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觀設計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7 16:16: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城市景觀設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城市景觀設計論文

篇(1)

對于城市景觀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必須能夠給使用者之間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接觸的活動場所,起到人與人之間心靈相互溝通的“精神家園”的作用。要通過對城市景觀的設計創造出心理景觀概念,與建筑和周邊環境空間融為一體。起到表現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和諧、融洽的景觀理念,走入“人與自然共存”的新時代。

日本城市設計、景觀設計的特點大致分為五個方面。

1.重視地域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

在人類的現階段,對作品的表現是離不開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決于此的。從日本城市景觀設計看日本城市生活、文化,可以從中深刻地感受到這種文化氛圍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無論是山村小鎮還是大都市,景觀設計都離不開它的地域文化根基。進入這樣氛圍的環境中無法不讓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內涵。自然與人的共存是日本景觀設計理念。因此,這樣的景觀設計才有生命力。

2.利用有限的空間再創造

對每一位景觀設計師來說,要想創造歷史文化與自然景物的時空關系,即空間再創造,始終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對利用空間的藝術再創造,否則就會導致作品的失敗。人們深知景觀設計師創造的作品最終都是為了服務于使用者,使用者需要什么樣的空間,景觀應該與地域文化特點相結合,這樣才是景觀設計師的創造程序,在創造中使用者和地域文化是二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我拍攝到的日本城市景觀實景圖片中可以體會到這一點,“使用者,地域文化,再創空間”這就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人與自然共生

日本城市景觀設計,可以說體現了“人與自然共存”的主題思想,這樣的作品隨處可見,我所強調的“人與自然共存”這樣的概念并不僅僅只局限于對視覺形象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體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這就是現代日本城市景觀設計中常用的理念,用中國人的語言表述就是“與自然對話”,日本城市景觀設計都是在體現這一理念,城市景觀設計的表現手法涵蓋了視覺、觸覺、嗅覺等等。就像大家看到的文中圖片那樣,為使用者提供了體驗自然與人類文明的魅力場所和時空關系。這一點可以稱得上是日本在城市景觀設計上成功的法寶。

4.城市花園中,鄉村桃園中

中國人常用“花園”和“桃花園”比喻美景和盛景,象征著對美好生活、理想化生活環境的向往。這樣的城市景觀意境在今天的日本可稱得上是實現了?!俺窃诨▓@中”的這一理念在規劃設計上被日本設計師作為頭等大事,也是衡量規劃設計的最高境界,只有這樣,才能把人們設想到的“理想”變成真正的“現實”。

5.用日本對城市景觀設計的成功之處,促進中國現行城市景觀設計理念。

篇(2)

對于我國綠色城市來說,城市道路作為城市基礎性設施,在景觀設計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綠色城市的景觀設計中,道路景觀植物主要是以片植或者群植的方式,借助不同種類的樹種,設計出具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觀。北方很多城市可以選擇柳樹、楊樹作為基調,在不同的路段選擇常綠喬木作為主背景,并搭配合適數量的開花小喬木或者灌木,借此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植物景觀。在城市道路的設計中,要注意樹種間的相似性,比如,在顏色和形態上要統一,并在線條、比例以及質感上求變化,這樣不僅可以顯示出設計本身的多樣性,而且有體現出綠色城市自然生態的核心主題。同時,在設計技巧上切忌過分造作,在空間上注意層次有序,色調輕快,突出道路景觀的整體感覺,與周圍建筑及公路保持畫面完整。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綠帶的設計中,要充分結合城市的本身人文文化,加入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設計理念,使得植物的景觀主線與人文相融。比如,可以設計一些反應當地文化的小型廣場或長廊,增加綠色城市道路景觀的藝術性,這也在很大程度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準。

(二)景觀設計在廣場上的應用

城市的開放空間是主要的景觀設計部分,也是城市設計的主要研究對象,近些年,我國很多城市注重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以改變人們的生存空間和生活環境。一般來說,城市廣場以平面形和空間型兩種形式為主,對廣場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可以形成不同感官的活動空間,來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綠植在廣場的設計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綠化可以使廣場空間更加層次分明,保持空間的尺度感,并襯托出周圍建筑的面貌和體量特征。一方面,在城市廣場的邊界和廣場道路的周圍種植綠植,可利用喬灌木和花壇,起到分割空間的作用,保持整體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在廣場特定的空間,如以運動、游戲、休閑為主題的動態空間里,可用不同樹種進行空間的限定。同時,對廣場的綠化配置設計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則,由于不同氣候特征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不同,使得城市間存在不同的氣候和文化差異。因此,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采取不同的設計方式。比如,在氣候干燥的北方城市,廣場空間應用大片的草坪為主,樹木則選用四季常青的松柏;而在炎熱多雨的南方城市,廣場空間可以用冠幅較寬的植物,起到遮蔭的效果。在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中,還可以運用水為載體,設計諸如噴泉、水池等人工造景,不僅在視覺上與植物、建筑保持空間關聯,同時又起到劃分空間、活躍景觀設計理念的作用。

(三)景觀設計在景觀小品上的應用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景觀小品也對整個景觀設計起到點睛的作用,特別是隨著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景觀小品除了雕塑、汀步等傳統形式外,綠色雕塑也成為構建綠色城市的又一設計亮點。這不僅是景觀設計行業的全新概念,也為居民創造舒適、新奇的綠化景觀提供了新的方向。綠色雕塑也就是植物造型設計,通過不同的植物材料進行定向的修剪、定植、栽培等工藝,融于其他的景觀設計因素中,創造出各種色彩美和幾何美,這種綠色雕塑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成為一種新型的表現形式。一般會把植物造型的自然面貌展現出來,并與城市生態特點相結合,以突出其個性,同時要注重整體的景觀布局,突出小品的神韻和氣勢。比如,在南方杭州這樣的綠色城市中,在城市道路、公園里可以添置一些動物形象或人物形象的綠色造型,這不僅為單調的景物增添了生機活力,而且會烘托出整個景觀設計的真實效果。再如,把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的垃圾箱換成不同造型的綠色雕塑垃圾桶,使城市各處皆為綠色,這也更為環保和生態。

(四)景觀設計在色彩上的應用

城市景觀設計中,色彩占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綠色城市尤為注意色彩的選擇,要圍繞景觀環境的季節和時間變化進行設計和運用,并把形、明暗、質感、遠近的視覺因素綜合化,使其具有美的形態。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色彩不單單是固定不變的,為了使它富有變化以滿足人們對生活的審美需要,可以利用色彩的塑造力使周圍建筑、小品等成為景觀的聚焦標識。比如,在城市廣場或公園門口處擺設一些組合圖案的植物花卉造型,利用色彩的強烈視覺感受可以突出重點,并給人強烈的沖擊感和鮮活力,特別是對一些重要節日的色彩設計上,鮮艷的色彩設計可以襯托出節日的強烈氣氛。但是要注意無論色彩在景觀設計的構成中多么重要,都要與景觀周圍的環境互相協調。同時,在色彩運用上要與景觀大環境的色調保持一致,在色調的平衡和層次的處理上,要以大面積的范圍來考慮,在大部分的景觀設計中,如城市中央公園、道路都是以綠色為基調,而景觀設計中的其他元素,如建筑、水體、景觀小品等出現的色彩則是作為點綴色出現的。在景觀設計的色彩設計過程中,如果發現色彩比較單一或者對比較強時,可以添加其他顏色進行中和平衡,使色彩趨向柔和。因此,不管是以綠色為主色調,還是以其他顏色作為背景,在城市景觀色彩的設計上都要滿足色彩學的基本原理,并合理運用色彩在景觀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來創造和諧、美好的城市景觀色彩。

