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科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1 08:59: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學科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金融學科論文

篇(1)

2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貨幣金融學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理論性、應用性、時間性教學內容三大類,按各類內容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1對于理論性教學內容宜采用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理論性教學內容主要是對金融學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介紹,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使學生在掌握金融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牢固樹立正確的金融理念、思維方法和金融從業人員的道德觀,奠定堅實的金融理論基礎。這部分內容宜采用科任老師課堂教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2.2對于應用性教學內容宜采用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應用性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金融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的理解應用能力、實踐與操作技能、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對于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對其基本理論與基本規律先在課堂講授,然后對應用性內容作簡要指引,再安排課后討論題,讓學生回去查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增強他們的分析應用能力。如在講到貨幣政策時,教師先教授貨幣政策的基本理論,再分析貨幣政策的應用,然后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實際應用進行簡要分析,最后安排我國貨幣政策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課后查資料,然后利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比如,在講完存款準備金政策,要求學生課后查閱我國近些年存款準備金政策的使用,并結合實際分析每一次存款準備金政策的使用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在講完公開市場業務,同樣也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并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并安排討論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言,最后由老師點評。

2.3對于實踐性教學內容宜采用現場調查、走訪及交流等方式

實踐性教學目的是將學生所學的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我校金融學實踐教學是與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中國人民銀行、證券交易所及企業聯系,建立金融實訓基地,通過調查、走訪、作報告等方式,增強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性認識,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實踐能力。實踐教學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寫出實踐報告或課題論文,并做出成績評定。同時,我們還建立了金融學模擬實驗室,課程相關的書本知識學完后,學生可以到模擬實驗室進行仿真模擬操作,比如,在學習完商業銀行的存款、貸款知識后,可以到模擬實驗室模擬商業銀行存款的實際操作,這樣通過實踐實驗教學驗證了課本知識,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和趣味性,縮短了從書本所學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3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

培養人才,教師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首先,教師要鉆研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教育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教師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對教材有深刻的研究,對所授課程的內容熟悉,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才能面向全體學生并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而且還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無不影響著學生。教師的語言要規范、文明,舉止大方端莊,嚴肅而不古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要輕易傷害。要利用一切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競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幫助,讓學生通過自我選擇、自我學習、自我管理達到自我補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我們要熱愛教育事業,道德高尚,富有愛心,正直無私。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吸引學生和教化學生。

4教與學雙向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教師和學生要經常性地交流,相互推動、相互促進,使教與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標志就是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和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的奧秘,從而達到學習的目標。每一章的內容講授完之后,可鼓勵學生針對本章難以掌握的內容或現實中的問題對老師進行提問,然后由老師進行解答,或積極鼓勵其他學生為提問的同學回答。提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造和發明的過程,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都是其進行獨立思考的結果,所以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并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表揚和鼓勵,甚至可以根據情況納入學生的學業評價。教師也向學生提出一些基本問題,由學生通過思考進行回答,或課后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同學們之間分組展開討論等方式解決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再做點評。這種雙方互動的方式,促使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解決問題及應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增進師生之間思想與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學效果。

5要求學生經常性地關注經濟、金融方面發展變化

要求學生經常閱讀財經類報刊,收看財經新聞;通過參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對金融企業的發展現狀有感性認識。并要求學生以某一熱點問題作為深入研究的目標,不斷地收集資料,掌握其發展動態,擴充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不足。這樣做既促進了教學手段的改革,使學生與教師可以互相學習,加強互動,有助于培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一可以擴大知識面,拓寬自己的視野,二可以增強金融術語的語感,三可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加強國內國際合作交流

經濟的全球化以及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對我國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應面向世界,為我國培養一批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具有創新精神和競爭能力,具有較強國際意識,能掌握國際貿易、金融、法律知識,適應國外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復合型人才,這要求高等院校成為面向世界的國際型人才培訓中心。為盡快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要加強與國內外一流的院校進行合作與交流,其方式有聯合培養學生、師生互換、選派教師到國內外進修和進行學術交流等方式。通過合作交流,既可以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辦學經驗,提高自身師資水平,也可以滿足學生對不出國門就實現國際化教育的需求。要提高貨幣金融學教學的有效性,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還要與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加大資金的投入,開辦網上教學和金融學教學模擬實驗室,不斷改善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

篇(2)

一、民族院校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選題大而空泛,與實踐嚴重脫節

 

好的畢業論文選題,是論文成功的一半。不少學生缺乏正確的選題方法,選題隨意,選題范圍重理論輕實踐,或好高騖遠、求大輕小。例如,金融專業的同學前幾年喜歡選諸如“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我國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研究”等,去年甚至有同學選“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有些同學選題猶豫不決、隨意換題,不少老師都抱怨學生選題不和導師商量,當導師不同意時甚至隨意從網上直接下載論文,結果不但影響了選題的質量,又不利于導師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創新與分析問題能力不足

 

金融學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也應遵循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思路,即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實踐中,不少學生只為交差過關了事,不僅相關文獻閱讀十分有限,如有的參考文獻幾乎都是網上轉載的各類文章甚至博客文章等,筆者甚至發現有個別同學的參考文獻竟然是學院自己辦的內部雜志上的文章,既不權威又不準確,有的參考文獻幾乎都是幾年前出版的教材等,對于文獻調查等基本收集資料的方法不會運用。同時,論文寫作過程中又缺少相關的調查和實證分析,要達到深入分析,甚至要有所創新自然就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三) 論文結構不合理、語言表述欠規范,極個別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有限

 

按照我國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相關要求,筆者所在高校也制定了畢業論文管理的相關規定,但不少學生卻達不到這些要求。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在論文評閱環節要求:(1)內容:立論正確,方案設計、論證、計算正確;內容完整充實,論文結構合理;結論正確;工作量足、難度適當。(2)水平:有獨特的見解與創新,或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對所學專業知識有較好地運用;取得階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或應用價值。(3)格式:全文格式、中英文摘要、參考文獻完整且符合要求;語句通順、條理清楚、邏輯嚴密;數據、圖表完整,圖紙規范。而不少學生在論文寫作中,或者出現頭重腳輕,即前面的概念、發展歷程、問題現狀等羅列較多,而后面的原因分析和相應的對策部分十分簡略;或者是另一極端,前面的分析介紹簡短,而后面列出的建議對策動輒十幾條,甚至有的問題分析和后面的建議幾乎沒有直接關系,論文質量堪憂。筆者還遇到過極個別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比較有限,完成規范的畢業論文有相當的難度。

