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學習經驗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9 07:48: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二生物學習經驗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二生物學習經驗總結

篇(1)

隨著國家對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視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學科技教育類校本課程(以下簡稱“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許多中學已經著手相關實踐,但由于科技類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新生事物,一線教師缺乏課程開發的理論指導和經驗積累,在實踐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本文對兩所中學的科技類校本課程進行了調查研究,意在了解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實踐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思考對策,以期充分發揮這類課程的教育功能。

一、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的現狀調查

(一)調查的實施

調查采取了目的性抽樣,即根據研究的目的選擇有可能為研究的問題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樣本。本研究選擇了重慶市J中學和w中學作為研究對象,一是兩所中學開展科技教育工作的時間長,經驗豐富,在同類學校中具有代表性,能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二是出于對城鄉差異性的考慮,選擇了位于城區的J中學和位于農村的w中學;三是兩所中學都申請了科技教育的課題,與本研究有相關之處,有助于雙方更好地交流溝通。

本研究采取半開放式訪談、觀察和實物收集等方法。訪談提綱根據校本課程開發已有理論與實踐成果的總結,并結合中學科技教育的特點,主要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以及問題和困難等方面來擬定。實施時,我們邀請一線教師座談,盡量保證訪談在一種自然、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另外,研究還輔之以非參與式觀察和實物收集,以補充、完善、驗證訪談材料。

(二)調查的結果

J中學是一所城區重點中學,科技教育開展較早,主要參與傳統科技項目的比賽。J中學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抓信息技術教育,到2000年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近幾年又加入了機器人教學、無線電測向等項目。目前,J中學已將科技教育定位為學校的一個特色項目,科技教育的內容逐漸規范,目標逐漸清晰,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校文化建設、特色創建等起到了積極作用。

w中學是一所農村普通中學,科技教育從早期的課外活動內容擴展為科技教育課程模塊,并明確將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來打造,希望以此促進師生和學校的發展。近年來,w中學的科技教育更加注重挖掘和利用地方與學校資源,科技教育在生物學科方面成績明顯。

為了全面反映調查所得,下面筆者將調查結果用列表的方式來加以呈現(詳見表1、表2)。根據收集資料的方式和資料本身呈現的特點,筆者采用類屬分析方法,將研究結果按照一定的主題進行歸類,然后分門別類地加以介紹。

1.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內容

調查發現,對于科技類校本課程,學校通常是從一開始的課外科技活動逐漸提升到校本課程的范疇來加以開發,即與學校的實際、學校的辦學理念及特色創建、已有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科技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進行規范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最后成為正式的校本課程模塊,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成為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并列的—種課程類型(見表1)。

2.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的目標

本次調查表明,學校開展科技教育之前,并沒有從整體上單獨預設目標,而是在開展科技活動時相應地涉及課程目標,這些目標形成于各種活動之中,并在這些活動中逐漸清晰(見表2)。

3.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實施

調查發現,兩所中學開展科技教育時主要采用活動和課程相結合的方式??萍蓟顒右员荣愴椖繛榛A,備賽期間,平時的常規活動完全為比賽服務,如培訓與制作、篩選作品等。同時,學校還開展了科技節、參觀考察、外出調研等活動??萍冀逃惨哉n程形式來展開,如兩所中學初二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高中的研究性學習等;也有教師自己開設課程,如J中學的輕松發明實踐課,而w中學正在組織編寫科技教育教材。

就學校方面來看,兩所學校都在盡量創造條件保證科技教育的開展:組織上由書記或副校長專門分管科技教育,建立專兼職教師構成的團隊并由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擔任領頭人,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物質上學校提供經費支持,購買相關實驗用品和器材;制度上做到年初有計劃,年末有總結,上課有教案。

在評價方面,J中學在初三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有一個科技活動能力測試模塊,主要通過課題報告的形式來評價學生;學校每年舉行“科技之星”評選活動;中考、高考實行加分制度;此外,學校在中考招生中單獨投放指標,招收“科技特長生”。w中學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初中生結業水平的評價項目,其中以非書面結業方式評價科技教育的成效,學生在科技比賽中獲了獎,高考時可以加分。

