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融資方式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7 16:16: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間接融資方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間接融資方式

篇(1)

金融市場開放的基本含義應該是著眼于國際市場,建立金融資源自由流動和全球配置的市場機制。直接地說,加入WTO,承諾履行其“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那么相關國家的金融市場基本上就是一個開放的金融市場。

中國加入WTO,就意味著其金融發展模式轉向貨幣政策獨立與資本自由流動相結合型,中國的金融業、金融市場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金融沖擊。從以往各國的經驗來看,不難找出使外部因素發生重大作用的內部缺陷,這種缺陷實際上就是一國經濟及金融的“結構性問題”。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實踐表明:內部缺陷的表現方面目前仍然較多,結構性問題相對突出,要把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金融體系融入現代的國際金融體系,并在強大的外部沖擊下,不至于使可能的系統風險轉化為金融危機,中國就必須分析和研究現存金融結構存在的問題,采取穩健而有力度的政策和措施來加以應對。本文則主要就金融結構中較為重要的投融資結構部分進行探討。

一、金融市場開放對我國投融資結構的基本影響及調整的目標

(一)金融市場開放的基本影響

首先,完全開放金融市場將會直接影響我國投融資主體結構,投融資主體將進一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金融市場開放以后,受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及對外國資本進入管制放松的影響,我國的投資主體必然會從國家財政為主體的單一體系向市場機制為主導的多元化體制轉變;在融資活動中,四大國有獨資銀行仍占有絕大比例,他們是信貸資金的最主要的提供者,是融資活動的主體。金融市場開放以后,隨著外資銀行以同等國民待遇身份的介入以及投資融資方式的改變,這些國有獨資銀行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一方面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被賦予的分配資金職能將逐步喪失;另一方面,外資銀行的介入使國內企業的融資范圍擴大,以市場原則選擇融資的比例增加。

其次,金融市場開放將會對我國投融資的方向和流向產生一定的影響。外資銀行的介入不僅僅使我國銀行增加了競爭對手,而且也為我國銀行提供了一個參照系。外資銀行在確定投資和貸款方向時一般均以利潤和效益為目標。因此,現階段經營狀況較差、虧損較為嚴重的國有大中企業一般不會成為他們的投融資對象,經營效果較好的非國有經濟更能受到外資銀行的青睞。而國有銀行,其國有信貸資產占總量近70%。這里,國有經濟所占比重過大也許還是次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國有經濟經過改造尚未擺脫經營效益較差的困境,國有銀行因貸款、融資對象產出效益低下而受到嚴重影響。由于外資銀行的進入以及市場法則的引導,國有銀行在融資與貸款的方向上必然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將重點逐步轉向產出率較高的行業和部門。第三,金融市場開放將影響我國金融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直接金融比例會適當增加。

(二)投融資結構調整的基本取向

投融資結構的調整的方向應以滿足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面向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為基本原則。

1.建立以企業為基本投融資主體的多元化投資體系

在我國現階段,由于規模經濟的發展以及生產的社會化、專業化等因素,使得居民個人不可能成為社會投資的主體,而政府部門由于其處于監督者、調控者及政策、規則制定者的特殊地位,從而決定了政府部門也不可能成為基本的投資主體,特別是不能成為競爭性行業或經營性行業的投融資主體。企業作為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實現專業化分工的主體,政府和私人的絕大部分市場和實質性投資都是通過企業實現的。

因此,我國多元化投資體系中只能是以企業作為基本的投資主體。為了發揮企業在社會投融資活動中的作用,提高投融資的效益,就必須賦予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和獨立的法人主體應該擁有的自主權以及較為直接的投融資權力。同時,我國投融資體制的改革、結構的調整,不僅要建立以企業為基本主體的多元化體系,而且還要注重企業經濟成分的多元化,確定非國有企業在投融資活動中應有的地位,充分發揮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功能,帶動投融資的市場化,形成競爭、有序、高效的市場氛圍。

2.投融資方式多元化

投融資方式的多元化是現代金融運作的基本內容,投融資主體為追求高效益低風險的資產組合,客觀上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在現代國際投資理論中,無論是馬爾柯維茨兩參數投資組合理論還是威廉·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都明確地闡述了這樣的一個基本道理:投資者只有在能夠掌握足夠多的投資工具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有效的資產組合。因此,在金融市場開放的推動下,加快我國的金融創新,實現投融資方式多元化和較高的金融效率是必然的方向。

3.投融資結構的調整應當間接

一個國家對其投融資結構的調整是采取政府直接控制還是采取經濟手段通過市場來進行,是由其經濟、政治體制決定的。在我國隨著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和投融資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政府并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對社會投融資活動的效益、風險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在社會投融資活動中過多的政府干預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應當發揮市場機制對投融資活動的基本調節作用。盡管金融資源存在一定的市場失靈,但政府對其實施的調控也只能建立在宏觀調控方面,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產業政策等政策手段對社會投融資活動進行彈性調控,盡量避免和減少行政干預、計劃調控。

二、我國投融資結構調整的思路與對策

為適應GATS及WTO的要求,我國金融業必須針對投融資結構不合理問題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加速投融資結構的調整,以適應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

(一)發揮市場機制在投融資過程中的基本作用,拓寬非國有經濟投融資領域及其與市場的投融資通道

金融市場開放以后,從參與市場的主體構成來看,既有外資機構也有中資機構,既有國有經濟又有非國有經濟,他們之間存在的獨立性和差異性決定了市場機制在投融資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作用。我國的投融資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可以是:首先應當把政府投資的范圍基本確定在非競爭性的公益項目上,促進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其次,在縮小政府投資范圍的同時還應轉變政府對社會投融資活動的調控方式,減少直接控制和行政干預,使企業成為真正投資主體;再有,在投資主體的所有制結構方面,應當擴大非國有經濟的投資范圍,拓寬非國有經濟的融資渠道,在政策上積極引導、鼓勵非國有經濟參與競爭性項目和一些基礎項目的投資,以促進有效競爭,降低金融風險,推動國有經濟的存量重組和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

(二)逐步增加直接融資的市場份額,提高間接融資效率,使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并行發展,創造金融市場的競爭機制,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同時存在為交易雙方提供了較多的投融資選擇的機會,有利于實現最佳的交易策略,同時也有利于改善金融資源的交易條件。在我國具體的來說就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資本市場,通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完整性、增強市場機制的作用等途徑提高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和金融效率。就此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這一進程: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積極培育能夠適應開放型金融市場要求的微觀交易主體;進一步明確金融監管的效率目標,繼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落實監管措施;加快金融中介機構的建設,規范中介行為,提高中介效率;改變現行的以計劃為主要特點的利率體系,通過利率市場化來提高利率對經濟運行調整的杠桿作用;積極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主體,尤其是確定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抑制惡性投機,提高投資效率。

在培育和發展直接融資的同時,提高我國間接融資的效率亦是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金融市場逐步開放的情況下,隨著金融競爭的加劇,這一點顯得更為突出。當前,提高我國間接融資效率的途徑應當是:深化國有產權制度的改革,明晰國有銀行的產權關系,明確產權主體;加強和完善銀行內部管理,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現代業務素質;積極進行金融業務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增強在開放的金融市場上進行業務競爭能力;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商業銀行業務活動的直接干預,為銀行的經營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提高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降低國有經濟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過度依賴。

(三)改善政府對投融資的宏觀調控,建立有效的投融資風險約束機制和宏觀調控體系

即便在金融市場放開的條件下,政府仍有必要采取經濟、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投融資活動進行宏觀調控,但這種調控必須保證市場機制的基本調節作用,是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的。

在整體宏觀調控體系中,政府應當以預測性、指導性的投資總量計劃引導各類企業的投融資行為,通過貨幣政策、手段調節社會的信用總量。政府在退出競爭性項目投資的同時要加快培育為投融資主體服務的市場中介機構,促進信息的公開傳播,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為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使投融資行為符合市場需要和產業發展規律,實現責權利的統一。

(四)深化銀行體制改革,建立能夠適應金融市場開放的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和體系

篇(2)

在銀根緊縮的大環境下,小微企業的資金鏈一直緊繃著。融資難,以及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人民幣匯率、用地和物流成本的上漲等,導致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不斷上升,但產品價格卻難以同步上升,致使不少小微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甚至有相當部分小微企業倒閉。

成本高、融資難和稅費高,堪稱小微企業的噩夢、中國經濟之頑疾。總理曾表示,給企業減負是個方向,減負首先減輕稅負,在減輕稅負當中,首先從對中小企業、小微型企業做起。工信部2011年正式《“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提出,將認真執行現行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財稅政策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支持力度。繼續清理涉及中小企業的各項收費,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行為,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篇(3)

對于民間借貸的概念,理論界已經做過一些研究。一般認為,民間借貸是與正規借貸相對應的。那么,從廣義上說,可以把民間借貸定義為除正規借貸以外的借貸,它處在國家宏觀調控與金融監管之外,不在官方的統計報表中被披露,也不受法律保護,屬于一種非正規的金融活動。有的學者也把民間借貸稱為民間金融或地下金融等。民間借貸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活動的必然產物,在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存在總量與結構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又是一種必要的補充。按借款用途,可將民間借貸分為3類:家庭生活性、農業生產性和企業經營性。民間借代的主體僅限于純粹的民事主體,不包括金融機構,它可以發生在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組織之間。民間借貸是一種民事行為,它并不是一種民間投資行為。筆者認為,民間借貸主要指游離于官方正規金融機構之外的,發生在非金融機構的社會個人、企業及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以貨幣資金為標準的價值讓渡及本息償付的活動。

