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7:20: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交通安全風險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交通機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安全風險管理組織意識不足
在交通機電工程施工中,雖然人們的安全風險管理意識已有了一定的增強,但還沒有形成非常系統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導致時常發生安全事故。
1.2風險識別困難
在交通機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中,進行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是風險識別,而風險識別的主要基礎是總結和研究過去施工項目的風險。
1.3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不足,素質低下
在交通機電工程施工中,因為一線工人大多是低技術含量的勞動人員,自身文化教育程度比較低,安全意識較低,接收安全培訓以及風險控制的能力也較差。
2.交通機電工程安全風險防范步驟
2.1建立組織
建立組織主要是對參與安全風險防范工作人員的要求,具體指建立交通機電工程安全風險防范管理組織。組織中要求安全風險防范管理人員需具備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的知識和意識,同時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
2.2設定目標
在交通機電工程項目施工中,存在多種影響工程安全的風險因素,但不是所有的都可能導致風險產生,因此,只需要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兩項作為風險分析和控制的目標,并將其作為交通機電工程中的重點防范對象。
2.3風險識別
確定風險控制目標后,需要確定風險可能產生的部位及成因等,其判斷方法主要是根據以往類似場合的經驗。另外,還可以搜集相關信息,并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從而得到目標風險可能產生的部位以及成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了解風險存在的同時,也存在機遇,必須同時辨識利害關系。
2.險評估
風險識別之后,對可能產生風險的后果進行評價以及估算,同時,還要在技術以及經濟的基礎上.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后果做出定量和定性評估,確保制訂出能將風險影響程度降到最低的應急預案。
2.5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主要指制訂和啟動應急預案。風險應對的主要方法有回避風險、承受風險、降低風險和轉移風險。
2.6信息與監控
雖然已根據經驗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制定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但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因此,為了有效應對風險,必須加強對風險的日常監控,全面搜集各方面信息,做好溝通工作,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對預案進行修整和補充。
3.機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措施
3.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在機電工程施工中,應加強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和安全風險管理應急方案,保證安全管理工作有跡可循。
3.2制訂安全風險管理方案
機電工程項目開工前,需要組織項目部、監理單位根據設計要求和現場情況制訂安全風險管理方案,對安全風險源進行準確的識別以及分級。方案制訂后,邀請相關專家對其進行評估,審查方案中確定的項目危險源和施工安全風險等級,從而針對安全風險提出解決或者控制的相關意見或者建議。
3.3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在工程建設中,項目部應該將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列人重要的議事日程,正確處理生產進度、經濟效益與安全生產的關系。項目部及時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安全管理網絡,制定安全規章制度、安全獎罰制度,各種應急預案、控制措施和各種機械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形成完整、規范、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體系。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全面落實各工作環節、崗位的安全責任,確保安全工作責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按照上級公司、市安監站、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有關部門的規定,制定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標,并層層分解,落實到人,每月的月底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管理目標執行和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3.4利用信息技術加強監管手段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已逐漸發展為信息化社會。這就要求監督與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體制的建立也應逐漸融人信息化元素,拓寬監督管理施工安全的人員職能,從而促使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監督與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實行信息化監管不僅可以有效加強安全監督管理的力度,還可以豐富安全監督管理的措施與手段,再者監管制度的信息化也可以使安全監管范圍不斷擴大。信息化的監管是對安全監管程序的規范,在此過程中整個社會也可以監督交通工程的施工建設。進行信息化監管時必須要構建相應的管理平臺,并在該平臺上監督管理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
4.我國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創新
4.1施工管理的改革
(1)狠抓落實交通工程各個施工階段的管理工作,制定工程實施過程中分項質量管理目標,細化每項工程,對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質量問題要以書面形式通知施工單位。此外,建立健全交通工程招投標制度,嚴格遵守建設程序,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招投標原則。
(2)完善質量管理保證體系。管理人員應該從質量教育培訓入手,使“質量第一”的思想在職工頭腦中根深蒂固,同時,培訓過程中要將基礎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符合每名職工需求,使職工充分認識到工程質量不僅影響整個工程的資金投入,還會影響企業今后的生存與發展,只有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及時解決問題,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3)優化交通工程施工的工藝流程,合理安排工序,做好工序的管理。施工階段,要堅持技術交流和技術交底工作,將施工方案、流程、技術指標和質量保證措施等細化,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名職工。
4.2養護管理的改革
(1)養護管理人員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這樣才能高效的完成本職工作。首先,利用計算機軟件系統將數據信息細化,從而為公路養護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信息,為今后開展養護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據。其次,利用現代化的先進技術,用自動化檢測技術替代以往傳統的人工檢測,這樣檢測的數據才能客觀、準確。同時,還要學習國外發達國家高等級公路的養護方法,保證公路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
