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林設計規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11 16:48: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態園林設計規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1 生態園林規劃的議題分析

所選取的園林具有如下自然環境特征。一是多變地形切割的破碎生態系。高差異度的地理環境中,各種植群的入侵、競爭等生物性演化,造成同種物種在不同山峰的族群變異,使山地環境形成隔離型生物島,動物跨越上述獨特、具有微差異的植物生態系而生存,除使其生態分布難以精確預測,也使自然生態系統趨向零碎、復雜與多樣。因此,該園林的可持續發展應特別注意“破碎化”,包括破碎現況及破碎趨勢,即其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應整體思考內部作用,以串聯破碎的生態系統。因為生態系統不夠大,且尚未發展為穩定系統,稍有外力介入,可能再次破碎,持續的破碎化,將造成可持續發展的失衡。二是環境影響與物種競爭的動態生態平衡:山地植群早期受環境影響較大,后期為物種的競爭效應。整體而言,我國的自然生態演化屬于“動態趨向極盛”,其范圍、組成等可能因環境、時空的變化,而產生相對應的動態調適,重新趨向極盛的規模。因此,該園林的可持續發展詮釋,應特別注意“動態”與“趨向”本質,且其核心是動態朝向失衡,故不只需關注趨勢的動態,更需關注趨勢的環境結構與特性。

2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生態園林設計規劃

2.1 可持續發展規劃典范轉移

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整合新典范是:解構自然環境景觀格局所蘊含的可持續信息,整合環境與人類干擾于可持續發展評估與模擬模型,描繪出動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因此,典范由“適宜性規劃”轉移為“動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可持續發展規劃新典范既擺脫“環境決定論”的桎梏,也朝向“生態可持續”的概念,轉變為人類主動以可持續規劃模式與環境共同進行朝向可持續發展的協調,徹底改變生態規劃的“環境限制規劃”及“防衛性規劃”特質,朝向“生態可持續規劃”及“趨勢性規劃”的方向發展。

2.2 可持續發展規劃整合策略

由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推論出“自然的脈絡與韻律”本體論述,自然的本質是“脈絡與韻律”,則“自然”應可從其環境脈絡與韻律所呈現。進一步而言,若自然環境未經人類的過多干擾、破壞,可持續穩定運行、蓄養滋生,可視為可持續的表達。因此,本研究認為“自然,存在著可持續的紋理”,人類可以從自然環境紋理中,解析出其可持續發展的若干信息。其次,由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推論出“動態平衡下的多元環境紋理”認識論述,可持續發展規劃必須具體了解可持續的本質是“脈絡”與“韻律”,而以“復雜的景觀結構系統”與“動態的景觀結構平衡”呈現。

3 生態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架構

根據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理論的本體、認識、方法論述,本研究初步提出“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可持續發展模擬”與“可持續發展評估”3個可持續發展規劃架構。

3.1 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

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以“環境分析”、“景觀結構分析”及“景觀變遷分析”等3項分析,認識某園林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特性、解析其景觀結構系統、了解其景觀動態趨勢,及理清其景觀變遷因素,以解析園林環境的結構本質與變遷趨勢。

3.1.1 環境分析。可持續發展規劃必須準確了解園林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特性,其是以高山型園林與高山植被生態為主,同時考量自然與人文環境分析,以及對高山植被影響。

3.1.2 景觀結構分析。可持續發展規劃是以景觀格局分析,解析園林的環境紋理與結構,定量描述其景觀生態結構、功能與過程,并以景觀指數來呈現。

3.1.3 景觀變遷分析。可持續發展規劃再以景觀變遷分析,解析園林的環境變遷趨勢,探討景觀結構與動態的變遷因素,也就是探討景觀結構在變遷過程的變化因素。

3.2 可持續發展模擬

可持續發展模擬以“景觀機制分析“、”生態模擬“等兩項分析,建立某園林的環境變遷機制,及模擬環境變遷后的狀態,以驗證環境變遷機制,并預測未來變遷趨勢。

一是景觀機制分析。景觀機制分析系提供可持續發展模擬必須的環境特性或設定條件,以作為模擬輸入、設定因子,其是由環境分析提供環境特性與植被特征,景觀結構分析提供環境紋理與結構特征,景觀變遷分析提供景觀結構與動態的變遷因子,綜合分析其景觀機制。

二是生態模擬。本研究采用園林學界常采用的空間直觀景觀模型,如SPACE、ZELIG、LANDIS等,進行園林景觀演替模擬,依前述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劃分多個具有相似景觀生態環境條件的生態園林可持續發展區域,以追蹤各物種的演替發展。

3.3 可持續發展評估

可持續發展評估是整合可持續發展規劃目標、自然與人文環境特性、景觀結構與變遷機制,針對可持續發展模擬結果,提出可持續發展最適建議與修正,以確實發展出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模型。

篇(2)

城市生態園林是應用生態學原理及現代的科學技術,從構成園林綠地的山石、水體、建筑、植物四要素出發,結合園林設計理念對城市的各類園林綠地進行生態建設,建成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態園林綠地。生態園林綠地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城市生態系統通過能量與物質交換,具有實現物質循環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態效益最高,與城市生態系統高度和諧的高級人工系統。其對改善城市日益惡化的環境,為城市中的人類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工作環境,實現城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發展,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工程概況

天香園二期位于現有的山東省菏澤市天香園的東側,面積約130畝,基地內大部分為農田,有幾個魚塘,植物較少。項目規劃除了依據國家相應的法律和法規外,和根據菏澤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城市綠地水系規劃、國家頒布的相關規范,規定以及項目所在地社會、環境、歷史文化等相關資料等進行規劃設計。(圖一二)

2生態園林功能設計

2.1規劃指導思想

在研究當地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布置功能分區,以為鳥類提供棲息地及對候鳥進行觀察和研究為主旨,結合現有的魚塘,重點處理若干節點,使天香園二期形成豐富的植物群落及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濕地景觀。

2.2設計原則

積極保護原則:強調對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最小干預;同時又強調合理利用,利用現存的基礎條件和生態條件,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完成生態修復。

有機更新原則:吸取城市更新理念,避免推倒重來的行為。盡可能利用現有道路基礎,不做全面變更。

以人為本原則:周全考慮游客的身心要求,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和游覽服務設施。強調交通可達性和可利用性。

2.3功能設計

城市中各種各樣的綠化品種豐富著我們的環境,植物的不同造型美化著我們的生活,植物的四季輪換著形象,給城市賦予了不同的容貌和性格。然而涉及土地規劃領域的許多人士僅僅把植物當作一種配置在建筑周圍的園藝附屬品,而建筑則是完全獨立的,這實在荒謬。事實上,植物和現有地被是大多數場地選擇和規劃的基本考慮之一。他們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御風沙,而且經常用于規定土地利用形態。

植物建造功能是植物在景觀中限制和組織空間,涉及植物大小、形態、封閉性和通透性。植物的建造功能體現在可以用于空間中的任何一個平面,形成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覆蓋空間、完全封閉空間及垂直空間。環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響空氣質量,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觀賞功能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和質地等特征能充當景觀中的視線焦點,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發揮其觀賞功能。植物的三大功能中建造功能對總體布局和室外空間的形成非常重要。

