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學基礎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12 16:50: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醫方劑學基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醫方劑學基礎

篇(1)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記憶的關鍵在于要有“我能記住”這種自信心。人的記憶力強弱,固然與先天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環境的影響和個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鍛煉越發達,人的記憶力也是如此。

學生的記憶效果與心理狀態也有密切的聯系。如有的學生說:“真糟糕,我的記憶力太差,看書總是記不住。”也有的學生平時精神飽滿,但一讀書就“頭痛”起來。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對自己記憶力缺乏信心的一種心理反應。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狀態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進記憶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師充分認識到神經系統是記憶機制的基礎,就會明白健康的精神對正常記憶的作用。”在記憶的艱苦勞動中,一定時間的休息好比是記憶的油,會加快儲存信息的進程;而疲勞則會減弱腦細胞的活動能力,使接受、理解、記憶的能力變得遲鈍。因此,教師應教育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注意勞逸結合。

保持樂觀鎮靜的情緒,也可以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因此,教師應告訴學生,焦慮不安、悲觀失望、憂郁惶惑,會降低人的智力活動水平,影響記憶;心胸開朗、愉快樂觀,則使人思維活躍。

三、理解融會,增強記憶

理解和揭示知識的本質聯系,要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而思,思則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著增加了信息冗長量,就能觸類旁通,歷久不忘。如對于氣體摩爾體積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氣體物質,在標準狀況下,一摩爾的體積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記硬背。

四、適當復習,強化記憶

“記憶之母”是重復和復習。有一種錯覺,似乎復習是考試前的工作。其實,對于需要長時間保留在記憶中的信息,應該經常復習。通過反復溫習,記憶的信息會越來越強。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關于遺忘的曲線規律(即遺忘先快后慢),教師可教育學生:及時復習,使記憶基礎化;合理分配復習時間,使記憶經常化;多次復習,使記憶深入化;因人而異,變換復習方法,使記憶具體化。

五、利用聯想,提高記憶

聯想可打開人們的記憶閘門,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會在頭腦中形成復雜的也是系統的暫時聯系,從而引發出對過去事物的回憶。

教學中,盡量揭示現實對象之間多種多樣的聯系和關系,形成多種聯想,就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例如,對于酸酐的記憶方法,若掌握規律“對于一種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該酸的酸酐,對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擴大該酸中各元素的倍數,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該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記住多種酸的酸酐,只要聯想到關于“含氧酸失水”的規律,就會想起好多種酸的酸酐。

六、濃縮知識,擇要記憶

在知識總量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刪繁就簡,篩沙淘金,提綱挈領,“濃縮”知識,就顯得很必要,這也是排除干擾、提高記憶效果、防止遺忘的一個重要條件。如講授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可概括為:“動”(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進行)、“等”(正反應速度和逆反應速度相等)、“定”(反應條件一定,各組分百分含量一 定)、“變”(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化學平衡就被破壞了,此時正、逆反應速度不相等,各組分百分含量也發生變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條件不變時,又建立一個新平衡)。

七、語言用韻,利于記憶

韻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記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角度看,凡用韻之處,可增加信息冗長量,利于記憶。如把硫酸的工業制法概括成“三階段、三方程、三設備、三凈化、三原理”就利于記憶。

八、注意集中,容易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習時注意力集中,大腦細胞興奮點強烈,對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心理學家實驗證明,集中注意力看兩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閱讀十次的記憶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設法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如課前布置預習提綱或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預先思考,以便使學生通過思考,在上課時有意注意教師的講解。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師還可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或運用多種直觀教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篇(2)

人的記憶力強弱,固然與先天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環境的影響和個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鍛煉越發達,人的記憶力也是如此。意志消沉,懶懶散散,遺傳素質再優越,環境再好,也是無濟于事的。學生的記憶效果與心理狀態也有密切的聯系。如有的學生說:“真糟糕,我的記憶力太差,看書總是記不住”也有的學生平時精神飽滿,但一讀書就“頭痛”起來。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對自己記憶力缺乏信心的一種心理反應。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狀態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 理解融會,增強記憶

理解和揭示知識的本質聯系,要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而思,思則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著增加了信息冗長量,就能觸類旁通,歷久不忘。

三、適當復習,強化記憶

“記憶之母”是重復和復習。有一種錯覺,似乎復習是考試前的工作。其實,對于需要長時間保留在記憶中的信息,應該經常復習。通過反復溫習,記憶的信息會越來越強。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關于遺忘的曲線規律(即遺忘先快后慢),教師可教育學生:及時復習,使記憶基礎化;合理分配復習時間,使記憶經常化;多次復習,使記憶深入化;因人而異,變換復習方法,使記憶具體化。

四、 利用聯想,提高記憶

聯想可打開人們的記憶閘門,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會在頭腦中形成復雜的也是系統的暫時聯系,從而引發出對過去事物的回憶。教學中,盡量揭示現實對象之間多種多樣的聯系和關系,形成多種聯想,就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

五、濃縮知識,擇要記憶

在知識總量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刪繁就簡,篩沙淘金,提綱摯領,“濃縮”知識,就顯得很必要,這也是排除干擾、提高記憶效果、防止遺忘的一個重要條件。如在提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可概括為“動”(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進行)、“等”(正反應速度和逆反應速度相等)、“定”(反應條件一定,各組分百分含量一 定)、“變”(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化學平衡就被破壞了,此時正、逆反應速度不相等,各組分百分含量也發生變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條件不變時,又建立一個新平衡)。

六、 注意集中,容易記憶

從心理學分析,學習時注意力集中,大腦細胞興奮點強烈,對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心理學家實驗證明,集中注意力看兩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閱讀十次的記憶效果好得多。

篇(3)

數學思想方法是從數學內容中提煉出來的數學學科的精髓,是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的橋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時期,在這一階段注意給學生進行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數學的一些基本思想的教育呢?下面談談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在數學課中體現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

數學教材中各部分知識之間存在著縱向和橫向的緊密聯系,這些都充滿著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例如:在知識的縱向發展方面,可以通過數學知識的產生,揭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產、生活的關系,知道知識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際,滲透一些“實踐第一”的觀點。在知識的橫向聯系方面,可以圍繞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系,通過“大與小、多與少、加與減、乘與除、積與商的變化、正比例與反比例”等內容,滲透一些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的觀點。還可以通過一些應用題的改編練習,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應用題的一題多解,以及幾何初步知識等內容,滲透一些辯證統一的觀念。使學生在知識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二、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

三、在數學課中讓學生追求真理

1.教師要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問題意識即人們在認識過程中的困惑,是一種懷疑、探究的心理狀態。如:教學中學生用“滾動”的方法在直尺上滾動一周,測量出圓形的周長時,設問“如果要測量圓形噴水池的周長呢?還能用滾動碼?”學生經過商討,想出了“測繩”的方法,先用繩子繞圓形一周,然后將繩子拉直測量。這時,用課件創設情景“如何測量堰塞湖圓形湖泊的周長,還能用繩子繞一周嗎?”學生體會到“滾動法”和“測繩法”都有局限性,不得不另辟蹊徑,學生自然而然地進行了新的探索。緊接著:“圓的周長到底與什么有關系呢?圓的周長究竟有沒有普通性的規律呢?”把包袱遞給學生,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學生質疑――小組合作――開導點撥――交流反饋。”分別量出用紙片做成的“大、中、小圓”的周長和直徑、半徑,經過比較歸納,學生終于發現了“圓的周長總是它們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的規律。(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這樣的教學,不但讓學生感悟了課標內容的內涵,而且錘煉了他們的質疑問難,思考解惑的能力。一步一步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過程”中來