(2)建立專業的養護隊伍,切實提高公路工程質量。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競爭機制,加大對養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建立一支理論知識過硬、業務能力水平高的專業養護隊伍。同時,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制定養護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等。
(3)公路養護工作應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行機械化施工和科學管理從而保證施工質量。養護機械化是公路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可以滿足公路安全和快捷施工的要求。
5.結語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系統的不斷完善,公路信息化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交通機電工程作為提高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主要手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交通機電工程中,如何做好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提高機電工程安全和質量,成為未來公路建設中的重要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交通行業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作用越來越重要。水上交通作為交通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來,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以及水上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影響到水上交通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多,使得水上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對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風險源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安全威脅對于我國的水上交通來講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過程
水上交通安全風險源管理涉及的內容很多,基本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風險源的辨識、風險的評估、風險的控制、應急處理以及持續改進等等。
風險源的辨識:主要是通過日常工作以及定期的安全隱患排查來發現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水上交通安全風險源進行初步的判斷;
風險的評估:風險評估就是通過量化的方式對某種風險可能會造成的損失程度進行測評,目的在于對風險進行評估并分級,從而可以進行重點的管理。此階段是判斷風險的程度并確定風險是否可以接受的工程,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區分的等級對風險進行排序,確定出不可接受的風險源進行重點管理。
風險的控制:主要是對風險源進行監控以及管理。此過程主要包括的內容有:確定出控制的風險源、找到風險因素、制定出風險管控措施、指定負責組織、現場進行跟蹤監控、進行周期性的排查、風險源的時時更新。
應急處理:應急處理是控制風險非常重要的環節。應急處理不單單是處理現場發生的風險情況,還要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機制、制定出應急方案、準備好應急救援資源等。對于應急方案要經常性培訓、演練并改進,并且要利用現代科技將相關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員資源、信息資源、物資資源、專家資源以及地理信息資源等等。
持續改進:持續改進是風險源管理的最終環節,主要包括對于造成險情原因的調查以及處理、整改實施的跟蹤、最終檢查驗收以及隱患的消耗等等。此過程是促進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向上發展的關鍵環節。
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風險因素
1、水文以及氣象條件
全國每個地區的水文以及氣象條件都是有差異的,都會不同程度影響水上交通的安全。例如在南方地區的水域,在春夏季節處于暖濕且多雨的氣象條件,在冬春季節則會出現頻繁的霧天,這樣就會嚴重影響船舶航行的視線。并且風向以及風力都是隨季節性變化的,潮汐也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很難掌握水域的風流壓差情況,給航行造成困難。
2、通航的條件以及港口的建設情況
隨著水上交通行業的逐漸發展,我國的港口以及水域開放程度不斷增加,使得進行安全管理的水域越來越大。同時隨著特種船舶的種類及數量的不斷增多,港口的航道越來越多,很多的水域都不滿暗礁,對于水上交通情況稍有不熟悉者就會造成一定的航行風險。
3、船舶的種類及交通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水上運行的船舶種類會越來越多,主要包括:客貨運輸類船舶、旅游類船舶、農用類船舶、漁業類船舶、渡口類船舶以及采砂采金類船舶等等。不單單是船舶種類得到了快速的增加,船舶的數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船舶的種類以及數量的增加使得交通量大幅提升,交通安全管理難度逐漸加大,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也越來越大。
4、違章船舶的影響
很多船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常常會違章操作,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吸沙船和運沙船,這些船舶常常會超載運行、冒險運行,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船舶之間的碰撞和沉船的事故。并且這些船舶的違章操作常常會影響船舶的正常運行,對于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另外個體的漁運船舶也常常出現違章的問題。包括:沒有營運許可證便進行商業運營,違章搭客、冒險航行、違章運輸危險物品等等,使得事故發生頻率較高。
5、船舶的質量以及船員的素質相對較差
很多的私營漁船以及運輸船舶質量較差,船員的整體素質也較低,這些對水上交通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這些船舶的整體結構、操縱的性能以及助航儀器等狀況都較差,有的船員甚至對水上交通的相關規定及法律一無所知,完全按照自己的經驗進行船舶操縱,很大程度的擾亂了水上交通的協調性,極大的增加了水上交通事故的概率。
加強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管理的建議
1、加大對老舊船舶的管理力度
老舊船舶嚴重影響水上交通安全,應加大管理力度,主要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相關管理部門應嚴格監督水運企業按照交通部的《老舊船舶的管理規定》進行執行,需要維修的進行維修,到期該報廢的報廢;第二,船舶的相關檢驗部門要嚴格控制船舶的質量情況,不合格船舶禁止運營;第三,對于船舶的進口渠道要嚴格控制,防止劣質船舶入境;第四,對于運營國際航線或者航行距離較遠的船舶,在航行前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
2、加強危險品船舶的安全管理
載有危險品的船舶(包括油輪、化工品船舶以及液化氣船舶等)需要進行重點的管理。管理的重點在于船舶進出港口時停靠離開時的安全以及危險品裝卸時的安全兩方面,對于其是否嚴格按照危險品安全管理規定進行管理要嚴格的監督,特別要注意的是船舶的防火、防爆、防止污染以及防止撞擊等方面。
3、加強對于個體船舶的安全管理
第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船舶安全管理責任制”的通知內容進行管理,管理部門要從縣、鄉直到船舶的管理者逐級的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第二,對于從事跨海域運輸作業的船舶進行嚴格管理,對其運輸許可證按照年審的制度進行嚴格審查,對于船舶的管理情況要嚴格審查;第三,對于個體船舶進行危險品運輸不予審批,對于其出現的違章搭客以及超載等現象進行重罰,并停止其運輸資格。對于吸沙船以及運沙船要建立檔案制度,定期對其進行安全性教育。對于其作業過程加大監管力度,要劃定特定的吸沙作業區域,以確保水域的航道順暢以及船舶通行的安全。
4、管理部門要促進航運企業加強船員培訓,特別是對于船舶的駕駛人員要進行定期的培訓
