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存在的風險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1 17:19: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存在的風險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務存在的風險點

篇(1)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乎企業自身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財務管理是企業進行資產投資、資本籌資、資金運營等活動的經營管理工作。電力公司只有處理好集體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才能為電力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反之,集體企業財務問題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將嚴重制約企業的正常發展,更甚者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一、電力公司集體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意識薄弱

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當前電力公司多存在重生產輕經營、重安全輕盈利的現象,公司管理層對集體企業財務管理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內控意識薄弱,且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集體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內控意識薄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導致電力公司在財務管理中出現各種問題,例如采購中出現的物資短缺現象和庫存積壓現象。二是導致財務管理的監控作用無法有效發揮。當前電力公司財務多呈現粗放型管理,管理層沒有正確理解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之間的關系,沒有正確認識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財務管理重視程度的嚴重缺乏,大大制約了財務管理中在公司運營中監督控制作用的發揮。

(二)涉及范圍較窄

當前我國電力公司對機體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解存在嚴重不足,僅片面認識財務管理所涉及的范圍。一些公司或財務人員認為財務管理僅僅是管理公司資金、資產,進行會計核算;而忽略了公司日常決策應以財務管理情況作為基礎,更忽略了財務管理在計劃智能中的重要作用。基于電力公司的特殊性,其集體企業財務管理無法對其商品――電的價格進行有效管理,造成電價管理缺位,這也是電力公司財務管理涉及范圍狹窄的重要表現。

(三)管理方式簡單

財務管理方式簡單,也是財務管理涉及范圍狹窄的另一表現。換言之,管理所涉及范圍較窄是造成管理方式簡單的直接原因。當前我國大部分電力公司集體企業財務管理業務主要是對公司成本及資金運營進行管理和控制,但沒有對質量和預算進行有效管理。

(四)缺乏完善的財務風險機制

我國電力企業長期處于國有壟斷地位,其生產要素是由國家政策和計劃進行配置的,缺乏有效應對競爭市場風險的能力。且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電力行業面臨的挑戰逐漸增加,市場壓力不斷增加,部分電力公司沒有意識到當前存在的財務風險,或是對風險的認識尚且不足,未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機制,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電力公司集體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

(一)內部環境引起的集體財務管理風險

電力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投資、融資、營銷活動等都是引起集體財務管理風險的內部因素。

電力公司作為國有獨資企業,其公司治理結構需選擇集權、分權相結合的方式。為避免公司進入失控狀態,增加財務管理風險,公司管理層應將部分權利合理下放或集中,以保證基層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融資活動通常發生在企業盈利能力較低,需要通過負債來維持公司生產、經營和投資。但是電力公司資金來源和融資方式均較為單一,以向銀行申請融資為主,這就是說電力公司經濟效益直接受國家政策影響。

國家電網改造、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以及電力商品營銷都引起電力公司財務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電網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資金回籠慢,且需兼顧社會效益,一旦出現投資決策錯誤,將給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而電力商品銷售后,如果無法保證電費及時清收,將給公司財務帶來巨大的風險。

(二)外部環境引起的集體財務管理風險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政府指導電價政策、電力商品的市場供需關系是引起電力公司集體財務管理風險的外部因素。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指導市場和企業的發展,決定著能源行業的興衰。當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偏向對電力消費量較高的產業時,市場對電力需求較高;反之,市場對電力需求較低。國家鼓勵支持電力行業發展時,電力企業能夠獲得較好、較快的發展。所以說,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與電力企業發展緊密相關。電價不僅受到政府指導政策的約束,還收到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當前市場上多采用階梯電價策略,使得企業無法有效控制經營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

三、結語

財務管理是電力公司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公司經濟效益、促進公司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集體企業財務管理并非是一項簡單、短暫的工程,電力公司管理人員必須強化認識、加強重視程度,在充分認識當前電力公司集體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風險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創新管理理念,推進財務信息化進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電力公司集體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為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宿州市城郊供電公司)

篇(2)

隨著企業視野的逐漸開闊,集團化企業內部審計模式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轉變,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重要時期。

(1)財務導向模式

財務導向模式是集團化企業內部審計的初級形態和階段。其目標對象是公司資金流通、會計報表以及盈利虧損等財務事項,工作重點以“查錯防弊”為主,功能是檢查財務賬面資料是否齊整、財務資金調度使用是否合理,審計人員在整個活動中中充當著“裁判”的角色。以財務為導向的審計模式只是將審計活動作為集團財務管理的一種附屬手段,并沒有意識到審計活動對子公司運營狀態的評價作用。在這種模式下,集團總部雖然能夠了解各個子公司的財務動態,查處財務賬面中存在的瑕疵及漏洞,然而對于每個子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生產經營不能夠提出絲毫建設性的意見。

(2)業務導向模式

許多集團化企業逐漸認識到以“查錯防漏”為主的內部審計模式只能夠找出財務問題,無法對子公司的業務發展以及經營活動進行控制管理。鑒于此,1957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重新劃分了內部審計的范圍,將企業經營業務也納入到內部審計范疇之中,并將放在與會計財務審核同等的位置。業務導向模式開始從單一的監督角色逐漸向評價服務角色進行轉變,目標范圍也不再局限于財務會計領域,而是將其拓展到公司業務之上。

(3)管理導向模式

20世紀末期,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出現了“井噴”現象,企業管理成為當時經濟領域最為常見的詞匯之一。為了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加強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在這一時期,審計重點由以往財務監管、業務評價等事項逐步轉向高層決策、戰略目標制定等管理層面。管理導向模式進一步拓展了內部審計的業務范圍,但凡與企業管理掛鉤的生產、財務、決策、組織等活動統統屬于內部審計范疇之中,審計人員的職能角色也從“裁判”變為了“參謀”[1]。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對企業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審查評價,并指出管理活動中的優缺點,最后提出改善企業管理的具體方案和辦法。