3生態園林設計在天香園二期設計實例

天香園二期可分為四個功能區:鳥類棲息保護區、鳥類觀賞區、濕地核心生態區、入口景區。

3.1鳥類棲息景觀設計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代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度。一種鳥就是人類的一個獨特的朋友,保護鳥類,從大的方面講就是保護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各種形式、各種類型的鳥類自然保護區,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起各種鳥類棲息地是保護鳥類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景觀設計師應該在設計人類居住環境的同時,也為鳥類留出一份空間,保留一定的棲息地,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香園二期鳥類棲息保護區位于天香園二期西側與天香園一期相鄰,以密林為主,園路盡可能避開,大量種杉木、榔榆、柏樹、構骨等喬木,形成草、灌、喬相結合的半天然、半人工的植物群落,并為鳥類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天香園二期鳥類觀賞區位于天香園二期的南側,由大草坪、密林區、疏林草地等組成,提供游人和鳥類在此區域活動,可采用供應鳥食、定時招鳥的方式,地形微微起伏,緩緩地伸向水面,園路彎彎在此通過,構成一幅自然的人間天堂。

3.2生態濕地核心區

生態濕地規劃定位:即以濕地生態為基礎,結合濕地利用和濕地游憩,確定了三大主題,即"濕地生態、濕地利用、濕地旅游"。功能分區為"鳥類核心保護區、生態濕地觀賞區、水禽養殖區等。

天香園二期生態濕地核心區位于天香園二期的北側,由水面和陸地形成,主是恢復濕地的景觀,同時給鳥類提供豐富的水資源,并且還能起到凈化水的功能,通過和外面河的連接,使園內的水有了更新和補充。

3.3入口景觀區

位于公園的東側,主要有入口大廳,服務設施和入口廣場及停車場組成。入口廣場和大廳主要是提供游人集散場所,服務設施根據業主的業態分布而立。建筑形成采用傳統形式,材料采用鋼筋砼仿木。(圖三放在此處 是個彩圖1108)

3.4交通規劃

交通道路是森林公園為游客提供旅游線路、組織旅游景點、增加游樂內容等服務活動的重要手段,交通道路規劃要服從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旅游景觀資源,在滿足游人的各種必需的旅游服務需求的同時,注意保持森林公園的環境優美、生態健全。植物園道路設計與普通公園中的道路設計相比,要求具有更強的導游功能,因此需要借助于地形、水體和少量的建筑物等來加強分區效果。

天香園二期公園的園路分成三級,一級園路為4米,為公園的主環路,可通行小型汽車。二級園路為2米,是各功能區的主環路,三級園路為1.5米小徑,為林間小徑供游人觀察和研究鳥類之用。水上游路設3~4游船碼頭,所用的自劃船不裝動力裝置。(圖四放在此處 是個總平豎向圖)

3.5綠化設計

3.5.1設計思想

植物配置應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合理選擇搭配樹種,配置成喬、灌、草、藤復層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長規律,進行良性人工干擾,形成一個合理、穩定、能進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系統。

園林綠化樹種可選擇以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大大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且不選擇有飛絮、有毒、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還要防止惡性雜草入侵。

植物配置應考慮一年四季營造不同的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對于冬季寒冷時,闊葉樹要進行落葉休眠,在植物配置時要注意闊葉樹與針葉樹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發揮生態效益。

在園林綠地中營建開放性耐踐踏草坪,以提供避災避難場地,同時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感觸到綠地,從而達到人與生態園林綠地的和諧共生,滿足人們對綠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對生態園林植物群落中爆發的病蟲害,避免或盡量不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學方法對綠地進行生態維護。

3.5.2設計考慮

根據規劃原則,景區是以植物造景為主體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的景區,因此在綠化配置上通過南昌地區常用植物的優化選用以群落型成片成群種植為主,臨湖區域從觀賞視線出發,以疏林草地為主,只在游者活動較多的局部地帶作純草坪布置。采用喬木、灌木、花卉,草坪、攀援植物的多層次組合,做到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搭配合理。

此在樹種的選擇上以鄉土樹種為主,盡可能的考慮深根樹種,考慮抗污、保健性強的樹種,有香樟、銀杏、櫸樹、楓香、濕地松、馬尾松、水杉、桂花、玉蘭類等等。更有一批濕生花卉和藥用植物可種植作地被。而在配置上首先根據空間功能及視覺效果的不同,確定郁閉和開敞的程度,根據觀姿、觀花、觀果、觀葉、觀干等區別,充分發揮植物的自然物性,以林植、群植、叢植、孤植作為配置的基本手法,從平面和豎向上組合成豐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觀,以體現其自然生態習性。并重視林相變化和季相變化,在確定基調樹種(香樟、銀杏、廣玉蘭、櫸樹、楓香、濕地松、女貞、水杉、落羽杉、桂花等)的基礎上,各區域根據活動空間差異選擇主調樹種,強調不同空間的植物配置特色。

主要樹種列表如下: 針葉林:雪松、水杉、落羽杉等;闊葉林:廣玉蘭、香樟、鵝掌楸、合歡、楓香、烏桕、無患子、女貞、含笑、石榴、茶梅、梔子花、結香、杜鵑、櫻花、紫葉李、連翹、黃馨、火棘、木芙蓉、碧桃、雞爪槭、垂絲海棠、垂柳等:竹類植物:孝順竹、毛竹、剛竹等;地被草坪植物:百慕大、石蒜、絡石、玉簪等;水生植物:睡蓮、荷花、鳶尾、菖蒲、水蔥、千屈菜等。(圖五放在此處 是個總平面綠化圖)

3.6經濟技術指標分析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走節約型園林綠化之路已成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要按照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循環與合理利用的原則,走勤儉節約、因地制宜、科技興綠、生態環保的道路。在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健康持續發展等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從而獲取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最優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 結束語

一個優秀的景觀,不僅要有優美的建筑作為主體骨架,更要有合理的植物與之相匹配,體現出景觀之中的自然美、和諧美。園林植物配置在遵循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的同時,還應遵循美學原理。但應遵循先生態,后景觀的原則,換句話,師法自然是前提,勝于自然是從屬。另外園林植物配置還可以根據需要結合經濟性、文化性、知識性等內容,擴大園林植物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服務于人類。

參考文獻:

[1] 鄭曉冬. 論生態園林植物配置[J]. 現代商貿工業, 2010,(16) .

[2] 康冉. 如何發揮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作用[J]. 河北林業科技, 2010,(04) .

篇(3)

1 引言

城市生態公園是在城市中所建設的城市生態系統,以改善城市環境為主要目標,提供與自然生態相和諧的集游覽、休息、娛樂等多種活動與一體的城市園林景觀┆,城市生態系統強調與城市發展和自然環境相協調,對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著名景觀設計師布勞姆稱:公園能打破大量冰冷城市構筑物作為一個系統,形成在城市結構中的一個網絡,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氣和陽光┆。城市生態公園的規劃是一門協調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關系的科學和藝術,它的任務是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創造生態健全、景觀優美、反映時代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生活環境,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嚴寒地區城市生態公園設計

2.1 城市生態公園景觀格局的規劃

(1)生態公園的規劃應該包括核心生態區域,緩沖生態區域和使用功能區域種。核心生態區作為展示公園主要風景區和生態特色的場所,具有復雜的層次結構和多樣化的植被覆蓋。規劃與用地條件好,風景秀麗的標志性地段,核心功能區可以多個,每個功能區有不同的植被和風景,形成城市生態化的多樣性景觀,核心生態區是城市生態公園的核心景觀中心。功能區主要為人們提供必須的服務設施,娛樂活動設施,廁所、休息點等等,設計一些便于游人休息娛樂的設施構成城市生態公園的服務中心。在核心生態區域和使用功能區域中間要設立一定的緩沖區域,以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核心生態區動植物生長環境的破壞。在緩沖區可以組織一些游人可以參與的主題活動,容納強度較低的游藝活動,豐富生態公園的特色活動內容,構成城市生態公園的主題活動中心。

