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28: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地震災害的防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這就是很典型的“馮小剛定律”:總能從本以為熟爛的景點中找到不一樣旖旎,讓人心神蕩漾,恨不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取景地之一:
南洋風情騎樓老街
就像《讓子彈飛》捧火了開平碉樓一樣,《私人訂制》電影中有關海口騎樓的場景,可能會讓不少本欲直接前往三亞的度假客們,在海口停下腳步。
海口騎樓老街為國家級文化名街,由多個條街道交叉組成,街道兩邊全部是上百年的南洋風格的騎樓建筑,很有歷史滄桑感。這些街區布滿各類商鋪,人口密集,熙來攘往。目前海口對這些街區進行大改造修繕,恢復騎樓建筑本來面目,把老街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特色旅游觀光休閑街區。馮導在這里取景,估計也是看中了這里古色古香的南洋情調和特色。不出所料,這部電影讓海口騎樓老街全國“聞名”。
據說最早的騎樓建筑建于1849年,具有很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的特征,許多馬來西亞等地的老華僑們回國祭祖時,都會到海口的“南洋街”走一遭。當然,濃濃的復古味道也會吸引不少愛懷舊,文藝范的年輕人前來旅行。
周邊特色球場:
海口西海岸高爾夫
海口西海岸高爾夫位于海口市假日海灘對面,離海口市中心不到10分鐘車程,作為稀有的都市高爾夫,西海岸高爾夫項目出自國際高爾夫設計大師之手DYE家族。DYE家族是世界唯一的著名球場設計家族,作為“島型果嶺”的發明者,DYE家族在球場設計方面享有很高的權威,堪稱高爾夫設計界的貴族。
海口美視五月花高爾夫球場
海口美視五月花高爾夫球場由國際著名球星柯林?蒙哥馬利設計,充分地將濱海地區原有的自然景觀、原始地貌、天然植被與獨特的沙坑和水障礙完美結合,造型更具多樣化,同時也更富有挑戰性,是典型的濱海城市林地型球場。
取景地之二:
“私人訂制”觀瀾湖
《私人訂制》中,鄭愷為了圓一個女孩的生日夢,為她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人禮。萬頃綠野上一頂白帆帳篷,瑰麗浪漫。這是在全球最大的高爾夫球會觀瀾湖取景拍攝,搭建在海口觀瀾湖的黑石高爾夫球場上350英畝的綠茵地之上。
這頂 “成人禮帳篷”現已成為新人拍攝婚紗、舉辦婚禮的地方。海口觀瀾湖憑借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配套成為海南島“最浪漫的蜜月婚慶度假目的地”,“私人訂制”婚慶套餐的推出,吸引眾多情侶們前往。
還有一處室內豪華的電影場景也是出自海口觀瀾湖別墅,進入此座別墅,便可舉目盡覽一號黑石球場美景和醉人的熱帶風光,尊享私密悠然的度假空間,設備更是一應俱全:獨立廚房、闊綽客廳、餐廳、蒸汽浴室、戶外水力按摩浴池、戶外休閑躺床等。
開機儀式上,興奮的馮導說,這次我們是在天堂一樣的環境中拍攝。演員李小璐坦露:“在觀瀾湖,我住的房間一開窗戶就是高爾夫球場綠地。拍戲的時候我還帶著寶寶,一開始還害怕給劇組添麻煩,但是很快寶寶就適應了,他很喜歡這樣的環境,所以也很舒服,每天都不會很累。”
周邊特色球場:
海口觀瀾湖火山巖高爾夫球場
海口觀瀾湖火山巖高爾夫球場是全球最大的高爾夫球會,最大特色就是火山巖風貌。世界上在火山口地區建成的高爾夫球場屈指可數,在中國,海南觀瀾湖火山巖球場僅此獨有。球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火山巖地區的原始風貌及植被,球場中絕大部分的石墻、廢墟、古民居都成為球場的景觀組成。人工球場完美嵌入天然火山巖環境,加上無比艱難的施工條件和國際高規格賽事設計、建造要求,海南觀瀾湖火山巖球會是駿豪集團創造的又一高爾夫球場建造奇跡。
取景地之三:
鐘聲繚繞的定安文筆峰
在《私人訂制》的電影片段中,主演葛優身著道袍、捻著一嘴白髯口的裝扮令人印象深刻,加上“凡夫此來,意欲何求”這一句耐人尋味的臺詞,更將葛式幽默發揮的淋漓盡致。這一場景便是取景于海南文筆峰景區。李小璐的道姑打扮也頗為俊俏,她的“品香”造型更是煞有介事,十分傳神。該片的這些經典片段取景于文筆峰景區文筆峰景區元辰殿、鐘鼓樓,將文筆峰天人合一的山水意境展露無遺。
定安縣文筆峰道教文化苑景區與南麗湖山水相依、形意相生,自古被視為“龍首龜背”的風水寶地,是海南歷史上唯一被欽定為“皇家園囿”的禁地,堪稱海南島人文景觀之大成。文筆峰從山腰至山頂主要由玄武巖和片理巖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頂常有云霧繚繞。
周邊特色球場:
南麗湖高爾夫球會
南麗湖高爾夫俱樂部位于南麗湖名勝風景區的最北端,距海口40分鐘的車程,球場位于城鄉之間,既能享有市區的繁華,又能獲得郊區的悠閑。
南麗湖為省級風景區,總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湖面積26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是瓊北最大人工湖,湖水終年清流澈,碧波蕩漾,魚蝦潛底,鳥翱藍天,綠染湖濱,清風徐來;湖中鑲嵌著18座翡翠般的島嶼及無數的半島,錯落有致,湖光山色尤勝西湖、日月潭。
取景地之四:
潛水勝地蜈支洲島
美麗、曠野、自然、陽光,本來就是一個十分理想的適合演繹輕松喜劇的地方,難怪白百何在回想起海南的拍攝時,表示那里“很陽光、很明媚”,有時候初到現場,會有一種“在度假”的錯覺:“因為都是面朝大海在拍,休息的時候也都坐在海邊,很輕松,很悠閑。”《私人訂制》欄目組了一組《私人訂制》特輯風光片,片中葛優、白百合、李小璐、鄭愷、范偉、李成儒等明星拍攝幕后花絮曝光,作為純海島度假勝地的三亞蜈支洲島更是得到了“在這里拍這個電影把我們都慣壞了,太美了”的贊譽。
