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48: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 G6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1-062-01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根據具體情境,運用一定的教學理論去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謀略,它既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教學理論,又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
一、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多向互動與動態生成”的教學策略
由于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分強調學習方式的變革,因而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自主、合作與探究成為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事實上,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學習方式。“新基礎教育”的研究發現,分析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單位不是“教”,也不是“學”,而是教與學如何“互動生成”。這里的互動,不只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或“一對多”,也包括學生個體和群體,小組之間的各種教學活動。這是人人參與的網絡式互動,作為網絡中節點的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組者、傳遞者和生成者。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都處于多元變動之中。教學中的“生成”,一是指因開放式的互動產生了新的教學資源,我們稱其為“資源生成”;二是指對新生教學資源的及時分析與重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學設計原定的內容或程序,產生新的過程,稱為“過程生成”。
正是這種“多向互動”與“雙重生成”,改變了課堂教學作為預設教案的執行過程,使“新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質量呈現出“開放”和“彈性”,師生思維活躍,隨時可能面臨新的情況和意外挑戰。正是學生與教師一起成為課堂生活得創生者,使課堂本身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二、課堂教學藝術的“模仿——獨立——創造——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藝術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不斷提高的過程。模仿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練就的起點;獨立階段是課堂教學藝術形成的關鍵階段;創造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創造的重要時期;個性化階段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日趨成熟的標志。
在模仿階段,教師若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和獨立教學能力,在講課中的教學行為過分依賴于教學方案,他們身上的從眾,平庸舉止隨時可見,其教學水平可能會始終停留在消極模仿的階段。
在獨立階段,教師的教學藝術發展到關鍵階段。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和自覺意識與能力的增強,他們能夠獨立地設計教學和處理教學重點,恰當處理教學難點,追求教學活動的節奏感,有意識地揣摩語言藝術,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創造階段,教師身上表現出強烈的追求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在教學方法,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節奏調控中追求新穎性和獨特性。與之同時,教師還能深入研究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努力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在個性化階段,教師開始刻意追求教學活動方案的最優化,有意突破自己的定見與教學慣例,在教學活動中注入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理解、解釋和體驗的對話教學策略
新教學觀視角下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和課程文本之間的理解與對話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課程文本時當然的“資源”,對話將“教學三點”三個“頂點”要素以及重要的兩條“邊”——“學生—文本”和“教師—學生”連接起來,發生相互作用。這以教學策略強調師生的相互理解和共同體驗,師生之間的合理交往以及師生的共同發展。
對話教學的要素主要有:(1)目標。在教學目標上特別關注對話過程中即時性的體認,即感悟的目標。(2)場景。對話教學中的場景應體現民主、平等、自由、開放、溝通、合作等特性,營造這一場景可從改革課堂常規,建立課堂禮儀切入。(3)問題。對話教學中問題的確定可采取“師生協商”的策略,即先行預習,小組討論、組際交流、合理統整、展示問題。(4)評價。對話教學的評價應是以生成師生雙方的反思能力為終極目標,而“協同自評”恰恰是以緘默認識模式為基礎,凸顯參與者自我審視、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種評價模式,
四、反思性實踐的教學策略
源于西方的反思想教學理論,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性實踐”及其構成因素——行動與反思。反思性教學理論確認學習是一種社會,因而主張教與學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對話關系,是師生之間合作的,整體的,注重個性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理論的實施需要具備如下條件:(1)教學過程中當事人雙方主體意識的確立;(2)對平等對話的主體的理解和寬容;(3)教學主體具有自覺反思的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4)對現代教育中工具理性的無限擴張所產生的對教育本質的危害和對人性的侵蝕有清醒的認識。
[ 參 考 文 獻 ]
[1] 陶·哈斯巴根等.《對創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思考》.
載《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一期。
[2] 諶啟標.《論理解與對話的教學觀》.載《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
第4期.
