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50: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信用風險的典型案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首先,對己經建立的層次結構進行簡化,用A,B1到B4,C1到C16對層次結構中的各指標進行簡化標號,得到以下層次結構圖。接下來就對小額信貸信用風險評估模型指標體系建立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具體數值,采用1~9標度方法,標度方法主觀性較強,專家打分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可以將不同專家的評分加權平均,以便獲得較為科學合理的判斷數值。以下是各層判斷矩陣,并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各自權重。對個人信息B1,職業特征B2,經濟況B3,社會關系B4構造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因此,該模型的一致性得到檢驗通過。對文化程度C1,年齡C2,婚姻狀況C3,戶籍狀況C4,信用記錄C5,房產情況C6,個人年收入C7,信用卡最高額度C8,詳細住址C9,單位性質C10,擔任職務C11,從業年限C12,行業風險C13,家庭聯系人C14,工作聯系人C15,朋友聯系人C16,構造判斷矩陣過程同上。由此,評分模型的各指標權重及綜合權重確定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于小額信貸信用風險影響因素而言,相對較重要的指標有信用記錄,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達到18.5%;房產情況和個人年收入,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均達到14.52%。相對重要性較低的指標有從業年限和行業風險,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均只有0.91%;朋友聯系人,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僅有1.9%;詳細地址和擔任職務,在整個綜合權重中的占比均未達到3%。
三、建立信用評分表
根據以上評分表,對小額信貸申請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分,然后再根據得分情況列出與之相對應的貸款決定。在此設定,75分以上的客戶可直接取得授信資格,具體授信金額按照客戶提交的資料予以確定;55~75分的客戶,由風險管理人員進行資料核實,通過電話調查、實地征信等方式進行進一步分析,由此來確定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額度;55分以下的客戶直接評分拒貸。由于客戶資料的保密性,所獲得數據相對不多,不便于用大數據量進行統計分析,故而抽取幾個典型的現實案例,來驗證該評分模型的有效性。
四、實際案例分析
案例:王女士,個體,法人,下面對她進行評分,具體結果見表4。實際情況:王女士因購買原材料需要申請貸款15萬元,最終因其提供的聯系人均與其為同一工作單位,風險管理人員以風險過于集中為由,批下實際額度為6萬元。這個案例從一定程度上證明該模型有效。
二、現代判別法
(一)統計模型法。統計模型法是典型的定量評級法,根據中小企業信用數據,統計模型,計算其違約風險的大小常見的有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1、Logit模型。Logit模型是通過一個取值為0和1之間的Logistic函數來進行二類模式分類。不要求數據滿足正態分布,這是其最大優點;另外,自變量、因變量之間不是線性關系,模型如下:xk(k=1,2,…m)為信用風險影響變量(多為企業財務指標),ck(k=0,1,2,…,m)為技術系數,通過回歸估計獲得?;貧w值p∈(0,1)為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分析的判別結果。如果p接近于0,則被判定為“差類”企業;若p接近于1,則被判定為“好類”企業。即p值離0越遠,企業違約風險越??;反之,違約風險越大。2、Probit模型。Probit模型假定誤差項服從標準正態分布,樣本企業的債信質量得分也服從標準正態分布。Xi與B分別為解釋變量與回歸系數構成的向量;Yi*為樣本公司有財務危機的傾向。當Yi*>0時,表示樣本企業有債務危機傾向;當Yi*<0時,表示無債務危機傾向。統計模型確實可以憑借統計分析提供有參考價值的依據,比較容易在評級效果上取得一致性。但存在兩點缺陷:①缺乏有力的理論基礎支持區別函數中的權重及自變量。在信用評分模型中的權重及自變量通常只能維持短期的穩定狀態,特別是當金融市場發生變化時,其他的財務比率也許在解釋違約風險概率上容易造成預測模型的不穩定。②模型忽略了難以計量但又重要的因素,如借款人聲譽。
(二)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法主要包含專家系統和神經網絡。1、專家系統。專家系統其實是模擬專家運用知識進行推理的計算機程序,將專家解決問題的推理過程再現從而成為專家的決策工具或為非專業決策者提供專業性建議。專家系統一般采用歸納推理法,分析一系列案例,發現其規律。歸納推理有兩種途徑:一是利用大量案例信息來發現規律的信息驅動型;二是利用先驗模型指導來發現規律的意識模型驅動型。利用計算機的人工智能法大大降低了風險評估的難度,但是專家系統中知識的獲取始終是瓶頸,極大地影響著專家系統在信用分析領域的應用前景。2、神經網絡(PNN)。神經網絡是一種具有模式識別能力、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特點的計算機制,該方法主要將知識編碼用于整個權值網絡,具有包容錯誤的能力,同時對數據的分布沒有嚴格要求,也不必要詳細表述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該模型原理是通過神經網絡的分類功能進行信用風險分析的。首先找出影響分類的因素,作為PNN的輸入量,然后通過有導師的或無導師的訓練形成神經網絡的信用風險分析模型,用于新樣本的判別。
一、案例背景
2013年上半年,威揚國際貿易公司接到美國一家公司的訂單,對方要求它提供價值45萬美元的不銹鋼餐具并指定了一家生產工廠。雙方約定用貨到付款的方式結算。然而,貨到美國后,對方卻遲遲沒有按約定付款。威揚公司的負責人楊女士覺察到了異常,經過調查,發現對方有侵吞貨物的行為。
情急之中,楊女士找到了南通貿促會法律部的負責人陳女士。陳女士建議楊女士在穩住對方的情況下,與對方補簽一份帶有仲裁條款的付款協議,然后立刻啟動國際仲裁。美國公司覺察到楊女士的行動后,啟動了破產程序,然而,相對于國際訴訟而言,國際仲裁簡易程序裁決很快,三周內楊女士就拿到了有利于她的仲裁書并趕在美國公司被破產清算之前執行,查封了貨物,挽回了損失。
該案例中,威揚公司遭遇了出口企業常常面臨的典型風險,即出口信用風險??偨Y該筆業務中出口信用風險的形成原因及應對措施,對出口企業防范類似風險具有借鑒價值。
二、出口信用風險的內涵及其特點
(一)出口風險的內涵
關于風險的內涵,在理論界有三個不同的學派,分別為風險客觀說、風險主觀說、風險因素結合說。風險客觀說學派強調風險的客觀屬性,認為風險是可以衡量的;風險主管學派強調風險的主觀性,認為風險是一種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于主觀方面;風險因素綜合說認為“風險是每個主體與風險因素的結合體”。風險管理的關鍵是把握好風險的內涵,明確界定要管理的風險。這三個不同學派的觀點對我們科學把握風險的含義都具有重要的啟示。
國家標準化組織在其出版物《ISO31000 風險管理原則和方針》中將風險界定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并認為目標可以是多方面的,如財務目標、環境目標等,可以體現在不同的層次,如戰略層次、項目層次、產品層次等。據此,出口風險是指出口過程中出口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對出口目標的影響。
出口風險類型的劃分可以依據不同的標準。按照影響出口目標的不確定性因素的不同,出口風險可以劃分為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客戶風險、合同風險等,這些風險發生后可能導致的結果是相同的,即使出口企業不能按照合同規定收回貨款。本文要研究的是由于客戶因素造成的出口商難以收回貨款的風險,即出口信用風險。
(二)出口信用風險的特點
本文所指的出口信用風險是指出口商簽訂了給予進口商商業信用的出口合同后,由于進口商自身的原因所導致的出口商無法按期按量收回貨款的可能性。它是出口企業面臨的多發性風險之一,也是出口企業收匯影響最大的風險之一。出口信用風險具有以下特點。
1. 普遍性
商務部下屬的研究機構調研發現,68%的企業曾因貿易對方信用缺失而遭受損失,其中損害最嚴重的就是信用風險所造成的拖欠貨款和合同違約。出口信用風險是出口企業普遍面臨的風險,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一方面是中小企業在出口風險管理方面的投入和力量相對較弱,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往往容易成為詐騙商的詐騙對象。因此,中小企業在出口過程中要強化風險意識。
2. 動態性
出口信用風險是指由于進口商信用因素所造成的出口商的收匯困難。而進口商的信用是動態變化的,特別是在合同履行期較長的情況下,進口商信用變化的可能性會更大。影響進口商信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來自于進口商自身的因素、進口商之外的其他因素。因此,中小企業在出口風險管理過程中要體現動態管理的理念。
3. 可控性
出口信用風險的風險源是進口商的商業信用,當出口商采用商業信用的付款方式與進口商簽訂合同后,這種風險就會產生。因此,出口商可以通過交易對象的選擇、合同條款的磋商及合同的履行各環節對出口信用風險進行全程控制。一位國際知名的反詐騙專家說過,“防止詐騙風險最有效的辦法是不與詐騙商做交易”??梢姡x擇正確的交易對象是控制出口信用風險的關鍵。因此,中小出口企業應建立一套評估交易對象資信的機制。
三、基于流程的出口信用風險全程控制模式
(一)出口的三階段