據說,《私人訂制》是蜈支洲島這個最近幾年越來越熱的旅行目的地登陸銀幕的處子秀,經過銀幕曝光后,這個被贊擁有三亞最佳海、沙質量的景點,人氣愈加爆棚。
被游客們譽為中國的“馬爾代夫”的蜈支洲島,其魅力實際不僅在于海灘,面積1.48平方公里的島嶼既擁有5.7公里長的海岸線,也擁有植被繁茂的山區地帶,“臨海山石嶙峋陡峭,直插海底,驚濤拍岸,蔚為壯觀。中部山林草地起伏逶迤,綠影婆娑。北部灘平浪靜,沙質潔白細膩,恍若玉帶天成。”可能是對蜈支洲島各部分地域特征的最好描述。而像沙欏、龍血樹這樣,在恐龍存在的時期就已出現的化石級物種,也可在此一睹其真容。
如果您是在欣賞完電影后前往蜈支洲島,電影拍攝地――島上餐廳之一的海盜吧旁的淡水泳池,也是一定要去感受一下的,一彎掩映于碧海藍天椰影中的水池,顯得清新而精致,而在泳池邊的白色“鳥巢”狀建筑物,構筑于海天之間,更是一抹難得的點綴。
周邊特色球會:
海南神泉國際高爾夫俱樂部
一、滑坡簡況
災害點位于北流市六靖鎮西河小區李建芳等20戶住宅后山,地理坐標為X:2462630,Y:19450882;東經:110°31′24″,北緯:22°15′33″。災害點所處地區屬于構造侵蝕―剝蝕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自然坡度25~30°。滑坡位于小山坡邊緣,坡頂高程165m,坡腳地面高程100m。住戶開挖坡腳建房,人工邊坡高約15m,邊坡角70°,房屋與邊坡距離約1~2m。
二、地層巖性與地質構造
根據現場調查及區域地質資料,災害點處出露地層為寒武紀天堂山超單元古桑單元(∈G)片麻狀黑云二長花崗巖,風化層厚5~15.0m,表層為砂質粘土,砂質粘土結構松散,在雨水的沖刷下容易發生崩塌、滑坡。
根據區域地質資料,災害點及附近無斷裂,坡殘積覆蓋,未見地質構造形跡。
三、地質災害現狀
經調查,滑坡位于北流市六靖鎮西河小區李建芳等20戶住宅后山,滑坡體長60m、寬100m、厚2.0m、體積約12000m3,主滑方向15°。住戶開挖坡腳建房,人工邊坡高約15m,邊坡角70°,房屋與邊坡距離約1~2m。滑坡體已部份清除,但未治理,不穩定,威脅到邊坡下住戶20戶,人口125人和140萬元財產的安全。參照《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基本要求》實施細則的分類,崩塌的規模屬小型,其災情屬于輕級,危害程度大。
四、滑坡地質災害影響因素
滑坡形成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人類工程活動:
人類工程活動對滑坡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①、建房削坡:六靖鎮是一個以山地為主的鎮,山地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85%,因此廣大農村農民建房多于坡腳挖坡修建,一般形成高5~20m,坡度將近直立的邊坡,使邊坡上土體處于臨空狀,在降雨作用下極易產生滑坡。前述滑坡多與該活動有關。
②、修筑公路:在修筑公路過程中,普遍高角度切坡,形成高邊坡,導致邊坡巖體結構受到破壞,巖體,加速巖石風化,巖石力學強度體降低,加上坡體臨空,支擋、護坡措施失當,邊坡失穩。如北流市至容縣一級公路滑坡。
(2)降雨:
六靖鎮降水充沛,降雨量集中在5~8月份,根據調查統計,滑坡大多在豐水期時發生,其中7~8月滑坡發生的頻率最高,發生滑坡159處,占滑坡總數的91.9%。而降雨量少的1、2、3、4、9、10、11、12月份,滑坡極少發生,有的月份甚至沒有發生。
五、穩定性評價
經調查發現:坡面土層結構松散;人工邊坡無護坡措施,滑坡隱患體前緣人工邊坡高陡,給滑坡隱患體前移提供有利的空間條件;在雨水、降雨形成的坡面水流作用下,滑坡隱患體可能產生裂縫,雨水直接沿裂縫下滲,進入滑坡隱患體,滑坡隱患前緣邊坡土體受推力作用,支撐力減弱。綜合分析,滑坡隱患體的穩定性差。引發滑坡的人為困素、自然因素尚未得到消除,受強降雨等困素影響,再次引發滑坡的可能性大。
六、治理方案
滑坡隱患體規模小,威脅人口眾多,經實地調查后,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治理經驗,結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規范,提出如下排水+削坡+坡改梯+擋土墻治理方案:
1、排水方案:在擋土墻邊坡周界5m外及山坡上修建磚砌截、排水溝,水溝內寬0.5m,溝深0.3m,截、排水溝共長300m。主要工程量為:磚砌體厚度0.12m,水溝土方開挖90.24m3,磚砌體方量23.04m3,砂漿抹面404m2。
2、削坡+坡改梯方案:削坡高20m,分4個梯級,級高5m,級寬3.5m,約需削方5.0m×3.5m×(80+60+40+45)m/2=1968.5m3,削坡土方均需清理外運;
3、擋土墻治理方案:削坡+坡改梯后,每級擋土墻高5m,邊坡總寬度約420m,底部厚1.2m、頂部厚0.6m,基礎埋深1.0m,需漿砌片石擋土墻6.0m×0.9m×(100+90+80+75+70)m=2268m3。呈梅花狀布置PVC管泄水孔,間隔為1.5m。工程量為:基礎土方開挖504m3,漿砌片石擋土墻方量2268m3,漿砌片石護坡方量200m3,PVC管567m。基礎土方需清理外運。
該地交通方便,修簡單的施工便道后,建筑材料可以運達工作面下部。
七、技術要求
1、重力式片石擋土墻及漿砌片石護坡
① 漿砌片石擋土墻工程必須在基礎開挖驗收合格后,并經設計或監理單位同意后方可砌筑。
② 擋土墻使用的石料,在使用前必須澆水濕潤,表面如有泥土、水銹應清洗干凈。
③ 所有的塊石均須坐在新拌和砂漿上,砂漿縫必須飽滿,石塊間不得直接緊靠,不允許采用灌漿方法砌石。豎縫較寬時,可在砂漿中塞以小石塊,但不得在底座上或石塊下面用高于砂漿層的小石塊支墊。
④ 砌體應分層砌筑,砌體較長時,按設計圖紙要求應分段分層砌筑。兩相鄰工作之差不大于1.2m,每層應大體找平,分段位置應盡量設在沉降縫或伸縮縫處。
⑤ 片石應長短相間,交錯排列,上下層豎縫應錯開至少8cm,但不能在片石上方或下方布設豎縫。
⑥ 砌筑上層石塊時應避免振動下層石塊;砌筑工作中斷后再行砌筑時,原砌筑層表面應加以清掃和濕潤。
⑦ 砌體沉降縫、伸縮縫和防水層,應按設計或監理單位的指示施工與設置。
