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3 22:42: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規劃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國旅游規劃出現了一系列新特征,如旅游規劃進入新一輪、“諸侯規劃”、洋專家的大規模介入,及出現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生態旅游規劃、旅游營銷規劃和概念性旅游規劃等新形式。從學術上而言,對旅游規劃的重要性已達成共識,但其理論、形式和最有效的方法在國內外都仍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就國內旅游規劃工作而言,旅游規劃編制的總體指導思想、內容、程序、方法等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不少學者和專家,如劉德謙、石建國等都論述了旅游規劃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不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缺乏完整的理論體系、完善的技術體系、成熟的操作體系、嚴密的實施監管體系以及專業化的規劃人才。
2旅游規劃的標準問題
旅游規劃是一個旅游產業規劃,而不同于城市規劃、風景園林規劃以及各種保護規劃。它必須反映該產業的特性和發展規律及要求和原則,否則對旅游業的發展起不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六大體系,即資源體系、市場體系、生產力布局體系、產品體系、戰略體系和科研(包括教育)體系。旅游產業規劃就是要充分反映六大體系的內容以及六大體系之間的有機聯系。區域旅游規劃的方法與技術路線是旅游規劃的“綱”和“魂”,決定了規劃的指導思想、理念方法、操作程序、體例結構。北方交通大學旅游系主任王衍用教授,根據大量的旅游規劃實踐和多年的旅游規劃研究,設計出了“4162”結構的區域旅游規劃方法與技術路線。
3旅游規劃創新
當前必須在以往實踐的基礎上對旅游規劃進行理論總結和創新,從中尋找符合中國國情的旅游規劃理論和方法。
3.1理論創新
“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應成為旅游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旅游的指導思想,也是規劃創新的根本和哲學理論基礎。規劃應“以人為本”,以滿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為目標,注重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并通過有效的規劃和引導,使游人在親近自然、欣賞山水、接觸社會、感受人文、體驗風情、享受休閑、美食購物的旅游過程與服務過程中感到身心愉悅!此旅游規劃是要為游客需求而設計服務,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是產品設計時最重要的法則之一;在使用量上以滿足現代人的最大需求量來設計,應秉承不超過環境承載力的精神從事規劃工作。因此,旅游規劃注重自然優先、設計融于自然的準則貫穿至終。
旅游規劃體系的主要內容,是在“知己(資源調查)知彼(市場調查)”、富有創造性的策劃創意的基礎上,為旅游主體創造一個產業運營——產品系列——景觀品質——游憩活動——空間條件——時間序列——信息引導——市場營銷的有機整體,從而為旅游者提供舒適滿意、優質優價的旅游體驗經歷,一種完整的“全景規劃”。
3.2內容創新
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生態化的大背景下,規劃中的社會因素、信息要素、資本運營與生態環境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旅游創新規劃應是以旅游系統為規劃對象,在對旅游供需關系以及系統諸因子的調查研究與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出全面高適應性、可操作的旅游發展戰略,以實現旅游系統的良性運轉,達到可持續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并通過一系列的動態監控與反饋調整機制來保證該目標的順利實現。其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場系統為導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統規劃為主體,以出游系統為媒介,以支持系統為保障,利用反饋系統來監控,從而達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3.3人才創新
中國旅游規劃創新的關鍵是人才,規劃師應具備以下基本要求:素質全面、知識淵博、崇高責任感、倡導交流、良好的審美觀、富有激情、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情景規劃是理清撲朔迷離的未來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要求先設計出幾種未來可能發生的情形,接著再去想象會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這種分析方法可以開展充分客觀的討論,使戰略更具彈性。情景規劃與其它傳統的戰略規劃方法不同,它考慮到戰略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使得規劃從“畢其功于一役”的短期活動,轉化為持續性的研究方案。將情景規劃的理念引入到旅游規劃設計中,能夠突出市場的作用,使其發揮旅游規劃商業戰略分析的作用更為明顯。
一、情景規劃在旅游規劃設計中的商業戰略作用
情景規劃的第一個作用是管理工具。殼牌石油公司運用它成功地預測到發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機,令情景規劃第一次為世人所關注。當時傳奇式的情景規劃大師,法國人皮埃爾·瓦克領導著殼牌情景規劃小組。該小組于1972年構建了一個名為"能源危機"的情景,他們想象,一旦西方的石油公司失去對世界石油供給的控制,將會發生什么,以及怎樣應對。在1973年至1974年冬季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石油禁運政策時,殼牌公司已有良好的準備,成為惟一一家能夠抵擋這次危機的大石油公司。現在,從一定意義上說,情景規劃已經成為大公司通用的分析工具之一。
情景規劃的核心作用,就是改變一個組織的理念、思維方式、分析方式及研究方式。因為它是一套可以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幫助決策者高瞻遠矚地進行分析的方法,所以不僅能幫助決策者進行一些特定的決策,同時也能使決策者對需要變革的信號更為敏感。情景規劃如果不能影響決策者的心智模式,不能引導組織的變革,那么對組織來說,它也很難創造真正的價值。誠如皮埃爾·瓦克所言:“除非我們能夠影響重要決策者對于實際狀況所持的心智印象,否則我們對未來的各種看法就像是灑在石頭上的水一般,四散而無法凝聚。”
情景規劃的第三個作用是提供了一個預防機制,讓管理者處變不驚。因為情景規劃是在問題發生前假想可能發生的情景,并做出反應,所以當想象過的情景真正出現的時候,就能夠從容和周密地加以應對。在旅游景區的規劃設計中,我們經常會感到缺乏特色和個性,設計上追趕所謂的潮流,求大、求洋、求多、求全。而如果運用情景規劃的方法,便能提前預測可能發生的資源浪費和不良的市場反應。因此,這對設計團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地從旅游者的角度出發,研究旅游者所接觸的情景,研究旅游者的需求,設計旅游者的體驗。如果只從經營者自己的概念出發,就會天馬行空地出現許多并不關注游客,但自我感覺很好,市場反應不盡理想的旅游產品。
情景規劃可以推測出將來的市場價值取向、技術發展方向以及政府的政策等情景。所以這個工具有系統、科學的一面,但同時又必須發揮想象力,把復雜的決策過程感性化,使其能夠被更好地把握。
二、情景規劃如何使旅游規劃設計創新
1.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
