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設計教學反思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7 16:28: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案設計教學反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案設計教學反思

篇(1)

2、初步感知“大小一定的物體,比水輕的會浮,比水重的會沉”。

知識:

1、能制作簡易的科學模型。

2、有用簡單器材做的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

3、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4、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情感: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教學重點:

知道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教學難點:

制作簡易的科學模型。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

教學準備:

鐵釘、氣球、小玻璃杯、石子、燈泡、木棍、四個大小一樣的塑料瓶、砂、鹽、鋸末、兩塊大小不同的木塊、兩個大小不同的螺母、裝有水的水槽、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教師提問:玩潛水艇時,我們發現潛水艇里水的多少決定潛水艇的沉浮,一般物體的沉浮又與什么有關呢?

2、推測我們準備的這些材料如鐵釘、氣球、石子等放入水中是沉還是???

3、觀察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把物體放入水中觀察,看看有沒有推測錯的物體,把水中上浮的物體和水中下沉的物體分成兩堆,并在教材上記錄。

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

1、小組討論:物體在水中浮與沉,可能與哪此因素有關?學生分小組討論推測,并將推測結果記錄在教材上。

2、教師出示并介紹本次科學探究活動的實驗器材及名稱。

3、教師演示實驗:兩塊大小不同的木塊放入水中都浮了起來,兩個重量不同的螺母放入水中都沉了下去。

教師提問:這和同學們的推測一樣嗎?有的同學說大的會浮、小的會沉,可是小木塊也浮起來了;有的說重的會沉,輕的會浮,可輕的螺母也沉下去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怎樣來研究?

4、小組討論并制定研究計劃和方案,教師引導各小組商討,制定盡量完善、有效的觀察、測量、記錄方法。

5、各小組匯報研究計劃,教師可以就學生制訂的方案中的不足進行指導。

(這里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學生們不容易想到用剩下的一個塑料瓶裝水來進行實驗,不容易將“水的重量”作為物體沉浮的一個“界線。同時由于塑料瓶有一定重量的關系,有可能會影響實驗效結果,在實際數學中,建議盡量用小塑料袋,減小同于容器重量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

三、觀察記錄,總結交流.

1、各小組按照自己制訂的計劃,進行一次物體沉浮的實驗活動,并做好記錄。

2、實驗完成后可將實驗情況記錄通報全班。

3、聯系實驗中觀察到現象,討論物體沉浮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4、讓學生匯報本課的研究與發現,并做好記錄。同時讓學生對自己此前的猜測,并進行分析、討論、找出自己認知上的誤區,修正自己的思維。

四、拓展與應用.

1、說一說潛水艇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鐵塊會下沉,可萬噸巨輪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學生討論、匯報,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沒有科學道理.

課題:自由研究

探究:培養學生運用求異思維,創建性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知識:拓展學生對物體在液體中沉浮規律的認識。

情感:培養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運用求異思維,創建性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物體在液體中沉浮規律的認識。

教學方法:

實驗與觀察。

教學準備:

教學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死海的故事與事實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教師提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不少物體沉浮的秘密?,F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幫助老師想辦法解決。

2、有一個新鮮的馬鈴薯沉入清水中,想一想,用哪些辦法能使馬鈴薯浮起來?

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

1、演示:把一個新鮮的馬鈴薯沉入清水中,想一想,用哪些辦法能使馬鈴薯浮起來?

2、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并且要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尋找與他人不一樣的辦法。

三、觀察記錄,總結交流。

1、各小組按照自己制訂的計劃,進行實驗活動,并做好記錄。

2、實驗完成后可將實驗情況記錄通報全班。

3、聯系實驗中觀察到現象,討論: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不用工具,不改變馬鈴薯也能使馬鈴薯浮起來。

4、啟發思考,為什么人可以躺在死海中看書看報?

