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48: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本科金融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157-02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現代經濟可稱為金融經濟時代,因此金融學課程在財經類院校本科教學的培養方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本科生一般都會開設金融學相關課程,有的稱為《貨幣銀行學》,有的稱為《金融學》,并且在其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當前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在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探究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當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金融學教學的當務之急。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選取和教學內容編排不夠合理。目前國內多數院校都選擇《貨幣銀行學》作為財經類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的唯一課程。國內比較這方面的經典教材是黃達老先生主編的全國優秀教材《貨幣銀行學》(2003年改版以后更名為《金融學》),其他各校自編教材從內容上看基本也秉承該教材的體系。這些教材基本都偏重于宏觀金融,而對于微觀金融則關注不夠。而且全國同類教材結構體系過于趨同,缺少針對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特色教材。從各高校《貨幣銀行學》或《金融學》的教學大綱來看,教學內容基本可以分為五大板塊:一是金融基礎理論,包括貨幣、信用和利率等內容;二是金融市場和機構介紹,包括對不同金融子市場的簡介、對不同金融中介機構的簡介;三是貨幣理論和政策,包括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等相關理論和政策;四是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關問題,包括金融抑制、金融創新、金融監管等內容;五是與國際金融相關的內容,包括外匯和匯率、國際收支平衡等內容。這樣的內容設計看似面面俱到,但正因為內容過于龐雜,而非金融專業對金融學課程的課時安排一般只有一學期36課時或54課時,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就是走馬觀花式的簡單介紹,難以突出重點和專業特色,學生學后可能就是記住一些專業名詞,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特征和規律還是摸不著頭腦,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未體現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目前國內高校非金融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學》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對于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金融學》只是其專業基礎課,在學習完這門專業基礎課后,還將進一步學習金融學專業的不同分支學科課程,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等,會對在貨幣銀行學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普及金融知識式教學而言,由于缺乏后續課程對相關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因而需要在這一門課內使其對金融運行規律和機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社會上的金融現象基本可以做出較為正確的解讀,并且對于其本專業的學習可以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而從目前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設計來看,顯然難以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此外,授課教師基本來自于金融系或金融學院的專業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有所側重,而是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沒有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教學內容改革沒有跟上金融實踐的發展。高校教學改革是年年在談,年年在研究,但往往談得較多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改革卻談得不夠。特別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教學內容改革顯然落后于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一方面是我國的金融改革實踐如火如荼、日新月異,另一方面卻是金融學教學內容十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這些金融實踐的發展,需要在金融學教學中加以體現和解讀,而如果沿用傳統教材的內容體系,過于強調貨幣發展、銀行運行和貨幣政策等內容,忽視對微觀金融運行機理的分析,則會使學生因所學內容與實踐脫節而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
二、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其原因其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認識上的原因。
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本科《金融學》課程在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課堂中,講授的是貨幣銀行學(Money and Banking)內容,相當于國外課程體系中的貨幣經濟學(Monetary Economics),范疇主要涵蓋貨幣體系、信用、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等,其中側重的是宏觀運行機制,當然也包括一些微觀運行機制。而目前經過一系列的教學課程改革之后,金融學的教學已經基本與國際接軌,其包含的內容也與國外課程體系中的金融學(Finance)基本相同,主要討論如何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對稀缺資源進行跨時期的分配。顯然與以往的金融學(或貨幣銀行學)不同,現今的金融學已側重于微觀機制方面,與微觀主體的金融決策行為越來越靠近,開始逐步體現出金融學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的特點。于是在教學方面,第一,過去的以介紹和理解概念、評介我國金融體系結構、了解金融機構職能和宏觀經濟運行機制等為核心的教學內容和理念已顯得不再實用,與微觀個體關聯更緊密的企業和家庭的金融決策、資本資產的定價等內容成為整個教學內容中的關鍵;第二,以填鴨式為特征的教學方式也早已不能成為主體,針對應用型課程的更加新穎和靈活的現代教學方式被運用于金融學的課堂之中。
一、用諸多金融實例先引起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
在本科生的教學中,我們始終認為首先培養起學生對該門學科或理論的興趣是關鍵之一。直接對學生講授枯燥的金融理論可能會讓他們一開始就覺得“學而無用、食之無味”,更何況金融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現實和人們生活聯系得比較緊密的學科。所以在教學初始,應該運用金融領域內的諸多實例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如在介紹金融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或金融是什么時,我們大可不必按書照搬“金融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如何進行資源的時間配置的學科”諸如此類的話語,而是簡單地舉一個例子即可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金融學、什么是金融。比如可以問學生,如果今天遇到這樣的情形:你擁有5萬元的股票、一套房子、5萬元的存款和10萬元的現金,那么在目前的股票市場狀況和銀行利率水平等背景下,你將如何在5年內分配自己手中的這些資源。這樣一來,一方面引導學生對當前金融形勢(包括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銀行利率水平及宏觀經濟背景等)的認識和思考,另一方面真正體會了“什么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走勢和銀行利率的不確定性)配置自己的資源,并且是時間上的配置。再如在介紹金融系統的職能時,其中一項職能是“金融系統提供管理和轉移風險的方法”,如果只是按原話來介紹,學生可能會陷入迷惑――金融系統怎么管理?又如何轉移風險?倘若我們換之以實例,比如現在的保險公司,你去投了一筆車險,為什么你會覺得心安了很多,而且自愿地每月付出資金用于保費?原因即在于,實際上你通過保險公司轉移了風險。
二、巧設疑問,激發好奇心,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探究的氣氛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教授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時,為學生們設立疑點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將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如在學習通貨膨脹率對利率的影響時,可以提出“發生通貨膨脹是有利于債權人還是有利于債務人或是不相干”這樣的疑問讓學生們設身處地去思考,這時學生的思維往往相當活躍,當思維充分發散后就會做出種種假設。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做假設性的對比,如假設通貨膨脹率為2%和4%的兩種情況,向銀行的借款利率是6%,進行對比后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結果發現通貨膨脹時往往有利于債務人,之后再通過分析和計算導出實際利率、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的關系式。再如,在講授生命周期理財計劃中遺產對一個人一生消費的影響時,可以讓他們考慮如果父母想為子女留下大約500,000元的遺產,每年要犧牲多少消費,或者可能不用犧牲自己的消費而達成目標。疑問一提出,學生們會變得饒有興趣,發揮想象以及聯系現實做出各種猜想和假設。這時可以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猜想和假設,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踐或測算來驗證。一言以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巧設疑問,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就會得到很好的訓練。
三、巧妙實施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高參與
細細回味以前在中學時期課堂上的提問和回答,我們不難發現它關注更多地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流,體驗快樂變成了反應靈敏、成績優異者的專利,思考不成熟和反應遲緩者得到的永遠是不愉快。很多學生就在這種循環往復的提問與答問中磨滅了舉手回答問題的沖動,選擇了消極坐等。于是,進入大學之后,不少學生仍停留在中學時期養成的“消極坐等”習慣之中,還有一些學生因害怕回答錯誤或幼稚而被人饑笑,被動地淪為聽眾。而進行“互動式”教學幾乎是每個教師都清楚的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教師掌握進度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應該如何更加“巧妙”地實施互動式教學,特別是在目前《金融學》課程的教學中。因為大部分的知識可能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所以一方面,讓學生回答問題應該考慮到學生們之前的知識背景,避免提出遠遠超出他們知識范疇的深奧問題,也最好不要提出太大眾化的問題,如在談到“人力資本”的概念時,可以提出“什么是人力資本,它與人口的概念差別是什么”等問題,如果學生能很快地回答出問題的要點,再繼續提出引導他們的問題:是否想過如何量化人力資本?另一方面,我認為“點名提問”的方式值得商榷,特別是課堂氣氛本來就比較安靜的班級,點名起來回答問題會使氣氛更加沉悶和緊張,尤其會給一些學生帶來過大的精神壓力,使得學習課堂知識變成了一種煎熬,本來感興趣的知識都變成了一種負擔。鑒于此,我們提倡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起回答的方式。有時學生之間的答案有可能不同或完全相反,這時恰是能達到最好教學效果――學生高參與的最佳途徑,先不要急于肯定一方與否定另一方,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思考下去,最后自然地得出對錯。
