商行合作創設“產業扶貧貸”,落實300萬元分險基金,由銀行放大10倍進行放貸,撬動社會投入1.8億元,帶動農戶1000余戶,被評為2017年“四川省十大金融創新案例”。
(三)構建“雙帶”同步受益機制,形成多方合作、長期共贏的脫貧路徑
堅持“帶動貧困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通過“產業+扶貧”,推動精準脫貧、同步收益、多方共贏。
一是四方分成互惠共贏。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組建甜橙種植專合社,引進可士可公司發展甜橙產業。專合社委托公司代建代管基地三年,盛產后由專合社統一經營管理,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并按1元/斤保底價回收,收益按照農戶、公司、專合社和村集體四方“7:1:1:1”分成。目前已建成甜橙基地2000畝,入股農戶1200戶(貧困戶172戶453人),盛產后可帶動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是股權量化精準扶貧。采取土地、資金入股等方式組建水產養殖專合社,發展臺灣泥鰍凈水面養殖。探索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整合財政補助資金量化到合作社成員,整合扶貧產業周轉金和社會幫扶資金作為貧困戶集體股本,集體股本收益80%由貧困戶按人分成,20%建立脫貧鞏固基金。目前已發展泥鰍養殖和稻鰍共育基地350畝,帶動6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代養代管無本增收。與鐵騎力士公司合作,在試點村建立以貧困戶為主體的合作社,通過綜改區“產業扶貧貸”和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解決合作社代養場建設資金,公司提供雞苗、飼料、設備、技術,合作社負責雞苗代管代養,雞苗成熟后由公司按3.15元/只支付代養費,優先安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參與管理,促進貧困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并實現“無本增收”。目前已建設金雞代養場6個,出欄土雞80萬只,代養收入252萬元,帶動農戶220戶(貧困戶200戶),戶均增收7800元。
四是內股外租保底分紅。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旅游度假股份合作社,引進四川牡豐公司發展油用牡丹產業,集中打造“九龍山•牡丹谷”鄉村旅游景區。利用農村土坯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采取統一規劃、政府補助、眾籌集資、入股招租等方式,將農戶閑置房屋流轉整合,建設集休閑、旅游、居住為一體的客棧式居民點或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業。公司支付入股農戶400元/畝保底租金,并將當年景區收益的30%按照入股農戶、村集體、貧困戶“7:2:1”的比例進行二次分紅。目前已帶動入股社員人均增收1390元。
(四)探索“雙盤”聯動合作機制,形成資源整合、創新利用的發展模式
堅持“盤活農村資源要素、盤活群眾參與意識”,全面開展“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試點。
一是盤活閑置資源資產。在綜改區36個村組建集體經濟、土地、勞務、旅游(度假)、置業等5大股份合作社110個,吸納21000余名群眾入社。其中,土地經營權入股4500戶、25000畝;勞務合作社入社7400余人,承攬藤椒、麥冬、蔬菜、油用牡丹種植采收和泥鰍養殖等勞務業務,實現勞務收入500萬元、帶動人均增收3134元。
二是激活農村內生動力。以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為著力點,建立公司制、股份制、合作制等不同類型的集體經濟組織,探索資產運營型、資源開發型、服務創收型、產業帶動型、土地經營型等發展新路徑。依托五大股份合作社,以“百企幫百村”為契機,投入幫扶資金物資近1200萬元,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股東)”模式,吸納困難群眾就近就業9300人次,通過入股分紅“找錢”、有償服務“掙錢”、盤活資產“生錢”三種方式,增強農村造血功能,實現村企共建、互利共贏,逐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三是規范產權交易機制。構建以“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核心、“鎮村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為基礎的“1+N”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制定農村產權流轉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規則和流程。開展省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設立300萬元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資金,發放產權抵押流轉收益貸款1540萬元。依托產權(股權)交易平臺,將資源向全社會推介,綜改區流轉交易土地11萬畝,實現股份制、規模化經營耕(林)地6萬余畝。
三、啟示
三年多來,綜改區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取得了區域發展歷史未有的巨大進步,在基礎設施、環境改善,特別是產業發展上有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破題丘區脫貧、助力鄉村振興的三個核心方面:
開展“兩山銀行”試點,是浙江省深化“兩山”轉化改革的創新舉措,也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路徑。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全力推進“兩山銀行”改革試點,進一步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將“沉睡的資源”喚發生機,助力“鄉村振興、富民增收、共同富裕”。目前,已收儲耕地2154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簽訂億元項目1個,獲得綜合授信20億元,發放各類貸款1427萬元。1.主要做法(1)系統搭建運營平臺一是運營平臺系統化。掛牌成立衢州市柯城區生態資源開發運營有限公司(“兩山銀行”),運用“分散化輸入、集中式輸出”的經營理念,統一開展全區生態資源存儲和轉化、生態產品招商、生態資產融資等業務,推進建立鄉鎮級平臺公司。二是業務流程系統化。面向可收儲生態資源,以村民或村集體自愿為原則,堅持確權、認定、評估、交易、經營等規范化操作,確保村民或村集體共享“利息”收益和分紅收益。三是政策整合系統化。