船員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水上交通安全情況的好壞。所以,航運企業要制定船員培訓計劃及制度,定期的對船員進行安全教育以及專業技能培訓,管理部門有責任對其進行監督,推動航運企業正常實施。
對于普通的船員要進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在甲板以及機艙等區域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項;船舶出現碰撞情況、出現漏油、發生火災以及擱淺時的快速反應;船舶防止污染的教育(例如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MARPOL73/78公約;船員的自我保護教育(例如海上的急救、海上求生等)。對于船舶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來說,除需要進行上述的教育之外,還要定期的對自身業務知識進行考核培訓,例如對于國內相關壁碰撞法律法規理解掌握的情況、對于海上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等等,從而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5、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加強管理的效能
通過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統(VTS系統)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的應用來提升船舶交通管理的效能。整體的系統主要包括:一整套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規、內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綜合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等。
此系統可以對船舶相關信息進行收集、評估,并進行決策;可以對船舶、船舶的擁有者以及相關的港航單位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可以對航道、港口等進行時時監督;可以進行時時的監控以及跟蹤管理等。此系統對于不同種類的信息進行綜合的評估、分析之后,對于船舶的交通運行情況可以實施相關的監督、管理以及控制,從而提升對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的管理效率,降低危險事故的發生幾率。
目前來看,我國航空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主要是任務就是保證空中交通中秩序的規范,預防各類航空器械設備在空中運行時發生碰撞事故,同時還要防止航空器械設備與其他障礙物之間出現碰撞。
一、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式以及原理分析
1、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就目前來看,我國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警報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中的警報功能,主要是對空中交通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因素進行全面的監測診斷、識別以及報警,它主要是根據空中交通安全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建立一個相應的界限區域范圍,準確的識別與警告這一系統中存在的安全因素,以確保這一系統的有效性、安全性。
1.2 矯正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中的矯正功能,主要是主動的預測與控制空中交通管理事故以及災害發展的進程,及時的糾正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中出現的一些錯誤行為,確保管理過程中的自我平衡,對各個事項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控制,預防事故的發生。
1.3 免疫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中的免疫功能,主要是全面預測同一類型空中交通事故中存在的安全因素以及災害預兆;在迅速識別安全風險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當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過程中出現曾經發生過的安全事故征兆時,能夠有效的預測出應當采取哪一種手段來防治與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2、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主要模式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模式,主要是全程監測空中運行系統,對空中運行系統的安全風險進行綜合評估,預測空中運行系統的安全趨勢,在這一基礎上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解決策略。通過對空中運行系統的全程監測,能夠有效的提前識別空中交通不安全事件以及事故等,在提前分析與研究的前提下,解決空中交通安全隱患問題;按照這一種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整個空中交通運行系統的安全性,使空中運行系統處于一個穩定、安全的狀態。
3、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主要原理
就目前來看,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與隨機性,同時也具有相應的必然性。由于事物之間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若是能夠有效的阻斷事物之間的因果鏈,就能夠有效的預防一系列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出現。一般情況下,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導致的后果也具有隨機性,難以準確的預測安全事故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因此,不論空中安全事故會造成一個什么后果,如果想要有效的預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出現以及將損失降到最低,就需要對事物的基本原理進行深入的分析。
二、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項
1、應當重視安全警報準則的合理性與準確性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過程中的中心思想,是預測事態發展的總體趨勢以及事態發展的最壞情況,如果想要將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自身存在的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就要降低安全風險的成本。所以,應當重視安全警報準則的合理性與準確性,將風險歸置于可忽略區域中,以防止出現遺漏警報現象。
2、有機的結合空中交通安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空中交通安全中的定性評價,實質上就是指根據對管理人員自身的教訓、經驗等一系列非量化信息進行評價,對整個空中安全運行系統的風險狀況進行全面的識別與監測,并且在這一基礎上,總結相關的離散現象,形成一種宏觀的概念。從空中交通安全定性評價的本質上來看,主要是通過對象調查與符合性檢查進行深入的訪談,做好相應的記錄,然后利用理論上的指導,構建一個分析框架,從而整理相關的資料信息編碼。空中交通安全中的定量評價,實質上就是指通過數量指標對各種風險進行衡量,保證數據結果的合理性、準確性、客觀性是其主要的優點。如指揮違章率=(違章指揮次數/上崗小時總數)X100%,空管設備可靠性=[1-(設備不能正常運轉小時數/全部工作小時數)] X100%。在對安全風險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量化,還要重視定量評價,這樣才能夠確保評價的合理性。
三、結語
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空中交通運輸能否正常進行;因此,航空企業要充分重視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的發展,根據空中交通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制定并實施相應的防范策略,避免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霍志勤,羅帆.空中交通安全預警管理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03).
