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文教育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7 16:16: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語文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語文教育

篇(1)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是什么性質的學科?這是語文教育的首要問題,歷來莫衷一是。1993年1月,韓軍發表《限制科學主義,張揚人文精神》,在中國語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喚“人文精神”。教育部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2003年推出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給語文課程性質作出了定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叭宋木瘛北徽Z文新課標所吸納并認定為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之一(表述為“人文性”)?!?a href="http://www.tgtlts.com/haowen/45281.html" target="_blank">新語文教育”中還有一些主張與語文新課標的精神契合,但細究起來二者存在著根本分歧,集中體現在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上。

一、語文新課程標準:“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新課標將語文學科的性質界定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工具論與人文論之爭,維護了課程改革發展相對穩定的環境,從而保證了一段時期內語文課程的實踐沿著既定規范化方向發展。

(一)語文學科的工具屬性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工具性,這是自“五四”以來語文教育界的一個基本信條,我們至少可從三方面來認識:從語言的本質作用來看,語言是交際工具,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概而言之的語言學科。學校語文教育實質上就是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這個人類交際和交流的工具;從言語的心理特點來看,在學校語文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語言是進行思維和開發智力的工具;從語文的基礎作用來看,語文是“百科之母”,是學習知識和增長才干的工具。

在新課標中,不乏體現語文學科工具屬性的地方,如在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使他們(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語文學科的人文屬性

語文是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一經掌握和運用就很自然地產生思想和情感,因此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從理論上看,“思想不能空無依傍,思想依傍語言。思想是腦子里在說話———說那不出聲的話,如果說出來,就是語言,如果寫出來,就是文字。”[1]從實踐上看,語文教學內容具有人文性,主要體現在語文教材和教學富于思想性、文學性、社會性、教育性、情感性、審美性、文化性等特點上;從歷史來看,“任何階級、任何社會、任何歷史時期的語文學科教學目標都具有人文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盵2]從現實來看,語文教材是以文學作品為主體組成的。學生從中不僅學習了語言,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道德陶冶和美感熏陶,提高了思想覺悟和審美情趣。由此可見,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是自然形成的,是語文教學題中應有之義。

語文學科的人文屬性在新課標中也多有體現。如在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新課標未給“工具性”和“人文性”下定義,但我們仍能從具體的條款中意會得到。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兩者的統一,新課標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只是從整體上給人留下這樣的感受:新課標所設想的語文課程像一口鐘,“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同鐘擺,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不停擺動,而非機械移動;若要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應當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基本規律和要求,借助語言和言語產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盡管新課標對語文學科性質的界定只是標志著改革的一次轉折,并未使人們對于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質疑、探尋塵埃落定,因此不意味著對語文學科本質探索的真正成熟。但和此前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比起來,卻是毋庸置疑的進步。

二、“新語文教育”:語文教學的基本屬性是人文精神;語言(言語)即精神,文就是道

李海林指出,“韓軍批判的矛頭直指現代語文教育的理論基點?!@種徹底的批判意味著,韓軍試圖為新世紀的語文教育尋找新的理論基點”[3]。將語文學科屬性確定為人文精神——這便是韓軍所找到的理論基點。

(一)語文教學的基本屬性是人文精神

在《限制科學主義,張揚人文精神》一文中,韓軍還率先提出“人文精神是語言的基本屬性”這一論斷。韓軍在文中指出“語文教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屬性”[4]。韓軍的這一論斷并沒否定語言的工具性,只是說人文精神是語言的本質屬性,而工具性是從屬的非本質屬性。

(二)語言(言語)即精神,文就是道

新世紀伊始,韓軍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新語文教育”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首先,他認為“母語教育,說到底,實際就是‘人的精神培植’,……——這是母語教育最根本的內在本質”[5]。這就明確了語言(言語)與精神二體一名的關系。其次,韓軍認為中國現當代語文教育的全局性失誤在于“文以載‘道’”的社會政治形態本位語言觀和“文以交際”的科學主義本位語言觀。針對此癥結,他從語文學科性質的角度提出“文就是道”的語文教育觀。他認為,“母語教育,內在本質是人的主體精神教育和人的精神經驗的教育。外在效能上才是語言技能教育。內在本質總是制約著外在效能。我從不認為語言是所謂‘文化的載體’,它應該是‘文化的本體’。”[6]在對語文學科性質的探究方面,韓軍的上述提法雖有過于拔高“人文”的地位之嫌,卻在一定程度上對時弊起到了糾偏的作用。

