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務工作經驗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1-29 02:11: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務工作經驗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會務工作經驗總結

篇(1)

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部署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后,商會立刻學習落實,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活動核心要求,堅持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對“四信”的共識。

一是解讀內涵,堅定信念。商會緊緊圍繞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主題,結合會員單位實際情況,認真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及時分享有關十、中國夢、“中國夢閘北篇”的學習材料,開展“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專題學習。組織商會成員參加“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宣講會,邀請閘北黨校老師以專家的視角解讀中國夢、“中國夢閘北篇”的豐富內涵。還推薦非公經濟人士參加專題教育培訓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能力水平,促進非公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

二是回報社會,奉獻大愛。在積極引導會員企業回饋社會方面,商會做了大量工作:今年1月組織的慈善聯合捐活動中,舜杰建設、錦榮大酒店、外婆家、新國線、江蘇中興建設等會員單位慷慨解囊,籌得善款145000元。商會會員代表還對社區內106家困難家庭進行幫困,共計費用53300元。與轄區內貧困大學生小何結對幫困,為她送去親人般的溫暖;定期組織會員企業青年志愿者參與到敬老院的志愿服務工作,讓老人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愛。商會還組織會員單位參加區工商聯承辦的專場招聘會,提供面向中高端人才和針對就業困難人群的各類中高低端崗位,進一步發揮了民營企業在促進就業中的生力軍作用。

三是提升自我,行動筑夢。通過參加商會組織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商會會員表示真正受到了觸及靈魂深處的感動和啟迪。舜杰建設、鳴嘯信息科技、博爾捷等執委單位紛紛撰寫有關“民營企業和中國夢”的思考文章,以切身的體會、真摯的感情、無比的信心抒發作為非公經濟人士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獨有的豪情壯志,他們認識到,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把個人的奮斗和企業發展融入中國發展大格局”的必然結論。近年來,舜杰建設數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江蘇中興建設連續3次獲“上海市建筑施工企業綜合實力排名30強企業”,博爾捷榮獲“閘北創業明星企業”大獎,會員單位以實際行動履行了共筑中國夢的承諾。

二、服務大局,巧用平臺求實效

商會立足蘇河灣戰略開發大局,利用好蘇河開發建設和七浦路轉型發展這兩大優質平臺,在落實政策、服務民企、優化環境上狠下功夫,幫助非公經濟人士研判形勢、把脈發展、苦練內功、創新發展,提高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

一是用好蘇河灣開發建設平臺,繼續鑄造上海總商會傳奇品牌。2012年,作為全球頂級奢華品牌“寶格麗”在亞太區的重要戰略部署,中國第一家、全球第四家寶格麗酒店正式入駐蘇河灣地區,上海總商會舊址也將打造寶格麗酒店的頂級會所。同時,經過商會與市商務委的積極協調,上海總商會將重新掛牌,進行高端商務、辦公、會務等功能再開發,續寫精英傳奇。協助四行天地轉型發展。由原中國銀行倉庫改建的四行天地一期已正式開業,吸引了包括赴美上市的互聯網新貴唯品會、著名建筑事務所DC國際等公司入駐。由上海優秀歷史建筑四行倉庫改造的四行天地二期項目也已啟動,將被打造成以抗戰紀念館、商務辦公為一體的文化集聚地。商會全力協助做好入駐企業招租和清場工作,通過大量專業細致的溝通協調,會員企業積極響應,帶頭簽約遷出,起到了龍頭示范效應,保證了整個項目實施的進度和質量。借助媒體宣傳做好服務推介。商會利用《新民晚報北站社區版》大力宣傳商會活動,每期推出一個優質企業的介紹,對優秀民營企業家進行專版專訪介紹。同時積極利用媒體宣傳造勢,通過編輯《最?北站》宣傳冊,刊文《閘北民營經濟》、《閘北報》,打造手機短信平臺和“商匯最北站”微信公眾平臺等載體,每周推出最快最新最全面的轄區政策速遞、會員風采展示、蘇河盛景推介、精彩活動宣傳等各類資訊,不斷擴大宣傳的覆蓋面,提升商會的影響力。

二是助推七浦路轉型發展平臺。北站街道轄區內的七浦路市場共有6400戶商家,由于商鋪產權分割等問題,造成業態層次低,交通混亂,安全、衛生問題長期存在,政府很難作為,管理無法有序進行。伴隨著整個蘇河灣地區的戰略開發,北站商會適時介入,助推七浦路產業轉型“軟著陸”:商會加強與七浦路商會的聯動,健全完善雙方列席執委會議的機制;提前介入,引導市場通過回租方式,市場轉商場;承接自貿區溢出效應,尋求特色經營。比如為新金浦市場穿針引線,與海關、商檢等職能監管部門對接,試圖將其作為韓國保稅商品的展示區,承接全國各地訂單;并辟專區,設Outlets甩售,既提升了經濟貢獻度,又可作為七浦路產業轉型發展的龍頭先行先試。

篇(2)

會展專業教師缺乏是當前教育界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需求。由于國家人事政策以及各院校的不同利益所致,至今還沒有一所院校具備條件主動去申報國家會展專業師資培訓基地資格。當然,邊教邊學不乏是當下最有效的途徑,長則5~10年短則3~5年,相信中國會展師資隊伍的未來之路總會走出來的。

課程設置之所以出現諸多問題,關鍵因素是我國會展教育(包括人才、課程體系、師資、教材等等方面的測評)目前還沒有形成標準,國家教育部也在考慮從招生目錄上對課程名稱有所規范,我們期待著教育部明年的會展教育專家論證會召開。

