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40: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勞動教育認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繼承者和傳播者,是學生智力開發和個性氣質的塑造者。而體育教師同樣肩負著把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生產勞動和科學實踐經驗、文化知識以及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傳遞給年輕一代的重任。
一、體育教師的勞動價值
體育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是通過他們的勞動對象──學生來具體表現的。
第一,學生體質的增強:由于教學和體育鍛煉,使學生體格發育勻稱,運動能力提高,抵抗疾病和適應各種外界環境能力增強等。它是可察看的,可用定量的方法測定出具體量值,稱之為明顯有形價值。
第二,對學生的品德培養:體育教學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它是以意識和能力等形態作為表現形式的,是無法測量和計算,稱無形價值
第三,學生智力發展:體育教學過程不僅通過學生體質的增強而間接發掘他們的智力潛能,而且也對他們的智力發展產生良好影響。這一點往往由于世俗的偏見未能被大多數人認識。
二、體育教師的勞動特點
(一)體育教師的勞動過程
體育教師的勞動具備的三種形態:
1、勞動的潛在形態:體育教師通過學習和訓練、業務進修、備課、開展教研活動等,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身體機能狀態達到了適應教學的水平并儲備起來,這就構成了體育教師潛在形態的勞動。這種勞動在未投入教學之前是不易被人們認識的。此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體力,需要不斷付出新的勞動來豐富這一構成。
2、勞動的流動形態:進入教學過程,體育教育在這一過程里,把個體勞動的潛在形態釋放出來,積極地把自己的思想意識、行為觀念、體育鍛煉知識、運動技能技巧等,沿著各種途徑向學生輸送傳遞,使之從自己的身上向學生“流動”,從課堂教學到業余訓練,從早操、課間操到課外體育活動。
3、勞動的凝結形態:是學生被教育加工的過程。體育教師凝結形態勞動的構成形式,是在體育教師主持的各類活動中,學生知識的豐富,運動技能的掌握,思想情操的陶冶,智力的發展,體力的增強轉入到教育勞動的特殊產品――被教育的學生身上,與學生學習勞動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學生勞動的潛在形態,為他們在社會中進行高效率,高價值的勞動奠定了物質基礎,也就是參與了社會勞動的再生產。
(二)體育教師勞動的表現形式
體育教師的勞動從表現形式上看,絕大部分由示范動作、幫助保護、組織訓練等體力勞動所構成,但構成這些表現形式的實質基礎是頗大的腦力消耗,各種運動技能的獲得,示范保護的完成,在教學中對各類學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復雜情況的分析,綜合處理,對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和靈活運用等都是大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因此,體育教師的勞動是以腦力勞動為基礎,以體力勞動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勞動。
(三)體育教師的勞動范圍與深度
在同等的條件下,體育教師的勞動能比其他學科教師的勞動產生更多的教育效應,對學生施加的影響勝于其他教師的勞動范圍。首先,校內的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校外的各類競賽、交流、輔導等工作,僅校內部分,體育教師的勞動范圍比一般教師大15%-20%左右。其次,體育教師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勇敢頑強、堅忍不拔、吃苦耐勞、機敏果斷、樂觀活潑、為集體高度負責的優秀品質成為一種無形的深沉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在學生身上發揮巨大作用。再次,體育本身固有的特點,如其競技性、娛樂性與集體的協調性都是與青少年心理特點相吻合的,這既是體育引起他們注意和追求的原因,也是體育教師勞動作用能深化的原因。
三、體育教師的勞動需要創新性
(一)體育教師角色的多元性決定了體育教師需要創新性
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富有個性的勞動。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實際的教學組織、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是由每個教師親自設計的,整個教學環節都帶上每個教師顯著的個人風格,特別是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具有更大的選擇性。可見,教師具有豐富而獨特的創造性,這是勝任教學工作的關鍵,關系到能不能始終以一種創新思想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因此,一位優秀教師應該是教育目的的實現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動的創新者。
(二)教育對象的特殊決定了體育教師需要創造性
教師教育對象是具有一定思想意識、有感情、有理智的活生生的人,是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個性、不同思想行為的一代青少年學生,而且他們又處在不斷變化發展之中。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視其不同的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個性特征,靈活應用各種適當的教育方法,并積極嘗試新的方式,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為此,教師自己必須具有創新性。
(三)體育教育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需要創新性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過程中最生動最活躍的因素,而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性,使他們呈現出復雜性、變異性、不可預測性。體育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學生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進行自主、創新性學習活動,表現為樂學、善學、能學、自主學習,只有在創新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
四、體育教師實施創新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體育教師勞動觀念的更新
體育教師的教育行為受其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而教育活動及其效能、質量又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因此創新性教育應從思想觀念著手。首先,要樹立創新教育目標觀。傳統的教育觀念往往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生的創造性,創新教育在目標的認定上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確定多層次,多維度的師生一致的目標。教師有了創新教育這一目標觀念,就會自覺地研究學生,給個性不同的學生以充分表現特殊才能的均等機遇和平等權利;就會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和心靈世界的獨特性,就會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為創造而教”,創造性地教;就會滿腔熱情地幫助每一個學生提高創新素質。其次,要樹立新的師生觀。即轉變傳統教育“唯師是從”專制型師生觀,建立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因此,教師要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批評,乃至富有理性的健康人文精神的爭辯。這對于發展師生情誼,促進學生人格和智力發展有重大意義。
