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27: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校音樂教育現狀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音樂不斷發展,以及人們面臨的社會壓力日益增大,逐漸出現了諸多音樂團體。這一系列音樂團體使得更多的人接觸到了音樂,去釋放個人的情緒,從而推動了音樂教育的發展。音樂一直處在進化的過程中,沒有終點,始終走在路上[1]。當下高校音樂教師需要認識到音樂發展的這一特點,并不斷增強音樂教育意識,為音樂的發展開拓新的空間。
一、高校音樂教育發展歷史與現狀
高校音樂教育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發展時期。在這一過程中,音樂教育的發展曾一度遇到了許多難題。所以,每個音樂工作者在開展音樂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們明白音樂教育的發展脈絡,這樣能讓學生們從根本上認識到音樂發展的艱難,并在下一步投入更多的心血去學習音樂[2]。在起步時期,高校音樂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展速度特別快。在起步時期,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雖然也曾受到社會的干擾,一度被迫中斷,但社會上一系列愛好音樂的工作者持之以恒,熱愛音樂,堅持推進音樂教育,使得音樂教育的發展得以延續。正是這些人使得高校音樂教育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在此之后,高校音樂教育進入了快速普及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很多人都將自己心中對音樂的熱愛之情釋放了出來,在硬件設施建設和師資力量培育上,都投入了很多的心血[3]。而且音樂教育工作者致力于不斷豐富課程內容,因而使音樂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在蓬勃發展的時期,高校音樂教育又進行了很大力度的整頓和改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將自己的熱情傾注在了音樂教育上[3]。在藝術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所以,面對當下音樂教學開展過程中的許多難題,相關工作者需要認真分析形勢,并融合教育改革創新理念,從而使得每個學習音樂的人的綜合素養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當下高校音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難,在教學改革道路上遭遇瓶頸,不容樂觀。首先,在高校音樂教學中,一些教育管理者由于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熏陶,對于現階段國際化的音樂發展趨勢并不是完全認同,思想觀念相對比較保守。這在發展和改革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其次,在組織高校音樂競賽或者文藝表演等活動的過程中,高校教育者并未予以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對這些音樂活動和賽事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和重視度。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教師和學生尚未完全樹立新型的教學理念,觀念有待革新,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新型的音樂教學方式難以落實,或者效果甚微。最后,師資力量薄弱也是高校音樂課程改革不容樂觀的重要原因。教師是帶領學生學習音樂、培養新型音樂人才的重要角色,因而只有擁有豐富的教師資源,才能保證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除此之外,音樂教學設施不夠完善,也是阻礙高校音樂教學發展的原因之一。高校在這方面的投資沒有做到該買則買,而是使用舊版甚至過時的音樂設備進行教學,這種音樂課堂本身就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也就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和創新,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十分不利。
二、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途徑與方式
(一)健全管理制度,增強師資力量。健全的管理制度猶如一座燈塔。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一方面,所有人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另一方面,學生和老師都會有明確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確,努力才不會白費。而且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工作的效率還會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此外,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時,還要不斷進行個人反思與總結。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只有順應時展革新教學理念,并將這些理念都傳授給學生,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方向[4]。例如,在學習舒伯特創作的《菩提樹》這首樂曲時,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們講述《菩提樹》樂曲的創作來源。教師在開展一系列音樂演唱教學之前,需要有完整的規劃。在課堂上,學生們需要遵守一定的課堂紀律。同時,在學習完不同的內容之后,學生們要有自己的感想,并發表在學習平臺上。整個過程要嚴格落實,以健全教學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在學習這首樂曲時,教師還要不斷加深自己對這首樂曲的理解,深入認識《菩提樹》的旋律、調性以及結構,并明白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教學《菩提樹》這首樂曲的和聲、復調以及伴奏時,教師既要分開講解這三者之間的區別,又要將三者融為一體的關系傳達給學生。教師的教學水平體現著教師自己的音樂素養和業務能力。《菩提樹》這首樂曲篇幅不長,十分適合初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在鋼琴伴奏中,整首樂曲的線條相當優美,而且構思與歌聲部分結合得相當緊密,層層推進,十分流暢。通過其中不同的曲段,我們可以感受到北風凜冽以及寒風蕭蕭的景象[4]。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所有學生對每個階段的內容都充分吸收和掌握之后再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教學,以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在學習《菩提樹》這樣的樂曲時,教師不僅要將樂曲不同段落的情感彰顯出來,還要描繪出不同段落所勾勒的景象。(二)融合教學理念,合理規劃課程。改變當下教學現狀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巧妙融合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支配著整個課堂,它直接決定著每堂課的最終效率[4]。當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融合教學理念時,其能夠更好地規劃整節課的時間,從而讓學生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有關音樂的知識點。在緊密結合教學理念的情況下,學生和教師都會對整節課的內容有直觀的認識與把握。這對于學生們按時完成任務,定點學習音樂,養成良好習慣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例如,在學習門德爾松所作的《仲夏夜之夢》這首樂曲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們去感受這首樂曲的獨創性。在學習這首樂曲時,教師要融入當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將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以此來合理地規劃不同時間段的學習內容。在課堂開始時,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們展示一下這首樂曲,讓學生們體會到這首樂曲明快的曲調。同時,通過這些曲調,讓學生們初步認識作曲者在樂曲中寄托的情感。在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們在體會不同段落樂曲風格的基礎上感受不同段落的樂曲向我們展現出來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氣息。這正是高校學生生活的現實寫照,學生容易產生共鳴,可能會有更多的感悟。在體會作者創作風格以及獨特才華的同時,學生們的鑒賞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4]。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學習特點的理念,而非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在教師的合理規劃下,循序漸進地感受音樂藝術的情感內涵與演奏技巧,從而更加深刻透徹地理解這首樂曲,同時對音樂這門課程也會更加感興趣,并提高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三)注重實踐學習,提高學生審美。書本上的知識需要通過實踐來不斷加深印象。實踐是學習各科內容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于音樂來說更是如此。學生在使用一系列樂器的過程中,他們會對音樂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如果學生僅僅只學課本知識,那么他們永遠不會懂得表演的內涵,永遠學不會表演的技巧。只有一次次地犯錯,學生才會明白各種實踐中的奧秘,他們才會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才會更加自信地去面對自己的未來。同時,在欣賞多種多樣的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審美能力還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5]。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這部樂曲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們在學習整部樂曲的基礎上,加大自己的實踐力度,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黃河大合唱》是一部極具影響力的合唱樂曲,這部曲子以黃河為背景,向我們彰顯了祖國壯麗的山河以及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所以在學習這部樂曲時,學生不僅要認識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還要謹記當時人民深受侵略者壓迫的殘酷情景,以此來激勵自己勿忘國恥、為國爭光。在學習這部合唱樂曲時,我們能夠感受到中華民族巨人般的形象。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們在學習曲目和歌詞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定時的訓練,將班內的學生定時組織起來,進行合唱實踐[5]。在合唱熱烈的氛圍中,學生們更容易激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合唱的規模相當大,所有人一起發聲演唱,產生的效果也是十分震撼的。在大家合力演唱之時,每個人都心潮澎湃,從而帶動更多的人燃起心中的熱血。每一次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內心情感都能得到再一次的激發,同時可以在練習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實踐是豐富學生審美認知的重要途徑,可以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音樂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也曾遇到了一些挑戰和問題。然而不斷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尋找音樂發展的根本所在是推動音樂走向繁榮的重要秘訣[5]。面對當下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高校音樂教師需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并創造新的教學模式,以為音樂教育增添新的魅力。要健全管理制度,增強師資力量,融合新型教學理念,高效規劃課堂,讓學生們在實踐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5]。
參考文獻:
[1]姚曉宇.淺議音樂教育在高校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09,(29):182-184.