我國會展教科書還缺乏理論系統性和研究深度,大部分屬于資料性、匯集性、概覽性,相當部分編者是通過編寫教科書認識會展業和學習會展相關知識,知識的系統性、成熟度及對行業把握度均顯不足,教科書的數量雖然上去了,而學術性、學科性、理論系統性、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先進性均有待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刻地理解會展活動中實踐的重要性,因而比較注重理論結合實踐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行業適應能力,在學期中安排大約四分之一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展會的現場調研工作,與此同時指導學生的學年及畢業論文。

對于一個新興的會展大國,一切從頭開始,盡管需要借鑒國外的東西的確不少,而結合中國國情卻至關重要。我國會展教育的理想模式是:教科書有較為系統的理論,教師個人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底蘊和實踐背景,教育機制靈活而富于成效,市場需求十分明確,“以銷定產”定單式培養各個層次的會展人才。

中國的會展教育是一個“創新教育體系”體現在:一是要根據業界的需求進行會展教育創新;二是要有國家的會展教育規劃;三是要各個教育相關人士要進行更多的交流,避免各所院校之間、各位會展教育者之間各自為政的經驗性傳播教育所帶來的局限性。在此建議各院校會展教育者積極加入11月份即將成立的“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在一個共同的行業平臺上集中地交流思想、一起來推動國家會展教育的更大進步。

過聚榮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會展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會展是一個年輕的,不斷發展的學科。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說,會展歸屬于哪一個學科,眾說紛紜,還不能確定。不過,有一個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許多人都把會展局限于展覽上。而事實上,會展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它不僅包括展覽、會議,而且還涉及節慶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會展理論研究、職業培訓都處在初級階段。

現階段,關于會展教育師資的問題討論的比較多,有些觀點還相當極端,比如有的認為沒有做過會展的老師進行會展教育是不可行的。應該說,會展是融操作性、實踐性和理論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授課老師要全部精通相關的知識,恐怕是勉為其難。但是,有一點卻是清楚的,即需要教師對會展的發展規律有清楚的認識,并且對會展的全過程都有一定程度的參與。當然,有很多實踐經驗的人由于種種原因要走上講臺、講好課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值得指出的是,現在真正能夠理解會展,了解會展的發展規律,并且能夠一心一意研究會展

的教師太少了。許多冠以會展專家頭銜的“會展專家”提出的建議往往不是很符合會展活動的發展規律。

另外,會展教材的出版也存在許多問題。已經出版的教材有許多在質量上較粗糙,互相copy的比較多,缺乏深入研究、能夠很好體現會展發展規律、符合教學所需的教材。

會展業還有一個話題談論的比較多,即就業率。有機構統計會展人才流失嚴重達80%,但據報道,南方某所學校的就業率卻達到100%。客觀地說,會展就業率是很難精確統計的,原因在于,會展是一個大概念,策劃、營銷、設計、搭建以及相關的會展服務(大飯店、旅行社等)都可以納入會展業范疇。會展就業范圍并沒有明確界定,也不太容易界定。因此,所謂的就業率并不能說明具體問題。

劉大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旅游管理學院會展管理系主任

從總體來說,現在會展市場的需求量不大。但是會展本身是國際化的,二外的學生有外語方面的優勢,學生就業方向比較廣,選擇性比較大。旅游社、協會、商務酒店、展覽公司、展覽中心以及一些大企業的展覽部,都是我們的就業方向。因此我們的就業前景比較好。

各個學校的教育定位差別很大。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培養高素質會展人才,與會展職業教育不同。我們教會學生外語、數學、計算機等工具,并且培養學生思維的方式方法,這樣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會很快,容易融入社會。

目前中國的多數院校都只是提供很少幾門會展課程,有些只有2到3門。五年之內可能就會淘汰一半。事實上真正稱得上會展教育的不到20所院校。課程設置方面一是國際化,二是應用化。要跟國際接軌,了解和研究美國、德國、香港等地的課程設置;另外要與實踐結合,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做教學研究有自己的規律,有一定理念和依據。我們培養的學生完全與國際接軌,并不象有些人說的與國外差距很大。目前,教材的出版也呈現泛濫的趨勢,出版社之間互相競爭,會展教材的出版一哄而上。但是時間不會長久,經過三五年的時間就會淘汰一部分。

棗林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

展示設計專業教師

教師去國外參觀學習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學習設計理念,潮流,還有就是材料、方式方法。教師應該是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從事過實踐工作,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這樣一來,他的教學才會有聲有色,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也能夠更快的運用到實踐中。在會展設計人才教育方面,應該減少硬性教育,增加開放性教育。

雖然現在出現了大量的教材,但是針對展覽展示設計方面的教材很少。而且所謂的教材,可利用價值不高。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的教材都是教師自己編寫的。在編寫展覽展示設計專業的大綱時沒有任何橫向參考,只是憑借實際經驗,每年修改大綱。

另外,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是我們的重點課程,就是要求學生用語言結合圖紙當眾描述自己的設計。但是學生往往面對圖紙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是目前中國教育十分欠缺的。

有需求才有市場,目前中國的會展教育有點一哄而上的味道。今后幾年,將有大量會展專業學生畢業,應該是一個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們現在已經畢業的兩屆學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0%,大部分在展覽行業。今年我們擴招為兩個班。但是目前師資和社會需求有限,要保證學生的就業率和質量,不宜再擴招了。

丁萍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人文旅游系主任

教師要適應并滿足中國會展教育的現狀,首先要千方百計引進既有會展實踐經驗,又滿足學校對教師其他方面要求的老師。其次,原來接觸會展業較少的老師要多下公司,加深行業了解,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不足。另外,這個問題也要辨證地看。教師在明確了自己的專業定位以后,即使原來不是學會展專業的,只要加強學習,也能很快適應教學需要。

