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財務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4 16:34: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民辦學校財務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民辦學校財務管理

篇(1)

財務管理是學校工作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有力保證。近年來,政府加大對民辦學校專項資金的投入,為確保資金的安全,加強民辦學校資金管理,對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因此,加強民辦學校財務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前民辦學校財務管理狀況

(一)執行會計制度不統一不規范

各學校采用的會計制度不統一,目前使用較廣的為《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由于執行會計制度不一樣,財務核算口徑不一致,造成學校之間的財務狀況難以評定。

(二)開辦資金不到位或挪用辦學資金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用資金、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以及其他財產作為辦學出資。”但一部分的民辦學校投資后,采取各種方式將錢轉移或將資金挪作他用。

(三)財務管理不規范

一些民辦學校不重視財務管理,沒有建立相應財務制度,財務操作和開支標準均掌握在舉辦者手里;一些民辦學校將小部門資金由出納人員保管,大部分資金存放于舉辦人處,公私不分;一些民辦學校的財會工作由非財會專業的親戚擔任。這種家族式管理的結果,導致民辦學校缺乏制約機制,財務管理混亂;一些民辦學校根本就不設財務機構,導致資金跑、冒、滴、漏相當嚴重,影響辦學效益。

(四)違反規定收取費用

《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規定民辦學校對接受學歷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由學校制定,報有關部門批準并公示,但一些民辦學校收費標準不公示,超標準收費,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把辦學作為一種賺錢的工具;一些民辦學校收費未按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收費許可證,不進行亮證收費,違反國家有關教育收費政策;收取的費用不使用合法的票據,而是使用外購的“三聯式收據”,其存根也不保管,并且不按開據的收據入賬。

(五)會計核算不規范

一些民辦學校由于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以及財務會計制度缺失,導致會計核算不規范。如外來原始憑證中“白條”較多,不符合會計法的相關要求;應該設置科目不設置;另外,有些民辦學校還存在會計科目使用不當,帳薄設置不規范,登記賬簿不符合規范要求,報表不編制或編制不及時的現象。

(六)資產管理不規范

一些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沒有落實,有的學校對舉辦者投入學校資產不履行過戶手續,學校對其沒有法人財產權;一些民辦學校對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沒有明細賬,沒有卡片記錄,長期不盤點,存在待報廢的現象;一些民辦學校對貨幣資金管理也不規范,學校收入不存入銀行,大部分收支通過現金核算。

二、加強民辦學校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

(一)執行統一的民辦學校會計制度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財政部門制定的《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明確要求民辦學校采用統一的《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進行核算,定期編制財務報表,準確反映學校資產負債狀況及經營,便于比較學校的財務狀況。

(二)民辦學校建立和完善內部的財務管理體制

(1)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機構。民辦學校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按照《會計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專門的財務機構,配備專業的財會人員,提高民辦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2)建立內部制約機制。在《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規模大小和實際需要設立科學的內部組織機構,遵守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明確職權劃分和責任分配,確保職責、權限在嚴格規范的控制下得以履行。

(3)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工作的特點之一就是規范性強,制度建設是規范管理的關鍵。各民辦學校要制定各項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就是要確保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的貫徹落實,正確處理好國家、學校、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保證學校內部的財務活動有序進行,財務工作有章可循,獎懲有依有據。

(三)規范民辦學校收費行為

物價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等規定,依法對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進行審批、審核和備案;民辦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教育收費的管理的政策和規定,向相關部門申請辦理收費許可證,并按收費標準向學生、家長和社會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民辦學校收費必須使用財稅部門規定的統一票據,并按開據的票據入賬做收入。

(四)加強民辦學校的會計核算

會計人員素質直接影響會計核算和監督。因此,民辦學校要重視會計人員的配備及后續培訓,要求會計人員要自覺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職業道德,熟悉業務知識,不斷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

(五)加強對民辦學校財務工作的監管

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學校財務工作應履行監管的職能,并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切實加強對民辦學校的財務管理的監督管理。(1)建立辦學保證金制度。(2)建立設立前審查制度。(3)建立日常監督檢查制度。(4)建立審計制度。

總之,民辦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在民辦教育事業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各級民辦學校要端正辦學思想,依法辦學,嚴格遵守《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會計法》等法律規定,加強學校財務工作的自律監督,定期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報告財務狀況,主動接受監督。建立民辦學校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切實加強對民辦學校財務工作的監管,維護廣大學生、家長、教師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為我國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篇(2)

財務管理專業是屬于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目前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的需求,越來越重視實際運作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把知識復合,能力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尤其是要強調財務管理的時間性特點。然而我們目前的教學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沒能很好的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這一特點。

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較薄弱,學生對理論學習又缺乏興趣。

他們的理論功底,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都不是很扎實。在邏輯方面,分析問題和歸納解決財務管理問題的能力較差,他們當中的大部分都沒有經過財務管理的實踐。但是,如果和公立學校的學生比較起來,他們雖然基礎知識差一些,但動手能力較強,參與實際財務管理活動的熱情卻非常高,并且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大部分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好動。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時間性教學方法的應用就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

二、實踐性教學方法設置

(一)課堂實踐

1、改革課堂教學方式

在財務管理實踐環節中,離不開課堂實踐我們應該進目前的教學方法,采用雙向溝通式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中。在課堂實踐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有:首先,課堂陳述。課堂陳述主要是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我們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主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課后搜集資料,歸納要點制作PPT文件,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陳述完畢后,教師用一定的時間進行總結,找出其優點,補充其不足,使其陳述問題和總結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這也為學生畢業后走上就業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角色模擬教學。如模擬會計,做賬,具體運用時,教師應先通過理論教學讓學生熟悉掌握該部分內容,然后讓學生扮演相應角色進行具體操作。例如:在講授完會計基礎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模擬會計記賬活動,先設定好背景,然后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在設定的場景中進行記賬模擬。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用真實的身份在教室這個真實的環境進行演練。事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教師再進行指導。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而且有利于學生 實際操作及技能和應變能力得到斷糧和提高。

再次,案例分析。案例教學法的優點: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二,有利于培養高成次實用人才。案例是真實問題的真實描寫,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案例,得出結論,就可以逐漸掌握解決問的能力,使知識直接轉化為能力。三,案例的真實性實戰的模擬性,可以激活學生充當決策者位置的意識,從而仔細鑒別相關數據資料,提高處理問題和理解相關理論問題的能力。

2、改革考試考核方式。考試考核方式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檢驗,特別是檢驗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提高學生對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的重要性認識。財務管理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我們目前的考試考核方式大豆表現為單一的理論考試,不能體現課程特點,專業特色。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財務管理專業以及所設課程很虛,沒有實實在在能夠看見的東西。

首先,模擬情景考核。對于財務會計,稅收稅制等課程,可以先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根據所涉及的情景以及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處理情境中出現的情況。教師根據學生處理的方法和技巧進行打分。

其次,實戰考核。對于像現代會計這樣實戰性很強的課程,可以采取采取組織實際做賬的方式來考核,可以采取統一做賬的方式,以他的業績即有無差錯來評定每個學生的成績,也可以走出學校,到學校的實習基地,和在一線做賬的會計一起,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經過一定時間,再結合真實的業績,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建立起監督機制,防止弄虛作假,虛報業績的現象,同時注意安全。最好有輔導員跟著,也好解決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思想問題。

再次,課程設計考核,對于像市場營銷,經濟法,金融學,公司理財等課程可以采用課程設計的方式進行考核。市場營銷課程由教師規定一個產品及市場范圍,然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地調查,最后,提交調查報告的方式來考核。金融,公司理財可以通過撰寫調查報告的形式來考核。股票交易通過在網上進行實際的交易的操作過程和結果老考核。

這些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特點和課程特色,啟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改變一些學生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認識。這樣,他們會覺得有興趣,所學的知識感覺有用,如果就在書本上學,他們的實際的財務管理能力就不會得到提高。這樣的考核,也很受學生的歡迎,學生的積極性也高。

(二)校內實踐

1、組織或參加專業技能比賽。專業教師可親自參加和指導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突出學生專業能力的實際應用,如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大賽,大學生會計大賽等。另外,我們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一些賽事。

2、活躍校內會計技能大練兵,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在學校的支持下,在校內的會計的實驗室,二十四小時開放,練習會計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在校內及周邊地區自主創業,在這方面,我們學校做的相當不錯,我校有專門的實驗室。但是,開展這一活動,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與配合。通過這樣的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為全校師生提供了服務。

3.實驗室實訓。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實訓設備進行會計活動實踐。如:我校已建立的會計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財務管理專業可與國際貿易,物流等專業合作組成模擬團隊進行企業模擬運做實驗,每個企業模擬團隊一般有6―8人組成,各個團隊一般設會計總監,生產主管,會計主管,出納和審計主管等職位。通過實訓讓學生親身體驗企業運作的整個流程,為以后更好地適應具體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三)校外實踐

1.認知實踐。在第一學期末組織學生到工商企業,大型商貿中心現場觀摩。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

2.專業調研。針對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組織學生進行企業調研。所以在學校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專業調研,一方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自己對想進入的行業的認識。