樂觀之余我們也不能回避“新語文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偏頗。在理論上,“新語文教育”對“精神”的過分強調可能會引起對語文基本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弱化,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實踐中,韓軍也未能徹底地實踐“文就是道”的理念。譬如他所創的“三環節強化教學法”就屬于他所批駁的“科學主義泛濫”。另外,老師恰到好處地給學生一點語言知識是當今語文教學高于傳統語文教學之處。若偏重“人文”,全然回歸“大傳統”的大量閱讀,背誦、吟唱、抄書、不求甚解和“小傳統”的讀讀誦誦、討究討究,怎能確保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更好地增強語感和提高素養,更好地表達以防出現或減少說話和寫作上的毛病呢?

我們應明白在考查對語文學科性質的不同觀點時,應時刻不忘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衡量一種教育理念是否科學、可行、有效并與時俱進的標尺。在此衡量標準下,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新語文教育”是在重建語文教育的時代精神,不但對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和顛覆,而且對新世紀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是對中國語文教育瞻前顧后的歷史之思。但在“瞻前”且“顧后”之時,“新語文教育”忘了“當下”。我國正處在文化崛起、教育改革過渡的時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至今語文性質觀確認與闡釋的最高階段,是最符合我國國情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語文教育界進行新課程改革不可或缺的兩條腿。只有使語文教育學會用兩條腿走路,我們的語文教育和語文新課程改革才能夠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448.

篇(2)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創設情境,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中,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條“人”字形線路,解決了火車上山難的問題。課文是這樣敘述的: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后面推,過了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段話如果讓學生“讀”,再讓學生“悟”,或者老師連比帶劃的講解,學生也很難理解;但是如果使用FLASH制作,演示火車怎樣推、怎樣拉,化靜為動,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掌握了,進而能夠興趣盎然地探索課文的其他內容。

2 整合資源,拓展視野

網絡教學具有超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學生可在學校、家庭或任何別的場所獲取有關信息并進行在線協作學習的功能,不僅具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功能,而且具有實時傳輸視頻、音頻、文本等多媒體信息功能,能實現網上多媒體信息傳遞和信息資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雙向流通、星型散射、點對點、異步、同步傳輸功能,有利于師生的分層導學、交流合作、協作學習,優化學習資源。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各種信息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時,筆者是這樣用媒體擴大閱讀面的。

A課件出示《草地夜行》片段,讓學生快速閱讀。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說:“來吧,我背你走!”我說什么也不同意。這一下他可火了:“別磨蹭了!你想叫咱倆都喪命嗎?”他不容分說,背起我就往前走。

……

我鼓起勇氣,邁開大步,向著部隊前進的方向走去。

B讀后回答問題。(課件出示)

(1)這個片段也是寫過草地的,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與課文《金色的魚鉤》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課文是學習的例子,在課堂中用媒體插入同類型的課外讀物片段,能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說內容,說感受,作比較,進一步鞏固了所學。

3 注重實效,科學使用

教師在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遵循課件設計的科學性、高效性、目的性、藝術性原則,既要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又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能簡單地拼湊各種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交互性,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素養訓練,不能將傳統的課堂講授變成現代多媒體的灌輸。

例如:在教學《全神貫注》時,筆者注重實效,科學使用媒體。

A玲玲的畫之所以能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獲得一等獎,是因為有了爸爸的鼓勵,正如爸爸說的(課件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這句話中的“糟”“肯”“腦”“筋”是要求我們會寫的生字。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呢?

課件溫馨提示:見表1。

B寫“糟”字。

(1)“糟”是________結構的生字,寫的時候要做到________。

(2)我們發現“糟”字左邊的“米”字旁在做偏旁時,最后一筆應該變成________________。“曹”字的筆順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課后的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書寫兩遍。

C書寫“肯”“腦”“筋”三個字。

(1)填(課件出示)(見表2)。

(2)寫。

在課后的田字格中工整地書寫。

D書寫:樓、梯、狗。

(1)觀察這三個字,它們都是________結構的生字,寫的時候都要________。

(2)“木”字旁的第四筆是________,“犭”旁的第二筆是________。

(3)我能在課后的田字格中漂漂亮亮地書寫這三個字。

寫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教者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子格中的占位,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和主動識字、寫字的習慣。

