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27: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老年人的護理診斷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平均壽命日趨延長,老年病人也逐漸增多,針對老年病人所獨有的生理及心理特點,護士除自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精湛的護理技術外,更重要的還要應用心理護理程序進行心理評估及診斷、實施措施及評價,通過心理對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對疾病的能動作用,為恢復和增進病人健康服務。可見,心理護理對老年病人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可收到實效。本文就老年病人心理護理談幾點體會。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1.1孤獨老年病人由于機體各器官均趨于衰退和功能下降,處處感到力不從心,再加上老年喪偶、獨居、離退休、人際交往少、社會和家庭地位及對醫院環境陌生等多種原因導致心理上產生老而無用、孤獨寂寞,進而感到煩躁、焦躁。
1.2恐懼與害怕這是老年人進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應。害怕醫院陌生環境,過分擔心自己的病情,怕連累家庭,怕別人厭煩,怕醫務人員態度不好,怕發生意外等產生恐懼感。
1.3焦慮與憂慮憂慮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表現。既往身體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亂,無足夠的思想準備,涉及未來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產生焦慮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長期治療,若效果不佳,對自己的康復產生憂慮心理。
1.4絕望的心理認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頻臨死亡邊緣,心灰意冷,消極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療。
2老年人的心理護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不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對病人心理作出正確診斷,給予心理治療,針對病人個體差異及疾病階段所表現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護理程序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
2.1心理評估細致觀察了解病人的性格、愛好,病情變化和家庭環境情況,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動,以便有針對性的開展個體化心理護理。收集資料的方法,一是通過直接和病人交談,二是通過和病人親人交談,也可通過心理問卷調查形式,從中收集其心理變化信息。
2.2心理診斷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護理診斷。針對老年人來說,心理診斷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須不斷完善。
2.3實施措施對老年病人的心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措施的實施可采用心理咨詢及啟發開導法。具體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關心、愛護老人從溫暖的家庭到陌生的醫院,對周圍一切環境不適應,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對疾病認識不足而產生焦慮、恐懼情緒,作為和病人密切接觸的護士,首先要尊重、關心、愛護他們。講話禮貌,態度和藹,耐心聽取他們的主訴,對老人的健忘和羅嗦給予諒解,對老人的要求盡量滿足。
2.3.2努力消除孤獨情緒對老年病人的影響由于老年人依賴性強,易孤獨,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業余時間陪伴,尤其是喪偶老人,他們有“感情饑餓”現象,特別需要護士關心,所以護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視,幫他們干一些事情:打開水,打飯,洗碗等。盡可能多與他們交談,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從心理上得到滿足,對護理人員信賴。同時,指導家屬也這樣做,鼓勵親友常探視。對病情較輕的老人,動員他們到院內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酌情做些喜歡的活動或適合老年入特點的體育鍛煉,如氣功、太極拳等,鼓勵他們與周圍的病友多聊天,看看電視,聽聽廣播,閱讀各種書刊雜志、文藝小說等。培養多種興趣,豐富生活內容,以達到分散注意力,調節緊張情緒,消除孤獨寂寞心理,增強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狀態為目的。
2.3.3積極維護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狀態,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療的必備條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現明顯變化,我們時時、處處、事事給予理解、尊重、同情、體貼,以科學態度給予實事求是的解答,以維護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具備“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親切感人;二有禮:有禮才能體現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四有信,這樣才能取得信賴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的活動。
2.4效果評價可采用觀察法和調查法對心理護理的效果作出單獨或綜合性評價。一般反應在心理情緒變化上。通過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及時調整病人角色,穩定情緒,幫助其增強適應能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以達到促進機體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復的目的。
一、存在問題及分析
(一)人口老齡化的概念 人口老齡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 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與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990年的6299萬增加到2000年的8811萬,占總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為6.96%,目前中國人口已經進入老年型。性別間的死亡差異使女性老年人成為老年人口中的絕大多數。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
(三)我市老齡化現狀和趨勢 按戶籍人口統計,截止2009年末,我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5.35萬人,占總人口的17.27%,比上年同期增加3.92萬人,增長5.49%,老齡化程度高于全省16.18%的比例,列全省第四位。其中8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人10.79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4.32%,占總人口的2.47%。預計到2039年我市老年人口數將達到最高158萬人,老齡化比例接近40.24%左右。