二、以風險導向為核心內部審計新模式的探索

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內部審計模式是在近十年才被提出來的,2000年IAA再一次定義了內部審計,將其認作為咨詢活動,并且引入了風險管理的全新概念。我國財務部也于2006年出臺了風險導向模式下企業內部審計細則,強調內部審計應當涉足于企業風險管理之中,提升企業風險識別和風險應對的能力。

(1)風險導向模式內部審計的意義

風險導向模式的內部審計是以企業管理風險作為審計對象,所關注的范圍是企業領域內可能存在的一切風險,其作用是幫助企業了解識別風險、評估風險以及管理協調風險。

首先,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內部審計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企業風險的評估防范之上,在對企業活動進行審計之時[2],審計人員最先考慮的是該活動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所帶來的危害,這樣可以讓企業管理層及時準確地了解到企業活動和戰略決策之中所存在的風險信息,從而定位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點,使得企業能夠提前對風險進行防范控制,避免損失。

其次,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內部審計能夠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一份風險評估報告,從而為管理者做出英明正確的決斷提供依據。審計人員要從企業內部和市場外部兩個方面來評估活動所存在的風險。一方面,審計人員要從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例如財務資金、產品業務以及投入產出比值等方面對企業活動的風險進行評估,對于高風險低回報的企業活動要進行控制管理,從而減少可能存在的風險帶給企業的損失;另一方面,審計人員也要立足于市場,從市場價格波動情況、競爭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發展趨勢等層面對外部市場環境進行風險評估,進一步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提高管理者決策的正確性。

最后,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內部審計可以幫助管理者完善管理制度,消除企業活動中的潛在風險。審計人員在評價企業活動時以風險管理作為目標對象,能夠找出企業管理領域中各個層面所存在的漏洞,并且對每個漏洞所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讓企業管理清楚地知曉風險的位置和大小[3],從而幫助企業管理者查漏補缺,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

(2)風險導向模式內部審計的方法及程序

隨著企業對風險防控意識的不斷加深,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內部審計已經在當前集團化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嶄露頭角,其審計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分為外部風險環境的分析、企業內部風險的識別以及存在風險的應對三個步驟。

第一,分析外部風險環境。一般來說,外部風險環境主要包括財務資金流通、原材料價格、市場發展動態以及主要競爭對手的運營狀況。例如近期銀行為了回籠資金,屢次提高貸款利率,這一外部環境將嚴重影響企業投資活動,一旦項目投資失敗,企業將會面臨巨額貸款的風險。因此審計人員在進行風險審計時必須洞察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分析外部環境對企業活動的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并提出應對方案和策略。

篇(3)

隨著因運營風險而破產的巴林銀行事件、風險管理失效的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等各類事件的發生,社會各界對企業風險研究和立法行動愈發重視,加強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呼聲愈來愈高,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框架以便有效識別、評估和控制風險。這些重大事件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都與企業內部控制出現漏洞、相關人員違規操作直接相關,尤其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重大問題緊密相關。

本文主要從財務風險管理方面進行分析總結,指明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財務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一、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相對薄弱環節,風險意識不強,風險管理工作薄弱,是企業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的重要原因。縱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可看出主要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為:

(1)財務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企業集團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許多企業集團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由于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反應滯后,措施不力,而產生財務風險。

(2)盲目投資及投資過度的行為,加大企業財務風險。企業盲目追求規模效益,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希望通過擴大規模來進一步提高效率和競爭力。事實上,過分追求規模經濟有可能導致規模不經濟,并使財務風險加大。

(3)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現實工作中,許多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同時,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往往是臨時性的或間斷性的,風險出現了就進行管理,風險結束就將其置之度外。

(4)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性。目前,企業集團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過度負債經營、資產流動性弱、現金流量短缺、經營不善、資本結構不合理等現象,由此產生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5)經營不善,內部財務關系較混亂。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企業集團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原因。企業集團存在內部資金分散、資金管理失控、投資失控等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集團資金利潤率低下、負債與財務費用高、整體投資效益差,使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措施

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工作的各個環節,因而,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的重點。針對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隱患,可采取以下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1)把握宏觀環境的變化趨勢,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首先,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宏觀環境,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和規避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其次,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系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有效運行,以防范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2)完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加強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提高管理層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是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思想保證。一是建立風險責任制。企業主管領導對單位經營風險要負總責,注重風險管理,重點把握重大財務收支決策。二是發揮總會計師的監控作用,防范財務風險。三是發揮財務部門的監控作用。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完善資金管理,控制貸款和擔保規模。四是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監察約束機制,認真審查簽證制度,經濟合同須經合同管理部門和法律咨詢單位審查簽證后,才能加蓋合同章。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決策,切忌主觀臆斷。在籌資決策過程中,企業首先應根據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預測資金需要量,然后通過對資金成本的計算分析及各籌資方式的風險分析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籌資決策。

(4)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進一步增強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網絡和風險防范預警機制,運用大量的概率分析,風險決策法等,以順利進行財務決策,使其有效的應對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可以設計一套科學的財務預警指標和標準值,結合利用財務信息化軟件自動報警提示,提醒和督促財務人員立即采取措施化解風險。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活動的風險程度遠遠超過以前,它在給企業帶來威脅和壓力的同時也給企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因此,企業要對財務風險有清醒而正確的認識,要有監測風險的機制及化解風險的本領,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倩.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構建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0.

