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業市場分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9 09:01: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船舶工業市場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船舶工業市場分析

篇(1)

這七年間,中國船舶業發展迅猛,一時風光無限,曾兩次斬獲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殊榮,也因大干快上埋下了產能過剩的隱患。

七年行業利潤增長65倍,只是看上去很美。如今,中國造船業深陷訂單荒、融資難、成本上升的泥潭,不能自拔。

1995~2007:造船沖動

1995年,中國造船產量首次超過德國,占世界市場份額5%,成為世界第三造船大國,屈居韓國和日本之后。

直到2003年,中國造船完工量達到世界份額的11.8%,突破了10年來占世界市場份額5%到7%的徘徊局面。當年全球對船舶的總需求是1億噸,而當年全世界的生產能力也只有6000萬噸左右,

“中國造船業的繁榮主要是靠實體經濟快速發展和全球需求增長帶動。隨著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原油對外依賴度提高,中國船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產業規模的擴大迫在眉睫。”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市場分析部副主任張永鋒表示。

據世界貿易組織2004年的統計結果顯示,占世界海上運輸半壁江山的干散貨流量同比增加約48%,主要就是因為中國大量進口鐵礦砂等原料;同時,中國的集裝箱年吞吐量也躍居世界第一。

在大宗海上運輸業務原油運輸中,中國進口石油約占世界油輪總運力的1/3。2004年,中國全年原油進口量首次超過了1億噸,原油對外依賴度也接近了40%。其中,進口石油的90%以上需要從海上船運。“但中國進口石油大部分是由外輪承擔,中國的石油安全受制于人。”張永鋒說。

因此中國船舶工業的主管部門國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標:經過10到15年的發展,我國船舶工業的綜合競爭力接近日本、韓國當時的水平。在造船總量上,到2005年船舶產量達到1000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份額的16%左右;到2015年達2400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5%,在噸位方面達到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全國涌起造船熱潮。2005年6月3日江南長興造船基地正式開工,規劃年造船能力達1200萬噸,是當時國內內最大造船基地。在環渤海灣,遼寧省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開展跨地區合作,僅在大連就計劃形成400萬噸的造船能力。江蘇、福建、山東等省份也紛紛出臺造船發展投資戰略。

江蘇和浙江的一些漁村甚至也開始造船。據此前媒體報道,大部分船企投資少,分布廣,數量多,單個企業僅投資一兩千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占地面積只有10~20畝。更有甚者,僅僅只有幾個簡易船臺而已。僅在浙江臺州一地,就有超過200家造船企業,而其中將近60%的船企是在2004年后成立的,超過日韓兩國的船企的總數。

轟轟烈烈的造船運動短期內看到成效,據廣發證券2007年研報數據,從2001年到2006年,中國造船產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

2006年中國造船業接單量首超日本,2007年迎來歷史性一刻,造船訂單與世界造船霸主韓國只有0.3%之差。

2008~2010:危機中成世界造船一哥

2009年、2010年連摘世界第一造船大國桂冠,其中2010年創造了三項指標大滿貫的記錄。

中國造船業向世界“一哥”的目標一路狂飆,但中途遭遇洪水猛獸。

2008年。災難性的世界金融危機爆發。海通證券分析師何志剛表示,本輪船市衰退要比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造成的嚴重,堪比1979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的情況。

從08年第三季度,美國次貸危機像癌癥細胞迅速在全球擴散,造船業受此影響進入“寒冬”。何志剛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海運量增速大幅度放緩,信貸極速收縮,加之本輪造船興旺周期創歷史之最,長達五年,行業存在調整要求。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數據,反映干散貨航運景氣度的BDI指數在2008年12月5日報收663點,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記錄,而就在七個月前,BDI指數創下了史上最高紀錄11793點。另外,油運市場在2008年第四季度跌破千點價位。

中國訂單的主要來源是價格相對便宜的散裝船,08年底全球散貨船出現了零成交記錄,對中國造船業產生了巨大打擊。當年造船訂單跌至2007年的一半以下,與韓國差距擴大到6.1%。

2009年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針對我國船舶工業明顯的外向型特征,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規劃》明確指出積極發展遠洋漁船、特種船、工程船、工作船等專用船舶,擴大國內需求。通過內部訂單刺激,中國造船業相較于其他國家率先走出低谷。

除了政策激勵,低廉的成本也是緩解危機的途徑。“金融危機導致船價大幅下降,歐美日韓等國因為技術領先成本較高,為了不擴大虧損范圍,只能降低訂單量并縮減產能來規避風險。我國造船成本相對較低,受危機影響成本又有所下降,企業依然可以實現盈利,導致船舶訂單從造船強國陸續轉移到中國。”

2009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別提高了5.3、23.9和3個百分點。三大造船指標中的兩個都超過韓國。2010年更是創造了三項指標均創第一的記錄,中國成為了世界造船第一大國。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中心分析師梁志勇稱:“中國造船業成為世界第一的頭銜只是規模取勝,但是技術創新等還遠不如日韓。中國已經成為造船大國,但離造船強國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張永鋒也認為,中國造船業兩年連冠其實是短暫繁榮。“前些年全球船舶需求旺盛,一些船企盲目上馬造船項目,造成產能嚴重過剩。在金融危機沖擊下,許多新上馬的造船項目面臨更大的困難。”

2011后:產業升級

兩年間,中國造船業就從世界第一的寶座上滑落。從2011年的接單占全球比例來看,中國僅占29.2%,遠低于韓國的47.2%,退居第二位。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5月我國三大造船指標——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量——分別出現10.1%、47.3%、27%的下降。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26億元,同比下降27%。

造船業成本由鋼材、機電設備、人力工資三塊構成,中國最直接的競爭力在于人力成本,主要是低工資。但由于管理效率低,低工資并沒有轉換成市場競爭力。

據專家評估,中國船廠的人力成本只有日韓的20%~30%,船廠工人的年工資在6萬人民幣左右,可推算出韓國和日本的工人年收入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上。

據浙江一家私人船企內部人士介紹,由于管理效率很低,圖紙的錯誤率很高,所以窩工、等工、待料時間很長。一年完工40艘左右、100萬載重噸的船廠,在日本只需要1500~2000名工人,而他們要5000多人,光工資一年就要發掉3億元,人力成本的優勢就不明顯了。

篇(2)

造船業兩極分化

現如今,航運業的低迷直接導致了各大航運公司縮減開支,紛紛抓緊錢袋子,一些企業甚至要求造船企業降低之前的合同價格。航運公司采取的種種舉動直接導致了造船廠的冷清與低落。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受全球船舶市場繼續低迷的影響,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下降,工業總產值增速趨緩,船舶出口出現下滑,經濟效益增幅呈回落走勢。