運用市場情景規劃的工具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導向方案,首先要了解旅游者究竟需要什么,為什么對這個地方感興趣,創造什么樣的產品才能使他們感興趣,這是對市場調查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們在旅游市場調查方面,即使有了具體實際地進行市場調查的觀念,現實中很多調查的原始數據的準確性仍然有限,所以,一般的方法是數據分析和專家分析相結合。但這又帶來一個問題:專家的感受和眼光實際上并不能代表旅游者的眼光。所以,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應更多地考慮旅游者的感受,并研究市場的前瞻性。近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消費現象的變化極快。每當我們意識到適應需求的時候,可能已經落后于市場潮流了,而市場前瞻在本質上應當是引導潮流。這個工作難度很大,首先要做好相應的預測,然后再研究如何引導,由此情景規劃分析工具預測變化、預防風險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市場需要培育,特別是培育終身顧客和挖掘潛在需求。當前技術迅猛發展,消費取向千變萬化,企業需要通過市場的前瞻來培育一個現實的市場。在我國,旅游是新興的市場需求,如果能考慮到各年齡層的市場培育,尤其是孩子的市場,這樣,從小培養起來的旅游消費者,往往以后就是終身旅游消費者。
2.差異與特色
旅游規劃應該強化每個地方的特色。針對不同的特色資源,突出差異性、惟一性,提升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形成相對的壟斷優勢,才能占領市場、吸引游客。只有創造性地使自然及人工美匯于一處,發揮其特色,旅游產品才能真正地滿足游客的需求,才能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旅游區域。
總之,要堅信有特色,不存在絕對沒有特色的項目,其次是如何把特色挖掘出來,最后要落實到如何強化特色上來。情景規劃正可以幫助規劃者更準確地抓住每個地方的特色,并進行判斷,從而推動規劃設計中的創新。
三、最終目標
(2)從目前的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實例來看,通常的程序是:總體規劃———具體設計———實施施工。這中間間隔的不連續性就容易造成環境的破壞,環境破壞后其原有的自然屬性就不在具有吸引力,這對旅游產業的發展是致命的。美國的約翰•西蒙茲曾總結表述,景觀規劃設計要始終貫穿于實際開發建設,包括場地的選址、場地規劃、場地設計等,這樣才能發揮景觀規劃設計最大的作用,取得最佳效益。而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正是這種思想付諸于實踐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將會伴隨社會發展的需求,走向未來。
2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發展歷程
在我國,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是伴隨著旅游產業經濟發展新的交叉邊緣學科,發展時間和歷程略顯稍短。綜合分析,從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產生伊始至今,大體上可分為3個階段:
2.1第一階段:萌芽狀態,雜亂的初級階段(1978~1990)我國旅游開發的伊始,旅游規劃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此時還是以地理學的學科理論作為其基礎,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也基本處于萌芽的初級階段。之后,有少數旅游規劃設計者,從自身不同的專業領域角度出發,自發地進行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但整體上缺乏系統體系和行業標準,常常摻雜在其它的內容中。總體來說,此時的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是處于一個沒有體系標準,多學科自發進行的初級階段。
2.2第二階段:發展融合,整合的進階階段(1990~2000)規劃從業者和相關設計師們開始嘗試將旅游規劃和景觀設計結合,在旅游規劃中重點突出景觀設計,或作為重要章節,或形成獨立系統,嘗試性的開始編制獨立的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同時,景觀規劃設計、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等多個學科在旅游業發展領域內融合力度不斷加大,景觀設計師也成為旅游規劃人員隊伍中重要的組成機體。此時的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在不斷地融合中升華、創新,為之后更遠的發展奠定基礎。
2.旅游景區生態規劃設計包含的重點要素
2.1旅游資源
旅游景區生態規劃設計,重點突出旅游二字,其中必須具備一定的旅游資源作為基礎才能開展旅游活動。在綠色環保理念深入發展的今天,生態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業的新興產業,并具有客觀的發展前景。在人類價值取向、消費方式多樣化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旅游資源也出現了多樣化發展趨勢,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優勢發展旅游產業,已成為各地區景區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手段。
2.2產業間的整合
任何的產業都不可能獨立開來發展,必須依賴于其他相關產業。旅游業也不例外,在開展旅游景區生態規劃工作的實踐過程中,不僅要對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如:交通運輸業、通訊業等進行整體規劃,更要強調突出旅游業與當地支柱產業的相關度。所以,進行景區生態規劃,必須從產業間的關系入手,做到有效整合,以滿足游客、景區所有者、景區地居民等多方的需要,進而達到建設全面小康、和諧社會的發展建設戰略規劃。
2.3保護與開發的平衡
生態規劃必須要在不破壞當地旅游景區的基礎上進行,這是規劃的出發點也是歸宿。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不能對當地景區過于保護,保護過度了,不僅會影響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還會阻礙當地經濟的提高;當然開發過度了,生態環境就會失衡,景區所特有的旅游資源就會面臨侵蝕。所以說,必須要尋找保護與開發之間的平衡點,走“保護-開發-發展-保護”的良性發展路線。景區生態規劃要重視景區資源和環境的未來發展狀況,從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出發分析景區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而積極規劃,長遠發展。
3.旅游景區生態規劃設計實施策略
3.1開發旅游景區的特色旅游產品
隨著綠化意識的逐漸深入,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觀念也逐漸發生變化,向自然化方向發展,開始飲用天然飲料,渴望居住環境綠色化等等。在進行景區生態規劃設計時,引入純天然設計風格,強調景觀自然色彩和綠化材料的應用,采用多種藝術風格和手法,在“回歸自然”的主題上下功夫,開發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旅游產品,讓人們通過產品聯想到自然。
3.2開發特定文化主題的專項旅游產品
在確保景區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前提背景下,景區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資源優勢推動與旅游相關其他活動的開展,進一步發揮旅游景區的多元綜合功能。譬如說,可以利用景區中優美的山水組合和景觀美感,聯系攝影公司,將其作為婚紗照拍攝外景場地,同時還可以聯合當地相關組織,開展以“愛情山水”為主題的攝影、繪畫大賽等;景區所具備的旅游資源豐富,植物和巖石的種類繁多,景區相關負責人可以聯系當地的中小學,開展夏令營活動,幫助中小學生認識各類巖石和植物,并對其進行生態旅游教育,培養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