(二)民間借貸的特點

民間借貸與正規借貸相比還是有許多的差別,民間借貸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參與主體的廣泛性

參與主體包括城鎮居民、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主、農戶、甚至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中,借款者大多是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放款者包括資金富裕的工商戶和、企業主,甚至包括一些村干部。

2、資金來源的廣泛性

由于民間借貸參與的主體廣泛,其資金的來源也7具有廣泛性。不但包括農戶、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的自有資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貸資金、海外熱錢等也出現在民間借貸領域。

3、借貸方式的靈活性

為了縮短資金到位的時間,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民間借貸以現金交易為主,而且交易方式靈活,一般沒有抵押物,有的是口頭協定,有的是打借條。盡管近年來民間借貸的手續日趨規范,但與正規借貸相比,其手續仍為簡便。

4、借貸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民間借貸形式,主要有互助會、合會、民間放貸、銀背、企業集資、私人錢莊、當鋪等,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模式、消費方式的不斷變化,民間借貸在形式上也“與時俱進”,出現了一些新的、頗具時代特點的形式,比如浙江一些以汽車俱樂部為代表的會所兼有民間借貸行為,又比如有些民間借貸活動是在互聯網上,通過聊天室完成的。

5、借貸期限長期化

隨著民間借貸用途的變化,即從保障性質的互濟互助轉向商業性質的資金融通,借貸期限也隨之發生變化。當前,民間借貸期限多為一年或一年以上。

6、借貸利率市場化

在目前情況下,民間借貸除了極少部分貸款不計算利息或者僅參照銀行貸款利率之外,其利率都是隨行就市,且一般高于銀行的貸款利率,特別是為了投資而產生的民間借貸,比銀行貸款利率要高出很多,更有一些民間借貸是屬于非法的高利貸。

(三)正規借貸與民間借貸的關系

正規借貸是指發生在官方金融體制之下的正規金融機構、企業、社會個人及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以貨幣資金為標準的價值讓渡及本息償付的活動。總的來看,民間借貸和正規借貸之間存在著既互補又競爭的關系。

1、互補關系

在我國,正規金融機構主要是為國有經濟提供服務的,其資金主要流向國有企業。雖然正規金融機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支持在近年來也不斷提高,但是與對公有制經濟的支持相比仍然不足。而民間借貸主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間經濟服務,其資金主要流向民間中小企業、個體戶和農戶。由于很多民間中小企業、個體戶和農戶難以從正規金融部門獲得生產和發展所需資金,只能轉而求助于民間借貸的支持。從這個角度看,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正規金融的不足,其與正規借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關系。

2、競爭關系

民間借貸相對于正規借貸具有靈活性、簡便性、快速性等優勢。簡單的說,民間借款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協議借款,沒有一些銀行內部條條框框的限制,只要雙方認可就可以,流程簡便,手續辦理也比較簡單,這就是民間借款最大的魅力所在。此外,民間借貸的利率市場化程度較高,能夠更好地引導資金流向,滿足借貸雙方的需求。民間借貸對于正規借貸的這些優勢,都會對正規借貸無形中就形成壓力,隨著民間借貸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加,兩者在市場上的競爭將會日益激烈。

二、民間借貸的發展現狀

(一)民間借貸的規模較大

隨著經濟的日益繁榮,我國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即個私中小企業出現了一種快速增長的勢頭,民間借貸規模越來越大。2007年據安徽省工商部門調查顯示,資金成為安徽省50%以上的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80%以上的中小企業主要依靠民間融資的辦法來解決流動資金的周轉。河北工商聯于2007年6月關于“企業經營及融資情況”調研顯示,由于正常銀行貸款途徑不暢,民間借貸現象比較突出,177份有效問卷中41%的企業回答有民間借貸。2008年據湖南省企業調查隊就民間融資情況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小企業融資依靠民間借貸的融資方式占到了50%,調查的行業中,農業占15%,建筑業占10%,制造業占25%,飲食業占20%,房地產業占15%,商業占15%。從以上這些調查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對于民間借貸的需求相當的大,民間借貸有很大的市場增長空間。民間資本介入融資市場不僅豐富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并且具有融資速度快、資金調動方便、門檻低等優勢。

(二)民間借貸主要地發生在市縣經濟范圍之內

民間借貸具有極強的關系貸款性質,也就是說,民間借貸一般地發生于在生產與生活中存在某種密切關系的社會主體之間。由于人們生活空間范圍的有限性,民間借貸通常地發生在有限的地域范圍之內。據抽查,民間借貸一般發生在我國的市縣經濟范圍之內,尤其是親戚朋友,鄰里之間或是村組之間、鄉鎮之間等等。

(三)個人之間的民間借貸普遍存大

通過對民間借貸起源的邏輯分析,我們已經得知,最早的民間借貸行為就是發生在個人或是以戶為單位的社會主體的簡單生產與日常生活之中。歷史發展到今天,個人或是以戶為單位的社會主體之間的民間借貸仍舊大量存在并且成為民間借貸最大量發生的場所,這種一點,無論城鄉都是如此。民間借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遍及全國的一種重要經濟現象。不僅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如浙江、溫州、福建沿海、廣州、深圳、海南等地普遍存在,就是四川、貴州、陜西等的偏僻貧困山區,也是屢見不鮮。

三、民間借貸存在的原因

與正規借貸相比,民間的中小企業貸款活動卻異常活躍。盡管國家對諸如私人錢莊、農村合作基金等民間的非法的灰色金融機構進行清理整頓,但這些非法金融機構卻頑固地生存著。姑且不論其合法性如何,這種情況的出現乃是與現實生活中有這種需要密切相關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中小企業貸款難一直未得到解決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一直是難貸款、貸款難。之所以出現此種局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不完善,銀行普遍有惜貸行為。二是擔保體系作用有限,運作機制不健全。目前各類政府主導的擔保機構有200多家,但分布分散且很不平衡。而且擔保機構普遍規模較小,自負盈虧的擔保機構為了減少風險。只能提高擔保條件并嚴把擔保業務辦理關。這嚴重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資金融通。三是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性與效益性原則的引導決定了銀行信貸資金投向必然傾向于支柱產業以及壟斷性行業。

(二)民間借貸形式靈活、便捷

據調查,民間借貸無論在城市還是鄉鎮,主要往來于經常性的關系之中,不需要辦理像商業銀行那樣繁瑣的抵押、擔保手續。通常寫一張借條或口頭約定即可解決問題。正因為這種借貸行為的進出方便,民間借貸市場規模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三)基層金融機構功能萎縮

金融體制改革后,中、農、工、建四大銀行基層網點撤并,加之信貸管理體制集中。導致對基層城鄉經濟發展的支撐在某種程度上出現功能性萎縮.而農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機構資金實力、服務功能面對這種形勢和環境,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或填補這種缺位。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市場規律本身的作用.必然促使中小企業無奈地選擇民間借貸之路。

(四)高回報、高利率進一步激活了民間借貸市場

由于民間借貸利率高于同檔次銀行貸款利率幾倍,高回報、高利率促使其發展呈上升勢頭。尤其是在當前低利率、低回報期.高利率、高回報的誘惑就顯得非常明顯。

(五)以親緣、地緣為紐帶的關系本位是民間信貸運作機制的重要基礎

民間借貸風險的保障機制也依靠親緣和熟人關系來維護。民間金融機構在放貸時一般不要求抵押或擔保,主要是靠借款人或者中間人的個人信用。一方面這種由親戚、朋友介紹的借貸活動,有著道德約束的保障,而且這種道德約束往往比法律制裁更有效。另一方面,借貸是以個人信用為基礎的,即所發生的是一種個人的關系,借款人對借款有著無限責任,當借款企業逾期不還時,民間金融機構就可憑借借條上訴,法院也會以個人借貸糾紛的形式予以受理。民間借貸在放貸時也可能要求擔保,但對擔保品沒有嚴格的限制,民間金融的交易雙方能夠繞開政府法律以及正規金融機構關于最小交易額的限制,許多在正規金融市場不能作為擔保的東西,在民間金融市場都可以作為擔保。所以民間借貸雖然屬于民間經濟活動,但它卻遵循著具有地方傳統特征的行為規范。

(六)借貸雙方都有比較優勢

對于民間借貸的貸方而言,他之所以選擇民間借貸方式來運用自己手頭的資金而不選擇其它投資或運用方式,正是因為這種方式可以給他帶來他自認為最大的綜合收益。當然,此處所指的利益不應當僅僅局限于純粹的物質