數據顯示,1-5月,全國造船完工量為225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訂單量為95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7.3%;5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34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7%,比2011年年底下降10.4%。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承接新船訂單量為217萬載重噸,比4月份的178萬載重噸有所回升,不過同比仍然大幅下滑。

訂單的大幅縮水使得船廠的經營舉步維艱,國內福建、山東、江蘇等造船大省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甚至連浙江省臺州市最大規模的出口船舶企業浙江金港船業有限公司也于日前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

相對于民營小船廠的接連倒閉,大中型船廠的日子雖然艱難,但也能勉強維持,而且對于已經上市的造船公司來說,至少在集資方面要比其它公司寬裕很多。

有業內公司證券部門人士透露,目前,在公司訂購船舶配件的造船廠多以大型船廠為多,但這些訂購零配件的船廠本身也因為訂單減少的原因影響到零配件的購買數量有所下降。

舜天船舶董秘馮琪表示,訂單荒并不代表沒有訂單了,只是訂單減少了,使得一些弱小企業變得無單可接。據馮琪介紹,相對于那些后興起的小船廠,有一定規模的船廠還是有單可接的。

造船公司業績下滑

雖然一些有規模的公司也會接到訂單,但是,在僧多粥少的造船市場中,仍舊不夠分。在各個船廠的競爭中,船價的下降也成為必然趨勢,而船廠的業績因此不斷下滑。

據統計數據顯示,以生產船舶零配件為主的中船股份從2007年到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逐漸下滑,分別為2227.78萬元、1516.60萬元、806.89萬元、730.84萬元、427.08萬元、347.82萬元。

另有數據顯示,以造船為主業的廣船國際、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近兩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均出現下滑。數據顯示,廣船國際、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2011年1季度凈利潤分別為1.75億元、7.04億元和13.23億元;2012年1季度凈利潤則分別為7940.95萬元、2.63億元和10.29億元。

據了解,造船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不僅僅是訂單減少,還有船價下降的因素。由于各大船廠紛紛降低船價招攬本就不多的訂單,因此船廠收益也在減少,甚至有的船廠在降低價格后不得不虧本造船。

伴隨訂單和新造船價格下降,全行業利潤也大幅下滑。有數據顯示,1-3月份,船舶工業企業利潤總額81.8億元,同比下降7.3%。其中船舶制造業65.7億元,同比下降14.4%;船舶配套產品制造業8.1億元,同比下降3.5%;船舶修理虧損0.38億元,同比減少5986萬元。

造船業何時復蘇

對于大型企業而言,目前日子尚可維持,但是如果將近幾年的最后一批訂單做完之后,又該如何呢?

“現在的造船業已經跌入低谷,跌無可跌了。”舜天船舶董秘馮琪說道:“無法預測何時造船業能夠復蘇。”據馮琪介紹,造船廠的業務一是要靠航運公司淘汰舊船更換新船;二是靠有新技術船只被航運公司相中。

馮琪分析,有實力的船廠最主要的并不是看規模大小,而是看核心技術。“公司賣的最多的船往往是新技術研發的船,例如節能減排或是降低污染的船都是目前市場銷售較好的船只。”

除了核心技術外,生產有特色船只的船廠也較為受歡迎,如生產私人游艇的太陽鳥,在造船業跌至谷底的現今,業績保持增長。有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1季度實現凈利潤976.97萬元,比2011年1季度的760.97萬元增加了216萬元,同比增長28.38%。

篇(3)

近年來,日本航運企業為適應不同國家對碳排放、節能和環保方面的標準,要求甚至出資協助造船企業在相關方面加強技術研發,以提高船舶產品的相關標準。2009年,日本國土交通省還資助了民間船企15個減排領域的科研項目。日本金融機構和財團在審批貸款時,對于技術研發項目也較為寬松。

有專家提醒,日本在“低碳”、“環保”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在發動機等船用配套技術領域的長期經營,已成為其在未來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的寶貴資本。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宋曉軍分析,造船業的國際標準名義上系國際組織,但實際上多掌握在歐洲老牌造船強國手中。這些國家盡管造船業嚴重萎縮,但仍在利用制訂標準的優勢主導世界市場。例如,船用柴油機領域的主要核心技術目前為芬蘭的瓦錫蘭公司和德國MAN公司所掌握。中國和韓國雖在造船市場份額較大,但船用柴油機或直接進口,或由國內廠商向上述企業購買專利技術許可生產。

與此同時,“低碳”、“環保”等概念也已成為個別老牌造船強國應對新興國家挑戰的工具。國際海事組織和一些歐洲航運大國不斷對民用船舶排放和環保等方面的新標準,這實際上有其利益背景。只要這些國家仍舊擁有相關方面技術優勢,就可以不斷升級排放和環保等方面“門檻”,提高后起國家趕超核心技術的難度,加強技術封鎖的效果。

在這一問題上,日本造船業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基本上能夠與歐洲老牌強國站在相近起跑線上。此外,日本著力發展船舶行業低碳和環保技術,一方面源于其一貫重視技術研發的“慣性”,另一方面也是為應對不斷加碼的“環保門檻”做好準備。這些都是確保其未來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砝碼”。

篇(4)

熔盛重工從云巔跌落是市場之手逐漸顯現力量的一個例子。

早在2009年,眾多的商業銀行就已經意識到造船業處于周期性調整期,產能呈現嚴重過剩局面,欲從嚴控制對造船業的貸款。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國務院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給銀行吃了定心丸,也讓骨干造船企業獲得了大規模信貸支持。

“那時造船企業貸款很好貸,而且很多都是信用貸款。”浙江海昌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欠飛對《南風窗》記者證實。

熔盛重工也借著國家“4萬億”以及在香港上市的東風,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2000多億綜合授信,其中進出口行和中行授信額度高達500億元,國開行、農行、光大和中信授信額度則分別為350億、280億、100億和110億元。

熔盛重工的貸款主要開始于2009年前后,此前其資金多來源于張志熔做房地產生意的自有資金,以及2007年高盛、德劭基金的注資。2009年,高盛從熔盛重工退股,董事會中張志熔開始一家獨大,逐漸失去了控制。一心想成為造船業的老大的熔盛重工在政府和銀行的支持下急速擴張。

