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概念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14 16:40: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概念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概念

篇(1)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資產配置

我國于2006年末開展了全國事業而單位的資產清查工作,其中,尤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的開展范圍最廣、開展力度最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然而,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著賬實不符、配置不當等問題,從而限制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進程。在此背景下,在了解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概念的基礎上,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力度和評價核心的分析力度,已成為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著重開展的關鍵工作。

一、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及其管理概念

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即由行政事業單位占有并使用,在法律上為國家所用且能夠以貨幣計量各資源價值的固定資產總和[1]。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既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其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資產自身的質量、規模和價值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總資產的計算和相關決策的制定與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是借助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對行政事業單位內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保管和報廢等各環節進行管理的過程。具體來說,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就是將固定資產作為主要對象,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整體目標出發,從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與組織統籌規劃層面對固定資產進行規劃設計、采購建設、以及保管維護和退役報廢的全過程。

二、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配置不科學,效益低下

就現階段而言,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大都是以非經營性資產為主,其使用的目的也均具有服務性,相應地,固定資產的使用也具有鮮明的無償性,其被應用的最終目標均在于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但需要說明的是,要想對社會效益的評價標準進行細化是具有較大難度的,由此,也導致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配置標準較為模糊,無法實現對相關資產的科學、理配置。此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配置資金又大多為財政性資金,從而導致相關資金在配置與使用時并不計成本、盈虧,反而追求資金配置的豪華化與高檔化,由此造成投資上的盲目性,加之缺乏統一管理,使得大量固定資產凝固化或處于長期閑置狀態,導致資產浪費嚴重。

(二)資產產權不明,流失嚴重

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進行分析可知,其使用價值主要體現在自身的服務職能與社會公益職能方面,相應地資產的屬性為非經營性資產,然而,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以籌措經費為名義進行興辦實體,將固定資產的屬性轉變為經營性資產,從而造成了產權不清與固定資產的大量流失。對經營性資產進行分析可知,其價值補償的實現途徑主要以計提折舊為主,但目前絕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對其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或少提折舊,從而出現了“非轉經”資產,加之資產所有者對資產配置的“虛位”,組織單位的經營者便在無人向其追索投資收益的情況下將受益分配傾斜于自身,造成了固定資產補償的嚴重不足,相應地,國有資產也發生了變相流失,這也是不同地區政府部門、各個行政單位間出現“貧富不均”以及各單位職工待遇和辦公條件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賬實不符,資產信息失真

賬實不符,資產信息失真是當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另一突出問題。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準則進行分析可知,其在年度末應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從而確保各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并為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供支持。然而,就現階段耳環,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仍然存在著賬實不符的情況,主要體現在:(1)有物無賬,構建的資產并未及時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由此產生賬外資產,例如,已經使用了一定年限的房屋建筑仍然歸于“在建工程”的會計科目當中,難以對該部分資產的賬目進行準確核實;(2)有賬無物,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仍然將已經損毀、報廢或是已變價處理的固定資產計入賬簿當中,導致固定資產的清查信息嚴重失真。

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創新途徑與評價分析

(一)建立基于統一監管的管理體制

建立基于統一監管的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并對非經營性固定資產的無償使用模式進行改革是實現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科學配置的關鍵途徑。具體形式如下:以國家與各級地方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共同作為出自方,組建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并建立相應的出資人制度,從而以新的國有資產產權運營主體形成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經營、托管,同時,以現代企業制度為依托實現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科學的優化配置與合理的資本運作[4]。相應的操作步驟為:(1)產權的整合與變更。原有的歸于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產權應變更至組建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當中進行統一的管理與配置;(2)建立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租賃制度,對此類資產實施有償使用制度,以資產使用者所占有的資產量為依據對其收取相應的資產使用費用,同時,將其所繳納的租金納入到出租單位的行政預算當中。由此,建立起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機構與資產使用人間的這一新型經濟關系,以此來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形成資產租賃付費的市場化意識,實現固定資產配置科學性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以政府采購為主導的資產增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政府采購為主導的資產增量管理模式是明確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產權的有效途徑。首先,政府應以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統一標準為依據,對各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不切實際的項目和超出標準限定的項目購置計劃進行限制;其次,政府應加強發揮其在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將此類固定資產的購置權與使用權進行分離,進而從根本上避免單位中無效資產的增加。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進一步明確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產權,政府除了加強其采購作用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其對各行政事業單位關于固定資產使用和折舊的監督,政府應以具體的會計期間為單位,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用途進行全面檢查和分析,一旦發現相關單位以籌措經費為名利用固定資產興辦實體經濟組織,便應立即停止單位有關負責人的一切職務,同時,對其人為轉變的經營性固定資產進行清查,計算出資產流失經濟損失,令相關負責人承擔其相應的法律責任[5]。此外,政府還應在固定資產采購后、投入使用前對固定資產的產權予以說明,而任何以個人形式挪用屬性為國家公共財產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行為勢必會受到法律的追責和制裁。

(三)構建“非轉經”資產管理模式

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可知,其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公眾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因此,其應屬于非盈利性資產。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仍然在從事著固定資產的經營活動,對社會公眾的利益造成了嚴重影響。而對此類固定資產的經營若以收取使用費或租金形式進行束縛和限制顯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在此種情況下,在政府主導及有關行政單位的配合下,可組建一專門的公司負責固定資產的經營活動,使其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以租賃、拍賣、出售和轉讓等形式實現對固定資產產權的變更。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強對固定資產賬目的核對與處理,通過引入相關領域的財務人員,對相關賬目進行核查與分析,從整體上降低賬實不符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確保相關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

(四)基于固定資產利用效能的管理體制評價核心

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的評價核心應集中體現在固定資產利用能效的評價方面,而這一工作又是由對規定資產使用的績效評價來決定的,即應將固定資產使用的績效評價作為評判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以此構建的評價體系應將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增值率和閑置率等相關指標予以囊括,同時,這一評價體系還應同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制、單位績效以及管理者的服務和管理能力的評價工進行有積結合,并將其共同作為管理人員職務與薪酬變動考核的關鍵指標,在明確各管理部門全責的基礎上,構建起高效、公平、公正的固定資產評價監督體系,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公眾。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及其管理的概念進行說明,針對當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對此類型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途徑與評價核心做出了系統探究。研究結果表明,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創新途徑主要包括了建立基于統一監管的管理體制以及建立以政府采購為主導的資產增量管理模式和構建“非轉經”資產管理模式,而其體制評價核心則在于實現對固定資產使用的科學績效評價。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從而使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能夠充分服務于社會群眾,促進社會發展。

作者:朱莫思 單位: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胡存芳.完善我國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改革的具體措施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05(12):28-29.