利益而應當作寬泛的理解。比如說貸款人不愿選擇盡管相對安全卻收益較低的銀行儲蓄而選擇風險更大但盈利更高的實業投資是一種收益,再比如說貸款人不愿選擇高盈利但高風險的實業投資而選擇把資金借貸給他人坐以待利也是一種收益。從這一角度來看,上例中所列舉的民間借貸存在的原因之中,比如銀行存款利率過低、金融投資環境不活躍、高利貸的誘因等等,均可以歸入民間借貸人而言的比較優勢之中。對于借方而言,同樣也存在著巨大的比較優勢。比如說,當借款人為了擴大生產經營卻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取資金時,也完全可以選擇放棄擴大生產的計劃,但為什么他偏要選擇代價遠比正常金融貸款要高的高利民間借貸甚至是超高利民間借貸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經過權衡,借款人斷定,他選擇民間借貸獲取資金擴大生產經營給他帶來的收益將很有可能或是選擇民間借貸要支付高利,他仍會有利可圖,很顯然,對于借款人而言,這肯定是一種比較優勢;再比如說,借款人本來完全可以去銀行貸款且利率更低,但是他為辦理貸款所花時間與精力所付出的代價遠比高利民間借貸與這咱相對低利的金融貸款人之間的利差還要大,從而使借款人轉而求助于民間借貸。以上所列舉的都是借款人的比較優勢。所以只要這些優勢還依然存在,民間借貸就會依然存在。

四、民間借貸的可行性分析

歸根結底,民間借貸之所以會出現,其主要的原因是正規金融資金供給與社會資金需求之間的矛盾。就現階段來說,一方面商業銀行追求高利潤、低風險,大量的中小企業由于得不到貸款,導致其外源融資渠道不暢,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間資金不敢去投資或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出路。這樣,中小企業就不得不轉向民間金融。民間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魚水相依,信息交流頻繁、信息獲取成本較低,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性。這一切都使得民間借貸有著強大的生命成長的空間。

(一)民間金融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中的優勢

歷史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末,廣東民間資本規模折合人民幣已超過1.2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民間借貸合法化,這些民間資本有望被盤活。顯然,中小企業不可能完全依靠正規金融渠道獲得資金支持,經驗證據也表明中小企業在正規金融市場上只能獲得有限的資金支持,從此可以看出民間借貸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二)信用約束優勢

民間借貸在一個固定范圍的地域內,親緣網絡或熟人圈子,往往具有安全可靠、風險共擔、互惠互利等綜合功能,從而以親緣、地緣為中心的人際關系網絡成為民間經濟活動最根本的信用基礎。它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任何一位與之相關者都不愿意失去它。在熟人朋友圈子和親緣性關系網絡所進行的交往活動中,都具真誠相待、講信用等行為特征。具體到民間借貸的結算方面,雖然沒有任何成文規定,但參與者都共同遵守約定俗成的慣例。民間金融操作簡便,可以針對企業的不同信用狀況、資金用途等設計個性化信貸合同,有時可能只需幾分鐘即可辦理好一筆貸款業務。而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手續比較繁瑣,貸款審批所需時間較長,和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短、頻、急”的特點不相適應,等貸款審批下來可能已經延誤了企業的投資時機,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方式無法適應中小企業的需求。

(三)資金配置效率高

民間借貸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資金配置效率,民間金融一般都有明晰的產權制度,這種產權制度具有很好的激勵約束功能。民間借貸的委托問題要少得多,極少出現在國有商業銀行中經常存在的過度風險承擔或風險回避的傾向。民間借貸組織的股東常常與運作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他們的監督成本以及出現不良行為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民間借貸明晰的產權制度與中小企業具有很多的相似性與兼容性,從而使兩者之間較容易形成誠信和協作。民間借貸是一種合約雙方自愿達成交易的市場化融資機制,貸款人一般都是具有理性行為的“經濟人”,貸款人在沒有任何行政干預的情況下自主地把資金投放到還款能力最有保證的借款人手中或預期收益最佳的投資項目上。而對借款人來說,由于資金供給方是產權明晰的民間金融組織,強化了借款人的信用約束和還款責任,決定了借款人必須合理和高效率地使用資金。民間金融的發展有助于資金的有效流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資金的配置效率。

(四)增強金融市場能力

一旦將部分業務轉由個人來做,那么一些正規金融機構就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更大的貸款人,一方面使成本上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滿足了較大貸款人的需求,也就限制了民間借貸的范圍。金融機構吸收了客戶資源中最具價值和增長的一部分,余下的就只是簡單重復的資金需求者。

借貸專業戶也可能逐漸成長,然后有進一步擴大業務的愿望,但是這依然不矛盾,一些正規金融機構可以吸納其作為股東。這是政策所鼓勵的,一旦進入這些正規金融機構,行為就受到相關規程的制約。反過來,如果股東具有這方面的能力,對正規金融機構的運營也是一種促進。這倒是很切合有關鳥和籠子的比喻,籠子隨著鳥一起長大,雙方都可以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有一天鳥希望獨自飛翔,很快就會碰到籠子。

(五)民間資本豐厚,社會投資渠道狹窄

我國居民具有持幣的傳統,因而社會沉淀貨幣數額較大。而且我國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余額還以非常快的速度逐年增長,所以我國民間資本潛力巨大。但是,雖然現在我國的金融體系已得到了飛速發展,可供居民選擇的投資渠道仍十分有限。目前中國的存款利率較低,雖然提高了利率,但較中國的通貨膨脹來看,利率仍較低,加上利息稅的開征,私人部門從正規銀行存款中獲得的收益非常有限。資本市場發育不健全,造假、黑莊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大大打擊了中小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一些盈利有保障的基礎設施投資又不對民間資金開放。居民巨大的資金財富與狹窄的投資渠道極不相稱。民間大量資金閑置,而民間金融活動又有著較高的回報,在趨利動機的驅動下,大量民間資金就流入了民間金融市場,這又促使民間借貸成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存在于金融市場。

五、民間借貸發展的障礙因素

鑒于上述民間借貸對經濟社會的具有重要作用,規范發展民間借貸,妥善解決民間借貸出路十分必要和緊迫。而正確、深刻地認識阻礙民間借貸發展的諸多障礙性因素是規范發展民間借貸的前提。

(一)法律性障礙

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沒有在法律上明確民間借貸在金融體系中應有的地位;二是缺乏相關法律約束和規范民間借貸;三是缺乏相關法律保護民間借貸參與者的合法權益。

(二)監管性障礙

主要體現在對民間借貸監管的相關制度和法規的缺乏,監管技術不夠先進和監管態度的非理性嚴格。

(三)經營性障礙

提供民間借貸服務的個人中介和機構中介在經營和服務上具有分散性的一面,基本都是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組織結構也很不完善。

(四)信用體制障礙

目前企業信用缺失已成為我國社會信用中最嚴重、最突出的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規模小、競爭能力相對較弱、自有資金不足等先天缺陷,使得信用缺失行為更為嚴重。

六、民間借貸規范的措施

(一)建立《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法》

建立《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法》,允許民間資本創建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明確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應當是與現有正規金融機構共存的,具有相同主體資格的合法金融機構;明確其職能是專門從事合法的民間借貸工作,服務于民營經濟單位。這樣,將民間借貸的定位用法律予以明確,指明民間借貸的活動內容是與正規借貸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實現民間借貸和正規借貸的良性共存。

(二)建構相關法律以規范發展現有民間借貸的活動

在立法上,可以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立法經驗,在民法中增設民間借貸部分,同時,在金融法律制度中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引導現有民間借貸組織及其行為規范化。一方面,要在法律上明確區分現有民間借貸的合法成分與非法成分,對其分別準確定義,明確合法民間借貸的活動內容和范圍。另一方面,對民間借貸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交易方式、合同要件、借貸最高額、利率水平、違約責任和權益保障等方面,也都要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確,從而使民間借貸活動和形式都具有法律效力。

(三)建構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的市場準入制度

開放對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的市場準入限制,允許組建以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具有現實的重要性,但如果操之過急,規范不力,也會給我國金融市場帶來的巨大的沖擊和不良影響。在積極推進金融市場的對內開放,組建和發展新型合規民間借貸機構的過程中,在立法現行的原則下,應當始終堅持和遵循合理定位原則和審慎推進原則。

(四)建構風險預警和轉移制度

對民間借貸監管必須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可設立由金融專家組成的危機評估機構,與監管責任部門配合,監測區域內外各種風險,并進行追蹤分析、預測,建立警報機制,對各類較大的金融風險的危害程度進行評估,并提出應對措施。

(五)堅決不能“短貸長用”

作為中小企業,一定要認識到民間借貸資金的特點和本質。任何資本都是逐利的,民間資本更是如此。這就是其本質。在民間借錢,其成本肯定比從銀行借錢要高。高息,是民間借貸的顯著特點。

民間資本的本質和特點告訴我們,中小企業要向民間借錢,一定不能有絲毫的長期使用的想法。可以說,目前國內任何合法的經營活動,從長期來看,其利潤率都無法支付民間借貸成本。任何要想通過民間借貸來進行創業,進行投資,進行企業日常經營,都是行不通的。如果有這種想法,必將以失敗告終。

(六)嚴格控制民間貸款占公司總負債、總資產的比例

適度負債是企業成長發展進程中應使用的重要方法。合理負債,既把負債比例控制在總資產的一定范圍之內如50%,是安全的。過度負債,對企業具有潛在的巨大風險。同樣,因為民間借貸的利率高期限短,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更應該控制民間借貸額在總負債總資產中的比例。

(七)高度重視民間貸款利率

民間借貸利率是民間借貸活動的核心,借貸雙方務必高度重視。

首先,要弄明白民間借貸計息方式的含義。民間借貸對利率的計算方式很多,有按年息的,更多的是按月的,也有按日計息的。通常按月計息,即幾分利息,所謂一個幾分利息,是講的月息百分之幾。

