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50: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型農業的發展趨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S1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14
1 我國化肥的使用現狀
肥料的施用從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糧食的生產,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化肥投入開始直線增長,然而糧食產量卻沒有得到提高,據相關統計研究,在1996年一直到2009年,化肥使用量增長了41.2%,然而糧食總產量卻只增長了5.1%[2],化肥施用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并沒有帶來糧食產量的增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利用率降低,直接造成了增產效應的下降。現代農業講究低投入、高產出,化肥產業與其直接相關,成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我國化肥的利用率遠遠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同時近年來還在不斷下降?;视行С煞值牟粩嗔魇?,造成了驚人的損失,同時還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具體來說包括土壤污染、水體面源污染以及大氣污染等,農產品品質急劇下降。
2 新型肥料的作用與定義
2.1 新型肥料的定義
新型肥料和常規肥料不同,其“新”的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功能拓展或功效提高。肥料不僅可以提供養分,還有抗旱、抗寒等作用,報稅肥料、藥肥等均屬于這一類;形態更新。肥料形態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不僅有固體肥料,結合當前的生產需求還生產了氣體肥料、液體肥料以及膏狀肥料等,通過形態變化對肥料的使用效能進行改善;新型材料的應用。主要包括肥料原料及添加劑等,肥料種類多樣化、效能更加穩定;運用方式發生轉變。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等條件下,研制了專門的肥料,從肥料形態及品種等方面重在解決生產過程中急需攻克的問題。
2.2 新型肥料的作用
新型肥料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為農作物提供營養成分,可以對土壤酸堿度進行調節,同時還能對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質進行改善等等。在現代農業中,有機肥料提供作物養分的意義逐漸變小,而對于改良土壤及培肥地力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有效保證了農作物的高產、穩產,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保證,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結合在一起以后,可以取長補短達到用地和養地的目的,對有機肥資源進行廣泛的開發和利用,還可以起到凈化城鄉環境的作用。
3 新型肥料的發展趨勢及主要對策
3.1 新型肥料的發展趨勢
隨著近年來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人類對糧食及各種農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加大,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快對新型肥料的研發,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農業生產及發展沿著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新型肥料未來的發展和農業發展直接相關,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復合化、專用化及安全、環保將會成為新型肥料的主要發展方向。
3.2 新型肥料的發展對策
3.2.1 施用專用化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也開始走上一條專業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急需研發和施用新型肥料,例如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技術等新型肥料及施用技術,以滿足農業對省時、省工的需求。
3.2.2 功能復合化
現代農業要求新型肥料應具有2種以上的功效,充分滿足農作物的生產需求。當前各種含有保水劑、農業及除草劑的新型肥料已經越來越多。
3.2.3 高效長效化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對新型肥料養分的需求越來越高,高濃度肥料不僅可以滿足農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還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對肥料效能的要求必然會越來越高,肥料必須充分滿足作物要求,促進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4 結語
長期以來,我國肥料利用率低,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還對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研究開發新型肥料,可以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雖然當前新型肥料在制造工藝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由于其突出的優勢,必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農業經營主體是指直接或間接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的任何個人和組織。而新經營主體則是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經營主體已由改革初期相對同質性的家庭經營農戶占主導的格局向現階段的多類型經營主體并存的格局轉變。2012 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指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它們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微觀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內涵,目前,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指出,“新型農業(含林業、漁業,下同)經營主體是指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下,經營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農業經營組織和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p>
相對于傳統農業經營主體而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特征:(1)規模上是適度規模和專業化生產。傳統農業經營主體多局限于家庭,規模較小,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則具有較好的物質裝備條件,生產技術水平高。(2)經營方式上是集約化經營,傳統家庭經營方式多停留在“靠天吃飯”狀態,而新型經營主體具有現代經營管理意識,能夠實現對資源要素的集約利用,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都比較高。(3)價值取向上,傳統經營主體,雖然也面向了市場,但因生產經營能力很低,多是被動地受市場行情影響狀態;而新型經營主體的市場化程度高,能主動按照市場需求安排農業生產活動,絕大部分產品都要進入市場,能夠和市場實現有效銜接,商品化率和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傳統農戶。(4)勞動素質上,盡管傳統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是農民,但前者素質過低,而后者則職業化。
二、現階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實必然性
(一)順應了農村體制改革發展趨勢的歷史必然