[2]呂曉宇.音樂教育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性探析[J].家教世界,2013,(11):236.
[3]劉柳.淺析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17,(82):168-169.
在當今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在一定程度上補充、拓展著以傳統音樂為主的教學模式。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是網絡時代,流行音樂有它存在的價值,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在音樂教育中,有選擇有目的地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以正確地引導學生對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認識,學生對新生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順應潮流,巧妙地把流行音樂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聽流行音樂到分析其發展進程,學會多角度、客觀地評價鑒賞流行音樂。
一、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
在國家教育部的倡導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各高校陸續開設了藝術類的課程,音樂方面有“音樂欣賞”、“音樂簡史”、“基礎樂理”、“合唱與指揮”等課程,使普通學校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活躍了校園藝術氣氛。但多數學校的課程內容仍脫離不了專業音樂教育的模式,以西方古典音樂和民族傳統音樂為主,介紹維也納古典樂派,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奏鳴曲及交響樂,浪漫樂派如舒伯特的藝術歌曲,肖邦的鋼琴曲,李斯特的交響詩等不同形式的經典作品,還有中國音樂史,中國民歌欣賞,中國民族器樂曲欣賞等。誠然,這些都是人類文明千百年沉淀下來的音樂精華,是老一代教育家認為大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但是我們同時應該注意到,音樂類的課程開設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大多數的同學喜歡音樂,但不愿上音樂課。
我認為造成目前這種情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小學時期,為了追求升學率,學校音樂教育是其他學科的附屬品,沒有按教學大綱教學,使學生形成的音樂審美價值觀念較為膚淺,提高審美興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一是長期以來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一味進行枯燥的技能訓練,不厭其煩地講解樂理知識,介紹音樂家及欣賞經典音樂作品等,忽視了音樂的藝術特點,把學生視為呆板書本知識的載體,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個體的發展;二是現代電子傳播媒介的發展,對人們的欣賞趣味有深刻的影響,并具有導向性,如電臺、電視臺的流行金曲榜、熱線點歌、娛樂節目等,加之對流行歌星鋪大蓋地的宣傳和長篇累牘的報道,以及“歌迷會”、“發燒友”等活動,如此大的社會音樂環境對青少年學生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四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的今天,生產和生活的節奏都在加快,流行音樂以其“簡單”的特征展示了強大的社會適應性,在新的生產力水平推動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內容。這些因素使原有的以古典音樂啟發學生創造力的初衷打了折扣。
二、流行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從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可以看出,流行音樂正向著多元化的發展。雖仍以情歌為主,但也出現了許多在反映時代、反映社會、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了更大的拓展的作品。正是由于政治經濟諸多條件的變化,才促成了人對音樂的需求變化;人們對音樂產生了新的需要,促成了音樂諸多領域和音樂傳統的變異。當代的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之后,對精神生活的標準大大提高了,也因為計劃經濟像市場經濟過渡的趨勢下,人們的生活壓力也漸漸增大,所以,這一時代的歌曲的種類繁多以適應多種人群的需求,像八十年代可以一種歌曲統領歌壇很久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了,而取而代之的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人們對歌曲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是旋律優美,歌詞動聽的歌曲就可以收到大家的歡迎,廣大聽眾所追求的是創新與發展。在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之下,各種唱法相結合己經沒有任何的技術問題了,同時音樂電視的形式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喜愛。
三、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對策建議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社會群體,對各種知識有較強的吸收能力和較快的吸收速度。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日趨完善,各種機能達到了成熟的高峰,感官敏銳、思維敏捷、精力旺盛,對形形新鮮的、奇異的、刺激的陌生事物和現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些新奇的東西并不完善,但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們就能敏銳地體會到其與自身既有某種本質上的相通之處,從而表現出強烈的喜愛和傾向。流行音樂傳入我國以后,是大學生最先接受和傳播的,這就使流行音樂成為了青年人音樂生活的重要內容。如今,中國教育界很多人不得不承認阻止流行音樂進入學生音樂生活是不現實的。與其對流行音樂這一領域放任自流,使學生盲目地“來者不拒”,以至受到不良影響,還不如由音樂教師在這一領域精心挑選有用之材,高屋建瓴地引導學生到健康的軌道上來。這不是媚俗地迎合,也不是簡單地隨大流,而是有選擇、有目的地將那些健康向上,適宜青少年身心特點并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音樂引入課堂,培養學生從電臺、電視、錄像、唱片等媒體中選擇音樂的能力。
學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同時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流行音樂在客觀上有力地促進了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豐富了他們的內心情感,使學生的音樂生活呈多元化,拓寬了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涵。學校音樂教育一定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主動與社會音樂環境聯手,不能一味地排斥嚴肅音樂以外的其他音樂元素,應盡量彌補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環境嚴重脫節的現象,形成合理有效的能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一、 目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認識層面的缺陷
有很多人潛意識當中可能對高校音樂教育有錯誤理解或者是認識上的缺陷,單純的從表象上來看待某個問題,可能認為高校的音樂課、繪畫課就是增強學生藝術素養的基本教學條件。從這點上來看,存在著認識層面的缺陷,對音樂教育目的的不明確,簡單來說只是認識到了音樂是一種技能,一種對音樂的知識性學習,認識到了學習某種樂器,演唱某首歌所能帶來的音樂體驗,但是沒能從實質上對音樂教育領悟,其實高校音樂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對音樂的欣賞達到能審美的程度,能夠讓美好的音樂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2.音樂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尷尬地位
在近年的教育中,一直都提倡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作為教學的一方面,但是音樂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讓人擔心。音樂教育相對專業學科來講,從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程度上,就有一種主次之分,例如,在必修課中有計算機、高數、工程理論等,但是音樂、美術這類素質教育學科,只是作為一種選修課來講,在大學期間讓學生自主選擇,依靠學生個人愛好來選。在高校課程的設置中,從資源的投入上講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從教師力量、教學安排、資金投入上都沒有足夠的重視,這讓音樂教育在高校中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
3.音樂教育缺乏系統性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除了學校對音樂素質教育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和師資缺乏以外,從音樂教育系統本身上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音樂教育形式老套,內容單一缺乏趣味性,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音樂教師本身素質水平決定教學內容。高校音樂教師的配置,從專業學習和技能掌握,師資都可能存在差異,有的擅長美聲,有的擅長通俗,這就直接導致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課程設定的單一性,在選擇不同教師的同時也就選擇了他所設定的課程安排,導致了音樂知識之間的斷層,缺乏系統的關聯性教學。
二、 高校音樂教學引人深思
1.教學觀念的轉變對教學的影響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學觀念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是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前提條件。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從學校領導層,到教師,最后到學生,對于音樂教育都應該有一個觀念的轉變,從以往單純的學習音樂知識,逐步發展到提升學生音樂鑒賞水平。從素質教育發展形式上看,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自信心、強化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在對音樂素質教學中,學校領導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要突破原有教學模式,學生要有足夠的熱情,這三者結合才能達到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陳舊,不適應現在的教學體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總結實踐,打破陳規,深入對音樂教學的研究,打破傳統束縛,這樣才能對音樂教學有一個促進作用,對未來的素質教學有一個深遠影響。
2.深化教學思想
在我國的上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里,也留傳下來了豐富的音樂素材,這為后人提供了足夠多的創作題材。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這種具有民族氣息、時代特性的音樂文化,滲透到現代的音樂教學中,讓現代音樂中不乏古典氣息,讓現代學子也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美好著作,讓不同的教學內容,滿足不同欣賞水平的學生。音樂素質教學不能固步自封,要改良完善本國教學體制,也要借鑒國外好的教學體系,從中吸收經驗,真正的做到為了提升高校音樂教育水平。
3.教學方法深入改革
在現有教學模式下,很多時候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描述學生記錄,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是不科學的。這不但打消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能會對教育發展有一定的阻礙。我們要深入改革教學方式,充分理解到音樂教育就是藝術性教育,是對藝術的一種欣賞,而不僅僅是某一學科的教學,一定要結合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藝術教學手法雙管齊下,達到審美的教學目的。讓音樂教學中富有感召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與創作,讓單純的獨奏,變為學生組織,團體協作,綜合表演,從而改革現有的教育模式。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資料,課堂講解的方式,對不同學生的資料進行深入細化,讓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音樂知識,從而開闊學生視野范圍。