其次,企業要把握自己對利率的承受能力,不要“見錢眼開”,不要什么資金都敢要。中小企業在使用這些資金時,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承受能力。一般講,若資金量在十萬級或小百萬級,使用時間在一個月或三二個月,4分左右的利息,從利息絕對額上來看,支付能不會有大問題。但幾百萬上千萬的資金使用期又是一年以上,利息額就不是一個小數了。最好不要使用。

第三,要重視復利問題。中小企業向民間借錢,最好選擇按月付息或按季付息方式。日常,多采取借款時就付息了。即將利息算在借款本金中,俗稱“砍頭息”。這種方式,使實際利率遠高于商定的利率。

(八)嚴格遵守對還款期的約定

篇(4)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100-02

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指出,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新城鎮建設離不開發展城鎮經濟,這就要選擇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經濟組織模式。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其市場優勢、創新優勢和擴張優勢。2011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了中國首個關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凸顯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國家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心。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十分狹窄,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外有三種:向銀行申請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發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資。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是地方政府的基礎措施。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發行摘取和發行股票上市仍然是非常困難的。另外,由于金融風險的問題,中小企業發行債券也是非常困難,難以獲批。企業的自留資金和銀行貸款仍然是中小企業的首選和主要融資方式。這其中,獲得銀行貸款也是受到各種規定的限制,非常難以實現的。

一、新型城鎮化中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和原因

1.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目前,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是融資難。中小企業的融資機會少,同時缺乏信貸支持。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有向銀行貸款的經歷。銀行貸款幾乎成了企業自有資本外的主要融資方式。盡管如此,多數企業因為抵押物不足,企業規模小,風險承受能力差,信用度不高等問題,貸款也不能順利實現。除了銀行借款,直接融資也是另一途徑。直接融資是指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直接融資也是非常難。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市門檻高,雖然深圳證券有中小企業板塊和創業板塊,但是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甚至微小企業來說,門檻還是高,想獲得直接融資難度非常大。債券市場發展的相對緩慢,很難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中小企業債券產品還處于探索階段,獲批上市的債券很少。

除了銀行貸款、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外,中小企業還可以進行租賃融資、存貨融資、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但是大部分中小企業對這些融資貸款的方法和渠道不熟悉,且這些融資的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基本也不能解決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截至2013年1月,創業板有355家公司,中小企業版有701家公司。這相對于中國近1 100多萬戶的中小企業來說真是鳳毛麟角。河南省在創業板和中小企業版的公司分別有8家和22家。融資渠道窄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融資渠道的單一,使得融資結構無法優化,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

2.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著各種問題。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等問題。中小企業中多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各類指標都不能和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對抗市場波動的能力非常有限,能夠持續經營十年以上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這必然影響自身從銀行貸款,從而使得融資環境不理想。另外,中小企業的資本構成大部分以自有資本和銀行貸款為主導,缺乏必要的有效抵押物,又難以讓銀行資信作出準確評級,因此在向銀行貸款中遇到較大困難。

中小企業再融資(SEO)平臺的相關政策不完善。中小企業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中小企業融資。按照國際慣例,再融資的信息披露程度要低于IPO的要求,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但是,中國在再融資制度方向仍存在缺陷。較高的再融資的門檻有利于控制股東圈錢,但卻把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上市公司拒之門外。冗雜的再融資審批程序也會使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失去一些良好機會。再融資工具也比較單一,目前中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方式主要是定向增發和公司債券。

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博弈。根據測算,中國的銀行貸款大部分投放給了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大企業的覆蓋率可以達到100%,小型企業則為20%。特別是一些科技型企業由于難以得到資金支持,面臨技術外流的風險。[1] 銀行也是盈利機構,銀行的所有者也為了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銀行在選擇客戶的時候通常要考慮風險,因此有實力,信譽好的大企業才是首選。中小企業貸款通常具有金額少、時間緊迫和頻率高等特點,但是銀行在審批上受環節多、時間長,而且支行往往沒有房貸的審批權,所以延長了中小企業貸款的周期。貸款的抵押條件過于苛刻和貸款成本相對較高也是阻礙中小企業貸款的原因之一。

“影子銀行”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在中國“影子銀行”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主要是指委托貸款、銀信合作、信貸理財產品等等。在銀行信貸無法滿足的情況下,中小企業通過“影子銀行”獲取融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是“影子銀行”的作用從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子銀行”通常只是在狹小的地域進行,很難進行跨區域的大規模的經濟活動。資產規模小,資金來源有限,抗壓能力較差。“影子銀行”的業務大多游離監管之外,缺乏規范性和合法性,容易產生民事糾紛。

二、創新融資方式,破解新型城鎮建設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1.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要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工作平臺的透明度。目前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銀行貸款,導致財政透明度過低,證券化是解決透明度的重要方法。證券化的前提是市場化。證券化之后,如果要向市場發行債券,市場就要判斷地方政府的誠信,在評判的過程中就存在監督。同時,要完善現行的會計準則,明確如何計算地方政府的資產和負債,區分一般性預算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完善融資平臺的治理結構,規范發展,提高運營效率。

加強風險控制。有些地方政府借新型城鎮化之際,過度進行投資。我們應該關注投資過度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相關部門也應該控制地方政府融資的沖動。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從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到風險監督,層層把關,減少盲目投資。建立審計職能,或者聘請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機構,對融資平臺進行審計。把風險控制與地方政府政績掛鉤,防止貸款越多政績越大的怪象,打破上屆地方政府貸款下屆地方政府還錢的怪圈。

2.加強中小企業再融資的功能。進一步進行制度創新。推動小額快速融資,調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加快審核權下移到深交所的步伐。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具有需求緊和金額小的特點。因此要在制度上進一步創新。再融資的發行條件要進行修訂,再融資不能像IPO那樣要求,過嚴的發行條件帶來的弊端顯而易見,造成大量公司粉飾業績和尋租空間。可以把審核重點從持續盈利能力的硬性條件,向披露新型的完整真實和透明度上傾斜。

完善中小企業的自身建設。無論是公司規模、盈利能力還是企業的資本結構,都對中小企業的再融資有重大影響。為了更好地利用再融資功能,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建設。企業規模要符合企業的發展階段,企業擴張要考慮效益和成本的關系。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和綜合實力,努力達到再融資的門檻。合理的選擇再融資方式,分析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優缺點,重視債券市場,利用好財務杠桿的作用,維持穩定的公司資本結構。

3.加強銀行的作用。中小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國的GDP貢獻超過60%,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是非常難,仍然是通過親屬或民間借貸進行融資。

銀行業要統一思想,把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工作防止戰略高度,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提升銀行的綜合競爭力。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建立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信用評級辦法。適應中小企業融資特點,適當簡化貸款的審批程序。針對不同階段的中小企業推出差異化產品,幫助中小企業從創業期向成熟期轉型。

銀行要控制風險,落實中小企業的多樣化擔保。抵押擔保是常見的貸款方式。常見的抵押方式有房地產抵押和有價證券質押等。但是大部分中小企業往往不具備這些抵押條件,因此在擔保方式上不能搞“一刀切”的行為,要創新融資方式,保證信譽良好、內部管理規范的企業順利獲得貸款。開發供應鏈融資產品,主要包括倉單質押、存貨抵押和應收賬款融資。

4.規范“影子銀行”的發展。規范“影子銀行”,首先要明確“影子銀行”的概念。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影子銀行”的定義,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風險的不可控和監管的困難。國際貨幣基金將堵路的“影子銀行”定義為“在受到監管的銀行體系外的金融中介活動”。這樣的定義未免過于寬泛,不利于監管,因此要加緊對“影子銀行”概念的研究。

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目前中國沒有針對“影子銀行”的相關法律,雖然銀監會先后出臺了《關于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銀監會進一步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通知》,但仍然沒有覆蓋到“影子銀行”整個體系,中國迫切需要出臺相應的法規,彌補法律上的空缺。

控制“影子銀行”的風險。對于“影子銀行”概念的不同理解,既影響對規模的估算,也影響對風險的判斷。目前中國的信貸總量達到80萬億元,官方的銀行信貸有47萬億元,兩者之差就是“影子銀行”規模,大約33萬億元。這么大的規模,一旦出現風險,很可能帶來較大的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篇(5)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12)08-0019-04

“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的任務和挑戰。企業節能減排是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力量,資金大、融資難是制約企業節能減排動力的主要因素。2010年2月9日,我國第一個排放權交易體系——天津能效交易市場正式設立,“碳金融”試點運作開啟了用市場手段和金融創新方式治理環境污染的新篇章,為企業節能減排項目融資提供了新的機會。

一、企業節能減排項目利用排放權交易融資的可行性

(一)理論可行性

排放權交易市場設立之前,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項目所能夠節省的能源費用,這種情況下,節能減排項目實施的效果只是體現在企業能源成本的降低上。此時,企業是利用節能減排項目所產生的能源費用的降低潛力和預期來為節能減排項目融資,利用項目期內的實際節省的能源費用來收回成本和實現可能的盈利。