 

二、影響民族院校金融學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民族院校金融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論文寫作中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隨著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又遇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從四年級上學期開始直到畢業,除了考研的同學外,大部分學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一個理想的工作上面。而一般畢業論文撰寫正好是這段時間。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都知道,畢業論文成績對找工作并沒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大部分學生對論文并不重視,投入的時間十分有限,甚至個別學生在答辯前兩三周才與指導老師聯系,論文寫作的質量自然無法保證與提高。筆者每年指導的學生中,總有個別同學忙于實習或各地找工作,要等到最后才與老師聯系,考慮到就業的壓力等老師往往無法嚴格要求學生。筆者所在學院的老師還發現,對畢業論文投入較多精力的學生,往往是那些工作落實得較早的學生,自然畢業論文也寫得比較規范;那些工作一直沒有落實或落實較晚的學生,很難把主要精力和時間花在畢業設論文撰寫上,論文選題和質量自然存在不少問題。這在二本院校中應該不是個別現象,尤其是民族類高校。

 

(二)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指導投入不夠

 

影響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指導教師投入精力的多少。畢業論文指導一般從學生選題、擬訂論文提綱、收集資料到規范寫作、反復修改等過程中都要給予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指導。而現在高校教師本身也存在攻讀學位、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等壓力,再加上論文指導的報酬通常都不太高,因而面臨指導動輒10來個學生的畢業論文,實際分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指導論文的時間、精力必然相當有限。如筆者所在的學院,老師平均指導的學生通常在10個左右,甚至有些學院的個別教研室老師指導學生有時多達15個以上,教師的指導任務相當繁重。盡管畢業論文早就布置下去,但學生往往集中在最后時間才聯系導師,這時在正常的教學、生活之外,導師的指導工作量突然增加。所以,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老師也是希望論文只要過得去就行,論文質量的提高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

 

(三)學校對畢業論文答辯等管理流于形式

 

與國外高校的“寬進嚴出”不同,國內高校多年來普遍實行“嚴進寬出”原則,只要學習成績、學分修夠了,很少有高校在學生臨近畢業之際在畢業論文環節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對論文自然采取東拼西湊的態度,畢業論文答辯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現在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反過來使學校在論文質量把關和就業率壓力之間偏重就業率的提高,自然就會更加放松論文答辯及其管理環節。因為高校每年都面臨一次就業率的排名,甚至第二年招生指標、招生計劃等的變化都與就業率直接相關,論文質量的提高也就被忽略了。如筆者所在的高校,畢業論文成績=評閱成績(60%)+答辯成績(40%),且答辯成績不能低于60分,但在答辯中,即便對極個別答辯學生想給低分,考慮到就業形勢以及民族類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文化基礎等綜合因素,最后往往也是手下留情。

 

三、完善民族院校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的一些建議

 

在面臨持續的嚴峻就業形勢下,民族類高校畢業生質量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努力。

 

(一)學校要加強論文質量的全過程管理

 

民族類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培養模式和辦學條件,努力探索切實有效的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途徑,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提高。如保證一定的經費投入,適當提高導師指導畢業論文的報酬,努力提高教師積極指導論文的積極性;又如,近年各省(市)教育廳(局)對畢業論文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抽查和評優等,在職稱評聘、教學工作量計算等方面向畢業論文工作有所傾斜;再如,進一步落實畢業設論文寫作與實踐的聯系, 加強民族高校與民族地區生產部門、企業之間開展協調工作,為學生論文選題、寫作等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另外,民族類高校有些漢語水平確實較差的學生,可否采取其民族語言寫作和答辯,至少不要和其他高校一樣搞一刀切,真正發揮論文寫作環節對學生的能力考察和提升功能。

 

(二)畢業論文的指導與寫作應早作準備

 

針對目前就業與論文寫作的沖突,畢業論文的指導與寫作也應宜早不宜遲。如果前面幾年的學習中沒有思想準備和材料積累,僅在幾個月乃至最后一學期或一年的時間里,要完成從選題、研究到寫作的全過程,確實很難指導或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如在專業課學習階段,就應先學習一些指導論文寫作的有關論著,提高文字修養;還要選讀一些本專業的優秀論文,從中學習寫作經驗和了解學術動態;掌握做簡單的文獻綜述的方法和基本格式等;對本學科領域中自己感興趣的某些專題或方面,有意識地積累資料,為論文寫作進行各方面的準備,還可適當緩解導師集中指導的繁重任務。

 

(三)學生要正確認識論文寫作與就業之間的沖突

 

篇(3)

1.家庭經濟環境較好,但學習基礎薄弱獨立學院的學生具備了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家庭收入能夠承擔比普通高校高兩三倍的學費。大多數學生的家境是比較好的,其中部分學生甚至自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開著跑車上學,選擇上大學對于他們來說,父母的意愿更多于自己的意愿,從而造成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第二,學習基礎薄弱。由于部分學生基礎弱,缺乏自信,加上學習動機不明,動力不足,這類學生容易出現得過且過、松懈厭學等情緒。

2.社會能力較強,并渴望得到認同法商學院的學生雖然在高考成績上不如一本、二本的學生,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很多學生從小家境較好,生活優越、見多識廣,因此他們興趣廣泛,多才多藝,而且頭腦靈活,善于走出校園,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很強。在學校的各項比賽、晚會等活動中,許多學生能自主聯系贊助商,成功解決活動經費的問題,并且擅長駕馭型的組織活動,從中表現出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在這些活動中,他們經常主動邀請老師以評委或嘉賓身份參加活動,以肯定他們的能力。

(二)法商學院教師群體的特殊性

1.教師教學任務重隨著高校的擴招,法商學院在校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多。但是,與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相比,法商學院師資的數量卻沒有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法商學院師資的數量增長與獨立學院學生數量的增長不同步,師資數量的增長遠遠滯后于學生數量的增長,使得法商學院的師資數量日益呈現緊缺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法商學院教師教學任務的加重。法商學院教師的超負荷工作,難以保證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不利于獨立教學改革的進行。

2.師資的年齡結構不盡合理法商學院青年教師年齡大部分在35歲以下,母體高校委派的教師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上,導致獨立學院師資的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現狀。其中,法商學院的青年教師大都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為法商學院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但是,由于青年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大都是在從書本到書本,在書本中探討教學內容,缺乏生產、管理、服務的實踐,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此外,由于青年教師在高校的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其整個學習過程與現實生活相脫離,不利于獨立學院青年教師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交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導致其教學重點傾向于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利于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法商學院教學管理的特殊性

