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1 17:20: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篇(1)

一、審計促進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經濟發展絕不是單純的GDP的增長,而是依靠技術進步、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新工業化和綠色化的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完成新工業化和信息化而審計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促進作用。

(一)政府審計

通過審計,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是發揮審計建設性作用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好的審計項目和一份有分量的審計工作報告,不僅僅要揭示問題,更重要的是切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辦法和措施。201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就加強財政管理提出了五條意見,每一條都是建立在審計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都是著眼于推動科學發展的角度提出的。其中,“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健全統一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的意見,是基于有些收支未納入預算管理、財權與事權不匹配、轉移支付不規范等問題提出的;“加強財政制度建設,提高預算執行效果和預算公開質量”的意見,是基于預算編制不細化、執行中調整預算級次和項目用途以及基本支出定員定額管理制度有待改進等問題提出的;“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的意見,是基于一些地方民生資金計提不足、建立健全財政民生支出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等問題提出的;“清理規范稅收優惠和變相減免財政性收入等政策,維護稅法的統一公平”的意見,是基于審計中發現的一些地方出臺與國家政策相悖的優惠政策文件,將相關企業上繳的稅收、土地出讓收入等返還企業等問題提出的。在綜合上述意見的基礎上,報告提出了“加強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發揮宏觀調控的整體合力”的意見。從而使整個審計工作報告的問題與建議有機統一、前后呼應、相互支撐,保障了審計監督作用在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和更高的層面得到充分發揮。

(二)社會審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國民經濟管理方式發生了根本轉變。政府部門由依靠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業,轉變為依托市場,主要依靠經濟、法律手段,通過加強宏觀調控進行間接管理。企業直接面對變化無窮的市場,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范和宏觀調控政策指導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新的經濟體制下,政府可利用注冊會計師及其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了解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以便進行宏觀調控。此外,政府部門還可以依靠行業協會,加強行業監管,促使注冊會計師增強職業風險意識,講求職業道德,提高服務質量

(三)內部審計

新形勢下,企業內部審計呈現出五大總體發展趨勢:內部審計由合規導向型向管理導向型轉變;注重管理審計;審計工作方法標準化;審計職能組織集中化;通過內部審計機制培養企業經理。

內部審計重點由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轉變。企業調查顯示,近70%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重視管理審計,通過審查流程和分析系統來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并確保對業務流程和結構的戰略性塑造。僅有6%的企業還未開展管理審計的業務。由此可見,財務報告和合規性審計在大型企業內部審計職責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少,而管理審計的業務將成為未來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責。國有企業應參考國際經驗,完成其內部審計職能的轉型。

二、審計有利于促進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長期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營管理落后,損失浪費驚人,各地區、各單位、各部門普遍存在著經濟效益不高的現象。要改變這種局面,除了重視科學技術外,就是要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挖掘企業潛力,提高經濟效益。開展經濟效益審計,通過對管理效能和經營決策的評審,可以完善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樹立“人人講效益、事事講效益”的管理意識,保證企業經濟活動有著較高的效益。

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永恒的主體,對各級人民政府財政收支效益性的審計,主要是審查政府各部門使用各項財政性的專項資金是否專款專用,是否將有限的資金使用在刀刃上;財政支出的結構是否優化、合理、科學;財政收入的構成比例是否科學;財政所投放的項目資金是否達到了投放的預期目標,特別是財政支農資金。政府對“三農”的投入逐年加大,資金總額每年不少于億元,如何監督財政資金撥付的層層渠道和環節?如何監督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特別是資金的最終使用是否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農民是否從中真正受益,從而改變了農村的面貌。這些都需要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層層把關,履行好自己的職能,及時發現和糾正資金撥付、分配和使用上存在的各項問題,當好經濟衛士,促進資金使用的單位嚴格按國家政策法規辦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為促進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審計署組織17個駐地方特派員辦事處,對50個縣 2001至2002年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審計調查發現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渠道多,資金分散,很難形成合力,時常出現同一項目多個部門管理,不僅投入重復,使用分散,而且造成資金管理成本高。針對問題審計署建議對財政資金實行集中化管理。逐步實現由財政部門統一撥付財政支農資金。對財政支農項目,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公益事業項目,應相對集中管理,強化統籌協調,避免多頭審批、重復投資和分散投資,盡力歸并支出事項和納入一個部門管理,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通過審計不但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同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管理結構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參考文獻:

篇(2)

本文為發展中經濟體通過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促進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提供了經驗證據。基于2000—2010年期間83個發展中經濟體對日本HS9位碼產品出口數據,本文首先利用質量門檻方法分解得到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并構建包含知識產權保護的增廣引力模型,然后依次利用OLS、PPML方法估計了知識產權保護對高質量產品出口的影響。結果發現發展中經濟體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提升顯著促進了其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這一結論具有穩健性。此外,與預期不同,發展中經濟體吸引的FDI、人力資本并未促進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根據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高質量產品出口增廣引力模型

一、引言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AgreementOn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TRIPS)生效以來,受其約束,WTO發展中經濟體成員的名義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由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完備情況決定。不斷提高。文獻中學者們普遍采用GP指數表示各經濟體的名義知識產權保護水平。GP指數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5,值越大名義保護水平越高。GP指數每隔5年公布一次,最新數據為2010年,該指數包括5個子項目:專利保護涵蓋的技術范圍、參與國際專利協議數量、侵權損失保護的規定、法律執行機制以及專利有效期。每個子項目取值從0到1,所有子項目值的加總為GP指數。圖1的箱線圖描繪了2000—2010年期間發展中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定義為世界銀行劃分的中低收入國家。本文樣本中2000年包含83個發展中經濟體(備索),因為少部分國家收入水平隨后發生變化,其余年份的發展中經濟體的數量略有變化。GP指數的歷年分布情況(五年為間隔)。從中可以看出,發展中經濟體整體的名義保護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上四分位的GP指數值低于前期,主要是由于部分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較高的發展中經濟體在2010年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不再記入本文樣本。。

圖1后TRIPS時展中經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GP指數

產品質量是產品對技術參數要求的滿足程度。(未)滿足技術參數要求的產品即為質量(不)合格產品。超過技術參數要求越多的產品質量越高。越高(低)的技術參數要求下生產出的合格產品的質量也相對越高(低)。如中國車企對歐美市場出口受阻主要是由于產品無法滿足有關安全和排放等高標準技術參數要求。

