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專業研究方向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7 16:16: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園林專業研究方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園林專業研究方向

篇(1)

參考文獻:

[1] 王向榮,任京燕. 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景觀設計與工業廢棄地更新[J]. 中國園林,2005, 19(3): 11~-18.

[2] 張靜. 城市后工業公園剖析[D]. 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3] 張燕玲. 生態與藝術的融合――韓國漢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J]. 國外城市規劃,2006, 21(03): 115~-117.

[4] 康漢起,(韓)吳海泳. 尋找失落的家園――韓國首爾市蘭芝島世界杯公園生態恢復設計[J]. 中國園林,2007, 23(08): 55~-61.

作者簡介:

周 妍/(1987年生 - )/,女/,遼寧撫順人/

廣西大學林學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園林規劃設計

E-mail:

*通訊作者:(南寧530004)

唐世斌/1963年生/男/重慶梁平人/廣西大學林學院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建筑工程與規劃設計(南寧530004)

談燕君/1987年生/女/廣東德慶人/廣西大學林學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園林規劃設計(南寧530004)

作者聯系方式:

周 妍:

聯系電話:15977750720

E-mail:

通訊地址:南寧市大學東路100號:廣西大學林學院 唐世斌轉

郵編:530004

唐世斌:

聯系電話:13878812972

E-mail:

通訊地址:南寧市大學東路100號:廣西大學林學院

郵編:530004

圖1游仙島公園平面圖(說明):

篇(2)

[2]付俊.“讀圖時代”閱讀習慣轉變的成因淺析[J].商,2014(23)

[3]胡興福,孟小鳴.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機制創新[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2)

篇(3)

園林景觀設計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也都曾創造了燦爛的園林文化。中國的古典園林與風景區規劃、法國園林、英國的自然式風景園林都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優秀例證。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產生于19世紀末的美國,并以奧姆斯特德于1900年成立哈佛大學LA學院為標志。景觀設計這一名稱就由Landscape的翻譯而來,這種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不僅繼承了傳統園林設計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還融合了自然生態、地理、歷史等多種學科門類,形成了多學科的復合型設計體系。而這種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在中國則發展較晚。面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大發展,我們迫切的需要大量的、專業化的、高層次的景觀設計師來設計和重新規劃日益緊張的人地關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急需探索出一條適合當代國情的景觀教育之路,吸取國外景觀設計學科教育發展經驗,推動國內景觀建設的大發展。

認識景觀設計

景觀一詞最早出現在希伯來文本的《圣經》中,“景觀”最早的含義更多具有視覺美學方面的意義,19世紀初,德國地理學家Von. Humboldt將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引入到地理學中,并將其解釋為“一個區域的總體特征”(Naveh and Lieberman,1984),后來美國人蘇爾在建立自己的文化地理學體系時首次提出了“文化景觀”的概念,強調景觀具有文化屬性。而旅游學家將景觀定義為一種不可復制的特色資源。生態學家則將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不同的學科門類,從不同專業的角度定義景觀都有所不同,但卻存在共通之處,從景觀的內涵和外延來看,景觀是人對地表進行塑造的產物,它是人們對某一特定區域文化的各種印象和感覺的集合。因此,景觀也稱文化景觀或人文景觀。

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藝術!是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管理、改造、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的基礎上的應用學科。景觀是多種功能的載體,是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以及內在和外在聯系的生態系統;是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托的語言和精神空間符號。現代景觀設計理論強調設計的基點以人為本,在更高的層次上能動地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以維護人與其他生命持續與發展。因而景觀設計師是美學家、協調者,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和創造者,是地區文化的傳承和再現者。西蒙茲在其經典著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書中有一段話道破了景觀設計師的工作及其對應學科的定義:“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相處。”

景觀設計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雖然我國的風景園林專業有著幾千年的發展史,但同美國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專業相比,我們的風景園林專業還僅局限于風景區的規劃、園林設計、城市綠化等設計領域,還沒有能夠全面進入城市環境設計領域,為解決城市環境的根本改變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我們在建立自己的現代意義的景觀設計專業方面起步較晚,至今尚未完全打破專業學科發展的局限。近十幾年來,在維護生態、可持續、人性化設計等發展思想的推動下,景觀設計專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它已不是可以用簡單的詞匯描述的學科,而是具有極大包容性和發展潛力的專業。景觀設計師解決的問題相當的繁雜,范圍十分廣闊,它幾乎包括了建筑師、城市規劃師、生態學家以及管理者所涉及的一切領域,并負責各種元素之間的協調關系,加以整合,已達到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最佳平衡。景觀設計的范圍小到私家花園大到城市規劃、生態規劃等一切領域,因此客戶范圍也由私人業主到政府機構的決策層。正因為景觀設計師的知識技能和專業結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寬泛,因此在我國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對景觀設計師的需求不斷增加。現今,人們對環境質量的需求已不僅僅是滿足生活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生態和可持續建設。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景觀設計將增加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能力而承擔更大的、更重要的責任。

篇(4)

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它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學科,也是一個實踐性強的綜合性學科。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使風景園林事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風景園林的發展有賴于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風景園林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一門工程性強的應用型學科,在國家大力發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背景下,能否適應新形勢下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需求,培養更多的工程實踐能力強、專業技能素質高的專業人才,是擺在風景園林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考驗。

許昌學院位于有著“中國花木之都”之稱的許昌市,學院辦學類型定位為教學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實基礎、強能力、有個性、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2012年,學校風景園林專業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學生,共33人。針對學院地方性院校的特征,如何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現有資源條件,面向地方社會發展建設的現實問題和需求,培養更多的應用型、實踐型、技能型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內涵

