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體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0 07:32: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專體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專體育論文

篇(1)

通過我們對一些中專學校的調查發現,很多中專學校存在著體育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的狀況。在體育課程上,授課內容是教學任務中統一要求的內容,教師首先讓同學們進行熱身練習,熱身完畢之后,教師示范體育項目的標準動作,學生按照教師教授的標準動作進行練習。這樣單一的教學方法既缺乏對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關注,又沒有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和愛好的差異性,很容易使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難以高效地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

1.2體育教師自身素質不高

一些中專學校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缺乏也使得體育教學趣味性不足,體育教學目標難以順利實現。首先,一些教師基礎體育知識缺乏,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對同學們進行科學的指導,導致同學們在體育課程中容易受傷,這使得很多學生對體育課程存在畏懼心理,不能帶著高昂的興趣完成體育學習。其次,一些教師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夠創造出充滿趣味的體育學習環境。他們不能夠將體育鍛煉融入到游戲當中;不能夠開發一些小的鍛煉方式,將體育鍛煉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更不能夠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針對性的訓練,這使得體育課程枯燥乏味,學生難以融入其中。

2提高中專體育教學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2.1對中專生的身體狀況和體育愛好進行充分的了解

可以通過學生的體育愛好進行引導的方式來促使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增強。中專體育課程有著一定的教學任務,這些任務規定了中專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體育課程的必修內容,基于此,教師在體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體育課堂分為兩部分,先教授學生必修的內容,使學生基本體育素質不斷提高。然后,再對同學們的體育愛好進行培養和發展,使得同學們能夠在興趣愛好的推動下對整個體育課程產生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2.2創造愉快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愉快的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主動進行體育學習,有助于學生在快樂的心態下接受和鞏固體育課程內容,所以,我們需要創建愉快的教學環境。首先,教師要親切和藹地對學生進行示范和指導,在對學生不標準的動作進行規范時要幽默風趣,并且對學生多加鼓勵,避免因為過于嚴厲而打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其次,適當地在體育課程上開展競技體育,讓同學們在競爭與合作的氛圍中獲得體育學習的成就感,提高體育學習興趣。

2.3提高中專教師的整體素質

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關系著學生能不能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能不能在愉快的心態下學習到科學的體育知識,能不能培養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等。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提高中專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保障體育教學的科學進行,避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受到傷害。

2.4在體育課堂上引進體育游戲來增強體育課堂的趣味性

體育游戲結合了體育的鍛煉性和游戲的趣味性特征,能夠將同學們的興趣充分吸引到課堂之中,使其在輕松的環境和愉快的氛圍中完成體育教學目標。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在體育課堂上引進體育游戲,以增強體育課堂的趣味性。例如,長跑是較為枯燥,同時,對同學們的體力考驗較大的運動項目,我們可以通過設置“警察抓犯人”的體育游戲,來提升同學們的參與興趣。選取兩名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來擔任“犯人”,其他同學扮演“警察”追捕“犯人”,來讓同學們用追逐的方式來完成長跑練習。這樣,在好勝心和趣味性的推動下,長跑的困難性能夠有一定的降低,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也能夠更加高效地實現。

篇(2)

二、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呈現的“專題”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為實施專題式教學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專題”性特別突出。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以某個領域的“上位”文化知識作為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專題”。首先,選修教材內每個單元的文章都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相互解釋。他們不僅在文章選擇上相互補充,而且在專題內容也相互補充。例如,選修教材《天工開物》兩則《稻》和《冶》中介紹的是古代的科學技術,而“相關讀物”是《徐霞客游記》中的一個片段《麻葉洞天》講述的是科學探險,從古代的科學技術到現代的科學實踐,形成了內容的互補。其次,教材在每個單元內提供了相關的知識和學習材料。使得專題能夠縱向深處發展。例如,在選修課“佛理禪趣”中,在閱讀指南中提供了佛教與中國文化有著怎鹽的關系等相關輔助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選修課中講述的內容,而且還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使得同學們的文學知識得到縱向的深度發展。

三、專題式教學中“專題”的選擇和確立

所謂專題式教學,指的就是圍繞一個專題進行專門研究和討論。所謂的“專題”既不是簡單的知識點,也不是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它是在教材中提煉出來的、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可以統領全部教學的“專題”。這種“專題”不僅是教學的切入點而且是各種語文能力的整合點。例如,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詩歌之部”中的教學目標,就是“了解古代詩歌中的常見意向”。根據這個專題,可以設計的教學專題是“具有特定意象詞語在古典詩歌中的使用”,學生通過這個專題,不但可以了解到有關“意象”的各種知識,而且還能夠提高自己語言表達和鑒賞詩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實施專題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課程內實施選修。所謂選修,其實就是學生對專題的選擇。因此,實施專題式教學既有教師為學生選擇的專題,也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專題。教師可以布置教學任務,提出相關問題并提供相應的材料,學生根據這些教學任務、問題和相關材料確定自己喜歡的、符合語文發展需要的一些專題。

四、“專題式”教學的實施途徑

1.從教材中選取合適的專題。如果把選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選擇專題就是挑選適合自己的“味道”,作為語文老師,可以考慮從教材中選取可供學習的專題。例如,“儒道互補”這個專題,這個專題是一個比較廣泛的專題,它不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而且沒有“儒道”知識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去分析兩者的互補也是勉為其難。因此,教師在選取這方面專題的時候,就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一個恰當的“專題”。2.細化專題內容。如果一個專題所設計的知識面非常廣,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學生理解。這時就要采用細化專題的教學方式將所要學習的專題進行細化。教師在細化專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專題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塊的專題分解成一個個的小專題進行學習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匯專題內容。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是依托于文本的,這是專題式教學的基本途徑。通常是以一個文本作為基礎,然后選取其他的相關材料作為輔助,通過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點而引發整體,引導學生根據文本與材料之間的關聯性,層層深入地了解專題的概念和內涵。