⑧ 在砌筑過程中,應按設計圖紙或監理單位的要求,砌置泄水孔。
⑨ 石料應采用石質一致、顏色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縫、無其它結構缺陷的堅硬石料,其強度不得低于設計要求;石料不得含有妨礙砂漿正常粘結的污泥、油漬或其它有害物質。
⑩ 漿砌片石擋土墻所用的砂漿為M7.5水泥砂漿。
2、磚砌排水溝
對坡面開挖,開挖深度0.32m,寬度0.94m,清除坡面的雜物,在開挖的坡面上砌磚,砌磚厚度0.12m,施工技術按建筑工程有關規范執行。
八、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變形跡象明顯,穩定性差,威脅人口眾多,威脅財群從財產較大。如受強降雨影響或人工擾動,再次滑動的可能性大,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恢復生態環境、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滑坡治理勢在必行
2、通過實地調查,參考同類治理工程成功案例,并根據當地治理經驗,綜合確定本次治理方案。主要采取削坡減載+坡改梯+擋土墻+排水溝等綜合治理工程。
3、滑坡治理工程估算總投資為543700.7元,工程實施后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理效果。
(二)建議
1、由于本治理方案是在初步的地面調查基礎上編制的,還沒有進行詳細的勘查,未能掌握滑坡點的具體情況。建議盡快進行滑坡地質災害的地質勘查及治理工程設計工作。
白草塬鎮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白草塬鎮地質災害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會,鎮政府有關單位:
為了做好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鎮政府會議討論研究通過《白草塬鎮地質災害防治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白草塬鎮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8日
白草塬鎮地質災害防治實施方案
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明確職責,落實責任,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到有備無患,打有準備之仗,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機構
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分管副鎮長任副組長,鎮屬各單位負責人、各包村工作組為成員,下設辦公室,副鎮長蔣曉燕兼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黨政辦,電話3660080。各村兩委人員、黨員、村民代表等組成各村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村委主任任副組長。
二、防御措施
1、組織全面排查
各村是否會遭受小流域山洪、滑坡、泥石流、山塘水庫垮壩等各種可能的災害襲擊情況進行逐一檢查,查明隱患。災害重點村要經常組織力量對隱患點進行認真排查,發現異常立即轉移人員,并及時上報鎮政府。
2、健全應急機制
各村要建立監測和預警機制,制訂詳細的人員避險轉移工作預案,預案明確了責任人,并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確定預警方法、信號,避險轉移路線,及臨時安置點,把防御措施落實到每個村、每個戶、每個人。一旦發生災害緊急情況,及時啟動方案,有序地組織人員安全轉移,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3、加強值班巡查
進一步加強雨季天氣,突發性惡劣天氣、汛期、臺風期間的值班巡查工作,特別是災害村實行24小時值班巡查,隨時應對并報告各類突發性災害的發生。
4、建立搶險隊伍
各村要組織一支由黨員干部、年輕群眾組成的防御山洪與其它災害工作的搶險隊,在第一時間救援搶險工作。
三、應急處理
1、災情報告
各村堅持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制度。發現災害前兆、險情或災情的村或個人,應當立即報告鎮政府。(電話:3660080)
2、災情應急處理
鎮政府接到報告后,將立即派人趕赴現場,并及時組織救災和現場調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災害發生或災情擴大,并向縣政府辦報告情況。同時,根據災情實際情況,及時動員地質災害威脅的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將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地質災害防治事關經濟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各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健全組織,落實村委主任負責制,明確監測責任人,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聯動的群防群治網絡。各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汛期來臨前,組織人員進行實地檢查,加強防范工作,落實具體的防御措施。
2、加大力度,認真實施
各村要按照本方案要求,認真加以落實實施,要按照下達的年度災害防治任務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落實移民避險安置的具體時間、地點和補助等有關政策措施,切實做到按工作方案組織實施,規范運作。