鼓勵學生運用直觀和已有的經驗去探究,鼓勵學生嘗試用以進行計算、推理或證明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將正確合理的方法應用到解決其他問題中去。

如“一塊長方形紙板,長是11厘米,寬式8厘米,現要剪成直角邊分別是4厘米和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成多少塊這樣的三角形,將這樣的問題交給學生,學生有的說:11×8÷(4×2÷2)顯然是符合常理的,怎么會錯呢?”有的說:“長方形的長是11厘米,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分別是4厘米和2厘米,材料不能全部用上的”,還有的說:“我們的錯在被表面現象迷惑,缺少靈活思考,對本質的把握。”正確答案應是20塊。一道“陷阱”題,引發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場大爭論,學生在主動參與找錯、議錯、辨錯、改錯的活動中,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同時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思維稟賦,多層次,多維度審視同一個問題,個性在獨立思考中產生頓悟,在自主探索中主動生成。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縝密了,思路開拓了,見解獨特了,思維品質就會逐步提高。

“符號形式化、概括公式化、數量精確化”等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把研究的問題形式化、把問題的內在含義用數學算式表達出來、通過推理論證及運算得出準確的結論,是用數學方式解決問題的、也是數學教學工作的基本途徑。知識是思想方法的載體,傳授書本知識是最基本的教學要求,沉溺于題海的作法是得不償失的。掌握數學語言和數學的表達,思維的邏輯、靈活、縝密和準確等,是數學素養的表現。數學學習在于掌握書本知識,更在于養成數學的思維習慣。認知是“特殊――一般――特殊”周而往復的過程,對數學的認知同樣如此。數學教材很多情況下采取的“特殊事例――一般規律――例題習題”的編寫方式,要求學生通過知識點“定義、定理、例題、習題”的學習來探尋、總結、驗證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這種作法符合認知規律,是思想方法教學工作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篇(4)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中考成績欠佳的應屆畢業生,還有一些是有過打]:經歷的往屆生,他們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基礎差,知識層次不一,對學習毫無興趣。因此.讓學生想學、愛學、會學,便成為中職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計算機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筆者擔任中職學校計算機號業課教學已有十多年,通過不斷的嘗試與探索,結合計算機課程的自身特點,總結出幾種有效的方法.將這幾種方法綜合運用,可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選擇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理論講授法,化難為易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講授法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問內獲得大量而系統的知識,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使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計算機這門課本身比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學內容,往往令學生感到枯燥、理解記憶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理論課時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肓,抓住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想像力豐富”特點,將抽象、費解、空洞的教學內容表述得生動、淺顯易懂,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計算機基礎》模塊二任務的“計算機工作原理”,如果教師照本宣科:“程序和數據由輸入設備(鍵盤、鼠標)輸入到電腦,存放在存儲器中,然后將這些數據送到運算器中進行運算,運算后再將結果返回到存儲器中,最后南輸設備(顯示器)顯示出來.控制器在整個運算的過程中都在發出指令,協調各部分的r=作。”這樣的講授,學生一定不會聽明白.更不會喬懂。如果教師把計算機比作人的大腦,人腦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輸入,相當于電腦的“輸入設備”(如鍵盤、鼠標、掃捕儀等)。人腦能夠記憶并將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相當于電腦的“主機”。人腦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輸,相當于電腦的“輸出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等)。把主機及內存比作人的大腦.書本比作外存.以此來啟發學生,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計算機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更形象地掌握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在學習“文件和文件夾”這一如識點時,要求學生了解“于文件夾”和“父文件夾”的慨念。我們可以利用“背包——錢夾——錢”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講解:錢是放在錢夾中的,所以錢是一個“文件”,錢夾是一個“文件夾”:錢夾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個“文件夾”。但兩個文件夾中背包是裝錢夾的,所以它針對錢夾來說,就是“父文件夾”;錢夾是被裝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針對背包來說.就是一個“子文件夾”。對于條件較好的學校,我們除了可以這樣舉例講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讓學生通過“新建文件夾”和“在父文件夾中建立子文件夾”的具體操作來理解“父文件夾”和“子文件夾”之問的關系。

再比如講“只讀存儲器”和“讀寫存儲器”時,可以用銀行存錢、取錢來比喻讀和寫的區別。如此之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主要是看教師如何靈活運用好講授法,讓理論教學擺脫填鴨式教學的老路。

二、現場演示法,化抽象為具體

理論課只用講授法是不夠的,因為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別是職業中學的學生沒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純粹足口頭上講解的話,學生一定會覺得枯燥、煩悶,現疲勞、注意力渙散的現象,對所學的知識也不好掌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輔助,使之生動形象。

演示法是教師運用實物、教具或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儀、錄像機和計算機等)進行實際表演和示范操作,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獲得知識,訓練操作技能,培養觀察、思維能力的一類教學行為。計算機為學生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感性材料。為了讓學生科學有序地觀察發現、充分感知和理解這些材料,教師的演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穎生動的課件演示和示范.能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學生過目不忘,有助于學生牢圊地掌握知識,激發其學習計算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很多剛進職高的新生畢業于農

村中學,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他們雖然上過信息技術課,但根本不熟悉計算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的第一章時.教師講到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這些學生對“示器、主機、主板、CPU、內存”等名詞模糊不清.教師不如把學生帶到實作室,針對具體的部件具體阱解,這樣效果會更佳。

同樣,在講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時,我們可以用Flash做一個動態演示閉,將整個運算的過程通過箭頭的指向一步一步地顯示出來.這樣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論變成具體的實物,學生也好理解。當然,為了更進一步讓學生明白這個工作原理.教師還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法:找5個同學,分別扮演輸入設備(如鍵盤)、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出設備(如顯示器),再找幾個同學來扮演數據,然后讓這些“數據”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進行移動。這樣的演示方式,可以讓學生很直觀地進行學習和了解。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夠很好地掌握

三、實作練習法,化知識為技能

新課程教育理念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尤其對于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教師只是在理論上泛泛地講解,學生很可能什么也聽不懂。就如同學游泳,如果我們只在岸上學習游泳的理論、游泳姿勢、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實踐,那永遠也學不會游泳。計算機的學習也是如此。計算機學科以實踐為主,上機時間占70%,學生只有自己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體會計算機的奧妙。教師要結合理論教學的進度,給學生留下實驗題目并及時指導.做到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相結合。這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法,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實踐中大家可能都會有類似的體驗.對于有些操作規程,比如: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聽起來或看起來覺得挺簡單,但在自己實際操作時卻覺得非常笨拙,這時才感覺到原來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簡單。而只要親自動手去試一試,實際操作一下.就會從內心感覺到計算機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斷地實踐,不斷地自己動手才能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不會成為“口有理論.動手無能力”的“理論家”。