五、專題式教學的注意事項

1.防止學術化。選修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是現在的大部分選修課的教學內容都編寫的過于學術化和專業化,如果我們把選修課當成學術課來學習,那么就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混亂、學習壓力增大,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專題化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切合可行的專題,便面出現學術化的教學模式。2.密切聯系必修課。必修課是高中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選修課是對必修課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因此,在進行專題式教學的過程中,選修課一定要聯系必修課,把必修課作為選修課的基礎。這樣就能使得學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課的基礎知識來理解和掌握選修課中的知識和內容。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能夠重溫必修課的學習內容,而且還不會讓學生因為選修課難以理解而喪失學習的興趣。3.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進行專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小視的。教師不僅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專題的選定,而且在專題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專題內容進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專題課上得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歸納。

六、結束語

專題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響應國家的教學號召,積極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普及專題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在教學內容上加以豐富,而且還要善于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專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作者:魯文地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參考文獻:

[1]張麗媛.少數民族地區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實施現狀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2]張景婷.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實施初探[D].貴州師范大學,2015.

篇(3)

具備扎實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和必備的相關學科基礎知識,是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還需要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在實踐教學中形成的與語文學科相關的教育理念、職業理想、專業能力和完善人格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這也是新課改為實現預期目標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育中,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令人堪n,尤其是縣級非重點中學、鄉村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更是參差不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新課改的實施。

一、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存在的問題

為了深入調查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本課題組做了一次針對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平頂山市八中、平頂山市九中、葉縣葉公中學等9所初級中學和葉縣一高、魯山一高、平頂山市二中、襄縣一高等4所高級中學的語文教師125人,其中初中78人,高中47人。調查內容涉及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職業理想、所讀教育論著論文、語文教學研究、最新教學技術手段應用情況等31項,共回收有效問卷118份。對有效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后不難發現,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職業理想與職業熱情。問卷調查中不難發現,75%的中學語文教師缺乏職業理想與職業熱情,究其原因在于這一群體感覺工作壓力較大。壓力主要來自于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轉以及各種名目繁復的評估、考核、總結使得中學語文教師耗掉不少的體力精力疲于應付,并逐漸產生一種職業疲憊感;而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期望和對教師的評價以及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道德綁架帶來的精神與心理壓力都令他們缺乏職業的幸福感。長期的壓力積累得不到釋放,進而產生了職業倦怠,使得教師這一職業淪為謀生的工具,哪里還有職業理想與職業熱情?怎么會努力完成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缺乏職業理想和職業熱情是教育事業的最大威脅。段落修改

二是教育觀念滯后,角色難以轉換。調查問卷顯示,68%的語文教師教育觀念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墨守成規,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依舊按照原來的套路實施課堂教學。對于新出現的教育理念無法接受并且具有抵觸情緒,認為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方式,說到底其實是中學語文教師固步自封、寧可守舊不愿革新的思想所致。新課改背景下視閾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來了一個不同于傳統教學的大翻轉,中學語文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習興趣,開拓思維創造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完成角色的轉換。但是,大部分中學語文教師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離開滿堂灌無所適從,角色轉變僵化,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僅僅停留在理論和概念上而無法實現。

三是知識更新率不高,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技能有待提高。問卷中86%的語文教師每學期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與本專業相關的書籍,78%的人近三年沒有看完過三本教育方面的論著,67%的人很少關注語文教學的教研論文。而且,問卷調查中“您課堂教學中常采用的教學方法都哪些”的回答中,僅有35%的教師能夠寫出“導讀法”、“自主探究法”等體現新課改精神內涵的教學方法。不難看出,中學語文教師的知識更新率比較低,沒能及時把握時代的脈搏,依舊滿足于舊的知識體系固步自封,無法與新課改對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精神實質的要求接軌。而且教學方法單一不求新變,問卷中同樣顯示出65%的語文教師對于基本教學技能運用比較薄弱。

四是教學反思能力與科研能力差。調查問卷中,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與科研能力堪憂,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僅占被調查對象的45%,而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與質量更是不容樂觀。

二、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

新課改要求建立一支專業素養較高的教師隊伍,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去,積極推進新課改的實施。教育部為了推進教師隊伍建設,2012年出臺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這是國家對各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它對中學教師在職前教育的培養、入職門檻、入職后的各種職業培訓、考核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指導性意見。它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出發,強調中學教師在“職業理解與認知”“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學科教學知識”等14個領域內要達到61個方面的專業素養指標與要求。從本課題組發放的問卷調查來看,絕大部分的中學語文教師持有傳統的專業理念故步自封,與新課改相關的新的專業理念缺乏,專業知識結構不健全,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不全面,語文教學的專業能力需要極大的提高,與新課改以及《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師素養的要求相差甚遠。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和新時代對語文教師從業標準的逐步提高,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必將是一個歷久彌新、持續長久值得關注的話題。