篇(4)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是因為單位中的控制制度嚴重缺失、財務核算混亂以及審批不嚴格等造成的,從而導致事業單位存在資金風險。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貫穿于各個管理階段,只有對其進行預防、控制,才能減少我國事業單位面臨的財務損失,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一、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一,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比較薄弱,很多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重視專項資金,缺乏對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導致單位面臨一定的投資困難。而且,事業單位內部也沒有建立財務預警機制,沒有根據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對經營、財務風險進行預防,導致事業單位沒有真正承擔其財務風險的責任。其二,領導的獨立決策導致了資金的浪費,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預決算工作公開不夠到位,單位中的一些法人在思想上存在較大錯誤,無論是在招投標工作中,還是在設備采購審批中都比較隨意,甚至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與一些供應商發生非法利益關系,從而忽視了事業單位內部制度與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造成了較大的資金浪費,并損壞了單位的社會公益形象。其三,事業單位中的工作人員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財務風險防范意識,我國事業單位防范財務風險主要依靠財務部門執行,并對財務數據進行記錄。但由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風險意識薄弱,執行的財務手續、財務流程等不夠規范,從而產生了一些崗位分離、資金清查不到位現象等[1]。其四,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較復雜,隨著我國事業單位在分類、工資等改革上的推進,財政部門對支付系統、非稅收繳系統提出較高要求,而且,事業單位受外部相關因素的影響,如果按照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效執行,將會給事業單位帶來一定的經濟不合理現象。針對上述現象,對事業單位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控制、防范,不僅要建立相關的財務風險防范體系、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還要提高事業單位中相關人員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并對內部、外部進行嚴格管理,這樣才能在較大程度上提升事業單位的經濟發展效益。

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控制對策

(一)建立財務風險防范體系

事業單位要促進財務風險防范體系的積極建設,要根據該部門的經營特點、自身規模來建立。將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各個風險點進行控制,可以將存在的風險轉移給各個部門的業務人員,并利用相關制度明確風險的控制流程,各個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在與各個部門積極配合下,對事業單位內部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這樣才能在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基礎上降低其財務風險[2]。

(二)對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預警

對事業單位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實施預警,事業單位應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內部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并在制度中明確單位遵循的各項指標,并確定出一定數值。例如:如果事業單位中的資產負債率達到50%,就要對自身的償還能力給予重視,并有效避免事業單位因為無力償還出現司法等現象。

(三)增強事業單位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增強事業單位中相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因為事業單位人員的管理能力直接影響了單位的財務風險水平,所以,事業單位應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行積極調整,并對相關標準以及外部因素等給予重視,通過對自身職業進行評估,不僅能發現單位內存在的財務風險因素,還能利用相關對策給予解決,從而保證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這樣事業單位不僅能得到順利發展,還能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3]。

(四)加強事業單位的內外部管理

加強事業單位的內外部監督與管理,首先,事業單位要在內部建立審計部門,并對其給予一定配合,以保證審計工作順利實施。同時,審計部門還要定期對內部制度以及具體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并將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上報給領導。其次,定期對事業單位中的審計人員進行培訓,不僅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保證審計工作質量的有效提高。再次,一些政府還要定期對預算單位的財務收支、制度的執行狀況等進行審計,并針對投資項目風險、財務崗位漏洞等風險點進行審計,并將其結果上報給審計部門。

三、總結

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要根據財務風險以及存在的各個因素,對不同種類的財務風險進行解決,特別是對管理模式進行優化,為財務風險管理提供較為便利的方案。

作者:趙婧 單位:河北省黃壁莊水庫管理局

參考文獻:

篇(5)

一、集團企業實施財務共享的風險特點

首先,風險存在于財務共享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實施前對實施財務共享前提條件的判斷、確定共享目標、選擇共享模式、地點,實施中對人員的安置和轉型、流程重新設計與整合、系統的研發與建設,實施后是否銜接順暢、人員的培訓與發展、流程是否存在執行和操作問題等都充滿風險。

其次,風險涉及范圍廣且變革因素多。集團企業實施財務共享的主體一般存在財務職能機構多、核算重復性高、財務人員多、系統和流程不統一、各地稅務環境差別大的特點,因此實施的風險體現在整合流程、建設系統、財務人員變革管理、業務變更、外部法律環境和稅務環境等多方面,重新調整難度大且變革因素多。

最后,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共存。集團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時,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共存,其中客觀風險來源于財務共享模式本身的特點以及外部法律稅務的宏觀環境,例如票據大量集中核算、出錯率高,流程鏈條加長造成風險發現時間晚、票據流轉頻繁等;主觀風險來源于實施財務共享的企業主體風險意識、應對能力、人員溝通和管理的能力等。

二、集團企業實施財務共享存在的風險及防控對策

(1)戰略規劃風險及防控對策。戰略規劃主要進行對財務共享實施前的準備和規劃,該過程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業務范圍界定不合理、計劃準備不足、風險認識不足、模式與目標選擇不合理、選擇地點不恰當、資金投入風險等。

戰略規劃風險的防控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方面,引起高層重視,做足前期準備工作,加強整個過程各個組織和人員的風險意識,循序漸進地實施變革,例如建立風險管理小組,提高風險管理職能組織或部門的地位,加強對風險問題的宣傳與研究,充分傾聽與融合各部門意見,形成上下聯動機制。另一方面,以戰略目標為起點來充分做好評估,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財務共享中心與財務部平級或安排在總部財務部之下的模式,如果評估結果不能滿足實施前提,例如集團企業資金不足、規模太小、缺乏專家和經驗、信息技術水平落后,那么也可適當考慮外包(BPO)方式。

