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風險案例分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1 17:20: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銀行風險案例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銀行風險案例分析

篇(1)

一、銀行業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綜合來看,經濟持續放緩、銀行盈利增速趨緩成為新常態。在此背景下,銀行業資產質量承受的壓力增大,銀行普遍不良資產貸款率居于高位未回落,核銷轉讓、撥備計提力度均較大。以下根據2015年銀行中報的更新數據進行具體分析。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現狀

上市銀行不良貸款在加速凸顯,僅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3家城商行的不良貸款率低于1%。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高,為1.83%。上市銀行不良率呈逐季上升之勢,拐點尚未形成。2015年6月末,上市銀行不良率為1.45%。五大行整體不良率為1.49%,略高于上市銀行平均水平。城商行資產質量較好,整體不良率僅為0.92%。不良資產暴露自2013年來開始進入上升通道,目前從整體和各項指標來看,下半年仍難見到資產質量觸底的趨勢。

核銷轉讓的不良貸款加回后,資產質量壓力則更為顯著,也可見核銷轉讓力度之大。6月末,加回核銷轉讓后,16家銀行平均不良率為1.53%,較披露數據提升22bps,五大行平均不良率1.62%,較披露數據提高14bps,股份制銀行平均不良率1.62%,較披露數據提高27bps,城商行平均不良率1.13%,較披露數據提高21bps。此外,加回核銷轉讓后的不良凈生成率的增幅更為顯著。中信,南京、民生不良率較中報披露數據上升幅度較大。

(二) 銀行業不良貸款預警

90天內逾期貸款和關注類貸款的快速增長預示著持續的資產質量壓力。2015年上半年,總逾期貸款方面,16家銀行環比大幅增長近42%。

二、S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報告期內,S銀行信貸資產規模合理增長,不良貸款有所上升,撥備覆蓋保持穩健水平。 在貸款監管五級分類方面,受經濟下行影響,S銀行不良及關注類貸款均有所上升。其中,不良貸款增加以次級類貸款為主。對重點領域把控方面,2015年,對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制造、多晶硅、煤化工等產能過剩行業,S銀行動態調整行業信貸政策,提高準入標準,實行嚴格名單制、限額和核準管理,加強退出執行過程監測,優化風險緩釋手段,降低再次因授信過度集中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三、鋼貿風險案例分析

(一)鋼貿風險案例概況

2013年底,鋼貿系統性風險爆發,導致銀行不良率驟升,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而S銀行的鋼貿授信業務的擔保方式主要以聯保、互保為主,受系統性風險的沖擊極大,鋼貿授信資產質量持續惡化。數據顯示,整個F市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在7個月內增幅達到了217%;不良貸款率也從2013末的0.85%升至2.6%。而其中不到200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里,投向鋼材貿易、塑料貿易兩個行業的壞賬占了50%。

(二)S銀行受鋼貿風險影響的原因分析

在S銀行“兩加強、兩遏制”專項檢查中,“貸款被挪用”屬于比較突出的問題,并且主要集中在鋼貿授信客戶。事實上,在近幾年鋼鐵產能過剩、鋼貿企業利潤嚴重下滑背景下,鋼貿行業貸款資金普遍被挪用。而此次鋼貿風險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外部原因,也凸顯了銀行信貸管理存在著很多漏洞。從風險案件來看,借款人挪用銀行信貸資金對外投資房地產或其他偏離主業經營高風險領域是誘發風險的關鍵,而銀行進行調查、審查和貸后管理環節中都沒有進行及時的風險預警和防范。下面就鋼貿企業外部因素和銀行內部兩個方面對鋼貿風險進行具體分析。

1、鋼貿企業騙取貸款

據公安機關通報,存在部分鋼材貿易企業偏離主業,以鋼材貿易需要流動資金為名,以鋼材市場為融資平臺,通過虛假注資的擔保公司,采取互保聯保等方式,借此大量套取銀行貸款后投向房地產與股票等高風險行業。鋼材市場融資資金本身數量巨大,一旦出現風險就會造成銀行大量呆壞賬,極大地危害當地金融安全。但由于S銀行在經營業績的驅使下,始終將高回報的鋼貿市場作為其業務拓展方向,導致鋼貿行業授信高度集中,借款主體總體風險特征趨同,系統性風險長期積聚,并最終爆發風險。

2、“三查”執行不力

目前,在對鋼貿授信的檢查中,發現對鋼貿授信“三查”執行不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貸前調查流于形式。(1)沒有調查核實實際控制人擁有多家關聯企業,和關聯企業在多家銀行已有融資的情況,導致信貸風險過度集中;(2)未對相應客戶企業進行流動資金需求、銷售收入的科學分析與測算。

二是貸中審查審批不嚴。(1)授信行業過于集中。將鋼貿、塑貿行業作為業務發展主要方向,對鋼貿行業授信過度集中;(2)信審流程簡單化、模糊化和批量化,導致貸中環節風控職能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逐漸積累系統風險;(3)對新增授信缺乏實際需求、用途和實際控制人對外投資的了解和分析。

三是授信貨后管理不到位。(1)銀行存在重貸輕管的錯誤理念。存在部分銀行未按照要求對證明材料進行進一步核實,未對信貸資金流向及借款人結算回款進行監控,導致風險暴露后才發現問題;(2)銀行信貸系統中的定期檢查報告不能有效反映企業的經營盈利水平,導致信貸管理部門無法及時了解并提出相應措施。

鑒于以上可總結出,鋼貿系統性風險爆發除了市場方及企業自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外,銀行內部管理不嚴、基層對規章制度的執行走樣,特別是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也是風險爆發主要內部原因。

四、加強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提高“三查”執行力

強化貸前調查。貸前調查從形式上來看,應采取實地調查與線上查詢相結合的方式,線上借助網絡與信息系統可查詢客戶信息,借助實地調查深入了解。從內容上來看,應包括:一是客戶的基本信息、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二是借款需求、用途與還款來源的真實性;三是客戶與擔保人等關聯合作情況、客戶生產鏈中上、下游客戶與客戶的合作情況,同時分析其與銀行合作的可能性。

強化貸中審查。貸中審查是重點對貸款合法性和安全性進行審查,綜合評價客戶情況后,確定是否給客戶提供貸款。審查貸款行是否具備承辦該筆貸款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及特定業務可能產生的政策、法律風險。形成審查報告。相關的審查崗在審查后,撰寫審查報告,確定是否給客戶提供貸款,若進行貸款需提供相應的額度和利率等方面審查結果。

強化貸后檢查與管理。貸后檢查主要是由貸后管理崗在對貸款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完成貸后調查報告。貸后調查報告應客觀評估、真實反映借款人償還能力的變動情況,如果發現借款人有違約行為,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減少損失。貸后管理的配套機制方面,應完善貸后評價機制,多形式多維度地介入貸后管理中,從而創新并強化貸后管理環節。

(二)完善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響應國家智庫建設的號召,完善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加強對銀行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培養,為銀行儲備專業而忠誠度較高的人才庫。另一方面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普遍專業素質,強化全行人員的風險意識。尤其是要重視培養業務人員的風險識別、風險監測和風險控制能力,充分認識到“三查”的重要性。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信貸考核與問責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信貸考核體系,對提高貸款“三查”執行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設置對銀行從業人員基礎知識的考核機制。另一方面,將“三查”各個環節的信貸資產質量情況作為相關部門人員考核評分點,轉變重業績輕管理理念。

建立合理的問責機制,對于檢查中發現的違規問題,加大問責力度,落實責任人并借助信息系統對不良記錄情況進行錄入,督促從業人員遵守法律法規與職業操守,從而減少案件防控難度。

參考文獻:

[1] 銀行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5年8月25日.

[2] 尹正茂,商業銀行鋼貿貸款問題反思與啟示[J],金融縱橫,2013年,第10期.

[3] 孫雨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控探討[J],財經界,2013年,第11期.

篇(2)

縱觀近期發生的操作風險案例,覆蓋面非常廣,涉及的范圍全面,幾乎涉及銀行內部的所有部門,既涉及商業銀行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也涉及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既包括發生頻率高、但損失相對較低的日常業務流程處理上的小紕漏,也包括發生頻率低、但一旦發生就會造成極大損失,甚至危及到銀行存亡的自然災害、大規模舞弊等。這些案件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刑事犯罪案件頻發,內外勾結案件凸現;二是盡管銀行案件總數穩中有降,但涉案金額上升;三是大部分案件集中在基層;四是因賭博、炒股、經商等原因誘發的案件比重較大。這些案件的發生,是舊體制的弊端、當前社會矛盾、社會信用環境以及傳統的銀行文化等多種因素相互交織與作用的結果,也是商業銀行自身管理體制不完善、基本制度執行不力、內控制度不落實和對基層機構特別是對機構負責人管控不到位造成的。要遏制當前銀行案件高發勢頭,必須堅持改革和管理并重,要從根本上改變“重業務輕管理,重外延擴張輕內控建設”的局面。

一、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成因

通過總結這些案例,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影響因素可以概括為:制度因素,內部人員因素,系統因素,有關社會因素。下面分別從這四個方面闡述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成因[1]。

(一)制度因素

主要包括制度不完善、滯后性、執行不力等。目前,各商業銀行制度建設正朝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但由于內控制度和各程序設計上存在缺陷,許多制度都執行不力從而流于形式;制度的滯后性使得制度建設跟不上業務創新的需要。諸如銀行職工盜用客戶資金案、貪污公款案、挪用公款案等。

(二)內部人員因素

包括員工思想道德素質、員工業務能力、越權和行為、關鍵人員流失等。人是操作風險防范的主體,在操作風險的控制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銀行和內部員工之間的勞資和法律糾紛,員工因意外傷害而要求賠償的事件也不斷出現,增加了操作風險的損失。諸如違規放貸案、假冒客戶名義辦理貸款案等。

(三)系統因素

包括軟硬件設備、操作系統網絡等。目前,銀行都實現了網絡化,系統的評估與升級、系統日常維護、系統安全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一旦出現失誤,就會引發操作風險。在業務處理過程中,由于網絡故障,可能會出現存款重復入帳、取款未下賬等。如果不法分子利用這類故障,將錯誤款項轉移將使銀行蒙受損失。諸如存款資金被電話銀行盜取案、利用假省份證造假案等。

(四)有關社會因素

主要包括外部欺詐、搶劫、盜竊、黑客攻擊以及經濟蕭條、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從短期來看,操作風險主要來自內外部欺詐,從銀行的實踐中可以看出,由于內外部欺詐所產生的損失事件數目占到全部損失事件數目的70%,損失頻度和強度均高于其他類型;從長期來看,隨著銀行業電子化程度不斷提高,技術性因素引發的操作風險越來越多。諸如:齊魯銀行金融票據詐騙案等。

二、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特征

(一)廣泛性

這些操作風險案例覆蓋面廣,涉及的范圍全面,操作風險發生可能性遍布銀行的所有業務環節,涵蓋所有的部門,而且風險內容會隨著管理實踐的發展和管理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增加。既包括較為傳統的存取款業務、貸款業務、支付業務、收單業務、擔保業務,也包括新興的代客理財業務、信用卡業務、票據業務、同業業務,還包括銀行外包的相關業務;既包括發生頻率高但損失較低的日常業務流程的錯誤處理上,也包括發生頻率低但損失較大、甚至危及到銀行存亡的重大事件上。