[3] 陳順潔,華卜泉:《對話教學的概念與要素》,載《現代中小學教
育》,2003年第2期。
[4] 范明林.《試論反思性教學及其基礎和條件》.載《上海大學學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性缺失的原因
經調查,我們發現高中英語課堂缺乏高效的原因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形式和教學環節上。首先,課堂教學以知識傳遞為主,缺乏情感技能培養。新課改強調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融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首先,教師過于注重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講解,忽視學生情感技能的培養。其次,課堂教學形式多樣,但缺乏實質性內容的學習。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法,它由教學目標、信息輸入、活動方式、教學環境等要素組成。
二、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1.轉變教學理念,以高效課堂教學為目標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的熏陶,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發展。在教學目標上,教師應注重學生“三維”目標培養;在教學形式上,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被動地學轉變為主動地去學;在教學內容上,要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整合各學科知識;在講授形式上,教師要精講多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掌握各項技能的高效教學策略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多給學生學習策略指導。在閱讀中運用精讀、泛讀、略讀、跳讀、猜測、找主旨句等策略。將文化知識、閱讀方法以及閱讀技巧融為一體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在寫作目標上,新課標突出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和情感表達方面的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背好詞好句,不斷積累語言材料,提供范例,品讀范文,開展模仿性訓練,及時點評學生寫作中的優缺點,最終實現下筆如有神的感覺以達到高效寫作。
3.改革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制度和加強師資培訓
教師評價制度是提高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手段,是促進學校未來發展的一項措施。教師的評價制度應多元化,成績不能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教師的文化素養、職業道德、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應作為評價因素。
高中英語的高效教學對學生和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目標。為使高中英語更高效我們不斷探索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更注重質量的提升。
一、問題緣起
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而教學時間又特別緊張。趕進度的課堂教學漸漸變得繁瑣而單調,難以吸引學生的眼球。請看某教師教學八(下)第六單元第三課“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中的第一框:“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的片斷:1、導入:視頻“處死查理一世”,思考:國王為什么會被處死?2、新課教學:⑴出示《新航路開辟》地圖,觀看視頻“圈地運動”,讓學生了解革命爆發的歷史背景,找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⑵革命的經過:角色扮演,國王與議會的斗爭,國王與議會唇槍舌劍,最后演變為內戰。⑶革命的結果:通過《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確立。請解答課本思考題:革命后英國國王和過去專制君主的權限有哪些不同?3、小結:革命的影響,包括對英國的影響及對世界的影響。整堂課教師都在使用幻燈片。下課鈴早已響過,教師還在急急忙忙地補充著……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課堂教學場景,教師習慣于按課件上課,習慣于按部就班、面面俱到,不停地補充材料豐滿課堂。我們對此心安,上課講過了,強調過這些知識,可我們恰恰忽略了學生是如何學的。雖然新課程對教學內容的難度有所降低,但具體到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師難以作出明確的選擇。因為教學所依據的課程標準也比較籠統,寬泛,難以把握,加上教師思想中的求全心理,不斷補充舊教材中的內容進入新教材,無形中課堂教學變得臃腫而笨拙,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而精彩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樸實、簡單的。那么,教師如何實施簡單高效的課堂教學呢?
二、簡單高效教學的途徑與策略
(一)立足實際:依據課標把重點課標分解為課堂教學目標
教師上課要做到心中有課標,眼中有學生。課程標準不能在一節課上全部達成。課程標準不等于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有機分解并落實。例如“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它涉及的課標是2-3-3“講述歐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說明它們對各自國家歷史進程的影響。”“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是第一框,課標難以在一課時中落實,怎么辦?把落實課標的范圍縮小,根據教材內容,把重點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閱讀教材,結合教學活動的說明,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后把課程標準分解為如下教學目標:通過閱讀利用資料說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過程,革命后建立新體制的特點及其歷史進步意義。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的原因很簡單,學生如果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就為理解新體制的特點及其歷史進步意義做了鋪墊。至于革命的過程,教材中有敘述,學生能看明白。本節課的重點教學目標就是教師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其歷史進步意義。這一重中之重的教學目標明確后,教師的課堂教學大方向既定,專注重中之重,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底氣就足。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依據課程標準來確定課時教學目標,首先要對課程標準有側重點的落實,少而精。其次,針對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把選定的課程標準轉化為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第三,對照學生的學情,教師幫助學生如何達到這一教學目標。
(二)抓大放小:圍繞重點目標有效整合教學內容