哲學認為,實踐是指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對于大學生而言,實踐能力則是指要具備在科學研究、生產勞動、經營管理、文化生活等各個相應方面的實際工作中,將理論知識、書本知識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的動手、動腦能力。實踐能力包括一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其中,一般實踐能力是基礎,主要解決基本適應問題;專業實踐能力是核心,主要解決職業適應問題;綜合實踐能力是關鍵,決定能否創造性地解決復雜的結構問題。

二、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普遍存在問題

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2013年更是被各大媒體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專業素質不強,實踐能力較弱,缺乏相關工作經驗,是多數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也是如此。

專業特點決定了風景園林學生需要通過系統的訓練學習風景園林的整個建造過程——從方案構思到竣工的全過程,具備良好的設計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然而目前,各高校對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雖已開始重視,但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仍局限于依賴以課程為核心的傳統實踐教學體系。

雖然學校不斷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但是仍存在不少問題:傳統的實踐教學以單門課程的實踐教學為主,課程之間的聯系相對較少;傳統的實踐教學以學生參觀實踐為主,學生缺乏親自動手參與實踐的機會;在設計課程中以模擬性實踐為主,與設計院生產實踐的實際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傳統的實踐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內容不夠全面,社會認可度不高。

三、許昌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法

(一)樹立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指出,高等學校應著眼于國家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風景園林是一門工程實踐性強的應用型學科。當今社會經濟技術發展迅速,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對于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二)深化改革培養方案

深化改革風景園林專業培養方案,加大實踐學分在總學分中所占的比例。許昌學院規定,從2012級本科生開始,理工科類專業實踐教學占總學分的比例不低于30%。結合工科專業實際需要,許昌學院風景園林專業采用“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集中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通識課的實踐環節著重在學生人文及科學素養的培養,主要提高一般實踐能力。專業基礎課及專業方向課環節,著重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主要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在前三個環節實踐學分也均占到相當大的比例。集中實踐環節,學生所學內容融會貫通,主要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集中實踐環節中增設置社會實踐學分(2分)、創新學分(2分)等項內容。社會實踐的參與形式包括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個人實踐與團隊實踐相結合。社會實踐的內容主要有理論政策宣講、社會調查與調研、志愿服務、掛職鍛煉等。授予創新學分的成果范圍包括科研活動、學科競賽、創新性實驗、文體活動、專利發明等。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

(三)完善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

創新學生考核方式,完善相關管理。例如設計類課程,需要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平時的設計作業上,而每個設計作業也應該是在課程學習中不斷完善的,這類課程應采用考察的方式進行考核,在每次講評設計方案的時候對學生作業進行打分,提高學生完成平時設計作業的積極性。再如測量課,既需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需要較高的動手能力,能夠進行實際的測量操作,這類課程應采用理論考試與實際操作考察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兩部分考試各占一定分值,注重學生的過程培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變了以往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臨時背筆記就可以取得好成績的錯誤方式,使學生意識到要把重點放在知識的綜合運用上,放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

(四)建設專業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若要教師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自身必須具備工程實踐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和保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到企業中服務進修,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中,考取相關專業資格證書,保持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聘請富有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術的風景園林企業家、設計師、工程師等到校兼職任教,擴大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保障學校專業教育與社會接軌,從而培養出更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五)深入進行校企合作

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在企業公司進行實習實踐,既可以學到相關的知識技能、職業精神、合作意識等,鍛煉實踐能力,又有利于學生未來就業。例如,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就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合作教育,該校的學生一半以上被實習單位直接聘用,其他學生也很快找到了工作。

目前許昌學院風景園林專業與河南尚都園林景觀設計有限公司、許昌藍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專業技術強、業內口碑好的企業開展合作,并成立了許昌學院環境與規劃研究所。學生直接參與到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中,從實踐中找出自身不足,明白努力方向,向有經驗的設計師學習,在實際項目中不斷摸索前進。學校及企業給予在項目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以相關表彰及獎勵,以激勵學生更加熱情地投入到項目中去。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實踐能力,也幫助企業拓寬了設計思路,增加了工作人員,受到了普遍好評。

(六)啟動“導師+學生”科研團隊建設

許昌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所在的城市與環境(土木工程)學院在2011年10月啟動了“導師+學生”科研團隊建設。每個科研團隊一般導師1人,學生成員5-10人,每年完成1項以上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含科技學術論文、調查報告、實踐項目等)并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科研團隊的申報、審批、管理及經費資助目前已有較為完善的流程和機制。“導師+學生”科研團隊的建設能挖掘師生潛力,整合師生力量,改變了學生極少參與科學研究的現狀,通過導師的悉心指導和科研團隊的帶動,促進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七)開展專業特色校園活動

積極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校園活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造力、競爭力,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合作精神以及實踐能力。首先,許昌學院緊緊圍繞專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及作品展示,如校園風景園林設計大賽、太行山寫生作品展等活動,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等重大科技創新競賽。其次,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講座、研討會、交流會,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在討論中成長,在交流中提高。目前已舉辦“我眼中的風景園林專業”“建筑文化漫談”等主題講座及交流會。再次,積極探索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就業創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機制,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實際,開展各類實踐活動,突出實踐鍛煉對社會化技能的提升。2013年暑期社會實踐中,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組織成立了許昌西湖公園植物景觀配置研究實踐隊和許昌市許都公園等城區綠地規劃設計調查隊,為今后的專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成立科技型、學術型專業社團。目前許昌學院擬建“園冶社”,濃厚風景園林學生專業學習氛圍,活躍校園文化,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四、結語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許昌學院的風景園林專業由于辦學時間短,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仍有完善空間,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只有學校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滿足社會所需,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增設風景園林學為一級學科論證報告》[J],《中國園林》,2011.05

2.張安富、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

3.常志娟、吳學紅、張培旗,《論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輕工科技》,2012.02