(四)老年人健康問題十分嚴重 老齡人口數目及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具有發生某些慢性病和體力衰竭的危險年齡段。進入老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老年人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崗位,每天的生活內容發生了改變,所以,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出現很大變化,甚至會產生很多問題;由于機體組織的衰老及功能的減退,各種老年性疾病接踵而來。隨著年齡的增大,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發生率都增加,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城市65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60.2%,為總人口平均患病率23.7%的2.54倍。
(五)目前老年醫療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老年醫療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下述幾點:
1.我國的部分城市和地區已先期進入老齡社會,而社會的準備確不足,老年人的照顧、出行、就醫等問題還沒有受到社會的重視。
2.有些單位發不出老年人的退休金,醫藥費不能及時報銷,造成老年人經濟困難,有病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小病演變成大病。
3.目前的醫療工作還是以各級醫院為基礎開展的,醫院只把病人作為服務對象,沒有把健康老年群體和易感老年群體作為服務對象,將老年病的預防、保健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六)傳統醫療模式存在如下問題
傳統醫療模式存在如下問題:
1.忽視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功效,只重視疾病的治療,而對影響他們健康的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2.重視醫療工作,忽視預防保健工作;臨床醫師們重視個體病人信息,忽視群體病人信息;對老年群體的健康狀況缺乏詳細的了解。由于不能及時得到老年群體的年齡結構、患病情況、健康水平的資料,對于各種嚴重疾病的高危人群無法進行監控和分析,也就不能提出預防措施。
3.隨著老齡人口的逐年增加,壽命的延長,老年群體的健康狀況與年齡成反比,并且多數患有多種疾病,住院率遠遠大于中青年齡段。像北京病人集中的地方,老年病人因各種原因引起的住院難現象時常發生,給老年病人及時診斷、治療帶來困難。
二、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
筆者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人類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對人類最嚴重的挑戰之一。人口老齡化是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共衛生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取得一定成就不等于完善,對于老年人的就醫護理還有所欠缺,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紹興市中醫院作為創三甲的醫院之一,在老年人護理上已經有過硬的技術和高素質。筆者認為在老年人護理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堅持做到精益求精,日益完善,作為紹興市中醫院的一名護理人員對于老年人護理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醫療政策上完善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層次的,對老年人的需求問題要分輕重緩急解決。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所有覺得老年人需求問題都要由政府解決,都由政府包下來。對于那些關系到老年人的基本自下而上需求,如:經濟、醫療、合法權益等基本保障問題,主要應由政府來解決,特別是對困難老年人的基本醫療保障應由政府承擔。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保證老年人都能享受醫療保障,有病得醫,住院能得到最大力度的護理。對于那些收入水平較高,個人需求層次較高的老年人,可以由政府制定優惠政策,激活市場、借助社會力量來滿足其需求。
(二)在護理服務上的完善
在護理服務上,配備高素質的護理人員提供高質量的護理
1.作為醫生和護理人員,擁有較多的護理知識和經驗,能針對患者的體征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并能在各種不典型的臨床反應癥狀中,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給予恰當的搶救和護理。
2.用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較豐富的臨床經驗,針對老年人群多發疾病、疾病并發癥多和一個人同時患多種疾病的特點,對癥下藥。
3.老年病人的機能衰退和疾病的長期復發治療,使尿道、血管等器官變硬變窄,給醫療護理技術操作造成一定的難度,醫護人員有過硬的技術操作本領,減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避免操作不當影響技術效果。
4.有耐心,做為老年人服務的醫護人員,除了具有一般醫生所必需的敬業精神外,還有一份特別的耐心,不厭其煩的護理老人。
5.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因病痛的折磨和社會交往減少,容易產生厭世情緒和孤獨癥。老年人特別喜歡回憶往事并向他人傾訴,醫護人員特別注意心理醫護質量,用愛心去傾聽老年人心聲。
參考文獻
[1] 紹興市民政局:關于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第145號提案的答復.
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醫院老年人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長的趨勢,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發病率最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針對老年人呼吸內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討它的措施,以期拋磚引玉。
一、老年人醫院感染的易發部位
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及在我工作過的醫院的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輔檢查,診斷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判斷。一般來說,老年人在醫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經過對在醫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統計分析后發現,對于老年人來說,主要以呼吸系統感染為主;其次為消化系統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內科患者大部分年齡較大、患病時間較長,且容易反復發病,許多患者還長時間大量使用廣譜抗菌素,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個別醫務人員護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這些都成為醫院感染潛在的發病因索。
二、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2.1源自肺部真菌的感染:有資料表明,呼吸內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帶真菌率為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呼吸系統慢性疾病,體質虛弱并有多種疾病存在,長期反復住院治療,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的減退,使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加上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索,使敏感菌株被抗生索殺死、抑制并且有直接促進典菌不斷生長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從而誘發全身性典菌感染。同時當對患者實施了小適當的醫源性治療,導致氣道失去了自我保護能力,也會增加了典菌定植感染的機會。真菌感染的種類,結合臨床,對疑有肺部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都進行了痰的培養,對疑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同時也進行了尿液、糞便、血液的培養,培養或分離出63株真菌株真菌,均為醉母菌屬,以白色念珠菌為主,共40株,其次為熱帶念珠菌和滑念珠菌。分離出細菌20株,G-菌占75%,G﹢菌占25%,多伴有耐藥菌與真菌混合感染。