重點教學目標確定后,如何處理教材很能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智慧。課堂教學是用教材的觀點流行已久,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上,教師習慣于教教材,還要補充大量細節的知識。“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教材內容只占兩頁多一點,約1100字,學生閱讀5分鐘即可。可按照教師甲的教學流程,要50分鐘才能完成。用教材的本意是抓大放小,“大”即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知識,不容易理解的難點知識,是指課堂教學中關于“為什么”的那部分知識。“小”即一般性知識,學生看看就明白的知識,也就是課堂教學中關于“是什么”的那部分知識。按郭思樂教授的生本理論,強調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學生能掌握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抓大放小是教學的氣概,是哲學當中學會抓主要矛盾的魄力。1、解讀課標,琢磨教材,從標題入手抓課眼。課眼是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聚焦點和抓手,有利于教師安排教學程序,設計教學方案。第三課的課眼是什么呢?標題里往往含著課眼,新體制的創立就是課眼。標題既說明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目的,又揭示了結果,言簡意賅。標題就激起了讀者的疑問,新體制是什么?新在哪里?新體制是什么,學生閱讀教材就會明白,教學的關鍵就是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史實說明新體制新在哪里?(新體制的特點)。這一標題正對應課標2-3-3“講述歐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說明它們對各自國家歷史進程的影響。”再如八(下)“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中的第一框“皇權膨脹”,“皇權膨脹”就是課眼,它與課標2-2-2“列舉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評析這些人物和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相對應。解讀課標之后,反復閱讀教材,琢磨編書人的意圖,認真分析每一課每一框的標題,課堂教學的課眼就成為提醒學生學習的中心詞。2、以課眼為引領,圍繞教學目標,大膽處理教材,抓重點難點。找出課眼之后,如何處理教材也體現出了教師領會課標把握教材的能力。教材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內容的取舍用教學目標來衡量。正是這樣處理教材,教師乙把課文內容轉變成學生自主學習要解決的四個問題:①誰革誰的命?②為什么要革命?③怎么革命?④結果怎樣?為什么?學生閱讀課文,自主思考解決以上問題。這四個問題是相互聯系的,其中第②個問題其實就是回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第④個問題稍作引申,學生就能找出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其歷史進步意義。教師根據學生對四個問題的回答,梳理出一張知識結構圖:第①和第③都是小問題,學生閱讀教材之后就能化解,第②和第④難以理解,是必須掌握的大問題。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了,掌握了,教學目標就實現了。沒有必要一定按革命背景、革命經過、革命結果等步驟來教學。教學當中,“是什么”是基本史實,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就會明白,“為什么”是史實之間的聯系,學生不容易理解,這就是教師要花功夫,花力氣重點幫助學生理順的知識。教師乙的教學過程就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以四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
(三)化繁為簡: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有效組織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是課堂的中心環節,因此,如何優化教學過程,組織好課堂學教活動是關鍵。教學是有規律的,學生的認知也是有規律的,教師的教學按規律辦事才能事半功倍。1、以認知規律為指導,突出重點難點的教學環節設計。從認知心理學常識看,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意注意的時間是有限的。每節課重點與難點也就那么多,教師只有把教學強度和教學時間應用在教學重點與難點上才有效率,才有意義。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理解君主立憲制為什么是新的政治體制?要求學生以史實為依據來論證。這是重點也是難點。針對這個重點和難點的教學環節,教師乙設計了一個小組討論和展示,時間為15分鐘。四個小組展示,一個小組點評與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總結對本課教學作如下小結:君主立憲制是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資產階級)的制約。國王再也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實行專制了,這是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權力的開始,英國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所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教師在重點難點教學環節要精心設計,耐心引導,細心組織同學討論展示,使這個環節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討論、思考、交流和展示,解決學習中重點難點問題有廣度也有深度,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2、優化教學環節設計,減少作秀式的學生活動的教學環節。關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學生閱讀教材基本上能弄明白即代表資產階級的議會與國王有矛盾,國王征稅直接損害資產階級的利益,對資本主義發展不利。教師甲設計學生角色扮演,扮演議會與國王的唇槍舌劍,設計挺有創意,這是一種體驗性的活動,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如果僅僅用于展示議會與國王之間的矛盾,感覺有點作秀,那比較可惜,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換個角度,學生角色扮演作為情景鋪墊,讓學生討論分析,揭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這種角色扮演的活動,達到深層次引發學生思考的作用,而不是作為課堂花絮來活躍課堂氣氛。把甲乙兩位教師的學教活動環節重新修訂,即可組織兩個環節,一是角色扮演,討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二是小組討論及展示,分析說明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及其歷史進步意義。整節課既有學生的自主閱讀,又有學生有實效的活動,教學環節簡潔,便于教師組織引導。教師甲把圈地運動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看這個視頻嗎?不知教師甲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嗎?冷靜觀察我們的課堂,有多少熱鬧的活動帶給同學的只是作秀和喧囂,如果用簡單的手段就能達到教學目的就用簡單的手段,教師要克服把問題復雜化的毛病。
三、結語
學生心目中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是那些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能幫助學生把書讀薄,又能把書讀厚的教師。歷史與社會教師什么時候都別忘了學生的需要,在現實教學中修煉自己的教學智慧,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既簡單高效又優雅靈動。
參考文獻:
[1]丁艷輝.還原課堂教學的本色——教與學之辯[J].現代教育科學,2014,(04).