4.何萬國、漆新貴,《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及其培養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5.朱祥明,《對風景園林教育的幾點思考——從設計行業的需求談風景園林人才的培養》[J],《中國園林》,2007.11

6.李俊英、王剛、金煜、王楠,《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02.03

7.《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Z],《高教司函259號》

8.鐘小斐,《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8.12

9.傅維利、陳靜,《國外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M],《教育科學》,2005.01

基金項目:許昌學院2012年度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卓越風景園林師”培養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許昌學院為例》,編號:02012078

作者簡介:畢翼飛(1988.03— ),女,河南漯河人,漢族,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及風景園林專業教育。

篇(5)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皇家園林在整個古典園林體系中地位最高。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中國傳統文化綿延發展至今,未曾間斷。中國古典園林以其顯著的文化特色體現了傳統文化的諸多特點。

一、上古遺風

皇家園林起始的最初形式是夏商時代用于君主游獵的“囿”。對于最高統治者來說,打獵是一種消遣和娛樂。既然統治者有打獵的喜好,就有必要準備一塊適宜打獵的場地,開始有計劃的在大自然中非常簡單的圍出一塊氣候宜人、有山有水、有樹有草、有獸有鳥的用地,這就有了最早的園林――囿。如殷紂王修建的“沙丘苑臺”和周文王修建的“靈囿”。

在早期的皇家園林中,高臺的建筑非常常見。這種“堆土丘”、“筑高臺”現象的文化基礎可以歸結為高山崇拜[1] 的山文化。上古之臺是人們以建筑形式對想象中的神山進行模仿。最早的園囿中已經出現了山水搭配的景觀組合。

可以說,早期的皇家園林從形式和技法上都還處于萌芽期,而其背后的文化基礎也有著敬畏神靈,生殖崇拜等濃重的上古文化色彩。

二、皇權至上

中華民族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且封建集權的歷史占據大部分時間。皇權至上的思想一直延續下來。帝王作為人間的最該統治者,需要表明自己是至高無上的,借以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這種心理體現在園林上就是強調“宏大”。皇帝利用其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占據大片土地面積營造園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規模之大,遠非私家園林可比。荀子說的“臺榭甚高,園囿甚廣”正是說明這個問題。秦始皇建成后“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的阿房宮,隋煬帝“周二百里”的西苑,營造一百五十多年、占地五十多畝的圓明園,他們都體現天人感應和皇權至尊的觀念。

三、儒家規矩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學說就一直占據著中國正統學派的地位。如家理論對中國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儒家思想對設計手法的規定不可避免地波及到造園領域,尤其是以離宮的形式修建的皇家園林。其功能涵蓋很多方面,設計中,各功能區必須職責劃分明確,地理位置關系清晰。以頤和園為例[2],頤和園整體規劃遵循著“前宮后院”的模式,園中主要景點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末慈禧、光緒從事內政外交等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壽、玉瀾堂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后妃居住的地方;而萬壽山、昆明湖則構成了風景游覽區,是皇家貴族小憩游玩的地方。

四、道法自然

道教最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萬物的根據。老子認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種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地體現了“無為而無不為”的“道”。道家的清靜無為的哲學思想和對自然推崇的美學觀點與古典園林的設計初衷有著天然的契合點,所以道家思想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影響從其發軔之初就存在,且延續至今。

古代園林的設計崇尚自然,不是在于對自然形式美進行模仿,而是在于對潛在自然之中“道”與“理”的探求。諧趣園中有座“知魚橋”,其名字可追溯到和魚兒的片段。乾隆皇帝圍繞這個知不知道魚快樂的命題寫了詩句,題在“知魚橋”橋頭石牌坊上,分別為“月光瀲滟金為色,風賴琮石有聲。”和“回翔鳧雁心含喜,新平蒲意總閑。”帝王之家對于逍遙虛靜的生活的體味由此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道家思想里對于仙境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帝王們求仙問道,長生不老的需求,更深得皇室的推崇。秦始皇聽信方士“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的誘惑,在咸陽“做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山”,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人造仙境[3]。漢武帝在修建宏大的離宮建章宮時鑿太液池,池中筑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儼然是摹擬一個海上仙境[4]。

“一池三山”的設計對后世園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成為創作池山的一種模式。隋煬帝在洛陽興建的西苑以及頤和園中西堤的南湖島、冶鏡閣和藻鑒堂分別坐落于堤東、堤西的三個湖中,呈三足鼎立之勢。這樣的布局都是“一池三山”的繼承和變通。具體說來,第一,它確立了水體作為主體的造園形式:相互映襯的水面形態,千姿百態的水體穿插于龐大宮苑建筑和山體之間,大大開拓了園林藝木空間,產生高低錯落有致的和諧韻律。其次,這種布局為古典皇家園林的山水體系奠定了基礎。這種以水體為紐帶的山、水、建筑的組合方式較之以前更促進了建筑物間復雜的穿插、滲透、映襯等更復雜空間關系的出現和發展,為皇家園林最終采取一種流暢柔美,富于自然韻致的組合方式準備了必要條件。

五、禪宗意境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文化東漸,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個叫禪宗的中國佛教宗派,并與儒、道共同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禪宗強調個體體驗,因此在禪宗看來,人與自然并不是彼此參與的關系,而是二者渾然如一。

中唐時期,禪宗美學的興起,將審美與藝術中主體的內心體驗、直覺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極高的地位,并融入中國園林的創作中。世間萬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這就為園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

禪宗推崇“小,簡,淡”的藝術風格。通過一些技法的轉化,如山向疊石等,達到以咫尺面積創無限空間使人產生豐富感受(即“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在禪宗看來,規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只有簡到極點,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間去供人們揣摩與思考。園林中的“淡”也是源于禪宗思想。一是景觀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視覺效果,二是通過“平淡無奇”的暗示,觸發你的直覺感受,從而在思維的超越中達到某種審美體驗。