3、頂崗實習。由學校組織,牽頭聯系具備條件的公司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利用暑期到企業的具體崗位上頂崗實習,參與鍛煉。例如,我校今年就組織學生去蘇州頂崗實習,當然不是全部,是由學生自愿報名,在暑期去三個月,學生也有一定的收入,三個月過后,回來的學生都很滿意。學生也可以自己去聯系公司,然后進入公司在不同崗位上進行鍛煉,這樣對公司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4、畢業實習。畢業實習環節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實習時間最長的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畢業實習環節,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真正的會計實踐,學生在這一階段接觸到了實際的會計活動,學到的實踐性知識最多。

篇(3)

財務管理課是高校財經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以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等相關知識為基礎,研究如何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規劃和控制的一門應用性管理學科,涉及的知識領域十分廣泛,需要采用具體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分析等方法以解決企業實際的財務、金融問題,屬于應用型學科。而目前,在我國許多高校的財務管理教學還是偏重于要求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忽視了學生的應用能力、現財理念以及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造成許多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差,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反映出財務管理課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必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對目前財務管理課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進行革新。

一、財務管理課的性質與特點

(一)財務管理課的性質

財務管理課的性質屬于管理學范疇,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在于企業價值最大化。既然財務管理課屬于管理學,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管理組織能力,比如如何做資金的預算、如何進行業績評價,這些都要求動手能力的培養。當然,財務管理課的教學不能脫離其自身特點。

(二)財務管理課的特點

財務管理課的內容涉及了經濟管理、金融、證券、會計、稅法、經濟法規、數學、統計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其發展變化速度較快,學科體系龐大,內容繁多難度大,是一門具有綜合性、交叉性、邊緣性、可操作性、系統性、跨學科性等特點的課程。

二、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事業得到大力發展,使教育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而如何培養出具有應用意識與創新能力、能快速投身到實際生產中去的人才是民辦高校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深入了解和研究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和修正教學計劃已成當務之急。結合社會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特點,財務管理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應該是為社會培養理論知識豐富,動手能力強,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并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勝任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三、以教學目標為基準,改革教學內容

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及WTO的加入,經濟環境不斷變化,企業財務活動不斷出現新的內容,因此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一)目前《財物管理》課教學內容上的不足之處

1、課程銜接不合理。財務管理學涉及的內容很廣,學生一般要在學了經濟數學、統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等課程之后,再來學習財務管理學,但是目前學校在課程的安排上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使得財務管理學的教學遇到許多困難。比如,財務管理學中大量地運用了概率統計和線性規劃中的理論和方法,但大部分學校并未開設這兩門課程。

2、課程內容的重復。財務管理課程內容中經常涉及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和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同一部分內容在其他課程中也會涉及,造成課程內容的交叉重疊。通常不同課程是由不同教師授課,這就造成有些內容重復講授,導致學生重復學習,浪費不少時間。

3、教材內容滯后,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高等教育市場化就是要求高等院校培養出適合市場需要的人才。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就是教學內容必須能夠反映和指導社會實踐。近年來,資本經營、知識產權的管理以及有關企業發展戰略的財務問題等已成為企業理財活動不可缺少的內容,但目前財務管理學教材中幾乎未涉及到上述問題,教材內容與社會發展相比已顯滯后。

(二)財務管理課教學內容的革新

1、加強教材建設。財務管理的教學必須順應形勢的發展,培養適應新時期經濟管理和理財工作的、具有開拓性的應用型人才。為此,把握新形勢下的課程建設,選擇合適的內容新穎、結構合理的高質量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提高的首要環節。

2、協調相關課程的交叉內容。由于課程體系的緣故,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統計學等課程內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復,其中與管理會計交叉重復內容最多。從學科發展角度看,不同學科之間的橫向交融與溝通日趨增多,有時需要將多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從多方面、多層次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但從教育目標角度來看,也沒有必要做到分類務盡。財務管理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有知識、有能力的財務管理人才,尤其是具備各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結合教學目標,財務管理應以資金的規劃與控制為主線來設置內容,避免與其他課程在內容上有太多的重疊,同時這些課程最好由一個教師講授,這樣便于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靈活安排教學內容。

3、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時效性,適時更新教學內容。財務管理課程的理論和方法受會計環境、會計制度、會計法規影響較大。近幾年,隨著我國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和世界的接軌,每年都有許多新的準則出臺,引起會計理論和方法的改變,財務管理內容在不斷擴大,新的研究領域也在不斷地涌現,但這些內容并不能及時地出現在教材中。因此要將這些新知識及時有效地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適時更新教學內容。

四、不斷革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其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一)財務管理課教學方法與手段上的不足

1、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與實踐脫節。目前的財務管理教學雖然注重了內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但在教學方法上仍然比較單一,基本上仍是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但不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還難以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教學與實踐脫節也是值得重視的。學校的實習工作一般是安排在全部課程學完之后,這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不能及時獲得感性認識,造成其理性認識也必然是膚淺的。

2、教學手段落后,信息量少。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的獲得手段越來越多,信息的傳遞速度也越來越快。高等院校作為傳播信息的重要窗口,必須擁有最先進的教學和學習設施。但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手段仍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還未被普遍運用,這不僅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獲得信息的數量,同時也影響了所獲取信息的質量。

3、重視吸收知識,忽視應用知識,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總是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成了理論知識的接受器、儲存器,難以在課堂上消化知識,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不透徹,因此很難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要求的財務管理人才。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革新

針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根據財務管理重在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努力更新教學觀念,以提高教學效果為中心,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教學,尤其是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根據已有的教學研究成果,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對于改進財務管理教學效果比較好:

1、案例教學法。財務管理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教師應將案例教學貫徹始終。財務管理案例一般有診斷型和決策型兩種。診斷型案例主要描述財務管理的成功與失敗,具有借鑒作用;而決策型案例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像管理決策者一樣進行思考,兩種方法可結合課程內容選擇使用。教學案例的來源可以是教師深入企業實際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

2、情景教學法。這種方法是在一種模擬的環境里,學習職業所需知識,比如證券投資相關內容,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模擬實時炒股,最后根據各人炒股業績考核成績。在這種模擬的環境中,有針對性的介紹能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學生易于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歸納比較法。財務管理課程中計算公式及方法非常繁多,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和掌握。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并通過歸納類比來掌握其規律。歸納比較法有利于學生對學習信息的記憶,掌握教學內容。比如,資金時間價值是財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它的用途非常廣泛,但由于難度較大,常常使學生感到頭痛,如果使用歸納比較法,便很容易使學生掌握。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負擔,也使學生較容易掌握其方法。

4、啟發式教學法。財務管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特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與掌握,并能夠觸類旁通,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討論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是在課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1、引進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興教學方式,能將文字、聲音、圖形、視頻、動畫與課堂講授充分結合起來,效率高,信息量大,教學更直觀,對于一些較復雜的表格、圖形可以清晰地表達出來。作為主講教師,可以將自己制作的教案和課件傳送到互聯網,供學生自由下載。這樣學生可以提前通過下載教案和課件了解教師的上課思路,使學生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進入課堂。

2、多媒體教學應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放映幻燈片,沒有生動的講解,容易導致學生思維散漫,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同時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板書、形體語言等,將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來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學生、優秀的教學法要三位一體,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高,大力發展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其創新能力,使學生盡快適應和參與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疆.《財務管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6).

2、王書明.財務管理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3、沈航.關于“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07(19).

篇(4)

投資策略是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策略的主要組成部分,不過其不能脫離籌資行為的支撐;財務進行的籌資活動,重點分析資金的流動情況、資金的組成結構,這些是民辦學校進行所有經營活動的出發點,而怎樣完成財務投資的安排,同時要求對資金的流出狀況進行細致的研究。所以,在民辦學校的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當中,財務的投資戰略是極其關鍵的環節,只有實現科學高效的投資,才可以令學校的發展邁上新的臺階。下面作者將對民辦學校的財務投資策略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實時更新國家的相關政策信息

國家總體政策的變化以及調整,都會對學校所處的經濟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民辦學校一定要加大對國家相關政策的研究和使用,第一時間找出政策中對學校發展的有利部分以及為學校發展可能帶來的威脅,從而尋求最佳的投資機會。首先,應隨時注意國家總體經濟政策的調整方向;其次,注意地方出臺的具體經濟政策。特別是現在我國處在經濟改革高速進行的階段,任何投資政策的變動、稅收政策的變化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都可能給民辦學校的運營帶來巨大的影響。

所以,民辦學校需要聯系自己發展的真實情況,在國家以及地區的各項政策里尋求學校發展的機會,不但要找到那些政策允許、有助于社會進步的具體投資策略,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提升投資的收益水平;還應該借助各項優惠措施取得收益。反之,如果無視國家以及社會的態度,盲目進行投資,很容易造成投資失敗的局面。