但可惜的是,2008年沒有被金融危機打倒的熔盛重工這次卻倒在了信貸泡沫中了。

我國造船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很多船只是出口的。但是在金融危機情況下,歐美經濟的下滑導致船東沒有更多的資金來交預付款。雖然首付款比例下滑到了5%左右,但由于有銀行和政府的支持,造船企業仍在不斷接單,熔盛重工就是其中之一。

熔盛重工2009年營收為94.7億元,2010年增長33.7%,達到了126億元,2011年增長了26%,達到了159億元,這個企業為了沖擊上市在一瞬間達到了高成長行業的標準。

這是一場沒有持久需求支撐的擴張。記者了解到,2005年到2008年中國的航運市場很紅火,運費也很高,很多的新船兩年就能收回成本,所以很多船東那幾年都拼命造船,運力大量累積,已經逐漸過剩。所以盡管2009年短暫出現了小陽春,但新船訂單并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且還在逐年不斷地負增長。 熔盛重工在上市2010年及此后的2011年,分別獲得8.59億元、12.7億元政府補助,超過公司凈利潤的一半。2012年上半年獲政府補貼額為6.72億元,勉強盈利。

但熔盛重工無視這一大背景,依然選擇了依靠墊資逆市擴張。

記者也觀察到,從2009年開始,雖然營收增幅每年都在30%左右,但熔盛重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續3年均為負值,這也是墊資擴張模式說的一個注解,這也埋下了危機的伏筆。

與墊資擴張模式相關的就是棄船風險的上升。業內人士還介紹,交船前船東只需預付20%~30%,船東棄單成本大幅下降。有債權銀行人士也反映,早在2012年就觀察到,熔盛重工也存在新增訂單下滑以及船東棄船的風險。

2012年確實是熔盛重工的2012,熔盛重工的輝煌到此戛然而止。“熔盛重工2011年中,接到一個大訂單,但是船東付的預付款比較少,所以熔盛重工自己墊資,這個就是導火索。”某工程公司知情人士袁賀對《南風窗》記者證實。

逆市擴張的熔盛重工,2012年上半年已出現了危險的信號,當時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已經出現了虧損。而根據熔盛重工2012年的財報,其應收合約客戶賬款比2011年度激增了10億元,但客戶的預付款卻為0。應收賬款大增說明交了船,船東卻遲遲不肯付款,而預付款為0說明其2012年新增訂單已經大幅萎縮。根據2012年財報,熔盛重工2012年僅接到了兩艘礦產運輸船只訂單,遠遜于2011年的24艘。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銀行開始對其收貸。2012年6月底,熔盛重工負債為399億元。現在,這一數字變為326億元。 熔盛重工在玩踩鋼絲游戲

此前,針對外界對其高達73%的資產負債率的質疑,熔盛重工的現任董事會主席陳強公開反駁稱,行業內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80%,這反映了當時熔盛重工背靠銀行巨額授信的充分自信。

但任何行業超過70%的資產負債率都很危險,除非你有很高的毛利率以及周轉效率來抵消利息壓力。

“300多億的債務,如果資金回籠速度變慢,新船價格下跌,它連利息也吃不消。你要知道,中國造船廠的貸款利率都在8%以上,而國外造船廠貸款利率一般在3.5%左右。”浙江合興船廠總監鄭衛敏對記者分析。

在新增訂單減少,交船后船東遲遲不肯付款以及新船價格下跌的這兩年,那些身負巨額債務的造船企業已經在劫難逃,2011年、2012年已經不斷傳出造船廠破產的消息,只是熔盛重工的危機來得稍晚一些。

其實,熔盛重工的負債結構也明顯不合理,流動負債比例過高,這在生產周期較長的造船行業中實屬異類。熔盛重工有限公司2012年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材料顯示,該公司流動負債占比較高,2008年占負債總額的100%,2009年占比97.98%,此后雖然有所降低,但上市之后的2011年9月,流動負債占比仍高達69.92%,到了2013年6月底,其流動負債占比仍然高達73%。

這種模式的背后就是2009年前熔盛重工靠供貨商或者外包企業的錢而擴張,而2009年以及之后所隱含的則是其一方面在用供貨商以及外包企業的錢擴張,另一方面這些錢又流向了造船所需要的墊資。但問題是資金周轉到了和船東打交道時候開始卡殼。

“這幾年,造船廠與船東之間博弈地位發生了逆轉,船東逐漸占據了主動,他們會討價還價,提出各種苛刻的條件,而且交了船也遲遲不肯付款。”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市場分析部張永峰對《南風窗》介紹。

資金周轉不暢導致了熔盛重工和供貨商以及外包施工隊之間關系異常緊張,2011年中吃下14艘船的大訂單后,因為拖欠供貨商和外包施工隊的費用,2011年底,追債方開始聯合起來圍攻熔盛船廠。

由于船東在博弈中占據主動地位,這種三角債也使得其必須不斷從各種融資渠道包括銀行等渠道補充營運資金,所以盡管上了市,其流動負債占比仍很高。

這是在踩鋼絲,如果有銀行支持,還能玩得轉,但2012年下半年起,由于行情不好再加上銀行壓貸,公司日子逐漸難過起來。

到了2013年熔盛重工一季度財報公布時,公司的流動比率已經低于1。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果然,一季度報公布后僅兩個月,就發生了堵門討薪事件。 巨額補貼 錯誤的信號

在熔盛成長過程中,江蘇如皋和南通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可以說,地方政府是熔盛重工的強大信用背書者。一個顯著的例子是,熔盛重工在上市2010年及此后的2011年,分別獲得8.59億元、12.7億元政府補助,超過公司凈利潤的一半。2012年上半年獲政府補貼額為6.72億元,勉強盈利。

其實除了銀行的首鼠兩端,熔盛重工陷入困境部分也是政府那只輔助之手造成的。熔盛重工發展之初得到了政府的大量扶持,因為政府要GDP,要大項目,而且南通作為一個“通江達海”的城市具有天然的發展造船業的優勢,這尚符合邏輯。但是在造船業下滑的背景下,政府卻沒能及時預測和市場信息給企業預警,而是不斷地補貼該企業,傳達了錯誤的信號。

可以說政府的“支持”客觀上粉飾了熔盛重工的報表,這也讓銀行對其趨之若鶩,直至2012年上半年之后。

到目前為止,熔盛重工仍然有15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借款,這完全可以成為壓倒這只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無路可走的熔盛重工只能去找PE,這也是熔盛重工引入信用背書者鄭裕彤的一大背景。

據香港媒體報道,疑陷入財務困境的熔盛重工8月1日宣布,發行14億元于2016年到期的7厘可換股債券,認購人是與新世界發展創辦人鄭裕彤關系密切的鼎佩投資集團的成員公司Action Phoenix Ltd,若該批債券獲全數兌換,鄭裕彤的這家公司將占擴大已發行股本約16.67%,成為第二大股東,僅次于大股東張志熔的24.43%。