(二)同步性

縱觀這些案例,發現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創新,業務的復雜程度上升,在制度、流程、系統和人員上會出現許多新的操作風險因子;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在制度、流程和系統上越是容易出現漏洞,人員越是容易疏忽。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發生與商業銀行發展的同步性,雖然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但商業銀行內控機制與人員素質的落后是其頻發的癥結。

(三)多樣性

通過總結這些案例,發現我國金融機構操作風險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內部欺詐風險、外部欺詐風險、客戶產品與經營業務風險、執行分割和流程管理風險。

(四)基層性

縱觀這些案例,大多數操作風險案例發生在基層單位,支行對總行與分行的相關制度和業務規定執行不力,總行和分行對支行的監督也不夠充分,基層員工法律和合規意識不足,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或抱有明顯的僥幸心理。

(五)放大性

這些案例在發生的第一時間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多數基層支行對操作風險案件的發生封閉消息、封閉輿論,只要有負面東西一律不讓報道,說是擔心引發金融風險。結果是把小問題釀造成了大問題,把小風險釀造成了大風險。比如齊魯銀行事件,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早有預警和提示,結果是人員被換,最終釀成大案。

三、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防范

(一)防范難點

對于這些防不勝防的操作風險案件,國內銀行在監控上確實存在不少的難點[2]:

1、案件防范意識不到位

不論是領導者還是一般員工,對案件防范的意識不到位,片面的認為案件主要是指大案要案,操作上的小問題不是案件,沒有考慮到往往是這些小問題才導致了大案件;認為業務發展是主要,案件防范是次要,重發展、輕風險的思想還比較嚴重。

2、制度執行不到位

再完善的制度落實不到位也只是空談。有章不循,操作不規范在實際中普遍的存在,過分相信自己,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導致了“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現象頻繁出現,久而久之,造成風險漏洞越來越多、越積越大,為案件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3、監督檢查不到位

沒有監督檢查,制度就無法真正的落實到位,而在工作中,不論是專門監督檢查部門還是業務部門自身,監督檢查常常流于形式,重視紙式材料,忽視現場檢查,造成在重要工作環節上不能嚴格履行制度,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和相互制約的作用受到了限制,以致引發了案件。

4、案件防范手段不到位

目前,工作中主要強調硬件手段的防范,而忽視員工對案件防范的關心程度、理解程度、執行程度,忽視員工的思想變化、情緒變化、家庭環境變化,缺乏對案件防范措施的創新性、有效性。

(二)防范措施

針對這些防不勝防的案件,縱然監管部門在監控上存在諸多難點,但還是要堅定不移的防范操作風險,以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使金融機構健康有序的發展。就如何防范操作風險問題,提出如下幾項建議[3]:

1、全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內部控制制度是有針對性的管理操作風險的有力工具,有效且能保證嚴格執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主要手段:第一,加強內控管理文化建設;第二,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合理的組織架構,從制度上保證內控效率。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合理的組織架構是商業銀行內控制度發揮效率的制度保證; 第三,積極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建立獨立、權威的內部監督制度,確保內部監管的連續性。

2、建立和完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

這是商業銀行防范和控制操作風險的一項基礎工作,也是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手段:第一,梳理商業銀行的組織架構;第二,專設操作風險管理部門;第三,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可能來源于制度、人員、系統和社會等各個方面,任何方面的缺陷都會誘發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發生。在總結我國當今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特征的基礎上,我們要抓住重點,克服難點,加強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增強員工守法合規意識,在全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力爭全面控制操作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楊天玲.銀行操作風險成因及對策研究.金融與保險.2008.(6).

[2]中恒國際租賃有限公司項目部.金融業風險案例匯編.2012.

篇(3)

2.成長企業的風險管理——鄭文平博士采訪實錄 

3.草船借箭有風險──哈佛大學博士陳琳談金融風險管理 

4.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關系框架——基于戰略管理視角

5.企業風險管理發展歷程及其研究趨勢的新認識

6.論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

7.集團管理控制與財務公司風險管理——基于10家企業集團的多案例分析

8.村鎮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浙江長興聯合村鎮銀行為例

9.董事會治理與財務公司風險管理——基于10家集團公司結構式調查的多案例分析

10.面向調度運行的電網安全風險管理控制系統 (一)概念及架構與功能設計

11.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一個職能論的視角

12.風險管理在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預防中的應用

13.國外風險管理理論研究綜述 

14.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15.社區災害風險管理現狀與展望

16.新形勢下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的研究 

17.全面風險管理模型設計與評價:基于RAROC的分析

18.供應鏈風險識別與風險管理杠桿選擇

19.計及電力安全事故責任的穩定控制系統風險管理 

20.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基于治理風險視角的分析

21.互聯網信貸、信用風險管理與征信

22.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框架探討 

23.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問題解析 

24.風險管理發展歷程和趨勢綜述

25.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現狀與前景展望

26.投資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探究

27.企業風險管理理論的演進與展望 

28.資本配置: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

29.大斷面城市隧道施工全過程風險管理模式研究

30.集團資金集中控制下的風險管理——基于大中型集團公司的案例分析

31.對急診護理操作實施風險管理的探討

32.基于貝葉斯網絡的地鐵施工風險管理研究 

33.基于第三方B2B平臺的線上供應鏈金融模式演進與風險管理研究

34.中國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管理的現狀、問題及相關建議 

35.基于制度設計與措施選擇論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

36.后危機時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 

37.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管理研究

38.企業信息系統與服務外包風險管理研究

39.特種設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及關鍵問題探究

40.論我國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41.風險管理理論沿襲和最新研究趨勢綜述 

42.論政府風險管理——基于國內外政府風險管理實踐的評述 

43.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再造研究

44.珠三角土壤鎘含量時空分布及風險管理 

45.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本質與風險管理

46.災害風險理論與風險管理方法研究 

47.電網運行風險管理的基礎研究 

48.大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49.滑坡風險管理綜述

50.ICU護理風險管理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51.對我國農業保險風險管理創新問題的幾點看法 

52.論現代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十項原則  

53.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制有效性研究——對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問題的思考

54.論風險管理體系概念在法律層面的引入——以監事會的完善為目標

55.試論風險投資的階段性特征及風險管理策略 

56.國外體育風險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

57.學校體育運動風險管理研究述評 

58.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綜述 

59.我國建筑工程項目風險類型及風險管理對策研究 

60.股權激勵經理人道德風險的化解——全面風險管理視角

61.風險管理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應用研討 

62.我國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進展研究 

63.政府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64.銀行風險管理、資本約束與貸款買賣行為分析

65.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

66.藥品安全與風險管理 

67.不確定性、聯盟風險管理與合作績效滿意度

68.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風險溝通機制研究 

69.廉政風險管理的分析框架:理論、過程和機制 

70.風險管理標準化述評  

71.企業全面風險管理(ERM)理論梳理和框架構建 

72.風險管理:從被動反應到主動保障 

73.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研究  

74.國外電力企業風險管理典型案例及其啟示 

75.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76.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 

77.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與績效評價關系研究

78.英美加澳和中國臺灣地區醫療風險管理方法與評估工具的比較研究

79.山地自然災害、風險管理與避災扶貧移民搬遷

80.企業集成風險管理——企業風險管理發展新方向

81.金融衍生品及其風險管理——基于美國次貸危機視角 

82.企業風險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83.銀行風險管理、貸款信息披露與并購宣告市場反應 

84.內部控制、公司治理、風險管理:關系與整合 

85.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信用與風險管理問題探討

86.國家審計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管理中的功能認知分析

87.區域生態風險管理研究進展 

88.論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管理 

89.從金融監管改革新形勢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轉型升級的著力點 

90.門診輸液患兒應用靜脈留置針的風險管理 

91.國際巨災風險管理文獻計量分析 

92.基于模糊認知圖的生態風險管理探究 

93.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對氣候變化風險及風險管理的新認知

94.彈性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建構的探討——基于供應鏈彈性等領域的文獻回顧與拓展

95.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關系辨析——基于概念演進的視角 

96.基于風險管理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 

97.藥品風險管理:概念、原則、研究方法與實踐 

98.基于公司價值視角的企業風險管理有效性檢驗 

99.淺析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  

100.企業的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  

101.不同主體在現代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與責任

102.學校體育風險管理研究追溯與風險應對反思

103.軟土地下工程的風險管理

104.從COSO框架報告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異同 

105.論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106.推行護理風險管理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107.金融風險管理悖論的經濟學釋析  

108.農業巨災風險管理的比較制度分析:一個文獻研究

109.論企業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的設計

110.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111.淺析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

112.從銀行監管改革變遷看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路徑選擇

113.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制研究 

114.基于施工總承包模式下的地鐵風險管理研究 

115.構建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內部風險管理長效機制 

116.金融租賃公司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初探 

117.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探索  

118.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思考 

119.倫敦城市風險管理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120.論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121.新環境下的企業風險管理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122.稅收風險管理的范疇與控制流程

123.高校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124.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機制研究

125.中觀信息系統審計風險管理的理論探索與體系構架

126.商業銀行的信貸戰略風險管理

127.風險矩陣在民航機務維修質量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128.金融風險管理理論論述

129.國際化大都市風險管理:挑戰與經驗

130.社會風險管理:框架、風險評估與工具運用

131.金融監管制度演變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

132.“營改增”后交通運輸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能力——以滬市上市公司為例

133.社會保障風險管理國際比較分析

134.現代技術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的理論熱點與展望

135.論我國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

136.我國化學品的風險評價及風險管理

篇(4)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4)12-0010-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2.02

一、引言

收益共享契約模式是從供應鏈整體利益的角度出發,通過對供應商與零售商間批發價及收益共享系數的合理制定以克服供應鏈內“雙重邊際化”效應,即上下游企業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對供應鏈整體來說并非最優的決策,從而導致供應鏈整體期望收益無法達到最大,收益共享契約則通過提供合適的約束與激勵措施有效緩解了這種沖突,國內外有基于不同供應鏈組成及風險規避情況的收益共享契約研究[1-6]。但在實際的操作中,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常面臨資金短缺與資信水平有限的問題,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簡稱SCF)利用供應鏈整體信用將借貸風險控制在銀行接受范圍內,這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了極大便利。在SCF的研究中,有針對銀行在自身風險規避情況下的貸款決策(最大質押率、最優利率等)研究[7-10],也有關于供應鏈成員企業在銀行風險控制條件下的最優決策研究[11-15]。可見,銀行的風險規避對供應鏈金融的參與方決策有影響,而在供應鏈金融中考慮供應商與零售商間的協調管理時更如此,因為在銀行風險控制下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有上限,當供應鏈借貸信用不足以保證零售商貸到所需款項時,它便無法達到契約中要求的使供應鏈整體最優的訂購量,供應商自然也就不會提供收益共享契約下的批發價,最終該契約會失效,無法達到協調下的最優。