一個人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于展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心情舒暢,才能使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思維狀態,才能敢想、敢說、敢于質疑問題。學生以什么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止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而且是學生得到發展、形成健康人格的過程。因此,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順應學情、講究實效,正確處理好教、學、練的關系,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老師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對教學方法作進一步改進,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學策略,以使課堂教學的效率不斷提高,這不僅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還可以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并根據各自的特點實行個性化教學
很多人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特征,學生之間也是這樣,正是他們的千差萬別,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課堂。所以,作為初中老師在進行地理教學中,要全面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并根據他們的個性來開展教學。另外,初中地理老師在開展地理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學生,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老師雖然對學生有傳授知識的作用,但并不是課堂主體,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課堂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把課堂真正利用起來,從而使他們更加愿意去學習地理知識,對地理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真正形成原因和過程
最古老的教學方式就是憑老師的講,學生的聽來完成教學的。學生自身能動性發揮的非常不足,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老師把知識一個勁往學生腦子里灌,學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學生對學到的知識也不能夠靈活應用,對知識掌握的也不夠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識,就不能夠在腦子里面融合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老師要多多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實現學生、老師的互動。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也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為初中地理課堂要充分讓學生參與,要讓他們身臨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識非常的廣,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個方面都互相聯系,所以,更要引導學生參與,讓他們去探索知知識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學趣味性增加,讓學生手和腦都活動起來
學生時刻要充滿興趣,這樣才能夠使他們產生動力去學習和探索,才能夠保持巨大熱情。老師要讓學生對地理產生興趣,興趣高了,學習的欲望才能夠加強。老師要將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課堂的趣味性增強,把學生主動性和參與性都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成為課堂真正主人。不僅如此,還要讓他們在課堂中增加親自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比如在講授我國的行政區域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來進行。
第一,通過想象。把中國的每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通過拼圖來展現給學生,使每個行政區域的輪廓在學生腦中產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輪廓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如,黑龍江可以說像只美麗的天鵝,這樣用形象的東西給學生加深了印象。
第二,通過示范。老師可以把每個省的輪廓拼在一起,這樣就把完整的中國政區圖還原回來。
第三,學生準備。讓學生對各省的位置和輪廓進行記憶。
第四,競賽。把整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并從一個小組中抽調一名學生作為代表,對地圖進行拼圖比賽。通過這樣進行設計,不但可以使枯燥的行政區域變得非常的生動有趣,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加深了記憶。
四、通過多媒體教學,加強信息的傳送
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方位的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通常,人類最常使用的就是視覺,而且在所有方式中也是最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實踐證明,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可以使信息傳遞的更加有效和快速。我們可以把這一理論運用到地理課堂中,多媒體教學也給我們提供條件。多媒體把聲音和影像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目的。這樣就把教學方式拓展開來,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教學的方式。因此,地理在教學中可以廣泛來使用多媒體來教學,給學輕松和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去學習,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生會對課堂產生興趣,更好的參與課堂。比如在對長江進行講授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長江氣勢磅礴的景象,通過這些生動的畫面使學生很快融進到課堂中來,使他們對長江產生好奇心,想知道長江到底都有哪些特征,再加上歡快的音樂,讓學生對長江流連忘返,更加引發了對長江的學習,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還有,在講授世界地理的時候,在講到日本的時候,可以把日本相關的地理知識運用多媒體手段加以呈現,并通過小組進行討論,對日本知識加深記憶。通過學生的討論找出問題,并解決它,這樣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就能夠迎刃而解。
總之,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識非常的豐富。學好地理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可是,只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地理老師要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課堂參與度得到提升,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地理知識,而且還真正“愛”上了地理課。
【參考文獻】
[1]曹陽,張勇,張蓓等.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35-36
[2]李雪榮.強化教學設計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3第1期(1):81-82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求高效性,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可以說是所有教學改革的共同目標,語文教學改革也是如此。特別是在深化課改、追求課堂高效的今天,探索語文高效的教學策略尤為必要。下面筆者就談談在教學實踐、教學指導中對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策略的思考與實踐。
1.熟悉教材,了解學情,認真備課,對癥下藥
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精彩的課堂離不開事先的精心準備。如何上好每一節語文課,需要老師們解讀教材,查閱資料,形成教案。要寫好教案,首先要能夠找到本課程目前最好的教學資源。其次,通過仔細研讀課程標準、研讀教材,能大致明確本課程的結構體系,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并掌握本課題的教學重點、難點以及選擇好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準備得越細致,教學時就越游刃有余。要舍得花足時間寫出詳細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課堂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課堂講稿、閱讀清單、考試試題、教后反思等。新課程呼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備課時做到"心中有人",不僅鉆研教材,還要備學生這一塊。必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估計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出現困惑,思考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思考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符合知識特點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既要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目標,也要有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方面的目標。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地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實現高效課堂,最終引導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改進教學結構,調整教學環節
