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30: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污染的解決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 X508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8-264-20前言
惡臭是各種氣味(異味)的總稱,大氣、水、廢棄物中的異味通過空氣介質,作用于人的嗅覺思維而被感知。我國《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將惡臭污染物定義為:一切刺激嗅覺器官引起人們不愉快及損害生活環境的氣體物質。迄今憑人的嗅覺即能感覺到的惡臭物質有4000多種,其中對健康危害較大的有硫醇類、氨、硫化氫、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酪酸、酚類等幾十種[1-5]。
惡臭物質分布廣影響范圍大。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環境意識的日益提高,惡臭污染問題逐漸凸現出來。大中城市市民關于惡臭污染的投訴占整個環境污染投訴的25%以上,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因此科學調查惡臭環境污染狀況,解決惡臭污染問題已成為環境保護管理的當務之急。
1惡臭的危害
惡臭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人體的影響,給人們帶來不愉快的感覺。常見的癥狀有惡心、頭痛、食欲不振、嗅覺失調、情緒不穩定、失眠、誘發哮喘等。高濃度惡臭可引起人體重要的生理機理發生障礙和病變,使人產生慢性病并縮短壽命,甚至使受污染的人群發生急性病并引死亡,如吸人高濃度的硫化氫氣體,可造成人體短時間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惡臭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6-9]:
(1)危害呼吸系統。人們突然聞到惡臭,就會產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氣,使呼吸次數減少,深度變淺,甚至完全停止吸氣,即所謂“閉氣”,妨礙正常呼吸功能。
(2)危害循環系統。隨著呼吸的變化,會出現脈搏和血壓的變化。如氨等刺激性臭氣會使血壓出現先下降后上升,脈搏先減慢后加快的現象。
(3)危害消化系統。經常接觸惡臭,會使人厭食、惡心,甚至嘔吐,進而發展為消化功能減退。
(4)危害內分泌系統。經常受惡臭刺激,會使內分泌系統的分泌功能紊亂,影響機體的代謝活動。
(5)危害神經系統。長期受到一種或幾種低濃度惡臭物質的刺激,會引起嗅覺脫失、嗅覺疲勞等障礙。“久聞而不知其臭”,使嗅覺喪失了第一道防御功能,但腦神經仍不斷受到刺激和損傷,最后導致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調節功能失調。
(6)對精神的影響。惡臭使人精神煩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減低,判斷力和記憶力下降,影響大腦的思考活動。
2惡臭污染源類別
惡臭污染源可分為人為源和自然發生源兩大類。人為源泛指因人類生產、生活過程而存在,將惡臭物質排入大氣的污染源,常見的污染源有污水處理廠、化工廠、垃圾填埋場、骨粉廠、畜牧養殖基地、制藥廠等;自然源指因富集、生物降解等自然因素形成的惡臭排放源,主要有嚴重富營養化的河流、爛泥塘、垃圾堆等。
3惡臭污染源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由于惡臭污染物種類繁多,來源多種多樣,因此發生惡臭污染事故時很難憑借現場情況確定事故成因,給后續防治工作帶來困難。這就需要掌握科學合理的惡臭污染源調查方法,盡快掌握目標區域基本信息和現場情況,對比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在第一時間確定惡臭來源和污染物種類,為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一般情況下,污染源調查的目的是建立污染源基本信息庫,從而掌握目標區域內的潛在風險因素和危險級別,為建立污染擴散模型、排查事故原因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調查內容包括污染源位置、源強、污染物類型、排放方式等。調查前可以先調閱目標區域內企業生產工藝、公眾舉報資料、環境監測數據等信息,初步篩選出潛在的污染源,確定目標后再進行深入調查。
4惡臭污染源調查內容
4.1人為源的調查
人為源調查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現場監測等途徑完成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1地理信息的調查
由于人為源大多以企業形式存在,因此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地理位置、廠區面積、各個污染源的GPS坐標等,一般通過查看地圖、實地測量、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間分布情況。
4.1.2污染源形態的調查
污染源形態主要包括點源、面源、線源、體源4大類,其中點源指通過某種裝置集中排放的固定點狀源,如煙囪、集氣筒等;面源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藝過程中的無組織排放、儲存堆、渣場等排放源;線源指污染物呈線狀排放或者由移動源構成線狀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機動車排放源等;體源指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氣動力學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體積向大氣排放的源, 如焦爐爐體、屋頂天窗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污染源形態調查內容主要用于建立數學模型,而建模過程中不同的空間尺度擁有不同的假設條件,因此調查結果通常需要二次判別。例如:在廠區周邊幾百米范圍內焦爐爐體、屋頂天窗等污染源需要按體源對待,但在環境功能區數十公里的尺度上就可以視為面源;如果多個企業相對集中在某個區域,在環境功能區數十公里的尺度上,這些企業內部的各個點源就需要整體視為一個大面源處理。
4.1.3污染物排放情況的調查
污染物排放情況包括污染物種類、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速率、排放時間、排放方式等,其中污染物種類的調查內容又可細分為污染物氣味類型、污染物名稱、分子式、理化性質等,可以通過分析生產工藝、查閱環評資料、現場監測等方式獲得;污染物排放濃度包括排氣筒內污染物濃度、污染源邊界處環境空氣中污染物濃度;污染物排放速率指單位時間內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總量;排放時間包括污染源什么時刻排污、每次排污多久、連續排放還是間歇排放等信息;排放方式包括污染源屬于有組織排放還是無組織排放,高空排放還是地面排放,排放有無規律,連續還是間歇排放等信息。
4.1.4排污高度的調查
排污高度指經過假設條件限定,可以帶入數學模型的污染源高度,例如:對于排放熱煙氣的高架點源,由于煙氣排出煙囪后還有一個熱力抬升過程,因此其排污高度為排氣筒高度與熱力抬升高度之和。
由于不同模型擁有不同的假設條件,因此調查過程中不僅要調查排氣筒高度、線源長度、面源面積、體源高度及寬度等基礎信息,還需要根據模型需求調查煙氣溫度、污染物擴散系數等其它信息,最終確定排污高度。
4.1.5污染源影響范圍及周邊敏感點分布情況的調查
污染源影響范圍指污染源周邊污染物濃度超過人體嗅閾值的區域,其地面邊界可以通過數學模型估算,也可以通過走訪當地居民、嗅辨員實地嗅辨等方式確定,區域高度則只能通過數學模型估算。敏感點指學校、居民區、醫院、療養所、自然保護區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區域、場所,調查內容包括各個污染源周邊有哪些敏感點、屬于哪類敏感點、敏感點至污染源的直線距離、敏感點處于污染源的哪個方位等。將這些內容結合源強、氣象參數、功能區類型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就能初步估算污染源的規模和危險級別。
4.2自然發生源的調查
與人為源不同,自然源由于缺乏類似生產工藝、建設參數等基礎信息,其污染物排放速率等數據極難獲得,并且自然源大多屬于無組織排放,幾乎不存在高架點源,因此其調查方法與調查內容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2.1地理信息的調查
由于自然源的不規則性,該調查工作的重點是確定污染源的邊界線和地理位置,其次是掌握污染源面積、長度、走向、特征點(如河流起點、終點、湖泊中心點等)的GPS坐標等信息,一般通過查看地圖、實地測量、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間分布情況。
4.2.2污染源形態的調查
自然源的形態主要為面源和線源,面源主要包括臭水坑等位于局部區域,長寬比比較小的污染源,線源主要指排污河等呈線狀的排放源。由于自然源邊界的不規則性,有時難以對面源和線源進行明確劃分,因此需要結合模型假設條件、研究尺度等信息進行綜合判斷。
4.2.3污染物排放情況的調查
受基礎資料缺乏、監測手段有限等因素制約,一般情況下只能調查到氣味類型、排污時刻、持續時間、臭氣強度4個方面的信息,如果具備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儀器,還能進一步監測到污染物種類、邊界處環境空氣中污染物濃度、單位時間內釋放的污染物數量等,至于找出自然源產生的原因及污染物產生過程,除一些常見污染源外,大多需要單獨立項研究。由于自然源的產生大多決定于氣象參數和氣候條件,因此統計調查結果時需要結合當時的氣象參數和氣候條件進行綜合分析。
4.2.4排污高度的調查
由于自然源幾乎全部為無組織排放,通常情況下其排污高度可以視為0,即地表排放。
4.2.5污染源影響范圍及周邊敏感點分布情況的調查
與人為源相同,自然源影響范圍指污染源周邊污染物濃度超過人體嗅閾值的區域,但由于建模困難,區域范圍只能通過走訪當地居民、嗅辨員實地嗅辨等實地調查方式確定。周邊敏感點同樣指學校、居民區、醫院、療養所、自然保護區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區域、場所,調查內容包括各個污染源周邊有哪些敏感點、屬于哪類敏感點、敏感點至污染源的直線距離、敏感點處于污染源的哪個方位等。