為了不斷強化交通安全管理,遏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自20世紀90年代末,石油行業就引入HSE管理體系,不斷推行交通安全HSE體系化管理模式。HSE管理體系的核心是風險管理,風險識別控制是管理的最基礎工作。
駕駛員
首先,人的因素是對交通安全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駕駛員的生理、心理和行為都會對道路交通安全產生決定性影響。
石油行業交通運輸安全管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較為完備的駕駛員風險管控機制。這套機制主要包括實行內部準駕證和準駕證定期審核制度,配套推進駕駛員安全述職和綜合素質測評;通過車輛GPS監控系統的應用,加強從車輛調派管理到行車過程監控,以及駕駛員超速駕駛、疲勞駕駛等不安全行為的監控;調度人員必須結合駕駛員年齡、執行任務天數、當日身體狀況、精神狀態等因素合理安排任務;多種舉措發動乘車人對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進行監督;全員開展安全觀察與溝通,不斷糾正駕駛員的不安全行為;建設安全文化、和諧團隊,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駕駛員保持愉快的心情出車。目前,石油行業駕駛員隊伍已從被動服從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我安全”,轉變為自覺、主動做到安全行車的“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車輛
車輛作為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隨著車輛零部件損壞、機件失靈、性能下降,如果保養維護、修復不到位,最終可能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石油行業車輛日常管理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
日常保養——每輛車輛的駕駛員按屬地管理原則,對本車日常保養負責,做好車輛的清潔、、保養、衛生等,同時要堅持做到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的車輛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必須及時匯報,及時整改,杜絕車輛帶病運行。
強制維護——實行日常保養和強制維護相結合,根據車輛執行任務情況、運行時間等,按照車輛安全技術說明書的要求執行強制維護,并在季節更替等特殊時段,集中開展車輛換季維護保養活動,確保車輛安全技術性能良好。
回場檢驗——回場檢驗是石油行業執行的具有自身特點的,較國家法律、地方法規更為嚴格的車輛檢驗檢查制度,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和檢驗人員,在車輛每執行完一趟任務,或者在下次執行任務之前,對車輛各系統進行全面專業檢查,檢驗不合格不得出場。待不合格項整改完畢后必須再次檢查,合格者才能憑回場檢驗合格證出場和執行任務。
其他舉措還有開展車場日活動、隨時抽檢車輛、及時更新報廢車輛等。石油行業車輛運輸單位通過這些手段,提升了車輛本質安全水平,基本杜絕因車輛機械故障導致的交通事故。
氣候環境
惡劣氣候環境因素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大敵,春季犯困、夏季疲勞,以及濃霧、雷暴雨、冰雪天氣等特殊天氣狀況下行車極易發生交通事故。石油行業的交通運輸工作,以狠抓崗位責任制為著力點,逐步形成了車輛運行申請、審批、調派的分級管理。惡劣天氣出車必須升級審批,并制定相應安全措施,制定季節性行車安全控制措施。同時,還要加強培訓、宣傳、教育,嚴控夜間、特殊時段車輛運行等管理模式。
隨著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管理手段的不斷豐富和規范,管理人員和駕駛員的安全觀念得到了轉變,安全技能、綜合安全素質也不斷提升,駕駛員、車輛、氣候環境等因素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程度,在石油行業車輛運輸單位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道路風險識別評價
車輛通過的道路是不斷變化的,因道路自身構造的不同,交通安全風險也不同。同時,交通安全風險也隨著道路通過不同社會區域而不斷改變,并且,這些風險因外部環境的細小改變可能發生大的變化,進而對交通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因此,開展道路風險識別評價,借鑒HSE管理體系的“工作前安全分析”工具方法,對車輛運行道路情況、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辨識,制定指導性、操作性強的預防控制措施,教育培訓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嚴格遵照實施,能有效控制風險、預防或遏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成立道路風險識別評價組織機構
道路風險識別評價按基層有車單位為單元開展,主管領導應親自擔任評價工作小組組長,并抽調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及骨干駕駛員組成成員,同時明確道路風險識別評價小組的分工和職責。
確定評價區域及路線,制定評價計劃
評價小組開展工作前,根據本單位車輛運行的主要區塊、路段,以及一個時期內運行任務情況,按照風險從高到低、任務輕重緩急制定實施計劃,劃分出道路風險識別評價工作區域、路線的先后順序及時間節點。以西南油氣田公司為例,2011年,公司根據油氣田勘探開發生產方向,選定“蜀南頁巖氣勘探示范區域”作為開展道路風險識別的區域。
評價前準備
道路風險識別評價工作開始前,工作小組要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明確任務,在地圖上標注區域圖和初始路線圖,并根據行駛時間、休息點和目的地將線路圖劃分為幾條路段。以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頁巖氣勘探示范區域”為例,劃分路線為:成都-樂山-宜賓段;成都-內江-宜賓段;宜賓-高縣沙河鎮-珙縣段;珙縣-珙泉-底洞-上羅段(如圖1所示)。
確定好路線后,要選取曾到該區域執行過任務,對該區域道路比較熟悉的駕駛員,并按程序做好車輛檢查等工作。評價小組人員還要準備好照相機、攝像機等,有條件的可帶上具備無線上網功能的筆記本電腦,方便利用車輛GPS系統實時查詢相關數據。
實地踏勘
實地踏勘采取的方式是評價小組乘車對評價路線實地運行一次。在行駛途中按照任務分工,通過觀察、記錄、拍照、錄像等,收集風險點所處路段及地理環境,如:城市道路、鄉村道路、山體情況,是否臨近湖泊、江河、橋洞等;風險點具體路況,如:道路等級、平坦程度、坡度和長度,是否交叉路口,彎度情況,是否狹窄路面,車流、人流等;交警部門對風險點的指示要求,如:限速、禁止通行、通過高度、通過重量、通過時間、事故發生頻率等。有可能的話,還要考慮收集以往在該路段發生過的交通事故案例。
到達途中休息點時,評價小組人員要根據車輛GPS監控系統進行數據回放,對經過路段討論、分析,確定該路段主要風險及控制措施,并做好記錄。
如遇特殊或危險路段,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風險點附近停車,評價小組人員進行現場分析,及時討論危險因素及控制措施,避免出現遺漏。
編制風險識別評價資料
完成實地踏勘后,評價小組根據原始資料,編制出分區域的道路風險識別評價及控制措施資料,小組內部討論、審查后形成初稿,廣泛征求意見,補充完善風險提示、控制措施等內容,最終匯編成統一的道路風險識別評價資料。在評價資料中,還要結合具體道路情況及特點,作出特別的提示。
如何才能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呢?這就要求全體員工統一思想,合力攻堅,實現交通安全形勢穩定,確保交通安全工作不斷提高發展水平,為企業發展戰略穩步推進構筑堅強保障。
1、實行領導安全責任制,加強車隊的安全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根據《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辦法》的要求。明確單位行政正職是本單位交通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主管交通安全工作的領導負有交通安全分管領導責任。必須把交通安全工作納入到安全生產總體計劃。要求層層簽訂交通安全責任書和合同,將交通安全指標層層分解到各個相關部門,逐級明確各級領導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和義務,建立制定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定期進行考核。要求車輛單位的行政正職要堅持召開每月一次的交通安全干部例會制度,分析本單位的交通安全形勢,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工作要求,親自督促檢查指導工作;承包單位的領導,每月到承包的單位(隊、班)活動一次,親自填寫承包反饋單,監督檢查基層車隊的制度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實行單位行政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負責制,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企業將進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三交一封”和“車輛回場檢查”制度;要求企業的各級交通管理部門每周開展不少于兩次的路檢夜查;每月定期召開一次駕駛員大會,認真分析交通安全工作;每月進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考試,每季度進行一次車隊綜合達標驗收考核;每半年召開一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會議,認真總結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確保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項措施落實到實處。