目前會展教育在課程設置主要依據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我們的課程設置是和企業一起制定的,并且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每年作一些調整。我國的教育管理“計劃”色彩濃厚,教學靈活性差!在制定計劃時要注意到有一定的前瞻性。

因為我們是高職教育,培養實際操作型人才。我院的十幾個校外實習基地均為業內頂尖企業,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貢獻不少。校內除實訓室實踐以外,還組織大型的會展實踐活動。我們的畢業生一次簽約率高達96.1%,且就業崗位和地點都相當不錯。85%的畢業生在會展公司、會展場館、會展業協會等專業對口單位就業。但是,按照保守估計,每年全國市場可容納1萬名會展畢業生,就業前景并不樂觀。

中國會展業應該學習會展發達國家的先進模式,兼收并蓄,結合德國式的“在崗培訓學位派”(在崗培訓為主)和美國式的“飯店管理旁系派”(學校教育為主,從飯店管理專業學生中培養會展人才)為中國式的“學歷教育與在崗培訓并駕齊驅”(學歷教育以高職為主,在崗人員長期輪流培訓提高)培養模式。

張金祥 廈門國際會展學院 國際會展系主任

我國會展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應采取大學本科、大專、中專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并舉的原則,形成綜合性管理人才、技能性專業人才和輔助人才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鼓勵各個教育培訓機構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學生技能方面的鍛煉和培養,增強他們實際操作的能力,為我國會展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不同類型的專業人才。

由于我國的會展教育尚處在初始階段,各會展人才教育培訓機構培養目標的定位還不是十分清晰。我個人認為大學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學歷教育應以培養會展理論研究和會展管理綜合性人才為主;大專和中專學歷教育應以培養專業技能性人才為主;短期培訓應以培養會展服務性專門技能為主。只有一大批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專業人才共同參與,這個產業才能得到快速的發展。

為了解決目前會展專業教師短缺的狀況,我個人認為開設會展專業的教育機構應打破條條框框,選調一些既有實際工作經驗,又有一定理論水平的人來從事教學和理論研究工作。另外,采取多樣的合作方式與國外會展業發達國家的會展專業教育機構進行合作,直接引進教師或對我們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快我國會展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

史習平 清華工藝美院展示設計專業教師

會展專業在國內剛剛興起不久,受過專門教育的會展人才缺乏,教師隊伍更是如此。我們的教師隊伍應多在實踐中探尋解決方法,突破傳統的會展設計觀念的束縛。行為的解放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把創意作為會展設計的靈魂,走出華而不實的競爭圈子,把突破性的創意思維、確切的市場需求、真正的實踐經驗變成為會展教育的新意所在。

會展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面的依據應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檢驗的反復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將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成理論并運用到教學中去。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實踐機會過少,過于模仿和依賴國外課程。課程的設置一定要科學,細致。目前大多數的教材并沒有真正具備理論的高度,所謂的教材大多只是操作過程的介紹,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

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應相互輔佐,缺一不可。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大綱,盡量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方面學生應具備宏觀上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必須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目前我國所謂的會展研究機構過于重視理論,而大部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又只把技術放在首位。會展設計與實施應是同等重要的。學生的實踐活動一定不能只停留在抓大放小上。設計的過程應是將所謂的理想、概念物化為現實的過程。

潘安嵐 北京城市學院會展心理學教師

現在會展教育的教材雖然出版了不少,但是教材針對性太差。我曾經閱讀過一本關于會展營銷的書,發現里面的內容基本都是市場營銷的內容,只是冠以會展兩個字而已。會展教育市場的升溫,導致出版社為短期商業利益倉促出書。教材一是要考慮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考慮學生的需要。雖然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可能在社會中應用不是太多,但是它是對學生素質的全方位的提高。而且實用性強的教材對實際工作還是有非常大指導力度的。我是教消費心理學的,但是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書店也沒有找到會展營銷心理學的書籍,而其它類似的專業基本都有心理學教材。由于沒有正規教材,我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憑經驗和其他方面的消費心理來引導學生,沒有針對會展業的營銷心理來進行教學的參考依據,同樣,這方面的教學案例也沒有。

許康平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服務系主任、書記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是南寧當地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學府,于2004年開設會展專業,當時并沒有得到社會的呼應與理解,會展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廣西社會各階層了解甚少,對社會的宣傳也不夠。經過我們的全員推廣與介紹,第一年招生來了70多個學生。

我們對已經開辟會展專業的上海、江蘇、浙江、北京進行了大量的調研。2004年南寧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而當時會展的熱潮已經火遍全國。人才的短缺呼聲,加上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決定2004年開辟會展規劃與管理專業。

專業開設后,在教材制定上也下了一定的功夫。第一年的基礎課還算好處理。第二年的專業課開設我們就開始了“四面出擊”、“精挑細選”。作為專科的技術學院,我們就是要向社會輸送實用型技術人才。對于專業的老師使用,我們多年來堅持“雙師型”教師教學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大特點。我們的老師分為兩種,一種是基礎的老師,這種老師都是來自我們學校正式編制的內部,大多是各專業的大課資深老師。另一部分是來自社會上有實踐經驗的企業負責人,他們不僅有專業基礎,而且擁有多年豐富的工作經驗,同時也可以為我們的學員提供多方面的實習機會。比如南寧鷲鵬的金巨福總經理,不僅為我們的學員傳授了大量的專業社會實踐知識,而且在他們的展會中還為學員提供了現場實習的機會。在我們的老師隊伍中,這種擁有實踐技術型的老師一直保持在60-70%。