四、圍繞問題組織小組討論,培養集合思維
二、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分析
(一)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概述
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在《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的問題與分析》中指出,高校應依據自身優勢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理工類大學可發展數理金融和方法論特色。經過幾年改革,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突出工科特色,強調金融學與數理方法、工程思維相結合,強調定量分析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增加微觀金融課程開設的比例,不斷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目前一些理工類大學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已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主要表現為強調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強調金融學與工程思維、數理方法的密切結合,以及強調金融實踐課程的教學。
(二)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
從遼寧省來看,開設本科金融學專業的9所理工類高校也在進行著課程體系的優化。其中走在前沿的如大連理工大學,依靠學校深厚的理工背景,使金融學和數學密切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數量分析能力,同時注重雙語教學,培養國際化金融人才。目前大連理工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已經形成逐層推進的包括數理基礎、國際化(英語能力)、金融專業知識、金融專業實踐和金融專業拓展的五大模塊。遼寧工業大學本科金融學專業是新設專業,也在不斷地進行課程設置體系的改革和優化。為了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金融學專業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成長創新型、國際視野型和綜合應用型金融人才。本科教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我校金融學本科專業將培養重點放在具備優良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復合人才。知識結構實現“經濟理論+金融理論+金融投資實務”三位一體,能力結構實現“獲取+應用+創新”層次遞進,以保證優良的綜合業務素質。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目前優化為四個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和創新能力培養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包括外語必修、計算機、數理分析方法、管理學科基礎、法律基礎五個子模塊,共80學分,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41%,充分符合了本科階段通識教育的要求,知識結構全面合理。子模塊課程依托學校公共基礎課平臺,逐漸從基礎教育必修課程過渡為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和專業課程。外語必修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金融英語、經濟預測與決策(雙語)等;計算機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金融電子化等;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管理學科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管理學、會計學、信用管理概論、企業信用管理等;法律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經濟法、國際商法、金融監管學等。此外,學校其他院系和其他專業教師還未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公共選修課,目的是拓展學生視野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75學分,由專業必修課模塊和專業選修課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39%,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66%。由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組成。宏觀金融類課程以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等為核心展開,包括中央銀行學、財政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學等,注重金融理論的夯實,微觀金融類課程以金融市場學為核心展開,包括金融投資學、投資銀行學、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國際結算、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信用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公司金融、資本運營、基金管理、財產保險、人壽保險等。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將根據實際需求,在規定的學分內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選修課程。專業能力培養模塊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投資、風險管理、金融產品等各類業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專業基礎知識,形成適應性較強的、靈活的專業能力,為后續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36學分,由金融基礎技能和實務技能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9%,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32%。專業基礎技能模塊包括統計軟件實訓、會計模擬實訓、社會調查、商務禮儀等,金融實務技能模塊包括國際結算實訓、保險業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綜合實訓、金融投資綜合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主要培養學生的金融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2學分,重點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這個模塊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2%。具體包括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如挑戰杯大學生學術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參加研究性學習項目;參加專業能力競賽;進行社會調研及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參加開放性實驗;創業實訓等。這一模塊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培養創新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經過幾年的研討與改革,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不斷地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然而,就目前改革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比改革效果好的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程體系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不夠突出,外語必修模塊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信貸、國際稅收、國際經濟學等課程脫節,雙語課程開設不足。其次,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與計算機模塊突出了工科院校特色,但與金融學專業的融合度還不足。第三,專業選修課程雖在更新,但課程種類不夠豐富。第四,實踐和創新模塊比例有增加的空間。結合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并借鑒老牌名校的建設經驗,提出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的具體建議。
三、進一步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總體思想
工科院校優化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應立足于本科階段培養通識人才的大目標,突出綜合素質培養及專業基礎知識的夯實。同時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數理、計算機等資源優勢,努力培養具有扎實數理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后續可塑性強、適合不同層次需要的成長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二)具體建議
1.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強調知識結構體系的全面性。在金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傳統金融正在演化為以電子信息化、系統工程化為特點的現代金融。金融學科的發展特點要求金融人才的培養要強化外語、數學、法律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尤其是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更要突出自身的數理優勢。同時,本科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基礎階段,僅僅通過四年的學習不可能掌握金融專業全部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建設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時注重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提高知識綜合化程度,有利于增強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塊體現了金融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進一步優化時可以考慮在高年級開設一些與數理、計算機知識融合度更高的選修課程,如金融計量學等。同時提高英語與專業融合度,如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經濟學等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增強學生國際化程度。