二、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的經驗與困難

(一)取得的經驗

1.將科技類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

在國家頒布的課程計劃中,對校本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即由地方或學校選用或開發的課程占全部課程的10%-12%。調查發現,兩所樣本學校對這個部分的課程予以高度重視,將過去課外科技活動的內容提升到校本課程的范疇加以建設,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課程化”“校本化”改造,使之成為目標清晰、內容規范的課程,而且能夠更好地照顧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需求,從而提高了這類課程的適應性。

2.規范有序地開展校本課程實踐

校本課程實踐是一項目的性強、程序規范的工作,需要開展學情調查、學生需求分析、辦學經驗總結、課程開發可行性論證等準備工作,然后圍繞具體科目的科技教育課程,進行目標定位、內容選擇與組織、相應學習活動方式設計等各項工作,之后才是付諸實踐、效果測評等工作。以上所有環節都是規范有序的。

3.將科技類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特色創建有機結合

兩所樣本學校結合學校已有辦學成績和經驗,有意識地將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來打造,并通過規范地開展校本課程實踐來形成和彰顯這一特色。事實表明,這種扎根于學校土壤之中又建立在已有經驗之上的、符合學校傳統和特色定位的校本課程,往往具有內生性、適切性、穩定性、優良性等特點,能夠成為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亮點”。

4.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為學生認識世界、探求科學奧秘、鍛煉實踐能力、培育創新精神等,創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舞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能動實踐,極大地激發起學科學的興趣,不斷增強科學探究、創新思維的能力。學生在各種比賽中獲獎,他們的小發明、小創造還申請了專利等,這些都足以證明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的成效。

5.帶動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從事校本課程開發的相關工作,需要更新課程意識、學習掌握與課程開發相關的知識和技術,而實際的課程開發實踐也使教師的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調查中,一線教師的收獲體會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二)面臨的困難

調查發現,兩所學校的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還面臨以下困難,這或許也是其他一些學校開展科技教育類校本課程實踐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一是思想保守。受升學考試影響,中學對非統考科目的重視程度往往不高,科技類校本課程也屬此列。加之校本課程開發投入大、見效慢,難以得到教師的認同和支持,表現為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動性不夠。由于對科技類校本課程內涵和價值的認識不充分,教師局限于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科技知識,忽視了這類課程本身的教育價值,導致科技教育處于低水平狀態。

二是經費不足??萍碱愋1菊n程實踐對物質條件要求較高,學校辦學經費有限,難以及時滿足相關需求,致使開展科技教育的設備、材料不足,許多項目無法開展,如J中學連最基本的制作工具都無法購置齊全。

三是時間不夠。由于學校一般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或周末開展活動和培訓,學生因為補文化課或參加其他活動而缺席的現象較為嚴重。

四是內容分散。由于科技教育涉及多項內容,其在內容的統整上還處于探索階段,致使課程內容較為分散;略顯形式化和表層化,內容的難度、體系等尚待完善。

五是師資有限??萍冀逃顒拥拈_展需要專業知識豐富、動手能力強、有責任心和教育理想的教師,。但這樣的教師只是少數,在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教育的實際需求。另外,對教師鼓勵政策的不明確也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功能定位和實踐策略

(一)全面認識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功能

1.科技類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課程作為一種文化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體現一定社會群體的文化;二是課程本身的文化特征。因此,課程不應僅是工具性的存在,還應是文化的主體性存在,而“一種文化作為課程的價值主要在于育人”??萍碱愓n程既要再現人類已有的科技成果,更要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創設一條“通道”。由此,這類課程的育人功能可包含四方面內容:知識技能及智力、能力層面;觀念精神層面,內含于科技文化中的平等、自由、求真等精神氣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批判精神、民主觀念、獻身精神等品質;道德規范層面,科技負載著價值,科技課程要揚善抑惡,發揮道德教育的功能;審美層面,通過科技教育來培養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能力。