以污染減排成為具有法律約束的義務為前提,排放權成為一種具有實際價值的商品。此時,隨著排放權規范現貨與期貨交易市場的出現,排放權交易的參與范圍從排放權使用方向外擴展,排放權的金融衍生交易也就陸續出現了。隨著全球環境壓力的進一步加大,一個基于排放權分配、交易的市場化全球減排體系正建立起來,企業也已經意識到自身的能源使用和排放將產生額外效益并為自身提供新的競爭優勢。在排放權的減排、交易和投資三種需求中,履行減排義務的需求是最根本的,是所有排放權交易產生的基礎,節能減排項目在降低能源費用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時產生的減排效應就成為項目本身擁有的資產,項目通過運作使用減排效應進行融資或是產生效益就變得切實可行。

(二)環境、制度和市場保障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一方面推動節能減排項目的有效開展,一方面建立起一個透明、簡潔、高效的市場管理體制,為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

與此同時,我國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省市設立排放權交易試點,正逐步建立國內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些排放權交易市場設立的目的在于探索發展適宜我國國情的排放權交易市場和交易體系,為國內排放權交易項目、交易業主提供便捷服務,為我國制定減排政策、完善交易體系提供前期經驗積累。同時,這為企業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排放權交易場所,為企業基于排放權交易的節能減排融資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機制體系保障。

二、基于“上限—交易”減排機制的節能減排項目融資模式設計

“上限—交易”是排放權交易設置中對排放量規定一個上限,此限度為一定期限內排放權交易的參與方排放此種污染物的最大額度,然后在此限度之下確定額度并對該額度進行分配。基于“上限—交易”減排機制的排放權交易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體系發展的一個趨勢,目前我國基于“上限—交易”減排機制的強制性碳減排體系還在試點過程中,但是基于“上限—交易”減排機制的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體系已在多地建立。本文中主要以這種減排交易體系作參考來展開討論,研究企業節能減排項目如何利用“上限—交易”減排機制減少的排放額度來進行融資。

(一)總量控制與配額減排體系下排放配額的產權分析

在進行節能減排項目融資模式設計前,首先應該明確的一個前提:排放權是排放企業先于減排效果已然存在的“個人財產”。在總量控制與配額模式下的排放權交易體系中,排放權是排放企業已經存在的“產權”,因為排放配額是用于抵消企業因生產經營所排放的污染物質而由政府通過無償授予、拍賣等方式分配給排放企業的。排放限定了企業可以排放的污染物的最大額度,同時規定了超額排放將遭受嚴厲制裁,所以排放權具備稀缺性、強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和可分割性五大屬性。在這樣的減排機制下,管轄范圍內的排放權都是由政府授予的,排放配額總量固定,所有權歸排放企業,用于交易的排放權是初始分配排放權的一部分。

在這一大前提下,排放權是強制性減排體系下企業可以產生利潤的一種“財產”,企業的排放權是先于節能減排項目的減排效應存在的,排放企業是排放權的所有者、業主,并承擔著超過排放權限度而引起的各種后果。

(二)基于“上限—交易”減排機制的節能減排項目融資模式設計

未利用排放權融資的節能減排項目的融資模式與一般項目融資模式相同,見圖1。這種模式下,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尋找金融機構融資,項目結束后享受節能減排收益。本文中以此模式為基礎進行設計。

減排法規允許非排放企業擁有排放權并進行排放權交易,這是基于“上限—交易”減排機制的企業節能減排項目融資的前提。當前,擁有排放權買賣資格的非排放企業在國際減排體系中極為常見,如專門從事排放權投資的中介機構等。

篇(6)

中圖分類號:F83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4392(2007)06-0013-02

企業融資方式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融資方式是指企業籌措、運用資金的具體形式。狹義融資方式則指企業籌措資金的具體形式,本文僅對狹義的融資方式即籌資方式進行研究。融資方式結構實際上就是資金來源結構(籌資結構),簡稱資金結構或融資結構。如何選擇適合于中小企業具體情況的最佳融資方式結構?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不同時期融資方式結構都不盡相同。本文試圖從企業經營的安全度出發,設立了測試企業融資方式結構優化的主要指標。

一、建立測試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結構優化指標體系的總出發點

設立測試融資方式結構優化的指標可從不同角度來進行,通常采用測定不同融資方案綜合資金成本率的方法加以選擇。本文認為,從企業經營的安全度出發研究更好一些。企業經營的安全度,顧名思義就是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是指企業生存與持續發展能力的大小。企業的安全度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自有資金,以償付到期的債務,這與企業的經營風險、資金周轉速度密切相關;二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盈利能力,使投資收益率(或總資金所得率)高于債務資金利息率。衡量企業經營安全度的主要尺度是自有資金比率和自有資金盈利率(或每股收益)。

之所以把企業經營的安全度作為設立指標的總出發點,是因為:第一,擁有一定的自有資金和有足夠的盈利能力,是企業創建、參與市場競爭、籌集外部資金和持續生存與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從投資者來講,其投資方向和規模的決策,首先考慮的是投資的安全性。企業經營的安全度決定了企業在某一時期所能選擇的融資方式和可能采用的融資結構。第二,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用最“經濟”的方法籌集所需的資金,并使資金成本率降到最低限度,獲取最佳融資效益。融資方案綜合資金成本率只能作為融資方案的選擇依據之一,而不能作為測試資金結構優化指標的總出發點。因為融資的最終目標是獲取最佳融資效益,最低綜合資金成本率只是實現融資效益的手段、途徑或者是所要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最終目標。

二、測試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結構優化的主要指標

從企業經營的安全度出發,測試企業融資結構優化的主要指標有兩個: 第一個是自有資金比率。與大企業比較,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表現為更偏好內源融資,更依賴債務融資,尤其是經常性的小額短期銀行貸款及更多地求助于商業信用和非正規金融等特征。實踐表明,有適度自有資金比率的企業在發生虧損時,有足夠的資金加以彌補,而債權人也愿意用債權資金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以重新獲利。在具備足夠的自有資金比率時企業管理部門可以致力于企業的采購、生產和市場銷售等領域,而不是忙于資金籌措,以集中精力度過危機。因此,為防止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對企業的不利影響,保持適當的自有資金比率是必需的。自有資金比率對企業的持續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企業危機預警指示器。

第二個重要指標是自有資金盈利率,即自有資金利潤率。之所以不采用“資金利潤率”,是因為盡管資金利潤率將企業融資額壓縮到最小單位,反映每單位融資額的獲利情況,但是資金利潤率作為考核融資結構合理與否的指標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企業資金來源不僅是自有資金,還包括借入資金,借入資金的收益是利息,已從經營收益中減除,利潤中已不包括借入資金的收益;二是從企業主體角度出發,只有自有資金是所有者投資,倘若用全部資金利潤率作為考核指標,豈不混淆了企業主體界限。因此,企業資金結構合理與否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應以“自有資金利潤率”表達。這一指標既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又能反映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果。當企業融資結構變化時,可以通過這一指標反映出來。

假定某企業總資金(負債加自有資金)為2000萬元;債務利息率為10%;所得稅率為50%;息前利潤(經營收益)為300萬元。在其負債比例分別為0%、50%和75%時,該企業自有資金稅后利潤率為7.5%、10%和15%。見表1。

該例說明,同一企業在資金總量、經營收益、債務利率相同的情況下,改變融資結構,其自有資金利潤率將發生變化;同理,不同的企業,由于不同的財務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資金結構,使得各自的自有資金利潤率存在著差別。

自有資金利潤率與全部資金所得率和融資結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為便于分析,抽掉因結算原因引起的不支付利息的短期債務。假設LC為債務資金,NC為自有資金,TC為總資金,YLC為債務資金利息率,YNC為自有資金利潤率,YTC為總資金所得率,有:

YNC=YTC+(YTC-YLC)×LC/NC

假定有A和B兩個方案,其中A方案的總資金所得率為10%,債務利率為8%;B方案的總資金所得率為6%,債務利率為8%,在負債比率分別為60%、80%和90%的情況下,A、B方案的自有資金利潤率如表2所示。

由此可見,在負債利率確定的情況下,若總資金所得率大于負債利率,企業愿意用債務資金替代自有資金,且負債比率越高,自有資金盈利率也愈大(見A方案),這也是現代許多企業負債經營、降低自有資金比率的重要原因;若總資金所得率小于負債利率,借入資金比例越高,自有資金的收益率就越低,當其自有資金比例低于適當的比例時,企業的持續生存能力就會發生問題。因為一個債務資金份額大的企業就會由于銀行利率上升以及不利的市場銷售條件顯示出下降的盈利率,從而會受到相當大的損失(見B方案)。損失的原因在于債務資金份額過高所引起的高利息負擔。在經濟萎縮或宏觀緊縮時期,利息負擔會導致盈利的減少和自有資金利潤率的急劇下降。債務資金份額越大,利息負擔越重,虧損發生的越快。這就是說,只有在企業經濟效益良好時,負債經營才是有利的;同時,在提高借入資金對自有資金的比例時,要充分考慮融資風險的大小。這是企業在安排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的比例時,必須遵循的原則。

參考文獻

篇(7)

二、中小企業融資方式比較與分析

現實經濟活動中,企業融資方式較多,分類方法也五花八門,下面就以企業與資金供給者的關系——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來分類分析。