在上述研究中,供應鏈協調相關方面的文獻主要從合作博弈模型下供應鏈成員聯合定價角度展開研究,較少涉及企業貸款及金融機構風險規避的問題;而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文獻中,主要從非合作博弈模型(如納什均衡和Stackelberg模型)角度研究銀行貸款和供應鏈成員的最優決策,供應鏈成員多以自身收益最大為目標,忽略了供應鏈整體效應。在白世貞的《基于核心企業回購擔保的存貨質押融資決策分析》一文中[16],雖然也在供應鏈金融中考慮了協調管理的問題,但沒有涉及到SCF中很重要的銀行風險控制的影響。本文以供應鏈金融中的存貨質押融資模式為研究對象,將銀行的風險規避情況考慮到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中,繼而得到在銀行下側風險控制下協調契約中收益共享系數的范圍,并用數值分析對結果進行了驗證說明。

二、假設及流程描述

(一)假設

假設1:考慮只有一個作為核心企業的供應商與一個下游中小企業零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系統,假設兩者均為風險中性和完全理性,以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為目標。

假設2:假設供應商單位生產成本為a,零售商以批發價訂購貨物量為q,且按價格p進行銷售,產品對應的市場需求為x,f(x)與F(x)分別為其概率密度函數和分布函數。

假設3:在供應鏈協調管理下,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會設計簽訂一份收益共享契約:供應商以較低批發價格將貨物賣給零售商,零售商則將銷售收入的“(1-λ)”倍共享給供應商。

假設4:零售商初始資金短缺,為達到該協調契約下要求的訂購量,零售商將全部訂購貨物質押給銀行進行借貸,銀行經考核后將貸款支付給供應商,若不足則由零售商初始資金補足。

假設5:銀行為風險規避型,本文借鑒下側風險控制模型進行規避,風險控制指標為(l,β),質押率為ω,并以存貨銷售價中零售商所得部分作參考給予貸款ωpλq,貸款利率為r(包含物流費用),資金成本率為r0。

假設6:銷售期末,未賣出產品的處理價格為s,銀行與企業具有同樣進入剩余產品市場的能力,即若零售商到期未能還清本息和,銀行能以價格s處理余下產品。

(二)流程描述

1.銀行根據物流企業對質押品的考察給定質押率并告知借款企業相應的下側風險控制指標;

2.在供應鏈協調管理下,供應商與零售商確定整體最優的訂購量,并簽訂銀行下側風險控制下使供應鏈協調的收益共享契約;

3.零售商按協議從供應商處批發貨物,供應商將貨物發至銀行指定的物流企業監管;

4.銀行以存貨銷售價中零售商所得部分作參考將貸款支付給供應商,零售商補足余下部分;

5.零售商進行銷售,收入的倍支付給供應商,余下倍流入銀行設定賬戶,銀行根據還款情況指定物流企業發貨,直到還清本息和銀行通知歸還余下貨物;

6.還款期末,若零售商未能還清本息和且違約時,銀行自行按處理價格賣掉余下產品以補償自身損失,否則由零售商處理。

三、考慮銀行風險規避的收益共享契約協調分析

(一)考慮支付給銀行的利息成本,供應鏈內無收益共享契約機制模型

為了與后面供應鏈協調管理下的供應鏈成員期望收益作對比,這里首先分析無收益共享契約機制的企業收益情況,零售商仍需向銀行借貸,銀行也同樣是風險規避的,但此處為便于比較,只計算零售商在能夠獲得使自身期望收益最大的貸款時的收益進行分析:

零售商的期望收益為:

π■=■px+s(q-x)f(x)dx+■pqf(x)dx-ωpqr-cq(1)

供應商的期望收益為:

π■=(c-a)q (2)

因為■=p-c-(p-s)F(q)-ωpr (3)

且■<0, 則有

q■■= F■(■) (4)

將式(4)分別代入式(1)、式(2)中,可得到無收益共享契約下供應鏈成員的期望收益:

π■■=(p-c)q■■-(p-s)■F(x)dx-ωpq■■rπ■■=(c-a)q■■ (5)

供應鏈整體期望收益為:

π■=■px+s(q-x)f(x)dx+■pqf(x)dx-ωpqr-aq (6)

在供應鏈協調管理下,零售商的最優訂購量應與系統整體的最優訂購量一致,又因為有:

■=p-ωpr-a-(p-s)F(q) (7)

且■=0 (8)

由一階最優性條件可得:

q■■=F■(■) (9)

則供應鏈整體最大化期望收益為:

π■■=(p-ωpr-a)q■■-(p-s)■F(x)dx (10)

當供應鏈內無協調管理時,供應商批發價必然會大于生產成本,比較式(4)與式(9),必然有q■■<q■■,即零售商與供應鏈整體的最優決策不一致。下面在收益共享契約機制下分析解決這一問題。

(二)考慮支付給銀行的利息成本,供應鏈內存在收益共享契約機制模型

在收益共享契約機制下,零售商與供應商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π■=■pλx+s(q-x)f(x)dx+■pλqf(x)dx-ωpλqr-cqπ■=(c-a)q+(1-λ)■pxf(x)dx+■pqf(x)dx(11)

由■=pλ(1-ωr)-c-(pλ-s)F(q)且■<0可得:

q■■=F■(■) (12)

在供應鏈協調管理下,q■■=q■■,即

■=■ (13)

則可得到批發價滿足:

c■=■ (14)

實際中一般有a+ωpr<p,因此 有c■>0。

在收益共享契約機制下,必須保證供應商與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大于分散決策時的期望收益,將式(9)、式(14)代入式(11)中可得:

π■■=pλq■■(1-ωr)-c■q■■-(pλ-s)■ F(x)dxπ■■=(c■-a)q■■+p(1-λ)q■■-■ F(x)dx (15)

比較式(5)與式(15),應有:

π■■>π■■π■■>π■■ (16)

在實際操作中,處理價格一定是小于λ倍的銷售收入,即

s<λp (17)

否則零售商寧可將所有商品處理掉,這樣它獲取的收益會更高。

(三)銀行下側風險控制模型

存貨質押融資貸款中仍存在銷售風險和企業道德風險,本文假設銀行為風險規避型,并借鑒銀行下側風險(Downside-risk)控制模型來進行規避。假設銀行下側風險控制模式的指標組合為(l,β),其中l為銀行確定的貸款損失度,β則為其愿意承受最大損失為L下的風險容忍度,且L=lωpq;ω和q分別為質押率和質押量,銀行貸款利率為r(包含物流費用),資金成本率為r0。根據銀行下側風險控制條件,即有P(loss>lωpλq)≤β,其中,loss=ωpλq(r-r0)- πb(x),πb(x)是市場需求為x時的銀行利潤。下面基于Downside-risk規避模型對銀行風險控制進行推導:

首先確定產品的臨界需求,當零售商的銷售收入和回購所得退款恰好與期末銀行的貸款本息和相等的時候,即:

pλx+s(q-x)=ωpλq(1+r) (18)

則臨界需求x■=■q

當x≥x■時,零售商選擇還款,此時P(loss>lωpλq)=0;

當x

若零售商還款,銀行利潤為

λ

若零售商不還款,銀行利潤為:

π■=pλx+s(q-x)-ωpλq(1+r) (20)

則銀行貸款損失為:

loss=π■-π■=ωpλq(1+r)-pλx-s(q-x) (21)

考慮銀行的下側風險控制條件P(loss>lωpλq)≤β,并假定零售商的主體違約概率為h,當需求低于臨界值且主體違約同時發生時,即

hP(ωpλq(1+r)-pλx-s(q-x)>lωpλq)≤β

則有F(■)≤β/h,即銀行在給定質押率及下側風險控制指標為(l,β)的情況下要求的收益共享系數滿足:

λ

由式(16)、式(17)、式(22),即可得到在銀行下側風險控制下的供應鏈收益共享系數λ范圍。

四、案例分析

假設x服從(500,2500)上的均勻分布,則其分布函數和密度函數分別為F(x)=(x-500)/2000和f(x)=1/2000,銀行的質押率ω,風險控制指標(l,β),貸款利率以5.86%(包含物流費用)進行計算。同時,假設某產品p=10,a=5,s=1,r0=3.59%,零售商的違約概率h=3%,其中當供應鏈作分散式決策時c=6.5,則當(l,β)=(30%,0.2%)時,不同質押率下收益共享與無收益共享時供應鏈各參數最優值如下表1所示。

當質押率固定為0.6,銀行下側風險控制指標(l,β)變化時其對收益共享系數影響見表3。

由表1可知,在供應鏈金融中考慮協調管理,仍可能通過對契約參數的調整來滿足銀行風險規避條件的同時,使供應鏈成員期望收益都得到增加。由表2可知,質押率越高,銀行對收益共享系數的約束越明顯:當質押率為0.5時,對供應鏈協調契約中的收益共享系數無影響;當質押率增加到0.7時,供應鏈無法再滿足銀行下側風險控制的同時完成收益共享契約;質押率的變化對條件(16)下的收益共享契約約束并無明顯影響。由表3可知,當銀行下側風險控制指標發生變化時,其對收益共享系數的約束也會隨之而變。

五、 結論

供應鏈契約作為協調供應鏈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學術研究中受到廣泛關注,本文基于存貨質押融資嘗試將供應鏈契約引入到供應鏈金融分析中,研究SCF中銀行風險規避下的供應商與零售商之間的收益共享契約并討論了契約中參數的范圍。在SCF中研究協調契約不像單純的在供應鏈中研究,因為參與SCF的方金融機構一般有其風險控制措施,若中小企業在銀行風險規避下不能借貸到足夠資金以達到契約中的訂購要求,則核心企業自然也不會提供契約中的批發價格,這樣整個收益共享契約便會失去協調效用,因此在SCF中研究協調契約的設計必須考慮銀行的風險控制條件。

篇(5)

一、風險管理的含義、發展及其對銀行內控的價值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指的是銀行在對其面臨的可能的預期風險在事前采用各種風險管理管理策略和技術對其面臨的風險,所做的一切處理過程。風險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說是一種對常識的系統化的學科藝術,風險管理的基本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預防損失,措施應該放在損失事故發生之前;二是減輕損失,這主要是用于損失事故發生的時候;三是彌補損失,彌補損失的措施主要應該用在損失發生之后。

有關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兩個時期。其一是傳統的風險管理時期。P.L.Bernstein(1996)認為風險管理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人類就已經有了操控災害或風險的想法或觀念。早期的風險管理還主要是強調安全管理(Safely Management),主要是從外部因素,亦即銀行外部的客觀存在對于銀行實體損害的管理。其二是新型的整體化的銀行風險管理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紀以來,銀行風險管理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亦即整體化的銀行風險管理階段。這一時期的銀行風險管理較之于傳統的風險管理,在對銀行風險的理解上更加廣義,把銀行風險當成一個系統或說一個整體對待,以期能夠全面把握和認識銀行風險,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防范和化解銀行風險。

風險管理對于銀行內控的價值重大,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的考慮,一是衍生金融商品(Derivatives)使用不當引發了多起金融風暴,促使財務性風險管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二是各種金融創新手段在名稱和計量方式上不斷變化,且越來越專業化,加之資本市場上各種專門的新型機構的涌現,使得內部管理的難度增加。