出口流程以合同為中心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合同簽訂前的出口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尋找市場、選擇客戶;合同磋商與簽訂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與進口商磋商交易條款、簽訂正式合同;合同履行階段,出口商的主要工作是嚴格按合同履行義務,同時也要注意督促進口商按照合同履行義務,在進口商不按照合同履行義務時適時采取相應救濟措施。
(二)出口信用風險全程控制
由于進口商因素所造成的出口信用風險在以上出口的三個階段都會發生,所以出口企業應結合各階段出口信用風險的特點,采用風險全程控制的理念,確保按計劃收匯。所謂出口信用風險全程控制,是指根據出口業務活動的流程,在明確出口信用風險產生機理的基礎上,將流程各階段的出口信用風險都納入風險管理的對象中。出口三階段的出口信用風險控制重點如下。
1. 出口準備階段的風險控制
就中小型出口企業而言,本階段的特點是急于尋找客戶,特別是近期訂單減少或在初次開拓一個新市場的情況下,選擇客戶時往往會放松風險意識,通過給對進口商有利的交易條件來爭取客戶。進口商在這一階段也會刻意給出口商以完美的形象,讓出口商相信自己從而放松對進口商的資信調查。因此,這一階段出口商的風險意識相對薄弱,放松風險意識急于成交的結果是埋下引發出口信用風險的種子,而且這種由于選錯交易對象引發的出口信用風險在后續階段極難應對。因此,消除本階段出口信用風險的主要措施是科學合理地評估交易對象的資信,平衡好客戶資信和獲取訂單之間的矛盾。
從本文案例背景看,威揚公司同意美國進口商貨到付款,這本身對進口商是一種非常有利的支付方式。但進口商不但不按約定貨到付款,而且在威揚公司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啟動國際仲裁后試圖通過啟動破產程序來拒付貨款??梢姡P公司在客戶選擇階段沒有很好地把握好客戶資信,導致一開始就面臨了出口信用風險。
2. 出口合同磋商簽訂階段的風險控制
出口合同磋商階段的出口信用風險主要源自于不完善的合同條款,表現為出口合同中的某些條款對出口方不利,在合同中有沒有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出口合同中的條款主要有合同標的(包括品名、質量、包裝、數量)、運輸保險、價格、付款方式、檢驗索賠、不可抗力、爭端解決辦法等。這些條款都有可能被進口方用于實現自己的不良動機。例如,在質量條款方面設下陷阱,規定復雜的質量條款,使出口方難以做到完全按照合同規定的質量交貨,從而達到騙取違約金、定金或其他所謂的損失賠償費的目的;裝運條款方面,規定過于緊張的交貨期,出口商如果不充分考慮自己的貨源、船源、資金、生產能力等實際情況,接受了過于緊張的交貨期,會導致不能按時交貨的風險,而在國際貿易中,賣方不能按時交貨往往會承擔比較大的風險。
從合同條款來看,對出口方而言,出口信用風險最大的風險源來自于出口商接受了對自己不利的支付條款。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可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匯付、托收、信用證,其中信用證支付方式對出口方較有利,但因為信用證不利于進口方,出口方堅持采用此方式往往難以爭取到客戶。匯付方式包括預付貨款和貨到付款,其中貨到付款對進口方最有利,也是出口方爭取客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但因為出口方承擔的風險過大,采用此方式出口商必須有一套完善、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而這對于中小型出口企業是難以做到的。因此,中小出口企業應避免采用貨到付款的方式。
本文案例中,威揚公司同意支付條款采用貨到付款的方式,合同中卻沒有規定進口方不按時付款應承擔的責任等風險控制條款,進口商又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這一系列因素導致了威揚公司面臨的風險轉化為現實。
因此,在出易中,出口商與進口商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簽訂合同,不要過分依靠犧牲自己的交易安全給進口商有利的交易條件來吸引客戶。
3. 出口合同履行階段的風險控制
出口合同履行是指出口合同簽訂后,進出口雙方各自按照合同中的規定去履行自己的義務,主要包括出口商按照合同規定按時交貨、進口商按時付款等。這一階段出口商面臨的出口信用風險包括三方面。一是由于進口商的原因導致出口商不能按時交貨或不能按時獲得付款,如進口商通過銀行開立了內容復雜的信用證或包含有軟條款的信用證,導致出口商無法利用信用證;二是出口商在合同中接受了出口商交貨收到進口商控制的條款,如采用FOB術語出口,但沒有規定進口商派船的時間及未按時派船應承擔的責任;三是出口商已按合同履行完義務,但進口商找借口拒絕提貨、拒絕付款。在實踐中,進口商不按時付款時會有各種原因或找種種借口,如貨物質量有問題、市場行情變化、資金緊張等,不管是什么樣的借口,出口商都不能輕信。
在出口合同履行階段,出口商首先要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其次要密切關注進口商對合同義務的履行情況,出現進口商不按時履行義務的情況時,要查明對方的動機和原因,必要時要及時啟動相應的風險救濟措施。本案中威揚公司如果沒有及時啟動仲裁程序,損失就難以避免。
四、結論
風險全程控制模式是應對出口信用風險的一種有效方式,以出口合同為中心的把出口流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風險控制,在實踐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本案中,威揚公司在選錯交易對象、合同條款本身有風險的情況下,利用全程風險控制的理念,在合同履行階段通過及時啟動仲裁程序,避免了損失的進一步擴大,進一步說明了出口信用風險全程控制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實踐中,如果把風險全程控制理念貫徹到出口流程的各環節,其對風險的防范作用會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霍普金.風險管理[M].蔡榮右譯.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2]馮斌.出口風險管理實務[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9.
[3]朱明華.常州出口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
摘 要: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日益成熟以及經濟舞弊案件的增加,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架構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機制與過程保證。而實踐也逐步證明,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需要沿著企業經營風險存在的路徑設計才能有效保證企業的持續健康經營、財務安全和信息真實,其中的“風險評估”要素更是貫穿始終地聯系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本文首先回顧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意義和聯系,引出對基于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的分析。然后抽取企業經營風險中的一角——信用風險來具體分析風險對企業帶來的價值損害。針對信用風險的后果和控制,以實務中“中鋼集團與山西中宇之間40億財務黑洞”的交易業務為分析案例,先是就案例層面介紹信用風險的危害覆蓋面和牽連性,以案例所在環境論述其內部控制應該如何基于信用風險的管理而設計和執行;再以案例中的教訓回歸整個組織層面,簡單給出了企業關于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的相應建議。
關鍵詞 :經營風險;風險評估;風險管理;信用風險;價值損害;預付款模式;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25-0169-03
當市場經濟進入中國后,國內各種類型的企業蓬勃發展,一夜春筍的蔓延之勢從實體產業到虛擬金融,利益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股東財富最大化等,這些經營目標幾乎是每個企業逐鹿商海的標桿。風險,也就是企業的經營風險,必然是如影相隨的,那么在實現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從我國國情來看,權責發生制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已少見,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受到空前的關注,但企業的生產運營模式較西方發達國家還不夠精細化、規范化,總體的盈利模式較為粗放地趨向“以此養彼”、“滾動盈利”,甚至“空手套白狼”的運營模式,因此資金流的周轉和回籠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顯得,尤為至關重要,一旦在主營業務的交易過程中,受到資金侵占而導致現金流斷裂,這種風險的損害程度對企業幾乎有著“生死一朝夕”的影響。所以,我國企業針對信用風險所作出的管理和控制,是其業務可持續健康運營的關鍵之一。
實務中,信用風險就是指企業間產生墊付和賒欠交易協議后,協議“言出不行”帶來的價值損失和連帶后果。隨著企業交易規模的增大、交易間的牽連逾緊,這種價值損失的經濟后果也愈發嚴重,資金或存貨因信用協議崩毀而受到預期以外的侵占后,影響范圍可以從降低毛利,到拖累上下游交易,到連累同期業務,甚至拖垮整個企業。在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既體現內部控制從上到下的貫徹執行,也強調內部控制從下到上參與設計、反饋意見以及“倒逼”機制。內控的執行過程也是沿著風險的流向實施的,為風險信息的收集與披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說,風險是內控設計與執行的關鍵導向,而內部控制執行的基本作用和根本目的也是控制風險。那么針對信用風險的路徑,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應該如何設計和展開執行呢?下面,我們結合央企中國中鋼集團(以下簡稱中鋼集團)與山西民營企業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中宇)在兩年間數比交易所形成的巨額資金往來的例子,簡單分析一下基于信用風險的內部控制應該怎么樣展開。