4 解疑化難,提升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最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途徑。雖然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是畢竟篇幅有限、立體感不強。教學中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直觀、形象的感官刺激,就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克服思維障礙,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

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時,筆者是這樣用媒體突出重點的。

比較三次試驗過程,重點體會作者的精妙寫法。

(1)科學家是怎么研究這個問題的呢?學生默瀆課文,從中提取信息并填表(課件出示)。

第一天在一間屋子里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科學家蒙住蝙蝠的眼睛。蝙蝠飛了幾個鐘頭,一個鈴鐺也沒響,那么多的繩子,它一根也沒碰著。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

第二天在一間屋子里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科學家塞住蝙蝠的耳朵。蝙蝠像沒頭蒼蠅,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蝙蝠夜里飛行要靠耳朵。

第三天在一間屋子里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科學家封住蝙蝠的嘴。蝙蝠像沒頭蒼蠅,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蝙蝠夜里飛行要靠嘴。

(2)比照三次試驗,學生發現在試驗酌過程中有很多重復,如果讓我介紹這三次試驗,我會這樣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件出示)

(3)發現作者寫法上的高明之處。要認真讀讀第四、五自然段,跟作者學習如何寫好三次試驗。

(4)我和同伴、老師交流后知道:原來寫好三次試驗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件出示)用詞簡潔、詳略得當。

篇(3)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做出統一的規定,力求實現靈活性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范圍,依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通過多種手段和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學生建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同時通過讀、寫、看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語音、寫作基礎,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實現了讓學生自主思考,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提高學習效率奠定基礎的目的。同時創新語文教學方法也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教學目的,創造了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并且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語文的交際性主要在于語言多樣化、交際化、形象化的表現形式。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語文教學不應對句子進行講解,而要將零碎的知識和真實有效的語境結合起來,通過看、聽、說、寫來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從生活中尋找語文知識,鍛煉語文表達能力,并且展現自己的交際能力。

二、創新語文教學方法的執行

(一)貼近生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任何學科都來源于生活,所以在語文課堂進行導入時,教師應該溯本回源,使課堂的導入內容貼近生活,并且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從中尋找與生活相關的事物。每一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歷,所以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也進一步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熟悉,讓他們有話可說。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通常是以學生自信心、好奇心和自尊心為基礎,學生只有處于和諧的環境中才能做到敢說、敢做、敢批判,進而培養起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氣氛融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會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且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只有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不會成為教育的附屬品,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個性教學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學模式按部就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指導性較差,學生缺乏獨立性思考。我們應該突破瓶頸,創新教學方法,例如每周要求學生寫一下心得體會、觀察筆記,或文章或片段,寫實事、抒真情,留下自己成長的印記;每堂課抽出5分鐘的時間用于學生演講,要求學生做“聽說”的有心人;加大閱讀,以寫作量為突破口。通過多種方法,增加學生課程交流學習的機會,為學生的讀、說、寫、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自己的心靈感悟和體驗中,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此外,要充分應用母語背景,提倡通過認識社會、感悟人生來學習。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存在差異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一個標準來衡量、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學習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的機會,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不要片面的去衡量學生的好與壞。要有效地實施個性化教學,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優點、強項,只有充分利用學生的優勢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個性化發展。同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參與學習轉變,重視個體的需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創造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容掌握、貫通所學內容,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三、多彩課堂,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創新語文教學,實現高效課堂,不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的知識,還需要學生在課堂外努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增大學習量,其真正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想學習的動力。因此,為了有效提高課堂內外的教學效率,老師必須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自身豐富的教學資源,將教學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使學生在課外進一步開展拓展學習。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課堂唯一的中心。老師只起主導的作用,要做好組織者、指導者,有效地引導學生。老師能夠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作用才是發揮課堂策略作用的根本。老師要適應角色轉變,把握新穎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核心,從而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既當師傅又當徒弟,才能真正將自己融入到教學中去,做到了解學生、鼓勵學生,這樣才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共同享受快樂的學習生活。“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得到發展”是課程的核心。演講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朗誦比賽使學生學會體會朗誦的意義和內涵,尋找朗誦的要領,感受其中的快樂。通過各種形式的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愛好和興趣,使其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意義。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創新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師要通過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多種的語文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新環境下語文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秦淑玲.淺談教師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12).

[2]王志艷.有效利用課程資源,構建和諧語文課堂[J].甘肅教育,2013,(04).

[3]周蘭成.賞識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0).