二、綠色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

縱觀當今城市景觀設計,都與綠色密切相聯,城市建筑、廣場、道路等,都離不開綠色城市這一主題,為了滿足這一目標,景觀設計師隨即需要展開新的反思和創新。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景觀設計要求整體上的表現完整,它反應出城市本身的歷史文化和審美認知,如果在未來沒有良好的城市景觀設計,即便建筑形式多樣化,城市規劃布局嚴密,也很難展現出綠色城市這一主要主旨,也很難產生感彩上的城市魅力。城市景觀設計的核心便是生態景觀設計,要樹立符合現代綠色城市發展要求的設計理念,要不斷改善城市功能和形象,逐漸走上生態建設的道路。再以城市生態景觀環境為基礎的條件下,使景觀設計同城市建設達到美化城市和促進經濟的目的,真正實現綠色城市生態化趨勢。還要立足于現代城市的整體發展方向,尋求一個規劃長遠的目標,應用現代先進的科技和材料,加以工藝程序,不斷降低城市規劃的成本浪費,提高景觀規劃的功能性和高效性,以節能、環保、綠化為口號,增強城市的經濟活力。這就要求景觀設計師們把現代城市的設計理念同城市的生態環境相結合,多層次地對城市景觀建設出謀劃策,發揮景觀設計對城市的推動作用。此外,面對不斷發展的城市環境,在景觀設計上要遵循科學性的持續發展戰略,使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合理配置植物,適地適樹,努力形成綠色城市個性化的景觀特色,達到綠色城市理想的景觀綠化、審美需求的效果。

篇(3)

近年來,隨著景觀(LandscapeArchitecture)學科的蓬勃發展,以及我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景觀設計方面的人才急需,于是各地各藝術類高校紛紛設立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或相關專業。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城市形象的樹立及其內涵建設的新需求而出現的一個新的專業方向,是城市空間視覺形象的整體設計,涉及到城市室外空間規劃、室外環境設施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綠化與種植設計、色彩計劃、照明計劃、水體設計等諸多設計內容,應該說是藝術設計領域的新拓展。他有別于建筑和規劃設計專業的教學范疇,從藝術設計的角度,將建筑設計、園林設計、城市規劃乃至城市設計等涉及到城市空間及城市景觀的部分設計內容統一在一起,是更高層次的綜合藝術創作和“新”的城市景觀環境的創造活動。因此,作為一名剛剛踏入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針對這種狀況,對于如何搞好環境藝術專業景觀設計教學工作提出一些設想,以供探討。

一、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以及課程教學現狀

1.1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現狀

近十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人們對物質、精神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進展。人們開始逐步重視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而其本身也在當今城市發展中起著維系經濟與文化、科技與生活等的重要紐帶作用。但是,目前的城市景觀藝術設計基本上存在著設計周期短促,前期深入調查不徹底等問題。只重開發,不重保護,盲目的跟風與抄襲現象嚴重,不顧地域特征及原有濃郁的鄉土風貌或特定的自然景觀,以致破壞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事件屢屢發生,一些具有民風民俗的老街區、重點文物、人文遺跡、標志性建筑以及承載城市文化的歷史文化遺存只能在圖片中找尋回憶。同時,大量的城市景觀設施功能定位不準確,公共空間尺度巨大、非人性化,使得許多城市的景觀設計呈同質化、理性化和工具化的趨向發展,最終無法成為城市生活中“真正”和“真實”的有機組成部分,背離了其服務的對象——“人”,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價值。

1.2國外城市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景觀設計學起源于美國,是現代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雷德在1857年監督紐約中央公園時所創造的專有名詞。目前,絕大多數的美國高校的景觀設計專業是從農學院的園藝專業中發展出來的。20世紀,農學院繼續發展,景觀設計從園藝專業中逐步發展成長并分離開來,但在有些院校里,景觀設計還只是建筑或規劃專業下的方向。隨著社會的不斷演變,1900年奧姆斯德與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學首開景觀設計課程,1929年哈佛大學成立城市與區域規劃學院,形成了建筑、景觀設計、城市規劃三足鼎立的格局,并發展至今,已有逾百年的發展歷程。以哈佛大學景觀設計課程為例,哈佛大學的景觀設計課程體系分為三大類:設計課、講授課和研討會、獨立研究。主要課程以園林景觀史、景觀技術、植物配置、景觀規劃與設計理論為主。在景觀設計教學上,一方面,哈佛大學有近30%的國際留學生,各種文化思維方式的交流必然給學習景觀設計學生帶來靈感和啟發;另一方面,學習景觀設計學生與學習建筑學、規劃學生接觸,知識面更為廣闊,可以對其設計有所裨益。

1.3國內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國內的景觀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范圍主要在藝術、農林、建筑等高等院校中。并且其發展速度令人驚訝,從最初的幾個到目前的近千個,但是與其發展速度不對稱的是專業理念及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隨意性大,無體系性;師資素質有待提高,結構不合理,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理論與實踐脫節和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因此,如何使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教學反映時代特點,滿足城市建設對藝術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所培養人才的素質,已成了急須解決的問題。

二、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體系構建思考

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教學有著其自身的規律和原則。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作為一個年輕的、應用型專業方向,其教學體系的建構既要符合設計藝術教學的基本規律,又要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因而他的教學內容首先是應該重基礎、善應用;其次,作為一個交叉性特色濃厚的專業方向,他需要吸取建筑學、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園林設計、社會學、心理學、生態學等專業和學科的成熟理念和方法。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教學內容應由三大層面的知識體系組成。

2.1專業基礎

基礎層面的學習是指學習和掌握設計藝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內容。主要涉及繪畫、設計基礎、設計表達、形式美法則、賞析、制圖、創意、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相關內容,是學習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

2.2專業設計、設計理論與方法

專業設計和設計方法與理論層面的學習是指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教學主體,是整個教學的核心內容,設計原理、設計方法論、設計理論以及設計修養等課程涉及例如各科設計原理、設計哲學、環境生態概論以及中外建筑史等內容;專業設計包含空間設計、園林與景觀藝術設計、城市公共環境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等內容。這個層面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未來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專門人才,具有綜合的設計能力,是專業方向的重要支撐,因此應受到充分的重視。

2.3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層面的學習是指教學與市場應用相對接部分的教學內容。該部分的內容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和協調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徑。主要涉及了景觀藝術設計考察調研、景觀藝術設計實踐課題以及到專業設計公司實踐實習等內容。

總之,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教學內容組成應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實踐性等特點,突出專業方向的基本特征,明晰培養目標,做到重應用、善實踐。

三、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思考

3.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一支高質量、高水平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對于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和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建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對教師的啟用局限于兩種情形:

(1)由學建筑專業的教師組成,在教學中全盤套用建筑學的理論,而忽視了美術造型基礎的訓練,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2)由一些學純藝術專業的教師組成,在教學中只注重純藝術的表現,而輕視對工程技術知識的傳授。

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所涵括的范圍除了室內空間外,還包含了室外環境的景觀藝術設計。因此,要求教師隊伍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以適應學科發展的要求。即景觀藝術設計的教育工作者宜以本專業出身的教師為基礎,輔以園林、環境工程、環境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師資力量,共同構建景觀藝術設計的教育隊伍。同時,景觀藝術設計本身又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調整的學科,許多從事景觀藝術設計教學的教師受限于自身的教育背景和專業知識,知識儲備不足,這對教學是很不利的。因此,應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

另外,景觀藝術設計是一門注重實踐設計能力培養的課程,要求專業教師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能結合自己設計實踐的專業背景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課題設計,從而真正使知識傳授與實踐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在師資的遴選方面,應大膽地跳出現有的教育模式,聘用著名公司、企業單位或其他教育機構具有特殊技能的專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甚至可以聘請資深匠師作為教學輔佐,這不失為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方法。

3.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式局限于學校生活和課堂教學之內,影響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思維發展。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社會經驗和社會實踐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可以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樣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他們在實踐中增強自主性和自信心,發展創造性的品格。例如在講到“居住區景觀藝術設計”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學生對其沒什么設計概念,但是有著好奇心和新鮮感,于是我們就讓學生走到生活中去,每人找一個口碑較好的樓盤進行現場調研,然后從學生拍回的照片中,從整體的規劃布局、空間布局、造景手法、景觀小品等方面加以分析,評判優劣。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而得到激發,大部分學生也都從各自的生活經驗出發,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地表達了獨到的見解。又例如,通過講述居住區中的公共設施設置,有的同學就提出不僅應該“以人為本”,還應該為居住區中寵物們建立更多的活動場地與方便設施等。盡管許多想法并不成熟,但這些都是經過學生思考得來的。因此,我都給以鼓勵,并留出專門的課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所以,只有提供給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思維、自由思考問題、自我評價的機會,才能使他們能夠自由創造,開發創造性思維。

3.2.2開展雙向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思維的創造性與思維的獨立性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獨立思考就沒有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而“注入式”教學完全抹殺了思維的獨立性,學生在課堂上充當聽客和看客,處于服從、接納、受支配的地位,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必須轉變傳統教育“唯師是從”這一專制型的師生關系的觀念,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這種關系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提高思維的表達能力。據在美國洛杉磯藝術設計中心任終生教授的王受之先生介紹:“目前幾乎所有的美國藝術院校發展的特點就是突出觀念和思維,輕視傳統表現技法;假如你在世界上極具前衛地位的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你問該校的研究生花了這么多錢來這里到底學到了什么,他們會回答,我們學到了思維。在該校中沒完沒了的討論會成為一大特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針對某一講授內容讓學生先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如講到“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改造設計”這一章時,專門讓學生課后去采訪一下當地的市民什么樣的歷史街區保護與開發才能使他們認同或下次還會再來拜訪,或市民心目中的歷史街區保護與開發設計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等問題。學生對此興趣很濃,紛紛發表他們的調研結果和自己的見解。這樣在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加強了交流,師生相互啟迪,相互激勵,相互修正,使創造性思維產生共鳴,并發生連鎖反應,從而啟發誘導出更多的新見解、新觀點。并在教給學生知識點的同時,更注重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注重文脈延續思想

城市是歷史的積淀,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產生、發展的過程,它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設與改造,使得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歷史風貌產生。從城市文化的形成來看,特定城市文化與其地理位置、氣候、生產方式、經濟狀況乃至生活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如果僅從城市文化本身來說,城市文化應是城市歷史積淀的具體與直接的顯現。而城市的景觀也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化的。歷史傳統、文化風俗、宗教、民族個性、經濟發展水平等都體現了城市的文化精神。正因為此城市具有這樣的人文環境特點,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研究范疇也從原先的物質形態、視覺藝術擴展到行為、社會、心理、生態等多學科理論。因此,作為引導學生進行城市設計的景觀藝術設計教學,也應從城市的歷史文化遺存出發,注重城市文脈的延續,體現城市的人文環境的個性和特點,創造城市的地域性特色。

3.4注重實踐環節

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專業特點,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實踐的過程。因此,應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盡量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與實踐保持緊密聯系。如在課題設計之前,除了介紹有關課題設計的知識和方法外,適當增加設計案例的介紹。另外可以通過參觀一些相關的優秀實踐作品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設計作品的建成效應并對其進行評價總結,從而對設計課題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在設計課題的選取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如鼓勵學生將公司或企業的課題帶到學校里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或讓學生參與教師接納的工程設計項目,在設計的實踐中,將課堂內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設計中,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四、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是一門對自然環境及已有環境的分析、規劃、設計、管理和維護的學科與藝術。因此,作為一門致力于構建人與自然和社會環境之間和諧關系的學科,景觀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和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教育與培養正適應了當前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因此,設立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景觀藝術設計應形成自己的景觀設計教學特色,以更好地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建設而服務,同時為社會培養基礎理論扎實,設計能力全面,實施組織能力強的新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吳良鏞.世紀之交展望建筑學的未來[J].建筑學報,1999(8):6-10.

篇(4)

一、概述

城市景觀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性質與規模。城市景觀的設計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時,人們越來越重視一些“特殊”城市如何做好城市景觀的設計,比如——寒地城市景觀設計。

寒地城市是根據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氣候特征所定義的一個概念,指北緯40°以北的高緯地帶,其冬季漫長、氣候寒冷而給城市生活帶來不利影響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西安、蘭州、拉薩、沈陽、哈爾濱等一些省區。

二、國外寒地城市景觀設計

國外寒冷地區的城市景觀設計起步的比較早,如瑞典、挪威等北歐城市通常采用建筑單體精心的圍合出形態積極的戶外庭院空間,并通過調動綠化、小品、圍墻等建筑元素來降低風速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室外局部環境的小氣候,從而延長了人們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前蘇聯針對寒冷地區城市的景觀設計問題也提出了,建立氣候防護單元、設施布局緊湊、注重街道走向和冬季風向的關系、發展室內景觀等理論。

三、寒地城市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地域特色性原則

我國北方地區城市所具有的特定的氣候條件及四季分明的景觀,是創造北方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資源。國內外有許多的城市都善于利用北方特有的冰雪條件開展冬季景觀建設及各種文化藝術和節日慶典活動,并相應的發展冬季旅游項目。我國哈爾濱在每年冬季舉辦各式各樣的冰雪節旅游活動,利用松花江的冰面營造城市冬季景觀。將冬泳、冰滑梯等冰雪活動匯集在一起,再利用江堤開辟雪橇滑道,建冰雪大世界大型主題公園;在太陽島公園中舉辦雪博會、雪雕比賽,從而營造出一個別具特色的冬季游憩空間。

寒冷地區城市景觀是基于自然及長期演化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基礎上形成的人工建筑及景觀形象。一些形式簡單,布局緊湊,既利于冬季的防寒,又可以阻擋春季的風沙的城市地區設計形式,比較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其中,封閉的人行系統就是北方城市特有的城市交通空間之一。比如,哈爾濱大型地下商業街、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空中步道都是為適應寒地城市氣候而設計的。