(二)體育教師勞動方法的革新
教無定法,但又不可無法。實施創新教育要從注重教法轉移到注重學法上來: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參與性”,創造的智慧和結晶往往在教育情境中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反復探索,日臻完美。這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潛能也就釋放了出來。教學應該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應加強研究和實踐。其次,教會學習,尤其是教會學生自主創新學習。在現代社會,“會學”顯然比“學會”更重要,“會學”的深層含義不在于教師給學生以“黃金”,而是教會學生價值更高的“點金術”。國內外倡導的“問題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研究探索法”、“小群體學習法”等都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提供了較好的環境。
(三)體育教師勞動價值的創新
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教育應該實現人的創造性價值,一個人創新精神越強烈,其人生價值也越高,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教育過程紿終應該是提高人的價值的過程,完美實現人的創造潛能的過程。體育教師只有從更高意義上認識自己的創造性工作,以此融入生命活動之中和作為提升生活質量的手段,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教學水平,才能更好地培養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歐小松,劉洪宇,魏志耕.創新教育學[M].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2、陳小蓉.體育創新學[M].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
根據市政府第十一次常務會議決定,現就你局所屬勞改、勞教第一線干警、職工實行浮動工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實行浮動工資的范圍:
市勞改局所屬勞改、勞教場、所(不包括市勞改局機關、醫院、幼兒園、新安建筑公司、勞改警察學校)的在職干警、職工及駐場、所的公、檢、法人員。
二、浮動工資的幅度分三個檔次:
雙河農場、清河農場、延慶監獄的干警、職工浮動現行工資的15%。
團河農場、天堂河農場、良鄉收容所、少管所、第二監獄的干警、職工浮動現行工資的12.5%。
北京監獄的干警、職工浮動現行工資的10%。
現行工資=基礎工資+職務工資。
三、各單位可根據干警、職工所在崗位的不同和工作表現區別對待。干警、職工調出實行浮動工資的單位后,則取消浮動工資。
四、資金渠道:
在職干警的浮動工資由市財政撥款解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4-0261-02
一、社治理時代要求培養復合應用型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人才
時代變了,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也變化了,大學對人才培養的模式也必須相應改變。從1999年大學擴招開始,我國的大學建設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階段。大學生的數量快速增加,為我國的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各個大學都在學生數量、專業數量、校園面積、硬件設施、宿舍樓房等方面進行大規模擴建。但是有許多大學的擴建是盲目的、跟風的,其他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就跟著擴大招生規模,其他學校增開新專業就跟著增開新專業。各個學校都競相爭取獲得博士點、碩士點等。大學之間的惡性競爭非常嚴重,為經濟社會建設培養人才是同質化的,難以滿足經濟社會建設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F在社會各界對大學教育最大的批評就是大學教育與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人才需求脫節。以至于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惡性競爭,企業與政府等用人單位只能在這些具有相同專業背景的大量大學生中進行擇優錄取。而用人單位的許多其他崗位卻沒有對應人才。大學的擴招和建設,更多是在擴大學生規模、增開新專業等方面,卻對大學教育建設缺乏反思。大學改革和建設,需要根據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要求,進行教育體系建設、課程內容改革和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將出臺兩種高考模式,分別針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及學術型人才。5月,教育部醞釀啟動高校轉型改革,我國1200所國家普通高等院校,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這說明了我國對高等教育在進行反思,教育部對高等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體系進行頂層設計,以應對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和就業結構的多元挑戰。在我國現行高等教育體系中,研究型大學和高職(??疲┰盒5亩ㄎ幌鄬γ鞔_。本次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給大多數普通地方高校進行定位,實現這類學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本次高等教育改革重點是在課程體系改革上下功夫,相應減少理論的學術性課程,增加實務性的實踐實驗課程,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實戰能力等。
四川理工學院是四川的一所普通地方高校。四川理工學院定位為一所應用型綜合性大學。四川理工學院的定位是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四川理工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從2009年開始招生辦學,專業建設與改革方興未艾。四川理工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為地方基層的經濟社會建設培養復合應用型本科人才。這是時代要求、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要求所規定的。以前人們都抱有這樣一種觀念:在大學學習一門專業以后就能靠這門專業找到對應的工作,專業=就業。早期專業人才非常稀缺,大學生學了一門專業知識,的確可以憑借專業優勢就能找到工作,甚至是好工作。但是現在用人單位的許多員工都是大學生,其人才需求是知識背景寬厚、綜合能力強的大學生。許多高校開設第二專業課程體系,部分大學生在畢業時獲得了兩個甚至更多專業畢業證書。就業的壓力對大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廣泛涉獵各個專業的知識,需要具備更為寬廣深厚的社會知識,而且要在社會實踐中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能力?;诖?,四川理工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唯有更新觀念,才能與時俱進。為地方基層的經濟社會建設培養復合應用型本科人才,是四川理工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一個準確定位。復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應用型人才是指具有寬厚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社會能力,并能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技術人才。這為專業建設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二、專業建設與改革舉措