5惡臭問題的解決方法
確定惡臭污染源的類型和地點后,就可以根據污染源特征和實際需要選擇治理方法,制定治理方案。由于惡臭污染屬于感官性污染,因此只要使惡臭物質不能刺激到人的嗅覺器官,即可解決污染問題。按作用機理不同,解決方法可以分為密封法、稀釋法、掩蔽法、凈化法4大類[10-12]:
5.1密封法
用固體、無臭氣體或液體隔斷惡臭物質擴散來源,使惡臭物質不可能進入或只允許不可避免的極少量進入空氣。例如對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格柵、初沉池進行加蓋處理。
5.2稀釋法
用大量無臭氣體將含惡臭物質的廢氣稀釋,降低惡臭物質的濃度,從而降低臭氣的強度。例如居室內氣味異常時進行通風。
5.3掩蔽法
在一定范圍內施放其他芳香物質以遮蓋惡臭物質的臭味。例如在汽車內放置空氣清新劑。
5.4凈化法
建立脫臭裝置,在惡臭物質排放前,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或者生物的方法(吸附、吸收、燃燒等方法)將惡臭物質捕集起來,使之不能在空氣中擴散與傳輸;或者將惡臭物質轉化成無臭物質。該方法多用于惡臭污染源的治理。
各種方法中,凈化法能削減惡臭物質的排放量,是解決惡臭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方法,也是科學研究的重點。目前常見的惡臭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燃燒法、吸附法、淋洗法、生物法幾大類,每一大類又分成若干具體的方法,如燃燒法包括直接燃燒法、蓄熱燃燒法、催化燃燒法,近年來又出現了臭氧氧化、等離子體電離、生物濾池、非熱氧化技術、光催化分解等新型的脫臭方法。由于惡臭物質種類極多,性質各異,而不同的脫臭方法適用于不同的惡臭物質和臭氣濃度,因而在選擇治理方法之前,必須全面掌握惡臭物質種類、物理和化學性質、濃度,并據現場情況具體選擇,既要消除惡臭污染,又要盡量減少凈化費用,確保治理設施能夠長期穩定運行。而且由于惡臭污染的復雜性,往往需要將幾種方法組合起來進行多級處理。
6結論
惡臭污染物種類繁多,來源多種多樣,只有掌握了科學合理的惡臭污染源調查方法,才能在第一時間內確定惡臭來源和污染物種類,為惡臭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 1994年1月15日.
[2] 孫立明, 王克 虹. 高效復合微生物菌劑對垃圾填埋場惡臭物的抑制[J]. 上海建設科技, 2004(2): 60-62.
1.1勘察的主要內容
現場勘察是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中眾多的難點之一,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及法規,全面的調查污染現場的實際情況及問題。勘察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可能產生污染的污染源及排放口進行認真徹查;對處理廢氣、廢水、廢渣及噪聲等的儀器設備進行仔細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對可能會影響居民生活的項目以及可能會產生污染糾紛的地方都要進行一一的排查。
1.2存在的難點及解決方法
在開展現場勘察工作時,工作人員要詳細了解項目中哪一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根據委托方提供的詳細的有關資料,認真檢查相關的施工設施是否已經配備齊全。在實地勘察的過程中一定要全面的勘察,不可以留有任何的遺漏。如果在勘察中發現,項目中出現有問題的地方,一定要及時指出并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要求他們立即整改。
2現場監測
2.1監測的主要內容
現場環境監測就是工作人員使用環境污染監測儀器設備對可能或者已經受到污染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實時監督及檢測。監測的主要內容是:首先,針對建設項目的具體情況,要全面分析和了解環境保護設施的運行狀況,檢查各個環境保護設施的運行和污染物排放情況,同時也要檢查環境污染現場的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要充分展示出驗收工作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地位,為未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力依據。
2.2監測中存在的難點及解決辦法
因我國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開展的較晚,環境監測的技術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距離。因此,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首先,工作人員在現場采樣的過程中,應當時時查看工程的具體開展情況,并認真記錄全面的資料和數據;其次,對于敏感地帶的監測要格外留心,采取適當的方法,盡量避免引起糾紛;另外呢,如果在監測現場中發現問題,必須要馬上進行補測,同時,監測中如果出現異常問題,也要及時與委托方進行溝通,采取合適穩妥的措施來完善。
3監測方案的撰寫
3.1方案撰寫時需要明確的問題
在撰寫方案之前,工作人員需要明確合作方提供的相關資料是否詳細完整;他們是否具備準確的監測條件及能力;各項環境保護設施是否可以正常無誤的運作;是否將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到實處等等。
3.2存在的難點及解決方法
監測方案撰寫時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是將環境評價報告書的批準標準認定為驗收監測的執行標準來進行考量的,但是,在項目進行期間,如果標準需要修訂,那么環境質量標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此時的環境質量標準就要按照新的來執行。對于污染物的排放標準,要根據具體情況,執行不同的行業標準。
4編制監測報告
4.1編制報告的主要內容
編制的檢測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首先,大致介紹一下環境保護監測工作的內容;其次,闡述一下本次項目的基本內容;然后,詳細介紹一下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內容,比如:對噪聲、廢水、廢氣、廢渣等排放量情況詳細記錄,同時,對一些特殊地帶的監測內容與標準要進行標注說明;最后,對現場環境勘察與監測的結果進行綜合的評價及分析,為以后的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提供依據。
4.2存在的難點及解決方法
編寫報告時,要認真注意幾點:一方面,編制的報告中,對于項目的驗收范圍、監測的頻次和因子都要詳細準確的記錄;另一方面,該項目的目的和特點在報告中要明確的闡述;同時,要確定該項目的成果與環境報告書中呈現的內容是相同的。
近年來,我國西部環境污染問題引起的量呈增長趨勢,這顯示出公眾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提高;同時,對于大量環境糾紛,公眾除、上訪之外,缺乏更有效的救濟途徑。本文旨在以甘肅省徽縣血鉛污染事件(以下簡稱徽縣血鉛事件)的處理過程為研究對象,對我國西部地區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制度予以評析、探討,為西部生態立法提供思路。
我國環境污染糾紛的處理方法
本文所指環境污染糾紛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關于環境污染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而產生的糾紛。
(一)我國目前解決環境污染糾紛的方法
協商。這是由糾紛雙方針對已經發生的環境污染,自行協商,通過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糾紛。因為許多污染者不愿主動承擔環境污染的責任,實踐中糾紛雙方很難達成和解協議。
調解。根據調解人的不同,分為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行政調解是由環境行政機關主持,對環境污染糾紛雙方進行調解,以促成糾紛雙方在自愿的原則下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活動。與之相對應,是民間調解。我國目前主要由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為民間調解人,也可由較權威的民間調解人居間調解,促成糾紛解決。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達成協議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請求環境行政部門處理,也可以向法院。
行政處理。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是指環境行政機關對社會成員(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由于環境污染產生的糾紛進行處理的制度。“因環境污染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屬于民事糾紛,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不能以作出處理決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因而,我國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性質上屬于行政調解,其處理決定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
仲裁。仲裁是指環境污染糾紛的雙方自愿達成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進行裁決,解決糾紛。我國現行環境立法,缺乏關于環境污染糾紛仲裁的特別規定。實踐中通過仲裁解決環境糾紛的情況較少。
民事訴訟。即環境污染受害者依法向司法機關,請求法院判令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賠償損失。實踐中,環境污染糾紛的訴訟解決方法耗時長、取證難、費用高;由于現行法律對于環境污染糾紛的資格、因果關系的確定、污染損害賠償等問題都欠缺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阻礙了污染受害者尋求司法訴訟的救濟途徑。
