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修辭手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0 16:30: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的修辭手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中的修辭手法

篇(1)

初中階段的基本文體知識,主要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三類。學生需要在語文教師的教學指導下,清晰了解每類文體手法的特點和相互之間的區別,繼而在回答相關的文體知識的題目時表現出專業性和明確性。一般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會通過課內教材內容的教授和課外語文知識的練習,指導學生們逐漸加深對各類文體知識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從而保證今后獨立解答相關文體類題型的正確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對文體知識的學習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文體知識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個階段就是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中實現對文體知識的辨析和運用,繼而完成對文體知識的語言和行文的理解運用。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課堂教學案例,筆者認為文體知識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根據文體知識的主要類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修辭手法類文體知識

初中生對修辭手法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有所接觸,因此,對常用的修辭手法,學生們能夠快速地辨別和表達出來,而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修辭手法的教學,在小學了解程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朝著應用的方向發展。具體來看,語文教師可以從閱讀理解和作文兩個教學模塊培養學生對修辭手法的領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層面語文教師往往需要向學生們介紹每個修辭手法的主要表現形式和運用的作用以及好處。學生們只有掌握了修辭手法的各個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類閱讀理解中體會語言運用的美妙和作者的個人感彩。例如,修辭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會使得表現的內容和形象更加生動和豐富,從而增添文章的感彩;擬人手法的運用往往會賦予被擬人的物體以動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運用往往會增添文章的氣勢,表現作者的感情態度;夸張手法的運用往往會從夸大和夸小兩種層面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語言感染力。諸如此類的修辭手法的運用都是為文章行文的結構和感情服務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發。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們完成對修辭手法的表現形式和作用之后,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修辭手法運用的輔導。初中生正處于對語文語言學習理解和運用的關鍵階段,對修辭手法的扎實掌握和運用,一方面可以凸顯他們對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他們從修辭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達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學習成果。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題作文或話題作文時,通常可以鼓勵學生們運用兩到三個修辭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現效果的同時逐步實現對各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

二、表達方式類的文體知識

在學習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辭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每種表達方式之間的細微差別。多種形式的表達方式,既是不同文體表現內容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表達特定感情的語言手段,初中生在學習此類文體知識時,需要盡力體會每個表達方式的特點和差別。

首先,在課內和課外的閱讀理解教學層面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們介紹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這五類表達方式的特點,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學習這五類表達方式的技巧。例如,記敘是初中語文材料的主要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說和交代,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學會以精煉的語言概括出記敘類文章的大意,從記敘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發,以精煉的語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作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的訓練,指導他們通過對五種表達方式的寫作和思考,體會中文寫作的語言魅力和情感態度。具體來看,記敘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寫作手法,而對人物外貌、心理、語言、神態的記敘往往需要學生們進行細致的觀察,從正面和側面兩個維度進行描寫,在寫作情感性比較強的文章時,初中生往往還需要借助修辭手法和表達手法達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實化,從而提高文章寫作的感染力和寫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才會逐步掌握每個表達方式的技巧,提高語文作文寫作的水平和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激發學生對中文的運用和表達能力。

三、表現手法類的文體知識

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還需要重視對表現手法的講解和運用。學習和了解多樣的表現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思考閱讀理解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借鑒意識,將多種表現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從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現力。