3、加強監督,規范管理
鎮政府將嚴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補助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一是災害避險安置和治理實施計劃的災害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避險安置任務;二是災害避險與治理補助款,必須專款專用,避險安置對象和補助費的發放必須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三是災害避險安置與治理期間仍要落實人員,明確職責,做好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附件:白草塬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白草塬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張興強 黨委書記
副組長:高秉政 黨委副書記、鎮長
蔣曉燕 分管副鎮長、二百戶村包村組長
成 員:范曉軍 應急服務中心主任、總堡村包村組長
武承朕 黨委副書記、樹王村包村組長
劉 穎 副鎮長、九百戶村包村組長
安 偉 副鎮長、西坡村包村組長
馬 剛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窟沱村包村組長
楊來旺 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北劉村包村組長
吉啟榮 景莊村專職化書記、包村組長
張 雁 派出所所長
劉全合 食藥所所長
盧建玉 白塬衛生院院長
王彥輝 白塬中學校長
張 琨 白塬教管中心主任
劉耀謙 農經財政服務中心主任
李京鵬 應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姜文博 九百戶村專職化書記
肖 忠 二百戶村專職化書記
陳 昊 樹王村專職化書記
呂棟良 窟沱村專職化書記
陳金東 興塬社區專職化書記
李孝庭 總堡村黨支部書記
關啟武 北劉村黨支部書記
為快速、高效、規范、有序地開展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提高我區衛生部門應對地震災害的反應速度和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預防和減少災區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保護災區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區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徐州市地震應急預案》、《徐州市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試行)》、《徐州市救災防病預案》等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我區境內,由地震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引發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按照《*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執行;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引發有毒有害化學物品泄漏以及核和輻射等其它突發事件時,按照我局下發的相關預案執行。
其他地質災害危及社會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時,可參照本預案組織實施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1.4基本原則
1.4.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以搶救生命和保護健康為第一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公眾傷亡率及致殘率,同時盡力減少財產損失和其他社會危害。
1.4.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切實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做到常抓不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建立完善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技術規范和各項工作制度,對可能發生的地震災害做到快速應對,依法、高效、規范地開展衛生應急工作。
1.4.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區衛生局在區人民政府或地震應急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明確職責,按照分級負責、協同應對的要求,共同做好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切實履行起衛生部門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神圣職責。