二、當前我國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對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戰略重視不足。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必須從戰略上高度重視,這是因為銀行的內控責任具有責任的能動性,銀行是是經濟社會最基本的單元、最活躍的細胞之一。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銀行業的發展,而銀行業能否實現安全發展,內部控制制度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具有責任的規范性,責任的規范性包括實體性規定和程序性規定兩方面的內容。實體性規定包括由法律義務與責任方式構成的責任規范以及工作責任制度等內容,程序性規定包括歸責與責任追究的程序等內容。但是,一些銀行認為建立內控制度就是把能人為靈活處理的事情弄復雜、不好辦了,是給自己套枷鎖;有的銀行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與銀行變動的管理內容、調整的政策、制度不相適應,缺乏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形成不了一個健全的機制。有的以后會在內容上多局限于財務會計方面的控制,忽視組織管理、風險管理方面的控制,內部控制制度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是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較差。部分銀行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知識培訓和文化建設,員工的整體素質不高,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嚴重影響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也有一些銀行有章不循,或將已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以應付相關部門的檢查與監督,遇到具體問題多強調靈活性,而不是嚴格按照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是銀行內部控制的方法欠科學。銀行內部控制還缺乏全面性、審慎性、有效性和獨立性。筆者認為尤其是對企業還款能力的評估與監督方法欠科學。事實上,對借款企業進行信用分析是為了確定企業的未來還款能力如何。影響企業未來的因素主要有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信用支持以及非財務因素。企業大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構成企業的第一還款來源,而信用支持為第二還款來源,信用支持為第二還款來源。非財務因素雖不構成直接還款來源,但會影響企業的還款能力,但會影響企業的還款能力。

四是缺乏有效的風險監督機制。目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貸款風險的發生、防范、監控能力弱,僅憑直觀感性經驗控制、防范風險,而缺乏有效的避險、分險和化險的手段,很難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激勵機制不強,約束機制不硬,干多干少、干好不干壞都一樣,因而有相當部分內控工作與發展要求的脫節,即在面對改革出現新情況時,商業銀行的許多部門、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未能主動的把握機會、積極調研,以尋求解決之良方,而是坐失良機,導致風險發生。尤其是一些銀行各個職能部門都重視貸前風險,但是少有部門對貸后風險進行跟蹤監督,薄弱的貸后風險監控能力使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整體實力無法與信貸業務發展相匹配,制約了信貸業務發展速度和質量。如下表1,可以參看某商業銀行支行2009-2011年資產減值損失情況,不難發現,這一數額仍然十分巨大。

一些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監督體系不健全,導致許多內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地執行,許多內部缺陷沒有得到及時地修正。銀行風險管控的考核和評價等獎懲機制不夠健全、有效。大部分銀行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評價獎懲制度,部分銀行雖建立了內部控制考核和評價機制,但由于缺乏科學依據和實用性,或者沒有嚴格執行考核和評價機制,導致建立的考核和評價機制不能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三、基于風險管理視角下加強銀行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是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銀行內部控制。良好的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對于降低銀行系統風險意義重大,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保證銀行實現其經營效果,提高效率,促進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性。首先,銀行領導應提高對內控制度健全與落實的認識,重視內控制度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強化內控制度的健全意識,并有效的加以落實。其次,從業人員應加強認識,確保內控制度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這就要求銀行必須強化具體人員的培訓,促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并掌握有關內控及風險管理的知識,使得他們既要懂得先進的知識,又要具有現代化的內控思想觀念,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各個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二是要提高提高銀行內部控制執行力。銀行內部控制的執行力直接決定著銀行的發展速度。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機構完善是提高內控執行力的保障,提升管理層和員工層對內部控制工作的認知度,將內部控制工作納入員工的績效管理體系。梳理銀行業務流程和制度,完善銀行各項規章制度,優化、規范銀行業務流程,借助簡易明了的業務流程,加快工作進度,降低工作執行難度。搭建銀行信息管理平臺,利用ERP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監督與評價的執行力度,及時反饋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客觀、公正地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評價。筆者認為,加強銀行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入手,其一嚴格遵守國家有關銀行內部控制的相關政策,充分利用信貸市場的良好環境,促進銀行總體貸款規模健康穩定增長;其二是借助投資銀行研究團隊,加強產品研發,對各個行業、區域、客戶及產品制定不同的投資組合,并對貸款對象進行風險識別,根據識別結果對信貸結構進行有效調整;其三建立健全銀行客戶風險預警系統,對公司客戶不僅僅是貸款之后消極等著還貸,而是實行嚴格的貸后檢查制度,積極主動識別風險,并對已經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風險采取控制和化解策略。

三是優化銀行內部控制的方法。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基于財務指標的信貸風險評估系統的局限性,有必要建立一個全方位體現信貸企業風險的評估系統。此系統應包括以下四個模塊。其一,企業效能評價。以企業年度財務報表為數據基礎,計算規定的評價比率指標,從企業的償債能力、財務效益、資產運營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進行效能的綜合測評。進一步完善財務分析,從量化指標來分析判斷企業的發展能力。其二,信貸資源配置中行業風險評估。目前的信貸風險評價系統沒有涉及行業風險,然而在市場經濟傳導機制的作用下,某一行業興衰決定行業內企業生存狀態,同時影響產業鏈中不同行業企業的發展,行業景氣度已日益成為反映宏觀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是投資決策和信貸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特別在我國具有明顯周期性宏觀調控特征的市場經濟中,經濟的高漲或抑制受到市場和政策雙重影響,行業景氣變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作用在企業層面上,將直接影響到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其三,政府風險評價。政府干預是我國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產生成的重要原因。鑒于此,對信貸企業所在地政府政策和行為的評估應成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大量的案例表明,地方政府在銀行貸款前期、貸款過程中、貸款后、以及銀行依法處置企業不良貸款時,都存在較強的行政干預行為,主要形式有:利用行政權利對銀行施加壓力,對特定項目進行貸款;挪用信貸資金,改變貸款用途;利用企業改組、兼并、破產轉移銀行信貸資產,懸空、逃廢銀行債務;對銀行依法催討和處置抵押物設立層層障礙等等。其四,信貸企業道德風險的評價。從依法納稅、遵守合同、報表真實性和及時還貸程度四個層次來考量企業誠信。

四是加強銀行內控的風險監督機制建設。銀行內部審計監督是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證,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環節。中國人民銀行在2002年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第十條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履行風險管理職能的專門部門,制定并實施識別、計量、監測和管理風險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確保風險管理和經營目標的實現。據此,在銀行內部應建立一個不依附于任何職能部門的、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地行使風險監督權。此外,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監督與考核機制,細化考核指標,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運行。此外,要強化銀行內部控制工作的監督,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時監督,對銀行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修正。最后,應該合理評價銀行內部控制工作,通過對內部控制執行結果的評價,及時反饋內部控制工作成效,對內部控制的改進工作起到積極作用。(作者單位:農業銀行)

參考文獻:

[1]瞿旭,李明,楊丹等.上市銀行內部控制實質性漏洞披露現狀研究——基于民生銀行的案例分析[J].會計研究,2009,(4):38-46.

[2]楊愛民,張同健,張成虎等.國有商業銀行信息化戰略與內部控制績效相關性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8,(7):135-138.

篇(6)

近年來,商業銀行加大個人貸款業務的發展力度,為確保個人貸款業務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為實現經營目標,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擬從銀行個人貸款操作風險層面,用案例探討的形式,從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內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與反饋、監督評價與糾正五因素分析個人貸款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并針對上述問題從銀行內部控制角度對個人貸款業務風險防范措施進行探討。

一、個人貸款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分析

(一)內部控制環境

1.重制度建設,輕貫徹落實,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坝姓虏谎`規、越權發放貸款”的現象在一些基層機構普遍存在,是形成操作風險和導致不良貸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商業銀行盡管按照銀監會規定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內部控制方面的規章制度,但仍有一些經辦銀行貫徹落實不到位。例如,A銀行在開展個人貸款業務時,在上級行批復的項目協議中尚不存在個人商用房貸款合作范圍的情況下,仍違規辦理個人商用房貸款28筆,放貸金額逾千萬元,實際操作中A銀行客戶經理將其辦理成個人住房貸款,以規避上級行檢查,其中部分抵押權屬登記未落實、借款人資料嚴重不符;違反上級行批復規定,擅自提高貸款成數、延長貸款期限、超出合作協議的貸款總額,已形成不良貸款。

2.重業務發展,輕風險管理。有些基層機構只顧眼前利益,片面追求業務發展,為完成上級行下達的業務發展指標和績效考核指標,忽視銀行風險管理。例如,A銀行在拓展個人貸款業務時,為片面追求業務的發展,對一些不符合銀行公司授信業務準入條件的小企業,采用化整為零、改變貸款合同用途的方式,通過同時向多個關聯企業員工發放個人投資經營貸款,而實際卻是用于企業投資經營,或通過借新還舊情況規避相關風險管理規定和上級行監督。

3.人員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人員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個人貸款業務的發展和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在個人貸款業務產品體系中,主要的產品線包括個人消費類貸款(如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汽車按揭貸款等)、個人投資經營類貸款(如個人商用房按揭貸款、個人投資經營貸款等)和循環貸款。其中個人投資經營貸款屬于高風險品種,同時由于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等小企業報表規范度低、報表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對其判斷的復雜程度加劇,要求個人貸款經辦人員具備相應的財務知識、專業知識、從業經驗和相關分析能力(如信貸人員對宏觀經濟、借款人的經營狀況、經營前景進行分析判斷等),而部分個人貸款從業人員缺乏對企業經營狀況等復雜情況的分析判斷能力。

(二)風險識別與評估

以銀行操作風險為例,風險識別和評估未能根據業務發展和環境變化進行及時調整,未能涵蓋到所有的個人貸款業務品種、業務流程等領域;操作風險評估模型的數據庫信息還有待完善,IT系統對業務流程的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支撐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

(三)內部控制措施

先導入一則案例:B銀行在辦理個人汽車按揭貸款業務中存在下列情況:(1)貸前調查流于形式。B銀行未嚴格審查借款人資料;未審查貸款的真實性;未審查C汽車經銷商的項目準入和擔保資格;未對項目實地核查;未嚴格審查借款人的償還能力;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發放貸款。委托C汽車經銷商對借款人進行調查,汽車抵押登記、車輛保險、合同公正等手續均交由C汽車經銷商代辦;使得C汽車經銷商有可乘之機,利用大量虛假借款資料簽訂個人汽車按揭貸款合同騙取車貸,經查,借款人身份證、機動車輛銷售發票、機動車輛登記證、機動車輛行駛證、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機動車輛保險單等貸款要件均系偽造,還款由C汽車經銷商集中償還。(2)貸時審查把關不嚴,盡責審批的獨立性受到嚴重影響,貸后管理不到位,未落實車輛抵押登記;未對借款人執行借款合同情況、資信情況、收入情況、抵(質)押物現狀及擔保人情況進行跟蹤和動態監控;未對C汽車經銷商的資金賬戶進行監控;無貸后跟蹤和檢查報告、無貸后催收記錄或臺賬。(3)基層機構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越權審批和授權。(4)監督管理部門未能定期和不定期對經辦行個貸業務經營管理狀況及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控和評價,未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使得C汽車經銷商輕而易舉突破B銀行風險防范關口,騙取銀行貸款,造成銀行資產巨大損失。