(2)城市生態公園的理想格局有并列式、環繞式和多核心型種類型。將生態公園的核心生態區域緩沖生態區域和使用功能區域并列排開,緩沖區作為核心區與使用功能區之間的隔斷可以有效的減少人為對生態核心區生物種群的破壞,適合于規模小和功能簡單的城市生態公園。第2種是核心生態功能區、緩沖區和功能區成同心圓放射性分布。核心區域位于中間,最不容易受到人為破壞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第種是多核心分布式規劃,核心區、緩沖區和使用功能區不規則排布,多個核心板塊可以突出不同時期的植物品種突出生態多樣性,在不同時期都有特色的生態景區可供游人觀賞,但是適用于較為大型的生態公園。城市生態公園不僅具有高度的環境介質同時也承擔著教育和普及野生動植物知識的作用,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動植物的場所。在生態公園規劃中要科學的設置相應的路標、設施進行引導;并為人們提供棲息和休息的座椅等設施方便游人的休息和觀賞的需要。

()城市生態公園要重視水體的建設,它不僅作為動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性資源,也為人們提供了夏季消暑納涼,冬季開展冰雪提供了必要場所。活動城市生態公園的水體要盡可能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景觀,通過對水體環境的改善營造一個寧靜怡人的環境,可以為多種生物提供良好的氣息環境,成為城市生態公園的核心風景區。水系改造要以天然的河道為基礎,設計更自然優美的水系廊道,可以采用亭臺樓閣,以及小橋等設施保持園路通暢的同時也增加了園林的景致。河道靠近陸地處要有良好的過渡帶,可以為植物和鳥類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通過河道寬窄和深淺的變化可以營造不同的水流流速帶,并通過蜿蜒崎嶇的河道變化可以給人們營造一種獨特的美感享受。

2.2 嚴寒地區生態公園植物的選取

北方嚴寒地區往往樹種相對單調而缺乏,一般植物綠期較短,每年有近4個月難以見到綠色。需要挖掘和引進本地帶范圍內鄉土植物為主,也可引進適當氣候帶相近的植物以不斷豐富嚴寒地區植物種群的多樣性,避免過分強調奇花異草特別是南方植物的無序引進。在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特征和土壤特點使得種植植物在四季都能夠相互交替,并有豐富的色彩搭配。在嚴寒地區適宜選用充滿北方特色的白樺、云杉樹等作為基調樹種。可以將核心景觀區設計成春、夏、秋、冬4個不同時節的景區。園林植物配置要強調色彩的相互融合,植物的選取和搭配要追求顏色上的互補,例如可以利用秋季呈現紅色的五角楓和紫葉李、花楸配合呈現黃葉的金葉榆山楂和白樺等以便組成和諧的畫面,紅、黃、綠色相互配合可以給人一種平靜典雅的美感。在空間要追求有層次感,上層根據嚴寒地區的特點適宜選擇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植物群落為主景,如圍繞銀中楊林、云杉林等以保證在夏季有足夠多的濃密的樹蔭,冬季有足夠的陽光,中層配合使用花色鮮艷優美的桃花、山杏、丁香花等能夠散發芳香氣息的花卉等做裝點,下層使用低矮花灌木和點綴碎花的草地。生態公園中的水環境往往是整個公園的亮點,適宜選擇北方嚴寒地區適宜生長的蘆葦、蒲草、芨芨草等鄉土植物,突出營造具有北國豪邁風格的濕地景觀。這樣就形成了不同樹種共同組成的多層次、多品種、有益身心的植物種群群落。

2.2.1 上層植物

(1)側柏,常綠喬木,樹高一般達20m樹冠廣卵形,高大挺拔耐修剪、壽命長抗煙塵。

(2)云杉,云杉葉上有明顯粉白氣孔線,遠眺如白方繚繞,蒼翠可愛,云杉耐蔭、耐寒、喜歡涼爽濕潤的氣候和肥沃深厚。

()黃檗,落葉喬木,樹冠廣闊。秋季葉變黃色。適使種植于湖水邊。

(4)槲樹,落葉喬木,樹高葉茂,樹林蔭郁,樹株孤直,可用于主調樹種。

2.2.2 中層植物

(1)紫丁香,灌木,葉繁花美,入秋葉為紅色,形成獨特的紅葉欣賞景觀。

(2)山楂,落葉小喬木,花白色,花繁葉茂,果實鮮紅可愛。

()油松,耐寒植物,根系發達,姿態雄偉,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美化環境的作用。

(4)花楸,小喬木,花葉美麗,入秋后紅果累累。

2.2. 下層植物

(1)側金盞花,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開1瓣金黃色花瓣花期長達4~5個月。

(2)金盞菊,金黃或桔黃色,筒狀花,黃色或褐色。花期12~6月。

()紫羊茅,多年生禾草,具橫走根莖。稈疏叢生,有很強的耐寒能力。

(4)黑麥草,植株較粗壯,葉較闊而長,小穗含小花較多有很強的耐寒能力。

2.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吸收和借鑒

中國古代造園藝術強調意境,強調通過造園手法來協調,強調通過圍廊、橋等將各個單體連接起來形成流通的路線,通過走廊可以銜接不同的核心生態區域起到調整空間形態的作用。通過假山亭臺樓閣的巧妙運用于植物群落相互配合,往往通過神似等引發人聯想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欣賞者的積極性主動的參與到體驗活動中以便達到很好的審美效果。組織景區、分隔空間務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聯系,各個景區互相呼應襯托。布局要突出主體,分別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間,有開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變。

造景是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觀,與天然景觀相互配合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通過堆砌巨石斷崖,引水傾瀉而下,造瀑布景;或者按地形設淺水小池,筑石山噴泉,放養觀賞魚類,栽植荷蓮等造景;也可以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體現林際線和季相變化或突出孤立樹的姿態,或者修剪樹木,使之具有各種形態。 借景是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范圍中來,借景有鄰借、互借、仰借、俯借等多種手法,鄰借是指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互借則是說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借資對方的景物。仰借是指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俯借則是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造景和借景手法要與自然風景相互結合,起到點綴和渲染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態公園的趣味,不可喧賓奪主。

結語

冬季往往是嚴寒地區生態公園的淡季,寒冷的氣候往往是冬季生態公園人煙稀少的主要原因,但是寒冷的氣候同樣可以帶來別的地方不能欣賞的美好風景。嚴寒地區的城市生態公園的冬季如果通過合理精心的設計往往可以成為園區的亮點。生態公園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形特點建設滑雪滑冰的場地,為廣大群眾開展冬季滑冰滑雪等健身運動創造條件,同時通過開展冰雕、雪雕等形式展現冰雪的魅力,通過冰雪節,冬季狂歡節等多種形式的建設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冰雪藝術的欣賞中來,為冬季城市生態公園增添更多更絢麗的風景。

參考文獻:

陳立新.營建生態性城市綠地體.中國科技信息,2006(20):61~62.

鄧 毅.城市生態公園的發展及其概念之探討.中國園林,200(12):2~.