1.4.4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各醫療衛生單位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預案的規定,認真履行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職責,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和規章制度,通過培訓演練進一步檢驗和修正應急預案。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作為區衛生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將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定期檢查,以加強監督管理。
1.4.5整合資源,協同應對。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衛生應急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充分動員和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及其他社會力量,形成統一指揮、責任明確、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衛生應急工作機制。區衛生局與交通、通信、環保、軍隊等相關部門建立協作機制,通過通力合作、資源共享、協同應對,共同做好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1.4.6依靠科技,提高素質。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科研工作,為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提供科技保障。要通過培訓和演練,提高衛生應急指揮人員、醫療衛生應急救援人員、志愿者的素質和能力。要大力普及地震災害避險、自救、互救等知識,提高公眾科學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和水平。
2008年8月12日,這又是一個注定另中國人民值得驕傲與自豪的日子!舉世矚目的第29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已在首都北京勝利進行到第四天,全球的目光聚焦中國。這一天,中國男子舉重隊的新星廖輝為中國奪得了第13枚金牌,幾乎全國的人民都沉浸在中國軍團勇奪獎牌的興奮中,舉國為此而歡騰!伴隨著國歌,當莊嚴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高高的領獎臺上中國奧運冠軍感動與激動的淚花。興奮與激動充斥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神經。
一、地震概述
地震指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當地球內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后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余震。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于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達水平晃動。
二、地震的特點:
1、突發性強:地震的突發性比較強,往往在極短的時間內對人,建筑物造成嚴重打擊,令人猝不及防。
2、破壞性大:不止是破壞程度大,同時影響范圍廣,僅余震就可波及數千米外的地方,震中地區更是一片狼藉。
3、持續時間長:主震之后的余震往往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決定了地震后的影響時間也是比較長的。
4、社會影響大:地震由于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必然造成經濟損失,進而對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5、防御相對較困難:由于我國現在對地震的預警手段不完善,地震預測的設備不夠先進,同時國民對抗震的意識薄弱,地震發生時不能夠很好的保護自己。
6、產生各種次生災害:地震發生后,伴隨大量的次生災害,如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甚至伴隨有瘟疫,堰塞湖等。
三、我國地震災害的特點:
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我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
四、地震的防治
1、地震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異常現象稱為地震的宏觀異常。地震宏觀異常的表現形式多樣且復雜,異常的種類多達幾百種,異常的現象多達幾千種,大體可分為: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地聲異常、地光異常、電磁異常、氣象異常等。
2、地震來臨時的應對方法
1)保持清醒的頭腦。經驗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從人們發現地光、地聲,感覺有震動,到房屋破壞、倒塌,形成災害,有二三十秒的時間,這段極短的時間叫預警時間。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事先有一些準備,又能臨震保持頭腦清醒,就可能抓住這段寶貴的時間,成功地避震脫險。