4.高校音樂教學教材選定
從多年的教學中也不難總結出,一本好的教材是影響整體教學的一個先決條件。一本適用性教材一定具備簡明扼要、重難點突出、詳解難點和由淺入深的特性,讓學生從中學習并且能夠通過實踐加以論證。在音樂素質教育教材的選定,一定是不缺乏趣味性但是也要注重知識的學習,在知識學習為首要條件下,達到一種審美的最終學習目標。綜合對于教學考慮,筆者則認為高校音樂教學教材一定涵蓋音樂理論的學習和樂曲的欣賞環節。
5.擴大師資力量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整體素質也決定了教學的水平,在音樂教育這個特殊的教學領域,對老師的要求,相較于其他學科更高,音樂教師不但要具備豐富的音樂理論,良好的演唱技巧以及清晰的教學思想,同時也要滿足具備整體的一個音樂知識的儲備,不同形式風格的音樂的教學能力。音樂本身不是一個專屬學科,它有他的創作性,靈感行,并賦予了它豐富的文化底蘊,這就要求對老師文化水平加以提高,增加教師音樂涵養,這也就要求學校管理階層著重對音樂教師進行培養,推進音樂教育向前發展。在教師資源這塊,普通高校也應該認清形勢,適當的引進具備較高素質的音樂教師,從而擴大本校師資隊伍,提升音樂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二)教材選用不符合學生實際需求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音樂教材多采用專業音樂院校的教材,教學內容以音樂知識和音樂鑒賞為主。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藝術創造力等,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專業音樂院校的音樂教育則為了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其教材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內容過于深奧,過于的專業化,并不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
(三)教學過程缺乏實踐
音樂教學實踐是指通過學生聆聽、欣賞、感受音樂,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參與進行音樂創作、實踐活動,培養、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教學實踐在結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上改革形成,主要以學生實踐和主觀能動為中心,力求起到最大的提升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大多數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多以課堂教授、賞析為主,缺乏學生參與環節。即使是在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中,也只是學生自己琢磨、學習,缺乏教師的指導,音樂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學生素質提升十分有限。
(四)教學條件不足
雖然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環境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在部分高職院校中,仍存在教學設施陳舊、活動場地缺乏、師資配備不足等問題。例如:學生文藝演出缺乏場地和設備,音樂教師數量、質量無法滿足教學進展需求等。
二、針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應對方法
(一)轉變學校教育觀念
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就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術,更重要的是為了使學生學習思考的方法,全方位拓展自我,提高整體素質,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高職院校應改變之前的“重視技術培養,無視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念,將學生綜合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切實的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提升的作用。只有認識到音樂教育的作用,才能從思想上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在教學上建立科學的音樂教育體系,為音樂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根據實際情況編訂專用教材
與專業類的大學不同,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編訂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需求的專用音樂教材,以培養學生音樂藝術審美、提升綜合素質為主要作用,內容應淺顯易懂,突出思想性和實踐性。
(三)提高音樂教育實踐活動
教學實踐是促進知識深化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后,只有通過實踐和練習,才能進一步掌握和理解。高職院校的學生多來自于各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大多數學生不認識樂譜,不熟悉樂器,音樂基礎普遍較薄弱。如果一味給學生灌輸深奧的音樂知識和理論,不僅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恐怕還會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降低。針對這一情況,教學組織者要增強音樂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實現音樂知識的深化和吸收。例如: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簡單表演,鍛煉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表現力;也可以成立藝術團體,組織文藝表演、音樂節之類的活動,將音樂教育融入學生的課余活動中,在娛樂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組織能力、團隊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四)改善教學環境
音樂教育主要通過逐漸影響來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感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不僅需要教師對音樂知識的口頭傳授,還需要借助教學環境、教學設施來完成。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為了提高音樂教育效果,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在現有基礎上改善教學條件,為音樂教學配備豐富的學習書籍資料,為教師和學生教學、練習、表演配備合適的教學場地和教學設備。其次,還需要加強音樂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引進音樂人才,擴充音樂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多組織現有教師進修、培訓,開展音樂教研活動,增強教師間溝通交流,提高教師技術水平和專業素質。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是以培養音樂教中小學音樂教師為最終目標,以向社會輸送合格師資為主要職能。對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來說,職業的選擇相對集中,就業的方向相對單一。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綜合性高校把開設藝術類專業視為現代大學的重要辦學特色,并積極實施起來,藝術類及其相關學科迅速成為熱門專業。據最新統計表明,全國現有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720多所高校建立了藝術院系或藝術專業,且招生人數每年都在增加,而藝術師范專業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熱衷填報的專業。因此音樂教育專業的招生可以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在此形勢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為了尋找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源所在,有效地引導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端正他們的就業觀念,更好地為高校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我以蘇州科技學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對就業情況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調研,以期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新思路和切入點。
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以蘇州科技學院音樂學院已畢業的2009屆和2010屆學生為例,畢業學生共計11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1人。以下為畢業生基本統計資料。
表一音樂學院2009、2010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
從表一可以看出,我院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比較穩定,但簽約率呈下降趨勢,這基本上和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態勢,以及大學生就業競爭激烈的現狀相吻合。前些年,我院的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從事教師職業,并且有一部分畢業生進入高校就業。而近兩年,本科學歷畢業生已經基本上進不了高校就業,甚至進入中小學校就業都比較難。這也充分說明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變化也要求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擇業觀念趨于理性與現實。
表二音樂學院2009、2010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
表三音樂學院2009、2010屆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統計
表二表明,我院的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在職業選擇上被迫做出更多的分流,專業對口的職業選擇比例在下降,不能進入教師行業的學生比例在上升。具體而言,116名畢業生的總就業率是92.24%,其中12.93%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和幼兒教育工作,18.10%從事各種音樂、舞蹈培訓工作,6.9%選擇繼續學習來緩解就業壓力,16.38%進入企事業單位,23.28%選擇自主創業,14.66%改行從事了其他職業(如大學生村官、公務員、社會工作者等),從統計結果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向社會培養合格師資的職能已經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表三是對我院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統計。就業質量主要體現在工作與專業對口的比率、離職、薪資方面。工作與專業對口的比率越高,體現出專業培養幫助畢業生得到的市場價值實現越高;離職率低,穩定性較強,反映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匹配度較高,說明畢業生滿足了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也符合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的高低,也反映出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質量在市場價值中的高低。表中顯示,我院的專業對口率呈平穩發展趨勢,近兩年平均專業對口率為71.53%,與74%的省音樂教育專業對口率較為接近,這也表明我院實施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就業指導等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雖然略有成效,但我注意到我院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長期存在“重專業訓練,輕理論學習”的觀念,并且在說課、試講能力和面試技巧方面存在不足,這也是專業對口率平穩不走高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困境解析
