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分層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3 09:25: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音樂分層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音樂分層教學

篇(1)

即使有一些學校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是音樂課程教學的開展并不樂觀,有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為學生講解一些理論知識,并不重視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歌曲的領唱,很少引導學生對經典音樂作品進行鑒賞;還有一些教師在介紹音樂作品的時候,只是對音樂作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學生無法深入音樂作品內部去理解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還會降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并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小學音樂鑒賞中采取分層鑒賞的原因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的環境以及個人努力的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就應該制訂適合每個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與小學音樂教學內容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我們也可以說對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是音樂教學實踐的延伸,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而我們所說的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對百首經典名曲按照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進行劃分是一種相對來說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小學音樂鑒賞中進行分層鑒賞的方法

(一)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分層

一個班級的學生受家庭教育和自身學習能力的限制而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因為從小學習音樂或受家庭的熏陶而具有較強的音樂素質,他們不僅能夠簡單地鑒賞音樂作品,而且還具有較好的音準和較強的節奏感,這一類學生在進行百首經典名曲鑒賞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基礎。而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從小對音樂接觸較少,就會在平時的音樂學習中出現能夠聽出音高唱不準;聽過音樂作品但不能對其進行鑒賞的現象,這種學生大多數對音樂學習充滿了興趣,愿意去學習,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取得較好的成績。此外,還有一類學生非常排斥音樂,他們根本不喜歡音樂,這一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自身學習態度的制約,影響學習效果。

對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是一項較大的學習工程,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類。百首經典名曲中既有以演唱為主的歌曲類音樂作品,以欣賞為主的欣賞類音樂作品,還有以演奏為主的器樂類音樂作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按照不同的學習層次將學生進行分組。如,給課后集中班上學習樂器的學生介紹一些器樂類的經典名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鋼琴曲《天鵝》、二胡曲《賽馬》等,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由于學生正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對這類音樂比較感興趣,他們也愿意在課后花時間去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前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還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簡單的鑒賞。對于那些喜歡唱歌、音準較好的學生來說,在課后或者是課堂教學中,推薦學生去聽一些歌曲類的名曲,如《黃河大合唱》《彎彎的月亮》《太陽出來喜洋洋》等,讓學生先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為深層次地了解歌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對那些對音樂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純理論知識的講解,應該將百首經典名曲放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欣賞。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分層、圖形等方式開展鑒賞活動。

在對百首經典名曲進行劃分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將歌曲類的音樂作品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將其劃分為中國歌曲、外國歌曲,將器樂類的音樂作品劃分為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或鑒賞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并作出恰當的鑒賞。

(二)重視課后鑒賞對課堂鑒賞的補充作用

在音樂課堂上進行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鑒賞,還應該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如,百首經典名曲中的《夏夜》這首歌曲,從歌詞和曲調上看是一首簡單的、填充式的二聲部合唱歌曲,歌曲活潑天真、充滿童趣,充分表現了夏夜中螢火蟲漫天飛舞的可愛情境。在學習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對這首歌進行簡單的聆聽和學習,并對歌曲的創作背景等有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此外,由于這首歌是二聲部的歌曲,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安排音色較好的學生對第一聲部的主旋律進行聆聽并演唱,安排音準較好的學生負責第二聲部的鑒賞和實踐。等到這一教學環節完成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雙聲部進行聆聽,并教學生演唱《夏夜》這首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歌曲進行討論,可以根據學生反饋出來的學習信息對教學方式進行整合,在教學生學習歌曲的同時,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

這種將課后鑒賞與課堂鑒賞相結合的分層鑒賞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深入的了解,還有利于在學生中開展百首經典名曲的校本課程,從而優化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52-0155-02

1 引言

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是指對音樂學科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的過程。通過音樂學科教學評價,可以鑒別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業狀況和發展水平,了解音樂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提供音樂教學的反饋信息,對提高音樂學科教學質量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教學評價具有:①激勵功能:較高的評價能給教師、學生以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發他們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即使評價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師生奮進的情緒,起到推動和督促作用。②教學功能:測驗就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經驗,它要求學生事先對教材進行復習,鞏固和整合已學到的知識技能、事后對試題進行分析,又可以確認、澄清和糾正一些觀念。③有助于評估教師:在許多教師評估系統中,學生的測驗成績都被作為一個關鍵的評判依據。

2 音樂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影響音樂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學設計、知識內容、提問練習和反饋、教學時間分配、多媒體課件等。因此在掌握了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對各個評價指標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才能對課堂教學效果作出正確的評估。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建立了更加具體的、易量化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5個評價因素和12個評價指標。