1.教學管理重點與教學改革的不一致性法商學院作為獨立學院在教學管理上十分重視教學秩序的管理,具體來說對于課堂的形式、時間、課時、紀律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空間與自由。

2.教學評價與教學改革的不一致性針對教學管理的重點,在教學評價上更多的以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為首要的評價因素,也即是以上課時間,課堂管理,教學任務的完成為評價重點,教學效果更多的以學生的主觀評價為主,這樣無形中給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中增添了極大風險與壓力。

二、法商學院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過程中的主要困難

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觀念滯后、能力不足和精力有限。具體表現為:

(1)陳舊教學觀念根深蒂固,觀念滯后。相當部分老師對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認識停留在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上,認為只是教學手段、教學技術問題,沒有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關系到新型人才培養的戰略問題。

(2)教師實際能力提升空間小,能力不濟。相當部分老師接受培訓、實踐以及科學研究等提升機會少,在合理、正確組織實施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能力不足。

(3)教師精力有限,不愿意投入。近年來,隨著法商學院招生規模的擴大,教師普遍承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及教務工作,導致部分教師或無心或不力嘗試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改革。

另一方面,從學院管理的角度來看存在的難題是僵化的教學管理不利于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體表現為:

(1)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大多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在實踐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激勵機制。目前教師面臨的狀況主要是開展教學研究回報率低,開展教學方式方法創新風險大,這使得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研究并未形成一種氛圍。

(2)對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足。教務管理的重點在于保持教學秩序,強調教師準點上下課、學生到課率、課程作業、課堂管理等,缺少系統化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最終是否掌握基本教學方式方法,主要靠教師的自行摸索。

三、對法商學院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教學方式方法應該以學生為本

1.教學方式方法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法商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活潑,價值選擇多樣,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和他們平等討論,以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去吸引學生,引導他們從多種選擇中整理出一個核心價值觀,而不是“灌輸”什么觀念。

2.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不能回避學生反映的問題任何改革都無法保證一定成功,只有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保證改革的效果,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必須直面學生在改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有好的效果。

(二)轉變教學方法方法應該以教師為主體完成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就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信任、緊密依靠廣大教師,努力營造出教師大膽創新,積極轉變的態勢。

1.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對教學的重要影響。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采用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得到生動活潑、創造性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2.把握好學生學習的認知能力,注重學科融合互補,加強通識教育。教無定法,教無定規。可以采用“導入式”、“導學式”、“參與式”、“討論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安排好課堂結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上下呼應,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同時,要從學科的整體發展與綜合化出發,合理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整合、重組課程無疑是構建培養方案時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要做到將人文精神的培養滲透到所有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教學中去,完成通識教育的基本目標。

(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應該以教學管理改革為保障

1.轉變思想觀念與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教學管理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照搬,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在思想上由傳統的管理理念向現代的管理理念轉變。教學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政策指導、檢查監督的職能,逐步將教學管理的中心工作由教學過程轉移到教學目標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制度管理和教學結果管理為主的體制上來。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新的管理意識,要由過去的約束型管理轉變為引導型管理,由指揮轉變為服務,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現代教學管理意識。

2.建立激勵與約束檢查機制,促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

(1)建立激勵制度,增加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例如,實行教學改革評估與獎勵,培養、選拔創新課程帶頭人,實行課程建設獎勵、教學成果獎勵等。

篇(4)

高校實驗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將有助于深化化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重要性

(一)是對金融學專業理論課程的有益補充

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高等院校都設置了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可見它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進入金融領域工作會接受崗前培訓,但是培訓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學生要真正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還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大學四年對理論知識的積累與足夠多有效的實驗、實訓課程的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金融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夠接納學生實習的機會不多,因此實驗課程更多采用實驗室教學的方式。

(二)是適應金融領域高度競爭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業務創新日益增多。對現有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而言,已經不僅僅需要扎實的金融學專業理論知識,學科交叉已經在所難免。因此加快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設計,將會使現有的實驗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交叉運用金融、市場營銷等學科的知識。

(三)是高校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復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備金融學基本知識和能力之外,還具備其它學科較高相關技能的人才。例如,隨著網絡金融的發展,IT技術技術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業務之中,復合型金融人才將在未來幾年內顯得十分緊缺。因此高校金融學及相關領域基礎課程的實驗必不可少。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金融業將不斷吸收國外金融企業的先進經驗,從國外引入高端人才,這會加劇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競爭程度,沒有相應技能的學生將很難脫穎而出。

二、當前實驗課程體系的局限性

(一)實驗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當前許多高校對于實驗課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職院校實驗課程體系那樣完備。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對實驗課程不如理論課程重視,對于教學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認識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學往往使實驗課不能吸引學生。另外就是學生不夠重視實驗課程,從學生調查問卷顯示:在經過專業方向選擇后,學生往往只對感興趣的實驗課程認真完成職。例如選擇銀行方向的學生消極對待證券實驗課程,選擇證券方向的學生又會消極對待銀行課程等。

(二)實驗課程安排與實際有脫節

從課題組發放問卷的統計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學生認為實驗課程體系設計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參加金融機構崗前培訓時,感到學校實驗課程設置不足,有的課程未開設實驗課,有的課程實驗課時太少,對于提高學生技能的作用不明顯。二是當前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實驗課程主要采取實驗室教學的模式,校外實訓、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實驗課程的設置容易受到市場上金融教學軟件開發的限制。三是許多高校實驗軟件都是從軟件開發公司購置的,軟件開發公司與金融企業的實際業務脫節,影響了軟件的實踐可操作性。

(三)未能結合社會需求設計實驗課程

現在高校實驗課程體系主要圍繞理論課程體系來設置。按照教育部的整體規劃思路,首先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再設置非核心課程。實驗課程的課時安排及設計不是根據金融企業的需求來進行設計,而更多的是根據課程的安排來設計。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銀行信貸管理課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關實驗課程也被邊緣化了。而對于商業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來說,信貸仍舊是最主要的、對商業銀行利潤貢獻占絕對優勢的業務。