(二)環境污染糾紛行政處理制度的優勢
環境污染糾紛的復雜性、多樣性和損害性決定了解決環境污染糾紛的方法應當靈活、及時、專業。實踐中環境污染受害者選擇行政處理方式尋求救濟,與其他解決方法相比,行政處理環境污染糾紛的優勢在于:
專業性。環境污染糾紛涉及很強的技術性,因而對于污染損害的證明要求較強的專業性。環境污染事故一旦發生,環保部門負有監管和保護環境的法定職責,而且環保部門設有環境監測機構,這有助于及時、準確地確定污染責任。
及時性。環境污染發生后,環保部門負有及時有效地調查處理污染事故的法定職責,這有利于糾紛雙方在最短時間內澄清事實,明確責任;同時,鑒于環保部門對排污企業享有監管的權力,因而,排污企業對于環保部門的處理意見愿意采納并及時執行。這些因素都有助于環境污染糾紛的及時解決。
成本低。救濟費用的高低直接決定當事人對于救濟方式的選擇。由環保行政部門對環境污染糾紛進行處理,是環保部門在執行法定職責的過程所進行的。因而,相對于訴訟和仲裁,行政處理方法成本低廉,且效率較高。而國家也在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過程中實現了訴訟資源的節約。
完善西部環境保護行政處理制度的法律問題思考
作為一種權利救濟制度,其內部的具體救濟規范的安排應當統
一、協調,并且有相關的制度予以支持,才能實現對于缺損權利的有效救濟,進而最大可能地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效率等價值。環境污染糾紛行政處理制度至少應具有以下功能:及時、迅速地解決糾紛,救濟缺損權利;損害賠償制度的安排應當有利于提高污染削減的效果;能夠促進和加強環境行政管理,即發揮環境污染糾紛行政處理制度與環境行政管理的協同效應。
在環境污染糾紛行政處理領域,日、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理論和實踐都較成熟,我國應當呼應當前社會實踐對于行政處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完善環境污染糾紛行政處理的相關立法。
(一)行政處理機構的設置
獨立且中立的環境污染糾紛處理機構是公正、有效地解決糾紛的前提。因而,首先應當設立在財政和人事上都能保持獨立性的糾紛行政處理機構,以保證有效、及時地處理環境污染糾紛。具體到西部地區,立法中則應當關注到跨行政區域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機構的設置。
(二)完善行政處理程序
考察我國《環境保護法》和各環境污染單行法,對于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僅僅作了原則性的規定。不僅起不到解決紛爭的作用,而且會使環境行政部門由于缺乏具體的法律規定,而產生權責不清、權力濫用、等違法行政行為,從而起不到程序法應有的法律作用。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制度應當對于行政處理程序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
1.環境污染糾紛的投訴制度。日本《公害糾紛處理法》中最有成效、最受關注的制度就是公害糾紛的投訴制度。該法規定都道府縣及市區町村的公害課設置公害意見調解員。其職責,作為公害意見投訴和咨詢的窗口,根據市民的意見,提供給當事人有關公害的知識和信息;調解員本人就公害的實情進行調查,給當事人和有關人員出主意,進行中介調解和指導等工作。同時,把有關公害意見的信息迅速準確地向有關部門報告,協調和促進問題的解決。
污染糾紛行政處理制度應當設立一個促進公眾與環境行政部門之間的信息窗口:污染糾紛投訴機構。同時,該機構人員的配備應當是具備相當完善的環境法和環境科學的知識,并且行政能力較強,以切實保障環境污染受害者投訴有效。
2.污染糾紛的處理辦法。一個富有活力的救濟制度應包含一種合理、節儉利用救濟資源的機制,以保證所利用的救濟方式與特定救濟需要相符合;同時一個富有活力的救濟制度中所包含的權利救濟方式也必須能滿足不同缺損權利的救濟需要,并且相關主體有權選擇自己認為最“合算”的救濟方式(即各類救濟方式之間有替代性)。
我國現行法律關于環境行政部門的污染糾紛處理方法并沒有具體的規定;而且行政部門對于環境污染糾紛的處理實質上屬于行政調解,不具有法律強制力,從而使救濟結果處于不確定狀態。在徽縣血鉛事件中,當受害者尋求行政部門的救濟時,污染事件已呈嚴重化狀態,對于此類嚴重的、影響惡劣的企業違規排污行為,作為執法部門應當依法主動、強制進行調解,以充分發揮糾紛的行政處理方法的優勢。據此,完善西部地區污染糾紛的行政處理辦法,應當明確規定多種行政處理方法,以供不同的權利缺損者選擇;比如,斡旋、調解、裁定等;應當賦予行政調解以法律強制力,使救濟結果確定,給當事人提供一個合理的預期;應當規定行政處理部門對于特定情形(比如嚴重違法排污事件、社會影響廣泛的污染事件等)的強制調解職能。
(三)建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
1.一種救濟制度如果得不到執行,其有效性是令人質疑的。權利人尋求救濟的最終目的就是使缺損的權利獲得補救。合理有效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機制,應當至少對以下重要內容作出設計安排: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目前,各國的立法和理論界都確立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無過錯責任原則:不論環境污染者主觀上有無過錯,即無論是環境不當行為還是法律所不禁止的環境行為,只要其污染行為對他人客觀上造成了財產損害或人身損害,就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受害人群的確定。對于受害人群眾多的環境污染事件,比如大氣污染和水質污染事件等,首先應當規定確定受害人群的方法,即確定誰有權獲得損害賠償。比如日本的公健制度中關于公害患者的認定,就規定了認定條件的三要素和認定有效期限(根據指定疾病的種類分為2年和3年)。
賠償范圍的確定。即確定賠償金額。合理確定損害賠償范圍有利于有效救濟受害者,同時制裁排污企業,抑制排污行為。依我國現行立法及司法實踐,環境損害賠償范圍包括: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以及可能造成的受害人精神損害。
賠償金額的來源。環境污染糾紛產生的巨額賠償金是污染糾紛案執行困難的根本原因。實踐中,我國許多企業經濟效益并不好,巨額的環境損害賠償金令企業無力負擔,嚴重者導致企業破產,社會失業人口增多,引起社會不穩定。
2.借鑒各發達國家在理論和立法上較成熟的經驗以及我國部分地區的試點性實踐,都可以為我國的相關立法提供經驗。
適用污染者負擔的原則。即污染環境造成的損害及治理污染的費用應當由排污者承擔。該原則能夠通過經濟手段,實現環境污染的外部費用(即環境污染損害及治理污染的費用)內部化,以實現污染削減。各國立法實踐證明了該原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建立污染損害賠償基金。一般地,排污企業不愿意主動承擔污染賠償責任;同時,突發的、嚴重的污染損害所產生的巨額賠償金往往令排污企業難以維系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衰落、破產帶來的眾多失業人口可能引起社會不穩定。鑒于此,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建立污染損害賠償基金,即通過對污染企業征收有關稅、費(如排污費/稅、自然資源開發費/稅、生態補償費/稅、石油稅等),構成污染損害賠償基金。我國可以充分考慮各地的經濟和環境條件,通過征收各種環境稅/費來建立各地的污染損害賠償基金,以分攤企業的部分污染損害賠償金額。
環境污染損害責任的社會化。建立環境污染損害責任保險制度,使環境污染損害的責任社會化,被各發達國家普遍采納并成為其通過社會化途徑解決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主要方式之一。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分為強制環境責任保險和自愿環境責任保險。在保險責任的適用范圍方面,承保的風險范圍經歷了由小到大的演變過程。
我國已經進入環境風險的高發期,部分地區曾通過試點推進自愿性環境污染賠償責任保險制度,但許多試點因無企業投保而處于停頓狀態。鑒于我國一些企業經營效益不良以及其為利潤所驅,不愿承擔污染損害風險的現實情況,我國應當通過立法,結合自愿與強制保險的方式建立我國環境污染賠償責任的保險制度。
參考文獻:
1、決策方面存在的問題。
決策問題是高層在制定企業經營戰略、進行經營決策時,由于對企業內外環境變化不敏感、或對企業內外情況分析不到位,導致企業重大決策失誤或戰略定位錯位,從而使企業難以為繼甚至走向絕路。有組織就有管理,有管理就有決策,經營決策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和基礎,任何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必須建立在科學決策的基礎之上,同時企業管理活動中的每一個具體環節都是大小不同的決策,因此,決策貫穿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決策正確,全盤皆贏,決策失誤全盤皆輸,企業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我國部分牧業企業普遍存在的決策機制不健全、手段不科學、依據不客觀、程序不完善等問題,是導致決策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
2、產品方面存在的問題。
牧業企業的產品問題是牧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因為對產品質量重視不夠、把關不嚴或存在僥幸心理,使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損害消費者及社會公眾的利益,給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甚至導致消費者傷亡,由此引發消費者心理恐慌,要求追究企業的責任而產生的。牧業企業的產品,尤其是肉、蛋、奶等關系國民食品安全的產品質量問題,具有發生方式直接,波及主體多,影響傳播快,對企業損害程度強等特點。近幾年來,牧業企業的不良產品事件層出不窮,無論對社會還是企業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當今時代,公眾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對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重視,維權意識也日益提高,牧業企業產品一旦出現問題,對企業的影響是致命的。