[2]宋川.深化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改革完善公共預算體制——結合廣東省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考[J].環渤海經濟!望,2013,10(24):55-57.

篇(2)

(一)“投資收益”與“其他收入”性質不符。首先事業單位“其他收入”會計科目主要用來核算廢舊物資處置、固定資產出租等零星的雜項收入,投資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的投資收益對事業單位的影響時間較長,所涉及的金額也較大,不應視為零星雜項收入處理;其次“其他收入”在事業單位是用來核算非經營性業務活動的結果,在年度終了結轉至“事業結余”科目中,但就投資的目的來看,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目的雖然應當服從或服務于事業單位的目標,但主要還是為了獲得投資利潤或收益,從這點來看,事業單位的投資活動應該屬于一種經營活動。

(二)不符合會計處理的重要性原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第二章一般原則中規定事業單位會計處理應遵循重要性原則、客觀性等原則。對外投資作為一個單位的重大決策,所產生的投資收益是事業單位結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產生重大影響,將投資收益歸集在“其他收入”中核算,不符合會計處理的重要性原則,也影響報表使用者對信息的合理判斷。

(三)不利于監督和管理。如果將對外投資收益作為雜項收入記入“其他收入”科目,與“對外投資”科目不能相對應,從賬面上不能如實反映對外投資的成果,不利于對投資成果進行監督和管理,體現不出對外投資的目的性。

二、接受非限定用途的貨幣資金捐贈的會計處理

(一)概念不符。事業單位收入是指事業單位為開展業務及其他活動,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事業單位的收入來源形式和渠道呈多元化趨勢,既有財政撥款收入,也有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及其他雜項收入。接受非限定用途的貨幣資金捐贈顯然不符合事業單位收入的概念和內涵。

(二)會計處理缺乏一致性。若按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規定,將接受的非限定用途的貨幣資金捐贈納入“其他收入”賬戶核算,則與將接受的固定資產捐贈納入“固定基金”賬戶核算和接受的無形資產捐贈納入“事業基金”以及限定用途的捐贈納入“專用基金”核算存在本質差異。“固定基金”、“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屬于事業單位的凈資產科目,而“其他收入”是事業單位的一種收入,年末要將收入余額轉入“事業結余”賬戶,參與事業單位的結余分配。同屬于捐贈,但會計處理卻截然不同,顯然不符合相同性質業務處理一致性。

三、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

(一)虛增了資產總量。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也不進行減值測試,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原值。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磨損,以及市場上設備的更新換代日漸加快,原值根本不能反映真實價值,報表上反映原值其實是虛增了資產總量。

(二)對于開展經營活動的成本核算中,折舊費的缺失使得成本核算不夠完整。在處置和報廢固定資產時,處置收入和報廢時間沒有相應會計資料作為嚴格的依據,這樣的處理方法使固定資產價值的變動得不到正確反映,有違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三)修購基金按照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與固定資產總值不掛鉤,提取目的與提取基數兩者之間缺乏必然聯系。單位實際發生固定資產的維修和購置費用與單位資產的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固定資產多的單位維修及設備更新換代的費用必然高,這勢必對收入多、設備投入低及收入少,設備投入高的單位造成兩種不同的矛盾;其次從“處置固定資產取得的殘值變價收入增加修購基金”來看,按照2006年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處置固定資產的收入應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作為預算外資金全額上交財政專戶。

建議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參照企業,增設“累計折舊”科目,資產購入時會計處理不變,使用過程中計提折舊,借:固定基金,貸:累計折舊,“固定基金”的貸方余額與“固定資產”抵減“累計折舊”后的金額相符;同時取消“修購基金”會計科目,按照《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將取得的固定資產處置收入先行上交財政專戶,待返還時計入其他收入。

四、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一)與“結余分配”概念不符。結余分配是指事業單位期末為實現的結余所進行的分配和為發生的超支所進行的彌補,所得稅作為一項納稅義務顯然不符合“結余分配”概念。

(二)與所得稅的性質不符。雖然事業單位開展經營活動的目標不完全等同于企業,但取得收益后作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性質不應有事業和企業之分,企業所得稅作為所得稅費用,計提時借:所得稅,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事業單位的所得稅也是一項費用,因此,按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所得稅作為結余分配的會計處理方式有所不妥。

(三)與“銷售稅金”會計處理方式不一致。 銷售稅金是以流轉額為征稅對象的稅金,在支出類以“銷售稅金”作為單獨科目列支;所得稅征稅對象是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來源于中國境內和境外的所得。雖然征稅對象不同,但同屬稅金,作為稅收本質上是一致的,無論企、事業單位,都屬于一種成本費用而不屬于權益分配。

事業單位“銷售稅金”作為支出類科目,資產負債表上列“成本費用”之后,建議參照“銷售稅金”會計科目,在支出類科目中增設“所得稅”會計科目,資產負債表上列“銷售稅金”之后,結轉所得稅時會計處理為借:所得稅,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篇(3)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固定資產是廣播事業發展業務活動的主要物質條件,是促進廣播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及物質保障。固定資產核算,是指在一定的財務時期,對固定資產進行重新估值、記錄的財務處理過程。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主要組成,隨著廣播電視行業的迅猛發展,固定資產的核算及管理工作關系到最終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順利開展與否。

一、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問題

(一)缺乏概念

對于固定資產,不少工作人員對此缺乏一定的概念認識,自然就對固定資產缺少一定的維護意識。廣播電視行業是最終服務于大眾精神世界的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意識的淡薄,對于固定資產影響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重要性了解不足,最終會出現無人管理或無人維護、互相挪用的現象,最終使得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二)欠缺制度

固定資產如果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會造成各環節的問題出現,比如盲目購買、無人管理、隨意挪用。在部分固定資產達到使用年限后,該做折舊處理的沒有及時處理,會導致后續的財務工作無法進行,財務方面會出現壞賬或長期掛賬處理,造成資產賬務與實際不符,損失不明。對于廣播電視事業單位來說,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缺乏方法