3.3開發新興的生態旅游商品
在旅游景區的經濟市場競爭中,旅游商品是當中的一個殺手锏,對景區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興的生態旅游商品能提高景區在旅游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能進一步會推動景區可持續發展。因此,景區在開發生態旅游商品的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可開發地方特產、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等,以促進當地傳統文化、藝術及工藝品的復興,并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喚醒游客保護環境的意識。
3.4建立和完善景區的環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景區可以明確自然規劃區管理機構的職責,加強生態旅游人才體系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強生態旅游的培訓工作,建立一支優秀的生態旅游隊伍。另一方面,景區可以從游客入手,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激發游客對大自然的熱愛,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從而達到保護景區生態環境的目的。
(一)職業化原則
高等職業課程體系突出培養學生應具備系統的應用知識,理論知識講授以夠用、必須為原則,強調人才培養滿足職業崗位需求并具有持續發展能力,而非普通高等院校的“系統的專業知識”或“專業理論”,因此相應課程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等方面都應強調職業性和實效性。
(二)多元化原則
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既注重知識性學習成果的評價,更關注學習者的能力、態度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提升。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評價方式轉向多元主體的評價方式,重點在于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實踐能力是否得到實質性提高。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是指在課程評價中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如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等方式。
(三)發展性原則
一是體現在通過評價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二是體現在對課程全過程的評價,包括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以及結果的評價,圍繞這些內容展開評價并不斷完善和發展。
二、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
課程評價是按照一定的課程標準,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及結果等方面進行定量測量和定性描述,并做出價值判斷的活動,其目的在于完善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評價依據
建立具有高職專業特色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標準本課程評價標準是在真實的職業環境和就業形勢背景下,以學生職業發展為主線,基于學生個性差異和階段差異,達到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目標。
(二)課程評價
主體多元化,形成學生、學校、教師、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的“復合型”評價體系。復合型的評價體系通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促進自我認識和職業規劃評價的能力;同時,學校的教學成果在企業用人實踐中得到檢驗。
(三)評價方式
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評價要體現高職教育“就業為導向、素質為本位、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理念,關注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考核。
關鍵詞:旅游;規劃;創意;文脈傳承
中圖分類號:F59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9-0284-01
一、我國目前的旅游業發展狀況
旅游因其低成本、高收入、拉動就業而迅速發展。旅游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甚至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或國家發達與否的標準之一。旅游業發展至今,它的優勢漸成了隱形的“高成本、低收入”了,“拉動就業”也變了意味。
“低成本、高收入”指旅游業的成本只是已經擁有且長久存在的,可以不斷重復利用的自然或人文資源,并能持續獲利。現在卻成了“高成本、低收入”,即旅游資源正在被破壞或已經破壞,人類就失去了一批又一批寶貴的財富。相對這些高昂的代價,旅游業的那點收入也不算什么了。“帶動就業”也不僅僅是帶動了那些服務于旅游者的行業的就業,也增加了服務于拯救和恢復保護旅游資源行業的就業。這種轉變是因為人們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對旅游資源的內涵及價值認識不足;更重要的是在政策決策中甚至規劃設計中較多考慮眼前的經濟利益,而較少考慮到長遠的發展。
二、旅游規劃中的創意
旅游產業目的是要實現旅游資源向旅游商品的轉化。創意設計使旅游資源變得非凡,讓旅游業在低成本中獲得高額利潤,使旅游在擁擠的旅游市場中使自己產品持續保持生命力。旅游規劃的創意是表現在對規劃區環境地脈等尊重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各方面利弊,發揮創意,發掘創新點。如在四川射洪旅游規劃中,策劃時提出打造“中國白酒第一鎮”的城市旅游規劃策略,經過深入調查發現,無論是政府政策還是地理條件都有利于射洪發展旅游。另一方面,沱牌論歷史文化、論產量規模、論品牌影響都遠不如那些大牌。只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創意的能量,做其他品牌想不到的事。所以沱牌一定要做足白酒文化、白酒創意的文章。把項目品牌和項目創意轉化成沱牌酒的成果,策劃包裝一系列以項目品牌和創意為名的白酒產品,以白酒助旅游,借旅游賣白酒。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創意思維,一套完美的方案就出爐了。沱牌鎮項目以吃、喝、玩、樂、教貫穿于每一個景點,做足了白酒文化,引人入勝,寓教于樂。整個項目規劃無不充滿了設計者的創意。這離不開他們的認真調查和細心發掘當地文化,并創新出亮點。
三、旅游規劃中的文脈傳承與保護
每個地方有各自的文脈地脈,他是地方保持自己獨特性、多樣性、歷史性和持久發展的動力。我們在做旅游規劃時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和傳承地方的文脈地脈。很多地方發掘歷史名人為文化背景發展旅游,卻缺乏創意地如出一轍的復制。規劃使地方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忽視了文脈的表現與傳承。