(二)利用室內空間表現的原則

北方冬季的寒冷氣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們從事戶外活動和公共交往的需求,而室內環境的室外化則給我們提供了在某種程度上盡量接近室外空間的室內化公共空間,為寒冷季節的室外社會活動提供了一個較為舒適的氣候環境。比如設計有玻璃頂棚的街道、庭院、屋頂花園、空中步道及地下商業街等多種形式的室內化公共空間。這種設計方式不但可以引入自然光線與室外環境保持視覺上的聯系,還可以在室內種植綠色植物,豐富冬季城市景觀。

四、寒地城市植物景觀設計要點

寒地城市其冬季漫長寒冷、日照時間短,植物隨著氣溫的降低而進入休眠期,除了一部分植物具有冬季觀葉觀干等特殊觀賞效果外,大部分的樹木葉子干枯,呈現出一片灰暗的褐色。因此,寒冷地區城市植物景觀的設計應以改變人們對冬季寒冷的感覺、提高生活質量為主要努力方向。

寒地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選擇方面:依據四季景觀不同主題的要點選擇植物。

冬季枝干形態優美的樹種;常綠針葉樹;各種風致優雅、婀娜多姿的常綠樹樹形,如偃臥形、懸崖形、臨水形、迎客形、奔月形等。這些樹種枝形飄逸,給人以優美的審美享受。如冬季美麗的霧凇景觀;落葉闊葉樹。

落葉樹木之美不僅在于其生長季節的葉、花和果,也在于其冬態條件下干的線條結構。除了充分挖掘樹冠的自然形成外,還可修剪成各種人工形態,白雪覆蓋后也可作為雪雕觀賞。

枝干色彩與質地。與春、夏、秋三季比起來,樹木的色彩在冬季是比較單調的,枝干多為灰褐色。但有些樹種的枝干卻具有鮮艷的色彩,如紅瑞木、京桃等。應用這些樹種可豐富冬季城市中植物景觀的色彩,打破色彩單調的冬季效果。

冬季宿存果實的植物。宿存果實是冬季植物的另一景觀,若在白雪的映襯下其觀賞效果會更好。

結語

寒地城市景觀設計的優劣在于能否創造豐富的社會交往活動,是否有良好的視覺空間感受,以及是否能滿足寒冷地區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優秀的城市景觀設計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面貌,而寒地城市景觀同樣有其獨特的設計手法,產生有別于一般城市的風景。所以,在寒地城市景觀設計中,應主要以城市的實際情況為前提,因地制宜。

參考文獻:

[1]徐思淑,周文華.城市設計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2]李雄飛,王悅.城市特色與古建筑[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3]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4]陳自新.北京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中國園林,1998年6期

[5]李紹綱.寒冷地區城市旅館中庭設計的幾個問題.世界建筑,1984年2期

篇(5)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動了人們日常生活品質的提升。城市濱水區就是在這一訴求下應運而生的。其既能夠滿足日常防洪和水利功能需求,又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空間。城市濱水區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景觀特色的生態系統,其一般位于水域瀕臨的陸地邊緣地帶,作為水陸之間的連接樞紐。設計師要以城市水域為中心,對城市濱水景觀進行設計,并輔助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1濱水景觀設計現狀

目前,國外濱水景觀設計已經居于較為先進的水平。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更加注重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態性。并且已經逐步將濱水景觀設計延伸到自然資源保護、多功能基礎設施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等層面。我國濱水景觀設計主要被應用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以提升城市形象,并輔助以休閑娛樂功能。

2濱水景觀設計理念

近年來,設計師在對城市濱水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再局限于其防洪需求,更加注重對其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回歸自然層面進行延伸。設計師在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生態學理念和美學理念的應用。比如,在濱水景觀設計中,要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注重對其親水性、近水性和嘻水性進行考慮[1]。

3濱水景觀設計原則

3.1防洪安全原則

防洪安全是城市濱水區的基本功能。設計師要結合具體工程情況和其防洪需求進行設計。應用石材對防洪坡段進行設計,以達到防洪的目的,并給人以獨特的視覺觀感。設計師也可以應用花草、灌木、水生植物等進行植物景觀塑造。

3.2生態原則

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要注重生態性原則。將環境要素和生態要素作為其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夠避免對城市濱水地貌造成破壞,又能夠達到防洪、生態環境建設和城市景觀設計的多重目的。

3.3空間層次原則

濱水景觀立面設計包括硬質景觀設計和軟質景觀設計。硬質景觀設計主要依托了道路和平臺的多層性,進行空間轉化,創造空間高差,以達到立體視覺效果;軟質景觀設計是借助植物構造和配置,先堆土成坡,然后對其進行立體種植,以形成空間層次感。3.4景觀統一原則設計師要結合城市特點進行濱水景觀設計,確保整體風格的統一性。比如,設計人員可以對濱水景觀節點進行放大,并將園林小品或城市地標納入濱水景觀規劃中,進而向城市中滲透,構成完整的城市生態系統。

4濱水景觀設計要素

首先,濱水景觀設計要符合經濟發展和環境要求。設計師要從全局出發,結合城市經濟發展背景對濱水景觀進行設計,使其滿足水運運輸要求的同時,也能夠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設施。濱水景觀設計也要滿足人們的親水性訴求,結合城市背景和市民需求,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民活動空間布局,創造和諧的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營造舒適干凈的居住環境。其次,濱水景觀設計要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和景觀制美的目的。城市濱水景觀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點,具有水體循環、水土保持、水質涵養和貯水調洪等作用。設計師要結合區域要素對濱水景觀進行合理規劃。同時,也要滿足人們對優美景觀的需求,注重對其進行多維景觀構造。第三,濱水景觀設計要具有歷史文化特色。設計師要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濱水景觀設計,賦予其文化特性。應用精妙的設計技巧對環境要素進行構造,以突出濱水景觀設計的歷史性和獨特性[2]。

5濱水景觀設計的植物造景

5.1濱水景觀植物造景要素

設計師要結合濱水景觀設計要求,注重從顏色、大小、形態和線條等方面對植物進行搭配和選擇。在植物景觀配置中,設計師要綜合視線景觀角度轉換需求進行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群體構成和植物間協調性,達到良好的造景效果;通過形狀設計,提升植物造景的協調性,并起到視線支配作用。

5.2濱水景觀植物造景原則

首先,根據濱水景觀設計要求和功能性訴求,對植物種類和種植形式進行選擇,確保植物選擇的多樣性;其次,遵循植物生長特點和生長環境要求,應用適合的植物。并對現有綠化基礎進行應用;第三,結合季節變化對樹種進行選擇,確保四季景觀搭配得宜。第四,設計師要將藝術構圖思維應用到濱水景觀設計中,注重韻律空間構造,并應用透景和借景等多種造景手法,通過比例尺寸搭配,以達到優美和諧的藝術效果。