四、拓展于應用。

1、說一說馬鈴薯沉浮的道理。

篇(2)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了解詩詞的創作風格:藝術的概括和夸張。

二、教學設想

1、 預習要求:

學生對的有關知識缺乏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

2、 教法、學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

2、 教師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播放朗讀錄音。

2、 學生聽后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合作學習:1、正音。2、借助工具書以頁下注合作弄懂課文意思。)

3、 學生齊讀課文。

4、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 不怕 / 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三)品味詩中畫面

1、 創設問題情景:

詩第一句說:“不怕遠征難”,從全詩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征之“難”?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請學生在書上自主圈點勾畫,然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運用藝術夸張手法突出的樂觀主義精神。)

2、 創設問題情景:

《七律》為我們展示了在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畫面

,說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3、 途中歷經千難萬險,而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四)播放歌曲,以唱帶誦。

(五)作業

1、 背誦并用規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2、 課后探究: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多樣化的理解,你對此字有何見解?

板書設計:

七律

遠征難: 只等閑:

篇(3)

關鍵詞 初中物理;學習方案;設計

從學生、學習等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不知不覺成了方向。本文以初中物理《平面鏡》為例,來介紹學習方案的結構、內容設計和常態教學反思的處置辦法。

學習方案的標題一般設計為課題,內容則是經過切割后可以在正常的45分鐘內完成的學習內容。例如:“課題:3.4平面鏡1”,即蘇科版八年級第3章第4節第1課時。

學習方案把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的設計整合在一起,避免重復。學習重點是在學習目標文字下方劃單劃線,學習難點則劃雙劃線或做其他標記以示區別。學習目標需要將三維教學目標先進行融合,然后再負載到具體學習任務之上。學生課前的準備也是以常態課課前,學生能做的準備為主。案例如下:

明確學習目標,關注學習重點,挑戰學習難點:

1.知道平面鏡的基本特點。

2.經歷探究過程,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要求課前完成的任務:

準備好文具、草稿紙,瀏覽教材和伴學單的內容,讓自己和學習小組成員安靜下來。

學習方案把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相關的問題、活動、反饋等內容梳理并排組好。學習任務以問題式并任務完成的主要方式設計。活動序號體現章節和序次。如0341即第3章第4節第1個活動。學習活動前需要準備的器材不提倡集中序寫,而是根據方案設計用字框框出,提高教師設計方案的效率。案例如下:

要求課堂完成的任務:

學習任務一、梳理:生活中哪些界面可以看作平面鏡?

0341⑴閱讀理解:平整且能反光的物體表面叫“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觀察到鏡前物體的“像”。

⑵實驗探究1:用力彎曲一塊平整的薄不銹鋼鋼皮并觀察它,確認鋼皮在____狀態時屬于平面鏡。

⑶實驗探究2:嘗試從提供的金屬勺(或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觀察自己的像,并完成填空:

①你猜想---平面鏡中像的大小與形成像的物體大小____(可能/不可能)相等。

②你體驗---照平面鏡時,若你在舉左手、眨右眼時,鏡中的“你”在舉____手、眨____眼。

學習方案在每個學習任務之后設計有“實錄與反思”板塊。主要功能是真實記錄課堂教學活動中發現的教學準備備忘,課堂上生成的經典問題及處置策略等。教學反思不提倡集中在課后寫些不痛不癢的話,而是言之有物地針對教學實際進行建議或小結。案例如下:

實錄與反思:⑴不銹鋼鋼皮尺寸約20cm×25cm,學生實驗共需25塊,2人一組,預先要將邊緣毛刺和角落都磨掉,防止意外傷害到學生!⑵凹面鏡、凸面鏡、平面鏡各12塊,4人一組,加上教師的1塊共13套,也可用不銹鋼勺,勺頭的里面是凹面鏡,勺頭外面是凸面鏡,勺柄平面則是平面鏡!⑶要保持課堂良好的照度,用鉛筆做物體也很容易觀察它在3種面鏡中的成像區別?、日n堂上需要用紀律和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方案的課外作業,應該在復習預習類作業、深化理解類作業、拓展學習類作業和探究創新類作業中做選擇。復習預習類作業是課堂學習行為的伸展與補充,是作業的重點。深化理解類作業主要是以一題多變、一變多問、一問多解的方式從思維方法的滲透和物理技能的培養方向來編撰。拓展學習類作業應該基于育德、閱讀、梳理、應用和實踐等功能進行設計。探究創新類作業則應從物理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出發,選編些開放型、趣味型、觀察型、探究型、創新型和綜合型的問題。案例如下:

要求課外完成的任務:

1.完成教材P69www第2、3、4題.。

2.兩人一組分站在無色窗玻璃里外,同學甲的手在玻璃前面運動,同學乙的手在玻璃后面同步、對稱運動,互換角色訓練到熟練為止,參考下列填空,把活動概要記下來:

⑴“手上有光時平面鏡中的像”比“鏡子上有光時平面鏡里的像”要____(亮/暗)。

⑵甲的手靠近玻璃鏡面運動時,乙的手要做____的運動;

⑶甲的手向上運動時,乙的手要向____運動;

⑷甲的手做順時針運動時,乙的手在甲看來要做____運動。

⑸小孔成像時,物體與像左右、上下的運動方向都相反。那么,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像在左右、上下等方向上的運動方向____(相同/不同),轉動方向____(一致/不一致)。

3.嘗試用不同表述方法來總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①像物連線與平面鏡____;像物大小____;像物到鏡面的距離____。

②像與物關于平面鏡____;像是____(實像/虛像)。

③若小孔成像特點描述為“倒立”、“u>v,縮小,u=v,等大,u<v,放大”、“實像”。

則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描述為“___”、“____”、“____”。

4.嘗試并評價一下,用點燃的蠟燭、雙色棋子、F字架、發光二極管做的F字板來研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各有什么優缺點?

篇(4)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以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感悟數學的作用。

下面是三位老師在教授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5.4“我變胖了”的問題情境片段。

A老師:

師:“變”是一種本領,孫悟空之所以本領高強,原因之一就是他能72變。然而孫悟空最終敗在了二郎神的手下,為什么呢?

生:二郎神能識破孫悟空的72變。

師:那二郎神是怎樣識破孫悟空的72變的呢?

生:找他變不了的東西――尾巴。

師:下面我們看這樣一個問題:(課本例題)將一個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為36厘米的“瘦長”型圓柱鍛壓成底面直徑為20厘米的”矮胖”形圓柱,高變成了多少?

B老師:

在現代社會里,我們不經意地就會聽到或看到一些“減肥”的廣告??晌覀兘裉觳谎芯咳绾巍皽p肥”,我們今天研究“我變胖了”?,F在拿出你們準備好的橡皮泥,先用這塊橡皮泥捏出一個“瘦長”的圓柱體,然后再讓這個“瘦長”的圓柱“變胖”,變成了一個又矮又胖的圓柱,同桌可以相互幫助隨后思考兩個問題:

(1)在你操作的過程中,圓柱由“瘦”變“胖”的過程中,圓柱的底面直徑變了沒有?圓柱的高度呢?

(2)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不變的量?是什么沒變?

生:在作的過程中,圓柱的直徑和高度都發生了變化,而橡皮泥的體積沒變。

師:很好,那么我們現在來看這樣一個問題(出示課本例題)

C老師:

借助多媒體播放“朝三暮四”的動畫(學生們看完后都笑了)

師:有什么值得大家這么高興?

生:是猴子,他們笨死了。4+3和3+4不是一樣嗎?

師:是呀,我們知道加法具有交換律。(接著教師從講臺下拿出了兩瓶礦泉水,容量一樣,一瓶短而寬。一瓶長而窄)同學們看那個瓶子裝的水多?

下面議論紛紛,學生們說什么的都有。

教師拿出兩個相同的量杯,讓―個學生把兩瓶礦泉水分別倒進兩個量杯中,結果全體同學都說一樣多。沒有說對的同學,不好意思地笑了。

師:不要緊張,現在還有機會證明自己,請看:(出示課本例題)

反思:

A老師用學生熟悉的孫悟空72變為情境引入例題,講解的也很清楚,但沒有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索和發現知識的思維過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師扼殺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篇(5)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說到公開課的意義,不能回避的是公開課與常規課的區別。由于公開課的特殊性,它比常規課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一節好的公開課我認為應具備以下因素:

一是應該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的推進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

二是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專業的相結合,更好的體現專業性。

三是應該是真實的,能客觀反映師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情況,讓人有真實感、親近感、親切感,可看、可學、可用;

正文:作為職教的教師應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把課程具體化、簡單化,能更好的展示中職學生的特長,使他們更有自信、更愛學習。為了突出這一特點,我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模擬教學來設計我的課程。本節課我上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手工部分)》下冊中第一章平面紙工,第一節剪紙中二方連續紋樣。剪紙這節課為4課時,我上的是第2課時。我認為上好這節課如下幾個方面不能忽視:

一、鉆研教材

1.課前認真鉆研授課內容并請教老教師幫忙專研教材,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識和能力既深入淺出又扎扎實實的傳授給學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根據學生的專業基礎的不同在備課過程中也考慮到;我們在課堂上怎樣做才能使學生有所收獲,這些都需教師在課前仔細琢磨,做好設計。

2.這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在第一節的時候理論基礎也要讓每個學生都扎實,包含著概念、表現形式,最主要的是基本排列方式的掌握。所以第一課認識二方連續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對以后的課產生興趣愿意去探究。

二、實踐課堂

1.我是根據“做中教、做中學”這個理念,在課堂上以學生學為主,我把這個課堂交給了學生。在課堂中,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盡量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的。首先,開課時根據我們專業的特殊性,同學們上來展示作品并加入兒歌;其次,提問問題時,學生能很好的利用作品直觀的讓在場的每個人都了解什么是二方連續;最后在操作中進行小組合作,分任務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傳統課程教師是只是傳授者和傳播者而學生是接受者;學生總是被動的學習。所以更多的考慮職教學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是能正正做到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質不同,因此在分配任務時,由淺至深的時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的節奏,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因此我分了二個任務:第一個任務讓學生“臨摹”,就是讓學生觀看教師展示與制作的視頻,自己從中領悟、學習到方法和模式,然后根據這個方法自己進行繪畫和設計。因為每個人的領悟力不同繪畫能力也不同,因此每個人所展示的作品也不同,從而教師找出典型的例子進行講解和再演示,達到讓會的同學加深印象,讓不會的同學又一次學習。第二個任務,讓學生根據本專業的特點,以小組合力完成一幅設計作品,在設計前學生們相互討論,增強團隊意識,在探索中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使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教師從這個課堂上完全的成為輔導的對象,真正的把課堂給學生。教師在做演示中給學生講授,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探索學習過程,真正的做到“做中教,做中學”。

篇(6)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并進一步了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

2、難點:應用能量轉化的觀點描述生活中的變化事例。

教學準備:

有關能量轉化的圖片資料。使用太陽能電池的計算器、手搖發電機;癟了的乒乓球、鐵絲、繩子、開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已經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風能、機械能、電能、熱能等,那么你知道我們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廣的一種能是什么嗎?

(二)探討電能為我們做什么

1、提問:

說說家里有哪些用電的器具,它們的名稱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討:

家用電器都是一種能量轉換器,它們把輸入的電能變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輸出來。(教師出示燈泡邊亮滅電燈邊說)如電燈是把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我們現在用填表的形式來分析一下各種家用電器輸出什么能量,能為我們做什么。

教師出示記錄表(如教材所示),以電燈為例,做記錄示范。

3、學生分組討論、填表、教師巡視 。

4、小組交流匯報、小結。

(表格這里輸入的能量形式都是電能,表中列舉的電燈為我們做的事是“照明”,輸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熱”。我們需要的是“光”,熱能雖然不為我們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電器往往不只輸出一種形式的能,它們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輸出的全部形式,比如電吹風把電能轉化成了風能、熱能和聲能,但我們并沒有利用聲能。學生對照著電燈的分析,通過對家用電器的討論,對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會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小結:用電器都是一種能量的轉化器,可以把輸入的電能轉變成其他形式的能,為我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5、引導學生們討論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電設備,比如電車、電動自行車,等等。它們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為我們做了哪些事。

小結:利用電能向其他能量的轉化,使人類社會有了極大的進步……

(三)討論電能是怎么來的

1、提問

(1)電能通過各種家用電器能轉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電能又是怎么來的呢?哪些能量可以通過能量轉化器轉化成電能呢 ?