文脈傳承好的如麗江古鎮、周莊、喬家大院等,原汁原味的保留了當地人們的生活習俗、建筑、服飾文化。世界各地的游者都來享受這場風情與文化的盛宴,一批又一批。人們慕名而來,欣賞著風俗習慣,也帶來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原住民看在眼里,慢慢的動了心。便棄了自己的家鄉,去城市接受現代化的洗禮。剩下了為經濟利益而遷移過來的生意人,做作的扮演著當地的風情。地脈文脈漸漸淡了,環境也慢慢的變糟糕了,僅剩下經濟利益。這即為“高成本、低收入”的旅游。地脈斷了,就銜接不上了,環境壞了,修復的成本就高了,經濟利益,是以文化和環境作代價。
因此,保護地方的地脈文脈是發展旅游要做的大事,發展與保護必須并重。只是發展旅游而不顧地脈保護,就會失去其內在動力,這種旅游項目做的再好到最后也淪為表面空殼,難以持久。一味保護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圍,不帶動原住人民富裕起來,他們也不愿意再守著家鄉,而是外出謀富。人都走了,地脈也就難以傳承。所以,我們在做旅游策劃和規劃設計直至最后的景區管理,都要注意發展和保護并重。
在規劃設計時可以學習沱牌鎮的經驗,盡力發掘本地的文化,在設計中發揮創意,設計出與其文化緊密相關的項目,以其文化吸引游客,讓游客和當地人認同并樂于都參與其中,既發展了旅游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又傳承與發揚了文化。
管理模式可以學習宏村,原住居民照常生活,賣工藝品給游客,不在乎多少,每家每年都有管理委員會分紅,不為生計發愁。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風俗,也發展了經濟,保護了文脈的持續。
四、小結
二、生態文明視角下銅鈸山生態旅游發展規劃設計
(一)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生態旅游是近些年來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方式,它是一種憑借生態旅游資源開展的以旅游休閑為目的,以環境保護為宗旨,以環境教育為手段的一種旅游。生態文明的理念是銅鈸山自然保護區開展旅游的關鍵。傳統旅游發展觀,把經濟增長作為旅游發展的基本目標,目前我國眾多的自然保護區在開展旅游的同時,由于沒有樹立正確的理念,在盲目開展旅游的同時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在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旅游,強調的是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協調,并不是把經濟發展作為最主要的目的,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此基礎上,銅鈸山自然保護區旅游資源的開發要樹立生態文明觀,在保護旅游生態系統的基礎上追求經濟增長,利用經濟手段保護旅游資源和環境,實現資源保護與開發之間的和諧。
(二)生態旅游的錯位開發設計
旅游資源的錯誒開發策略體現在三個方面:空間錯位、時間錯位和營養錯位。空間錯位是指旅游資源開發,尤其是人工旅游資源開發,選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保證充足的客源。銅鈸山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游主要是以自然資源為主,同時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工資源作為支撐。人工資源主要是與生態旅游密切相關的休閑娛樂設施。時間錯位是指錯開經營時間,在淡季開設一些新穎的項目。銅鈸山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淡旺季明顯,為了分散客流,在旅游淡季或者夜晚游客較少的時候開設一些新穎的項目,吸引游客。營養錯位是指通過有意識地開發個性化的旅游產品,滿足不同目標客源的需求。現階段銅鈸山自然保護區開發的旅游產品以觀光的旅游產品為主,類型單一,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未來的開發要針對不同的客源群體開發不同的旅游產品。
(三)加強生態保護區的保護,實施“三綠”發展模式
自然保護區的旅游開發實施“三綠”模式,即綠色生產、綠色服務和綠色消費。綠色生產,就是在開展生態旅游時,開發出來的旅游產品要符合銅鈸山自然保護區的特色,同時要符合綠色環境標準;綠色服務,是指在生態旅游服務中,采取符合綠色環保質量的經營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確保銅鈸山優美的環境不受破壞;綠色消費,就是旅游者在消費過程中,要突出環境保護。要求游客自覺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同時對游客的活動和數量要嚴格的限制,尤其對生態脆弱的區域要嚴格控制游客流量和流向。如項目分區分期保護性開發,科學分流和疏導游客,合理安排旅游線路,提高游覽效率。
(四)景觀設計和設施建設要與環境及生態系統相協調
景觀設計和設施建設要充分考慮銅鈸山自然環境中的地形地貌等生態環境,人為設施要與整體環境相協調。人工系統的功能與生態系統的特征相協調。設施的建設不僅要考慮游客的需求,還要考慮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在施工時要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森林植被。
(五)創新開發策略,避免同質
化開發銅鈸山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具有多樣性,同時生態系統比較脆弱。鑒于目前我國開展旅游的自然保護區中80%存在問題,導致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銅鈸山自然保護區在開展生態旅游的時候,需要謹慎考察與規劃。在開展旅游之前,做好資源評估工作,在此基礎上制定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同時還要避免復制化的開發,創新旅游開發模式。為了是銅鈸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在眾多同質景區中脫穎而出,保護區要摒棄傳統的保護區開發模式,在開發旅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挖掘人文資源內涵,彰顯“千年禁封”的獨特韻味,開發具有文化性、生態性、體驗性、民族性和休閑性的多元化旅游產品,實現銅鈸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導購規模:據2001年《中國旅游報》的一項調查顯示,95%的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經歷過導游導購,81%的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參與過導購消費,96%的導游人員承認其在帶團過程中進行導購活動。
(2)購物比重:我國旅游者的平均旅游購物消費占旅游總消費的比重已由1996年的15.7%,上升至2001年的20.3%。據馬來西亞國家旅游局的統計,2001年中國旅游者在馬來西亞一地的旅游購物消費達4000元/人,其中70%來自導游導購。
(3)購物滿意度評價:根據2001年《中國國內旅游抽樣調查資料》中的有關數據計算,41.7%的被調查者對目前的旅游購物表示反感。
2.旅游購物消費的基本特征
(1)旅游購物地點:一般選擇在業內認可的定點商店,包括當地旅游局授牌的定點購物商店、旅行社指定的購物商店和導游、司機自定的購物商店等三類。
(2)旅游購物頻率:一般為一日一店。
(3)旅游購物種類:分為六大類:當地特產類、珠寶類、鐘表類、藥材類、品牌服飾類和工藝紀念品類。
(4)旅游購物商品基本特點:
一是物美。一般經導游人員和店員的聯合推銷,都能吸引住游客的眼球;
二是價高。產品一般標價不菲,少則幾百,多則幾萬。其產品定價方式為:
附圖
其中:P為商品標價,d為商品折扣率,R為商品凈利潤,r為稅率,TC為產品總成本,P(1-d)×20%=商品凈利潤=導游人員導購傭金(亦稱回扣或提成);
三是還價空間大。這里的還價空間其實就是(O~dP),一般來講,d的區間為(30%,60%),個別奢侈商品,由于標價很高,d可達80%。但一般情況下,P(1-d)還是要高于市場上的價格;