14億的資金加上鄭裕彤的信用背書能否幫熔盛重工暫時渡過危機,現在還是未知數。 管住政府之手

其實中國造船業發展是從2003年開始的,最火的是2005年到2008年,伴隨著以大出大進為特征的對外貿易的迅猛增長以及“鐵公基”的大規模建設而取得了長足發展,可以說那時是有需求支撐的。但到了2009年,航運運力已經過剩,進出口貿易也在放緩,但依然出臺了振興規劃,而且本來以調結構為方向的振興規劃卻在操作中嚴重變形。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介紹,中國造船業產能過剩其實是結構性過剩,目前,我國船企建造的船型多以油輪、散裝船等低附加值船型為主,大型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不足。

其實,中國很多行業的產能過剩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各地政府以及一些央企都在割據山頭,各自為政,造船業更是如此。在4萬億政策刺激之下,原來的造船企業如熔盛重工在沖規模,各地方政府也大干快上,各地包括山東、湖北、遼寧等地也新建了很多船廠。不僅如此,2009年振興規劃出臺后,央企為主的航運企業也加大了在造船業務上的投入。在航運市場已是嚴重運能過剩的2012年,國內的石油巨頭中國石油卻打著國油國運的旗號選擇建立自己的運油船隊,開建4艘超級油輪。

針對造船業不可持續的現狀,8月初,國務院印發了《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著眼于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和促進轉型升級。而在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中,方案提到要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推動產能的有效整合,并淘汰落后產能。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對此建議,“推動產能整合不要搞成國進民退,不要拿所謂的集中度忽悠人。中國的造船業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管好政府的輔助之手,不能以補貼手段給企業傳達錯誤的信號,政府的補貼應該用在社會保障等急需用錢的地方,健全了社會保障,才能從根本上完善產業退出機制,促進落后產能的退出。而且要讓沖動欲望之下陷入虧損央企破產或者退市。”

其實推動產能整合,最重要的是放手讓市場的力量推動產業整合。據張永峰透露,雖然造船業處于低谷,銀行也不看好,但投行非常看好其資產升值的潛力,正在低價抄底。由此來看,如果沒有太大的地方保護阻力,未來的行業整合已經不遠。

但民族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李磊對此并不樂觀,“為了當地就業及稅源,地方保護主義阻力其實非常大,并購難以掀起多大浪花。”

篇(5)

首先在探討港口人力資源發展時,我們必須了解人力資源的特性。 “人力資源”并非“人力”或“人事”。事實上,人為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 對于一個組織而言,其所有的資源主要有三種:物質資源,如土地、原料、與機械設備;財政資源,如現金與融資信用;人力資源,包括組織內部成員與其所能運用的外在人力。狹義而言,人本身就是資源、能源,人可以被運用于搬運物品,制造產品等等,但人還能整合其他資源,結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脫離單純資源的地位,而創造更高的價值。因此,人力資源可引申為人所具有的知識、技能、態度、理想、創造力等特質,以及應用上述特質而有所作為。整體而言,人力資源是一個組織系統的動力和源泉,成為現代社會和組織的戰略資源。正因為如此,維持與提升組織人力資源的質量就成為秦皇島港可持續經營與發展戰略的目標之一。

一、秦皇島港港口人力資源現狀(1)港口人員構成:目前,秦皇島港務集團擁有各類人員約兩萬人。其中,管理人員約四千人,技術人員約三千人,生產作業和生產輔助作業人員約九千人,裝卸及農民輪換工約三千人。 (2)人員現狀分析:從秦皇島港務集團當前的人力資源構成狀況來看,存在阻礙港口的發展的不利因素:其一,人員構成比例不合理,例如理貨員、皮帶粘結工崗位人員偏少。其二,從事生產作業人員配置和使用不合理,也需從新整合,以促進企業的發展和戰略的實現。其三,生產作業人員年年齡老齡化,不利于企業高效率的提升其生產效率,也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二、秦皇島港港口人力資源供求矛盾是港口人力資源必然面臨的問題。這是由港口人力資源需求變動的即時性和人力資源供給調整的滯后性共同決定的。發展的越迅速,人力資源需求變動的即時性越明顯,人力資源供給調整的滯后性也越明顯,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這種矛盾不僅使港口的人力資源管理難度增加,而且也成為港口發展的主要障礙。(1)企業的人才儲備與培訓開發能力都有限,單純通過內部調整適應人力資源需求變化有限。就是這有限的內部調整,還受內部因素的制約而不能迅速實現。 (2)由于勞動力市場具有分割性,秦皇島港受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規模、能力、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限制,很難在短時期內迅速招聘到所需的各類人員。 (3)通過外部引進,調整人力資源供給結構,還受企業內部勞動力市場規則的制約。

三、秦皇島港港口未來人力資源需求方向

(1)工程管理

1)工程類人才:機電工程、機械管道工程、工民建、熱能工程等專業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相關工作經驗。化學工程、化工機械、電氣自動化等專業背景,中專或技校畢業的操作人才。

2)管理類人才:急缺具有機械工程專業背景,熟悉生產流程以及企業管理經驗的復合型企業管理人才。

(2)港口建設

1)港口建設人才:需要具備相應專業背景和相應年限工作經驗的港口工程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機械操作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例如,港口工程人才需是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專業背景的高校畢業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規劃、設計、施工、監理方面經驗....以上各類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學歷;機械操作人才需要中專或技校畢業生。

2)船舶工業人才:緊缺有船舶工程、機械制造專業背景,本科以上學歷的船舶設計、制造人才;對專科以上學歷,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需求。

3)環境保護人才:需要海洋資源、海洋學、環境工程等專業背景,本科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海洋環境監測、保護人才緊俏。

4)工業規劃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業規劃布局、工業管理、企業管理專業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應屆本科高校畢業生也很受歡迎,需求集中在相關的機關部室。

(3)外向型經濟人才

1)國際貿易人才:急缺高級外貿人才、外貿業務人才、具備國際貿易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例如,高級外貿人才需商務英語功底較好,熟悉東南亞國家法律,具有金融專業知識、市場分析洞察力及談判能力......