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從長短期兩個方面促進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如圖2所示,從短期來看,某一經濟體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的提高會降低外部高質量投入品出口企業在該經濟體所面臨的被模仿威脅,促進外部高質量投入品的進口增長,從而促進該國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從長期來看,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的提高將會增加模仿成本,從而促進以創新為目標的研發投入增長,繼而促進整體的知識產權數量的增長。這也就意味著微觀企業將具有突破技術瓶頸,滿足更高水平技術參數要求的生產能力,并最終促進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此外,強知識產權保護將會降低依靠創新獲得知識產權而向質量階梯上游成功升級企業的維權成本(時間成本、資金成本),提高知識產權侵權企業的違法成本,避免高質量產品出口企業在出口過程中受本國低質量企業知識產權侵權的惡性競爭,減少制度缺失時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后果,保證它們獲得排他性市場回報的可預期性和可持續性,從而有利于一國高質量產品出口長期增長。因此,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提高將會促進出口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后TRIPS時展中經濟體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是否促進了其高質量產品的出口增長,這是本文要進行實證檢驗的問題。

圖2知識產權保護對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的影響機制

二、文獻綜述

發展中經濟體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變化對其參與國際貿易的影響被廣泛研究。相關的研究主要從如下兩個方面展開。第一、發展中經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改革與發達國家對其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Maskus和Penubarti最先開始相關研究,實證發現發展中經濟體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促進了自身的制成品進口。隨后的類似研究還包括Smith、Co等。近期,Ivus發現TRIPS協議簽署后18個樣本發展中國家的專利保護改革顯著地促進了發達國家對其高技術產品的出口。

第二、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中經濟體出口能力提升的研究。Branstetter等利用美國進口數據發現知識產權保護改革的國家出口產品種類提升。Maskus和Yang則基于要素比例模型利用包含82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樣本發現,知識產權保護改革促進了專利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增長。余長林主要考察了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國制造業出口二元邊際的影響,發現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國出口擴展邊際的影響顯著為正,對集約邊際的影響顯著為負,知識產品保護主要是通過擴展邊際促進中國出口增長。代中強等則研究了知識產權保護對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復雜度的U型影響。雖然相關研究成果頗豐,為后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發展中經濟體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變化對作為出口能力建設重要維度的高質量產品出口的影響尚未被討論,本文旨在填補這一空白。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三部分主要介紹高質量產品出口額的有效測算方法。第四部分介紹名義知識產權保護與實際知識產權保護的差別。第五部分是計量模型及數據。主要介紹加入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的增廣引力模型和數據來源。第六部分是計量結果匯報與分析、穩健性檢驗。第七部分是結論及政策建議。

三、高質量產品出口額測算方法

出口質量實證研究中通常將單價作為質量的變量,價格高低反映出質量高低,但單價中常常因為包含了生產成本的差異而不能有效地反映質量差異。為了克服這一問題,近期的文獻從需求和供給兩個維度分別推導出了識別質量的指數法。Khandelwal、Hallak和Schott從需求維度提出的質量指數法的內在邏輯是,價格一定的條件下,出口國在進口市場上所占的份額越多或者貿易收支越有利則質量水平越高。而Feenstra和Romalis從供給維度提出的質量指數法的內在邏輯是,向地理距離越遠的目標市場出口的產品質量越高。Feenstra和Romalis對這兩種質量指數進行了很好的比較。

質量指數方法無法分解出高質量出口額。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是質量門檻法。Fontagné等提出將最為細分的出口產品按照相對價格大小劃分為兩部分,即高質量和中質量或者中質量和低質量;或者全部為中質量。Fontagné等利用質量門檻法分析對比了發達經濟體(北方)與發展中經濟體(南方)的出口產品質量國際分工模式,指出北方國家主要生產并出口高質量產品而南方國家則主要生產并出口同一產品項下的低質量產品。本文將利用這一方法分解出各國的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具體方法如下:

選取某一進口國j,在該國市場上將某一出口國i產品k的單價記為uvijk。在進口國市場上的產品k的所有出口國的貿易加權幾何平均單價記為uvwjk,則出口國i的產品k在進口國j市場上相對單價uvrijk表示為:

然后根據相對單價的大小劃分質量結構。如果相對單價小于1,出口將被分為中、低質量兩部分。其中,低質量的比重為(1-uvrαijk),中質量的比重為uvrαijk。如果相對單價等于1,出口將全部被劃分為中質量。如果相對單價大于1,出口將被分為中、高質量兩部分。其中,中質量的比重為1uvrαijk,高質量的比重為1-1uvrαijk,如公式(2)所示。將出口國某一產品k的高質量比重與該出口國產品k的出口額相乘便可得到該出口國高質量產品k的出口額,然后將所有產品層面的高質量出口額加總得到該國的高質量出口額。

(2)是質量平滑參數,與Fontagné等(2008)一致,本將其設置為4。

四、知識產權保護:名義值還是實際值

代中強等指出,在實踐中,發展中經濟體通常出于對專利壟斷等不利影響的擔心以及對模仿創新利益集團保護的需要并不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這就出現了名義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和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由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完備情況與實際執行情況共同決定。的差異。

如前文所述,GP指數被廣泛用于衡量名義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及其隨時間變化情況。GP指數的不足是只關注名義知識產權保護規定的有無、多少,而忽視了保護的實際執行情況。為了克服這一不足,Hu和Png將GP指數與Fraser法律體系與產權指數相乘來衡量一國對知識產權的實際保護強度。Fraser法律體系與產權指數基于國際企業管理人員對一國產權沒收風險、合同執行和法律管轄的主觀評估,取值從0到10,值越大對產權的實際保護力度越大。由于GP指數取值從0到5,而Fraser法律體系與產權指數取值從0到10,因此,衡量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GP-Fraser指數取值從0到50,值越大表明對知識產權的實際保護水平越高。