案例簡述: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是一家以鐵礦石貿易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每年數千萬噸的鐵礦石貿易是其收益的主要來源。山西中宇是一家注冊資本僅2000萬元的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高縣鎮的一家主營鋼鐵產銷的民營企業。然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鋼集團從2007年就開始和山西中宇進行貿易往來,并在當年5月一口氣簽訂長達5年包銷合作協議。協議源自中鋼聽信山西中宇給出“每月20萬噸”喜人產量,就這樣,通過預付款項的渠道,鋼鐵貿易商中鋼集團就將自己與民營鋼廠山西中宇綁在了一起。然而,協議幾乎一直無法如期實現,山西中宇的產能一直處于困境,拖延減產交付卻仍收取預付款。截止2008年3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山西中宇向中鋼集團累計發貨僅28億元,而中鋼集團共計向山西中宇付款則超過54億元!截止2009年底,占用資金巨額已達38億元,算上中鋼集團為救助山西中宇而通過委托方收購中宇股權所支付的資金,這筆爛賬已經攀至40億元。這個巨大的“黑洞”不僅使中鋼集團計劃三年的上市計劃陷入停滯,中鋼的其他項目也因此而運營資金不足,導致利潤不斷下滑,最后,中鋼集團不得已從世界500強354名一下子跌出,兵敗如山倒于民營鋼鐵企業山西中宇。
案例中,中鋼集團在山西中宇這個泥洼中的越陷越深是否真的無法避免呢?我們不妨回到這項業務的第一筆交易的開端,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及內外部環境:過去十年間,中國鋼鐵行業是重工業中利潤率并不高的行業,中鋼集團受持股于國資委,從事經濟技術合作,雖有興盛之時,但利潤增速已經在逐步放緩,中鋼集團曾一度拿不到大型鋼企的外包業務,大部分的客戶都是民營中小型企業,因為只有缺乏資金實力和融資困難的中小型民營企業才愿意把鋼材包銷給中鋼。處于如此薄弱參差的客戶環境下,各種風險是一觸即發的,但中鋼集團對此的態度則非常消極,公司治理傾向于“人治”,對于當時有合作傾向的山西中宇、河北縱橫等這樣的民營企業,對其公司治理情況、管理層品行、生產經營能力以及財務狀況的考察流于形式,管理層在做決策前幾乎對上述方面不作關注,在未經董事會的批準下,為了表面的可觀盈利鋌而走險,簽下和山西中宇的相關交易。這種典型的管理層逾越內部控制的做法更反映出中鋼的內部控制環境相當粗糙,當時對外公布的組織架構圖更讓我們看到,中鋼內設的審計監察部的報告路徑是先向經營管理層報告,再到達董事會和監事會,這讓內審部門和內部控制體系幾乎是流于形式。反觀當時的山西中宇,一直處于邊建設邊生產邊開拓市場的狀態下,諸多手續不齊全,環境評價未通過、排污許可不達標。同時其用于生產的很多新建設備質量并不好,高爐中很多設備不配套,高爐耗材超標運行。中宇生產所需要的鐵礦石幾乎全部依靠從連云港、天津港運輸而來,產品的綜合成本與沿海鋼企相比,還要貴100元/噸。它還從開始經營就兩頭欠債,既向原材料供應商賒賬,還要求下游客戶打預付款。如此“二等殘廢”的民營企業居然能這么輕而易舉地就一步步大量占據央企中鋼集團資金,可見,在協議簽訂前后,中鋼集團對于這筆交易的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督都是無效的,幾乎可以說每一步都是架空的。從這樣的內外背景看來,其實,中鋼集團的這次“泥足深陷”是由第一筆墊付資金信用風險和隨后的財務風險所造成的連環巨大價值損害,但這些風險本該可以相應的內部控制程序管理和控制的。
COSO于1992年頒布了一個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普遍原則的內部控制框架,受到世界上很多組織的稱贊并接受,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也是以此為向導編制。根據COSO框架,基本規范將內部控制的要素歸納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大方面。。
在此,我們可以對于像案例中包含信用風險的應收預付賬款業務的控制流程具體展開。首先,在確定該項業務交易,尤其是期限較長且金額巨大的合作伙伴前,必須根據企業自身的控制目標和承受能力來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相關信息,包括候選合作伙伴的生產運營能力、實際財務狀況(包括盈利質量和能力以及償債能力)、管理層誠信和長期信用狀況,結合業務行情等實際情況來進行風險評估,全面如實上報董事局后確定合作伙伴。在業務簽訂的款項、金額額度、項目壽命、附加條件以及授信程度等方面,要明確不相容職務的授權審批層級,不能僅由某一管理層包攬。在項目簽訂后,控制工作也不能松懈,要在業務交易的整個協議壽命中如期對預算、運營和績效等進行考核分析,明確風險預警標準。最后面對交易中涉及的所有工作管理人員,要保持信息的暢通,以便必要溝通或檢舉舞弊可以得到保障。時刻保持對風險信息的警惕和應急預案的處理是貫穿整項業務交易始終的,這樣可做到一路高效地完成業務交易甚至撥亂返正。
案例實務中,既然企業的大多數風險都是暴露在業務流程中的,那么通過業務流程的梳理和控制是可以管理這些風險的,這時的風險管理控制方案則落實到內部控制上了。在鐵礦鋼材貿易中,預付款模式是廣泛被鋼廠和貿易商采用的,主要用于對貿易商合同的約束,有時貿易商也能獲得一定優惠??v觀行情,既然預付款的模式在業內如此盛行常見,當中必定隱含著較大的信用風險以及連帶的財務風險,則對于這種常見的高風險交易類型,內部控制應該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中鋼集團作為鋼鐵行業的央企很是應該也必須對這種交易類型制定全面合理可執行的、針對企業內對外預付款交易的控制程序,從性質和金額上,將對應的內控程序嚴格貫穿于該項交易。面對“20億換100多億年銷售收入”的大餡餅,中鋼集團的管理層不應該只顧唯利是圖的草率簽下協議,面對期限為5年、第一筆預付款就達20億的交易,中鋼集團應該對山西中宇的生產運營能力、過往市場交易和綜合財務狀況進行實地觀察和調研。其實只要中鋼集團稍加調查,就能察覺與山西中宇的墊款交易是一筆危險的生意,隨時會發生巨額呆賬并引發牽連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2006年4月,山西中宇的前身山西宇晉曽遭國家稅務總局處罰,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山西宇晉與其大股東投資的另一家企業山西宇進鑄造冶煉公司交易,通過虛開發票和隱瞞銷售收入逃繳稅款,國家稅務總局要求補稅6.31億元,罰款1.4億元,加收滯納金3.82億元,合計11.53億元。如果能實地調查,諸如手續不全、設備劣質、成本高企和管理不善等嚴重不良狀況也必定是顯而易見的,這樣中鋼就不會作出如此危險的交易決策。與此同時,中鋼集團內部應該對一定額度的交易的授權和監督作出明確的規定和反饋,制造良好的控制環境,董事局的決策和內審部門的執行不能流于形式。在整個國內鋼鐵行業中,都知道預付款模式雖然可以獲取比較優惠的價格,但也都默認預付款一般不能超過鋼材產品的價格。而中鋼一口氣付出的20億元,是風險非常大的做法,不禁讓人懷疑是管理層當局為了當期利潤而可能已經跳過董事局或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了。即便是交易簽訂后,中鋼集團也也可以通過內部控制體系來及時撥亂返正,而不是泥足深陷,任由資金像滾雪球那樣不斷被侵占以致成為中鋼集團的一大“毒瘤”。中鋼集團應該有風險意識,保持內外信息的溝通,接受內部監督的評價,對每一階段的單筆交易都進行預算控制和盈利反饋,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應急預案。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企業,哪怕是央企,也同樣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面臨各種日益趨增的各種風險,市場化程度越高,企業風險的表現和影響就越普遍。如今,事過境遷,但中鋼集團必須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反省自身,不僅僅在信用風險的相關業務上,而是在企業整個經營層面上,應該如何建立風險意識,一改當初內部控制嚴重失效的巨大缺陷,從人、物、資金及信息方面重點加強內控管理。完善用人制度,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嚴格執行財產保全控制,確保企業資產完整和利潤最大化;嚴格資金授權批準制度,認真執行企業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會計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完善內部審計的獨立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振川.現代企業風險價值管理問題探討.會計研究.2004.3
[2] 杜曉玲.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3] 丁玉書.企業財務活動中的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
[4] 李玉環.內部控制中的風險評估[J].會計之友,2008.
[5]毛新述,楊有紅.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國會計學會2009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2009,5.
[6] 董月超.從COSO框架報告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異同.審計研究,2009.