社會輿論將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歸咎于“擴招”:音樂類專業擴招政策降低了大學的門檻。尤其是音樂教育專業填報的“高燒不退”,雖然增加了全民教育普及率,提高了人民綜合素質,但在發燙的“藝考熱”背后,嚴重的就業難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客觀來說,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總量的階段性猛增,的確對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的自然增長形成了一定沖擊,總量性的矛盾有所表現,但這并非是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題的根源。我認為,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學校乃至大學生自身的結構性矛盾,主要體現于以下三點。
(一)擴大招生與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
我國普通高校從1999年開始擴招,隨著國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勵孩子學習音樂,使得學習音樂的學生人數急劇增加。而音樂教育專業的專業技能要求又比專業音樂院校稍低,且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教師工作,社會地位和薪資高,所以很多考生在報考學校時都會選擇音樂教育專業。
一邊是轟轟烈烈的擴招,一邊是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不容樂觀。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來說,就業門路狹窄是大家一致的觀點,中小學校音樂教育不受重視,音樂老師趨于飽和的現狀使畢業生們憂心忡忡。在目前應試教育氣息濃郁的氛圍中,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塊雞肋,除少數重點中小學比較重視音樂教育外,絕大多數中小學校的音樂課只是做做樣子,一個學校有個兩三名音樂老師足以應付全校的音樂課。在這種大氣候下學校提供招聘音樂老師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了。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建設,是與高校培養符合中小學校音樂教育需求的合格師資這一任務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然而,目前高校教育體制僵化、學科設置不合理、專業結構老化等問題依然存在,高校重視知識教育、輕視能力培養,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理論基礎薄弱,教學技能不足,僅僅會一兩項音樂表演技能,與中小學校音樂教育需求嚴重脫節,無法勝任中小學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和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
(三)畢業生擇業設想與就業現實之間的矛盾
目前導致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和畢業生對就業崗位期望值太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就業不難、擇業難”的局面。許多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培養其藝術素養,買器材、請老師,參加各類等級考試,投入比一般學生要大,從初中、高中到大學畢業,可以說,音樂生除了學校正常科目的學習外,學生和家長在時間和金錢上都付出了更多。所以,在找個專業對口單位很難的情況下,“有業不就”的現象就較突出了。
三、提高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擇業觀念
在當前這種就業困境大環境下,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必須擁有知己知彼的能力和正確擇業的觀念。所謂“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確分析自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業市場的格局。絕大部分畢業生一方面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使得用人單位連連感慨畢業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對本專業對口或可掛鉤的行業、單位、團隊的總體狀況、戰略發展、行業前景、優劣勢比較等缺乏較為宏觀、全面的了解,往往只看重用人單位的薪金待遇。
高校在畢業生就業前要引導他們明確目標,平和心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就業遇到困難時要能及時疏導自己的情緒,擺正心態。另外,畢業生應樹立科學、正確的擇業觀念,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值,只要是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地方,適合自己發展的地方,只要是能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都可以嘗試考慮。要轉變傳統就業觀念,開闊就業視野,“先就業,后擇業”。一些“非學校不進,非教師不當”、“只考公辦學校,不進民辦學校”的陳舊觀念只會讓自己陷入就業迷局,錯失良機。
(二)加強自身綜合能力
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面對就業競爭時,能力普遍較弱。因為中小學校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專多能”的特質,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音樂教學上比非師范院校的學生要優秀,但是在鋼琴、聲樂、小器樂等表演,以及組建學校管樂團、合唱團等方面,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看都要比專業音樂院校的音樂表演專業的畢業生遜色許多。
為提高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必須教育學生摒棄專業上的“主項”意識,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使之成長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鼓勵學生精通一種音樂技巧,掌握多種音樂技能,并且擁有既能上講臺又能上舞臺的綜合素質。
(三)改革學校課程設置
目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沿用專業音樂院校模式,開設的專業課程有鋼琴、聲樂、器樂、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合唱指揮、和聲、音樂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鋼琴和聲樂占了絕對比重,而其他課程教學時間較短,這就使得學生只是“一專”,即專長鋼琴、聲樂或器樂,許多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才發現,由于在校的專業學習太專一,無法勝任中小學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和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
為適應時展的要求,使得畢業生能夠與就業市場“無縫對接”,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出“新”,開設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專業,要適當打破專業界限實現“通才”教育,培養出符合市場標準、順應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四)強化就業導向作用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受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樂教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人類培育高雅的審美情趣、優化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體現之一就是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創造力。對大學生進行音樂教育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質,提升他們的藝術品味,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擴大藝術視野,提高對藝術的感受、理解、鑒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是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
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普通大學音樂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音樂教育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大學課程設置中,是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它雖然寓教于樂,深得學生喜愛,也以頌德揚善、提高學生素質為己任,但是在大學管理理念中,并沒有給音樂教育以足夠的重視,使得大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諸如師資配備、設備、經費、教學質量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影響了教育效果。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我們的多數大學生不懂音樂,更不會去欣賞音樂。據不完全統計樂盲在我國占80%的比重,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音樂教育體系很不完善,多數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接受的音樂教育膚淺、片面。大學生音樂藝術知識相當貧乏,絕大多數學生不懂五線譜,不識簡譜的大學生不乏其人,不知道《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沒有聽過《命運》或斯特勞斯的圓舞曲的大學生也大有人在;由于沒有有效的引導,一些大學生音樂欣賞品位不高,喜歡格調低下的流行音樂,追隨低級庸俗的娛樂方式,嚴重損害了大學形象。荀子指出:“故人不能不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則不能不亂。”荀子的論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沒有引導的快樂會產生混亂的情況。因此,如何加強大學音樂教育,通過大學音樂欣賞教育來彌補大學生在中小學階段音樂教育的先天不足,來正確引導大學生愛好高雅健康的音樂,是今后一個時期內大學音樂欣賞教育的重要內容。
另外,與國外大學相比,我國大學雖然已經建立了一些音樂藝術團體,但活動形式、規模、經費和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音樂場館和設備上,我國的有些大學,可能有一流的足球場、有一流的體育館,但是卻沒有哪個大學象英國的華威大學,有一流的藝術中心或一流的劇院。
最后,由于社會的整體音樂氛圍和音樂層次,我國的大學生不象西歐國家的大學生,能得到免費的或者便宜的交響樂音樂會門票。他們如果要去聽城市交響音樂會,可能要花去一個月的伙食費。因此,全面加強和發展大學音樂教育勢在必行,其具體對策有以下幾種:
首先,學習我國古代先秦時期以音樂教化人民的思想,普通大學音樂欣賞教育中突出道德育化功能。讓大學生欣賞優美動聽、雅正和諧、積極向上的音樂,以激發善心,避免邪污濁之音污染心靈,以藝術化的形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此,大學應將大學音樂欣賞的教學內容建設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國大學音樂欣賞教育的教材建設非常薄弱,各學校使用的教材或是自編,或是教師自選。為了實現大學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要嚴格把握教學內容這一關,要有選擇地挑選有利于道德建設、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高質量音樂作品作為教學內容,這其實是大學音樂欣賞教育中的關鍵環節。
其次,普及基本樂理知識和中外音樂作品欣賞。如在高校開設《音樂理論基礎與作品欣賞》課就非常必要,這既是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也是進行審美教育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其感受美與鑒賞美的能力,訓練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本身也是藝術教育的價值之一,很多大學生表現的音樂審美水平低,并非身體的生理原因,而更多是因為在內在的素質上,缺少音樂美學的常識和對美的事物的理解把握,或者說,缺少藝術的修養。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更多地欣賞美的藝術作品、欣賞高雅的音樂會。
再次,讓大學生唱起來。目前我國加強普通大學音樂教育首先要彌補大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先天不足,因此,全息有效的方式就是借鑒“學堂樂歌”的方式,讓大學生唱起來,邊唱邊學習音樂基礎知識。這種歌唱不同于小學生的學唱形式,最好能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方可符合大學生心理。但是,對于歌曲的選擇和編寫,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牽涉到大學對普通音樂教育學科的認識態度,目前普通大學音樂教育并沒有形成學術系統,大學應轉變觀念,將普通音樂教育當作重要學科來發展。可以建立音樂教育基金,加大對普通大學音樂教育的研究,開展對校園歌曲的作曲和編寫工作、出版教材或進行各類高質量的音樂活動。
