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30: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融資與經營的關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18-0039-02
民營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其地位和作用就必須合理解決發展道路上的各種問題。融資風險阻礙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融資風險使企業在資金的運用過程中面臨了巨大的挑戰。我們需要了解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及融資風險的類型,構建和完善企業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充分發揮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在民營企業融資風險中的有效作用。
1 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有利的環境。但是隨著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同樣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由于國際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民營企業自身的缺陷,融資風險的存在成為其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石。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出現了以下問題。
1.1 內源直接融資滿足不了企業的資金需求
《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家族企業成為私營企業的主體。其主要的融資方式包括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所有者權益融資。在民營企業發展的初期,這兩種融資方式基本可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但是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的規模隨之擴大,企業需要更多的融資方式。
1.2 外緣直接融資渠道狹窄
股票、債券和風險投資是主要的外緣直接融資方式。由于我國大部分民營企業屬于中小企業,企業規模較小,達不到股票上市的要求,因此企業尚且運用不了股票融資這種方式。各種證券市場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成為企業的一種融資方式,但是由于各方面條件的約束,債券融資同樣得不到更好的利用。風險投資對投資主體設置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投資過程中也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
1.3 正規金融機構信貸條件和期限結構限制
我國四大國有銀行發放貸款的對象絕大多數是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而民營企業則受到了很多條件的限制,加上民營企業本身的缺陷使其受到各大銀行的歧視。因此民營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雖然地方性融資在民營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仍舊解決不了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
1.4 非正式渠道融資成為民營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
由于民營企業自身的特點,可以從社會中獲得一些貸款,有時候也通過客戶之間延長還款期來周轉資金。但是在沒有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的情況下,很容易能引發各種非法融資的問題。企業互相拖欠貸款使得競爭環境和信用狀況逐漸惡化,在這種情況下,非正式渠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在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例如麗水“小姑娘”杜益敏,因為非法集資7億元而被判處死刑;義烏的“玩具大王”樓國輝因涉嫌非法吸取公眾存款被義烏警方刑事拘留,他所投資的項目由于巨額的貸款利息導致資金鏈斷裂。
2 民營企業融資風險預警
2.1 融資風險前期預警
融資風險前期預警的工作就是具體分析大量的信息資料,通過具體分析可以了解到企業融資風險的大小和預期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信息資料的取得主要來自內部和外部。預計企業的融資活動和控制風險的能力是民營企業主要的前期融資風險,主要反映民營企業是否能夠融資到位和是否能夠正確的融資和使用。
2.2 融資風險中期預警
中期融資風險預警則是預警企業行業經營內外環境,了解企業的財務程度和具體情況。中期融資風險預警主要包括財務預警和經營預警。
財務預警主要有五個方面。其一是發生資不抵債的情況,企業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可能面臨財產清算重組或者企業破產;其二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量為負,說明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獲利能力有一定的問題;其三是產生了大額的逾期利潤,使企業的投資者在利益方面無法取得保障;其四就是企業信用等級的下降所導致的償債能力的下降;其五是企業在融資方面受到的嚴重阻礙,無法取得外部投資資金。經營預警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產品沒有適銷對路,面臨很大的競爭,使得企業無法從中獲取更多的利潤;二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人才短缺,使得企業沒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2.3 融資風險后期預警
企業的融資風險進一步轉化為危及企業財務方面,沒能很好控制后期預警就是融資風險的后期預警。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現:其一是通過對企業各方面能力的分析得出企業的財務出現很大的問題;其二是企業的償債能力下降,由于無法償還前期債款而失去債權人的信任,使企業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其三是企業出現非正常的停工停產現象,企業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
3 預警管理系統的構建
在預警管理系統的構建道路上,河南省的一些中小型企業做了一定的工作。它們根據自身企業的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缺陷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在構建過程中,采取針對民營企業相關的問卷調查并對專家進行函詢調查的方式,在全國的大環境下根據自己的特點建立風險預警。這可能是一個省市對于預警管理系統構建工作的一部分,而我們需要從全國民營企業的現狀來構建預警管理系統。
3.1 民營企業風險預警管理系統構建的流程
企業風險預警主要包括五個環節,收集錄入信息、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應對以及信息輸出。其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內部和外部信息是收集錄入信息的對象;風險識別則是將收集到的資料按照各種方法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最大程度上的列出風險因素;風險評價在完成風險識別這一環節之后,對風險識別中所列出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果;風險應對則是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有效的控制風險;信息輸出就是輸出風險控制的作用。
3.2 民營企業融資風險預警模型的實證分析
融資風險預警模型的建立是完成預警管理系統的前期重要工作,這個模型的建立可以提前為系統的構建發現問題,同時成功的模型是可以應用到防范融資風險的工作當中的。
①選取樣本的原則以及數據的來源。選取的樣本數據的好壞程度與風險預警模型的準確性是有直接聯系的,因此在選取數據的時候需要注意很多問題。首先要注意隨時更新樣本的數據,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下,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是在不斷發生改變的,要隨時跟進企業的最新動態,做到數據的更新,保證預測的準確性;其次要保證數據的完整,民營企業在財務方面沒有嚴謹的制度要求,往往在一些財務數據上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選取數據的時候要將不完整的財務指標去除,保證數據的完整程度。
②使用因子分析法進行財務指標的簡化。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很多財務指標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具有相通性。初次選取的財務指標是比較多的,這樣造成工作量加大,也影響預警模型的準確性。而因子分析法的作用就是利用少數的重要變量分析出更多的所需信息,減少工作難度。其工作流程為,數據的標準化-提取財務指標(因子)-對因子進行相應的分析,得出最后的結果。
③風險預警模型的預測。預警風險模型的基礎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將模型是否能夠達到預警企業融資風險的要求進行預測。這個預測過程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檢查模型的建立過程的準確性,就一些環節進行抽樣檢查;其次就是將此模型應用到實際的案例當中,以此來推測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在融資風險的預警工作中的實際作用;最后就是通過研究結論進行預警模型的進一步改進,使這整個系統更加完整。
3.3 民營企業自身改進的一些措施
①完善企業的融資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在系統的初始建立過程中,肯定碰到一些困難,建立完預警管理系統之后,要開始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改進工作,逐步完善預警管理系統,使其能夠全面的防范融資風險。
②提高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民營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約束,使其融資風險和企業的實力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企業需要計劃長遠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各方面制定好發展戰略,使企業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從而降低企業的融資風險。
③建立合理的資金結構。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不同的融資方案所產生的融資風險是不同的,企業在財務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資金方面的管理。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很大的困難,融資渠道的狹窄使企業不得不充分使用自身所擁有的條件,通過不同的融資渠道建立合理的融資結構。
④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企業的財務指標是預警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基礎,提高防范融資風險的能力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企業規范的財務制度。首先要做到對于財務的準確核算,做好企業基本的財務工作,然后做好財務分析工作,分析企業所存在的財務問題,最后就是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好企業的財務制度。
4 結 語