20 世紀70 年代末期的農村改革,確立了農戶在農業經營中作為微觀主體的基礎地位,激發了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業農村生產力,實現了農產品由長期短缺到自給自足,從總量基本平衡到多年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但由于傳統的小規模、自給半自給農戶家庭經營為主,很難形成規模經營,很難進行產業升級換代,對自然資源的浪費與破壞也很難從宏觀上進行干預和治理。因此,農業經過三十五年的發展,從當前情況看,我國業已具備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基礎和條件。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發展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填補傳統農戶分化造成的缺失,構建包含多元化經營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中國農業發展趨勢看,中國農業將向規?;厔莅l展。過去,農業是小農經濟,生產規模比較小,效率比較低,成本比較高。2006年的第二次農業普查顯示,中國的農業生產經營戶每戶經營9.1畝耕地,每個農民只經營5.2畝地。這樣一個小規模的農業,凈收入很低。這樣的收入沒有辦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也就沒有辦法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目前,農村土地流轉速度正在加快,農業規模經營比例明顯上升,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蓬勃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條件已經成熟。
(二)順應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城鎮化和國際化發展趨勢的歷史必然
引言
近年來,茂名市電白區順應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通過集聚政策、集聚要素,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截至2019年底,全區家庭農場超過5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接近100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7家。電白區從2013年開始作為全國氣象部門三農氣象服務試點地區。經過幾年為農氣象服務工作探索,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氣象服務產品不斷完善,達到服務對象增收,服務產品有用的發展目的。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征分析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立于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之上,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業生產力發展要求,從事專業化、集約化生產經營,組織化、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表1),相互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內涵與特征。為便于氣象服務和氣象服務產品的研發,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歸納為種植類、養殖類、食品企業、港口碼頭等。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產品現狀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氣象服務的傳統服務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氣象服務產品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近年來121121電話、手機短信和影視節目收視率等均呈現下滑趨勢。大多數氣象服務產品仍然是“天氣預報產品+簡單提示語”的傳統模式,能夠體現差異化、精細化的服務較少,氣象服務產品存在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不習慣從用戶的角度看問題,不能針對服務對象精準地匹配、推薦用戶想要的服務和內容。為此,氣象部門應不斷整合傳統的氣象服務產品,優化現有產品服務形式,擴大氣象服務傳播覆蓋面,提高氣象服務質量,為用戶帶來更高的使用價值,保持對氣象服務產品的依賴性,使用戶持續增長。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產品需求思路
3.1明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對象和宗旨
目的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合理利用天氣條件的氣象依據,能夠做到充分利用有利天氣,避免不利天氣的影響,做到趨利避害和增收增效。
3.2明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產品怎么做
在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農業氣象預報的基礎上,結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的氣象指標體系、氣象定量評價技術和相關職能部門指導意見等制作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應所需的氣象服務產品。
3.3明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產品做什么
基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需求,主要針對生產對象、農事活動,預測未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有影響的天氣條件、天氣狀況,分析當前氣象條件及未來天氣條件的適宜度及其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的具體影響,提出具體的措施和建議。
4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產品分析
雖然說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當中占據著主體的地位。但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相比較于工業經濟來說發展起步的時間是比較晚的,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實行之后,我國的農業經濟才取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現在我國的新農村政策的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對于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多,使得我國的農業經濟向著健康穩定的方向進行發展。但是在我國的農業發展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這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主要問題就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急需進行解決以及改善的問題。
一、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
1.農業經濟管理的方法與經濟發展不相符合。隨著現在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建立以及實施。但是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卻沒有及時的進行改革以及更新,也就導致了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現在我國的經濟體制是不相符合的,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了現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收到了一定的制約以及限制。不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方法的有效展示收到了極大的制約,同時也嚴重的影響了現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提高?,F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當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多的,但是其中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現行的國家經濟體制的不協調是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急需進行解決。