篇(2)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教學目的為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然而不管是閱讀、寫作、交際能力的培養還是文學鑒賞和文言文的掌握都與語文修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靶揶o”一詞中,“修”為修飾、選擇之義,“辭”為言辭,語言,所以修辭就是對言辭、語文進行修飾與選擇的一種語言行為和現象,是一種語言運用的方式。將“修辭”具體化于語文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借代、比擬(擬人、擬物)、夸張(擴大、縮小、超前)、對偶(正對、反對、串對)、排比、反復、雙關(諧音、語意)、反語、對比、映襯(正襯、反襯)、頂針、移就、通感、婉曲、回環、呼告、互文等。面對修辭手法種類繁多與課堂時間有限這一矛盾,一些一線教師選擇對修辭避而不談,只做簡單介紹不做深入探討,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有一些一線教師特別是工作經驗不足的高中語文教師會選擇將修辭手法一一詳解,視總體教學任務而不顧,出現了舍本逐末的現象,修辭手法固然重要,但它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內容,并非全部,顯然,這兩種修辭教學的方式都是不盡如人意的。所以如何將其恰當地展示給學生,使其掌握這些修辭手法,是很多教師都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我認為,面對種類如此繁多的修辭手法,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其進行歸類,區分出哪些修辭手法是被廣泛應用的,如:排比、比喻、比擬、夸張;哪些修辭手法是不易發覺的,如:映襯、移就、互文、通感;哪些修辭手法是容易混淆的,如:借喻―借代、移就―擬人、對偶―對比;而哪些修辭手法又是不易于學生掌握的,如:借代、映襯、借喻、超前夸張;哪些修辭手法是“一點就通”的,如:回環、頂針、反復、排比、呼告。針對以上修辭手法的分類,我們堅持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統一的原則進行修辭手法教學,即堅持將所有修辭手法都對學生有所介紹,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該細細品味的修辭手法帶領學生細細品味,該粗略了解的修辭方法就讓學生放開手腳自己去體會。具體的教學策略如下:

一、遇到就不錯過――語文教學中滲透修辭教學

我們認為要想讓學生對修辭手法產生更深刻、更清晰的認識,就離不開修辭手法所存在的課文。也就是說,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每當課文中出現某一修辭手法時,教師都應該從課文的情境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課文情境的角度去賞析、品味其中的修辭手法。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驅使,學生在看到比喻、比擬時就使用“這句話生動形象表現了……”,看到“正襯、反襯”就說“這句話襯托出作者……”這種條件反射式的回答,導致學生開始淡去修辭的趣味與漢語的魅力,使修辭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同時也使語文教學變得寡然無味。比喻與比擬的作用的確是使語言變得生動形象,然而是怎樣的生動形象,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用心去體會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強調修辭教學遙控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在語文教學中遇到修辭手法就不輕易將其錯過。例如《孔雀東南飛》一文中“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庇捎谠撐难晕牡闹黝}與愛情有關,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對其就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教師就應該抓住其興趣點,在對文章進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修辭手法的講解。

二、感性走向理性――設立修辭手法專門課

我們說從“感性走向理性”,是在課堂語文教學中所接觸到的修辭手法進行總結歸納,將對修辭手法的感性認識升華,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達到對修辭手法的理性認識,進而達到靈活運動的程度,尤其是針對像“借喻―借代、移就―擬人、對偶―對比”等相似程度過高,容易產生混淆的修辭手法更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梳理與歸納,將其相同點、不同點一一理清,對其進行專門講解,強化訓練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準確掌握。然而,如果沒有語文課堂上修辭手法的積累這一目標是遠遠達不到的。所以我們說,設立修辭手法專門課要建立在語文教學中修辭滲透的基礎上。

篇(3)

近年來,語法、修辭的概念在中學語文教師的心目中日益淡化。且不說教材已把它們列入“附錄”,就連試卷中的痕跡也逐漸“消失”,因此部分教師便“緊追時代潮流”――你不考,我就不要。筆者卻認為,這種做法是極不明智的。如果他們重新審視一下語法、修辭的功能,讀解一下《語文課程標準》,便會明白,初中學生學一點語法修辭非但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明確語法、修辭的意義,促進語文素質的提高

語法是指組詞成句的規律和習慣。學習語法就是要了解這些組詞成句的規律,在說話或寫文章時自覺地遵循這些規律,避免和減少語病。修辭就是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技巧。廣義地說,它是對文章的用詞、造句以至謀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狹義地說,是使語言形象生動的一些具體方法(即:修辭手法)。學習修辭可以提高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使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形象。

“聽說讀寫”“語修邏文”都是語文學習不可分割的整體。編入初中語文教材的語法知識有詞類、短語、單句、復句等,修辭主要有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和句式的選用。這些均是構成和修飾漢語的基本材料。從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看,“課程目標”強調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理解、體驗”,要求在寫作時做到“文從字順”,要求在口語交際中能“語言生動”地講述見聞。這些都離不開修辭。