圖3列示了2000—2010年名義GP指數(左圖)及實際GP-Fraser指數(右圖)知識產權保護階梯的情況以及中國的位置。所謂知識產權保護階梯是指各經濟體(包含全部可得到數據的高、中、低收入經濟體)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在某一年份內按大小分布的情況。以中國為例,從名義值(左圖)來看,在2000—2005年期間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顯著提高。但在2005—2010年期間GP指數變化不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立法工作在2000—2005年期間基本完成。到2010年中國名義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已經趕上發達國家。但從實際值(右圖)來看,中國由2000年的較為落后的水平只上升到2010年的中等水平,說明中國“重名義輕實際”的知識產權保護現實。有鑒于此,在本文實證研究中使用各發展中經濟體的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以避免將名義值與實際值相混淆。

此外,本文在回歸中加入的是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滯后項。具體而言,本文數據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面板數據,每期的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變量對應取值為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數據,其余變量都是當期值。這主要是考慮到企業采取產品質量升級策略通常是在政府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之后,當期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不可能馬上促進當期的質量提升,從研發投入到試生產再到出口需要一定的時間(至少數年)跨度,因此,在回歸中加入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滯后項比加入實際知識產權保護的當期值更具合理性。此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內生性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提高可能會提高高質量產品出口,同時,高質量產品出口增長也會促進政府出臺更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并嚴格執行。雙向因果關系引起的內生性問題會使估計結果有偏。通過加入實際知識產權保護的滯后項,可以很好地解決內生性問題,原因在于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滯后項可能與當期高質量產品出口相關,而當期誤差項不太可能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滯后項相關。

五、計量模型與數據

1.模型設定

高質量產品出口是貿易流量問題。對于貿易流量的分析,引力模型應用的最為廣泛和成功。我們采用增加了實際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的增廣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如模型(3)所示。

上式中下標i表示出口國,j表示進口國,t表示時間。其中出口國i對進口國j在t期的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對數值,用lnExijt表示;出口國i在t期的人均GDP的對數值表示為ln_gdp_pcit。進口國j在t期的人均GDP的對數值表示為ln_gdp_pcjt。進出口國之間雙邊地理距離阻礙因素的對數值表示為ln_disij。在上述三個標準引力模型變量基礎上,加入本文核心解釋變量出口國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滯后項,取對數值,表示為ln_ipri,t-1。參考先前文獻成果,以及檢驗非線性關系存在與否,本文加入的其他控制變量包括:出口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出口國人力資本、出口國人口規模、知識產權保護滯后項的平方項,統一表示為Cit,εijt表示殘差項,β0—β5為要估計的參數。

2.變量和數據

因為GP指數每隔五年公布一次,結合細分產品數據的可得性,本文的樣本國家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日本進口來源國中的83個發展中經濟體。本文將產品限制在HS28—96制成品。

(1)lnEijt。根據公式(2)方法,我們先計算出日本市場上發展中經濟體HS9位碼每個細分產品項下的高質量出口額,然后加總為各經濟體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將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對數與各國人均GDP對數按年份作散點圖,如圖3所示。我們發現越高人均產出國家的高質量產品出口越多,這與Scott的發現一致。HS9位碼的產品進口數據來自于日本財務省。

(2)ln_gdp_pcit。人均GDP越高的國家高質量產品出口供給能力通常越強,高質量產品出口額相應也越大,因此預期符號為正。數據來自于WDI數據庫。

(3)ln_gdp_pcjt。隨著進口國人均GDP的增長,對高質量產品進口需求會隨之增長,因此預期符號為正。本文選取日本作為進口國,數據來自于WDI數據庫。

(4)ln_distij。地理距離是雙邊貿易的一個顯著阻礙因素。一般認為地理距離增加會降低貿易量,因此預期符號為負。本文采用與日本的雙邊首都之間的距離對數值表示,來源為CEPII引力模型數據庫。

(5)ln_ipri,t-1。我們采用GP指數與Fraser法律體系與產權指數乘積表示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如前所述,取滯后一期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對數值加入回歸方程中。GP指數來源于Ginarte和Park的研究以及隨后每隔5年一次的數據更新;Fraser法律體系與產權指數來源于FraserInstitute。如前文所述,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提高將會促進高質量產品出口,因此預期符號為正。

(5)fdiit,出口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發展中經濟體通常希望FDI流入解決自身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不足。Harding和Javorcik、Henn等認為FDI的流入可能會產生技術溢出效應,受此影響,發展中經濟體出口的產品質量得以提升,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可能隨之增加,因此預期符號為正。本文采用FDI凈流入占GDP比重表示,數據來源為WDI。

(6)lhcit,出口國人力資本。Faruq、Henn等認為人力資本存量豐裕的國家通常會從事高質量產品的生產與出口分工,這主要是由于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越高的工人生產高質量產品一般會越有比較優勢,因此預期符號為正。本文采用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人員的比重表示,數據來源為Barro—Lee教育水平數據庫。

(7)ln_popi,t,出口國人口規模對數值。Khandelwal指出人口規模越大的國家工資水平通常會越低,因此,在低端產品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反之,人口規模越大的國家在生產高質量產品上會具有比較劣勢,因此預期符號為負。數據來自于WDI數據庫。

(8)ipr_sqri,t-1,實際知識產權保護滯后項對數值的平方項。用以檢驗是否存在非線性關系。

六、計量結果與分析

1.基本估計

對于少數經濟體部分年份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共19個觀察值缺失,占比不足1%。缺失,本文按當年的發展中經濟體平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賦值。本文首先將2000—2010年的三期面板數據視為混合數據,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方法)回歸,逐步加入變量,考察不同經濟變量的影響和方程的穩定性。OLS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本文然后進行面板數據的回歸。

表1第1欄是只包含進口國人均GDP、出口國人均GDP、雙邊地理距離三個解釋變量的最基本引力模型回歸,結果表明出口國人均GDP、雙邊地理距離兩解釋變量顯著,彈性值分別為1.498和-2.114。表明出口國人均GDP每增加1%,高質量產品出口量將增加1.498%;雙邊地理距離每增加1%,高質量產品出口量將下降2.114%。日本人均GDP的彈性值為-0.692,但不顯著。第2欄的回歸中加入了知識產權保護,第2欄的結果顯示知識產權保護的彈性值為1.837,表明知識產權保護每增加1%,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將增長1.837%。除日本人均GDP外,其他變量都顯著且符合預期。第3欄回歸中加入知識產權保護的二次項,二次項的系數并不顯著,表明非線性關系并不成立。知識產權保護的彈性值為1.589,且顯著性較第2欄結果下降。第4欄中加入FDI、出口國人力資本、出口國人口規模等控制變量,但不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的二次項。結果表明知識產權保護在5%水平上顯著,日本人均GDP系數為負且仍不顯著。其他控制變量中FDI系數為負且不顯著,出口國人力資本系數為正但不顯著,但人口規模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第5欄在第4欄基礎上加入知識產權保護的二次項。最后兩欄的結果接近,不同之處在于,第5欄在加入二次項后知識產權保護顯著性水平有所下降。后續回歸中均不加入知識產權保護的二次項。