3、信譽方面存在的問題。
企業通過產品和勞務滿足市場需求,企業信譽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公眾對其提供給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產品質量及服務質量的整體性評價。信譽問題主要是指由于企業在提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沒有履行事先簽訂的合同內容、與合同內容不一致,或者沒有保質保量兌現其對消費者的承諾,使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產生糾紛,企業信譽下降,失去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信任和支持而造成的。企業一旦出現信譽問題,將直接影響企業在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和認可度,影響企業的社會效益,對企業造成的后續不良影響隱性且深刻。
4、環境污染問題。
牧業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是指由于牧業企業的污染物、廢棄物隨意排放、丟棄,而造成水質、空氣被污染,或者導致病菌傳播、危害農田農作物的生長,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產生的。養殖類企業產生的污水,排入水中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如果進入地下水,可導致水溶解氧含量減少,喪失水體的使用功能。養殖或加工企業產生的惡臭氣體,會污染養殖場或加工廠周圍的空氣,影響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畜禽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傳染病的傳播。空氣、水及土壤的污染,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危害人類的生存及健康,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引起牧業企業的高度重視。
二、解決牧業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典型問題的創新思考
在新經濟條件下,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性的解決牧業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為牧業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1、決策問題的解決方法。
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前景,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牧業企業應對決策問題,要做到以下幾點:企業要建立健全決策機制,要明確企業內部的權力結構,使權力均衡并使權力之間能相互制衡,以保證決策的民主性,要明確企業內部各層級的決策主體,明確各級決策主體的責權利關系,在此基礎之上,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考慮利用智囊團、現代化的信息系統、決策中心等為企業決策服務。同時,決策時要采取科學的方法,針對具體問題的具體特性,采取定性決策方法或是定量決策方法進行決策。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進行監督和評估,并不斷地進行修正,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2、產品問題的解決方法。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根本,畜產品養殖、加工及生產企業的產品更是直接關系到國民的食品安全,關系到國泰民安。牧業企業應對產品問題事件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保全企業信譽。企業處理由產品引起的問題,首先應考慮保全企業整體的信譽,同時迅速將存在問題的產品移出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視野,同時向消費者和社會公眾聲明,存在問題的產品是個別問題,從而與企業整體形象分開。其次,勇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出現問題產品時,對待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不滿要耐心地解釋,要勇敢面對問題產品并承認錯誤,積極表達傳遞承擔責任的決心,對消費者提出的合理賠償要求要盡快解決,把對企業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把損失降到最低。最后,要總結經驗,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3、信譽問題的解決方法。
信譽是企業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信譽好壞直接影響到社會公眾對企業的認可和接納程度。牧業企業應對信譽問題應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積極進行提升企業信譽的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軟實力,是企業管理理念的沉淀和外在反映,企業管理者要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對于預防和解決企業信譽危機的重要性,積極進行企業信譽預警管理,不斷完善企業信譽危機的管理機制,構建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信譽文化建設。其次,要加強企業信譽的體制建設。首先企業管理者要意識到企業信譽建設的重要性,可以考慮在企業經營管理部門內成立信譽管理中心,具體企業信譽建設及信譽事件的處理及應對。最后,要加強企業信譽的機制建設。企業的信譽機制包括信譽問題監測與預警機制,信譽問題啟動與應對機制、信譽問題終止與獎懲機制及評價機制。企業可在信譽管理中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并完善信譽危機機制。
4、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方法。
牧業企業應對環境污染問題,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牧業企業要服從政府安排,積極行動,減少、降低環境污染。牧業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政府、畜牧、農業、環保等各個部門。因此,首先政府部門要對當地的牧業企業污染問題有總體規劃,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并布置落實。牧業企業要執行相關政策,服從政府安排,使政府政策落到實處,減少、降低環境污染。牧業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規模大小,把環境管理內容納入日常生產管理中,逐漸建立起立足于生態文明的現代科學技術管理體系和生產環境。
其次,制定企業經營戰略,制定無害化綜合治理規劃,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現代意義的清潔生產不僅僅指清潔的產品,還包括清潔的生產過程,二者缺一不可。清潔產品是指產品無論是在使用過程中還是在最終報廢后都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清潔生產過程是指牧業企業在生產過程對環境無污染或少污染。對于現代化程度較低的牧業企業來講,只有不斷提高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才能保證清潔生產的落實,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及消費者消費品質的提高,不斷地提出新的生產目標,生產出更符合現代居民消費水平的綠色環保產品。
汽車是相當先進的機器,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生產力發展到相應階段的突出代表。自從1886年德國人K。Benz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特別是1913年汽車生產裝配流水線發明以來,汽車就迅速普及,逐漸成為我國工業的支柱產業。但是由于汽車從最初的生產一直到報廢,在每一個環節都會對環境帶來不同種類及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汽車的污染問題和治理已經成為汽車工業再持續發展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
1 汽車對環境的污染
汽車從生產到報廢的各個階段都會產生污染,但對環境的污染影響最大的階段是在使用階段,包括三個方面:汽車尾氣排放對周圍區域大氣環境的污染;汽車行駛噪聲對周圍人群的污染影響;汽車電氣設備對無線電通訊及電視廣播等的電波干擾。在三者之中,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對人們的生活環境影響最大(被認為是第一公害),其次是行駛過程中的噪聲污染,而電波公害由于不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并且是局部性問題,所以沒有前兩者重要。
1.1 汽車對大氣的污染
汽車對大氣的污染主要是指從汽車尾氣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煙)等有害氣體,此外,還有發動機曲軸箱通風污染(主要是HC),以及燃料箱和化油器逸出的汽油蒸氣。它們都是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產生的原因各異,這些有害物質發散到空氣中,并累積至一定濃度后,將會對附近環境尤其是對周圍區域內的人群及動植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1.2 汽車行駛噪聲對環境的噪聲污染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會對行駛路程的沿線,特別是周圍人群產生一定程度的噪聲污染,特別是周圍同為汽車駕駛員的交叉影響,目前汽車市場主要為小、中型車輛,所以其噪聲強度主要為60~90dB的中強度噪聲, 80dB以下的環境噪聲一般認為不至于造成明顯的永久性聽力損傷,僅使人的聽力產生暫時性下降,在85dB的環境中,會有10%的人可能產生耳聾;在90dB的條件下,則只能保持80%的人不會耳聾。