最后,借鑒和學習國外經驗。采取政府支持和社會籌資方式,加大在師資、課程設置、設備、場地上的投入和建設,配備高素質的音樂教師;建立高質量的大學音樂廳或劇院,因為音樂廳或劇院一方面滿足大學音樂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大學文化對社會的服務功能。加強大學音樂社團建設。我國大學生音樂社團通常被當作學生生活的點綴,很少學校象國外大學那樣將社團音樂活動與課堂教學的作用和價值相提并論。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一方面應在經費上加大投入,加強社團的建設;另一方面大學要配備高素質的音樂指導教師,對各類社團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管理。總之,普通大學音樂教育的全息發展過程中應突出一個“特”字。
音樂和體育是世界語言,沒有受到良好音樂教育和體育鍛煉的民族是不完美的。我國解放后重視和發展體育教育事業,國家體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作為世界語言的音樂,目前在人們的觀念和具體實施中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為了提高大學生整體音樂素質,為了讓我國大學教育盡快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為了提高民族素質,應在全息重演理論基礎上加強大學音樂教育。
綜上所述,在高等院校中,對大學生進行音樂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從音樂的教育功能看,從我國大學音樂教育與西歐國家的歷史和現實差距看,加強普通大學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大學本身的事情,更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是民族復興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海彬.基礎課程改革視野中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整合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6.
[2] 趙揚.音樂課程綜合理念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5.
[3] 范元玲.當代中國中小學音樂教材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2.
【摘 要】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公共音樂教育;重視教師質量,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培養學生音樂基礎,增強學生音樂審美;提高音樂設施條件,完善音樂課程體系;開展多彩活動,創造音樂氛圍。 【關鍵詞】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音樂氛圍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196-02從總體上來看,高校音樂教育不受重視,學生音樂學習觀念不強是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發展的現狀。在這種教育現狀下,學生的精神世界容易匱乏,審美能力難以提高,對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隊伍極其不利。高校教師應該重視這一現狀并努力解決問題,改善目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尷尬處境。一、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公共音樂教育應試教育是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在小學、中學階段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在強調考試分數的重要性,忽視素質教育。這種教育觀念在高校教育中也很明顯,雖然考試成績在高校教育中略微弱化,但是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在目前我國高校教育中體現得仍然不明顯。從公共音樂教育的角度來說定位模糊、邊緣化是其客觀存在的問題,從調查現狀看很多高校尚未開展公共音樂教育,學生學習的內容僅限于專業課,而有些學校即使在選修中設置了音樂教育,其音樂設施也十分簡陋,達不到應有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水平就大打折扣。素質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應該追求的狀態,尤其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應該全面培養其綜合素質能力,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把公共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提上日程。學校可以安排專門負責公共音樂教育的管理人員和教師,討論公共音樂教育方式,制定完善的音樂教育計劃。對于條件較好的學校來說可以將公共音樂課納入到學生的必修課之中,而對于條件稍差的學校可以在選修課之中設置公共音樂課。二、重視教師質量,提高師資隊伍水平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推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條件,所以在建設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時候學校要注意打造優秀的音樂師資隊伍。從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的角度出發,學校可以采取兩種方式。其一,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聘任制度,定期從校外選拔優秀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吸收新鮮血液。在招聘音樂教師的過程中學校要注重考察其專業素質,除此之外對教師的道德素質也要重點考察,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均具備的教師才是學校應該選用的優秀教師;其二,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學校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建立在職教師的定期培訓制度,不斷提高現有教師的專業素質。對教師的培訓既可以采取在崗培訓制度,同時也可以采取脫崗培訓制度,在這一情況上學校要根據其自身的實際合理選用。三、培養音樂基礎,增強學生音樂審美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由于在小學階段和中學階段學校對音樂教育不重視,所以學生的音樂基礎一般都較差,當然不排除一些學生在學校學習之外進行了專業的音樂培養。但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情況,學校要抓緊對學生音樂基礎的培養。因為從目前學生的音樂學習現狀看,很多學生都還處于“樂盲”的狀態,雖然很多學生都喜歡聽音樂,但其基本上都是聽流行音樂,而對樂理知識、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等一概不懂,所以學校的公共音樂教育要起到“掃盲”的作用。在學校開展公共音樂教育的時候教師要首先為學生講授簡單的樂理知識,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理性上的認識,入門后再伴隨音樂的講解一步一步地滲透較難的樂理知識。高校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授課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音樂,不只是去聽流行音樂,還要學會欣賞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多引導學生去聽一些大家的作品,從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另外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去欣賞自己本土的民族音樂,感受中國各地特色民族風情,提高其音樂欣賞水準。對于學生自身來說也要抓住機會提升自己的音樂水平。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不僅要注重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也要同樣重視,在音樂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陶冶自己的音樂情操;其次堂教學中學生要以積極的心態認真聽講,在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之后就應該積極對待音樂課,認真配合老師,爭取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豐富自身的音樂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要摒棄自己狹隘的音樂觀,不能夠僅關注流行音樂,而對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提不起興趣,這樣其在音樂學習上是缺失的。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是音樂的精華,相比快餐文化對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有更大的幫助。四、提高設施條件,完善音樂課程體系由于高校音樂教育長期處于邊緣化的角落,所以除專業的音樂學院之外,其他學校音樂設施都非常簡陋,缺乏音樂學習的氛圍。在公共音樂教育發展堪憂,音樂教育擺在高校教育的重要位置的情況下,高校要注重提升學校的音樂設施,為公共音樂教育開展創設條件。首先學校應該根據學生人數配置合適的音樂教室數量,為開展音樂教育提供場地支持,然后應該按照標準配備音樂教室條件,安置多媒體設施以及其它所需要的樂器。在音樂教育的硬件設施打造完成之后學校要完善學校的音樂課程體系,從“軟件”上對公共音樂教育提供支持。在音樂課程體系設置上學校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設計課程上可以設置基礎班、強化班和難度班等,在基礎班中主要針對一些沒有音樂基礎的同學講授基礎的音樂知識,而在強化班和難度班中所講授的內容就具有一定的高度,針對具有一定音樂基礎,希望在音樂上能夠繼續發展的同學。五、開展多彩活動,創造音樂氛圍在高校中開展藝術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融入音樂藝術的氛圍,幫助學生培養藝術情懷,提升音樂審美。高校校園中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定期舉辦音樂活動,創造濃厚的音樂氛圍。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校園歌手大賽,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參與音樂的熱情,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從欣賞古典音樂的角度出發,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聽古典音樂會,例如邀請當地著名音樂團到學校進行音樂表演等,這些都是創造音樂氛圍的良好途徑。同時學校還應該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的力量,在放學時段或者周末時間在廣播站中進行一些音樂播放,尤其是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地置身于音樂之中,感受音樂無窮的魅力。在這種潛移默化地熏陶下,學生往往會對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從心理上慢慢接受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行樂器大賽,讓會樂器的同學進行表演比賽,在這種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在同學的帶動下會有更多的學生加入到樂器學習的隊伍之中,豐富音樂體驗。將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是時展對高校提出的一項要求,同時也是對其的一項挑戰。如何改變長期落后的音樂教育現狀,提升高校音樂教育水平就變成了高校教師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同時征求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積極開展教育,提高學校音樂教育水平。參考文獻:[1]呂薇.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與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53-54.[2]張剛.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改革思考[J].戲劇之家,2015,(03):252-253.[3]程娟娟.淺談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J].藝術教育,2014,(7):56-57.