(2)組織管理變革風險及防控對策。組織管理變革是實施財務共享引發的組織層面變革,該過程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業務變更不適應、組織內部沖突、制度制定不合理、組織結構調整不恰當、服務水平協議不合理等。

組織管理變革風險的防控要重點做好如下工作:財務共享后的組織結構劃分與分配上,要著重從核算與管理分離的特點出發,結合自身情況,加強前端的會計監督作用,合理調整組織結構,劃分組織職能和職責,可設置業務財務崗位,使財務充分融入業務;在組織管理上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增強中心人員的服務意識,營造良好的服務質量環境,注重雙方互動,對意見反應較強的客戶要加強溝通和協調。

(3)人員變革風險及防控對策。人員變革是針對財務共享后財務人員的轉型,該過程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人員工作性質枯燥、人員發展不合理、人員變革抵觸、人員溝通難度大、人員操作風險等。

筆者認為,人員變革風險的防控重點在于:實施財務共享的前期宣傳和人員安撫工作做到位,并持續進行后續理念的宣傳,消除人員抵觸心理;加強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雙向知識培訓,加大對不規范操作人員的懲罰力度,將錯誤單據、錯誤支付與績效考核掛鉤,加強對舞弊行為的懲罰力度,定期安排檢查;健全人員考核辦法,從財務共享的目標出發,設計具有價值創造性的績效指標體系,比如運用平衡記分卡、六西格瑪法等先進管理工具。

(4)流程變革風險及防控對策。財務共享改變了原有以部門設置為中心的情況,而向業務流程為中心轉變,提倡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和精簡化,該過程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新舊流程銜接不通暢、流程標準化統一與設計部合理、新流程應變力不足、流程后續優化跟不上等。

流程變革風險的防控可以從如下工作入手:財務共享使流程標準統一,容易導致部分環節出錯而引發全流程出錯,因此要加強關流程事前預防,結合企業經營特點充分識別關鍵節點風險,比如資金支付環節,審核單據環節,可設置多層次審核方法、提高審核人員素質等措施從源頭遏制風險的發生;及時解決流程執行問題,加強對執行過程中的服務跟蹤,例如對債權欠款問題,應包括前期客戶信用調查、信用標準批準、欠款情況分析、以及該過程中客戶態度、服務評價,并進行其他疑難問題和售后服務等詳細的記錄與分析,將全過程控制系統嵌入財務共享工作中去。

(5)稅務法律風險及防控對策。實施財務共享使本應由下屬單位各自進行屬地納稅和稅務管理的情況轉移到財務共享中心,因而造成稅務法律的外部風險,主要包括稅收政策選擇風險、稅務政策反應不及時、稅務稽核難度大、法律法規風險等。

稅務法律風險的防控對策包括:①建立柔性稅務管理平臺,例如系統中可增加對國家與各地稅收政策的及時更新功能,能根據不同地區稅務要求出具不同的報告。②在業務部門設置稅務專員,在集團內建立稅務研究小組。通過前端稅務人員的設置,可及時與當地稅務部門進行溝通,配合稅務稽核工作;及時發現納稅過程中的問題,并進行匯報;針對當地新的稅收政策、稅收優惠,及時將相關政策進行反饋。

三、結語

集團企業在實施財務共享的過程中,財務共享實施結果可能與預期目標存在差異而導致預期目標無法實現,如實施后成本的上升、財務業務處理效率的下降、財務業務工作無法開展、人員的流失、提供的財務服務不被服務對象認可等,最終導致實施失敗。基于此,集團企業在實施財務共享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流程變革風險、戰略規劃風險、人員變革風險、組織管理變革風險、稅務法律風險的防控,方能確保財務共享模式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篇(6)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各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財務管理是施工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企業的科學決策和績效工作的順利進行。由于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得施工企業的經營利潤逐漸下降。如:國外經濟危機的發生、國家關于施工企業的政策的調整等,很多項目低價中標,施工過程中的工程墊資,工程款的拖欠,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施工企業的經營帶來了風險,這些風險不僅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找出施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財務風險,查明原因及性質,并對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不斷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效果。

二、施工企業中存在的財務風險

施工企業經營活動中存在風險的主要原意是由于企業財務管理外部、內部環境的變化,這是引發企業財務風險的客觀因素。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進行,施工企業面對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正視企業的財務風險。

(一)施工合同存在風險

在施工企業的開始階段主要是招投標,這也是施工企業的重要環節之一。目前,我國很多施工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缺乏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合同簽署時并未考慮施工企業的自身業務承受能力,更未站在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的角度來考慮。這些缺乏風險意識的表現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埋下了隱患。在施工企業的招投標階段,由于缺乏對施工項目的科學的財務分析,往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施工企業的工作進行調整,影響了施工企業的正常施工計劃和組織管理,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例如:建設單位一旦提出變更要求,施工企業在缺乏財務數據分析支持的基礎上盲目簽訂合同,極易形成雙方結算環節上對價款和合同履行的糾紛。

(二)施工墊資存在的風險

目前,很多施工企業為了擴大自己的業務,增加企業的競爭力,經常在施工中提前墊支施工款項。墊資一方面干擾了施工企業對工程項目的正常管理,一方面制約著施工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施工企業由于業務特點,施工期比較長,資金的需求量也比較大,由于在施工中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給企業資金的回收帶來了風險。大量的墊資占用了企業的生產資金,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費用、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大,更對企業的利益形成了損害,企業的資金鏈也遭到了破壞,從而形成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企業資金回收的風險