篇(6)

首先在探討港口人力資源發展時,我們必須了解人力資源的特性。“人力資源”并非“人力”或“人事”。事實上,人為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對于一個組織而言,其所有的資源主要有三種:物質資源,如土地、原料、與機械設備;財政資源,如現金與融資信用;人力資源,包括組織內部成員與其所能運用的外在人力。狹義而言,人本身就是資源、能源,人可以被運用于搬運物品,制造產品等等,但人還能整合其他資源,結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脫離單純資源的地位,而創造更高的價值。因此,人力資源可引申為人所具有的知識、技能、態度、理想、創造力等特質,以及應用上述特質而有所作為。整體而言,人力資源是一個組織系統的動力和源泉,成為現代社會和組織的戰略資源。正因為如此,維持與提升組織人力資源的質量就成為秦皇島港可持續經營與發展戰略的目標之一。

一、秦皇島港港口人力資源現狀

(1)港口人員構成:目前,秦皇島港務集團擁有各類人員約兩萬人。其中,管理人員約四千人,技術人員約三千人,生產作業和生產輔助作業人員約九千人,裝卸及農民輪換工約三千人。

(2)人員現狀分析:從秦皇島港務集團當前的人力資源構成狀況來看,存在阻礙港口的發展的不利因素:其一,人員構成比例不合理,例如理貨員、皮帶粘結工崗位人員偏少。其二,從事生產作業人員配置和使用不合理,也需從新整合,以促進企業的發展和戰略的實現。其三,生產作業人員年年齡老齡化,不利于企業高效率的提升其生產效率,也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二、秦皇島港港口人力資源供求矛盾是港口人力資源必然面臨的問題。

這是由港口人力資源需求變動的即時性和人力資源供給調整的滯后性共同決定的。發展的越迅速,人力資源需求變動的即時性越明顯,人力資源供給調整的滯后性也越明顯,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這種矛盾不僅使港口的人力資源管理難度增加,而且也成為港口發展的主要障礙。(1)企業的人才儲備與培訓開發能力都有限,單純通過內部調整適應人力資源需求變化有限。就是這有限的內部調整,還受內部因素的制約而不能迅速實現。(2)由于勞動力市場具有分割性,秦皇島港受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規模、能力、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限制,很難在短時期內迅速招聘到所需的各類人員。(3)通過外部引進,調整人力資源供給結構,還受企業內部勞動力市場規則的制約。

三、秦皇島港港口未來人力資源需求方向

(1)工程管理

1)工程類人才:機電工程、機械管道工程、工民建、熱能工程等專業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相關工作經驗。化學工程、化工機械、電氣自動化等專業背景,中專或技校畢業的操作人才。

2)管理類人才:急缺具有機械工程專業背景,熟悉生產流程以及企業管理經驗的復合型企業管理人才。

(2)港口建設

1)港口建設人才:需要具備相應專業背景和相應年限工作經驗的港口工程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機械操作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例如,港口工程人才需是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專業背景的高校畢業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規劃、設計、施工、監理方面經驗....以上各類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學歷;機械操作人才需要中專或技校畢業生。

2)船舶工業人才:緊缺有船舶工程、機械制造專業背景,本科以上學歷的船舶設計、制造人才;對專科以上學歷,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需求。

3)環境保護人才:需要海洋資源、海洋學、環境工程等專業背景,本科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海洋環境監測、保護人才緊俏。

4)工業規劃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業規劃布局、工業管理、企業管理專業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應屆本科高校畢業生也很受歡迎,需求集中在相關的機關部室。

(3)外向型經濟人才

1)國際貿易人才:急缺高級外貿人才、外貿業務人才、具備國際貿易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例如,高級外貿人才需商務英語功底較好,熟悉東南亞國家法律,具有金融專業知識、市場分析洞察力及談判能力......

2)物流人才:急需熟悉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知識,具有現代物流組織協調、運行策劃和市場開拓的高級人才;大量需要有工商管理、企業管理專業背景,同時具備外語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超級秘書網

篇(7)

商務部近日公布《大宗農產品進口報告和信息管理辦法(試行)》,8月1日起我國將對大豆、油菜籽、豆油、棕櫚油、菜子油、豆粕六種產品實行進口報告管理。商務部已經委托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負責進口報告信息的收集、整理、匯總、分析和核對等日常工作。對于違反規定,虛報、瞞報、偽造、篡改、遲報和拒報大宗農產品有關進口信息的,商務部可以禁止違法對外貿易經營者自行政處罰決定生效之日起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內從事有關的對外貿易經營活動。有關專家表示,加強進口監測預警工作,及時掌握國內供給缺口和國際市場價格走勢,有利于指導企業掌握進口節奏,既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又將利于避免高價進口。

茶飲料銷量迅速增長

近年來,非碳酸飲料領域中,茶飲料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認同,市場規模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長。

目前,國內茶飲料市場品牌集中化的趨勢較為明顯。據統計,銷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飲料品牌,市場份額超過96%。據預測,今年我國飲料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全年飲料產銷量預計將達6000萬噸,同比增長17%左右。

西紅柿有了國際標準

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創立的食品法典委員會日前推出西紅柿的國際標準。首先,合格西紅柿必須呈圓形、傘拱形、橢圓形或淚滴形。其次,西紅柿外觀必須完整、干凈、新鮮且沒有異味或蟲眼。西紅柿蒂也必須新鮮、干凈、不帶葉或其他可見異物。

2008年中國大豆產量1650萬噸

近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7月份報告預計,2008年中國大豆、玉米、稻谷、小麥、油菜籽等農作物產量較200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大豆產量增幅最大,預計為1650萬噸,同比增加26.93%。

輕工

9月1日起毛絨玩具填充物不均勻將禁售

從全國玩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獲悉,《毛絨、布制玩具安全與質量》國家標準已完成修訂工作,新標準將于9月1日起實施,不符合標準的不得銷售。新標準中要求玩具中的填塞物要均勻、軟硬適中且無硬塊。毛絨、布制玩具不可拆卸的塑料小物件應裝配牢固,而且塑料零件表面無明顯色差、變形、裂紋及劃痕等。

美國藥品包裝市場規模將達160億美元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Freedonia Group公司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今后幾年里,對產品的先進功能的訴求將會主宰整個藥品包裝市場,這其中包括可以幫助病人遵從服藥要求的那些包裝功能。美國藥品包裝市場將以年均5.5%的速度增長,到2012年將達到160億美元。

歐洲電視市場未來4年復合增長或達24%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預計,2008~2012年間,歐洲地區電視市場將以24%的年復合成長率增長,整體市場出貨量將從2007年的4.3億臺增長到5.3億臺。東歐地區的快速成長將是主要的驅動力,預計2012年東歐地區電視機出貨量將達到1.5億臺,平均年復合成長率達到31%。