篇(4)

    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語文邏輯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善于運用語文的能力。

    2.內容理念: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

    3.學習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

    4.教師理念:正確把握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語文學習的促進者、語文課程的開發者、語文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學生人生發展的引導者。

    5.評價理念:

    (1) 語文課程的評價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 語文課程的評價指標體系:三個維度: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五個領域:識學和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3) 語文課程新的評價觀念:注重綜合素質的考查、強調評價指標的多元、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注個體處境和需要、激發積極主動的情感,突出學生發展的過程,貫穿日常的整個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6.教材理念: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從“新課標”來看,它繼承了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精華,比如,注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語文教學及課程發展的經驗積淀。這次改革是在總結多年來語文教學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對以往經驗的繼承與創新。具體表現在:

    第一,續承。即對多年來總結出的語文教育思想和實踐的精華予以延續和繼承。

    比如,我國從古到今,在學習語文中都注重引導學生誦讀文本,在古代,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詩圣杜甫也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圣陶先生多次強調“要養成閱讀的習慣,非多讀不可”,在他的《精讀指導舉隅》一文中,力推“吟誦”?,F在,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毙抡n標“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弊x背無疑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好方法。這就是對前人語文學習和教育經驗的有效借鑒。當然,在續承時,我們可以從現代的視覺來重新審視它,更加深入地認識它。從對話理論的視覺來看“誦讀”,我們可以對此有新的認識:誦讀的實質就是文本對象化與讀者對象化的交互作用,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

    再如中國古人學習強調一個“悟”字。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拔恼履颂斐?妙手偶得之?!闭Z文新課標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边@種“自主學習方式”就是鼓勵學生有自己的閱讀感悟,對文本實行解讀。

    再比如集中識字的識字教學,熟讀、精思、博覽的閱讀教學,多寫多改、講放收求脫變的寫作教學等等都滲透著這行之有效的傳統語文教育思想。

    第二,革弊。歷史和現實中的語文教材、教學與評估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諸多問題,甚至“問題不小”,需要我們革除弊端。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語文課程改革才有價值,才有意義。比如,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技術化”、“偽圣化”和“線性化”現象,就必須消除,代之以“人文化”、“人情化”和“非線性”。再比如,過去幾十年的語文學習中,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基本未變,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而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實際上是對舊有的語文學習方式的革新。

    第三,豐富。在我國語文事業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豐富的語文學習和課程經驗。這些經驗,有的是在當今可以直接用的,有的是需要“與時俱進”,賦予新的內涵。這次課程改革注重在繼承中去豐富這些經驗。比如,根據漢語言本身的特點進行語文學習,是中國傳統語文最大的特點。這次課程改革強調和豐富了這一點,在教材的編寫上,增加了具有中國漢語特色的內容——歇后語、對聯、詞串、字謎、廣告、歇后語、諺語等等,豐富了語文學習的內容,擴大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第四,再造。中國語文的歷史長河悠久,所形成的語文學習與語文課程的精華數不勝數。就拿兩個古代語文的重要范疇來說吧,“味”,常見的用語有“意味”、“情味”、“風味”、“韻味”、“神味”等等;“悟”,有“悟入”、“妙悟”、“頓悟”、“了悟”、“穎悟”、“心悟”、“意悟”、“領悟”等說法,不同的用語表達不同的閱讀情味。在改革傳統語文課程時,我們要從傳統中去吸取營養,把諸多精華有機地組構在一起,再造出新語文課程改革的策略和路徑來。比如,在當前的改革中,注重“語文味”,講究“語感”、“文感”,強化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等等,都是在傳統語文實踐基礎上的一種很好的“再造”。

篇(5)

在語文教育中,實施創新素質教育是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是提高全民素質,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奠基性工程。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語文教師就要特別注重挖掘學生的這種潛能。那么,如何去“挖掘”呢?根據實際教學體會,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是由雙重主體構成的,是一個合作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這個半封閉的教學環境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回歸學生主置,不應再把學生看作是純粹的“物”,而應看作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發展個體”,尊重他們,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挖掘他們的各種潛能。例如:在教《春》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聽完課文朗讀錄音后,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或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陶醉于春天美麗的景色,或感受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或驚嘆文章語言的優美……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的接受和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獲得對春天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今天的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從事終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使學生獲得這種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長期的傳統教學中,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失去了個性,依賴性強,提不出問題,也不知道從何提問,這就需要教師教給他們質疑的方法。那么從何發疑?