關鍵詞:四川;公共音樂教育;現狀;思考與建議
因為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受到普通高校越來越多的關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任務和目的也變得越來越清晰,但公共音樂課程建設的薄弱與滯后已成為四川公共音樂教育健康發展的攔路石。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發揮四川民族文化藝術的傳統優勢,加快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建設。
1 四川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
(1)缺乏專業的師資。四川一共有30多所普通高校,在這些高校中,幾乎沒有專職的公共音樂課教師。在職的公共音樂課教師都是由音樂專業課教師或者音樂專業畢業的政工干部來兼任。這樣的師資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師在公共音樂教學中的專注度。師資力量的欠缺,也限制了公共音樂課開課的種類,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選課的學生人數,嚴重影響到了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2)教學管理不規范,課程開設也不到位。四川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在教學形式和內容上顯得過于單一,大多數都是以音樂欣賞和中外音樂史課程為主,聲樂、器樂和音樂美學等方面的課程開設極少,基本上都是以任課教師的專業來決定開課內容。教師任意選擇和安排課程,因此課程內容的隨意性也較大,授課內容拼湊、應付,毫無系統可言。在教學形式上,也是一味的課堂講授,教學效果較差,許多學生上公共音樂課,要么玩手機,要么看其他雜志,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材的使用上,各個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有較大差異,就算是一個學校的,由于授課教師的不同,使用的教材也不盡相同。教師以自己的專長與愛好來隨便搭配教材,這使得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證,長此以往,不利于四川高校公共音樂課的發展。(3)公共音樂課不受重視。首先,學校不重視公共音樂課。據筆者統計,四川30多所普通高校中,堅持開設公共音樂課程的只有十多所高校,其余的高校有的曾經開設過,但由于種種原因,取消了此門課程,還有一些高校,至始至終都沒有將公共音樂課納入過學校的開課計劃。其次,教師也不重視公共音樂課。從事此門課程教學的教師,完全將上公共音樂課當做“副業”,沒有真正的做到像上本院的專業課那樣,認真備課,精心準備,一味的應付和敷衍。再次,學生不在乎公共音樂課。許多學生在公選課的選擇上選擇公共音樂課,是覺得公共音樂課不需要嚴格的閉卷考試,所以較容易拿學分,而且去不去上課最后老師一般都會給個及格的成績。
2 四川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1)探索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多元性。1)教學內容需要多元性。應在重視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音樂作品賞析、易攜樂器等內容的學習。除此之外,公共音樂教育的更應注重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與滲透,在立足于本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的同時努力吸收多元性的音樂文化知識。重視音樂基礎理論,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從而達到會欣賞的目的;重視音樂欣賞,能讓學生多感官、多角度的進行音樂的綜合體驗;重視學科交叉,能夠為培養“通識化”的人才提供幫助。四川是個多民族的區域,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藝術寶藏。羌、藏、彝族的舞蹈、樂器以及歌曲各具風味;川劇、四川清音、川北燈戲等曲藝音樂文化資源特色鮮明,將這些具有四川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內容融入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欣賞課中,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和民族自豪感,從而更有利于公共音樂教學的開展。2)教學形式需要多樣化。高校公共音樂教學需要改變過去以單純講述為主的教學形式,應借鑒中小學音樂課程新課標的要求,適當的在教學中采取討論法、比較法等方法,提高課堂中的互動性,增強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掌握課堂上的主動權,對出現的問題能夠進行自主的交流和探討。
(2)提高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科學性與時代性。1)管理需要科學性與時代性。首先,要引起各高校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重視公共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對公共音樂教育能夠統一領導和規劃;其次,要建立公共音樂教育教研室,即建立一個部門進行專門性歸口管理;另外,為了讓公共音樂課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必須配備一支具有較高綜合音樂素質的公共音樂教育師資隊伍。2)課程設置需要科學性與時代性。需要改變因循守舊的以欣賞教學為主的公共音樂課程設置。立足于學生的需求及學校的實際情況,開設易學、易上手、易攜帶的器樂課程,如吉他、口琴、羌笛等,讓學生能廣泛的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適當開設流行音樂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程選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開設基礎形體訓練課,為希望有良好體態和健康形象的大學生提供平臺,以此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并以此應用到其他學習領域,使優秀的智力、體力和情操得以體現。
(3)樹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新理念。首先要做到有明確的目標。著名的教育家姚思源曾提到:“普通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是面向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進行的一種普及性教育,其目的是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種精英教育,而是平等的、普及的教育,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歸宿。①普通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應以努力培養大學生審美能力和素質為目的,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提高音樂素養為核心,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審美情趣、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發,因材施教,利用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和多種多樣的藝術實踐形式,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感受到音樂的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能夠這真正的享受美、創造美。其次,要拋棄舊觀念,接受新觀念。要達到這個目標,普通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需要在“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兩點上有所突破。努力改變過去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重實用而輕美育的傳統思想,以及對藝術教育缺乏重視和認同,忽視了藝術教育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作用。因此,應拋棄舊觀念,突破傳統的教學體制和框架,與時代同步,與新時期對高校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步,把關注點更多的轉向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上去。“以人為本”需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轉變教師的舊觀念,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僅要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還要達到傳授學生期望掌握的、感興趣的、對未來學習或就業有實用意義知識的目的。
3 結語
希望此文能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改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并以此與廣大從事高校音樂教育的同行一起探索有效的高校公共音樂教學途徑,為提升公共音樂教育在四川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斷努力。
注釋:①引自姚思源《新世紀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改革的斷動向研究》。
參考文獻:
[1]李純.論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建設[J].藝術百家,2010(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042-01
音樂是人類藝術史上最古老的藝術種類之一,原始藝術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藝術形式。音樂教育歷史悠久,它和審美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了較為深刻的審美內涵——音樂審美教育。隨著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方式與目標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審美教育早已成為國家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真正凸顯出審美教育的重要地位,才能使大學生感悟、理解和捕捉社會與自然所蘊藏的美的因素,才能培養他們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能在探索美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發展。