施工企業的生產工期比較長,一般而言,在簽訂施工合同時都會對施工款進行約定,進行分期結算。這種結算方式就迫使施工企業必須在施工中進行前期投資,包括人力資本、實物、資金等。而對于資金的補償及回收則要等到工程全部完工才能結算。目前,在我國施工行業中惡意已拖欠施工款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施工企業的行業素質比較差決定的。由于缺乏對資金的有效管理,很多墊付的資金不能及時收回,企業資金周轉的惡化加劇了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

(四)融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融資是施工企業主要的財務活動,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健全、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出臺、施工企業資金來源結構及規模的變化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施工企業的融投資風險的發生。施工企業的融資特點主要是:融資成本大、融資利率高,如果借債的規模超出了施工企業的實際承受力時,將導致企業的過度負債,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費用,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三、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

通過以上對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必須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確保施工企業的財務安全。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的要求,施工企業必須立足于本行業的特點,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各種財務風險進行科學、有效的防范與控制。

(一)在施工企業中樹立全面的風險防范意識

施工企業必須樹立全面的風險意識,不斷強化各職能的分工,并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對于企業的管理層而言,應當主動對企業經營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把握重大財務的收支項目,加強對事務的集體決策,避免對重大事務的一人拍板。另外還要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監督職能,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核算方法進行規范,站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法,避免重復其他企業的財務管理。例如:對施工資金必須設立專門的賬戶進行統一管理。企業簽訂的經濟合同必須經過企業的領導決策層與外界法律部門的多次審核后才能做出決定。

(二)決策與程序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在施工企業的財務活動中,必須嚴格執行管理層的正確決策和內部控制提出的要求。對于施工企業的財務行為必須進行有效地規范,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核算,例如:本量利分析法、凈現值法、回收期法、差量分析法、指標分析法、安全邊際分析法等。這些科學的方法能夠知道企業的決策和執行。那些違背了企業的經營原則的方法將會給企業的經營決策帶來誤導性的錯誤,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三)采取不同的風險方法措施

面對施工企業不同的財務風險,任何單一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決的。因此,各施工企業必須根據本行業的特點針對不同的財務風險種類,科學的對其進行分析,多種方式相結合制定出不同的解決策略,防止并控制財務風險的發生。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多,要針對不同的風險固有的特點采取不同的風險控制方法。

總之,新的經濟形勢對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和財務人員必須認真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不斷提升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篇(7)

在新形勢下,醫療衛生行業競爭不斷激烈的同時醫院的財務風險也與日俱增,因此,加強醫院的財務管理對防范和控制醫院財務風險,保證醫院財務目標的實現,促進醫院健康、持續地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醫院財務風險存在的領域及形式

(一)政策風險

自2009年起,國家改變了以往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逐步向著公共衛生事業、農村、城市社區等領域發展,同時政府在投資醫院方面也增加了社會資本。政策法規在調節醫療衛生資源方面發揮的作用也不斷加大,同時政策效應也通過不同改革途徑作用于財務管理領域,從而就表明隨著醫院經營方式的變化企業的財務風險不斷加大。顯而易見,醫院擴大生產規模勢必會影響財務系統的健康運行。

(二)行業風險

醫院具有較強的行業特征,從而也較直接地影響醫院的財務管理。一般而言,醫院的行業風險表現在多方面,比如說綠色通道的提出,使得醫院的壞賬無法解決;醫院規模擴大投入的醫療設備使得醫院的現金變現能力較差;藥品周期及臨床新藥的使用限制使得藥品款成為醫院現金流的重要來源等等。這些問題都屬于醫院財務風險在行業風險方面的直接表現。

(三)管理風險

縱觀醫院的財務風險,我們可以看出管理風險逐步擴展到醫院的財務風險中。主要表現在:一、資產管理的控制力度不強。資金的投入缺乏科學且合理性地分析,從而使得資金未充分發揮使用價值,而且資金閑置的情況也有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資金的浪費;二、內部財務監控力度不夠。當前很多醫院未建立起完善的財務監控運行體制,從而造成財務的監控多表現為形式,未深入貫徹執行。同時對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未進行科學合理地評估,造成一些固定資產的投入和工程項目隨意性較強,而且一些醫療設備的閑置給醫院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四)經營風險

一般而言,醫院制定的醫療服務價格是由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市場上的定價共同決定的,表面上看這些價格具有穩定性,但是不能夠滿足市場變化的需求,再加上醫療衛生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醫院的財務風險也日益加大。從醫院的補償機制方面來分析,通常是利用政府補助、藥品加成以及服務收費的,一旦藥品加成被取消后,醫院就會損失一個彌補虧損的方法,從而也加大了醫院的經營成本。除此以外,醫院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薪酬績效方面的支出也會加劇醫院資金的緊張,伴隨而來的是醫院財務風險的加大。

二、加強醫院財務管理的策略

(一)加強醫院財務風險的預警

要充分結合醫院財務風險的特點,分析并控制醫院的存在的潛在財務風險,提高醫院應對外界環境的能力,充分地發揮財務風險預警體制的作用。加大對財務風險預警體制的研究,及時了解國家出臺的醫療衛生政策,提高領導和財務部門人員的風險意識,完善財務管理系統,提高財務的預算和決算水平。此外,要對發生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全面、科學地掌握財務信息,及時發現存在的風險并有效地控制這些風險。

(二)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對實現醫院的管理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為資金的運行提供良好且安全的環境,還可以防范財務風險,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從而就要求醫院將內部環境控制建設方面放在重要的地位,把保證資金的安全作為首要的目標。同時還應該樹立起財務人員內部控制重要性的意識,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到財務內部控制中。