篇(4)

1 園林生態規劃的涵義

1.1 生態規劃的含義

生態規劃是應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根據經濟、社會、自然等方面的信息,從宏觀、綜合的角度,參與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研究和決策,并提出合理開發戰略和開發層次,以及相應的土地及資源利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措施。從整體效益上,使人口、經濟、資源、環境關系相協調,并創造一個適合人類舒適和諧的生活與工作的環境。

1.2 園林生態規劃的涵義

園林生態規劃的涵義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去理解。廣義的園林生態規劃是從區域的整體性出發,在大范圍內進行園林綠化,通過園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建設,使區域生態系統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特別是人居環境的改善,促使整個區域生態a系統向著總體生態平衡的方向轉化,實現城鄉一體化,大地園林化。狹義的園林生態規劃主要是以城市(鎮)為中心的范圍內,特別是在城市(鎮)用地范圍內,根據各種不同功能用途的園林綠地,進行合理布置,使園林生態系統改善城市小氣候,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條件,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營建衛生、清潔、美麗、舒適的城市。由此可見,園林生態規劃的任務應包括確定城市各類綠地的用地指標,選定各項綠地的用地范圍,合理安排整個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布局方式。

2 生態規劃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

現代景觀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人與自然真正的合作與友愛的關系。景觀是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反映,是人類的愛與恨,欲望與夢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時至今日,景觀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必須依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充分說明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對于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

3 生態規劃設計理念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3.1 生態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科學、藝術和社會3個方面要素構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不同的景觀設計師和景觀作品對三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因而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如果從這點來理解,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原則的重要部分,應當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在現今,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和責任已轉變為幫助人類合理的進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為人類創造戶外活動空間,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生態設計應是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

3.2 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作為生態景觀設計,不應單純地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結合”上面,這其中包含著人類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關系的意思。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當然這還必須要根據自然本身的限制條件來設計。

3.3 協調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有效措施

3.3.1 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任務通過對城市景觀構成要素的歸納分析,考慮各種外在影響因素,構筑城市景觀的總體格局,建設結構合理、特色濃郁、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觀體系。因此在城市景觀規劃的整個過程必須貫入生態設計的思想,從城市選址、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都要有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體現,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3.3.2恢復城市濕地,鞏固生物生境系統濕地是地球表層上由水、土、水生或濕生植物相互作用構成的生態系統。濕地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也是眾多野生動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環境之一,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被譽為“自然之腎”,對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

3.3.3建立城市環境防護體系。在城市擴建的過程中,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護林帶,往往因河岸整治、人造景觀或道路拓寬而被毀掉。其他地區的防護林帶也在無休止的開荒耕種或濫砍濫伐,以及農用地在轉為城市開發用地的過程中被肆意切割或占用,使得原有防護林網的完整性及其防護功能受到嚴重損壞。在城市周圍、城市功能分區的交界處形成較大規模的綠化隔離帶,不僅能防風固沙、減輕污染、凈化環境,而且有利于優化城市布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4 結論

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的關系無處不有,無時不在,要消除對立,強化統一,就必須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在經濟建設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的持續發展與環境的高度統一。

篇(5)

【前言】: 城市的建設當中,綠色生態園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對生態系統的能量進行交換,更讓生態效益也得到了提升,綠色生態園林規劃設計,對城市的環境有著極大的改善作用,從而給人類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讓城市生態系統能夠可持續發展,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生態園林景觀的作用

1.1觀賞性和藝術性

在城市中進行綠色生態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不僅能夠對人們居住的環境起到美化的作用,更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從而讓社會能夠和諧的發展。

1.2改善生態環境

城市的生態環境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對于生態園林景觀的建設,不僅能夠讓植物實現光合作用,從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而且植物能夠給城市的空氣起到凈化的作用,從而提高空氣質量。

2、 城市綠色生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

2.1城市G色生態生態環境的園林景觀設計

對于現代城市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其實,最終的目的就是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改善和保護,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文化發展環境,更讓人們居住的舒服,所以,在對城市景觀園林規劃時,應該以城市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可以說,對于城市景觀園林的設計,其發展有著跨越性的特點,由以往的重視景觀規劃和建設,到如今注重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往由于沒有認識到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導致破壞城市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現代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都是建立在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結合景觀的美觀性與實用性而進行的。

在進行綠色生態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時,應該對綠化植物進行合理的選擇,最好是運用本地的原生植物,然后進行綠色生態園林景觀的建設。其實,在進行綠色生態園林景觀建設時,運用本土的植物,更是對當地生態的保護,從而達到生態平衡的狀態,避免外來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響,以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恢復與發展。同時本地植物的景觀設計,一定程度上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觀奠定基礎,為城市綜合文化建設創造條件。例如,哈爾濱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以丁香花作為主要植物進行景觀規劃與設計,促進城市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同時,極大的提升哈爾濱“丁香之城”的美譽與城市形象。

2.2結合園林文化主題的景觀規劃設計

在對綠色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一般以園林主題為出發點,通過不同的形式,對規劃設計進行展現,并往往以此為園林命名,如蘇州皇家園林。由于城市規劃和歷史變遷等原因,城市園林建設往往包括了原有場地改建和新建兩種方式。城市園林原有場地的規劃設計,園林設計的整體風格往往由原有基礎建筑風格決定,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必須以原有建筑風格為基礎。在景觀規劃設計之前,設計人員必須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原有建筑歷史與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風格,為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提供參考依據和奠定基礎。新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主要圍繞園林主題,綜合分析園林場地地形、城市氣候環境、本地植物生長及形態特點,確定景觀主題思想以開展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2.3利用立體綠化打造城市園林景觀

城市化轉型,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城市生活,使得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從而,造成城市土地急劇的緊缺,由于土地的緊張,在進行城市園林的設計時,多為小型園林,想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中,進行園林的設計,從而加入更多的景觀,這是目前園林設計人員必須考慮的難題。立體綠化園林景觀設計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則,分析植物生長特點,打造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立體綠化園林景觀在提高園林綠化面積的同時,合理布局景觀規劃和設計,如充分利用園林景觀中的墻體、燈柱、高架綠棚、柵欄、涼亭等建筑,打造獨特的觀賞性強的立體綠化景觀。

3、生態園林設計原則

3.1 整體優化原則

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是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整體。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時,應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單位來考慮和管理。

3.2多樣性原則

景觀要突出多樣性,其實就是在進行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時,其生態鑲嵌式結構拼塊突出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由于每個自然環境有著極大的不同,所以,造成植物種類也非常的多。景觀的多樣性還包括垂直空間環境差異而形成的景觀鑲嵌的復雜程度。這種多樣性,往往通過不同生物學特性的植物配置來實現。還可通過多種風格的水景園、專類園的營造來實現。

3.3綜合性原則

其實,在進行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時,自然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對不同學科的知識,以及多種因素的綜合,從而滿足人類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觀不僅要具有觀賞和美化環境的功能,其豐富的種類和用途可作為科學普及、增長知識的活教材。

4、生態園林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城市化日益明顯。城市的轉型,讓人們集中在一起進行生活、工作。城市綠色生態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目的是對自然的改造,讓人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的舒適。隨著人類對居住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態環境,使城市人群更貼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將與自然分離的城市通過人為的手段有機地融匯到大自然中,成為城市規劃中的重大課題,而這一課題的實施,有賴于園林規劃設計的再創造。在城市中營造園林,將自然景觀融入到人造環境中,使之成為一個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間,這種自然回歸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著城市與自然彼此疏離的傾向。這樣,園林已不僅僅是提高人們休憩、 娛樂、 觀賞的場所,而是同時考慮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對社會功能的滿足和實現。

結束語

在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和倡導生態保護的大形勢下,現代城市景觀園林規劃建設越來越受重視,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實用性的原則,又要符合生態性與美觀性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依紀.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J].現代園藝.2017(06).