試驗結果表明:在88dB時,汽車駕駛員的注意力將會下降10%;在90dB時,下降20%。因此,汽車行駛過程中的高噪聲不僅會對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影響造成一定的聲污染,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同時還會使周圍汽車駕駛員的注意力下降,反應時間增加,導致公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1.3 汽車電波對環境的污染
電磁波是傳播著的交變電磁場,按頻率可分為低頻、高頻、超高頻和特高頻。電磁輻射污染是重要的環境污染要素之一。它在無形中對人產生傷害。電磁波輻射源的輸出功率越大,波長越短,頻率越高,距離輻射源越近,接觸輻射時間越長,環境溫度越高,濕度越大,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就越大。在汽車電氣設備中有很多導線、線圈等電氣元件,而任何一個具有電感和電容的閉合回路都會形成振蕩。因此,在汽車的電氣設備中有很多的振蕩回路。當火花放電時,就會產生高頻振蕩以電磁波的形式放射到空中,切割無線電、電視廣播等通訊設備的天線,從而引起干擾。在汽車的電氣設備中,點火系的干擾最為嚴重,此外還有發電機、調節器、刮水器以及燈開關等。
2 汽車對環境污染的一些解決方法
2.1 汽車對大氣污染的解決方法
由于汽車廢氣的排放對大氣污染的危害越來越嚴重,為控制汽車廢氣的排放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①國家應規定嚴格的汽車廢氣排放標準,不得制造、銷售或進口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排放標準的機動車,達不到標準的機動車不得上路行駛;
②控制汽車排污量發展無公害汽車,如在汽車裝上了凈化裝置,采取延遲點火時間的方法,以減少汽車尾氣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國家應積極研制無公害的汽車,以新的能源代替汽油,柴油;
③私人小轎車與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較,小汽車的社會費用要比公共汽車高6-8倍,能耗高9倍。因此,引導大城市交通向大容量交通轉化,是減少交通污染的有效途徑。
④加強交通管理、發展高速公路,交通擁擠時汽車發動機長時間怠速運轉,不僅增加燃料消耗,而且容易使燃料不完全燃燒,導致廢氣排放量迅速上升,因此應加強交通管理,開放智能交通系統,并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設,使汽車以盡可能勻速行駛,即可減少排放的污染物,又可節約能源,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2.2 汽車噪聲污染的解決方法
為降低汽車噪聲對環境的污染,應從最初的汽車開發設計、汽車上路使用等方面,分別采取降噪、減振等控制措施。在汽車研發設計時,汽車生產廠商就應根據現行的的環保要求進行全面的考慮,在汽車設計中采用先進的控制噪聲方案及降噪減振措施,從源頭上降低汽車噪聲對環境的污染。另外,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應加強對車輛的維護及保養,對車內的設備應經常進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應保持適當的車速,盡量選擇較好的路面行駛,減少喇叭和制動的使用,同時注意控制車內音響等高噪聲設備的音量,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47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問題也愈來愈多的顯露出來,由環境保護問題引起的各種生態問題接踵而來,我們生活的環境質量逐漸下降,社會的生態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人們生活在水污染、大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解決環保問題刻不容緩。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根本措施之一是進行環境監測,根據不同的環境下的不同污染程度進行不同的分析、研究,根據分析結果采取有效途徑解決環境保護問題。但是,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環境保護監測應急系統還沒有得到完善,仍處于建設的階段,所以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時候,管理人員只能對環境污染事故有大體上的了解,無法對環境事故做到全面的了解,管理人員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污染信息,從而也就不能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使環境污染事故得不到及時的處理而變得越來越糟糕。
1 國內外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狀況
1.1 國內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狀況
目前,環保監測應急系統已在我國投入并開始運用,在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面積比較廣,工業化發展速度較快,我國還是存在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的,因此,治理環境污染刻不容緩,要利用好環保監測應急系統,在最短的事件內做出最佳決策,在實踐中探尋有效的方式,降低環境污染程度,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1.2 國外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狀況
環境污染的嚴重化使得許多國家都采取響應的技術對環境進行監測,比如在化學物品的堆放方面美國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計劃;在環氧問題上日本建立預防結構體系;聯合國針對不同國家不同的突發環保事件提出了不同的應對措施與處理方式。以上例子說明了,環境污染在惡化,全世界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在上升。
2 環境保護監測應急系統的建立
2.1 監控預警系統
監控預警系統是對突發的環境污染事故進行預報警的系統。建立監控預警系統,是為了能夠實時監測重點污染源及其環境質量,降低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的概率,為處理突發事件積累更多的時間。監控預警系統包含兩個模塊:監控模塊和預警模塊。監控模塊主要負責對重污染源進行實時的監測,根據分析數據的結果制作環境統計報告;預警模塊的職責是根據不通過環境污染的不同預警條件,對從監控模塊中取得的監測信息進行系統性的評估,以此來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預警級別進行確定。
2.2 現場處置系統
通過運用現場處置系統中的監測設備,可以較為準確的知曉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范圍等信息,能夠提高處理突發污染事件的效率。現場處置系統也包含兩部分:環境應急監測和現場視頻傳輸兩部分。環境應急監測部分的主要職責是對污染物的來源、種類、涉及的范圍以及危害度等進行初期的判斷,然后報告給上級單位,為管理人員更好地采取措施處理環境污染事件提供了條件;現場視頻傳輸部分的主要職責是在突發污染事件現場和環保應急指揮中心間建立起聯系,使得應急指揮中心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對突發事件有較準確的把握,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效率。
2.3 應急指揮系統
應急指揮系統的主要職責是對污染事件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和,它是一個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的系統,包含五個部分:進行應急接警、進行指揮命令調度、進行車輛監測調度、進行應急視頻指揮和進行應急信息展示部分。
2.4 決策支持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是對突發污染事件進行分析,輔助工作人員進行對環境污染事件的評估工作,與此同時,結合以往類似事件的處理方法提出可供參考的建議。
2.5 災后評估系統
它是一種對環境污染事件的事后評估系統,通過分析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影響,制定有效的解決途徑,降低日后此類事件再發生的概率。災后評估系統包含四個部分:對評估標準進行維護的部分、對應急處置進行評估的部分、對環境影響進行評估的模塊和對事后方案進行制定的部分。
3 環境保護監測應急系統發展的原則
3.1 應急措施要與預防措施相結合
提前制定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措施是進行事件處理的關鍵,這樣在環境污染事件突發的時候,工作人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從而能夠及時的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可能帶來的危害度。具體措施有:將重工業生產作為重點,做好預防;相關企業要詳細記錄本企業的危險品的儲存信息;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水源保護等等。
3.2 對環境污染事故進行及時的處理