(三)運行風險防范機制

隨著醫院經營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醫患之間關系的處理構成的收支形成了醫院主營業務項目,因此,要將主營業務項目產生的內生性風險作為醫院風險防范的重點是很有必要的。就應做到:一、要確立風險防范聯動機制,加強財務管理部門和門診急診等部門的合作,制定出相關的規章制度;二、實現財務流程的一體化,加強對財務風險的監控,并積極落實各項管理財務監控制度;三、分析財務存在的潛在風險,及時將發生的業務款、醫保結算等預測存在的風險并對其控制。此外,對于醫院固定資產的投入和醫院發展規模的擴大應該建立在醫院主營項目財務管理和控制的基礎上,從而建立起內外部風險共同防范和控制的機制。

(四)加強對醫院資金回收風險的防范

通常情況下,醫院在資金回收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主要體現在醫院無法及時回收醫療費用甚至無法收回醫療費用,形成壞賬。同時醫保的欠款也會對占用大量的資金,社會救助發生的醫療費用使得醫院失去了部分債權,都會給醫院帶來很大的損失。因此,要加強對醫院醫療款的管理,不斷加大應收款的周轉效率,有效地避免資金收回所帶來的風險。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比如說建立住院預交款制度、杜絕惡意欠費、降低對應收款的資金占用等。此外,加強醫保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丹.醫院財務風險防范的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09(04)

篇(8)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籌資、投資和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一系列活動中由于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方式不當和投資方式不科學等因素,導致企業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進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當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不僅僅面臨來自國內同行的競爭,也不得不面臨世界頂級國際承辦商的壓力,以及宏觀環境變化和突發災害等系統性因素的影響,因此其發展必須重視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建于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獨特性,比如建筑施工行業通常是野外作業,具有時間長、投資大、施工不確定性、涉及面廣等特點,因此其財務風險也相應地具有特殊性。那么如果企業沒有及時地分析原因,有效地采取措施來規避和化解財務風險,可能引發企業的財務危機。在此背景下,結合自身在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工作經歷,剖析目前我國大型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財務風險及風險成因及其規避措施,希望能夠對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提供實踐參考。

一、當前我國大型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表現

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不同的劃分標準和種類。本文將按照建筑施工企業的生產經營周期,從投標階段、簽訂合同階段、項目施工和資金結算階段、利潤形成與分配階段這四個階段來剖析存在的財務風險,如下:

(一)投標階段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

投標是建筑施工企業承攬工程的主要手段。此階段,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是信息失誤風險、中介與風險和投標報價的風險。為了中標,一些企業往往采用低價招標,甚至不惜低于成本價,為此需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和資金風險。如果判斷失誤,企業可能面臨后續工程建設能力不足的困境,導致企業利潤無法得到保障,從而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諸多困難。

(二)合同簽訂階段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

一般來說,建筑施工企業的合同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合同、采購合同合設備租賃合同等,而項目施工合同是財務風險的源頭。如果對施工合同的付款條款及違約責任不夠重視,很大程度上會增加合同風險。如,一些業主利用建筑施工企業急于承包工程的心理,附加不平等的條款,或者在合同條款中不約定支付預付款的同時由銷售方提供預付款的保涵等現象,企業很容易陷入合同陷阱。

(三)項目施工和資金結算階段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

這一階段的風險只要有匯率變動風險、會計信息失真風險、收入確認的風險和資金短缺的風險等。匯率變動風險:指的是企業在國際建筑市場與外資發生關聯時產生的風險。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使得匯率變幻莫測。會計信息失真風險:指的是由于受網絡技術以及成本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企業缺乏先進的理財工具,因而采用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存在障礙。收入確認的風險:指的是由于建筑施工行業的自身特點,如生產周期長,建筑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合同實際成本受市價的影響也很大,這些都會影響企業項目施工預計總成本、預計總收入及完工進度的及時和準確確認。資金短缺的風險:指的是企業由于資金緊缺而影響工程施工進度,甚至會導致無法履行項目合同,從而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四)利潤形成與分配階段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

該階段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利潤形成及確認時的財務風險以及利潤分配時的風險。具體表現為受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者企業內部財務人員使用會計方法不當,存在收入確認風險、成本虧損風險和會計信息失真風險等問題,從而導致企業賬面確定的可分配利潤與實際不符的風險。

二、規避企業財務風險的幾點對策

(一)重點加強對關鍵控制環節的管理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尤其需要重視的內控的關鍵環節有招投標階段的控制;合同實施階段的控制;融資風險的控制及應收賬款控制等。這些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需要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一般來說,建筑施工企業的應收賬款即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等。為了防止財務危機,需要企業對應收款項的事前控制、事中催收和事后清欠進行全過程管理。1)應收賬款事前控制:要求施工企業從源頭開始控制,科學建立適合企業發展階段的項目跟蹤、投標報價、客戶管理和合同評審等事前控制體系。尤其是在客戶管理方面,需要企業對重要客戶建立信用管理與評價體系,并及時進行資料的更新。2)應收賬款事中控制:要求企業必須根據合同要求、施工圖、項目進度和現場簽證等情況編制項目的中間結算或和竣工結算;必須防止隨意掛賬和通過其他科目對應收賬款進行核算的情況發生。3)應收賬款事后控制:需要設立清欠辦公室或類似機構,以便處理己超過信用期限的應收款項;需要建立清欠責任制度等。

(二)構建和完善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財務風險是企業各種風險的集中表現,因此要構建以財務風險為核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將企業的管理戰略、績效考核和企業文化等有機聯系。具體包括:1)全面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體系。尤其是在財務風險的預警方面,需要采用設計財務風險監測指標方法,或者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模型進行預警。2)優化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需要更加完善企業內部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組織結構,特別是在企業經營發展戰略和一些重大問題需要決策的時候,一定爭取避免因為決策失敗可能導致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甚至破產。

結束語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總體來說抗風險能力較差,對風險管理尚處于初步認識的階段,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尚且薄弱。本文深入剖析了建筑施工企業目前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提出了防范與應對風險的對策,但是各個關鍵內控環節的管理和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驗證。(作者單位:湖北華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魯帆.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研究[J].商業會計,2012(10).