2.2受老年人不良情緒的影響:在長期的呼吸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發現,呼吸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呼吸內科感染常會伴隨反復咳嗽、咳痰、氣促、咯血、胸痛等癥狀,長期的這種狀態常使老年人產生很多不良的情緒,如恐懼、緊張、失眠、煩惱熱慮、情緒低落等。再加上長期反復的住院,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從心,生活不能自理,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緒,這樣的低落情緒會對臨床的治療和其預防工作產生抗拒心理,使他們不會積極配合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將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從而在另外一個層面上加大了呼吸內科感染的概率。據專家統計,老年住院病人得抑郁障礙發生率為百分之四十二,所以老年患抑郁癥狀給治療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老年長期的抑郁病,加上老年人年紀大,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也因此會引起的各種疾病。這就更加增加老年抑郁病的發生,使老年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康復延遲。近年來,醫學界對心血管、消化系統、青少年、產后等引起的抑郁病研究較多,而對老年人的抑郁研究卻相對較少。所以我們要對老年人抑郁病更加重視。
三、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預防措施
3.1提高治療水平:因為老年患者并發肺部真菌感染的癥狀與沒有真菌感染的并沒有明顯區別,所以醫生在診斷時應注意患者有無呼吸道感染癥狀突然加重、口腔黏膜部位出現異常和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況,應及時涂片及送培養,確定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對特異的改變而作出早期診斷。
因此,我們應早期發現和診斷真菌感染,提高真菌測驗水平,發現伴有細菌混合感染的應做藥敏實驗,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積極治療原發病,嚴格控制真菌侵入途徑,增強免疫力。
3.2完善呼吸內科質量管理:老年人住院一般來說,陪護多,探視多,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室內飛沫間的傳播難以控制而造成反復感染,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完善呼吸內科質量管理,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嚴格控制探視時間,對病房出入人員要進行嚴格管理,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嚴格執行陪護制度,從而達到預防老年患者發生感染的目的,同時還要做好通風和空氣消毒等工作。
3.3嚴格控制抗菌素的應用:過多使用抗菌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內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醫院管理中必須嚴格控制抗菌素的應用范圍和用量,防止和減少耐藥菌感染,在感染疾病中,要嚴格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展開病原學檢查并依據藥敏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濫用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調的現象;盡量縮短用藥時間,避免擾亂和破壞患者的正常防御機制,以增強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3.4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力度:護理人員對老年患者任何不適都應積極關心,要能做到及時處理,還要注意對患者的態度。在日常治療中注意細節操作,比如對反應遲鈍者不能性急,對言語羅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斷其話題,而應該耐心靜聽,恰當地結束談話。對于老年患者應給于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要尊重患者,積極主動與這類患者交談,耐心解答問題,并經常給于鼓勵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樹立起自信和自我價值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疾病與健康狀況,這樣,對患者的治療和感染的預防都有一定作用。
3.5善于穩定患者的情緒,保證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慮的問題較多,如擔心自己的病情是否嚴重,能否治愈,愈后如何,從而影響睡眠。護士就必須做到有問必答,進行健康教育,提高睡眠質量,并針對病情加以解釋和安慰。在治療期間,對老年患者,切不可講其“古怪”、“難纏”、“沒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須耐心解釋,護理人員要細心、耐心、盡心,使患者化擔心、疑心為舒心、安心。
3.6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鼓勵患者積極治療和預防各種慢性疾病,并提供具體指數。如介紹有關的保健知識、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應注意幫助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執行各種治療、護理及康復活動。
3.7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尋求一種既能有效解決老年人就醫問題,又能充分考慮患者經濟負擔能力的、切實可行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和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臨床上,醫護人員應盡可能地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適宜的診療方案,以避兔因經濟負擔過重而促使患者產生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生活質量。
四、結語
如何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內容。健全管理機制,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監控和護理力度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在臨床工作中應首先加強全身支持治療,提高機體抵抗力;其次,要嚴格掌握各種侵襲性操作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堅持消毒隔離制度,給于患者適當的心理治療,提高治療和預防的效率,可減少老年呼吸內科醫院感染。
參考文獻:
[1]許穎穎,張春紅,李文峰等.呼吸內科330份病歷抗生素使用的調查分析[J].海峽藥學,2004(4).
[2]梁宗安.華酉醫院呼吸內科[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7(2).
[3]蔣兀菊,張學偉,楊紅芳.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的應用體會[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01(2).
[4]李秀,白如瑾,溫和.醫院內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01(3).