2.注重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的平衡,突出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和靈活性。金融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就是以宏觀金融課程為基礎,如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保險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等,培養學生宏觀思維和分析能力,夯實專業基礎理論;以微觀金融類課程為核心,豐富如商業銀行經營、金融市場運作、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等方向的課程,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計、開發、經營、評估等實際工作做好鋪墊。
我國金融學本科創新實踐課程設置缺陷
1.課程實施過程中社會聯系不足。美國院校一個比較普遍的創新教學方式就是請知名企業或經濟家與同學零距離更直接地交流探討金融知識。他們相對于老師而言,除了擁有很多的理論知識,還充滿了更多的實踐經驗,對同學未來進入社會能起到一些更積極的作用。中國高等院校的經濟類課程設置大部分只停留于簡單的課堂教學,教學方式過于傳統,缺乏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做到學以致用。2.模擬課程仿真性不足。美國院校設置了很多模擬操作比賽課程。這在我國高等院校中也開設了諸如此類的課程,但是由于軟件開發程度的不同,我國的模擬課程雖說是叫模擬,但仍然是脫離實際的。但國外的模擬軟件相對于我國仿真程度就高了很多。我國高等院校金融學本科實踐創新課程內容的空洞與陳舊,也是造成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本市場的供需脫鉤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中美金融學專業實踐創新課程設置的比較,中西結合,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我國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需要越來越多具有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強,并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的金融從業人員,這些都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得以實現。
一是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定位中我們可以知道,應用型本科是需要培養貼近社會實際需要的專門人才,因此應用型金融學本科畢業生不僅僅需要基本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教學工作不可偏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需要通過實踐教學得以實現。
二是實踐教學是從理論上升到實踐的必由之路。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學以致用,也就是實踐。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如何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指導實踐,是培養學生利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和培養參與到社會建設的優秀品質,并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為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社會創造條件。
三是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力的有效途徑。實踐教學具有廣泛性和立體性的特點,這些是培養學生創新力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實踐能力,創新力就無從談起,隨著金融業的高速發展,金融業對于從業人員創新力的要求更是不斷提升,創新力的基礎是實踐能力,而實踐教學恰恰是形成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四是實踐教學的更深層次還在于大學生如何培養職業修養和職業行為規范的有效方式,使大學生更快的從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金融是經濟之本,更注重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金融人才的綜合素質,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所以,在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培養中,實踐教學是金融學專業必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學生必須完成本專業所要求的所有實踐教學內容,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途徑
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得以實現:
(一)課堂中實踐教學
此類實踐教學活動是在校內課堂上或校內實驗室環境內,以理論解釋和模擬演練為基礎來進行的實踐教學,其主要形式有“案例式教學”,這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結合授課內容,選擇與之相關的近期中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當下的時事往往是學生所了解并想迫切知道原因的;另一方面,運用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去進行分析、推理并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及時發現不足并對其進行彌補,提高學生們分析與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創新力,并且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這也是日后學生工作中所需要提升的方面。“課程實驗教學”是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安排,根據需要對課程組織一定學時的實驗內容,教師設計好既定的實驗項目和要求,運用實驗室的硬件和教學軟件進行模擬金融交易,通過學生的實驗報告等來測定學生對金融知識的把握和解決實際問題,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課堂外的實踐教學
課堂外的實踐教學是以提升學生職業意識、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力為主要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來得以實現:“金融模擬競賽”,在校園內組織形式多樣的金融模擬類競賽,在學生范圍內大力宣傳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例如模擬炒股、模擬外匯操作、模擬期貨交易等,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參與金融實踐的興趣,使其對金融操作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創新力都有所鍛煉和提升,并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選拔優秀學生參加更高層次的競賽,為學生們對外交流創造條件,增加學校的知名度,以及查找差距;通過課外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制定“投資與理財規劃書”,讓學生在遵循國家金融及投資方向等相關政策和法規,通過運用課堂上所學的金融類基礎理論,模擬對企業、家庭或個人的投資與理財規劃書,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公文寫作能力和提升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為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金融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財工具的能力;舉辦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同學對金融熱點問題的關注度,提高社會責任感;舉辦“金融知識講座”學校或院系可邀請相關的金融監管部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以及金融專家、學者等圍繞某一金融問題舉辦講座,這樣學生不僅能及時了解金融時事動態,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識,而且能接觸到許多真實且有代表性的金融案例和數據,培養學生的金融興趣和數據分析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實際金融工作奠定基礎。
(三)校外實踐教學
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比不可少的教育環節。校外實踐教學是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為平臺,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現場認知實習”,組織學生到金融機構去感受金融職場氛圍和環境,這種往往是在模擬環節中無法實現的,使學生從心理上更早的培養職業意識;“參觀金融實務流程”,即由現場專業職場人員講解并進行實務演示,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并全面了解金融操作的基本流程;“專業技能訓練”通過設立模擬銀行或模擬證券公司等,或與金融企業合作設立代培基地,對學生進行專項技能訓練,例如銀行柜臺業務操作能力訓練、保險業務操作能力訓練,這種專業技能訓練要根據教學需要和金融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四)社會調查
這是學生利用校園所學的知識如何加以應用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檢驗方式,同學們利用寒暑假或校外實習的機會,通過實地走訪調查,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調研、分析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提出合理化建議,這種方式有效的提高學生認識和觀察社會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學生步入社會進入職場進行前期鍛煉。也是學生們進一步運用綜合理論知識和綜合職業技能,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過程。
(五)畢業實習
這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到相應的實習單位進行一段時間的實地鍛煉,從事與職員一樣的經營管理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也是對學生實踐技能和學校的培養模式的一次檢驗;同時學生與教師的參與也能幫助金融企業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利用教師的理論研究參與金融企業的課題研究和金融產品開發與營銷提供理論支撐,使校企之間有一個良性的互動和交流,也為日后的教學改革和知識的更新打下基礎。
(六)課題研究的參與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教師的兩大基本職能,但在科研中往往學生參與較少或總是被動參與,因此高校教師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應結合課程內容要求和具體實際情況,選擇優秀的、能力較強的學生或學生團隊,嘗試讓其參與其中,這種實踐過程比單純的案例分析或者模擬操更具有現實感,對學生而言更加真實和具有價值意義,會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的發揮,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提升學生的理論功底,為日后的進一步深造學習打下基礎。
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保障措施