1.直接融資方式分析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的融資方式趨于多元化,許多中小企業開始利用直接融資來獲取資金,但目前直接融資占中小企業融資的比例較低,可見,我國資本市場在直接融資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常見的直接融資方式有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但在當前的中國使用股權或債券融資的中小企業并不多,除自身原因外,更多的是融資環境、政策等宏觀方面的原因。

不少國家在主板以外開設二板,為極具發展潛力的中小型成長企業提供股權融資的渠道。國際經驗表明,同間接融資方式相比,二板市場股權融資這種直接融資方式能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高風險、高成長性企業的發展。此外,在主板之外設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也不失為中小企業融資一種良好方式,讓暫時不能上市的眾多中小企業有機會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然而,對于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二板市場還是可望不可及的,即使是高科技、成長型的企業,也會由于種種原因不可能在二板上市融資。正因如此,我國有1000萬家中小企業,能上市融資的也只是少數。對于一些資信較好、發展穩步的中小企業,我們推薦采用私募的方式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債券,也可以公開發行債券直接融資。但目前我國的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債券發行制度似乎并不怎么支持企業發行債券,這從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的情況可以看出。參照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情況,有必要轉變目前債券發行的管理機制,以拓寬債券融資渠道,只要發行債券主體資本結構健全、具備償還能力、財務信息披露充分,就應當允許其登記發債。

2.間接融資方式分析

相對于直接融資,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方式似乎更加有效,事實也證明,中小企業發展過程的融資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機構,而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資格審查又相對較嚴,從而使中小企業陷入發展的困境。目前資本市場上常見的間接融資方式有:綜合授信、動產托管、票據貼現融資、無形資產擔保貸款、金融租賃、典當融資、銀行貸款,可見間接融資方式還是比較多,但真正使用的卻不多。在各種間接融資方式中,由于商業信用和票據市場不發達,中小企業通過票據貼現來融資的量還很小,企業金融知識的匱乏又使得其他融資方式難以利用,致使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方式還是以銀行貸款為主。

對比金融機構貸款,本段將簡要分析典當融資和金融租賃兩種較為適合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方式。對于我國中小企業來說,采用典當融資是一種便利的融資渠道,它集合了以下幾個優勢:(1)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要求幾乎為零,只注重典當物品是否貨真價實;(2)典當物品的起點低,價值不限,千元、百元的物品均可以典當;(3)典當融資手續簡便,融資速度快,效率較高,即使是不動產抵押,也比銀行便捷許多;(4)不問貸款用途,資金使用十分自由,周而復始,可大大提高資金使用率。它比較適合資金需求不是很大,急需使用資金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典當融資已成為緩解企業短期資金困難的救命稻草,但從中小企業長遠發展來看,金融租賃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融資方式。金融租賃自從上世紀在美國誕生以來,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對中小企業而言,金融租賃有以下好處:(1)任何經濟活動都要經過復蘇、擴張、收縮和蕭條四個時期,但經濟周期性波動,對金融租賃業影響不大。當經濟處于擴張時期,中小企業急缺資金時,金融租賃能充分發揮其融資的功效。當經濟處于蕭條時期,為了刺激消費、緩解市場疲軟壓力,金融租賃能夠發揮促銷功能。(2)金融租賃有利于中小企業實現表外融資。中小企業承租設備獲得的是其使用權,因而在資產負債表中并不列為負債,不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增強了企業的借款能力,實現表外融資。(3)金融租賃手續簡便,能使中小企業迅速獲得所需的資金,盡快形成生產能力。金融租賃一般要比單純的依賴借貸購置設備的速度快得多,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設備過時而承擔風險。(4)金融租賃運作靈活,對承租人的資信及擔保要求不高。中小企業所要投資的項目只要現金流量較充足,一般都能通過金融租賃方式取得所需設備,但由于我國企業信用度不高,租金拖欠現象嚴重,致使目前租賃額偏低,加之租賃行業的不規范及缺乏政策的支持,嚴重制約了金融租賃的發展。

3.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較分析

通常,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方式選擇時會對融資期限、融資成本、融資風險、資金使用自由度、資金的到位率和融資主體的自由度等因素進行考慮。在我國中小企業目前融資的方式中,有48.41%的中小企業選擇利用企業積累的自有資金,38.89%的中小企業選擇通過銀行信貸來擴大生產規模,而選擇通過其它形式來籌資的中小企業不足13%,其中僅有2.38%的中小企業首選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進行融資。這表明相對于發行股票或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來說,間接融資仍然是我國中小企業的首選融資方式;同時也表明對中小企業來說發行股票或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的難度依然很大。

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我國的融資制度不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極不協調,在企業整體自我積累很弱的情況下,中小企業過分依賴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結果只會加劇銀行風險,因此要適當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合理的調整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率,使資本結構與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的發展。

三、中小企業融資創新思路分析

中小企業為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經濟組織,然而,這一經濟角色與其在整個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地位是十分不匹配的,這種不匹配的狀況既反應在中小企業自身融資結構的不合理,又表現為中小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狹窄,來源匱乏,方式單一。傳統的融資方式不僅不能改變中小企業資金渠道狹窄、資金來源匱乏的局面,反而使中小企業的有效資金需求得不到可靠資金來源保障的矛盾更加激化,異化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業績,也直接降低了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功能性作用。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融資方式單一的問題,已經成為轉變增長模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焦點,實際上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場資源配置面臨的挑戰。至此,我們可從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層面,研究資本市場制度安排,創新融資方式,推進資本市場與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

從中小企業融資來源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還是所有者權益、保留盈余和非正式股權,因此,中小企業轉向民間資本、商業信用以及非正式信貸等方式進行融資也就不足為奇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理想融資方式至少應滿足三大條件:資金供給主體比傳統金融機構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獲得更高的回報,因而敢于承擔更大的風險;資金供給主體在給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的同時,能夠給中小企業帶來經營管理的幫助;資金供給主體能夠克服中小企業融資中的成本過高的劣勢。在中國現有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中,對這三個條件的滿足程度并不能令人滿意。因此,我們要從有利于中小企業分散和化解風險、有利于獲得各種增值服務和幫助、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的客觀要求出發,探求融資方式的改進和創新。

四、結語

作為公司血脈的資金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而融資方式的選擇又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資金融通的成本、數量、使用時間、自由度,使得目前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具體的融資方式創新上,對基礎的融資制度、環境、創新原理研究較少。本文從融資方式出發,結合融資方式創新思路分析,對融資方式創新提出三點要求,希望對中小企業融資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胡竹枝.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關系比較與選擇[J].財經研究,2003,(6).

篇(8)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1-0137-03

在現實的資本市場條件下,融資決策會對企業的投資決策有著重要的作用。有關資料表明,企業的融資約束和其投資——現金流敏感性呈正向關系,并且企業的融資方式以及由這些融資方式而構成的資本結構會直接影響到該企業的經營效率及穩定性等方面,且企業融資方式的不同引起的融資效率的差別可以比較準確地表示出來。基于此,為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探討我國企業對融資方式的選擇問題,具有了較為現實的意義。

1 企業融資方式的含義

現階段我國企業融資方式主要包括內部籌資方式和外部籌資方式兩種。前者指的是企業從內部進行資金開辟,籌措資金,通常有企業的折舊和留存盈余。該融資方式的優點就是能夠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干擾,節約交易開支,操作過程相對簡單,避免與外部投資者的交涉及所涉及的復雜的合同等問題。而對應的外部籌資方式指的是企業從除了該企業外的對象進行資金開辟,而大部分要有金融市場來獲取資金來源。而此類融資方式又包括債務融資和發行股票兩種形式,前者利用銀行或發行企業債券的手段獲得資金及發行股票從投資者手中獲得資金。債務融資還可以分成兩類:直接債務融資及間接債務融資。前者利用證券市場發行債券的手段獲得資金,后者利用銀行進行貸款融資。而這里的直接債務融資和發行股票融資方式又可以統稱為直接融資。外部融資方式最為顯著的優點是轉移企業的經營風險。

2 我國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現狀

我國現階段在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各類融資方式也隨之出現并發展,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有利于企業的自主融資。但是,由于受到當前國內的金融監管、信息傳遞、市場競爭結構、社會大眾的成熟度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國內企業在融資方式的選擇問題上表現出效率低下的現象,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2.1 依賴內部融資,缺乏理性理解,偏愛過度投資

從稅收體制改革至今,我國企業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均未對國家股東進行紅利分配。國企留存了豐厚的利潤,即便其作為上市公司,大部分也會不支付或少支付現金股利。歸咎于以下兩大方面的原因:首先,當今我國企業需求程度大大超過了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水平,企業留存大量利潤是基于對緩解外部融資約束的考量。而且市場中尚不穩固的企業地位也無法獲得太多的融資選擇權利。若企業的需求難以靠內部資金支撐,同時資本市場又拒絕向其開放,申請上市發行股票或債券進行直接融資具有很大的困難,因而致使國企出現依賴內部融資的情況。其次,在很長時間內,企業缺乏對資本成本的理性理解,僅是浮于表面,如借來的債務具有資本成本,其典型代表就是借款利率;不分派現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是自有資金,不具有成本。像這樣對定義的理解錯誤會直接導致企業偏愛過度投資的表現,企業負債率低,資本使用率也低。