受此影響,皇家園林開始吸收江南園林的養分。規模上不及秦漢的園林,但筑園的技法上卻變豐富。出現了以山水局部來象征山水整體的寫意手法,疊山技法更加復雜,廊、橋、漏窗的運用使得景觀層次感更豐富,園中景物平凡簡單卻意興情趣濃厚。景題、匾額、對聯在園林中也普遍使用,賦予園林本身以更深層的詩情畫意。

趙靜(1990.8-),女,漢族,天津市人,現為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10級園林專業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龔宇(1991.12-),女,漢族,浙江江山人,現為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10級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田(1991.1-),女,漢族,北京市人,現為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2010級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參考文獻

.中國園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篇(6)

關鍵詞:旅游管理 教學 團隊建設

一、基本情況概述

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211工程”國家重點大學。該校園林學院是我國建立早、規模大、師資力量強的園林教育基地。園林學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為創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專業,1999年教育部學科專業調整為旅游管理專業,2002年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成為首批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截至2010年,為國家培養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600名、碩士40余名,并對全國各地高校和景區的進修教師、管理技術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圍繞人才培養建議重組旅游師資團隊,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機構設置框架的束縛,整合院內或校內乃至校外各種旅游教育和人才資源優勢,構建面向旅游景區的“六項全能”(滿足食、宿、行、游、購、娛需求)分類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專門人才培養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檔次。在培養人才的環節上樹立“以教學為基礎,以技能培訓為推動環節,以科研為發展導向”的大旅游教育觀,按照“產— 學—研”一體化的思路,構建教學—實訓—科研一體化的開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行旅游景區與院校結合的管理運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區的運營,成立相應的培訓機構,為旅游人才培養鋪路架橋,保證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達到理論功底深厚、實踐技能熟練的標準;在辦學方式上以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教師互訪、學術交流等形式,積極開展和加強國內外橫向聯系,實現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質量向國內高水平看齊、與國際接軌。依托所在的園林學院,面向旅游規劃、旅游景區的管理與建設,培植專業特色。應特別關注生態旅游景區的規劃、管理與建設,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農村生態景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郊野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

二、團隊建設任務

1、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

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的組合模式,重點在學科創新與發展方面下功夫,在整體上提升旅游管理學科的學術統一性,加速本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2、平衡教學團隊的專業結構

現有教師的專業背景集中在風景園林學、地理學、林學、外國語等方面,這與旅游管理學科的跨學科特點還有一定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科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影響教學計劃的有效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力度與廣度。旅游管理學科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學、文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倫理學、人類學、美學、風景園林學和林學等多學科。在不斷完善學科專業結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學科的優勢力量,打造北京林業大學旅游管理學科特色。

3、構建教學團隊的教學與科研平臺

目前學科沒有教學科研載體,學科團隊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鮮有機會參加專業相關課題以及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造成社會影響力與學科知名度與國內同學科相較差距逐漸擴大,使得學科在專業前沿探求等方面機會少、后勁不足,從以往研究生畢業論文可以明顯發現,目前學科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體驗、旅游影響、統計方法等方面,盡管這些研究對于夯實學科發展基礎具有重要作用,但卻較少涉及學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術與方法、旅游規劃技術、生態旅游核心技術等的相關應用性的研究,這與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注重應用研究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由于沒有教學科研載體作為學科團隊交流的平臺,學科師資之間學術交流較少,出現研究方向與課題的重疊,無法更好地發揮學科交叉互初具優勢,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論文課題方向較為集中,也無法體現目前學科所具有的生態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規劃和旅游文化四個研究方向。

三、團隊建設途徑

1、研究與建設

(1)團隊特色

①旅游管理學科團隊由從事旅游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擁有博士學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此外,多為教師具有在美國、日本、英國、芬蘭等國的海外留學和訪學經歷,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②團隊教育背景多元,由園林、林學、地理、管理等組成,學術結構交叉性好、互補性強,學科發展比較平衡。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8-0152-02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那么,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方案才是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呢?以此為契機,本文就筆者的體會及實踐,談談高職園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

一、工學結合與典型工作任務

所謂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主體是學生、企業、學校。我們認為,工學結合是利用學校和企業(或課堂和實踐場所),兩種既不相同卻又緊密聯系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將工作與學習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在職業崗位中學習,在學習環境中工作,把學習與工作的結合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養畢業生“零距離”上崗的有效途徑。

那么,如何開發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開發思路是:首先從市場中調研實際工作任務,然后從中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最后從典型工作任務中選取學習性工作任務,從而完成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構建。在此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的獲取在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構建中起到一個銜接的作用,是將實際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性工作任務的橋梁,是工學結合課程體系開發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二、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

園林技術專業是一門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人文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根據最近對人才市場需求的調研分析,我們發現園林專業的就業形勢相對顯得較“軟”。并不是需求總量少,人才需求總量很多,但單個企業需求的數量比較有限。

隨著現代園林的發展,園林就業市場對求職者的要求顯得比較苛刻。不僅要求在專業上有明顯的一技之長,更關注求職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協調與溝通能力,它要求園林人才的人品和人格的完整性,即以“誠信、敬業”為目標。在業務能力素質中更為注重與崗位相關的技能素質的要求,例如:從事園林設計的工作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懂植物的生長特性、懂美學、懂平面及立體構圖、色彩構成、工程技術等,同時要有很好的個人修養和氣質,要有很強的交流及溝通能力。從事園林施工的人員,首先要掌握園林工程施工等基本的專業知識,其次必須要有很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是必須具備的。

那么現在市場上園林技術類專業的人才崗位到底有哪些特點?