1 我國老年護理現狀
1.1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人口老齡化是簡稱人口老化,它是指社會人口年齡結構中一定年齡(60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數)較高的一種發展趨勢[1]。目前,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已近1.3億,占總人口數的10.09%,據預測,2025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24.00%,2050年將達到25.50%,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絕對數最多、老年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目前已接近70歲,其中男性為67歲,女性為71歲,女性老年人增長速度較快。
1.2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社會人口老齡化所帶老的問題,不僅是老年人自身的問題,它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諸方面,帶來一系列的問題[2]。如:社會負擔加重,據聯合國統計預測到2030年2個勞動人口就要供養1個老年人。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養老功能減弱,老年人將更多的依賴于社會等。
1.3 老齡化社會對護理需求大大超過其他人隨著老年人年紀的增大身體機能將逐漸下降,患病幾率將逐漸上漲。據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而且因慢性疾病而影響活動能力的比例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根據我國城市老年人醫療服務調查,老年人2周就診率為23.75%遠遠高于其他年齡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為7.62%,比其他年齡組4.36%高得多。再加之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增多,理解能力的下降將大大增加我國醫療和護理的需求量。
1.4 老年護理醫療保障制度不全、保健體系不明確 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針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建立了相關的保障體系,而我國由于經濟不發達,針對老年人健康問題的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制度不全、體系不夠完善,遠遠滿足不了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健康問題日益增長的需要。我國老年人口中農業人口比重大,農村老年人基本上不能享受退休金和公費醫療,其供養和醫療費用主要由家庭承擔。
2 我國老年護理展望
2.1 完善老年醫療保障制度,確保老有所醫 早在1965年美國在社會保障法中就建立了老年人醫療保障計劃:建立老年人醫療保險,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服務機構,如:護理之家、日間護理院、家庭保健、老人養老護院等[3]。日本在1975年就開始著手老年保健的立法,一系列老年保健措施,如老年人健康檢查制度,臥床老年人的功能康復,家庭護理和訪問知道基本形成一個體系,并于1982年建立老年保障法,1983年完善了老年保健對策的綜合體系[4]。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社會、社區和家庭等整個體系共同參與老年人的護理,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醫療保障法,大力發展老年醫療保險事業,確保老有所醫。同時還要在社區建設上增加老年人社區護理服務。加大政府的專項資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養老護理不再難,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證。
2.2 加強老年護理教育,培養專業老年護理人才老年護理學是研究、診斷和處理老年人對自身存在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映的學科。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老年人健康問題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我國醫學院校、中職護理院校中普及老年護理學和社區護理學,有條件的院校應開辦老年護理專業,讓學習護理的人員學會老年疾病的護理知識和技巧,掌握促進老年人健康的知識和方法,以維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裝套,提高其生活質量。已從事老年護理和社區護理的護士,可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進修,補上老年護理的專業知識,實現向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轉型[5]。
2.3 加大醫療投入,提高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相對的,醫療保健系統立馬當先迎接了嚴峻的挑戰,為更好的服務老年人,醫療機構應引進先進的醫療護理器材和設施,如各種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輪椅等,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確保老年人安全。
2.4 維護和增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護理護理是人對人的幫助,所以要用心去體會,注意互相間的心理活動及溝通。依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變化與發展的特點,應加強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在對老年人進行心理護理時應勤快、細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煩,要充分考慮老年病人的特點與習慣,尊重、關心老年人。同時還應改善和加強社會的老年心理衛生服務,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做到既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又盡量讓其參與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滿足其精神需要。
2.5 通過社區宣教,幫助老年人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古人云“飲食有節、起居有節、不妄作勞”是很有道理的。為維護老年人自尊需要應進行適當的修飾,改善外貌形象;老年人退休后面臨一“空巢”期,應適當擴大社會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觸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賞有沒的音樂藝術,獲得愛與歸屬感;搞好起居衛生,養成良好的休息、睡眠習慣,做到學習與運動相結合,這對發揮老年人的智力、增強老年人的體力、提高老年人的青春活力是很有效的。
總之,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全面、系統、規范的護理服務是老年護理的最終目標。我國應建立完善的老年醫療保健福利體系,如;老年人護理院、老年人療養院、日間老人護理站、敬(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運用老年學知識,開展老年病防治工作;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鍛煉,延長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殷磊.老年護理學[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644-645.