二、推行學校內部的審計機制

在學校內部推行針對投資決策的審計不僅能夠規范具體的投資行為,加強投資決策自我控制機制的作用,還能夠避免投資決策的錯誤,保證學校自身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民辦學校可以依次進行以下工作:第一,明確投資決策的審計具體標準。這里應該將國家財務投資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的內部審計制度作為審計的具體標準,另外聯系民辦學校的實際狀況,將實際效益放在第一位。第二,確保內部審計獨立。基于內部審計的特殊性,有時會受到高層施加的影響而不能完全發揮作用,所以,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十分必要。第三,關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進行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需要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并不僅限于財務部門,學校可以組建精良的內部審計團隊。

三、健全投資的撤回機制

在民辦學校借助科學高效的投資完成了自身的發展和進步之后,需要解決怎樣將投資撤回的問題。不少民辦學校并沒能在投資進入與撤回之間做好平衡,導致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處在被動的不利位置;借助健全的投資撤回機制,不但可以讓資金進行更加高效的循環,優化資源的具體配置,還可以解決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弊端,集中精力應對關鍵業務的發展。所以,民辦學校應該聯系自身的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合理控制投資的總量安排,在適合的條件下將資金撤回。事實上,投資撤回同樣是資產的運作手段,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民辦學校的資金安全。

四、提升科學決策水平

民辦學校應該提升自己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實效性以及合理性,同時利用科學的預測方法,力爭獲取最多的信息以及數據,在進行技術經濟層面的驗證時,科學評價投資的實際風險。只有全面的對風險進行了分析和預測,才可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辦法,從而防止因為風險而導致的不必要損失甚至投資無法收回的情況。

五、培養專業的投資人才

當今社會,加強對高水平投資人才的培養對于民辦學校未來的發展以及規劃來說至關重要。民辦學校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的財務投資水平,就一定要注重對專業型人才以及擁有國際前瞻性的人才培養。首先,以政府的角度為立足點,需要加大對民辦學校資金管理人才以及教學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推動依靠人才來提高學校競爭力的戰略;也可以組織專家開展高水平的座談會,解構國家最新投資政策發展動向、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行業發展的方向等,為民辦學校進步提供構想上的支持;其次,以民辦學校的角度為立足點,學校需要重視人才對發展的作用,加大針對財務管理、國內外經濟形式、行業內法律的培訓力度,建立高水平的學校文化氛圍,提升財務投資的實際收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投資的具體水平,直接影響著民辦學校的未來長期發展。所以,在進行財務投資的時候,應該正視其在民辦學校進步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事實上,財務投資的策略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應著學校的發展戰略的變化、經濟政策的調整、外在經濟環境的變化等。民辦學校的投資應該盡量適應所處的經濟環境,客觀衡量存在的風險,利用科學的措施提升民辦學校的財務投資收益。

參考文獻:

篇(5)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2)01-0119-04

河北省的民辦高校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十多年前,河北省從事非學歷教育的民辦教育機構林立,群雄蜂起,一批辦學實在、質量較高的機構脫穎而出,從2000年起陸續成為今天河北省的民辦普通高校,目前共有16所。十多年來,這16所民辦高校都在風風雨雨中成長,辦學規模、管理水平、教學質量、社會聲譽都有了較大提高,其內部管理體制越來越健全,越來越有效,越來越顯現出各自的特點。但總的情況是,與現代大學管理體制的要求差距還很大。探究其中的根源,尋求改革的對策,是本文的宗旨。

一、河北省民辦大學內部管理體制及其設計思想存在的問題

(一)“追公現象”嚴重

我國的公辦大學在管理上有不少弊端,比如教育管理行政化,管理干部官員化,民主管理缺乏制度保證,專家治學得不到尊重,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較差等,這已成為社會共識。民辦高校作為新生力量,更接近市場、接近社會,應該革除公辦院校在管理上已經暴露出來的許多弊端,按實際情況提出新的思路。但遺憾的是,它們復制了公辦院校的管理模式,造成民辦高校在管理體制上與公辦大學趨同。例如,民辦高校雖然沒有國家承認的“官階”,但也按照公辦高校模式設置了院、處、科等機構和級別,而且行政處級機構一般也在10個以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國家延用管理公辦大學的辦法管理民辦院校。無論是學校的“設置條件”,還是“評估指標體系”,甚至招生、增設專業、開設課程、文憑管理等都是與公辦一樣的規定、一樣的程序。所以民辦高校只得套用公辦高校管理體制。二是社會的習慣勢力。幾十年來我國只有公辦大學一種模式,公眾就認為公辦大學的管理模式就是標準,民辦大學不套用公辦模式就是山寨版大學。另外,民辦高校的高層管理人員,大多來自公辦院校,他們進入民辦學校時,不僅來了“人”,而且帶來了“思想”,帶來了公辦高校的管理“路徑”。三是民辦高校辦學歷史比較短,經驗不足,還來不及形成自己的管理思路,還未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在這種情況之下,民辦高校的“公辦崇拜”情結在所難免。

(二)規范意識較差

大學,是社會上最嚴密的機構之一。必須依法辦學,照章管理。但是民辦高校在十年左右的時間里還不可能都規范起來。現在的問題是,學校在逐步發展起來后,仍然不解決規范化問題。規范化的進程遠遠落后于發展的進程。一些高校的舉辦人錯誤地理解社會,認為不規范的事處處有,我們講規范,一是講不起,二是不合算。甚至認為,規范是對舉辦者個人權利的剝奪。在他們的心目中,“學校是我的,我說了算”,決不讓“外人”染指。這就導致了許多重要的管理領域中存在著不規范現象,特別是董事會制度、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方面問題尤為突出。比如董事會制度,目前河北省大多數民辦高校還處于“有長無會”或“有會無制”階段。就是有董事長沒有董事會,或者即使有了董事會,董事會的制度也不健全。學校的決策基本上還是一個人說了算,或者幾個人說了算。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涉及核心利益就更加難以規范。這種情況表面上看,或短期地看,也許對維護董事長的權威、穩定學校發展、提高辦事效率有利。但是從根本上看,或者長遠地看,對民辦學校而言,規范才是真正的保護力量,不規范才是傷害的根源。舉個例子說,最近有幾所學校發生了職工與學校之間的訴訟。其原因是:有的職工求職迫切時愿意接受較為不利的條件,但在離職時就是另一種心理狀態了。由于學校用工制度不規范(比如沒有簽訂相應的勞動合同),或者社會保障不到位,某些職工掌握了真憑實據,需要時把那些證據拿到了法庭上,結果是學校敗訴,學校丟了“面子”又賠了錢。所以只有規范用工制度,民辦學校的事情才好辦。

(三)創新意識淡薄

講規范,不等于因循守舊。實現管理創新,即在許多方面應該按照民辦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決策,建構自己的辦學思路,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不同于以往辦學模式的道路,這涉及民辦學校的“生命線”問題。但在管理實踐中,民辦學校同時存在不規范和不創新兩種傾向。該規范的地方不規范,但該創新的地方卻又不敢創新了。比較典型的方面是教學管理模式的選擇、教學改革的推進等。最近我們在中國臺灣考察時,發現北臺灣科技學院在這些方面已走在了我們前頭。該所學校是一所私立的、包括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兩個層次的大學。他們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都非常貼近社會、貼近產業,理論課只占30%,實踐課占70%,教室就是實驗室,在學習中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各類競賽項目、獲得專利權。而中國大陸那種在同一個分數段上錄取,用相同的課程、相同的課程標準、相同的考試辦法、相同的分數管理來培養人才的思路,早就應該結束了。教學管理的主要內容屬于辦學自,許多問題本來是可以研究和改革的,但這要看民辦學校敢不敢和有沒有能力提出新的思路。有膽識者,走在了前頭,成為民辦學校中的佼佼者,也會成為我們國家堅持教育創新和教育改革的功臣。齊齊哈爾職業學院的黨委書記兼院長曹勇安教授有句名言,大多數民辦學校缺的不是錢,而是思想。有了好的思想自然就會有錢,沒有好的思想有了錢也會使學校。但是不少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或主持者缺乏這種意識。

(四)輕視學習與研究

目前,國際上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我們國家從上層領導到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都在重新認識,國家針對教育和民辦教育的法律法規、政策不斷出臺,教育改革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刻,高等教育的歷史知識以及新知識、新理論、新趨勢、新信息、新成果,就像大海一樣包圍著我們,可是民辦學校有誰像重視教學、科研一樣重視了管理的研究呢?有誰系統地收集和整理了這些理論和信息,并且有誰認真地學習和思考呢?有哪個學校設立了教育研究機構并設置了專職的研究人員呢?缺乏理論指導,辦學就只能是跟著別人走,跟著大流走,或跟著自己的感覺走。這是民辦學校缺乏遠見的一個重要表現。

二、對民辦高校完善內部管理體制的建議

(一)重視《章程》建設

民辦學校都有《章程》,因為這是申報時的要件。但是,大多數學校的《章程》出自一個模本,各單位只是“填空”而已,并沒有研究它到底應該寫什么,應該如何實行,結果它只具有“文本”意義,跟實際辦學沒有關系。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本來《章程》是內部管理體制建立的依據,也是管理行為的依據,甚至可以把《章程》看作是一個單位的“憲法”。它規定著這所學校的性質、宗旨、校園文化精神、學校的社會責任、產權歸屬、各種權利和利益的分配關系等,這么重要的問題不研究、不規定、不執行,辦學豈不是一筆糊涂賬?當然,《章程》法律地位問題、民辦學校的利益分配問題還有不少爭論,國家也還沒有最終出臺相關政策。但無論如何《章程》問題是繞不過去的,必須予以研究,把它當做完善管理體制的首要環節。

(二)完善董事會制度

學校是獨立的社會組織,是獨立法人,有自己的法人財產,有自己的權、責、利。學校的董事會和相應的董事會制度,是現代大學制度中的根本制度。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都作了具體規定。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不能由創辦人個人或集團董事會來代替學校董事會。董事會的組成人員、章程、職責、議事規則、修改程序等都要做出明確規定并切實執行。現在大家都在爭上層次、爭創一流學校,爭社會信譽,爭取國家的財政扶持,但如果連最基本的制度都不規范,最根本的管理都沒有章法,怎么能取得社會的認可呢?