學生在學習五筆字型打字時,記憶字根困難.導致打字速度很慢,天天打字也會覺得很枯燥.慢慢地熱情下降,變得不耐煩。為幫助學生記住字根,活躍氣氛,筆者把字根表編成順口溜。并將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有意義的寓言故事建立文檔.然后要求同學們通過“打字高手”程序進行錄入,并將結果同步顯示。這樣的方式,營造了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產生了競爭意識及奮斗目標,原本枯燥乏味的指法練習變得生動活潑。經過一段時間的競比,學生的打字速度有明顯提高。

四、任務驅動法,化“學”為“用”

計算機課是職高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科,但在實踐教學中學生都存在著“不知道該怎樣學?不知道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學到的知識又能做些什么”的問題。“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將任務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實現自我的空間。

在教學Word“圖文混排”時.考慮到中職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嘗試的探索精神。于是,筆者預先設置了任務:請同學們自行設計一張賀卡。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搜索各種資料與圖片,遇到問題及時請教教師、查閱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輕松地學會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圖片與藝術字、如何設計版面。

而在Excel教學中.筆者先請計算機班的學生幫班主任老師一個忙:在規定時間內,將班級所有同學期末考試的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再將計算機成績大于95分的篩選出來.老師給予表揚:另外再制作一張課表。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馬上積極行動。任務完成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我價值實現與內心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要做好作品的評價,評價時,可以先讓同學們發表一下對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師進行總結,以鼓勵性語言為主,不能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再總結出學生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同樣,在教學Powerpoint時.筆者先做了一個電子相冊展示給學生觀看,隨即布置任務讓學生也做一個電子相冊。學生的創作靈感馬上被激發,隨即就去搜集照片開始制作。制作完畢進行交流展示,教師給予評價。

五、小組協作法,化被動為主動

篇(5)

清營湯方源及其制方原意

清營湯方出吳鞠通《溫病條辨》,書中提及此方凡三見,《卷一·上焦篇》載:“十五、太陰溫病,寸脈大,舌絳而干,法當渴,今反不渴者,熱在營中也,清營湯去黃連主之。”[1]同篇又有“三十、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譫語,目常開不閉,或喜閉不開,暑入手厥陰也,手厥陰暑溫,清營湯主之。”[1]又在《卷二·中焦篇》載述:“二十、陽明溫病,舌黃燥,肉色絳,不渴者,邪在血分,清營湯主之。”[1]綜上所述,清營湯主治病癥,吳氏再三強調“熱在營中”、“邪在血分”、“舌絳而干”、“煩渴,舌赤”、“舌黃燥,肉色絳”,加以吳氏名之為“清營湯”,足見制方者初衷乃為用治溫病邪熱蘊于營血病癥,然則后世學者基于方中組成各藥既有清除營血邪熱之品,復寓清除氣分邪熱之物,以至對《溫病條辨》原意并未予以認同。

有關文獻對清營湯功能的不同認識

雖然吳氏創制清營湯原意未被后人接受,但其方藥組成對于溫病邪熱已然入營、氣分邪熱尚未盡除之際,仍有臨床實用價值,故有關中醫方劑、治法等專著均予錄載,以至流傳頗廣,而且對其功能亦進行補充,只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遂使所說功能并不一致,為了能較為全面地了解有關文獻的不同認識,僅據手頭資料略予歸納,引錄如下。

1、認為清營湯功能為“透熱轉氣”的有以下5書:

①《中醫方劑學講義》說:“溫邪乍入營分……猶可透營泄熱,仍轉氣分而解,正如葉天士所謂‘入營猶可透熱轉氣’,本方立意即在于此。”[2]

②上海中醫學院編《方劑學》說:“邪熱乍入營分……猶可透營泄熱,仍轉氣分而解,本方就是根據‘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意思所制定的。”[3]

③《中醫方劑臨床手冊》說:“綜合諸藥……使乍入營分之邪熱,可以透出氣分而解。”[4]

④《醫方發揮》說:“本方是治療邪初入營的代表方……熱邪初入營分,是由氣分而來,此時……氣分癥狀尚未全解,營分癥狀即已出現……其治法是使營分之邪仍轉至氣分而解,即葉天士所謂‘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法。”[1]

⑤《古今中醫治法精要》在“透熱轉氣法”概念中說:“溫熱之邪初入營分,氣分癥狀尚未全解,營分癥狀即已出現……可采用……綜合治法,以截止溫邪深入,使邪由里達外,由營分轉出氣分而解……清營湯作為本治法代表方劑。”[5]

2、認為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體現了“氣營兩清”治法,以及認為清營湯可達到“氣營兩清”目的,“亦即”或“并有”“透熱轉氣”意思的有以下4書:

①廣州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說:“本方是清營透氣的代表方……溫邪初入營分,根據葉天士《外感溫熱篇》提出‘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理論……使熱邪轉出氣分而解,體現了本方氣營兩清之法。”[6]

②陳偉等主編《方劑學》,所說與上書雷同。[7]

③廣東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說:“本方治癥是溫熱之邪由氣分轉入營分……宜在清營解毒之中,配以清氣分之藥,達到氣營兩清的目的,亦即《外感溫熱篇》所說‘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意思。”[8]

④《中醫治法與方劑》說:“本方犀角清營涼血,……銀花、連翹、竹葉以清氣分熱見長,配入方中,不僅協同奏清熱解毒功效,并有‘透熱轉氣’的意思,使營熱因開達作用轉出氣分而解。”[9]

綜上所述,可見主張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者,9書均皆涉及,而認為功能“氣營兩清”者僅有4見,即此4見亦尚未擺脫“透熱轉氣”之說,只占小部分,似應認同“透熱轉氣”為是。然則學術問題并非以少數服從多數為準則,尚需根據正確的理論認識與臨床實踐予以衡量,何況其中尚有某些概念有待澄清,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因而還不足以作為定論。

“透熱轉氣”與“氣營兩清”功能機制不容混淆

上述中醫方劑及治法專著,或認為“透熱轉氣”體現了“氣營兩清”,或認為“氣營兩清”亦即“透熱轉氣”的意思,將兩個不同功效全然或幾乎視為相同作用,如此混淆概念的論述不夠妥當,因為對于“透熱轉氣”,《醫方發揮》解釋非常清楚:“其治法是使營分之邪仍轉至氣分而解。”[1]《中醫方劑學講義》亦明確指出:“溫邪乍入營分……但猶可透營泄熱,仍轉氣分而解。”[2]而“氣營兩清”則是雙管齊下,直接同時將氣分、營分邪熱一并清除,并不通過宣透作用將入營邪熱使之再回到氣分,怎能說“透熱轉氣,體現了氣營兩清”或“氣營兩清,亦即透熱轉氣”呢?這些混淆概念、不合情理之說,需要力予糾正。