三、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措施

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養成非一日之功,而專業素養的提升更需要從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高師院校、中學、教師個人等各個方面、各個層面共同來努力才能達到成效,絕非是中學語文教師個人的行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提升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樹立職業理想。中學語文教師要從靈魂深處熱愛自己的職業,發自內心的關愛自己的學生,升華專業理念,樹立為人民教育事業甘愿奉獻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中學語文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斗希望達到的個人在教育事業方面的職業目標與職業境界,是語文教師獻身于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對于每位教師來講,樹立職業理想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潛在意義。只有樹立了自己的職業理想,才有為實現理想而激發的內在動力,才能刻苦努力,為實現職業理想而不斷加強自己的專業內涵提升和專業素養提升。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文化的傳承者、靈魂的塑造者,要領會到教師這一職業所承擔的歷史重任,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寧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深刻懂得教師職業的偉大和重要意義。段落修改

(二)轉變教育觀念。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種改革,其先導首先是思想觀念的革新,并在新的理念引導下付諸于切實行動。如果沒有教育觀念的徹底轉變,中學語文教師不可能充分理解新課改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等新的教育理念,自然不能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去迎接新課改。新課改從本質上來講,是強調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也即是說,新課改讓學生由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地適應教師的“教”向主動的適應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的“學”轉變。對教師來講,要由原來的滿堂灌的“教”向“引導”轉變,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進行角色的調整與轉換。新課改語境下,中學語文教師已經不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比較全面的知識架構的呈現者、現有知識信息地整理者和傳遞者,而是比原來的單純“教”有著更高要求的課堂教學設計者、課程開發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教師的角色由臺前的主角轉變為幕后的極其重要的配角。知識的更新與爆炸使得教師即便窮畢生精力也無法將其全部“教”給學生,而“引導”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的思維與方法并自覺養成信息處理的能力,才更為重要,正如前人所講,“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魚”。

(三)扎實做好中學語文教師職前教育。中學語文教師的職前教育階段主要在師范院校,因此要從源頭做起,加強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的培養力度,實行嚴進嚴出的原則,對師范生高標準嚴要求。

從專業素養的視角來看,師范院校對中學語文教師的職前教育與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語文教師的知識體系,培養師范生的教師意識和職業理想。師范院校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即明確培養目標是為中學輸送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課程體系設置上,除了文學類、語言類、寫作類、文學理論類、語文教學法等核心專業課程之外,還要設置教育學、心理學、課件制作、等相關課程,使師范生意識到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學科知識,并且將教師意識、專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教育貫穿與課堂教學的內外。甚至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辦師范生技能大賽、演講大賽、教學課件制作大賽、三筆字大賽等學科專業競賽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構建師范生的學科知識體系,樹立師范生的教師意識和職業理想。二是樹立師范生的師德觀念。師范院校教師要以自己的高尚師德、淵博知識、謙遜有禮的行為處事方式和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熏陶師范生什么是“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明了“師范”的真正含義,幫助他們樹立師德觀念。三是培養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教育實踐環節應該是一個“教育實習――反思――再教育實習”的三個階段環環相扣的過程。而許多師范類高校只重視第一個階段教育實習,缺少最為重要的“反思――再教育實習”后兩個階段。缺少教育實習的反思階段和在教育實習階段,使得教育實習生對教育實習認識不深,找不到自己在學校學習期間專業知識掌握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沒有機會有針對性的彌補中學語文教學所缺少的專業知識,不能更好的做到查漏補缺。教育部充分認識到教學實踐的重要性,2014年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文件中明確要求師范生到中小學教育實踐不少于十八周即一個學期[2]。這一硬性要求目的在于祛除教育實習流于形式的弊端,切實提高師范生的教育實踐的質量。

(四)做好入職后的培訓與學歷提升。入職后,中學語文教師還要不斷通過各種形式的“充電”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參加各級各類的課程培訓與學歷提升是較好的途徑。一是加強新任中學語文教師的崗前培訓。大力加強新任教師的崗前培訓,強化師德意識和教師的行為規范,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有計劃有目的的拓展延伸中學語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面,是新時期提高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教育部通過制定并實施“國培計劃”,要求對所有新任教師進行入職前崗前適應性教育培訓,“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培訓時間不少于120學時” 。這一舉措,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快速提高和角色的轉換,更好的勝任中W語文教學工作。二是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加學歷提升。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提高了中學教師的任職學歷標準,通過中學語文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文學碩士學位等提升學歷渠道以及招收高學歷高層次人才投入到中學語文教育中去,使得中學語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和學歷層次得到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中學語文教育的教學、科研整體水平。三是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加各類短期培訓。短期集中培訓課程的時間一般很短,形式靈活,可以脫產集中時間學習,也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這種培訓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通過培訓可以幫助中學語文教師解決在教育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五)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新課改無論是從知識的廣度深度還是知識的時代性來看,都對中學語文教師知識素養提出了新挑戰,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誠如孔子所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中學語文教師只有多讀書勤于思考,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活躍創新思維,才能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并逐漸適應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進而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思想,努力向著學者型教師的標準邁進。新時代的發展不僅要求中學語文教師積極了解我國語文學科領域內最新的學術動態,把握時代脈搏,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還要對于其他學科如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哲學甚至理工科的知識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則,面對某些交叉學科的科普說明文以及與學生溝通中如何把握學生的心理世界等等將無從下手。因此,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決定了中學語文教師要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此外,中學語文教師還要善于向同行業專家和同事學習。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通過多觀摩優秀語文教師的示范課,多閱讀語文學科領域內專家學者以及優秀同行的專著、教研論文、教學感悟、教學心得體會等,可以將別人的優秀經驗借鑒過來,幫助自己提高專業素養。