四是質量穩定性不高。表1數據顯示,目前旅游購物商品的質量可靠性平均為61.7%,最高的是工藝紀念品類,為80%,最低的珠寶類,質量可靠性僅為30%。
表1旅游購物商品質量評價調查情況
附圖
注:本表數據是作者根據行業分析制作,僅供參考。
二、旅游購物消費的非規范利益分配鏈解析
研究發現,目前旅游購物消費的動力機制是由導游、旅行社、購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形成的一種隱性契約關系——旅游者希望在游覽地購買物美價廉的旅游紀念品,導游員希望通過導購來彌補收入的不足,購物商店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旅行社則把購物商店的返利作為其利潤的來源之一。這種隱性契約關系形成的非規范利益分配鏈,是導游、旅行社、購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利益的博弈。這樣的制度安排目前是不均衡的,由于旅游者對旅游商品的購買需求和對其信息的有限認知,使得不均衡制度安排得以存在。購物消費投訴的發生就是在這種合約安排下四方利益博弈非均衡性的表現,對旅游購物消費行為進行規范化、優化也就是要創造一種博弈各方共贏的合約安排。
1.非規范利益分配鏈模型
附圖
圖1非規范利益分配鏈模型圖
2.非規范利益分配鏈模型解析
(1)委托人—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旅游者在商品價格識別上處于劣勢。在旅游消費過程中,旅游者是委托人而導游是人。人由于和購物商店在利益上的一致性而達成營銷行為的默契。因此,人在商品價格和質量上占有較多的信息。而作為委托人的旅游者,因為其行程均由人負責安排,因此無法通過比較對所購商品進行價格識別,在價格上處于被動接受者的狀態,信息占有較少。這種委托人—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旅游者在商品價格識別上處于劣勢,也使得非規范利益分配鏈中導游與購物商店之間的回扣關系變得可行。
(2)旅行社超低成本運作導致其利潤來源渠道異化。旅游業的無序競爭給旅行社帶來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近幾年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旅行社數量的高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02年底,全國擁有旅行社一萬余家。旅行社數量的增加,推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但這些旅行社中,真正有實力的只有百十家,大多數都處于小、散、弱、差的狀況,目前尚未形成科學的垂直市場分工體系,而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競爭,共同分割一層蛋糕,產品差異化程度低,為了招攬游客進行低價競爭成為業內普遍現象。旅行社為了擴大其市場份額,降低消費者的進入門檻,以成本價格或低于成本的價格作為其線路報價。然后通過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二次消費來彌補其經營利潤的空缺。比較典型的有如下三種報價模式:一是規范模式:線路產品報價=兩地交通費+區內交通費+景點門票價+食宿費用+導游服務費+毛利;二是海南模式:線路產品報價=往返機票價(折扣價)+區內交通費+景點門票價(團隊價)+食宿費用(團隊協議價)。這種報價是一種零利潤報價,旅行社在這種價格模式下的經營利潤來源于購物商店交納的“人頭費”,這種“人頭費”最終通過購物消費轉嫁到旅游者身上;三是香港模式:線路產品報價=往返交通費+簽證辦理費+食宿費用。這種報價是一種負利潤報價,旅行社在這種價格模式下的經營利潤來源于導游員交納的“人頭費”(相當于導游員預先花錢從旅行社將團隊帶領權買下),報價的虧缺部分和導游員的工作收益通過購物商店的購物消費回扣實現。
(3)導游人員薪酬保障的缺失導致購物消費回扣成為其主要收益來源。導游正常收入的構成分為:工資:300~600元/月或零工資;小費:歐美為2美元/天,港澳臺為20元人民幣/天,國內為零小費;出團補貼:內地為30~50元/天,海南為零補貼,香港為負補貼(反交“人頭費”)。
由于導游工作的日趨自由職業化,許多旅行社為了節約成本都是在旺季臨時聘請導游,導致導游人員正常收入水平低下,有的沒有任何工資,有的還要反交旅行社“人頭費”。“雇工要付酬勞”應該是一般勞動力市場的規律,而在一些旅行社與導游員這一雇傭關系上恰恰發生了動搖。一些旅行社雇導游不僅不付酬勞,反而要求上團的導游員交給旅行社費用——“人頭費”,造成一些導游員“舉債帶團”現象。所謂“人頭費”,是旅行社按照一個旅游團游客人數的多少,向帶團導游員收取的費用,其計算方法是:導游員應繳人頭費總額=旅游團人數×單位“人頭費”價格。單位“人頭費”價格的高低一般依照游客來自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購買潛力而定,如在入境客人中,高的80~200元/人,低的10~30元/人不等;國內游客中,高的一般是50~80元/人,最低的也是在5元/人左右。以一個每人要付50元“人頭費”40人的旅游團為例,導游員上團之前要付給旅行社“人頭費”2000元。導游員自己的勞動價值無法從正常的收入結構中充分體現,這使得導游人員面臨兩種力量:完成旅行社的“購物簽單”指標的外在壓力和“補充收入”的內在動力。這直接導致導游和司機聯合,投靠旅游商店,利用客人購物收取回扣。
(4)外部經濟效應的存在——非規范利益分配背后的合理因素分析。微觀經濟學認為,如果某人或企業在從事經濟活動時給其他個體帶來利益或危害,而該個人或企業又沒有因為這一結果得到報酬或支付賠償,那么這種利益或危害稱為外部經濟。根據是利益或是危害,分為正的外部經濟和負的外部經濟。旅游活動中有大量的外部經濟。人們對旅行社從飯店、餐廳、航空公司、交通運輸公司收取的傭金并無異議,認為旅行社作為旅游者與旅游供應商之間的中介服務公司,提供中介服務,收取傭金,合情合理。其實,旅行社和導游在購物方面所提供的中介服務與其他方面并無不同。旅行社每年給定點購物商店送去絕大部分的客源,導游在介紹旅游紀念品的性能和文化背景,推銷旅游商品方面的功勞不可抹殺,他們都為當地地方經濟和地方企業帶來了正的外部效應。旅行社和導游理應從主要受惠者——定點商店收取傭金。
三、旅游購物消費的非規范利益分配鏈優化
在上述研究中,
我們解析了目前為旅游購物消費提供動力機制的利益分配鏈,那么對旅游購物消費行為進行規范化的實質就是對其利益分配鏈進行優化。利益分配的優化使得旅游購物消費過程中各方利益博弈達到一種均衡狀態,由隱形契約關系轉向顯形契約合同,從而形成一種博弈各方共贏的合約安排。
1.規范化利益分配鏈的建立
附圖
圖2規范化利益分配鏈模型圖
(1)游客利益:購物商店的定點化、公開化和價格監管化,使得游客在購買信息的占有上趨于對稱,其權益得到應有的保護。
(2)商家利益:一是經濟利益。支付合理比例的傭金,給商家帶來了更多的利潤,同時為降低商品價格提供了基礎;二是社會綜合效益。商家加入旅游傭金結算系統,誠信經營,受到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保護和推介,得到游客的信賴。而系統外的旅游經營企業,如采取私授回扣行為將被依法查處。
(3)旅行社利益:公對公結算,保證了旅行社合法的傭金收入,擴大了其利潤來源渠道。
(4)導游利益:導游是旅行社的從業人員(雇傭勞動者),他們在旅游過程中(包括旅游傭金的形成)付出了勞動,依法應按合同約定獲取勞動報酬。實行旅游傭金制后,旅行社按一定比例支付給導游作為勞動報酬的補貼,通過結算系統,委托銀行從旅行社傭金賬戶上即時劃轉到導游的賬戶中。傭金的合法化、公開化和合理化,使得導游在心理上和物質上均得到滿足。
2.實施的保障措施體系
(1)旅游定點購物商品價格的政府監管化。目前,定點購物商店的商品品種繁多,標價混亂,質地及生產日期不清,等級無對比性。為了保護旅游者的合法權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對定點商店的旅游商品進行分類,分等級,鑒定質地,并制定政府指導價格,加貼中國旅游局的標貼。確實做到定點商店貨真、貨全、價實。現行的購物定點制度本身就意味著將市場競爭局限在一定范圍之內,政府介入制定指導價格正是保證旅游者權益的手段。同時,可建立抵押制度,即定點旅游購物商店也應向行業主管部門交納一定數量的質量保證金。
