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 17:05: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概念性規劃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前言
概念性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在整體上、結構上提出概要性謀劃的方案,能夠使規劃成為綱領性、戰略性文件。概念性規劃是一種超空間、超時空、超地域不受約束的一種規劃,它是針對城市總體規劃僵硬體系而應對的一種規劃。它具有哲學意義,同時它又涵蓋了城市規劃學、地理學、美學、藝術學、建筑學、景觀學、人類心理學等多門學科。所以它的力量龐大、內容豐富,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起著重要作用。
概念設計通常不需要精準運算、精確分析,反而主要通過聯想、組合、意志、歸納等方法進行思考。同時將設計者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上升到專業設計領域,再通過宏觀調控來進行控制。
我國90年代概念設計才漸漸興起,現在在國外已經比較常見,英國把概念性規劃叫做結構規劃,波蘭把概念性規劃叫做城市與區域規劃,美國、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規劃。我國城市規劃學術界把概念性規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概念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另一種是概念設計獨立于城市規劃體系,指導著總體規劃或者是總體規劃前期研究概念規劃。
二、概念性規劃原則與城市規劃設計
概念設計的原則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過度片面強調某一原則會脫離實際。在具體設計中應該根據城市條件來綜合考慮、重點把握、統籌規劃。更不能為了原則讓設計思路受限,應該平衡原則之間的關系,把每一個原則都充分發揮出來。
1、前瞻性原則
跟總體規劃相比它更注重城市的長遠效益和整體效益,所以它通常從城市規劃的長遠計劃出發,以發展的眼光去考察對象。它在設計的時候充分挖掘環境條件和經濟條件的競爭潛力,綜合多種因素形成設計綱要和設計框架,對未來有一定的描述和整體認識。
2、整體性原則
概念設計不是規劃設計的某一領域或者某一方面,不會做出詳細的規劃設計,而是在把設計的主導方向和各學科內容結合在一起,提升至一個綜合綱要。它提供的全局性的發展政策和設想。
3、包容性原則
以系統論為知道,包含了規劃大綱階段的很多工作內容,對與用地相關的問題做通盤研究,繼而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提供設計意向。
4、主導性原則
概念設計在城市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主導型原則。它能夠把整個設計看做一個整體,從整體的高度探析設計的主要矛盾,同時提出解決辦法。它注重的是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所以能夠對規劃做全局性把握,進而對空間、經濟、環境等規劃作出指導。
5、可操作性原則
概念設計不應該是紙上談兵,而是要落實到實處。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城市開發現狀、開發技術、經濟情況、環境因子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還要對施工條件和施工環境做預估,使方案更加簡便。
三、概念性特點在規劃設計中的運用
1、具有空間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概念規劃是思維反映客觀事物的一種基本形式,通常會對規劃主題喲整體性和指導性意識。具有宏觀觀念的思維方式能夠不受具體事項的束縛,從而產生思想上和思維上的飛躍和突破。同時它從人的角度出發,這種方法得出的結論常常概念清晰、定性爭取,在規劃過程中能夠提出讓人們比較直觀接受的理念。
2、能夠抓住重點,從繁雜的規劃設計中提出主要矛盾
開發概念是概念性設計的內容之一,在土地的開發過程中概念設計常常能夠抓住開發條件和開發能力的重點。比如黑龍江伊春某景區是以現代旅游產品作為核心競爭力,所以在現有的旅游設施基礎上進行主題設計。而森林山地是景區的主要特色,在設計的過程中對設施和服務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分析,借鑒森林山地旅游區開發案例打造經典特色。同時平衡景區和生態之間的關系,依山建城、依山建景,最大限度降低規劃對環境的破壞,對地勢的改造。抓住重點,解決主要矛盾是概念規劃的特點,規劃方案既要表達傳統地方文化特色,又要迎合現在城建要求,最終采取相互協調和相互融合的辦法。
3、避免微觀規劃上的精細,用模糊辯證預估整體效果
模糊規劃即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定,只需設定個目標滿意區間的邊界值,決策者在決策時不需要給出各個設計目標的具體權重,通過偏好函數和決策型選出最優方案。這種概念性規劃很充分地展示了決策者的想法。
4、有科學的分工和合理的組織協調
概念規劃強調輕重緩急,具有全局性思維,在交通系統規劃、建筑空間布局、綠地景觀規劃布局、工程管線規劃、經濟技術指標等都能設計全面、科學布局。
而且是按照客觀事物的發展來進行規劃,所以在組織分工時常常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2)速度快、方式靈活、工作效率高、應用廣泛
因為較少受到具體實施條件的束縛,并不追求體系的完整,所以概念規劃的方式多種多樣,并且靈活多變。這種思維方法應用于規劃的各個環節中。
6、規劃具有特殊性、唯一性
概念設計通常不會依靠設計者的經驗,它是通過抓住城市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提出創造性的思維模式。所以它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
比如臺灣的平潭就是運用的概念性規劃。因為平潭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色彩,所以傳統的規劃建設不太適應,必須創立新的模式來突出海峽幸福宜居島的特色。平潭是兩岸之間產業、城市、文化之間的交流之地,不僅使打造臺灣特,還建立了良好的生態洗系統,配備了完善的工業、物流配套設施。平潭這種不可復制的規劃設計說明了概念規劃的特殊性、唯一性。
7、具有可持續發展觀念
《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是澳門未來十年的發展策劃,這份長遠計劃書充分說明了概念規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一定的周期內對方案策略或者具體措施根據具體發展形勢做一些調整以便更好地應對多變的世界局勢。
總結
概念性城市規劃設計,目前在城市建設中還是一個新的視角,它在城市的整體開發、區域建設中的重要性已日漸明確。它的前瞻性、戰略性、統籌性的規劃思想及設計原則是下一階段規劃設計的依據及出發點。
城市系統是一個復雜系統,單獨靠技術性理論和經驗進行設計缺乏整個城市規劃的高度視角。中國講究天人合一,在城市規劃中也一樣,在符合城市經濟增長的同時符合生態系統和人文系統的規律與要求。概念規劃對未來的建設意圖和建設策略有預期和引導作用上,所以在未來城市規劃中注重概念規劃的作用,把概念規劃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為城市建設提供方向性、戰略性的宏觀方法。
參考文獻: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規劃立市理念,遵循“政府主導,專家領銜,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的原則,依據《省全線整治規劃》,按照“四個結合”,即防洪防汛與綜合開發相結合,環境保護與景觀建設相結合,河道治理與堤路建設相結合,專項規劃與城市既有規劃相結合的要求,高水平、高效率編制規劃,為實施段環境景觀綜合治理,打造國際化大都市亮麗風景線,實現“安瀾惠民、健康和諧、環境改善、持續發展”的治理目標,提供先進的理念指導和科學的規劃依據。
二、規劃編制原則
1、生態性原則:充分體現生態保護第一的要求,以豐富多彩的植物群落,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先進性原則:規劃的內容與項目設置應突出時代特征,代表國際一流的園林綠地規劃理念和方向。
3、可操作性原則:緊密結合沿線發展現狀,滿足未來開發建設需要,利于規劃的組織實施。