[7]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國會計網.http://canet.com.cn/wenyuan/gsgl/glll/200807/18-16787.html
[8] 基于“大”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中華會計網校.http:// chinaacc.com/new/287_297/2009_12_4_ch2114261842190022928.shtml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隨著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一些企業為爭奪市場可能置出口收匯風險于不顧冒險簽約出口。再加上國際市場原油、鋼鐵、黃金、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導致國外買方收貨付款意愿陡降、買方違約風險急劇升高。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信貸緊縮也加大了這些企業拖欠貨款甚至賴賬的風險,同時大量出口企業還將直接面對海外買家的破產危機。下面一則案例就很典型:
2008年11月10日,美國第二大電器產品零售連鎖店――電路城(Circuit City)向美國弗吉尼亞州里士滿法庭申請破產保護。電路城在全球15個國家擁有7500個電子產品供貨商,破產消息讓許多企業措手不及,已出口的貨物無法收匯幾成定局。而此時,我國一家公司卻在信用保險的掩護下從容脫身,順利收到電路城的最后一筆523萬美元貨款。據了解,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后,中國信用保險公司始終密切跟蹤電路城的信用異動跡象。隨著該公司財務狀況惡化以及公司高層頻頻變動,中國信用保險公司判斷電路城破產風險及違約概率顯著上升,隨后在近一年里逐步指導投保企業將對電路城的出口規模從3200萬美元降為零。2008年10月以來,中國信用保險公司不斷敦促投保企業關注電路城信用風險,盡快收回尾款。最終,收匯比合同約定的買方付款時間提前13―18天,比電路城申請破產的日期提前了10天,使投保企業成功避免了重大損失。
二、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的重要性
出口信用保險是各國政府為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國家財政為后盾,為企業在出口貿易、對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等經濟活動中提供風險保障的一項特殊的政策性支持措施。通過國家設立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承保企業的收匯風險,補償企業的收匯損失,可以保障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安全性,使企業可以運用更加靈活的貿易手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開拓新客戶、占領新市場。企業購買或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可以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利益包括:
1.出口貿易收匯有安全保障。出口信用保險使企業出口貿易損失發生時給予經濟補償,維護出口企業和銀行權益,避免呆壞賬發生,保證出口企業和銀行業務穩健運行。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許多歐美買家都出現破產、拖欠貨款甚至賴賬現象,我出口企業收匯風險日漸增高。2008年1―10月,中國信保積極發揮風險保障職能,及時向出口企業支付賠款5993.2萬美元,同比增長63.5%,投保信用險能讓收匯安全獲得保障。伴隨我國外貿“盤子”越來越大,出口企業因海外買家財務狀況惡化而受損的案例屢見不鮮,當前金融危機加劇了這一趨向,亟須有效利用信用險保障機制,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2.有出口信用保險保障,出口商可以放心地采用更靈活的結算方式,開拓新市場,擴大業務量,從而使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更強,開拓國際貿易市場更大膽。例如,遼寧省某上市公司接觸了一個歐洲的毛織品買家,對方提出采取賒銷的結算方式,訂單為300多萬美元。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該上市公司對買家心里沒底,于是請中國信保協助調查買家資信。中國信保迅速提供相關服務使其吃上了“定心丸”,目前該合同執行順利,回款情況良好,僅這一筆交易就能夠實現利潤約150萬元人民幣。
3.出口信用保險可以為企業獲得出口信貸融資提供便利。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企業共同的難題,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后,收匯風險顯著降低,融資銀行才愿意提供資金融通。當前制約中小企業發展和外貿規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金不足。國家雖然鼓勵本國的銀行對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或其銀行),提供融資便利。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財力不足使得這種貸款往往風險較高,除了以信用證支付的以外,銀行一般不愿意提供貸款。這樣一來就嚴重地制約了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但是在出口信用保險的配合下,銀行放貸的風險大大降低。
4.有助于企業自身信用評級和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當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中,信用評級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它既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企業的信用身份證。較高的信用級別體現了企業的信用水平和履約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在危機中尋覓更多的商業機會,降低融資成本,獲得更為廣泛的信用資源和長久的經濟利益,有助于企業健康、快速地發展。同時,出口信用保險有利于出口商獲得多方面的信息咨詢服務,加強信用風險管理,事先避免和防范損失發生。由此將有力推進整個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進程,對擴大內需、轉變行業增長方式、促進行業和諧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2008年,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建立了以數理技術為基礎的信用風險評價系統―SinoRating信用評級,對信用風險進行更為精確的度量。SinoRating最大程度地汲取了中國信保多年的承保經驗及豐富的貿易鏈群體風險評價手段,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相結合、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歷史因素與趨勢預測相結合的方法,既強調了信用評級標準的一致性和科學性,又兼顧了評級指標的可操作性和評級模型的適用性,從本質上揭示信用主體的信用風險。同時,中國信保還擁有容量巨大的信用風險信息數據庫,其中包括國家風險分析數據、海外區域和行業的風險報告、600多萬家中國企業信息、50多萬家境外企業信息以及全球企業貿易保險的數據信息。
三、出口企業如何投保出口信用保險
出口信用保險一般可分為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和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下面以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為例介紹如何辦理出口信用保險。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一般情況下是保障信用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出口收匯風險。適用于出口企業從事以信用證(L/C)、付款交單(D/P)、承兌交單(D/A)、賒銷(OA)結算方式自中國出口或轉口的貿易。它承保的商業風險,一般來說由破產、無力償付債務、拖欠等其它商業風險造成損失的最高賠償比例為90%,由買方拒收貨物所造成損失的最高賠償比例為80%。
1.申請投保。填寫《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綜合險投保單》一式三份,把本出口企業的名稱、地址、投保范圍、出口情況、適保范圍內的買方清單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填寫清楚后,企業法人簽章,向保險公司申請投保出口信用保險。
2.申請限額。在接到保險公司承保并簽發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綜合險保險單》后,應就本保單適用范圍出口的每一家盡早向本公司書面申請信用限額,并填寫《短期出口信用綜合險買方信用限額申請表》一式三聯,按表內的要求,把買家的情況,雙方貿易條件以及本企業所需的限額如實填寫清楚,為本企業在適保范圍內的全部海外新舊買家申請信用限額。
3.申報出口。保險公司通過《短期出口信用綜合險買方信用限額審批單》批復限額,每批出貨后,十五天內(或每月十號前)逐批填寫《短期出口信用綜合險出口申報單》(或《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綜合險出口月申報表及保費計算書》)一式三份,按表中之要求,把出口的情況如實清楚填寫,供保險公司計收保險費。對于未在規定時間內申報的出口,保險公司有權要求補報。但若補報的出口已經發生損失或可能引起損失的事件已經發生,本公司有權拒絕接受補報。如有故意不報或嚴重漏報或誤報情況,本公司對已申報出口所發生的損失,有權拒絕承擔責任。
4.繳納保險費。在收到保險公司發出的“保險費發票”及有關托收單據的日期起十日內應繳付保險費。如未在規定期限內交付保險費,本公司對申報的有關出口,不負賠償責任;如超過規定期限二個月仍未交付保險費,本公司有權終止保單,已收的保險費概不退還。本公司每個月按您的申報和報單薄明細表列明的費率,計算應交的保險費。 保險費率如需調整,本公司將書面通知您,通知發出后第二個月出口的貨物,保險費按新費率計算。
5.填報可損。出貨后,買方己破產或無力償付債務、買方己提出拒絕收貨及付款、買方逾期三個月未付或末付清貨款或者發生本公司承保的政治風險項下的事件,應在十天內向保險公司填報《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可能損失通知書》。要清楚簡述案情,并在賠償等待其間,努力催收貨款,密切與保險公司聯系,及時告之追討或處理的進程和結果。
6.索賠損失。收不到貨款且追討無效,保險條款規定的賠償等待期屆滿,應盡快以書面的形式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并填寫《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索賠申請書》,同時,齊全、真實地提供"申請書"列明的所需單證(包括貿易合同、提單、出口報關單、發票、裝箱單、匯票、買賣雙 方往來函電、《信用限額審批單》、出口申報表和本公司要求的其他資料)。 對因買方無力償付債務所致損失的索賠,保險公司在證實買方破產或喪失償付能力后盡快賠付;對其它原因所致損失的索賠,保險公司在規定的賠償等待期滿后,盡快賠付。對買方無力償付債務引起的損失,如未在買方被宣告破產或喪失償付能力后一個月內提出索賠,對其它原因引起的損失,未在賠償等待期滿后兩個月內提出索賠,又未提出充分理由,保險公司對您的索賠有權拒絕受理。保險公司對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分別按保單明細表所列商業信用風和政治風險所致損失的賠償百分比賠償。但賠償以不超過本公司批準買方信用限額或被保險人自行掌握信用限額的上述百分比為限。
7.權益轉讓。獲悉保險公司的賠償通知后,須出具《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中英文各一份)和中英文的《追討委托書》。 如果買方逾期三個月未付或未付清貨款,可在報“可能損失通知書”時同意委托保險公司先追討,需提供該案的合同、提單、發票、貿易雙方往來函電及中英文《追討委托書》。
參考文獻:
[1]唐淑娥. 出口信用保險與中小企業出口貿易[J]. 中國錳業,2007年5月.
[2]應曉紅. 運用出口信用風險控制企業出口風險[J].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學報,2008年3月.