2)逃生原則。破壞性地震突然發生時,可以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的方法。當然,如果身處平房或樓房一層,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點也是可行的。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a.如果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家具下,如寫字臺、結實的床、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墻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到外墻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b.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c.如果你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要迅速抱頭臥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臺或樂池下躲避;門口的觀眾可迅速跑出門外或體育場場內。d.如果你在室外,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墻建筑、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院所。地震停下后,為防止余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內。e.如果你在百貨商場,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盡量避開玻璃柜。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f.如果你在工廠的車間里,應就近蹲在大型機床和設備旁邊,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g.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護住頭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雙手護住后腦,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后,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h.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
4)一次強震過后,不應安心下來,要準備應付余震的發生。震后首先將大火撲滅盡量步行到避震所,攜帶物應盡量減至最少。不要走過狹窄的道路、溝渠邊緣、懸崖或河邊,以免發生意外。注意不要靠近山體、懸崖,以免崩裂發生意外。靠近海岸時,必須注意海嘯的發生。在低洼地則應防止水淹。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亂聽謠言。在集中避難的場所應遵守秩序,注意衛生。
5)還應注意防止地震的次生災害。所謂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災、火災以及有毒氣體蔓延等等。對工礦企業中的易燃、易爆、劇,要嚴密監視,地震時,一旦發現劇或易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搶救;對于大型水庫、堤壩等,要預先做好防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加固。水庫下游的居民,在地震發生時,要嚴密注視堤壩的安全,遇有險情,除組織力量搶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大地震發生在山區,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種情況,要立即組織人員疏通,以免造成水災。
參考文獻:
綜上所述,當前地理課堂中的防災教育是極不正常的,加強防災教育刻不容緩。在第九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減災防災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強對自然災害孕育、發生、發展、演變、時空分布等規律和致災機理的研究,為科學預測和預防自然災害提供理論依據。二是要加強自然災害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在完善現有氣象、水文、地震、地質、海洋、環境等監測站網的基礎上,增加監測密度,提升監測水平,構建自然災害立體監測體系,建立災害監測――研究――預警預報網絡體系。三是要深入研究各種自然災害之間、災害和生態環境、災害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開展全國自然災害風險綜合評估,加強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發,強化應對各類自然災害預案的編制。四是要加快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以及防災減災高技術成果轉化和綜合集成,建立國家綜合減災和風險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完善國家和地方災情監測、預警、評估、應急救助指揮體系。五是要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將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災害防御體系納入國家和各地區各部門發展規劃,并將災害預防等科技知識納入國民教育,納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納入全社會科普活動,提高全民防災意識、知識水平和避險自救能力。六是要圍繞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和災害防治工作中尚未解決的科學難題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既學習國外的有益經驗和先進技術,也對人類社會共同防災減災作出貢獻。