我們的教學與社會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大量進入相關企業,不斷進行實踐鍛煉,以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達到學為所用,以用驗學的目的。比如,今年4月,我們的一位女同學陳芬燕在參與了廣西“水產展”后,就動手寫了一份舉辦學生用品展覽的詳細策劃案。就十分成熟地對如何舉辦展會的整個流程,做了十分詳細的說明。我們在尋找會展的相關專家進行“會診”后,決定在適當的時候支持她把這一方案落實為一個真正的展覽會。

從現實情況看,我們的學生中還存在一些眼高手低的現象,從我們假期去實習的學習反饋回來的消息看,還沒有完全達到企業的用人要求標準。中國的會展業沒有真正成熟,會展人才的教育也是在摸索中進行,會展人才教育任重道遠。作為會展人才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會展的研究型人才、高學歷的人才教育還不能成為主流,滿足社會實用型人才教育的大專人才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社會的主力軍。會展人才教育可以說是中國人才教育中的一種叛逆。

楊智昆明國際會展中心會展研究室主任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旅游系會展專業特聘教師

昆明的會展業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得到快速發展,從原來單一的文化、教育藝術、重視意識形態的成果展,開始更多的轉型貿易為主題的各類專業展會。原來從事會展的人才,也大多是從政府或協會等相關領域半路轉行的,盡管這些年也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人才,但是對于現代昆明的會展發展還是不適應的,昆明許多會展公司對復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最為緊缺的還是會展管理、營銷、策劃、設計方面的人員。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昆明對會展人才教育的迫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昆明會展教育的發展。現在昆明已經有三所院校開設了會展相關專業。今年已經有一批學生(50多名)走入社會。我們所教育出來的人才的走入社會還有待進一步社會實踐的檢驗。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會展的專業人員來看,我們使用的教材內容與實踐也有一定的距離,會展專業課程的開設也有待進一步完善與豐富。國內的相關教材十分有限,我們當時沒有太多可供選擇的教材,許多還是直接從國外翻譯的,與中國的實情相脫節的。所以,我在講課時,常常是將理論結合實際案例來講,只有這樣才是對學生負責,我們要培訓的是未來會展的操作手,并不要理論家,理論如果占到60分,而實踐知識就應該占到40分,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我們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也太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滿足學生對會展的真正理解與認識。

市場對會展人才的迫切需求,與全國各地院校的大量開設會展相關專業課程,對于幾年以后的會展人才的就業,我們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檢驗。

胡衛華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會展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因人而異,分清層次培養。會展人才培養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培養。會展業三級人才層次:會展核心人才,包括:會展策劃和高級運營管理等;會展業輔人才,包括設計、搭建、運輸、器材生產銷售等;會展業支持型人才,包括:高級翻譯、旅游接待、廣告制作等。

因地制宜,選擇重點發展。在會展人才培養中要做到全國“一盤棋”,應從戰略上形成“重點布局、積極引導、培育發展”的建設機制,按照區域會展經濟需求結合各地院校辦學條件、培訓師資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規劃全國會展專業教育工作。

高教、職教、短訓三管齊下。會展人才的培養要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和培訓。

突出實踐,產學研一體化。各會展高等院校應該鼓勵或要求會展專業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到優秀會展企事業單位兼職鍛煉,會展專業學生的實踐環節也亟待加強,應創造條件鼓勵他們經常直接參加大型會展活動的組織、策劃管理,參與接待服務。

鑄造品牌,爭設獨立專業。會展人才培訓市場應該注重品牌化的高端教育,結合中國會展業的特點以及實際操作經驗,建立起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體系。

南寧職業學院學生訪談

莫煒煒:南博會的大力宣傳,使我們認識到會展。學院的招生大蓬車開進我們的學校,并一再提出這是個新興行業,新興的行業競爭少,一定會有市場機會,我也就選擇了。通過近幾次的實習、我們更有信心將來可以找到好的工作。

方藝專:從書上看到過會展,也參與過展會,對會展有一定了解。我對新興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我認為一個有活力、有發展、有前景的行業、也一定有市場需要也就報了會展專業。通過實習,我也認識到,會展的每個細節都是經過調研,還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要隨時準備好自己。

羅雁翎:老師來我們當時的學校推介會展專業時,解說十分有吸引力,充滿了挑戰性。我喜歡接受挑戰,再說會展包括了許多全方面的知識,如計算機、營銷…綜合性十分強,將來從業的面也寬。會展還是一個三維立體,考核細節,可以鍛煉出我們周到細致的好習慣。

譚宗和:在實習時做過會展的接待,通過熱情的服務,得到了展商與領導的認可與表揚,使我們認識到作為服務業的特點,更加強了我的信心。在工作中還接觸到許多新事物,學到許多本領。廣西的會展剛起步,東盟博覽會又會在南寧永久舉辦,我們一定會有個好的未來!當然書本知識也非常重要,比如應用文寫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常常用到。

黃靜:走進會展,仿佛是走進一座美麗的森林,這兒鳥語花香,到處都充滿了美麗的誘惑。小小的博鰲通過會展,從海南的小漁村,在一夜間成了世界的知名旅游盛地。還有廣交會,高交會,東盟博覽會,這也都是會展創造的就業與發展的奇跡。只要學的好,并將之付諸實踐,我們一定能取得成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會展策劃與管理方向學生 李冬旭