4、發展性原則:與主城區產業規劃、道路交通規劃等規劃和興平市、武功縣縣城總體規劃相銜接,為段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5、經濟性原則:規劃的各類設施應體現經濟性,為今后良性發展打下基礎。
三、規劃范圍
西起上游武功與寶雞交界處,東至下游包茂高速與西安交界處,防洪指導線以外,南北各控制200—500米,東西總長約75公里。
四、領導機構
1、專家顧問組:負責指導規劃編制中政策性、宏觀性問題,為規劃競賽、評審、實施提供技術支持。
2、協調保障組:負責協調規劃編制過程中各單位銜接問題,保障規劃競賽、評審后勤工作,落實規劃編制費用。
3、技術服務組:協助設計單位進行資料收集工作,提供規劃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實施情況,組織規劃競賽及規劃評審會議。
五、規劃編制形式
本次規劃編制以邀請招標形式,委托國內具有國家甲級規劃設計資質及豐富的河湖景觀改造設計經驗的單位進行概念性規劃編制。
六、方案評選
本次方案評選以競賽的方式進行,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分別給予獎勵,并對所有作品予以購買。
七、規劃編制安排
本次規劃編制分前期準備與考察、概念性規劃編制與方案競選、詳細規劃編制與評審、施工圖設計等四個階段組織實施。階段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與考察階段。
(1)做前期準備。主要任務是前期資料收集,邀請設計單位。擬邀請6家設計單位參與規劃編制。
(2)考察學習。主要任務是與設計單位一起,前往長沙、武漢、湖州、杭州、福州、洛陽等國內河道綜合治理較好的城市考察學習。
同時,規劃范圍內千分之一基礎地形圖測繪工作也于該階段展開,并于年4月20日前結束。
第二階段:概念性規劃編制與方案競選階段。
(1)進行方案編制。主要工作是設計單位現場踏勘,資料整理,規劃編制。
(2)進行方案評標。主要任務是邀請專家,對7家設計單位編制的概念性規劃進行評選,并向社會公布評選結果。同時確定詳細規劃編制單位。
(3)進行方案修改。主要任務是中標單位根據評標會專家意見并結合其他方案優點,對概念性規劃進一步修改完善。
第三階段:詳細規劃編制與評審階段。
(1)進行詳細規劃編制。主要任務是設計單位在概念性規劃的指導下,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詳細設計。
(2)進行詳細規劃評審。邀請規劃、水利、景觀、經濟等方面專家對詳細規劃進行評審。
(3)進行詳細規劃修改。主要任務是設計單位根據評審會專家意見對詳細規劃進行修改完善。
第四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
確定設計單位,結合水利工程設計,進行施工圖設計。
八、資金安排
規劃編制涉及概念性方案競選、詳細規劃編制、施工圖設計、現場考察、方案競選、規劃評審,以及規劃范圍內千分之一基礎地形圖測繪等相關費用,根據有關標準和工程量計算,列入今年城建資金計劃統籌安排。
九、幾點要求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4-0154-01
當代教育改革的一個核心是提高學生作為公民的科學素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中學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轉變,不再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活躍了許多。但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我們不僅要從教師的角度思考教學設計如何改進,更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如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在學習觀念轉變之前,多數學生的學習目標仍是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和具體的解題方法,學習主要以記憶為主,并不能把所學的化學知識與身邊的生產、生活聯系起來。因此我們希望以學案的設計與應用為載體,幫助學生在以觀念建構為本的化學學習過程中,主動地參與到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中,意識到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學觀念才是中學化學學習的第一目標。[1]
一、概念理論的提出
美國著名課程專家艾里克森(H.Lynn Erickson)提出了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理論。他的論著《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Concept-Bas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Teaching Beyond the Facts)是在美國傳統的教學行為只停留在主題和事實的層面,無助于學生概念性理解力形成的背景下提出的。雖然它主要針對整合的、跨學科的課程單元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踐也主要集中在語言、文化、歷史等綜合領域,但這種課程的特征“與學習者的生活、文化背景相聯系,并與課堂外的現實世界相融合”“它能激勵學生自覺地把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有助于知識的轉化”等,這些正是我們在新課改觀念下,以建構主義為本的教學設計時值得學習的地方。其指導思想“把關鍵性的內容當做工具去理解核心概念、原理和復雜行為”,正是本文設計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的關鍵所在。
二、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
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出發點是幫助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形成概念性理解、完成意義建構,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保留個性地深化對所學化學概念的理解,力求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能自主感受到迷惑概念的存在,并提出質疑,試圖分析,從而真正構建屬于自己的概念理解體系。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是要幫助學生認識到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不是學習的唯一目標,更要學會如何從紛繁復雜、抽象的學習中概括出核心內容,也就是能用來幫助理解更多新知識的東西。學案設計應突出強調在授課過程中將要涉及到的重要觀念或概念,有關具體知識性問題則應強調學生的理解感受。
三、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設計
(一)內容選擇
初中化學課程內容較多,每課時都包含許多孤立而散亂的事實或技能。學案設計時,本著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所學內容的原則,注重理解的學案不應面面俱到,而應側重有助于學生構建自己認知體系的關鍵性概念。
(二)形式設計
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應追求開放的設計形式。學生認知結構中新概念的形成過程是不斷地聯系已有概念、修正和發展原有概念的過程,每個學生的已有概念不同,形成新概念的建構過程就不同。因此學案設計不應太死板。
(三)功能作用
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在課前的作用是,除了應讓學生對將要在課堂上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有所了解外,最關鍵、最應該體現的是把學生引上概念的腳手架,而不是簡單預習。學案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有規劃有步驟地對概念理解過程的實時記錄,而在課后的作用則是對概念理解的反饋與修正。
(四)教師的作用
形成概念性理解、完成意義建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教師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學案設計上主要表現為:搭建概念支架,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引導學生自主應用元認知策略,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提煉,最終從大量、繁雜的具體知識的學習任務中解放出來,自主回到概念體系的擴展和新建中去。