5.3濱水景觀植物造景形式

濱水景觀植物造景,既要滿足濱水景觀設計的空間性要求,又要滿足避暑、防災和生態等功能性訴求。同時,要注重孤植、組團、帶植、疏林等造景形式的多樣化。孤植,即對喬木或者灌木進行獨立種植,使其作為視覺焦點,達到開闊空間的效果;組團,即將各種植物形式以組團的方式進行種植,使其作為濱水景觀主題,達到開闊的空間效果和通透的視覺效果;帶植,是指連續性的大型植物區,其功能性比較強,為了滿足遮陽和環境保護需求。其一般被應用于護岸林和濱水步行道種植中;疏林,將草坪和低矮灌木作為基礎,并用喬木對其進行點綴,其一般被應用于親水性濱水景觀設計中[3]。

6濱水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6.1國內案例分析

筆者以秦皇島湯河公園為例進行分析。設計師以綠色河流生態廊道為基底,并設計出一條以玻璃鋼為材料的500m紅色飄帶,其中包括步行道、座椅、鄉土植物和燈光等基礎設施,既滿足了人們的日常休閑娛樂需求,也使城市環境景觀得到了有效改善。

6.2國外案例分析

筆者以多倫多濱水長廊景觀為例進行分析。濱水區第一路段長度和寬度別為925m和94m,地面采用馬賽克式黃崗巖進行鋪設,路兩側設置有成排的楓樹、座椅、垃圾桶和攤位等,供人們休閑和乘涼。設置有一個方圓184m的公共空間和寬9m的行人專用區,一直延伸到水濱長廊。同時,設計師將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楓葉以鋪地形式融入水濱長廊設計中。該設計是優雅公共濱水景觀設計的代表。7結語濱水景觀設計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水體文明的象征。設計師要注重結合城市特色,進行濱水景觀設計,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要求,為現代化城市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篇(6)

城市濱湖景觀在城市規劃中的功能定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水利生態功能。

②旅游娛樂功能。

③城市形象功能。

④自然生態保護功能。

1.2國內外規劃實例分析

1.2.1金雞湖規劃剖析金雞湖整個景觀按功能大致劃分為三個游覽區域:城市廣場、文化水廊、望湖角。金雞湖畔的湖濱大道、城市廣場以及改造一新的中央公園是蘇州工業園區人氣匯集的焦點。金雞湖景觀設計的核心在于其內含的二元概念:一方面表現蘇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內涵;另外一方面幫助其實現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際都市的目標。

1.2.2馬來西亞布城湖規劃實例分析布城湖位于普特拉賈亞城的城市核心,2002年完工,水域面積6km2。布城湖的景觀規劃突出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以自然、生態、野趣為主導,兼具文化性、休閑性、觀賞性。規劃區將主題旅游線路、景觀軸線和功能節點進行有機銜接,提高功能區景觀空間的通達性和吸引力。親水環境設計利用原始地貌,考慮建筑標高及親水環境因勢就利營造不同類型水景,既強調觀賞性,同時也強調參與性。

2城市湖泊景觀概念規劃手法

2.1了解湖泊區位優勢及城市發展沿革

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取決于它所在區位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歷史文化、經濟貿易、交通運輸以及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等項條件,這些條件是構成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了解城市發展沿革即了解城市與水的共生關系,了解水在城市內生機制發生轉變時發揮的作用。

2.2基地SWOT分析

規劃基地的swot分析主要調查以下幾方面的情況:基地內開發用地定位;與濱湖新城、老城之間交通關系;生態環境建設基礎;現狀水質、水資源;濱水空間尺度;地區土壤營養條件及植栽難度;城市商業發展階段;基地有無歷史文化古跡;周邊水系水質對規劃湖泊的影響程度。

2.3定位湖泊規劃愿景及目標

城市濱湖景觀的規劃愿景及目標相對統一:促進湖泊成為城市秀美的化身,做出親民、自然地濱湖體,最后目標促進城市產業發展。

2.4濱湖景觀功能分區

根據湖泊對整個城市產業發展的帶動情況,可以從五個方面統籌考慮功能分區。

2.5濱湖區景觀設計

2.5.1對濱湖景觀進行規劃定位“點”———湖泊得天獨厚的自然特色;“線”———與周邊湖、河聯系形成寶貴和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面”———最終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濱水城市。

2.5.2景觀設計策略景觀設計應對環境進行分析,從景觀設計語言、城市發展歷史出發確定景觀設計樣式、材料、風格。

1)設計語言:

(1)阡陌:阡陌縱橫;類城市結構;系列連續功能。

(2)河道:多方向;多角度;景觀深遠無邊。

(3)魚塘濕地:多個模塊;以水為中心;多樣性體驗。

(4)建筑:傳統符號和空間組合;與環境融為一體。

(5)木樁:陣列與變化;雕塑;日常符號的積極使用。

(6)隔柵:縱橫交錯;與光影對話。

2)文化背景:景觀規劃應時刻與湖泊所在城市的豐富的文化歷史結合,會對景觀設計有極大的靈感啟發。3)材料策略:從材料上體現從城市空間到水岸的過渡,根據使用功能和空間要求,以及成本控制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體現設計概念。

2.5.3植栽設計植物造景是按照植物生態習性和景觀設計的布局要求,進行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各種優美的景觀,是景觀設計非常重要的環節。有了植物,景觀設計和建筑藝術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現。

2.6城市湖泊的生態延續

2.6.1可持續理念實施發展綠色有機養殖業,同時融入觀光體驗游線,形成集有機養殖、生態觀光、生產體驗、湖鮮美食于一體的風情。利用農作物、花卉、植物等配合地形起伏塑造具有層次色彩美感的農業林地花田。景觀小品及配套設施的設置均從生態可持續觀念出發,大多利用太陽能、風能布置成雕塑、藝術,還包括了生態農田規劃,通過利用農作物、花卉以及不同層次的綠色植物,實現不同程度的觀賞、經濟等功能。

2.6.2生態環境設計

1)生態定位。水質涵養的水源保護地;生物多樣的城市水岸生態系統;連綿繽紛的城市景觀濕地;綠色生態的城市休閑地。

2)生態功能區。

①環湖岸線廊道。

②湖體與水系廊道。

③防洪安全區。

④生態防護綠地區:陸地生態防護林區起涵養水土的作用。

3)生態環境策略。

①水體-濕地生態系統。

②陸生生態系統。

③生態通廊。

④環湖生態駁岸。

3現代城市濱湖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

3.1濱湖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濱湖區發展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世界范圍內的濱湖區建設在近幾年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濱湖生態環境失衡。許多水景往往表面上看起來美觀大方,其實背面都隱藏著對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危害。一般的湖泊水景多從景觀效果和文化內涵方面來考慮,對水質的治理問題考慮得少,很多水體景觀自身缺少維護循環的能力和自凈的功能。

2)開發管理力度不夠。目前國內大量濱湖土地被少數單位占用或被急功近利的開發商過渡開發,從而使得普通市民喪失了對本應屬于公共資源的濱湖區的享用權,導致公共利益被忽視。

3.2濱湖景觀設計中存在問題的改善措施

設計方案的最終確定,要從景觀的生態效應、社會效應、經濟效應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在分析評價的過程中,把握好三者的平衡對于避免出現上述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項目實施時,需明確各階段的主要任務,對水域污染進行治理,改善漏湖水質,恢復水域生態系統動態平衡;濱湖帶整體設計著重于完善旅游項目的建設,打造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同時,全面啟動創業產業、商業、教育事業等產業的建設,初步構建濱湖景區產業體系結構。