2.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農業一直都是我國的主要產業,并且一直都是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的。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我國的農業,我國政府針對農業出臺并且實施了很多的制度,并且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明確的提出了要求以及相關的只是,這也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樹立了堅強的后盾。但是在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實踐過程當中,很多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都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很多的經濟管理制度的執行度是完全不夠的,這也就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效果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再就是我國的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一點主要就是體現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落后,并且在執行力度上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我國的農業經濟進行發展的同時,相關的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也是需要進行相關的提升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忽視,是會直接的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質量產生影響的。
二、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的不斷的發展,帶動了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不斷發展,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之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這以下幾個方面。
1.構建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農民進行農產品的銷售,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們在農業經濟管理當中需要構建一個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F在筆者針對新型農產品銷售體系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目標進行簡要的介紹。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主要目標有三個,那就是高效、安全有序以及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想要實現這三個目標,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就應該具有著六個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個就是營銷主體的規模化以及組織化,第二個方面是交易方式的現代化,第三個方面是批發市場的功能齊全,第四個方面是物流配送系統的高效率,第五個是以連鎖超市為主體的零售業態,第六個是交易行為以及市場秩序的標準規范化。
2.信息化應用更加的廣泛。隨著現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的發展以及進步,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逐漸的對各個行業的傳統工作模式進行了改變。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這樣有助于對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行推動?,F在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當中信息化的規模在進行著不斷的擴大,信息化已經開始逐漸的向著我國農業經濟當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滲透。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對于農業技術成果向農業生產力的轉變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會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有著很大的幫助。推行農業經濟管理有助提高現在農業管理的水平,所以說現在我國的相關部門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農業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進行相應的提高,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效率。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對于收集以及整理農業生產以及農業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都是能夠提供便利的。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的有效手段,也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農業可以的開發以及利用。
3.農民合作社的改進。農民合作社就是把農村當中的農民聯合起來,這樣能夠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對于生產成本以及交易費用都能夠起到相應的節省的作用,并且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農民市場談判地位以及抵御風險的能力,所以說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農業經濟管理,我們需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相應的改革以及發展。通過相關的研究,筆者得出農民合作社當中的人力因素、制度因素、物質因素、商譽因素以及關系因素與合作社的發展是有著正相關的關系的,并且對于農民合作社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其中商譽因素以及物質因素對于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是有著更大的影響的。人力因素主要就是有社長的文化程度、擔任社長的年數以及是否生產大戶決定。制度因素則是由農民合作社當中的機構設置、會議記錄、公開財務運營以及盈余分配等相關的情況進行決定的。物質因素有農民合作社的辦公場所、服務設施以及注冊資金來決定。商譽因素則主要由農民合作社的注冊商標以及相關的名牌產品和綠色認證等決定。關系因素則是由農民合作社與政府當中的相關部門以及村里的組織關系來決定的。通過對以上關系的分析,筆者針對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加大對于社長等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社長的專業技能以及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對于合作社當中的組織機構衱利潤分配等都是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制定,需要做到讓每一戶農戶滿意。對農民合作社當中的物質資源進行適當的增加,提高農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以及自身的服務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當中的支柱產業,隨著現在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不斷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但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卻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農業經濟,本文主要就是介紹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
作者:李成梅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道辦事處
參考文獻:
[1]薛敏.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06:218.
[2]于果,馬秉南,董潔.淺談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J].品牌(下半月),2015,06:12.
[3]樸香玉,崔洙男.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7:266.