(四)實驗教學方式單一

我國高校對實驗教學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學習理論知識,然后進實驗室做實驗;或者單獨設置某些實驗課程,加大課時量,變成單獨的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實驗課程指導教材,因此需要教師先熟悉軟件操作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很難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也難調動起來。此外因為文科類實驗課程固有的缺陷,學生的實驗結果很難用一個好的方式來評價,教學方式的創新也就無法實現。

三、構建新的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實驗課程設置要體現社會需求

高等院校應轉變思路,加強與金融企業的合作,圍繞金融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設計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為了解決知識更新速度快的難題,高院可以根據需求變化靈活組合實驗課程,綜合考慮學生的就業實際,供學生根據個性特點自由選擇。實驗授課教師要積極尋找企業需求信息,力爭在實驗教學方式上突破現有模式,把學生吸引到實驗中去。而學生則可以在完成基礎性實驗課層次后,選擇增加綜合性實驗層次的課程。

(二)加強實驗軟件系統建設

高校需要改變過去實驗軟件針對性不強的選購方式,要多進行比較,反復對各個實驗軟件進行運行測試,選擇與教學結合緊密的、能夠真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軟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術力量的優勢,督促教師關注金融形勢的發展,關注金融創新力量的發展,自主開發研制部分實驗軟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結合現有軟件設計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實驗軟件更加適應學生理論課程的學習。在軟件設計中可以積極調動學生,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到軟件設計中去,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三)改進實驗教學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金融企業參觀或是組織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是加強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步驟。具體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實驗室實驗+企業實訓+假期實習的方式。高校要積極與金融企業聯系,設計出校外實訓課程的內容,并布置學生做好實訓報告。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金融企業的暑期工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跟隨指導教師寫出實習心得,并要求提交實習報告。

(四)加強實驗教師素質的培養

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將決定實驗課程體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單獨選送實驗教師到企業再學習,以便積累實踐經驗,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去。也可以由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到企業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養,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另外還要求實驗教師必須擁有金融專業的技能證書,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技能,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實驗課程變化。

篇(5)

1.2教材維度(1)教材編排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講授和學習。2005年以后,全國各高校才廣泛在本科階段中開設金融數學專業或專業方向,現有金融數學教材大部分是為研究生教育而編寫的,以理論研究和闡述為主,而僅有的幾部適用于本科教學的教材也多以精算師考試大綱作為主線,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不大,大量的習題是為了配合公式、定理的講解而創設出來,有些習題則更是停留于理想化模型,缺乏實際意義。例如,“已知每2年底付款一次,每次付款1元的永久年金的現值為9/16,計算年利率。”這道題目就是典型地為了配合廣義永久年金公式的講解而創設出來的,無法滿足金融數學作為實踐性很強學科的培養目標。將案例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不僅可以豐富教材內容,增加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而且能夠將復雜而抽象的數學模型直觀化,具體化,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一些金融學發展史案例的引入可以將原本被割裂的知識與其起源和發展聯系起來,使學生在了解其產生的背景的同時,對于其發展的現狀也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2)時效性差,舉例滯后于社會發展,無法滿足師生需求。現有的適用于本科金融數學教學的教材中,大部分是在國外教材的基礎上編譯而成的,國外的這些教材已經出版很多年,一些理論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金融問題,一些數據也失去原有的意義。金融數學是一門對時效性要求很高的學科,案例教學恰好可以彌補教材內容陳舊的不足。通過引入具有時效性的案例,不僅可以更新和補充原有教材內容,將最前沿的信息和數據傳達給學生,而且能增強理論的現實意義。

2案例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根據以上在本科生金融數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和引入案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本文探討將案例教學法融入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設計案例導入、案例分析、案例示范、案例模擬“四個環節”依次運行、互相銜接、有機配合,以達到解決教學現存問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1以案例導入法帶領學生輕松進入課程情境導入是每節課的開始,也是能否抓住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這里所說的導入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以生活型案例導入,即由實際金融問題的導入。教師每節課遵循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典型案例進行導入,將學生帶入為本節課講授的所預設的知識背景和問題情境中,師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分析與研討,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機結合,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例如,講授攤還法時,可以通過設置如下問題:假設某人以銀行按揭貸款方式貸款50萬元,分20年還清,每月還款3742.6元。(1)每月償還的3742.6元中有多少元是在償還本金,多少元是在償還利息?(2)在償還了36個月后,本金還有多少沒有還?通過這樣的問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學生積極思考。二是以歷史型案例導入,即由金融史、金融事件等歷史事件導入。每個理論都有其發展的歷程和背景,如果將所講授的知識與其發展歷程割斷,只是片面地講授知識,必然影響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定義。在講授每個知識點的同時,將其發展的背景、過程,涉及的人物以及相關歷史事件引入教學中,以故事、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在課堂上,既能使學生對知識點的來龍去脈有深入理解,又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金融知識。例如,在講授債券時,就可以將我國發行國庫券的過程、“垃圾債券”的發展、米爾根的傳奇經歷等金融史案作為導入案例融入課堂教學。

2.2以案例分析法引導學生分析和總結課程知識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是按照教材直接給出定義、公式,學生則是在課堂上被動接受,課后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進行記憶。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失去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其內涵。如果將案例教學植入教學,通過選取恰當的案例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理清案例中事件的關系,就能夠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定義、公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例如,在講授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定義時,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差別在于通貨膨脹率,可以列舉生活中物價上漲的例子:今年甲向乙借10元錢,貸款利率為10%,明年甲需要還給乙11元,假設今年的桃子的價格是1元/個,那么10元錢乙可以買10個桃子,明年桃子的價格為1.1元/個,物價上漲率為10%,那么明年甲還給乙11元也只能買10個桃子。雖然多還了1元,但乙并沒有因此而獲得利潤。顯然,貸款利率10%是名義上的利潤,即為名義利率。而實際利潤則為0%,于是很自然得出實際利率為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的差或者是名義利率與物價上漲率的差。

2.3以案例示范法培養學生樹立和鞏固課程建模意識建模方法是金融學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論與應用聯系的橋梁。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是金融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運用定理、公式解決課本上的規范習題時得心應手,而面對實際的金融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這說明學生建模意識不強,無法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背景,指導學生應用所學公式、定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講授攤還法進行本息分析時,在給出公式后,我們可以假設“每位學生通過按揭貸款方式購買住房,貸款金額為50萬,讓學生利用公式計算貸款期限分別為5年、10年、20年時,分別按銀行現行貸款利率和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每月各要還款多少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通過案例的典型示范,培養和訓練學生樹立了客場建模意識。