3 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

層次分析法(A H P)是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該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薩蒂于20世紀70年代初,在為美國國防部研究“根據各個工業部門對國家福利的貢獻大小而進行電力分配”課題時,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運用AHP法解決問題,大體可分為4個步驟:①把問題分解組合,建立遞階層次結構;②根據所掌握的資料數據,通過兩兩比較的方法,按規定的比例尺度,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③進行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④進行總排序和總的一致性檢驗,從而得到各方案對總目標的優劣順序和整個遞階結構所有判斷的總的一致性指標,并據此進行決策。

3.1 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原理,將評價指標按其屬性進行分組,各組構成遞階結構,形成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本文所建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遞階層次分三層:第一層為目標層A,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第二層為準則層B,包括教學設計B1、知識內容B2、提問、練習與反饋B3、教學時間分配B4和多媒體課件B5;第三層為方案層C,包括教學設計有創新,反映教師獨特的思想C1,以學生為主體,突破教學演示模式C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C3,內容經過選擇,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C4,提供豐富的信息和相關資料C5,提問有啟發性,提供模擬游戲等活動C6,練習和活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C7,提供小組活動,培養團隊精神C8,及時提供測評、反饋、矯正C9,教師授課時間與學生思考時間的分配C10,課件的界面友好性C11和藝術水平C12,共12個評價指標。

3.2 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

為了使各個因素或指標兩兩比較以求得其相對權重,引入相對重要性的標度。采用A.L.S a a t y建議的1~9比例標度法。由兩兩比較的方法得出判斷矩陣。

3.3 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1)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的乘積M:

綜上所述,從總排序可以看出,指標“內容經過選擇,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權重最大,即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的選擇對教學效果影響最大,其次是“教學設計有創新,反映教師獨特的思想”對其影響次之。所得結果和學生對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大小的直覺判斷是吻合的,因此該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為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篇(3)

音樂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音樂教學的評價要符合學科特點、在遵循音樂教學本質規律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音樂學科的特點、技能要求、學習態度等對學生進行動態評價。小學音樂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演唱、欣賞、創作、加試四個方面。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因此,建立科學、系統的小學音樂教學考核方法勢在必行。

一、綜合性評價方法

綜合性評價方法是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所做的全面評價與總結,實現了考核內容從單純的知識技能到興趣、素質、能力和個性等的轉變。它主要包括行為評價、成績評價、特長評價三個方面。其中行為評價涵蓋的內容主要是課堂紀律、音樂學習興趣、態度和習慣;成績評價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特長評價主要是對學生演唱、演奏、欣賞、表演形式的評價。綜合性評價的目的是教師通過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斷的改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音樂中享受樂趣,進而提高音樂的欣賞水平。進行音樂綜合性評價考核時,教師應首先了解學生情況,對班級學生進行學習和目標兩種等級分類。

學生分類就是通過了解和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對學生進行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顯性分層即對學生年齡的分層,分為高、中、低三個年齡段,教師根據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的個性制定學生考核的目標。隱性分層,就是把全班學生按照能力水平分為四個層次,供教師在制定分層目標時做參考。

目標分類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材大綱的要求,制定分層次的考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對各層次的學生做出具有激勵和導向的評價,并為學生的逐層上升設立階梯,使學生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進步。

二、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立足于挖掘學生的潛力,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是一種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動態行為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部分,對形成性評價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課堂評價主要分為課前檢查和課堂抽查。

課前檢查。上課前,教師對學生攜帶上課用具和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這種也是對學生音樂學習態度的檢查。

課堂抽查,就是教師通過采用提問、討論、抽查演奏等形式,把學生的學習過程清晰的展現出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制作表格,在表格上寫上每班學生的姓名和八種不同的項目,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根據這些記錄,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盡量挖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教師以復習提問的形式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的回答情況記入抽查成績;定期抽查學生樂器的吹奏情況,讓學生根據學習的歌曲進行簡單的舞蹈表演,同樣記入抽查成績。

三、終結性評價方法

終結性評價方法是一種目標達成評價方法,在評價中,要堅持學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平時形成性評價為輔的原則對學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鞍嗉壱魳窌笔墙K結性評價主要的考核方式。

“班級音樂會”就是班級學生把自己創作的音樂作品在課堂上進行音樂匯演,展示自己的音樂水平。音樂匯演的主要內容包括歌唱、器樂演奏、聽樂舞蹈表演、配樂朗誦、音樂劇等形式,考查學生的樂理知識、欣賞水平以及學習態度等。教師在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音樂天賦、原有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以及項目強弱作出合理的評價。如有的學生擅長器樂表演,有的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則是唱歌條件比較好,還有的學生是樂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根據條件強項評價,表揚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的特長。