(六)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學反思是中學語文教師對自己日常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思考和課堂教學經驗的總結。通過教學反思,探索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不斷地通過教學積累形成自己獨到的教學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得到將逐步提高。而且,教學反思也是中學語文教師對自身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實踐的全方位的理性思考和自我診斷,是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必由之路。而教師的科研能力恰恰就是在教學反思基礎之上的提高與升華,沒有經常性的教學反思與經驗總結,很難有高質量的科研論文。語文教師將自己的教學反思和教學心得通過文字形式表現出來,并用文字將這種教學反思加以固化,就是教研活動的開端。教研活動的開始,往往意味著中學語文教師不再單單是個優秀教案的搬運工,而是一個有創新意識、有獨到見解的的、善于思考和總結經驗的學者型語文教師。因此,教研論文可以看成是教學反思的提高和凝練,是中學語文教師思維活動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邁進,也是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所以,教學反思可以說是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顯著性標志。

作為應用性極強的基礎學科,語文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成為學好數學、歷史、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課程的基礎條件。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提升,對于新課改的實施和預期目標的實現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注釋:

[1]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關于印發和的通知》(教師[2012]1號)

[2]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教師[2014]5號)

篇(4)

一、專題研討式教學的內涵

所謂“專題”其實就是指專門研究或討論的題目。(《現代漢語詞典》)所謂“研討”就是指研究和討論。而“專題研討”式教學就是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特點等方面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包括增、刪、組(即對教材的二次開發),將教學內容分成不同專題或模塊,然后根據不同的專題(模塊)開展相應的教學和討論的教學模式。[1]

二、專題研討式教學的設想

總之,合理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對提升教學效果,增強教學實效性確實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專題研討式教學”談幾點設想:

1.整合教材,合理設置“專題”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也無論選文有多大差異,總的來說,主要包括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和應用寫作等幾個部分,可能有的還包括外國文學。從選文角度,可以按照文學史發展的進程,采取“以史帶文”或“以點帶面”的方式,設置專題。[2]

2.精心設計,開展“研討式”教學

2.1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啟發、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打造思考型“動態”課堂

《大學語文》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閱讀、鑒賞、分析、評價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的能力,使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能力和較為寬闊的文化視野,能夠具備走向工作崗位的基本素質。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多一點思考和交流的機會。[3]

2.2運用“專題講座”“經典新解”等,打造高效率的課堂

把《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重組之后,針對不同的專題,對部分內容采取“專題講座”進行教學,比如:《史記孫臏列傳》、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等;對于名著可以采取“經典新解”的方法進行教學。所謂“經典新解”教學方法則是運用新理論、新視角、新方法等對文學經典進行細致的文本解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充分挖掘文學經典的多重文學蘊藉,力爭全面展示經典文學的魅力,實現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學目標。

2.3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和”“熱點人物”,探討社會人生,打造“開放式”課堂

《大學語文》的教學,不僅要塑造學生的高尚情趣、寬廣情懷,還要發展學生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以適應變化繁復的現代社會,肩負為祖國為人類服務的重任。這就需要在教學中適當引入“社會熱點問題探討”和“熱點人物討論”等教學環節,注重開放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例如:在學習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專題時,選講其《狂人日記》,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結尾作者所發出的“救救孩子”的吶喊展開討論:一個世紀以前,是為了拯救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一個世紀后的今天,當我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們的孩子在這個生活富裕的環境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時,“救救孩子”還有必要嗎,同時讓學生反思自己,加速成長;在學習《左傳齊晉之戰》專題時,讓學生認識到古人所具有精業精神和獻身精神,比我們要強的多。那時打仗大概還沒有工資和獎金,沒有勛章和桂冠,憑的是自覺性。他們在挺身而出的時候,顯然沒有想到過撫血金、烈士稱號、家屬子女待遇等等,真可是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只講奉獻,只講忠于職守,要求學生學習古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

2.4通過課件、電子郵件、QQ群,打造“現代化”課堂

在《大學語文》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并通過網絡及時與學生進行電子郵件或QQ流。例如:在學習《余秋雨道士塔》專題時,通過播放刀郎的《大敦煌》歌曲和投放中國的國寶卻陳放在大英博物館的視頻,讓學生牢記歷史教訓,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實干精神,以及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當然,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感覺討論還不夠深入、理解還不夠透徹的內容,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QQ群與老師或學生之間進行交流。[4]

2.5通過拓展內容,打造《大學語文》的“第二課堂”

由于對《大學語文》教材進行了重組、開發,所以一定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拓展及教學的延續性,必要時可以形成相關的系列課程。結合高職校要求開設的素質教育選修課,所以可以和《應用文寫作與訓練》、《演講與口才訓練(語言交際技巧)》、《文學欣賞》等課程的老師溝通、交流,形成知識鏈接,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其實,在對教材二次開發的過程中,教師及學生可以充分擴展其他與專題研討相關的一切資料,也就是說學會把零散的資料及其他相關課程與正在學習的專題有機結合起來,或適當掛起鉤來,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要研討的專題有一定的發展,從而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用而有益,而這也正符合了《大學語文》的學習目標科大學生的需求特點。[5]

三、結語

總之,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要緊密聯系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教學特點、學生專業學習和就業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文學史、作品選、寫作理論和實踐過程,逐步把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點撥、引導,師生共同討論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滿足學生對于提高自身多方面能力的需求。

當然,因為大學語文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它與其他學科課程在教學上有著較大差異,所以大學語文的學習應是開放的,應該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思自悟,因此具體授課方式方法也應該是不拘一格的,可以點線結合,講練結合,精讀泛讀結合,課內課外結合。當然,這種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還需要不斷地摸索。

參考文獻:

[1] 李海林,20世紀語文教育回顧與前瞻[J],語文學習,2000年07期。

[2] 彭庭松,我所理解的《大學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2008年5期。

篇(5)