對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的不解之處

葉天士《外感溫熱篇》創“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說,僅舉犀角、玄參、羚羊角三藥為例[5];吳鞠通《溫病條辨》創制清營湯僅歷述主治病癥,并未說明即是稟葉氏“透熱轉氣”治法所制,可見二者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各自表述。自從1964年南京中醫學院所撰《中醫方劑學講義》將兩者撮合,認為清營湯立意即在葉天士所說“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于是一唱眾和,廣為流傳,諸凡方劑教材、中醫治法專著無不采納,認為清營湯具有“透熱轉氣”功能,甚至推許為“透熱轉氣”的代表方,形成醫家、學者之共識,惟是其中存有不合情理之處,不能令人無惑,由于迄今尚未見有詳予說明可釋疑團者,爰將一己不明之處述之如下。

1、清營湯中犀角、生地、丹參均無宣透作用,何以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既然認為清營湯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則必須具有能入營血,并兼有宣透作用的藥物,才能在藥性到達營分以后,發揮宣透功能,達到將邪熱向氣分透出的目的,此乃極為淺顯之理,毋庸詳析者,然而清營湯中雖有犀角、生地、丹參等能入營血之品,卻無一具有宣透之性,試問怎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此不能無惑者,一也。

2、清營湯方用金銀花、連翹均為氣分之藥,怎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基于上說,如欲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必須具備能入營血、且有透發作用的雙重功能。金銀花、連翹二藥均為氣分之藥,除了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指出連翹“凡在氣分之郁熱,皆能已之。”[10]《中醫方劑學講義》還進一步認為:“身熱煩渴,是氣分猶有溫邪……故用……銀花、連翹……清泄氣分之邪。”[2]《中醫治法與方劑》亦說:“銀花、連翹、竹葉以清氣分熱見長。”[9]謂其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怎能令人信服?此不能無惑者,二也。

3、據雷載權《中藥學》稱:金銀花“本品有透營轉氣之功”[11],陳家英《古今中醫治法精要》說:“銀花、連翹等宣透疏導……使邪由里達外,由營分轉出氣分而解。”[5]《中醫治法與方劑》說:“銀花、連翹、竹葉……并有‘透熱轉氣’的意思,使營熱因開達作用轉出氣分而解。”[9]《醫方發揮》說:黃連、竹葉心、金銀花、連翹“四藥合用并能‘透營轉氣’,使邪熱轉出氣分而解。”[1]此外,廣東中醫學院主編的《方劑學》[8]、陳偉主編的《方劑學》也說:“黃連、竹葉心、連翹、銀花……并透熱于外,使邪熱轉出氣分而解。”[7]與《醫方發揮》持相同認識。對于以上諸多看法不知究以何者為是,抑或功能并無差別?果真上述諸藥均能“透熱轉氣”,是否還要加用犀角、生地黃等藥進行治療?如果不必加用,還能稱為清營湯否?如果仍需加用,豈非浪費藥材、增加病家負擔?此不能無惑者,三也。

4、清營湯是為治療溫邪已入營分、氣分邪熱尚未全解所制,此時將入營邪熱透出仍至氣分,豈非促使氣分熱勢愈威,怎能反會“而解”呢?廣東中醫學院《方劑學》說:清營湯是治療“溫熱之邪由氣分轉入營分……而氣分之邪尚未盡解者”[8]之劑,《醫方發揮》也說:“本方是治療邪初入營的代表方……氣分癥狀尚未全解,營分癥狀即已出現”[1]的病癥。兩見相同,都突出氣分邪熱尚未盡解,因此如果服用清營湯確能將營分熱邪透出、仍轉至氣分,可想而知必然會導致氣分熱勢益熾,怎么反會有如《醫方發揮》與陳偉等主編《方劑學》等書所說的使“邪熱轉出氣分而解”[1,7]呢?此不能無惑者,四也。

以上四惑,皆在閱讀諸家文獻論述清營湯功能后而萌發,感到或有違情理,難以自圓其說,或不符推理,自相矛盾。追其源流當是既崇信葉天士“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說,又將清營湯奉之為“透熱轉氣”治法之代表方使然,不僅令人讀后難免疑團叢生、不能理解,抑且由于人云亦云,廣為流傳,誤導后學,誠非治學者應有之嚴謹態度。鑒于迄今尚未見質疑者,筆者愚鈍不敏,敢以同道浙江上虞柴中元先生所說“應為后學指迷、無為賢者諱失”[12]為銘,歷舉不解之處如上,尚祈高明者賜予開導,以啟茅塞。

清營湯功能似以“氣營兩清”為宜

稱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顯違情理已見上述,吳鞠通命名“清營”未及清氣,疏于全面亦非允當,唯有關文獻認為“氣營兩清”,則切中肯綮,符合實際,深以為然,理由有三,述之于下。

1、從所治療病癥來看,既然氣分邪熱尚未盡解,而入營邪熱已現,理應“氣營兩清”、雙管齊下始為恰當,如下述文獻皆有述及。

①《溫病條辨》引用汪延珍所說:“此條以舌絳為主,絳而中心黃苔,宜氣血兩清。”[1]

②廣東中醫學院《方劑學》說:“本方治癥是溫熱之邪由氣分傳入營分……氣分之邪尚未盡解……治法上宜在清營解毒之中,配以清氣分之藥,達到氣營兩清目的。”[8]

③傅衍魁等《醫方發揮》說:“溫熱之邪由氣入營,熱傷營陰,而氣分熱邪尚未盡離……故治法上應將清營解毒和清氣泄熱之品互相配伍。”[1]

以上三說,均從所治病癥的病因、病機角度闡明采用氣營兩清治法的必要性。

2、從方中組成藥物來看,既有清泄氣分邪熱之品,復寓清營涼血之物,可奏“氣營兩清”之功。

①《中醫方劑學講義》說:“方中犀角、地黃、丹參清營分之熱……身熱煩渴是氣分猶有溫邪,故用竹葉(原方為竹葉心)、黃連、銀花、連翹……清泄氣分之邪。”[2]

②成都中醫學院《中醫治法與方劑》說:“本方犀角清營涼血……銀花、連翹、竹葉(原方為竹葉心)以清氣分熱見長。”[9]

③《醫方發揮》說:“犀角咸寒,入營入血……既能清除營分熱毒,又能涼血散瘀,為方中主藥……佐以黃連瀉火解毒,竹葉心……專清心氣……是以清氣分之熱。”[1]

以上三說,均從分析方中藥物性效,闡明本方將清氣藥與涼營藥合于一方,為證實本方確具“氣營兩清”功能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3、從臨床具體應用可根據氣、營雙方的熱勢強弱進行加減變化來看,也反映了本方既具清氣、又能清營的雙重作用。

①《醫方發揮》說:“若氣分熱盛而營分熱輕,宜重用金銀花、連翹、竹葉心等清熱解毒之藥,相對減少犀角、生地黃、玄參的用量。”[1]

②《中華本草(精選本)》在連翹條中說:“熱邪入里,初涉營分而致……斑疹隱隱……可與水牛角、生地、金銀花等配伍,以清營透熱。”[10]

以上二說,前者指出若氣分熱重可重用銀花、連翹、竹葉心等清氣藥;后者雖未明言營分熱盛,但從“斑疹隱隱”四字推敲,可以認為營分熱勢較為熾盛,因而需與犀角、生地黃等配伍應用;足見從臨床具體應用亦可了解本方具有“氣營兩清”功能。

綜合上述三個理由,認為清營湯是“氣營兩清”之方,理法相符、藥癥相當,既具說服力,又有可信度,在教學上可使學生易于理解,在臨床上具有指導意義,建議今后對其功能采用此說,舍棄糾纏不清、存有爭議之“透熱轉氣”說,未稔能否獲得首肯?