從以上的講話內容可以看出黨和政府加強防災工作的決心和有力措施,作為教育部門,特別是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從改變我們的地理課堂開始。主要思路如下:
1.進一步修訂地理課程標準,建立一整套從小學到高中的地理減災防災的課程體系,以完善當前的不足,中心理念應該是立足于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通過地理課的學習,學生應當能夠比較詳細地了解自然災害的的分類,能夠分析其危害,探究其發生機制,首要是要知道如何辨別與防備災害的發生。
2.其次是要努力提高地理學科在各個學段的重要性,不能使它成為可有可無的點綴品,要讓地理素養真正成為每個公民應有的素質一部分。要增加地理科的課時,在初中應該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取消開卷考試。在高中要讓“自然災害與防治”列入必修科目,而不是文科生的選修課中不會選修的一門課。災害怎么會有文理分科?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切實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地震應急能力,有效減輕地震災害,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抗震救災預報監測工作由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領導,縣抗震減災預報監測組具體組織實施。
二、主要職責及工作要求
(一)預報監測組的主要職責
預報監測組領導小組要做好災情研究會商和分析判斷,并及時做好預測預報和監測工作;成員單位和辦公室要加強值班,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通訊暢通,及時匯集上報監測情況,做好預報監測的上下銜接和具體實施工作。
(二)各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
1、縣防震減災辦:印發地震防治基本知識和地震災害發生前的異常先兆現象宣傳培訓材料,培訓縣、鄉確定的地震觀察員,加強對開邊地震臺和三岔水氡監測站的監管,及時了解觀測數據,掌握地震動態,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監測網絡。
2、縣電信公司:確保通信網絡暢通。
3、縣氣象局:預測災區天氣變化情況,做好預警預報,提供準確的氣象服務。
4、各級地震助理員:自覺遵守《地震監測管理條例》,宣傳地震知識和法律法規,及時準確上報地震災害情況。
(三)工作要求
北京時間2011年1月19日12時7分在安徽省安慶市市轄區、懷寧縣交界(北緯30.6,東經117.1)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
一、1•19安徽安慶地震區域概述
安慶市境位于大華北地震區南部,在郯―廬深大斷裂帶東南一側和揚―銅地震帶西段,境內有北東走向的長江斷裂帶通過。地殼厚度36公里左右,所發生地震均屬構造地震,震源深度10~30公里。震害主要受揚―銅地震帶、郯―廬地震帶和大別山地震區中級以上地震的波及影響。從史料記載的破壞程度看,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1668.7.25)山東郯城8.5級地震和民國6年(1917)1月24日安徽霍山6.2級地震影響為最大,烈度達6度。據記載,市境及鄰近地區歷史上發生的有感地震屢見不鮮,本世紀60年代以來地震活動有所增強,在揚―銅地震帶西段有一系列4~5級地震。1963年3月13日市內發生自有測震記錄以后的最大地方震,震級為4.25級。1971-1984年市境及周圍地區發生Ms≥1.0級地震共24次,最大震級3.4級。此外,頭坡斷層為境內最重要的大斷層,有跡象證明它仍有活動。謝家墩―菱湖次級斷層亦可能受主斷層活動影響,不排除再度復活的可能,同時謝―菱斷層線穿越城區建筑密集帶,也可能增加其自身不穩定因素。
懷寧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東臨安慶市區,西與潛山縣、太湖縣相連,北隔大沙河與桐城市相望。總面積1350平方千米,總人口69萬人,轄15個鎮、5個鄉。懷寧縣處沿江平原與皖西山區接壤地帶。境內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皖河納岳西、潛山、太湖南流諸水,橫貫本縣南部入長江,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3℃,年降水量1 294毫米。礦藏有銅、銀、鉛、鋅、大理石、石灰巖等。
二、1•19安徽安慶地震區域的地質勘察
斷裂的發育狀況是反映各層力學特點的又一重要表現。首先地殼上部切割沉積層的斷裂都是些正斷層,它們向下沒有和深部的斷裂連接起來。因為華北的許多斷陷盆地伴隨有就地噴出的火山巖,說明必然有由地殼深處直通地表的斷裂通道存在。但是從淺部斷裂產狀的總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地表斷裂與局部斷裂的產狀確有不同,所以深淺斷裂之間的聯系是復雜的,既有一部分直接連通,又各有一定的獨立特點。地殼中部只限于在花崗巖層和變質巖層內部有較多的斷裂,說明這兩個層有它本身的斷裂發育。這些斷裂在發生邢臺地震的部位相對密集,而且那里也正是地幔隆起上方的西側。