3.3濱湖景觀設計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1)功能定位:對于一條河流、一片湖泊來說,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必然與城市發生關系。它是城市的一部分,在規劃時,強調濱湖區與城市的連接性,力求用有效的規劃設計手法來加強城市和濱水之間通暢的視覺聯系和便捷的可達性尤為重要。

2)防洪規劃:濱湖區緊靠水體,容易受洪水淹沒的威脅,河流季節性的洪水會對綠地內的設計產生影響。防洪規劃根據城市的重要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選擇并確定適當的城市防洪標準,建設包括水庫、堤防、護岸、水閘、排水泵站等工程設施在內的防洪排澇設施,以及安排河道整治、上游水土保持、設置蓄洪、分洪地區等防洪設施。

3)可持續規劃:宏觀上濱湖景觀設計要將社會文化生態資源、經濟發展進行綜合的考慮,以不破壞區域資源,以符合幾代人的生存需要,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為其發展目標;微觀上的濱湖景觀規劃設計要對每一個景觀要素精益求精,以良好的設計為今后環境的發展打下基礎。

4)地域文化引入:濱湖區所在的地域包含了該地域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地理特征,濱湖區景觀應該體現所處地域自然環境、文化和生活的反映。

4結語

本文以城市濱湖區的建設為研究的基點,從景觀學、城市規劃學、生態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出發,探索出了以下符合濱湖區景觀規劃的新興理念:

①現代城市濱湖景區要具有獨特感。沒有一個濱湖區完全相似于另一個,規劃時應該承認每一個場景的內在特征,發掘其隱含的結構特點。

②濱河區域與城市的整體性。濱湖區是城市有機體的一部分,為城市景觀輸送著養分,而城市則為濱湖區的發展提供的先天的條件。

篇(7)

合理有效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對于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和極其深遠的意義。然而,在近年來,城市建設的發展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主要的原因是,進行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對于城市發展的意識程度不夠到位,缺乏專業性的設計理念,有時沒有清楚其意識到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對于城市化建設和人們生存環境的改造就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因此,無法有效地發揮出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具體作用。當前我國進行園林景觀建設的過程中,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設計形式上,沒有著重考慮園林景觀設計對于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發展具有什么樣的影響與作用,沒有與實際發展情況相結合進行仔細地思考,只是考慮當前的利益,設計理念缺乏長遠的規劃,進而對于城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1.2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無法體現出城市的人文性與文化底蘊

通常情況下,一個城市的城市化建設需要從園林景觀的設計開始,而園林景觀設計應該首先從人的角度和需要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建設與園林景觀設計都應該與人類發展相協調,全滿滿足人的需要,進而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健康的生存環境。但是,當前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無法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景觀設計無法體現出人文關懷。除此之外,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不能夠體現出城市的文化底蘊。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園林景觀的設計在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是一種創新性、個性化、復雜性、系統性相結合,能夠充分體驗出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植樹活動。每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在進行城市化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與城市的發展特性相結合,充分體現出城市歷史文化的底蘊。但是,近年來,許多城市在進行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偏離來了自身城市的文化特性,無法充分地體現出城市歷史文化和自身的特性。

2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策略

在進行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周圍環境等方面,此外,園林景觀的設計要與時展相協調,進一步有效推進城市建設在社會發展中有效地進行。然而,在當前,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依舊存在諸多的問題,導致了城市化建設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為了有效解決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關的策略,進而有效提高我國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為人們創建出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為城市發展提供大力的支持。城市建設中的園林景觀設計應該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針,全面滿足人力發展的需求,進行城市化建設的關鍵是為人類提供一個舒適安康的生存環境。也就是說,在進行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人文關懷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應該全面滿足人類的需求,園林景觀的設計與人類發展的步伐相一致。通過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能夠有效地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除此之外,在進行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以生態平衡為主,與當前的發展步伐相一致,充分考慮周圍環境的特征。并且,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創新性和個性化,能夠有效地體現出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城市的獨特性,全面促進城市建設在市場經濟中的發展速度。

篇(8)

對建筑本身來說,環境景觀設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品質。商業綜合體因其隸屬城市核心商業組成部分,所以更能凸顯購物環境品質對其產業發展的影響。完整的景觀空間聯系著各業態空間,使得城市商業綜合體為市民創造可以承載社會型交往活動的人性場所,作為商業綜合體較為重要的公共服務功能之一,其景觀空間品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商業綜合體的附加價值。密集整合而又高效節約是當代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建筑空間特點之一,這與傳統商業建筑注重高效性和經濟性是完全不同的,質量上乘的販售、購物、游憩、觀演空間,使其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必須通過科學的分析手段,從外到內逐級分析景觀空間的內在關聯,通過多學科、多方法、多實踐,綜合創構一個景觀多樣化、功能復合、環境舒適的空間,為市民及商家、業主共謀福祉,互惠互利,增值溢價,提高商業綜合體空間品質,實現其價值最大化。

1.2有機融合,提高城市空間品質

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中多功能、高效率、綜合型建筑的代表,于人們眼前呈現的形象是氣勢磅礴、規模宏大甚至標新立異的形體建筑。大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建設對該城市的城市空間或功能形態、交通體系及其城市生活品質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城市商業綜合體環境景觀空間應融合到城市空間中,二者有機結合形成的城市形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空間價值。優秀的商業綜合體景觀環境設計可令人賞心悅目,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能夠讓消費者在疲憊地購物奔走之余,享受輕松和舒適的休憩;良好的景觀環境效果可以提升商業空間品質,在服務對象心目中樹立很好的品牌形象,幫助企業提高商業品牌影響力。

1.3低碳生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高呼“低碳經濟、綠色科技”的今天,只有在城市商業綜合體景觀設計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規劃理念,才能達到既滿足現代人對環境健康舒適的要求,又維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對城市來說,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發展的一個必然產物。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經驗的積累,其景觀設計水平的提升,將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發展所必需的過程。

2實例探討———以莆田大唐廣場為例

2.1項目概況

項目用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大道與文獻西路的交接處,北接莆田市人民政府,南接城廂區政府,東呈荔城區政府,位于荔城新區開發區域內,周邊山體資源和水資源豐富,以鳳凰山公園為主,下磨溪、護城河為輔,景觀資源較為齊全,地理位置優越。荔城大道與文獻路作為城市的主干道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基地有較大的商業價值。項目規劃場地南北向約130m,東西寬約240m,面積為36012.6m2。該城市商業綜合體包含了商業、辦公、居住、文娛、餐飲等多種復合功能,建筑造型為現代簡約風格,各種經營形式的商業業態讓綜合體景觀環境充滿空間感,擁有優質的商業氛圍和盈利能力。