篇(6)

中圖分類號:S89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現代的園林建設應以生態型和可持續發展為基礎,而園林建設中最主要的部分,即植物景觀的建設理念則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民為天的現代精神。然而,就我國而言,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這種園林設計不能夠很好地達到人們的預期。因此,對這些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是極為必要的。

一、園林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1、盲目追求風格。各行各業目前都在提倡以人為本,對于園林景觀設計來說,也應當以人為本。然而,就目前而言,一些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工作時,往往追求個性和風格,將更大的精力投放于園林的表現手法、外顯形式等等,而缺乏了對于功能性上的思考,也不能很好地講人文元素融入其中。

2、 規劃設計研究較為落后。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從業人員很多,其中當然不乏佼佼者,然而,從整體上看,在這一領域中,鮮有與時俱進的人才。該領域中的很多專業人士曾經獲得機會去西方考察,并對西方社會中一些集合對稱式的園林有著一定的了解,并且在他們自己的實際設計工作中,也能夠很好地將這些西方的設計元素與國內的一些園林景觀設計相結合,卻沒有能夠在設計中體現中國東方古典園林的獨特之處。另外,這種盲目地照搬照抄也沒能夠很好地考慮到園林景觀的功能性。

3、植物的群落設計相對簡單。在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重視方案構思以及立意,對生態功能考慮比較少,人工的群落結構過于簡單,種類比較少,生物的多樣性比較低,群落的穩定性比較差。設計人員在設計人工群落時,需要考慮到生態學的法則,重視自然的景觀效果,以人為本,并體現生態設計的理念。

4、 綠地景觀缺乏生態性、自然性的規劃設計。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實的感彩,也更能夠使人的感情產生共鳴。但是在現代的城市景觀綠化規劃設計中,人造的景觀往往占多數,缺乏人性化的考慮,很難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使身在其中的人們有情感的觸發。

5、城市景觀綠地結構單一,層次性不夠很多的綠地建設只是通過單純的種植花草樹木來完成景觀建設,造成景觀的生態性和觀賞性很差,往往是達不到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作用。而且景觀綠地的層次性不高,綠地景觀建設不僅要面向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同時也不能為了突出個別城市景觀而忽視更加有益于人們生活的街頭小塊綠地等。

6、缺乏地方特色。通常而言,城市的園林綠化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實際的情形是城市的園林設計存在很多相似之處,種植草坪,引進外來的樹種,對于鄉土樹種較少關注,引進的樹種成活率較低,建設成本增加,樹種的組合比較簡單,沒有形成地方的特色。

二、生態規劃理念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1、注重歷史延續,開創特色未來

園林綠地規劃設計體現該城市的歷史沉淀和發展變化。城市建設的發展大多是在原城市建設的基礎上進行再改造。被保留下來的歷史不能為否認,重要的歷史建筑古跡必須要進行科學的有意識的利用和保護,使得被流傳下來的城市空間和景觀能夠得到延續,同時應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創造出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又表現出時代進步感的城市空間。因此,在園林綠地規劃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保存城市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藝術珍品。

2、體現人文精神,注重視覺感受

任何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都應以滿足人類居住生活、工作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容納各種活動,使得城市建設與人產生感情上的交流,為人類創造出體現人文精神特點的良好居住環境。同時,在園林綠地設計時必須要做到視覺和諧,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必須要使城市景觀在各個視角各個方面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愉悅感。

3、尊重自然環境,實現和諧共存

自然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生存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中必須要尊重自然,強化城市自然景觀特長,以自然景觀的柔性美來軟化城市的鋼筋混凝土營造出的硬體空間,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創造創造特色環保城市。

4、協調統一與變化,開創多元化發展

人類社會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也就要求城市景觀綠地規劃設計的內容應該豐富多彩,應該讓不同的社會團體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實現城市景觀的多樣性。但是在多樣化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注意發掘城市個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與其他不同區域的城市的差異個性,而且與周圍城市也有所區別。

三、基于生態主義理念的園林綠地規劃設計策略

1、地形的生態設計

園林設計實際上就是利用空間的排列組合,在視覺上給人一定的沖擊感,在心理上給人一種滿足感。想要設計出優秀的園林作品,地形是需要考慮的必要因素。在園林的室外環境中,地形是基礎,起著連接景觀各要素和空間的作用。地形一般指地表的高低起伏,換句話說,地形就是地球的表面形態。地形在園林中的意義非常重大。園林活動的基礎是大地, 大地的萬千形態是園林設計中最基礎的元素。現代人對園林的要求是能夠把充足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和潔凈的水帶給人們。我們應該營造高標準的景觀環境,要使人們能夠取得精神、美學及生態的滿足。如此,地形就成為設計者必須重點考慮的因素,要充分地利用地形的自然形態,合理的建構園林的空間感覺和美好意境。要嘗試各種從前所沒有的表現方式,使人與環境達到和諧統一。

2、景觀綠地植物配置

中國的園林建設中,花草樹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園林中最靈活的部分,可以根據不同人的審美要求進行不同的布局,一草一木,相互映襯、相互協調,成為園林中變化無窮的動態景觀。因此,園林中的一花一草都是含義深刻、匠心獨運的,而不是隨心所欲擺設的。園林中配置花草樹木的學問很深,包含了自然科學中的花卉學、植物學等,甚至包含了人文科學中的繪畫學、藝術學等,它具有相當強的綜合性。人與自然的平衡是園林植物生態美的基礎, 我們在研究園林植物景觀的時候也不能忽視這種平衡, 人與自然的平衡不僅需要人的主觀能動性, 更需要人從宏觀上把握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要從長遠出發,考慮整個環境的因素,把植物作為考慮的主體,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宏觀調控,使園林植物景觀能夠融入周圍的環境, 使城市園林綠地環境能夠成為一個設施完備的、功能多樣的、具有良好的循環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益民工程。這樣才能順應現代人的審美取向,同時也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審美觀。現代園林景觀首先

要滿足人們的視覺審美和心靈感受, 其次還要滿足人們保護并改善生態環境的精神追求,最好還能創造出經濟價值。

3、園路的生態美設計

園林綠地中的道路一般和廣場等地的地面一樣多采用地坪來裝飾, 是園林的構成要素之一。園路就如同人體的脈絡,遍布園林的各個角落,是園林中各個景點的橋梁和點綴,是園林景觀的基礎。園路可以寓意豐富,可以圖案精美,但是無一例外都帶給人視覺的享受。園路可以被規劃成各種大小不同的形狀, 具有不同的功能, 它的作用是引導人流和疏導交通。園林建設中,園路的作用非同一般。所以,在園林的日常維護中,要著重保護和管理園路的生態環境,不斷完善園路的狀況,加大園路的保護力度。在園路設計施工時,不僅要考慮道路的功能性,還要考慮道路的藝術性,使道路能夠最大限度地融入園林整體,盡量避免影響環境。園路既要具有與整個園林和諧統一的特點, 又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這就是所謂的“生態園路”。另外, 修建園路也會影響到整個園林的生物情況,比如路邊會出現一些野花、草叢、灌木等等,它們又會吸引來一些蟲子或小動物等。這些景觀在林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園林管理者也可能在路邊栽種一些觀賞性較強的樹木或花卉,這也在客觀上增加了園林的植物景觀。

結束語

生態是當今世界上最熱門的科學之一,生態城市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的方向和目標。在我國,園林景觀建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相當長的發展時間。相關從業人員應當在進行設計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園林設計理念,要在汲取西方先進理論的同時重視自然文化,這可以很好地促進我國的園林景觀行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夠使得這種發展方向更加地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更好地適應人們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曉潔,張伊華.城市景觀規劃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02):152.