[DOI]10.13939/ki.zgsc.2015.25.103
1 供應鏈金融風險分類
1.1 信用風險
通常來說銀行的信用風險,具體是指向銀行貸款的個人或者實行交易的人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違約進一步對銀行造成的損失風險。在供應鏈融資中信用風險排在首位。從另外的角度分析,供應鏈融資本身就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用于加強管理信用風險的技術。在傳統授信中銀行實施的擔保業務包括抵押授信、信用授信以及保證擔保授信三種。而要求存在第三方的是保證擔保授信,而信用擔保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實力、規模和大量資金。一般來說,中小企業是無法輕易得到這兩種形式的授信,但是供應鏈金融業務具體面向中小企業,所以銀行必須分析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
很多中小企業都具備下列特點:第一,無法充分披露信息,這樣就增加了評估企業貸款信用的難度。第二,沒有根據比例對授信成本收益進行分配。第三,中小企業相較于大型企業來說擁有更高的非系統風險系數,很多中小企業缺少完善的結構,決策帶有隨意性,非常依賴個別客戶,造成他們出現了很大的波動性。
1.2 操作風險
由于企業內部缺少完善的政策、人為失誤或者內部失控等原因而導致銀行出現損失問題,這些損失包括與風險相關的全部支出費用。在對授信調查的過程中,具體操作風險就是人員因素,在供應鏈融資中企業的交易信息是關鍵根據,控制風險中的目標便是交易過程中的物流和現金流。所以,調查授信的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這樣才可以有效避免疏漏和誤判。 在設計操作模式時,最關鍵的是對設計流程積極完善,避免操作風險的出現,同時供應鏈融資必須對授信支持資產嚴格控制。
在審批融資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對操作風險有效提防,具體包括人員形成的風險、系統風險和流程風險。
在供應鏈融資中,對物流和資金流有效控制的中心是授信后管理和出賬管理,尤其是預付業務和存貨業務,頻繁進行操作也是產生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融資產品中,操作風險會通過各種形式積極表現,銀行一定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整體分析。比如,在應收賬款融資中,應收賬款質押要求三方比例配合,這樣就形成了復雜的業務流程,對應的也會增加操作風險。
1.3 市場風險
所謂市場風險,本質上是由于利率、股票、匯率等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出現的改變,進一步對銀行造成的風險。在供應鏈金融中,銀行的收款風險具體是由市場風險與生產風險導致的。而供應鏈金融將控制貨物權作為基礎,這樣就極易造成市場風險。因為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以控制貨物權作為擔保,所以貨物的市場價值極容易對市場風險造成影響。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標準倉單抵押的東西通常是農產品,而季節、國內外需求和國際市場將會使這些農產品出現價格波動。所以,企業頻繁變化的價格,進一步對授信額度與質押率造成了影響。
2 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
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的重點是建立評估指標體系與評判標準以及明確指標權重并且實行一致性檢驗。
2.1 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和評判標準
通過識別供應鏈金融風險,可以科學建立融資風險評估體系,例如存貨質押融資的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具體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其中系統風險包括宏觀和行業系統風險以及供應鏈系統風險,而非系統風險包括信用風險、變現擔保物風險以及操作風險。
在評估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過程中,一線的評估人員應當聯系現場調查、歷史資料數據,并且盡可能利用一些定量的分析工作實施綜合評估。在評估過程中,一些能夠采用定量公式進行衡量的指標,則盡可能進行定量評估。通過數據計算這些定量指標之后,就能夠設置合理的規則明確不同評分相應的范圍。之后在具體評分上映射指標的定量數值。而無法定量的則利用打分方法。在這我們可以利用7級評分方法,就是每一個需要衡量評估的指標,最終按照其風險情況劃分為7個等級:風險很大1分、大2分、較大3分、一般4分、較小5分、小6分、很小7分。之后,可以聯系事前確定的每一指標的權重加強平均分值,獲得具體業務最后的評分結果,這一結構可以在標準的評級上映射。
由于供應鏈金融體現出的過程性與典型動態性,評估融資分值也必須是動態的。這就需要監管方與評估人在貸款期間,聯系業務的變化動態對評估分值積極調整,以便準確對風險進行警示。
2.2 明確評估指標權重并且實行一致性檢驗
確定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指標權重可以采取德爾裴法實行專家打分,也就是邀請專家分別估計出各個因素的權重,之后平均求出不同專家的估計并且得到各個指標的最終權重。具體步驟見下:
第一,建立判斷矩陣。在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中,設計上一層指標A是準則,支配的下一層指標是B1,B2,…,Bn,各個元素對于準則A相對重要性即權重斡能夠利用標準法賦值。針對準則A,比較n個元素之間相對重要性獲得一個兩兩對比的判斷矩陣:
C=(bij)mun
第二,計算相對權重。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中元素B1,B2,…,Bn,針對準則A的相對權重w1,w2,…,wn,可以得到向量形式W=(B1,B2,…,Bn)T。對于設計權重,通常利用幾何平均法,先按列相乘A元素得到新向量,之后把其每個分量開n次方,再把得到的向量歸一化之后就能夠得到向量公式:
i=l,2,…,n。也可以利用和法,特征根法等。
第三,一致性檢驗。要想判斷上述矩陣與權重是否科學,需要實施一致性檢驗。具體過程:相乘判斷矩陣與權重系數獲得矩陣CW;再求出矩陣最大特征根;之后帶人公式 獲得一致性檢驗指標 ;按照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查出R.I數值;最后采用公式C.R=C.I/R.L獲得一致性比例C.R的數值。當C.R
3 案例分析
美國花旗銀行主席及總裁沃爾特威斯頓有一句名言:“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边@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銀行間競爭的日趨激烈、銀行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寬和規模的不斷膨脹,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日趨多樣化與復雜化,某些高風險業務所帶來的風險有可能在轉瞬間葬送整個銀行。然而作為經濟的核心,金融大廈的坍塌會造成整個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動蕩。
當前,如何把握風險與利潤、風險與發展之間的平衡,使銀行既不承受過大的風險,又能保持適當的發展,是每個處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的銀行經營者必須深思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由于風險管理不善致使銀行經營失敗的情況頻頻發生,然而也不乏在風險管理方面表現出色的銀行。就讓我們走進這些中外銀行,分享它們的成功經驗。
一、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
巴克萊銀行是英國的四大銀行之一,在英國設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經營業務。近十幾年以來,巴克萊銀行十分注重不斷拓展其業務的廣度和深度,資產和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在巴克萊銀行各項業務快速拓展的過程中,成功的風險管理為其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構造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
與大多數西方國家銀行一樣,巴克萊銀行具有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不僅如此,在這一系統內,對風險的管理分工非常明確,而且職責清晰。具體來說,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業務條線負責人負責識別和管理業務線條的風險;風險總監負責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分類風險主管及其團隊負責風險控制框架的建立與監控;業務風險團隊負責協助業務條線負責人識別并管理其總體業務風險;內部審計獨立地檢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環境。完善清晰的結構與權責明確的分工為防范風險布下了天羅地網,為巴克萊銀行成功進行風險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風險偏好體系——保證業績,控制風險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巴克萊銀行一直在內部使用風險偏好體系。風險偏好體系的具體方法是,通過未來三年的業務規劃,估計收益波動的可能性及實現這些業務規劃的資本需求,將這些與目標資本比率、紅利等因素相對比,并將這些結果轉化為每個主要業務板塊規劃的風險容量。風險偏好的數值要通過估計集團對宏觀經濟事件的敏感性來進行驗證(這種估計是利用壓力測試和情景模擬來完成的)。巴克萊銀行集團信用風險總監安德魯·布魯斯認為,巴克萊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幾年來通過建立風險偏好體系,加強限額管理,強化了經濟資本在集團內部的運用。而風險偏好體系的運用也是國際活躍的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普遍經驗。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先進,數據充分
與其他銀行一樣,信用風險是巴克萊銀行最大的風險。據統計,巴克萊銀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經濟資本被配置到各業務條線的信用風險上。對于信用風險的管理,巴克萊銀行主要利用五步風險管理程序(即指導、評估、控制、報告、管理和分析)以及基于COSO的內部控制體系來進行。巴克萊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較為成熟,主要利用自己的歷史數據和其他外部信息,通過銀行內部風險評級系統來對借貸者、交易對手以及零售客戶進行評級。與此同時,巴克萊也采用一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和評級工具,當然這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及評級工具必須經過巴克萊銀行的相關驗證。
二、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
民生銀行是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于1996年。在我國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今天,民生銀行卻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風險管理道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民生銀行如何應對日益多樣化的信用風險。
(一)重視貸前調查——充分檢驗,防范風險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是廣州地區唯一實行“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的銀行。當年廣東南海華光集團騙貸屢屢得逞,“洗劫”了廣州數家銀行近74億元人民幣。然而該集團存在的風險卻無法逃過民生銀行的火眼金睛。
南海華光集團曾向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申請了5000萬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當廣州分行收到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資料后,立即進入其受理貸款申請的檢測達標通道,這第一道關卡就是大名鼎鼎的“預授信申報公示”。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是廣州分行2002年上半年剛剛推出的新制度,目的就是為化解一些常見的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風險。其實這套制度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當銀行接到授信申請時,在銀行內部網站上將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材料進行為期7日的“公示”,廣而告之,廣泛征求意見,聽取群眾的呼聲。預授信制度不但大大節省了支行具體經辦人員實地貸前調查的工作量,而且使調查渠道更為廣泛、通達,使授信通道更為透明、民主、公開,很難出現漏網之魚,為自身保護提供了安全綠色屏障。南海華光集團的申請也正是在公示期間,由于該行員工們陸續提供的華光集團的相關信息顯示出其眾多漏洞,經有關部門認真分析核實后,而被多票否決,實現了防患風險于未然。
(二)加強貸后檢查——重視結果,更重過程
盡管貸前調查與貸中審查至關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款項貸出后就“一勞永逸”,貸后管理也絕對不可小覷。民生銀行杭州分行主管風險控制的副行長趙繼臣說,在杭州分行,風險控制高于業務發展。銀行不良資產反映的是結果,但產生卻是在過程,因此對于分行來講,過程控制重于結果控制,注重貸后管理是保證信貸資產質量的基礎和關鍵。
杭州分行曾為杭州某企業貸款400萬元人民幣,然而該企業的兩幢房產早在2003年9月就被法院查封,分行信貸資產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于是分行組織相關人員多次與借款人、保證人聯系,制訂清收措施。經過各項艱苦努力的工作和與當事人談判,終于在貸款到期前一天全額收回了400萬元貸款的本息。