一 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現狀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35份,收回有效問卷420份,有效回收率96.5%。問卷內容設有20個題目,內容涵蓋學習音樂的方式與途徑、喜歡的音樂種類、課堂參與和教學效果滿意度、音樂活動、選修音樂鑒賞課的目的等,分單選、多選、填空三類。
1.課堂參與和教學效果滿意情況
學生對參與課堂音樂活動的態度非常滿意的只占12.8%,對音樂課堂教學效果非常滿意的人數只有10.7%;而對參與課堂音樂活動的態度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分別達32.6%和6.9%,對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分別達34%和4%。
2.音樂活動開展不及時
音樂課外活動是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延續和補充。開設第二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提高,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經過調查發現,許多高校的文藝匯演、藝術節、節慶活動等,大多數缺乏新意,音樂舞蹈內容不豐富。參加文藝活動的學生僅有少數,而其他學生未能真正參與進來,第二課堂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普通高校如何搞好音樂活動,如何開展好第二課堂,已經成為音樂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研究解決的問題。
3.選修音樂鑒賞課的目的
筆者上課的班級共有 130位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有34位,想了解更多音樂知識的學生有50位。為了喜愛音樂通過音樂欣賞得到審美感受,為獲取音樂知識而選修的學生占65%。高校開設公共音樂選修鑒賞課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音樂教育和音樂欣賞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形成音樂的審美修養,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從而得到音樂美的陶冶,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實施音樂審美教育的途徑
教育從古至今就是一種對人的培養活動,而作為培養對象的人,成為了教育系統的主要構成要素。在整個教育系統的構成要素中,教育觀念、教師和學生是其最基本的要素,而教學方式則構成了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之一。
1.更新教學觀念
高校在深入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應修改和制定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更新教學觀念。音樂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高校作為音樂教育的牽頭人,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人才培養計劃等。
2.提高音樂教師素質
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任務的實施者,應不斷完善自身的藝術素養,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一方面,音樂教師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擁有美的教學儀態與氣質。教師的良好形象,不但給學生樹立美的榜樣,而且在教學上吸引學生接受音樂。另一方面,音樂教師必須具備“唱、奏、演”等教學基本功及音樂教學能力。
3.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
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現狀;新思路
當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與個人綜合文化氣質的養成,音樂作為素質教育與文化氣質養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鋼琴演奏是音樂教育者的基礎技能,同時鋼琴也是群眾基礎不斷擴大的一種基礎樂器。社會的繁榮發展與人們的觀念進步對音樂教育和鋼琴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鋼琴教學者擁有更加全面的綜合素質修養,以培養和提升兒童、中小學生甚至成人愛好者的音樂藝術審美水平,不斷改善生活質量,營造生活幸福感。要達成上述的社會功能,需要有科學合理的鋼琴教育體系作為支撐,培養一批業務水平過硬的音樂教育師資隊伍。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應有別于鋼琴專業的鋼琴教學[1,2]。音樂教育專業與鋼琴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在招生考試、課程與教材等諸多方面簡單套用是不合理的。本文將主要以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的鋼琴教育現狀為基礎,參考其他幾所國內主流音樂院校的實際情況,分析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現狀,并從招生考試制度設置、培養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擴展與融合、教材編寫、教師觀念轉變與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提出新思路和具體的建議。
1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現狀
1.1入學新生的鋼琴水平參差不齊
音樂教育方向的鋼琴專業主要側重于培養鋼琴教學的能力,音樂表演方向的鋼琴專業主要側重于培養高水平的演奏技能。要充分理解與把握兩個不同方向的鋼琴教育的側重點。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目標需要設定為在提高學生演奏水平的同時重點培養其教學能力和鍵盤應用能力。在音樂教育專業的招生考試制度設置中,未能充分考慮上述差異,音樂教育方向與音樂表演方向鋼琴專業的招生考試評價體系設計雷同,招生考試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入學新生的鋼琴水平參差不齊。以廣東省為例,差異僅為音樂教育方向的鋼琴專業考試曲目和范圍相對淺和窄一些,對音樂教育方向的鋼琴專業學生而言比較重要的即興演奏能力、即興伴奏能力、視奏能力等卻沒有相應的考核內容。在這樣的入學招生制度下,沒有鋼琴演奏基礎的考生甚至也可以通過苦練一兩首考試曲目考進音樂教育系的鋼琴專業。現行音樂教育專業的入學考試制度,不能客觀、全面地評價考生的鍵盤能力,但是招生制度強大的引導作用卻是絲毫沒有被削弱。在現行制度的引導下,考生為了應試在備考中只練習一兩首作品,忽視或放棄了全面的鍵盤能力訓練,最終導致高校新生的鍵盤能力不全面且水平參差不齊,給后續的教學與培養帶來了較大困難。
1.2鋼琴教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能充分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現階段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大都拋棄了“鋼琴系第二”的陳舊教學模式,不少學校提出了“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音樂教育人才”及類似的培養目標,但是鋼琴教學課程及其內容的設置滯后于新目標的提出。目前,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由鋼琴基礎教學和即興伴奏兩部分構成。其中,鋼琴基礎教學又有幾種不同的授課模式,以星海音樂學院為例,主要有鋼琴集體課、兩人一組的鋼琴小組課、一對一單人課這三種教學模式。鋼琴集體課主要針對主修聲樂的零基礎或只有初學程度的學生,兩人一組的鋼琴小組課主要針對一年級和二年級的鋼琴主修學生,一對一的單人課主要針對三年級的鋼琴主修學生。上述三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仍以傳統的鋼琴教學內容為主,由練習曲、復調、奏鳴曲、樂曲這四部分組成。但對于熟悉各調性、在鍵盤上自由轉調、對旋律小段的和聲編配等等培養綜合鍵盤能力的教學內容卻極少涉及。這樣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夠全面,也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所以,近年,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的基礎鋼琴教學中加入了簡譜伴奏教學,對學生鍵盤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每個學期由教研組統一發給學生十首歌曲,每首歌曲都配有和弦標記,曲子后面都附有幾種適合此曲的伴奏音型供學生參考。給出的和弦標記和伴奏織體主要是針對鍵盤能力相對薄弱的同學,讓他們在練習中較易入手。鍵盤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和弦和伴奏織體的編配。每首作品要求用指定的調性來編配伴奏進行演奏,由淺入深從最開始的無升降記號到用三個、四個升降記號進行編配演奏,逐步提升學生對調性和轉調的熟練程度。通過一年級和二年級的簡譜伴奏練習,學生不但對伴奏織體的編配有了初步認識,也進一步熟悉了調性,為大三即將開設的即興伴奏課程打下了良好基礎。“簡譜教學”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但除去對“簡譜”的爭議,這樣的鍵盤能力培養確實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教學試點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困難,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的鋼琴教學以小組課的形式進行,每節課的時間有限,每人二十分鐘的時間除了傳統內容學習,時間所剩無幾,對于一些鋼琴程度較高的學生而言,這一點點兒時間還不夠演奏完一首小作品。簡譜伴奏則基本靠學生自行練習,老師定期檢查,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導,教師資源的不足顯露無遺。
2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新思路