篇(7)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生態園林的概念

生態園林是中國園林工作者創建的跨世紀城市園林理論,是制訂城市綠化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依據。運用生態園林觀點,重新認識園林綠化的三個效益,是一門園林經濟學,是具中國特色的城市園林模式。建國以來,中國的城市園林建設與管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50年代是國民經濟恢復階段,在這個時期的城市園林基本上屬于保護、整修和維持原狀;60年代是我國經受后,進入一個較快發展時期,城市園林工作者不失時機以“見縫插綠”精神,擠人社會主義建設行列;70年代末,城市園林工作者總結教訓,意識到要保護城市綠色生命,必須連片成團,提出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方針;80年代,我國老一代園林工作者,系統地總結建國30多年來,城市園林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北方以天津為代表提出大環境綠化,南方以上海為代表提出生態園林。1991年歷史跨入第八個五年計劃,上海市人民==便決定將“生態園林規劃與實施”列入“八五”科技攻關項目之一。這意味著中國城市園林建設已邁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2生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2.1以人為本體現博愛

環境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社會、經濟、藝術、科技、政治等綜合手段,來滿足人在城市環境中的存在與發展需求。它使城市環境充分容納人們的各種活動,而更重要的是使處于該環境中的人感受到人類的高度氣質,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勵人們的博愛和進取精神。人是城市空間的主體,任何空間環境設計都應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體現出對人的關懷,根據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行為心理特點創造出滿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間,如運動場地、交往空間、無障礙通道等。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也在隨著發生變化,城市景觀設計應適應變化的需求。

2.2尊重自然顯露自然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綠化植被等要素構成城市的寶貴景觀資源,尊重并強化城市的自然景觀特征,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創造。古代人們利用風水學說在城址選擇,房屋建造,使人與自然達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極好的參考榜樣。今天在鋼筋混凝土大樓林立的都市中積極組織和引入自然景觀要素,不僅對達成城市生態平衡,維持城市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以其自然的柔性特征“軟化”城市的硬體空間,為城市景觀注入生氣與活力

2.3保護資源節約資源

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的文化特點。德國海爾布隆市磚瓦廠公園,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磚瓦廠的廢棄材料,礫石作為道路的基層或擋土墻的材料,或成為增加土壤中滲水性的添加劑,石材可以砌成擋土墻,舊鐵路的鐵軌作為路緣,所有這些廢舊物在利用中都獲得了新的表現,從而也保留了上百年的磚廠的生態的和視覺的特點。

3提高生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生態景觀園林是提高城市品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體現人類生活水平主要指標之一,是人與自然共存的實現,站在世界生態景觀設計的前沿,為保護美化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是景觀園林工的責任和目標。 作為同西方園林體系,伊斯蘭園林體系的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是中華文化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中國園林體系代表了東方園林景觀的最高造詣。現代生態景觀園林是中國景觀園林工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吸收共享科學技術進步條件下,創建的跨世紀城市景觀園林理論,是制訂城市發展規劃,環境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依據。建國以來,中國的城市景觀園林建設與管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50年代是國民經濟恢復階段;60年代是我國經受后,進入一個較快發展時期;70年代末,城市景觀園林規劃總結教訓,意識到要保護城市綠色生命,必須連片成團,提出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方針;80年代,隨著中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系統地總結建國30多年來,城市景觀園林規劃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北方以天津為代表提出大環境綠化,南方以上海為代表提出生態景觀園林。1991年歷史跨入第八個五年計劃,上海市人民政府將“生態景觀園林規劃與實施”列入“八五”科技攻關項目之一。這意味著中國城市園林建設已邁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3.1提高小區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水平

提高生態園林綠化率,同時關注垂直綠化、遮陽、園林景觀;在生態景觀規劃設計中考慮降低噪聲,以適當的綠化形成減噪設施;控制步行區的風效;講求對原有小區綠化和數木的保護,以及原有自然地形的維護;主干道動態景線兩側推土植草,降低車道對住宅的噪聲干擾,產生全新視覺形象,一步一景,予人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之感,建筑物朝向盡量保證南北向,并利用自然的地形安排建筑物,避免了建筑物相互之間過多的干擾,達到最佳組合。

3.2采用節約能源的設計方案

綠色住宅注重實用保溫材料與構造,提高建筑熱環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內外表面采用高性能的保溫材料,高效節能玻璃等新型節能建材,從而對建筑物起保溫隔熱作用,采用外墻遮陰和屋頂隔熱措施,控制建筑隊熱量的吸收,與自然通風降溫手段相配合,減少空調費用。

3.3選用環保綠色材料。

在建筑施工期間,選擇較少污染和較少浪費資源的生產方式,更多的采用生態環保材料,綠色材料。在建材選擇方面,減少使用熱帶硬木,用塑料、再生鋁材作代用品,注意材料的耐久性,如用花崗石鋪地,水磨石地磚,減少材料的維護與更新,選擇可再生型材料,重復利用資源,選擇當地材料,減少運輸能耗。

3.4研制再生能源

研制如太陽能、風能的收集、儲存裝置和熱接受裝置。太陽能、風能是綠色能源,充分利用這些能源合適綠色環保的內容。

3.5建筑平面采用節能的設計,講求自然通風與采光。

自然通風良好的建筑平面在夏季可取代空調的作用,注重自然采光,利用天然水資源和地形的隔熱性來控制建筑的溫度,在寒冷的氣候中創造熱匯,在炎熱的氣候中創造溫度差以產生涼爽的空氣流。

3.6充分利用太陽能

合理的規劃空地及高大植被,以便利用太陽能和地形條件。采用集中太陽能熱水系統,每戶設計的熱水裝置與太陽能熱水系統相連接。

3.7全面的節水設計

以“零排水”作為社區排水澆灌系統的目標。利用現有的山澗和低洼地帶形成連通的水系,即時景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生態的排水澆灌系統。雨季時存積雨水,供園區澆灌用,通過保護自然系統來恢復土壤和地下水的滲透、凈化和儲存功能。減少硬質鋪裝路面,盡量使用滲透性良好的鋪裝材料。采用生活污水處理后回用的方式,生活污水經過中水站處理,用于社區內的清潔,綠化,洗車等,從而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在地下水源的建設中采取嚴格的水源保護措施,不會對地下水造成任何威脅。

4結語

總之,生態園林綠化設計應當是一個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工程,每一個綠地的建設者要根據小區總體規劃,制定出一個比較周密完整的設計方案,它不僅應該符合總體規劃所規定的功能要求,貫徹“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而且應該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從而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U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219-01

在我國,風景園林的設計和建設逐漸成為了城市規劃和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城市的發展使得工業生產和人們生活不斷的興盛,這樣一來就對環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建設,所以在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中也融入了生態學,使得園林建設更符合生態發展的需要。

1、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的主要生態學理論

1.1 生物多樣性原理

生物多樣性理論實際上反映的不僅僅是群落和環境中物種的豐度和均勻度等重要的指標,同時也反映了群落的動態結構穩定性,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質量在不斷的下降,環境資源的豐富程度也相對較為匱乏,所以物種會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調整來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樣才能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物種多樣性越強,其就越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景觀生態學中比較強調物種之間共存的可能性,所以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應該堅持生物多樣性的原則。

1.2 生態位原理

生態位理論當前已經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應用,但是就生態的概念而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在本文當中,我們主要介紹國內研究人員給出的概念,它通常就是指一個物種在某一個生態系統當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功能,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擇實際上和生態位是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的,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園林綠地系統本身的綜合功能。

1.3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通常又被人們叫做互利共生,它通常就是指兩個物種是相互依賴的,它們只有異同生活的時候才能顯示出良好的生存狀態,二者是相互獲利的,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可以在園林中種植一些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強依賴關系的植物,這樣就可以充分的保證種群自身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1.4 生態平衡原理

生態學當中,生態平衡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原則,這一過程中的具體含義就是指生態系統在極其穩定的狀態下,系統內部的結構是協調的,在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上也基本上沒有非常大的懸殊,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出非常高的綜合效益。在園林生態建設的過程中也一定要合理的去規劃和布局,要從整體上去控制,同時還要將自然生態引入到城市當中,這樣就可以有效的保證城市當中的生態平衡。