面臨融資風險這樣的大問題,除了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之外,民營企業需要從自身出發,探尋有效的措施來迎接挑戰。面臨融資方式的多元化,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需要考慮自身的條件進行融資。除此之外,企業應該建立健全的融資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運用科學的方法,控制和防范各種融資風險問題,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為企業的融資提供有利的環境。在這樣的努力下,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佳的環境,補全民營企業發展中先天不足的條件,從而使民營企業在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過去10年間,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小民營企業尤其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根據《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中小企業納稅額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總額的60%。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始終制約著中、小、微民營企業的發展,據宜信財富2014年《三十六城市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調研報告》中顯示,超過62%的小微企業目前沒有任何形式的銀行借款。
一、寶山區民營企業在地區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寶山區概況:寶山區作為上海市17個區縣之一,由于毗鄰上海市中心城區,同時座落于吳淞口碼頭,交通便捷、經濟發達,其經濟組成中既有以寶鋼為首的大型央企,又有大量的民營企業,涵蓋房地產、物流、裝備制造、金屬冶煉加工等多個行業。2014年,寶山區注冊企業總數近7萬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95%左右,全區GDP達到970億元左右,是上海經濟的重要組成。
民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根據區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末寶山區實有68569戶企業,其中64532戶為民營企業,占比94.11%。2014年全區完成增加值964.61億元,非公經濟占全區增加值的比重為51.8%,達到499.68億元。從數據中不難發現,民營企業在寶山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多方面保障民營企業發展和成長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民營經濟活躍程度不斷提高。2014年,全區民營企業實現區級稅收收入89.07億元,占區級稅收比重達86.01%。2014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528家,工業總產值1418億元,其中民營企業320家,工業總產值823億元,分別占比60.6%和58.04%。2014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0億元,其中民營企業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08億元,占比72.86%。
二、融資難、融資貴依然制約民營企業發展
近年來,銀行“惜貸”問題一直制約著寶山區內民企的發展,根據區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4年末寶山區共有銀行分支行機構23家,本文選取了較具代表性的8家銀行,分別是5大國有商業銀行工、農、中、建、交,以及上海3家地方商業銀行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銀行,針對其公司類貸款和其中的民營企業貸款進行了抽樣調查。據統計,上述8家銀行2014年末公司類貸款總額738億元(占全區商業銀行公司類貸款總額的88.7%),其中民營企業貸款總額249億元,比重為33.74%。以區內民企納稅額占總量50%的角度看,銀行針對民企的貸款顯然沒有達到飽和水平,僅占三成左右的貸款額印證了我區仍有相當數量的民企無法得到銀行系資金的支持。
三、民營企業融資中面臨的困難及問題
(一)資本市場門檻較高,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準入難度大
目前通過我國證券一級市場發行股票,哪怕是相對最為寬松的創業板,也必須滿足年營收不低于5000萬元、凈利潤不低于500萬元的硬性財務指標。而企業發債實施“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模式,審批較為嚴格且凈資產方面要求股份公司不低于3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不低于6000萬元。因此通過資本市場直接發行股票或債券對于絕大多數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來說,是短期內較難實現的目標。
(二)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惜貸”觀念根深蒂固
具體表現為擔保方式要求嚴格、貸款審批手續復雜、借款成本較高等,以本文中抽樣調查的寶山區的8家銀行為例,2014年公司類貸款總額738億元,其中民營企業貸款249億元,占比三成左右,在擔保方式上,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的70%左右為信用,民營企業則正好相反,70%左右為抵押擔保。從審批所需的時間來看,民營企業從提出申請到獲得貸款,一般周期在2個月左右,而國有企業基本在1個月左右。從獲得融資的成本來看,2014年寶山區民營企業的銀行借貸成本普遍在7%-8%,如果再算上評估、保險等隱形成本,民營融資成本至少要高出國有企業2-3個百分點。
四、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解決民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動產業孵化基地創建工作
一方面,大力推動工業園區向產業孵化基地轉變,在不斷推進我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立足園區,推動各個園區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如寶山工業園區的智能制造、城市工業園區的總部經濟、吳淞工業園的文化創意等,并在此基礎上大力培育和提升園區的“孵化器”功能,為企業提供創業輔導、創業培訓、管理咨詢、市場拓展、中介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增值服務。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政府對擬上市企業的服務水平,區政府在繼續完善改制上市培育庫的基礎上,可以聯合區內券商、銀行等專業金融機構,建立輔導入庫企業上市的聯席會議制度,下設若干個專家小組,針對每一家入庫企業所在行業特點和經營狀況,制訂相應的上市輔導計劃,“一戶一策”,指向性強,幫助企業充分掌握上市的相關政策要求,在輔導過程中助推企業發展,努力培育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國具備一定品牌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的企業。
(二)大力推動企業登陸“新三板”或上海股交所
針對區內部分暫不具備A股主板或創業板上市條件,但是形成一定經營規模、具備較高盈利水平的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數據庫,逐一分析企業情況,對于符合“新三板”市場掛牌條件的企業,加強輔導并搭建券商與企業聯系平臺,積極推動企業進行股改登陸“新三板”市場。此外,區政府可以落實相關職能部門與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加強對接,定期邀請股交所專業人員為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講解股交所掛牌最新流程、標準和手續,鼓勵企業積極申請進入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對于成功登陸“新三板”市場或股交所掛牌的企業,按照相關專項資金獎勵管理辦法,簡化扶持資金申報手續,開通資金下撥綠色通道,通過“推動一批、扶持一批、獎勵一批”,對轄內企業直接融資形成帶動示范效應。
(三)大力推動社會資本參與直接融資體系構建
在我區已引入明石投資、貝森資本等知名股權投資企業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基金+基地”模式,加快推動產業與社會資本對接,探索以引導社會資本入股產業基金和參加投融資交易會等形式大力招商,托索通過引入創投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方式培育新興產業,綜合運用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根據企業不同的成長階段全過程參與,積極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科技金融體系,形成了以天使基金、風險投資、政府產業投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上市融資、融資顧問、上市輔導等多種方式結合的“梯形融資模式”,滿足中小企業在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等不同成長階段所對應的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融資需求。
(四)鼓勵商業銀行創設專營機構
一方面,以商業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要主動作為,響應國家支持中小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的號召,積極在工業園區、產業基地、研發中心等中小企業集聚區域選址布點,設立專營機構,從所在區域的中小企業金融需求出發進行功能定位,組建專業化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團隊,針對中小企業經營特點,優化中小企業信貸管理,配套專屬融資產品,設置綠色審批通道,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和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區政府可以考慮設置財政專項發展基金,對于區域內商業銀行成立中小企業專營網點,在該網點運營滿一定期限后(如一年),針對其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及配套金融服務展開后評估,符合相應標準的,一次性給予開辦費補貼,其后每年對該專營網點經營狀況進行評估,重點考量其中小企業客戶數量和貸款金額的增長情況,根據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績效每年核定財政獎勵資金。通過財政補貼和獎勵的方式,形成激勵示范效應,引導并帶動商業銀行大力發展真正定位于中小企業、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專營機構。
(五)推動商業銀行創新融資產品
一是積極探索“銀行+保險”履約保證保險貸款產品。重點面向科技型、創新型、輕資產的中小企業,針對企業發展資金需求,在銀行融資環節引入保險公司,充分研判企業產品應用前景和發展潛力,由保險公司對企業借貸的資金提供保險,進行信用托底,增加銀行放款信心,解決企業沒有抵押物的問題。二是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使用多種金融產品獲得發展資金。支持企業使用股權質押貸款、保理、訂單融資等創新金融產品;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取得生產經營、科技研發等設備器材。商業銀行要適當提高該類融資產品的風險容忍度,在總體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切實加大對輕資產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因地制宜推廣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在寶山區街鎮和行政村,存在著許多由集體企業轉制而來的民營企業,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一批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通過經營權承包轉制的企業,雖然在多年的經營過程中厘清了股權和公司治理結構,已經完全市場化經營,但是經營場所的土地使用權(僅指工業用地)仍是集體所有,企業僅對地上建筑物具有所有權。根據我國《擔保法》規定,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必須經所有者書面同意。在現實操作中,需要鎮一級及以上政府出具同意抵押的書面意見書,而這一規定往往成為集體工業用地(即通常所說“紅證”)抵押的癥結所在,很少有企業能拿到政府出具的同意抵押意見書。建議區政府可以落實相應的土地管理部門對區內的存量“紅證”土地進行梳理,建立“紅證”土地企業名單和區一級審核機制,對于需要通過抵押“紅證”土地融資的企業,上報至區審核小組,綜合考量該企業行業背景、稅收貢獻等情況,給出是否同意抵押的審核意見,把“紅證”土地抵押的審核規劃化、制度化和集中化,幫助符合產業導向的企業獲得融資。
參考文獻
[1]寶山統計局.《2014年寶山區統計資料匯編》,2015年7月。
[2]譚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1].