2.OLS與PPML結果對比

與大量的先前研究一致,本文引力方程使用了對數線性化的方法。Silva和Tenreyro指出指數方程中的原始誤差與解釋變量不相關,但一旦對數化后,新的誤差項通常與解釋變量相關,只有在非常嚴格的條件下才能獨立于解釋變量,因此OLS估計結果可能有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Silva和Tenreyro提出采用泊松偽最大似然估計(PoissonPseudo-Maximum-Likelihood,PPML)替代OLS估計。與OLS不同的是,PPML通過給予不同觀察值相同權重而得到更合理的統計量。Silva和Tenreyro發現使用PPML方法得到的回歸彈性結果顯著小于OLS方法的結果。郝景芳和馬弘對中國對外貿易引力模型的PPML回歸也證明了這一點。為了判斷應該采用哪種估計方法,本文在OLS回歸后運用STATA中的EstatHettest命令估計異方差,結果顯示異方差性非常明顯,因此,OLS回歸就是有偏的,應選擇更適合的PPML方法。

此外,為比較OLS與PPML估計結果的差異,本文分別使用這兩種方法進行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1)、(3)欄為OLS回歸結果,第(2)、(4)欄為PPML估計結果。分別對比第(1)、(2)欄和第(3)、(4)欄后發現OLS會高估出口國人均GDP、雙邊地理距離、知識產權保護、出口國人口規模的影響。這與Silva和Tenreyro、郝景芳和馬弘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在后續研究中,本文使用PPML方法。

3.PPML面板數據回歸

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數據,面板數據的好處在于可以解決不可觀測的解釋變量問題。表2中的回歸都沒有考慮不可觀測解釋變量的問題,結果可能是有偏的。因此本文利用PPML方法通過控制個體效應和時間效應對表2中的第4欄回歸進行重新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第1欄只控制了個體效應,第2欄則同時控制了個體效應和時間效應。對比表2第4欄與表3第1欄,發現個體效應的加入使得出口國人均GDP的彈性值由原來的0.101上升到0.180;雙邊地理距離的彈性值由-0.0748上升到-0.532;知識產權保護的彈性值由0.0833下降到0.0594。控制變量中人口規模彈性值由0.0949變為-0.185,且在10%水平上顯著,這與預期結論一致。估計優度(調整后R2)由0.627提升到0.955。這說明個體效應加入對估計結果有明顯影響。表3第2欄在第1欄基礎上加入了時間效應,對比兩欄結果,重要變量知識產權保護的系數值略有差別,數值均在0.06左右。可以解釋為發展中經濟體知識產權保護每增加1%,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將平均增長0.06%左右。不同之處在于加入時間效應后進口國人均GDP被刪除,無法估計參數。而且,地理距離也變得不顯著。因此,本文后續的穩健性檢驗部分只采用加入個體效應的方法。

4.穩健性檢驗

高質量產品出口是本文的被解釋變量,不同分解方法會得到不同的高質量產品出口額。因此有必要利用其他方法計算高質量產品出口額,然后進行穩健性檢驗。為此,本文參照Fukao等(2003)的方法Fukao等(2003)指出相對單價小于0.8或大于1.25時表示垂直產業內貿易,反映出產品的質量差異性。而相對單價介于0.8與1.25之間時表示水平產業內貿易,反映出產品的屬性差異性。本文對其引申,分別定義為不同質量水平產品。如公式(4)所示。重新計算各發展中經濟體的高質量產品出口額。計算的方法如下:首先根據公式(1)計算出相對單價,然后根據公式(4)劃分質量水平。具體而言,將相對單價大于1.25的產品定義為高質量產品,其出口額定義為高質量出口額。

此外,本文還將樣本限制在高質量產品出口額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之間的觀察值,以及將樣本限制在高質量產品出口額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間的觀察值,然后分別按照表3第1欄模型利用PPML方法進行估計。結果如表4所示。

除人口規模外,主要的結論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指出的是,雖然Fontagné等(2008)的分解方法與Fukao等(2003)的分解方法都可以歸結為質量門檻法,但由于前者較后者更為細致合理,所以本文的結論部分采用基于Fontagné等(2008)高質量產品分解方法得到的PPML參數估計結果(表3第1欄)。

七、結論及政策建議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經濟體出口產品的質量對于其長期可持續經濟增長意義重大。受此啟發,發展中經濟體政策制定者力圖通過制定有效政策促進自身高質量產品出口的擴張。但到目前為止政策干預有效性的證據非常有限。本文的貢獻就在于為發展中經濟體促進高質量產品出口擴張的干預政策選擇提供有力的證據。

篇(3)

我國有眾多學者都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研究,潘桔、鄭紅玲(2020)利用TOPSIS分析的方法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研究;彭定赟,朱孟庭(2020)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權因子分析法等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Muller(2000)對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從產業方面進行,從產業的角度系統地概括了影響經濟發展的動態機制,認為經濟發展主要是通過產業間的相互競爭力來提高的。張柔柔等(2019)運用SWOT分析法對鄭州航空港進行了分析。由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的時間不長,很多研究還不夠完善,河南省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存在嚴重的經驗不足,為了應對這一局面,促進河南省經濟的發展,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河南省2019年18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分析。

1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的選擇,通過對國內眾多學者的文獻研究,從經濟優化發展、創新能力發展、綠色環境發展、民生品質發展四個經濟發展區進行了分析,本文運用了15個定量指標來構建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具體的數據是在《2019年河南省統計年鑒》中獲。

2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研究

利用SPSS軟件對其降維處理后進行一系列的操作,利用KMO和巴特利特檢驗得知KMO值為0.614,大于0.5,巴特利特球形檢驗sig為0,表明因子間的相關性比較好,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2.1因子分析