2、狠抓交通安全的源頭管理,落實駕駛員的安全生產
責任制及準駕證制度
企業嚴格執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辦法》,嚴把轉崗和雇傭駕駛員的準駕關。按照規定要求,凡是辦理準駕的轉崗和外雇司機、車管干部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后,由公司交通管理中心審批辦理。同時建立轉崗和雇傭駕駛員的管理檔案,從源頭上控制駕駛員進入駕駛崗位。企業要求每一名駕駛員要嚴格執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內容要應知應會。企業要每個季度進行一次檢查每名駕駛員的學習掌握情況。企業要每一名駕駛員簽訂《安全生產合同書》,明確單位和駕駛員雙方在安全方面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并要制定相應的安全保證措施,確保合同的履行、合同的簽訂率要達100%。使每一項措施和制度都落在實處。
3、規范“交通安全標準化示范車隊”管理工作,認真落實
考核及檢查制度
企業堅持以創建“交通安全標準化示范車隊”為主線,進一步推進交通安全基礎建設。認真開展“交通安全標準化示范車隊”的推廣工作。以規范基層車隊基礎工作,強化車隊安全管理,提高車隊建制的安全管理水平。認真規范車隊安全基礎資料、記錄、臺帳 ,實行車隊管理標準化。積極開展交通安全文化建設,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安全文化,開展有針對性地交通安全文化活動,配備齊全有效的安全設施,要在基層車隊建立交通安全宣教室和安全文化長廊,建立親情臺和親情卡,懸掛管理制度圖板,從而提高全員的交通安全意識和道德素質。并按照企業要求對車輛單位每季度進行一次標準化示范車隊考核驗收,每月一次車隊ABC分類,每周一次安全講話和安全學習。積極實行事故隱患限期整改制度。對每一個事故隱患都做到層層管理,層層落實。真正做到閉環處理。安全環保監察科將在每季度的綜合考核后,對考核情況進行通報,通過檢查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的,將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并檢查整改情況。對于違章的駕駛員視情節給予停止駕車資格、待崗、通報批評等處罰。
4、加強風險管理,認真識別危害,提高應急反應
能力和控制事故的能力
繼續深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鼓勵駕駛員提高自發識別風險的意識,掌握預防事故的方法,學會消減風險的措施,提高安全行車的技能。要認真抓好交通安全的實施工作,突出行車風險管理。對本單位行車區域內的道路制定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圖;在行車前要針對不同的任務、天氣狀況、道路情況、車輛技術情況作好風險識別工作,并制定出相應的風險削減措施,確保行車安全。
5、認真抓好車輛GPS定位系統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對車輛
實施有效的安全監控
認真做好GPS汽車衛星定位系統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設立專人負責GPS系統的使用和管理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臺帳,做好對車輛的實時監控和數據上報工作。對公司車輛進行全方位監控,每月對監控車輛的情況進行通報,對違反GPS管理規定,公司將按照規定進行處罰,同時將在季度考核中扣除單位相應的分數。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分析交通安全隱患,積極開展事故預防、控制技術等方面的技術研究,提高車輛本質安全性能,強化對駕駛員的安全管理。
二、水上交通安全風險識別分析
1.管理職能不清晰,存在管理混亂風險
在江西省萬年縣地方海事處轄區范圍內水域的船只主要為專業運輸船舶、機動渡船、民眾自用船(農用船)、漁船等,在其水上交通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部門較多,如交通、水利、海事、鄉鎮、農業、漁業、旅游等。針對如此眾多的部門,為了明晰管理職能,在201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水上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了各個部門對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管理的職責。但是,尚沒有對具體的事項進行明確的歸類,在鄉鎮船舶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部分管理單位和部門安全生產責任人落實不夠,導致互相推卸責任、管理職能不清晰、管理混亂等現象的存在,安全隱患長期不能消除。
2.技術創新力不夠,存在交通運行風險
在地方海事管理中另一較為突出的風險因素為與水上監管、水上管理等工作相關的技術缺乏創新,大多還是完全依賴現場水上安全執法和安全監管,即通過投入大量的人力來保障水上安全。這一方法較為保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人為因素,一旦出現人員不足或者不到位的現象,不能很好地管理和維護水上船只航行秩序,極易導致水上交通事故的發生。
3.執法力度不夠,存在違法風險
海事安全監管人員在水上執法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執法力度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監管人員缺失,同時現有人員對風險識別的能力較差,無法實現對風險的全面、準確掌控;另外,在執法過程中還存在著違法成本過低,不能對各種違法現象產生應有的震懾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監管的執行力。上述在執法方面的缺乏都會造成現有水上船只忽視法規,一再發生觸犯法規的現象,導致違法風險的加大。
4.人員素質差,存在操作風險
在人員素質方面,較為突出的一點為缺乏安全生產意識:(1)部分水運企業、經營者、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不重視,重經濟效益、輕安全生產的思想隱患嚴重。(2)當前的船員多為“自由職業”。這就造成了相當一部分船員頻繁跳槽,船員流動性非常強的現象。(3)安全管理人員變動頻繁,隊伍相對不穩定,業務難以熟悉,存在一些鄉鎮船舶管理人員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這就使得水上交通工作人員安全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缺乏,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嚴格遵守相關的行船規則,違章操作,從而導致水上安全風險事故的發生。
5.環境安全系數低,存在渡運風險
水上環境安全狀況是導致渡運安全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在萬年縣海事安全風險管理中,港口環境、船只環境和氣象環境是影響水上環境安全的主要方面。(1)港口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非法砂石碼頭占據渡口水域及采砂船違章在渡口水域停泊、占據渡運航線的現象,這嚴重損害了渡運的安全環境。(2)在船只環境方面,存在渡船維護、保養不足,船只承載能力差,安全系數低。(3)氣象方面,受歷年鄰省臺風和汛期惡劣天氣影響,在萬年縣的河道上會出現大風、大霧以及低溫等惡劣天氣,這些氣候條件會嚴重影響水上交通安全,加大渡運風險。(4)在渡運環境方面,安全投入不足,隱患整治、安全設施不能得到改善。
三、水上交通安全風險防范策略
1.強化水上交通管理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
(1)要以文件形式明確各方的具體職責,要在相關法規或者制度的基礎上,經過多方的考察,出臺水上安全風險管理的細則。(2)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各個涉水部門要加強聯動,提升相互間的協調性,從而避免水上安全管理的交叉或者真空。