篇(9)

2.風險構成具有明顯的側重點且集中度較高。分析財務公司的總體風險構成,其受到政策性風險和體制風險的影響較大,并且各類風險均具有其側重點。另外財務公司的風險資產的集中度較高。由于目前的財務公司的重點業務為信貸業務,但又因政策方面的限制,其信貸業務大部分集中于集團,所以高度集中的資產當中存在較大的運營封風險。

二、財務公司金融的風險的主要形態

1.利率方面的風險。從某種角度而言,我國目前的利率并沒有實現市場化的發展,所以財務公司需要面對較大的政策性利率風險。若是政策性銀行將同行業或是超額準備金的利率下調,可降低財務的收益。但如果我國的利率實現市場化之后,財務公司主要面臨的利率風險則主要來自資本約束和市場限制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也即表明財務公司所承當的利率風險將會遠遠的超出商業銀行。具體而言,若是上調貸款的利率,則客戶的貸款需求將會降低。因為客戶中存有的同質性和單一性,即使財務公司應用營銷的手段,也較難刺激客戶的需求,故不能夠獲取利率上調所應有的收益。同時下調貸款利率之后,雖然能夠拉動客戶的需求,但財務公司資金存在的有限性,也不能夠獲取較大的收益。主要在于財務公司不具有大規模擴充產品供給的能力和權利,不能夠將貸款量增加之后,收回利率下降所致的收益損失。

2.信用方面的風險。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主要風險為信用方面的風險,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股份制改革之前的商業銀行存在較多的不良貸款。但對于財務公司而言,其信用風險盡管高度集中,但其總體的風險并不大。所以財務公司存在的信用風險主要來自沒有能力履約,對于惡意逃避還貸的情況較少發生。

3.市場方面的風險。財務公司在運營中存在的市場風險,通常指的是由市場因素影響造成的各類風險,包括資產市場價格的變化、匯率變化等。財務公司在該類市場因素的影響下,存在影響到其內外部影響的可能性。和商業銀行相比較,財務公司的外匯業務較少,所以其存在的匯率風險也很小。但若是財務公司的投資范圍較廣,則財務公司所需承擔的綜合市場風險相較于其他公司通常會大很多。如財務公司還可進行股票投資、金融股權和基金投資等,并且其投資的資產通常遠遠的超出商業銀行,因為該方面資產的價格相對于金融債券和國家債券,其存在較大的風險,故財務公司的總體市場風險大于商業銀行。

4.法律和操作方面的風險。財務公司的操作風險主要來自內部控制和公司管理失效兩方面的因素。其中較大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受到大股東干擾,因為其經營具有獨立性,所以若是股權較多的股東將其作為資金籌集的重要工具,將會給其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法律方面的風險主要在于財務公司的經營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故所需面對的法律風險相對較小。同時財務公司內部的服務對象和股東等均屬于同一集團,相互之間比較了解,并且通過相應行政調控的應用,能夠較好的將矛盾化解,通常不會形成法律糾紛。外加其服務的對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有限性,所以來自對手方面的道德風險遠小于商業銀行,可有效的降低財務公司的法律風險。

5.流動性風險。通常情況下,造成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包括結構因素、資產負債的平衡因素、資產質量,以及利率的變動因素、央行的貨幣政策因素和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等。相對于商業銀行,財務公司需面對較大的流動性風險,其主要表現為資產長期性和負債短期性的矛盾突出。并且還需承擔來自所屬集團的經營周期影響。若是集團的經營狀況處于上升期,財務公司的風險相對較低;反之,若是集團的行業狀況處于下降時期,則財務公司的流動性風險也相對增大。

三、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提升金融監管的意識。為有效的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財務公司應重視監管方面的問題。首先應具備科學、新進的金融監管理念。結合相應監管體制的應用,可實行對金融系統風險的全面控制,進而促進金融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最終促進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的提升。根據金融風險監管在我國財務公司風險管理中的實踐經驗,其對于風險的防范具有較大的作用。但同時在應用當中也會產生成本,并且存在監管失靈的狀況。并且在監管過程中還需注重度的掌控,若是監管過度,或是監管不當,均會將公司的市市場競爭力降低,妨礙到金融管理方面的創新,甚至出現監管方面的等,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市場的運行效率造成影響,不利于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所以,在具體的監管應用中,財務公司應樹立起公平、開放、服務和效率等相應的管理理念。在進行重大決策時,應貫穿有實事求是和民主、科學的思想,監管部門的政策性變動,應給包括財務公司的參與者更多的發言權和知情權,防止因為少數人和個人管理和決策等不正常現象的發生。在具體經營管理活動當中,要求監管部門能夠從企業集團發展和金融市場改革的深化的高度,提升財務公司在金融體系當中具有的主要影響性作用。對集團和財務公司的利益進行認真的了解,進而積極的解決財務公司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防范各類風險的發生。為此,監管部門應在自身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調研,并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行業發展戰略。另外,還需注重分類監管的實施,注重分類方面的指導,結合風險等級,對財務公司進行分類監管,進而促進資源的有效分配。