食品外包裝成本擬不超售價12%

國家標準委近日了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的征求意見稿。標準擬強制規定,飲料酒、糕點、茶葉、化妝品這四類商品的包裝層數必須不超過3層,糧食的包裝層數必須不超過2層。在“包裝空隙率”指標上,要求飲料酒、糕點的包裝空隙必須不超出商品體積的55%、化妝品不超出50%、茶葉不超出25%、糧食不超出10%。不屬于飲料酒、糕點、茶葉、糧食的其他食品包裝空隙率應不大于45%,包裝層數應不多于3層。以上均屬強制性條款。此外,標準擬規定,除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的總和不宜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12%。

紡織

出口兒童服裝安全項目添加新要求

針對近年來我國出口兒童服裝上的繩帶和小部件存在潛在危險,被召回和通報的事件時有發生的情況,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發出通知,對我國出口到美國、歐盟、日本的兒童服裝的質量安全項目提出新要求,要求各檢驗檢疫機構嚴格按照輸入國的法規、標準對出口兒童服裝進行監督和抽測。據悉,此次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兒童服裝的新要求主要針對產品所使用的繩帶和小部件等質量安全。

七種新型纖維的鑒別有標準可依

近日,檢驗檢疫系統和有關高校合作編制了行業標準《七種紡織纖維的系列鑒別方法》。該標準綜合運用燃燒、顯微鏡觀察、化學溶解、著色試驗、熔點測定法、紅外吸收譜圖等試驗方法,并導入特殊元素顯色反應等最新檢測手段,建立了一整套實驗儀器和試劑的操作程序,對萊塞爾纖維、竹漿纖維、甲殼素纖維、大豆蛋白復合纖維、牛奶蛋白復合纖維、聚乳酸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纖維等七種新型纖維的物理化學特性作出了科學有效的判定,并制定了鑒別這七種新型纖維的具體方案。該標準的制定實施,使目前使用較多的七種新型纖維的認定和鑒別工作有標準可依,改變了以往相關工作較為隨意的局面。

我國家居服消費年增長率超三成

據了解,中國家居服年消費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超三成,是服裝行業中增長最快的品種。與成衣多為貼牌生產不同,中國家居服以內銷為主,受到匯率、貿易磨擦的影響小,發展前景相對更為看好。

中東紡織服裝業有望快速發展

根據最新的報告,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紡織工業有望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達到650億美元,紡織品制造和貿易將持續增長。

建筑

《水泥工業除塵工程技術規范》

環境保護部日前了《水泥工業除塵工程技術規范》,標準自2008年9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規定了水泥工業除塵工程系統設計、設備制造和驗收、工程設備的安裝調試及使用中的維護保養、運行管理等內容。適用于水泥工業新建、改建、擴建除塵工程從設計、施工到驗收、運行的全過程管理和已建除塵工程的運行管理,可作為水泥工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與施工、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建成后運行與管理的技術依據。

我國建筑保溫加快聚氨酯替代傳統材料

國家頒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規定:新型建筑要嚴格執行節能標準,現有建筑要逐步施行節能改造。為此,建設部將全面推廣新型建筑節能技術,將聚氨酯材料作為傳統建筑保溫材料的替代品進行推廣。專家表示,這對于我國的聚氨酯產業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據悉,國家將在立法和政策上支持建筑節能材料的生產和應用。

中國臺灣地板的相關法規

近日,中國臺灣鑲木地板、拼花地板、地板條和復合木地板的法規。本公告涉及由于粘結結合的木制品散發出的甲醛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并且要求限制在鑲木地板、拼花地板、地板條和復合木地板中使用甲醛粘合劑。

我國木門窗出口額有望實現7億美元突破

我國木質門窗行業近3年來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6年產值已經達到320萬元,出口額約5億美元;今年的總產值將會突破400億元,出口額有望實現7億美元。

美國特種平板玻璃需求呈上升趨勢

近日,美國深加工玻璃生產商Freedonia集團研究表明,特種玻璃的需求將以5%的速度逐年增長,到2012年將會增加到72億美元。特種玻璃增長源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建筑業的復蘇,各種先進玻璃加工技術的出現及快速發展,如智能玻璃和自潔玻璃的問世。

化工

納米抗菌材料國家標準8月實施

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抗菌產業分會等單位負責起草的《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已于近日,并定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從2004年開始制訂,歷經4年,是目前我國抗菌產業第一個國家標準。該標準規定了納米無機材料抗菌性能的術語和定義、試驗方法、檢測報告等內容,為納米無機抗菌材料的市場規范提供了可靠保障。

馬來西亞今年天然橡膠出口量將達116萬噸

馬來西亞種植工業部官員近日透露,由于需求和產量雙雙增長,預計2008年馬來西亞天然橡膠出口量將達到116萬噸,較2007年出口量增長13.7%。該官員還表示,中國、德國和美國對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有較大的需求量。

目前中國最大的聚氯乙烯生產項目開工

年產100萬噸的聚氯乙烯生產項目,近日在河南平煤集團煤鹽聯合化工產業園開工建設。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聚氯乙烯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80億元,分3期建設,預計2015年底全部建成投產。其中,年產量30萬噸的一期工程,總投資25億多元,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6億多元。

醫藥

中藥標準化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上海

從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國家發改委已批準上海藥物所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建設“中藥標準化國家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以藥物所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為中心實驗室和實驗基地,聯合了藥物所天然產物化學實驗室、國家中藥制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華宇藥業有限公司、成都地奧集團、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人民第二軍醫大學、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在中藥標準化研究領域各具專業特色以及產業化特長的大學院校、研究單位和知名中藥企業。主要任務是建設中藥標準品和對照品生產技術、中藥標準綜合評價技術、有毒有害物質脫除技術等研究平臺,開展中藥材、飲片、提取物、中成藥質量控制技術和標準研究,解決我國中藥產業的標準和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問題。

我國首座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正式運行

我國首座現代化的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內落成并于日前正式運行。它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收集和保存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最多的專業種質庫,標志著我國藥用植物資源保護框架體系建設完成,對于我國中藥種質資源保存、藥用資源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藥用生物安全將發揮重要而深遠的作用。

加拿大公司投資14億元在長沙建流感疫苗基地

近日,加拿大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就投資14億元人民幣在長沙建流感疫苗基地項目正式簽約。這是近10年來加拿大對華最大的一筆投資,也是加中最大、最重要的醫療合作項目。工程建設期為4年,預計2012年可投產,可年產1億元的流感疫苗,在滿足中國國內需要同時,可提供亞洲其他地區。