1.找尋關鍵詞、句子發問

學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問題。問題就是思維的火花,學生在閱讀中能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獨立思考的表現。教師要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就要引導學生在文章中看似平常、實有深意的文字中質疑,也就是尋找文章關鍵詞句。關鍵的詞語是指:記敘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詞語等,這些詞語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現人物品質;說明文中最能說明事物特征的詞語及一般文章中與中心有關的用得好的詞語。關鍵句子是指:最能體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含義深刻的、蘊含哲理的、生動、形象、具體且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等。

2.在比較中質疑

說:“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一種很好的認識問題的方法,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可以作為閱讀理解的一種手段。將有可比意義的幾篇課文或幾處語段等組合在一起進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分析比較,從中挖掘出更為深刻的疑點質疑。這不僅僅有助于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具體把握,而且能大大提高學生感知文體、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弄清寫作思路和文章技法等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對所學知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例如教《故鄉》時,分析閏土、楊二嫂的形象可以通過比較來進行。少年與中年的閏土簡直判若兩人,文中也寫了楊二嫂前后外貌、語言、動作、行為的不同。經過對閏土、楊二嫂前后比較的分析,就可以提出下列問題:二十年前的閏土和二十年后的閏土有什么不同?這變化表現在哪?楊二嫂有什么變化?他們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我們還可以把主題相同、題材相似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由此質疑。

在教學中提問,不只是教師的事,更是學生的事,我們要從灌輸者走向引導者,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就像是把開啟汽車的鑰匙交給學生。

三、引導學生參加創造性學習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培養開拓型、創新型人才的戰略性高度出發,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各種形式的創造性學習的實踐活動。荀子曾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行之而止點矣。”充分說明了實踐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堅持在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語文活動天地,讓學生跳出課本,走出小教室,走向大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他們閱讀課外讀物,自編手抄小報,從事社會調查,描述人生百態,進行演講比賽,開展辯論活動。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語文教學既立足于課堂,又面向社會、面向生活,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學生不斷在生活與社會的課堂中汲取鮮活的語文養料,語文素質與思想情操、意志品質等自然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美的情操、美的心靈、美的品格,有利于提高語文素質。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更要更新教學觀念,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教學才有蓬勃的生機,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大批的具有高素質和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玉杰.《語文創新教學》延邊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2.韋維.談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語文創新教學》.2001年1月.

篇(6)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9-196-01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是幸運的,趕上了這么好的時代,趕上了我們所從事的工作能提升到這么重要的地位。同時,我們又感到肩上的任務是艱巨的,怎樣才能肩負起傳承文明、開拓創新的重任?我心中勾畫出了我理想中的語文教師的形象。

一、語文教師應該有厚積累

有一首歌這么唱道: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奇,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為什么能讓難題成為樂趣呢?因為在學生看來,老師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語文教師會努力為之,他做到――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體系爛熟于心。課程標準是從事教學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它的精神實質,他會在教學之前就領會好,掌握好。他會花時間去鉆研、掌握教材體系。每冊教材編者的編排意圖,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每篇課文的教學因素,……他都會牢記在心,如數家珍。

對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文學精品了如指掌。對教材內容,當然應該非常熟悉,要求學生背誦的,他同樣能背誦,同時他明白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他會以教材里的選文為“點”,以此“線”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識寬帶網”。教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他會脫口說出王維的《桃花源詩》。

對當今政治、經濟、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在信息化的社會里,學生接受信息呈現多途徑。有時,老師還沒有接觸到的新名詞,學生中已流傳開了。他會不停地學習,讀書、看報,獲取新信息。課堂上,他會適時地向學生們介紹“納米”技術,“克隆”技術,航天航空技術等等

二、語文教師應該有寬胸懷

專家說:語文是為人打精神底子的學科;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新語文老師牢記這些名言,用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積累,去為學生夯實精神的底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入社會后,順境中能茁壯成長,逆境里能頑強成長。他會每日“三省”。既然先人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就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充滿信心。他以學生為師,學生以他為友,學生和他互教互學,他和學生一起成長。虛懷以待前輩留下的教學經驗和同輩創造的教學業績。在他之前,有一大批教育家。從孔夫子和陶行知,從盧梭到蘇霍姆林斯基,留下了豐厚的教育教學經驗,他捧若至寶。在我國當代語文教育領域涌現出了一大批名師,他更是推崇之、學習之?!凹で椤钡挠阡糇屗磷?,“科學”的魏書生讓他沉思,“人文”的程紅兵讓他向往,“鮮活”的李鎮西讓他發奮,……“結交天下名師而師之”是他的心愿。在他的身邊,有一批安心、專心語文教學并呈現出自己的教學特色的教師。他會認真地向他們學習,他懂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博眾知長,才能自成一家。