各區、縣勞動局,市屬各局、總公司勞動處,各計劃單列企業:
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調整企業離退休人員離退休金的通知》(京政發〔1994〕29號)規定,現將調整企業、機關事業單位1986年10月1日以后新招收的勞動合同制工人和支援鄉鎮企業科技人員、技術工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和標準通知如下:
一、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為勞動合同制工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由按工資總額的18%調整到19%;勞動合同制工人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由按個人工資總額的2%調整到5%。
二、鄉鎮企業聘用的科技人員、技術工人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要逐步做到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不再按年齡劃分。這次暫規定鄉鎮企業一律按每人每月120元為聘用的科技人員、技術工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聘用人員個人按每月28元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三、本通知自1994年1月1日起執行。
在教學、醫療、科研和工農業生產單位直接從事教學、醫療、科研、技術工作的講師、主治醫師、助理研究員、工程師(含建筑師)、農藝師以及中、小學教師。
二、在《通知》規定的延長上述人員退休年齡的條件中,“確因工作需要”,一般系指以下幾種情況:
1.已承擔的工作任務尚未完成,退休后將對工作帶來較大損失的;
2.新學科和特殊專業急需的;
3.邊遠地區和技術力量薄弱的單位所需要的;
4.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到工作急需的單位后能發揮較大作用的。
近年來,一些地區和部門對博士生和在職人員考取碩士生,在學習期間的工齡計算提出一些問題。經研究,現通知如下:
一、國內博士生學習期間計算工齡。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工齡計算問題,仍按《國務院批轉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若干暫行規定〉的通知》(國發〔1986〕107號)有關規定辦理。
二、在職人員考取國內碩士生,學習期間計算工齡。在職人員出國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回國工作后,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也計算工齡。
三、本通知自發出之月起執行。過去與工齡有關的工資、保險、福利等待遇,不予追補。
一、此次允許補繳養老保險費的人員范圍,僅限于按照市委組織部、原市科干局《關于選派科技人員到郊區(縣)擔任鄉農工商總公司科技副經理的通知》(京科干〔1992〕4號)精神,符合有關組織手續,選派到鄉、鎮擔任科技副經理的人員(名單附后)。
二、補繳時間為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之間在鄉鎮擔任科技副經理職務期間,并且繳費工資基數中沒有包括由鄉鎮發放的固定生活補貼的。
三、考慮到操作等方面的問題,同時為避免產生新的矛盾和新的不平衡,補繳金額定為在鄉鎮任職期間,由鄉鎮發放的固定生活補貼每人每月300元進入繳費工資基數,按規定比例補繳,只補繳個人繳費部分(補繳金額=300元×規定的比例×任職月數)。
四、上述人員按規定補繳后,已辦理退休手續的人員,由所在區(縣)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照補繳后的繳費工資基數重新核算其養老金,并從次月起,按新的標準核發養老金,以前不予補發。
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教委、民政、勞動、人事廳(局),殘疾人聯合會:
根據國家教委、民政部(88)教學字 001 號文件有關規定, 長春大學特教部,1988年招生工作已結束。從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錄取了105 名殘疾青年,其中大部分是民政、殘聯系統所屬企、事業單位的在職職工,也有一部分是其他部門的企、事業單位的職工。經我們研究,凡考入長春大學特殊教育部的在職殘疾職工,其學習期間的工資由原單位照發,學員畢業后仍回原單位工作。特此通知,并請通知學員所在單位。
(2)毆打或者唆使、縱容他人毆打被勞動教養人員嚴重后果的;
(3)侮辱被勞動教養人員造成嚴重后果的;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勞動保障部、教育部和人事部共同制定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職業學校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意見》。該《意見》要求各地勞動保障部門和人事部門要面向各類職業學校(包括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對考核合格者,由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在各類職業學校中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落實中央提出的“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行動,對于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就業準入制度的實施,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增強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見。
《意見》明確要求:經勞動保障部門和教育部門認定,職業學校所設專業的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要求相符合的,其畢業生申請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時,理論課考試成績合格者可視為鑒定理論考核合格,按照職業技能鑒定有關規定只進行操作技能考核。這將意味著,越來越多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畢業時,不僅可以取得學歷文憑證書,還可以取得就業的通行證-職業資格證書。這對于拓寬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措施。目前,“就業靠競爭,上崗憑技能”的觀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全國每年大約有500多萬人參加近千種職業的職業資格考核,累計已有3500萬人取得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