這項活動一般在學期結束之前舉行,次數控制在一學期一次,以保持學生對“音樂會”的興趣,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評價的質量。

四、其他方法的應用

音樂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應把教學活動從課堂延伸至課外。評價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對提高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發展音樂才能,挖掘音樂潛力。教師根據課外興趣小組同學的表現作出合理的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到期末的綜合評價中??梢栽诎鄡仍O立優秀特長生、展示課外成績和評價結果兩個方面進行。這樣的評價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

在進行音樂的考核時,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的系統性、科學性和操作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教學目標,注意多種評價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學生做出合理科學的評價,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進而全面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篇(4)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之比,要提高效益,就要減少投入,提高產出,盡力提高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產出包括質量與數量兩個方面,質量是效益的前提與核心因素。提高鋼琴教學效益,就是在師資、設備等條件難以明顯改善的前提下,在招生規模擴大的形勢下,努力保證教學質量。研究高師鋼琴課程教學效益問題,基于如下兩點原因:第一,高師鋼琴教學條件難以適應學生規模擴大的現狀。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大,滿足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會需求,充分發揮了高等學校的辦學潛力,推動了高等教育改革,高師音樂教育也不例外。但是,高師音樂教育面臨著不少困難和矛盾,其中最突出是由于擴大招生而使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導致教學效益不夠理想。第二,高師鋼琴課程教學需要比較雄厚的辦學條件。鋼琴教學的特殊性表明,其更傾向于個別教學,從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高校鋼琴教學受到師資、課時、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如何提高鋼琴教學質量?這是擺在高師鋼琴教師與管理者面前的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一、突出鋼琴教學的師范性與應用性,科學確定教學目標與內容

教學目標與要求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確保高師鋼琴教學質量,首先要把握相應的鋼琴課程教學標準。高師鋼

琴教學的目標與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掌握一定的鋼琴演奏技術與技巧,這是基礎要求;二是掌握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學所必備的鋼琴教學基本功。歸結起來,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學習音樂的重要的學習工具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將來從事音樂教學必備的教學工具。教育部頒發的《關于發展與改革藝術師范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改革教學方法,使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向綜合性、應用性發展?!爆F實教學中,不少教師對鋼琴演奏技能非常重視,但卻忽視了鋼琴課程的師范技能。因此,圍繞高師鋼琴課程教學目標,教師應把鋼琴演奏技術基礎、鋼琴教學技能等內容作為鋼琴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針對目前高師鋼琴教學中不夠重視師范性的問題,教師應加強鋼琴教學技能培養。教師要始終牢記專業培養目標,堅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明確高師培養的是面對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應用型人才,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學了能用才是有能力。在鋼琴教學中體現師范性,具體而言,就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音樂教學方法,有良好的組織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五線譜和簡譜,同時掌握即興伴奏技能。

鋼琴伴奏水平的高低是檢驗學生鋼琴應用能力高低的有效手段,即興伴奏能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也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進行知識再創造的實踐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自我意識、自我表現和自我創造。鋼琴即興伴奏技能是高師鋼琴教學中的重點和薄弱環節,必須加以重視。第一,提高文化修養,培養即興伴奏的編配能力。每個學生的生活閱歷、文化素養及個人專業技能不同,讓不同的學生為歌曲配彈伴奏,就會有不同的編配方案和彈奏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文化素質和音樂理解力的培養,使他們能準確地選擇適合該歌曲內容、情緒的伴奏,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音樂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的欲望。在學習中,教師可精選有一定代表性的練習曲和樂曲進行重點教學,讓學生不僅從技術上過關,而且深入作品,從作品中吸收有營養的成他,同時有機地與即興伴奏結合起來。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伴奏中學會靈活運用,借鑒原譜中好的地方,應用到同類的歌曲伴奏中,提高伴奏的水平。第二,選擇中小學、幼兒園歌曲進行鋼琴即興伴奏訓練。要選擇學生易于理解,富有少兒情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民族風情,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藝術水準較高的經典歌曲作品進行鋼琴伴奏訓練,可從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材中選取訓練素材。第三,努力培養學生的鋼琴彈唱技能。在目前的鋼琴教學中不少教師與學生只彈不唱或只唱不彈,彈唱兼備者可謂寥寥無幾。究其原因,長期以來,在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方面,而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彈唱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在高師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鋼琴即興伴奏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在教學伊始就要將“唱”納入其中,給學生做榜樣,為學生未來從事的學校音樂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彈唱基礎。