另外,在對湖州某集團有限公司的續授信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在生產經營、銷售渠道及財務等方面均存在問題,檢查人員隨即向分行貸審會提出了不能給予其續授信的理由,果斷退出,避免了后來其他貸款行因來不及收貸而最終采取法律補救手段情況的發生。檢查過程中,杭州分行還了解到安吉某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存在的資產流動性風險,分行配合支行幾次到安吉,與企業和政府聯系落實分期還款計劃,并積極爭取到了總行的支持,分三期收回了全部貸款本息。可見在貸款業務中,過程控制至關重要。杭州分行正是通過貸后管理,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將風險“扼殺于搖籃中”。
(三)培養風險意識——認識到位,團結一心
民生銀行的一位領導曾說過,“銀行經營同質化趨勢很強,民生銀行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靠的是員工們工作拼搏、熱情、堅韌、執著。”是什么力量鼓舞激勵著民生員工?我們應該看到,民生銀行尤為注重員工隊伍業務培訓、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通過多樣化、實用化、層次化的培訓方式,生動活潑地為員工的實際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大大強化了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規范了他們的業務操作,對真正做到按章辦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正所謂意識決定行動,有了正確的積極的思想做后盾,才有了廣大員工在風險防范方面更強的行動力。在高度風險意識熏陶下,風險防范觀念深入到了每一位民生銀行員工的內心,使風險防范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成為民生企業文化的重要靈魂。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中外銀行成功案例帶來的啟迪
(一)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
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是有效實現風險管理的前提。外資銀行大多具備獨立的內部監督機制,其內部監督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并實行垂直管理。分支機構的內部監督部門往往與本級機構相互獨立,或者在分支機構不設內部監督部門,內部監督的職責直接由總行的內部監督部門實施。
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是外資銀行成熟風險管理系統的典型。再來看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2004年,民生銀行華北、華東和華南授信評審中心——風險管理的核心機構,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評審人員“直系”隸屬于總行,是總行的“嫡親”,而與分行沒有任何血緣——人事和經濟利益聯系,這使得總分行之間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審貸分離”,從制度上避免了由基層行領導者的長官意志可能帶來的授信業務經營性風險。實踐表明,民生銀行的獨立評審與區域授信評審中tk,等制度非常成功。
(二)完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
完善操作規章制度是銀行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保證。銀行業務人員由于受自身素質和外界條件的影響,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和規范約束,在進行風險評價和判定時,難免會帶有個人傾向,造成判定結果有失公正。通過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嚴密的規章制度,能夠使銀行員工避免主觀主義和隨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風險。
巴克萊銀行作為一家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老牌銀行,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十分完善與周密。在民生銀行,各項內控制度建設也緊隨業務的發展步步推進。一筆信貸業務,從貸前調查到評審,從放款到貸后管理,直至最后的責任追究,分行都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制度,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商業銀行信用評級體系建設
建立與完善信用評級體系是商業銀行防范風險的重要舉措。信用評級體系往往獨立于信貸和審批部門的信用管理部門,肩負著對客戶的信用調查、征信、信用檔案管理、信用記錄監控等職能。信用管理部門在授信前做出的客戶信用分析報告,是銀行的信貸決策機構決定能否給予授信的依據之一,在授信后定期向信貸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做出的信用監控報告,更是銀行衡量信用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
巴克萊銀行經過長期發展,其內部信用評級體系已經較為成熟,并且擁有較為充分的歷史數據,為其測量與防范信用風險提供了保障。在我國,盡管銀行信用評級體系與發達國家尚存在差距,但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例如民生銀行對申請授信的客戶進行內部信用評級,并以此作為信貸審批的重要依據。在數據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銀行也走在全國同業中的前列。該行率先采用全國數據大集中的模式,將全行所有業務的數據處理集中在總行,為業務拓展與風險管理奠定了基礎。
(四)樹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銀行不能回避風險,只能管理風險。實踐證明,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靈魂,只有將風險管理從高深的理論變為所有從業人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風險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風險管理意識和理念必須貫徹到全行全員,貫徹到業務拓展的全過程。也就是說,銀行的每位員工在做每一筆業務時都應考慮到風險因素,貫徹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終把控制風險與創造利潤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經過長時間發展,風險管理觀念在大多數外資銀行早已深人人心。而對民生銀行來說,正是由于民生銀行上下都把風險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各級行領導反復強調其重要性,使得員工達成共識,才使民生銀行在風險管理進程中碩果累累。
一、供應鏈金融研究意義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2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12年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9.64萬億元,同比增長16%。上半年增加4.86萬億元,同比多增6832億元。主要商業銀行(無論是國有商業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的發放增長速度(招商銀行7.35%,民生銀行10.35%,工商銀行8.6%,建設銀行7.83%)遠低于整體貸款余額的增速。
從央行的數據與主要商業銀行的年報數據的比較中可以看出,主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性不高,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增速大大低于整體貸款增速。中小企業從商業銀行融資難的問題可見一斑。
從目前的商業實踐和理論探討來看,發展供應鏈金融,是改善商業銀行貸款結構,優化資金投向,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手段。
二、供應鏈金融概念
陳娟(2011)認為供應鏈是在價值鏈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供應鏈金融則是隨著新型的供應鏈管理運作模式誕生和發展的,突出了供應鏈組織關系中資金流對這個過程增值的作用,并以此作為整個鏈條的整合,從財務的視角對整個供應鏈發展目標進行優化,為參與國際競爭的供應鏈組織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的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供應鏈金融的運作目標是幫助供應鏈企業最大化資金利用價值,并依托供應鏈三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幫助他們最小化資金的獲得成本,保證供應鏈整體健康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1]。李偉偉(2012)認為供應鏈金融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為依據,銀行基于對供應鏈上下游客戶交易流程的掌控而提供融資,以封閉控制商品流或資金流為原則,掌控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動向,能夠有效的對信貸資金用途進行監管,降低銀行融資的風險[2]。
筆者認為供應鏈融資是以供應鏈為依托,以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以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為貸款擔保,一方面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擴展銀行的放貸范圍,優化資金配置的新型金融業務。
三、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文獻綜述
國內目前有大量的關于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文獻,這些文獻研究的方向和主題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類: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建議。
1、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
目前國內文獻對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分析,有的是從商業銀行的實際供應鏈產品出發對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行分類,有的從供應鏈上的商品流向對供應鏈金融模式做出劃分,有的以質押品的不同區分不同的供應鏈融資模式,有的則對單一的創新產品進行分析。
杜瑞(2010)將商業銀行開展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分為三大類:一是以核心企業為風險責任主體,銀行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二是基于貨權控制和存貨質押的供應鏈融資。三是基于應收賬款質押或轉讓的供應鏈融資[3]。李華(2010)以供應鏈各環節中小企業的動產能得到有效盤活且能順利流轉為研究目標,提出了一種創新的基于動態質押的融資集合模式,設計了該融資模式的結構和業務操作流程,并對動態質押和靜態質押進行了比較[4]。陳娟(2011)從供應鏈融資實際提供者將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劃分為商業銀行、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貿易平臺公司和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四大供應鏈金融模式[5]。李偉偉(2012)介紹了以“1+N”理論為基礎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保兌倉融資模式三種供應鏈融資模式[2]。鄒里蘇(2012)以中興銀行為案例分析了“1+N”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實踐[6]。
2、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
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由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用風險。當然任何一項銀行金融業務不可避免的也會產生操作風險。由于抵押品的價格波動導致的市場風險最終將在中小企業違約的信用風險上體現,通過對市場風險監控可以更好的把握信用風險的變化。相關文獻主要也是針對如何識別、評估、控制和緩釋信用風險來討論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問題。
周純敏(2009)認為信用風險是供應鏈融資的主要風險,并從信用風險識別、度量、評價和控制的角度來分析供應鏈融資風險,同時提出相關防控策略[7]。林樹紅(2010)認為供應鏈融資的風險主要包括融資主體的信用風險、融資支持的債項風險、融資過程的操作風險及法律風險[8]。潘文東(2010)認為欺詐類風險、業務操作類風險、法律風險是供應鏈金融與生俱來的風險,故應重視信用評價系統在金融供應鏈融資產品中的應用,提出金融供應鏈融資產品信貸風險的控制與防范措施[9]。李小龍(2011)介紹了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面臨的信用風險,提出供應鏈信用風險的相關因素,通過設計信用評價和激勵機制,盡量避免企業失信的行為,實現供應鏈金融的良好發展[10]。劉雙紅(2011)分析了商業銀行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面臨供應鏈斷裂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動產質押風險、產品開發和推廣風險及法律風險等,并在分析這些風險及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對策[11]。王威(2012)分析了供應鏈融資面臨的信用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和合作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風險防控措施[12]。王卡(2011)認為供應鏈融資風險主要來源于專業操作能力低、交易合同的真實性和核心企業的風險傳遞,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建立信息化電子平臺、謹慎選擇核心企業和設計與供應鏈融資需求相適應的授信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來控制風險[13]。