1 前言
特許經營是現代商業中廣泛采用的營銷方式,如今家喻戶曉的肯德基、麥當勞兩大全球快餐巨頭就是采用特許經營的營銷方式,而使它們的品牌在短期內迅速擴張,分攤了當前洋快餐的絕大部分市場。它們的成功奧妙除了在產品上下足功夫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采用了特許經營的營銷方式,這樣不僅能在短期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還能迅速地聚集資金。賽事融資一直是大型體育賽事能否成功舉辦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奧運會就曾因為資金短缺而使申辦城市望而卻步。當前,一些大型的國際性體育賽紛紛進駐中國——2002、2005、2007年上海舉辦網球大師杯賽,從2004年起上海連續七年舉辦F1賽車中國站比賽,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北京成功舉辦。此外,還有四年一度的全運會等等,這些大型賽事的舉辦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肯德基、麥當勞的成功,也許能使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的融資借鑒其經驗。
2 特許經營的相關概念與發展現狀
2.1特許經營的相關概念
2.1.1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一詞來自于英文franchising,與直營連鎖、自由連鎖并列,是連鎖經營的三種類型之一。它是一種拓展業務、銷售商品和服務的營業方法,而非一個行業。特許經營作為現代商業營銷形式,不論是發達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的實踐都充分證明,特許經營是特許人利用知名品牌運作公司、分銷商品與服務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國際特許經營協會對特許經營的定義為:特許經營是特許人和受許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對受許人經營中的特定領域、經營訣竅和培訓,特許人有義務提供或保持持續的興趣;受許人的經營是在由特許人所有和控制下的一個共同標記、經營模式或過程之下進行的,并且受許人從自己的資源中對其業務進行投資。我國國家商務部2004年12月30日出臺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對特許經營的定義為:特許經營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并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
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不是既非隸屬關系、控股公司與子公司關系,也非關系、合伙人關系,而是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關系,利益共同關系,統一與獨立的關系。
2.1.2特許經營權
特許經營權,又稱特許權或特許組合權。特許經營權是指為了實現一定的商業目的,由特許人擁有并授予受許人使用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要素的組合。在市場競爭中,競爭力表現為品牌的知名度、技術優勢、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等多種要素的組合。受許人獲得特許人授予的特許經營權,從南獲得參與市場競爭的一定條件。
它有以下特征:特許經營權是商業要素的有機組合。特許經營權是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要素。特許經營權是受到法律全面提高的商業要素。特許經營的內容包括:注冊商標、商號、產品及服務、專利和專有技術、管理技術、經營模式、經營資源等等。
2.2特許經營的發展現狀
現代商業的特許經營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著名的麥當勞、肯德基都是二戰以后發展起來的,并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了世界500強之列。20世紀90年代,特許經營進入中國。老字號“全聚德”率先打出了特許經營牌。隨后榮華雞、狗不理等也相繼開展特許經營。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到2000年底,國內擁有410個特許經營盟主、11000個特許經營網點。2001年初,中國與美國達成加放WTO協議后,麥當勞、肯德基相繼宣布將從2003年起開展特許經營,均取得了讓全球其它市場汗顏的驕人業績,中國市場成為帶動其全球業務發展的“發動機”。有些學者將特許經營稱為“成功率最高的經營模式”。
3 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的融資現狀
體育賽事融資是指賽事組織者為了舉辦體育賽事,采取多種方式為實現這一過程籌集資金的行為。當前體育賽事的融資途徑主要有:廣告贊助,門票經營,特許經營權,政府資助。
據張林等對我國單項體育賽事融資現狀的調查,賽事組織者利用廣告贊助經營籌資的占89.3%,利用門票經營籌資的占50%,接受政府資助的占28.6%,利用特許經營權經營和電視轉播權經營的占14.3%。可見,當前賽事組織者主要是利用廣告贊助權經營籌集資金。由于各運動項目的特點差別及市場基礎存在差異,不少賽事門票經營狀況不佳。國內電視轉播市場長期處于壟斷狀況,絕大部分賽事沒有電視轉播權收入政府資助仍然是一些賽事組織者舉辦體育賽事的重要資金來源,賽事特許經營權未能得到有效開發。
對體育賽事融資渠道的重要程度調查結果表明,賽事組織者認為廣告贊助權經營是當前舉辦體育賽事最為重要的融資渠道,排在第2位的是電視轉播權經營,第3位是特許經營權經營,第4位是政府資助,第5位是門票經營。這樣的看法是與當前賽事組織者通常采用的融資渠道實際狀況相一致的。同時,也反映了賽事組織者希望電視轉播權經營、特許經營權經營和門票經營能夠發揮體育賽事融資主渠道的作用。
由于大型體育賽事耗資巨大,政府已無力對其投入巨額資金,而廣告贊助和門票收入經營已得到較好的開發,發展空間不大,所以對大型體育賽事特許經營權的開發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許多被廣泛認可的企業也期待依托體育賽事這一載體實現業務拓展、提高企業知名度,這為特許經營權的開發提供了可能。此外,奧運會及全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也有著特許經營的成功經驗。
4 特許經營——雙贏之策
體育賽事的特許經營是特許經營的一種,按特許權授予分類,它屬于一般特許經營類型,按特許經營內容分類,屬于商品商標特許經營類型。特許經營不僅為體育賽事籌集了更多資金,同時企業通過購買特許經營權也獲取了豐厚利潤,特許經營可謂是雙贏之策。奧林匹克特許計劃和十運會的特許經營就是有力的佐證。
在世界最受關注的體育賽事—奧運會的市場開發計劃中,包括贊助計劃、特許計劃和票務計劃。目前,特許經營正成為除電視轉播權和贊助權以外的奧林匹克市場開發的第三大經濟來源。奧林匹克特許經營權是特許經營人通過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人簽署特許合同,并向其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而取得在其商品上使用奧林匹克標志、徽記、吉祥物等奧林匹克標識的權利。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按特許經營商品銷售收的固定比例計算,如2008年奧運會的特許經營商需向北京奧組委繳納的特許費比例是特許商品銷售收入的10%,以及3%的廣告宣傳費。奧運標志特許產品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由國際奧委會直接營銷的全球奧運標志特許產品,如國際奧委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組委會達成的國際許可證有3項,即體育電子游戲許可證、個人護理產品許可證和奧林匹克商店許可證。第二個層次是由奧運會組委會直接營銷的奧運標志產品。這些產品以紀念品為主,均不能使用國際奧委會所特有的五環標志,而只能使用奧運會標志和吉祥物。過去只限在奧運會舉辦國組織營銷,在籌辦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和悉尼組委會決定將此類產品推向了世界市場。
據統計,2000悉尼奧運會特許商品銷售收入為5億美元,特許權費收入為3400萬美元。雅典奧運會特許商品銷售收入預算為7.28億歐元,特許權費收入預算為7600萬歐元。特許經營也成為29屆北京奧運會商機的一大賣點,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副部長袁斌曾向媒體透露,初步估計特許商品的銷售額為7億美元,奧運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杜巍則認為,在中國市場實現10億美元銷售額還只是個保守數字;11月11日晚,奧運會吉祥物五福娃新鮮出爐,掀起了奧運特許商品銷售的,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在“福娃”上市的當天,銷售額超百萬元;北京奧運經濟高級顧問預測,吉祥物收入在40億元左右。
十運會的籌委會及其下屬的十運公司也制訂了詳盡的十運會特許經營招商計劃,十運會特許經營是企業向十運會籌(組)委會繳納一定的特許經營費用,獲取十運會籌(組)委會授權生產或銷售帶有十運會標志(十運會名稱、會徽、吉祥物)的各類產品,或由十運會籌(組)委會指定,為十運會提供專項服務的一種經營模式。特許經營的主要內容為:①十運會指定(專用)產品(含禮品、紀念品):企業使用十運會特殊標志,生產、銷售指定(專用)產品,享有該指定(專用)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排他權。②十運會指定服務:為十運會提供指定服務,企業享有所指定服務的排他權。③十運會標志產品:企業在其產品上貼標使用十運會特殊標志,不享有產品的排他權。
除了電視轉播權和贊助收入,特許經營也為十運會帶來不菲收入,十運會資源開發公司總經理辦公室的徐國輝透露,通過公開拍賣、定向邀標等形式,云錦、金屬制品、毛絨玩具、運動服飾、接力火炬、雨花石制品、水晶玻璃制品、旗幟、手表、瓷磚、陶瓷飾品、旗袍等的特許標志使用及指定新聞會場、指定印刷服務權等項特許經營項目,以及其他商業資源開發已實現合同成交金額2500余萬元。特許經營的企業不僅廣泛宣傳了公司形象,也獲得不少利潤,如花了150多萬買下特許經營權的江蘇至勝孔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預計,最終的銷售額將突破1000萬元。
5 結語
由此說明,對于賽事的組織者和特許企業雙方而言,特許經營是一項互惠互利的雙贏之策。在大型體育賽事的市場開發計劃中應當特別注重特許經營權的開發。體育賽事特許經營權開發依賴的條件主要有:賽事組織機構較大的規模和較好的聲譽;高水平的賽事表演;賽事轉播力度大;企業較強的品牌競爭力;權責明晰、利益均衡的合約;政府的積極引導。
參考文獻
[1][美]斯蒂格利茨.經濟學(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企業的金融資本主要以有價證券為表現方式,如股票、債券等,也可以是指企業所持有的可以用于交易的一些商品或其他種類的合約,如期貨合約等。它是與企業資本相對應的資本形態。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就是指企業以金融資本為對象而進行的一系列資本經營活動。它一般不涉及企業的廠房、原材料、設備等具體實物運作。企業在從事金融資本經營活動時,自身并沒有直接參加生產經營活動,而只是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或者期貨合約等來進行資本的運作。所以,企業金融資本經營活動的收益主要來自于有價證券的價格波動以及其本身的固定報酬所形成的收獲。企業金融資本經營的主要目的是以金融資本的買賣活動為手段和途徑,通過一定的運作方法和技巧,使自身所持有的各種類型的金融資本升值,從而達到資本增值。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與實業資本運營相比較具有如下特征:
1.經營所需的資本額較少
實業資本運營,尤其是項目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經營活動,往往都要求企業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對于企業的金融資本經營,只需企業購買一定數量的有價證券或交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即可從事金融資本的經營活動。所需資金量相對實業資本來說較少,大多數企業都能夠承受。所以,金融資本經營是一種適合于大多數企業進行的資本運作方式。
2.資本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強
金融資本投資經營的結果主要體現在企業所持有的各類有價證券上,而這些證券又都是可以隨時變現、隨時充當支付手段的媒介。由于企業的金融資本在經營活動中,資產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強,也就使企業在從事金融資本運作時有了較大的選擇余地和決策空間。換言之,一旦企業察覺到形勢有變或者有了新的經營意圖,它可以較方便地將資產變現或者轉移出來,以及時滿足企業的需要。
3.心理因素的影響巨大
社會心理因素對各種資本經營方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造成經營行為和經營效果的偏差,而這些影響一般都具有間歇性和偶性發的特點。但在金融資本經營中,心理因素卻是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比如,當證券投資者預感到一種證券價格將要發生變動時,他就會依據自己的心理判斷搶先做出行動。當這種意識為多數人所共有時,則會形成集體的“搶先”意識。這種共有的意識構成了證券市場每時每刻的心理潮流,并常常會由此引發價格的劇烈波動,而這種現象又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心理動蕩。
4.經營收益的不穩定性
金融資本經營是一項既涉及企業自身條件,又受外部宏觀環境因素干擾的活動。企業的自身條件有:企業的資金實力、決策人員的能力、企業所具有的金融資本經營的經驗和技巧等;而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因素諸多,如國家的經濟形勢,政府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政策,國民經濟增長水平,居民收入等。這樣就使企業金融資本的經營容易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造成其收益的不穩定性。另外,金融資本經營的收益主要是通過有價證券價格的變動來獲取的,由于證券交易市場上價格的頻繁變化,企業收益發生波動也是必然的。
二、金融資本經營的技術操作原則
1.經營目標明確,制定投資計劃
要使企業的金融資本經營取得成效,應首先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投資計劃,以避免投資經營的盲目性,保證預期投資效果的實現。企業在擬定投資經營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1)資金的來源與穩定性。(2)投資收益的獲取方式,是以股票投資經營為主,還是以債券投資經營為主。(3)處理好可獲得的信息,把握機會。
2.組合投資經營,分散投資風險
在金融資本經營過程中,收益和風險是緊密相連的。在風險已定的情況下,應盡可能使投資報酬最高,或在報酬已定的情況下,盡可能使風險最小,這是金融資本經營的基本原則。在這一原則下,企業在金融資本經營進程中,要實行組合投資經營,即將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資本運作方式合理搭配起來,以分散企業的投資經營風險。一般是將企業的金融資本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安全性高的債券或優先股;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具有成長性的普通股;另一部分應作為準備金,以待更好的投資機會或用來彌補意外損失。
3.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原則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靠人來進行的,人的潛能最大,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資本要素。金融資本運作是一項需要高度智慧性勞動的復雜工作。因而,投資決策者必須具有扎實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一定的經營能力,能夠把握住金融資本經營的有利時機,做出成熟的決策。
4.機會成本最小原則
在金融資本經營交易市場上,資本的經營方向是可變的。資本要不斷地從那些盈利性低的部門退出,進入盈利性較高的領域,以使金融資本運營的機會成本最小。要做到這一點,投資者應該理智、慎重,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對各種類型的經營方式做認真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的動作對象和方式。
三、如何選擇金融資本經營對象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最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即股票交易、債券交易、期貨和期權交易。金融資本經營對象的選擇,主要是指企業選擇何種金融資本經營方式的過程,一般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風險因素
在金融資本經營市場上,不同的投資者由于其財力、物力和人力的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也不一樣,這就要求企業在金融資本經營中,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的基礎上選擇風險適度的投資經營對象。風險與收益一般成正比例關系,即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但也不排除會有低風險高收益和高風險低收益的情況。企業在選擇投資經營對象時,應注意各種不同經營對象的風險與收益的對應關系,保證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下有相應的收益相匹配。
2.變現因素
由于證券構成企業金融資本的主體,所以金融資本的流動性主要表現在證券的變現能力上。在沒有二級市場的情況下,證券的流動性取決于證券的償還期限,期限越短,流動性越強;如果存在二級市場,證券的流動性則主要取決于二級市場的發達程度和某種證券的熱度。
3.收益因素
追求高收益是大多數投資者的最終目的,但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價格、手續費、現金等因素,以期在成本——收益原則下,選擇出以較低成本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對象。
(一)發展投資銀行業務
隨著資本市場業務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傳統的以大中型客戶為貸款導向的信貸盈利模式受到直接沖擊,以承分銷為代表的投資銀行業務和資金投資業務將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這不僅有利于增加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和投資收益,還能改善當前商業銀行以貸款利息收入為主的單一收入結構,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商業銀行應當改變觀念,積極拓展資本市場業務,主動出擊投行業務。當前可以開拓的業務領域包括:1、融資及財務顧問業務。依托銀團貸款等結構化項目融資業務,發展融資及財務顧問業務。通過參與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積極介入到政府財務顧問和大型國企財務顧問市場,利用銀團貸款與證券承銷操作程序的相近特性,積累商業銀行在分業經營體制下的承銷經驗。2、業務。利用資金匯劃和清算系統券商結算是商業銀行依托健全網絡的優勢業務。同時,還可利用機構網絡優勢開展銷售證券、基金和保險產品與服務。3、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業務歷來是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表現競爭與合作關系的主要業務領域,商業銀行利用掌握著不良資產和優質住房按揭貸款資源的優勢。通過不良資產和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實現處置不良資產、盤活長期資產、提高資產流動性等經營目標,同時積累投行業務經驗。4、創業板市場業務。主要是針對具有核心技術優勢和較好管理水平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期進行扶持、包裝、推介等一系列融資顧問服務。
(二)積極推進產品創新
綜合化經營的著力點,就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通過為客戶提供不斷創新的綜合化金融產品,來提升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商業銀行不僅要在傳統銀行業務領域如票據業務、消費信貸等方面不斷推出新的創新產品,而且要積極探索基金、企業年金、信托、資產證券化、企業短期融資券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非銀行金融產品,為綜合化經營的開展創造必要條件。在這方面,商業銀行應該加強跨市場性產品的研發和交叉銷售。
(三)提高非利息收入業務的比例
近期商業銀行進行全面的綜合經營將面臨較大的體制風險。但當前商業銀行可以在不違反現有分業經營制度框架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客戶的需要,選擇重點發展中間業務品種,加強相互之間以及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合作,加大業務創新的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推進綜合化經營。重點發展以下幾個方面的業務:一是由國債、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銀行債券等所組成的政府債券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商業銀行運用巨額資金的重要渠道;二是商業銀行有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網點優勢,是品種日益繁多的基金、政府債券、保險等金融產品的重要代銷渠道;三是證券市場機構投資數量的增加、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和商業保險的發展將會使銀行在證券投資基金、QFII投資、社保資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金融資產的托管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四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進,防范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利用利率、匯率波動進行投資的衍生業務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五是企業資金管理、投融資需求的高漲和購并活動的增加將推動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的現金管理、財務顧問、信息咨詢等業務的發展。
(四)拓展個人銀行業務