由此可見,掌握了語法規律和修辭原則,有助于把語言表達得準確、暢達、清楚、合乎規律,富有表現力。當然,初中學生因為受年齡特點與知識層面的局限,不宜學得過多過深,但把語法修辭的知識完全置于一旁,是無益于語文學習的。新教材將語法修辭知識安排在附錄里介紹,而在課文的“探索、練習”和“口語交際”“作文修改”中配備了一定量的語法修辭功能性的練習,可謂是“用心良苦”。

二、重視語法、修辭的功能,增強閱讀教學的效果

盡管新課程標準也規定,語法、修辭不作考試要求,但初中階段的“閱讀目標”中明確規定,要“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表達中的作用”。這種提法比較科學,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

首先應搞清何為“了解”的問題。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了解”就是“知道得清楚”。按這樣的理解,那么學生應對編入教材的語法、修辭知識不但要“知道”,還要“清楚”。如果學習句子的成分,至少應該弄清楚一個句子哪里是主語、哪里是謂語、哪里是賓語,句子的主干什么;學習復句,就要弄清楚是并列復句,還是遞進復句或別的復句;學習修辭,就應該知道這個句子采用了比喻還是擬人或別的修辭手法。有些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大致看一遍教材上的“知識短文”,不管懂不懂,只要“知道”有這么回事,就是所謂的“了解”。那絕對是一種誤解。

最重要的是應該讓學生明確語法、修辭的功能,學會用語法知識化解課文中的難點,以便準確、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與思想感情。如:通過對“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們的智慧和力量”(《中國石拱橋》)一句的分析,讓學生明確:這個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說明趙州橋的“技術水平和藝術價值”(主語)“顯示了”(謂語)“知識和力量”(賓語),而不能誤解成“趙州橋是力量”。如果再抓住“高度”“不朽”(定語)作進一步揣摩,那么學生對課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將更為深刻。再如:在閱讀“我們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大科學家、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不能不明理”(《發問的精神》)一句時,學生如果知道這是一個轉折復句,并懂得轉折復句的作用,就很容易領悟,這個句子并不是希望我們“人人都成為大科學家、思想家”,而是強調“求知”“明道理”的重要性,勉勵我們不斷地求知、進取。

同樣地,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學會細致地體會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以此加深對課文的領悟與體驗。如:通過對“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竄……”(《社戲》)一句的品味,讓學生理解課文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行船速度之快,從而表現了孩子們看戲時的歡快心情和搖船的本領之高及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如果不作這樣的探究,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理解將會十分膚淺。

三、借助語法、修辭的作用,使語言表達文從字順,生動形象

中學生要提高讀寫能力,學一點語法修辭十分必要。語法可幫助他們把話說得更符合語言規范,把文章寫得文從字順,以便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修辭能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語匯豐富、詞真意切;寫作文筆優美、文情并茂。學生遵循語法規律、自覺地運用修辭手法,不光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其思想的展示、情感的抒發才會在自如的筆下,行云流水般歡快地流淌。

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作文修改”中,就有用符號修改文章中句子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混亂等現象的練習。七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中要求學生把話說得通順、自然、簡潔,并配備了病句的修改練習;“作文修改”中要求學生改正作文中不合乎語言習慣的地方,并進而要求努力把已經通順的句子寫得生動些。這些練習,均包蘊了運用語法和修辭知識提高表達能力的要求,體現了中學語法修辭教學在作文、口語交際中的不可忽視的功能。

總之,語法修辭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教師應從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出發,準確把握中學語法修辭教學的“度”,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同時,作一定的輔導、解疑,使學生基本“了解”這些知識,恰當地將語法修辭教學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讓語文教學更有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周一民.新課標語法修辭知識解讀[J].語文建設,2003(9).

篇(4)

一、語文與語文教學的職責

什么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的意思,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合起來稱為‘語文’”。中學開設的語文課,是一門特殊的工具課。語文教學的職責應該是: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現代語文能力。要使中學生具有以上的現代語文能力,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十分重視修辭方面的內容。但遺憾得很,不管大陸抑或香港,從其現行的中學語文教材所反映的情況來看,都沒有把修辭教學擺到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上,都是以修辭格的辨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樣,其實都是把修辭當作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點綴,從而把修辭教學引向了誤區。