四、如何使用促進學生概念性理解的學案
1.處理好“學習活動”與“練習”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使用導學案。對每個導學案要認真研究,必須進行二次備課,一是將導學案最優化;二是將教學思路、方法與學案中的具體環節有機結合。
2.在使用過程中,一要遵循導學案的環節進行教學,二要靈活使用這些環節,尤其我們化學課,更需要生活與學案環節的有機結合。
總之,對于在化學教學中如何科學地使用學案,并使之對我們的教學最有效,是值得我們一直研究的課題。只學習其理論或照搬其模式是不行的,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才能最終達到目標。
【參考文獻】
安德森等對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進行修訂,提出認知能力完善分類學,把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一維修訂為“知識”和“認知過程”二維。知識是指學習時涉及的相關內容,知識維度包含四個類目十一個亞類,① 事實性知識:術語知識,具體細節和要素知識;② 概念性知識:分類或類目的知識,原理和概念的知識,理論、模型和結構的知識;③ 程序性知識:具體學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識,具體學科的技術和方法的知識,決定何時運用適當程序的知識;④ 元認知知識:策略性知識,包括情境性的和條件性的知識在內的關于認知任務的知識,自我的知識。認知過程涉及學習時要掌握的學業行為表現,包括六個認知類目十九個認知過程亞類,認知過程的復雜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 記憶,包括再認、回憶;② 理解,包括解釋、舉例、分類、總結、推斷、比較、說明;③ 運用,包括執行、實施,執行是把某程序運用到熟悉的任務;④ 分析,包括區分、組織、歸屬;⑤ 評價,包括核查、評判;⑥ 創造,包括創新、計劃、建構。
2.安德森認知能力完善分類學的意義和作用
安德森等對教育目標分類的修訂圍繞四個問題展開,即學習問題、教學問題、評估問題和一致性問題,安德森等認為“分類學的修訂版將會幫助教師在課程潛在的目標相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課程、計劃教學、設計評估、最終改善教學質量;此外,分類框架提供一種普遍的思考方式和詞匯,促進教師之間和教師、教師培訓人員、課程協調者、評估專家、學校行政人員之間的交流”。[1]分類表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目標。分類表為分析教科書和教學活動提供了操作性的工具,依據其分類,可以分析教科書、教學活動中涉及的知識類型與認知過程,從而把教學目標具體化、明晰化,為教與學、教學決策和評價等提供便利。教師、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需要學什么(是需要關注具體的事實性知識,還是需要評價、創造),教師可以更好地有針對地選擇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認知能力完善分類學把教學、學生、評估緊密聯系起來,突出其一致性,對目標的理解、教與學、評估和一致性問題大有裨益。
教科書改革與建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教科書重要組成部分的練習系統其作用不容小覷。運用安德森認知能力分類學,從知識類型和認知維度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的“研討與練習”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教育目標分類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以期為語文教科書建設和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與工具
研究對象: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的練習,六冊共35篇外國作品。研究工具:安德森的認知能力完善分類學。
2.研究方法和內容
“泰勒提出:‘陳述目標的最有用形式是按照行為類別和內容兩個維度稱述,行為類別指意欲通過教學發展的學生的行為類型,內容指被學生的行為加以運作的教材內容。’一個目標稱述包括一個動詞和一個名詞,動詞一般描述預期的認知過程,名詞一般描述預期學生要學習或建構的知識。這里用‘認知過程’替代‘行為’,用‘知識’替代‘內容’。”[2] 本文運用安德森目標分類學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的課后練習進行分析,具體做法是把題目中的每一個行為動詞劃分為一個認知活動點,依據認知過程維度的六個層級十九個亞類對題目的認識活動點的類型、數量進行統計分析;參照知識類型對練習題的知識類型進行歸類,進而描述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的課后練習的知識類型和認知類目狀況,參照《 語文課程標準 》和統計結果進行反思討論與運用探索,以期為語文教科書建設、教學以及評估提供參考。
三、研究概況
1.知識維度的概況與分析
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共有35篇,依據知識維度,練習中的題目可以細分為220個子問題,統計如下,詳見表1。
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外國作品的練習題中,四種知識類型的比例不均,概念性知識比例最高,為39.09%,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分別為24.09%、21.36%,事實性知識比例最低,為15.45%,詳見圖1。每種知識類型在各冊教科書中的數量、變化趨勢不一致(詳見圖2),程序性知識變化最小,事實性知識與概念性知識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元認知知識呈遞減趨勢變化。
2.認知過程維度的概況與分析
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共有35篇,依據認知過程維度,練習中的題目可以細分為229個子問題,統計如下,詳見表2。
安德森等認為教育的兩個最重要目標是促進保持和遷移。認知過程類目中,記憶與保持密切相關,其余五個類目與遷移聯系緊密。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旨在促進保持的記憶類題目占7.42%;與遷移聯系密切的認知過程類目中,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和創造五個認知類目的題目各占總題數的比例分別是38.43%、10.04%、24.02%、8.30%、11.79%,詳見圖3。其中,理解類題目比例最大,分析類題目次之,運用類和創造類題目比例差別不大,記憶類題目比例最小。練習中六個認知過程類目在各冊教科書中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在各冊教科書中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詳見圖4。
四、結果分析與運用
1.結果與分析
采用目標分類表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的練習題的知識類型和認知過程分析發現,四種知識類型的數量變化大、比例分布不均,四類知識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事實性知識。四種知識類型在六冊教科書中的數量、變化趨勢不一,程序性知識變化最小,事實性知識與概念性知識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認知過程維度上,旨在促進保持的記憶類題目占7.42%,與遷移聯系密切的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五大認知類目的題目各占總題數的比例分別是38.43%、10.04%、24.02%、8.30%、11.79%,理解類題目比例最大,記憶類題目比例最小。如果說事實性知識和概念性知識代表“什么”類知識關注“結果”,那么程序性知識則關注“如何”類知識看重“過程”,涉及到怎么做的知識。[3] 關注“結果”的事實性知識和概念性知識共占練數的54.54%,關注“過程”的程序性知識僅為24.09%,外國作品中的習題注重結果性練習,過程性練習較少。練習注重訓練學生的“理解、分析”認知能力,“記憶、評價”認知類練習數量偏少。