3、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建議
馬蘇川(2011)通過SWOT分析了供應鏈融資的優越性,并提出銀行開展供應鏈融資采取低成本、低風險和多企合作等戰略[14]。張敬峰(2011)認為銀行應轉變角色,培育優秀供應鏈,建立和完善供應鏈融資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供應鏈融資體系的應急處理機制;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融資體系布局和管理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作為供應鏈融資服務對象的中小企業要規范管理、科學發展,通過這些措施多方面促進供應鏈金融的發展[15]。楊蓉(2011)從核心企業和建設良好融資環境出發,提出發展供應鏈融資的措施[16]。林聲強(2011)認為商業銀行應該從積極構筑全新的供應鏈性能評價體系、打破授信跨區域限制,實現金融產品一體化、賦予供應鏈融資敘做銀行所有產品的職能和將供應鏈作為一種營銷和培養優質客戶群的策略與手段四方面來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17]。張倩(2012)分析供應鏈融資產品品牌建設對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重要性,并提出品牌建設建議[18]。
四、供應鏈金融的可研究方向
1、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的研究
目前文獻對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研究僅限于從銀行的角度出發,沒有具體分析目前世界上成功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其他企業實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務,較成功的案例有UPS Capital公司;第三方貿易平臺公司,Trade CARD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供應鏈核心企業憑借自己的資金實力對供應鏈企業進行金融服務??梢苑治鲞@些成功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從而得出發展中國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可選擇的路徑。
2、供應鏈金融服務風險管理實施方案的研究
目前的文獻主要偏理論闡述,而缺乏實際的實施方案。
大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缺乏積極性的重要原因就是,對中小企業放貸的成本過高,而收益低。如何建立快速有效、適合供應鏈融資的信貸審批流程是降低大型商業銀行放貸成本、引導資金流向中小企業的關鍵所在。國外較成功的例子是美國的富國銀行。在90年代初,富國銀行建立了成功的小微企業信用評分系統,成為小微企業業務成功的重要技術保障。另外,富國銀行采用科學化、數量化的風險管理模式監管小微企業貸款,以保證風險可控。憑借獨特的業務模式和風險管理理念,富國銀行小微企業業務實現了快速發展。截至2011年末,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8%,高于整體貸款增速7個百分點,“企業通”已處理超過200萬筆貸款,其中2/3的貸款決策是由系統自動完成的。中國國內目前已經有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杭州銀行等銀行在采用“信貸工廠”模式,逐步優化小微企業的審批流程。
信用評級是信貸發放、風險防控的重要環節,研究適合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評級量化模型也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一個研究方向。
3、供應鏈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
1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現狀
近幾年,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貢獻度持續上升,工業總產值占比已增至82%左右,而銀行信貸的比例基本維持在5%左右,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昂的現狀未得到實質性解決。對于小企業貸款,政府雖推動力度不小,但商業銀行的響應有限。目前,商業銀行在發放中小企業貸款時,仍然顯得過于保守。中小企業貸款基本上以抵押為主,同時,抵押貸款存在周期長、費用高的問題。
2商業銀行現行中小企業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正是基于中小企業信貸違約風險高的特點,導致了銀行對其業務開展的謹慎,從而發展緩慢。也存在了巨大的問題。(1),信貸準人政策缺乏靈活性。銀行偏重對大規模企業的信貸融資,大部分中小企業不論優劣,只因規模問題而直接被銀行融資拒之門外。(2).信貨授權高度集中。審查程序繁瑣,這種授權方式顯然不能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時間急”的特點。(3),激勵機制和管理考核不合理。銀行內部并未能形成有效的企業估價體系,僅憑領導決定制的“關系貸款”,這也挫傷了業務人員的開展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案例
美國花旗銀行主席及總裁沃爾特威斯頓有一句名言:“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边@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銀行間競爭的日趨激烈、銀行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寬和規模的不斷膨脹,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日趨多樣化與復雜化,某些高風險業務所帶來的風險有可能在轉瞬間葬送整個銀行。然而作為經濟的核心,金融大廈的坍塌會造成整個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動蕩。
當前,如何把握風險與利潤、風險與發展之間的平衡,使銀行既不承受過大的風險,又能保持適當的發展,是每個處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的銀行經營者必須深思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由于風險管理不善致使銀行經營失敗的情況頻頻發生,然而也不乏在風險管理方面表現出色的銀行。就讓我們走進這些中外銀行,分享它們的成功經驗。
一、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
巴克萊銀行是英國的四大銀行之一,在英國設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經營業務。近十幾年以來,巴克萊銀行十分注重不斷拓展其業務的廣度和深度,資產和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在巴克萊銀行各項業務快速拓展的過程中,成功的風險管理為其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構造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
與大多數西方國家銀行一樣,巴克萊銀行具有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不僅如此,在這一系統內,對風險的管理分工非常明確,而且職責清晰。具體來說,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業務條線負責人負責識別和管理業務線條的風險;風險總監負責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分類風險主管及其團隊負責風險控制框架的建立與監控;業務風險團隊負責協助業務條線負責人識別并管理其總體業務風險;內部審計獨立地檢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環境。完善清晰的結構與權責明確的分工為防范風險布下了天羅地網,為巴克萊銀行成功進行風險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風險偏好體系——保證業績,控制風險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巴克萊銀行一直在內部使用風險偏好體系。風險偏好體系的具體方法是,通過未來三年的業務規劃,估計收益波動的可能性及實現這些業務規劃的資本需求,將這些與目標資本比率、紅利等因素相對比,并將這些結果轉化為每個主要業務板塊規劃的風險容量。風險偏好的數值要通過估計集團對宏觀經濟事件的敏感性來進行驗證(這種估計是利用壓力測試和情景模擬來完成的)。巴克萊銀行集團信用風險總監安德魯·布魯斯認為,巴克萊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幾年來通過建立風險偏好體系,加強限額管理,強化了經濟資本在集團內部的運用。而風險偏好體系的運用也是國際活躍的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普遍經驗。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先進,數據充分
與其他銀行一樣,信用風險是巴克萊銀行最大的風險。據統計,巴克萊銀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經濟資本被配置到各業務條線的信用風險上。對于信用風險的管理,巴克萊銀行主要利用五步風險管理程序(即指導、評估、控制、報告、管理和分析)以及基于COSO的內部控制體系來進行。巴克萊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較為成熟,主要利用自己的歷史數據和其他外部信息,通過銀行內部風險評級系統來對借貸者、交易對手以及零售客戶進行評級。與此同時,巴克萊也采用一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和評級工具,當然這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及評級工具必須經過巴克萊銀行的相關驗證。
二、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
民生銀行是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于1996年。在我國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今天,民生銀行卻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風險管理道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民生銀行如何應對日益多樣化的信用風險。
(一)重視貸前調查——充分檢驗,防范風險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是廣州地區唯一實行“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的銀行。當年廣東南海華光集團騙貸屢屢得逞,“洗劫”了廣州數家銀行近74億元人民幣。然而該集團存在的風險卻無法逃過民生銀行的火眼金睛。
南海華光集團曾向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申請了5000萬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當廣州分行收到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資料后,立即進入其受理貸款申請的檢測達標通道,這第一道關卡就是大名鼎鼎的“預授信申報公示”。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是廣州分行2002年上半年剛剛推出的新制度,目的就是為化解一些常見的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風險。其實這套制度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當銀行接到授信申請時,在銀行內部網站上將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材料進行為期7日的“公示”,廣而告之,廣泛征求意見,聽取群眾的呼聲。預授信制度不但大大節省了支行具體經辦人員實地貸前調查的工作量,而且使調查渠道更為廣泛、通達,使授信通道更為透明、民主、公開,很難出現漏網之魚,為自身保護提供了安全綠色屏障。南海華光集團的申請也正是在公示期間,由于該行員工們陸續提供的華光集團的相關信息顯示出其眾多漏洞,經有關部門認真分析核實后,而被多票否決,實現了防患風險于未然。
(二)加強貸后檢查——重視結果,更重過程
盡管貸前調查與貸中審查至關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款項貸出后就“一勞永逸”,貸后管理也絕對不可小覷。民生銀行杭州分行主管風險控制的副行長趙繼臣說,在杭州分行,風險控制高于業務發展。銀行不良資產反映的是結果,但產生卻是在過程,因此對于分行來講,過程控制重于結果控制,注重貸后管理是保證信貸資產質量的基礎和關鍵。
杭州分行曾為杭州某企業貸款400萬元人民幣,然而該企業的兩幢房產早在2003年9月就被法院查封,分行信貸資產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于是分行組織相關人員多次與借款人、保證人聯系,制訂清收措施。經過各項艱苦努力的工作和與當事人談判,終于在貸款到期前一天全額收回了400萬元貸款的本息。