藥品零售企業應嚴格開具銷售憑證

為進一步規范藥品銷售行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日前就加強藥品銷售管理發出通知,要求藥品零售企業切實履行銷售藥品開具銷售憑證的義務。通知強調,藥品零售企業對開具的銷售憑證要按照《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11條第2款的要求,載明藥品名稱、生產廠商、數量、價格等內容。同時,藥品零售企業對所銷售藥品的上述信息也要留存備份。

電子

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將落戶上海

近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曙光公司和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在北京聯合舉行“曙光5000落戶上海”簽約儀式。這標志著中國用戶即將擁有國產品牌的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屆時,上海超級計算機中心也將成為世界較大的通用計算平臺之一。即將落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的曙光5000將擁有200萬億次的浮點運算能力。

2010年印制電路板將達290億美元

中國由于在產業分布、制造成本等多方面具備優勢,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印制電路板生產基地。目前中國大陸的印制電路板產值已占據全球總產值的25%以上,并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的印制電路板制造地,預計2010年中國印制電路板年產值將達到290億美元,占全球比重的42%。

2008年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預計可突破4億片

Display Search首度發表針對全球觸控面板(Touchscreen)所做的市場分析和預測報告,指出2007年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量達到近3.1億片,2008年估計將超過4億片,并比去年增長38%。

機械

歐盟投資4億歐元支持歐洲機器人研發

近日,歐委會宣布了一項推進歐洲機器人研發的政策,歐盟決定將2007~2010年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翻倍,共投入4億歐元支持歐洲機器人研發。此項目目標是加強學術界與工業界的聯系,計劃對科研人員和工業界的試驗予以廣泛資助。歐委會還呼吁歐洲工業界加大在關鍵部件如傳動裝置等生產上的投入,以應對來自亞洲的競爭,避免對其他地區的戰略依賴。

2008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首次突破500萬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克服雪災、震災以及原材料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汽車產銷首次雙雙突破500萬輛大關。

統計顯示,上半年,國產汽車產銷519.96萬輛和518.22萬輛,同比增長16.71%和18.52%。與上年同期22%以上的增速相比,增幅明顯回落。

上海出臺《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目錄》

篇(8)

0 前言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這種消費結構給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是不言而喻的。逐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資源潛力大,環境污染低,可永續利用,是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能源。從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狀況和技術發展水平看,今后發展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風力發電技術已基本成熟,經濟性已接近常規能源,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將會保持較快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比較豐富。根據最新風能資源評價,我國陸地可利用風能資源3億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的風能資源,共計約10億千瓦。主要分布在兩大風帶:一是“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地區);二是東部沿海陸地、島嶼及近岸海域。另外,內陸地區還有一些局部風能資源豐富區。

風電包括離網運行的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和大型并網風力發電機組,技術已基本成熟。到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約90個風電場,已經建成并網發電的風場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廣東、浙江、河北、遼寧等16個省區,裝機總容量達到約260萬千瓦。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產風電機組單機容量較小,關鍵技術依賴進口,零部件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本文對我國風力發電的現狀進行闡述,并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關建議。

1 我國風力發電的現狀

1.1發展迅速,建設規模不斷擴大

我國的風力發電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在吉林、遼寧、新疆等省建立了單臺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風力發電場,但其后就處于停滯狀態。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能源危機的影響下,特別是在農村、牧區、海島等地方對電力迫切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的一些地區和部門對風力發電的研究、試點和推廣應用又給予了重視與支持,但在這一階段,其風電設備都是獨立運行的。直到1986年,在山東榮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并網運行的風電場后,從此并網運行的風電場建設進入了探索和示范階段,但其特點是規模和單機容量均較小。到1990年已建成4座并網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為4.215MW,其最大單機容量為200kW。在此基礎上,風力發電從1991年起開始步入了逐步推廣階段,到1995年,全國共建成了5座并網型風電場,裝機總容量為36.1MW,最大單機容量為500kW。1996年后,風力發電進入了擴大建設規模的階段,其特點是風電場規模和裝機容量均較大,最大單機容量為1500kW。據中國風能協會最新統計,2007年中國除臺灣省外新增風電機組3,144臺。與2006年相比,2007年當年新增裝機增長率為145.8%,累計裝機增長率為126.6%。2007年中國除臺灣省外累計風電機組6,458臺,裝機容量5,890MW。

1.2 國家及政府有關部門重視和支持風力發電

為了支持風力發電,原電力部制定了《風力發電場運行規程》電力行業標準,明確了風電上網及電價確定的原則,允許風電就近上網,風電價格要在發電成本加還本付息的基礎上,允許有合理的利潤,超出電網電價部分由全電網平攤,有力地支持了風電的發展。電力工業發展的政策是:以火力發電為主,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同時要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風力發電是電力工業發展的一支方面軍。

《電力法》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潔凈能源發電”。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提出“積極發展風能、海洋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發電”。國家計委實施“光明工程”和“乘風計劃”。1996年3月,國家計委交能司、科技司、機電輕紡司在北京召開了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國產化工作座談會,對大型機組國產化提出許多建議。不久,國家計委提出兩個計劃,一個是“光明工程”,一個是“乘風計劃”,前者是支持國內微小型風力發電機組的發展。后者就是支持國內風電場建設和大型機組國產化。

國家經貿委在“雙加工程”( 即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中,把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列入大型技改項目,在“九五”期間投資18億元,支持風力發電的發展。國家科委在大中型風力發電機組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六五”至“九五”期間,都有關于風力發電的科技攻關項目。對55 kW、200kW國產機組的研制,投入了大量資金,取得了一些經驗。“九五”期間,科委又立了一個“加強項目”,投資300萬元,由浙江機電設計研究院風力發電研究所承擔,對“八五”200kW國產機組進行技術改進,再生產2臺200kW機組,期望實現200kW機組國產化。

1.3 專業隊伍和國產化水平逐漸提高

自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真正進入了現代風力發電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的風力發電技術無論在科學研究方面,還是在設計制造方面均有了不小的進步和提高,同時也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主要解決了邊遠無電地區的農、牧、漁民的用電問題。但其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僅為幾百瓦到10kW,均屬獨立運行的風電機組。為了發揮風力發電的優勢,降低成本,風力發電機組大型化,單機裝機功率的提高,是所有風力發電研究、設計和制造商的不斷追求。最近幾年進展很大,不斷有新型大型風機出現,并很快得到推廣。現代風力發電機在不斷改變其翼型,增加其塔高,改善其運行特性。此外,現代微機控制技術、并網技術、電子電力技術以及儲能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廣泛應用,也使風力發電機組系統越來越可靠實用。