(三)從制度上保證院長負責制和專家治學

這個問題也是《民辦教育促進法》明文規定的。董事長要做開明人士,不但要給院長以事權,還要給人權、財權;不但要保證其待遇,而且要傾聽他們的意見。這兩個方面都做到了才算尊重。董事長即使很懂教育,辦好一個大學靠一個人的思路也很難。總覺得自己高明,總是讓院長坐冷板凳,院長會全心全意地幫你治校嗎?院長和其他專家既然是董事長請來管理者,就得誠心誠意地聽取他們的意見,放手讓他們實施學校的管理。從河北省民辦高校的發展實踐看,哪個學校聚集了一批治校之才,并且發揮了他們的作用,哪個學校就蒸蒸日上,否則日子就不大好過。所以,落實院長負責制,實行專家學者的民主管理,是完善民辦高校內部管理的關鍵環節。

(四)機構設置創新

非要按照公辦大學模式設立十幾個黨政機構嗎?研究一下臺灣地區的辦學情況對我們的機構設置會有所幫助。我們在訪問臺灣時發現,臺灣的大學,無論“國立”還是私立,其行政管理機構都極為簡單。“(國立)中央大學”是“五處三室”(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國際事務處、研發處、秘書室、人事室、財務室);私立北臺灣科技學院則是“一長帶四長”(校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從實質上說,學校管理機構設置創新,是體現學校舉辦人和院長辦學水平、管理水平的標志。我國大學的內部管理機構,一是垂直管理層次多,二是橫向機構重迭,三是缺乏專家治學和民主管理的制度保證,四是對利益相關者的訴求重視不夠。這些方面的問題日益顯露,成為改革的目標。在這種情勢下,民辦學校更沒有必要去照搬公辦學校。按照自己的校情和管理需要,尋找科學的機構設置思路,是民辦學校提高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五)實行硬預算約束和規范的財務管理

實行預算硬約束和規范的財務管理,是民辦學校管理的薄弱環節。在今后國家對民辦學校的管理中,規范的財務管理必然是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民辦學校是可以取得合理回報的,國家也正在制定合理回報的具體政策。但要取得合理回報,必須以收入、成本、利潤這些指標為依據,而這些依據要做到準確無誤,就必然要以嚴格的財務管理為前提。舉辦人不但要有嚴格財務管理的意識,而且要懂得其中的許多知識。比如學費收入,是學校法人的收入,而不是舉辦人的個人收入,不允許任何人包括舉辦人本人挪用、抽逃或隨意支出,否則將構成財務違紀或犯罪。民辦學校在嚴格財務管理上不容遲疑,而且越快越主動,越快越有利。再說,科學的預算管理和嚴格的財務管理最終是有利于學校發展的。如果連財務這么重要的管理都不規范,那么這所學校還有什么管理是規范的呢?

(六)抓緊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管理決定成敗。學校管理水平直接由管理人員素質決定。但河北省民辦高校院系兩級管理骨干的缺乏情況,比教師的缺乏還嚴重,尤其是補充困難。從年輕的畢業生中選拔教師比較容易,但管理骨干需要管理經驗。現有的院系管理人員中,從軍隊、高校、事業單位、行政機構中退休的人員占比在50%以上,熟悉本專業又懂高校管理的人非常缺乏。所以管理成了民辦高校發展的“瓶頸”。許多高校的舉辦人或院長認識到了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但還沒有認識到管理隊伍的重要性,還停留在只要有人“頂崗”就行的認識水平上。所以在今后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民辦學校要像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那樣重視管理隊伍建設,要通過引進、培養、實行管理人才交流等多種方式,抓緊解決管理人員缺乏問題。

(七)教學管理要突出辦學特色

教學管理是學校最核心的管理。錢學森先生生前就曾反復地說,我們大學的管理辦法很難出拔尖人才。國際上對大多數中國大學生的評價是有考高分的本領,但動手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差。中國公辦高校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改革應該說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這是經濟領域人才缺乏而大批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所以,民辦高校在教學管理上一定不要再走公辦學校的老路。成功的經驗要汲取,但更要立志改革。在實行彈性學制上,在學分制的實施上,在課程設置上,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在啟發式、引導式、研討式的教學方法上,在加強實踐教學上,在學生管理上,在學生社團作用的發揮上,都大有文章可做。甚至可以說,在教學改革方面,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基本上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民辦學校更有機制上的優勢,更容易走到教學改革的前頭。現在全國已經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民辦學校,取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所以民辦學校一定要請一些有眼光、有思路、銳意改革的管理人員來從事教學管理。現在各院校都認可了特色辦學,但是要特色辦學就不能因循守舊,就得在改革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優勢,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子。辦學特色是以改革為前提的,這也正是院長作為教育家的“用武之地”。

(八)加強對管理的研究工作

絕大多數民辦學校沒有設立教育研究或民辦教育研究機構,甚至沒有熱衷于研究的人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缺陷。學習、研究工作看起來可有可無,甚至有些“遠水不解近渴”,但這確實是一個著眼于未來的重大工程。誰首先認識到這一點,誰能認真地學習和研究一些問題,誰就能在競爭中成為“王”者。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吳國平.反思中國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篇(6)

近年來,我省的民辦基礎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教育事業,增加全社會的教育資源供給,促進教育的多樣化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為減輕政府財政投入的壓力、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創造了有益的經驗,對公辦學校起到了一定的促進和激勵作用。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有民辦高中167所,在校生22•92萬人,分別占總數的22•66%和15•29%;民辦初中243所,在校生50•35萬人,分別占總數的11%和18•09%;民辦小學143所,在校學生25•15萬人,分別占總數的2•73%和6•16%;民辦幼兒園1591所,在園幼兒48•96萬人,分別占總數的37•51%和27•56%。

二、當前我省民辦基礎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關于法律地位問題。《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現實中,由于這些規定過于籠統,各部門理解不一,也為民辦學校的發展設置了許多難以跨越的障礙。如民辦學校的法人類型問題,法律并未明確規定,但2001年,國家民政部下發文件規定民辦學校的法人類型應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這一定性并未因《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而有所改變,一直沿用至今,一旦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民辦學校的教師就只能參加企業保險,而不能參加事業保險,人為地造成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教師待遇特別是退休待遇的雙重標準,嚴重影響了民辦學校師資隊伍的穩定和提高。

(二)關于政策扶持問題。《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政府可以采取設立專項資金資助民辦學校的發展,也可以采取經費資助和出租、轉讓閑置的國有資產等形式對民辦學校進行扶持,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政府對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民辦學校應當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但目前的現狀是,各地僅僅對民辦學校撥付因承擔義務教育任務而應享受的財政補助,此外沒有其他任何形式的經濟支持,法律規定的有關民辦學校用地、稅收優惠、信貸政策等多項實質性的鼓勵扶持政策一直沒有落實到位,對民辦學校實行的是與企業同等的稅收政策,對民辦基礎教育學校的政策扶持和資助缺乏制度性保障,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

(三)關于統籌規劃問題。法律規定,義務教育應由政府負全責。一方面,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對自己應當承擔的義務教育責任意識不明確,使得民辦教育過多地進入義務教育階段,違背了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的本義,一些地方在民辦初中和小學就讀的學生比例超過20%,蘇北個別地方高達40%以上,形成了畸態發展。另一方面,各地已經審批設立的民辦中小學大多沒有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仍然沒有擺脫公辦學校管理模式的影響,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辦學特色,單純地依靠與公辦學校比升學率來謀求發展,在品牌和特色建設上缺乏深刻的文化內涵,民辦中小學與公辦中小學一直處于同質競爭的格局,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民辦基礎教育發展統籌規劃方面的缺位。

(四)關于生存空間問題。近年來,我省各地采取了多種形式對公辦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辦學體制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積極探索,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但在此過程中,一些優質公辦學校改制行為的不規范,產生了不公平競爭,極大地擠壓了純民辦和普通公辦學校的生存空間。一方面,為支持一些優質公辦學校改制,很多地方政府都會給予其若干優惠政策,如允許改制學校在本轄區范圍內優先遴選優秀教師等,其直接后果是嚴重影響了其他公辦、民辦基礎教育學校骨干教師隊伍的穩定和辦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生源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大多數的改制學校規模卻是一擴再擴,使一些純民辦學校越來越難以為繼。