二、大陸語文修辭教學的現狀

第一,修辭教學大綱——空白

建國以來,國家教育部門曾兩次制定漢語語法教學大綱(1955年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1981年的《中國教學語法體系提要》),卻從未擬定過有關修辭的教學大綱。致使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對修辭教學應如何教,應達到什么目標,均感到茫然。

第二,修辭教學的重點——不明

由于沒有修辭教學大綱,許多中學教師對語文修辭教學的重點不明,普遍誤認為初中語文課本第六冊后附的《修辭復習提綱》中12種常見的辭格,就是中學修辭教學的重點。教完了十二種辭格,就算是抓住了重點,就算是完成中學修辭教學的任務了。

第三,修辭格教學往往依賴——“教參”

由于上述第一、二的原因,所以許多中學語文老師都依賴“教參”(即教師教學參考書)作拐棍來講修辭,缺乏對中學語文課文中的修辭實例作深入的分析、研究。這原因有多方面,如缺乏適合中學修辭的教和學的參考資料;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進行鉆研;怕按自己的講法去講,出了錯不好辦等等。這樣就勢必出現“教參”怎么說,教師就跟著怎么說,“教參”說對了的,自己照著講當然也就對了,如果“教參”說錯了,那自然也就跟著講錯了。

三、香港語文(漢語)修辭教學的現狀③

香港現行的語文(漢語,下同)教材共十冊,收課文128篇。一至六冊收入課文102篇,為初中教學用;七至十冊收課文26篇,為高中教學用。筆者作比較用的教材是根據香港教育署課程綱要及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本編纂指引編寫的,所收錄的課文,也是全部依照課程的綱要提供的教材篇目選擇的。從教材所反映的全部內容來看,香港語文修辭教學的現狀是:

第一,沒有提出修辭要達到的總目標。只提出了本課程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讀、寫、說、聽、思維等語文能力,提高學習本科的興趣,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啟發思想,培養良好品德,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加強對社會的責任感。”④

轉貼于 第二,沒有提出修辭教學的重點。只是在有的課文前面設置的“教學重點”中提出要學習的某些修辭手法。例如:“認識對偶和比喻”;⑤或在課后的“應用練習中講點修辭知識,并讓學生試用某種修辭手法來描寫景物。例如:“對偶是指兩句句子的詞性相當,意思相對,試在下面的空格填上適當的字,使成為對偶句:

(1)天高——地( )

(2)戶外——峰秀——窗前( );⑥

或在每冊課本后面“教學重點分布表”的“語文基本知識”中,設“常見修辭”欄,并在這一欄里,把本冊中凡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即修辭格)的都扼要地填寫上去。比如第1冊第四頁《鳥的天堂》中用了排比修辭手法,就在這一欄里標出:“1、學習排比”又如,第十四《傅雷家書》中用了借喻,示現修辭手法,就在這一欄里標出:“認識借喻、示觀”。⑦統觀全套(十冊)教材,均無講到修辭教學的重點是甚么的問題。

第三,修辭教學也往往依靠課文前后及教師手冊中有關修辭的提法來講授。課文或教師手冊沒提示到的修辭理論及修辭手法就很少給學生介紹。據統計,目前香港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中國語文》提出要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全部修辭內容,也只有18個修辭格而已。現按教材冊數序號,依辭格出現的先后(重出的均不計入)秩序摘出轉述如下:⑧

第一冊:比喻,對偶、疊字、排比、擬人、對比、借代、典故、示現。

第二冊:夸張、設問、反復、反問。

第三冊:頂真、層遞、映襯。

篇(5)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80017

所謂修辭,顧名思義就是“修飾文辭”的意思,即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借助恰當的語言手段,達到表達交流的目的和效果。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尚未把修辭列入語文教學的目標,很多教師的修辭教學都是零散隨意的,學生們學習的修辭知識也是不成體系的,對修辭的認知也不夠清晰具體,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效果,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為了強化修辭教學,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果,可采用如下做法:

一、選用適合的學習內容,糾正修辭的認知誤區

由于當前的語文教學并沒有把修辭教學列為教學目標,初中語文中修辭教學實踐缺乏有力的指導,因此大部分教師把修辭教學等同于修辭手法的訓練,認為讓學生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辭手法,學會造句應用就可以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教師通過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明確修辭的內涵和外延,建立準確的修辭認知結構,走出修辭認知的誤區,才能更好地指導修辭教學實踐。例如,在學生閱讀課文時,不但要學生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設問句等,還要讓學生進行仿照造句,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知識,學會修辭手法的恰當應用,讓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準確恰當、生動形象。同時,還應在語文教材中選擇一些經典的課文,諸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冰心的《憶讀書》、豐子愷的《白鵝》等,這些作品在語言修辭方面體現了大家風范,很有特色,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這些課文的語言特點,就明白通過修飾語言,能讓表達簡明、得體、連貫、精當,這也是修辭學習的任務。通過這些方法,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修辭綜合應用能力。

由此看來,很多教師都是按照自己對于修辭的認知和理解來進行教學,導致修辭教學的內容不全面,學生學習的修辭知識不系統,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選用恰當的內容,糾正認知誤區,才能有效地開展修辭教學,增強語言訓練的效果。

二、借助優秀的作品閱讀,體會修辭的巧妙用途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用了很多名家名篇,作者在語言的修辭方面頗有造詣,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成為進行修辭教學的良好載體。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學習這些經典作品時,不妨通過抓住一些關鍵語句,進行反復的閱讀分析,讓學生體會修辭在語言表達中的效果,領略修辭的巧妙用途,感受語言得體的美好,學習掌握修辭的應用技巧。例如,學習九年級語文的《白楊禮贊》一課,茅盾作為我國的文學大家,在語言表達方面非常出色,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先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反復地閱讀體會,感受課文語言的恰當得體,體驗語言表達的美感。學生們由于理解能力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各異,找出的重點語句也不一樣。有的說是:“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有的說是:“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學生通過句子中“極普通”、“決不是”、“尤其”等一些詞語的應用,體驗了修辭在語言表達中的應用效果。

由此說明,眾多的名篇佳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實現修辭教學目標的良好載體。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增強學生對于作品語言修辭的親身體驗,學會得體的語言表達方式,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篇(6)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解讀為“遠望層出迭起,不禁心胸坦蕩。目送歸鳥入巢,眼睛幾乎都要睜裂了”(見長春出版社2002年8月版《初中文言文釋注及賞析》第86頁,吳銅運主編。以下簡稱“吳文”)。

可見,無論是“蕭文”還是“吳文”,都疏忽了這一聯的互文修辭格,喪失了“望云而眼眶決裂,望歸鳥而心胸蕩漾”的部分意境。

我國古代對互文的修辭早有研究,漢代訓詁學家鄭玄在注釋經學典籍的過程中就注意到它,并最早命名為互文。唐代的賈公彥則給互文下了定義:“凡言互文者,是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故云互文。”(見《修辭通鑒》第663頁,成偉均等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通觀互文這一修辭手法的起源,杜甫應該會用這一方法。在杜甫的作品中,我們不難見到使用了互文修辭手法的詩句,如《登樓》中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有關論述見《語文教學通訊》2000春季特刊204頁,拙作《學習互文,準確地理解古代詩句》)。在唐代詩作中,使用互文修辭格的詩句也不勝枚舉,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又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因此,杜甫在《望岳》中使用互文的修辭手法,又有什么稀罕?

其實,這一聯也符合互文的特征。據《修辭通鑒》給互文下的定義,即“上文省卻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省卻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這種修辭手法使詩句簡潔、凝煉,避免詩句冗雜。杜甫這一聯正好體現了互文修辭格的這一特征。

《望岳》全詩由“望”攝取景物而心生情感,這一聯也沒例外。詩人所望景物是“云”和“鳥”,由望二者而覺得眼眶決裂。并非只是望“云”而心胸蕩漾,望“鳥”而不覺得心胸蕩漾;也并非望“鳥”而覺得眼眶決裂,望“云”而不覺得眼眶決裂。為使詩句簡潔,作者上聯啟后省寫了“望云而眼眶決裂”,下聯承前省寫了“望歸鳥而心胸蕩漾”。我們在解讀這一聯時,應洞悉其修辭格,才能準確地理解作者原創意境。只有識別了這一聯的互文修辭格,才能準確而全面地解讀詩句的意境。

篇(7)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借物抒情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在傳統的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用條條框框的寫作方法束縛學生富有創造力的思維,長此以往便形成了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作技能提升慢、語言格式化、缺乏創意的弊端。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規定,教師應將課堂交還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