在新課程理念下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并不是要我們完全拋棄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而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靈活地安排課堂教學的環節,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合理地取舍,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進行合理地調整,使我們課堂結構更合理、更科學。 基本流程及操作要領如下:
2.1 明確目標
在了解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體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等基本內容。教師對下一步的學習應提出明確的要求。
2.2 自主學習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導學提綱等自主學習課文。教師要提前布置學習任務或編擬下發導學提綱,明確要求學習內容及達到的程度。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加以解決。在自學過程中,教師可進行必要的跟蹤、調控和誘導,但不能干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2.3 整體把握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了解自學成果,進一步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性的理解和把握,從宏觀上明確文章的思路、結構、寫法特點、感情基調、文章主旨及作者的觀點態度等。
2.4 精讀品析
圍繞既定的學習目標,對課文的精要語段、重點內容或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精心研讀,深入探究,在分析、歸納、概括的基礎上,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出自己對文本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個人無法完成的問題,各學習小組深入探究,合作攻關。
2.5 交流展示
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閱讀感受在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各學習小組推薦出有代表性的成果,在班內匯報、展示和交流。這一環節既是學生充分表達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盡情展示個人風采的過程,又是檢驗各學習小組集體智慧及合作學習效果的過程,也是多維互動、互相啟迪、思維碰撞、成果共享的過程。這一環節教師要指導、點撥到位,對學生智慧的成果要充分地肯定。
2.6 總結拓展
學生就本課的學習內容給自己的表現、收獲等進行總結、歸納,自我評價,自我反思。或根據課堂教學情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適當安排必要的訓練或活動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和情感的拓展遷移。是否需要拓展遷移,需視教材內容、課堂容量而定。教師要圍繞學習目標,精心設計拓展訓練或活動的內容。
3.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法的指導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 。我們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提出的問題應富于啟發性,啟發深度、廣度應適度,評價要及時。通過情境感悟法,情感分享法等教學方法注意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態環境, 以情動情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協調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信息聯系和信息反饋。注意教學過程中進行學法指導,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因地、因時、因人而異,靈活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
3.1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
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注意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樂于動腦、動口、動手,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努力嘗試解決問題.
3.2 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把學生分成若干 個學習小組,指導學生共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合作互助、勤奮刻苦、善于思考的品德和個性。
3.3 積極參與學生活動
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教學中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在合作互動探究中注意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也就是包括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問題的具體操作方法。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點撥,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
3.4 解決問題方法的"原創性"
此種做法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不是由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生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有關操作過程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的,而是由學生通過討論、探究、操作等學習活動自行解決,這就體現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原創性"。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4.創設寬松的學習心態環境,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研究也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心情舒暢,情緒飽滿,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使感知、注意力、記憶、想象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語文課堂要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實施有效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能力培養訓練,要盡量把能力培養訓練穿插于新授教學的過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環節,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對每一個新知識通過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創造等方法來掌握,通過學生自已發現問題自已解決問題;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共同實踐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當堂能力訓練的質量,做到及時反饋、及時采取引導措施,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高效愉悅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向無限的課外活動延伸,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得到實踐上的應用,使學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主張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主要的審美教育形式――美術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依葫蘆畫瓢了。但是中小學美術教學在新課改中還存在不少難題,嚴重阻礙了課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 轉變美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學習的革命》中說過:“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這句話無情地嘲諷了我們過去的“填鴨”教育。新課程標準改變了傳統課程過分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提出了全新的“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和“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教育理念。那么,美術課如何實現“以生為本”呢?我認為在轉變美育觀念的同時,美術教師也要積極轉變角色。