各知識、認知類目的練習分布不均,這種不均勢必影響習題的設計和學生相應的能力發展。三維教育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體現不明顯,如關于如何做關注“過程”的程序性知識比例最低,僅占總數的24.09%;在認知過程維度中,著重考查學生運用能力的練習僅占9%,評價類目下評判注重判斷、評價,側重結論的分析判斷,核查偏重操作,教科書中此類練習比例也較低。從外國作品練習的知識類型和認知過程類目來看,更能體現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的題目偏少,致使“過程與方法”訓練缺位。
2.運用舉例
安德森目標分類把教學、學習和評估等問題聯系起來,參照教育目標分類對語文教科書中練習的知識和認知過程進行分析,教師可以據此理解、設計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教學評價。
以九年級下冊《 變色龍 》一文的練習為例,分析如下。
(1)自然界中的變色龍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奧楚蔑洛夫幾次變色又是為了什么?作者通過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事實性知識—具體細節和要素的知識;概念性知識—原理和概念的知識;理解—說明,理解—推斷)
(2)奧楚蔑洛夫為什么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為某類人物的代名詞?體會諷刺小說的這種寫法及其作用。(概念性知識—理論、模型和結構的知識,概念性知識—原理和概念的知識;理解—說明,理解—推斷)
(3)根據課文內容畫漫畫或制作電腦動畫,也可以編演一出話劇小品。(程序性知識—決定何時運用適當程序的知識;創造—建構)
以上練習的目標可稱述為:目標1理解事實性知識、目標2理解概念性知識、目標3理解概念性知識、目標4理解概念性知識、目標5創造程序性知識。運用二維目標矩陣可以如表3所示。
參照表3,可以明晰學習、教學、評估的目標,師生知道需要學習什么,教師可以理清、準確把握和設計教學目標,準確作出教學決策,有針對性地選擇分析方法策略,也為評價提供了依據,實現教與學、評估一體化。
五、討論與建議
安德森等修訂的目標分類,旨在為教、學和評估提供框架。語文教科書練習的設計、教學、評估可以適當參照認知過程維度發展規律以及知識類型。
建議一,練習編寫中盡量涵蓋知識類型和認知過程的各個維度,均衡不同認知類目和知識類型的練習。可以考慮適當增加事實性知識類的練習題,保持練習中四大知識類型的均衡。適當增加記憶和評價認知類的練習題,認知過程亞類目中應增加“再認、分類、核查、計劃、區分”類練習,各個知識類型和認知過程類目的練習題在各冊教科書應該有所變化。
建議二,教學目標和課標的理解、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決策以及評價也可以參照分類學來實踐。依據教育目標分類學可以把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教材的知識轉化為教師共同的語言,指導教師作出課程決策。依據教育目標分類對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中外國作品的練習進行分析,可以明確練習中涉及的知識類型和認知過程,教師據此安排教學、選擇教學策略和組織評價。如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外國作品的練習中概念性知識比重大,教師安排活動時可以考慮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概念性知識,具體到知識的關注。不同類型的目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運用二維矩陣教育目標分類表對教科書中的練習分析,在此基礎上可以系統地規劃、有效地促進學生達標的教學策略,并選擇合適的評價的方式。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400715)
1.2我國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地位及作用控規主要是通過具體、詳細的土地使用分配和安排來實現對城市發展的引導和控制,為城市土地的有償使用和開發管理提供依據。控規是“建設主管部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做出建設項目規劃許可的依據”(《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第四章第4節第四十二條)。即:它是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最直接的依據,也是土地出讓的前提條件。它一方面對總體(或分區)規劃加以深化,以定位、定量等方式將總體規劃中的空間結構、用地布局、功能意圖等宏觀的內容轉譯為對城市建設三維空間的微觀控制要求;另一方面對修建性詳細規劃中的建筑平面造型、道路基礎設施布局、環境小品布置等做出指引。
1.3城市設計的內涵及特點城市設計是對一定地域空間內的各種要素進行綜合設計,使城市的各種設施在空間和功能上達到協調一致,是一種關注城市規劃布局、城市面貌、城鎮功能,并且尤其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原理。相對于城市規劃的抽象性和數據化,城市設計更具有具體性和圖形化。城市設計注重城市形態環境塑造,具有彈性化、藝術化等特點。
2控制性詳細規劃與當前城市設計的有機融合
2.1我國控制性詳細規劃面臨的困境
2.1.1難以滿足土地混合使用的彈性發展需求城市經濟活動越來越活躍,對土地的集約和高效利用促生了諸如生活綜合體———既具備居住功能,也兼具商業、公共服務等多種用途,控規僅僅以增加土地使用的兼容性不能滿足發展需求。
2.1.2控規欠缺對城市形態環境的塑造隨著城市的發展,新技術和價值觀變化迅速,而控規僅以引導性規定控制城市形態顯得過于單薄和無力。
2.1.3管理實施程序不完善,成果可操作性弱控規成果的實施性、操作性不夠強,面對現實建設項目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快速不得不進行經常性的調整。
2.2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的有機融合近年來,我國城市發展逐漸由外延式的擴張轉變為內涵式的質量提升。強調數據平衡、偏重于二維平面的控規需要與具有立體性、藝術性、文化性的城市設計相互借鑒與融合[2]。一方面,城市設計能夠將控規中抽象、空乏的技術經濟指標轉換成可視、可觸、可感的空間形態;另一方面,城市設計不僅對城市的空間形態進行組織和再創造,還可指導區域內的整體開發和有序建設,形成良好的城市經營和管理模式,從某種意義上具有城市規劃管理的職能,是對控規的有益補充。
3南海公園周邊地區規劃中控制性詳細規劃與當前城市設計的有機融合
3.1南海公園概況南海公園位于包頭市東河區南側,黃河之濱,占地面積2000hm2,其中水域面積580hm2,濕生草地面積1000余公頃。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繞,風景獨秀,集旅游觀光、生態休閑、科普宣傳于一體,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和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作為包頭市東河區的“內湖”,在包頭市具有重要的休閑和對外宣傳作用。
3.2南海公園規劃中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的有機融合南海公園不僅是在包頭市有著重要的知名度,而且在國內也享有一定的聲譽。近幾年在保護為主、利用為輔的指導原則下,景區建設有序不紊的開展,景觀得到了質的提升,但其周邊的景觀環境與景區差異明顯,周邊地區的開發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編制科學合理的、能用于指導該區域的規劃,避免傳統的控規編制側重于指標的控制,對區域的建設空間結構、建筑形態、景觀色彩體現較弱,不利于后期規劃實施管理中控制和落實等問題,在南海公園周邊地區規劃編制中采取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具體的工作思路如下:1)優先編制概念性城市設計。先期以包頭市總體規劃為依據,在不觸碰強制性內容的前提下對南海公園周邊地區進行了概念性城市設計,主要側重于空間結構、建筑形態、天際線、環境塑造等方面。2)在概念性城市設計基礎上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依據包頭市總體規劃,結合概念性城市設計,對區域的用地土地使用性質和使用強度進行量化,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對道路進行優化,配設工程管線。3)進行控規層面的城市設計工作結合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城市設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細化,完善空間結構和建筑形態的控制,明確核心區的建筑風格、色彩和界面控制。