2.2設計構思

根據建筑現代、大氣的設計風格,運用現代科技,結合景觀造型、鋪裝、綠化、雨水收集及太陽能等清潔資源的利用,創造景觀“鏈”來“鏈接”街道、建筑、人和自然,使用連續的景觀要素來表現獨特的景觀特征,創造值得懷念的意境。在功能布局上突出購物、商業、休閑等功能,打造注重消費者需求的多元性、空間布局的多樣性、文化展示的多樣性、設施功能多選性的新興、科技且生態的商業綜合體景觀。節奏與韻律是園林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獨具節奏感與韻律感的特色景觀空間,讓消費者無論從地面空間或百米塔樓上都能清晰可辨。充分利用場地高差把相應出入口位置梳理在層次分明的豎向空間中,景觀鋪裝肌理把車行流線與人行流線整合在一起連續延伸,猶如音樂般律動幻化,并將繁多的業態功能空間串聯為一個整體,突顯出各種業態的特點和商業空間的典雅時尚氣質。采取不同石材天然色彩與質感產生呼應,在此基礎上將景觀元素張弛有度地陳述展開。此外整合、概括、提煉莆田地域特色,并應用到商業綜合體景觀設計中,在保存地域特色元素的同時,融入新時代的設計表達,使地域符號和現代化的城市空間達到協調與融合,為莆田這座城市賦予新的鮮明個性。

2.3規劃布局

該城市商業綜合體沿莆田文獻西路和荔城大道規劃4個主題入口廣場,作為整個地塊的集散區,為城市商業區提供寶貴的休閑廣場。一條室外步行街將商業區分為4塊區域。其中,綜合商業樓共5層,其余商業樓4層。場地東側與北側的底商裙房上部規劃3棟21層酒店式公寓,另有超高層145m寫字樓布置于場地西面商業裙房之上。

2.4總體景觀設計

2.4.1功能分區

通過對場地的調查和研究,將場地劃分為商業入口廣場區、公寓景觀區、南面形象街道、西面形象街道、高尚辦公景觀區、人氣內街和屋頂花園,滿足使用者進行購物、休閑、游樂、觀賞、交流等行為功能。商業入口廣場區是商業街道的核心區域和商業綜合體的主要活動場所,構成了人行主要流通軸線。公寓區與商業街僅一條馬路之隔,在鋪裝風格上延續商業街的鋪裝設計,運用隔離綠帶和種植池,以經濟性原則處理延展面的景觀。商業綜合體主要入口位于南面形象街道,此街兼具形象展示與駐足停留的雙重功能,同時也是街頭綠地隔離帶。辦公區域主要針對特定人員使用,入口廣場與外部環境適當區隔,提供舒適、高尚、低干擾的辦公環境。商業內街是拉動人氣的主要區域,活躍的零售氛圍與親人的尺度相互協作,使室內外環境零距離轉換。

2.4.2交通組織

設計充分考慮了人車分流的合理性,從時間和空間分流上組織交通,降低各流線間的干擾,保證其安全性和功能性。步行流線的組織著重于人行通道和主要活動區域道路交通分析,從入口到出口的車行和人行交通流線,包含入口(車行、人行、車庫)、道路分級(市政道路、區內車行道、主要人行道等),強調步行路線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形成完整連續的步行系統的同時,通過高差關系增加步行體驗。將復雜的流線連接到一個特定的節點空間,從而在呈現多層次、立體化景觀空間格局的同時又不失條理,反映景觀節點與節點之間形成的面形態關系以及不同組合所呈現出來的空間美。主要商業人行入口廣場沿文獻西路和荔城大道3個街角布置,提供簡潔、合理和高效的交通流線且保證了人流的快速集散;地塊規劃區內有3個地下車庫出入口,以保證客貨流暢通無阻,適應商業區的客貨停車需求;商業街南側的廣場尺度放大,可有效緩解文獻西路帶來的巨大交通壓力,并滿足自身分布式商業綜合體使用人群的需求。將停車場與相應的交通空間按照技術規范盡量做到集約緊湊,節省出更多的空間給更有商業價值的南北側街道。商業和餐飲消費群體、辦公室工作人員、居民3組使用者入口空間有效區分,避免流線干擾。

2.4.3景點設計

1)商業入口廣場設計

共有4個主要人行入口廣場。西南入口以旱噴雕塑及生態樹陣為主題。西北入口以不規則幾何體造型小品為中心,周圍環繞弧形磚雕藝術景觀墻,形成了廣場進入商場的主要景觀。東南入口以特色旱噴廣場為主,預留足夠的活動空間。東北入口以大樹景觀為特色。鋪裝形式引導行為方向,加強場地聯系。移動的樹池,增添綠色,強化景觀特色。室外茶座及租擺花卉,增添商業氛圍。重要節點處布置特色雕塑,強調主題性和標志性。布置臨時可移動的電商創意小品或展示櫥窗,宣傳商業賣點。適當處擺放導示牌,加強引導性。并設置室外廣告燈箱及路旗,增加地面鋪裝細節及材質對比。輔以旱噴、水景小品,小型局部綠地,樹陣綠化,形成開闊的活動空間。設計強調空間的流動性及導向性,應用街道豐富的曲線景觀層次,重塑直線型街道空間,同時強化中心廣場的凝聚力,將街道空間聯系在一起,增強商業空間整體感。在入口廣場的景觀設計中應用石雕、磚雕及藤編等莆田當地特色形式小品,景觀細節上體現了地域特色在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價值,滿足了審美需求。

2)南面形象街道設計

東西入口共同構成了商業街的人行主要流通軸線。設計中希望預留足夠的停留場所,將商業氛圍和城市休閑購物體驗有效結合起來,真正形成現代多樣的新型購物環境。人行道和商業廣場運用綠色植物進行區隔,同時減少主干道車輛噪音對商業的干擾,體現綠色商業的設計意圖。場地從西至東高差6m,在高差處理手法上并沒有采用常規的設計方式,而是呼應建筑形態,層層遞進、起伏錯落,強化韻律感和現代感。

3)西面形象街道設計

與辦公綠地統一設計,通過樹陣將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適當區隔,避免干擾,按照設計規范滿足辦公區18個戶外停車位的需求。可停留的綠地型入口區別于其他幾個入口。

4)辦公區設計

辦公區景觀相對商業區景觀而言,由于使用人群的變化,景觀設計上更為特殊。在寫字樓入口設置泊車處和LOGO形象水景。適當區分出戶外休閑區域,供白領交流休息。鋪裝設計統一化,材料的運用和灌木的搭配簡潔明了,提升了辦公空間的環境品質。

5)人氣內街設計

內街及地下商業廣場的主要入口,是商業綜合體景觀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擔負著整個綜合體的通行、標識、指引等功能,同時又要滿足人們的情感和審美需求,良好的設計效果能夠達到讓行人印象深刻甚至過目不忘。商業內街的寬度大約為12m,設計中將其作為半室內空間打造,分為上下2層,上層有廊橋連通。主體發光天幕白天收集太陽能,用于夜間街道形成絢爛的燈光效果,聚集人氣。商業內街的入口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提示服務,通過藝術感十足的公共景觀雕塑,烘托商業氣氛,同時也更易為人們所記憶。

6)屋頂花園設計

順應建筑輪廓線形態,曲折、優雅、靈動的貫穿整個場地。最大化地利用雨水收集和節水功能,將屋頂花園作為緩沖和休息區,在建筑形態和園林景觀特性之間創建一條強有力的紐帶。