我從大二開始參與實踐活動,參與過第六屆朝陽區商務節,兩個半月的暑期都在組委會實踐。之后,朝陽區推薦我去團中央青年人才國際交流中心做論壇,大約半個月左右。間或也參加一些展會的翻譯或聯絡工作。最近一次是在北京航展。我們這一屆有60 多個學生,經過實踐后,各個方面對二外的學生能力比較認同。會展行業是操作性比較強的行業,沒有實踐是不行的,學校教育理論性太強。我們對會展業的感性認識基本都是來自于實踐。

與同行業相比,二外的教材和課程設置還是比較好的。畢竟大家都處在摸索之中,需要學生配合老師來進一步完善。老師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也與我們進行溝通。學校經常邀請業內實際經驗比較豐富的專家來講課,我們也十分珍惜這樣的機會。老師也經常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并且過后會與我們交流。我覺得經過實踐之后,認識到不足,知道哪方面需要提高,再上課學習時就更有針對性。即學習理論,之后實踐,然后再學習理論,之后再實踐,這樣反復進行,會加深理解。

北京城市學院學生牛佳

我是大三的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從事過會展工作的老師,既依托課本又加入了自己的經驗進行授課,內容充實,并且能帶動我們的情緒,比較好理解。有的老師理論性比較強,講的課程不太好理解,尤其是沒有會展工作經驗的老師,感覺課講的比較學院派。大部分時候是照本宣科。如果能在理論的同時和實踐相結合就比較好了,去請一些職業的會展經理人,或者主辦承辦單位的負責人來給我們做一些演講,或者上一些討論課程,讓我們真的能站在一個從業人員的角度理解會展行業。多增加一些帶到場館進行講解的活動。在大一的時候就應該讓大家明確自己需要具備那些條件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從業人員。

會展專業的教材很多,但是理論性很強,不好理解,而且重復的地方很多。學校選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統編教材,我個人認為這套教材很好。此外,還應該增加會展成本效益、會展策劃、大型項目管理等。課程安排上個人建議把比如毛概等公共課程壓縮到半學期一門,加大專業課的授課時間。另外應該開設專門的會展英語課程。在實踐方面,我們主要是去參觀博物館,展覽館等。學校應該加強與企業或者其他的機構的聯系,定期舉辦企業與學生間的溝通和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就業和企業了解學生,也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畢業生

牛浩(05年畢業) 朱鑰、高深(04年畢業)

目前的中國會展設計行業中有許多是學計算機軟件出身的,沒有經過專業的展覽展示設計訓練,這是導致中國的展覽設計行活太多,風格大同小異,缺乏個性設計的很重要的原因。而從學校畢業的專業人才可以逐步改變這一狀況。我認為在學校主要是學習設計思路,實際的搭建、使用的材質多是工作后在公司學到的。

在學校中創意思維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其他知識都可以在實踐工作中掌握,唯有這種發散性的創意思維只能在學校培養,工作后只能削弱不能增強。由于工作是不斷的重復同一過程,因此容易產生思維定式。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應該回到學校繼續學習,經過實踐之后就知道該學習什么,這樣才能學透徹。

展覽設計畢竟和藝術設計不同,展覽是需要應用的。因此在加強基礎課和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實踐課程,多進行實際的訓練。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尤其是應該增強表達能力的訓練,你的設計是死的,只有用你的語言使你的作品鮮活起來。學校應該增加與客戶溝通這方面的實踐內容。另外,學校應該加強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現在的課程安排都疏忽了這方面。

教師應該有很多的實踐經驗,有些教師理論上很好,但缺乏實踐經驗,雖然現在有許多教師有實踐經驗,但是還需要加強。

我認為中國展覽設計的學科設置太專了,就是為了就業而培養。而國外有些就包括在建筑設計中,涉及面很廣,思路比較開闊。我比較喜歡這樣。教學中應該增加更多的發散性思維訓練,我們曾經上過外教課,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給我的實際工作很多啟發。

雖然有60多所院校涉及會展教育,但是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培養才能滿足就業需要。我認為如果學校能夠做到完全滿足就業需要,那也是非常成功的。即是說,或者培養高級核心人才;或者培養專業的應用型人才,滿足就業。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我們認為,現有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中國的會展人員需求基本飽和了。但是,有能力,非常專業的、杰出的少。

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大三實習生訪談

學習過程中,感覺最大的問題就是課程設置不夠精細,每門專業課學習時間太短,有些一周或兩周就結束了。根本沒有鞏固加深的時間。因此,課程雖然不少,但是,每門課程都沒有學透徹,只是泛泛的了解。另外,雖然每門課程學習過程中都有調研活動,但是實踐活動只是在大三時才開始。應該再早一些進行實踐活動。

明年是會展業人才就業的高峰,但前兩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比較高,口碑不錯,而且展覽展示設計專業可以向平面設計等其他設計方面發展,事實上在展覽行業發展的畢業生可能只占一半。因此對于明年畢業后找工作的問題不是太擔心,持樂觀態度。我們現在還沒有參加商業培訓的想法,而且工作的前兩年大概都不會參加培訓。

李紀偉浙江職業技術學校2005年7月畢業生,現就職浙江遠大國際會展有限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在校期間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對于當前的實際工作還是有指導意義的。譬如,對展會整體工作流程的掌握、對專業觀眾組織的重要性認識、起草展會策劃方案等。這些在校期間學到的理念和技能方面的知識對實際工作很有幫助。這也使得我們在從事具體工作時比較容易上手。同時,也證明當初學校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向導的定位和推行的“三段式”培養模式都是正確的。即“課堂教學――實習(了解實際專業工作)――課堂教學――實習(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創新與思考能力培養――實習(直接從事專業工作)”。