三、園林技術類人才崗位調研分析

對園林技術類人才崗位要求的調研主要是通過企業的問卷調查和網絡來完成。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是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或者辦公室負責人及企業負責人),網絡的調研主要是通過登錄一些招聘網站來搜集園林公司對園林人才的需求及崗位的要求。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園林單位多為私企,規模普遍較小,這是園林技術專業高職類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園林自身的特點是:“比建筑多了自然,比林業多了藝術”,它是一門綜合交叉學科,這就要求從業者不僅要懂藝術還要懂植物,了解一定的建筑施工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作為私企,他們看重的是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就是應屆畢業生“零距離”上崗的能力。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園林行業對從業者的要求比較高,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現階段園林行業中懂技術、會管理的一線技術管理人員短缺,這些崗位工作條件相對惡劣,工作比較辛苦,又要求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其中包括:運用園林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園林規劃設計能力;園林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園林植物栽培養護能力;其它從事園林活動所需要的能力,如CAD制圖技術、電腦效果圖制作技術、機動車駕駛技術、體能、吃苦耐勞等,還要具有很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比較適合高職畢業生。

高職園林技術專業的學生到底怎樣來適合當今市場的需求?這就需要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體系,因為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會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果。“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課程體系是以市場為基礎的。

四、“工學結合”模式下園林類課程體系開發

課程體系作為人才培養方案,其本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果。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進行園林類課程體系開發時,我們要緊扣園林技術類人才崗位的特點,注重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開發和合理分配。專業核心課程內容與現階段園林崗位工作技術技能必須一致。在教學內容上必須以園林工程的施工過程及職業要求為基礎,以市場調研得到的實際工作任務為參考,以分析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最終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學習任務,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工作情境進行教學和學習。專業基礎課程是核心課程的基礎,對崗位技術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必須具有支撐效用,要根據學習和掌握工作崗位技術技能的實際需要進行取舍精選。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課程體系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學規律,注意與學生既有的知識能力結構緊密銜接,平穩過渡,注意兼顧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智能技能開發和繼續學習提高,社會進步培養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專業思想,具備課程專業所需的基礎知識和較廣博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知識運用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慶華,袁雪峰,王學東.試論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開發[J].教育與職業,2010,(29).

[2]趙志群.對工學結合課程的認識(二)[J].職教論壇,2008,(4).

[3]李松青.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開發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4).

篇(8)

一、基本情況概述

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211工程”國家重點大學。該校園林學院是我國建立早、規模大、師資力量強的園林教育基地。園林學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為創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專業,1999年教育部學科專業調整為旅游管理專業,2002年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成為首批獲得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截至2010年,為國家培養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600名、碩士40余名,并對全國各地高校和景區的進修教師、管理技術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圍繞人才培養建議重組旅游師資團隊,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機構設置框架的束縛,整合院內或校內乃至校外各種旅游教育和人才資源優勢,構建面向旅游景區的“六項全能”(滿足食、宿、行、游、購、娛需求)分類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專門人才培養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檔次。在培養人才的環節上樹立“以教學為基礎,以技能培訓為推動環節,以科研為發展導向”的大旅游教育觀,按照“產— 學—研”一體化的思路,構建教學—實訓—科研一體化的開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養新模式;實行旅游景區與院校結合的管理運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區的運營,成立相應的培訓機構,為旅游人才培養鋪路架橋,保證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達到理論功底深厚、實踐技能熟練的標準;在辦學方式上以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教師互訪、學術交流等形式,積極開展和加強國內外橫向聯系,實現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質量向國內高水平看齊、與國際接軌。依托所在的園林學院,面向旅游規劃、旅游景區的管理與建設,培植專業特色。應特別關注生態旅游景區的規劃、管理與建設,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農村生態景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郊野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

二、團隊建設任務

1、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

完善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的組合模式,重點在學科創新與發展方面下功夫,在整體上提升旅游管理學科的學術統一性,加速本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2、平衡教學團隊的專業結構

現有教師的專業背景集中在風景園林學、地理學、林學、外國語等方面,這與旅游管理學科的跨學科特點還有一定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科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影響教學計劃的有效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力度與廣度。旅游管理學科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學、文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倫理學、人類學、美學、風景園林學和林學等多學科。在不斷完善學科專業結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學科的優勢力量,打造北京林業大學旅游管理學科特色。

3、構建教學團隊的教學與科研平臺

目前學科沒有教學科研載體,學科團隊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鮮有機會參加專業相關課題以及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造成社會影響力與學科知名度與國內同學科相較差距逐漸擴大,使得學科在專業前沿探求等方面機會少、后勁不足,從以往研究生畢業論文可以明顯發現,目前學科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體驗、旅游影響、統計方法等方面,盡管這些研究對于夯實學科發展基礎具有重要作用,但卻較少涉及學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術與方法、旅游規劃技術、生態旅游核心技術等的相關應用性的研究,這與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注重應用研究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由于沒有教學科研載體作為學科團隊交流的平臺,學科師資之間學術交流較少,出現研究方向與課題的重疊,無法更好地發揮學科交叉互初具優勢,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論文課題方向較為集中,也無法體現目前學科所具有的生態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規劃和旅游文化四個研究方向。

三、團隊建設途徑

1、研究與建設

(1)團隊特色

①旅游管理學科團隊由從事旅游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擁有博士學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此外,多為教師具有在美國、日本、英國、芬蘭等國的海外留學和訪學經歷,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②團隊教育背景多元,由園林、林學、地理、管理等組成,學術結構交叉性好、互補性強,學科發展比較平衡。