(2)學生先簡單說說電能的來源。如電池、發電站等。

(3)教師出示手搖發電機,演示。

(4)教師出示記錄表(如教材所示),師生一起填搖發電機的能量轉化形式。

2、分組討論,記錄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會想到發電站里的發電機將水能、風能等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干電池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

教師出示一些圖片或實物,簡單介紹其他能量是如何轉化為電能的。

電池是常見的電源,干電池、蓄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太陽能電池則是將光能轉化成了電能,因此電池是一個能量轉化器。各種發電機也是能量轉化器,它能把動能轉化成電能。發電廠或發電站中的發電機由各種動力帶動,比如水電站、風電站、火電站分別是由流水、風以及燃料燃燒引起的動力帶動發電機運轉而產生電的。因此,利用各種發電機,可以將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轉化為電能。

4、小結。

風、流水產生的機械能,煤、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熱能,以及原子能、太陽能等都可以轉化成電能。

篇(7)

一、研究性教學案例的材料設計

本節教材的規定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構成人體營養素的相關知識和營養的意義,懂得制訂合理營養食譜的要求和依據,根據人體所需營養素的需求狀況,科學制訂營養食譜。研究性教學的關鍵是創設研究情景,本課研究情景的創設要考慮到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是否能完成上述教學目標,其中最關鍵的是掌握怎樣科學合理制訂營養食譜。通過閱讀教材發現,本章節涉及內容較多,但本知識點較淺,對于一些實際操作性內容、方法較少,教師需要給學生提示一些研究參考以利于學生把握方向。具體研究情景、研究參考如下:

情景材料:目前社會上由于飲食愛好、習慣的差異,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本校學生尤其是一些高三學生及某些家長因飲食喜好的差異、生活習慣不良、對合理營養缺乏認識等種種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導致學生及其家庭成員營養過剩和營養缺乏,導致“大胖墩”和“豆芽菜”的數量大增,甚至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和自身美觀。我從網上和生活中攝取了一些鏡頭和圖像,截取了一些實實在在、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對比剖析,并制成幻燈片在課堂上放映出來,以此導入課題,形象而直觀地讓同學們了解營養過剩、營養缺乏等不合理營養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問題材料:通過學習書本上相應章節的理論知識和課堂上幻燈片的影像及圖片,根據情景材料中描述的現象,請同學們為自己和家人制訂一份合理營養的食譜。

具體要求為:

(1)簡要說明你制訂合理營養食譜的依據是什么。

(2)預測你制訂食譜后的飲食習慣會有什么改變。

其他材料:

(1)根據制訂合理營養食譜的依據,分析我們平時的飲食習慣、愛好有些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根據分析確定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家人從日常攝取的食物中吸收合理、全面的營養素。

(3)根據自己和家人的飲食習慣及愛好,以及每天對營養素的需求,制訂出某一時間段的營養食譜。

(4)參考書查閱方向:體育運動類、醫學保健類。

二、研究性教學案例的教學過程設計

高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研究能力,但他們長期囿于應試教育,自學能力、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養。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適當地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和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同時學生個人能力有限,很難以個人的力量較好地完成上述研究。因此,教學中可采用小組組合共同研究的形式,便于學生互相討論拓展思維空間,同時也可培養學生協作精神。高中學生個性較強,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意見、觀點,以指導者的身份接受學生的提問和咨詢,教師應以民主參與的形式進行教學。為更好地創造研究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培養能力的機會,課中安排了類似論文答辯的“研究成果招告會”。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對本組為自己和家人制訂的合理營養食譜(研究成果)進行闡述,學生和教師有針對性地找缺點并提問,小組成員逐一進行答辯。

具體教學過程:

(1)對營養與健康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對研究性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2)觀看情景材料,回憶自己和家人的飲食情況,根據材料,研究參考。

(3)學生自己組合研究小組(5~6人為宜)按材料進行研究。

(4)教師巡回各小組接受學生提問和咨詢,進行適時的指導。

(5)學生根據研究寫出相關材料,制訂合理營養食譜。

(6)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對本組制訂的合理營養食譜(研究成果)進行闡述,學生和教師進行評述,小組成員逐一進行答辯。

(7)教師歸納點評,對本課進行總結性發言,評出最佳食譜。

(8)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學生為父母親制訂一份合理營養的食譜。

三、研究性教學案例的反思

篇(8)

單詞教學其實是很枯燥的,考慮到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我設計了不同的游戲和操練方法學習這幾個單詞。以此達到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下面我就結合這節課我談談自己在突破難點時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歌曲開篇,引入情境

剛上課和他們一起唱《Old MacDonald》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并且為下面的教學環節作好鋪墊。