(2)旅行社利潤來源的渠道良性化。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對現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組合等方式實現大型旅行社集團化、中型旅行社專業化和小型旅行社通過制形成網絡化,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垂直分工體系,使旅行社業朝著有利于競爭與發展的方向轉變。改變現行的“小而全”、“大而全”、“大無大的優勢,小無小的特色”的混亂局面。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低級的價格競爭,讓旅行社有利可圖,不指望通過其他違規辦法來創造利潤,讓旅游業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3)導游員薪酬制度與激勵機制的合理化。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認為,每個人都從其從事的活動中獲得回報。當個人不能為他所做的事獲得回報時,或當個人不必為其行為支付全部成本時,獻出現了激勵問題。因此,旅行社應建立一種既能使盡職的導游員獲得其應得的回報,又能使導游員必須為其違規行為支付全部成本的激勵機制。
(4)旅游購物傭金的合法化與公開化。目前,本來合理的傭金卻以不合理的形式——“回扣”出現。因此,解決回扣問題的關鍵在于使回扣轉化為傭金,便于社會和政府監督。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只要“旅行社與定點接待單位事先簽訂合同,確定傭金比例,支付方式,并報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即是合法行為。定點單位提計的傭金必須計入銷售成本,旅行社則將其列入營業收入。旅行社每月可按約定從傭金中提出一定比例作為導游員收入的一部分。同時,嚴禁司機、導游個人私自收受回扣。
韓國的做法值得借鑒。在韓國,任何商店不會直接給導游回扣,而是按導游所帶客人購物金額的15%~20%向導游所在的旅行社結算,再由旅行社按比例發給導游傭金。
一、近年來,發展民族文化對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制約
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有的民族文化是發展貴州省旅游業的基礎。現代都市人對貴州省的民族文化以及少數民族人們另類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表現出民族文化的商業價值,是貴州省區域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就使得旅游地區有意識地挖掘和開發旅游相關的文化性資源。刻意追求滿足游客們的需求而使得本民族文化商品化發展,必然會加快當地社會文化向淺表性變遷,與此同時,大量的外來文化對原生文化系統的擾動,導致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的趨同。在系統內部刻意地迎合與系統外部文化的沖擊雙重作用下,傳統文化會不斷萎縮、失真;傳承會中斷;最終將喪失。期間可能會使旅游地社會文化出現不協調發展,導致人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改變,擾亂社會穩定,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旅游業的發展,需要通過相應機構對其做出調整。地方民族特色的消失是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一是旅游資源質量的下降降低了其吸引力,并喪失應有客源市場。二是漸漸失去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也就漸漸地失去民族文化競爭力優勢,由旅游業帶動的地區經濟發展也就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旅游業的發展,雖然可以改善旅游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能使傳統的少數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得到了復興與加強,也能增強少數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但不能忽視因為旅游業的發展,其他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所帶來的沖擊。一方面旅游開發中各種外來旅游產品為迎合旅游者心理,使民族文化趨向商品化和低俗化,這類旅游產品不僅易被復制、降低其吸引力,過分注重文化的迎合性和表演性,還會造成對文化深層次內涵的忽視和丟失。很多古跡遺址的重修重建不僅沒有恢復原貌,更沒有體現原本文化的內涵,如果任由這種偽文化形態的產品充斥市場,不僅會降低民族文化固有的價值,對旅游業的發展也會造成負面影響。這是現代社會強勢文化的經營理念在少數民族心態中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旅游地居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變遷。旅游使文化出現近距離比較。民族文化作為較弱勢的文化對外來文化的羨慕和盲從會導致旅游地居民行為式從模仿到追求,對本民族文化傳統從懷疑,輕視到放棄。旅游地原有的社會文化傳承機制出現裂痕,特別是從旅游發展中獲得利益的人群對強勢文化的趨同心理,引導了從言談舉止、衣著服飾到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精神風貌等一系列轉變。當前,貴州少數民族旅游區這類現象已越來越明顯。當我們在探究貴州省的人文生態旅游發展時,不得不將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放在第一個位置。
二、貴州省生態旅游發展中旅游資源開發的價值思考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首先會對少數民族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產生影響,使之產生更新和變更,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旅游業發展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促進,與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的消失伴隨出現,進而制約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發展旅游業是貴州區域擺脫貧困的最佳出路,但是外來文化不加限制地導入,事實上剝奪了少數民族文化自由選擇的權利,也使得旅游業難以持續發展。從貴州區域的社會性質和旅游產業特征出發:一是要尊重少數民族對文化的判斷和對文化自由選擇的權利;二是將自然環境保護觀念應用于社會人文環境中,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三是轉變旅游開發意識,即貴州區域無須用現有景區開發標準進行資源開發。四是轉換經營理念,不再為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被外來文化所侵蝕,將自己民族文化商品化,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貴州民族文化的傳承,建立貴州人文生態旅游區。人文生態旅游首先在于要有真實性,要讓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這種旅游項目必須特別重視保持其真實性,在一切細節上都要力求突出本民族的特點,力戒矯揉造作。民俗不能拋離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語境,被置于戲劇化、儀式化的場景之中,成為觀賞和被觀賞的對象,會威脅著民俗文化的豐富個性與創造性,變成一種同質化的大眾文化。對于旅游地文化尤其民俗文化來說,易遭到異地文化的沖擊和同化,導致地方文化的獨特性被削弱。從現在各地舉辦民俗節慶活動的實踐看,要成功舉辦一次民俗節慶活動,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揚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不宜人為地加以現代化或隨意進行附加,把一個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動,搞成一個農民歌舞調演、農貿集市。