三、語文教師應該有高眼界

新語文老師重視通過教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把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作為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他能從三尺講臺放眼世界,培養為明天社會發展不斷創造的人。他記著錢夢龍老師說的話:我們看一個學生,不能總計較他今天學了什么,而要著眼于他明天能為社會干什么。他記著山東省高密一中語文教師李希貴老師說的話:教育就是要為人的四十歲準備著。他記著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話:教師的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是為未來而工作。他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他能夠著眼于學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他們一生豐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諧發展精心準備著。

從教育的高度觀照語文教學。那種囿于教材,只重視課堂的教師,那種就文教文,只以傳授知識為業的教師被人稱為經師;而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兩方面緊密結合起來的教師才被尊為人師。他懂得:教師在課堂上跟學生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學生的教養,精神上的發展,道德品質的形成,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教師有無教育的意識。他能擺正教育教學的位置,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他的語文教學不會有鉆死胡同的感覺,而時時出現“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四、語文教師應該有大智慧

一位名人說過:差的教師只是傳授真理,而好的教師則是揭示真理。好的語文教師是一個有思想、有激情的教師,他總是用研究的眼光備好每一堂課。他在備課時不會滿足于把教參內容“下載”到自己的備課本上,不會機械地模仿別人。他會仔細領會教材的內容,認真研究學生的接受心理,想盡辦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每時每刻讓學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他總是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手投足皆稱楷模。他要求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他自己必是一個讀書愛好者,會營造出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為教育好每一個學生,他總是想方設法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用人格去影響人格,用智慧去啟迪智慧。在學生眼里,他就是人格和智慧的化身。

篇(7)

一、課標下語文教育的內涵

新課程的改革,使學生學習的方式發生了轉變,提倡自主、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但在探索新的學習方法中并未否定學習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新課程的提倡,也使一些學校在研究學習方面存在著誤區,如為了爭取學校研究性學習的獎項,專門成立由少數學生和老師組成小組,以至于撇下大部分學生,這樣的做法嚴重誤解了新課程的含義。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一定要結合學校及班級的情況,在這基礎上再進行整改,在學生學習的方式上進行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從被學習到主動學習進行轉換;在學習方式轉換過程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使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其中。讓學生在新課改下逐步對語文科目感興趣,并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由此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改革下,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單一的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標準,也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成為新時代的儲備人才,不但要適應時展,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推測能力、創新能力、自主能力及實踐運用能力等,全方面的發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這些學習能力的發展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結合語文教學中的優點再結合學生個體的差異進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特點

在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育是必要科目,是一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文化組成中的重要部分,語文課程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課程教育中,語文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素養,學好語文,為學習其它學科打下牢固的基礎,讓學生在學習中全面的發展。在新課程的開展中,深入的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1、注重人文與科技教育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注重人文與科技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個性的發展意義重大。

語文教學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大家已深有同感,有所重視了。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無非是要培養學生正直的品質,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純潔的心靈,樂觀的態度,培養其高度的責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頑強的進取心,培養其大局意識、協作精神與奉獻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科技教育,應把握三個重點。首先要引導、幫助學生破除迷信觀,樹立科學觀,培養他們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意識。要善于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科學因素,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地解釋自然現象,客觀地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教給學生科學的認識論;要善于結合教材內容,運用有關科學原理進行闡述,給學生灌輸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無神論思想。第二,要依據教材內容并有所補充,讓學生懂得一些科學史,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進的科學知識,增強他們的科學意識。第三,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為此,必須更新語文教育觀念,拓寬語文教學思路,實行開放式語文教學,廣辟語文教學渠道,切實激發學生的科技創造熱情。

2、語文教育從實踐出發,讓學生積極參與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科目時,其心理已有了較為穩固的語言機制,提供了學生學習條件,這樣在熟悉我國的民族文化背景,就相對簡單。教師也應提供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如,在講《和田的維吾爾》時,讓學生在記下自己對文中不能理解的部分,等講過課后,在分組進行討論,從討論中讓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進行新的理解,教師要及時的給學生以補充與引導,讓學生正確的面對問題,自主探索問題所在,并提升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生為主體,以個性為主導