【參考文獻】

1 傅衍魁,等主編.醫方發揮[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84:193~195.

2 南京中醫學院主編.中醫方劑學講義(中醫學院試用教材重訂本)[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89~90.

3 上海中醫學院編.方劑學(上海市大學教材)[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74:38.

4 上海中醫學院中藥系方劑學中藥學教研組編.中醫方劑臨床手 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33.

5 陳家英主編.古今中醫治法精要[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7:171.

6 廣州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全國高等院校試用教材,中醫中藥專業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59.

7 陳 偉,等主編.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系列叢書)[M].上海: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0:113~114.

8 廣東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中醫學院試用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9.

9 成都中醫學院中藥方劑教研組編.中醫治法與方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263~264.

篇(6)

清營湯方源及其制方原意

清營湯方出吳鞠通《溫病條辨》,書中提及此方凡三見,《卷一·上焦篇》載:“十五、太陰溫病,寸脈大,舌絳而干,法當渴,今反不渴者,熱在營中也,清營湯去黃連主之。”[1]同篇又有“三十、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譫語,目常開不閉,或喜閉不開,暑入手厥陰也,手厥陰暑溫,清營湯主之。”[1]又在《卷二·中焦篇》載述:“二十、陽明溫病,舌黃燥,肉色絳,不渴者,邪在血分,清營湯主之。”[1]綜上所述,清營湯主治病癥,吳氏再三強調“熱在營中”、“邪在血分”、“舌絳而干”、“煩渴,舌赤”、“舌黃燥,肉色絳”,加以吳氏名之為“清營湯”,足見制方者初衷乃為用治溫病邪熱蘊于營血病癥,然則后世學者基于方中組成各藥既有清除營血邪熱之品,復寓清除氣分邪熱之物,以至對《溫病條辨》原意并未予以認同。

有關文獻對清營湯功能的不同認識

雖然吳氏創制清營湯原意未被后人接受,但其方藥組成對于溫病邪熱已然入營、氣分邪熱尚未盡除之際,仍有臨床實用價值,故有關中醫方劑、治法等專著均予錄載,以至流傳頗廣,而且對其功能亦進行補充,只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遂使所說功能并不一致,為了能較為全面地了解有關文獻的不同認識,僅據手頭資料略予歸納,引錄如下。

1、認為清營湯功能為“透熱轉氣”的有以下5書:

①《中醫方劑學講義》說:“溫邪乍入營分……猶可透營泄熱,仍轉氣分而解,正如葉天士所謂‘入營猶可透熱轉氣’,本方立意即在于此。”[2]

②上海中醫學院編《方劑學》說:“邪熱乍入營分……猶可透營泄熱,仍轉氣分而解,本方就是根據‘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意思所制定的。”[3]

③《中醫方劑臨床手冊》說:“綜合諸藥……使乍入營分之邪熱,可以透出氣分而解。”[4]

④《醫方發揮》說:“本方是治療邪初入營的代表方……熱邪初入營分,是由氣分而來,此時……氣分癥狀尚未全解,營分癥狀即已出現……其治法是使營分之邪仍轉至氣分而解,即葉天士所謂‘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法。”[1]

⑤《古今中醫治法精要》在“透熱轉氣法”概念中說:“溫熱之邪初入營分,氣分癥狀尚未全解,營分癥狀即已出現……可采用……綜合治法,以截止溫邪深入,使邪由里達外,由營分轉出氣分而解……清營湯作為本治法代表方劑。”[5]

2、認為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體現了“氣營兩清”治法,以及認為清營湯可達到“氣營兩清”目的,“亦即”或“并有”“透熱轉氣”意思的有以下4書:

①廣州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說:“本方是清營透氣的代表方……溫邪初入營分,根據葉天士《外感溫熱篇》提出‘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理論……使熱邪轉出氣分而解,體現了本方氣營兩清之法。”[6]

②陳偉等主編《方劑學》,所說與上書雷同。[7]

③廣東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說:“本方治癥是溫熱之邪由氣分轉入營分……宜在清營解毒之中,配以清氣分之藥,達到氣營兩清的目的,亦即《外感溫熱篇》所說‘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意思。”[8]

④《中醫治法與方劑》說:“本方犀角清營涼血,……銀花、連翹、竹葉以清氣分熱見長,配入方中,不僅協同奏清熱解毒功效,并有‘透熱轉氣’的意思,使營熱因開達作用轉出氣分而解。”[9]

綜上所述,可見主張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者,9書均皆涉及,而認為功能“氣營兩清”者僅有4見,即此4見亦尚未擺脫“透熱轉氣”之說,只占小部分,似應認同“透熱轉氣”為是。然則學術問題并非以少數服從多數為準則,尚需根據正確的理論認識與臨床實踐予以衡量,何況其中尚有某些概念有待澄清,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因而還不足以作為定論。

“透熱轉氣”與“氣營兩清”功能機制不容混淆

上述中醫方劑及治法專著,或認為“透熱轉氣”體現了“氣營兩清”,或認為“氣營兩清”亦即“透熱轉氣”的意思,將兩個不同功效全然或幾乎視為相同作用,如此混淆概念的論述不夠妥當,因為對于“透熱轉氣”,《醫方發揮》解釋非常清楚:“其治法是使營分之邪仍轉至氣分而解。”[1]《中醫方劑學講義》亦明確指出:“溫邪乍入營分……但猶可透營泄熱,仍轉氣分而解。”[2]而“氣營兩清”則是雙管齊下,直接同時將氣分、營分邪熱一并清除,并不通過宣透作用將入營邪熱使之再回到氣分,怎能說“透熱轉氣,體現了氣營兩清”或“氣營兩清,亦即透熱轉氣”呢?這些混淆概念、不合情理之說,需要力予糾正。

對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的不解之處

葉天士《外感溫熱篇》創“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說,僅舉犀角、玄參、羚羊角三藥為例[5];吳鞠通《溫病條辨》創制清營湯僅歷述主治病癥,并未說明即是稟葉氏“透熱轉氣”治法所制,可見二者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各自表述。自從1964年南京中醫學院所撰《中醫方劑學講義》將兩者撮合,認為清營湯立意即在葉天士所說“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于是一唱眾和,廣為流傳,諸凡方劑教材、中醫治法專著無不采納,認為清營湯具有“透熱轉氣”功能,甚至推許為“透熱轉氣”的代表方,形成醫家、學者之共識,惟是其中存有不合情理之處,不能令人無惑,由于迄今尚未見有詳予說明可釋疑團者,爰將一己不明之處述之如下。