2.4以案例模擬法訓練學生積累和強化課程實戰能力金融數學課程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應用性體現在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金融問題。因此,實踐性的教學環節對于學生靈活掌握金融數學課程的相關內容以及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講授某一部分后,可以指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網上推演和模擬,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這一部分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例如,在講授期貨定價時,我們布置學生假設每人擁有資金100萬元,進行期貨在線模擬交易,然后學生每天關注自己所選期貨的交易情況。課程結束時,系統會對所有學生的盈虧做統計,并且有按班級的排名。通過這樣帶有挑戰性、激勵性的案例實踐教學,不僅使學生能熟練掌握課堂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同時將金融數學理論還原到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動手興趣,提高學生實戰能力。

篇(6)

1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業都會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的壓力。大到如何分析國際金融變化的規律,防范金融危機,維護本國金融秩序的穩定;小到如何防范匯率波動的風險,參與國際證券市場投資等等,知識都是我們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下必須掌握的內容。

國際金融學正是研究國際金融諸現象的發展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通過《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對開放經濟的認識,系統而扎實地掌握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外匯與匯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貨幣體系等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掌握國際投融資、外匯交易和國際結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匯風險、利率風險的技巧,并在實際業務中進行一定的運用;了解我國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學會在實際工作和個人理財中貫徹執行。通過對國際金融的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為我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2在《國際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個現象

(1)與其他經濟類的課程相比較,學生本身對國際金融這門課程的興趣較為濃厚。

由于國際金融與世界經濟密切相關,國內的一些媒體、財經類雜志都會報道一些與國際金融有關的信息。據調查,近幾年來,國際金融發展中出現一些新的事件都是同學們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問題。比如:1997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泰國突然爆發一場貨幣危機并發展成一個金融和經濟危機,而且,很快波及東亞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連一向被稱為是發展奇跡的亞洲四小龍也逃脫不了這場厄運。那么這場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它給東亞各國究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中國政府為什么要做出力保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

(2)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自匯改實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屢創新高,升值幅度逐漸加快。2008年4月10日,在全球關注的目光中,人民幣匯率開啟了“6時代”的大門。

(3)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問題。中國在1996年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下可兌換,資本賬戶的開放也在積極有序地推進。目前為鼓勵資本的合理流動,政府推出了QDII、QFII的政策,媒體有關這方面的報道也很多。

由于上述的一些熱點話題學生們接觸的比較多,所以他們很想通過對《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學習,對上述內容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這樣為教師授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4)國際金融領域的新成就、新觀點、新問題和新動向層出不窮,僅一本教材難以滿足教學的要求。

隨著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國際金融的理論與實踐不斷取得新進展,一本國際金融的教材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內容。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僅要對教材里面的一些理論和概念有著深刻的理解,而且也要不斷地吸收和了解國際金融里面的一些新的發展動態,并在課程上把這些新的信息傳達給學生。

(5)學生渴望在《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學習中增添進行一些實踐性的操作。

教授《國際金融學》課程是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如果教師就有關國際金融實務問題的講授過程中,僅僅給學生介紹實務的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項,那么學生對上述問題的只能形成一個抽象的認識。究竟在具體實務中如何進行操作,需要重點注意什么,這些只能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找到答案。3國際金融教學教改的相關建議

3.1在教學內容上必須注重針對性、實用性、超前性和通識性

由于國際金融的理論與實踐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出于專業教師的敏感與責任,我們必須力求以前沿的理論視野和較高的學術要求,對國際金融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改進;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反映國際金融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狀況的內容。具體可以是通過加強教材和教輔資料建設,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同時注重資料搜集和運用互聯網,積極吸納最新的教研成果,了解國際金融領域的新成就、新觀點、新問題和新動向,并及時納入課程教學。

3.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結合《國際全金融學》課程的培養目標,國際金融課程學習中必須引入實踐性的教學模式。

(1)在教學過程中開設外匯交易模擬,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擬以及黃金買賣交易模擬等金融交易環境。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相關的軟件,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購買這些軟件,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可以模擬操作的平臺。

比如,隨著銀行利率的逐步降低,銀行客戶的理財觀念不斷發生著變化,外匯買賣作為一種風險較小的投資手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另外,在期貨市場中進行投機以牟取利潤的方法,也是一種新興的投資途徑,在我國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采用。正是在這種市場需求下,市場上存在很多完全涵蓋了實際運行的期貨、外匯交易系統功能的軟件,如智盛系統等

如果學校有條件買回這樣的軟件,那么學生就可以通過對這些軟件的操作,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業務技能,以培養適應社會競爭的綜合素質。

(2)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設置中,《國際金融》課程是該專業的必修課程。在國貿專業的學生講授《國際金融》課程的過程中,除了讓他們熟悉上述所講外匯交易模擬,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擬以及黃金買賣交易模擬等相關的操作軟件之外,還可以通過與他們之前所學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相配合,在學生的國貿實習和模擬操作中加入有關國際金融內容,如對外報價、匯率換算、出口收匯、結匯、外匯風險防范等,以便讓學生領會本學科在實踐中的應用,有針對性的加強有關國際金融操作的訓練,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進出口貿易融資、出口信貸等相關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

篇(7)

二、高職類院校課程教學方式變遷及實踐

高職類院校對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先后經歷了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方式、問題導向式、任務驅動方式、模塊化教學方式等等,并積極向前探索符合時展需要的新型教育教學方式。本文則主要對高職院校辦學過程中所采用的較為典型和常用的幾種教學模式及實踐過程進行概述和評論,以探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遷過程和存在的不足之處②。

(一)傳統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實踐及不足

傳統灌輸式、填鴨式教育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在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教師主講、學生聆聽為核心,以一種“摸著石頭過河”,“輕”摸索“重”灌輸的方式傳授宏觀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方面,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對知識的講授要由淺入深、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邏輯性強。從其內涵來看,這種教學方式主要適用于理論型和研究型等“精英化”人才的培養。其不足之處顯而易見,一方面,填鴨式教學模式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教師唱主角傳輸知識進行“滿堂灌”,而忽視了學生的反應,學生也很少參與其中,學生成了記憶的機器,缺乏積極主動性,學生感到上課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對所學知識也不甚理解,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結果是教師上課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形成教師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學生卻只是“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忘筆記”,缺少創新思維能力。這一點早已被一些學者,譬如,張雪鳳(2011)[1]就指出,填鴨式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忽視了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內容脫離社會實際,致使學生感覺到課程枯燥乏味、應用性差,學習積極性不佳,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另一方面,由于職業教育有別于“精英化”培養的普通高等教育,加之于起步較晚,缺乏相應的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早期的高職類院校教學模式主要是參考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在這種教育模式下,高職類院校培養的人才與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趨同效應。然而,由于大部分高職類院校學生自身素養無法達到普通本科院校學生水平,在以基礎理論知識灌輸為導向的教育模式下,這些高職類院校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所學內容,甚至會厭惡課堂教學,由此培養出來的人才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毫無疑問缺乏足夠的核心競爭力,顯然也就無法達到用人單位的需求標準。同時,高職類院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忽略了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其直接后果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職業技能不足,無法適應社會所需,造成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職業技能人才,高職類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低下的局面。