在應急組織中設有應急辦,其中的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預案進行規范和制定,增加技術存儲量,并且預警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對一般性的環境污染事件進行處理,對于污染情況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在向上級部門進行匯報之后在進行處理。另外,在平常的應急工作中要提前制定好預防措施,以保證在事故發生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解決方案。
3.3 在政府的領導下,各部門協同處理事件
在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時,僅僅依靠一個部門或者一個企業的力量是無法達到最佳處理效果的,因此,需要應急工作人員及時的向上級政府部分匯報,在政府的帶領下,各個部門協助處理事件,明確分工,提高解決效率。
4 總結
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刻不容緩。相關環保部門要隨時關注環境保護的動態,制定有效的措施,爭取在最短的事件內處理好環境污染事件,降低事件可能帶來的危害,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參考文獻:
Abstract: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gradually accelerated,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well as thre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 and the solutions.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 method;
中圖分類號:TU98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3-00
城市是社會發展的中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為人們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源,還提供了生活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規模逐漸擴大,這在很多方面給城市規劃帶來了困難,工業廢料的排放也給城市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于是,在當今社會,城市規劃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本文針對一些主要問題加以討論。
一、生態保護問題及解決方法
1、生態規劃問題
現在,全球都在提倡城市生態型景觀設計,以減輕水環境惡化、水資源耗竭、熱島效應以及溫室效應等環境方面的影響。生態型景觀包括很多方面:生物活力、地理格局、美學方面的和諧度等等。現代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要創造出一個舒適、干凈、美觀、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但是,目前我國的現狀是,從景觀大道到城市的廣場、從五一花壇到十一花壇,從自然公園到小區園林,都是非生態型的規劃設計,并且都是不可持續的景觀。
2、解決方法
現代城市規劃設計在生態方面要引入天人合一的觀念,將經濟和以人為本完美的結合到一起,具體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把空間的需求提升到對生活質量的需求;
不要單純的考慮污染治理,而是首要考慮人們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方面的需求;
把城市生態服務作為設計的宗旨,而不是盲目的進行綠化;
在注重城市形象的同時,更多的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素。
二、景觀設計問題及解決方法
1、景觀設計問題
現在,我國的城市規劃中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景觀設計主要體現為綠化環境的藝術性和功能性不能合理結合,也就是說城市規劃中對于環境的設計有很多時候會影響到居住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起的物種單一
在我國的城市規劃中,香樟和法國梧桐是主要綠化樹種,也有個別的城市為了美化環境從山區購進一些已經成型的老樹或者大樹。但是設計人員忽略了植物之間生存依附的關系,導致一些樹種因為生存環境的影響而發育不良,城市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
(2)盲目引用稀有樹種
一些設計人員對植物的特性不熟悉,為了突出設計成果的藝術性,盲目的引用外地的一些珍稀樹種,這不僅增加了成本,還使城市失去了本來的特色,而且我國也有句老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引進的樹種經常因為不適合本地的氣候和環境而枯萎甚至死亡,這都會給城市規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僅沒有達到美化環境的效果,不良生長的樹木還會使城市看起來更加沉悶,同時還浪費了自然資源以及經濟成本。
2、解決方法
(1)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要以當地環境為依托,結合地方特色,充分體現地域特征,保留原有環境以及文化特點,大量采用本地資源,對一些材料可以循環利用,減少成本。
(2)要考慮物種的生存條件和生長環境的要求,對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并配合周圍建筑物的整體建筑特征,使城市中任何一個部分都有其獨有的特點,但是從整體上看,又體現出同一個主題。
三、環境保護問題及解決方法
近些年,我國的城市建設不斷擴大,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城市污染的速度也在迅速增長。過度的城市擴張給城市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直接威脅城市的發展和規劃,所以解決城市環境保護問題迫在眉睫。
1、環境保護問題
(1)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廢氣、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臭氧等。一旦這些有害物質被排入到空氣中,空氣的質量就會嚴重惡化。甚至會讓整個城市煙霧繚繞,而居民呼吸著受到嚴重污染的空氣之后,也會影響健康。而硫化物以及氮氧化物在下雨時,和雨水一起降臨到地面,還會腐蝕城市的生態環境,對建筑物、橋梁、鐵路起到腐蝕和破損作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2)廢水污染
根據我國環境部門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城市每天大概有l億噸污水在沒有經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出。我國的七大水系之中有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質已經受到嚴重污染,三分之一的水體不適合魚類生存,四分之一的水體不能用于灌溉,城市中90%的水域污染比較嚴重,以上數據明顯說明,解決廢水污染問題刻不容緩,如果我們還對水污染的發生不夠關注,那么水資源就會越來越短缺,尤其是2011年我國云南地區已經出現了供水危機。
(3)固體污染
固體廢物污染按照來源可分三種:生活垃圾、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另外,還有一部分來源于建筑廢料和棄土以及農業固體廢物。對于這些固體廢物,如果不及時妥善收集、處理就會給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甚至危害人體的健康。
解決方法
(1)工業合理布局
工廠不能過分集中設置,控制一個地區的污染排放量。把可以供應原料的化工廠建設在一起,這樣可以對廢氣加以利用,減少排放量。
綠化造林
茂密的林叢可以降低風速,控制空氣攜帶的大粒灰塵四處飄蕩污染。樹葉表面有絨毛或者能夠分泌粘液以及油脂,能夠吸附大量的飄塵。蒙塵的葉子經過雨水的沖洗之后,能夠繼續吸附空氣中的飄塵。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減少交通廢氣的排放
控制汽車尾氣污染的關鍵就是要提高汽油的燃燒效率并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使汽油能夠充分燃燒,進而減少有害廢氣的排放。
(4)提倡節約用水,鼓勵廢水利用
在城市的各個重點區域建設相應的廢水處理廠,使用新的科技凈化污水,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同時積極推廣中水利用,節約城市用水。
(6)填埋和焚燒垃圾
現在,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建設正處在穩步發展的階段,在建設的時候,要注意有效節約國家土地資源、盡量降低填埋場的污染、大力加強填埋氣體的回收再利用。對于垃圾的焚燒處理方式,只針對可燃垃圾適用,在土地資源相對比較寶貴的東部沿海地區,垃圾的焚燒處理是一種重要的處理措施。
結束語: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規劃建設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的形象代表,直接體現了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也有了新的要求。這都給現代城市規劃設計提出了更高端的要求。而我國的城市規劃設計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一些城市的規劃不僅沒有美化環境,相反的,還危害了城市的生態平衡,耗費了大量的資金。本文從生態環境、環境污染以及環境保護三個方面對我國城市規劃現狀作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城市規劃設計中,可以充分考慮上述問題,創造出宜居、舒適、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李豐春,淺析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科技創新導報,2011年22期;