【關鍵詞】初中作文 借物抒情手法 教學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102-01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借物抒情作文缺乏自己的理解,能將借物抒情寫作手法真正地應用于作文之中的人數少之又少,筆者基于自己多年對初中作文教學的研究和對借物抒情修辭方式的領悟,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指導學生作文學習。

一 調整學生對借物抒情類作文的喜愛

小學期間一些語文教師機械的作文教學致使部分學生對作文厭煩,甚至懼怕,這些情況不利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正確地調整學生對作文的消極情緒。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借物抒情類作文的美感,我在教學中,會首先朗讀一段優美的范文。如使用《青青草》一文讓學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美麗的草原上,鋪設了人世間美麗多彩的綠絨毯……荒漠上孤獨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墻上纖弱的小草向人們展示生命的意義。”此時,學生們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感受著小草的自強不息、倔強和堅持,領悟著小草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堅強地笑看世界,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另外,要采用啟發式的教學辦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借物抒情作文教學中。在進行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學中,讓學生對“物象”有自主選擇權。讓同學們暢所欲言地話說自己心中最喜愛、最熟知的“物象”,學生們會爭先發言講述自己最喜愛的物品,并且用語豐富地描繪形態、神色,進而使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出來,形成一種強烈的寫作欲望,成功地使學生的寫作心理由被動轉向主動,這樣作文課就形成了一種積極的寫作氛圍,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愿意把作文寫好,把學生的寫作心理調整至最佳狀態。

二 引導學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寫法

由于初中學生對借物抒情文章的寫作手法還不熟悉,所以教師運用模仿的方法開展教學很有必要。

1.以課本為載體,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寫作思路

語文教師在開展抒情作文課之前,要有意識地對課文中的抒情式散文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寫作的脈絡特點。如在初三上學期的教學中,第一單元《白楊禮贊》對白楊的描寫和《井岡翠竹》對翠竹描寫等特點。在描寫白楊時,文章以白楊的不平凡精神為主線。作家茅盾在文章開篇點題,抒發對白楊的喜愛贊美之情,接著描寫白楊樹是如何不凡、偉大,從而將由對白楊的贊美轉為對抗日軍民的歌頌。讓學生隨著教師的引導,感受茅盾進行借物抒情創作的思路,即開篇引物――由物繪神――由物及人,抒發深層的感情,解釋“物”象征的含義,通常在借物抒情文章中會有一條主線引領全文。這樣通過上述的教學,會讓學生對借物抒情作文有一個基本的寫作思路,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指導和寫作中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以課本為載體,領會立意、描寫、聯想的要素

在文章中立意要深刻、鮮明并且貫穿全文之中成為文章的“主心骨”,并且在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在抒情文章寫作過程中正確掌握這一技巧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立意。

聯想是文學創作的來源,在借物抒情的作文中要將物象與表達的情感相連,聯想要恰到好處,避免過分的雕琢。

三 引導學生從修改中鞏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寫作手法

反面典型更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寫作技能,從而使學生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地書寫借物抒情文章。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立意、描寫、聯想方法使用不當的借物抒情文章,讓學生通過文章的修改,從不清楚如何寫向應該怎樣寫的方面轉變。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改錯練習,可以快速發現文章中的不足,吸取他人的教訓,避免類似的錯誤在自己文章中出現,努力使自己的文章變得更加完美。另外,學生通過對文章的修改,成為學習的主體,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以往教師占據主角的情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寫作手法。

篇(8)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币馑际钦f,文學作品與作家本人的思想情感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了解作者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因此,教師在講解古詩歌時,在梳理了基本的字、詞、句后,還要讓學生“知人論世”。對于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泊秦淮》(杜牧)來說,字詞句梳理是相對簡單的,關鍵在于讓學生體味蘊藏于詩中的美感。要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詩的美,其前提是要讓學生了解這首詩背后的深意,這就得讓學生了解杜牧其人,對杜牧其人“知人論世”。因此,在講解時,教師要給學生補充杜牧生于唐王朝似欲中興實則無望的時代背景,并介紹《玉樹花》綺艷輕蕩,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學生很容易就能感悟到蘊藏于“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中的深切憂慮,體會到詩中悲涼深沉的意境、精當錘煉的語言表達,以及曲筆的巧妙運用,從而領會到這首七言絕句的藝術感染力。