國外發達國家的銀行個人銀行業務是在80年代前后逐步興起的,短短十幾年間,個人銀行業務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國際上許多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利潤已占利潤總額的30%~70%,成為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如匯豐控股的個人金融服務、消費金融和私人銀行業務利潤貢獻占到60%以上。
拓展個人銀行業務關鍵是要求商業銀行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服務客戶為出發點,使其滲透到銀行工作的各個環節;樹立起市場觀念、客戶觀念和營銷觀念,增強“市場和客戶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的理念,加強產品創新,向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務,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從而留住客戶,擴大優質客戶群體。
(五)構建金融機構之間的戰略聯盟
戰略聯盟是指企業之間為實現戰略目的而達成的長期合作安排。戰略聯盟有合資企業式、功能協議式、股權參與式和寬框架協議等具體形式。通過戰略聯盟,各類金融機構之間可以形成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從而獲得綜合經營功能。此外,通過合作,還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減低成本和分享客戶基礎,從而擴大各類金融機構本身的地理、產品服務及客戶范圍。目前,中國人壽、平安、新華、太平人壽在內的國內各大保險公司已和十幾家商業銀行普遍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這些都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與境內外保險、證券公司戰略聯盟的實質性啟動,開創了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新模式。
(六)加快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的組建進程
所謂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是指在同一控制權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中至少兩個不同的金融行業大規模地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公司。其優點是:控股母公司能運用組合理論、協同理論和能力理論對子公司進行戰略協調和管理;子公司作為經營實體獨立從事經營活動,從而金融控股集團在整體上可視為綜合性銀行,又能適應分業管理的要求。
(七)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人才是競爭的關鍵。國際上實行綜合化經營較好的商業銀行,基本上都擁有一批適應綜合化經營的跨領域、復合型人才隊伍。與之相比,國內商業銀行還存在很大差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外資銀行的大舉進入,國內商業銀行將因人才不足在綜合化經營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時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危險。因此,商業銀行應盡快著手,按照綜合化經營的需要,超前制定人力資源規劃。一方面,選拔一批優秀員工到國外綜合型商業銀行培訓學習,培養一批既精通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各項金融業務又擁有法律、管理等多領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應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薪酬和激勵制度,在國際金融人才市場上,引進一些優秀的復合型金融骨干。
(八)建立綜合化經營的信息技術平臺
先進的信息技術平臺,是實施綜合化經營的技術保障。目前,商業銀行現有的信息系統都是在分業經營框架下建立起來的,綜合化經營后,原有的業務系統、風險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系統已經無法滿足多元化業務需求和風險控制的要求。
因此,要實現綜合化經營,必須盡快著手更新或升級現有的信息技術系統,建立起多元化的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系統、復合型產品創新和銷售的信息技術平臺以及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這一點對今后實行控股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更為重要。
二、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綜合經營的模式選擇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綜合化經營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德國、瑞士、英國為代表的全能銀行制。該模式下,銀行可以全面經營存貸款、證券買賣、保險銷售等業務。二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該模式下,由金融機構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過并購或投資控股獨立的子公司分別從事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金融業的逐步開放,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與發展空間,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銀行開始突破分業經營的界限,通過戰略聯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開展綜合化經營的探索與實踐。從國內實踐看,在分業監管體制下,綜合化經營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淺層次的業務合作,如商業銀行與證券、基金、保險、信托共同開發綜合性產品并銷售;二是大型企業集團組建控股公司,集團本身不經營金融業務,而由其控股的銀行、信托、證券、保險多個金融子公司分別經營多種金融業務,如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平安保險集團模式;三是合資模式,如建行與摩根士丹利合資成立投資銀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機構并購,如工商銀行通過控股工銀亞洲(香港),并通過工銀亞洲控制太平保險,滲入投行和保險業,開展綜合化經營;五是設立專業性公司如基金公司,進入其他金融領域。這些做法對于推動綜合化經營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已不能滿足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需要。
根據我國現階段的金融監管環境,以及國內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國目前較為可取的模式。這種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實上仍實施專業化經營,而在集團層面是“全能”的,這既沒有打破分業經營的大原則,又可以達到綜合化經營的實際效果,較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我國當前法律環境及監管體制的沖擊。
關于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構建途徑問題,可以在堅持市場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多樣化的探索。就目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現狀而言,以商業銀行為主體進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構建應當是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的主要方向或現實選擇。也就是說,建立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以商業銀行為母體或核心,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應以輔助角色進入金融控股集團。因為中國的金融企業,以商業銀行的資本實力、信譽、穩健性、品牌、風險管理機制等方面都較其他金融企業更為顯著。這一點,從國外金融控股集團的案例也可以看出,國外金融集團大都是以銀行為核心來組建的,如花旗集團、瑞穗金融集團、瑞士銀行集團、匯豐集團、荷蘭銀行集團、德意志銀行集團等國際有影響力的綜合性金融集團,都是以商業銀行為核心進行運轉的。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122-02
一、多元化經營的界定
多元化經營戰略屬于開拓發展型戰略是企業發展多品種或多種經營的長期謀劃,公司多元化戰略是公司在現有經營狀態下增加市場或行業差異性的產品或產業的一種經營戰略和成長方式。多元化有靜態和動態兩種含義,前者指一種企業經營業務分布于多個產業的狀態,強調的是一種經營方式;后者指一種進入新的產業的行為,即成長行為。
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題的是美國學者安索夫(H.I.Ansoff),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多元化戰略》一文中強調多元化是“用新的產品去開發新的市場”。彭羅斯(E.T.Penrose,1959)在其出版的《企業成長理論》中定義多元化是企業在基本保留原有產品生產線的情況下,擴展其生產活動,開展若干新產品(包括中間產品)的生產。并且這些新產品與原有產品在生產和營銷中有很大的不同。他認為多元化包括最終產品的增加、垂直一體化的增加以及企業運作的基本領域數量的增加。魯梅爾特(R.P.Rumelt,1974)指出,多元化戰略是通過結合有限的多元化的實力、技能或目標,與原來活動相關聯的新的活動方式表現出來的戰略。多元化的實質是拓展進入新的領域,強調培植新的競爭優勢和現有領域的壯大。
二、債務融資與公司投資行為的關系分析
融資與投資是企業的兩項基本財務活動,它們既相互獨立,又休戚相關,是企業資金運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因此探討投融資之間的關系,研究企業財務杠桿對公司投資行為的影響就成為當今研究的主要方面。這一理論最初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教授提出,他們認為在完美的資本市場中,負債融資與公司的投資行為無關,然而現實中并不存在完善的資本市場,因此,負債融資必然影響企業的投資行為。
負債融資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理論認為,負債融資帶來了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在假設股東與經理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股東、經理為使股東財富最大化,會在投資決策時選擇那些能夠增加股權價值但會減少整個企業價值的項目,或放棄那些能夠增加企業價值但會減少股權價值的項目,從而產生過度投資或是投資不足。如Myers(1977)指出,當公司未來擁有較多投資機會時,如果公司擁有過多的未到期債務,則債權人有可能會分享被投資項目未來獲得的大部分收益,以至于股東未能獲得最低的正常收益,在這種情況下,盡管項目的凈現值為證,但股東仍傾向于放棄它們,此時公司便發生了投資不足問題。另一種理論則認為,負債融資能夠抑制股東―經理沖突,即將負債視為一種公司治理工具,即負債的相機治理作用。經理人員為了尋求高于市場水平的薪金和津貼,有著擴大企業規模的沖動。所以,當企業擁有過多的剩余現金流時,經理可能會將其投資到能夠擴大企業規模但未必具有良好贏利性的項目,而負債融資能夠減少這種股東―經理沖突所導致的過度投資行為。如Jensen(1986)指出,當公司擁有較多自由現金流時,公司管理者易產生將這部分自由現金流投資于一些凈現值為負的新項目上的動機,即過度投資行為。