吳丁杰,徐聰,夏圓圓,關于新時期城市規劃發展趨勢的兩點探討,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年05期;
孫偉,淺析現代城市新區建設中景觀的規劃設計,城市建設,2011年14期;
周穎,現代城市新城區空間結構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優化措施探討,中外建筑,2009年11期,
前言: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大量政策,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農村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農業生產、鄉鎮企業等的蓬勃發展,給農村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也給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如果不重視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必然會造成環境污染。愈演愈烈的農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急需解決的重大社會課題。
一、現代農村環境現狀
1.鄉鎮企業污染嚴重。
為了發展經濟、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各地區竟相發展鄉鎮企業。然而,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給農村帶來豐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農村生態環魔帶來了嚴重的壓力,小化工廠、電鍍廠、造紙廠、鋼管廠等廢水、廢氣、廢渣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或簡單處理后排放,嚴重地污染了農村周圍的土壤、大氣和水體。我國鄉鎮企業廢水COD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50%以上。
2.農村居民生產、生活以及工業垃圾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
由于農村人口不斷增加和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據測算.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2.8億噸,生活污水約90多億噸,人糞尿年產生為2.6億噸,其中絕大多數沒有處理而隨憊傾倒、隨意排放。對農村垃圾的處理,我國大多數地區還沒有提上日程,處于人管理的狀態。“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已成為一些地區的形象寫照。
3.農用化學物質污染。
長期使用化肥會使土坡板結,團粒結構破壞,土壤有機質降低,地力下降,化肥中沒有被作物吸收的營養元家大部分通過地表徑流和土鑲淋失進人水體。據最新統計,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大的國家。化肥年使用量達40t k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t km2的安全上限。同時,化肥造成的水源污染,還會威脅農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飲用水安全。
4、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
隨著農村養殖專業戶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雞、養鴨等養殖業方興未艾。集約化養殖的禽畜糞亂排亂堆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嚴重污染環境。糞便的亂堆亂放產生大量惡臭氣體,污染了大氣環境,其中有大量的有害成分甚至威脅到人體的健康; 大量畜禽排泄物、污水未經任何處理便直接排入下水道或隨意堆放,給周邊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給農村環境保護帶來了壓力。
二、現代農村環境污染成因分析
1.環保意識淡薄 農民環保意識淡薄是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的思想根源。
長期的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環保知識的缺乏,造成廣大農民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認為環境污染與己無關。只顧眼前效益,不顧長遠利益,更不考慮生態環境,無節制地使用農藥、化肥等,重而加劇了農村環境污染惡化。
2.地方經濟粗放式發展
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缺乏吸引“高新尖”項目的實力,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往往憑借礦產資源優勢或廉價出讓土地使用權等舉措,把那些在發達國家或地區被淘汰、被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引入進來,其結果往往是:引進一個項目,污染一條河流,掏空一座礦山,禍害四周村莊,殃及子孫后代。
3農村環境執法力度不夠。
農村環境執法的主體主要是政府各個部門,目前農村環境執法力度不夠,具體表現為:建設項目管理力度不大,審批權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新的污染源不斷產生;排污收費力度不大,、隨意提高或降低征收標準,執法的嚴肅性不夠等現象。
三、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措施
1.加強環保法制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各級政府要通過組織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宣傳和活動,廣泛宣傳環保法律知識,讓農民掌握基本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讓廣大農民全方位了解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的嚴重性,引導農民樹立較強的環保意識。只有農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他們才會義無反顧地參與到農村環保事業中來。通過文藝演出、科普知識下鄉和舉辦農民環保培訓班等形式,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綠色農業、綠色養殖、綠色旅游,走生產與生態并重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建設“綠色環保,健康富裕”的新農村。
2科學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應參照有關規范要求,盡快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調整工作,確定保護區等級和界限,并設立警示標志。明確保護目標和管理責任,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農村分散式應用水源地的環境保護,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3、加大環境污染源查處力度
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就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加大對環境污染源的查處力度,“從重、從快、從嚴”處罰,使處罰對污染制造者真正起到威懾作用,使其“不敢、不愿、不能”,喚起污染制造者的責任感、道德感和自律意識。
4、推動農村生產可持續發展
推動農村生產可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內容,應從光、氣、水、田、土、林、路等方面促進農村生產的持續發展。通過開展太陽能開發利用工程、農村沼氣建設工程、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工程、改水工程、標準化農田建設工程、生態林建設工程和“村村通”建設工程,以此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并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雨養農業”、“節水農業”、“旱作農業”、“保護性耕作方式”等有效農業生產模式。
5、切實解決農村垃圾問題
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應積極借鑒發達國家對城市垃圾資源化的處理經驗,即通過再生利用,高溫堆肥和焚燒發電等途徑變廢為寶,把城市垃圾轉化為城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動力。同時還應改變長期以來城市垃圾處理由政府包攬的模式,引入市場機制,制定優惠政策,促使垃圾處理企業成為處理主體,逐步實現城市垃圾處理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總結:
我們一定要不斷加大環保設施、生態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有效地推動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一、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重要性分析
環境污染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使人們嘗到了環境破壞的惡果,人們的保護環境意識因此逐漸提升,環保部門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環境污染治理做出了硬性規定。那么在實際工作中,怎樣評定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果呢?