由上述案例分析得出,個別基層銀行機構的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缺陷,業務經營與風險管理相背離,未嚴格實行審貸分離和授權審批等,基層機構負責人的個人權利未受制約,越權審批貸款,崗位職責不明確,崗位之間未能實現相互制約,監管不到位,導致銀行損失巨大。

(四)信息交流與反饋

未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機制。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渠道,或溝通渠道單一傳導過于緩慢,相關的政策法規、文件精神等未有效傳達到各層面員工,基層機構在業務開展、流程操作、風險管理等方面發現的問題也未及時反饋到上級行,使上級機構職能管理部門未能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授信政策、內部控制措施等,導致各機構對政策的理解出現偏頗,執行力大打折扣,嚴重阻礙業務的發展和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

(五)監督評價與糾正

目前監督評價體系普遍存在對基層機構業務指導監督多檢查少,發文多但對其執行落實情況的督導不到位,對基層機構缺乏垂直監控力度,缺乏有效的日常風險監控報告制度,缺乏有效的現場和非現場檢查監控體系,對基層網點負責人的監控管理不力,致使各基層機構未及時發現、評價業務發展中的潛在風險。

二、加強商業銀行個人貸款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1.完善個人貸款內部控制制度。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和《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個人貸款產品和風險的政策制度,個人貸款內控制度建設,如《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個人貸款業務操作風險指引》、《個人貸款崗位合規手冊》、《基層經營性分支機構操作風險指引》、《個人貸款責任認定》等,確保規章制度體現內控合規要求,并深入全面地貫徹執行。

2.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氛圍。營造良好內部控制文化氛圍主要從五個方面著手:(1)合規培訓方面,組織員工學習《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銀行員工行為手冊》、《個人貸款審批手冊》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特別是高風險崗位、新進員工、轉崗員工培訓率應達到100%;(2)通過內控合規網站、征文比賽、合規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3)與員工簽定書面合規承諾書;(4)考核機制及能力建設,對機構和員工實施百分制的內控考核制度,如將發案率等列入基層機構績效考核指標等,財務費用分配及資源配置不僅與業績掛鉤,還要與內控執行力考核結果掛鉤,避免基層機構人員片面追求業績而發生違規放貸,形成正向激勵和引導內控機制;(5)健全個人貸款業務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問責。責任認定應涵蓋個人貸款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管理等各個環節。

(二)風險識別與評估

1.開展自我評估,識別個人貸款業務流程中的潛在風險。開展對個人貸款業務操作風險的自我評估,建立以個人貸款各業務品種和業務流程為風險評估對象的常態化風險評估工作機制。使用標準化工具及時識別和評估個人貸款業務流程中的潛在風險,并根據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收集與風險變化相關的信息,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定期評估自身的風險狀況和控制措施,及時調險應對策略,確保風險識別與評估能涵蓋到所有的個人貸款業務品種、業務流程和風險管理等領域。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深入進行整改,有效防范風險,避免大額不良貸款發生。

2.加強個人貸款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增強個人貸款風險管理的主動性和前瞻性。通過建立各類風險的預警監測分析機制,提升風險預警和管控能力。一是推進個人貸款業務關鍵風險指標體系建設;二是持續開展個人貸款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工作,如個人貸款客戶數據庫、重大損失、事件數據收集等,提高數據質量和分析能力,加強風險分析、評估、檢測;三是定期監控分析個人貸款資產質量,實施個人貸款風險預警機制;四是提升IT系統對業務流程的支持。

(三)內部控制具體措施

1.明確崗位職責,崗位之間相互制約。個人貸款授信環節包括個人貸款發起、信息核查、盡責審查、審批、放款審核、催收保全、檔案管理,各環節分別按其職能承擔相應責任。下發《個人貸款客戶經理崗位合規手冊》、《個人貸款盡責審查崗位合規手冊》、《個人貸款催收保全崗位合規手冊》等各崗位合規手冊,讓個人貸款各崗位經辦人員不違規越權。確保盡責人員實施獨立的盡責審查,個人貸款審批人員按照授權獨立審批貸款等。

2.業務流程再造,做到審貸分離。推行個人貸款業務流程再造,在一級分行成立個貸中心,實現集中審批模式??稍趥€貸中心分設審批團隊、盡責審查團隊、放款團隊、催收保全團隊、檔案管理團隊。將目前基層機構的個人貸款授信決策權限(經辦行經辦主管分管行長)統一集中到個貸中心,進行個人貸款業務流程再造(經辦行經辦主管分管行長信息核查個人貸款中心盡責審查審批人員審批放款審核貸后管理),實現集中盡責、集中審批,集中放款、集中貸后管理的個人貸款模式,做到審貸分離。

3.優化授信審批流程,明確個人貸款審批權限。分別對個貸風險總監、專業審批人以及個貸評審小組,授予不同的審批權限,嚴控風險。如授予個貸風險總監個人消費類貸款200萬元以內的審批權限;授予專業審批人個人消費類貸款100萬元以內的審批權限;個人投資經營類貸款由于風險高,無論金額大小均須經個貸評審小組進行評審等。

(四)拓寬信息交流與反饋渠道

建立各級行、各部門和員工之間有效的溝通渠道。通過培訓、討論等方式,及時溝通和反饋政策咨詢、業務發展、業務流程、風險管理及內控現狀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借助信息網絡平臺,通過公文、郵件、《個人貸款業務風險提示》、《個人貸款業務案例分析》、“內控合規網”、《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監控數據》、“個人貸款數據庫”等渠道建立內控合規信息網絡平臺,做到經驗交流、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共享度。

(五)監督評價與糾正

1.加強內部監督檢查機制。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業務發展,加強內部審計和個人貸款職能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如開展放款環節、貸款真實性等專項檢查。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式,監督、檢查、評價個人貸款業務的開展情況、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監管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加強對基層機構負責人的監控管理;運用現場與非現場檢查(如動態監控清單)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重要領域、關鍵業務環節的檢查和監控;加強對問題的追蹤整改和責任追究力度。

2.積極配合外審部門的監督檢查。積極配合銀監局、會計師事務所等外審機構的內部控制現狀審查,并根據外審機構提供的《內部控制建議書》擬定整改計劃,明確責任部門,明確整改內容,開展評估、監控、及時督導和后評價等工作,提高風險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 鐘鼎禮.西方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控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啟示[J]. 金融與經濟,2012(7).

[2] 銀監會.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S].2010.

篇(7)

一、以“內控合規風險管理系統”為抓手,持續推進全行流程銀行建設工作。

在2017年流程銀行建設、搭建“內控合規風險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持續改進流程銀行建設工作。一是在2020年3月、10月對XXXX個流程文件進行梳理,根據部分業務實際操作及在業務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流程文件與實際操作及相關規定不一致情況,對相關部門新增及修訂的各類辦法和實施細則與內控系統中相對應辦法及流程不一致的情況提出修改要求,限定時間、將修改申請及相應流程文件報至我部門進行實時調整。二是實時將全部門新增制度、修改制度導入合規系統,及時為全行員工提供制度、流程依據。三是按季收集外部法律、法規、條例,同時導入內控合規風險管理系統,為本行業務在開展中規避監管風險提供制度支持。截止12月末,全行部門上線各類業務流程XXX個,通過不斷完善、修訂,現已更新各類內部制度XXX個,外部規章及條例5442個,促進了本行內部運行機制與流程改革的進一步完善。

二、持續加強各職能部門條線管控能力,充分發揮自律監管再監督的職能作用。

繼續加強合規體系建設,結合自律監管再監督工作,進一步優化修訂《自律監管再監督實施細則》,將開展自律監管工作的范圍擴大至每個部門和分支機構,在原修訂的9個職能部門基礎上,增加5個經營部門,對于無向下管理職能的部室,強調自律檢查,對于有向下管理職能的部室則不僅需自律檢查、還需監管檢查,強化自我檢查,主動整改,引導人人主動合規、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圍。

2020年一季度,結合區聯社南疆審計分中心對我行2017年自律監管審計情況,合規風險部梳理制定了《XX農商銀行自律監管再監督管理辦法》,對自律監管再監管實施的范圍、頻率及原則進行了規范,并要求各部門在各自職責的基礎上,結合《辦法》要求,對各部門自律監管實施細則進行修訂,對開展自律監管的時間、范圍和頻次進行明確,修訂后的《細則》經合規風險部審查后各自,進一步規范了自律監管工作,強化了第一道防線的管控作用。

加強和規范本行各部室自律監管工作,有效提高內部監控力度,根據《關于調整的通知》(XX農商發〔2016〕260號)及《XX農商銀行關于印發自律監管再監督管理辦法的通知》(XX農商發〔2020〕99號),結合各部門制定的自律監管實施細則,并制定《XX農商銀行2016年下半年自律監管再監督方案》及《XX農商銀行2020年上半年自律監管再監督方案》于2020年2月、8月組織人員對13個部門,下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部門自律監管工作職責履行情況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我行自律監管工作,加強內部管控力度。

三、開展各類現場、非現場檢查,督促業務條線合規開展工作。

今年以來,外部風險案件頻發,銀監部門加大對各商業銀行監管力度,逐步開展對票據、銷售業務等方面的監管檢查,合規風險部從防范外部監管風險及加強內部管理、控制風險的角度,開展了多方位的檢查。

(一) 風險經理平行作業專項檢查。根據2016年9月

10日的各項業務流程及2016年11月下發《XX農商銀行關于印發風險經理平行作業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2016〕459號)和《XX農商銀行關于印發風險經理考核管理辦法的通知》(XX農商發〔2016〕469號)要求,制定《XX農商銀行風險經理平行作業流程專項檢查方案》,于2020年1月對 2016年9月-2016年12月發放的各類貸款(含公司類、零售類)貸款風險經理平行作業全流程進行了專項檢查。

(二)按季開展XX管理工作檢查。根據《關于調整“XX農商銀行信貸資產轉讓及不良貸款清收處置領導小組”職責的通知》(XX農商發〔2016〕274號)要求,對資產保全部、計劃財務部、運營管理部、公司銀行部、總行營業部、對檢查存在的問題向行領導進行了匯報,并出具了檢查情況通報下發相關部門,督促各相關部門認真履職。

(三)開展征信工作專項檢查。為提高本行征信工作效率,明確征信工作管理部門及崗位職責,我部查找相關規定、撰寫檢查方案,于2020年4月抽查公司類、個人類、2016年下半年-2020年4月30日存量110筆貸款檔案,對征信管理工作崗位職責履行、制度執行情況、征信登記情況、查詢情況做全面專項檢查。

(四)開展銀行卡業務專項檢查。為加強本行銀行卡業務管理,促進銀行卡業務穩健、有序發展,防范銀行卡業務操作風險,于2020年6月組織開展銀行卡業務開展專項檢查,依據區聯社和本行銀行卡業務相關規章制度,對轄內17家支行(營業部)、1家分理處、運營管理部和信息科技部銀行卡制度建設、銀行卡(片)管理和銀行卡相關業務操作等三大方面進行專項檢查。

(五)按季對三個經營部門新增信貸業務進行合規性檢查。為了逐步規范經營部門業務合規操作,每季末對三個經營部門新增信貸業務(公司類貸款、個人類貸款、委托貸款)進行合規檢查,采取非現場檢查方式,根據實際情況每季度調閱不低于10%-30%的業務檔案,對存在的問題與客戶經理溝通確認、督促整改。重點對200萬以上新增貸款進行全面檢查,按季出具檢查報告,及時提出合規建議、風險提示,提高信貸條線人員合規意識和制度執行力。