(五)關于合理回報問題。《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依法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及其他優惠政策。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由國務院財政部門、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制定”,《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實施已近5年,國家相關部門一直未能出臺有關細則。由于國家稅收政策的不明朗,使得一些民辦學校的出資人對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報不敢明確表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五十一條明確提出“民辦高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實施條例》對出資人取得合理回報的條件、計算因素等進行控制,并要求民辦學校在確定出資人取得回報的比例前向社會公布學校與其辦學有關的材料和財務狀況,這在實際執行上比較困難。同時,《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對合理回報的額度未作明確規定,造成實際運行中出資者可以通過壓低辦學成本、降低辦學條件而取得高額回報。

(六)關于規范辦學問題。一是民辦基礎教育學校雖然普遍建立了學校章程和決策管理機制,但是章程不夠完善,而且不少學校未能做到按章辦學,內部管理混亂,在財務管理、合理回報、產權歸屬等方面普遍存在較大隱患。二是部分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還沒有完全達標,由于一些學校建校時間不長,邊建設邊辦學的現象較為普遍,基礎設施和內涵建設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中,教師來源廣泛,但穩定性差,缺乏就職后的繼續教育培訓,知識結構更新機會少,可持續發展條件不足,雇傭性質的師資管理,在職稱評定、業務培訓、社會活動、質量評價等方面沒有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的權益,尤其在勞動福利和社會保障方面,待遇往往隨學校經濟狀況而定,不如公辦教師穩定,容易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七)關于規范管理問題。對于政府管理部門來說,在民辦基礎教育的發展上,既存在政策扶持不到位的問題,也存在規范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地方政府并沒有把民辦基礎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沒有把民辦基礎教育的發展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二是對學校的決策運行、財務管理監管不力,缺乏有效的監督措施和風險防范機制,特別是對民辦學校的財務風險防范不力。三是沒有理順政府管理部門與民辦基礎教育學校之間的關系,在如何既能保障學校辦學自又能使學校的辦學行為受到有效監督方面做得不足。

三、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我省民辦基礎教育事業持續、快速發展#p#分頁標題#e#

篇(7)

一、民營學校財務管理的概述

1、民辦學校是指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公民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利用自籌資金,面向社會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并通過建立健全一系列教育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辦學,特別是國家頒布《民辦教育促進法》之后,社會辦學的勢頭非常強勁。

2、財務管理已經滲透在民營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處于民營學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對民營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重大作用,掌持著民營學校的經濟命脈。財務管理活動包括資金的籌集、投放、耗費、回收和分配五個方面。資金的籌集制約著學校的規模和發展;資金的投放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方向和潛力;資金的耗費關系著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競爭能力;資金的回收影響學校的償債信譽和資金周轉;資金的分配決定學校的消費和積累,以及投資者、領導者、教職員工等各方利益。

二、民營學校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1、民營學校財務管理的現狀

國家頒布《民辦教育促進法》之后,社會辦學的勢頭非常強勁。民營學校迅速發展,民營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現階段發展民營教育尤為必要和緊迫,民營學校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但是民營學校財務管理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

2、民營學校財務管理隱含的問題

首先,管理人員財務管理觀念落后,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由于缺乏專業管理人才,沒有確立起成本控制與資源優化配置的思想,會計核算工作能力薄弱,機構不健全 。教育主管部門因為人員有限,加之沒有專門的經費作為支撐(原來的收費已經取消),民營學校的財務管理機構非常簡單,專業性很不強,在財務管理實踐中內部控制較弱,就出現了許多不科學的做法,對于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

其次,職責不清,素質參差不齊

一方面,民營學校由于規模小、會計核算簡單、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同時投資者出于管理成本的考慮,往往要求財務管理人員“一個蘿卜幾個坑”,有的學校出納除了辦理涉及現金、銀行存款的資金收付等業務外,同時還兼保管銀行存款全套印鑒、審核會計憑證等會計業務,而有的學校會計,偶爾也收取現金,一個人辦理有關現金業務的全過程。加上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會計、出納崗位職責劃分不清,缺乏監督和牽制機制,甚至有時一人身兼數職,混崗和職能的交叉最容易引起貨幣資金的挪用和侵吞。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半路出家”,業務不精通,方便那些“有心人”利用各種手法貪污現金。比如:利用工作之便,隱瞞收入;巧立名目、提供虛假憑據多報支出。

另一方面,民營學校管理大多實行家族式的管理,管理者缺乏一定的學校財務管理知識,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不高。領導者出現用人唯親的現象。在民營學校里,“老子當校長、兒子當會計、老婆當出納”的現象還較為普遍。這種家族式管理的結果,導致民營學校缺乏制約機制,財務管理混亂。

再次,有亂收費的現象。一些舉辦者把辦學作為一種賺錢的工具;他們不是靠加強學校內部財務管理來提高辦學結余,而是靠提高或變相提高收費標準,想方設法增加收費項目,賺取學生的錢財,從中牟取暴利。

此外,缺乏內部控制制度,隨意性較大。一些民營學校出現了挪用辦學資金的現象,不是將學校的收入用于辦學,提高教學質量,擴大辦學規模上,而是挪作他用,如:搞房地產開發,用于開辦公司,炒股,還債,甚至個人揮霍等等。致使辦學資金嚴重不足,影響教學質量。

另外,缺乏內部風險管理機制。絕大部分民營學校規模較小,師資力量不夠強大,生源較差,市場競爭能力較差。同時,民營學校的信用等級大多偏低,承受信貸資金風險的能力薄弱。

三、民營學校財務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1、樹立新的財務管理觀念,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民營學校的財務管理人員應當重視知識對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學校的市場競爭能力,實現民營學校的健康發展。加強對民營學校財務納入有關部門管理,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輔導,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辦法。學校要對民營學校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進行必要的業務考核,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并且,盡可能的吸收比較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形成一個優秀的財務管理領導班子。教育主管部門要結合民辦學校的年檢工作,加強對民營學校進行必要的業務輔導和政策指導。

2、加大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投資者的稅收法規和財務管理意識

舉辦者會出現一些違規的現象,就是因為沒有稅收法規和財務管理意識,有關部門應當在學校申請辦學之前,就把與社會辦學相關的政策和規定向投資者宣傳清楚;正確引導社會辦學的辦學理念,規范會計核算,加強財務管理。要讓投資者知道,國家在對財務管理采取的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要讓他們了解到相關的法律規定,讓民辦學校享受到了最優惠的政策,必須通過學校自身的綜合管理來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要防止出現亂收費的現象。

3、加強民營學校的會計核算工作

會計核算是財務管理的基礎,財務管理所需的絕大部份資料來源于日常的會計核算數據。根據當今信息化時代的需要,電子計算機已廣泛用于經濟管理的各個領域,并愈加顯示出其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實現財務數據資源的共享,擴大學校財務管理的領域;二是加快了財務數據處理的速度,提高財務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及時為各類管理提供可靠信息;三是為數學方法在財務中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為決策者提供最優經濟方案;四是使財務人員從繁雜的勞動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分析,預測和決策工作。民辦學校應積極推行會計電算化。

4、加強財務預算管理

有了一個明確的計劃,這樣工作才能有條有理的進行。財務計劃是未來計劃期內所要達到的目標,是財務管理總體目標的具體量化指標,科學地制定定額和全年開支標準,并加以實施,這樣不僅可以科學地測算資金需求量。而且還能通過確定的額度分配資金,合理把握教育資金的序時投入數量,保證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還可以制作生源計劃、學雜費收入計劃、費用開支計劃、基建計劃、結余資金計劃,等等。

5、加強財務控制目標管理

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運用有關信息和一定的控制手段,對民辦學校的財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和調節,即一定時期確定學校發展的一定目標,按照目標籌措,分配,使用資金,引導教育資金的合理流向和合理使用,使之按照既定的財務目標運行,保證教育發展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的實現。并細化逐級分解下達到各處(科)室、各系,以及各責任人,做到每部門、每個人都有一個目標,以充分調動各部門、各責任人的積極性,確保總體目標的順利實現。

6、加強財務分析管理

財務分析就是財務管理人員運用專門的財務分析方法(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校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為學校領導提供決策依據,為下一步的財務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7、強化風險管理

管理者和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要有正確的風險觀,要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步驟、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財務部門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財務信息,多方收集學校外部的相關情報,發現異常及時報警,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結束語

財務管理對民營學校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如果民營學校能解決好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規范財務管理活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民營學校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l]劉家倫.談民營寄宿制學校的財務管理[J].冶金財會,2009,(04).