2、生態學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結合

2.1 應用生態學原理,保護利用場地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

2.1.1 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

相鄉土植物通常就是指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物種之間的交替以后對一個地區有高度生態適應性的自然植物生態系統的一個總成。這些植物對環境和氣候有著非常強的適應性,同時使用鄉土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物種管理和維護的整體成本,同時也能體現出良好的適應性,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還能完成自我養護,物種的消失成為了當前園林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所以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物種的保護和生態倫理的要求予以高度的重視。

2.1.2 尊重場所自然演進過程

當代人的需要和不同時期的人可能會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一定不要受到傳統設計模式的限制,不過從當前生態學理論的角度上來說,新的設計形式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場所的自然過程,也就是說在設計和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條件,設計實際上就是要將這些有自己特征的因素充分的體現在設計當中,從而更好的保證場所的健康和環境的質量,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最大程度的保留當地原有的一些自然特征,這樣既是對自然的尊重,也可以十分有效的降低設計和建設的成本。

2.2 基于生態調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場地現有的材料和資源

生態調控原理中的循環再生,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貫穿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始終,生態的風景園林設計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和資源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新材料的需求,減少了對生產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基于生態學的土壤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設計中選擇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就顯得很重要。主要考慮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態學習性,選擇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特別是在風景園林的生態恢復設計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對當地的土壤情況進行分析測試,選擇相應的對策。常規做法是將不適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換走,或在上面直接覆蓋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長,或對已經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全面技術處理。采用生物療法,處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質,增加微生物的活動,種植能吸收有毒物質的植被,使土壤情況逐步改善。如在西雅圖油庫公園,舊煉油廠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幾乎不適宜作為任何用途。設計師沒有采用簡單且常用的用無毒土壤置換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細菌來凈化土壤表面現存的烴類物質,這樣既改良了土壤,又減少了投資。

2.4 以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為理論的植物配置的設計

2.4.1 植物材料的選擇

根據生態位理論,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擇配置植物種類,避免各個物種對空間和營養的爭奪,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生長良好,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視覺效果的園林景觀。根據各種植地不同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選擇植物種類,尤其是高大喬木優勢種的選配,直接決定了園林生態效益的發揮程度。園林生態設計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間、營養,各個種才能協調共生。

2.4.2 運用具有生態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樹種其生態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態效益就必須選擇那些與各種污染氣體相對應的抗性樹種和生態效益較高的樹種。

2.4.3 遵從生物多樣性原理,模擬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種多樣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環境中物種的豐富度、均勻度、群落的動態與穩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與群落的相互關系。生態學家認為,群落結構愈復雜,系統也就愈穩定。因此,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設計多個種組成的植物群落,比單物種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資源,具有更大穩定性,即保持各物種多樣性如動植物種資源多樣性、各種文化特質多樣性等,具有重要深遠的生態環境意義。

3、結語

當前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環境意識都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同時在技術上也有了非常顯著的發展,生態學理論和觀念已經越來越多的得到了普及,生態學理論對園林設計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將會成為生態發展和工程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會推動我國園林規劃和建設的健康發展。

篇(9)

1 城市規劃中園林景觀的生態功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滿足其物質上的需求外, 還要求滿足其精神生活需求。通過增建新的公園和在居住小區綠地、單位庭院綠地中適當增加些文化設施等方式, 有利于逐步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

1.1 凈化空氣,調節小氣候

園林植物能吸收大量太陽光能,具有吸熱遮陽的作用,減少太陽輻射,提高濕度,降低溫度和風速,吸附大量飄塵,吸收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在冬季,綠地可促進建筑保溫。樹木能吸收同化有毒氣體,阻止其在物質循環中的惡性循環。綠化區的空氣中浮塵黏度、密度、有害物質濃度明顯低于非綠化區,而氧離子濃度、空氣清新程度等明顯高于非綠化區。

1.2 殺菌防塵,降低噪音

茂密的樹木枝葉可以降低風速,吸收大量飄塵,阻滯塵埃的擴散,許多植物本身能分泌殺菌素。據樹木枝葉能減弱聲波傳送或吸收聲能,公園內成片的樹木,可以大大降低噪音。聲能投射到枝葉上時,造成樹葉微振而使聲能反射到各個方面,從而起到使聲能消耗或減弱的效果。

1.3 美化城市環境、改善自然環境

一個城市的美麗為人民勞動、工作、學習、生活創造優美、清新、舒適的環境。美好的市容風貌, 利于吸引人才和資金, 利于經濟、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發展。如果城市綠化布局得當,色彩醒目,季相分明,可激發人們的欣賞欲望,給以市民美的享受。同時園林綠化可以美化城市,增加城市建筑的效果,豐富建筑群體的輪廓線,從而渲染城市氛圍,使人們潛移默化地受到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熏陶。

人們對綠化功能的認識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的, 園林綠化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 用植物綠化的方法保持生態平衡, 保護自然環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要加快園林綠地的建設步伐, 以適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需要。在建造各類公園、綠地時, 都應堅持以使用植物材料為主, 以種植高大喬木為主, 以復層種植結構為主, 少搞硬質鋪裝, 少搞大面積的純草坪, 以利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

1.4 改善市民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在城市中,建筑物高度密集,人口稠密,能源消耗量大,使城市被嚴重污染,此外城市居住環境擁擠,噪音大,使人們心情煩躁不安、緊張和憂郁。研究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市民喜歡植物的色彩,在植物較多的環境中可以舒緩心情,還具有明顯的生理效果,如心跳平緩、脈搏次數下降、呼吸平穩、皮膚溫度降低、疲勞易恢復。

2 城市規劃中園林規劃的設計方法

城市建設的重點是城市。而從實際上來說,我國目前出現了輕視城市建設規劃,單純重視城市綠地建設的事態。從而導致在城市園林規劃過程中,出現投入成本過大、資源嚴重浪費,投入產出不成比例,遠遠達不到資源節約的節能環保標準。同時,在城市規劃園林規劃設計中,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因此時常導致在城市規劃中脫節的現象發生。

2.1 園林規劃理念秉持節約型的設計理念。即是走一條生態環保的城市建設道路,要保證資源不浪費,因地制宜,建設綠色科技城市。同時將節約自然資源與保護人居環境結合起來,這是目前比較先進的園林設計理念,也是符合我國實際的。然而,節約型理念實施難度大,既要保證資源節約又要保證城市建設質量,因此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考量,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城市建設的規劃與施工、運營與養護都需要投入較多的精力。再者,資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也是保證城市規劃中秉承節約理念的重要因素。

2.2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建設中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在實際規劃中,對水土資源在進行設計時,要在保持城市水土結構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園林景觀建設,盡量避免對地形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城市中的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濕地等最好盡量保留,保有原來的生態和自然風光,這樣既維持了生態的平衡,也達到了土地節約的目的,從而對城市規劃做好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對水土資源也達到了提高利用率的目的。 在進行實際的城市規劃中,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審批時需要人員能夠全面分析,進行實地考察,尊重原生態,對資源浪費嚴重的方案要堅決擯棄,科學合理進行城市規劃、大力倡導因地制宜的方案。