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主課落實得比較快,但作為“副課中的副課”――美術課,落實起來就遇到了困難。首先,大家把課改的工作重點都放在語、數、外等主課上,對美術課沒有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其次,對此沒有足夠的關心和重視,缺少新課改的緊迫感。美術教師不能及時更新理念、補充新知識,從而使美術課改效果大打折扣,美術課時常游離在課改的大門之外。
人們常說:“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教育的成果,而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教改前沿的美術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要從傳統的局限于課堂45分鐘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啟發者、協調者的角色轉變。教師也要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終端知識傳授者,轉換為新形式下教會學生學習的引領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的代表者,課堂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應該是一位引路者,應是和學生一同探討共同成長的伙伴。只有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把。
二、與時俱進,積極探索
美術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的發展,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視美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有效過程。學校的決策者在新形勢下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把美術教育放在應有的位置,并且使其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讓美術課也沐浴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里。只有這樣,才能為提高美術課教學效率提供先決條件。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由嚴格按大綱要求被動授課的“執行者”變成根據新課標精神靈活、主動、創造性完成教學任務的“探索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地區的差異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探索出適合所教學生的課程內容。《美術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解放了美術教師,靈活、自主地安排教學內容是新標準的一大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特點重組、優化教學內容,可以合理吸納教材以外的各種教學資源。例如竹藝、剪紙、草編等一些有鄉土特色的手工藝,只要學生喜歡,完全可以引入美術課堂,而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本地區、本校的內容則可以靈活刪減。
三、賞識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以評促教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由學科成績的“裁判者”變成美術學習和創作的“促進者”。只有我們賞識學生,注重其個性發展,以有效地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在課堂中,美術教師要賞識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因為“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人人可以創新,兒童潛能無限,兒童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只有賞識每一個孩子,他們在美術課上才敢說、敢想、敢畫、敢試。只有在他們敢說、敢想、敢畫、敢試的課堂上他們才能獲得個性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評價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創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傳統的美術教學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教師是教學效果的唯一評價者。在很多學校,美術作業和其他學科的作業要求是一樣的,要有批閱,美術教師只能簡單地打個成績,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裁判者,打70分就70分,打80分就80分,學生沒有發言權。教師評價不區分學科的差異性,不注重美術課的特殊性,導致學生認識不到自身特點,對美術課失去興趣。
美術課堂教學效果評價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激勵、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才是目的。新課改主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我們作為美術教師必須尋找和研究學生的差異性,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機制,因材施教,有區別地評價每一位學生,只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美術課的學習當中找到自我、建立自信,才能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提高教師素質,實施多樣教學
羅恩菲德曾說過,“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而美術教育也正體現了這樣的理念。我們要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是前提。古人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教師不斷有“活水”充實自己,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新鮮的活水。首先,教師要有全面、系統的理論素養,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要不斷學習。其次,教師平時要收集各種美育信息,研究、整合課程資源,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并廣泛利用課程資源,實施多樣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
總之,美術教師必須緊隨社會發展,學習與美術課程相關的其它新技術、新知識,構建起學科的知識結構,真正實現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能使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互動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快樂,讓教師教得更輕松、更自信。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設新的教學策略,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楊穎.課改中教師的角色定位[J].中國校外教育,2009.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探究
高效課堂的建立,是一線教師的理想追求。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變化,難度雖然有所降低,但更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這需要教師把學生的生活情境生動地呈現出來,并把數學知識賦予趣味性。這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點。所以說,教師需要在原有的教學內容中,不斷尋求突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學到東西,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思維方式等等,品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建立真正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枯燥
其實,在相對固定的一段時間內,學生的教學內容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期間所傳遞的知識也是不會過時的。但是知識所承載的教學內容卻是會過時的。每一屆的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時代烙印。“80后”“90后”“00后”他們所接觸到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承載的教學內容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仍有一些教師的教案是沒什么變化的,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參上的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導致教學內容的枯燥。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有興趣去學習嗎?