在開展教科研活動時,有不少生物教師反映中學生物教學內容多,探究活動多,而每個模塊的課時卻很少,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如何解決內容多與課時少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學知識?下面談一下我個人的建議。
一、讓學生形成科學的生物學概念
生物學事實是生成概念的基礎。生物學事實和概念都是生物學的知識構成部分,科學概念的形成必須有豐富事實的支撐。在教學中,教師列舉一些必要的生物學事實,引導學生綜合分析,抽象概括而生成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如在《物質的輸入和輸出》這一章教學中,教師列舉大量的生物學事實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幫助他們逐漸建立起“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一核心概念。
二、規劃好教學計劃
中學課程一般采用模塊式設計,一個模塊反映一個或一組學科主題或核心概念。有貫徹始終的科學思想觀念和方法,有學習、探究的相似情境,有內在的邏輯聯系等。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整體教學計劃。首先,要研讀課標要求,熟悉模塊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維度的教育價值。其次,要通讀教科書,理解教科書的編寫思路。在進行模塊整體教學設計時,要認真通讀本模塊教科書,熟悉教科書的編寫思路。再次,合理分配教學時數。此時要求教師考慮哪些內容是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哪些是需要教師指導的,哪些是必須講解的,需要開展怎樣的實驗、探究、模型建構、制作、搜集資料等學生活動,每一項活動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過程和方法的要點是什么,哪些活動要課內外結合,是否需要進行階段性測試,如果需要,何時進行。最后,要制定好教學目標。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詳細,具體,可檢測,使用行為動詞來表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教學策略為手段。
三、設計好學生學習的活動
教師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課前備課階段,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和流程,準備課程資源;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層層設疑,引導學生思考生物科學問題,指導學生學習,進而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課后收集信息,評價教學效果,做好教學反思,并給學生答疑。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關鍵。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氛圍和情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或分小組來學習。
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學”的活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生自己來尋找可靠的證據,如觀察、實驗、模擬實驗、調查等既動腦又動手的活動;另一類是根據證據,運用邏輯和數學方法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由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果,由實驗結果推理得出結論,一個實驗的結論推廣應用在其他的情境中等。
2.難以進行真實的區域規劃實踐規劃實踐是城鄉規劃專業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所有空間規劃設計專業教學的特色之一。由于區域規劃研究的對象“區域”本身就是一個復雜巨系統,要素繁多而且復雜,編制規劃通常要一年甚至數年時間。而“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只有幾十個教學時數,學校的教學實踐經費又極為有限,學生實地實習時間也有限,所以“區域分析與規劃”的課程實習,多數都只能在校內“假題真做”,進行專題性或概念性的實踐教學。
二、案例教學在“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中的應用
從“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教學需要出發,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特別是現代教育的信息化、網絡化,知識的日新月異,教師更應采用新的教學手段教學,調動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1.案例分析規劃理論課基本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更加直觀明了。案例的選擇要注意代表性和典型性。國外的案例,如紐約大都市地區規劃、大倫敦規劃、巴黎城市地區規劃、莫斯科城市地區規劃等。國內的案例可選擇多種類型,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案例,如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區域規劃;中西部的規劃案例,如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成渝經濟特區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等。教師通過介紹案例,可以拓寬學生區域視野,加深學生對區域差異的認識。通過典型、真實案例分析,學生能對地區情況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加深對規劃理論、規劃方法的理解,并對現實問題產生興趣。案例剖析是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的橋梁,既可以深化擴展教學內容,又可以彌補教科書中的不足。
2.案例討論區域規劃的案例討論適合規劃理論部分,可以和問題導向型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可根據教學重點內容,結合各地區區域發展實際情況,提出討論主題,讓學生預先閱讀材料,充分準備。可用案例如大珠三角規劃、廣州市戰略規劃、三舊改造、廈深高鐵對區域經濟作用、某市創意產業園區評價等,選擇其中之一,組織課堂討論。案例討論前,要求學生做好充分準備。案例討論中,要讓學生自由發言,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這樣,可以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爭辯能力。案例討論中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在討論前要精心篩選案例、提出主題,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引導、防止跑題。教師還應總結點評,理清有關的概念,闡述爭論中有關的理論和知識,把握好案例討論最后一個環節。
3.案例模擬實踐“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只有幾十個學時,限于本科生的教學時數與經濟能力,基本上是采用“真題假做”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真題假做”是案例模擬化的教學方法,可選取學生熟悉的本地的市、縣或鎮,作為區域分析和規劃的具體對象。鼓勵學生自主搜集規劃需要的相關資料。區域規劃的“真題假做”要求學生多畫圖,從區位圖開始,到現狀圖、空間結構圖,最后畫出總體規劃圖,用圖說話,讓學生經歷整個規劃流程。限于現狀認識及資料的有限性,學生的規劃方案只能是粗線條的和概念性的表現。通過實踐,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區域規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達到基本技能的訓練。