經過多年的實踐,培養了一批專業的風電設計、開發建設和運行管理隊伍,為今后大規模發展風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大型風電機組的制造技術我國已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國內都能自行制造,如發電機、齒輪箱和葉片等(國際知名的葉片制造商丹麥LM公司獨資在天津設廠生產),600 kw機組的本地化率可以達到90%。隨著大型風電設備產業的形成,船舶工業的主要認證機構中國船級社開始籌建中國風電機組產品的認證體系。

2 風力發電存在的問題

2.1 對風能資源勘察不夠全面

通常風力發電的有效風速為3~25m/s,風電場選址的首要條件是風能資源豐富,因而一般以風資源豐富區和較豐富區為選址對象,具體風電場內風機的選址還應根據測出的年有效風速累計小時數(累計時數越高,投產后風機發電量越大)和有效風能密度確定,在風電場內不同位置的這些數據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合理選擇場址對提高風力發電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而我國現有的風資源分布圖很粗,無法滿足現在風電場選址的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細化。

2.2 風電設備和制造技術落后

風電機組制造技術,這是風電發展的核心。目前我國風電建設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其主要原因是,沒有加大力度依靠國內雄厚的機電制造業基礎,吸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風電成套設備進行自主開發。隨著世界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單機容量已經是全球風能技術發展的趨勢。據了解,國外風電機組目前已達到兆瓦級,如美國主流1.5兆瓦,丹麥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漢諾威工業博會上4.5兆瓦的風電機組也已面世。而迄今為止,我國在這一技術上處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備自行開發制造大型風電機組的能力,且在機組總體設計技術,特別是槳葉和控制系統及總裝等關鍵性技術上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且機組質量普遍不高,易出現故障。據調查,2004年國產機組只占18%,2005年也只有28%,每年的風電設備進口總額高達60億元,尤其大型風機設備幾乎被丹麥、意大利、德國等發達國家全部壟斷。國內整體的風電制造水平比國外發達國家至少晚10年,而且技術差距還在拉大,這就使國產設備的競爭力面臨嚴峻的考驗。

2.3 風電成本高

風力發電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約占總投資的85%以上。按照我國增值稅抵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值稅不能抵扣。風力發電執行17%的增值稅稅率,因為沒有購買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風力發電實際稅負明顯高于火力發電。另外,國內已經建成的微不足道的風電容量幾乎全部為進口的成套設備,導致風電場投資高、電價高,與火電、水電比,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國產的風電設備可以顯著地降低風電成本,但由于現在國內設備制造水平較低,應用規模小,國產設備的價格并不低于進口設備。

2.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風電開發前期投入巨大,而國內的風電項目缺乏正常的投融資渠道。國內商業銀行對風電項目的貸款期限遠短于火電和水電項目的貸款期限,償還期限大多為5~8年,利息也沒有優惠,使風電只能上一些小規模項目,導致風電難以普及,電價下降緩慢。對風電投入的科研經費不足,則制約著風電技術向高端發展,并會導致科技人才的稀缺。

盡管政府于2003年實施了風電特許權示范項目,并于2006年正式實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以促進風電發展,但由于長期給予風電的實際關注力度不夠,缺少對風電扶持的長期具體措施,與國外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

3 風力發電前景的建議

3.1做好風能資源的勘察

風資源的測定是發揮風電作用的前提基礎,因此將來應該在這方面增大投入,對我國實際的風資源在總體上有細致準確的了解,為政府和風電的決策者合理地規劃風電提供正確的指導。為進一步摸清風能資源狀況,必須加快開展風能資源的普查工作。這方面,不僅需要有關部門籌集一定資金用于加大風力資源勘測工作的投入,各地也要自籌資金開展本地區風力資源的勘察,認真調查確定可開發風電場的分布和規模。

3.2提高風電機組的制造技術

要提高我國風力發電應用的技術水平,需要不斷增進與發達國家的交流,學習其先進技術,只有清楚彼此差距,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的風電技術水平。我國提出,到2010年風電裝機要有80%的國產化率,必須在技術上占領競爭制高點。《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國家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列為科技發展與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優先領域,納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并安排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應用示范和產業化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技術進步”。這一規定為風電技術進步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提高風電技術也是降低風電成本和上網電價的關鍵所在。

3.3 依托政策發展風電

2006年國家正式實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通過減免稅收、鼓勵發電并網、優惠上網價格、貼息貸款和財政補貼等激勵性政策來激勵發電企業和消費者積極參與可再生能源發電。體現了政府對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視,更重要的是給予了風電在法律上的保護,為風電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2008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劃》提出,有關部門要做好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上網電價及費用分攤有關規定、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完善和落實工作。國家有關部門將提出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和使用指南,安排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試點項目建設、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資源評價、標準制定和設備國產化等工作。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發和設備生產等給予稅收優惠支持。

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為風力發電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在具體的措施和規則上還要細化、規范、便于操作,使風電的發展穩步,快速的發展起來。

4 結束語

中國的風電發展迄今已經有30多年,取得了顯著進步。但由于基礎薄弱,風電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技術落后、政策扶持不夠及上網電價高等諸多困難。隨著政府和民眾對風電的逐步認識、《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出臺,以及風電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方面不斷提高,風能利用必將為我國的環保事業、能源結構的調整做出巨大的貢獻。風電產業和相關的科研機構應該抓住這一契機,為風電的全面發展作一個系統可行的規劃,逐步解決風電發展中的困難,完善風電機制,在提高風電戰略地位的同時,早日使風電普及惠民。

參考文獻

[1]于建輝,周浩.我國風電開發的現狀及展望[J]. 風機技術,2006(6):46-50.

[2] 易躍春.風力發電現狀、發展前景及市場分析[J].風力發電,2004,8(5):18-22.

[3]劉文洲.風力發電現狀及展望[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3):12-14.

[4] 仲昭陽,王述洋,徐凱宏.風力發電的現狀及對策[J].林業勞動安全,2008,21(3):34-37.

[5] 劉朋光,崔健生.我國風力發電的現狀和前景[J].林業科技情報,2008,40(3):98-99.

[6] 常青,葉云龍,于江利.河北省風力發電的現狀及前景[J].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26(1):62-64.

[7] 王曉蓉,王偉勝,戴慧珠.我國風力發電現狀和展望[J].中國電力,2004,37(1):81-84.

[8]張愉.中國風力發電現狀淺議[C].現代工業工程與管理研討會(MIEM?6)論文集.2006.

上一篇: 保險公司投資管理 下一篇: 人事檔案一般管理方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无卡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中文字幕人成不卡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