③團隊以青年教師為主體,思想活躍、樂于進取,有較強的團隊凝聚力,勇于探索多樣化教學方法和前沿化的科研思路。

④注重與教學、科研與實踐緊密結合,團隊教師在旅游規劃、生態旅游等方面均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

⑤團隊重視學科交流與對外拓展,與學界與業界均建立了廣泛的交流機制,這些交流與合作為學科發展了拓展視野、加速了學科總體水平提升。

(2)專業特色

北京林業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是在園林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旅游管理教學團隊吸收了我校園林教育的經驗、融合了旅游學科的特點,形成了以園林學為背景,融生態旅游、旅游規劃設計、景區管理、旅行社、會展企業等方向于一體的特點鮮明的旅游管理專業特色。

(3)課程特色

①課程門數多,課程體系完備。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和專業選修模塊三種類型,專業基礎模塊包括旅游學概論、旅游地理學、旅游資源學、旅游經濟學、旅游環境解說、旅游調查方法、節事及活動策劃、旅游英語、旅游綜合實習等,專業核心模塊包括旅游規劃、旅游文化、旅游景區管理學、旅游市場營銷學、會展旅游策劃與管理等,專業選修模塊包括生態旅游導論、旅游地學基礎、旅游心理學、旅游目的地管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英語口語、世界遺產概論、旅游社會學等,形成了“金字塔結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體現“寬口徑、厚基礎、重特色”的培養目標。

②內容更新快,實踐應用性強。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對旅游管理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多,與產業活動結合緊密,教學內容緊密與行業特點相適應。

2、配套建設

圍繞項目目標開展的教學條件建設、隊伍建設(包括對教學和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配套教學管理措施落實和制度建設等,簡要論述所在單位為保證項目研究的順利進行而采取的各項措施。

(1)創新性教學改革措施

①在對目前旅游行業發展和旅游教育對策研究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重新制定了人才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分布開展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

②根據不同課程的內容特點,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鼓勵雙語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新教學方法的嘗試與探索。

③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通過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和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等形式,推行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實驗教學或實踐性教學

①旅游管理專業實驗、實習課程數量較多,主干專業課程基本上都有與理論教學相配套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踐環節的加強,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②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設計)一般都給工作實習或指導教師的科研和設計實題進行,科研與實踐選題比例大于80%,學生的畢業論文與設計均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

(3)教學資源建設

根據新人才培養模式重實際工作能力和技能培養的特點,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重點強化實踐基地建設,學科與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多家旅行社、飯店、會展公司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為學生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和實踐性課程奠定了基礎。

(4)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建設主要是積極參加學校的網絡教學建設體系,部分課程已進入教學平臺,具有全套教學文件和教學課件,為學生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照項目任務書中關于在項目執行期間的改革活動規劃,深入總結自項目生效以來圍繞項目目標開展的各項研究與改革,如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以及各類教學研究的初步成果等。重點論述項目研究的整體思想、調研結果、推進情況和初步實施效果。

篇(9)

二、國內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辦學現狀據統計,2009年我國共有38個風景園林類學科博士培養點、88個學科碩士培養點,25個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培養點和184個本科專業培養點,覆蓋全國175個學位授予單位,其中高校為172個。1998—2009年間,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和專業培養點高速增長,學科博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學科碩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本科專業培養點年平均增長約14%。在風景園林學成為一級學科之前,這些專業培養點分設在工、農、理3個學科門類多個一級學科內,名稱混雜重疊,即使是業內人士都很難說清楚。2012年,教育部對風景園林學進行了學科評估,參評高校共計38所,其中建筑背景類19所,農林背景類18所,藝術背景類1所,從評估結果來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類有7所: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農林背景類有7所: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專業特色而言,建筑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側重于空間形態塑造,農林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的優勢在于植物材料的應用。就應對中國當前日益復雜的戶外環境問題而言,無論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還是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繼續發展完善。從發展規模來看,參評的學校有些是一個學院,如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現有教職工約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現有學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職研究生418人。有些則是一個系,如同濟大學景觀學系,現有教師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導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碩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專碩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數雖少,但無論是科研水平、教學質量,還是畢業生質量,都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二)存在問題多年來,針對風景園林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風景園林學的科學性問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風景園林專業培養點,一方面說明了本學科發展的強勁勢頭,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任何學校都可以辦風景園林專業?辦學是否有專業門檻?風景園林的科學性如何考量?

2.專業教育的規范性與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強調規范辦學,最直接的就是要確定專業核心課程,而發揮高校各自的優勢,則可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隨著《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的出臺,專業教育的規范性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的解決,然而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仍然懸而未決。3.高校與用人單位在培養目標上的錯位問題設計單位希望學生畢業后便能獨立工作,是成熟的專業人員,而不是設計院的實習生;希望學生在學校內通過系統的訓練,掌握全過程的設計知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方案階段。設計單位不希望學校通過設計院實習來彌補設計教學中的不足。高校則認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認為學生在校讀書是為了發展智力、學習理論、提高創造力和培養綜合素質,為未來的就業和職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教學方法問題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風景園林具有藝術和科學的雙重屬性,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個,因此,培養風景園林師應注重創造性,注重與實踐對接。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風景園林教育》指出,在學習階段,教師指導、師生互動及討論式教學應占各課程體系的實質性內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另外,教學環節上還存在不完整的現象。以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為例,其非常注重對場地的觀察分析,每個課程設計對場地的考查次數一般不少于3次。國內高校對這一環節一般不太重視,有時甚至不會到現場去,很多課程設計所選的題目本身就是假題。