從建國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中不斷改革.雖然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進行最徹底的一次,但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次改革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數學課程內容的變化:一方面是增加了新的內容,其中有一部分是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不能完全覆蓋的,例如:視圖與投影、始建于綜合應用學習領域以及數學建模等等,這些內容在現在的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中是比較薄弱的;另一方面是對原來的內容采取了新的處理方式和方法,如對立體幾何的處理,采用了新的方法———綜合法和向量法.因此,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2.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要求的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大大地提高,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也在不斷地提高.眾所周知,高師院校是培養教育基礎工作的根源,在國家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中,培養高素質人才、創新型人才等綜合型人才的重擔就要落高師院校的肩上.因此,對高師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3.現代高科技的影響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代社會已成為“信息化”的時代.因此,計算機已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它的介入,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因此,傳統的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觀念已經成為過去,現代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和高科技相結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

二、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幾點措施

1.更新教學觀念,確立培養目標和專業規格

脫離原來舊的教學觀念———樹立“理論夠用、實踐為重、內容創新、素養本位”的教學思想,確立新的培養目標———端正的思想、品德兼優,并遵循新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原則:一是樹立“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甩掉傳統的教學觀念;二是重視學生數學觀念、數學能力以及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三是教學方式應該由以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四是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知識的強化,拓寬學習領域,適應社會發展所需;五是優化教學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內容,并處理好繼承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2.改革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和專業規格構成了課程體系,然而對課程類別、各階段主要教學目標、專業課程教學計劃、主干課程改革方向以及主干課程教學大綱這些分支機構的改革就實施了課程體系的初步完善,再在此基礎上作出一定的改革就構成了完整的新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體系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方面是以階段教學目標為主,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是以“創新、實踐”為主,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為主要改革目標.另一方面是改革數學專業課程.數學課程是在校學生的一個致命的弱點,現在普遍存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現象,因此,課程改革中,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非常的困難.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培養目標,才能更好地構建合理、適應性好以及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里,教學設備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漸漸地跟上社會的步伐,與時俱進.在傳統的數學教育中,對于數學分析、高等數學、線性代數以及解析幾何等學習中,只是有老師教,學生學,通常情況下學生都處于被動,學生不能很好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但是現代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教學設施,來實現高師數學專業課程的體系改革———樹立“素養本位”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篇(6)

人文素質教育,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在教育過程中的體現。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強調的是尊嚴、責任、理解與關懷,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全民素質的提升。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是科學的也是必要的。

一、大學體育專業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人文素質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優秀人文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學生價值理念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全面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逐漸成形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對學生實施科學有效的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學生正確理念的形成,不僅如此,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提升,從而改變體育專業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的情況,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就業擇業。所以說,大學時期的人文素質教育更顯得尤其重要。

然而,據相關統計分析,我國的體育院校,除了開設必修的政治理論之外,幾乎很少開設人文方面的課程。長期以來,我們為培養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斷努力,卻忽視了人文教育的同步實施。從而導致了體育專業的學生,專業技術水平高、體育運動能力強,但人文底蘊薄弱、知識面狹窄的現狀。所以說,在大學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基礎的理論教育、專業是技能教授與科學的人文素質教育向結合,把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在教育整個過程中,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

二、大學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充分利用體育課堂,科學合理的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體育運動融競爭性、合作性、教育性等特點為一體,在運動過程中可以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吃苦耐勞品質以及拼搏進取精神。所以說,體育運動本身就積淀有深厚的人文素質底蘊,體育課堂更是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平臺。

1.把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人文精神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隨時留意學生的情感變化、體會學生的立場觀點,改變傳統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授課中融入關懷、尊重、信任、理解與責任,留意學生的點滴變化與進步,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安排并對學生作出科學的引導,讓學生在人文的關懷中切身領會人文素質教育,這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2.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及時抓住教學時機,科學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充分挖掘體育課堂的專業化優勢,在傳授體育專業技術的同時,要注意結合人文素質的灌輸,讓學生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在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受到熏陶。比如,在進行中長跑的訓練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穿插吃苦耐勞教育;在設置籃球比賽或足球比賽,則可以為同學們講解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會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方面收到良好的成效,而且會讓體育課堂,變的生動而且富有意義,從而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但是在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課程設置與人文教育的科學結合,要善于抓住機會,要在合適的時機傳授最合適的知識,不要牽強附會。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師人文素養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師本身的人文素養對人文教育的成功與否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言談舉止、治學精神,都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素養,在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就很難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人文教育的成效,必須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任課教師的人文素養。

為能讓任課教師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學校應該有計劃的安排體育教師參加培訓,定期邀請在體育教學、科研上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來學校講學,給教師提供自我提升的機會和條件。

另外,教師自身也要注意,要及時學習最新的教育理論,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多讀書,多學習,讓自己的知識結構得到改進,讓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得到拓展,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從而讓自己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并要在教學中科學合理的加以利用,讓學生受到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

(三)加強學校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大環境,對學生品格的塑造、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學校的文明建設一定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優化學校的人文環境,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將校園文化,同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為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

總之,雖然現在體育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還未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但是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卻不容忽視。希望體育院校的師生、關心教育的社會各界人士,都能對體育專業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有一個充分的、科學的認識,共同促進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獻:

[1]任玲艷.高校人文氛圍的營造及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07.