1、清營湯中犀角、生地、丹參均無宣透作用,何以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既然認為清營湯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則必須具有能入營血,并兼有宣透作用的藥物,才能在藥性到達營分以后,發揮宣透功能,達到將邪熱向氣分透出的目的,此乃極為淺顯之理,毋庸詳析者,然而清營湯中雖有犀角、生地、丹參等能入營血之品,卻無一具有宣透之性,試問怎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此不能無惑者,一也。

2、清營湯方用金銀花、連翹均為氣分之藥,怎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基于上說,如欲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必須具備能入營血、且有透發作用的雙重功能。金銀花、連翹二藥均為氣分之藥,除了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指出連翹“凡在氣分之郁熱,皆能已之。”[10]《中醫方劑學講義》還進一步認為:“身熱煩渴,是氣分猶有溫邪……故用……銀花、連翹……清泄氣分之邪。”[2]《中醫治法與方劑》亦說:“銀花、連翹、竹葉以清氣分熱見長。”[9]謂其能將入營邪熱透出氣分,怎能令人信服?此不能無惑者,二也。

3、據雷載權《中藥學》稱:金銀花“本品有透營轉氣之功”[11],陳家英《古今中醫治法精要》說:“銀花、連翹等宣透疏導……使邪由里達外,由營分轉出氣分而解。”[5]《中醫治法與方劑》說:“銀花、連翹、竹葉……并有‘透熱轉氣’的意思,使營熱因開達作用轉出氣分而解。”[9]《醫方發揮》說:黃連、竹葉心、金銀花、連翹“四藥合用并能‘透營轉氣’,使邪熱轉出氣分而解。”[1]此外,廣東中醫學院主編的《方劑學》[8]、陳偉主編的《方劑學》也說:“黃連、竹葉心、連翹、銀花……并透熱于外,使邪熱轉出氣分而解。”[7]與《醫方發揮》持相同認識。對于以上諸多看法不知究以何者為是,抑或功能并無差別?果真上述諸藥均能“透熱轉氣”,是否還要加用犀角、生地黃等藥進行治療?如果不必加用,還能稱為清營湯否?如果仍需加用,豈非浪費藥材、增加病家負擔?此不能無惑者,三也。

4、清營湯是為治療溫邪已入營分、氣分邪熱尚未全解所制,此時將入營邪熱透出仍至氣分,豈非促使氣分熱勢愈威,怎能反會“而解”呢?廣東中醫學院《方劑學》說:清營湯是治療“溫熱之邪由氣分轉入營分……而氣分之邪尚未盡解者”[8]之劑,《醫方發揮》也說:“本方是治療邪初入營的代表方……氣分癥狀尚未全解,營分癥狀即已出現”[1]的病癥。兩見相同,都突出氣分邪熱尚未盡解,因此如果服用清營湯確能將營分熱邪透出、仍轉至氣分,可想而知必然會導致氣分熱勢益熾,怎么反會有如《醫方發揮》與陳偉等主編《方劑學》等書所說的使“邪熱轉出氣分而解”[1,7]呢?此不能無惑者,四也。

以上四惑,皆在閱讀諸家文獻論述清營湯功能后而萌發,感到或有違情理,難以自圓其說,或不符推理,自相矛盾。追其源流當是既崇信葉天士“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說,又將清營湯奉之為“透熱轉氣”治法之代表方使然,不僅令人讀后難免疑團叢生、不能理解,抑且由于人云亦云,廣為流傳,誤導后學,誠非治學者應有之嚴謹態度。鑒于迄今尚未見質疑者,筆者愚鈍不敏,敢以同道浙江上虞柴中元先生所說“應為后學指迷、無為賢者諱失”[12]為銘,歷舉不解之處如上,尚祈高明者賜予開導,以啟茅塞。

清營湯功能似以“氣營兩清”為宜

稱清營湯功能“透熱轉氣”,顯違情理已見上述,吳鞠通命名“清營”未及清氣,疏于全面亦非允當,唯有關文獻認為“氣營兩清”,則切中肯綮,符合實際,深以為然,理由有三,述之于下。

1、從所治療病癥來看,既然氣分邪熱尚未盡解,而入營邪熱已現,理應“氣營兩清”、雙管齊下始為恰當,如下述文獻皆有述及。

①《溫病條辨》引用汪延珍所說:“此條以舌絳為主,絳而中心黃苔,宜氣血兩清。”[1]

②廣東中醫學院《方劑學》說:“本方治癥是溫熱之邪由氣分傳入營分……氣分之邪尚未盡解……治法上宜在清營解毒之中,配以清氣分之藥,達到氣營兩清目的。”[8]

③傅衍魁等《醫方發揮》說:“溫熱之邪由氣入營,熱傷營陰,而氣分熱邪尚未盡離……故治法上應將清營解毒和清氣泄熱之品互相配伍。”[1]

以上三說,均從所治病癥的病因、病機角度闡明采用氣營兩清治法的必要性。

2、從方中組成藥物來看,既有清泄氣分邪熱之品,復寓清營涼血之物,可奏“氣營兩清”之功。

①《中醫方劑學講義》說:“方中犀角、地黃、丹參清營分之熱……身熱煩渴是氣分猶有溫邪,故用竹葉(原方為竹葉心)、黃連、銀花、連翹……清泄氣分之邪。”[2]

②成都中醫學院《中醫治法與方劑》說:“本方犀角清營涼血……銀花、連翹、竹葉(原方為竹葉心)以清氣分熱見長。”[9]

③《醫方發揮》說:“犀角咸寒,入營入血……既能清除營分熱毒,又能涼血散瘀,為方中主藥……佐以黃連瀉火解毒,竹葉心……專清心氣……是以清氣分之熱。”[1]

以上三說,均從分析方中藥物性效,闡明本方將清氣藥與涼營藥合于一方,為證實本方確具“氣營兩清”功能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3、從臨床具體應用可根據氣、營雙方的熱勢強弱進行加減變化來看,也反映了本方既具清氣、又能清營的雙重作用。

①《醫方發揮》說:“若氣分熱盛而營分熱輕,宜重用金銀花、連翹、竹葉心等清熱解毒之藥,相對減少犀角、生地黃、玄參的用量。”[1]

②《中華本草(精選本)》在連翹條中說:“熱邪入里,初涉營分而致……斑疹隱隱……可與水牛角、生地、金銀花等配伍,以清營透熱。”[10]

以上二說,前者指出若氣分熱重可重用銀花、連翹、竹葉心等清氣藥;后者雖未明言營分熱盛,但從“斑疹隱隱”四字推敲,可以認為營分熱勢較為熾盛,因而需與犀角、生地黃等配伍應用;足見從臨床具體應用亦可了解本方具有“氣營兩清”功能。

綜合上述三個理由,認為清營湯是“氣營兩清”之方,理法相符、藥癥相當,既具說服力,又有可信度,在教學上可使學生易于理解,在臨床上具有指導意義,建議今后對其功能采用此說,舍棄糾纏不清、存有爭議之“透熱轉氣”說,未稔能否獲得首肯?