2.2 直接外部融資發展程度低,具有很大開發潛力

我國企業外部融資中最重要的融資方式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間接融資。銀行貸款作為一種“私募”方式,指的是企業和銀行之間通過談判達成一致的信貸協議。銀行貸款在我國企業的融資方式中一直具有統領性地位,其融資額度超過所有融資方式融資總額的90%。相對應的,我國企業也可以通過直接融資來獲取資金,即直接向投資者發行證券,也就是一種“公募”方式。但此種融資方式在國內正在成長而并不完善,其所需的融資成本要比其他方式高不少。其費用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所需費用、高額手續費用等。此外,還需提高企業的信譽,為發行證券開辟道路,這要求企業也對外公布財務信息,以供投資者參考,并要通過政府的資格及能力的審核。這些因素造成了外部直接融資的局限。目前,國內外部直接融資方式還只是作為一種輔助的融資方式。

2.3 傾向外部股權融資

當前,我國大部分的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都遵循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融資這樣一個優先順序,上市公司融資方式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傾向外部股權融資。和國外相比,我國企業對于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的優序選擇有著很大的差別,筆者認為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國企業債券的計劃管理體制對債券發行造成了限制。不完善的債券市場、單調的債務融資工具、缺乏創新的市場以及較低的社會信用等因素均對融資方式造成了影響。相對于上市發行股票審批程序,發債的審批程序要更為嚴格、復雜。其次,市場基礎不過硬,當前國內股票融資成本過低,導致相對于既要還本又要付息的債券,不得不還本付息的股票融資對企業的吸引力更大、應用更廣。

3 對我國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建議

我國企業選擇融資方式的問題,其核心在于協調內部融資、外部債權融資及股權融資間的相互關系,達到一個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的。筆者認為主要面臨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3.1 確立目標,遵循原則

企業的留存盈余內部融資事實上是企業股利政策的另外一種表述形式,根據當代的股利理論,基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理財目標的企業股利政策制定需要遵循剩余股利原則。該原則具體指的是,企業在進行股利政策制定過程中,其目標資本結構需要根據資本預算確定,而其股利政策和融資活動又需要根據目標資本結構來籌劃。根據這個原則,企業發放現金股利的必要條件是要滿足所有凈現值超過零的投資項目的資金支持均需足夠。企業應該把稅后凈利潤首先用來滿足那些收益率高于股東最低要求報酬率的投資項目,接著把余下的現金流發給股東。

詹森(Jensen)教授在對沖突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定義了自由現金流量,即企業在滿足了凈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資金需求之后剩余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這里的“自由”主要指的是管理當局能夠在不對企業持續增長造成干擾的條件下,自由向企業的各個投資者分配該現金。為維護債權人的報酬及股東的財富,使其達到一個最理想的程度,企業管理當局能夠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給債權人。所以,根據剩余股利原則與自由現金流量原則,為了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理財目標,最大程度地減少企業的沖突,防止經理人員不經濟地運用現金流量(比如投放到凈現值為負的投資項目上)甚至非法地挪用現金流量,一方面,企業必須依據資本預算決定的目標資本結構來安排企業的內部融資比重;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將自由現金流量完全地分派給股東。

3.2 依據研究結果,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針對各個國家的企業融資結構的區別,可以根據直接和間接融資方式分別所占的比重對國家企業融資模式進行區分,主要包括兩種,即市場導向型和銀行導向型,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德國、日本。調查結果顯示,相對于德國、日本,美國融資效率要高出1/3左右。美國的儲蓄率盡管一貫較低,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方式發展水平很高,并和間接金融方式爭奪市場,導致資本的積累、形成、再生和重組能力很強,從而其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效率也就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相對而言,德國、日本對間接融資青睞有加,相應地就對直接融資方式造成了某些程度的擠兌,兩種融資方式的選擇和組合不如美國合理,也就造成其融資效率相對低下。我國亦然,因資本市場正處于成長階段,直接融資方式只能作為一種輔助融資方式。而以長遠的眼光看,為了將社會盈余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加強資本市場的發展措施必不可少,通過發展直接融資,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減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壓力,增強融資工具的流通性。

3.3 借助債券市場,擴大債券融資比重

梅耶斯教授的優序融資理論針對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該理論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實際運行的驗證。根據該理論,企業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融資方式的選擇應該遵循下述的優序,從而構成自身的資本結構:首先,公司對內源性融資有所偏好;其次,分紅比率變動因公司股利的剛性政策較少變化,公司不確定性的投資收益常常會引起公司內源性融資無法滿足投資支出的現象發生,導致公司形成了外部融資的要求;最后,對于外部融資方式,安全性較高的證券會成為公司的首選,其一般順序為:公司債可轉債等混合型債券股權性融資。

由此可知,當前,西方現代企業融資行為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即是依賴內部融資與債務融資。相關文獻說明,債券市場融資的規模約為股市融資的9倍。也就是說,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偏愛公司債券。根據優序融資理論,并借鑒發達國家的融資經驗,債券融資方式還是值得我國企業注意并加以適當重視的,其發展應當與我國證券市場不斷完善節奏保持一致。

4 結語

總之,資金緊缺仍是現階段我國企業生產經營中最主要和最難解決的困難,企業融資涉及到融資的數量、方式等諸多問題,融資方式的選擇是其極為重要的一環。我國企業對融資方式的選擇不僅需要根據科學的理論進行,還要充分借鑒和吸收國外發達資本市場的融資經驗,提高企業的融資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琪.中國:選擇哪種風險投資發展模式[J].財經界,2005,(11).

[2] 彭灝.我國企業融資的優序分析及實證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

[3] 錢文彬,希羅.中小企業銀行融資:問題與對策[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篇(9)

一、關于融資和融資方式

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融資的解釋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采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籌資所采取的貨幣手段,它是企業從自身經營現狀及資金運用情況出發,利用各種渠道以及方法,從投資人、債權人那里籌集資金,或者通過企業原始的資金積累得到資金,進而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得到滿足的一種經濟行為。通常情況下,企業融資包括內源和外源融資兩種方式。

1.內源融資。所謂內源融資,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在市場經濟體制中,企業的內源融資一般是由留存收益和折舊得到的,留存收益包括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折舊是以貨幣表現的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有形和無形的損耗。由于折舊僅僅是對原來投資的一種更新,通過它所做的投資不會使企業增長,因此,當企業采用內部資金進行投資時,這種方式的增長與留存收益數量有著直接的關系。此外,送股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內源融資方式,因為送股主要是企業將原有的分配利潤通過股票的形式轉移到股東的名下。

2.外源融資。外援融資指的是企業采用某種方式或途徑,從其他的經濟體上籌集資金進而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一種形式。這種融資方式通常因為經濟體性質的不同而被分為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但日常的分類過程中,常常將外援融資分成直接和間接兩種融資方式。

(1)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方式主要以股權融資為主。這種融資方式主要是交易者利用初級證券進行融資,這里的初級證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單位的所有負債和他人持有的股票。這種交易方式是由資金充足者與資金短缺者之間直接的交易資金盈余者將多余的資金借給資金短缺者,或是在金融市場上資金盈余者發行有價證券,將貨幣資金提供給資金短缺者,最終達到雙方資金融通的過程。

(2)間接融資。這種融資方式主要是通過債券的形式進行的,一種間接進行的融資方式。具體來說就是指資金充足者將充足資金存入銀行或者購買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有價證券,從而將閑置資金轉入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然后通過這些金融中介機構,以貸款、購買資金短缺者有價證券等形式,將閑置資金提供給資金短缺企業,最終達到資金從資金盈余者到短缺單位之間的流通過程。

二、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

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大多數企業都將面臨融資方式選擇的問題,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自身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就要求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出發,合理選擇融資方式,從而建立合理而具有彈性的資金結構。由于企業存在發展障礙的特殊性,不可能采取照搬其他大企業的做法,而必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1.從企業的規模以及融資規模進行考慮。企業的資產規模以及企業原來發行債券的規模直接決定著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而企業通過貸款融資方式獲得資金的多少,直接由企業自身抵押資產的規模以及自身信譽和自身盈利能力所決定。因而,企業在進行中長期投資融資時,如果所缺少資金較少,而且不同融資方式之間產生的利息成本差異不是很高時,企業可以考慮使用貸款融資的方式。但是如果資金缺少數額巨大,而且企業自身具備發行債券的資質,同時利息成本較高時,企業可以采用債券融資或者二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融資。

2.從財務結構來看。在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時,還要對企業的財務結構進行分析。如果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低,這時企業就應該將融資方式轉移到債券融資上來,減少顧全融資;如果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企業就應該將融資方式轉移到股權融資上來,減少債券融資,從而使企業的總體資金結構更加合理。

3.合理利用質押擔保。合理利用質押擔保是企業融資的一種很好的選擇方式。所謂動產質押業務是指企業將動產放在按照銀行指定的倉庫內作為只有在銀行監控下才能流動的質押物,一種向銀行申請貸款的融資方式。通過這種融資方式,就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原材料、各種設備等為企業贏得資金,使企業能順利地發展。大部分企業貸款受到阻礙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銀行所推行的授信方式與企業所具備的條件無法相配。對于銀行來說,常用的授信方式主要有信用擔保、保證擔保、抵押擔保三種,但是對于企業來說,能夠用來進行抵押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及其稀缺,所以我們必須巧用質押擔保來完善企業融資。