篇(7)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91-02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既懂經濟又有較高英語水平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商務英語(Business English)專業出現了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紛紛增設此專業來滿足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商務英語教學也成為一個備受社會和教育界關注的課題。本文從商務英語的特點入手,從教師、學生、教學方法等方面簡單分析了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

商務英語屬于特殊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從語言載體的角度分析,商務英語是在商務環境中使用的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語;從內容看,商務英語不能脫離商務環境。所以商務英語專業有其自身特殊的專業特點,即它以語言為載體,以涉及經濟、貿易等專業知識為核心內容。商務英語是二者有機的結合,缺一我們都不可稱之為商務英語。因此,商務英語課程的主要特點就是英語語言技能和商務專業知識密切結合,這就給教授商務英語的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普通教授英語基礎課的教師不同,他們既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同時還要以語言為載體,向學生傳授商務、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二、商務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基于商務英語的這些特殊特點,高校教師要想完成商務英語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下面就談談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方面。一個合格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又要向學生傳授商務知識。教師的教學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在如今許多高職高專院校中,講授商務英語的教師都出身于英語專業,有著扎實的語言功底,在這方面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這些教師對商務領域了解比較有限,在講課過程中,把側重點放在了詞匯或句法的分析上,而忽略了商務英語的知識性,把課程講成了精讀課,而不是商務英語課。很多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很少有機會接觸或親身參與商務實踐活動,試想一個沒有親自詢盤報價的教師如何能夠把這個知識形象生動地傳授給他的學生呢!所以對于商務英語教師來講,扎實的語言能力是一個基本要求,而商務專業知識則是使其成為合格商務英語教師的另一個必要條件。

2.學生方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仍然認為商務英語這門課程和他們中學階段或大學階段的英語精讀課沒有什么太大區別,就是“英語課”。所以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注重英語言能力的提高,把學習的重點過多地放在了字詞句上,而忽視了對商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許有的同學既有著較深厚的英語言能力,對漢語的商務英語知識也比較了解,但當二者結合起來,就顯得不那么運用自如了。

3.教學方法方面。教學方法是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表現形式,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教學方法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下,一位教師在講臺上拿著課本講,講臺下學生聽。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也有知識傳授,但對于商務英語這樣專業知識性強、實踐性強的課程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許多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學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它既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又缺乏實踐性和互動性,對專業課只是實行了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能把英語運用能力和商務專業知識融為一體。

三、解決對策

1.教師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主導地位,教師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果。

(1)作為商務英語教師來說,應主動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知識含量,同時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實踐商務專業知識,以適應專業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

(2)高職高專院校方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有效地進行師資培訓。

為提高商務英語教師素質,提高教學效果,學校應積極為教師創造和提供進修機會,使商務英語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商務情景。與此同時,還應鼓勵英語專業教師和國貿等相關專業教師進行交流,提高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彌補不懂商務知識的缺陷。

2.學生方面。基于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觀念。教師可以在開課之初就給學生簡單介紹商務英語這門課程,明確指出它和其他英語課程的不同之處,使學生樹立對商務英語的正確認識。

3.教學方法方面。

(1)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結合。在這兒我們更強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教師為主導的同時,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性。營造激趣-創景-啟發-探求-交際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不會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樣非常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課堂討論、分組完成任務等方式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間的互動指的是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可以采取聽評課、課下討論學習等方式來進行。商務英語教師尤其應與經濟貿易等專業的教師交流學習,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成效。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未免有些單調和枯燥。多媒體輔助教學因集聲音、圖片、影像、文字于一體,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受到師生的歡迎。把教材和多媒體結合起來應用于教學,更形象生動地把知識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增大了教學含量,增加了教學興奮點,提高了教學成果。

(3)采用情境教學法。商務英語這門課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多采用情境教學法,比如在學習完某一理論后,不是讓學生背誦這樣的手段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檢驗學生。比如模擬貿易談判、商務社交、商務禮儀等場景。

(4)建立實訓環節,培養學生單獨處理問題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基于商務英語的課程特點,它要求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除了單純講授知識,在教學中注重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外,還應建立實訓環節實訓基地,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把問題呈現給學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做到真正的知識“內化”。

綜上所述,商務英語這門課程有著自身的特點,是集語言能力及商務專業知識于一體的一門課程。教師在講授此門課程時要注意以語言為載體的同時傳遞專商務業知識,并可借助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加師生的互動,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相信這樣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商務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商海博.英語專業學生的商務英語教學之困擾探析[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0,(1).

篇(8)

在我國政府出臺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措施后,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總體發展趨勢良好,不僅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土地資源,而且保護了農村的根本利益。但是農村土地流轉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健康發展,應當對這些暴露出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探討。

1.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1.1監管作用履行不到位

雖然我國政府明確出臺了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辦法,但是地方政策執行監管政策的力度并不到位。首先,由于人員配備和經費方面的問題,縣鄉兩級政府的監管部門不能做到全面加強監管,土地流轉的明訪活動多,暗訪活動少,不能全面保證土地流轉后不存在改變用途現象,還存在土地流轉監管流于形式的問題。其次,土地流轉的間接監管大于直接監管,直接監管力度不足,由于監管不嚴格,導致有些問題長期不被發現。第三,宣傳組織發動不到位,沒有在鄉鎮村屯形成良好的群眾監管體系,土地流轉監管往往還處在處后監管,事前監管措施不到位。

1.2監管機制中的鼓勵機制不足

目前土地流轉監管主要是責任監管,只是在制度上明確了負有監管責任的主本,但是實現履行監管責任人員的積極性不高,這一方面是由于監管責任履行難度大造成的,另一方面反映出缺乏履行監管責任激勵機制問題。首先,上級政府部門無法刺激鄉鎮和村屯有效履行監管責任,基層政府缺乏主動改造相關責任的積極性。其次,基層鄉鎮政府職能部門缺乏必要履職權力,只能采用被擁募喙芊絞劍這不僅不利于履行監管職責,而且嚴重打擊了基層土地流轉監管職能部門人員的工作信心。