通過所篩選的15個原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和這3個主成分因子之間的相關性系數所建立的成分矩陣可用于對這3個因子的解釋。采用方差最大法對原始成分矩陣進行旋轉,得出方差最大旋轉成分矩陣,如表2所示。根據成分正交旋轉矩陣,可以將評價指標分成3個公因子并進行命名。

2.2計算各個因子變量之間的得分

成分的分析系數矩陣如表3所示,使用線性回歸的方法將各個公因子表達為各個變量的線性形式,由成分得分矩陣便可計算出主因子得分和總得分,如表4所示。

2.3分析結果

從綜合排名看,鄭州市、南陽市、洛陽市、周口市、信陽市在河南省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中處于較高的地位;商丘市、新鄉市、安陽市、平頂山市、許昌市、開封市、濮陽市在河南省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適中;焦作市、三門峽市、漯河市、鶴壁市、濟源市、駐馬店市在河南省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鄭州市之所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最高,主要源于它是河南省的省會城市,教育經費、規模以上企業個數、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等比較多,資源也最為豐富,所以鄭州市成為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快的城市是應當的。南陽市、洛陽市、周口市近年來發展很迅速,增加了很多旅游景點,提高了其經濟發展質量排名。而三門峽市、焦作市、濟源市等占地面積較小,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等原因都造成了其經濟發展比較落后。

3提高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3.1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應積極推動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衡各個區域間的經濟協同發展。比如,對于發展較弱的企業或地區設立專項扶持機制,避免各行業間的差距過大,幫助一些優質企業興起;對于發展較為突出的企業和地區,提倡互幫互助的精神,使各行各業之間實現共同發展。

3.2重視創新能力

目前,我國對于創新創業高度重視,創新是發展的源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創新,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創新,對于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或個人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對于想要創業參與到發展創新中的企業或個人進行一定的免利息或者低利息的貸款支持,以鼓勵優秀的物流人才參與其中。

3.3積極宣傳綠色觀念

現如今,河南省綠色環境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人對綠色環境的觀念還一無所知,想要發展綠色環境,人們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們應該大力宣傳綠色環境的觀念,小到個人大到企業讓他們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改變人們對綠色環境的認知,認識到環境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和綠色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3.4積極推進我省各個產業的協同發展

我國面臨著制造業、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大的阻礙,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這些產業。河南作為一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各產業之間出現了很不平衡的局面。農業發展迅速、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卻遠不及大多數省份,因此應該采取措施使我省各產業間協同發展,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篇(4)

2、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發展質量

3、質量新水平發展新轉變

4、夯實質量安全基礎,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5、夯實質量安全基礎,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6、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全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7、抓質量,保增長,促發展

8、質量就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9、質量誠信是企業的信譽和生命

10、講求質量誠信,踐行社會責任

11、質量關系你我他,涉及個人與國家

12、提高可靠性,質量上臺階

13、創造高質量,奉獻高質量,享受高質量

14、抓質量,講誠信,樹品牌

15、質量締造品牌,品牌提升效益

16、關注民生,重視質量

17、共筑質量大堤,共享和諧生活

18、堅持以質取勝,推動科學發展

19、重視質量安全,促進社會和諧

20、奉獻優質產品,構建和諧社會

21、質量在我手中,用戶在我心中

22、堅持科技創新,發展自主品牌

篇(5)

【觀點】

觀點一:“更高質量的就業”,主要是指充分的就業機會、公平的就業環境、良好的就業能力、合理的就業結構、和諧的勞動關系等等。

觀點二:如果存在大量失業人員,相當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少數人就業狀況再好,對整個社會而言,就業質量自然不能說是好的。

觀點三: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最根本的還是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戰略思想。

【對話】

更高質量=找份好工作?

記者:就業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十報告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這一表述備受社會關注。人們想知道,“更高質量的就業”意味著什么?

信長星:十報告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這是對就業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也是總體要求,報告關于就業工作的相關論述和具體要求都是圍繞這一總體要求展開的。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這一新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就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順應了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對于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那么,“更高質量的就業”究竟是什么樣?如何理解其內涵?

信長星:對這一問題,我也還在學習思考過程中。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十報告中提出的“更高質量的就業”,是從宏觀層面講的,主要是指充分的就業機會、公平的就業環境、良好的就業能力、合理的就業結構、和諧的勞動關系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就業工作中,不僅要注重就業規模的持續擴大,還要注重就業質量的不斷提升,增強就業的穩定性。

記者:提起“更高質量的就業”,有人認為就是找一份“好工作”。對此,您怎么看?

信長星:黨的十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是在“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這樣一個就業總方針下,針對整個就業工作的總要求。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過程,要去“推動實現”。實現這一目標,要靠發展,靠億萬人民的辛勤勞動來創造。

十報告同時還強調,“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常言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工作本身并無高低貴賤之分。政府要努力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引導樹立合理的擇業觀,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讓勞動者人盡其才。

質量和數量,哪個該先抓?

記者: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我們還面臨哪些難題和挑戰?

信長星:黨和國家一直重視在擴大就業的同時提升就業質量。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積極就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形成,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大幅提高;職工工資水平穩步提高;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逐步完善,勞動關系總體保持和諧穩定。

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在擴大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方面還面臨一些難題和挑戰。

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們擴大就業、穩定就業的不利影響仍在持續。

從國內看,經濟增速趨緩,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依然很大;社會保障體系在體現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等方面均有待加強;勞動者利益訴求發生新的變化,勞動關系調整體制機制尚不完善;部分勞動者就業能力難以適應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就業公共服務能力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為此,我們還需要加倍努力。

記者:過去我們一直強調就業數量的增長,每年會確定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等一系列發展目標。如今,在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很大的前提下謀求“更高質量的就業”,該如何處理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之間的關系?

信長星:這兩者是有機統一的,不可偏廢,應當擴大規模、提升質量并重,讓“量”與“質”協同發展。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過去、現在和將來,解決好就業問題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并存、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相互疊加、城鎮就業壓力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壓力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交織的基本狀況難以改變,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現實壓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的前提,還是要在發展的基礎上擴大就業規模。

國際上評價就業質量時,一般也是先要看就業機會的獲得。如果失業率較高,大量勞動者得不到就業機會,就談不上提升就業質量。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存在大量失業人員,相當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那么即使少數人就業狀況再好,對整個社會而言,就業質量自然不能說是好的。

我們要推進就業“量”與“質”的共同發展,互促共進,良性互動。

就業上臺階,有啥好辦法?