另外,在對湖州某集團有限公司的續授信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在生產經營、銷售渠道及財務等方面均存在問題,檢查人員隨即向分行貸審會提出了不能給予其續授信的理由,果斷退出,避免了后來其他貸款行因來不及收貸而最終采取法律補救手段情況的發生。檢查過程中,杭州分行還了解到安吉某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存在的資產流動性風險,分行配合支行幾次到安吉,與企業和政府聯系落實分期還款計劃,并積極爭取到了總行的支持,分三期收回了全部貸款本息??梢娫谫J款業務中,過程控制至關重要。杭州分行正是通過貸后管理,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將風險“扼殺于搖籃中”。
(三)培養風險意識——認識到位,團結一心
民生銀行的一位領導曾說過,“銀行經營同質化趨勢很強,民生銀行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靠的是員工們工作拼搏、熱情、堅韌、執著?!笔鞘裁戳α抗奈杓钪裆鷨T工?我們應該看到,民生銀行尤為注重員工隊伍業務培訓、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通過多樣化、實用化、層次化的培訓方式,生動
活潑地為員工的實際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大大強化了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規范了他們的業務操作,對真正做到按章辦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正所謂意識決定行動,有了正確的積極的思想做后盾,才有了廣大員工在風險防范方面更強的行動力。在高度風險意識熏陶下,風險防范觀念深入到了每一位民生銀行員工的內心,使風險防范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成為民生企業文化的重要靈魂。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中外銀行成功案例帶來的啟迪
(一)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
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是有效實現風險管理的前提。外資銀行大多具備獨立的內部監督機制,其內部監督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并實行垂直管理。分支機構的內部監督部門往往與本級機構相互獨立,或者在分支機構不設內部監督部門,內部監督的職責直接由總行的內部監督部門實施。
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是外資銀行成熟風險管理系統的典型。再來看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2004年,民生銀行華北、華東和華南授信評審中心——風險管理的核心機構,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評審人員“直系”隸屬于總行,是總行的“嫡親”,而與分行沒有任何血緣——人事和經濟利益聯系,這使得總分行之間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審貸分離”,從制度上避免了由基層行領導者的長官意志可能帶來的授信業務經營性風險。實踐表明,民生銀行的獨立評審與區域授信評審中tk,等制度非常成功。
(二)完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
完善操作規章制度是銀行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保證。銀行業務人員由于受自身素質和外界條件的影響,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和規范約束,在進行風險評價和判定時,難免會帶有個人傾向,造成判定結果有失公正。通過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嚴密的規章制度,能夠使銀行員工避免主觀主義和隨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風險。
巴克萊銀行作為一家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老牌銀行,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十分完善與周密。在民生銀行,各項內控制度建設也緊隨業務的發展步步推進。一筆信貸業務,從貸前調查到評審,從放款到貸后管理,直至最后的責任追究,分行都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制度,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商業銀行信用評級體系建設
建立與完善信用評級體系是商業銀行防范風險的重要舉措。信用評級體系往往獨立于信貸和審批部門的信用管理部門,肩負著對客戶的信用調查、征信、信用檔案管理、信用記錄監控等職能。信用管理部門在授信前做出的客戶信用分析報告,是銀行的信貸決策機構決定能否給予授信的依據之一,在授信后定期向信貸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做出的信用監控報告,更是銀行衡量信用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
巴克萊銀行經過長期發展,其內部信用評級體系已經較為成熟,并且擁有較為充分的歷史數據,為其測量與防范信用風險提供了保障。在我國,盡管銀行信用評級體系與發達國家尚存在差距,但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例如民生銀行對申請授信的客戶進行內部信用評級,并以此作為信貸審批的重要依據。在數據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銀行也走在全國同業中的前列。該行率先采用全國數據大集中的模式,將全行所有業務的數據處理集中在總行,為業務拓展與風險管理奠定了基礎。
(四)樹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銀行不能回避風險,只能管理風險。實踐證明,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靈魂,只有將風險管理從高深的理論變為所有從業人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風險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風險管理意識和理念必須貫徹到全行全員,貫徹到業務拓展的全過程。也就是說,銀行的每位員工在做每一筆業務時都應考慮到風險因素,貫徹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終把控制風險與創造利潤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經過長時間發展,風險管理觀念在大多數外資銀行早已深人人心。而對民生銀行來說,正是由于民生銀行上下都把風險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各級行領導反復強調其重要性,使得員工達成共識,才使民生銀行在風險管理進程中碩果累累。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起來的金融運作新模式,代表著傳統金融業變革和創新的方向。中國作為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基本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自其誕生以來,便呈直線上升的趨勢迅速發展,而互聯網金融以互聯網為載體,受市場環境支配,必然會存在自身相應的存在風險。相對于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剛剛興起,還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在一些領域存在野蠻發展的特點,毋庸置疑行業風險自然會存在。
二、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一)信用風險。網上“刷信用”、“刷評價”的行為仍然盛行,這便使得網絡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會受到影響。此外,部分互聯網平臺缺乏長期的數據積累,風險計量模型的科學性也有待驗證。所以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依舊存在。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增加,近年來也發生了部分平臺卷款跑路的風險事件。
(二)法律監管風險?,F有法律規則仍未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屬性作出明確定位,互聯網企業尤其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業務活動,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或規章對業務進行有效的規范。謬誤與真理只有一步之遙。機構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觸碰法律“底線”:一個是不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另一個是不能非法集資。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產品設計和運作模式略有改變,就可能“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觸碰“底線”。支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的同時,但不允許碰觸這兩個底線。
(三)流動性風險?;ヂ摼W金融領域一直在探索提高支付賬戶的活躍度,第三方支付投身到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著資金期限錯配的風險因素,一旦貨幣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擠兌,進而引發流動性風險。
(四)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難度較高。互聯網金融當中的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的交易和支付過程均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上完成,交易的虛擬化使金融業務失去時間和地理的限制,交易對象變得模糊,交易過程更加不透明,金融風險形式更加多樣化。由于被監管者和監管者之間信息不對稱, 金融監管機構難以準確了解金融機構資產負債實際情況, 難以針對可能的金融風險采取切實有效的金融監管手段。
(五)信息泄露風險?;ヂ摼W金融的一大基礎是在大數據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個人交易數據的敏感信息很容易被廣泛收集,對客戶賬戶安全和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目前客戶的信息數據丟失出現了不少案例,交易平臺并沒有在傳輸、存儲、使用、銷毀等方面建立個人隱私保護的完整機制,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風險。
(六)互聯網金融存在技術風險。計算機病毒可通過互聯網快速擴散與傳染;此外,計算機操作系統本身就存在漏洞,且層出不窮,這就給利用互聯網竊取別人隱私的黑客提供了溫床。當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投資或融資業務時,也就將個人信息及資產暴露于互聯網風險之前。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從計算機本身的漏洞到資金周轉的滯留;從管理方面的不足到監管體制的不健全,每個互聯網金融階段都存在風險,規避互聯網金融風險是投資者最應該做的事,也是必須考慮到的因素。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舉措
(一)普識體系?;ヂ摼W金融并未改變金融的投資放貸、支付清算等功能與屬性,并未超越現有金融體系的范圍,本質上仍是金融市場的一種模式創新;應提高人們對包含技術風險、信用風險、運營風險、法律監管風險以及其他風險等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認識。
(二)網絡安全體系。互聯網金融在技術選擇、系統性的安全、技術支持方面皆存在較高的風險。因此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管理,既要增強網絡防護能力,以阻止網絡黑客的惡意攻擊和計算機病毒的入侵,保證互聯網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行不受影響,又要完善互聯網用戶的身份認證系統,將非法互聯網用戶隔離在互聯網金融的網絡體系之外,限制它們的非法訪問。
(三)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完善我國個人征信系統建設,以央行征信系統的基礎數據為依據,以互聯網企業的業務數據為補充,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統一信用評價機制和信用管理辦法,同時將企業的信用評級機制引入進來,促進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此外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加強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 傳統金融機構有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 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通過與它們的合作,打通信用評級渠道,來更好地服務平臺和自身的用戶。
四、國內模式各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風控方法
(一)少量的純信用模式。依托線上數據做征信,單筆借款金額相對較少,借款人數相對較多,可以分攤風險。目前國內的拍拍貸,在線上貸款的投入和業務比重較大,主要是采用個人網上社交、消費和身份信息進行綜合評分,確定信用。但這種模式并不能覆蓋當前中國的信用環境,而且違約成本不高,追索成本卻很大,所以不具備大面積實踐的可能性。
(二)資產抵押模式。即為在平臺上較為常見的房產、車輛抵押、甚至是部分流動性較好的動產質押。國內P2P平臺宜信的宜房貸、宜車貸就是抵押貸款的典型。這些業務傳統銀行也在做,只不過銀行有更為嚴格的客戶準入和審核體系,覆蓋不了所有的需求。P2P平臺做這部分業務的風險相對更高,而且固定資產變現還會面臨市場價格波動、產權歸屬以及處置較慢等現實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