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眾多,但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去進行后續的管理及追蹤,導致很多固定資產不明下落。廣播電視行業很多時候依賴于固定資產依存,因此固定資產的管理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支撐,會使得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工作量加大,增加了固定資產使用的風險。

(四)歷史遺留

歷史遺留問題若得不到解決,后續的事情會無法開展。比如之前廣播電視工作領導運用固定資產的價值來作為業績的參考指標,對固定資產的清點問題流于形式,未認真對待其固定資產管理與折算問題,而且廣播電視行業設備多是流動性較大,導致很多資產處于掛賬實已丟失損害的情況屢見不鮮,這種歷史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相關工作人員已離職,證據不可考,最后的損失不可估量,固定資產也無法進行核銷工作,對于之后的固定資產核算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容易導致賬目數據失實現象。

二、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相關策略

(一)管理到位

1.管理機構

從體制上,廣播電視行業應設立固定資產管理相關機構,進行固定資產的專門科室專人處理。決策領導要對固定資產的引進進行可靠論證,對大型固定資產的購置、折舊、減值處理要進行決斷;固定資產管理科長要由技術人員擔任,進行日常固定資產的維護及管理制度的執行者與組織者,對于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情況要做到負責,避免購置太多同類固定資產導致閑置浪費情況,也避免過分限制采購導致使用率過高,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情況。固定資產管理科員要做好日常登記記錄,嚴格執行固定資產責任制,做到誰使用誰保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使得固定資產安全性得到保障,更能發揮固定資產在廣播電視事業單位應用的性能。

2.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并落實其監管工作,加強日常的固定資產監管落實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大力發揮固定資產制度的作用,發揮固定資產的自身效益。只有真正實行固定資產管理及使用制度,為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積累節目成本的計算材料,才能真正使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實現制度化及規范化,為之后的產權制度改革提供科學依據,使得固定資產有規律可循、公開公正透明化管理。

3.管理人員

固定資產的管理與相關會計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技能有極大的關系。因此,廣播電視事業單位一是要做好財會會計人員的意識教育工作,選拔業務素質高、技能專業的會計人員去進行固定資產的核算;另外要加強后續會計的人員的專門業務教育培訓,使他們的業務技能隨著國家會計準則的變化而不斷提高,適應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并做到財務會計操作專業化、規范化。

(二)加強成本核算

1.固定資產折舊核算

根據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規模大小、單位資本密集、單位技術密集的不同程度及資產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合的折舊方法。把固定資產折舊費用作為產品單獨成本項目?即在會計系統會計分錄中從制造費用分解出來?增設折舊費用成本項目,這樣做的好處是結合企業實際,更能做好固定資產的折舊記錄工作,為固定資產折舊核算工作帶來了方便。

2.固定資產減值核算

要增強對固定資產減值的認識,了解并把握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相關規定,結合廣電的費用及廣電利潤核算、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的認識,搞好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核算工作。對于部分固定資產減值異常情況,如具有可收回價值卻不得沖回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要另外登記以作后續備查。

3.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核算

要嚴格區分出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屬于哪一類的支出,是資本化支出還是費用化支出。在自有固定資產或固定資產租入的更新改造?或者固定資產修理實際超過修理的意圖,致使固定資產修理成為改良行為時?要將更新或改良發生的凈支出確認為資本化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只有明確區分后續支出的類別才能避免資本化和費用化支出的會計核算混淆。

三、結語

固定資產在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資產占比稍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及最終使用的效益Q定著廣播電視事業單位的未來企業化發展。針對固定資產缺乏認識、缺乏管理方法、欠缺管理制度、存在歷史遺留等問題現狀,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要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做好固定資產的機構、制度、人員管理與折舊、減值、后續支出核算工作水平,并加以改進,促使廣播電視事業單位企業化的財務管理工作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篇(4)

目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主要由《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共同規范。在其準則和財務規則中規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該定義描述了事業單位資產的三個特征:(1)是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2)能以貨幣計量的;(3)是一種經濟資源。這與目前理論界對資產的定義是有差別的。正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的《論財務會計概念》第三輯《財務報表的要素》中指出:“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其重要特征有以下幾點:(1)資產蘊涵著可能的未來利益;(2)特定個體能借助它獲得利益,并對其他方面之取得它加以控制;(3)使個體有權取得或控制利益的交易或其他事項業已發生。

實質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的《論財務會計概念》關于資產的定義不僅適用于企業,還適用于非盈利組織。其理由主要有二:其一是企業和非贏利組織所需的資財都從各種來源取得,其二是資財或資產是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生命所系的血液。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在其的《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列報》明確公共部門(包括政府)與企業持有資產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即資產具有獲得未來的經濟利益和權屬性兩個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其部分被劃歸企業,部分被劃歸政府或非營利組織,因此作為其擁有的資產和其他實體所擁有的資產是同質的。都應是一個實體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實體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實體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資源。

二、關于事業單位資產范圍的問題

(一)財務規則與準則及制度不協調之處

首先,關于存貨的定義不一致。財務規則稱存貨是指事業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中為耗用而儲存的資產,包括材料、燃料、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等。而在準則(試行)中規定的存貨是事業單位在業務及其他活動過程中為耗用或者為銷售而儲存的各種資產。實質上,存貨區別于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一個實體持有存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出售。

其次,關于固定資產的定義不相一致。財務規則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準則(試行)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的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但對規定的標準沒有進行說明。

(二)現行財務規則與準則及制度涉及資產的幾個重要問題

1.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問題。根據現行準則和制度,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在使用過程中也不計提減值準備,而是按照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計提修購基金,專門用于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這樣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原值與現時凈值隨時間推移相差越來越大。而且,由于固定資產的損耗不能在成本中得以體現,必然導致成本費用,虛增贏余。再者,修購基金的提取與固定資產的損耗沒有必然的關聯,從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損耗,影響會計信息的提供。2.基本建設會計游離于《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之外。現行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沒有對基本建設會計核算事項做出規范,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中對基本建設撥款收支及結余的核算有所涉及,但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明確指出有關基本建設投資的會計核算,按有關規定執行,不執行本制度。三者之間的核算口徑不相一致。

3.資產減值的計提問題。資產預期能否會為實體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項目預期不能給實體帶來經濟利益,那么就不能將其確認為實體的資產。比如,事業單位在年末檢查存貨時發現存貨毀損、無望收回的債權等情況,應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以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因為根據資產的定義,上述項目已經不能給事業單位帶來經濟利益,將其繼續列報在資產負債表上必將導致會計報表反映的資產價值有“水分”,從而導致不能揭示資產潛在風險,并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決策提供相關的信息。