學習貫徹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要正確理解新型城鎮化的科學內涵,深入分析我國新型城鎮化面臨的獨特問題,通過深化財稅體制等改革,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資金、政策和體制支撐。
城鎮化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大趨勢,是任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明確提出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體現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指明了我國現代化事業的目標路徑。從城鎮化規律和我國國情看,新型城鎮化應具有以下五個特征。
1城鎮化是一個經濟社會自然演進的過程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的自然演進歷程,而且呈現出階段性特征,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化時代,不同階段表現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在城鎮化率低于30%的初期階段,工農業生產水平較低,工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和農業釋放的剩余勞動力有限,城鎮化發展較為緩慢;在城鎮化率為30%~70%的中期階段,工業發展提速,農業生產率提升,能為大批農業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城鎮化加速發展;在城鎮化率高于70%的后期階段,農業人口比重較小,產業結構由工業向服務業轉換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化質量提升。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互為因果。美國經濟學家錢納里對世界各國的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人均GDP越高,城鎮化水平也就越高。城鎮化通過規模效應、集聚效應、產業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2新型城鎮化必須以產業現代化為支撐
國際經驗表明,城鎮化是產業現代化的過程,與產業現代化共生共榮,城市文明是經濟社會繁榮的體現。首先,城鎮化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凡是城鎮化水平高的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及農村發展效率亦高。只有加快農業現代化,才能為新型城鎮化提供充足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提供大量富余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同時,城鎮化的健康發展,能夠為現代農業解決“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等問題。其次,城鎮化要以工業化為支撐。城鎮化與工業化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城鎮化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時,決定城鎮化發展的是城鎮本身集聚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能力,而非資源擁有量或城鎮規模的大小。產業是城鎮化的“火車頭”,工業集群與城市群的有機結合是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強化產業和就業支撐;否則,就只會出現貧民的空間轉移,帶來農村凋敝與城市病共生的嚴重問題。
3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市文明提升
城鎮化的主體是人,根本目的是為了人,要以人為核心。城鎮化不僅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農民進入城鎮,還意味著相應的教育、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得到保障。從國外來看,忽視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鎮化,例如拉美、中東、亞洲一些國家由于缺乏適當的政策引導,城鎮沒有能力為迅速增加的外來人口解決住房、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帶來大量社會問題。因此,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本,使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在內的建設者和居民都能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4新型城鎮化必須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早期工業化國家大多走過了資源掠奪、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這一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環境瓶頸約束越來越嚴重,而且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低,工業化、城鎮化繼續走高消耗、高排放的老路難以為繼。目前,我國一些重要能源礦產資源主要依賴進口,面臨國家經濟安全潛在風險。生態環境總體惡化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近極限,水、大氣、土壤等污染嚴重,固體廢物、汽車尾氣、持久性有機物、重金屬等污染持續增加,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集中出現。由于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中面臨壓力。因此,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必須對環境倍加保護,對資源精打細算,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5新型城鎮化必須以市場機制為基礎、以合理布局為前提
從國際看,城鎮化比較成功的國家,包括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放任型模式,以及英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政府調控下的市場主導型模式,無不以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以市場機制推進為基礎,政府適度引導,是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城市及城市群并不是單純靠行政手段規劃出來的,而是市場力量、技術進步與環境承載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從世界城鎮化的發展趨勢看,不能將城鎮化片面理解為發展大城市,也不能搞遍地開花的小城鎮,要以市場體系的發育為基礎支撐,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體系,并在空間布局上體現出非均衡規律。新型城鎮化一定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破除行政規劃的體制慣性,促進生產要素包括人口自由流動,通過市場調節促進不同區域、不同規模的城鎮有序發展,使城鎮化更有效率、更具活力。
[3] 周明勇,肖宏偉.生態民間借貸制度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4,(1).
[4] 肖宏偉,易丹輝,周明勇.中國工業經濟發展與碳排放脫鉤關系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
[5]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開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http:///zcfb/zcfbtz/2010tz/t20100527_349482.htm,2014年元月8日訪問.
[6] 周明勇,易丹輝.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規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3,(4).
[7] 徐孟洲.耦合經濟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8] 黃衛平,胡玫.美國次貸危機與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對美國次貸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5).
[9] 搜狐新聞.湘西集資案:曾成杰擔責最重數十政商人士受處.http:///20130718/n381 982879.shtml,2013年12月8日訪問.
[10] 曾鳴.神木民間借貸調查:所涉官員高至廳局級有人獲利2億.http:///shendu/nfz- m/detail_2013_07/25/27902117_0.shtml,2014年元月2日訪問.
[11] 張成.重慶市城鎮污水處理系統碳排放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學位論文,2011.
[12] 武俊奎.城市規模、結構與碳排放[D].上海:復旦大學學位論文,2012.