三、多元化公司的債務融資與公司投資行為的關系研究
上述研究都是將公司視為一個無差別的整體,沒有考慮公司特征對負債融資與公司投資行為關系的影響,尤其是在多元化經營趨勢發展迅猛的背景下,了解多元化經營的投融資政策,探討多元化經營下債務融資與公司投資行為的關系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多元化經營作為企業的一種典型經營戰略,長期以來受到實業界和理論界的廣泛關注。多元化對公司債務融資與公司投資行為間的關系是企業多元化理論中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
二戰后,西方國家的企業普遍經歷了專業化―多元化―歸核化的循環過程,到目前全球最大多元化公司通用電氣是少數幾家成功的多元化企業之一。許多學者對企業多元化經營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主流思想認為企業多元化經營會抑制負債治理作用的發揮,損害企業的價值產生多元化折價(diversification discount)。而與西方實業界和理論界對多元化折價達成共識不同的是,中國的實業領域經歷了專業化―多元化―歸核化―多元化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許多大中型企業紛紛走上多元化發展之路以把企業做大做強,但這一期間大多數的多元化行為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到了90年代,不少企業經過“收縮戰線”、“精簡業務”之后,又開始了在新行業的“試水”,多元化經營的趨勢日益明顯。相應的,中國理論界對多元化經營公司負債的治理作用也仍存在廣泛爭議。
縱觀國內外研究文獻我們可以發現:從負債總量上來看相比專業化公司,多元化公司表現為更多的投資與更多的負債;從產權性質上來看無論是國有控股還是非國有控股,負債均具有顯著的治理效應,但相比于國有控股,非國有控股的治理效應更強,在多元化公司和專業化公司均表現為這一規律。同時與多元化公司相比,專業化公司超額投資與超額杠桿具有更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并且在多元化企業中,與低成長性機會的部門相比,高成長性機會部門的負債水平對投資支出的負向影響具有更大的顯著性水平;同樣與核心部門相比,非核心部門的負債水平與投資支出之間具有更加強烈的負向相關關系。這種差異與集中業務型企業有著很大的不同,并且與一般認為多元化企業會給高成長機會的部門和非核心的部門分配一個不成比例的債務負擔的觀點相一致。
四、對中國多元化經營的啟示
結合中國的制度背景和多元化上市公司發展現狀,為改進企業融資結構規范多元化公司投融資行為,提高多元化上市公司的投資效率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應該打造核心競爭力穩步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避免盲目多元化經營。多元化公司由于內部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并沒有加強負債的治理效用,反而抑制了這一作用的發揮,致使企業的投資效率打了折扣,因此中國企業在實施多元化戰略前經營者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發展所處的階段與自身的競爭能力,企業只能在適當的條件下穩步實施多元化經營,才能實現降低風險提高競爭力的目的。
其次要權衡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合理選擇多元化經營的方式與時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企業多元化經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來說利大于弊,但這也并不是說只要實施了多元化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這之前首先需要細致分析多元化經營的條件,必須認真分析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市場供求狀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多元化經營。因此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必須建立在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分析評估自身進行多元化經營的條件是否已滿足,特別需要評價的是自身的聲譽和品牌、技術和資金等稀缺資源是否足夠支持多元化業務的持續發展。
最后應根據市場與企業的發展階段慎重選擇相關多元化與非相關多元化經營。研究表明中國上市公司從事非相關多元化的公司明顯多于從事相關多元化的公司,并且與相關多元化公司相比,非相關多元化公司負債具有更好的相機治理作用。因此企業在制定和實施多元化戰略時,應慎重選擇合適的多元化經營類型,當資源充裕時企業就可能會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向不同業務領域進行擴張;而當資源緊張時企業就可能會采取收縮戰略實施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從而降低多元化發展戰略程度。
參考文獻: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得以生存、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企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不斷發展的直接源動力。任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必須依賴于有效投入和合理運作,科學的資金管理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有利保證,這對目前我國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這種多元化的經濟聯合體尤其重要。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來自國內外的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加強電力集團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已成為促進電力集團公司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實行資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1.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所屬單位較多,分布在全國各地,長期以來企業資金帳戶分散,資金基本都沉淀在當地賬戶,使用效率差,集團公司可掌握、調度的資金量少,難以集中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生產、基建的需要,必要時還要依靠大量銀行貸款來解決投資和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使得資金成本居高不下,財務負擔沉重。通過資金集中管理,成立資金結算中心,以經濟獎罰措施及適當的行政手段,及時集中應上交的資金及部分閑散資金,可以使分散、閑置的資金形成龐大、雄厚的資金優勢,來保障重點項目的資金需要。
2.資金集中管理是強化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資金的不足是制約多元化經營的電力企業集團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司集團應把資金增值作為增加經濟效益的一大支柱來確立。同時,應針對基層各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有自成體系、相互封閉、互不往來的弊端,通過結算中組織資金調度,來強化企業資金流量的控制管理,加強企業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3.資金集中管理,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可以通過結算中心對基層單位賬戶的監管,通過預算管理對資金收支性質的審核,降低企業非生產現金的支出,杜絕企業之間違規拆借,減少資金損失。
二、現有資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不足
1.集權分權的程度掌握制度不合適。資金集中管理的總體原則“總體集中,適度分權”的度把握不好,在某些方面存在控制過細的問題,缺乏靈活性,造成基層單位自主積極性不高,過分依賴集團公司,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差。同時部分單位為逃避資金集中管理,利用一些不合規的手段套取資金,支付預算外項目,容易違反財務制度。
2.信息網絡支持手段滯后。目前只實現了資金預算管理系統和資金支付系統的對接,而資金預算系統只是一個單獨開發的小模塊,與公司全面預算管理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不能勝任資金集中管理的需求。財務信息傳遞及分析功能不足,缺乏有力的信息溝通手段,容易造成母公司信息掌握不完全,在部分事情的處理上形成決策效率低甚至失誤的現象,不僅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而且容易給正常的基本建設和生產經營帶來負面影響。
3.環節增多,效率降低。由于管理系統和管理軟件不能全面滿足資金集中管理的需要,造成審批環節增多,而審批手段落后就造成財務人員工作負擔加重,時間效率下降,只注重細節和環節上的問題,而缺乏全局考慮。
4.預算管理手段落后。由于目前沒有真正做到以全面預算管理為目標的資金集中管理,只是達到了資金集中存放和相對的集中調配。資金管理沒有將資金的籌集、投放結合起來,資金的時間價值沒有充分得到利用。
三、完善對策
0前言
伴隨著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商業銀行的經營日趨全能化,國際金融領域混業經營已漸成趨勢。銀行的合并熱潮引起了整個金融服務業的重視,焦點事件就是1998年花旗銀行和旅行者集團的合并成為全球資產最大的金融集團,使得其在消費者銀行,企業銀行,股票經紀業務和保險市場擁有了獨一無二的地位。1999年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頒布,標志著混業經營時代的來臨。
究其原因,可以從需求方和供給方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可能是需求因素,也可能是供給因素影響促使全球銀行業趨向混業經營。從需求方面來看,顧客可能從全能型銀行提供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務中獲得很大的便利與滿足,但實際情況表明大多消費者不愿購買一站式金融服務,許多消費者傾向于向不同的金融機構分別購買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所以混業經營的動力來自于供給方,全能型銀行可以從混業經營中獲得的經營協同效應和風險分散的好處。
近兩年來,花旗銀行又選擇了新的路徑,開始通過資產置換或逆向并購的方式收縮非核心業務,從混業經營返回到其原來主業,花旗的回歸顯示銀行控股集團的混業經營方式自身存在某些缺陷。實際上,銀行的混業經營可能引發一些利益矛盾沖突,這些利益矛盾會對銀行自身經營以及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本文在研究了各國銀行業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幾種銀行混業經營所引發的利益矛盾沖突,以及這些利益矛盾對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各國銀行和企業關系密切程度以及市場完善程度的不同,銀行混業經營引發的利益矛盾對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不同甚至有可能相反。