開展重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應急救災關鍵技術研究,區域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災害的預警區劃、監測預警方法和特大型災難性滑坡的突發機理及成災過程研究,研發突發地質災害光纖傳感等關鍵監測技術和應急處置的快速治理工藝,加強風險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研制,提出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和預警的技術標準。強震防御重大技術研制了成套地震前兆觀測、數據采集與信息傳輸技術與設備,完成了中國數字化地震前兆臺網設計,形成了集測震、前兆和GPS等組成完整的數字化地震觀測技術系統,在全國數字化地震觀測網絡建設中得到應用。開發的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實驗性技術平臺,實現了國家抗震救災指揮技術的動態化、實時化,提高了應急評估的精度和可視化水平。
三、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的防治思考
此次安慶地震,給懷寧縣災區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激發科研工作者開展地震引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研究的決心。對于地震預報而言,有效預報地震的發生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因此,防治地震引發地質災害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特別是對于地質災害頻發的山區環境,在村鎮、市政建設過程中更應該考慮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問題,做到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針對地震引發的不同地質災害類型。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下是從工程地質角度防治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的思考。
(一)建設場址應盡可能避開活動性斷層(地震斷層)
從本次震災的情況來看,震害嚴重的村鎮基本上位于斷裂通過部位或地質災害嚴重部位。但在地震區,遴選一塊完全不存在災害威脅的場址是不現實的。1.19安慶地震災害調查結果也證明,只要房屋抗震等級設計按規范和有關規定要求,即使靠近錯動斷層,房屋的結構性未受到明顯損壞,有些甚至還很完整。
(二)建設場址的工程地質條件要盡量符合避免和減小地震危害的原則
要避免在地形陡峻或地形切割比較強烈、地形坡度陡――緩變化部位、山體走向轉折部位、孤立或凸出山體旁側、單薄山脊附近等選擇建設場址,這些部位對地震的反應很敏感。在選址于河谷階地或臺地時,應注意地基一定深度范圍不能存在易于液化的砂土層。建設場址要考慮上游是甭存在崩塌、滑坡等堵江形成堰塞湖的風險,并要避免選擇在老滑坡體上。
(三)邊坡工程應采用抗震能力強的支護結構形式
加筋土擋墻在日本、美國加州和中國臺灣等地震多發國家和地區,已被證明是一種抗震能力很強的上工構筑物。
(四)在地震山區應提高公路建設等級
《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下稱“重建規劃”)提出,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對寶興縣縣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適當進行功能疏解”。
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工作,是國務院部署,中國科學院牽頭,國土資源部、中國地震局和四川省政府共同參與。作為重建規劃編制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承載能力評價確定了災區可承載人口總規模,劃定適宜人口居住和城鄉居民點建設范圍,提出適宜人口居住和城鄉居民點建設的位置、范圍以及產業發展導向。
這項工作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近80名科技工作者進行,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樊杰擔任項目組組長和首席科學家。
2013年5月20日,震后一個月,項目組提交了評價報告初稿。6月4日,國務院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指導協調小組審議通過評價報告。
在7月公布的重建規劃中,評價工作成果得到了體現。規劃第三章“空間布局”中的“重建分區”一部分,全部采納了評價成果,為重建選址提供依據。
重建規劃將災區10706平方公里劃分為人口集聚區、農業發展區、生態保護區、災害避讓區四類。其中,生態保護區面積達到9135平方公里,占整個災區總面積的85.33%。再加上占比2.45%的災害避讓區,蘆山災后重建在空間布局上受到極大約束。
以寶興縣城穆坪鎮為例,它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縣城城區被陡峭山體包圍。實際上,在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時,縣城已經從原來的0.8平方公里向南北延伸擴展到2平方公里,雖然幾乎達到土地利用的極致,但對于一個縣城而言,仍顯十分擁擠。
對此,重建總規提出對寶興縣縣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適當進行功能疏解”,靈關鎮的鐘靈新城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