⑧徐勇:《“再識農戶”與社會化小農的建構》,《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⑨紀永茂、陳永貴:《專業大戶應該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力軍》,《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
⑩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編:《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第32―40頁。
B11郭曉鳴:《推進土地流轉與適度規模經營需要高度關注四個問題》,《農村經營管理》2014年第11期。
B12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編:《中國家庭農場發展報告(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5頁。
B13韓俊:《農業改革須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經濟日報》2014年8月7日。
B14董歡:《農業經營主體分化視角下農機作業服務的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
1需求較高的機械
1.1水稻插秧機
水稻在全國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水稻需要非常大的產量。傳統的手工插秧根本滿足不了人們對水稻市場的需求,于是機器插秧收到推崇。根據資料顯示,水稻插秧機目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尤其在東北市場,插秧機的銷售業績成績很好。
1.2播種機
近年來,播種機的銷量持續上升中。田地是農民的命根,由于農作物市場的供量龐大,土地的面積也十分龐大。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擁有播種機,不僅省時省力,還能保重播種面積。于是,播種機的銷售量在迅猛發展。
1.3旋耕機
旋耕機是配合拖拉機完成耕、耙作業的耕耘機械旋耕機可以把土壤粉碎的細細的,并且充分混合化肥和土地,因此,旋耕機得到非常廣泛的運用。旋耕機既能在田地使用,又能在旱地使用,所以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機器,在耕種機械市場的銷量中也有顯著提升。
2國內農業的發展對耕種機械市場的影響
2.1環境問題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被重視,植樹造林被提倡。由于國家的政策,很多農民棄田改為造林。這大大減少了農作物的生產,田地少了,自然對耕種機械的需求減少了。同時,環境的污染,也讓農作物的存活率減少,資金不得周轉,田地自然荒廢了。
2.2資源浪費
農作物的產量很可觀,但是由于地域問題,糧食的出售達不到成本。由于賣不出去,這樣大大降低了每年的農作物生產,自然就減少對耕種機械的需求。
2.3成本太高
偏遠地區,無論是物價還是產量都很低。一來,量少賣的少;二來,價格只比成本價高出一點,農民根本沒有余錢去買大型機械。機械不僅昂貴,后期的保養都需要開銷,并且很多機械都是協同作用的,這樣就更加打消了農民購置機械的想法[1]。
3耕種機械市場存在的問題
3.1對機械生產實力太弱
由于沒有強大的生產企業,所以機械的生產技術不成熟,同樣生產質量不高。由于生產技術和設備的落后,難以生產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由于發展緩慢,讓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得到停滯,從而影響耕種機械市場的銷售產量。
3.2產權意識薄弱
由于國內農業的自主創新嚴重缺乏,讓各個品牌之間技術大同小異。即使推出新的產品,無非就是效仿,并沒有新意和創新。
3.3價格標準沒有規定
由于各個品牌的機械都是出不多的,但是個別小企業使用的特別材料參差不齊,這樣市場的定價漫天不一,這樣對耕種機械市場的負面影響很嚴重的[2]。
4耕種機械市場發展趨勢
小型的機械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了,按照當今發展形勢,中大型的機械逐漸被需求。由于中大型的機械更方便使用,所以,中大型的銷量將會十分可觀。由于政府的支持,機械化的農業得到廣泛宣傳,相應的福利與補助,使農民更樂于相應政府的號召。于是,耕種機械市場還是很受熱衷的。競爭激烈推動著耕種機械市場的發展。因為各個大小企業需要盈利,一成不變的技術滿足不了人們對耕種機械市場的需求。于是,新的技術設備被推動著去研究、去開發。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新的研究成果被熱衷和采用。同時使耕種機械市場不斷地更新,擁有更多的選擇。由于對機械的需要,更多的企業熱衷于對機械的投資,這樣使耕種機械市場更加的規范。也讓消費者更加的放心,也更有保障。質量得到保證,也推進著耕種機械市場的優良發展[3]。
5最近幾年的新型機械
5.1手扶無輪式旋耕機
手扶無輪式旋耕機是根據丘陵,山區,地塊小,高差大,又無機耕道而設計的。手扶無輪式旋耕機非常適合沙質地、經濟物種植的松土、中耕和除草。手扶無輪式旋耕機的體積小、結構簡單,所以它特別好操作,耗用量低。它硬土壤進行松化,便于施肥。它替代了老式手工業繁重的作業。
5.2牽引自驅式旋耕機
立軸式旋耕機與橫軸式旋耕機不同,這種機器的軸承是成縱向排列。這種旋耕機設計在機器的內部安裝了很多的附加裝置,可以實現深層耕種的操作。
6結束語
近年來,農業對機械的需求還是大幅度上升的,對耕種機械市場的發展有著積極有利的影響。無論是機械的內部供應,還是出口貿易,都可以積極的邁出一大步。同時見證了中國農業的發展迅猛不失實力。
參考文獻:
[1]張傳強.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7] 陳鏡羽,黃 輝.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現狀與發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79-183.