二、根據教學對象的鋼琴基礎與學習目標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調教學目標和要求,使教學置于各層次學生之中,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相適應,通過對學生實行異質編組或同質編組,實施分層教學,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以達到各類學生產生共振效應,使各類學生的素質達到分層目標,實現“利用個體差異,促進個體發展”的目的。[1]

1.實施鋼琴分層教學具有其現實依據與理論依據。現實依據是教學對象鋼琴基礎與學習目標的差異性。近幾年來,由于擴招,考師范音樂專業的學生增多,而他們多數是“半路出家”,有的只學過幾個月的鋼琴,準備兩首曲子來應對考試,沒有鋼琴基礎。還有的以其它樂器考試加分錄取,對鋼琴一無所知。此外,教學中,鋼琴學習基礎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導致鋼琴學習目標有不同的定位。學得好的學生想把鋼琴演奏發展為自己的特長,遠遠超出了專業教學目標要求;而鋼琴學得較差的學生只想基本達到專業教學目標要求,并無較高要求。因此,教師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既然教學對象的鋼琴基礎與學習目標具有差異性,那么就應從教學對象的不同情況出發,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2.鋼琴分層教學需要分層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并通過科學編組來組織實施。分層設計教學目標是以統一的專業教學目標與要求為前提的,根據學生的鋼琴基礎和學習目標,鋼琴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超過統一的專業教學目標與要求,但鋼琴學習較差的學生不能低于統一的專業教學目標與要求。對后者教師可適當延長教學時間,最終使他們基本達到本專業統一的鋼琴教學目標與要求。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組織開放的、相對獨立的菜單式學習材料(或稱教材),并附組合要求與規定,以便供學生根據要求自己選擇、組合。教學進程也應分層設計,根據不同層級的學習情況,科學銜接自選材料,構建鋼琴學習進程或階梯。通過對學生實行異質編組,實施“小先生”制,組織學生相互觀摩、切磋,實現學生之間的傳、幫、帶;對學生實行同質編組,以便發現同樣的或相近的教學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如此,盡量利用現實的教學資源,實現“利用個體差異,促進個體發展”的目的。

三、利用不同授課模式的優點,實施多元授課

多元化的鋼琴教學授課模式一般可分為個別課、小組課、班級授課等形式,后兩種合稱集體課。

1.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辦學的規模不斷擴大,師資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鋼琴教學成本上升。鋼琴集體課將一定數量的學生集中起來學習鋼琴,能減少師資,節約成本,可以滿足當今的學校辦學要求。此外,在集體課上有彈、有聽、有想、有議、有問、有答,方便觀摩教學,從而有效地利用學生這個教學資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鋼琴集體課不僅適合眾多鋼琴學業程度相近的師范生學習鋼琴彈奏技術和技巧,而且鋼琴教學的共性問題都可采取集體課的形式講授,比如鋼琴作品分析、鋼琴發展史、鋼琴教學法、鋼琴伴奏理論與技術、鋼琴演奏理論等。

2.個別課的特點。個別課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最能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學生可近距離地與教師溝通學習心得,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及時地加以解決,教學效果較好,但耗費了大量的師資,而且不利于學生之間的觀摩與交流。在個別課上,依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可采取鼓勵、建議、啟發等方式指導和激發其彈奏。

就鋼琴教學的個別課與集體課而言,二者各有長短,相濟互補。一方面,許多在個別課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在集體課上得到解決。在集體課中教師可把一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一次性講完,從而有效地避免個別課的許多重復工作,節省師資,提高教學效率;在集體課中教師可進行重奏、合奏等在個別課中無法進行的訓練,還可通過個別學生演奏,其余學生點評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也可通過課堂評比來活躍課堂氣氛,加強課堂互動,提高課堂質量。另一方面,學生由于受其性格特點、訓練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樂譜、技法與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發展往往表現出不均衡、不協調,教師要與學生之間進行個別溝通與交流,而且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和鋼琴學習差距的拉大,應逐漸增加小組課和個別課,這對于鋼琴課程學得較好的學生而言具有特殊意義。鋼琴教學的個別課與集體課相輔相成,各有所長,不要以為集體課就不可能有質量,鋼琴集體課與降低教學質量沒有必然聯系,只要用得恰當,遵循鋼琴教學規律,集體課同樣可以有很高的教學質量。就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而言,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教師應考慮多用集體課的形式授課,以便提高教學效益。