1、注重會計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基本技能的培養
國外的專家針知識分為四類: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這四種知識類型在會計課程中都存在,如會計六大要素是事實性知識;會計要素間的關系是概念性知識;如何進行企業賬務處理是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是指知道何時應用特定的知識,了解自我的認知,會計的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如果應用于企業實務,就是元認知知識。我們通常所說的會計理論知識主要指的是事實性知識與概念性知識。理論知識在基礎會計課程學習中的確很重要,沒有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為支撐,高等院校培養不出高級人才;但是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應用型院校也培養不出適合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2、教學方法單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缺乏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傳統的基礎會計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掌握簡單易懂的事實性知識以及概念性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取決于他們的先前知識及已有的認知結構,對于沒有任何企業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會計理論知識就顯得復雜而不易理解。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既被動又難以激發興趣。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大多理性思維缺乏,而更多的是感性思維,要理解抽象的會計專業知識,單靠教師的講授,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學效果較差。
3、教師與學生對基礎會計課程的認知存在較大的差異
教師往往認為通過清晰地、體系完整地講授,學生就應該能理解并掌握基礎會計的內容,達到基礎會計的教學目標。而學生卻認為該課程的學習,既抽象難懂,沒有與企業實務很好對接,又不知該如何提升會計專業能力,主要依靠識記來學習與應對考試。形成這種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授課教師缺少對學生的研究,缺少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對課程進行研究。
二、知行合一的理念下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踐雙軌教學的基本思路
知是指認識,行是指實踐,知是行的理論儲備,行是知的實踐轉化。知行合一強調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知行合一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大學課程改革是本科人才培養的趨勢,是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的育人理念的實現方式。要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效果不被學生認可的局面,需要教師建立知行合一的會計教學理念,突破傳統基礎會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割裂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知識教學與會計實務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
理論與實踐的雙軌教學,與現有的很多應用型高校在基礎會計課程中增加單項實訓內容是有差別的。目前基礎會計中的單項實訓往往是做為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的一個輔助手段,一是不被重視,二是隨意性較大,三是沒有納入該課程的考核體系。雙軌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并列的,同等重要,而且需要納入課程教學考核體系。要較好地實施這種雙軌教學,需要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對教學重新設計與規劃。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細化課程能力培養目標
對現有的教學大綱做出調整,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將其細化到每一章節的具體要求。如第一章總論部分,增加會計基礎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案例應用,增加對企業會計業務流程的調研等等。
2、以實務為引導調整教學內容
現有基礎會計的教材體系基本一致,知識體系是比較系統完整,但并不符合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方式,與企業現有實務也存在差異。如賬務處理流程這部分內容,其實只需要介紹兩種手工處理流程,即記賬憑證賬務處理流程與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流程即可,其它的流程在企業實務中基本不用,完全可以去掉;同時可以增加計算機會計處理流程的內容,以適應實務的發展。又如借貸記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這一章,完全可以所見即所用,將原始單據引入,使對經濟業務的描述不再脫離企業實際。
3、知行合一優化教學設計,突出實踐教學要求
教學不僅僅就是課堂教學,現有的基礎會計教學往往局限于課堂與實驗室。會計實踐教學的形式可以更加豐富些,并不是說只有到企業去進行實務操作才是實踐。課堂的學習可以展現實踐教學的思想,如通過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每筆經濟業務的原始單據,這也是實踐教學的體現;手工會計模擬軟件的應用,也是實踐教學的應用;假期要求學生到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經濟業務的運作、會計業務的流程、會計部門的崗位及分工等等,將基礎會計實踐教學內容向課堂外拓展。也就是說,對于課程教學要做整體規劃,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所上課的學期。
4、改革考核評價體系,突出職業能力要求
將實踐教學內容納入到基礎會計課程的成績考核,引導師生重視實踐教學。做為大學本科生,學完基礎會計后就應該具備會計從業資格對會計的基本能力要求,但由于現有的課程考核沒有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考慮進去,課程的考核以識記與編制會計分錄為主,學生平日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并不重視。結合實踐教學設計,課程成績可以由多部分構成,除傳統的書面考試外,增加調研報告的評分,增加實務操作的評分,增加案例應用的評分。
三、實踐教學的實施