[2] 張多來.人口老齡化及老年護理倫理思考.衡陽醫學院報,2000,4(1):47.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糖尿病(DM)在發達國家中發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及腫瘤,我院近年來DM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院大多數是老年DM包括60歲以后才發病或者是60歲以前發病而延續至60歲以后的老年患者。據有關資料顯示,二十一世紀初期,發達國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占20%左右,我國也將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DM將是21世紀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為此,根據本人十幾年的護理經驗,借此一席之地對我院老年DM護理進展工作綜述如下。
1糖尿病的診斷
1.1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有調查表明,老年人DM患病率達12.7%,糖耐量減低患病率高達20.3%。積極開展對DM的篩查及對DM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檢出處于高血糖狀態的隱性DM和糖耐量減低患者。目前篩查試驗是標準條件下75gOGTT。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行75gOGTT時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達52.4%。溶解葡萄糖的水溫20~30℃,水量300ml,加入檸檬酸0.25g,3~5min緩慢服下,可有效地避免或減少副反應的發生。
1.2血糖監測:DM診斷的確立以血糖為標準。目前我院內大多數一直用靜脈抽血取血漿(或離心取血清)測血糖,近年來袖珍式快速毛細血管血糖計的應用日趨普遍,這種方法只要操作正確,可以準確反映血糖水平。省內外其他醫院內設有專門的DM教員,指導患者正確的使用方法。老年人DM多屬非胰島素依賴型(NIDDM),體內尚存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可能稍高于正常,甚至正常,但餐后血糖顯著增高,因此,診斷老年人DM應注意查餐后血糖。因此作者建議對老年常規健康查體時,宜將空腹血糖檢測改為餐后血糖檢測。
2飲食療法
凡在我院新診斷的老年人葡萄糖耐量降低及NIDDM應立即開始飲食療法。飲食治療的宗旨是控制血糖,減輕體重,改善脂類代謝,通過合適的營養達到最佳健康狀態,對于老年、肥胖、病情較輕者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對老年患者的食療,美國仍沿用對成人NIDDM患者的建議,即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因此,食品交換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飲食療法。
3心理與生活質量護理
老年DM患者,因需長期用藥以及病程纏綿的痛苦等應激因素的刺激易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生活質量是世界性研究的熱點,國內對DM生活質量的研究還剛起步。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有社會人口學、疾病和疾病嚴重程度、社會支持三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慮障礙越輕;疾病越嚴重生活質量越低;社會支持越多,對社會活動的影響越少,抑郁和焦慮就越輕,生活質量越高。據有關資料顯示,對DM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L,由于血糖下降,疾病控制,癥狀緩解,減輕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慮等心理障礙,提高了生活質量。實踐表明:絕大多數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明確表示不需要護士提供更多的生活護理,這充分反映了老年患者對自我護理的迫切需要。Orem的自我護理模式認為,必要的護理介入只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自我護理能力。護理干預的宗旨是幫助患者參與自我管理疾病、自我護理。因此,充分認識到老年DM病人的自我護理需求,通過護理干預提供有關信息,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健康教育護理進展
由于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同步,在目前養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質量,單純對疾病實行被動性的治療是個人和社會都難以承擔的。隨著對DM認識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全面有效地控制DM并非單靠用藥可以達到,需要對不同層次老年DM進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傳統衛生宣教或出院指導,患者在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和自我監測等方面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并未取得理想結果;而DM系列講座后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個性,忽視了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身體條件等的個體差異,如僅停留在講座水平,將有相當部分患者最終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講座基礎上加以社區護理干預(群體教育,個別指導和跟蹤隨訪),根據老年人特點有計劃的教育,不失為目前老年DM教育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國秀娣,成琦.老年糖尿病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1996,11:29.
【中圖分類號】R19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8-133-1