四、指導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

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安排學習內容,確保練琴時間。大學生空余時間較多的是寒暑假和雙休日,應在此時間段給學生增加鋼琴學習內容和作業量,力爭使學生取得突出進展。學生每天的練琴時間最好固定下來,習慣成為自然,練琴就會成為每天的生活內容。學生還應采取積少成多、化整為零的辦法,利用空隙、閑散時間練琴。實在沒有時間,學生還可采取“心練”的辦法,即在面前無琴的情況下,設想心中有琴。實踐證明,這些都是很有效的學習方法,如能長期堅持,定能獲益匪淺。

篇(5)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在原有水平上發展。分層教學,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根據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激情等方面,按學生音樂技能、舞蹈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歌曲演唱綜合能力由高到低依次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指進行過音樂系統學習過,且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或是沒有受過單獨音樂學習,但音樂感覺非常好、喜歡展示、嗓音和音準突出的學生,在平日的課堂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帶頭、引領,帶動其他孩子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的學生。B層略低于A層,是指嗓音和音準一般,由于膽小導致唱歌聲音小、不自信老師平時容易忽略的學生,C層是指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激情少,音準差且學習態度、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極差的學生。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4位學生構成,并任命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調整一次。然后根據每組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分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根據教學目標分層,使每個學生都能“摘到果子”

    以蘇少版第九冊為例: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多,知識面廣、樂理知識多等等。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對三組學生要掌握的內容和達到的要求有所區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制定難易適中的目標,使這些目標恰好落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們都“跳起來摘果子”。教學目標大致分為以下三層:

    這樣的分層,能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有效的學習,盡可能的發揮出最好的學習水平。當然教學目標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當學生能夠完成“簡單識讀樂譜,學習一些簡單樂理知識”后,可讓他嘗試達成下一個目標“能夠唱簡單樂譜,能夠表現自己,了解一些樂理知識”……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依據課時內容適當調整。

    二、根據課內訓練分層,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教學。另一方面要把握課堂提問策略,讓層次較好的學生,適當加大音樂知識的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而對層次較差的學生,教學進度就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一些,讓各類學生有輸出信息的均等機會。

    1.歌曲教學

    識譜是學習音樂的工具,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熟練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需要調整教學方式:如在學習歌曲《七子之歌》時,在學生都唱會了之后,我出示了《七子之歌》的簡譜旋律,并分成了幾部分,先請A層的個別同學完整的演唱歌譜,然后請B層的同學跟著琴聲完整唱譜,最后再請C層的個別學生跟琴唱上一兩句歌譜。這對于A和B層的同學來說肯定沒問題,對于C層的學生來說,難度也大大降低了,因為歌曲已經唱會,對音高有概念了,而且A和B層的學生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所以這些孩子唱得都很好,讓他們感到視唱并不是一件難事,這在無形中樹立了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

    在歌曲教學中就同一學習內容,我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樣利于調控其情緒,因為過高的要求會使一部分學生為難,過低的要求又會使優等生覺得無味,他們可能缺乏激情而敷衍了事。比如在歌曲《白蘭鴿》的教學中,我分層提出了下面的要求:

    2.音樂創造

    在學生音樂創造方面也要注重各個層次之間的差距,定好各層的要求:如在《紅河谷》一課中,我請學生進行歌詞創編,主題是漂泊在外的中國人思念自己的祖國,這部分A、B層的學生還是占主導,然后請歌唱水平欠佳,也就是C層的學生改用朗讀的形式聲情并茂地傾訴著思鄉之情……最后師生一起在鋼琴的伴奏中哼唱改寫的歌詞。

    三、根據層次擬定評價標準,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音樂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評價的作用,提出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為了全面考察孩子們的學唱情況,嘗試用分層評價,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都有不同的測試要求:

    A:除了要求能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外,還要會演唱一兩首歌曲旋律。

    B:要求能熟練演唱歌曲,還能用肢體語言和拍手等形式來掌握好歌曲的節奏。

篇(6)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在原有水平上發展。分層教學,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根據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激情等方面,按學生音樂技能、舞蹈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歌曲演唱綜合能力由高到低依次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指進行過音樂系統學習過,且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或是沒有受過單獨音樂學習,但音樂感覺非常好、喜歡展示、嗓音和音準突出的學生,在平日的課堂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帶頭、引領,帶動其他孩子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的學生。B層略低于A層,是指嗓音和音準一般,由于膽小導致唱歌聲音小、不自信老師平時容易忽略的學生,C層是指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激情少,音準差且學習態度、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極差的學生。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4位學生構成,并任命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調整一次。然后根據每組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分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根據教學目標分層,使每個學生都能“摘到果子”

以蘇少版第九冊為例: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多,知識面廣、樂理知識多等等。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對三組學生要掌握的內容和達到的要求有所區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制定難易適中的目標,使這些目標恰好落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們都“跳起來摘果子”。教學目標大致分為以下三層:

這樣的分層,能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有效的學習,盡可能的發揮出最好的學習水平。當然教學目標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當學生能夠完成“簡單識讀樂譜,學習一些簡單樂理知識”后,可讓他嘗試達成下一個目標“能夠唱簡單樂譜,能夠表現自己,了解一些樂理知識”……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依據課時內容適當調整。

二、根據課內訓練分層,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教學。另一方面要把握課堂提問策略,讓層次較好的學生,適當加大音樂知識的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而對層次較差的學生,教學進度就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一些,讓各類學生有輸出信息的均等機會。

1.歌曲教學

識譜是學習音樂的工具,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熟練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需要調整教學方式:如在學習歌曲《七子之歌》時,在學生都唱會了之后,我出示了《七子之歌》的簡譜旋律,并分成了幾部分,先請A層的個別同學完整的演唱歌譜,然后請B層的同學跟著琴聲完整唱譜,最后再請C層的個別學生跟琴唱上一兩句歌譜。這對于A和B層的同學來說肯定沒問題,對于C層的學生來說,難度也大大降低了,因為歌曲已經唱會,對音高有概念了,而且A和B層的學生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所以這些孩子唱得都很好,讓他們感到視唱并不是一件難事,這在無形中樹立了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

在歌曲教學中就同一學習內容,我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樣利于調控其情緒,因為過高的要求會使一部分學生為難,過低的要求又會使優等生覺得無味,他們可能缺乏激情而敷衍了事。比如在歌曲《白蘭鴿》的教學中,我分層提出了下面的要求:

2.音樂創造

在學生音樂創造方面也要注重各個層次之間的差距,定好各層的要求:如在《紅河谷》一課中,我請學生進行歌詞創編,主題是漂泊在外的中國人思念自己的祖國,這部分A、B層的學生還是占主導,然后請歌唱水平欠佳,也就是C層的學生改用朗讀的形式聲情并茂地傾訴著思鄉之情……最后師生一起在鋼琴的伴奏中哼唱改寫的歌詞。

三、根據層次擬定評價標準,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音樂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評價的作用,提出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為了全面考察孩子們的學唱情況,嘗試用分層評價,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都有不同的測試要求:

A:除了要求能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外,還要會演唱一兩首歌曲旋律。

B:要求能熟練演唱歌曲,還能用肢體語言和拍手等形式來掌握好歌曲的節奏。

篇(7)

二、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教育理念

進行時時的更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與教育理念是息息相關的,為了在新課改背景下進行教學改革,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中的不足之處,在吸收其中的“精華”后,要不斷的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這樣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圍繞著學生開展,利用聽覺和視覺相結合的感官刺激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的掌握每位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情況,有的同學之前并沒有音樂基礎,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得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一步一步的跟上整體教學的步伐,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幫助每位學生都掌握教材的內容,與集體共同參與,加強對音樂學習的認同感。例如在教授《踏雪尋梅》這首歌曲的時候,很多學生無法掌握好二部輪唱的技巧,教師就要分層次進行教學指導,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帶領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2/4、3/4、4/4拍的運用,基礎中等的學生就在一旁進行鞏固學習,再通過欣賞其他二部輪唱的歌曲,如《抗敵歌》或者《卡農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起學生對音樂的探索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篇(8)

學習音樂,首先要學會聆聽。聆聽是通向音樂的橋梁,開啟音樂之門的鑰匙,步入音樂天地的階梯。因此,聆聽教育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啟蒙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我們的音樂教育,既不是培養作曲家,也不是為了培養演奏家,而主要是培養合格的聽眾。”由此可見,注重聆聽,感受音樂,在整個音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學生樂于聆聽,養成聆聽音樂的好習慣,來享受音樂呢?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聆聽伴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始終,我把聆聽這一教學方法分為四個步驟:創設聆聽、分層聆聽、相互聆聽和主動聆聽,讓聆聽為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來服務,讓學生持久地養成一種好的聆聽習慣,從而有效地實現我們的音樂教學目標。

一、創設聆聽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注重聆聽,感受音樂,是音樂審美的一個前提。享受音樂就必須有一種美的氛圍,因此想讓學生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教師在創設音樂情境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音樂,感受和欣賞音樂。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小學生都有著好奇的天性,對一切新鮮的有趣的美妙的事物他們都有著探索的熱情。所以聆聽教學中的創設聆聽——“導入”十分重要,它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有效地導入也是指導學生理解、感受音樂的前提。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音樂有著不同的藝術形象,故要采取不同的導入方法,以激起學生聆聽音樂的期待心理。