2.科技類校本課程的文化建設功能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促成學校文化的創生”,因此,科技類校本課程開發既是學校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創新學校文化的途徑,具有文化品性的科技類校本課程,必定離不開學校文化這個大環境。這類課程需要經歷“校本化”的改造,必定浸潤著學校本身的“文化養分”,體現學校的教育哲學,承載學校的歷史傳統,彰顯學校的特色風格,最終校本課程本身又成為學校文化的特定“符號”和“載體”。同時,校本課程開發使學校真正享有自主權,帶動課程體制、課程觀念及學校文化的更新。

(二)正確處理科技類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校本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只占很小的比重,科技類校本課程又是校本課程中的組成部分,其比重更小,但任何課程之所以能夠成為課程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必定是因為這類課程具有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不能視其比重的大小來決定重視程度和實施深度。首先,科技類校本課程由于是學校自己開發的,所以能適應學校的現實條件,也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其次,由于科技教育課程不以單純的實用知識技術傳遞為目標,旨在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是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2010年7月29日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特別指出要堅持育人為本、能力為重,強調要“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這些要求正好與科技教育課程的旨歸是一致的。為此,結合《教育規劃綱要》的實施,重新認識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地位和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既然科技類校本課程有著充分的存在理由,它就不應該被其他課程“湮沒”或“擠占”。在實踐中,學校要注意這類課程與其他課程類型的關聯。首先,國家課程中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與科技類校本課程之間應該實現有機結合。國家課程保證科技教育的基礎目標達成,如各科目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等;科技類校本課程則重點關注擴展性目標的達成,如及時補充新的科技知識,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綜合運用科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次,科技類校本課程與學校文化建設、特色創建的有機整合。學校澄清辦學理念、定位辦學特色,并以此指導和規范校本課程實踐是十分必要的??萍碱愋1菊n程作為學校的特色文化,不僅要符合學校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目的要求,而且要充分挖掘和展示這類課程本身的文化特質,如民主、自主、合作、協商的課程開發制度,師生在課程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善于合作、追求創新的精神風貌,等等,這些課程文化要素必定有助于學校文化的完善和發展。

(三)保證科技類校本課程的質量和實效

針對中學開展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學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提高這類課程的實效。

1.課程化

課程化的主要任務是整合,把科技教育相關活動如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課題活動、科技培訓、課外活動等統整為一個課程模塊,即科技類課程。這類課程首先從科技文化育人的角度設定總體目標,然后分解出子目標。內容上,學校應將科技活動與學科學習結合起來,以學科學習為主,通過學科內容的延伸拓展,開發一些既能體現學校特色又能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以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科技類校本課程。在實施中,學校應將科技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以減少投入,提高效率。評價方面,學校應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為標準,采取他評與自評結合、書面與非書面評價結合等多種方式。

2.制度化

制度化是群體和組織的社會生活從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認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轉化過程。制度化能將成員的命運與組織的興衰聯系在一起,加強集體的內聚力,從而有助于形成團結進取的文化氛圍。學??萍冀逃龍F隊是由校長、教師和學生構成的共同體,經過長期交流與合作,團隊成員逐漸形成一致的價值取向,確立共同的教育觀念,形成相應規范以保證科技教育的有序開展。

3.個性化

個性化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強調尊重人和人的個性、提倡個性潛能的發掘和良好個性優勢的發展,主張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弘揚教育的特色化。不同學生、不同學校之間存在差異,差異顯示著個性。校本課程是體現差異、形成個性的重要路徑。對于學生,它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以促進其個性發展;對于學校,它立足學校文化而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就科技類校本課程而言,學校需要在具體項目的開發上認真分析學校內部需求,充分利用周邊課程資源,開發出個性化的科技類校本課程,以特色項目提升科技類校本課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93

[2]鄭金洲,教育文化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88

[3]于海波,科學課程發展的文化學研究,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2

[4]吳支奎,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文化重建,江蘇教育研究:理論版,2008(5):20-23

上一篇: 中華傳統文化 下一篇: 大學論文開題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 又爽又高潮的视频国产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免费看 |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