目前出版的關于會展的書籍在內容上大多都很相似而且實用性仍比較弱。我們的核心專業教材是由我們自己老師精心編寫的,將會展分為展前、展中、展后三個重要操作階段來論述。但沒有將每個階段的工作再細化、具體化、流程化,應進一步增強其操作性的知識和技能。另外從事會展專業教育的老師最好擁有展覽的實際操作經驗,或與學生一起實習,在工作、生活中建立如朋友之間的友誼,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一起交流、探討。這樣,更利于師生互動、學與用的互動、激發兩者的靈感,使會展教育朝更實用、夠用、學以致用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所就職的是一家以國外展為主的展覽公司。雖然在校期間的學歷教育使我們對會展有一個系統、完整的掌握。但這只是解決了“是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好如何“做得好”的問題,也并沒有靈活地隨著展覽市場發展而吸收新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在如何“做得好”的問題上加強學習。

編后語:

自99年我國某高校開始了開設會展方向的課程教育后,全國各地會展專業教育遍地開花。全國開設會展專業的高校已有20余所,在相關專業開設會展方向的有30余所,二者合計已有約60所高校踏入了會展教育的領地,僅浙江就有21所學校有會展專業或者方向。

有人說,中國的會展教育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沒有哪個國家象中國這樣開展會展教育。

在我們的采訪中,業界的有識之士對會展師資、課程設置、會展教材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對未來會展教育的發展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有人認為“會展教育”已是老生常談,談不出什么實質性的東西,如同會展產業中存在的“騙展”和“垃圾展”等問題,雖然業界人士一直在呼吁,卻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可以杜絕類似情況的發生。我們不能否認會展產業和會展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端,但也不能以偏蓋全的認為會展教育發展不健康,相反這正是向規范化、正常化發展的必然之路。本次論壇側重專業人士的不同觀點,把脈會展教育的方向和未來;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體會和需求,供關心會展教育的人士參考。

在與某學院大三實習生的訪談中,記者了解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是品牌展會的規范化的流程和操作。但是走上實習崗位后,卻發現現實中的展覽活動與課堂所講的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展會操做的不規范化是讓學生很難理解的,比如某個展覽會的招商工作往往是以外包的形式交給某個廣告公司去做,或者臨時招集幾個人、幾部電話、幾臺傳真機就可以招商了。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僅被安排去扮演招商的角色。接受采訪的6名學生中,有4名被實習單位只安排參與了招商這一環節的實踐,甚至有的僅限于端茶倒水的層面。至于前期的策劃和中期、后期服務的各個環節,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相對很難涉足。

學生們在為期不短的社會實踐中究竟學到些什么東西,用人單位不必為其負責,但在招聘時卻希望拿來就用。但是作為將被培養成“應用型人才”的學生,沒有完整的參與展覽的整個流程的實踐,無法發現存在的問題,因此無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應用”從何談起?

當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眾學生雄心勃勃的表示要為會展行業走向規范化貢獻力量的時候,記者被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所感染,同時也在為他們感到深深的憂慮。但是我們更應該欣喜的看到,有這樣一批接受過正規化、品牌化會展理念熏陶的人才在摸索中逐漸成長,中國會展業步入正軌指日可待。

會展培訓應定位在“博、深、精”

浙江亞太會展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郭牧

由于眾多院校缺乏對會展行業特殊性的了解,盲目辦學、攀比辦學,加上課程設置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由于缺乏對所學專業的足夠認識,加之實踐能力薄弱,這說明大學教育存在嚴重的教育誤區。還有目前各種會展證書的認定概念不清,從而很有可能導致三年后的中國會展行業證書泛濫。要使會展教育走持續健康之路,必須有一個權威機構牽頭對會展教育進行整合,這樣才能避免教育誤區。

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會展業的人才結構布局各地是不平衡的,這也與我國會展業發展狀況相吻合的。會展核心人才、會展業輔助型人才和會展業支持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沿海地區;二、三流人才則相對集中在中等會展發展城市。

在中國究竟有多少會展企業和人員需要培訓?對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中國現有會展企業和人員數。由于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方面的統計,還是空白,因此全國范圍不好說,但對于我們所處長三角洲地區而言,還是知數的。據我們亞太會展業發展研究所調查,目前該地區會展企業數近2000家,按平均每家20人計,約有40000從業人員,其中所需初級人才20%,約8000人;中級人才15%,約6000人;高級人才5%,約2000人,合計約16000人需要通過培訓解決缺口。培訓重點主要是會展策劃、經營管理和工程設計等應用類技術。

會展經濟獨特的運行規律決定了會展學科的復雜性,從會展所牽涉的知識領域來看,會展學科涉及到信息學、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旅游學、建筑學、運輸學、口岸學、藝術學、環境科學等眾多學科,在綜合中又兼具很強的專業性。從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來說,會展人才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如文學素養、美學常識、心理學常識;不僅要有一定的策劃、組織管理能力,還要有溝通協調能力、宣傳推介能力以及籌資能力等。因此,會展培訓的課程設置要區分不同層次的人才因材施教,依據的是會展與現代經濟的密切關聯。由此決定了會展人才的培養要適應會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學歷教育其教學計劃、學制規定、課程設置、對教學條件的要求以及各教學環節的實施等,均嚴格按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操作,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獲得的學歷文憑,國家予以承認。商業培訓即非學歷教育,它緊貼人才培訓市場不斷更新項目和內容,適應了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群體不同時期的求學者的需求,為繼續教育、崗位培訓、任職資格培訓和出國留學、求職就業、升學深造、考前輔導等提供了廣泛而有力的智力支持,滿足了人民群眾提高科技文化知識的需要。