20世紀60年代后,我國興建了各種福利機構,對社會上的孤寡老人、無保老人、棄嬰等進行不同形式的收養活動,體現了我國的文明和進步。我市老年護理院創建于2000年10月,8年來共收治老人1086人,為進一步了解老人的軀體及心理健康、生活滿意度,現調查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全部是我市2000年10月創辦首家老年護理院以來的院民,排除家庭護理的老人及縣級敬老院的老人,共調查1086人,最大104歲,最小14歲(先天病兒代養)。其中男性432人,女性574人。
1.2方法采用一般健康問卷、老年人臨床評定量表、生活滿意度指數(A)、個體心理護理及集體心理護理。
2結果
2.1一般資料
1086人中,自愿進住老年護理院占60%,被動進住占4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占40%,部分能自理占50%,能自理占10%;對老年護理院生活完全滿意占40%,基本滿意占60%,不太滿意占10%。
2.2軀體疾病及心理問題
進院前后均有各種軀體疾病占98%,其中高血壓腦血管病占60%,冠心病占30%,糖尿病占6%,外傷喪失功能占4%。
老人性格內向占40%,外向占60%,輕重失眠癥占30%,興奮、話多占30%,焦慮緊張占20%,情緒不穩占10%,罵人打人占10%,話少懶散占10%,老年癡呆、植物人占2%。
3心理護理方案
老年人住院后,根據醫生不同的臨床診斷,除給予醫療護理、生活護理外,重點給予心理護理,方法如下:
3.1集體心理護理
由護士長負責,責任護士組織,每周兩次,講解包括老人軀體疾病知識、康復知識、養生知識等內容,幫助老年人正確對待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促進康復進度。
3.2個體心理護理
針對老年人心理特點由專業護士對病人進行個體心理疏導,耐心與病人進行溝通,傾聽病人內心感受,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樹立對生活的勇氣及信心,心情愉快地安度晚年。
3.3對被動住院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責任護士及時做好病人家屬和親朋好友的工作,多來探望,支持和關愛老年人,保持家庭關系和諧。
4討論
4.1隨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學習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子女對老人的生活照料已成為家庭難以解決的重要問題,這是老人主動或被動進住護理院的主要原因。從建院8年來,每年進住院民人數可知,老人對護理院養老的認識明顯提高。且女性多于男性,這與女性比男性長壽5到10年有關。老人生活滿意度取決于家庭狀況、生活條件,家居農村的老人進院前家庭生活較差,對目前生活狀態很滿意;家居城市的老人進院前生活條件富裕,對目前生活狀態不太滿意。
4.2從調查結果看,患腦血管病占第一,心血管疾病占第二,糖尿病占第三,其他外傷、風濕病次之,這符合我國目前的疾病譜,也是直接導致老人軀體殘疾和影響生活功能的大問題。
4.3老人心理問題不容樂觀,調查結果分如下幾類。
4.3.1老人失眠癥
各種軀體疾病均能引起老人出現輕重不同的失眠表現。特點多為入睡困難或早醒,也有白天嗜睡,晚上難眠,一般不響情緒及進食。
4.3.2焦慮狀態
多見于軀體疾病和剛進院對環境不熟悉的老人,整日擔心害怕、緊張焦慮,情緒難以穩定。
4.3.3抑郁狀態
多見于被動進院老人,由于脫離親人照顧及家庭環境,無朋友交流機會,他們有一種傷心感、無用感和被遺棄感,從而產生孤獨、失落、消沉、抑郁,經常話少無笑臉,重則出現悲觀、厭世情緒,甚至出現出走、自殺。
4.3.4興奮狀態
老人多有懷舊心理和不服老心理,近記憶力差,遠記憶力尚好,對年輕時做過的事情總是念念不忘,對人說起來興奮不已,嗦、嘮叨,也有脾氣變得暴躁、易怒、罵人打人。
4.3.5老年癡呆癥
由于年齡和軀體疾病,使部分老人過著木僵、植物人、癡呆的生活,給護理、生活照料帶來極大困難。
5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系統的心理護理能提高老年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增強醫護患溝通,和諧人際關系,提高老年人住院滿意度。增強其日常生活的能力、控制力,緩解老年人的緊張焦慮、抑郁恐怖情緒,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老人護理院是個社會大家庭,針對在院老人,除做好醫療護理、生活保障外,心理護理顯得特別重要。呼吁全社會都應獻出一片愛心,關心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使他們安度晚年。
一、何謂老年人
大多數國家將65歲以上的人稱為老年人,世衛組織(WHO)將大于60歲的人定義為老年人。
二、何謂急腹癥
急腹癥是指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表現的腹部疾病.其臨床特點是起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常需及時作出診斷與處理。但急腹癥病因復雜,病情多變,往往診斷困難。
1.內科急腹癥 常有如下特點:①原有與腹痛有關的內科疾病存在,原有疾病控制后,腹痛隨之緩解;②經全面檢查及動態觀察并無外科急腹癥的證據;③腹痛可輕可重,腹部體征不明顯,腹部壓痛點不固定無腹膜刺激征或僅有輕微反跳痛與肌緊張,短時間內病情不會變化;④白細胞正常或稍升高。
2.外科急腹癥 常有如下特點: (1)一般腹痛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持續幾個小時以上,尤其是超過6h的局限性壓痛;②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劇;③進行性脈搏加速、白細胞總數升高;④腹痛為首發和主要癥狀,伴有消化道反應和明顯腹部體征者;⑤先腹痛后發熱;⑥腹痛部位和壓痛部位多固定不變。(2)劇烈腹痛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突發腹痛持續>6h,各種治療不能緩解;②一般情況漸趨惡化,出現毒血癥或休克;③伴有觸痛明顯或固定性腹部包塊;④腹部可見腸型、蠕動波、腸鳴音亢進、氣過水聲或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⑤明顯放射痛;⑥腹部拒按或有腹膜刺激癥狀;⑦膽汁性嘔吐、糞性嘔吐或血性嘔吐;⑧伴有排便排氣停止;⑨腹部異常濁音區域或腹內移動性濁音的出現。 (3)腹膜刺激征很明顯并有擴大蔓延者。(4)進行性貧血、進行性血壓下降、伴有梗阻癥狀或腹部腫塊等。 (5)診斷性腹穿或腹腔灌洗引流檢查有陽性發現者。(6)X線檢查有下列急腹癥情況之一者:①膈下游離氣體;②大腸或小腸積氣積液;③膽、胰或輸尿管區域有結石陰影;④肝或脾陰影擴大,膈肌升高或運動受限;⑤胸腔有腹內臟器如胃腸等征象等;⑥腹膜外脂肪層消失;⑦腹腔內異。