2.大力開拓新型監管技術,實現360°無死角監管
(1)針對水上監管困難的問題,相關單位以及研究機構應當研制出新型的監管方式,如“4R”安全監管模式,它是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風險監管新模式。這一科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員的利用率以及監管的執行力,實現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利用。(2)水上管理相關機構還要加大對監管設備的創新,要充分借鑒當前先進的通信技術和無線監控技術(如CCTV安全監管系統)來實現水上監管的無死角化,實現實時監管。
3.加強水上交通巡查和執法力度,加大違法懲處力度
(1)渡口安全和鄉鎮船舶安全管理為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環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五條和《江西省鄉鎮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實施細則》第五條相關規定,鄉鎮人民政府對鄉鎮船舶管理實施“四落實”工作(即落實鄉鎮政府鄉鎮船舶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經費、管理責任)。在節假日、學生放假、集會等重點時段人員往來頻繁集中的渡口,鄉(鎮)政府要安排安全管理現場維護好渡口碼頭安全秩序,保障渡運安全。(2)加強水上交通巡查和執法力度。對于現有的地方水上安全機構來說,在編的監管人員有限,故而需要通過擴編或者編外等途徑來擴充現有的監管人員隊伍。(3)對現有的監管人員加大教育和培訓力度。提高其安全風險責任意識,使其具體專業化的監管技能,能夠有效且高效鑒別水上安全風險的潛在因素。(4)提高執行力,加大對違法的懲處力度。在這一方面,除了要建立健全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還要增大違法成本,即從提高罰金、加重刑事處罰等手段來起到對違法船只的威震和懲處力度,提高其對安全風險的重視度,督促其遵紀守法行為的養成。
4.加強安全風險培訓工作,提高船只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與抗風險能力
(1)督促航運企業、從業人員重視安全生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層層落實安全生產目標及責任。(2)加大企業安全生產的投入和行業安全的日常管理,加強各級安全管理層面的安全培訓、教育。加強對現有船員的專業素質的培養,通過專門培訓學校進行理論課程教學以及實踐技術指導等途徑提高其專業性,要保證培訓的深度和頻率,保證相關船員的專業能力能夠滿足不斷發展的水上運輸事業的需求。(3)督促航運企業經營業主狠抓隱患排查整改,建立完善安全隱患整改機制,落實整改責任,消除事故隱患,不斷提高管理水平。(4)可以通過相關薪酬制度的完善來水上運輸行業的用人機制,特別是提高鄉鎮渡口渡工待遇,降低船員渡工的流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當前船員的專業技能和安全責任心。
5.加強對渡運環境的整改力度,提高環境安全系數
(1)在渡口環境方面,管理部門要加大對港口環境的整頓力度,要制定明確的整改細則加強對港口良好環境的維系。要對不達標、不合格的渡口加以改善或者取締。另外,船只自身也要做好港口環境的維護工作,要從點滴做起。(2)在船只方面,水上交通管理部分要對不達標船只的查處力度。船主也要及時對船只進行維修保養,避免銹蝕、破損問題的發生。(3)在氣象方面,要建立極端天氣的預警體系,要對氣象信息進行密切跟蹤和分析,通過數據以及預防機制來構建氣象掌控系統,為船只航行做好惡劣天氣預警幫扶工作,為其提供安全的通航環境。
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項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現將××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情況報告如下:
一、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整體情況
(一)、大隊召開全體會議,傳達《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項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并對各項工作進行部署。成立了以大隊長為組長,教導員為副組長,各中隊負責人為成員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領導小組,扎實推動風險排查工作。
(二)、大隊結合轄區道路安全設施以及事故多發點段實際,全面摸清存在安全隱患的路段數量、分布情況和風險等級,按照隱患危險程度和風險等級,科學梳理分類,逐一建立臺賬,全部納入管理視線,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三)、聯合××交通運輸、安監等部門,按照“全部覆蓋、不留死角”的原則,實行大隊領導包片,民警包段的工作模式,對所有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開展一次拉網式排查,此外,確定安全隱患路段掛牌督辦等級,實行掛牌督辦,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切實做到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治理。
(四)、加強與新聞媒體溝通與協作,用好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及時向社會公布隱患路段分布情況和治理期間的管制措施、繞行線路等信息,密切掌握隱患治理進度,突出交通安全隱患排查與違法整治活動宣傳的特色,擴大排查與整治活動的社會影響,通過真實案例和具體事例,廣泛開展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轄區廣大群眾的文明交通意識。
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措施
(一)、定期對轄區內團霧多發路段、國省道交叉路口、城市道路安全隱患和農村公路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危險路段安全防護設施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梳理,建檔立案。
(二)、對“兩客一危”、校車服務機構及列入紅橙色監管單位每15天檢查一次,對使用校車和接送學生車輛的學校或幼兒園要每個月檢查一次,對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單位在發現事故隱患或遇重要時間節點時,要隨機進行重點抽查。
(三)、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將逾期未檢驗重點車輛信息及時錄入緝查布控系統,每日開展稽查布控行動,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假牌套牌假證違法。
(四)、始終對酒駕、醉駕保持“零容忍”態勢,結合轄區酒駕醉駕發生的規律和特點,每周開展兩次治理酒駕統一行動,通過拓展整治區域、調整整治時段、擴大檢查車型等方式,做到嚴管嚴控,嚴查嚴處。
(五)、以創建“無超載城市”為目標,組織開展全域治超,持續深化車輛污染治理行動,每隔10天組織一次專項行動,大力整治貨車超限超載違法行為。
(六)、定期深入轄區重點運輸企業、農村、市場、中小學校等開展交通安全源頭教育,扎實提升廣大交通參與者安全守法意識。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把事故預防作為當務之急來抓。全體民警要站在講政治、顧大局、促發展的高度,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牢記保安全、保暢通的責任擔當,落實“三降一保”的工作目標,提高路面見警率、管事率,把握好國省道和農村縣鄉道路等重點區域,加強無牌無證貨車管理,加大督導通報力度,堅決遏制各類道路交通事故發生。
0前言
車輛作為油田重要生產設備,車輛管理存在著服務對象分散、服務時間不定、交通安全管理難度大等特點,探討建立交通安全預控管理體系,對于提高車輛交通安全水平、增強車輛服務保障能力,至關重要。
1構建交通安全預控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1.1構建交通安全預控管理體系是應對當前形勢、消除交通安全隱患的需要。
當前車輛保有量與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識和管理手段卻與之不相適應。在當前人、車、路、環境不斷變化的客觀條件下,對車輛運輸保障服務單位來說,交通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原有的靠加大查處力度、強化安全教育來消防安全隱患的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的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系統性的防范機制來預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發生,使駕駛員的安全服務意識與當前形勢相適應。