記者:在未來一段時期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應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推動?

信長星: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最根本的還是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戰略思想,堅持科學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創造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同時不斷優化就業結構,不斷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和就業保障水平。

從就業工作的角度講,要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首先,千方百計創造充分的就業機會。堅持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中擴大就業,在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其次,努力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深入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統籌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有效防止和消除就業歧視,促進公平就業。大力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做好工作,切實營造更加有利于就業創業的寬松環境。

篇(6)

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讓無錫的產業結構加快調高調優。無錫作為經濟大市,經濟的“底盤”已經較大,推動無錫經濟發展,既要進一步做大總量,更要加快做優結構、做強動力、做高效益。要著眼提高質量和效益,大力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構建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具有無錫特點的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向現代經濟強市跨越。要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大力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相互結合,積極倡導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推動無錫的實體經濟形成更為明顯的領先優勢、比較優勢、特色優勢。要圍繞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既要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更多企業掌握技術“殺手锏”;又要注重產學研深度融合,消除產學研各自為戰現象,健全科技資源共享與成果轉化機制,打通科研與產業化之間的“十八灣”,真正形成產學研的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全面增強創新驅動力,跑出轉型升級加速度。要堅持以現代金融為保障,大力推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地,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資服務,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功能多樣的融資支持,努力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要以建設無錫人才新高地為目標,大力推動“太湖人才計劃”升級版的實施,切實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為創新驅動、產業強市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讓無錫的改革開放不斷拓深拓廣。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踏著改革開放的腳步,無錫走過了持續發展進步的40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對無錫的改革開放再謀劃、再部署,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鮮明的正向激勵,推動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努力在改革開放上邁出更大步子、取得更大突破。深化改革關鍵要加快營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政策環境,重在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在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新的動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完善“不見面”審批服務模式,加快推進“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有效突破工業項目施工許可等難點環節,推動江陰縣級集成改革省級試點取得先行先試成效,努力以一流的制度供給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輕裝上陣、行穩致遠;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國有企業整合重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做大。深化開放關鍵要拓展發展空間,重在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要搶抓對外開放機遇,積極拓展新興市場,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引資引智引技,實現產業發展中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的突破;通過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同步提升對外貿易的規模和效益;通過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區加快發展,增強利用國際資源、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更多更好分享全球化發展機遇。

篇(7)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實踐是由發展理念引領的。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不能單純重視經濟增長,必須轉變自身觀念。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要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推動產業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制定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標考核體系,細化目標舉措,考嚴考實,考出實績實效、考出發展熱度。繼續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經濟發展中的主線作用,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做強龍頭企業,壯大主導產業

經濟的發達程度,往往取決于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的高度與實力。必須培育龍頭型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力;發揮資源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培育未來主導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

強化創新驅動,推動產業升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高質量發展中搶抓機遇,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形成區域性創新高地。

構筑高水平創新載體,提升創新創業服務效能。著力打造一批以高新園區、科技綜合體和智能工廠為代表的匯聚創新元素、凸顯創新實效的高水平創新載體,重視服務業與制造業、農業及服務業內部深度融合,加大科技產業綜合體和眾創空間建設,構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鏈條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形成助推經濟轉型的強大引擎。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圍繞激活創新“因子”,推動更多企業掌握決勝市場的“殺手锏”。注重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積極培育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思維的優秀企業家,充分調動企業發展的創造性。

設立重大成果轉化專項,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創新科技資源共享與成果轉化機制,以創新為動力,在前沿科技領域設立重大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推進更具引領性的原始創新和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化。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更大力度地推進市場化的創新,培育更加強勁的“新動能”。 

探索外向經濟新模式,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積極探索跨境電商、跨國供應鏈整合等新業態,帶動企業嵌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使對外貿易成為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空間、新渠道。

注重人才集聚,形成人才方陣

無論是發展實體經濟,還是加大科技創新和發展現代金融,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在高質量發展中搶抓機遇,要以“招才引智”為抓手,筑牢人力資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

圍繞各類創新載體,有針對性地招才引智。主動出擊做好人才引進,重點招引培養頂尖人才、雙創團隊、領軍人才以及產業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重點引進培育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前景廣闊的創新創業團隊。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高品質建設高校園區。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發展,鼓勵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項目落地,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匯聚融合,把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等諸多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

篇(8)

高質量就業是有效率的、有創新能力的、能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公平的就業。具體而言,高質量就業主要是指充分的就業機會、公平的就業環境、良好的就業能力、合理的就業結構、和諧的勞動關系等。促進高質量就業對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穩定社會具有重大意義。下面筆者就促進高質量就業談一下粗淺的看法。

一、目前我國就業質量不高

就業,一直是我們關注的民生問題,黨和國家為此出臺了一些政策擴大就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快速發展的經濟相比,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比,同高質量就業的要求相比,我國的就業質量亟待提高,主要問題表現如下。

(一)結構性失業突出

雖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新興產業對勞動力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需要量最大的是年富力強、技術熟練的高技能人才,而從供應結構來看,新成長勞動力當中,大中專畢業生占了大多數,大部分缺乏專業技術技能,技工院校培養的技工因為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要;下崗失業人員的年齡大、技能低也不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雖然產業轉型升級會帶來大批新的崗位,但勞動力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的轉換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其間必然伴隨著結構性失業。

(二)就業難和招工難同時并存

招工難和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一方面用工單位招不到能夠滿足崗位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業難主要體現在新畢業大學生群體和下崗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大學生群體由于數量大、專業大眾化、缺乏實際技能和就業期望值高等因素,造成部分大學生無崗可就和有崗不就。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由于年齡大、技能低,再就業難度大。求職人員專業技能與企業需求不匹配、部分企業工資待遇偏低、企業用工條件與求職者期望有差距造成部分企業出現招工難的現象。部分求職者對企業工作環境和工資報酬有了更高要求。在同樣的薪酬水平下,如今許多人更愿意選擇“出力少”、“待遇高”和“比較體面”的工作崗位,一般性崗位則少有人應聘。尤其是一些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喜歡留在城市,愿意到機關事業單位和大企業就業,不愿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基層就業,薪金雖然也是他們考慮的一大因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個人喜好、滿足自我需求則被許多人所看重,“歸屬感” 和“幸福感”更重要。