二、以分小組形式,組間對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前我將本班學生以小火車帶隊的形式,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并且通過學生回答問題,課堂表現,為本小組掙粘貼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體榮譽感。

三、別開生面,開party形式,教學單詞

小學生對新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首先,讓學生戴小動物頭飾,來到我們的英語課堂;然后通過PPT,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其次我利用簡筆畫讓學生主動參與,以此保持了他們學習單詞的興趣,導出新單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最后利用“What’s missing./Let’s make a match/Act and do/One act the other guessing…”的游戲,給學生提供一個有趣、輕松、競爭的氛圍去操練單詞。

四、聯系實際,靈活運用

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本課時,創造了真實的生活情境練習句型,小組內來練習然后分別匯報表演,讓他們親身體驗,真正達到語言的交際目的。

五、尊重全體,自主發揮

我們常說教學要面向全體,因此為了每個學生都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我最后設計了一個任務型活動 Let’s chant 。在這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實物和PPt課件模仿說歌謠,增強趣聞性;看完后,師生操練句型,要求學生用根據所給句子邊說邊做,達到充分表達語言的目的。

六、存在的不足

整堂課上完之后,雖然有成功之處,但發現我的語速過快,有些課堂用語,學生聽得不是很清晰,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無從下手。從學生們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急需改進的地方。

通過這次上課,我感受到,教師應該真真正正的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興奮細胞調動起來,用自己的能力和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教案是《PEP小學英語》Book 1 Unit 4 We love animals 的詞匯教學設計。為了學生操練句型時便于替換,我把此課時提前至第一課時來教。《PEP小學英語》體現了較強的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本節教學設計的重點是把詞匯放在能聽、能看、能觸摸的情景中去,將靜態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使學習內容“鮮活”起來,力爭將教學內容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并通過表演等綜合語言活動將其轉化為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體現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的總思路。鑒于以上的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能聽說認讀單詞“cat, dog, duck, pig, bear”。(2)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示語,并能按照指令模仿動物做出相應的動作。

2. 能力目標

(1)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表達熟悉和喜愛的動物。(2)培養學生根據情景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2)培養學生認真、積極、大膽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認識cat, dog, duck, pig, bear五種動物。2. 能在語境中運用It’s a…就動物話題進行初步交流。

四、課前準備

有關教學課件,動物頭飾,小火車圖片,粘貼

五、教學步驟

Step 1: Warm-up

a. Sing a song: "Old MacDonald"

設計意圖:課前唱英文歌曲,教師和學生一起演唱并配上相應的動作,用表情、動作、眼神和學生交流,使學生情緒興奮,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準備學習的開始。

b. Free talk.

設計意圖:師生間的日常會話交流,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c.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new words. Look, here comes a train(教師手拿一列小火車介紹).There are some numbers on it(手勢指向各小組). Number 1 is for group 1; Number 2 is for group 2; Number 3 is for group 3; Number 4 is for group 4.(教師拿出張粘貼)If you do very well, you can get a red sticker for your group.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OK?

設計意圖:小學生好勝心強,從開始就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并貫穿于整堂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完全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

Step 2: Presentation

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have some animal friends. They are from England.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Ss: Yes.

T: Remember. You should say English to them because they are from England. Look, they are coming.(教師手指向門口,事先安排好的學生戴著小豬的頭飾,走進教室)

S: Hello, I'm pig.

T: Oh, this is Mr Pig(注意吐詞清晰). Let's say hello to him.(鼓掌)

Ss: ()Hello ,Pig!

T: Let's make a friend with pig.

S1: Nice to meet you, pig.

S2: Hi, Pig.

T: Look, Mr. bear is coming.

(Teacher uses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 words.)

設計意圖:首先以動物園情景圖的展示使學生對此課的學習內容有個整體了解。以“外國動物小朋友來訪”的特殊情景來導入新課,呈現生詞,形式新穎,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讓學生通過與他們交朋友,既復習了問候語,又讓學生在與學生的問候中,自然地說出這些動物名稱。

Step 3: Practice

1.(課件展示動物在開party的場面)

T: Boys and girls, our new friends are very happy, so they are having a party in our classroom. Let's see who will come to our party? Who will be the first one?