4.投資核算過于籠統,不夠細化。現行財務規則和準則對對外投資的核算過于簡單。沒有區分長、短期投資,沒有細分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因此不利于加強事業單位投資項目的管理,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三、幾點建議

篇(5)

中圖分類號:F123.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現實生活中,事業單位的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單位的固定資產所占據,所以我國大部分的事業單位對于這部分資產的管理都比較重視,如何妥善管理這部分資產并對其進行增值,對于單位擁有不言而喻的意義。下面闡述一下自己對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應對措施。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概念界定

所謂事業單位的資產,實際上就是指存在于事業單位當中的,為了促進科研活動、業務活動開展的基本保障,包括事業單位所持有或控制的固定資產。對外投資以及無形資產。而在這些資產當中,使用時間在一個會計年度以上的并且單位價值較大、原有物質形態具有較高穩定性的資產,就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另外,使用時間在一個會計年度之內的就是短期資產,或者稱為流動資產,例如現金、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以及其他短期投資等等。在事業單位當中,流動資產是非常重要的經濟內容,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其影響;另外,所謂對外投資,就是事業單位基于自己的發展目標和戰略目標所進行的項目管理,是事業單位進行戰略發展和規模管理,同時實現多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所謂無形資產,就是不具有實物形態,但是同樣具有經營價值的資產,包括商標權、土地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等,雖然沒有具體的形態,但是仍然是事業單位獲取長期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重要經濟資源,是體現事業單位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這些資產的重要性,所以,加強資產管理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事業單位需要明確單位內部的資產存量和具體結構以及資產的分布情況,對資產運作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督,及時發現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從而才能更及時有效地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更加科學地進行資產的調配,優化資源配置。與此同時,事業單位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機制體制。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引發的一些問題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因為其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涵蓋了單位內部的所有員工和部門,但同時又很系統的活動。盡管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在不斷改進當中,但是仍然有部分問題沒有得到重視或者根本解決。比如科學資產管理的意識不夠強烈,沒有真正認識到資產管理的價值,因而很多管理措施都沒有落實到位。此外,資產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權責劃分不明確。

1.制度不全,權責不到位

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是由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部門和資產部門共同負責的。其中,財務部門負責固定資產卡片的登記,資產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實體管理和盤查。但是在具體的管理活動當中,我們發現許多事業部門的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實,對固定資產的管理缺乏制度性的保障。另外,資產的實際情況與賬簿的登記情況不相符的現象也是經常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設備在購買之后沒有及時入賬,導致設備不能及時得到科學的資產管理。不僅如此,很多事業單位還存在這樣的情況:購置資產后長時間未用或者少用,導致資產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從另一方面來說,反映出監督部門的監督不到位問題。

2.任意報廢,變相處置

一是部分事業單位領導法紀觀念淡薄,不經過集體討論,不顧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國家利益,不經上級部門和領導批準,認為自己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因而可以對單位的資產進行隨意處置,甚至用國家的資產來滿足自己的私人利益。第二,沒有對國家相關政策予以重視,搖著合法合規的旗子,處置或變買一些閑置的固定資產,所得收入直接用于請客吃飯或者進入自己腰包。三是一些領導在單位機構改革、換屆、領導升遷變動時、不堅持個人原則,把許多辦公設備、通信工具變為私人財產,致使國家利益受損。

3.資產信息缺乏真實性

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是采用以前的方法來對固定基金和固定資產進行計量,但是這兩者的賬面價值是不發生改變的。因此,固定資產現有價值就很難得到真正的發揮。另外,事業單位無法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實時跟蹤,無法對其賬面價值進行實時更改。

4.管理模式較為單一

部分事業單位在對當前固定資產的管理上仍然是手段單一、形式不合理。不僅如此,資產管理的直接負責人是財務部門的人員進行兼職,因而非常容易出現管理問題,降低管理效率,進而使得單位的固定資產得不到有效保障,影響單位資產的運用和管理。

5.固定資產閑置浪費

雖然在近幾年全國清產核查工作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事業單位當中,固定資產管理的效果如何,實際上是與事業單位的工作質量直接聯系的。然后很多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沒有意識這一點,即使部分單位認識到這一點,但是認識也不到位,認為固定資產與個人無關,是單位財會人員和負責人是責任,但是單位負責人卻很少抽出時間來管理固定資產,他們大多數的時間被繁瑣的行政事務占用,但是本文認為,之所以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流失現象嚴重,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的缺乏。

三、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措施與對策

1.增強資產管理意識

一個單位的財產,直接關系到一個單位的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是事業單位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所以,作為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應當對其引起高度重視,并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在對事業單位固定財產的管理上,實行民主決策,確保資產管理的公開化、透明化、科學化。

2.強化固定資產盤點工作

事業單位在會計期末進行固定資產盤點時,需要有專門的負責人員和財務人員逐一核對,對固定資產的損壞積極尋找原因,如果是個人主觀原因造成的,要求當事人進行賠償。

四、總結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單位發展和重要物質保障,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制度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強化事業單位的管理能力,在實際的管理活動當中,要構建符合實際的考評機制,強化監督。

參考文獻:

篇(6)

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支持相關事業單位履行各個職能、維持各單位部門正常運轉、進行相關專業活動等事項的經濟基礎,其來源主要為各級財政撥款,這就使得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劃撥成為我國財政支出的主要消耗。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逐漸增多,數量的增加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對癥下藥,提高手工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效率、推動資產管理工作科學合理成為當下事業單位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簡要概述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也在不斷的發展變革之中。之前的管理制度已經不再適應當下固定資產的管理,尤其是對相關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的相關管理工作必須隨著我國相關政策的變革及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與時俱進。下面文本將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相關概念進行概述。

1.1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概述。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指的是各個事業單位進行相關工作的經濟基礎,通過國家財政撥款完成各事業單位進行科研項目、業務工程相關工作的主要資金。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滿足具有一定的數額標準,一般固定資產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或者大批量同類物資耐用時間超過一年以上不滿足固定標準的物資,也可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另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還具有一定的財產特征,物資必須屬于非流動的可長期使用的具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其成本進行折舊時一次性列入當期支出,不采用分期折舊。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來源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來源于事業單位自身的資金投入;第二,通過融資籌資租賃獲取固定資產;第三,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