(六)授權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根據《XX農商銀行關于印發業務轉授權方案的通知》(XX農商發〔2016〕425號)《XX農商銀行關于修訂業務轉授權方案的通知》(XX農商發〔2020〕394號)、《信貸管理基本制度》等的相關規定,制定《XX農商銀行授權執行情況的檢查方案》,采取非現場檢查方式從2020年8月21日—2020年9月15日,對全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業務授權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其中抽查信貸審批類200筆、財務授權類97筆、資金業務類163筆(含理財、債券、同業、轉貼現、大額存單)、大額支付類92筆資料。

(七)開展中長期貸款分期還款計劃落實情況專項檢查。為促進本行信貸業務審慎發展,加強信貸資金質量,規范中長期信貸業務管理工作,揭示、糾正中長期信貸業務執行分期還款情況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點,根據《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中長期貸款還款方式的通知》(銀監發【2010】103號)、《關于分期還款賬務處理的通知》(本行2013年9月30日下發的通知),與信貸管理部組成聯合檢查組,于2020年9月-10月對本行零售銀行部661戶、金額3.29億元,公司銀行部152戶、金額38.77億元中長期貸款的分期還款計劃制定、落實、執行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八)開展按揭貸款抵押物權證專項檢查。為提高我行按揭貸款質量,經總行領導研究部署安排,于2020年10月3日至2020年10月12日組織專人對按揭貸款抵押物權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現場核查(截止2020年9月末,我行共計有29家房產開發公司的按揭貸款有存量余額,筆數1492筆,余額達42951.989萬元。有抵押物的按揭貸款合計1057筆,金額28964.6萬元(現房抵押245筆,金額6525.1萬元,在建工程預抵押812筆,金額22439.5萬元),無抵押物的按揭貸款435筆,金額13987.389萬元),核查工作覆蓋面達到100%。

四、適時開展離任審計。

根據人員離崗審計的通知及《XX農商銀行關于修訂離任離崗審計辦法的通知》(XX農商發[2020]44號)文件的規定,對信貸管理部貸款審查崗、風險經理崗,運營管理部放款審核崗,零售銀行部客戶經理及城區支行客戶經理離任審計、對擬離開本行的支行柜員及機關員工共計26人進行了離任審計,調閱信貸檔案合計1309筆,出具離任審計報告26份。

五、以銀監局“合規文化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結合本行實際,開展XX農商銀行合規文化建設年活動。

根據2020年全國銀行業監管會議、新疆銀行業、XX地區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及自治區聯社工作會議精神,依據《XX銀監分局辦公室關于印發〈XX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規文化建設年工作方案〉和〈XX地區銀行業合規文化建設年工作任務分解表〉的通知》(XX銀監辦發〔2020〕63號)要求,結合XX農商銀行實際,制定《XX農商銀行“合規文化建設年”工作方案》,并于2020年5月在總行七樓會議室召開“合規文化建設年”活動動員大會,突出主體責任,變被動合規為主動合規,進一步深入推進合規建設,將各項工作貫穿全年,覆蓋到每位員工、每個崗位,達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半年有小結、年終大總結”,掀起全行員工合規文化建設的大氛圍。一是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重塑制度流程。二是開展形式多樣強化教育活動,營造合規文化建設活動大氛圍。三是加大合規風險排查,全面自查自糾。 

六、結合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律合規知識培訓,定期召開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規知識培訓。 

基于XX農商銀行信貸人員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狀況,結合本行及他行近期出現的信貸業務法律風險實際案例,定期召開XX農商銀行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規培訓會議,以合規使用信貸合同及簽訂使用中需注意的風險防范、以及信貸業務辦理及回收過程的法律實務、合規管理為主題,結合案例分析,開展培訓。截止2020年12月末,累計開展信貸業務法律法規培訓6次,參訓近230人次。

七、開展各類制度、合同協議等合規審查、合規咨詢、風險提示

對相關部門的合規咨詢、合規審查事項,做到急客戶所急,第一時間開展合規審查,對需交律師開展法律性審查的事項,積極與律師溝通,督促早回復,早辦理業務。截止12月末,回復各類法律業務咨詢155份、下發風險提示書3份、審核各類制度、辦法下達合規審核意見書23份。

八、做好外部檢查的配合工作,并以銀監局業務檢查及本部門檢查發現問題為基礎,重視跟蹤落實整改。

按照XX銀監分局對XX農商銀行同業業務現場檢查意見書的要求,組織金融市場部、計劃財務部、審計部對列示問題進行整改,并將整改和追究情況形成整改及責任追究報告報送銀監局。對XX審計分中心提出的有關自律監管再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逐項整改,并形成整改報告報送審計部。按照銀監局關于“兩加強兩遏制”回頭看整改問責工作的要求,對本行自開展“兩加強兩監制”工作及回頭看中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及問責情況進行追蹤落實,向銀監局報送落實整改問責情況的報告及報表。對新疆銀監局關于統計現場檢查評估發現問題,組織信貸管理部、計劃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等相關部門對存在問題逐項落實整改,對存在問題進行了追究處理,向監管部門報送了整改及問責情況報告。

通過組織相關部門對外部檢查發現問題進行核查反饋,安排人員對發現問題逐項逐筆跟蹤落實整改情況,對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后期整改要求,提升了業務部門合規辦理業務的意識,為后期業務合規開展奠定基礎。

九、加強風險監測、積極開展“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亂象治理”等風險自查,提高本行風險自我防控能力。

為全面貫徹落實本行風險管理政策,實現對重大風險指標的監管和風險預警,根據《中國銀監會關于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通知》(銀監發〔2016〕44號)規定、銀監局關于監管評級的相關規定,結合本行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疆XX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風險控制指標監測預警方案》,并于每季度定期開展指標監測預警,提示指標控制部門做好管控工作。

制定XX農商銀行“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組織相關部門,制度建設、合規管理、風險管理、主要業務經營中有無違法、違規、違章情況開展自查,并按要求形成自查報告報送監管部門。

根據XX銀監局關于開展“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行為專項治理行為自查的要求,制定XX農商銀行“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組織相關部門對本行同業、理財、貼現、信貸等業務進行自查,按要求形成自查報告報送監管部門。

為進一步規范XX農商銀行業務行為,進一步防控金融風險,結合“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專項自查工作,組織相關部門針對股權和對外投資、機構及高管、規章制度、業務、產品、人員行為、行業廉潔風險、監管履職、內外勾結違法、非法金融活動十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自查,并對自查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整改和追究,向銀監部門做了報告。

組織開展了同業投資業務風險排查,對本行發展戰略和經營定位是否偏離“三農”和小微企業,資金業務是否存在規模擴大、增速過快、占比過高等現象,以及資金流動是否存在異常;近年來規模擴張速度是否過快,擴張方式是否主要通過同業與金融市場業務進行排查,并向監管部門做了報告。

十、重視內部教育培訓,提高部門人員專業技能素質。

合規風險部新的職能定位要求員工綜合素質強,對本行各項業務知識均能達到一定的掌握程度,本部門員工普遍業務知識較單一,實際能力與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員工普遍感覺需要學習的知識和內容多,學習和提升的要求迫切;針對這種狀況,我部門堅持內部定期集中學習,對近期新發文件、各類制度、監管部門規章、風險提示、相關法條等輪流組織學習,組織者要搜集資料、提前解讀、屆時負責講解,這一做法有效提升了部門員工的整體素質;同時,部門鼓勵自學,引導年輕人利用好業余時間,參加各類職業資格類考試,拓寬知識面,提高履職能力。目前部門5名員工中一名中級職稱、一名助理級、三名正在報考中級職稱,形成比、學、趕、超、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十一、重視案件防控工作,落實案件防控各項舉措。

積極按照案件防控工作的要求,于年初制定了《XX農商銀行2020年度案件防控工作計劃》,并開展了涉及多個業務領域、多個重要崗位的風險排查;組織力量對案件風險防控重要環節如授權卡(柜員卡)、印鑒密押、空白憑證、金庫尾箱、查詢對賬、輪崗休假等關鍵環節制度執行情況開展檢查,對員工8小時以外行為管控進行排查,防范案件風險的發生。

按季完成對全行員工異常行為的排查,梳理、記錄員工違規違紀檔案并按季向全行公示;篩選強制休假各崗位主要風險點,配合人力資源部實施重要崗位的強制休假;完成本行案件風險排查相關報表并匯總各縣聯社數據,按季度撰寫案件防控工作報告,報送區聯社,及當地銀監局;與監察部門共同組成案件防控及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小組對全行19個支行、15個部門進行了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工作,形成《XX農商銀行2020年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情況報告》下發全行。

十二、完成其他相關工作

履行風險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職責,按季組織召開風險管理委員會會議,對大額貸款風險分類情況進行認定審議,并于會后及時形成會議紀要下發。

抽調人員配合審計部門開展上、下半年兩次遵循性審計,并抽調人員配合XX審計分中心對XX地區各縣市開展審計工作。

按照行內安排,完成了每個季度各職能部門日常工作及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的檢查,有效地配合了人力部門的績效考核工作。

抽調人員配合審計部門開展不良貸款責任認定工作。

按照行內安排,做好干部下沉及結對扶貧工作。

十三、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開展合規風險相關知識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仍需加強,全員合規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強化,今后需加強對合規人員的培訓和提升,接受先進的合規理念和合規知識,通過培訓和轉培訓帶動全行觀念和知識的進一步更新。

(二)受人員素質及信息渠道限制的影響,適應新形勢、不斷跟進新業務要求的力度不足。隨著及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各項新業務層出不窮,同時金融監管不斷加強,對后續金融機構的各項業務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合規檢查及合規審查工作也面對新的要求,后續在學習新業務、適應新形勢方面將持續加強內部培訓,鼓勵自學,有效提升人員素質,不斷跟進監管要求及外部變化。

(三)風險監測需進一步強化。發揮好牽頭作用,進一步強化風險監測管控職能,針對全行各項風險數據、風險事件需持續跟蹤監測,并做到風險預警監督工作,提高風險管控力度。

(四)本年度存款任務完成率未達100%。后續將進一步加強存款營銷力度,嚴格執行部門內績效考核,督促部門成員完成任務。

十四、2019年工作計劃:

(一)加強對重點業務的合規檢查,加大案件風險排查的力度和廣度,持續開展對三個經營部門新發放貸款合規檢查的同時,逐步開展對新開辦業務、案件風險高發環節、XX管理等多維度的檢查,筑牢案件風險防范的籬笆。對照我行已實施的各類業務辦法及流程文件,一方面檢查發現業務辦理中存在的問題,持續規范;另一方面在檢查過程中收集業務辦法及流程文件中與現行業務不相適應的部分,集中統一組織相關部門修訂完善。

(二)繼續加強合規體系建設,結合自律監管再監督工作,進一步強化第一道防線的管控作用,突出部門管理條線,對于無向下管理職能的部室或分支機構,則強調自律檢查,對于有向下管理職能的部室則不僅需自律檢查、還需監管檢查,強化自我檢查,主動整改,引導人人主動合規、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圍。