三、老年急腹癥的特點
老年人有其生理、心理特殊性,因此在診治老年急腹癥時與其他年齡人群有不同之處。第一,癥狀與青年病人表現不同。老年人神經細胞興奮性降低,感覺功能減退,致使老年病人對腹痛敏感性差,在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感覺功能減退更為明顯。另外,基礎病多也是干擾病情判斷的重要因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首發癥狀也可以表現為急性腹痛。第二,病情變化快。由于老年患者體質虛弱,臟器的退行性病變,各種屏障功能明顯減弱,免疫功能低下,機體抗病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所以在老年急腹癥患者,病情變化快,且全身感染中毒癥狀較重,病情兇險,病程進展快。第三,并發癥多。老年急腹癥患者常同時伴有多種疾病,造成癥狀重疊,掩蓋急腹癥的體征,增加了診斷和治療的復雜性。老年人患急腹癥時也常會使舊病復發、加重。由于老年急腹癥常加重伴發病的病情,即使手術順利,在術后也往往死于伴發病。第四,老年人往往伴有心理和精神異常,嚴重感染時更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診治的難度。第五,老年人對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營養不良的發生幾率也高。
四、診治對策
有了以上老年人患急腹癥與青年人的不同,就要求醫務人員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精心救治與護理:
1.診斷過程與青年人一致,但要考慮老年人的特點,不應過度依賴輔助檢查;
2.重視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
3.重視外科治療;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臨床資料:2009年―2010年,我院共收住內科病人623例,其中65―96歲共459例,占73%,男427例,女196例,冠心病高血壓偏癱占68%,死亡33人。
1、病情觀察由于老年人疼痛閾值明顯增高,對疼痛反應欠敏感,容易掩蓋許多體征,增加鑒別診斷和護理的難度,如:急性闌尾炎,穿孔并發腹膜炎時可無明顯腹痛和腹肌緊張,心絞痛時并發心肌梗塞時無胸痛癥狀。由于基礎代謝率降低,未稍循環功能和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減退,未稍神經敏感度下降,常對溫濕度的感應性遲鈍,如不慎燙傷常發生,此時我們應注意病人的全身情況,加強巡視,密切觀察全身皮膚情況,督促家屬小心呵護。老年人各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在多種疾病并存加上病史敘述不清,臨床表現不典型,只有通過細微觀察和全面檢查,才能正確掌握情況,如一患者,男,60歲,因上腹部疼痛擬慢性胃炎收住院,在住院期間一下午突感全身發冷,面色蒼白,在進行診察時,發現脈律不齊,結代脈,及時作心電圖檢查確診為突發性心肌梗塞,由于發現及時,使病情化險為夷,因此,必須密切細微觀察病情變化,永保患者早日康復。
2、皮膚和口腔護理老年人皮膚脂肪減少表面小動脈硬化,漢腺萎縮分泌減少,以致皮膚干燥皺褶多,易于破損干裂而引起感染,沐浴時用中性肥皂擦洗,因老年病人及尿道括約肌松弛,加上氣急咳嗽,尿糞液易外溢,必須保持會的清潔干燥,受壓局部給予每2小時翻身按摩,保持床鋪舒適、平整,預防褥瘡的發生。口腔的溫濕度和食物殘渣適宜細菌生長繁殖,老年人牙齒間隙大,常引起嵌塞唾液分泌減少而粘稠,心肺疾患的老年病人經常半臥位張口呼吸,口唇干裂,細菌更易入侵,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緣故,更應注意病人霉菌的感染,要注意合理使用各種抗菌素,對有嘔吐或口鼻腔分泌物較多者,要及時清除,保持口腔清潔以免回流或誤吸,對于昏迷病人根據口腔唾液的PH值選擇溶液,耐心細致行口腔護理,并注意觀察舌質舌苔,口腔粘膜的變化,對疾病診斷提供一定的依據。
1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及對老年期疾病的影響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0歲以上老人比例如果超過10%就算老齡化社會。1982年還是壯年型國家的中國,在2000年就已經宣告進入老齡化社會。西方國家從青壯年步入老齡化,大多數都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過程,其中,法國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亞和美國79年左右。然而我國只用了不到18年,并且在今后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都保持著很高的遞增速度,屬于老齡化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2009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1.69 億,占總人口的13%;且正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長,2050年將達到4億,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5%,即每4個人中有1個老年人,這比英、法、德、意、日五個發達國家的人口總和還要多,是全球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其影響甚為廣泛而深刻,是對全社會經濟、文化、家庭、健康和醫療保健等各個方面的嚴峻挑戰。
我國老齡化的特點是“未富先老”。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5000到1萬美元以上,而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1000美元,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老年人口的病殘率和死亡率明顯地高于其他年齡組,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人口死亡年齡構成近40年來有相當深刻的變化,1955年40%的死亡人口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21%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到了1995年,死亡人口發生在5歲以下降至21%,而65歲以上升至43%;預計到2025年,5歲以下將只占總死亡人口的8%,而65歲以上則將上升至63%,充分說明老年人口同時是脆弱的人群,可見老年人的醫療保健任務之艱巨。