(二)案例教學方式的實踐及不足

案例教學是通過教材內容中關鍵性問題的典型實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剖析研究,使教學內容更加典型化,使學生能從特殊歸納一般,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周元和章啟成,2009)[2]。張中錦(2013)[3]則認為,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實際已發生的、與課程密切相關的事件為素材所撰寫的課程案例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促使學生快速掌握和運用理論,提高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不管是哪一種界定,從案例教學的內涵來看,筆者認為,案例教學的本質是,借助形象、具體的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將多個知識點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培養學生勇于開拓的創造性思維模式。案例教學最大的優點是從歸納的角度而不是從演繹的角度展開學習,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各種類型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判斷并做出決策,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張建波和白銳鋒,2011)[4]。顯然,由于案例教學具有客觀真實性、較強的綜合性、深刻的啟發性和學生主體性等特點以及對學生能力培養效果較好的優點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實踐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主要表現在:1.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記憶;2.有利于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調動學生學好理論知識;4.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運用,逐步養成靈活運用理論的能力;5.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教學秩序,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案例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的實踐應用中依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案例選擇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經驗,案例的組織過程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同時,案例教學法互動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方式對老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有組織和準備案例的能力,同時還應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學術水平,能夠把理論和實際貫通。課堂組織中,老師還要有較強的應變和判斷能力,能夠及時分析和解決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因此要求老師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案例教學需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組織,因而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而高職院校學生最大的缺點是缺乏學習主動性,因此,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而言,案例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

(三)模塊化教學方式的實踐及不足

模塊化教學(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簡稱:“MES”)是國際勞工組織開發出來的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模式,在我國稱之為“模塊化教學法”,亦有人稱之為“項目化教學”。它是在深入分析每個職業(工種)和技能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工作標準(崗位規范),將教學大綱和教材開發成不同的教學模塊,形成類似積木組合式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塊要以崗位任務為依據進行確定,以從事某種職業的實際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為主線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模塊亦可稱之為“任務模塊”。從模塊化教學內涵來看,其課程教學的定位是從職業具體崗位工作規范出發,側重于職業崗位工作能力培養,以“知識輸入”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轉變成以“知識輸出”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即以應用能力為出發點進行模塊設計,當學生修完模塊后,就能獲得相應能力。顯然,模塊化教學已是高職院校落實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有益的實踐(周燕和張崇暉,2012)[5],是培養應用型、實用性人才而優化教學過程的成果。據本文對首批進入國家示范性院校建設的28所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方式進行調研發現,目前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中,比較成熟并普遍受歡迎的模塊化教學占據主導地位,這也是高職院校有別于本科院校進行的課程教學機制改革,它給高職院校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相關教學帶來了顯著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利于合理高效配置教學資源,將學習自交給學生;2.有利于培養高技能技術型人才,讓學生在做中學,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3.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使實驗室做到生產、實訓、研發、技能培訓“四位一體”;4.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提高辦學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據此,我們可以發現,模塊化教學方式的成效顯著,確確實實給高職院校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尤其是工科類技能型人才培養帶來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遺憾的是其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首先,模塊化教學是以“任務驅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著眼于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對于技能型,尤其是對實際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知識技能較低的相關專業實訓課程教學帶來了顯著成效,與以往傳統授課形式相比,該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學、做”一體化,更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主導思想,是現代高職教育的一大突破。然而對于基礎課程類教學而言,卻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基礎類課程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培養,以適應知識更新所需,確保技能型人才可持續發展③。其次是,課程學習時間安排上的差異性,不利于技能銜接。據我們所調研的高職院校發現,根據教學安排并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往往基礎類課程被設置在低年級階段,而應用型實際操作課程多半是開設在高年級階段以適應畢業即就業的“零過渡”所需,而該類實際操作課程往往需要用到低年級階段開設的模塊化教學內容,但由于間隔時間長,學生往往容易出現生疏、不熟練甚至忘記現象,如此一來,學生需要重新熟悉和熟練,才能滿足后面模塊化學習的需求。

三、基于“微”視域的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方式轉變:以金融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為例

隨著現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課程教學的“微”時代也逐步成熟,對于“微”教學的呼聲也日漸得到重視,主要始于2012年底教育部教培函(2012)7號文件提出的在2012年12月到2013年8月舉辦全國首屆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文件,但查閱相關文獻,對于“微”教學的文獻仍鮮有所見。“微”教學是有別于傳統宏觀基礎知識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再局限于一本書、一份課件,以教師主講,學生聆聽為主的傳統灌輸式、填鴨式宏觀教學模式,也不是局限于案例教學和以“任務驅動”為目標的“操作工具”(或機器人)培養模式,而是在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基礎上,基于新媒體技術、運用教學資源庫,以教師引導、學生聆聽、師生互動,借助于資源庫平臺進行“微”視域的教師教學資源共享、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主要借助于教學資源庫公共平臺的建設,通過更多傾向于“微”視域形式呈現的教育教學素材,讓教師和學生實現對資源的共享和交流,達到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提升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跨越式轉變。

(一)基于“微”視域的教學資源庫內容更加豐富

基于“微”視域的金融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不僅涵蓋宏觀教學需求的基本內容,而且更為全面地突出“微”視域的動畫、視頻等要素,內容顯得更為豐富,包括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材(印刷品、電子)、電子教案、教學課件、習題庫、業務平臺、案例庫、資料庫和視頻庫等。在這些課程基本要素基礎上,整合其他相關特色資源進行匯總、打包,建成15個金融專業教學資源庫資源中心,包括7個基本型的資源中心和8個特色型的資源中心。