篇(8)

一.語文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我國新課改的進程逐步推進,新的課程標準也為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使用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手段進行教授。

首先,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流與溝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熱情,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率自然能夠獲得大幅度提升。而且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對語文真正產生興趣的學生會在課下自主閱讀、探索,學習的主體才真正轉化為了學生。

其次,創新語文教育教學方法能夠開闊學生思維。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則會導致學生不能發散思維,學不會創新。教學方法的種種新意能夠給學生直觀的體驗,不僅能學習到書本中的知識,還有很多生活實踐、學習方式、人際交流等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培養,真正實現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二.語文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途徑

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師新穎的教學方式中體會快樂學習的過程,學會知識并學以致用。而創新的實踐過程中,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提問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均為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落腳點,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幾種途徑:

1.從生活實踐出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貼近生活而得來的事例是創新教育方式的一個重要來源,也能夠輕松地被學生所接受。當學生面對的學習內容與方式來源于他們所熟知的生活實踐經歷時,他們對學習的內容將不會產生排斥與抗拒,反而是一種好奇與探索的欲望被激發,這種方式能夠快速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另外,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也有助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成。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尊重會反饋在他們個人的行為中,他們也會用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去對待自己身邊的人或物,因此培養互相之間的信任與尊重會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確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扮演了教學主體的角色,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種轉變會讓學生產生主動性,因此在教學方式的設計上要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預習與自學任務,甚至可以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分組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多講一講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交流討論,教師的任務是引導與點撥,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且總結重點以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愿意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為其他同學解答疑難,在準備自己所要講授的知識的同時,他們就已經掌握了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

3.學會利用新的教學設備與教學模式

新時代的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工具,將這些工具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才真正發揮了其作用。教師課前利用網絡資源按照學生實際情況精心準備課件,利用多媒體設施教學,可以大量節約課堂時間,突出教學重點并解決教學難點,為學生量體裁衣制作的課件必然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對資料的搜集整理也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多種方式達成,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鍛煉了他們的邏輯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對信息的篩選能力等等。教學模式也要從以前的“滿堂灌”逐步改變為課堂內容精簡、方式方法靈活多樣。

4.重視延伸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篇(9)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也實施了新的教育教學方案。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創新語文教學理念,結合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現狀,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研究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以促進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遇到的問題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講授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進行被動地學習,其教學過程與學習行為都存在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對學情了解不夠。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根據教學大綱并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目標以及設計教學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對學情的了解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教學方案的設計。但是,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由于觀念問題、教學技能等因素的影響,對學情的了解并不深入,不僅表現在課前不了解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同樣也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了解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這個問題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堂教學主體之間的配合不夠緊密。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這種教育教學要求下,很多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放到主置上,但是其效果卻不甚理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語言交流等都存在著問題,相互之間的配合不夠緊密,出現學生跟不上教師思路,適應不了新教學方法等問題,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2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的創新策略

第一,改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深入解讀新課改的內容,并認識到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以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學生放到主置上,教師作為指導者與組織者,輔助學生學習。在這種教學觀念下,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并在教師的有效組織與指導下,開展各種學習活動,體驗交流、討論、思考以及成功的喜悅。

第二,深入了解學生心理變化與學習情況,設計適宜學生發展的教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深入了解學情,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而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出適宜學生發展的教案。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隨時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進而針對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策略。在這里,需要教師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能與應變能力,才可以提高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第三,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為教育教學進行奠定情感基礎。高中學生正處于情感敏感的時期,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有效展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同時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還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抓住學生的心理,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四,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學會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以靈活、有趣、帶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醒學生學習的欲望,并將此有效地轉化為學習行動,從而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綜合能力、文化素養的提高。在實踐教育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自主學習模式與探究性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有目的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融合到各種教學活動中,這樣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自己的思考,在完成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找到問題答案、獲得新知,同時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文化素養等。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效果,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在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僅創新了教育教學理念,同時在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上,也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相信,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也必將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以提高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忠毅.論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0).