設計意圖:以“外國動物小朋友”這一線索貫穿于整個課堂,同時又把學生的思路從遙遠的英國動物園拉到現實的課堂中來,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2.A practice: Help the animals find theirs friend(Match the words and the animals)

3.A game: What's missing?(火眼金睛)

出示單詞卡片,安排學生說出哪種動物消失了。通過趣味操練加強學生對單詞的識記。

設計意圖:運用游戲來復習單詞可以避免單調,可以大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在操練鞏固新知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將“主動參與”的思想從小植根于孩子們的心田。

Step 4: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 Let's chant. a.首先教師播放視頻,學生按照聽到和看到的在課本上指出相應的句子。b. 再次播放錄音并與同學一起邊說句子邊做動作。

2.學習了幾種小動物,我們能不能模仿一下這些小動物的動作

T: Act like a monkey, act like...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短暫。TPR全身運動反應法能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聽聽做做中鞏固了新知。

Step 5: Assessment

T: 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 new words. We know names of many cute animals. We can make good friends with them. Now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Let's count the stickers together.

T, Ss: One two three...

T: I think in this class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鼓掌)

(課件展示動物圖片)

篇(9)

教學的準備最顯現的結果便是教學方案,即教案。教案設計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主體的修養和整體素質。教師正確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風格,是設計質量的根本保證。教案設計是事先的計劃,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心理準備、學習環境等對教學過程進行預先的決策和超前的把握,以此來進一步規劃教師的教學行為。

首先,教案設計能力表現為對教學內容的把握能力,這是教案設計的始點。教學內容包括課程標準、教科書和有關參考資料。教師只有熟悉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基本內容和要求,才能居高臨下地理解教科書。熟練掌握教科書的全部內容,包括編寫意圖、組織結構、重點章節及各章節的重點、難點、關鍵。在此基礎上,閱讀有關參考資料,從中精選一些材料充實的教學內容。教師對教學內容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從編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教者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透徹理解,融會貫通,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發揮教學內容最大的教學效應。

其次,教案設計能力表現為制定最佳教學措施的能力,這是教案設計的中心環節。教者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更要手中有法。根據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對學生初始才能的預測,制定學生更高效學習的最佳措施(具體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堂提問、板書等)并形成一定的教學流程。需要指出的是,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更應關注并滲透學習策略,畢竟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生,由學生的行為所決定。所以制定最佳措施時,要盡可能強化以下方面:一是教學過程的活動化。教師要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析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唱一唱,畫一畫,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二是學習方式多樣化。既要重視自學,設計學生的自主學習;又要重視合作學習,設計學生小組內的互助學習;還要引進探究學習,盡可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親歷知識發展的過程,讓學習在積極的體驗中能學、想學、會學,同時養成合作、共享的個性品質。三是過程設計粗線條。教學過程是一個富于變化的時空群體活動,主體、客體、媒體之間的關系處在不斷的轉換之中。這種不斷轉換的關系,使課堂教學的過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很強的現實性。因此,教案設計必須具備高度的可塑性。我們提倡洗練的粗線條設計,就是為了留出足夠的“空白”,以現場處理教學過程中更多生成的東西,而不致使學習過程成為教師演示主觀編制的十分細密的教案的過程,因為再周密的計劃也只能是一種“預測”。

二、靈活的教學調控能力

總的來說,教學過程是根據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方案,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的過程,但它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執行既定方案的過程,因為教學的主體是人,一個個富有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個性的人,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具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生成的特點,即每一堂課都應該是不可重復的師生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呈現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要求教師具有實施調控的能力。課堂實施調控能力的強弱是一個教師專業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是教學藝術風采的展示。實施調控能力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筆者以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一是教師的自控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應該善于調節氣氛,掌握節奏,控制局面。通過調控,使教學過程流程節奏起伏有致,內容節奏輕重有變,思維節奏張弛有度,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迭起,躍動靈氣,成為智慧的生命符號。再者,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教師自我失誤的時候,比如言不達意、板書錯誤、演示差錯、思維受阻等,教師也需要自我調控。特別是自我感覺不順時,更要及時調節自己的心態,讓自己適應學生,適應教學情境。誠然,良好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真我”,把課堂視為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