地方環境污染治理對提高我國整個環境保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落實環境保護相關舉措時,應將地方環境污染治理當做重點工作加以落實,采取針對性措施,不斷提高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一方面,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是地方環保部門治理環境污染能力的外在反應,是考核地方環保部門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根據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實際,可為環保部門分析環境污染治理問題提供參考,促進環保部門不斷優化環境污染治理手段與方法,為實現環境污染治理的長遠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的評定
本文采用數據包分析法(DEA)對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進行評定。該種方法實施的原理為利用線性規劃將最優生產前沿面求解出來,將其和每一個多投入多產出同類決策單元(DMU)的可能集進行對比分析,獲得所有DMU相對效率的測度。
上述公式中x、y、z分別表示投入、產出及權重,而N表示投入變量,M為產出變量,K表示DMU的個數。Fi表示第i個DMU的技術效率。當其數值為1時表示DMU位于最優生產前沿面,生產為DEA有效,反之,生產為DEA非效率。利用該方法對我國地方環境污染治療效率進行評定,結果發現我國經濟發展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而且不同的地區環境治理效率有所差異,但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同時,我國環保部門對環境保護重視的不斷提高,使地方環境污染治療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三、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提高策略
調查發現,經環保部門及人們的長時間努力,我國環境污染問題雖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從整體來看仍不容樂觀。因此,為切實提高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應結合環境污染治理實際,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實施:
1.提高認識,增加投入
地方環保部門應提高對環境污染治理的認識,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首先,結合上級部門制定的環境污染治理目標,根據當地實際制定環境污染治理細則,尤其應明確地區內污染嚴重的生產企業,定期派專門人員檢查其廢水、廢氣、廢渣等的排放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一旦發現偷排及不符合規定的行為應給予嚴厲的處罰,必要情況下責令其停業整頓。其次,地方環保部門應設立環境污染治理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當地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尤其應綜合分析當地企業生產特點及規律,制定詳細的環境污染治理應急預案,有效控制環境污染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最后,定期組織知名生產企業召開環境污染座談會,認真聽取不同生產企業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時,給予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適當獎勵,鼓勵其再接再厲,爭取在確保企業效益增長的基礎上,充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為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2.加強研究,引進方法
地方環保部門應加強研究環境污染治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尤其應加強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交流,借鑒其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經驗,不斷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效率。一方面,環保部門應定期抽派相關人員到環境污染治理比較好的地區參觀學習,條件允許的話可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出國參觀考察,引進發達國家環境污染治理的新思路、新工藝。另一方面,成立專門的環境污染治理研究部門,認真調查引起當地環境污染的原因及環境污染治理的常用方法,針對環境污染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引進新的方法加以改進,切實提高環境污染治理質量。
3.善于總結,不斷優化
地方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因此環保部門應善于總結,不斷優化環境污染治理途徑。首先,環保部門應建立常見環境污染情況檔案,列出針對性治理方案與方法,為后期治理類似環境污染事件提供有效指導。其次,總結環境污染治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狀況積極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法,為提高環境污染治理質量奠定基礎。最后,認真分析不同環境污染特點,從治理效率、治理時間、治理成本等方面入手,不斷優化環境污染治理細節,切實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水平。
4.加強培訓,提高水平
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一定程度上受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影響,因此,環保部門應注重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一方面,定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加強專業技術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技能水平,為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另一方面,鼓勵工作人員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在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現優異的人員應給予適當的獎勵,不斷鞭策工作人員充分做好環境污染治理工作。
四、總結
環境污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怎樣在確保經濟穩步發展的基礎上,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效率,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環保部門及生產企業應深刻思考的問題。要求地方環保部門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不斷增加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人力、財力方面的投入,切實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效率,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斌.環境污染治理與規制博弈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董文福,傅德黔,努麗亞.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發展及存在問題[J].中國環境監測,2008,04:87-89.
自20世紀80年代之后,因為集中飼養等問題,導致畜牧養殖行業糞污排放量急劇增加。糞污中一般都含有各種毒素以及有毒有害物質。畜禽糞便當中的污染物質不僅包含了懸浮物、有機物,同時也有沉積物、氣體以及細菌、病毒等[1]。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收集、運輸、儲存過程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很有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的家畜糞便產量每年大約為1.73×1011t,如此龐大的糞便產量已經明顯超過中國工業行業的固體廢棄物排放量,所以必須要對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法。
1畜牧養殖污染現狀
我國畜禽每年的糞便產量比較大,而糞便中的氮、磷等物質含量都較高。畜禽糞便總體土地負荷警戒值已經超過了最大額度,顯現出環境脅迫與環境壓力問題。
1.1水質污染問題
水質污染一直以來都是畜禽糞便污染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因為如果糞便的濃度比較高,而且還沒有經過專業化的處理就直接排入到江湖當中,會嚴重影響水質。以上海地區為例,上海市郊地區的集約化畜禽糞便每年流失率約為50%,而這些流失掉的糞便會直接流放到周圍環境中,導致周圍環境惡化,并影響當地地下水水質。不光是上海,其余地區的污染也比較嚴重,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廣州市、北京市情況也不容樂觀。
1.2大氣污染問題
畜禽的糞便在發酵之后,會產生較多的糞臭素等氣體,這些氣體會直接揮發到周圍環境中,不僅會使動物應激,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對人類的健康水平產生影響。在規模化養殖的過程中,因為養殖場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般比較輕視這一環節的問題,所以對糞便的處理比較隨意,導致養殖場時刻都在散發較為難聞的味道[2]。這種味道會直接影響到周圍環境居民的日常生活質量,提升了空氣污染指數。而且在惡臭的物質當中,包含了一些對人類影響較大的物質,這些物質會直接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并促使酸雨的產生。所以近年來各國的專家都在努力研究畜禽糞便當中存在的CH4以及NH3。
2治理措施
2.1好氧處理方式
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使用好氧技術的方式來處理各種畜禽糞尿,將這些糞尿通過生物處理的方式,結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序批式的反應器,是一種與Fill系統相對應的,在該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間歇性的活性污泥生產工藝。國內專家學者使用序批式反應器來處理糞便的實例比較多,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經驗豐富。但是這種處理方法很難單獨使用,需要結合其他的方式來進行綜合性處理。利用活性污泥膜分離技術來處理家畜日常產物帶來的污水,利用膜取代前些年常用的二沉池,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出水的穩定性,還可以提升活性污泥的濃度,讓其抗沖擊負荷能力不斷變強,剩余下的污泥量也會逐漸變少,裝置結構更加緊湊的同時,占地面積也變小[3]。報道稱,使用SBR來處理宰雞場排出的廢水,可以有效提升沸水當中CODcr的含量,而且整體去除率可以達到95%左右。一般情況下,屠宰廠廢水都必須要經過預沉池、厭氧以及SBR等諸多工藝環節,在滿足一級排放標準之后再排出。好氧處理也可以使用在畜禽糞便進入到污水之前,或者也可以將其單獨和其余物質放在一起進行堆肥處理。對這些家畜的糞便先進行脫水處理,等到這些糞便完全干燥以后,再將其生產成有機肥來使用。
2.2厭氧處理方式
厭氧處理是能量需求比較低,可以產生新的能源沼氣,對溫度、對環境都比較敏感,所以可以當成具有高有機物負荷潛力的物質來使用,部分好氧的微生物如果不能降解有機物,則可以使用厭氧的方式來產生沼氣。
3小結
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問題是近年來比較嚴重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著中國的整體環境,提出了常見的問題以及問題解決方式,希望可以為日后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提升工作質量。
作者:林建和 單位: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