實踐教學的實施,要體現知與行的融合,需要遵循實踐到理論,理論再到實踐,實踐再到理論的過程。基礎會計課程內現有實踐教學內容單一,主要是增加憑證、賬簿、賬務處理流程的單項實訓。要讓實踐教學更有效果,教師必須開拓思路,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充實課堂教學的實務性、發揮軟件等教學資源的作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如下環節實踐教學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企業調研的實踐教學。該企業調研分為兩種,基礎會計課程前的企業調研與基礎會計課程后的企業調研。財會專業的學生,大學一年級首先學習管理學課程,之后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為了增加學生對企業的認識,在基礎會計開課前的那個假期要求學生進行企業調研,結合管理學所學的知識,主要要求學生了解調研企業兩方面的情況,一是企業的基本情況,如企業的類型、組織結構、主要經營業務、部門設置等;二是企業的財務部門基本情況,如財務部門具體有哪些崗位及分工,是否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詢問企業的做賬流程,翻閱下企業的憑證、賬簿等獲取感性認識。這份調研報告在開學時上交,并作為課程成績的組成部分。而課程后的企業調研,是指基礎會計課程學習結束后的那個假期,要求學生結合已學的會計知識,對企業的會計實務操作進行調研,主要調研企業具體的會計業務流程,了解每個環節具體的操作,了解企業的會計制度等,增加學生對會計與會計職業的認識,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進一步融合。上交的調研報告,作為后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成績組成部分。兩種調研目的不一樣,前一個調研是為學習基礎會計獲取感性認識,后一個調研是對已學知識的檢驗與鞏固。
2、課堂教學中將理論教學與實務操作無縫連接。借貸記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是基礎會計課程中的重要章節,主要是教授學生對企業基本經濟業務進行處理,編制會計分錄。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課堂教學與企業實務的脫離,一是用文字表述經濟業務代替了企業實務中的原始單據,二是脫離了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分錄,在后面再學習會計憑證時,學生很難將這兩個內容聯系起來。對于這部分教學內容,筆者做了兩個嘗試,一是引入企業經濟業務的原始單據,將原始單據做到課件中,通過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展示企業實務;二是將會計分錄直接做到記賬憑證上,課后布置給學生的會計分錄的技能訓練,也要求直接填制在記賬憑證上。這種理論教學與實務操作的緊密結合,起到了兩個效果,一是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大大增加,二是接近實際的操作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利用實踐教學軟件,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基礎會計中的憑證與賬簿環節,傳統的實踐教學是在課程內設置相應的單項實訓項目,通過配套的實訓教材,讓學生在紙質載體上演練憑證、賬簿與報表。隨著技術的發展,教學資源豐富起來,如各種教學模擬軟件的應用。基礎會計可以充分利用手工會計實踐教學軟件,克服傳統課堂講授教學的弊端,克服單項紙質實訓不方便的弊端。筆者現用的一套基礎會計實踐教學軟件,既有憑證、賬簿知識點的展示,又有實際操作的演練,能評分與糾錯,還有考試系統。學生通過軟件,邊學邊練,邊練邊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教師只是起輔助作用。軟件的應用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Landscap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New Methods
GUO Yiyan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Dandong, Liaoning 118003)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bing of garden technical expertise teaching ideas, clear necessity to establish gardening curriculum system. Project teaching curriculum takes garden ar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grated mapping and landscape engineering as four main courses,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reform and other aspects of convergence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work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asting endowing several stage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laboration, provides a new thinking of the gardening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landscap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project teaching
1 園林專業教學目標與思路
高職園林技術專業是培養應用型園林技術人才的平臺,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實踐與應用知識的能力。對于應用型園林人才重要的是要能夠理解和應用,這就要求學生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理論知識、實踐訓練以與真實項目的有機結合,在項目訓練中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通過園林系列課程項目教學的組織安排,引導學生從淺入深、層層推進,完成從理論到實踐。
2 課程體系的建立
本次教學改革項目中的課程體系是指將以園林藝術、園林規劃設計、園林綜合制圖以及園林工程為主的四門關系密切的課程,共同納入到統一的項目體系中,通過縝密的安排,完成同一項目的各階段內容,并提交相應的成果的課程系統。通過各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地完成各階段的教學任務,達到培養有創造性思維、動手、動腦能力兼備的應用性人才。
園林藝術課程目的是建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系,通過觀賞、評析典型的園林作品,參觀現有的公園案例,培養學生的審美及鑒賞能力,為后期的項目展開奠定美學基礎。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本專業的專業主干課之一,通過理實一體的課程教學活動,形成學生的基本設計框架和體系,并在課程當中貫穿項目內容,完成概念性設計的工作階段的內容。通過本階段的訓練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覺、創新意識以及整體規劃設計的理念。園林綜合制圖實訓通過手繪、各種軟件的綜合運用,體現出學生在課程當中的自主性,并重新梳理了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加強了學生對課程的綜合性理解。園林工程是完成項目的施工圖設計階段,也是思維從發散到收斂的階段,是項目的深化、完成項目的最后成果的階段。
這樣的課程體系的設計使課內與課外結合,思考與運用結合,課堂講授、實例分析、課程設計、評圖多種方法綜合應用,學習與項目目標結合,從淺入深。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每一階段成果,同時又都能看到項目的最終結果,始終清醒地向前行進,有利于對設計的整體把握和充分理解。
3 教學項目內容的確定
學習中項目的選取要具有特點,并能夠全面鍛煉學生的能力。大型公園的建設,可以全面鍛煉學生的平面布局、豎向空間的考慮以及細節的思考等,但是耗時較多,容易在過程中喪失信心。小游園雖然面積小、內容少,但是變化豐富,需要考慮和分析的過程和目標是一樣的,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我們選取小游園作為項目主題。
4 教學項目的實施
4.1 項目進行的三個階段
提出問題階段:教學項目開始前一周,安排學生實地考察,仔細和搜集與場地相關的所有信息和資料,探索基址的特征和有利、不利條件等,總結出基址當中存在的問題。