2.1增設或加強招生考試中對即興伴奏、轉調、視奏等綜合鍵盤能力的考核
在招生考試中增設對即興伴奏、轉調、視奏等鍵盤能力的考核,有些高校及音樂學院已經開始考核上述項目,可以逐漸將其占比提升到合理比例,改變將演奏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現狀。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的招生考試中就有即興伴奏的內容,單是這一項考核就篩選掉了許多鍵盤能力不全面的考生。在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入學考試中引入對學生綜合鍵盤能力的考查可以發揮考試制度的積極引導作用,使考生在備考階段甚至更早的學習過程中有側重地進行即興伴奏或視奏轉調等方面的學習與訓練,通過有計劃地訓練與培養,日積月累不斷提高鍵盤能力,為下一階段在高等院校的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設置適合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育的鋼琴教學法課程
現階段大部分音樂學院的鋼琴系,很早就設有鋼琴教學法課程,然而在更需要學習鋼琴教學法的音樂教育系,開設鋼琴教學法課程的音樂院校并不多。鋼琴教學法是一門具體的教學方法。它不但包含鋼琴演奏的一般規律、鋼琴技巧的訓練、如何掌握鋼琴音樂等專業性的鋼琴問題,同時更包含教學的方法藝術,如教師應如何教,如何引導學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人文知識教育。鋼琴教師不但要諳熟鋼琴演奏技術,掌握鋼琴教學的諸多特點,還需要具備一名教師應具備的所有素質,教書育人。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核心內容,鋼琴基礎教學又是鋼琴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作為培養音樂教師的搖籃,音樂教育系承擔著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水平過硬師資隊伍的重要使命,學生走向社會之后承擔的主要工作是音樂教育和教學工作,演奏技能是基礎,教學方法則更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備技能,提升鋼琴教學方法方面的素養,可以顯著地提高鋼琴教學的效果。目前從事鋼琴基礎教學的教師,水平良莠不齊,雖然他們大都畢業于音樂院校或各高校的鋼琴專業或音樂教育專業,但缺乏鋼琴教學理論知識的儲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大都僅憑個人的學習經歷和學習心得進行教學,系統地學習與掌握鋼琴教學法的教師不多。針對這樣的現狀,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課程引入鋼琴教學法內容顯得必要且緊迫。
2.3加強學科橫向聯系,融入先進教學理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
只注重鋼琴彈奏法與音樂分析法的教學,忽視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及鍵盤和聲的融入,是傳統鋼琴教學的一大弊端。將樂理、視唱練耳及鍵盤和聲有效地融入到鋼琴教學中,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不再枯燥。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更深刻的層面上精準把握和演繹作品,同時對結合實例學習到的樂理知識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與更加透徹的理解。視唱練耳的教學與鋼琴彈奏教學的配合,可以要求學生在正確唱出旋律的同時在鋼琴上面進行簡單的伴奏,一是可以提升視唱的音樂性,二是學生的鍵盤能力、自彈自唱的協調能力也會在這樣的練習中得到有效提高。所以,不應單純割裂鋼琴彈奏法、音樂分析法、基本樂理知識、視唱練耳和聲等學科的教學,應加強其相互之間的聯系,互相融入,互相印證,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20世紀以來,在教育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推動下,音樂教育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理念與方法,并形成了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其中認可度較高并廣為傳播的有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體系、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3]。在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很早就引進了柯達伊教學體系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包括以肢體語言進行啟發式教學的律動課等,如能將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和鋼琴基礎教學結合起來,就會極大地豐富鋼琴教學的方法與手段,為學生今后的鋼琴教學實踐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主要從事幼兒與中小學生的音樂教育工作,柯達伊教學體系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可使相對枯燥的鋼琴基礎教學變得更具趣味性,更易接受,這對幼兒或中小學生的鋼琴基礎教育是非常有益的。為提高鋼琴基礎教學的質量,拓寬學生視野,可以將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體系、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體系中的先進教學理念與方法有效地融入鋼琴基礎教學。在音樂教育系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可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內部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的機會。在高等院校音樂學科的教學中,鋼琴教學是基礎,各系各專業的學生都需要上鋼琴基礎課。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高校師資力量緊缺,不少老師面臨超課時量和教學任務繁重的困境,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也相應缺乏教學實踐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設想開設一門鋼琴教學實踐課,讓學生實踐教學,以各系非鋼琴專業的學生作為教學對象,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一對一教學或集體課教學等形式都可以實踐,實踐后由同學們進行互評和由老師進行點評。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師資緊張狀況。
2.4選用多樣化多層次的鋼琴教材
在鋼琴基礎教育中,應在傳統鋼琴教材中加入更多的中國鋼琴作品,特別是中國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創作來源于中國人民的生活,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與濃郁的中華文化韻味,當代作曲家的作品更具有時代特征,更易被理解和產生共鳴。鋼琴是發源于歐洲的西洋樂器,一直以來演奏的作品大多是西方作曲家的作品,重視與推崇中國作曲家的鋼琴作品,有利于鋼琴藝術的推廣,有利于鋼琴與中國文化的融合。認識清楚這一點,就應該在音樂與鋼琴教育領域大力推廣本土的鋼琴音樂作品,推動鋼琴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音樂教育專業的教材編排與選擇上,應充分重視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西并重,古今并重,促進有中國特色的鋼琴藝術的發展繁榮。在即興伴奏方面,優秀的教材層出不窮,在選擇時應充分重視依據學生的實際演奏水平選擇教材,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此外,可以組織學生每個學期或每學年開展一次鋼琴教材的評價與推介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了解鋼琴教育行業的新理論與新觀點,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個人的專業修養,而且可以養成讀書、選書、評書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畢業后教學工作中的教材選擇能力。
2.5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師的自我提升
音樂教育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一專多能”音樂教育人才為總體目標,但是在實現這一目標中起重要作用的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師卻大多是傳統鋼琴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他們所受的教育大都是精英式的教育。尤其是近年來,新進的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師有不少畢業于國外音樂名校,主修鋼琴演奏,較少關注音樂教育理論。鑒于上述情況,需要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提升,主動學習系統的鋼琴教學法,并吸收、融合先進的音樂教學理念,配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演奏技巧,將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3結語
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基礎內容,音樂教育系的鋼琴教學是為鋼琴教學培養基礎師資力量。培養真正的音樂教育人才不僅關系到基礎鋼琴教學的水平,也關系到整個基礎音樂教育的水平。提升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水平,需要認清現狀,從招生考試制度設置、培養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擴展與融合、教材編寫、教師觀念轉變與綜合素質提升等諸多方面進行改善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孫巖.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現狀的思考[J].音樂生活,2015(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