制定全區土地經營權存儲管理辦法,進一步整合涉農政策和資金,為解決土地拋荒提供制度供給和資金支持。四是核算標準系統化。與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浙江大學開展技術合作,完成2015、2018、2019年區域GEP核算報告。(2)整體推進土地收儲一是設立一套標準。明確適用對象是依法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農戶、村集體、家庭農場主等,對耕地和存儲期限設定標準化要求。在確保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土地用途不變的提前下,按每畝每年225千克稻谷的標準支付固定“利息”,合作經營產生的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分成。二是發動一批試點。聚焦重點鄉鎮主動查勘土地資源,精準對接所在村集體和村民,并通過發放宣傳手冊,主動吸引一部分閑置地塊納儲。在航埠鎮、萬田鄉、華墅鄉等地,確定3個試點村,完成首張“兩山銀行”儲蓄單開具。目前共收儲耕地2154畝,涉及農戶800多戶,全部完成單季稻和高粱的種植。三是共享一定紅利。立足合作共贏,積極探索政府、集體、村民三方共同參與的共治共享機制。一方面對符合存儲標準的耕地,村集體和村民可享受固定“利息”收入,也可以耕地資源入股,與“兩山銀行”對經營溢價進行五五分成。另一方面對墾造開發項目,村民或村集體可按約定或評估后的標準享受存息,“兩山銀行”進行開發產生耕地指標。(3)精準定位引入資本一是精準對接金融機構。柯城區農商銀行以“兩山銀行”建設中“農村資源變資產”為核心,推出特色金融產品,促進區域特色農產品培育特性、產質提升和實現產銷銜接,提升品牌價值,起到引領作用。二是精準把握“開源節流”。“兩山銀行”負責直接收儲運營砂石和礦產資源,持續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工作,開展數字化管理,實現疏浚物從出水到銷售全過程監管,疏浚產物資源化、產業化和集中規模化利用后,作為平臺公司重要資金輸入方式之一。
同時對全區廢棄礦山進行資源化生態化統籌管理,從資源挖掘、加工利用、生態礦業建設到生態修復、造地造林、美麗鄉村建設進行鏈條式管理。2.工作成效(1)實現產業落地2020年新墾造耕地12000畝,經“兩山銀行”運營、管理后,多家經營主體主動前來商談合作。目前已與衢州躍進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1億元,建設稻魚、蟹、蝦輪作共生種養、農耕文化普及的立體式種養休閑觀光科創園。(2)實現有效管護通過“兩山銀行”對已驗收和往年的墾造耕地項目進行土地管護、地力提升、落實種植等,確保墾造耕地項目長期、有效、穩定發揮最大效益。第一批重點推進23個拋荒整治示范村建設,涉及7個鄉鎮(街道),已完成一次翻耕面積5210畝,經村集體流轉的種植面積達2783畝。(3)實現富民增收通過建立“兩山銀行”、村集體和農戶收益共享機制,確保農戶享受“兩山”轉化紅利。“兩山銀行”已與石室鄉等鎮鄉開展合作,承諾每畝每年分紅不低于225千克稻谷(即585元),預計農戶存儲“利息”收入超過100萬元。(4)實現金融助力柯城農商銀行作為第一批合作金融機構,對“兩山銀行”進行綜合授信20億元,用于生態資源經營、開發和鄉村振興。同時,針對“土地銀行”開發農墾貸、農耕貸、種糧貸等特色產品,農戶可憑“兩山銀行”儲蓄憑證,獲得相應授信或增信,目前已發放各類貸款1427萬元,真正打通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的通道。3.存在問題(1)“兩山銀行”信息化平臺尚未形成目前已開展土地資源清單摸底調查,其他領域生態資源尚無較好的思路進行統計。(2)“兩山銀行”多樣化生態資源整合機制尚未形成土地資源領域以外的其他生態資源的價值評估體系、運營方式仍在探索,尚未有標準化的操作方式。(3)“兩山銀行”金融支撐機制尚未建立金融機構對于“兩山銀行”的理解不夠深入全面,參與積極性不高,融資渠道較少。4.下步打算一是總結“兩山銀行”的經驗和做法,形成示范效應,以點擴面,在耕地確權、產業導入方面爭取有突破。二是適時拓展“兩山銀行”業務,謀劃研究老街老房、山塘水庫、砂石礦產等資源經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加強數字化集成,加快形成全區生態資源清單“和生態產品(招商項目)清單“一張圖”,實現資源資產數據化收集、可視化呈現、智慧化管理。四是引入技術支持單位,謀劃研究生態產業園“標準地”和“一村萬樹”碳中和交易試點的項目實施方案。
作者:孔吳俊 李贏贏 張宇驍 單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農業農村局
一、廣泛開展對農業科技檔案建檔工作的監督與指導
農業科技檔案是農業科研和農業技術普及和推廣活動的真實記錄,產生于農業農村活動的方方面面,蘊藏著大量的農業科技知識、生產經驗和實用技術,是進行農作物、畜禽、水產等品種選育及新品種引進、創新和推廣,以及配套栽培、養殖、生物技術研究、病蟲害防治的重要依據,是農業區域開發、集約化種養、高效農業經營等綜合性開發研究的重要基礎資料,是廣大農民科學發展農業、科技致富的金鑰匙。所以,農業科技檔案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各級檔案和涉農部門應切實加強對各類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宣傳和監督指導,使農業科技檔案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一)增強服務意識。