1 銀行混業經營的利益矛盾研究
在混業經營的模式下,一家銀行可能是客戶公司的貸款銀行,同時又是客戶公司證券的發行承銷銀行,甚至還充當投資者資金管理人的角色。這樣,銀行、客戶公司和投資者三個主體之間由于相互聯系緊密程度的不同會引發利益沖突。
下面將分別從對以色列、日本和美國銀行混業經營的研究中,揭示這些矛盾的存在。
1.1 以色列銀行業情況分析
以色列銀行是貨真價實的混業經營銀行,銀行參與幾乎所有資本市場業務的運作,包括一般銀行業務公司證券承銷發行投資資金管理甚至擁有公司的股票參與企業管理。而在90年代初,以色列很多公司的股票在股票市場第一次公開發行,銀行既作為承銷發行銀行深入參與了這些公開發行過程,又通過銀行管理的投資資金購買了公司發行的大量股票。這就為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樣本。
Ber,Yafeh和Yosha(2000)對以色列1991―1994年第一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當貸款和證券承銷發行都由同一家銀行負責運作的公司,其證券公開發行的銷售成績往往好于平均水平,但這家公司第一次公開發行股票后的第一年的股票回報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當貸款、證券承銷發行都由同一家銀行負責運作的公司,且銀行還將自身管理的投資資金注入該公司時,這家公司股票上市第一年的股票回報率甚至更低。這表明上述公司的股票在公開發行時股價被高估,銀行將過多的資金資源投入到客戶公司的證券發行與銷售,這一行為浪費了投資者的資金。
所以,在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市場條件下,說明銀行對公司客戶比對資金投資者客戶更為忠誠。由于銀行業務的全能化,證券發行承銷銀行會對客戶公司更為了解,混業經營的銀行內部存在利益沖突,使得證券發行承銷銀行有可能利用信息上的優勢,銀行趨向于向不知情的投資者推銷其自身負責承銷的證券,將低效益的公司的證券轉嫁給不知情的投資者,損害資金投資者的利益,對市場資源的分配造成不良的影響。
1.2 日本和美國銀行業情況分析
日本企業的融資主要以銀行融資為主,美國企業融資是以資本市場融資為主。在日本,公司和銀行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一家典型的日本公司往往與幾家銀行有緊密聯系,而其中最大的貸款銀行往往對公司的發展狀況和前景十分了解,在日本,銀行更有可能對企業施加影響。相對來說,美國公司由于主要不通過銀行來融資,公司和銀行之間的關系就不那么密切,銀行對企業施加影響的可能性較小。
美國90年代放松了銀行分業經營的限制,允許美國銀行承銷發行公司證券,這一改革使得日本在美國的銀行業務下滑,為了增強自身競爭力,日本在1993年的《金融系統改革》法案中允許日本商業銀行提供投資銀行服務。銀行混業經營引起了對其利弊的討論,還有其對銀行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影響,焦點在于商業銀行在承銷其有借貸關系的公司的證券時的角色。
美國的研究表明,混業經營的銀行承銷客戶公司的證券時,由于信息共享產生范圍經濟效應,這將使得銀行所服務的客戶公司獲益。因為全能型銀行作為商業銀行向客戶公司提供貸款并且持續向公司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它們相對專門的投資銀行來說在企業信息收集方面的更有優勢,這一信息收集優勢可以幫助客戶公司在資本籌集過程中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生成的額外成本,通過引導公司的決策,混業銀行可以降低客戶公司金融壓力的成本。總的說來,和普通交易所相比,混業銀行承銷證券對客戶公司更有利。
但在日本的市場條件下,得出了和美國相反的研究結果。Kang和Liu(2007)對日本1995―1997年股票市場的實證研究中發現,日本市場中銀行和企業間過于密切的借貸關系,會使得銀行可以給企業施加影響。當銀行進入公司證券的承銷業務并急于拓展市場時,需要與投資者顧客建立穩固的關系,因此,銀行會通過自身在貸款方面的地位給企業施壓,降低這些企業的證券價格。雖然這一較低的價格可以使得投資者獲得收益較高的投資機會,但是卻增加了證券發行企業的金融成本,損害發行證券者的利益。
日本金融市場中的這種現象的背后推動力是銀行和其顧客之間緊密地借貸關系,而資本市場的競爭不能消除這一沖突;在美國卻剛好相反,資本市場的發達使得銀行不能過多干預企業,使得企業證券得以以更為公平的價格銷售。
2 結論與對策
上述研究表明,銀行混業經營過程中,各主體之間存在利益矛盾的沖突,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沖突焦點不同,從而對金融市場造成的影響各異。
以色列的市場條件下,混業經營的銀行對發行證券的公司客戶更為忠誠,傾向于高估公司客戶的證券價格,向不知情的投資者推銷自己承銷的證券;在日本的市場條件下,銀行為了拓展市場,傾向于向發行證券的公司客戶施壓,降低證券價格賣給投資者,以建立與投資者客戶間的密切關系;在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融資條件下,矛盾得以緩解,混業經營的銀行可以憑借在信息方面的優勢,降低客戶公司上市成本,提高效率。各方利益沖突的矛盾存在,會減弱混業經營本來可以帶來的經營協同效應優勢,如果市場不能消除這一沖突,將會對金融市場效率造成不良的影響。
要使得混業經營在金融市場最大化其帶來的各種優勢,從宏觀角度來看,應該健全完善資本市場的運作,在政策和法規上加以正確的引導。
從微觀角度看,近期花旗銀行的發展為混業經營的銀行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模式,混業模式從集團內部的混業經營,轉變成與其他金融集團不同金融業務的合作,不再強調經營協同,而是發揮金融協同效應。花旗集團在流動性管理上是高度分權的、在風險管理上是分層的,但在資本充足的監管卻是高度集權的,這樣在集團整體層面單一業務的波動風險可以被相互平滑,集團總體業績相對穩定,評級較高,從而保持了總體融資渠道的暢通,這樣當任一種單一業務陷入周期性低谷時,集團總體有充足的金融資源可以支持其渡過危機并整合行業。
我國銀行業將日益走向混業經營,應正確把握混業經營帶來的優勢和劣勢,結合國外的經驗,走出一條與自身情況相符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3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4392(2007)06-0013-02
企業融資方式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融資方式是指企業籌措、運用資金的具體形式。狹義融資方式則指企業籌措資金的具體形式,本文僅對狹義的融資方式即籌資方式進行研究。融資方式結構實際上就是資金來源結構(籌資結構),簡稱資金結構或融資結構。如何選擇適合于中小企業具體情況的最佳融資方式結構?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不同時期融資方式結構都不盡相同。本文試圖從企業經營的安全度出發,設立了測試企業融資方式結構優化的主要指標。
一、建立測試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結構優化指標體系的總出發點
設立測試融資方式結構優化的指標可從不同角度來進行,通常采用測定不同融資方案綜合資金成本率的方法加以選擇。本文認為,從企業經營的安全度出發研究更好一些。企業經營的安全度,顧名思義就是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是指企業生存與持續發展能力的大小。企業的安全度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自有資金,以償付到期的債務,這與企業的經營風險、資金周轉速度密切相關;二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盈利能力,使投資收益率(或總資金所得率)高于債務資金利息率。衡量企業經營安全度的主要尺度是自有資金比率和自有資金盈利率(或每股收益)。
之所以把企業經營的安全度作為設立指標的總出發點,是因為:第一,擁有一定的自有資金和有足夠的盈利能力,是企業創建、參與市場競爭、籌集外部資金和持續生存與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從投資者來講,其投資方向和規模的決策,首先考慮的是投資的安全性。企業經營的安全度決定了企業在某一時期所能選擇的融資方式和可能采用的融資結構。第二,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用最“經濟”的方法籌集所需的資金,并使資金成本率降到最低限度,獲取最佳融資效益。融資方案綜合資金成本率只能作為融資方案的選擇依據之一,而不能作為測試資金結構優化指標的總出發點。因為融資的最終目標是獲取最佳融資效益,最低綜合資金成本率只是實現融資效益的手段、途徑或者是所要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最終目標。
二、測試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結構優化的主要指標
從企業經營的安全度出發,測試企業融資結構優化的主要指標有兩個: 第一個是自有資金比率。與大企業比較,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表現為更偏好內源融資,更依賴債務融資,尤其是經常性的小額短期銀行貸款及更多地求助于商業信用和非正規金融等特征。實踐表明,有適度自有資金比率的企業在發生虧損時,有足夠的資金加以彌補,而債權人也愿意用債權資金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以重新獲利。在具備足夠的自有資金比率時企業管理部門可以致力于企業的采購、生產和市場銷售等領域,而不是忙于資金籌措,以集中精力度過危機。因此,為防止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對企業的不利影響,保持適當的自有資金比率是必需的。自有資金比率對企業的持續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企業危機預警指示器。
第二個重要指標是自有資金盈利率,即自有資金利潤率。之所以不采用“資金利潤率”,是因為盡管資金利潤率將企業融資額壓縮到最小單位,反映每單位融資額的獲利情況,但是資金利潤率作為考核融資結構合理與否的指標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企業資金來源不僅是自有資金,還包括借入資金,借入資金的收益是利息,已從經營收益中減除,利潤中已不包括借入資金的收益;二是從企業主體角度出發,只有自有資金是所有者投資,倘若用全部資金利潤率作為考核指標,豈不混淆了企業主體界限。因此,企業資金結構合理與否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應以“自有資金利潤率”表達。這一指標既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又能反映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果。當企業融資結構變化時,可以通過這一指標反映出來。
假定某企業總資金(負債加自有資金)為2000萬元;債務利息率為10%;所得稅率為50%;息前利潤(經營收益)為300萬元。在其負債比例分別為0%、50%和75%時,該企業自有資金稅后利潤率為7.5%、10%和15%。見表1。
該例說明,同一企業在資金總量、經營收益、債務利率相同的情況下,改變融資結構,其自有資金利潤率將發生變化;同理,不同的企業,由于不同的財務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資金結構,使得各自的自有資金利潤率存在著差別。
自有資金利潤率與全部資金所得率和融資結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為便于分析,抽掉因結算原因引起的不支付利息的短期債務。假設LC為債務資金,NC為自有資金,TC為總資金,YLC為債務資金利息率,YNC為自有資金利潤率,YTC為總資金所得率,有:
YNC=YTC+(YTC-YLC)×LC/NC
假定有A和B兩個方案,其中A方案的總資金所得率為10%,債務利率為8%;B方案的總資金所得率為6%,債務利率為8%,在負債比率分別為60%、80%和90%的情況下,A、B方案的自有資金利潤率如表2所示。
由此可見,在負債利率確定的情況下,若總資金所得率大于負債利率,企業愿意用債務資金替代自有資金,且負債比率越高,自有資金盈利率也愈大(見A方案),這也是現代許多企業負債經營、降低自有資金比率的重要原因;若總資金所得率小于負債利率,借入資金比例越高,自有資金的收益率就越低,當其自有資金比例低于適當的比例時,企業的持續生存能力就會發生問題。因為一個債務資金份額大的企業就會由于銀行利率上升以及不利的市場銷售條件顯示出下降的盈利率,從而會受到相當大的損失(見B方案)。損失的原因在于債務資金份額過高所引起的高利息負擔。在經濟萎縮或宏觀緊縮時期,利息負擔會導致盈利的減少和自有資金利潤率的急劇下降。債務資金份額越大,利息負擔越重,虧損發生的越快。這就是說,只有在企業經濟效益良好時,負債經營才是有利的;同時,在提高借入資金對自有資金的比例時,要充分考慮融資風險的大小。這是企業在安排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的比例時,必須遵循的原則。
參考文獻
前言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得以生存、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企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不斷發展的直接源動力。任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必須依賴于有效投入和合理運作,科學的資金管理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有利保證,這對目前我國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這種多元化的經濟聯合體尤其重要。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來自國內外的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加強電力集團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已成為促進電力集團公司發展的重要課題。
1 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實行資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1.1 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所屬單位較多,分布在全國各地,長期以來企業資金帳戶分散,資金基本都沉淀在當地賬戶,使用效率差,集團公司可掌握、調度的資金量少,難以集中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生產、基建的需要,必要時還要依靠大量銀行貸款來解決投資和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使得資金成本居高不下,財務負擔沉重。通過財務集約化管理,資金得以集中管理,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基本建成涵蓋省、市、縣三級的資金集團賬戶管控體系,以經濟獎罰措施及適當的行政手段,及時集中應上交的資金及部分閑散資金,可以使分散、閑置的資金形成龐大、雄厚的資金優勢,來保障重點項目的資金需要及資金運作。使原來僅靠實物運作實現增值的方式,轉變為更多地通過財務運作實現資金的時間價值,達到增值和盈利。
1.2 資金集中管理是強化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資金的集中可以實現多元化的資本運作手段,提高自己集中管理和資本協同的運作能力,拓展資金的運作空間,增強資金的控制力,不斷開辟新的利潤增值點。資金的不足是制約多元化經營的電力企業集團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司集團應把資金增值作為增加經濟效益的一大支柱來確立。同時,應針對基層各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有自成體系、相互封閉、互不往來的弊端,通過財務集約化管理組織資金調度,來強化企業資金流量的控制管理,加強企業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1.3 資金集中管理,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可以通過結算中心對基層單位賬戶的監管,通過預算管理對資金收支性質的審核,降低企業非生產現金的支出,杜絕企業之間違規拆借,減少資金損失。
2 現有資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不足
2.1 集權分權的程度掌握制度不合適。資金集中管理的總體原則“總體集中,適度分權”的度把握不好,在某些方面存在控制過細的問題,缺乏靈活性,造成基層單位自主積極性不高,過分依賴集團公司,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差。同時部分單位為逃避資金集中管理,利用一些不合規的手段套取資金,支付預算外項目,容易違反財務制度。比如市、縣基層單位工程款撥付嚴重滯后,多有占用生產資金,以致造成許多不正常負責及現金流短缺。
2.2 信息網絡支持手段滯后。目前只實現了資金預算管理系統和資金支付系統的對接,而資金預算系統只是一個單獨開發的小模塊,與公司全面預算管理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不能勝任資金集中管理的需求。財務信息傳遞及分析功能不足,缺乏有力的信息溝通手段,容易造成母公司信息掌握不完全,在部分事情的處理上形成決策效率低甚至失誤的現象,不僅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而且容易給正常的基本建設和生產經營帶來負面影響。
2.3 環節增多,效率降低。由于管理系統和管理軟件不能全面滿足資金集中管理的需要,造成審批環節增多,而審批手段落后就造成財務人員工作負擔加重,時間效率下降,只注重細節和環節上的問題,而缺乏全局考慮。
2.4 預算管理手段落后。由于目前沒有真正做到以全面預算管理為目標的資金集中管理,只是達到了資金集中存放和相對的集中調配。資金管理沒有將資金的籌集、投放結合起來,資金的時間價值沒有充分得到利用。
3 完善對策
3.1 適當把握集權與分權的尺度。多元化經營的電力企業集團應按照“總體集中,適度分權”的管理原則,在充分肯定集權的基礎上,打破高度集權,吸收集權與分權的優點,適當在某些方面實行分權。在集權方面,母公司主要在方向性和戰略性的問題上進行領導管理:在分權方面,各基層單位主要對具體的、戰術性的問題,如成本管理、費用控制等自行運作管理,集團予以宏觀指導。這樣做,既不影響某些集團所屬單位的法人地位,有利于總部集中精力,做好市場和宏觀規劃,把握集團的總體發展方向,又可建立科學合理、分工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提高全員參與資金集中管理的主動性逐步規范資金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地規避和化解財務風險,實現積極規避資金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的資金管理目標。綜合考慮多元化經營的電力企業集團情況,以下幾方面的權力應集中到集團本部:(1)投資決策權:包括對各成員單位新建、擴建、改造、修繕投資和對外股權投資的決策權應該集中。(2)各成員單位接受外部投、融資的決策權。為了更好的控制整個集團的融資風險,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避免因融資不當而危及集團生存,公司應把握以下融資決策權:重大投資項目的融資、超過資產負債率按權限的舉債融資、導致股權比例變動的融資、增加注冊資本的融資、成員單位的并購融資與租賃融資、發行債券、發行股票以及成員單位改制中所涉及的融資問題。(3)成員單位資產重組的決策權。包括成員單位對外投資、合并、分立、轉讓、改制等資本運營活動的決策權應集中在集團。(4)重要財務政策的制定權不能分散到各成員單位。(5)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的貸款權、流動資金的貸款權、對外擔保以及企業所得稅的結算權應該由集團集中管理。 轉
3.2 完善資金集中管理中財務公司的職能。資金管理貫穿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經營全過程,只有前瞻性地看待資金管理的地位和發展方向,運用先進的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使用資金,為集團企業的發展壯大添磚加瓦。所以多元化經營的電力企業集團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真正使財務公司成為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的投資中心、投資顧問。財務公司除能夠為集團內各子公司籌集資金外,還應將其投入到關系集團長遠發展的具有深遠意義重大項目上,增強后勁,促進技術進步,并合理安排好集團各子公司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的比例。憑借其信息優勢、理財優勢,幫助投資主體開展咨詢評估,參與企業的投資決策,當好參謀。(2)人才、技術與服務要跟上。要發揮財務公司作用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精干的管理人才、業務人才和研究人才,從業人員應具備良好的理財素質,具備金融、投資、證券及財會等業務知識,具有獨立解決問題和勇于開拓的能力。(3)不斷強化業務服務功能,在具體業務上應做到:①提供完備的系統安全保障,②提供與商業銀行系統互聯的企業資金管理服務平臺,③為成員單位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④以高效率處理資金上收下撥審批等日常操作,⑤實施手段上解決異地經營,支持成員單位自助操作,查詢、劃轉資金,⑥體現不同的資金控制和調度策略,適合不同管理模式,⑦提供多種資金控制方式、可調整的審批業務流程,⑧既要單獨快速實施,又能與ERP系統充分協同,⑨有效地處理內部交易,減少現金的不必要流動,⑩提供集團統一的動態資金集中監控和資金管理決策支持。
3.3 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由于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的財務信息相對獨立,其財務資源分散存放在各電力公司的財務服務器上,形成了“信息孤島”,使得總公司無法及時了解各單位的財務狀況,對實施有效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隨著多元化經營的電力企業集團的不斷發展,對財務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信息不通暢、管理滯后的弊端將日漸突出。加快推進財務集約化管理工作,建立全面、高效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勢在必行。所以,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應運用現代管理思想和計算機、網絡、通訊等先進技術,建設集財務預測、決策、計劃、核算、分析和控制于一體,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全面融合,總公司與分公司信息合一,母公司與子公司信息同步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整體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提高多元化經營的電力企業集團的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服務。
4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