(三)加強合規理念和法律合規知識的培訓力度,通過參加區聯社相關培訓、外部培訓、自覺主動學習等多種方式提升合規人員自身素質的同時,加大對全行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對檢查中發現問題、風險高發的業務環節、本行業務咨詢及法律服務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開展培訓,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有效提升員工合規意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風險管理,通過匯總分析違規記錄,查找和發現風險易發的部位、環節、實施風險識別、風險預警,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風險排查,防患于未然。

篇(8)

銀行信貸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在銀行的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實際收益結果與預期收益目標發生背離,有遭受資產損失的可能性。

一、商業銀行存在的信貸風險分析――以A銀行為例

(一)關聯企業風險

多個關聯企業同時在A行融資的風險,貸款資金實際被直接使用。案例:XX亨利軸承有限公司、XX華中軸承有限公司、XX英泰軸承有限公司。三戶借款企業主為兄妹關系,2012年5月28日同一天取得A行授信,使用亨利達名下同一房產的多個樓層分別作為抵押物,共用一本土地證。貸款資金實際被亨利達集中使用。

(二)擔保圈風險

企業主涉及擔保圈,抵押物被查封、賬戶查封、法院訴訟等,被迫履行擔保責任,代償全部或部分債務,造成資金鏈緊張,影響正常經營。

(三)民間借貸風險

企業主涉及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無法歸還貸款,導致逾期。今年A行新增逾期貸款中,因涉及民間借貸風險導致逾期的共有6戶。

(四)擔保公司擔保風險

1. 擔保公司整體運營情況

截至3月末,A行小企業貸款中擔保公司類貸款余額為43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34%;今年1季度小企業擔保公司類貸款新增逾期金額10280萬元,占全部貸款新增逾期金額的53%。目前逾期余額為5080萬元,占全部貸款逾期余額的13%。

2. 擔保機構風險暴露案例

(1)丹陽市XX擔保公司

A行存量在??蛻?2戶,余額8876.6萬元。2014年以來代償金額超過1億元,都通過扣減保證金代償逾期貸款,擔保機構自身基本已失去代償能力。目前,A行面臨擔保權落空的風險。

(2)其他地區擔保公司風險暴露

福建福州某擔保公司因經營困難,在A行的2000萬元保證金已全部代償完畢,未進一步補充保證金,逾期貸款短期內無法代償。

(3)擔保機構管理的建議與意見:以我為主關注第一還款來源,不盲目信任擔保公司擔保;關注反擔保措施,尤其為第三方擔保的情況,防止資金挪用;關注擔保機構代償及回收情況,對于代償較高的要重估其擔保能力;按照銀行文件要求,落實擔保機構保證金繳納;注意擔保機構真實財務情況,防止資本金挪用(報國資委報表);落實擔保機構逾期貸款回收,防止出現擔保機構在A行貸款不良率連續三個月超過4%、按照制度需采取退出的情況。

(五)資金挪用風險

企業貸款用途不實,A行小企業貸款實際為關聯企業其他用途集中挪用引發的實質風險。案例:B集團為當地規模企業,由于市場下行、投資房地產等因素導致企業瀕臨崩盤。A行共為B集團3戶關聯及與其資金往來的上下游客戶3戶提供貸款,其中一戶為抵押類貸款,其余5戶為XX信用擔保公司擔保貸款,反擔保措施皆為B集團旗下公司法人保證,6戶3000萬貸款實際用款人皆為B集團,可能導致風險集中爆發。

(六)第三方抵押風險

第三方抵押存在的潛在風險主要有:

一是全部貸款被關聯企業使用。企業為貸款主體,資金實際使用人為其關聯企業,A行無法了解貸款實際使用企業經營情況、無法及時跟蹤落實貸款資金回收情況。

二是部分資金被關聯企業使用。借款企業與第三方企業之間存在不清晰的賬務關系,應收應付賬款復雜,互為債務債權人。一旦出現借款企業不能正常還款的情況,很難順利處置第三方抵押物;某省內分行累計出現了12筆逾期貸款,其中有4筆均為第三方抵押的情況,累計金額1400萬元。

(七)信息不對稱風險

企業主未如實反映對外擔保及他行貸款情況,導致分行對企業主實際償債能力了解不足引發的實質風險。

某企業在A行部分支取貸款后,由于涉及對外擔保,被并判決承擔連帶責任擔保,在這期間,企業其他兩家銀行續貸均未通過,導致企業資金流緊張。同時,A行未能及時發現上述問題,仍給客戶進行第二筆的貸款支用,最終由于他行抽貸,盲目擴張導致企業發生貸款逾期。事后,客戶經理在網上查到了客戶涉及法律訴訟的情況。如能在支用前及時發現,也許能避免。

(八)預判不足、心存僥幸

部分分支行對存量客戶中的潛在風險客戶心存僥幸,未能采取堅決的退出措施,甚至對個別已經列入退出計劃的客戶仍然予以續貸。對潛在風險客戶被動應對,未能及早采取主動的風險化解或處置措施,甚至存在坐等逾期后進行法律訴訟的現象。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

根據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年末,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額為842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25%,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505億元、0.25%。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已連續13個季度上升,而且關注類貸款也比上年增加逾5000億元,其中相當部分可能向次級及以下遷徙。這反映出中國銀行業信用風險暴露處于近10年來的高峰期。與世界各國大型商業銀行相較而言,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差距還很大,具體問題表述如下:

(一)各商業銀行公司管理結構不夠先進

我國商業銀行的現代企業制度還在努力完善的過程中,各方面問題還很多,比如說在國內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銀行,其所有權與經營權尚未分離,最終的風險承擔并沒有真正的落實到位,同時,其商業化水平還不高,還受到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響。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沿襲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老套的管理體制,各方面都存在著問題,這也是不良資產的根本成因。

(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制不完善

風險管理是整個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需要建立有效、完善、全面的風險管理機制。

第一是體制不夠集中,各行各業、各地區都是分散管理,沒有統一標準,導致準入退出沖突很多,因此給一體化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第二是決策機制不夠完善,,無論是決策的專業化程度,還是決策程序對道德風險的約束力,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這也是造成不良貸款的重要原因。第三是對市場風險等各方面的風險的洞察能力以及注意力都不到位,不能及時察覺,并作出有效反應,同時風險管理不全面。

(三)風險管理理念的認識比較片面

在國際上來看,先進的銀行都不會忽視風險控制,甚至他們會認為風險的控制與收益的創造是同樣重要的事情,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2R” is the same coin。意思就是風險和收益是同樣重要的,兩者都不能被忽視。但是在我國的商業銀行,人們似乎還沒有這樣先進的理念,與國外的銀行之間在認識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平時的業務經營中,總是將業務經營與風險控制看做兩個獨立的個體,并且一味的追求效益、收入,而忘記風險控制。同時,授信產品的風險通常具有滯后性,風險不能被及時的發現,等到被發現時為時已晚,很多商業銀行的失敗教訓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加強國有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很重要。

(四)風險管理分析技術不先進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都重視定性分析,忽視量化分析,定性分析固然重要,但是量化分析在風險識別、度量方面也有著不容小視的作用,這與國外的先進銀行也有著很大的差距。

三、降低信貸風險的對策

(一)建設完善的社會信貸體系

1. 樹立全民信用理念

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信用和優秀的國民道德水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信用和高的道德水平,那么經濟發展必然也不會很好。因此,我們要通過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來加強國民的信用理念。

2.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國家政府應該完善與金融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比如說合同法、經濟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對社會的信用行為做出明確的規定,對于失信行為要做出明確的處罰標準。這樣就可以為信貸行為提供法律上的相關保障,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前信貸活動失信的機會成本過低的現狀;同時,不僅僅需要完善上文所述的法律法規,還需要完善包括規范中介結構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這樣也可以保證信貸活動的正常進行。

3. 大力建設信用服務體系

因為我國目前信貸信息分散,所以可以從行政方面采取措施,可以讓政府出面制定相關管理信貸信息的方法,專門成立一個機構來登記、咨詢并管理信貸信息,從稅務、銀行、工商等部門及時整理和收集借款人的金融機構往來活動、債權債務變動、民事刑事糾紛以及主要管理人員狀況的數據和信息,這樣就可以讓銀行得到更加全面、及時的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改進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構

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中,應該減少信貸風險管理機構的層次,擴大信貸風險管理的范圍,提高信貸風險管理的效率,強化管理信貸風險的權威性。應該給商業銀行更多的權利,比如說在政策制定方面、決策制定方面等等。根據自身的情況,商業銀行可以決定是否要設立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來進行銀行信貸風險的管理與控制。由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監督信貸資產安全,統籌制定信貸風險的識別、報告程序與方法,全面控制信貸風險,對信貸風險進行持續監控,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應該專門負責對全行信貸資產情況、整體信貸資產回收情況進行監督,對潛在的信貸風險進行評估,向銀行董事會和投資者提供信貸風險報告,并建立起以風險為評價基礎的績效考核體系。

篇(9)

引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企業之間競爭激烈。順應產業的競爭以及各行企業之間的競爭,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供應鏈金融的出現,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同時,也為銀行供應鏈審查提供了方便。近幾年來,隨著企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供應鏈金融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逐漸成為當前市場競爭的重要方式。

一、供應鏈的定義和當前商業銀行的供應鏈發展現狀

(一)供應鏈的定義

在以往傳統觀念中,供應鏈還局限于企業內部組織操作中。供應鏈只是單純的注重企業自身資源是否得到良好利用。供應鏈的過程也只是企業生產人員,將企業采購的材料及零件,通過企業自身生產加工和銷售后,分配到零售商及用戶手中的過程。在2000年時,我國著名教授馬士華就給出在當代經濟發展中供應鏈的定義:供應鏈主要以企業原料及生產經營過程為主要核心,其中包括對企業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的控制。企業從原材料購買到加工生產成產品,到最后銷售到零售商或用戶手中的過程,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結構模式。

(二)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國際貿易供應鏈逐漸趨于成熟。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新的產品戰略,以滿足國際貿易發展需求。供應鏈金融作為當前商業銀行最新產品戰略的代表,在各企業供應鏈中無處不在。供應鏈金融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融資戰略模式。使企業融資不在局限于實業融資中。大大降低了各企業的融資成本,使企業供應鏈發揮了最大價值。

二、供應鏈的金融模式分析

(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主要是指企業利用沒有到期的收賬款,向銀行申請融資的行為。就目前供應鏈金融而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主要分為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證券化以及應收賬款讓售融資者三大類。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主要是指,供貨企業利用沒有到期的收賬款向銀行進行融資。在融資完成后,如果購貨方沒有按時付款,銀行有資格要求供貨方償還賬務。應收賬款證券化主要是指,企業將目前可以預見的現金預收款轉化成證券進行出售的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讓售融資主要是指,企業將債務收回權販賣給銀行,由銀行向購買方收賬,并承擔收款過程中的風險。

(二)保兌倉融資模式

在企業經營生產中,一些處在供應鏈下游經濟條件較弱的中小企業,在向供應鏈上游企業預付款時,資金流動相對困難。為了開闊出新的融資渠道,大多中小企業利用供應鏈上游企業生產商的回購承諾,將提貨權交于銀行。以向銀行申請貨款,從而獲得銀行信貸。