5.教學資源問題國外風景園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資源的整合。以美國佐治亞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其所在的環境設計學院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團隊,全院37名教師多數既是學者,又是注冊風景園林師。學院注重與校內眾多學院(如人文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物理學院、藝術學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學與科研。風景園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學生每年必須選修2~3門其他院系的專業課程,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院還不定期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及社會成功人士來系里參加教學、評圖和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美國哈佛大學是全球第一個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大學,至今仍在美國處于領先地位。該學科的領軍人物全都有在事務所從事規劃設計的工作經歷,高級選修規劃設計課主講教師全是風景園林大師級的教授。除了建設自己精干的師資隊伍外,哈佛大學還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來系里參加教學、講座和評圖工作,從而使師生時刻能接觸到最新和最先進的知識。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有廣泛的社會資源,眾多法國一線風景園林師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學院實行項目輪換制,根據不同的項目來安排導師。幾乎所有的導師都擁有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學生四年學習期間可以直接接觸到不少于20位活躍在風景園林界的設計師。相比之下,國內很少有高校能做到這一點。

三、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概況及辦學特點

(一)風景園林專業發展概況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設在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里,起始于藝術設計專業的環境藝術設計(后更名為公共藝術設計)方向和旅游管理專業,2012年新增景觀學本科專業,2013年統一更名為風景園林專業,同年增設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至此,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格局。

(二)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特點1.原公共藝術設計方向植根于藝術學門類設計學一級學科之下,課程設置偏重于形態訓練、設計中的創意構思、藝術處理,在工程技術方面較為欠缺,把握宏觀尺度規劃設計能力一般。再者,課程設置兼顧風景園林和室內設計兩個方向。學生精力分散,受課時限制,兩個方向授課內容都有待于深化。盡管如此,師生經過共同努力,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在上海市城市規劃學會組織的2013年城市袖珍廣場大學生設計競賽中獲二等獎1項,優秀獎3項,在上海市風景園林學會組織的2013年現代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大賽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佳作獎2項,并獲得優秀組織獎。2.風景園林專業教師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師和公共藝術設計方向的教師整合構成,現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講師及助教5名,個別教師專業上不對口,特別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植物學、景觀工程師資存在缺口。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為設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相交叉后產生,如何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發展方向

基于辦學基礎、國內外風景園林專業發展背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背景,我們對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發展方向探討如下。

(一)學科交流與融合面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環境惡化現實,我們加強與校內其他學院如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相關學科的交流融合,發揮風景園林專業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勢。加強量化研究,提高風景園林專業的科學技術含量。風景園林專業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專業,那么科學與藝術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專家認為,科學技術應占到90%,當今的風景園林雖有藝術成分,但主要的理論實踐都基于科學、工程、技術。1999年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百年慶典上對該專業的定義也再次體現了風景園林的科學性遠大于藝術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藝術”(Art)一詞。對于當今風景園林專業人士,“需要一個全面的科學方面的培養,但同時也必須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樣我們的設計才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同時保護人類的生活質量,保存地球上豐富的文化遺產”。華東理工大學的風景園林專業應該依托相關優勢學科,大力提升科學技術含量,以理性為基礎,再談感性浪漫,這是今后立足于國內風景園林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落實。

(二)重點教學方向面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應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興旅游游憩地為對象,探索規劃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力求在專業教育及理論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華理風景園林專業以旅游管理系為主體申辦,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二是在中國,優秀的自然風景資源基本都已經被開發,針對人們閑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規劃設計建設方興未艾,亟需要理論與方法進行指導;三是中國傳統風景園林擅長于小尺度的園林設計,對宏觀、中觀層面的規劃設計,無論是理論還是方法都還處于探索之中,這是重塑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形象、形成風景園林教育中國學派的重要契機,值得我們努力奮斗。另外,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部分教師也有較深厚的研究積累,這也成為另一個可以重點發展的研究方向。

(三)專業教育特色華理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不僅要依托學校理工科學科群優勢,不斷加強該專業的科學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眾審美水平,我們也需要依托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在風景園林細部設計、景點設計上不斷提升藝術設計水平。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交叉點,可以實現多個專業的交融共生,如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科群優勢。

篇(10)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已進入了城市化大發展時期,相應地城市規劃學科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全國各地先后有100多所高校開設了城市規劃專業,其中有以工科建筑學為依托發展起來的,也有以農林專業為特色發展而來的,有資料顯示,我國的城市規劃專業依其學科背景大致可分為4類:一是建筑類,約占65%;二是工程類,如測量、環境等,約占15%;三是理學類,以地理學科為基礎,約占15%;四是林學類,約占5%。[1]近日,我們走訪了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在這幾所學校中,既有農林占優勢的院校如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也有建筑起家的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通過走訪與學習,對本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一、國內各高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建設情況

(一)農林院校中的城市規劃專業

國內依托農林優勢而建的城市規劃專業大多走風景園林方向,風景園林要求學生要了解城市規劃設計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風景園林的發展趨勢,重點掌握自然環境的保護,利用和開發人工生態環境的理論和方法,能勝任城市開放空間,各類園林綠地、風景名勝區、風景園林建筑等方面的規劃設計和研究工作。主要專業課程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生態學、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風景園林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觀賞植物學、建筑結構與構造、風景園林藝術、風景園林工程等。畢業生可在城市建設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園林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從事城市規劃、城市景觀設計、風景園林規劃。從其主要課程和培養目標來看,既要求學生能夠從大的方面——景觀生態角度進行城市規劃,也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詳細設計方面的植物配置,可以說充分利用了園林、園藝和城市規劃的優勢。這一點和我們園林學院的目標相一致,因為我們也是致力于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學院農林的優勢,今后走風景園林這個方向。