實踐教學能否順利實施和達到教學的目的和效果,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與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具有較高理論造詣和扎實的應用能力的師資力量,是應用型本科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知識的更新和獲得渠道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和金融創新工具的日新月異,金融對經濟乃至世界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并得到廣泛重視的條件下,對金融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有較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力,并能將這些傳授給學生,因此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應該更多地增加實踐經驗,應廣泛與金融機構、企業加強聯系與溝通,熟悉行業的最新動態,條件允許的話,通過校企合作和學校扶持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到金融機構鍛煉;同時,學校應鼓勵來自金融機構、企業等各類金融機構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來學校進行實踐指導,聘任兼職教師也是改善學校師資力量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
(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建設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金融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管理水平也直接體現了一個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條件,是培養綜合素質高級金融人才的有力保障,因此近些年來,國家、省市對于高校的教學基地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實踐教學基地為實踐教學提供完備的、有序的、真實的實踐場所,包括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校內基地著重模擬職場的場景和流程,訓練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能,以此來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應本著目標具體化、環境職業化、管理現代化的目標設立,使實踐教學基地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貼近現實;校外基地是利用社會資源,把學生放到金融企業經營、管理的第一線去學習和鍛煉,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體會一個從業人員的感覺,通過職感的培養和真實的業務操作,使其知識、能力、素質在實踐中得以增強和提高,進而達到社會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由于金融領域的特殊性質,往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需要學校積極進行多方面溝通與洽談,努力構建互惠雙贏的長期校企合作關系,使金融機構和企業成為學校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學校也要發揮自身科研能力和培養教育優勢,為金融機構和企業解決現實問題和為職工進行培訓,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共同建設高質量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三)制度建設
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必須有一系列規章制度作為保障,并嚴格按照制度運行,使教學得到全過程的管理和監控。為了保證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之后能夠正常開展并保障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建立完善、多元和嚴謹的教學管理體系,并以強有力的運行機制來作為保障,把每一環節的實踐教學工作都能落實到位。這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教學文件,并以此為依據來規范各種教學行為,指導教學活動,對未達到要求的教學行為起到約束;實踐程序管理,為了完成實踐教學大綱中提出的教學目標和實現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實踐內容,應對實踐操作進行規范化、模塊化,使教學更加合理、有序。建立激勵機制,過去長期以來,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為了適應實踐教學體系的要求,必須建立一套有利于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行的獎懲機制,例如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和經費劃撥等教學實務上向有實踐教學環節教師和部門傾斜;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管理環節,應建立科學的考核方法,針對不同的實踐階段、形式和內容采取不同類型的考試形式,如在沿襲傳統的筆試、模擬操作等常規考試形式外,還可以進行專題大作業、專題綜合實踐等綜合型考試等多種創新形式的考試模式。
參考文獻
[1]齊美東.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措施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5):192-193.
[2]唐志武.地方高等院校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0(6):103-105.
[3]滿雪東.淺談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J].商業經濟,2011(10):122-124.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金融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對高層次卓越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業現有的人才狀況,尤其是高端卓越人才的數量已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學卓越人才開發的重要性和艱巨性,適應時代的需要,針對當前金融學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有效的路徑,探索更為科學的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一、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培養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
(一)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的金融從業人員高達數百萬,但是真正的復合型卓越金融人才的數量卻相對較少。據統計,2011年,以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為代表的企業人才需求量較往年出現最大幅度增長。其中,人才需求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基金經理、股票研究員、金融分析師、產品研發人員、渠道銷售等高端崗位上。
目前我國開設金融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很多,近幾年,幾乎所有財經類院校、部分綜合類院校、民辦院校都先后開設了金融專業。每年畢業的學生數以萬計,由于培養目標的同質化,部分高校已出現本科畢業生結構性過剩的現象,就業壓力非常嚴峻。麥可思公司的《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0屆金融專業本科生失業人數為6300人,在2010屆本科專業失業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七。就業市場對2010屆金融專業本科生要求的前三項核心知識分別是:經濟學與會計、銷售與營銷、消費者服務與個人服務。這三項核心知識要想獲得本質上的提高,除了要有扎實的金融專業理論基礎之外,還需要在知識面、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職業素養等各方面素質上進行全面的提升。
(二)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培養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1.課程體系不盡合理,課程內容有待完善
隨著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金融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愈加重要,根據金融學科建設的需要,各高校都對金融學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但目前的課程體系仍不盡合理,缺乏系統性。主要表現為:各門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銜接,容易造成部分知識點的重復或遺漏;專業課程設置較為單一,選修課程設置偏少,容易出現學生培養的同質化;忽視與數學、外語、計算機、法律等多門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數理基礎較為薄弱,造成部分學生在計量經濟學、金融工程學、金融計量學、期權定價理論等課程的學習中面臨較大困難。以上種種容易造成學生知識面不完整,知識結構不合理,系統性不強。
在教學內容上,主要表現為課程內容更新較慢,滯后于金融業務的發展,缺乏前瞻性,未能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內容,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授課內容上,偏重對宏觀經濟理論的學習,忽視對微觀領域和數理金融的研究;重視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對職業素養的熏陶。
2.實踐教學體系、方法和條件的不足
目前,部分本科院校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不合理現象。教學過程中仍未擺脫以教師、課堂講授、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第一,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在不同實踐課程的銜接和學時分配上缺乏整體規劃。第二,實踐教學方法、手段創新不足。許多高校金融學實踐課程基本上停留在運用教學軟件的模式上,更多的是將實踐課程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很多實踐課程主要是上機模擬操作,考核方式主要是實驗報告或論文,單一的教學手段使部分實驗教學仍停留在知識傳授范疇,還未上升到對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造能力、創業能力培養的高度。第三,未能形成較好的實踐條件。在實踐氛圍上,相關部門對理論教學更為重視,但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的情況,使學生對自身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沒有形成自覺的意識。此外,校內實驗室建設有待提高,部分實驗室設備陳舊落后,軟件更新較慢等現象都無法滿足學生充分掌握實踐技能的要求。同時,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滯后,導致開展畢業實習等校外實踐環節的效果并不理想。
3.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手段單一