服務是檔案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檔案工作的生命線,各級檔案及涉農部門要深入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最基層,主動開展檔案宣傳和業務指導服務,把農業科技檔案建設管理提上日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必須緊扣農業農村發展這個主題,切實把服務作為開展各項檔案業務指導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做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到哪里,檔案工作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要以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為指導,以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服務為目標,以縣鄉村三級涉農單位及各種農業協會、經濟組織及專業戶科技示范戶為基點,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檔案工作運行機制,建立并規范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指導服務體系,努力實現農業科技檔案的科學管理和有效服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檔案信息支持。(二)不斷拓展工作領域。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等工作的展開,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領域不斷拓寬,農村檔案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也在發生變化,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處理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開創新境界,工作中要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研究農業科技檔案具體工作時,要注意打破一些傳統管理理念。例如,隨著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業農村的科技檔案材料來源更廣泛,內容更豐富,載體形式多樣化。這就要求檔案及相關涉農管理部門應站在時展的高度,研究新對策,及時調整和拓展檔案信息的接收和收集標準,幫助產生新檔案的單位及個人及時將檔案收集、整理歸檔,保證檔案信息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三)注意采取有效方式方法開展工作。農業科技檔案的產生和形成,涉及的單位和個人較多,面廣而分散,內容種類比較復雜,必須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開展工作。首先要注意檔案法制的宣傳。要深入學習貫徹《檔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檔案的法治教育、法律咨詢、法制宣傳工作,可通過法制宣傳、執法檢查等多種活動進行引導和咨詢,提高農業農村領域檔案法制意識。其次,可利用提供檔案服務及相關激勵評比活動,增強人們對檔案重要性的認識和重視,提升社會參與和重視檔案工作的主動性。第三,可通過召開現場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推廣成功經驗和成熟做法,帶動檔案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第四,注意分類指導。要加強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農業科技檔案信息的分類指導和有效管理,縣鄉村檔案工作基礎不一、科技檔案內容不同的建檔單位和個人,應因地制宜,突出不同特點,注意各具特色、內容豐富的農業科技檔案信息管理體系建設。
二、努力提高農業科技檔案的科學管理水平
農業科技檔案信息是國家檔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實現其現代化建設目標,是檔案工作發展的總體要求。只有實現農業科技檔案信息的科學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服務于農業農村社會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一)必須實現農業科技檔案的規范化管理。農業科技檔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信息資源,對推進鄉村振興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意義不可低估。檔案部門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努力實現對農業科技檔案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業科技檔案工作網絡,并不斷提升工作水平,各類農業科技檔案形成單位也要加強農業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和歸檔立卷工作,積極開展各項業務建設。要健全工作網絡,確立工作體系,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確保檔案的完整與安全。要依法建立各項管理制度,規范工作行為,推進檔案工作不斷向縱深開展。通過積極有效的工作,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檔案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爭取早日全面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二)必須加快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建設步伐。隨著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日新月異,農業科技檔案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信息資源,現代化管理是其必然選擇。實現現代化,既可以提高農業科技檔案的管理水平,又可以加快農業科技檔案信息的傳遞速度和提升服務質量。具體實施工作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來實現,一是按照數字化標準對農業科技檔案信息進行信息化加工和錄入;二是采取計算機技術管理檔案信息;三是通過網絡化信息化建設輸出檔案信息。通過現代化建設,可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和服務水平,為農業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