【參考文獻】

1傅衍魁,等主編.醫方發揮[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84:193~195.

2南京中醫學院主編.中醫方劑學講義(中醫學院試用教材重訂本)[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89~90.

3上海中醫學院編.方劑學(上海市大學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38.

4上海中醫學院中藥系方劑學中藥學教研組編.中醫方劑臨床手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33.

5陳家英主編.古今中醫治法精要[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7:171.

6廣州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全國高等院校試用教材,中醫中藥專業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59.

7陳偉,等主編.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系列叢書)[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0:113~114.

8廣東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中醫學院試用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9.

9成都中醫學院中藥方劑教研組編.中醫治法與方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263~264.

篇(7)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74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學生學好數學學科本身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今后的其他學科學習也有重要意義。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積累了很多有助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尤其新課改也提出了很多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下面,筆者就幾種有效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展開論述。

一、樹立“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開展教學的理念

在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發揮著關鍵作用。教師持有何種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作為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樹立“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開展教學的理念,這樣才能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部分教師經不住誘惑,可能將精力轉移到其他事項中去,對教學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教師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不現實的。教師只有認識到身負的重要責任,認識到數學學習對學生的重要意義,才能使之產生更強的責任心,才能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用現代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

在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多種方法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如果用新的、與現代教學相適應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勢必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學習新課改過程中提出的教學理念,并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活動,進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意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為了使學生更加有效的進行數學學科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教師也要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其中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學科學習與其他學科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知識只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而想要順利地將數學題目解出,還需要學生能夠對基礎知識進行靈活應用,而能否從眾多個知識點中找出能夠解出數學題目的知識點,就要看學生是否有解題思路,因此,解題思路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點難度適中,正是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的大好時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引起重視。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思路,教師可以從各方面入手,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題目的解題步驟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一邊告知學生解題步驟,一邊告知學生解題的思路是什么,使學生逐漸產生關于解題思路的概念,也逐漸形成有效的解題思路。

四、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

數學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學科,同時數學也是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科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繼而更好的進行運算。而就目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本人發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占用較多的時間,而在學生有效進行知識點的思考方面卻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過大,這也就影響了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升。

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當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也應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樣才能達到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的目的,同時也能夠達到通過思考使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的目的。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效思考,教師不應該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而應該將學生納入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步驟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留出進行獨立思考的r間,使學生通過有效思考對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回顧,檢測自己是否有效掌握了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如果發現有不理解或不懂的知識點,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補救。

五、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打造趣味課堂,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的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之于其他學科,由于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與抽象性都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挑戰。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本人發現,依然有很多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一)通過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提升教學趣味性

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如果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自然整個課堂教學十分枯燥,如果教師能夠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不同的環節讓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整個課堂教學十分有節奏感,那么,就很好的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篇(8)

無意中看到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名言:“一切知識的獲得不過是記憶,而創造不過是運用知識。”看罷,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初中化學需要記憶的內容多而復雜,大量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物質顏色、實驗現象主要依靠機械記憶,學生易東拉西扯記不全,取得好成績者必須化更多時間去記憶。若在教學中教師能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那就事半功倍,收獲成功。下面就化學記憶方法,結合初中科學教材,談點拙法和體會。

一、初中化學記憶的基本方法

(一)趣味記憶法。曾有人說過:以愉快的心情學得的,會永遠記著。記憶是一門苦差,若將其變成讓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的事,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如,在教學電解水的實驗時要求學生記住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它們的體積之比是2∶l,教學時將這一知識歸納為:“負氫正氧”,諧音為“父親正癢”等著為他撓,且癢的部位占身體一半。這時全班哄堂大笑,在開心愉悅的氣氛中學生很快就牢記這一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諧音記憶法。諧音可使枯燥、零散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教學中對那些難記易忘,必須反復記憶的知識點,可用諧音記憶法。如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中的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加個那美麗新的昔千金統共一百斤。”再如:地殼中各元素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鋁”可諧音為“養閨女”。學生們愉快地進行記憶,經久難忘。

(三)會意記憶法。初中生的大腦興奮性比較強,易接受新鮮事物,且愛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根據這一特點,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可引導學生自我理解,再作加工處理,然后去巧記。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實驗開始時先通氣后加熱,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氣,可會意記作:“氣體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前者顛倒要爆炸,后者顛倒要氧化。”再如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別會意成:“化合反應(合二為一),分解反應(一分為二),置換反應(取而代之),復分解反應(等價交換)”。實踐表明:大多數同學都容易記住。

(四)順口溜記憶法。順口溜記憶法語言和諧,節奏鮮明,瑯瑯上口,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可將化學中一些記憶量大,難記又常用的知識編成順口溜,增加學生興趣。如鹽的溶解性可編成:“鉀、鈉、銨鹽硝酸鹽都能溶于水中間,鹽酸鹽不溶銀亞汞,硫酸鹽不溶鋇和鉛,碳酸鹽其實很簡單,能溶只有鉀、鈉、銨”。再如,記憶化合價可編成:“一價鉀鈉氯氫銀,二價鈣鎂氧鋇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價銅汞最常見。”同學們齊讀幾遍就記住了,大大縮短了記憶時間。

(五)關鍵詞記憶法。即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出概念中的幾個關鍵詞來記整個概念。如: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度(一變),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二不變),可歸納為“一變二不變”。同樣,過濾時的注意事項可歸納為“一貼、二低、三靠”。實驗時取固體粉末應“一斜、二送、三直立”。又有濃硫酸稀釋的十字方針:“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攪動”。既有重點又化繁為簡,容易被學生掌握。

(六)聯想記憶法。聯想可以打開人們記憶的閘門,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會在頭腦中形成復雜的,也是系統暫時的聯系,從而引發對過去事物的回憶。教學中盡量揭示現實對象之間多種多樣的聯系,形成多種聯想,可大大提高記憶效率。如:學習氫氣的性質時,可與氧氣比較,由氧氣的助燃到氫氣的可燃,講明助燃與可燃不同,由氧氣容易與其它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到氫氣容易從含氧化合物中奪取氧,發生還原反應。當學生建立起氫氣具有可燃性與還原性的概念后,講一氧化碳時,可與氫氣的性質進行比較,說明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此外還有劇毒性,那就容易記憶。

(七)綜合記憶法。該法把記憶法推向,是多種記憶法的綜合運用,比單一的記憶模式對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更好的作用。如:在教學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七個實驗步驟時,就采用了趣味記憶法、諧音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的綜合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查(茶)、裝(莊)、定點收離(利)熄(息)”一句話來記憶,既簡單明了,學生易接受,又對今后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取有幫助。

二、化學記憶方法教學中的注意問題

(一)注意各種記憶法靈活運用。方法乃記憶之母,科學的記憶法對化學中難記易忘的知識確實有不少幫助,但切忌生搬硬套,那些容易記住的知識無需用上述中的記憶法,難記的也需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運用一定的記憶方法,并注意各種記憶法靈活綜合運用。