篇(8)

我國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由于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引發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可導致一些學校倒閉。作為我國最大的民辦教育機構之一的南洋教育集團由于教育儲備金問題在2005年倒閉,轟動一時。民辦高校作為一類特殊的教育機構,其自身財務風險管理不善,會導致學校危機,應引起民辦高校和學者的重視。

一、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及成因

(一)民辦高校財務風險

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是指民辦高校在開展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無法控制或難以預料因素的影響,導致學校所獲得的財務收益與原來預測的收益發生偏離,因而有蒙受經濟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對于民辦學校的財務管理問題有較為詳細的規定。但是當前政府監管尚不完善,許多民辦高校沒有按照要求建立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導致財務風險嚴重。按資金流轉過程,可以將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分為:

1. 籌資領域的風險

民辦高校由于內外部因素影響,無法籌集足夠的資金支持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性。目前民辦高校面臨最大的風險――經費來源單一,籌資困難。許多民辦學校采用教育儲備金模式籌集資金,這種做法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可行的。但到了90年代末期,學校沒有對利率下降風險進行管理,導致許多民辦高校發生風險甚至倒閉。

2. 投資領域的風險

由于各種因素,造成投資決策失誤或投資收益被挪用到非教學用途的可能性。民辦高校由于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存在著嚴重的挪用資金現象。如江蘇金山橋教育集團就是由于資金隨意挪用拆借而導致整個集團的倒閉。

3. 資金支出領域的風險

學校經費支出結構異化導致民辦高校辦學效率下降的可能性。民辦高校由于經費緊張,用于基礎建設的費用過低,辦學經費基本用于經常性費用、維持教學辦公人員的經費及辦公費用上,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由于我國沒有相關的法律或法規規定民辦高校經費的使用和籌措問題,而是由民辦高校獨立解決,他們享有較大的自。民辦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不規范就成為情理之中的事。如從開立賬戶、收費、使用到審計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問題,亂收亂支、挪用、貪污等現象難以控制。例如,由于投資回報問題沒有解決(促進法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對投資回報的規定就不一致),投資者采用從學校借款的方式來獲取收益,因此民辦高校賬目上投資方單位掛賬資金較多。由于民辦高校產權歸屬不明晰,投資者以租賃方式出租校舍等資產給民辦高校,以租金方式獲取收益。但是租賃業務應該繳納相應稅款,民辦高校沒有繳納稅金的現象嚴重。

(二)成因分析

導致民辦高校財務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針對民辦高校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經營不規范。首先是民辦高校產權問題不清晰,導致有些投資者在投資后轉移資金;有些投資者以租賃方式獲得收益,卻在操作上偷稅漏稅。因此使民辦高校的資金緊張,支出異常,產生財務風險。產權不明晰,投資者無法獲得合理回報,導致投資者以借款的方式從學校中挪走資金,學校賬戶掛賬現象嚴重,財務管理出現問題。產權和投資者回報問題導致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受到打擊,只顧回避自身風險,財務管理不規范。這與民辦高校治理結構不科學密切相關,學校缺乏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和互相監督的體系,民辦高校投資者、管理者的利益訴求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不完全一致。后者有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滿足自身利益的傾向,有利用財務管理不規范的漏洞謀取私利的可能性,會引發民辦高校財務風險。

二、民辦高校防范財務風險對策

(一)財務風險防范機制

從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來看,我國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還不成熟。面對日益嚴峻的風險問題,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正確的認識風險、及時地防范風險變得十分迫切。首先,民辦高校的投資者、舉辦者應該從微觀角度上積極主動建立自身學校財務風險評估預警機制。作為學校的所有者、管理者,有責任和義務管理好學校,使其發展壯大。其次,政府應該從宏觀上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進行規范,要求民辦高校建立財務風險防范機制。要想預防民辦高校日常運營風險的發生,還要從學校的財務風險管理角度出發,降低風險成本。

(二)建立科學的治理結構

建立科學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民辦高校財務管理體系和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對民辦高校內部來說還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監督體制,對學校的財務問題進行嚴格的管理,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外部治理,主要是政府行使其權力對民辦高校進行管理,并從立法方面出善的規范措施,對學校的財務管理進行有力的監督。

(三)產權明晰

產權明晰問題是民辦教育機構發展中的核心問題。產權明晰與否已經成為民辦高校風險能否得到防范,學校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有些地方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黑龍江省2005年頒布的《關于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對民辦學校舉辦者初始出資額進行界定,使民辦學校的改革取得可喜的成功。還應該明確民辦高校的產權歸屬,使投資者責任與收益相匹配,使其愿意承擔相應的風險;要清晰分配財產權,明確投資者的合理回報,民辦高校的投資者、舉辦者就會積極規范財務制度,防范財務風險,使民辦高校健康平穩的發展。

篇(9)

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對于增加教育多元化投入,推進教育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在民辦教育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個別學校辦學師資力量薄弱,實驗實習設備短缺,財務管理、教學管理、安全管理不規范等。對此,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真正使民辦教育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

二、加強民辦學校的設置和審批管理

(一)規范民辦學校的審批權限。各類民辦學校(含教育

培訓機構,下同)的設置均由舉辦者向屬地教育或勞動保障部門提出申請,然后根據審批權限和程序予以申報和審批。實施本科教育以及師范、醫藥類專科教育的高等學校,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審批;民辦高等職業院校的設置由市政府審查審核,報省政府審批;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專修學院)、社會自考助學教育、普通高校函授站由市教育局審核,報省教育廳審批;民辦普通高中、職業高中、職業中專、成人中專由申辦學校屬地區縣教育部門審核,報市教育局審批,并報省教育廳備案;民辦幼兒園、小學、初中及文化補習類培訓學校由屬地區縣教育局審批,報市教育局備案。

舉辦實施高級及其以上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由市勞動保障局初審,報省勞動保障廳審批;舉辦實施中級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由市勞動保障局審批;舉辦實施初級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由所在地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各級審批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應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外國教育機構來華同中國教育機構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執行。

各類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必須到民政部門辦理注冊登記手續。

(二)嚴格執行民辦學校設置標準。全日制學歷教育學校必須有穩定的教學場所,校舍應擁有房地產產權,租賃教學場所辦學的,不予審批。民辦學校的設置應以同類國辦學校的設立條件、設置標準為依據,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符合當地教育結構與布局要求,否則不予籌設或審批。民辦學校教學場所的變更,必須經教育或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勘察同意后方可實施,并同時辦理相關變更手續。

(三)認真履行民辦學校的審批程序。民辦學校的審批按照行政考察、專家實地評估、民辦教育設置評議委員會會議通過三個環節進行。2007年上半年,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依據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照民辦學校相應的設置標準,對已經審批和籌設的民辦學校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從學校設置、辦學標準、教學條件、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對現有民辦學校進行依法規范,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學校,要限期整改;籌設已滿3年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要停止籌設,舉辦者應重新申報。

(四)整頓民辦學校辦學秩序。教育、民政、勞動保障、物價、公安、工商等部門要定期組織聯合檢查,對未經批準的亂辦班、亂辦學行為進行及時清理整頓,對違法辦學予以強令取締并依法給予相應處罰,對辦學者造成群眾經濟利益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民辦學校的辦學管理

(一)理順民辦學校管理體制。民辦高等學校(含非學歷教育)在省教育廳指導下,市教育局負責管理,民辦高中階段學校由市教育局負責管理,學校所在區縣教育局予以協助;民辦幼兒園、小學、初中及文化補習類培訓學校全部由屬地區縣教育局負責管理。民辦職業技能、職業資格類培訓學校由市、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按照審批權限負責管理。對已經批辦的民辦學校,要按照上述原則辦理移交手續,理順管理體制。

(二)健全內部管理體制和黨團組織。民辦學校要依法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民辦學校應當設立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辦學中的重要問題必須提交決策機構集體研究,依法行使決策權;校長依法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權。理事長、理事(董事長、董事)名單必須報審批機關備案;校長必須具備國家規定的任職條件,并報審批機關審批。

民辦學校要建立健全黨團組織,配齊黨團干部,充實包括輔導員、班主任在內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加強對學生的服務、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民辦小學要建立少先隊組織,配備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三)落實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民辦學校的財產歸學校所有,出資人要認真履行出資義務,做到按時、足額出資,投入學校的資產經社會中介機構驗資后要過戶到學校名下。辦學者投入的資產、社會捐贈的資產、辦學積累的資產產權屬于學校,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轉移。

(四)規范民辦學校財務管理。民辦學校要依法建立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依法設置會計機構,或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主管人員和出納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托經批準設立從事會計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記賬。

每個會計年度結束時,應當根據主管部門的要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委托社會中介機構依法進行財務審計,如實報告財務收支、資產變動情況。對弄虛作假,設立虛假財務、資產報告和“賬外賬”等違法行為的,要依法嚴肅查處并追究當事人和舉辦者的法律責任。學校的辦學經費只能在學校的資金賬戶中統一管理使用,不得轉往學校賬戶以外的資金賬戶,更不得存入個人賬戶。學校存續期間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義抽逃和挪用辦學經費。