由于我國會展教育起步較晚,無論是在師資培養,還是在教材的規范和課程的設置方面都還不夠完善。這不僅使會展人才的培養質量大打折扣,而且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從對會展人才高質量培養規格的總體要求出發,現在及今后會展培訓應定位在"博、深、精"。所謂"博",是指要提供廣博的知識,以適應不同內容的會展項目的要求;"深",是要深入掌握會展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精",就是要精通整套會展業的操作流程,培訓時間最好是分期進行。在實際培訓過程中,需要與會展行業需求緊密結合,走特色人才培養之路。這種"特色"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的細分化、課程設置的獨特性以及培養模式的多樣性等方面。

準確把握行業需求探索教育培訓不同模式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主任藍星

社會培訓機構和職業類學校的運作特征決定了其先招生,后找師資,以獲得其經濟效益,而授課老師的來源,教學資歷、行業知識、教學目標均難以得到保證。部分學校掛著會展專業的旗號,實際上連一些會展管理的本體課程都沒有力量開設。會展課程內容多為東拼西湊、照本宣科,紙上談兵,效果可想而知。出自不同主管機構的會展職業證書培訓層出不窮,由于尚處于試培訓階段,均未形成成熟的培訓體系,“證書”難以反映受訓者的職業能力。

會展專業人才教育和職業人才培訓是會展人力資源開發的兩條腿,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替代。關鍵是要搞清楚,會展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歷教育和培訓機構如何各司其職,滿足不同層次的求知需求。

社會職業培訓要拋棄功利性,重在提升培訓內涵,切實培養合格人才。會展職業培訓是隨著業界對人才的急需而應運而生的,具有周期短、適應快、和贏利性等特點。目前社會培訓狀況盡管很熱,但是質量效果不容樂觀,真正成功的會展培訓班尚不多見,其主要癥結在于合格的會展師資匱乏和課程設置薄弱。社會培訓機構倉促開設各類會展培訓班,因具有一定會展實踐經驗的講師鳳毛麟角,便請學校里的市場營銷、管理和旅游等專業的老師來講會展策劃營銷和管理等課程,其結果是空洞的書面知識的講授,偏離了培訓班傳授“實用有效的職業知識”的宗旨;有些班則偏向于宣講會展業的總體發展形勢、國外會展業現狀、政策法規等上層理論內容,無助于操作型人才的培養。

從會展企業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講課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但從目前的多數講課的效果來看,由于講課專家來自不同企業和單位,不可避免地存在講課內容籠統、重復和零散等現象,難以深入系統地傳授實際經驗。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專家未必都具備有正確合理的講授方法,以及未必都愿意將本企業的內部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受訓者。

社會職業培訓課程的目的是為會展業培養具有上手快、操作能力強的人才,其實效性表現在講授實際業務工作的過程、步驟、環節、要點和技巧等實務方面,并貫穿在鮮活的案例中,而應避免以綱領性的羅列、經驗性的總結和分析為主的講授方式,從而真正讓受訓者學到行之有效的知識。社會培訓機構只有把握科學的教學過程設置、嚴格的師資選擇和管理、實用有效的培訓效果,才能培養出會展業急需的實用人才。

中國會展業缺乏良才

中會聯合國際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

中國會展業不缺乏人才,缺的是良才。由于人才沒有接受過正規化的培訓,尚處于很迷茫的狀態,市場有多大需求要和產業掛鉤,會展產業的發達狀況決定了人才的需求量。

老師應該加強對會展的認識和體驗。采取積極與學生互動,與組展機構、服務機構進行交流的方式,加強市場認知。我們目前進行的“會展角色扮演"訓練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分別讓老師和學生擔任會展組織中不同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鞏固理論基礎,使得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有利于授課老師總結出更多的經驗。

開設會展專業和會展方向的學校不停在增加,如何使會展專業的師資力量上一個新臺階是當務之急。作為會展專業的授課老師,在掌握理論、實踐經驗、與學生的溝通方式、與市場的結合等方面還有待于提高。

目前的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跟風的現象,二者應該各有側重,比如社會培訓側重實踐,院校教育側重理論知識,宏觀方面。二者有機結合是最有效的途徑。

現有的會展方面的資料和教材是非常珍貴的,是很多人多年總結出來的,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但是,這些教材也存在內容太空的缺點,不切合中國會展的現狀。應該根據展覽的操作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再具體一些、務實一些。

會展,到底教什么?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會展經濟研究所培訓中心主任孫瑞

中國的會展培訓市場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從萌芽到泛濫,這樣的幾何級增長速度令人嘆為觀止,給人一種中國會展業要集體補鈣的假象,事實上,中國的會展培訓尚處于摸索階段,到底如何進行會展培訓,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任何一種培訓總要涉及兩個核心問題,教什么和怎么教,觀察目前國內現有的會展培訓,很顯然,這兩個問題都沒有很好的得以解決,但是不管對于講師還是學員,教什么和學什么才是最關心的問題。

關于教什么的問題,大小報章不少報道,會議、展覽、節事活動從商業角度進行狹義定義,顯然歸屬于市場營銷活動的范疇,高水平的市場營銷活動必然是策劃、管理、技術、營銷的綜合水平體現,反映到我們的培訓活動上,就是相應的會展策劃學,項目管理學,陳列展覽設計學和現代服務營銷學,這些課程在我們的大學教育序列中業已成熟,也正因如此,才會出現國內60多所院校迅速進入了會展學歷教育領域。這就是我們早期的會展教育模式,我們俗稱“拼盤教育”。