(二)教學方式單一
就目前的教學方式來說,還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關注的是這一節課要講的是什么,而并非是學生能夠學到什么。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而學生則是一臉的懵懂。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難以反饋給教師。比方說,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僅僅是利用多媒體的展示功能,讓學生從看黑板轉向看投影儀,這期間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變化,仍舊是單一的教學方式。
二、建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措施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建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前提,是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質,能夠對課堂有一個整體的把控,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應該積極組織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形成思想上的交流,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組織教師培訓工作,為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提供良好的途徑。比如,在進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式的時候,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去尋找知識。在進行未知數“x”教學中,便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更有代入感。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教育內容。與此同時,課時的安排、教學情境的設置、隱性知識的傳遞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同樣一節課教授同樣的內容,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的,缺少了中間的思考環節。而建立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學到更多的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感興趣,同時也更容易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的學習效率才會更高。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教學方式多樣化,學生在自動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激發思想的碰撞,對課堂內的知識認識也會更加深入。比方說,在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了解整個公式的來歷,能夠記住以及運用便是輕而易舉的了。而教師直接將公式告訴學生,學生忘記了,也很難從中推導出來,這不利于高效課堂的建立。
(三)做好教學評價
知識的傳遞,最終還需要傳遞的結果,便是教學評價。而教學評價對接下來的教學方式是相當有利的。當然,這也取決于我們采用了什么樣的教學評價方式。教學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因為在一堂課中,一點點小小的因素都會影響到課程的教學效果。在M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到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有語言表達、教具等課堂中出現的一切因素,我們都要進行評價。其次,便是評價的主體,不僅僅是教師之間的評價,還應該注意學生的評價,我們要不斷進行反思,才能讓教師意識到一堂課程的成功以及失敗之處,才能夠真正建立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總之,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建立高效小學數學課堂,教師的專業素質是相當重要的,與此同時,還有學生的學習品質。畢竟,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念,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完善,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何高效地發展其認知水平?這一直是國內外教學關注的焦點。皮亞杰認為,認知結構的發展離不開“同化”和“順應”的基本過程,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則有更加深刻的闡述,即“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可見,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認知發展潛能,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關鍵在于幫助受教者構建新型的學習方式,其核心精神至少包括了四個維度的要點:體驗、自主、合作、踐行。
站在化學教學的視角上,職教生的初中化學知識與實驗技能較薄弱,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教學信息,探究求知的學習意識欠缺。面對化工專業課程,學生的興趣需要激發,加之知識難度陡增、工程學應用性強,學習自信心急待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不畏困難的科學態度,從無機、有機化學的基礎課開始,轉變學習方式,注重自主探究、開展合作學習,為職業技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完善的教學策略能幫助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堂生成中引領學生走進科學的殿堂、打開職業的大門。本文擬對教學策略的細微之處談談做法。
1.感悟反思,提升科學信念的高度。
狄爾泰認為:“只有通過體驗我們才可能把握實在,從而解決精神科學如何獲得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的有效知識的問題。”受教者的體驗已成當代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學生需要在課堂中直觀地感受現象、深刻地理解規律,最終對事物確立穩定的態度。感悟和反思是體驗式學習方式的重要環節,學生建立了直觀的感性認識才能內化形成獨特的情義認知,適時進行反思內省才能促成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
例如,在講解電解質溶液一節時,可以從生活中的礦物質運動飲料入手,提供實驗材料讓學生完成溶液導電實驗。當通電后燈泡亮起時,學生自然對電解質水溶液能導電有了視覺的感受。這時,啟發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電解質溶液?其導電性強弱如何?有學生拿食鹽、燒堿、白醋等來嘗試,觀察到實驗燈泡的亮度不一,深刻理解了強弱電解質的定義。最后,反思實驗中的成敗之處,會發現交流電解質強弱與分子結構的相關性。本課使用體驗式學習,幫助學生樹立了發現問題的好奇心、敢為人先的自信心和直面挫折的上進心,把科學的態度養成融入學習之中。
2.自主探究,增加基礎知識的厚度。
施瓦布指出:“教師應以探究的方式將科學呈現給學生,學生應通過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當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時,會調動知識儲備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將新理論納入已有的認知圖式。這樣他們獲得的就不是機械重復的短時記憶,而是熟練掌握的知識和使用知識的方法。反觀教師,亦能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松綁,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在思維碰撞中夯實知識體系。
例如,在“金屬的腐蝕和防腐”一節中,教師提供資料展現金屬腐蝕的危害性,讓學生自選金屬類別和周圍介質,探究電化學腐蝕和金屬腐蝕反應。根據學力平衡、能力互補原則,教師可劃分活動小組,實驗分析金屬反應物在不同條件下的產物,并繪制反應方程式。結合金屬防腐的生活經驗,學生分組選取不同方向研究,從金屬的結構、防護層、電化學處理、介質處置等方面展開研究。這樣,課堂容量大,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更高。
3.互動生成,拓展專業技能的深度。
在意大利的瑞吉歐教育體系中,“生成教學像一個外出旅行時的指南針,而預設生成則像一列按照精準的時刻表行駛的火車”。可見,生成教學能培養一種開放容納的學習態度,給學生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拓展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技能。課堂上,氣氛熱烈、學法靈活,學生有討論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能深度發展操作技能,提升專業素養。
例如在講解晶體的基本類型時,教師可以突破從類型概述到實例分析的教授線索,讓學生討論列舉常見晶體,逐一探討其熔沸點、晶格微粒、空間構型,分組繪制晶格結構示意圖,從微粒種類、范德瓦爾斯力、硬度和密度等方面列表比較各晶體所屬類型。最后,全班匯總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和原子晶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由教師講解化學式量和反應方式。根據教材順序,到金屬一章中,教師再以鋁、銅、鉛等物質為例介紹金屬鍵和金屬晶體,鞏固學生的晶體知識。
4.校企合作,開闊職業取向的廣度。