(三)就業保障機制不完善

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不完善;工資支付行為不規范,欠薪、隨意克扣工資的現象沒有杜絕;勞動合同覆蓋率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流動性較大行業的企業合同簽訂率不高;社會保險覆蓋面拓展不夠,保險金水平偏低;個別高危等特殊行業必要勞動保護缺失,由此引發的勞動糾紛時有發生;部分用人單位勞動環境差,威脅勞動者職業健康,職業“幸福感”和“歸屬感”難以實現。

(四)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從我國就業立法現狀來看,我國就業立法存在諸多不足和缺陷。一方面,至今尚未出臺一部專門的高質量就業方面的法律和法規,缺少可以對政府、企業、勞動者個人的權利和義務進行詳盡規范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已有的法律存在明顯不足,比如,現有的法規主要涵蓋就業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而關于就業促進的規定不夠具體和充分,尤其是十首次提出的高質量就業,在法律上是一個空白。

二、我國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對策建議

(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1、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提高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把擴大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作為發展的優先目標。尤其要特別注意不能只重規模輕質量,在擴大就業規模的同時更要注重質量提升,保持就業促進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中擴大就業,由于第三產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可以依靠第三產業發展來擴大就業規模。在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四化同步”中擴大就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2、健全失業監測預警制度。由于調查失業率比登記失業率更加準確和科學,可以更好地反映失業情況。因此,各級政府可以自上而下的開展失業率實時監控,為決策者提供參考:首先要研究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從源頭上控制失業的流量,避免或減少企業用工崗位流失,降低失業人員結存總量;其次,要完善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簽訂、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管理,健全經濟性裁員報告備案制度,全面掌握就業和失業人員的流量、流速、流向;再次嚴格控制企業批量裁員,加強對批量減員企業的行業分布和原因分析,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和用工服務。最后要積極應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就業的影響,做好幫扶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的政策儲備,積極開展預防失業工作。

3、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小微企業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石,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力軍,實現高質量就業核心應該是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可以制定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吸引優秀人才,促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要幫助中小企業拓展經營領域和發展空間,從而帶動更大的就業量。

4、堅持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創業是就業之源。勞動者通過創業,在實現自身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的同時,還能吸納帶動更多勞動者就業,促進社會就業總量的增加。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的調查,一個個體戶平均可以帶動兩個人就業,一個創業的小企業可以帶動13個人就業。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每百人擁有4―5個企業,發展中國家為2―3個,而我國僅僅為1.2個企業。通常,1人創業平均可以帶動3―4人就業。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而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在我國適齡勞動人口中,希望創業、愿意創業、敢于創業的人數也比較少,城鎮居民創業意愿不到5%。因此,要鼓勵創業,堅持將促進創業與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針對經營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兼顧行業穩定發展和結構調整升級,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護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鼓勵創業企業擴大就業規模。

(二)營造更公平的就業環境

1、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打破就業地域和戶籍限制,讓所有的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參與勞動力市場競爭,平等享有就業權利,促進城鄉各類勞動者平等就業。要以政策的形式保證每個就業者的真正實現就業機會平等、就業待遇平等和就業安全保障平等,并享受平等的就業服務。

2、加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實行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對進城務工的外來人員,給予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和就業創業扶持的優惠政策。實現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強化進城務工的農民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障性公共服務。尤其要讓進城務工的農民充分享受公共服務,保障進入城市農民的生活質量,從而提高其就業質量。

3、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困難人群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到中小微企業就業。通過政策扶持幫助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通過創業實現就業。健全就業幫扶工作機制,采取鼓勵企業吸納、鼓勵靈活就業和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4、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就業立法,通過完善和健全的法律體系來強化就業保障,這是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最根本和可靠的做法。要制定并推行促進企業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工作生活質量,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質量的法律法規。

(三)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培訓是提高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實現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從而提高就業質量。

1、完善教育培訓體系。要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使其適應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管理創新轉變的要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如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等,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進城工作農民的生存技能,解決他們在城市生活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對城市生活充滿信心。

2、提高培訓質量。就業培訓要注重培訓質量,不能“走過場”,加強對培訓后的監督工作。探索第三方監督機制,委托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增加培訓后的就業率。

(四)構建更和諧的勞動關系

1、轉變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觀念。用人單位要順應就業形勢發展需要,適應就業形勢轉變,可以在提高工資和服務水平、加大福利待遇落實及統籌社會保障上下功夫。對于部分求職者,對企業工作環境和工資報酬有更高要求這一現狀,既要引導,也要加強教育,讓求職者適應形勢,適時轉變就業觀念。從而使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達到雙贏。

2、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險制度,提高社會保障的待遇水平。做好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銜接,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做好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進一步推進醫療保險即時結算和異地就醫結算工作。繼續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重點做好城鄉居民、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把就業失業登記作為參加社會保險的首要條件,實現就業和社會保障配套聯動。強化就業與最低生活保障聯動,加大對有勞動能力低保對象的扶持,鼓勵就業。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社會救助范圍。

3、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提高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積極推進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建設。認真落實《勞動合同法》,開展規范勞務派遣專項行動,依法保障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權利。健全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每年開展兩次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督促用人單位按時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進一步加強基層勞動關系協調工作,及時發現、受理和查處勞動保障違法案件。建立健全企業、鎮街基層調解組織和市、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

4、提高勞動者職業幸福感。落實勞動者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保護等權利,進一步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規范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實現勞動者收入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提高勞動者就業滿意度。

參考文獻:

篇(9)