二、把握修辭,發現詩美

有人曾說:“修辭是古詩傳情達意的主要倚仗方式之一。古詩倚重修辭,借助修辭進行語言舞蹈,讓詩的精神魂靈飄升?!币胱寣W生在古代詩詞賞析中發現、領略詩美,除了“知人論世”,指導學生把握詩詞的修辭手法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從詩歌的修辭方面去把握詩詞的美感,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感受詩美。古詩常見修辭有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排比、互文、頂針、反問等等。以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杜甫詩三首》中的《春望》(杜甫)為例,在講解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教師應說明這里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讓學生體會“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所形成的反差效果。本來,春天是草木繁茂的季節,可是由于國都淪陷,春天也失去了光彩。在講解頸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聯時,教師應給學生講解這里使用了對偶及互文的修辭手法。首先,這一句對仗非常工整,“感時”對“恨別”,“花濺淚”對“鳥驚心”,工穩的對仗使這首詩音調鏗鏘,瑯瑯上口。其次,這首詩還巧妙地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本來應該是“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通過互文的手法,詩歌更具有凝練美了。另外,““濺”“驚”體現了語言的動態美,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三、細分類別,感受詩美

篇(9)

大部分內初班民族學生在小學沒有進行系統的漢語文的學習,一升入初中就要面對漢語寫作,這對內初班民族學生來說是一個艱難的學習過程。我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內初班民族學生習慣于“先入為主”的本民族語言的規律,因此寫起文章來語法不通,邏輯混亂,顛三倒四。內初班學生作文的寫作技巧、審題立意、構思謀篇的技法,選擇結構文章的技法,語言表達的技法幾乎是空白。學生沒有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目前,絕大多數版本的教材,習作內容都是一個單元只設一次習作練習。因此,現在的教材內容無法滿足內初班漢語文的寫作教學;

(二)主觀因素

因初班學生小學時使用維語課本,進入初班后,開始人教版漢語文初中語文課本的學習,課文有許多文意讀不懂,所以,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閱讀教學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沒有用足夠的時間進行習作練習。長期以來,學生畏寫不會寫,教師厭教不善教,所以以讀,教師沒有很好地及時地把讀與寫教學結合起來。

二、對策

針對這樣的現狀,我校讓升人初中的內初班學生先進行三個月的預科學習,然后在學習初中的漢語文的學習,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過度,從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出一些利于內初班學生仿寫的課文,創設情境,學生通過仿寫掌握基礎的寫作技巧,讓學生覺得漢語寫作不再是一件難事、苦事,而是一件易事、樂事。

三、案例描述

(一)風景的修辭:

修辭是語言運用的藝術,能讓我們的語言更富于形象性,所以應教給學生各種常用的修辭手法運用,如擬人、比喻、排比、對比、反復……

案例一《九寨溝的瀑布》

一、片段賞析: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這是《桂林山水》的精彩片段,作者應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描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寫漓江的水,用大海、西湖映襯漓江的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運用反復,“漓江的水真……”和“桂林的山真……”反復詠唱,贊美桂林山水。

可以說,《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段,讀著上口,聽著悅耳,生動有趣。

二、模仿創作:

賞析了《桂林山水》描寫后,學生明確了文章的句式和修辭手法應用,再引導學生說說石河子景物的特點,然后指導學生運用文章的句式和修辭手法,寫一寫石河子的美景

例如:有的學生寫到:“石河子的水果真香啊,簡直香飄十里;石河子的水果真甜啊,甜的象蜜一般;石河子的水果真是豐富多彩啊,就像一幅西洋畫;石河子的水果真解饞啊,咬一口下去真讓人覺得神清氣爽?!?/p>

還有的寫到:“石河子的噴泉真美呀!美得像一群跳舞的少女;石河子的花兒真多呀!多得像一片五彩的云霞;石河子樹真齊呀!齊得像一排排列隊的士兵。”學生從作者的句式自然而然吟出了一句句美麗的語句來。