例如:我在欣賞楊小望素華老師執教的湘教版四年級《春曉》一課中,在開課時望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精彩的課件,她用完美的畫面形式展現給學生春天萬物復蘇,充滿生機的美麗景象,然后用自己動聽的聲音解說在春天里人和自然親密接觸和諧共處的美好情感,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春天大自然的景色,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這樣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很快地融入音樂情景中。這種創設的聆聽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學生情感和音樂作品有了“共鳴”。他們也能更好地去理解、感受音樂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內涵。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節奏與時間的快慢、力度的強弱密切相連。舒緩的節奏使人心境平和,密集有力的節奏使人情緒跌蕩。我在教長江版一年級下冊《藝術》教材第三單元的《好個長鼻子》一課時,首先我播放歌曲《小象》,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愉快地走進教室,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然后讓學生在不知道課題的情況下聽管弦樂《大象》和《小象》,讓學生通過節奏的不同對比分析音樂:你們聽了音樂后感受到了哪里?想到了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聆聽,能很快的說出樂曲的不同,并對樂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分層聆聽

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去發現、探索音樂作品的美。學生在學唱歌曲時,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必須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訓練。所以重視學唱前的聆聽在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這個階段可以是教師范唱,也可以是聽音響。但目的都是使學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對之產生初步的情感體驗。這時的聆聽,可根據歌曲難易程度及學生的接受水平來決定聆聽的次數,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多方位的、有目的地聆聽,不能單純的重復播放,每一次的聆聽都要逐步提高要求,而且目的要非常明確,分層的聆聽,教師設計難度依次提升,這樣聆聽才能真正地體現出“有效的聆聽”。

我在設計人教版五年級《蟈蟈和蛐蛐》這課時,由于這是一首戲歌,歌曲的曲調汲取于北方戲曲、說唱的音樂素材創作而成,學生對這樣的音樂旋律不是很熟悉,所以我通過三次(和京劇的對比找不同處、說出故事、找出印象最深處)不同地分層聆聽,讓學生熟悉音樂并喜歡音樂到最后能吸引他主動的學習音樂,如此反復聆聽、對比、演唱,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學會了正確的演唱,提高了鑒賞能力,也讓學生在不斷的聆聽中學會了歌曲里出現的休止、倚音、唱腔等要學習的基本音樂常識。有些樂感好的學生還能簡單的哼唱幾句了。

特別是在欣賞課時這種分層聆聽顯得格外重要,讓學生靜心聆聽,帶著問題去聆聽,在音樂中找答案,在答案中去感知,在感知中去探索,從而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培養學生有效傾聽的習慣和能力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必須長期努力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光要有細心,更要有恒心。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和能力。

三、相互聆聽

篇(9)

在音樂教學中,每個班級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對音樂課不感興趣,上課注意力分散,經常說話打鬧,嚴重影響課堂紀律。這些學生中,有的學生唱歌沒有音高音準概念,節奏感差;有的學生不參加音樂活動,對音樂持無所謂態度,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生理、心理、遺傳、家庭環境等原因,在音樂課堂上出現學習困難現象,這些學生稱為音樂學困生。通過幾年的教學,我總結了如何轉化音樂學困生的一點經驗。

一、充分利用班級音樂骨干,和學困生結對子,組成“一幫一、一對一、共進步”的幫扶小組

我在音樂教學中,把班級的音樂骨干和班級的學困生組成小組,共同合作,實現小組目標。每個組的成員不但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這樣,每個組的音樂骨干必須要為自己組的差生進行幫扶,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一種氛圍。

二、為學困生提供表演展示才能的機會

我曾經安排過一些學困生在課堂上唱他們喜歡的歌,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形式,他們課前就找了自己喜歡的歌,上課的時候為全班的同學演唱。抓住他們喜愛演唱流行音樂這一特點為突破口,讓他們在多次的表演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體現自身價值所在。同時引導他們正視音樂課,知道在音樂課上既能學到許多知識,同時又能幫助自己唱好歌。

三、分類分層,因材施教

對于大部分的學困生進行欣賞教學。欣賞課的內容學困生容易接受,在教學中加大聽的力度,給學困生介紹國內外優秀音樂作品,講一些音樂家的故事,開闊學困生視野。

對于音準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潑好動學生,注重表演。鼓勵他們參與律動、歌表演或音樂游戲。通過表演提高音樂感受能力、節奏感和身體協調性。

篇(10)