篇(10)

引言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底蘊,這給國內的高中語文教學創造了非常優越的條件。伴隨著不斷深化的新課標改革,我國對創新語文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重視,提出了在語文教育中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全面發揮,激發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在我國目前的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因為老師對學生的主體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也不夠重視,從而使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在真正地喜歡語文,對語文的學習毫無興趣,這對實現語文的教學目標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因此,對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是國內語文教育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1]

一、目前高中語文的教學現狀

語文作為高中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對高中生的漢語水平、文化素養以及表達和溝通的能力有著直接影響作用。目前,國內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主要有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教學理念過于落后,其二是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1.落后的教學理念

在中國,語文不僅僅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濃縮了中國人所使用的漢語藝術。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們可以積極參與,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效果。我國的新課改規定高中語文教育必須營造出一種自主、合作以及互動的氛圍,讓學生有快樂的心情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老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忽視了新穎的教學方法,自始至終都以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還有一部分高中語文老師,在其授課過程中以學生回答為輔,而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從而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作為最有文化內涵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營造出藝術性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語文具有的魅力,使學生可以融入語文的情景中,發自內心地熱愛語文。而一部分學校的語文教育中,學生學習語文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接受知識過于被動,毫無興趣,對語文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2.單一的教學方法

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是正確的教學方法,不斷地使教學方法得到創新,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才可以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目前,在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盡管一些老師已經發現了教學方法很重要,但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還是比較單一。而通過使用情境、生活、游戲、故事以及體驗等方法進行教學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但老師還必須研究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這些方法結合需要講解的課程。

二、如何創新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作為高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對于高中生接受未來的大學教育和以后的發展都有著直接影響作用。現如今,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具有一些問題,使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因此,要不斷地使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得到創新,才能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1]。

1.教學理念必須轉變

出路由思路決定,發展由視野決定,而教學效果則由老師的教學理念來決定。作為高中語文老師,只有充分意識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夠與學生有意識地進行互動,從而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環境。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老師不但要緊緊圍繞課本,也要重視課本內容的延伸。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更加重視傳授具體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興趣的引導作用,讓自身的閱讀興趣得到培養,從而提升他們對語文的喜歡程度。而語文老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實際內容,更要注重學生理解課文包含的深層次內涵,從而使學生的創造力和人文情感得到培養,使他們能夠全面發展。

2.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最好的老師是興趣,因此,要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語文老師必須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

2.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使用一些特別設定的情境,使學生產生注意力,最終在教學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高中語文老師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打造出一種濃厚的課堂氣氛,通過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們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意境。例如,在講解課文《孔雀東南飛》的過程中,語文老師可以使用《孔雀東南飛》這首原創歌曲,播放這首歌作為課堂的背景音樂,再講述一個我國古代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或者“牛郎織女的”等凄美的愛情故事,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最終講解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使用一些適合的情境,引導學生體會到語文具有的魅力。而情境教學包括通過音樂、故事、多媒體以及游戲等情境,語文老師要使用不斷變化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具有新鮮的感覺,這樣可由更加有效地提升他們對語文的熱愛程度。[2]

2.2故事教學法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其中的文化源遠流長,這就使語文具備了很強的人文性。在高中語文的課文中包含有數量很多的精彩故事,假如語文老師能夠善于發現和使用故事教學法,就可以讓語文的教學課堂具有勃勃生機。所有的人對故事充滿著喜愛之情,這對于學習緊張的高中生來講也不例外。高中語文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善于通過故事的講解,這樣可以使學生們聚精會神地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領略語文教學的內涵,通過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性,提高他們的自身的思考能力。

2.3體驗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從內心融入到老師營造的氛圍,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人物的變化過程,才可以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意義。而體驗教學法的意義就是老師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可以在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效果。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語文老師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深層次地感受到課文中的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在講解課文《雷雨》時,老師可以先講解人物,然后挑一些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情景劇,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其他學生觀看的興致,更加能夠激發他們的熱情,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融入課文所描寫的環境[2]。

2.4生活教學法

語文的來源是生活,在教學過程中也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感受生活。在語文的教學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帶領學生體驗實際生活。例如,帶領學生春游讓他們發現自然的美;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使他們了解歷史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物和生活,使他們寫出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生動文章。

三、結語

高中語文對于學生的培養非常重要,進入大學以后,由于大部分專業沒有專門的語文教學,所以必須在高中階段給學生打造出良好的基礎。因此,創新教學才能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最終實現真教育的真正意義。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再通過適當的引導,才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上一篇: 采購管理在企業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 科技創新行業現狀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 久久久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午夜 | 丝袜美腿国产综合久久 | 正在播放少妇最爽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