對旅游地要相對封閉措施、堅持民俗旅游民眾辦,這是一種抑制同化的有效方法。這樣保持以地方習俗為主要旅游對象、當地群眾參加經營的相對封閉性,既能防止民俗文化被同化,體現民俗旅游真正的民族味、樸實感、親切感,又能造成文化、經濟以及社會諸方面的相對神秘性,來刺激區域旅游動機的產生,帶來更多的客源;其次,旅游資源的開發,關鍵在于要提高游客參與和體驗性,人文活動類旅游資可以通過實物展示,但更重要的是依托一定的文化活動過程,向游客展示生動、獨特、新奇、神秘、有趣的文化內涵。增強旅游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刺激性,提高游客的參與性,主動性,變靜態旅游為動態旅游,能夠使游客充分感受豐富又深厚的文化內涵,由此提高旅游產品的附加值,不斷壯大產業規模。作為人文活動類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節慶活動,對游客往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每個民族在舉辦節慶期間,都要舉行一些民俗活動,如歌舞表演,祈福迎祥等。這些別開生面的活動會給旅游者帶來無窮樂趣,并且由于旅游者參與活動,與當地人溝通交流,延長了參觀停留的時間,感受了異族風情。
三、結語
貴州是旅游大省,人文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大力發展以民族文化和社會風情為主的少數民族風情游吸引力極強,因為此種旅游對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寶貴的旅游資源為旅游者深層次觸摸提供了條件,貴州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都已形成有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和社會風俗習慣,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這些都可以促進貴州的旅游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發揮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曉輝著,貴州民間美術傳承與民展[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引言
2009年底,總書記提出了“一年基本建成,二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珠三角綠道網建設目標,珠三角各市的綠道建設工作如火如荼的展開。區域綠道的選線時間緊,任務重,可實施性成了所有區域綠道選線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因此,選線的過程不可避免的經歷了分析―論證―修正的反復過程,最終確立區域綠道四號線珠海段的選線。
1 選線思路
《綱要》對四號綠道的定位是以生態型為主,珠海段的選線要符合其整體定位。同時要從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上與地方規劃相協調。選線還應盡量串聯起能體現區域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由于綠道本身是一種線狀空間廊道,其選線應結合水系和道路系統,以保證綠道空間與其他物質空間的統一。
2 選線區域
《綱要》已經對四號線進行了大致選線,其中位于珠海市域范圍內僅提到了御溫泉和黃楊山,為了能夠指導實施,需要進一步明確選線所在的區域。結合斗門區的自然地理特征,確定區域綠道四號線珠海段線位所在的宏觀區域:黃楊山周邊、白蕉鎮水鄉、黃楊山和水鄉附近的村莊。
2.1選線區域線性空間分析
選線區域內現有大片水田和基塘,水網縱橫,道路網與山澗、河涌相互交織,因此線性空間主要包括水體空間與道路空間。這些線性空間將納入四號綠道走線的可選線位予以分析。
2.1.1水體空間
選線區域內的水體空間主要包括黃楊河、斗門涌和水鄉河涌。
黃楊河在選線區域內的兩岸均有河堤,寬度約為300-350米,流經城區的河兩岸已進行房地產開發以及存在少量工業廠房。斗門涌位于黃楊山西麓,流經大片農田,是自然生態岸線,寬度約為15-30米,沿河有蜿蜒曲折的小路,兩側植被繁茂,生態環境良好。以東圍涌為代表的水鄉河涌,穿過水鄉中的村莊農舍,寬度在20米左右,尺度宜人,河涌兩側種植水生植物或竹林等綠化隔離,河涌兩側的鄉村建筑錯落有致,構成獨具特色的水鄉景觀。
根據以上對區域內水體空間的分析,基于生態性、安全性與經濟性的原則,將沿斗門涌和水鄉河涌等線性空間納入可選線位;黃楊河東岸景觀優美,并且有建成不久的濱河步道,亦納入四號綠道的可選擇線位之內。
2.1.2道路空間
選線區域內的道路主要包括黃楊大道、中興路、連橋路、舊S365、白蕉路以及粵西沿海高速。現狀黃楊大道寬約36米,與黃楊山之間存在大片的綠色植被。舊S365穿過白蕉新城,向西穿過水田與連橋路相接,通過井岸大橋跨越黃楊河,與中興路相交。白蕉路兩側為村莊和水田。根據以上對選線區域內道路空間的分析,基于連通性、便捷性、與可操作性的原則,將黃楊大道北側的黃楊山山麓納入可選線位。由于目前黃楊大道沒有跨越黃楊河的橋梁,綠道借用中興路的非機動車道,通過井岸大橋跨河,接黃楊河東河堤,沿河涌到達白蕉水鄉。
2.1.3線性空間分析總結
經過以上對水體空間和道路空間的分析,確定與四號綠道珠海段相結合的線性空間,這些線性空間包括:斗門涌,黃楊大道北側的黃楊山南麓,中興路,黃楊河東堤,東圍涌等水鄉河涌。
2.2選線區域特色資源分析
結合當地的旅游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景觀資源,發掘具有觀賞、教育和陶冶作用的地點作為綠道的景觀興趣點。并將其納入綠道系統中去,拓展綠道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選線區域的內分布眾多景觀興趣點,從服務區域綠道的角度統籌布局,將景觀興趣點分為歷史類、文化類、景觀類、休閑類四大類。通過綠道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將距離相近、功能互補的景觀興趣點耦合成發展節點,以拓展四號綠道珠海段的附加功能。同時要求四號綠道的線位穿過或經過發展節點,以進一步形成綠道的線位。
景觀興趣點見下表
此外,四號綠道沿線還分布著眾多的村落,將村落與景觀興趣點統籌考慮,并納入規劃發展節點中去,既增加了綠道沿線的趣味性,豐富了綠道了功能,又為沿線村莊發展帶來了契機。
3 四號綠道珠海段線位
3.1主線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四號綠道珠海段的線位:區域綠道四號線珠海段從斗門區御溫泉出發,沿-斗門涌蜿蜒南下,至王保山村后進入黃楊山西南山麓,經過金臺寺,穿過荔枝林到達石門村,沿黃楊山南麓,經過西坑村和西灣村,到達黃楊河西岸,向南通過井岸大橋到達黃楊河東堤,經過白石村后沿河涌,依次經過東圍村、安豐圍、新沙村和新環,到達西瀝大橋。全長28.16公里。
3.2支線
由于一條線路難以串聯所有的景觀興趣點,也難以限定綠道的使用者僅在一條游徑內活動,故需要引入綠道支線系統。引入支線系統的目的在于拓展綠道所覆蓋的服務范圍,將更多的區域特色資源納入綠道體系中去。支線的設定:連接沒有被主線經過的景觀興趣點,盡量利用現有的公園游徑、村莊小路,與現有的道路系統相結合。本文所提到的線位,如不特別說明,均指綠道主線。
4線位論證
為保證上述線位在各方面的合理性,同時也為了確定綠道在不同地段的通行方式,從相關規劃、用地條件和交通條件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對區域綠道四號線珠海段的線位進行論證。
4.1相關規劃論證
《珠海市斗門中心鎮總體規劃》指出:“以區域旅游發展為導向,以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為基礎,以文化旅游為品牌,積極融入區域旅游網絡,拓展旅游市場。”選線串聯斗門區多個不同功能的景觀興趣點,并將其整合成為發展節點,通過一條綠色廊道,將珠海與中山的旅游資源連成一體,促進了區域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也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珠海斗門區空間發展戰略》指出,斗門區主要空間戰略為“優山”戰略,做優斗門北部依山近山地帶。選線沿黃楊山山麓,除串聯景觀興趣點外,還對沿線地段山體的植被進行生態修復,優化沿山、近山地帶的自然環境,對維持黃楊山開發與保護的平衡起到了積極作用。