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下,目前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仍以課堂講授灌輸為主,較少采用啟發引導式、辯論互動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擬式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且教學內容枯燥,效率低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相對被動地位,缺少主動參與和互動機會,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且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及吸引力,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專業知識興趣不濃。許多課程的教學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學生考完試后,很快就將所學知識遺忘,畢業后也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4.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各院校教師隊伍一直在不斷更新,高學歷的教師比例逐步提高,但大多數教師仍缺乏在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從業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實踐能力不足的情況。此外,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專業結構、梯隊結構尚不盡合理,部分教師對當前金融專業教學的分析角度微觀化和研究方法定量化等趨勢難以適應,在培養卓越金融人才所需的知識與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二、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與培養模式思考
(一)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
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主要包括:扎實的金融理論基礎和復合的知識結構;敏銳的觀察力、超前的眼光,準確的判斷力、充分的競爭意識、較強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以及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職業操守。
金融學卓越人才的培養,應當以我國金融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結構為導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層次性的目標。要從過去為封閉的國內經濟金融部門服務轉變為為開放的國際經濟金融部門培養人才;從單一的為金融機構培養人才,轉變為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公司企業、科研院校等在內的整個市場培養人才;從培養窄口徑、同質化的一般金融人才轉變為培養具有寬口徑、高素質的復合型精英人才。
(二)金融學卓越本科人才的培養定位
本科院校培養金融學卓越人才的定位,應當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出發點,構建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具有如下特點:
1.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學生應當掌握完整、系統且科學的專業知識體系。除了金融專業知識之外,還應具有一定的外語、數學、計算機、法律、會計、管理等多元化知識儲備。
2.較強的實踐能力
卓越的金融人才,應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知識創新和技術開發的能力。
3.素質的全面提升
專業知識的運用和專業技能的發揮往往與個人的心理素質、身體條件、職業道德,以及意志品德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直接影響任務完成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誠信水平、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思想道德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培養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
金融學;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解析
2012年,遼寧省教育廳組織有關專家和學者針對金融學本科專業制定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于2013年開始用于全省金融學本科專業綜合評估。由于各高校金融學專業辦學時間不同,所以,為了更突出公平性,該指標體系被進一步分解為適用于普通本科的金融學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適用于新建本科的金融學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二者差異不大,都是由6個相同的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加專業特色指標(屬于加分項)構成,當然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權重安排有一定區別。在此擬結合新建本科指標體系作一下解析。
一、生源情況
生源情況權重為0.10,其二級指標只有一個:招生錄取情況。主要觀測點有兩個:一是本專業學生入學平均標準分數,其計算方法是:近四年的每名學生高考總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該生所在省高考滿分值(文、理分科)后得出標準分的平均值。二是學生入學平均標準分數在學校整體招生中的情況,其計算方法是:近四年該專業國家統一高考錄取的學生入學平均標準分數與該校所有國家統一高考錄取的學生入學平均標準分數的差值。對于專業建議而言,這個指標可謂是外生變量,與專業建設本身關系不大。
二、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權重為0.20,其二級指標有兩個:
(一)培養方案
由2個觀測點構成: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培養目標由兩個二級觀測點構成:(1)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與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課程設置的符合程度;(2)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對培養目標的支撐程度。課程體系由三個二級觀測點構成:(1)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的吻合程度;(2)課程設置對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的支持程度;(3)教學計劃中專業主干課程和主要專業課程對知識和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這個二級指標重在考查培養方案,所以,不斷修訂和完善培養方案,做到“止于至善”是此指標的題中應有之意。
(二)培養模式改革創新
由2個觀測點構成:(1)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具體措施與實施效果;(2)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與實施效果。
三、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權重為0.25,是金融學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權重最大的一級指標,它由如下五個二級指標構成:
(一)專業師資基本情況
由6個觀測點構成:(1)專業師生比。二級觀測點有兩個:①專業專任教師師生比,主要考核學校自有金融學專業教師的相對數是否達到省里評估要求;②專業專任及兼任教師師生比,主要考核學校專兼職教師整體上是否能夠滿足專業教學需要。(2)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主要考核學校金融學專業專任教師中高學歷教師比例(。3)高層次專任教師情況,主要考核學校金融學專業教師在國家、省里專業方面的影響力(。4)近四年本專業高級職稱專任教師為本專業本科生授課情況,包括兩個二級觀測點:①近四年本專業教授為本專業本科生授課的授課率;②近四年由本專業高級職稱專任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含專業基礎課)的比例。(5)具有行業經歷專任教師比例。
(二)專業專任教師科研情況
由3個觀測點構成:(1)近四年專任教師發表學術論文情況。(2)近四年專任教師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情況。在此,只有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獎、省政府哲學社科獎和國金融學會優秀成果獎才計入統計范疇。(3)近四年專任教師主持科研項目情況,只有以第一立項單位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部委級項目和省教育、財政廳、哲學/社科基金項目才列入統計范疇。
(三)專任教師教研情況
由3個觀測點構成:(1)近四年專任教師發表教研論文數量。(2)近十年專任教師主持編寫本專業教材情況(。3)近十年專任教師主持省級以上教研項目情況。國家及省教育行政部門教改立項、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和中國高教學會立項課題都在統計范疇。
(四)實驗實踐教學條件
由3個觀測點構成:(1)現有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含軟件)生均值。(2)近四年新增的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含軟件)生均值。(3)近四年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數量及各基地實習學生人次數與專業在校生總數的比值。
(五)圖書資料由2個觀測點構成
(1)現有生均專業紙質圖書資料冊數。(2)現有專業電子圖書資料源的個數,隨書的資料光盤和獨立學院母體學校的資源不包括在內。
四、本科教學工程與教學成果獎
本科教學工程與教學成果獎權重為0.15,由兩個二級指標構成: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和教學成果獎。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由2個觀測點構成:(1)歷年省級以上本科教學工程項目。教學工程項目主要強調省級以上示范專業、特色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精品課程、雙語示范課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重點支持專業、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體化教材、精品教材等的建設。(2)歷年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只要是教師參與完成的即可統計。
五、教學質量保障
教學質量保障權重為0.10,由一個二級指標構成:質量保障體系。它強調以下三點:(1)質量監控。它強調教學質量監控的機制及教學各個環節的質量監控措施。(2)質量評價。它強調教學質量評價機制要健全,并涵蓋教學的各個環節,能進行多角度的評價。(3)反饋及效果。主要評價質量保障體系是否有持續改進之效。
六、培養效果
培養效果權重為0.20,由兩個二級指標構成:
(一)就業情況與培養質量
由2個觀測點構成:(1)近四年就業率情況,主要統計本專業畢業生的年終就業率和靈活就業率。(2)十名優秀校友簡介,要求每人簡介500字以內。
(二)在校學生綜合素質
由4個觀測點構成:(1)近四年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及參與科研項目學生人次數與專業在校生總數的比值。創新創業活動指國家、省、校三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科研項目指學生作為課題組成員參加的國家、省部和市級縱向項目和橫向項目。(2)近四年學生獲省級以上各類競賽獎勵情況。只要本專業學生為獲獎人之一即可。(3)近四年學生發表學術論文情況。學生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都可以。(4)五名優秀在校生簡介。要求每人簡介300字以內。
作者:吳云勇 單位:沈陽工學院
七、專業特色