(二)注意教學活動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為了便于記憶,教師也許會把一些難記的知識事先編好歌謠讓學生去背,有的學生根本不理解,只是為了記憶而記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俗話說:“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學中要啟發學生自己尋找記憶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實踐證明,科學的記憶方法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初中化學的記憶方法很多,但記憶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總結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科學的記憶法,可使枯燥的材料變得饒有趣味,呆板的知識變得活潑生動,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記憶效率;科學的記憶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培養自信心。作為教師應從實際出發,不斷總結與運用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篇(9)

一、教學模式

1.邊講邊練,精講多練

計算機學科的實踐性很強,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每當學習新的操作內容時,一堂課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鐘左右進行講解、示范。講一個問題時就讓學生同步操作,然后,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布置類似的練習讓學生動手實踐。等他們掌握以后再講下一個知識點。這樣每堂課講授的知識學生們都能應用于實踐并得到鞏固,最終達到熟練掌握。有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調整講課內容,精講重點、難點、疑點,把時間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去操作實習。對于一些重要的、較為繁瑣復雜的操作,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這種直觀、獨特的教學方式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自己嘗試的興趣。這樣,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耐心輔導,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我接手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或極少使用過計算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個“電腦盲”。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深知: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當地回答,有的可再演示一遍操作過程,有的和他們作簡短的討論,有的則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輔導過程中,我注意與他們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護他們心中萌發的興趣之芽,并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3.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現代教育承認個體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首先要做好這方面的調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上機座位進行安排。在講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時,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對基礎好的同學布置免試測驗、小競賽、提高題練習等,并支持他們進行感興趣的一些操作。此外我還鼓勵他們自學課本上的選學模塊,并作一定的輔導。這樣就有了較多時間對基礎差的同學多指導,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學任務或操作訓練。

初中計算機教學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鞏固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應用于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和創新思維以及自學能力。

二、教學方法

1.比喻說明法

計算機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知識,對于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來說有時較難接受。如果在講課時適當地運用比喻,就會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網絡中的域名和IP地址時,可以這樣講:世界上的人很多,我們怎么來區分彼此呢?我們可以通過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證號兩種途徑,我們可以使用身份證號來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證號太難記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名字來指定某人。網絡中的計算機也一樣,為了區分彼此,他們也有“名字”——我們稱之為域名,同樣他們也有自己的“身份證號”——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臺計算機。平時,我們只用域名來指定網絡中的計算機。這樣,學生們很輕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紗。

2.愉快教學法

眾所周知,漢字輸入訓練是一項機械、枯燥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往往在學會了輸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時間反復練習,這樣就不能達到要求的輸入速度。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呢?應創設一種愉快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首先進行指法訓練。對照實物讓學生認識鍵盤,并講解鍵位及指法要求,我為每一臺學生用機安裝打字游戲軟件。各式各樣的打字游戲馬上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通過幾次游戲,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指法與鍵位。然后就可以教會學生漢字的輸入方法,進入實際訓練。調動起學習的熱情。

3.表揚鼓勵法

篇(10)

古漢語分為書面語和口頭語兩種形式。由于古代人民的口頭語言,現在已經無法聽到,我們常說的古代漢語只是指書面語言。現存的最古可識并用于文獻記錄的文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眾所周知,方劑課是研究方劑的配伍規律及臨床運用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各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必修課之一,在整個中醫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熟記一定數量的方劑是中醫藥專業學生的基本功之一。增強古漢語知識,對于更好地理解《方劑學》里面的知識,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增強記憶是尤為重要的。

古往今來,牢記方劑的組成配伍為醫家所重視,例如《湯頭歌訣》等,對中醫方劑的傳承和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這些歌訣受詩歌韻律等規則的限制,語言雷同,內容呆板,沒有趣味性。學生通常需要反復背誦很多次才能記牢。而在中醫藥高等院校,課程日益增多,方劑課時逐年減少,要求學生在短短半學年中掌握熟記大量方劑組成實屬不易。

針對學生提出的“課上一聽就懂,課后一放就忘”“上方劑課輕松,過方劑考試難”等現實問題,方劑學精品課程課題組教師與學生一起,歷經三年時間,結合古漢語基礎知識尤其是記憶培養的知識,摸索出一整套融合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等內容的培養方法,并逐漸在教學中不斷加以改進、完善,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準確牢記大量方劑,消除記方劑的痛苦,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真正打造出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教師要督促學生及時復習,利用課堂抽問,或者課后的抽背等形式進行檢查。告訴教學生最好在晚上進行方劑的識記,第二天早晨的時候復習,這樣的識記效果最好。其次,教學生將方劑識記內容分組歸類,減少記憶的無序性,這樣就較容易記住。

1.理解是記憶的基礎,理解越深記得越牢

例如,同為脾胃虛寒證的證型,泄瀉、嘔吐、脾胃虛寒證的代表方劑選用理中湯,而胃痛脾胃虛寒型的代表方卻選用黃芪建中湯。若死記硬背,學生必然感到內容繁多,即使當時記住很快也會忘記。

2.利用語言的音韻和節律來幫助記憶

根據方劑的組成藥物、功效、主治等內容,可以編撰成幽默詼諧、工整對仗、寓意風趣的順口溜或短語。例如小柴胡湯,方劑由半夏、生姜、柴胡、大棗、黃芩、人參、甘草組成,可編為順口溜:夏姜胡棗芩人草;或者趣編為:下江湖找情人草。

3.運用漢語言的知識

(1)讀寫看聽結合,并同時用腦思考,即對不同的方劑進行分析綜合、分類比較、抽象概括等。尤其對同一大類方劑,或不同類但組成相似,功效、主治卻不同的方劑,或組成、功效不同而用以治療同一類疾病的方劑,加以分析、比較、概括等。例如,五苓散和豬苓湯、麻黃湯與桂枝湯、桑菊飲與銀翹散等。在方劑教學中,教師也要正確運用思維的方法組織教學,開發學生智力、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采用想象的方式教學。有人比喻“聯想、想象是掛資料的鉤子,方便放置和提取”。方劑學中盡量利用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想象形成聯想幫助記憶。

(3)學生方劑學的成績好壞、背方數量的多少,不僅與他們的基礎知識、智力水平有關,更重要的還在于他們是否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這就是意志。在對大專醫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要努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同困難作斗爭的能力,培養他們對挫折的適應能力。

學校作為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十分重要,所以一方面教師的品行、性格等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方劑課的教育目的,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全方位教育的同時塑造每位中醫類學生良好的性格品質。

在方劑學的教學過程與活動中,廣泛應用古漢語和漢語言的基礎知識,不僅能深挖學生的潛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啟發學生的思維,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方劑的積極性,解決現代中醫學生在短時間內記憶大量醫方的困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從而打造出完美的方劑課精品課程。當然,這種將這些漢語言基礎知識運用于方劑課教學的方法并非十全十美,其中可能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得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高校教師仍需繼續求索。

參考文獻:

上一篇: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下一篇: 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导航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色花午夜福利网站 | 亚洲午夜福利717 |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