[8] 王璀一.電商爭相進軍生鮮市場冷鏈物流和保鮮倉儲成考驗[EB/OL].,2014-02-27.
中圖分類號: F323.6;G72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4.012
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化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青壯年走進城市,在城市務工掙錢,大量的農村學生在學業有成后,也選擇留在城市工作生活。這種情況導致農村出現大量的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高素質及青年人才嚴重缺乏,甚至一些農村出現無人種田的情況。因此,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力度,以強化農民的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及科技素質為核心,幫助農民成為新時代需要的農業人才。
1 新型職業農民經營管理能力構成
1.1市場預測和分析能力
新型農民一定要適應農業的商品化、產業化以及市場化,了解和掌握農產品市場最新信息,樹立全面的營銷理念,進而改變傳統的小農思想。同時,新型職業農民還要對市場進行充分調查,收集市場的最新信息,對市場進行科學預測,分析影響市場因素,從而做出科學而可靠的預測,減少決策失誤,更好的實現預期目標。
1.2決策能力
市場處于持續的變化中,因此,新型農民一定要擺脫傳統的思想觀念,運用獨到的眼光去發現市場規律。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思考問題,并且擁有事業感和責任感,探索農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規律,做出科學的決斷。
1.3管理財務能力
我國農業長期處于家庭化的生產模式下,導致農民的管理財務能力和融資能力較差。而新型農民一定要根據經營狀況以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合理的財務管理,掌握相關金融知識,并且積極了解融資渠道和方式。運用資產和產品進行融資,對成本進行科學的計算和控制,控制生產成本,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1.4管理生產能力
農業在實現現代化后,一定要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和效率。在具體經營活動中,新型農民要能夠依據市場環境和農業規律,依靠當前的資源,科學制定生產計劃,并且組織相關資源開展生產,處理好各方面的問題,控制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完成對勞動工具、機器以及種子的控制與組織,對一些大型農用設備實行管理科學。
1.5管理設備能力
農業的發展趨勢是自動化和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需要運用到先進的且大量的機械設備,因此,要求新型農民要具備管理設備的知識和能力,對設備的使用和壽命進行全面管理。從改進設備、保養設備、維護設備、操作設備、安裝設備以及選擇設備方面進行管理,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提高其工作質量和效率。
2 新型職業農民的經營管理能力培養策略
2.1制定科學培訓計劃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要根據培養環境、培訓內容以及培訓對象,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培訓計劃主要包括制定開課時間、確定教育教師、明確培訓時間和地點,明確培訓內容和課程。同時,在對農民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要根據農民的現有素質基礎和文化水平,對其進行管理以及經營方面的知識培訓,進而開展針對性培訓。
2.2充分調查農民需求
在當前的一些培訓活動中,很多內容都缺乏針對性,一些基礎知識,與農民的預期具有較大差異,農民通過培訓不僅沒有獲得想要的知識和信息,反而浪費時間和資源。因此,在開展培訓之前一定要做好調查,并且分析農民對培訓的需求和期望,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開展培訓。例如,農民對某市場產品具有興趣,那么培訓就要以這種市場產品為出發點,針對農民的需求開展培訓,幫助農民發家致富。
2.3充分明確培訓內容
明確培訓內容一定要根據市場和農民的實際需求,具有針對性的制定培訓知識,例如強化新型農民的管理和經營能力。培訓內容需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了解和調查當前農產品的行業和市場前景;二是掌握如何獲取市場的有用信息;三是創新農產品推廣和銷售渠道;四是掌握農產品定價的技巧和策略;五是掌握質量檢測以及進入超市等策略和流程。通過系統的培訓,幫助農民具備較強的管理和經營能力。
2.4強化培訓教師隊伍建設
對于技術培訓和農業教育的教師,一定要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管理經營能力,在掌握教育理論方法和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同時,國家農業部門和地方有關部門還要出臺相關規定和政策,完善培訓人員的上崗機制,保證其具有教學資格。并且還需要從事農業教育培訓的經歷,對教師開展定期能力強化教育,加強培訓教師團隊建設。
2.5強化培訓監督評價
完善以及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監督評價體系,監督機制主要包括評價評判、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內容。保證培訓活動的順利以及有序開展,為我國農業輸送更多的現代化農民,滿足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