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金融人才,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近年來,人才市場上金融專業本科生的就業矛盾表明:一方面,金融機構、企業對新型金融人才需求急劇增加,迫切需要那些同時具備金融學、財務管理、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能將經濟分析、數據處理等工作融于一體,能進行通常的宏觀經濟分析,特別是能夠處理各類微觀金融問題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金融專業本科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為解決這一矛盾,高校必須積極推進金融學科的教學體系改革,特別是大力發展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實驗教學,因而以廣義實驗課程群建設推進金融實驗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對實驗課程群的研究與實踐不足。
金融學科口徑寬泛,涉及銀行、證券、保險、外匯等多個領域,金融實驗教學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硬件資源以實現實驗教學的集約化、硬件資源的規模化。我通過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發現:長期以來,金融實驗課程各自為政的現象較為突出,教師們在進行理論課程教學后,從課程自身角度進行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的安排,對整個實驗體系的考慮較少,容易造成一些課程實驗內容的重復,實驗課程體系缺乏整體性、順序性和互補性,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和實驗設計的不合理,究其主要原因是對實驗課程群的研究和實踐不足。
2.實驗內容整合與銜接不足。
金融實驗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技術性,且不斷推陳出新。傳統實驗教學方法的主要缺陷是管得過多,整個實驗教學過程幾乎都是教師領著學生走,學生自主性較差,依賴性強,缺乏創造性,其結果是學生模仿多、被動多、個性少、創新少,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意識不強。畢業踏上工作崗位后,適應期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弱。
3.實驗室設備落后,實驗教學軟件良莠不齊。
實驗教學依賴于實驗設備條件,添購、更新儀器設備需要大量經費的投入。盡管近幾年來各高校不斷挖掘潛力,加大了對實驗室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實驗室的面貌大為改觀,但由于學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新專業的不斷開設,實驗室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另外,實驗教學中新的實驗、新的應用又對實驗設備提出新的要求,實驗室設備顯得相對落后。此外,當前實驗軟件市場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軟件設計不夠完善,運行不穩定,升級能力不強,也給實驗課程的建設帶來困難。
4.實驗課程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大部分學校實驗課程的教師仍由理論課程的任課老師擔任,他們不僅負責理論部分的課堂教學,而且直接負責相關實驗課程的教學,專門的實驗老師較少。這樣的狀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高水平、專門的實驗老師少;二是理論課程教師兼任實驗老師其實驗課程的專業性不夠強,例如一些老師對軟件的功能和應用并不了解,無法回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提出的現實問題,甚至一些老師對計算機的應用知識十分有限,無法很好地指導學生實驗,這也是實驗課程建設的一個軟肋。
二、對金融學本科專業實驗課程群建設的構想
1.認真進行廣義實驗課程群研究,構建“四層次多平臺”的金融學本科專業實驗課程群體系。
在對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進行認真思考、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教師要努力找尋各門實驗課程之間的聯系與知識內涵的銜接,從廣義課程群的角度來構建整個實驗教學,能更為有效地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各門課程在整個實驗教學體系中的作用,達到最優的實驗教學效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零散、效率低下、缺乏整體性的實驗教學問題。金融學專業廣義實驗課程群結構體系的設計思路是:實驗課程群總平臺分類實驗平臺業務實驗平臺具體項目實驗平臺四個層次構建。其中涵蓋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綜合應用課的相關知識。各實驗平臺包括具體的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如:分類實驗平臺主要包括金融業務實驗平臺,金融理論研究實驗平臺,以及金融產品研發和設計實驗平臺,這三個分類實驗平臺的設計將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業務鍛煉與業務創新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對學生的實驗訓練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整個金融學本科專業廣義試驗課程群的構架如下圖所示。
2.發揮各平臺的作用,形成梯級建設模式。
在實驗教學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各級實驗平臺的作用,達到融匯互通的效果。如:分類實驗平臺包括金融業務實驗平臺,金融理論研究實驗平臺,以及金融產品研發和設計實驗平臺。具體而言,對于金融業務實驗平臺的實驗教學主要是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要求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通過仿真模擬,熟悉金融業務的交易流程和操作;通過業務平臺具體下設的項目,讓學生掌握具體金融業務的基本內容和實際操作流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畢業后較快適應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金融理論研究實驗平臺主要著眼于培養學生運用宏觀經濟信息進行經濟研究,以及運用金融分析軟件進行金融建模實驗,進行經濟預測和決策分析,從更高一層次對學生的金融實驗提出要求。因為當今的金融行業不僅需要具體業務的操作者,而且急需能夠運用現代化的金融研究手段和工具進行經濟和金融研究的研究者。有了上述兩個平臺實驗課程的鍛煉和訓練,再通過金融產品研發和設計實驗平臺,從金融學專業的整體知識視角設置一些綜合性強、專業面廣及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實驗項目,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設計實驗方案,綜合運用各層次、各階段的實驗內容,打破課程界限。例如,一方面可以結合當前銀行項目設計和研發的方向和內容進行模擬設計,甚至可以請銀行的人員出題,由學生按要求進行研發和設計,這樣與現實緊密結合的實驗訓練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設計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和興趣愛好,自行設計實驗項目和實驗方案并進行研究,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利用實驗室的條件參與到老師的科研項目中,本部分將重點培養學生科學創新能力,提高實驗教學的水平和層次,在梯級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實驗教學的質量。
3.其他方面的配套。
構建了合理的實驗課程群體系,形成了分級有序的實驗平臺,設計了具體的實驗項目,為達到良好實驗的效果,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協調與配套。
(1)實驗室條件不斷完善。實驗室條件可以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來看。學校應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加大對實驗室的投入。金融專業應規劃建設如金融研究實驗室等理論探究型實驗室,模擬銀行、模擬證券、保險實驗室等應用型實驗室,商業銀行實踐基地、證券實踐基地等實務運作實踐基地。這些實驗室以網絡化和多媒體化為建設原則,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提供真實與虛擬相結合的實驗條件,促進教學、科研的發展。另外,金融實驗課程需要教學軟件,軟件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實驗課程開設的成敗,這就要求教師在采購軟件時進行認真比較,選擇緊跟行業變化和綜合性強的軟件,滿足實驗教學工作的需要。
(2)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設想,結合實驗予以探討和驗證。在相關金融知識結構的實驗教學中,結合前沿知識的發展以及國內外金融市場的運作實例,根據模擬交易系統,分析軟件,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改革實驗教學手段,實驗教學手段的改革主要是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金融實驗教學當中,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更新教學手段,開展信息化輔助實驗教學。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培養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教師應該有完善的知識體系。實驗課程綜合性強,以金融專業的商業銀行業務模擬實驗為例,該課程以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為基礎,融入銀行存款業務、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等知識,特別是隨著現在銀證業務、銀保業務的興起,銀行業務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因此要求指導教師知識體系完善。其次,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實驗課程要緊跟社會、緊跟行業的變化,教師必須密切關注社會與行業的要求,使得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評定標準能與社會需求、行業要求接軌。最后,還應培養一批實驗教學骨干,鼓勵和支持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參與實驗室的教學和管理,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
(4)實驗教材、實驗內容的動態建設。實驗課不同于理論課,不同高校的實驗環境、學生基礎和其他條件不盡相同,所以各高校應根據實驗教學大綱并結合本校實驗環境,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本地方金融人才的需求狀況,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自己的實驗教材。因為金融業務的特殊性和現實性特點,也要求實驗教材和實驗內容必須處于一種動態調整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采用這樣緊密聯系實際的實驗教材和實驗內容來指導實驗教學,才能更好地實現實驗教學的目標。
三、結語
探索建設金融學本科專業廣義實驗課程群,是為了適應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是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首先,金融實驗課程要將專業課程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訓練學生掌握專業分析能力和專業工作方法。其次,金融實驗課程應該是對某些經濟工作崗位的全面模擬,使學生能通過模擬提前熟悉這些崗位,為就業奠定基礎。最后,通過精心設計并充分發揮實驗平臺的作用,逐步形成由淺入深的梯級建設模式,提高實驗教學的層次和水平,培養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最終實現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康海媛.金融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模式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08,(7).