(五)加強對民辦學校資產使用和財務管理的監督。審批機關和其它有關部門在審批設立民辦學校時要依法依規認真審查,使其符合當地教育發展的需要,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設學條件。對租賃校舍辦學的非學歷教育學校以及用地、校舍產權不能過戶到學校名下的學校,其辦學注冊資金應按一定比例存入審批機關指定的銀行專戶,本金和利息屬學校所有,資金使用受審批機關監管。

(六)加強招生宣傳管理。重點是對招生簡章和廣告加強管理。民辦學校在全省或跨省招生的招生廣告和簡章,需經省教育廳審核;在全市范圍內招生的,需經市教育局審核;在區縣范圍內招生的,需經區縣教育局審核。民辦職業技能、職業資格類培訓學校需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招生簡章和廣告重點審核學制、收費、發證、就業安置等方面是否有亂承諾等虛假成分。未經審核,任何學校不得擅自印發、刊播招生廣告、簡章和宣傳材料。對不能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必須注明取得學歷的途徑(如與其它學校聯合辦學、自學考試等)。招生廣告和簡章審核文號必須與廣告和簡章內容同時。對未按審核權限報批或擅自更改內容的,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廣告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民辦學校要自覺維護當地的招生秩序,根據審批名稱懸掛學校牌匾,不得擅自變更或增減文字,不得擅自擴大招生范圍、拔高辦學層次以及通過招生回扣等不正當手段爭搶生源。

(七)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民辦學校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則,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充實和完善辦學條件,健全教學管理機構,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配備符合條件的專職教學和管理人員,精心組織、科學設計教學活動,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維護自身的辦學聲譽。實施學歷教育的學校,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使用國家規定的教材,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民辦職業院校要重點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訓。

(八)加強安全管理。各民辦學校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應急處置預案。要經常對教學、生活環境進行安全檢查,重點檢查是否存在危房,出口通道是否暢通,消防設施是否到位,校園、宿舍的安全保衛工作是否細致完備,傳染病、食品、生活飲用水等公共衛生安全和交通安全有無保障,并切實將各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同時,要落實安全管理人員,確保教育教學和學生生活場所在使用時,至少有一名專職管理人員在場,并做到全過程參與。

(九)加強民辦教育收費管理。民辦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物價部門關于民辦教育收費管理的有關政策規定。對接受學歷教育受教育者的收費項目和標準,經審批機關同意并報同級物價部門批準后向社會公示;對接受其它教育受教育者的收費項目和標準,經審批機關同意并報同級物價部門備案后向社會公示。

民辦學校應到物價部門申請辦理收費許可證,領取收費許可證后方可收費,并在明顯位置設置收費公示欄。收費應使用財政、稅務部門統一印制的正式發票,并自覺接受物價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年度審驗。嚴格禁止高收費、亂收費;嚴格禁止以“建校基金”、“教育儲備金”等名義,向學生和學生家長集資或變相集資。對嚴重違法違規收費、集資造成惡劣影響的,要追究學校主要舉辦者的責任,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民辦學校的學費收入,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統籌。

民辦學校學生注冊入學后,因學生自身原因要求退學的,應根據以下情況核退部分學費、住宿費:屬學歷教育和學制一年以上的全日制非學歷教育的,學生注冊入學后,學習時間不滿一周的按學年收費標準的十分之一收費,滿一周不滿兩個月的按學年收費標準的四分之一收費,滿兩個月不滿一學期的按學年收費標準的二分之一收費,滿一學期不滿一學年的按一學年收費。學制一年以下的非學歷教育,按實際學習時間折算核退所收費用。因學校刊登、散發虛假招生廣告(簡章)或者其它違反國家規定的行為造成學生退學的,退還全部費用。

(十)建立對民辦學校的督導和年檢制度。主管部門對所管理的民辦學校每年要進行一次綜合督導檢查,不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學校辦學中存在的問題。登記注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民辦學校,要按規定參加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年檢。同時各級教育部門要成立由教育部門的紀檢、監察機構負責,計劃財務及民辦教育主管科室參加的民辦學校財務監管小組,重點檢查民辦學校財務情況,及時了解舉辦者資金投入及從事辦學活動情況,保證辦學資金安全和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十一)加強民辦教育管理隊伍建設。各級教育、勞動保障部門要建立民辦教育管理工作責任制度,明確民辦教育主管科室、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員,負責抓好民辦教育管理、協調、指導和監督。在民辦學校數量多、管理任務重的區縣,可設立民辦教育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本地民辦教育的管理工作。要按照管理權限向民辦學歷教育學校委派專、兼職督導員,依法監督、引導民辦學校端正辦學方向,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學校管理,并及時了解掌握學校辦學的具體情況,主動向主管部門提出工作建議。要加強對民辦學校舉辦者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培訓,增強其依法辦學、誠信辦學的意識,引導民辦學校重視社會效益,重視自身價值和形象,不斷增強民辦學校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自律意識。

四、落實民辦教育發展的扶持政策

民辦教育屬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各級政府要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加強對民辦教育工作的領導,認真落實“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落實民辦教育的有關扶持政策,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一)鼓勵支持社會力量采取獨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辦學。鼓勵發展民辦高、中等職業教育和各類職業技術培訓。初中、小學屬義務教育,在地方政府舉辦的公辦義務教育滿足適齡學生就近入學需求的基礎上,可以批準舉辦少量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具有突出辦學特色的民辦學校,以滿足社會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但要嚴把準入關。不得將公辦義務教育資源改為民辦,不允許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搞“校中校”和“一校兩制”。目前依托公辦學校舉辦,按民辦學校性質運營,但不符合“四獨立”要求的學校,必須盡快規范,達不到規范要求的予以取締。

(二)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學、就業、評選先進、政府貧困生救助、國家助學貸款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受教育者的同等待遇。

(三)加強民辦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民辦學校要依法保障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按照規定為教師辦理社會保險和補充保險,為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活動創造良好條件。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要按照有關政策和公辦教師標準繳足養老保險費用,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為其辦理養老保險,促進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的合理流動。

(四)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建立并完善民辦學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縣(區)以上政府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服務機構負責管理民辦學校教職工的人事檔案。民辦學校的教職工在資格認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職務聘任、業務培訓、表彰獎勵、教齡和工齡計算、科研項目申報與經費支持、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民辦學校招聘的符合教師任職條件的專職教師,當地公安部門應及時辦理落戶手續。學校聘用的行政管理人員,根據當地戶籍管理規定辦理落戶手續。

(五)依法落實民辦學校的稅收優惠政策。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依法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及其它優惠政策。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它必需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取得合理回報必須在準確核算辦學結余、賬目公開透明、董事會(理事會)集體研究并報審批機關或委托管理部門核準后確定。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受的稅收及其它優惠政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六)新建、擴建民辦學校,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公益事業用地及建設的有關規定給予優惠。享受國家用地、建設優惠政策的民辦學校在存續期間,辦學資產只能用于辦學,不得用于其它用途。若學校停辦,其資產處置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辦理。

(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設立專項資金,對為民辦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專項資金由財政部門負責管理,教育行政部門或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同級財政部門核準后使用。

五、切實加強對民辦學校規范管理工作的領導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民辦學校的規范管理,把民辦學校發展的重點轉移到穩定規模、規范管理、提高質量上來。各級發展改革、教育、勞動保障、人事、財政、稅務、審計、監察、金融、國土資源、建設、公安、民政、衛生、物價、工商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落實民辦教育發展的各項政策,定期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積極構建政府依法管理、民辦學校依法辦學、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民辦學校管理機制。

教育部門要配備專職人員做好民辦教育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民辦學校的評估和督導,對辦學資質、教學質量、辦學條件、專業設置等進行嚴格監督檢查。對達不到相關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存在問題比較突出和比較嚴重的,要停辦,直至撤銷辦學資格。要實行民辦學校年度檢查制度,定期民辦學校的辦學信息。加強對招生工作的指導和督查,抓緊完善學生的學籍和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要及時發現、及早處置辦學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對存在招生人數明顯下降、辦學資金嚴重短缺、社會投訴增多等辦學風險隱患的學校,要加強重點監管,提出防范措施和工作預案,及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屬地管理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疏導和矛盾化解工作,保持學校和社會穩定。

發展改革部門要將民辦教育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優化結構布局,推動其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財政部門要會同教育、物價、審計等部門加強對民辦學校財務狀況的監管。有關部門對不按照國家規定收費、退費的民辦學校,要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對違法招生廣告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者進行依法查處,教育、勞動保障部門要對違反國家規定虛假廣告、簡章或未經備案的招生廣告和簡章的學校進行查處。有關部門對民辦學校違法違規招生、欺詐招生、管理混亂、損害學生利益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對情節特別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10)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2015年度重點課題“引進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政策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5EA08)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5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4-0046-04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建立分類管理、差異化扶持的政策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這是新形勢下國家發展民辦教育事業的重大政策。分類管理是前提,差異化扶持是手段,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是目的。也就是說,將按照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種性質確定民辦學校類型,在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實行差異化扶持,突出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支持的政策導向,引導民辦學校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公益性教育產品和服務,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一、實行分類管理是落實差異化扶持政策的基點