(二)基于資源庫“微”視域的教師教學資源共享和技能提升

從資源庫的15個資源中心各要素來看,基于資源庫為平臺的教學資源中心,主要側重于“微”視域的內容,以圖表庫、業務憑證與印章庫、動畫與視頻庫、金融票據票證收藏屋、貨幣博覽館、禮儀展示臺、金融產品庫等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資源平臺,貫穿傳統宏觀層面的資料庫、案例庫、習題庫,結合具有特色的“微”學堂,如職業考證輔導站、財經在線、理財學堂等平臺將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新型“微”教學方式通過資源庫平臺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有助于高職院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基礎知識理論授課難易程度的有效把握,而且也有利于規避教師授課過程中過多的探究基礎知識理論而忽視了基礎知識技能應用方面的教學,從而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解決學生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差的弱點。根據金融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要求,基于“微”視域的資源庫素材更新比例每年不低于10%,將最近、最新的相關金融研究成果、金融教學成果、金融創新成果納入資源庫平臺中,保證了資源庫內容的動態持續性變化,達到了實時更新的效果,既保證了教師對最新成果的實時傳授和共享、也保證了學生對最新成果的實時把握,一方面有利于高職院校教師通過資源庫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教學相長,達到教學技能的提升,更好地服務于教師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出適應金融行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技能型金融人才。

(三)基于資源庫“微”視域的學生在線自主學習

基于“微”視域的資源庫為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資源庫的專業介紹,了解金融專業概況,明確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向;通過金融專業課程的分步學習,了解金融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掌握金融的核心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圖表庫、業務憑證與印章庫、動畫與視頻庫、金融票據票證收藏屋、貨幣博覽館、禮儀展示臺等資源中心中,學生可以接觸到色彩豐富、生動活潑的“微”課程內容,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資料庫、案例庫、習題庫、金融產品庫、職業考證輔導站中,學生可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料進行閱讀思考,選擇適合的案例習題、考試題庫進行練習,提高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在財經在線、理財學堂等“微”課堂中,獲取最新的財經信息,得到權威專家的指導,提高網上自主學習的互動性、拓展性。對于熱愛網絡學習的學生來說,資源庫平臺的應用不受時空限制,可以享受全天候24小時的在線服務。

(四)基于資源庫“微”視域的高職院校“航空型”教學方式架構

通過以上金融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踐的分析,筆者認為,現階段基于“微”視域的新媒體技術、以教學資源庫為平臺的“一庫兩主體”(資源庫、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構成的“一體兩翼”航空型教學方式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方式轉變的必有之路。該模式主要圍繞“微”視域的各類素材和資料構成的資源庫為主體,以資源庫“微視域”的教師教學資源共享和技能提升、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為兩翼的“航空型”架構模式,形成資源庫共建、資源共享、各方受益的新型教學體系,最終實現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提升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跨越式轉變。

篇(8)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危機往往會導致整個經濟的蕭條,而經濟是基礎,經濟蕭條又必然影響社會的各個領域。這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來勢之猛、影響之烈、波及范圍之廣,都是歷史罕見的。特別是由于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彼此影響越來越大。占全球經濟總量1/5多的美國一有風吹草動,很快就會引起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正所謂“美國感冒,全世界跟著打噴嚏”。這場金融危機已經重創了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我國經濟基本面仍然保持較好勢頭,但對外出口、吸引外資、消費者信心等已受到影響。現在,需要我們探討的問題是,美國“感冒”的時候,我國如何不“打噴嚏”或少“打噴嚏”?事實證明,我國要想增強“免疫力”,必須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篇(9)

的需要。隨著宏觀金融向微觀金融轉變,

現代金融業在經營模式、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服務手段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發展態

勢。高等院校要從大眾化教育理念出發,

面向市場、面向未來培養能力型就業人

才。高等院校金融學課程體系改革應適

當減少理論型和管理型的課程,增加務

實實用的理財服務型課程。

[關鍵詞]課程體系;金融學;高等院校

隨著現代金融業發展,高等院校金

融學課程體系設置已不能適應理財型人

才,亟待進行調整目前的課程體系。筆者

在此以西方金融理論由宏觀金融向微觀

金融轉變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

教育轉變以及現財服務業的迅速發

展為依據,探討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課

程體系設置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一、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人才培養