2.促進資產負債的比例管理。結合資產負債比例的管理和控制,能夠促進經營方面自我約束機制的強化,進而促進資產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最終實現經營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間的優化組合。根據相應的規定,財務公司資本總額和風險資產之間的比例應大于10%;對于大于1年的長期負債,其與總負債的比例則應大于50%,而注冊資本和拆入資金的余額比例應低于100%;對于產品融資金額、消費信貸和買方信貸等應小于產品預售價70%。另外自有固定資產和資本總額之間的比例則應低于20%。在財務公司的經營當中,應嚴格的遵守相應的指標,同時還需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進行適合自身發展的自控體系的制定,確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并將比例管理作為核心,包括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各方面指標的管理。其中主要的比例管理項目包括拆借比例、存貨款比例、單一借款比例和貸款收息率等。之后由專職的部門對其加以監測,還需反饋執行的情況,確保公司能夠及時的、積極的應對,結合其存在的風險對負債結構,促使其不斷的完善,并且處于良性循環當中。

3.促進內部監督機制的完善。鑒于財務公司存在的較多財務風險,公司管理者應從內部治理開始,在完善的體制應用管理之下,逐步的強化對外部風險的防范能力。而監督機制的完善和應用為公司促進其管理的關鍵性問題。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首先應增強內部稽核的職責和任務,確保各機構均能夠較好的履行自身的義務和職責,促使監督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其次應促進現場稽核力度的提升,確保出現金融風險的勢頭時,能夠積極的預防和控制,防止其進一步的發展和擴大。同時,還應注重全面稽核的應用,在其應用過程中需突出其重點。因為財務公司的金融業務需將所在的集團企業作為依托,存在經營方面的特殊性。所以財務公司應在突出稽核中的重點,對監管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可選取自身公司當中具有較大資產投入的信貸,或是新業務進行重點監管;最后在進行內部稽核的當中,應提升對計算機方面的應用。在計算機技術的推廣下,大多數財務公司也逐漸的開始應用,傳統的業務均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內部稽核為能夠更快的發展和完善,也應向電子數據的處理系統發展,并且能夠將非現場的稽核監管表能夠自動的生成。

4.完善內控制度。內控制度為防范金融風險的較好選擇,在內控制度的建設中,主要應促進經營決策的強化、促進經營決策的程序化、規范業務制度和健全業務流程等。并且應注重各個環節中存在風險,需認真的評價、分析、識別,可從內控制度入手,對其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積極的防范,確保能夠將其控制在較小的范圍之內。另外還應建立起風險分散和轉移的機制,確保能夠將金融風險化解。財務公司可根據資產負債比例的相應要求,合理安排各類資產結構,避免由于金額、期限和對象等過分集中所致的風險問題,應進行較好的分散處理。

篇(10)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及市場快速變化,企業已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經營風險難以避免,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風險實際上是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而企業在經營中大多數都是借入資金,負債經營成為現代企業的經營策略,極有可能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隨著當前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企業結構趨向多元化發展,企業所面對的財務風險變得復雜和難以預測,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有效控制財務風險是每個企業經營者必須面對的課題,本文從財務風險的概念入手,通過對當前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有效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衡量,進行適當的防范與控制進而將風險程度降至最低,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有廣義的定義和狹義的定義,決策理論學家把風險定義為損失的不確定性,這是風險的狹義定義。日本學者龜井利明認為,風險不只是指損失的不確定性,而且還包括盈利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認為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它既可能給活動主體帶來威脅,也可能帶來機會,這就是廣義風險的概念。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一般來講,企業面臨兩種風險:一是經營風險;二是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往往是由經營風險引起的,是企業在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經營過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個環節的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成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

二、財務風險表現形式

(一)無力償還債務風險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應有的經營策略,通過負債經營可以彌補企業自有資金的不足,還可以用借貸資金來實現盈利。由于負債經營以定期付息、到期還本為前提,如果公司用負債進行的投資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預期收益,公司必將面臨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其結果不僅導致公司資金緊張,也會影響公司信譽程度,甚至還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滅頂之災。

(二)利率變動風險

企業為了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進行籌資,必然會增加按期還本付息的籌資負擔,公司在負債期間,由于通貨膨脹等的影響,貸款利率發生增長變化,利率的增長必然增加公司的資金成本,從而抵減了預期收益。股份公司在生產經營中所需的資金一般都來自發行股票和債務兩個方面,其中,債務(包括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商業信用)的利息負擔是一定的,如果公司資金總量中債務比重大,或是公司的資金利潤率低于利息率,就會使股東的可分配盈利減少,股息下降,使股票投資的財務風險增加。公司融資產生的財務杠桿作用猶如一把雙刃劍,當融資產生的利潤大于債息率時,給股東帶來的是收益增長的效應;反之,就是收益減少的財務風險。

(三)再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產生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和企業利潤(股東收益)的可變性。企業在籌資、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環節無不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企業承擔風險程度因負債方式、期限及資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臨的償債壓力也有所不同。由于負債經營使公司負債比率加大,相應地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從其他渠道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

三、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因素多種多樣,市場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有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影響,不同的財務風險成因也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的成因,才能采取科學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強防范措施。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性

企業經營過程中必然要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宏觀環境的復雜多變性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外部因素,隨著市場原材料價格的瘋狂上漲,企業生產成本持續升高,增加了企業運作成本,減少了企業利潤,與預期收益相差甚遠。另外銀行利率的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利率風險,包括支付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測和無法改變的。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外部環境變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同時也可能帶來災難,財務管理系統如果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必然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

(二)企業內在因素

1、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

上一篇: 檔案安全管理措施 下一篇: 小學朗讀訓練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专区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 色资源站欧美在线 | 伊人久久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 日本人妖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