2.4.4植物設計

綠地系統主要由2部分組成:沿街綠化帶和內街綠化軸。結合廣場大氣寬敞的特點,植物設計突顯現代、簡潔、干凈的藝術特色,場地中的喬灌木以能夠體現序列感的列植形式為主。主要的商業區沿街綠化以體現四季變化的花草為主,集沿街綠籬綠帶為一體,使建筑從道路兩側的城市道路中解放出來,提高步行環境質量;內街綠化結合特色樹池座椅營造良好的體驗式購物景觀環境。屋頂雨水花園種植若干保護性的灌叢、籬笆,選用根系發達、耐修剪、容易移植、耐粗放管理、耐旱、生長緩慢、抗風、耐高溫的樹種。

篇(9)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內容,除滿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還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環境的要求。使城市環境得到保護、保持生態平衡、市民生活更趨舒適。城市水利工程建設應該主動適應這種需求,逐步實現從傳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生態水利的轉變,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觀和美學要求,要用新理念進行規劃設計。

一、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發展與需求

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對于改善水域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以改善水域環境和生態系統為主要目標的“城市環境水利工程”建設,成為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現代城市的功能,對流經市區的河流歸納起來有兩類要求:①對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質清潔、生物多樣性、生機盎然和優美的水面景觀。②對濱河帶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獨特歷史、文化、風俗的濱河景觀;能提供一充滿鮮花、有人工景點、公園化的休閑、娛樂、體育活動空間;能營造一充滿文化、藝術、科學氣氛,具有現代氣息、人水關系協調、引人勝、便于人水親近的濱河帶。

人們提出這些要求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水利建設者應當適應這種趨勢,滿足社會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藝術、科學和現代氣息,注重工程的環境效益和美學效益。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水利可以稱之為“大水利”,即“通過流域的綜合整治與管理,使水系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都得到完全地發揮,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適性(包括對生物而言的舒適性)都不斷改善,并支持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p>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興利除害、綜合開發、合理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水資源,使之更好的服從人們的意志,更好地為人類造福,這不僅改變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態,也改變了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國內外的大量實踐都表明,許多水利工程不僅發揮了它們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來越顯示它們的環境效益,成為一種新穎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資源,在發展旅游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開發水利工程旅游,已經成為水資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生態經濟環境水利階段,人們普遍關注環境與生態問題,普遍重視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強調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環境功能和美學價值,己成為國際、國內在水利工程設計方面的新趨勢。

二、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原則

2.1技術與美學相結合的原則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樞紐布局不能單純追求美學效果,它首先要實現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滿足技術優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環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證工程的安全、穩定、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學設計必須首先滿足工程的技術、經濟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對景觀構成元素進行美學調整。技術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學基礎。

2.2生態環境(改善)保護原則

從生態學角度來說,河流是生態環境中能量轉換和生物活動的廊道,為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河流生態環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質,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盡管河流生態系統有自我恢復的能力,恢復期與河流生態生命力有關,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復,有些河流的生態甚至完全不能恢復。因此,水利工程建設應注意對周邊環境以及流域的生態進行保護,不應以生態的破壞、環境的退化為代價。注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是水利工程景觀(美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2.3強調個性和創新的原則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獨特性和大空間的跨越帶來景觀特質和震撼的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標的意義。要發揮水利工程景觀特點,必須在設計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個性發揮,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創新。同時,也要注重與周圍環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諧,綜合考慮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域性、文化性、整體性等方面的因素。

三、水利工程景觀規劃策略

3.1沿河綠地

濱水環境的總體構思應盡可能擴大沿河綠地,形成較為連續性綠化帶,用綠色來勾畫古城的輪廓,延續城市文脈。同時,以良好的綠色空間,優化環境景觀質量,體現現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閘壩結合,擴展沿河水面。

規劃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膠壩,泵房外觀可按風景區房屋標準設計,橡膠壩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積,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邊設置親水步道、平臺、橋梁、濱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賞水面景色。

通過新建濕地連通閘向人工濕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綠地面積,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給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同時可為生態化污水凈化技術的引進提供良好的試驗場所。

3.3生態護堤

可規劃采取自然土質岸坡、自然緩坡、植樹、植草等生態工程護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水生動物的繁育、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活動創造條件。對于河岸邊坡較陡的地方,采用木樁、木框加毛塊石等工程措施,這種護工程既能穩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態和美化環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帶來的負面作用。在應用草皮、木樁護坡時也可以運用土工編織物,袋內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沖刷,又能長出綠草。有利于堤防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3.4綠化樹種及花草

沿河綠化樹種,以合歡、國槐、銀杏、楊樹、柳樹等喬木為骨干樹種,以桂花、雪松、紫薇、黃楊球、桃樹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葉草、金邊書帶草、馬尼拉草坪等花草為主要植被,形成多種類、多層次生態群落。

參考文獻

篇(10)

2.把握民族的、地域性的文化設計理念

我們有優秀的傳統造園理念“小中見大”、“意境之美”、“移步異景”,我們也有優秀的園林作品拙政園、獅子園,所以,在現代的景觀設計中,完全可以將這些中國地域文化和造園手法運用到景觀設計當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景觀。步入成都易園園林景觀中,你就會被主體建筑養正軒吸引。它的存在將園中的水面一分為二,在水體的周圍興建筑、筑亭、依疊石而見長廊;白墻褐色木材的傳統建筑,山墻上鑲嵌著富有寓意的吉祥圖案作為裝飾,也吸取了四川民居特色;園內景觀植物的栽植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經濟美觀”的原則,采用了具有川派園林、川派盆景的地方特色布置在易園的入口處、轉角處以及重要的景觀節點處。讓人一步入園林就能感受到巴蜀文化特色的韻味。

3.傳統文化與城市建設的完美結合

傳統與時代是相對而言的,傳統的存在是因為時代作為參照物,而時代的發展是基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向前推進的。傳統必須要適應時代,而時代也必須要繼承傳統。談起西安,我們都能立即想到它的古城文化,大唐芙蓉園、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鐘鼓樓;說起成都都會想到少城文化寬窄巷子、青城山、春熙路等等,追其原因就是西安、成都的城市建設都是立足于本城市的傳統歷史文化,深入挖掘具有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元素運用到城市文化建設上來,激發人們的文化認同感。而成都作為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古城,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之一,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重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易園園林就位于成都市金牛區、金牛鄉、金牛村、金牛大道、金泉路八號的金牛壩,與金牛賓館一墻之隔,占地120余畝。與成都寬窄巷子少城文化景觀一起作為成都文化的縮影。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韻味、有涵養的同時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建設才會讓人流連忘返。廣東、深圳經濟發展可喜可賀,但他們畢竟是工業高速發展的產物,城市建設并沒有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在某些方面而言,它是失敗的。就像西餐肯德基快餐一樣,沒有營養只能是充饑。真正有營養的還是我們傳統中餐。我們的城市建設也一樣,在城市文化景觀建設方面,還是要立足于傳統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區域性景觀,這樣的城市建設發展才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4.傳統文化與群眾互動、參與性

易園園林集觀光、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文化空間,我很慶幸自己來到了這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歷史文化古城的魅力,和一份打造生態園林城市的堅持。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的時尚大都市的繁榮,也可以領略到古香古色的傳統建筑。

上一篇: 經濟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性 下一篇: 民族民間藝術形式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男同gv片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五月定向久久可爱视频 | 在线观看黄a∨免费无毒网站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