目標定位

作為普通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專

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決定著教材體系的

設置。這也要求我們首先要認清金融業

發展的新趨勢。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

融業的發展十分迅速,而且處于領先地

位,金融業的經營模式、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服務手段日新月異。現代金融業發

展表現出新的態勢:一是金融業轉向虛

擬化;二是混業經營模式已成為金融業

發展的必然趨勢;三是銀行表內業務轉

向表外業務;四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金

融創新成為金融業發展的新趨勢;五是

金融業國際化程度將不斷加強;六是現

財服務業發展迅速,專業型理財人

才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這要求高等院

校金融學專業亟待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1.與時俱進,轉變思想觀念。21世

紀是金融經濟時代,金融工具不斷創新,

金融資產規模將迅速擴大,理財將成為

現代經濟生活的核心。而受傳統觀念的

束縛和舊的課程體系以及師資狀況等因

素的制約,高等院校金融學人才培養目

標仍然徘徊于宏觀管理型。這顯然不能

適應現代金融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符合

高等院校大眾化的客觀需要。隨著社會

經濟的迅速發展,金融業已經深入社會

經濟的各個層面,大眾化理財人才呼之

欲出,而且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2.現代復合型理財人才是金融學專

業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普通高等財經院

校,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面向市場、面向未

來,根據自己的實際因校制宜,以培養現

代復合型理財人才為目標。這是金融業

轉型的客觀要求。所謂復合型理財人才

是指以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能力為基礎,

熟練掌握專業理財知識、具有實際應用

能力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

作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能

同質化,應有自己的特色,即管理型人

才、服務型人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

才。現代金融服務業,個性化服務需求不

斷增加,所以,人才培養目標也要個性

化,注重實際應用。

總之,高等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

系設置必須建立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基

礎之上。

二、高等院校金融學課程體系改革

是大勢所趨

1.金融業轉型的客觀需要。20世紀

80年代,西方金融業已經實現了由宏觀

金融向微觀金融業的轉型,其主要標志

是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理論上,宏觀金融理論逐步轉入微觀

金融理論研究。宏觀金融理論研究主要

是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國際金融理論、

金融中介理論和宏觀金融風險與監管理

論的研究。微觀金融理論注重金融市場

和金融創新的研究,現代證券組合理論、

資產定價理論迅速崛起,尤其是金融工

程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業的開始。在金

融業發展的實踐方面,西方銀行業實現

了由表內業務向表外業務的轉型,由間

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型。脫媒現象導致

西方商業銀行表內業務迅速轉向表外業

務,現代金融服務業開始。同時融資方式

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資本市場

融資迅速證券化。上述現象,標志著現代

金融業理財服務時代的到來。這給金融

學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挑戰。

2.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就業壓

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高等教育

規模迅速擴張,畢業生就業高峰已經到

來,就業壓力與日俱增。所以,高等財經

院校必須正視現實,以大眾化教育的基

本思路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即面向市場、

面向就業,培養大眾化需求的實際應用

型人才。高等院校是培養和造就人才產

品的“特殊工廠”。課程設置就如同生產

設備,沒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就生產不出

暢銷的產品,同樣,沒有好的課程設置體

系就無法培養受市場青睞的人才產品。

3.市場呼喚理財人才。隨著銀行業

的由表內業務向表外業務轉變,資本市

場融資方式由間接融資項直接融資轉變,

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大眾化理財時代到

來。政府、企業、家庭和個人需要理財專

業知識和復合型理財人才。熟練掌握理

財專業知識既可以獨立謀生,又可以在

就業市場上顯現出競爭優勢。因此,金融

學課程體系建設必須適應培養理財型人

才目標的需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理

財型人才需求規模越來越大。我國金融

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

服務水平、金融產品開發和金融市場有

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理財服務型人才將

會大有用武之地。

三、金融學課程體系改革

為適應現代金融服務業的需要,金

融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已迫在眉睫。

1.樹立微觀金融意識,摒棄原有的

課程體系設置思路。長期以來我國業界

人士對金融的理解強調其管理職能,而

且注重宏觀方面。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把

貨幣銀行學、中央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

等課程擺在重要地位,在師資配置、課時

安排上花費大量資源。這顯然有悖于現

代金融業發展的需要。現代金融業發展

需要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金融創新和

金融資產的管理,特別是金融工程,需要

更高層次的專業人才。所以現代金融要

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樹立服務意識。由于

經濟社會的發展,理財越來越成為現代

經濟生活的核心,理財成為財富擴張的

手段。這就要求我們盡快適應現代金融

發展的需要,加快金融課程體系改革的

步伐。

2.完善金融學課程體系。我國高等

財經院校金融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

源于國家教育部金融學專業設置的框架,

管理型金融課程居多,如貨幣銀行、中央

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保險學和國

際金融等。而理財服務型金融課程還較

少,如公司理財、家庭理財和投資銀行

等。這些要求我們根據高等財經院校金

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加大力度調

整課程體系。首先,打破原有的課程體

系,盡量減少理論性強和管理型課程的

設置,大力引進理財服務型課程。大刀闊

斧地進行課程重組,減少重復,壓縮宏觀

金融課程的課時量。同時,增加理財新課

程設置,增加課時量,加強師資隊伍建

設。其次,對于課程內容陳舊過時的要及

時更新,通過自主開發和引進具有先進

性、實用性的新教材。

3.建立健全金融學教材優化更新機

制。目前高等院校金融學教材優化更新

機制不健全,管理型和理論型的教材較

多,而務實的理財型教材較少。難以適應

金融業轉型的需要。有些教材內容已經

陳舊,涉及到當前金融發展趨勢的最新

內容越來越少。由于教材體制和機制的

不健全,一些管理型教科書長期壟斷金

融教材市場,不能及時更新內容,跟不上

時展的要求。這就要求,管理層加大

力度調整目前不合理的金融學教材管理

模式,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優秀教材脫穎

而出,特別是理財服務型教材。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53-02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是高等院校依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本科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過程。然而,由于金融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主要以課堂理論為主,實踐動手鍛煉相對較少,這給學生造成了畢業論文僅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錯覺;還有,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這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也不得不以學生就業為主,而找工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在時間上重疊,考慮到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于是學校對學生畢業論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學生在思想上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致使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滑的現象。

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使得社會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所以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學生人數相對于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為了端正學生對畢業論文不正確的態度,切實扭轉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態勢,使他們能夠及時適應社會的需要、真正認識到金融學本科專業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一、撰寫畢業論文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集中訓練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環節。這個階段,在金融學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選題、填寫開題報告、搜集資料、撰寫論文,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持學生對所研究金融問題的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又要使專業指導教師利用自己淵博的專業學識和認識問題獨特視角,對學生的研究給予正確的指導,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頓開茅塞之感。這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學專業指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其次,以學生為主展開畢業論文寫作的各項工作。在此期間,除了指導教師定期檢查督導每個學生的研究進展情況外,學生應主動向指導教師匯報畢業論文的情況,及時將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反映給指導老師,盡快得到正確的幫助建議。再次,指導老師對學生的研究成果給予初步的基本評價。最后,該成績也是每一個學生能夠順利畢業的必要成績之一。在指導老師認為研究成果達到畢業論文的水平后,由學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組成答辯專家小組,通過答辯形式對學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統科學的評價。符合金融學專業學士學位畢業論文要求的,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績。

二、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金融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重要過程

本科畢業論文包括開題報告和論文正文兩大部分。通過填寫開題報告,每個學生可以選擇確定各自適合的論文題目;了解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找出該論文研究的切入點;設計論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內容;明確研究方法等等。在這個階段,學生運用所學金融知識判斷和界定所關注的問題,將自己研究的內容劃定在金融學領域,以符合所學專業的要求。通過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掌握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及進程,了解相關學者在研究本問題時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結論等,從而保證自己的研究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也確保使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人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向前推進一點。通過對論文基本內容的設計,學生運用金融學的理論,對所研究的金融問題形成一個比較概括性的認識。

在論文正文寫作階段,學生要首次獨立地思考如何圍繞開題報告確立的研究題目和研究內容展開研究工作,比如,根據開題報告要求,運用自己已有知識,如何搜集相關資料?運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如何對已獲得的資料進行處理、提煉?根據金融學相關理論的要求,如何運用掌握的資料說明、支持文章的觀點?

因此,撰寫畢業論文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金融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實際金融問題,并初步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上一篇: 英語四級復習計劃 下一篇: 個人實習期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少妇激情在线看 |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国日本亚洲综合久久久 |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A级毛∧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久久只有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