隨著成功學教育在中國的迅速升溫,以及例如陳安之這樣的大師紅遍中國營銷界,“職業經驗分享”也進入了會展教育課程序列,應該說這本是一個會展教育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標志,但是由于中國會展業先天發展不足,后天運作畸形,真正勝任這種教學的人物比較欠缺,因此這種教學在中國還未能得以規模發展。

從2004年底開始,一批來自國外的專業會展機構利用自身經驗積累進入專業培訓領域,這些機構熟悉中國會展實際,擁有解決“培訓出口”的實力,通過校企聯合進入會展培訓市場,“實習教學”進入了大專院校的會展教育課程序列。

從2005年中旬開始,會展培訓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一批來自中國會展市場一線的資深人士順利完成向專業培訓講師方向的轉型,與此配合專業的培訓課程開發團隊也開始組建,他們從事一線會展工作,但是更多的精力是負責將最新的工作體會轉化為普及知識進入培訓體系,確保培訓內容的適時更新。

從會展培訓教學內容的演變可以看出,中國的會展培訓更加關注中國會展本身的運作特點,日漸迎合中國這種擁有濃厚政府色彩的市場化辦展模式,任何一種商業服務業,把握盈利方向的前提必然是洞悉所屬行業的習慣與特點,我們相信,關注中國會展業的本土特點,將是下一階段會展培訓所關注的一個熱點。

劉友德 (原蘇州南亞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

2004年第一期“注冊會展經理”培訓班學員

作為2004年第一期“注冊會展經理”培訓班學員,我認為培訓課程設置比較全面,國內及美國展覽協會請來的老師水平也比較高,培訓就國外的發達國家的會展業經驗,如何根據不同的國情應用于中國進行了探討,培訓效果不錯,對我有比較大的幫助,只是時間比較倉促。

目前會展培訓機構相當多,但是機構素質良莠不齊。如何使會展叢業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的重視和關注,建立統一的標準,加強規范指導和管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廣告業也曾經面臨類似問題。當時政府有關部門在中央電視臺專門開辦了廣告業務員培訓班,廣告業務員必須經過考核,持證上崗。我們也許可以叢中吸收一些經驗。

會展培訓應該可根據對象不同,分為幾個層次。如針對業務員的培訓;針對項目經理的培訓;針對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等。根據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定位突出不同的培訓重點。

北京城市學院學生牛佳

目前,培訓機構很多,我會重視他們的授課方式和老師,以及課程設置,專家級的人物能不能請到,最多的是看我的收獲.有很多有名的專家我們都是比較有印象的,在選擇上可能就會偏重去聽他們的課程。還有就是培訓中認識的同學是哪種類型的,也是選擇的一個方面。

我參加過會展角色扮演。和會展職業經理人的培訓。感覺比較實際.尤其是會展角色扮演,可以說和實踐結合的很好。因為是把我們帶到場館里去講的。然后大家就分別去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感覺非常真實.這樣更能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好。

會展培訓應該劃分幾個層次,有所針對。比如學生群、對會展感興趣但是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從事會展但不具備正規理論知識的人以及其他會展相關領域的人。這幾個類型需要的教育方式不一樣。

編后語:

隨著商業培訓的不斷升溫,會展培訓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目前國內多數的培訓對會展人員的素質的提高成效不大。師資和教材匱乏,培訓的內容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主講專家也往往淺嘗輒止,對業務素質提高并無太大幫助。因此,會展教育已經到了質變的階段。不過,質變也是需要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的。

缺乏權威會展管理機構,培訓質量亟待提高,這是業內人士的共識。盡快建立權威的會展管理機構,有針對性、系統性的培訓應該是今后培訓發展方向。培訓班應該劃分為幾個大的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加專業化的細分。另外,針對現在比較緊缺的人才加強專業化培訓。這也是采訪過程中業內人士的共識。

當然,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包括合理安排課程、增加典型案例的講解、巧妙應用各種適當教授方法和表達工具(圖、表、影像、游戲等)、聘請有經驗的老師、及時評估學習效果,加強教師與學員的交流等等。

在就教育培訓問題采訪業內企業時,記者遇到了一些阻礙。企業相關負責人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受采訪。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沒有仔細思考過會展教育的問題,無法作出回答;二是認為會展教育培訓問題是院校和培訓機構的事情,與企業沒有關系,不愿作出回答。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會展企業對人才的教育培訓缺乏長遠認識,大部分還只停留在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階段。當然,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盈利,這點無可厚非。此外,中國的會展企業規模都不大也是關鍵因素。不過,令人鼓舞的是有極少數的展覽公司已經意識到培訓的重要性,計劃每年派遣員工到會展發達國家考察學習。

要迅速提高會展培訓的質量,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必要的。據了解,目前能夠得到國際認可的會展人才培訓,似乎只有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引進的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的“注冊會展經理(CEM China)”培訓班。據稱該培訓班也是世界會展業現有的惟一資格認證體系,是由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開發和運營的展覽管理專業培訓和認證體系。照搬國外的模式必然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如何學習會展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模式,與中國國情有機結合是解決目前中國會展業面臨的瓶頸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絕大多數的培訓班商業氣息濃厚,培訓時間太短,費用昂貴。功利心過重,必然會延長中國會展業從量變到質變的周期,并在此過程中付出昂貴的代價。誠然,培訓班的盈利性是必然的,但是為了中國會展業的發展是否應該適當減輕商業氣息。正如業內有識之士所呼吁的,中國會展業需要公德心。

上一篇: 數字信號處理論文 下一篇: 會計跨專業實訓總結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乱码乱a∨中文字幕 | 在线欧美中文亚洲精品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メイド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 在线午夜精品自拍小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