分析問題階段:找出基址調查中的問題,并分組進行討論,為學生提供后期的設計思路。對于不確定或現期沒有解決辦法的問題,在進一步資料收集、現場踏勘、基地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解決問題階段:根據分析的結果進行設計,逐步完成各階段的設計工作。此階段學生仍然分組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設計任務,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幫助。
每個階段學生完成的成果都需要進行展示、匯報和交流,教師對其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
4.2 教學組織安排
學生分組進行工作,一般每組3~5人,教師或全組成員指定組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本階段任務。這樣的模式既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自學和創新的能力,又能夠加強團隊合作和協作意識。在工作當中,同學之間進行必要的討論、研究和溝通,教師進行現場的指導和分析。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主要是針對概念性方案設計階段,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通過踏勘—構思—匯報(老師)—評價—修改—提交成果這樣的教學步驟,對設計方案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理解,并完成相應的作業成果,如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
園林綜合制圖訓練針對的是擴初設計階段,通過繪圖技法的綜合運用(手繪及多種軟件的綜合應用)—匯報(甲方)—評價—修改—提交成果,加深概念性設計的圖紙深度,完成文本—彩色平面圖—鳥瞰圖、局部效果圖、立面圖—展板制作等,形成完整的成果體系;
園林工程課程屬于施工圖階段,通過CAD的熟練運用精確繪圖-評價-修改-提交成果這樣的步驟,理解施工設計的理論知識,并完成部分施工圖紙的制作(施工總平面、施工放線圖、施工定位圖、豎向設計圖、種植設計圖、局部施工詳圖等),因為教學實踐有限,僅限于常用的幾張圖紙的繪制工作,算是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吧。
4.3 項目教學成果的展示
成果制作完成后,由組內指定人員進行匯報,說明本組的設計思想和目標等,老師和其他同學提出問題,本組同學現場解答,最后教師對其成果進行總結并當場打分。分數構成根據不同學生的工作成果以及匯報和解答問題的情況來定。
4.4 課程考核體系的建立
每門課程的考核體系相對獨立,有自己的分數構成,但同時又與其他體系課程相互聯系,例如構思、創意、底圖等等。考核方式改變傳統以閉卷的理論考試為主的形式,而是采用綜合的考核方式,通過項目的各個階段理論和實踐的過程和成果的評價,合理設置各個部分的分值比例,考核分為理論、實踐兩大部分,其中實踐過程考核又分為:實踐過程考核占20%,設計成果的展示、匯報、提交等占50%,基本理論考核占30%。充分體現園林課程以實踐為主的課程特點,真實體現學生的實習和掌握的情況,特別是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通過市氣象局,獲得全市氣候情況、氣象災害分布及特點,掌握氣候規劃現狀。
通過市水務局獲得水災害特點及其。對旅游資源的不利影響
對省內類似景區的服務項目、配套設施、餐飲住宿、消費水平等信息
旅游發展,規劃先行。我國旅游規劃伴隨旅游業發展走過了30多年歷程,對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指導和促進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規劃成果的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可落地性方面,根源則主要在于規劃研究編制和評審的體制機制層面,深層原因是認識和定位不準確,都急需變革調整。當前,圍繞“十三五”旅游業發展需要,各層級、各重要領域旅游規劃正在修編過程中,在此,筆者總結自己對旅游規劃問題的思考,以供交流、討論、參考和批評。
如果說,在旅游業發展的初期,研究編制旅游規劃本身就基本能夠實現規劃工作目標,而規劃成果往往是次要的——通過組織編制規劃表示對旅游業的重視,同時盡可能摸清資源家底和聽聽專家、專業機構、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至于規劃所提出的目標、任務、對策、措施能夠落地當然好,不能落地也無關緊要,因為大家的認識和意見都不成熟、不明確,都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去摸索、調整、修正,那么,進入本世紀以后,旅游規劃的主要功能目標就必須通過規劃實施來實現,此時規劃意見和建議的科學合理性即必要性、可行性、指導性、可落地和可操作及其效果、效率、效益就是最重要的,相應進行旅游規劃工作思路和體制機制的實質性調整就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一、對規劃主體的認識
通常認為,規劃是接受委托的專業機構研究編制的,即接受委托專業機構是規劃主體。實際工作中的具體表現為,一個國家、地區、城市為發展旅游需要研究編制規劃,先由旅游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報經政府批準后,制定工作方案并申請經費,發展改革部門批準規劃立項,財政部門批準并下達經費預算,旅游部門組織招投標或者通過詢價確定接受委托的專業機構并與之簽訂協議或者下達委托書,其后的規劃調查、研究、編寫文本、咨詢論證、評審等專業性工作,都由受托專業機構負責,旅游局等支持配合。由此,大家就認為規劃編制主體是受托專業機構及其組建的規劃編制項目組。
實際上,規劃——包括旅游規劃——編制主體應該是各級政府,接受委托的專業機構只不過是具體執行的技術機構。首先,研究編制規劃的決定是由當地政府做出的,包括為什么研究編制規劃和規劃工作的目標任務、方式及方案計劃和任務分工都是由其決定和批準的,更不必說規劃經費和其他支持保障條件也由其提供。其次,更為重要的,規劃所形成的意見和建議也是由其主導和認可的,規劃研究編制專業機構只是按照規劃標準和規范將這些意見和建議用文字、表格、圖形等表達出來,其中有些意見和建議可能是研究編制規劃的專家和機構提出的,但也必須是當地政府認可和需要的。簡言之,專業機構及其具體工作專家承擔的是技術性任務,就是將各方面的意見、意圖收集起來,然后用規范、科學的方式匯總分析并表達出來。這些意見和建議可以來自各個方面,但都必須是被當地政府認可和采用或準備采用的。此外,規劃咨詢、論證、評審等技術性工作,不管是由受托專業機構來組織,還是政府及其旅游部門組織,所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對象主體也是政府。最后,規劃文本批準、和規劃意見、建議采納應用無疑也是政府的事。
總之,各級各層政府在規劃工作方面,首先必須明確自己是規劃研究編制、批準和貫徹實施的主體,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而規劃研究編制專業機構和專家承擔的不過是具體專業性、技術性工作任務,只相當于建筑師、工程師在建筑設計和工業產品設計上的角色。當地政府一定不能立了項、給了錢就置身事外“當甩手掌柜”,那樣是不可能編制出能夠實施并有效發揮指導、促進作用的旅游規劃的。
二、旅游規劃的類型劃分及其主要任務
旅游規劃一般分為概念性規劃、總體規劃、實施性規劃,在景區和目的地還有修建性詳細規劃,與此相關的還有規劃編制前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咨詢論證報告以及規劃實施的行動計劃、行動方案和具體建筑設計方案與施工方案及施工圖。規劃的名稱不同、性質不同,其目標、任務也就會不同,不能企求畢其功于一役——用一個規劃解決旅游發展和工作中的所有問題。就此,筆者針對不同類型旅游規劃的主要任務和功能目標提出以下意見:
(一)概念性規劃。主要任務和功能目標是研究確定國家、地區、城市、目的地、景區的旅游主題概念,工作內容是根據市場需求、供求關系和資源條件確定規劃對象能夠和需要做什么,至于具體怎么做、做什么、誰去做、什么時候做等等都只一般性提及,不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簡單說,概念性規劃只解決主題概念是什么、怎樣立得住的問題,大致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相同,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就既有主題、既定項目集中解決是否可行問題,概念性規劃首先是要回答主題和項目是什么、怎么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