1.2構建交通安全預控管理體系是追求高效化管理、實現生產優化運行的需要。
交通管理中仍然存在著管理措施需要進一步優化、整體效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科技應用相對滯后、數字化建設基礎比較薄弱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1.3構建交通安全預控管理體系是探索新管理機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如何更好的加強交通安全管理,預防事故、把風險危害消滅在萌芽之中;當事故真正發生時,如何從容應對,把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結合車輛運行實際特點,構建交通安全預控管理體系,可以更好地預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升車輛管理水平。
2交通安全預控管理體系的構建
2.1車輛交通安全風險因素分析。
駕駛員不安全行為。部分駕駛員安全意識不強,在行車過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時、準確、迅速、全面的判斷和處理交通情況,從而造成違章或事故。個別駕駛員技術素質不夠高,對出現的特殊情況判斷不準,而不能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違章發生。
車輛的不安全狀態。對車輛檢查不到位,在出車前會疏忽對車輛的檢查,未能及時發現問題,致使車輛帶病上路,從而導致在行駛過程中發生機械故障引發事故。
環境的不良影響。工作生活環境的影響,駕駛員因工作或生活發生矛盾、親人生病或其他家各瑣事煩擾,都會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況。風沙、雨雪霧天等惡劣天氣都會影響視線、剎車易側滑;油區道路一般路況較差,交通安全設施少,超會車輛、躲避路坑急打方向或道路路面上有原油時都易發生側滑、方向失控,發生事故。
2.2結合風險因素建立交通安全預控體系。
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采取實時監控,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經濟和行政手段等多種方式互相結合、互相補充、互相制約,實現管理與控制的緊密結合,建立起交通安全管理的多層次、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式預控系統。
安全管理全員化。將交通安全管理組織自上而下分成“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三級扁平化組織,實行分級動態管理,形成產體的安全防護網絡,形成全員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全員化的工作機制是:領導牽頭總攬,安全協調落實,部門各司其職,基層責任承包,駕駛員廣泛參與。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承擔協調落實的職責,利用既成體系和工作經驗更好的協調各部門之間、部門和基層隊之間配合一致,協作統一。
監控管理科技化。依靠科技化手段,對車輛運行全過程進行監控,安裝行車記錄儀和GPS車輛定位監控系統,有效降低駕駛員駕駛車輛的僥幸性和隨意性,在嚴格的約束管理下,不斷提高駕駛員的守法意識和養成正確安全的駕駛行為。
車輛管理分級化。按車輛等級分類,把安全設施齊全,技術狀況良好的車輛列為一類,進行正常維修、保養;把技術狀況一般的車輛和技術狀況差的車輛列為二類,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維修,保養;營運車輛單獨一類,進行強制性的維修、保養,實行超常管理;私家車進行入檔管理,納入管理體系。同時,按照“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建好三項基本臺賬;一是車輛及駕駛員安全檔案;其二是車輛檢維修基本臺帳;三是車輛及駕駛員管理臺帳。
在車輛使用和維護保養中嚴把三關,即:嚴把安全教育關,車隊每日做好安全教育和出車前的安全叮囑;嚴把日常檢查關,強化車輛設備的維護保養,特別是在班車管理上,做到重點檢查,重點保養;嚴把檢修質量關,要求進行檢維修作業時主管設備的車隊干部和車輛承包責任人必須在現場配合檢修,對照標準進行檢查維修,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未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并上報備案。
信息查控網絡化。建立全方位覆蓋的信息查控網絡,通過反饋的信息,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消除內外部環境對駕駛員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日常生產運行中,通過電視、廣播、網絡、駕駛員反饋等各種渠道搜集周邊經常行駛區域內的道路、天氣、突發事件等信息,采取短信平臺、告示欄、電話通知等方式及時告知駕駛員,做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消除道路天氣等外界環境因素對交通安全不利影響,確保車輛安全平穩運行。
2.3強化應急演練,提高駕駛員的事故防控能力。
車輛運行過程中道路、天氣、周邊環境及各種突發性事件等對安全運行產生不利影響的情況極為復雜,對駕駛員的技術素質,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做到在駕駛中能夠正確合理操作,杜絕違章行為和不當操作,造成事故發生,要引導駕駛員展開案例分析,討論駕駛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消除風險的方法,積極組織開展應急演練,通過演練達到檢驗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提高事故防控的能力。
2.4完善考核管理,實現量化考核動態化。
實施考核兌現,是確保安全管理體系能夠順暢運行并產生實際效益的重要保證。考核實行量化管理,量化檢查考評標準,采取基層考核崗位、機關考核基層、分管領導考核業務部門的形式,考核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各項內容所占的比例,通過進一步完善督導、檢查、承包、考核、獎懲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以自查、整改、鞏固、提升的長效機制。
一、中旬以來,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相關部門和海事機構,迅速行動,全市全面開展了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開發區管委會、鎮人民政府、市交通局、市海事處積極配合,扎實整改地區的水上交通安全隱患。目前,的兩個旅游公司在全市率先進行了強制性的乘客保險,地區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專項整治安全責任書簽到村組,簽到學校,簽到學生家長和渡工;鎮邀請長江海事局和地方海事處聯合開展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效果明顯;鎮的專項整治責任也基本到位。總的來看,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各單位都專門下發了文件,召開了動員會,全方位開展了整治,全市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安全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安全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水上交通安全系數得到很大提高。
二、水上交通安全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市地方海事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全面開展了渡口渡船專項整治,全市61道渡口有近40道已經達標,60余艘渡船有近50余艘得到整治,為全市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帶了一個好頭。但是由于財力的問題,部分鄉鎮渡口渡船安全基礎設施依然較差,如南海鎮的三垸、林家溝兩個渡口,人證船證幾年未審,并且還是木質船和自然坡岸,安全隱患比較突出。
三、各單位必須切實做到方案、領導、機構、人員、職責五到位。檢查中發現,雖然大部分鄉鎮都制定了專門的實施方案,但有的單位的專項整治流于形式,致使隱患長期存在全市被檢查驗收的13個單位中,只有開發區管委會管轄的兩個旅游公司的游船購買了乘客保險和收取了安全風險金,只有鎮對渡船每船收取了一千元的安全風險金;水利局管轄的北河水庫的三無木質船有13艘之多,違章渡運乘客現象時有發生,專項整治沒有到位。違章渡機動車、無證人員替渡、非法運送游客等現象沒有杜絕,渡口比較嚴重,亦存在偷運游客現象。水上交通安全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市政府要求務必引起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認真落實政府文件精神,切實對人民的生命財產負起責任,認真吸取7.11水上交通翻船事故教訓,扎實做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要針對檢查驗收查出來的問題,舉一反三,切實做好轄區內的水上安全隱患整治工作,船舶保險和安全風險金要迅速落實;對違章渡機動車的渡船要重點盯防,堅決打擊;對非法替渡的要立即糾正;對非法渡運游客的要嚴肅查處;安全專項經費沒落實的要迅速落實;人證船證不齊的要堅決予以取締。各地要將安全隱患整治情況于一個月內書面報市政府政務督查室。