1.3履行監管職責的投入不足

雖然地方政府制度了較為嚴格的土地流轉監管政策,但是對實際政策的投入不足。首先,基層土地交易流轉中心的建設不足,沒有配齊必要的設備和人員,導致土地流轉中心的職能作用較弱。其次,土地流轉中心的經費保障不足,土地流轉中心由于涉及到的業務量越來越多,導致中心開支不斷上升,面臨經費壓力較大。第三,土地流轉中心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業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嚴重影響了工作正常運轉。

1.4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農村土地流轉不僅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同時也沒有建立必要的責任追究制度。首先,對于種種監管不力問題,監管責任不履行的現象沒有更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導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其次,農村土地流轉涉及的糾紛較為嚴重,如果沒有必要的責任追究制度,使違規收益大于違規成本,就會擾亂正常的土地流轉的秩序。為了全面控制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應當進一步加強農村對土地流轉違規問題的責任追究。

2.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對策

2.1建立土地流轉數字監管系統

為了全面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的監督管理,進一步提高監管工作的效率,應當充分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出可以推廣使用的農村土地流轉過程化數字監管系統。首先,在全面加強農村可流轉土地信息清理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數據信息庫,準確掌握可供流轉農村土地的基本情況和數據信息。其次,依靠信息技術和衛生遙感等技術,實現對農村流轉土地的全方位監控,建立科學有效的違規使用土地預警機制,對違規現象和行為起到提早發現作用。第三,加強對流轉土地信息的一站式服務和管理,采用更加透明的交易技術,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公平化和高效化運行。

2.2建立土地流轉責任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落實監管主體的責任,對農村土地監管人員起到必要的警戒和監督的作用,應當建立責任追查和追究機制。首先,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對有明確失職、違規行為的監管人員進行問責,切實消除有些監管人員的不負責任心理。其次,對實際負有監管責任的地方政府,實行監管責任履行不到位的一票否決,養生提高基層政府對農村土地流轉監管積極性,發揮出地方政府對農村土地流轉監管的領導作用。第三,對農村土地流轉監管業績突出的給予獎勵。不斷激發農村土地流轉監管人員的監管工作積極性,釋放出農村土地流轉監管工作的活力。第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管作用,積極構筑良好的群眾土地流轉監管氛圍,加強輿論宣傳工作的引導,發揮出群眾的監督作用。

2.3加強土地流轉監管投入力度

為了起到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監管作用,在構建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監管體系的同時,還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土地流轉監管的實現經濟和保障投入,不斷提高監管工作水平,強化監管工作效率。首先,為監管人員配齊必要的軟硬件設備,打造以土地流轉中心為主體的高效履職監管隊伍。其次,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監管人員的技術裝備更新換代,不斷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監管人員的科技水平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建立與農村土地流轉監管理系統相配套的設施。第三,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監管的經費投入,在充足的經費前提下,使農村土地流轉監管工作順利進行。

結論:農村土地流轉形式日漸多樣,雖然增加了農村土地流轉監管的難度,也為農村土流轉監管帶來了新的契機。為了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監管工作效率,應當根據農村土地流轉現狀,不斷強化運用科技監管手段,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同時,發揮出監管的作用,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進行。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land circulation, introduces the land circulat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land circula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measures, improve the land circulation enthusias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land circul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81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規范農村土地流轉,是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洛陽市緊緊圍繞富民強市的總體目標,把握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這條主線,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做好土地流轉這篇“大文章”,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一、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土地流轉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工作,只有使一部分農民土地通過流轉向另一部分農民集中,農業才會形成集約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說,沒有土地流轉,就沒有現代農業。實現土地流轉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重要性:

1、有利于減少土地拋荒。由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加上種田效益低下,每個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耕地拋荒現象。因此,通過實現土地流轉,將連片拋荒地,集中由少數人通過投入資金、技術來開發經營,既可以減少土地拋荒,又可以達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2、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由于過去主要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生產、產品都形不成規模,市場競爭往往處于劣勢。一些有一技之長的種田能手要求擴大規模經營或經營項目,卻缺乏土地,而另一部分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戶卻無力或不愿耕種土地。這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農民市場觀念的增強以及新型農民的出現,強烈要求實行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流轉。實踐證明,只有通過流轉才能有利于解決和實現土地、勞力、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組合,才有利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有利于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有利于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3、有利于推動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這實際上就提出了一個耕地使用權轉讓市場的問題。要規范這一市場,就必須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使土地流轉在規范有序中進行。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增效的必然趨勢。一是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需要。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后,土地經營比較零散,成片的土地被分割成幾塊,由各家各戶自主經營,致使經濟效益比較低下,農業人均收入占農民人均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少。在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今天,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更是勢在必行。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要。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形成了新型的農業生產能手,他們對土地的規模化要求更高,從而建成大規模的農產品基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可使土地資源向專業大戶、種養能手集中,形成連片專業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三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需要。增加農民收入的最大程度是轉移農民,土地流轉是轉移勞動力的必然趨勢;同時,從事農業生產的種田能手、造林能人、營銷大戶們又迫切需要更多的土地來拓展經營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四是土地流轉必然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建設、名牌效應提供重要條件。五是推動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二、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問題

1、思想的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轉困難。勞動力轉移寧愿造成土地閑置也舍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家里還有一些離不了鄉土的成員,如老人、婦女、小孩,致使土地廣種薄收。