1.2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其工作本質。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主要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根據固定資產的具體情況及相關規定的標準和對固定資產的分類進行固定資產目錄編制,以此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依據;第二,對于對外投資的固定資產需要按照相關規定程序進行報批;第三,對于需要報廢和進行轉讓的固定資產,需要得到相關負責人批準后核銷。另外,對于大型、精密貴重儀器進行報廢和轉讓時,需要通過相關部門進行鑒定批準后,報批相關部門進行管理。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進行報廢、轉讓時的變價收入需轉入修購基金。第四,對固定資產的清查需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盤查,最后在年終前需要進行一次全面清查保證固定資產賬目清晰。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本質,具有公共性、非營利性、無償占用性和國家財政支持的特點。

1.3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意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管理工作需要進行變革管理。結合實際情況來說,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對提高管理效率、有效發揮各種事業單位的效力、維護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于保護相關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也很重要。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對于構建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有客觀性需求;也是轉變我國管理觀念的基本要求,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對于提高我國資源利用率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是我國合理進行資源配置的根本要求。綜上所述,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對于我國各事業單位日常管理活動的展開,以及我國經濟的發展資源合理配置都具有重大意義。

2.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行也需要與時俱進。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下面本文將針對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2.1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薄弱,浪費現象嚴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但有些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觀念,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薄弱,導致浪費現象嚴重。隨著我國近幾年來對相關管理工作的改革,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已經有了相應的起色,但是由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益并不關系到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許多管理者缺乏對固定資產的管理,管理工作不足,固定資產浪費現象嚴重。思想不到位導致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管理人員認識不足、思想意識較低也是導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2.2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分類不清。目前對于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分類是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細致的進行固定資產分類是更好的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型號、大小、類別不一,管理工作的進行難度較大,加之管理工作程序繁瑣,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更加復雜。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分類不清,嚴重影響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的進行。

2.3固定資產盤查制度的缺失。經濟的發展,各種事業單位類型的增加使得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難度不斷加大。我國事業單位數量的增加,使得財政性資金迅速增長。這就更加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不定期盤查,但是由于相關事業單位并不重視固定資產盤查制度的制定,導致固定資產數量不清,賬實不符,賬面價值與固定資產實際價值有差距,不能對固定資產進行準確的估計。固定資產盤查制度的缺失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

2.4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管理工作開展滯后、責任不到位。通常情況下,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財會部門和物流管理部門共同管理,但是相關工作人員對資金的管理偏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相對較輕,導致管理工作滯后,工作人員監督不到位更加劇了管理工作的難度。固定資產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使得內部控制不到位,阻礙了管理工作的進行。

2.5固定資產賬務登記不健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賬務登記是核實固定資產的主要依據,固定資產賬務登記不健全導致管理工作的開展受阻,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管理和監督都有阻礙。

3.解決我國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問題的相關解決措施

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進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3.1做好事業單位定期清查固定資產的工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是一個動態運行的過程,因此必須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盤查、清算。隨著我國各類事業單位的不斷增多,我國進行相關清算盤查的次數就要增多。科學、合理的進行固定資產的清查工作,對延長固定資產的使用周期,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都有重大影響。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有重要意義。

3.2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監督工作。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監督工作對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十分有效。同時,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監督工作有利于提高盤點效率,保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準確性,縮小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的差距。

3.3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進行,有賴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提高了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尤其是對計算機技術的要求。因此,必須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保證相關工作技術與時俱進。

4.總結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必須加強對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優化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推動各事業單位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鞍山市教育局財會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篇(7)

教育裝備是實施和保障教育活動的所有硬件、軟件的統稱,是學校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手段,也是新辦學條件下衡量學校現代化水平及辦學條件達標情況的重要指標。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較長、單位價值較高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形態的資產,其標準是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物質形態,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根據新固定資產標準第31條規定)。

教育裝備屬于資產的一部分,它包含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

教育裝備與固定資產不但在概念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軟件數據資料錄入方面也有所區別。“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管理系統”是教育裝備管理軟件,該軟件匯集了教育裝備和學校固定資產總的數量和金額,它是學校財產的匯總,也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條件是否達標以及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據。上級主管部門可以通過網絡軟件對各學校的教育裝備及其配置情況進行查詢,以軟件的數據為依據查看該校辦學條件是否達標,監督學校對教育裝備的管理和使用情況。而“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系統”則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軟件,此軟件不但用于教育系統,而且是整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統計的應用軟件。此軟件定位于固定資產動態管理軟件,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通過遠程服務功能查詢并監督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擁有及使用情況;它又等同于固定資產電子賬目,在每年財政預決算、統計等系列報表中,凡涉及固定資產數據上報的,均可以此軟件數據作為依據。因此,該軟件對學校固定資產的統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裝備和固定資產在學校管理中的不足及原因

1.管理中的不足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裝備和學校固定資產在學校辦學過程中,特別是在現代技術的支撐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內外學校在教育裝備和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國內各企事業單位、各高等院校以及部分區縣教育裝備部門相應出臺本部門、本單位資產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個別中小學也采取了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并制訂了本校的管理模式及相應的實施辦法。盡管如此,日常工作中仍然會出現賬目不清、資產管理不善的問題,下面就學校管理方面的不足與大家一同探討。

(1)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學校對教育裝備和固定資產的概念混淆不清,誤將達不到固定資產標準的財產列入固定資產,導致“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管理系統”和“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系統”兩大系統的數量、金額完全相等。

(2)個別學校對固定資產的范疇仍不清楚,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出現這樣那樣的遺漏。如捐贈的大型物品未計入固定資產賬、裝備部下撥的物品沒有進行財產登記入賬等。

(3)規章制度不嚴,造成設備在使用管理上出現漏洞。比如個別保管員對未經手的大量資產草草簽收,對資產存放的地點、使用人、形狀大小等全然不知,這造成資產的個別流失以及損壞無人問津現象的發生。

(4)對報損報廢資產的審查審核以及處置不夠嚴謹。在報損報廢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資產報損報廢的有關規定進行操作,而是由個別保管員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數據,在還沒有收到上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批復時便草草注銷,導致賬賬、賬物、賬表不相符。

(5)目前,學校財務賬目將固定資產科目依照“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管理系統''軟件分為六大類,而年終決算則是按照國有資產十大類上報,這樣或多或少誤導了財會人員對教育裝備和固定資產的理解,因而導致近70%的學校忽略了固定資產的概念,盲目將教育裝備視為固定資產上報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從而影響了國有資產數據統計的真實性。