2.3 城市規劃中布局要合理。節約的城市規劃理念同時也體現在布局的合理上,對綠植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它對本土環境的適應性,對部分成本低的苗木要靜心護理。在景觀布局的過程中,設計上要突出新意,避免出現與別的城市雷同的現象,努力體現城市特色和民俗優勢,綠植的栽培要富有情趣和創意。可將高大的喬木種植在道路的綠化隔離帶上,這樣一來,還能提高其利用效率,達到遮陽遮雨的效果,打造出花園式的人行道;在停車場種植適應本地環境、成蔭快的優質樹種,既美觀遮陰,減少汽車耗能,同時又減弱熱輻射、凈化空氣。

2.4 注重節水、降低水能消耗。節水觀念要貫徹到城市規劃園林景觀的始終。要采用科學的灌溉方式,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雨洪利用技術,科學合理地做好灌溉工作,努力實現精準灌溉。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植被生長的需要還能降低用水消耗。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也應當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起重視,用“開源節流”的方式進行植被灌溉。

3 園林規劃建設對城市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

一個城市如果能擁有足夠的公園和綠地創造出優美的景觀, 不僅能起到凈化美化環境的作用,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質的作用, 起到激發群眾熱愛家園、共建美好家園的作用, 還能使城市房地產增值, 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檔次, 這些有形和無形的作用, 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續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3.1 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是以人為主要對象進行服務的事業。園林規劃產生的“生態效益”是從改善人體生理健康的角度服務于人類。在人與環境的關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與人這個主體相對應的環境也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的含義。

3.2 園林規劃作為一門具有優化環境功能和擁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的學科和建設行業,可以在上述兩個領域中同時為人類提供服務。人們通過城市規劃,為人類社會創造優美的環境既要致力于建立生態健全的環境,也要致力于建立文化、科學、藝術相互融洽和諧的環境,同時應具備文化審美價值。

3.3 城市園林的存在不僅能促進人們身體健康,也陶冶了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們藝術修養水平、社會行為道德水準和綜合素質。城市園林規劃是一項具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雙重效益的行業建設。優美的城市環境是有形的資源和重要的投資條件,是競爭優勢和經濟發展的動力。城市園林規劃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協調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等因素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4 結束語

城市規劃中園林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兩個文明建設的最佳結合點,實現綠地功能與城市環境的高效和諧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城市綠地規劃不僅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更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城市園林規劃是一項建設成本、護理成本都較高的工作,并且對水土資源都增大了壓力,這就要求城市規劃工作者們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將節約性的園林理念引入城市綠地規劃工作中去。在與城市經濟發展同步進行的城市環境建設中,城市綠化建設應肩負光榮使命,作出應有的貢獻。

篇(10)

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城市景觀設計的對象是具有特殊屬性的生態系統,人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體.城市是典型的以人類干擾為主的景觀,是一種連續動態變化的特殊景觀,其自發的過程是自然景觀的破壞和人工景觀要素的擴大.其景觀結構的具體表現為:工業斑塊數量增多,環境污染源增多,面擴大;內部綠地和水域等環境資源拼塊銳減;城市建筑急劇膨脹并向郊區擴展,取代農田基質和綠地斑塊;城市景觀的平均凈生產力是負值,比其它任何景觀斑塊卻更具有依賴性,需要依靠廊道運輸大量能源來維持正常運轉.可見城市景觀的自發發展具有日趨惡劣的趨勢。

1.城市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

1.1整體優化原則

城市景觀是城市尺度上是―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整體,在設計中應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和研究,達到整體最佳狀態,實現優化利用.在把握城市總體景觀結構的基礎上對于城市中的自然綠地、水域等環境資源拼塊的分布和發展趨勢要做系統的調查分析,以此作為宏觀基礎來對城市廣場、公園、綠地等中觀的城市景觀要素進行指導和協調。

1.2異質性原則

異質性是景觀的重要屬性,景觀空間異質性的維持與發展是景觀生態規劃的重要原則。

1.3多樣性原則

景觀多樣性是描述生態鑲嵌式結構的拼塊的復雜性、多樣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勻度、鑲嵌度和連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態學的研究表明,生態系統內結構和物種多樣性有利于系統抗干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統的穩定和發展。

1.4景觀個性原則

每個景觀都具有與其它景觀不同的個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觀具有不同的結構與功能,這是地域分異客觀規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設計的對策和方法,城市的氣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動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條件是因地制宜設計的基礎.同時,根植于地域的文化傳統與文化遺跡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1.5遺留地保護原則

城市生態系統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設計的對策和方法.城市的氣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動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條件是因地制宜設計的基礎.同時,根植于地域的文化傳統與文化遺跡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一定要絕對保護自然保留地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跡。

1.6生態關系協調共生原則

指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的人為結構與自然結構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網的協調,把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之上,實現人與自然共生。

2.城市景觀生態設計的方法

由于生態化設計的特殊性和系統性,照搬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的方法是不完全適用的,城市景觀的網絡生態化設計應該在根本上從景觀生態出發。

2.1廊道的構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兩側基質的狹長地帶,也就是一個線狀或帶狀的斑塊.城市中的公路、鐵路、河流、各種綠化帶、林蔭帶均屬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景觀的連通性,也影響著拼塊間物種、物質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網絡的構建不僅僅是道路和綠地系統的規劃,它奠定了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空間格局,是整個城市生態系統各景觀生態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響到生態系統的運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規模恰當的廊道可引入自然氣流,改善局部氣候環境,也可以阻擋風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對拼塊的干擾,可以控制拼塊的發展趨勢,從而保護自然資源拼塊,協調人工景觀拼塊的發展.以“廊道”的概念來設計城市的基本生態網絡,可以不再局限于僅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的城市空間和交通層面的規劃,保證城市生態系統的有機性.廊道網絡的構建應遵循整體性和地域性原則,并預留動態發展的彈性空間。

2.2景觀生態元的分級

景觀生態元的分級并不是僅僅依據其自身的規模或面積而定,一般可分為三級.對于城市的生態環境系統有較強的調控影響能力的景觀生態元為一級,如城市級中心綠地公園,規模大的自然水體及綠化帶等.相對而言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較小,但對局部環境有較強調控作用的為二級,如小區級的游園、綠地、林蔭道等.對局部微環境調控能力也較小的為三級,如以鋪地為主的活動廣場等.景觀生態元的分級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為景觀生態元的配置提供依據,使城市景觀不僅在功能和視覺上布局合理,生態調控容量也張弛有致,不致出現盲區.第二,為景觀生態元的進一步細化設計提供依據,對生態調控量大的景觀生態元,應盡量控制人的干擾,保持其局部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調控作用.而生態調控容量小的景觀生態元往往功能性較強,人為干擾多,應在滿足人的需求的同時防止負面效應,并借助廊道和相鄰景觀生態元的作用來強化調控能力。

2.3景觀生態元的配置

景觀生態元的配置對于城市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對宏觀尺度的景觀格局提出了基礎格局和最優景觀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態學上具有不可替代意義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塊用以涵養水源,保護稀有植物;有足夠寬的廊道以保護水系和滿足物種、能源的流動;在開發區或已建成區內用小的自然資源拼塊和廊道以保證景觀的異質性.這種集聚間有離析的景觀格局對城市景觀生態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鑒意義.廊道網絡的節點是廊道的交結區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匯,其空間可達性和生態調控的輻射性都很強,因此景觀生態元的位置與廊道網絡節點相耦合,可更好地發揮其美化和生態的效能.同時,景觀生態元在廊道網絡節點上的布置應參照最優景觀格局的模式,級別大小相間,物流、能流高效暢通,生態調控容量互補,從而分擔人為干擾的壓力和生態變化的風險,確保各個景觀生態元融入城市生態網絡,提高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4景觀生態元的異質性和多樣性

上一篇: 高層建筑防火設計 下一篇: 本科金融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线天粉嫩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宗合网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成人综合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 亚洲国产呦萝小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