2015年全國質量月活動宣傳標語口號

1、質量提升 標準引領

2、推動"三個轉變" 建設質量強國

3、打造經濟升級版 實現質量強國夢

4、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推進質量誠信社會共治

5、重視質量安全 促進社會和諧

6、質量檢驗客觀公正 服務企業 引導消費

7、增強質量意識 培養職業精神 踐行核心價值

8、推進質量發展 助力產業升級

9、提升質量調結構 增長效益促轉變

10、品質引領新常態 共筑質量強國夢

11、適應經濟新常態 實現質量新跨越

12、傳遞質檢信任 引導質量消費

13、更高質量的發展 更高品質的生活

14、夯實質量基礎 共建質量強國

15、建設質量強國 共創美好生活

16、共建質量大業 共享發展成果

17、堅持以質取勝 打造中國質量

18、推進質量共治 開創質量時代

19、強化質量效益 服務轉型升級

歷年全國質量月活動主題

2015年:邁向質量時代 建設質量強國

2014年:推動"三個轉變",建設質量強國

2013年:打造經濟升級版 實現質量強國夢

2012年:宣貫《質量發展綱要》 推進建設質量強國

2011年:建設質量強國 共創美好生活

2010年:抓質量水平提升促發展方式轉變

2009年: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全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2008年:質量安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2007年:質量安全共同的責任

2006年:創新提升質量名牌促進發展

2005年:奉獻優質產品構建和諧社會

2004年: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

2003年:堅持以質取勝提高競爭實力

2002年:講誠信保質量

2001年:新世紀新質量新生活

2000年:質量——新世紀的呼喚

1999年:創造高質量迎接新世紀

1998年:質量振興人人有責

1997年:讓《質量振興綱要》深入人心

1996年: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向集約型轉變

1995年:質量——名牌——效益

1994年:向質量要效益

1993年:以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迎接復關

篇(10)

近幾年來油田企業的改革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質量管理工作是擺在施工方面的重要課題,基層生產單位是施工質量管理的終端。質量管理的方針目標,規章制度,都要通過基層來落實和發展。通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企業逐步認識到: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提高質量認識,轉變思想觀念,開闊管理思路是前提,注意專業隊伍的基礎建設是根本,綜合運用經濟技術,宣傳學習等手段是保障。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為此我們必須強化施工質量管理,實現綜合經濟效益。

一、轉變觀念,提高質量效益意識。

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在施工中就是要提高施工質量,降低施工成本,促進經濟質量的提高。在長期的施工中,雖然講質量,抓質量,但有的人對施工質量的認識不夠深刻,片面追求施工速度,追求工時,施工質量的好壞與我們無關,那是領導的事,只要完成工作任務就行,在施工中馬虎湊和,只是做表面文章,沒有觸及到實質,不按質量要求進行施工的常常有之,遇到檢查抓一抓,沒有檢查瞎湊和,使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造成返工,增加成本投入。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質量意識,克服片面追求速度的壞習慣,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減少返工,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干部職工要加強質量管理知識學習教育,提高質量意識,使每個干部職工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為質量負責的思想,形成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施工隊伍,以良好的信譽和施工質量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二、加強基礎工作,嚴格質量管理,促進經濟運行的提高。

加強管理的基礎工作,應當從三個方面去努力。既基層組織建設、基礎業務建設和基本功。首先;要樹立“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觀念,增強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和法制意識,建立建全質量保證體系與質量管理網絡。積極開展“QC”活動,嚴格操作規程和工藝設計要求,加強現場管理,認真落實質量責任制和監督考核制,嚴格執行施工“三環節”(施工準備,施工過程,完工交井)的質量控制。清除質量隱患,積極開展好“三工序”活動(愛護、監督好上工序,干好本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基層隊干部是施工質量的第一責任者,對違反操作規程和工藝要求的現象要敢抓敢管。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培養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為提高施工質量盡職盡責;其二、就是在職工隊伍中由于質量教育與業務技術培訓跟不上,使干部職工對施工質量標準要求,認識淺薄,從而影響了施工質量。為此必須進行質量教育,業務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提高職工的業務技術素質是提高質量的前題,使每個職工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要求和操作規范進行施工。很多事實證明,文化技術素質差的職工隊伍不懂先進的科學方法和管理技術,就不可能提高施工質量,盲目地進行施工,造成質量事故,從而造成經濟損失。所以說,職工技術培訓教育要持之以恒的、下大力氣去做;其三、加強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是提高施工質量的保證,在施工中還存在著許多達不到質量要求的現象,必須堅持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結合自己的施工特點,建立并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管理網絡和工序質量控制點。嚴格按照質量標準要求進行工序檢驗,把好施工工序質量關,防止不合格的工序出現。造成把關不嚴,檢查不細發生的質量問題,出現工序返工,成本的加大投入。其四、加強施工現場“三標“管理。施工現場的好壞與施工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現場管理差或環境條件的影響,造成施工質量差的因素很多,我們應在抓質量管理的同時,抓好現場“三標”管理,以促進和提高施工質量。

三、充分利用QC小組活動,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QC小組活動是緊緊圍繞企業方針目標和所在崗位班組的問題點,以改善管理為主,以預防和改進目標,運用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來提高施工質量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支出。QC小組活動是全員的質量管理活動,“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依靠群體的力量,互教互學,討論研究,針對問題點,出謀劃策,進行解決。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忽視QC小組的作用,就會使其難以開展或活動不正常。只有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對促進QC小組的活動才有幫助。在我們生產經營活動中質量管理還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影響著施工質量和經濟運行質量,QC小組活動就是針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點集思廣益,發揮小組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進行原因分析,制定對策,從而保證施工質量,增加綜合效益。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要充分利用QC小組,積極開展群眾性的質量管理活動和合理化建議,并采用各種形式誘發職工的積極性,為提高施工質量和降本增效獻計獻策。加強質量監督,嚴格獎懲制度及整改措施、堅持施工過程中的監督工作,做到事前預防,每道工序嚴格把關,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工序行為,立即停工整改,并追究責任者的責任。對違反操作規程和設計要求的現象毫不留情,嚴肅處理。在施工中要運用QC小組,認真扎實地開展活動,對因質量問題造成的無效井認真分析,查找原因,指定對策,加以改進,減少無功作

業,降低成本支出,以優質的施工質量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四 、結束語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加強施工質量管理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真正把提高質量、增加效益與本職工作緊密地聯系起來,扎扎實實地堅持不懈地抓下去,使我們的施工質量有明顯的進步,促進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上一篇: 電氣工程預算 下一篇: 科研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 亚洲男男gv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黑人巨大亚州宗合在线 | 欧美亚洲精品免费 | 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