2.形成的原因

(1)客觀原因

首先,會計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據不完全統計,教育系統有90%以上的會計、保管員是半路改行,由一線教師轉為二線,即使后來拿到了會計證或有會計初級職稱,但他們在實際工作中仍表現出專業性不夠強,業務也不夠精;其次,對教育裝備的概念不了解,以為教育裝備等同于固定資產,甚至不了解固定資產的標準,對國有資產的概念更是模糊不清;再次,95%以上的學校沒有設立專職財產會計,而是由財務會計兼管,這樣會計會依賴財務賬目,按照固定資產六大類的分類標準將教育裝備視為固定資產進行統計;最后,對于規模較大的學校來說,攤子大,財產多,個別專室管理員對財產賬目管理不專業,因此出現了管理不善的問題。

(2)主觀因素

第一,沒有真正重視管理工作。有些學校注重經費的支配,忽視有形資產的管理;重視資產的申購,輕視資產的管理和使用。以至于個別保管員在財產管理方面責任心不強,管理概念模糊,實物管理混亂,使部分財產流失。第二,個別學校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在管理過程中面面相覷,物品損壞后不追究責任,結果不了了之。第三,年度清產工作領導機構不健全,致使保管員自行將財產報損,然后自行處理,忽略了資產處置的有關規定。

篇(8)

在對國內各大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調查時,發現許多單位明顯存在著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缺乏應有的重視的現象。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大多表現為一些零碎的小額辦公用品以及固定使用不進入流通的固定器械與技術,在某種意義上說,它往往不容易產生明顯而直接的經濟收益,這就使得許多單位對固定資產這一塊缺乏重視。在行政事業單位高層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度不高的情況下,許多下屬部門與工作人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也就常常偏向形式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缺乏應有的認真態度。這些現象往往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固定資產流失。

( 二) 缺乏完善的工作體系與監管機制

在現在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往往都缺乏一個完整的工作體系與一套嚴格的監管機制。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出現了許多漏洞與浪費的現象,對工作人員而言,更會助長工作人員隨意且又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具體說來,許多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采用的都是一些較為單一且不夠合理的管理方式,這樣的管理方式組建起來的工作體系存在著數據準確度低下且賬目混亂等嚴重的工作缺陷。在對具體的辦公用品等物資的購置清理中往往不重視及時登記,這樣的漏洞都是錯賬亂賬的出現來源。另外,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嚴格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監管制度,這不僅影響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工作風氣,還會給一些不良行為帶來可乘之機。

( 三) 固定資產管理賬目真實度不高

由于缺乏嚴格的審核與清算,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賬目往往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許多管理工作的直接執行人員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概念缺乏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是導致固定資產賬目錯亂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對于固定資產的界定不清更會導致許多資源的重復登記或是缺乏登記,這些都會導致固定資產的嚴重浪費,也使得固定資產不能在需要的地方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在這些錯誤出現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本應及時核對賬目與糾正錯誤,可由于對于固定資產重視度的缺乏,許多工作人員采取謊報與編纂的方式蒙混過關,敷衍工作,這更加加重了固定資產管理賬目真實度不高的現象。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相關建議

( 一) 樹立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行使相關職權的基礎,其存在對于保障社會的穩定運行有重要作用。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其中的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要想完全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相關職能,需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來完善相關的固定資產管理。樹立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首先需要行政事業單位明確固定資產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程度,研究固定資產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系,從整個單位的高度來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意識,使固定資產在相關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并將相關效果進行研究,這對于發現固定資產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能夠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 二) 完善工作體系與監管機制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長期存在著相關的管理體系和監管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這對于實際地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和使用相關的固定資產來完成單位中的工作不利,因此需要其中存在的管理體制不專業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完善。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可以有效地對單位中的財務進行有效地管理,使單位能夠更加合理地對相關資產進行分配和使用,并可以對使用和分配不合理的問題進行監督和解決。首先要對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實際固定資產進行詳細統計,明確相關購置、使用以及維護和報廢等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具體信息,并根據相關信息來制定對單位中的固定資產的管理方案,合理地安排單位中的固定資產至各個部門并根據部門職權以及重要程度來合理調整其中的固定資產的種類及數量,避免發生固定分配不均而產生的固定資產利用率不高的浪費問題。同時需要制定完善的監管機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中對固定資產的采購及使用等過程進行嚴格地監管進而避免在相關過程中發生的不規范現象,也需要對固定資產的自身情況進行監管來對其數量、性質以及損耗情況等詳細記錄,控制固定資產在實際工作中合理使用。

( 三) 組織工作人員

篇(9)

新準則、新制度針對近年來財政部門實施的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部門預算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改革、非稅收入管理改革的要求,對照舊準則、舊制度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修訂,重點解決單位日常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與財政管理不相協調、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以滿足事業單位和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需要。

新準則、新制度創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明確規定基建數據并入大賬,準確界定了財政收支核算口徑,細化資金性質,增設“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和非財政補助結轉”等科目,加強了對財政投入資金的會計核算與約束性,突出并強化了資產的計價和入賬,統一捐贈、無償調入的計量口徑,還首次提出了資產的“名義金額”的概念。同時進一步完善會計科目體系,改進和優化了財務報表體系與結構。新準則、新制度的修訂與實施促進了事業單位會計標準的內在一致性,提高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對加強和促進事業單位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全面、準確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與財政政府預算管理的雙重目標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商榷的問題。

二、事業單位執行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固定資產的核算方式

新制度規定:事業單位可以通過計提折舊或修購基金的方式來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簡而言之,提取固定資產折舊就不再提取修購基金,兩者取其一。這兩者在核算內容與核算目的上沒有沖突,都是為體現“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資產管理原則。但在核算基礎上有所差異,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一種“虛提”的概念,是為反映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耗用情況,以體現資產的實際凈值。實際會計處理多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已開具全額資產發票但支付時保留質保金的核算除外,其會計處理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按資產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一次性進行全部處理,而在提取折舊時,不再通過支出科目進行核算;修購基金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分期計提,直接列支當期支出,它提取后的使用更多是為固定資產的購置、大型維修而做準備。這樣容易造成修購基金的收支同期不配比,從資產負債表中也難以直觀地反映出資產的實際使用程度。特別是當已提取的修購基金不足以抵補當年購入的固定資產價值時,對事業單位的營運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外,新制度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無論是事業用,還是經營用,在購入時統一按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處理,這樣雖統一了資產的核算基礎,但對經營性資產一次性列支與新《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規定“經營支出應與經營收入配比”的規定相沖突,也不能準確的反映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的盈利情況。