二是學生的調控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地充盈著對學生的關注,對學生多變的學習行為滿懷愛心地作出及時處理。教師要努力喚起學生學習需要、興趣,使他們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鼓勵他們學得更好。當然,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有來自學生的意外事件,如淘氣孩子的惡作劇,學生智力活動中的一些古怪提問等,教師也必須立即調控,使其行為轉向既定方向。這就是一種教學機智,可以面對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生命特征和個性差異一觸即發,隨機應變。

三是對教案的調控能力。教案必竟是帶有主觀性的設計藍圖,實施靈活性非常重要。實施教案并非貫徹計劃,既然課堂情境發生了變化,那么隨之也要調整,根據課堂變化做出適時的修改、補充,而非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失去許多稍縱即逝的教學機會,事后嘆息。

三、個性的反思總結能力

篇(10)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3)03-0140-1.5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小學的美術課是非常好上的。而美術課的備課、寫教案也是很容易的事,是任何非美術專業的教師都可以勝任的工作。普通人都會覺得他們無非就是寫寫“先講什么”、“再畫什么”而已。因此,美術課在很多中小學和家長心目中是不受重視的,更何談如何寫好美術課的教案了。

在美術教學中教案設計是重中之重,想要上好一節課,就要預先寫好當堂課的教案。有句俗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美術教學也是如此,短短45分鐘的時間內,學生既要學到知識,又要活動思維,還要確定其價值觀等等要求,可說是難上加難。這一系列的難度凸顯了美術教案的重要性,它要求教師上課前要有充足的準備,預設好教學課程中學生所要達到的程度、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中是否能完全解決當堂課的問題等等,這都需要教師在教案中體現出來。所以說,一個成功的教案設計是一堂課是否能成功完成的關鍵。

一般在美術教學中,教案設計大體可分為八個部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具學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其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教學目標的確定。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objective of teaching)是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預期達到并可以測度的學習結果及具體規格①。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發《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了“三維目標”的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估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按三維目標各自的特征來分述:知識與技能: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發展美術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②

在這里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而不是把一節課分成三個環節,分別完成三個目標,它本身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的,所以在實踐層面上必須三位一體。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有情感、態度傾向的,有積極地也可能是消極的,現在的中小學生中,有不少學生是帶著消極的情感在學習。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們要有意識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課程的人文性,使課程更具有教育價值。

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三維目標中,相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對人的一生意義更加深遠。然而,知識與技能也同樣重要,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是依附于知識與技能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是在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所以,在實際授課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成長與發展,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在教材的知識體系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或技能,通常就是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在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下,有時也可以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定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指教材中需要學生掌握而學生卻難以理解或難以掌控的知識或技能,通常也包含于知識與技能目標之中,與教學重點有必然的聯系。③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其實是兩個部分,有很多新教師會對其理解錯誤,造成教學上的混淆,使學生根本不明確本堂課到底要學習什么。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提出的所要學習的任務,需要教師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而教學難點則是具體的教學任務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之間的差距,常常是因人而異,需要教師能準確判斷學生的能力水平。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teaching procedure)指師生在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及其時間流程,教與學相互依存④。教學過程中的文案,就是把在上課過程中要講的和要做的一切具體內容的“動態”的教學過程寫出來。教案通常根據詳略程度分為“詳案”和“簡案”,對于初等臺的新教師應認真寫好詳案,以及對教學活動的設想和明細的安排,這樣對新教師的快速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

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進行教學過程之后的自我評價和針對課堂上教學的不足之處的自我分析。一般包括:陳述課堂上教學的效果,自己對這一節課的效果滿意與否及其理由;對照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設計思路,分析教學中的得失;分析和總結造成得失的主要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新思路和措施等。

美術教案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是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的,是一系列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的教學結構體系、各個環節和各教學活動都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負責,從而成為有效教學。也就是說,我們在設計教案時,由始至終都要考慮各環節、各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決了什么問題等等。從而要保證我們的設計思路是清晰的、明確的,整個教案的結構是嚴謹而有效的。

綜上所述,筆者并沒有就美術教案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詳細論述,僅是挑選了四個新教師可能思考不全面的重點環節來論述,希望能對閱讀者起到一定的幫助,也期待能為美術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注釋】

①王大根著:《美術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版。

②王大根著:《美術教案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上一篇: 企業生產經營建議 下一篇: 行政管理體制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