這個案例,讓學生練習修辭手法的運用,讀寫結合,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不可否認,修辭成為寫作中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細節的魅力: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是文章的血液,沒有了細節就如同干枯的骨架,索然無味。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復雜感情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細節來源于生活,只有真切的生活情境才能描繪出動人的細節,而典型的語言為我們提供有效的方法。于是,帶領孩子讀文章走進語言了解方法,然后體驗生活應用方法,就能產生富有魅力的細節。

案例一《背影》

一、片段賞析: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二、交流創作:

《感受母愛》片段

我的母親是一位牧民,在遼闊的草原中,用心血養著5口人。在她的世界里,總不忘她有一個家,家里有4口人等著她養家。母親甚至不顧生命危險。

有一次,母親在山上放羊。突然一只小羊失足掉進河里,母親看到了,連忙沖上去,把小羊抱起來,正準備上岸,“咚”一聲,母親腳一滑摔在河中,小羊則踏著她的身軀跳上了岸。那只小羊本是我的“寵兒”,但后來,我再也沒有喜歡過它。我問過母親,為甚么要急著救那只羊。她回答我:“那可是你最喜歡的羊,它沒有了,你怎么辦?”

我的心顫了一下,淚從我的眼角滑了下來,滑到我的嘴里,苦苦的,澀澀的。

在聽說我考上內初班后,母親可開心了,在鄰居面前夸耀自己女兒本事大又懂事,恨不得在全世界面前把我贊一番。

篇(10)

通讀全文是做好閱讀題的關鍵,閱讀時要快速找出文中的關鍵語句,把握文章大意。如文中抒發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發表作者見解的議論性的句子,或者是重復點題的句子。如朱自清的《背影》開篇“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直接點題交代了文章的寫作主題是“父親的背影”,表達的是“父子之情”。這樣在解讀文章時要時刻與“父子情”相聯系。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在第一段的段末有句子:“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遍喿x時抓住了這一關鍵句,就能了解整篇文章的寫作主題。“寶地”好在何處,有秀氣的山,有空靈的水。逐層分析便很容易挖掘出文章的內涵。

通讀文章切不可逐字逐句,一定要快速瀏覽,準確攝取文章信息。根據自己的感覺勾畫出文章的重難點。比如文章寫了哪些人,描寫了哪些景,中心話題是什么,文章的大體結構怎樣,作者思路如何等。由內容、結構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敘文要搞清楚六要素,小說要明確三要素,說明文要找準說明對象,議論文要把握論點。根據文體找準文眼為下一步的回讀分析做鋪墊。

二、仔細審題,回讀歸納

回讀歸納要在仔細審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生對文章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后,就要對文后的思考題進行認真的閱讀,思考每一道題目所要考查的點。可以根據題干的要求直接找到所涉及的段落或區域去組織答案,很多題目的答案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的。根據題目要求順藤摸瓜,直接截取關鍵性的句子,便可以歸納出來。閱讀題的每一種類型題都有答題的基本技巧,按照相應的“格式“進行填空便可以組織出比較豐滿的答案。

如“賞析句子”類型的題目,先找到這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明確其文中的含義。初中階段的閱讀賞析一般是從修辭方法的角度分析,根據修辭方法的作用結合具體語境的作用就可以得出內涵。給學生講解時,可以讓學生記住類似“公式”的結構:“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此種修辭手法的作用+此種修辭在語境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如大家熟知的《春》一課中有很多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在賞析的時候就可以組織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春天里桃樹、杏樹、梨樹開花爭春的熱鬧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由衷贊美。

當然這些格式技巧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訓練,讓學生每次在類文閱讀時都要按照步驟進行,限制時間讓學生閱讀歸納,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

三、理清要點,組織答案

閱讀題都是按照要點給分,所以在組織答案時一定要條理清晰,分點列出,這樣也體現了學生思考分析的思路。根據題目的問法,要完整組織答案,比如“為什么”的題,要用“因為……所以……”的格式。對于文章內容感知的題目,多以“概括題”的方式提問,學生在回答時要提取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語言整合出來,一般的格式是“人+時間、地點+事件+表達了……”,這樣就比較具體全面。

上一篇: 融資投資方法 下一篇: 固化施工流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日韩精品国产aV | 中国人手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午夜一区 | 午夜福利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