[2]惠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2).
[3]曉星.關于金融學本科專業實驗教學的探討[J].渤海大學學報,2008,(5).
我們對湖南省長沙市幾所本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創業的現狀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出金融學專業大學生對創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部分金融學專業的大學生認為創業首先是開創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他們的創業動機很明確,同時,創業目的也不再單純是賺錢,從一定意義上說更多的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對于學校經常舉辦的模擬創業大賽,大學生們認為有興趣可以積極參加,但大賽畢竟還是與創業實踐有一定差距;有創業機遇的話,他們愿意選擇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行業,把握好創業的時機進入。他們承認自己對創業知識及政策的了解還不全面,迫切希望學校能在創業教育方面提供指導;盡管大學生們在面對創業失敗時表現出了積極樂觀的心態,但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對投入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小;相比較選擇有資金或學歷的合作伙伴,他們更傾向于選擇與有經驗的人合作以彌補自己創業能力的缺乏。
二、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創業難的原因
(一)缺乏創業的充分準備
盡管大學生對創業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和熱切的期待,但真正力排萬難,實施創業的大學生還是不多。其中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市場起伏、法律和政策變動風險、資金有限、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等無法預知的挑戰,但多數大學生并未做足創業準備,這無疑加大了創業風險。
(二)缺乏創業啟動資金
在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往往是資金的匱乏。大學生,作為沒有就業經驗的群體,也就意味著沒有自己的積蓄。他們能承受的創業投入資金范圍有近80%是低于10萬元的,而且向銀行貸款進行創業資金來源的僅占10%左右。這反映出大學生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強、有關大學生融資的國家優惠政策不被了解;而且也說明政府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執行情況不甚理想。
(三)缺乏創業具體實踐
創業實踐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學生創業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生在校期間關注度最高的當然是其所在專業系統性知識的學習,對與創業有關的各類實踐活動并沒什么具體操作經驗。大學的社團雖然也經常邀請知名實業家來校講座、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舉行一些創業大賽,但對完全沒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大學生們來說,不僅機會有限,而且還不夠深入人心,大學生能從此學到的實踐經驗仍停留在表面感知上。而一到要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儲備的的相關創業知識也就有限了。
(四)缺乏綜合創業能力
創業能力是創業過程中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體現,這是一個系統的整體,而不單純指某種技能。新時代下,作為復合型人才的大學生,他們在創業實踐開始過程中,難免表現出創業各需各項能力的欠缺,尤其是大學生的創業觀念可能會偏離最初的目標。
三、提升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創業能力的對策
(一)金融學專業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及創新創業能力
1.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合理的創新創業知識結構不僅包括必要的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尤為重要的還有綜合性知識,如相關政策、法規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實踐證明,只有大學生在校期間構建全面、合理的知識結構,才有利于投身社會后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系統性的創新創業知識結構可通過構建“三大平臺”的教學模式來完成,即依托課堂教學、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和校外實踐三大平臺。以學科專業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主渠道,以課外科技創新為主的社團活動是大學生積累創業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而校外實踐、產學研合作為中心則是開闊大學生視野,完善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高級階段。這“三大平臺”的教學模式結合,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2.注重提升自我創新創業素質
當代大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考慮外在因素并結合自身條件,做好創業策劃等充足的準備以應對未來不對預知的創業困難。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創業成功的首要因素。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熟悉相關心理學和法律知識外,還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性格和不畏艱難的決心,另外還有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當前,很多大學生社交能力不強,有的喜歡長期“宅”在寢室,這容易滋生大學生自私、孤僻的情緒。如果大學生缺乏迎接意外打擊、挫折和困難的心理準備,就容易在困境中陷入被動,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潰。如何增強大學生自我抗打壓能力,磨練出堅毅的品質、自主的思維和健全的人格,是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必修功課。
3.積極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和科研活動
實踐最能鍛煉和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只有在實踐過程中多看、多聽、多問、多想,反復調査,反復檢驗,不斷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才能從實踐中摸索出真知。大學生要多利用在校期間的空閑時間,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創業計劃競賽,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鍛煉和提高其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十分有益。
4.探索團隊的學習模式
大學生們在參與學科賽事、承接項目的過程中,首先就可組建團隊。團隊的成員為了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會到處尋求答案。大家因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聚集,之后將共同的興趣愛好得以深入,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團隊按規則定期召開交流會,會上師生展開討論,樂于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可通過交流會提出各自新思路、新想法和新創意來解決問題。通過團隊的學習,其中的成員還能學會正確處理與團隊中不同成員的關系,學會在團隊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而團隊也可組織早期畢業的校友重返校園,反饋社會需求,并傳授經驗。
(二)高校要構建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合理設置創新創業系列課程
首先,高校應開設創新學、創業學方面的公共選修課,使金融學專業的大學生汲取有關創新創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其次,還要通過開設剖析創新創業精神等心理方面的專業課程,提高金融學專業大學生提出金融類創業設計方案、論證創業方案的能力,增強他們不怕面對創業困難的精神;最后,要加強創新創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金融學專業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的能力。
2.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教師受到長期身處校園環境的制約而可能本身缺乏創新創業實戰方面的經驗,學校應多鼓勵金融學一線教師積極參加創新創業類研討會和科技論壇,使老師們獲取經常學習的寶貴機會;金融學專業的實踐課上,任課老師應多與本土前沿高新技術企業聯系,使金融專業的教師能在課堂上多多引入實例。同時,金融學專業所在院系可以聘請金融學專業的成功創業人士和校友為客座教授,通過為金融學專業的師生開展專題講座,傳授創新創業方面的技能和知識,使金融學專業的大學生能夠直接感受創新創業的過程,增強他們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和熱情,激發他們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開闊金融學專業師生的視界。
3.健全創新創業激勵機制
學校和院系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基金”,來鼓勵和激發大學生創業的夢想。在校園內營造創新創業的教育氛圍,通過對有未來發展前景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一定的資金資助,利用學校的有利條件為金融學專業的大學生提供所需要的創業場地和相關的便利措施,對積極參與指導的金融學專業的教師更要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只有建立健全金融學專業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才能吸引更多專業的大學生和教師參與其中,才會使校園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人才脫穎而出。