4.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說自身的經營、財務狀況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等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

(1)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環境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的宏觀經濟狀況,在經濟增速較快時期,企業為了跟上經濟增長的速度,需要籌集資金用于增加固定資產、存貨、人員等。企業一般可通過增發股票、發行債券或向銀行借款等融資方式獲得所需資金。在經濟增速開始出現放緩時,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降低,一般應逐漸收縮債務融資規模,盡量少用債務融資方式。

(2)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資金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代價,融資成本越低.融資收益越好。由于不同融資方式具有不同的資金成本,為了以較低的融資成本取得所需資金,企業自然應分析和比較各種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的高低,盡量選擇資金成本低的融資方式及融資組合。

總之,任何一個企業的融資方式的選擇都是在一定的市場環境背景下進行的,在特定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環境中,單個企業選擇的具體融資方式可能不同,加之,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企業應該根據企業的融資方式進行適當地選擇,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資金成本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融資方式。

參考文獻

[1]吳其圓.淺談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科技創新導報,2009(23)

篇(10)

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定金及預收款、其他資金等,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分析數據可以發現,2006年,房地產企業開發資金達26880.2億元,同比增長25.6%,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定金與預收款和其他資金所占比重分別為19.6%、1.5%、31.9%、30.3%和16.7%,2007年,其各項來源的比重分別占19.4%、1.7%、32.3%、27.9%和18.7%。對于銀行的直接貸款幾年來平均水平在20%左右,而定金與預收款部分也主要是通過銀行按揭貸款等間接向銀行貸款,房地產企業在進行開發時,還會將房地產的銷售收入轉變為自籌資金,從而使得自籌資金比重也較高,而這部分資金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銀行,粗略的估計,除卻房地產企業利用發售新股或者債券融資的方式獲取的自籌資金外,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來源構成中對于銀行的依賴占60%左右,從而形成了我國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結構比較單一,具有明顯的依賴銀行貸款的特征。房地產行業是資金高度密集的行業,占用的資金量巨大而且占用周期較長,我國的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企業直接利用外資的機會較少,且商業銀行受國家政策影響和中央銀行的窗口指導,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高度依賴商業銀行的特性使其發展和經濟效益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嚴重,因此,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拓寬融資渠道,降低對于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

一、融資相關概念

融資就是指資金融通,是指資金在持有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流通。一般來說,房地產融資方式可以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內源融資主要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包括票據、可以抵押貼現的債券、出售的樓宇以及在近期內可以回收的各種應收賬款、可以出售的各種物業的付款,公司向消費者預收購房定金包括購房款即指期房銷售也是內源融資的一種手段。外源融資可以分為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主要是指從金融機構獲取資金,解決房地產開發中的短期資金需求,而金融機構主要通過吸收存款向貸款人提供資金支持,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以金融機構作為連接的紐帶,不存在直接聯系,又稱間接融資或者間接金融,其主要的融資方式是銀行貸款。而直接融資主要是從資本市場獲取資金,主要用于長期性投資,其融資方式包括債券融資、股票融資、房地產證券化和房地產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不同的融資方式的成本和風險不同,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用途,區別對待短期流動性需求和長期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從而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方式分析

根據學者對于融資等相關概念的界定,筆者以融資的來源劃分,就房地產開發企業內源融資、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及其新形式進行了分析。

(一)內源融資方式分析

內源融資主要是房地產開發企業依靠自有資金的融資方式,該項融資方式除企業的自有資金外,還包括應收賬款、票據等,房地產企業可以通過將這些未到期的企業資產通過金融機構或者貼現公司迅速變現,增加自有資金,充實資本,內容融資的成本和風險都較小,是最好的融資形式。在拓寬企業的內源融資渠道方面,可以增加期房銷售,而增加期房銷售的一種較新型的形式是開發商貼息委托貸款,是指由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資金,委托商業銀行向商品房購買者發放委托貸款,并由開發商補貼一定期限的利息,性質類似“賣方信貸”,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來講,貼息委托貸款業務有利于增加在期房銷售和資金回籠,回籠的資金既可作為銷售利潤歸入自有資金,也可直接投入工程建設,從而擴大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中定金及預收款和自籌資金的比例。

對于單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自有資金比例較低的情況,可以根據不同房地產開發企業工期和項目時間的差異,實施聯合開發。此種融資方式適合中小型房地產開發公司,由于其資金實力,較難從金融機構貸的大筆款項,而企業聯合以后,資金實力和規模增強,增加了自有資金的規模,可以獲取貸款,采用其他的融資渠道也相對便捷。此外,聯合開發更廣義的指房地產開發商和經營商以合作方式對房地產項目進行開發的一種融資方式。房地產開發商和經營商實現聯盟合作、統籌協調,使得期房營銷和宣傳的力度加大,銷售增加,并使雙方可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量,有效地控制經營風險,我國對開發商取得貸款的條件有明確規定,即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自有資本金(不含經濟適用房)必須在35%及以上,此項約束條件加大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自有資本金要求,對于中小型開發企業來說,選擇聯合開發的方式,可以在取得銀行貸款有困難的情況下獲得融資保障。

(二)間接融資方式分析

間接的融資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機構取得的貸款,最簡便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銀行貸款,并且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具有以銀行信貸為主導的融資格局。從總體資金來源結構上和容易受國家政策的調控方面應該減少對于銀行資金的依賴性,而相對于間接融資的高門檻和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銀行資金是成長型房地產開發商的支柱資金來源,對于間接融資方式及其新形式的討論還是重要的。只要政府宏觀政策的目的不在于抑制房地產開發時,取得銀行貸款只需要提供相應的質押品和擔保品,按照正常的流程較容易獲得所需求的資金。當房地產開發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或者以超過自身實力實現跳躍式的發展時,可以通過并購的方式實現融資。并購貸款是商業銀行向并購方企業或并購方控股子公司發放的,用于支付并購股權對價款項的本外幣貸款,從銀行角度分析,風險較大,風險控制的力度也較大,而對于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融通則十分有利,不僅可以獲取較長期的資金流動性還可以擴大企業規模和資金實力。

(三)直接融資方式分析

一般來講,直接融資方式包括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債券融資的比例非常的小,是因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債券是一種商業信用,風險較大,且收益率一般,普通的債權人并不想持有,故此種融資方式很少見。而股票融資主要是指企業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獲取融資,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上市可以迅速籌得巨額資金,并且籌集到的資金可以作為注冊資本永久使用,沒有固定的還款期限,也沒有相應的利息負擔,一切憑借企業的經營狀況為擔保,但是上市的門檻很高,并且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就要被迫退市,此后企業再想獲取其他的融資來源也比較困難。從企業規模上看,能夠利用上市融資的多為規模大、資金實力強的大型房地產企業,對于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中型企業也可以考慮買殼上市進行融資。房地產典當融資是指房地產權利人即出典人在一定的期限內,其所有的房地產,以一定典價將權利過渡給他人即承典人以獲得資金的行為。回購協議與典當融資有異曲同工之處,其最初目的也是用于獲取短期資金流動性,相對于房地產企業巨額融資需求來說,典當金額規模太小,融資成本也相對較高,但適用于融資期限較短和小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利用外資一項的比例不足2%,在資本項目逐漸放開的過程中,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抓住利用外資的機會,利用海外基金特別是風險投資基金來進行融資。

(四)融資方式新形式

夾層融資是一種介乎債權與股權之間的信托產品,對于公司和股票推薦人而言,夾層投資通常提供形式非常靈活的較長期融資,這種融資的稀釋程度要小于股市,并能根據特殊需求做出調整,夾層融資的付款事宜也可以根據公司的現金流狀況確定。夾層投資也是私募股權資本市場的一種投資形式,融資企業一般在缺乏足夠的現金進行擴張和收購、已有的銀行信用額度不足以支持企業的發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夾層融資。

房地產信托融資又稱REITs,從國際范圍看,REITs是一種以發行收益憑證的方式匯集特定多數投資者的資金,由專門投資機構進行房地產投資經營管理,并將投資綜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的一種信托基金,與我國信托純粹屬于私募性質有所不同,國際意義上的REITs在性質上等同于基金,絕大多數屬于公募。從本質上看,REITs屬于資產證券化的一種方式,REITs典型的運作方式有兩種,其一是特殊目的載體公司(SPV)向投資者發行收益憑證,將所募集資金集中投資于寫字樓、商場等商業地產,并將這些經營性物業所產生的現金流向投資者還本歸息;其二是原物業發展商將旗下部分或全部經營性物業資產打包設立專業的REITs,以其收益如每年的租金、按揭利息等作為標的,均等地分割成若干份出售給投資者,然后定期派發紅利,實際上給投資者提供的是一種類似債券的投資方式。

三、結論

面對國家對于房貸政策的調整及對銀行信貸規模的控制,房地產開發企業依賴銀行貸款進行融資的格局受到挑戰,因此房地產企業應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本文對內源融資、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方式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某些環節提出了部分建議,在融資新形式的分析中,主要借鑒西方經驗,我國的金融監管較嚴格,因此夾層融資和REITs目前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是一種融資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珊,當前形式下積極拓寬房地產融資渠道的必要性分析,北方經濟,2009年第2期

上一篇: 生態農業的主要特征 下一篇: 土地征收補償的法律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久久综合网站 | 天堂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元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a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