(三)融通倉融資模式

融資倉融資模式其服務對象主要以小中型企業為主,在融資過程中,這些中小企業大多以流動商品倉儲為抵押,利用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與金融機構,建立起一個新的融資服務平臺。這大大加大了動產抵押的操作性,為中小企業獲取了發展資金。

三、控制風險的基本策略

(一)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類型及風險原因分析

供應鏈金融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進行供應鏈融資時,受一些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致使企業供應鏈金融融資狀況出現偏差。供應鏈金融風險主要分為信用風險、法律風險、以及信息傳遞風險三大類。由于我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其管理大多不規范。缺乏法律意識、自身信用不足、沒有充分引用當前先進技術和管理型人才。致使許多中小企業缺乏市場風險預測能力。加之,許多中小企業都是單獨經營,供應鏈結構較為復雜,信息傳遞準確信不夠高。極易出現供應鏈金融風險,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二)供應鏈金融風險主要防范措施

供應鏈金融是當前中小企業金融融資的重要途徑,為我國中小企業經營發展帶來了許多的好處。但同時,供應鏈金融也存在個許多的風險。因此,企業進行供應鏈金融融資時應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從而有效避免供應鏈金融風險。在進行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時,企業可采用以下措施進行風險防范:

(1)就信用風險來說,商業銀行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積極了解融資企業信息。根據企業客戶信息建立信用等級。

(2)就市場風險來說,商業銀行應準確選擇質押物。盡量選擇一些銷售趨勢好、實力強、市場占有率高以及知名度較高的質押物,從而降低銀行損失。

(3)就法律風險來說,商業銀行必須和企業明確權利及義務。在融資過程中,盡量完善相關法律合同。從而減少銀行與企業之間的糾紛。

(4)就信息傳遞風險來說,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的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平臺將供應鏈中的企業組織到一起。從而有效提升信息交流效率,降低信息傳遞風險。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況

案例一:2013年,中國銀行為江蘇省某光電公司辦理供應鏈金融融資業務,該光電公司主要生產經營液晶顯示器以及相關部件。該公司供應鏈上下游都是較強的壟斷企業。因此,在購買原材料時需現金支付。由于該公司產品下游貨款回期較長。加之,應收賬款在公司總資產中站點比例相對較大。致使公司資金出現短缺的情況,嚴重制約公司發展。江蘇省中國銀行在了解該詳細情況后,由第三方物流企業為該企業貸款進行信用擔保。果斷為該公司提供貸款,及時解決了改公司資金流動問題。

案例二:深圳某國內商業批發貿易公司,注冊資金為一千萬元。于1998年成立,并獲得知名牛奶品牌深圳地區總權。由于該企業成立時間較短,資金規模相較于其他大規模民營企業處于弱勢地位。不能滿足知名牛奶品牌合作需要。加之,該企業缺乏貸款抵押資產,外部融資較難。因此,該向民生銀行提出貸款。民生銀行在對該企業進行詳細了解后,同意貸款。

(二)案例模式應用分析

針對以上企業概況進行分析。在案例一中,該企業符合供應鏈金融融資中應收帳亂融資模式。該公司供應鏈企業屬于強大的壟斷企業。因此,供應鏈下游企業,是決定該企業應收賬款是否能夠快速收回的關鍵所在。加之,有第三方物流公司做信用擔保,銀行的風險得到降低。在案例二中,該企業適合動供應鏈金融融資中的動產質押模式。由于該企業屬于中小民營企業。因此,該企業可將企業倉單、存貨等動產抵押給銀行。并由第三物流企業為連接,提供拍賣、物流監管服務。在抵押貸款時,企業應與銀行簽訂相關的回購協議。從而將資產權利進行轉換,以獲得貸款。

結束語:

綜上所述,供應金融從全新的角度重新,對我國中小企業進行信用風險評估。通過對中小企業整個交易的評估,為更多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渠道。使許多在市場競爭中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有效的解決市場競爭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同時,供應鏈金融還為企業信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有效了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作者單位:湘潭大學)

參考文獻:

[1]毛鶴穎.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下中小企業融資的實現機制[D].山東大學,2012.

[2]劉艷.供應鏈金融視角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篇(10)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6)03―0033―05

一、引言

隨著金融全球化的推進,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競爭的日趨激烈,銀行業無論是經營的業務范圍還是提供的金融產品的種類都更具多元化,加之日益先進的信息技術和金融技術在銀行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商業銀行面臨著一個更加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使得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更為復雜。其中,操作風險暗流涌動,成為導致金融機構及整個金融體系恐慌的潛在威脅。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更是將操作風險稱之為“細節中的魔鬼”。我國由于體制、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銀行內部治理結構存在的嚴重缺陷,操作風險在我國銀行系統也是廣泛存在,并且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其在商業銀行風險中的比重遠大于國際同行的水平。因此,操作風險的度量和控制的研究在我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對操作風險的定義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前者認為操作風險是由于控制系統及運營過程的錯誤或疏忽而可能引起潛在損失的風險。該定義排除了名譽、法律、人員等方面的操作風險,因而涵蓋的范圍較窄。而后者則被定義為除了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以外的所有風險。[1]本文采用后面一種定義。

二、變量與模型的選擇

隨著監管機構對操作風險的重視、越來越多成熟的統計方法和模擬計算技術的介入,以及損失事件歷史數據積累的日益豐富,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用來度量操作風險的數量模型。但是這些模型真正的度量效果還沒有定論還有待檢驗。按照操作風險度量的出發角度不同,可以將這些數量模型分成兩個大類: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

自上而下模型是主要使用財務指標和收益波動性等作為衡量風險的變量,比較容易收集所需要的數據且計算難度較小,無需根據金融企業內部經營狀況搜集內部損失數據。由該法得到的是所有風險的資本計算數據,然后通過將機構中已經得到量化的市場和信用風險資本金進行剔除,得到操作風險資本金。使用這種思路建立的模型包括:收入模型、財務指標法、波動率模型。但是,由于不能確切分辨出哪種風險比較容易潛藏在哪類業務中,因此對各類業務的業績評價、收益管理和風險管理的激勵效果不易達到。

自下而上模型則是在對金融企業各個業務部門的經營狀況及各種操作風險的損失事件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各個損失的事件類型或者業務類型來區別風險,并逐步進行統計的計量方法。主要包括統計度量模型、案例分析、因素分析模型、因果關系網絡模型等。由于所針對的事件是明確的,因此可以直接對風險管理發揮作用。但這類方法在收集事件事故的數據方面有很大的困難。[2]

由于現階段國內金融機構普遍面臨著數據缺乏

在考察期經濟增長的基礎上,gc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浦發銀行的凈利潤就可以增長2.0173億元;就Profit2模型而言,gc每增加一個百分點,中行的凈利潤就可以增長30.0866億元。說明經濟增長對銀行的凈利潤有很大的正效應,并且宏觀經濟的變動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影響要大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因為現階段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明顯比股份制商業銀行大,且經濟政策性的因素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影響較大。因此,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使之成為自負盈虧、以市場為導向的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62

從統計檢驗來看,方程一和方程二的總體顯著性很好。方程二較之方程一擬合優度更高。至于變量的顯著性,當取顯著性水平α=0.05時,t分布臨界值為t0.025(3)=3.182,可見方程一中,變量gc、bl1,均顯著;方程二中,變量Zc顯著,而b12不顯著。此外通過D.W檢驗值,也可看出修正后的模型不存在序列相關性。且從上面的檢驗結果還可以看出gc、bl1與銀行的凈利潤有很強烈的因果關系,而bl2與銀行凈利潤的因果關系不明顯。

表中的R―Square值反映了因變量的方差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模型所解釋,它的值越接近于1,說明模型的解釋能力越強。在上述的模型中,那部分不能被模型解釋的方差被認為是由操作風險引起的。在profitl模型即浦東發展銀行的結果中,R―Square值為0.8818,說明88,18%的方差可以由模型解釋,即操作風險占到總方差的11.82%。在profit2模型即中國銀行的結果中,回歸模型的R―Square值為0,6830,即模型可以解釋方差中的68.30%,同時也說明操作風險在總的方差中占到31.70%。由此可以看出,浦東發展銀行的操作風險明顯低于中國銀行。在國際上,業界一般認為操作風險在總風險中所占比例應在20%以內。剔除模型本身的精確度以外,我們也能意識到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面臨著很嚴重的操作風險。

四、操作風險資本的計量

根據上文所構造的模型,如果把方差總剩余部分解釋為是由于操作風險引起的,便可以得到浦東發展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操作風險在銀行所面臨的總風險中的比重。即浦東發展銀行操作風險占到總風險的11.82%,中國銀行操作風險在總的風險中占到31.70%。為了滿足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的要求,根據浦東發展銀行和中國銀行可獲得的最新公開資料,可以從理論上得到兩家銀行需要額外撥備的操作風險資本。具體見下表:

很明顯,要滿足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對資本充足

率的要求,就操作風險而言,中國銀行對操作風險資本的撥備要遠遠高于浦東發展銀行。根據文章得出的理論研究結論,在現實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我們要充分重視商業銀行面臨的操作風險,提高中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水平。[4]

五、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收入模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操作風險的大小。本文利用OLS方法對模型進行選擇和實證分析,最終得到對操作風險的非精確度量。發現中國銀行面臨的操作風險明顯高于浦東發展銀行。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的涉外金融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國銀行,而攜款外逃是到目前為止我們能收集到的操作風險中嚴重程度最大的操作風險類型,多集中發生在中國銀行。另一方面也說明股份制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的控制方面明顯優于國有商業銀行。因此,要積極進行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強化內部控制機制。

2.通過收入模型的構建可以看出市場因素對收人的影響要大于信用因素。而目前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的關注明顯多于對市場風險的關注。因此,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管理時,要注重關注三大風險因素的齊頭并進,特別是對我國宏觀經濟動態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把握,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使用收入模型得到的結果仍然不是很準確。解釋變量的選擇對于模型的有效性有重大影響。經過三次單因素回歸方程的建立,最終將真實GDP增長率、不良貸款率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但是這兩個變量無法做為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所有度量因素,而僅僅具有一定的可說明性。并且在建立模型時并沒有考慮時間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模型的準確性。

4.在研究過程中,由于受到數據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的探討。數據的多寡是影響模型結果可靠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的模型由于可獲得數據歷史太短,樣本空間太小,影響對結果可靠性的判斷。因此,為有效測定操作風險,金融機構應收集和積累一定量的數據,為建立實用的操作風險度量模型奠定基礎。

5.操作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的一個重點和弱點。而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對資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對操作風險給予必要的重視,加強對操作風險損失數據的收集整理,加強對操作風險的管理,突出對操作風險的量化研究。[5]

注釋:

①真實GDP為GDP除以消費物價指數。

參考文獻:

[1]王旭東.新巴塞爾資本協議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量化管理[J],金融論壇,2004,(2).

[2]Marshall C.L.Measuring and managing operational risk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tools,techniques,and other resortces [M],Singa-pore:John Wiley & Sons,2001.

上一篇: 銀行業的發展 下一篇: 村級財務收支審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级性爱片免费观看 | 香蕉网伊中文在线字幕视频 | 午夜在线观看的那种网站 | 日韩OL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免费va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