4.2用地條件論證
《珠江三角洲綠道規劃設計技術指引》指出:生態型綠道控制范圍寬度一般不小于200m。亦提到村落可以納入綠道的控制范圍。
區域綠道四號線的線位雖然經過多個景觀興趣點和村莊,但與現狀用地并不發生權屬上的沖突。綠道建設遵循“不征地”“不拆遷”的原則,可將村落可以納入綠道控制范圍之內,對于村莊或旅游用地內的慢行道,可以將其權屬分配給所處地塊的使用者,開發后可以交給地塊所有者來經營管理,經營者也可以自己使用,從其他城市(如增城)的經驗來看,這種方法往往能土地用地權屬沖突問題,并且能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根據遠期土地利用規劃,選線所經地區位于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因此不會對城市的發展產生限制,相反,該線位建成后還會促進城鎮的生態化建設。
4.3交通條件論證
4.3.1現狀交通條件
該線位附近現狀的主要道路有:粵西沿海高速、黃楊大道,中興路,連橋路,白蕉路,新港路,斗門大道,縣道584/589,省道272。選線依托黃楊大道,中興路和連橋路,交通可達性良好;當地的公交線路也多使用上述道路,該線位的現狀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綠道與外部交通的連接基礎良好。
4.3.2規劃交通條件
《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集疏運網絡規劃》,將舊S365向正西方向延伸,跨過黃楊河,與黃楊河西岸的黃楊大道接通,屆時,綠道選線有更加便利的條件跨越一河兩岸,來往于白蕉鎮與井岸鎮之間。《珠海市斗門中心鎮總體規劃》,將沿黃楊山西南山麓建設旅游路。旅游路位于選線線位與黃楊山西南山麓之間,與該線位保持并肩同行,改善了綠道的交通環境,金臺寺和御溫泉等景觀興趣點的旅游地位將會大大提升,也為綠道服務點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5線位借道
“借道”是指借助城市道路或公路的非機動車道,保持綠道的貫通,被借道的路面不做任何變更。線位經過多個城鎮功能區,在某些地段,由于現狀條件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借道的方式保持綠道的貫通性。
線位有三處借道。一處位于石門村東側,借道長度728米;一處位于井岸鎮區,借道長度3.3公里;第三處位于黃鏡門橋段,借道長度806米。
井岸鎮區借道長度較長的原因是,現狀黃楊河上的橋梁只有黃楊大道南側3公里外的井岸大橋,綠道建設遵從“可操作性”和“經濟性”的原則,不在寬度300多米的黃楊河上新建橋梁,而是采取折衷的方式借道中興路通過井岸大橋。未來S365建成后,這一屏障將被打破,屆時綠道向南借道的路線將退出主線,成為區域綠道的支線或降級為城市綠道。
6結語
區域綠道四號線珠海段目前已完工,本文對選線過程進行了描述,提出生態型綠道選線的一般流程,對其他類似地區的綠道建設起到拋磚引玉之用,同時也是對珠海城市發展歷史的記載。需要指出的是,實地踏勘是必不可少的,區域綠道4號線珠海段的線位是經歷多次反復踏勘,并多次修正之后,才得以最終確定的。隨著珠三角綠道網的不斷建設、成熟,綠道選線的方法將會更加科學高效合理。
此外,四號綠道沿線還分布著眾多的村落,將村落與景觀興趣點統籌考慮,并納入規劃發展節點中去,既增加了綠道沿線的趣味性,豐富了綠道了功能,又為沿線村莊發展帶來了契機。
3 四號綠道珠海段線位
3.1主線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四號綠道珠海段的線位:區域綠道四號線珠海段從斗門區御溫泉出發,沿-斗門涌蜿蜒南下,至王保山村后進入黃楊山西南山麓,經過金臺寺,穿過荔枝林到達石門村,沿黃楊山南麓,經過西坑村和西灣村,到達黃楊河西岸,向南通過井岸大橋到達黃楊河東堤,經過白石村后沿河涌,依次經過東圍村、安豐圍、新沙村和新環,到達西瀝大橋。全長28.16公里。
3.2支線
由于一條線路難以串聯所有的景觀興趣點,也難以限定綠道的使用者僅在一條游徑內活動,故需要引入綠道支線系統。引入支線系統的目的在于拓展綠道所覆蓋的服務范圍,將更多的區域特色資源納入綠道體系中去。支線的設定:連接沒有被主線經過的景觀興趣點,盡量利用現有的公園游徑、村莊小路,與現有的道路系統相結合。本文所提到的線位,如不特別說明,均指綠道主線。
4線位論證
為保證上述線位在各方面的合理性,同時也為了確定綠道在不同地段的通行方式,從相關規劃、用地條件和交通條件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對區域綠道四號線珠海段的線位進行論證。
4.1相關規劃論證
《珠海市斗門中心鎮總體規劃》指出:“以區域旅游發展為導向,以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為基礎,以文化旅游為品牌,積極融入區域旅游網絡,拓展旅游市場。”選線串聯斗門區多個不同功能的景觀興趣點,并將其整合成為發展節點,通過一條綠色廊道,將珠海與中山的旅游資源連成一體,促進了區域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也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珠海斗門區空間發展戰略》指出,斗門區主要空間戰略為“優山”戰略,做優斗門北部依山近山地帶。選線沿黃楊山山麓,除串聯景觀興趣點外,還對沿線地段山體的植被進行生態修復,優化沿山、近山地帶的自然環境,對維持黃楊山開發與保護的平衡起到了積極作用。
4.2用地條件論證
《珠江三角洲綠道規劃設計技術指引》指出:生態型綠道控制范圍寬度一般不小于200m。亦提到村落可以納入綠道的控制范圍。
區域綠道四號線的線位雖然經過多個景觀興趣點和村莊,但與現狀用地并不發生權屬上的沖突。綠道建設遵循“不征地”“不拆遷”的原則,可將村落可以納入綠道控制范圍之內,對于村莊或旅游用地內的慢行道,可以將其權屬分配給所處地塊的使用者,開發后可以交給地塊所有者來經營管理,經營者也可以自己使用,從其他城市(如增城)的經驗來看,這種方法往往能土地用地權屬沖突問題,并且能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根據遠期土地利用規劃,選線所經地區位于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因此不會對城市的發展產生限制,相反,該線位建成后還會促進城鎮的生態化建設。
4.3交通條件論證
4.3.1現狀交通條件
該線位附近現狀的主要道路有:粵西沿海高速、黃楊大道,中興路,連橋路,白蕉路,新港路,斗門大道,縣道584/589,省道272。選線依托黃楊大道,中興路和連橋路,交通可達性良好;當地的公交線路也多使用上述道路,該線位的現狀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綠道與外部交通的連接基礎良好。
4.3.2規劃交通條件
《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集疏運網絡規劃》,將舊S365向正西方向延伸,跨過黃楊河,與黃楊河西岸的黃楊大道接通,屆時,綠道選線有更加便利的條件跨越一河兩岸,來往于白蕉鎮與井岸鎮之間。《珠海市斗門中心鎮總體規劃》,將沿黃楊山西南山麓建設旅游路。旅游路位于選線線位與黃楊山西南山麓之間,與該線位保持并肩同行,改善了綠道的交通環境,金臺寺和御溫泉等景觀興趣點的旅游地位將會大大提升,也為綠道服務點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5線位借道
“借道”是指借助城市道路或公路的非機動車道,保持綠道的貫通,被借道的路面不做任何變更。線位經過多個城鎮功能區,在某些地段,由于現狀條件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借道的方式保持綠道的貫通性。
線位有三處借道。一處位于石門村東側,借道長度728米;一處位于井岸鎮區,借道長度3.3公里;第三處位于黃鏡門橋段,借道長度806米。
井岸鎮區借道長度較長的原因是,現狀黃楊河上的橋梁只有黃楊大道南側3公里外的井岸大橋,綠道建設遵從“可操作性”和“經濟性”的原則,不在寬度300多米的黃楊河上新建橋梁,而是采取折衷的方式借道中興路通過井岸大橋。未來S365建成后,這一屏障將被打破,屆時綠道向南借道的路線將退出主線,成為區域綠道的支線或降級為城市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