(三)全社會群策群力關心大學生的創新創業
1.加強創業基地的創業集群建設
國內目前已建有大連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南京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無錫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和中國蘇州創業園等等。各地政府應加強以創業基地為主要形式的創業集群建設,通過在投融資、法律、會計、管理等方面設立輔導員和創業導師以及孵化企業信用體系,實現全社會宏觀、中觀和微觀資源的有序使用,對發展潛力好、經營規范的骨干孵化企業,由當地高新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參股投資,列為重點跟蹤企業,并通過創業股權形式(3%-5%)對企業進行創業輔導,培養企業反哺意識,分享創業成果。通過政府加強對創業基地的建設,為高校師生構建資本、技術、勞動力相結合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創新創業的多種思路和渠道,實現社會資源共享,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2.優化創新創業融資體系
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創業資金的支助。為了緩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籌資壓力,光靠地方高校設立一定的創新創業基金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政府要不斷改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融資的環境,鼓勵社會上有愛心的成功人士,共同設立有資金規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加大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落實創新創業補貼、提供小額貸款擔保、實行稅費減免等政策,讓全社會和大學生整個群體全面了解政府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融資方面的支持,科學地擴大大學生創新創業融資方式的選擇。
3.家長要理解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0-0274-02
一、本科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大一統”非金融專業,未能體現各專業的學科特點
1.教材選用的大一統。目前,我國高校在《金融學》這一門課程的教材選用上,對于非金融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沒有區分,都用的都是大一統的教材。但是《金融學》這門課程對于金融專業和非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先行和后續課程的安排設置是存在很大區別的。對于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在《金融學》后續的課程設置上還會開設金融學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諸如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保險學等。這些課程的后續學習對于《金融學》中所學的內容會得到更深層次的鞏固和拓展。金融學專業的本科生對于這一門課程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對非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金融學》的后續課程更多是其本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和方向課。
2.教學模式缺乏專業特點。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教學而言,一是對于講授的內容僅僅是在有些章節的深度比較金融學本科專業的要求略淺;二是講授內容的量與講授時間之間,只能是更加側重于對金融知識的普及式教學;三是非金融專業學生,其后續課程是各自本專業的主干課和方向課,同時由于在講授該門課程時沒有結合本專業的特點,使得《金融學》這門課程既不能有助于學生后續專業的學習,又不能對《金融學》知識進行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導致學生在《金融學》在課程結束后對于該門學科的進一步學習出現斷層,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二)純粹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環節
1.教學內容滯后。現在知識經濟時代金融環境日新月異、金融事件層出不窮、金融技術翻天覆地,而金融學教學內容十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教學內容改革顯然落后于金融實踐的發展。這些金融實踐的發展,需要在金融學教學中加以體現和解讀。如果沿用傳統教材的內容體系,那么在強調貨幣發展、銀行運行和貨幣政策等內容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微觀金融運行機理的分析以及客觀現實金融事件和金融環境變化的重大視點問題闡釋,那么這樣會更加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加深學生對教學理論內容的深入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呆板。金融專業本科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后,開設的后續課程中有具體的金融實務操作的實驗課程,對學生的金融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能力有一定的幫助。而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學生而言,在現有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之下,純粹就是理論知識的羅列、理解,對于現實中的問題,如何來進行操作,沒有講授和教學的安排。
二、本科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改進的原則
(一)體現學科專業的差異性
尊重各個不同專業的差異性,按照學科門類或者是一級學科或者是二級學科在金融學教學大綱上應進行區別。這樣金融學作為學科基礎課,那么對于學生后續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能夠起到基礎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對金融學實踐的實際運用上有具有交大的可能性。
(二)注重實踐性教學作為補充
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盡管《金融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但對于非金融專業的本科學生而言,教學的深度較之于金融專業教學內容略淺,不需要講解太深的金融理論。而另一方面,非金融專業本科學生也會面臨金融行業的就業機會,那么他們也需要在具備一定金融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實踐操作能力。這就需要在《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中增加實踐教學的環節,在保持完整的、基礎的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兼顧一定的實踐教學環節。只有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具備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三、改進本科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的路徑選擇
(一)社會資源共享,推動實踐教學
高等學校作為培養社會各行業所需人才的基地,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作為社會人才的后備群體,在其學習期間就應該廣泛了解和獲取社會市場信息。對于學生專業學習而言,也就需要了解行業的現狀和實體案例,這些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有些教師在社會團體中有一定的兼職,那么可以讓學生獲得相關的信息;有些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實習相關行業企業;而后者對于現實教學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可以聘請相關部門的政府官員、銀行高管等社會精英擔任名譽教授、兼職教師等,不定期以講座、沙龍、論壇等方式作為日常《金融學》教學內容的補充,向學生講解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金融事件,推動金融學實踐教學的進步。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理論教學
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使得我們可以以最低成本享用大量的公共資源。其一,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媒體資源平臺,收集到第一手經濟金融領域中發生的金融案例,建立金融案例數據庫。讓學生自愿組織學習小組,應用所學的金融學基本知識和理論、基本分析方法進行課堂討論或案例分析,任課教師進行的點評,著力培養非金融專業學生運用金融基本知識分析金融現象、金融問題,并嘗試解決的能力。其二,可以利用遠程教育系統,不定期的組織學生選聽著名大學《金融學》的有關課程。接受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使學生了解金融學發展的前沿理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達到雙語教學的效果。
四、結論
通過上文的闡釋不難發現,現有金融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缺乏實踐培訓、沒有各專業差異性的不足,改進金融學教學的路徑選擇包括,加強學校與金融企業的合作,加強雙方的人才互動交流,開展實驗室教學方式,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等。
參考文獻:
[1]林偉君.校內模擬銀行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339-442,448.
[2]楊曉蘭,王雁茜,金雪軍.在金融教學中應用實驗經濟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以購買力平價理論檢驗為例[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3):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