目前國家民辦教育政策有三大重點,分類管理、財政資助以及落實辦學自,其中“分類管理”最為核心,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實行分類管理,就是要把民辦教育重新弄得眉目清晰一些,再給予差異化扶持。要做到分類管理,應解決為什么要“分”、怎么“分”、“分”的依據三個問題。

1. 為什么要分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5.5萬所,專任教師300萬人,在校學生4301.9萬人。在校生在相應學段的占比約為:學前教育53%、小學7%、初中11%、中職11%、普通高中10%、高等教育23%。民辦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已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這么龐大的一個辦學主體,由于政策法規的緣由,其法人屬性一直處于模糊地帶,并因此衍生出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民辦教育的發展。《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時又規定,民辦學校是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現實中,民辦學校屬于非國有資產舉辦,不能登記為事業單位;而民辦學校一般屬于非經營性的,不應該登記為企業法人。這種非公辦、非企業的“兩非”組織屬性,并沒有真正明確民辦學校的身份。

政策的抵牾,造成的后果是沒有與之相對應的配套政策,無法落實與公辦學校享有的“同等法律地位”。民辦學校有的方面執行了企業法人的政策,如教師養老保險一般執行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政策;有的方面執行了事業單位法人的政策,如融資貸款中資產不得抵押;有的方面又制定了專門的辦法,如《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感覺隨意性比較大。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這種模糊的法人屬性,成為束縛民辦教育發展的繩索。民辦學校既無法享受公辦學校享有的稅收、土地劃撥、財政補貼等優惠,又要像企業一樣繳納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投資者的積極性,阻礙了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分類管理是完善民辦教育管理體制、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舉措,也是私立教育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現實中,許多民辦學校舉辦者有不同訴求,民辦學校發展也呈現不同的趨勢,有的學校完成了辦學積累,走上了捐資辦學之路;有的發展得相當成熟,初步體現了向“公益性”回歸;有的還處于滾動發展階段,尚未脫離生存危機。只有在分類登記、分類管理的基礎上,分別就財政支持、稅費優惠、土地政策和投資回報等改革要素制定配套政策,形成科學合理、有區分度的政策體系,才能使各辦學主體各得其所。

再者,目前新建的民辦學校比較少,實行分類管理主要針對先前多年積累下來的民辦學校。當時國家為了彌補公辦教育不足,以比較模糊的法律界定民辦教育。現在整個教育和產業進行結構性轉型,如果不清晰界定民辦教育的類別,則前進的路將會沒有路標。

2. 怎么分

一般說來,對民辦學校,分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種性質,由投資主體自主選擇,分別執行相關政策,接受相應監管。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依法由民政部門按照民辦事業單位法人進行登記管理,營利性民辦學校依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企業法人進行注冊登記。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一般確定為營利性,如要選擇非營利性的,由登記管理部門依法審核并確定。法人屬性一經確定,沒有特殊理由,一般不予更改。這就改變了過去民辦學校既享受不到公辦學校的優惠政策,又要按企業繳納相應稅費的問題。

這樣分的意義:一是有利于構建民辦學校差別化扶持的政策體系,滿足教育的公益性屬性和多樣化需求。二是有利于對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有效管理。過去,由于民辦非企業法人屬性是公益性的、非營利性的,不少教育培訓機構在實際運營中,有的變相獲取利潤,教育管理部門無法有效監管。分類管理后,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一般被確定為營利性,到市場監管部門登記企業法人,改變過去民辦教育機構營利和非營利混淆的現狀,他們可以光明正大地獲取利潤。三是有利于對教育信息咨詢公司進行有效監管。通過分類登記,把一直從事非法違規辦學的教育信息咨詢公司“扶正”為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教育信息咨詢公司如果要申請舉辦營利性的教育培機構,可以在辦理教育行政許可后,重新到市場監管部門登記企業法人,依法理直氣壯地開展經營性教育培訓活動。

在分類登記的過程中,要注意三個方面的政策突破。一是選擇企業法人的民辦學校在登記中,社會資產的剝離及管理存在困難。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退出辦學時,其資產屬于社會所有。因此,選擇企業法人的民辦學校,辦理“民非”變更為“企業”的法人手續時,如何切割社會部分的資產,成為一個難以決斷的問題,需要政策突破。二是民辦學校原始累計投入錯綜復雜,如何對其產權進行明晰,是個復雜的過程,也涉及舉辦者的切身利益,需要一項靈活又不失原則的操作細則。三是如何完善民辦學校對外投資的財務規范,規避民辦學校的辦學風險,需要合理確定政府對民辦學校財務監管的界限。

3. 分的依據

區分民辦教育的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是民辦教育制度建設的邏輯起點。判斷民辦學校營利性與否,主要看辦學結余資金或凈資產的歸屬。結余資金或凈資產全部或部分歸屬投資者所有,就是營利性學校;歸學校法人所有,全部用于教育事業或類似的公益事業,就是非營利性學校。無論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學校,都要回歸教育的公益性屬性。

公益性是教育的基本屬性。教育是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都是這類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無論是民辦學校,還是公辦學校,課程內容、師資標準、教育質量標準、教育評價方式等都一樣;區別在于舉辦主體不同,公辦學校由政府出資舉辦,民辦學校由社會出資舉辦。舉辦主體不同,不會改變教育的公益性。同時,無論營利性與非營利性,都不改變教育屬于公共產品的屬性,教育的公益性與營利性沒有矛盾。因此,對民辦教育實行分類管理,有利于滿足教育的公益性屬性和多樣化需求。

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的新形勢,為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前提是必須加強黨對民辦學校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根據民辦學校分類性質實行差異化扶持政策

分類管理是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一個“根目錄”性質的問題。將民辦教育分類,是為了在公共資源配置、隊伍建設、招生收費、產權明晰、投資融資、財務管理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配套有區分度的政策體系。由此,對非營利的民辦學校給予更大力度的扶持提升,對營利的民辦學校給予更多辦學空間。

1. 財政扶持

對非營利性學校,財政可按學校不同的類別,以差額補助、定額補助、項目補助等多種形式給予資助;對營利性民辦學校主要給予辦學效益的專項獎勵和教師的社保補助,但是以購買服務的形式體現。對因政府投資不足需要向民辦學校購買義務教育學位的,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的財政保障政策。

2. 稅費優惠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的稅費優惠政策。營利性民辦學校按照市場機制自負盈虧,其中營利性民辦學校提供學歷教育勞務所得的收入,5年內可免征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由稅務部門先征繳后再予以返還地方所得部分。

3. 土地供給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可以行政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原來以出讓方式獲得的土地,政府應當給出資者以合理的補償。營利性民辦學校原則上以有償出讓方式供地;原來以行政劃撥方式供地的,對土地價值要進行評估,出讓金可以由舉辦方一次性支付,也可以留作國有債權保留。

4. 招生收費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下的備案制,并通過市場化改革,逐步實行市場調節價;營利性民辦學校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準由民辦學校自主確定。政府依法加強對民辦學校收費行為的監管,把收費納入民辦學校信息公開范圍,實行陽光收費。

5. 金融信貸

民辦學校的收費權、辦學權、知識產權、著作權、商標權都可以用于質押,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非教學設施可用作抵押,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設施可作抵押。

6. 會計制度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執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營利性民辦學校執行企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

7. 回報獎勵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可從辦學結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獎勵出資人。營利性民辦學校,出資人依法享有相關產權與經濟收益,按市場機制獲取利潤。

三、落實差異化扶持政策需要解決敏感性問題

要使分類管理、差異化扶持政策落地生根,必須穩妥解決投資者關心的教師社保、產權收益、籌資融資等敏感性問題,使各種利益主體各得其所,各種能量充分釋放。

1. 創新教師保障機制

教師參加社會保險“雙軌制”一直是困擾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老大難”。目前,公辦學校老師屬國家事業單位編制,民辦學校老師則為企業員工,民辦學校老師購買的是企業養老保險,比公辦學校老師購買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高且退休后工資差別很大。

一位民辦教師,在養老保險方面,參加企業社會保險跟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有很大不同?簡單算一筆賬: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一個老師參保繳費滿20年后退休,養老金能拿到你退休前工資的36%;參加事業單位保險,同為20年后退休,養老金能拿到你退休前工資的70%以上。如果繳納30年后退休,按企業保險的能拿44%,按事業保險的幾乎是100%,兩者相差一倍以上。

然而,受制于民辦學校的身份,現實中民辦教育舉辦者為教師辦理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很難。要突破這個難題,改變這種局面,一方面需要國家層面加快作為事業單位的公辦學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破解公民辦學校人事制度的“雙軌”制,盡早實現作為學校教師的制度性“并軌”,消除公民辦學校教師的制度性不平等政策。也就是說,按照教師的職業身份而非其所供職單位的屬性來提供社會保障。不管是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還是營利性的民辦學校,教師不論在哪一種類型的學校教書,都享受事業單位教師的同等待遇,對符合條件的專職教師參照事業單位人員標準,享受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

上一篇: 健康教育基本技能 下一篇: 藝術品投資策略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一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 | 午夜亚洲在在线观看 | 中文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 | 在线观看国产免费一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