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方針明確指出:“人才培養模式要更加突出實踐特色,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半工半讀改革。”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培養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已成為職教發展新導向。基于此,教師可在化學課程中突出企業指向性,把工程知識融入課堂,邀請企業參與課程方案的制訂和評價,聯系單位提供實習場地和設備,使學生的學習與就業直接接軌。
例如,在制訂金屬及化合物的教學計劃時,可根據當地企業的生產情況制定參觀實訓預案,實地考查鋼、鐵、合金等常見金屬的冶煉設備和工藝,模擬工用硬水的軟化操作流程等。邀請企業負責人參詳學生的學情認定和考核標準,重點講授并考查生產實踐性內容,使學生學有所用、學工共促。
當然,職業導向的教學中,學情反饋是必需的,教師可采用調查問卷、抽查提問、課堂訓練、專題考試的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企業的崗位需求,適時補充熱點問題,在探究和合作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完善課堂、提高效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與學生對于課堂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都希望初中數學能夠實現高效課堂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個人素質及能力得到提高,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說,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Y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使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得到創新的發展,爭取打造一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
一、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長期影響,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一直很難實現教學創新,故此其教學質量也總是無法得到提高。實際上,很多情況都能夠造成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低下,主要的原因有:
(一)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始終沒有被凸顯出來。現如今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往往占據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往往就會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在被動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很難被調動出來,所以學生的思維常常不夠活躍,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得不到鍛煉。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如果得不到體現,那么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思維能力就無法有效提高。
(二)教師在教學時沒有科學的規劃
許多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沒有科學的規劃,再加上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模式一定會非常單一。因為準備的不夠充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不會有過多有效的互動,這樣課堂教學的氣氛就會相對沉悶。在這樣的一種課堂氛圍之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也會越來越少,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激發,其學習興趣也會慢慢消失。
(三)教師對實踐教學過程較為忽視
在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思想模式的影響之下,教師往往會重理論而輕實際,對實踐教學的過程較為忽視。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大多數都是死記硬背,由于學到的知識無法與實際聯系到一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一定不會非常深刻,如果沒有自己的理解過程,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也無法得到鍛煉和發展。再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的灌輸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即使有一定的幫助,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思維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實際的過程,否則一味的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發展,也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
(一)教師要熟悉教材的內容,在課前做好準備
數學這門課程所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公式定理非常多,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的內容,在課前做好準備。數學知識浩瀚如海、錯綜復雜,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之前進行必要的整理,這樣學生學習起來知識脈絡才會更加清晰。教師的備課過程不僅僅是以往的簡單的備課,在完成了知識的整理之后,教師還必須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教學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下去,將重點難點提煉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掌握好教學的節奏,爭取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恰當的解答,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才會變得更高。
(二)教師的課堂提問要巧妙并有一定的策略
除了備課之外,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要巧妙并具有一定的策略,精彩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提問的過程當中要考慮許多因素:提問必須與教材當中的知識息息相關,提問的內容要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既要讓學生聽懂,又要使其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學生回答了教師的提問之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做出有效的評價:如果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那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表揚;但如果學生沒有做出正確的回答,教師絕對不能夠直接批評和指責,畢竟學生的能力和知識面是有限的。教師要對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精神給予肯定和鼓勵,接下來耐心的引導學生完成問題的解決,盡量讓學生獨立去完成這個過程,這樣既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
例如,在進行《三視圖》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這樣向學生提問:三視圖相同直觀圖一定相同嗎?學生一定會展開自己的思考,最后會形成兩種觀點,一種是相同、一種是不同。實際答案是不一定相同,在得知結果之后,教師要鼓勵答對的學生,而沒有答對的學生教師也要鼓勵并引導學生最終完成問題的解答。
(三)課后布置作業要科學合理,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在課后,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布置作業,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并結合實際去布置作業,讓學生更好的消化知識。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課后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也要及時請教老師,這樣課堂教學才會變得更加有效。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師生的共同心愿。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和創新,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此外,教師還要經常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素質得到提高,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還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并經常反思自己。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經常更新自己的策略,這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才會提高,才能夠變得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