一、培養課堂器樂的學習興趣

1、激發對樂器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對于初中生來說,一旦面對新奇的、新鮮的事物,就會產生強烈的感官、行動探究欲望。好奇心可以把學生對于器樂學習的情感激發起來,成為促進他們學習的動力。好奇心很容易稍縱即逝。初中學生的興趣很多,往往都不持久。在日常教學的實驗性觀察中,我常常發現一些學生剛接觸課堂樂器時候,又熱烈又迫切,恨不得馬上能夠吹奏出流暢優美的旋律。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樂器掌握又需要枯燥乏味的練習,學生原本高漲的興趣與情緒“溫度”便會陡然下降,心理上會產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此教師先要成功地激發學生對樂器的好奇心,隨后也要花功夫去呵護與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之不要減退。

具體做法上,老師可從以下方面來考慮:①抓住學生最初的好奇心理。萬事開頭難,學生最初接觸樂器的時刻是最重要的,教師要在發放樂器之前,抓住學生迫切拿到樂器并探個究竟的心理;運用簡短的語言和優美的示范,讓學生一下子被樂器的魅力所吸引。②器樂學習中以鼓勵為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能一味地抓技術、求難度;這樣學生的會被枯燥的訓練和復雜的技術嚇到,對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師在學習中要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樹立他們的演奏信心。③創造新鮮興奮地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周圍的學習環境息息相關。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營造新鮮的興奮的器樂學習環境,良好興奮的環境能夠帶動學生的情緒,使之努力學習,提高技術。

2、變化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在器樂教學中,音樂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都會在備課時采用獨特的教學方式。通過調查了解,由于音樂課程課時較少,器樂課所占比例不多;如今器樂課堂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都是老師講解示范,學生學習演奏。這樣的教學看似簡單直接,但是卻抹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試想一下,如果每節器樂課都是這樣按部就班,器樂課堂哪有樂趣可言?因此音樂教師如果要讓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必須在課堂上變換教學方式。

在具體做法上,教師可將樂曲的吹奏學習同欣賞、模唱、節奏、形體加以結合;通過欣賞來豐富感受,模唱來熟悉旋律,節奏來加深理解,形體來綜合表現。

這樣的器樂課堂形式豐富,手段多樣。課堂教學既顯得豐富輕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得以提高。

二、根據學生器樂學習現狀進行分層教學

1、了解學生的演奏差異

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來說,大體上是差不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因為學生之間存在 individual differences(即 ID)。當前學生的差異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聚焦學生的差異也是從教師的角度和教學的角度出發,比較適合“以學生為本”的課改理念。器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先要關注學生在器樂學習中的差異性。有的學生曾經系統地學習過樂器,音樂基礎較好,樂器的掌握能力較強。這部分學生面對課堂樂器的學習會覺得很輕松,學習的效率較高,演奏的水平也不錯。這只是音樂基礎良好的一部分學生。大部分初中生對課堂樂器還是很陌生,有的學生小學時候學習過樂器,初中學習了完全不同的新樂器,對他們而言也是從頭開始的一種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好的不夠學,弱的學不好。并且學生的個人性格、學習興趣都有異同。因此音樂教師在分層教學開始,先要對執教班級的學生器樂基礎進行了解,知道他們的學習背景和演奏差異,從而指導分層教學。

2、分層訓練和分類考核

學生雖然具有樂器演奏上的差異,但是如果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都一樣會取得演奏技術上的進步。音樂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演奏技術好壞的基礎上,著手進行班級內分層教學很有必要。由于學校的音樂教師有限,并且器樂課的授課形式與其他類型的音樂課相同。所以分層教學主要以班內分層教學模式為主。

器樂課堂分層教學的內容包括:曲目內容、演奏難度、音樂處理、表現表演等方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學。

在器樂課堂上,分層技術訓練的依據主要在于:基本技術、演奏技巧、音樂處理、綜合表現等幾方面綜合來考慮。教師依據這幾方面對學生的演奏技術做出大體的評價和分類。隨后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組分別進行教學。在定期的考核時,教師需要采用分類考核的辦法。根據分層小組,對學生的演奏內容、演奏難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別給予不同的標準和尺度。這樣的分層教學能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共同的課堂上,同樣獲得進步和積累,有助于器樂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結論

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音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效益不是取決于教學中內容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有效教學中要具備一定的反思意識。總之,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得繼續深入研究初中課堂器樂教學,力求解決這些難題。爭取在把初中課堂器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進行得更為深入、更加透徹。

參考文獻

[1]彭音,淺談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J].學周刊,2013.11.25

[2]唐彩琴,淺談初中音樂課堂中使用器樂的重要意義[J].文理導航(上旬),2011.01.10

上一篇: 房屋裝修設計教程 下一篇: 養老保險相關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