2、農村中存在農業副業化、耕地非糧化、農民兼職化、勞動力老齡化、村莊空心化、收人多元化、粗放經營,所以流轉的迫切性不高。

3、期望值太高,不利于流轉。有些當前處于自己對土地無法經營,對自己收人比重少,影響不大,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流轉的效益不高,從中得益的欲望不高,認為土地流轉沒有多大的價值,積極性不高。

4、土地流轉操作不規范。表現在大多數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只有口頭約定,沒有書面合同。

三、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一)創新觀念,提高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農戶小規模經營與現代農業集約化經營的矛盾,有關部門要立足為民辦實事,加強土地流轉工作的引導,把它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結合實際,多形式、多渠道、積極穩妥地開展土地流轉工作,把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二)建立機制,推動土地順利流轉

建立適應現階段土地經營的流轉機制,研究制訂土地流轉的原則、方式、程序,流轉合同簽訂等,統一制訂印發流轉合同,并認真組織實施,有效地解決政策不明、流轉無序的問題。在政策法規范圍內,主要采取轉包、租賃、互換、轉讓四種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建立激勵機制,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支持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起來的種養專業戶,重點扶持種糧大戶,以確保糧食安全。

(三)健全網絡,強化土地流轉的管理和服務

1、建立土地流轉管理機構。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依托,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服務中心,指導辦理流轉手續,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系。2、健全土地流轉網絡。村設立服務站,明確村會計為信息聯絡員,及時收集各村待轉出土地信息和土地需求信息,服務中心以村為單位登記上表,統一規劃、統一辦理手續。3、規范運作,保障權益。土地流轉合同要制定違約責任,到期(或違約期)的地上作物處理辦法等;通過規范服務,防止了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4、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庫,收集土地流轉信息。5、成立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開展中介服務,正確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

(四)加強引導。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全縣土地流轉的空間布局是:原則上保持土地的用途不變,糧田流轉給種糧大戶,用于種植糧食、蔬菜等。加強土地流轉的引導,采用適度規模經營,以有利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五)有效運作,培育新型農業產業

篇(10)

轉移元素或要素的多少是影響轉移效果的關鍵,而100米、立定三級跳遠、原地推鉛球三種素質發展的生理與生化基礎存在著相互轉移的要素:

(一)中樞神經調節作用一致,都是通過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轉換支配肌肉協調用力;(二)運動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物質都是磷酸原系統(ATP、CP),即供能特點相同;(三)它們都屬于同類轉移,即同一種素質在各種不同運動形式中的轉移;(四)動作的結構、肌肉用力形式相類似,都是通過超等長收縮的訓練手段提高跳躍支撐能力和發展爆發力。

因此,這三種素質中存在著共用共性、共同提高的基本屬性,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可以實現相互促進、相互利用、相互影響、相互強化,產生良好的轉移效果,使素質成績得到“同步”提高。

二、促進素質間良好轉移的方法和途徑良好轉移是指由于某一運動素質的發展而促進另一運動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如100米、立定三級跳遠、原地推鉛球都需要肌備快速被拉長后迅速的、爆發性的收縮能力。因此,在日常訓練中,需要采用有效的訓練方法、手段,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以取得良好的轉移效果。

(一)力量與速度結合的練習1.練習目的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轉換能力,發展爆發力和動作速率。

2.練習方法(1)負重提踵踝跳加速跑;(2)支撐抗阻力前擺腿(踝系膠帶)快速后蹬跑加速跑;(3)原地弓箭步擺臂牽引跑疾跑途中跑;(4)俯臥屈小腿(踝系膠帶)原地后踢腿跑車輪跑放松跑。

3.練習要求提踵要盡量高,快起慢下;抗阻力要以擺帶“送”;牽引跑要積極擺臂;疾跑要上體前傾,積極擺臂。此外,還要注重動作速度。

(二)力量與彈跳結合的練習1.練習目的提高肌肉超等長收縮和跳躍支撐能力,強化技術和專門跳的能力。

2.練習方法(1)負重半蹲跳由低向高的欄架蛙跳;(2)負重弓箭步跨步跳單換跳欄(左左跳跨右右跳跨左左??);(3)負重臺階蹬起跳箱欄架組合跳深單換跳(左左跨右右跨左左??);(4)單杠懸垂做弓箭步雙足跳低遠欄雙足跳高低欄。

3.練習要求輕重量,快速度。跳欄、跳深時要落地輕、起跳快、重心高、滯空時間長;跨步跳和單足跳時要積極主動地放腳,以膝帶髖,積極前擺;單換跳欄時欄距要適宜。

(三)力量、彈跳與速度結合的練習1.練習目的將獲得的專門力量轉化到彈跳、速度中,達到發展力量、彈跳和速度,并強化技術,提高成績的目的。

2.練習方法(1)臥推負重半蹲跳欄加速跑;(2)負重提踵胸觸膝跳加速跑;(3)挺舉跨步跳加速跑。

3.練習要求小負荷、快速度,慢下快起。跳躍練習時,要落地輕、起跳快;加速跑時,上下肢要協調用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素質間的不良轉移不良轉移是指由于某一素質的發展而對其他素質的發展產生抑制

如,過多的耐力素質訓練會導致100米、立定三級跳遠、原地推鉛球成績的停滯或下降,這是因為800米與100米、立定三級跳、原地推鉛球的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作用、能量的需求、動作的結構特征等生理、生化基礎不同。如果耐力訓練的比例在一個周期中出現的頻率過大或次數太多,會對爆發力的提高產生不良轉移。因此,對800米的訓練要通過變換練習內容、形式和手段來提高成績。

上一篇: 汽車銷售顧問工作總結 下一篇: 學校德育工作匯報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有码日韩激情中文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麻豆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州精品国产一线永久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