信息融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多學科交叉、綜合、延拓產生的新的系統科學研究方向,隨著微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面向復雜應用背景的多傳感器系統大量涌現。
1.2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在預警系統中的應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術在預警系統中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王剛毅為了實現對尾礦庫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的功能,提出一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預警和安全評估方法,對降低尾礦庫潰壩風險及控制災情損傷范圍具有重要的意義。高強提出了一種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經網絡信息融合算法應用在赤潮的預測預警中,研究各種理化因子與赤潮藻類濃度間非線性對應規律和有效預測赤潮藻類濃度。蘇曉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鄧軍提出了礦井火災多源信息融合預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統一樣,水上交通系統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能夠采集各個影響因素的信息,則可以通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從而實現有效船舶通航風險預警。
2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的研究進展
2.1水上交通安全預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單個預警信息包括水文、氣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氣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對較為成熟,且在長江已經建立了相應的信息傳感器,而對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運船舶通常為不規則形狀的幾何體,必須選測多個規定點的幾何距離,計算出船體的若干個近似截面積,再結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計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積。因此,必須采用合適的非接觸式測距技術,構造一個多傳感器系統,測出船舶的相關幾何距離。(2)交通流信息采集。嚴新平通過比較了多種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優缺點,提出了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長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狀態信息采集系統三層構架,其中由IC卡子系統、GPS子系統、CCTV子系統、雷達子系統、AIS子系統、RFID子系統以及激光掃描子系統組成信息采集層,依托現有的長江航運信息網絡與公共通信網絡設施組成信息傳輸層,由交通流數據庫、電子航道圖以及信息處理系統組成信息處理層。
2.2多源傳感技術在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應用前景
隨著通訊與傳感器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動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發展;由此不斷改進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統計與機理模型。信息融合技術為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它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個同類或異類傳感器(水文、氣象與通航環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觀測信息加以綜合,消除多傳感器信息之間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補,降低其不確定性,形成對水上交通事故有個相對完整的感知與描述,從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預警決策與應急響應的準確性與效率。
3研究展望
3.1理論與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機理和系統安全工程理論研究基礎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規律,及船舶事故與其影響因子的相關關系,明確船舶通航風險預警的概念、特征、功能與預警等方面內容;構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船舶通航風險預警的基本理論框架與方法體系。
3.2信息采集技術研究
對于船舶通過橋梁通航風險,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環境、橋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響,對于外部通航環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功能航標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內河航標配備間距約為1km左右,在該航段內的水文、氣象信息相對穩定,可以為船舶通過橋區的外部通航環境提供信息來源,對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長度和寬度,考慮到需要提前獲取船舶尺度信息從而實現橋梁主動預警,選取毫米波雷達作為船舶尺度的采集傳感器,將毫米波雷達安裝在橋梁上,并通過返回的圖像信息獲取船舶尺度信息。
3.3船撞橋預警模型建立
船撞橋多源預警模型的建立步驟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橋預警信息收集與預處理基礎上,構造完整的、相互獨立船撞橋預警指標體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建立多源船撞橋預警信息處理的貝葉斯決策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無監督學習模式分類法、D-S證據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船撞橋預警模型庫。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論文考慮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實現外部通航環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橋通航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在上述通航風險預警系統中,通過將風速傳感器采集的風速信息、流速傳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見度采集的能見度信息、毫米波雷達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橋梁自身的相關信息進行融合,建立船撞橋預警系統。
3.4案例驗證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別建立了能見度、水流、風速、橋梁軸線法向與水流夾角和通航尺度的隸屬度函數。通過建立相應的模糊推理規則可以獲得船撞橋預警信息,以在不同風、流條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預警進行驗證,分別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進行計算,與《內河通航標準》船舶所需航跡帶寬度進行比較,可以獲得預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