(二)固定資產及其折舊的計量與確認標準

新制度規定:“固定資產包括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超過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當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對動植物缺乏明確的界定,日常管理與核算難度較大。加之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動植物的購置使用目的不同,對其核算、確認的標準也不一樣。如展覽館中的動植物與實驗室中用于各類科研實驗的動植物,前者是單位的資產,為單位獲取當前收益,而后者更側重于對今后收益實現的一種前期成本投入,按高值耗材管理更為合理、準確。此外,“大批同類”也缺少明確規定,如事業單位一次性購置大量桌椅板凳等家具按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后期又零星購入同規格、同型號家具,是否也按固定資產進行核算與管理沒有明確規定。

制度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與相關標準由省級以上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規定。由于我國事業單位較多,行業分類也較繁雜,行業間對固定資產及其折舊年限的分類、計量與確認標準,存在諸多的意見不統一,實際核算中也存在很多人為核算差異,這將造成資產信息的不可比,加大對事業單位資產清查的難度,從而也難以進一步規范資產的配置、使用與處置管理,實現事業單位之間的資源共享、設備共建工作。

(三)“職工福利基金”科目的核算要求與會計處理

新制度規定:“職工福利基金按照非財政撥款結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規定提取轉入,用于單位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集體福利待遇等支出。專用基金管理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專款專用的原則,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規模。”當職工福利基金增加時,是按一定比例從“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中提取,減少時直接從“職工福利基金”中沖減,不能列支當期費用。由于制度中缺乏對職工福利基金和福利費使用與核算的明確限定,當支出規模超出基金規模時,可能出現超支部分直接列支當期費用,人為擴大基金的支出規模,同時也占用了其他資金的使用。

(四)會計處理的一貫性原則

根據規定,新舊制度銜接后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并按有關規定對截止2012年底的全部資產進行追溯調整,補提折舊。2013年當月新增固定資產不提折舊,下月計提,當月減少的照提。而對無形資產的調整則不相同,舊制度下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截止2012年底如有未攤銷完的無形資產,在新舊銜接時,依照未來適用法只對新增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原有未攤銷完的無形資產缺少明確規定。此外,計提無形資產攤銷的方式也與固定資產折舊恰好相反,當月取得的當月計提,當月減少的當月不提。如此將增加會計實務的處理難度,加大會計差錯率,同時也不符合會計處理一貫性原則。

(五)新制度對經營性收支、虧損的確認與計量要求

新制度規定,經營性收支應按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當期收支要配比。在實施中,當使用經營性資金購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時,資產取得時的會計處理是按照收付實現制一次性計入當期支出進行處理的,這樣會造成當期經營收支不配比。而當經營結余是正數時,其余額轉入“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當經營結余出現虧損時,制度要求不得用事業結余彌補經營虧損,要將虧損放在“經營結余”中以負數體現。但年終匯算清繳出現納稅調整時,計提的企業所得稅則通過“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核算,勢必造成事業結余彌補經營虧損的事實。

(六)個別概念的規范化表述

借鑒企業會計改革和國際慣例,新準則引入了“財務報告”概念,明確規定:“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其中,“財務報表由會計報表及其附注構成,會計報表至少包括資產負債表(月年) 、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費用表(月年)、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年報)”,并完善和統一了各級各類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構成及列報格式。而新制度中第四部分關于“會計報表格式的列示”,其表格中展現的是會計報表,但標注的名稱確為“財務報表”,與新準則中的表述相矛盾、沖突,容易引起歧義。

(七)新制度的有關規定與財政管理目標的協調性與一致性

近年來,為加強財政性資金的使用與管理,財政部門先后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政府集中采購、非稅收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等多項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財政性資金的使用監管。但由于各個管理系統的不相融合,從預算批復、資金下達到預算執行,形成一個個信息不互通的孤島,在實際執行中缺乏對預算單位的有效內控與監管,容易造成資金相互間的占用與交叉,也難以確保財政管理目標的實現。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一)建議統一固定資產計量、確認、核算的基礎與標準

一是建議取消事業單位可以通過計提折舊或修購基金的方式來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調整為事業單位均按照新制度規定計提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統一所有事業單位資產的計量標準,按權責發生制確認固定資產入賬價值,保證不同單位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二是依據國家統一的固定資產分類代碼,建立健全各個行業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分類、折舊提取標準,并使這一分類標準與制度中的分類標準相一致。三是取消“動植物”科目,在“存貨”中設置二級明細“專用物資”,把單位價值較高但使用年限短或無法確認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資產,統一歸并在這里進行管理,并可以按“五五攤銷法”分期進行價值攤銷,以真實反映實物資產與價值資產相結合的確認原則。四是建議由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對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大批同類物資的數量標準進行統一規定,如對家具、廚房用具類統一規定批量在50件及以上,并且對后續零星購入的同類物資比照批量購入的賬務處理,計入固定資產管理,低于標準之下的統一放入“低值易耗品”中進行管理,以避免同類物資因購置數量不同而造成管理模式不同的問題。

(二)建議進一步完善會計科目、會計核算與一般計量原則

一是明確“專用基金”的核算標準與使用目的,建議在制度中規定事業單位通過計提“專用基金-職工福利基金”來開支單位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集體福利待遇等支出,不得超范圍或人為擴大經費支出范圍與來源,以加強對日常辦公經費使用的監管,避免資金的浪費。二是統一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攤銷政策,明確規定資產取得時當月不計提,下月計提,減少時當月照提。同時在首次執行日,對同類科目期初余額按一貫性原則進行調整。即對新舊會計制度銜接中從“固定資產”轉入“無形資產”中核算的那部分資產,以及舊制度下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尚未攤銷完的無形資產,在計提累計攤銷時,統一進行追溯調整,以保證會計一貫性原則。三是堅持經營虧損不得使用事業結余或事業基金進行彌補的原則,對事業單位因開展經營性活動而繳納的所得稅,明確規定從“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轉入“經營結余”科目中進行核算,以解決因經營虧損而出現的納稅調整的問題。