1.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的城市規劃專業屬于園林學院,是該學院五個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從事城市規劃設計、風景區、森林公園、旅游區及城市各類綠地規劃設計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我院培養方向與其十分接近。在北京林業大學的五個現有專業(即風景園林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園林專業、園藝專業、旅游管理專業)中,園林、園藝和旅游管理專業授予農學學位,而城市規劃和風景園林專業均授予工學學位。北京林業大學城市規劃專業負責人介紹,辦真正的城市規劃應注重區域經濟、交通規劃、市政、園林等,計劃加強在建筑設計、城市設計、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規劃方面的力量和師資。今后要辦成既有農林特色的風景園林專業,也要逐步向真正工科專業靠近的城市規劃專業。

2.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的做法對我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啟示。中國農業大學本身在林學院沒有城市規劃本科專業,只有碩士點是園林植物觀賞園藝方向。但是中國農業大學因為其自身的農林優勢,本著“規劃的基礎是生態,設計的基礎是歷史”的理念,他們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規劃著重是考慮生態化。而城市生態學包括的內容有很多,如農田生態學、環境生態學等。當然這一點,現在也切合國家重視環境生態的的實際。目前國內很多高校也著重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如在清華,生態規劃和水系規劃也開始被重視起來。因為現在很多高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在開了植物學以后,仍然在規劃設計階段不懂得植物的配置,并且在這些高校中還不乏有農林特色的院校。所以說應該加強學生在植物和生態方面的訓練和思維,將此思想引入風景區規劃、區域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讓學生知道好的生態要保護,不好的環境我們要恢復,以此達到指導設計的目的。

(二)工科建筑院校中的城市規劃專業

工科建筑特色的院校,其城市規劃專業的課程和建筑學課程有很大的相通性,其主干學科是建筑學,主干課程中除了公共課程以外,在專業基礎課中就開設很多門類的不同課程,如設計基礎課群像畫法幾何、陰影透視、工程制圖、設計初步、圖示思考與表達、美術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手繪能力;另外開設專業基礎課群像建筑設計及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及原理、規劃師業務基礎、城市交通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重點培養學生方案設計的能力;最后還在此基礎上加上專業史論群像城市規劃概論、中外城市建設史等,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和創作內涵。

1.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現設有建筑學、城市規劃和工業設計三個本科專業,前兩個專業的學制五年,最后一個專業的學制四年。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現具有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四個二級學科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學位授予權;并具有建筑與土木工程門類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因為是以建筑為特色的院校,除了基礎課程的開設,在貫徹理論和實踐的原則下,相關院系還開設很多的實習和實踐課程,如美術實習、園林植物實習、城市交通工程實習、城市認識實習、城市市政工程實習、城市規劃設計實習等。所有這些都是對理論課程的良好的補充和完善,實踐完成后要求學生提交相應的設計作品,從而使學生盡快及早進入設計創作中來,而不是統統把設計集中到畢業設計階段。

2.清華大學

目前,清華大學設有建筑系、城市規劃系、景觀學系和建筑技術科學系;還有建筑設計研究所、建筑歷史與文物建筑保護研究所、住宅與社區研究所、美術研究所、景觀園林研究所、資源保護與風景旅游研究所、建筑與技術研究所和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等8個研究所。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綜合體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學院。從其專業特色和研究方向來看,清華大學的城市規劃專業顯然是依托了其建筑學專業,相關設計模型作業也可以看出他們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空間構思能力。

這幾所以建筑為主的學校里,一個共同點是都注重學生的基礎課訓練。在設計初步階段,都分別有學生開始接觸設計,并且做一些相關的模型。特別是清華大學,學生作業分為大一階段、大二階段,并且全是計算機繪圖,可見學生的設計是從開始就逐步滲透而不是大三才全面展開。當然傳統的以工科建筑學專業為主的院校均有一個共性,其學科基礎架構在建筑學的基礎上,這一類院校的學生雖然設計思維能力強,擅長城市空間形態的規劃設計,但不足之處是對社會經濟等宏觀城市問題分析訓練少,對專門的規劃技術掌握不夠。[2]

二、完善我校城市規劃專業課程體系的幾點建議

(一)專業特色的確定

1.抓設計主線

作為一個省屬高校來講,最主要的問題是要考慮學生以后的就業問題。針對我們現有的師資和專業情況,我院城市規劃建設應該針對學生今后的就業,抓住設計的主線。因為大的規劃雖然學生可以做,但是政策性法律性太強,政府的指令性迫使我們的學生不能做而一些詳細的設計如現在就有新鄉市區周邊的縣市做一些新農村規劃、小學校改造等等,這一類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學生的基本功如果不扎實的話,就連這些小的設計也無法勝任。所以我們必須抓住設計的主線,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專業課程調整。

2.充分利用農林特色

對于整合資源來講,我們在園林、特別是園藝方面很有優勢。所以我們可以劃出一條園藝——園林——規劃方面的一條線,讓資源共享,同一門課可能在三個專業都開,不過側重點不一樣。例如園林植物學,對園林和園藝專業,植物生理、植物識別、植物配置都要突出,而對規劃專業則可以去掉植物的生理部分,重點突出植物的外觀和生長特點,使學生能夠重點達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3.兼顧城市宏觀規劃

城市發展的實踐證明,僅僅依靠以設計為核心的傳統城市規劃理論,無法解決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日益復雜且龐大的城市問題。如現代城市規劃搖籃的英國,自20世紀50年代,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經歷了相當大的變化,專業教育內容從傳統的建筑學和工程學擴展到了地理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等領域。[3]城市規劃是一門學科較廣的專業,因此,要求學生的專業知識要廣泛。所以我們還要抓好學生宏觀經濟、地理、社會、人文方面的綜合素質。這些可以為以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提高其團隊協作的意識。

(二)課程結構的調整

上一篇: 高效執行力的重要性 下一篇: 德育的方法和途徑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h | 亚洲最新国产91 | 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露脸 | 日本五月丁香有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