篇(10)

關鍵詞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企業單位會計準則 改進方法

一、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會計準則

事業單位中的會計,主要是以事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對象,反映和記錄事業單位預算執行中過程和結果的一種專業會計,事業單位的會計是預算會計的組成部分,他們還有一種名稱,叫做非盈利組織會計。而我國的企業會計,則主要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方式,使用特殊的方法,對整個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消耗進行連續且系統全面的核算和監督,為相關方面提供比較可靠、有用的財務信息的專業會計。不論是哪種會計準則,他們都屬于基本的會計準則層次,都是單位會計核算工作中所必須要遵守的基本準則。我國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準則對總則、會計要素以及一般原則等都做了較為全面的說明以及規定。

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之間的比較

從整體上看,企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之間存在相同點又有不同點。

(一)二者之間的相同點

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之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在結構方面,二者之間都具有四種結構,分別是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報表的基本要求內容以及會計的要素準則。在總則方面:

1、制定出來的目的以及根據都是一樣的。二者基本都是在第一條中就明確指出這個問題,制定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求,統一并且規范整個會計核算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的質量,這些都是依據會計法來制定的準則。

2、會計核算的前提基本都是一樣。兩種會計準則都在這一點中做出了四個方面的規定,分別是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的評估、持續盈利以及會計主體。

3、兩者都是使用借貸復式的計算方法,二者的記賬方法相同。

4、在記賬過程中的文字相同,但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在記賬時可以用少數民族的文字,通常情況下都使用中文記賬。

在一般原則方面,兩者之間都共同具備且內容完全一樣的八條一般原則,分別是相關原則、客觀原則、慣性原則、明晰原則、及時原則、可比原則、重要原則以及成本原則。

至于會計要素以及會計報表方面,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的資產、收人、確認、支出計量、純資產與企業單位會計準則的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等基本一樣。他們都規定了較為完整和健全的報表體系,他們都包括了最基本的會計報表、附注附表以及情況說明書。

(二)二者之間的不同點

企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在很多方面同樣存在不同點。比如,在總則方面,他們所適用的范圍不一樣,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適用于各類國有事業單位,而企業會計準則則只適用于我國境內的企業。在一般原則方面。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沒有一般原則,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則有謹慎性原則以及劃分收益和資本性支出原則。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只有在發生經營業務時,才可以用權責發生制原則以及配比原則;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僅使用權債發生制原則以及配比原則。從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看,對國家指定用途的各種資金,必須要按照規定的用途來進行劃分和使用,而且要進行單獨核算。但對于企業會計準則而言,就不會要求專款專用,但是必須要劃分出收益的支出以及資金的支出。

在會計要素方面,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被定義成非償還性的資金,它主要包括了事業收入、經營收入、上級補助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基本建設收入等而對于企業的會計單位準則來講,它主要被定義為營業收入,它包括了業務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主要是把事業單位內展開的業務活動以及其他活動所消耗的金費損失以及基本建設項目的開支定義成“支出”,其中包括了事業支出、經營支出以及附屬單位的補助和基本建設的支出等等。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則是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消費定義成“費用”,其中包括了直接費用、期間費用以及間接費用等等。

三、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之間所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措施

根據現在事業單位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以企業單位會計準則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作比較,事業單位必須要保留住自身的特色,例如實行支出核算、建立一個資產概念,要發現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制度中所存在的幾個缺陷:

(一)固定資金和修夠基金的問題

1、從整個固定資產的標準上看。事業單位的標準是:普通設備的價值在500元左右,而專用設備則在800元左右,如果單位的價值并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同類物資,也會被作為固定資產對其進行核算。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事業單位針對固定資產這方面有三個弊端:第一,隨著現在經濟發展以及物價的提高,普通設備價值500元、專用設備價值800元的固定標準明顯偏低。第二,某些價格比較低,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物品比如電話、辦公桌椅,也必須被納入到固定資產的核算中,這些物品大量混入固定資產的核算中,就嚴重影響到了會計信息質量。第三,它加大了連帶固定資產日后的管理工作量。企業的固定資產取消了固定資產的硬性規定,只提供了一個確認基礎,它有利于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出屬于自己的分類方法和資產目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調整的資產范圍,將工作手續慢慢簡化,克服上述的各種弊端,提高整個會計的信息質量。

2、從固定資產的核算中看。事業單位中的固定資產以及固定基金都反映出了固定資產的“價值”,固定資產從入賬到報廢,二者的賬面數目始終不變。其中的固定價值會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而逐漸減少,以歷史的成本為限,以收入為根據的計提修夠金并不能反映出固定資產的折損價值,它的折舊數目同樣不能在負債表中得到體現。

(二)針對固定資產這就的核算

在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只核算賬面原值,不能按照固定資產原值的預計使用來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它是按事業收入的比例計提修夠基金來保證事業單位固定資金的維護以及更新。這種核算方式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

1、國家早在1998年就開始對事業單位開征企業所得稅,在對事業單位構建固定資產時,會直接作為事業支出,這樣不但虛增了整個事業成本,還在計算企業的所得稅時,調整納稅。

2、企業在折舊資產負債中列示于固定資產值的下方,根據抵減過后算出固定資產的資產凈值,而事業單位的資產則不是折舊,它是為了確保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提取的修夠資金,它和債務表中的固定資產沒有任何關系。

事業單位可以參考企業單位在固定資產標準中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反映出事業固定資產中凈值的真實情況以及凈值的盈利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使折舊在納稅前合理避稅。在會計的財務處理中,設置一個“累計折舊”可以核算出固定資產的減值部分。

四、針對支出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在事業單位中,凈資產指的是減去負債之后的差額,其中包括了事業的固定資金、專用資金以及事業基金等。對于凈資產而言,它是構成事業單位的一個存量概念,凈資產應該被歸納成靜態報表的重要因素。實際上,凈資產的組成項目中,既包括了事業的資金、固定資金以及專用資金等,又包括了流量類的事業結余和各種經營結余。從性質上講,這兩者之間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是根據“資產加支出等于負債加凈資產加收入”的原理,而資產的負債表則是事業單位中的財務狀況報表,是一個靜態報表,是按照企業資產的負債表為編制依據的。

參考文獻:

[1]田建紅.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5:58-61.

上一篇: 信息化工程管理 下一篇: 初中學習習慣培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 | 久久99精品亚洲热综合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 日本中文一区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