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目前超過1500萬,比五個新西蘭的人口還要多;我國的殘疾老人目前有4500萬,已經相當于一個韓國;我國老年癡呆癥患者目前約有600萬到700萬,遠遠超出新加坡的人口總和。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體人群的3.2倍,傷殘率是3.6倍。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種類多,患病時間長,因而就診率及住院率均高,住院時間長,占床位的比例增加,醫療費用高。統計顯示,占社會人口13%的老年人,消耗了近80%的總醫療費用。據統計,60歲以下病人平均住院費用為7471元,老年人則為12679元,是前者的1.7倍。因此是一個重大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2 老年期疾病的特點
老年人群是一個特殊的人群,由于人的老化,人體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都發生一系列變化,其疾病發生發展有其特殊的規律,使老年人患病的表現和處理方法與中青年的情況不盡相同,老年病的診斷、治療均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可同時合并存在幾個系統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腦血管意外、老慢支、肺氣腫、骨質疏松癥可同時發生在一個老人身上。另外老年人腫瘤的發生率越來越高。
老年病在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和預防上與年輕人存在較大差別,其特點主要表現為:①多病共存,一般老年人均患有2~3種慢性病,據我科統計,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85%同時患3種主要疾病,50%同時患4種以上主要疾病;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病數為4.3種,75歲以上為5.9種,我科一位84歲的女性高齡患者有14個診斷。②發病緩慢,老年病多屬慢性退行性疾病,有時生理變化與病理變化很難區分,一般早期變化緩慢,容易誤認為老年生理變化,如有些老年人智力減退,動作不靈、肢體發僵,以為是人老的變化,后來發現是早期帕金森病;有些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初期癥狀也不明顯,常常是經過一段時期后才發現。③臨床表現不典型,如老年人體溫調節功能差,發熱反應較一般人低,甚至有些嚴重的感染,如:肺炎、腎盂腎炎,在一般人可發生高熱,而老年人體溫不升;老年人痛覺不敏感,一般人劇痛的疾患有些在老年人反應很小,如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可能只有一些不適感。特別是有些老年人患病常先出現精神神經癥狀,如有的老年人患心臟病時,首發癥狀是昏厥,有些嚴重肺部感染主要表現嗜睡;④發病誘因與年輕人有時不同,如心肌梗死的誘因在老年人不一定是運動過量,在情緒激動或飲食不當時也可誘發;⑤容易發生并發癥或出現臟器功能衰竭,在老年病治療別強調早期活動,盡量減少臥床時間,康復醫療在老年病的治療上尤為重要;⑥藥物治療易出現不良反應,老年人用藥劑量要適當減少,對可用可不用的藥物最好不用。有些藥如巴比妥類藥物在老年患者中易導致低體溫,洋地黃類藥物易出現中毒反應,對肝腎功能影響大的藥物更要慎用。因老年人多病共存,所以同時服用藥物的種類也很多。據統計,老年病人服藥5種以下10%~20%會產生不良反應,服藥5~9種80%會產生不良反應,服藥10~15種100%會產生不良反應。
據統計,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構成中,心臟病占13%,腦血管病占7%,高血壓占15%,老慢支占13%,骨關節病占14%,消化系病占11%,糖尿病占3%,眼疾患為5%,其他為19%。關于老年人的死因,據全國13省市的統計,前四位是腦血管病、心血管病、癌腫及呼吸系統疾病。
老年醫學(Geriatrics)是醫學的一個分支,是關系到老年人的臨床、預防、治療和社會等各個方面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主要研究導致老年人病殘或死亡的多發病、常見病。老年病除了與兒科及產科無關外,與其他臨床各專科都有密切聯系,主要包括以下三類:①老年特有的疾病:如老年期癡呆、帕金森病、前列腺肥大、老年性骨關節病等;②老年人多發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肺炎、肺心病、骨質疏松等;③老年人和非老年人都可見的疾病:如高血壓病、糖尿病、惡性腫瘤、膽石癥等。老年醫學的目標是防治老年疾病,提高健康預期壽命;對生命的最后階段提供系統的醫療和社會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維持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醫學的首要任務是利用基礎醫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相應知識和手段,探索病因;指導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干預;通過對老年人進行定期體檢和宣傳教育,及時有效地提供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來降低老年人群體中常見、多發疾病的患病率。因此,開展老年醫學工作,要更新理念,強調以健康為中心的積極健康促進觀念,并以此代替既往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被動等待病人上門的思維定式。
3 對老年內科疾病應進行綜合治療
老年病的內科治療應該從老年患者的特點出發,把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作為治療目標,要考慮到方便老年人就診及提供住院的便利,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延長老年人的生命。若在專業上分科過細,則對老年病的治療不利。對待老年內科疾病,更全面地分析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手段,既要治療“疾病”,更要關注“生命質量”。老年醫學更注重“人”,而非只注重“病”,需要多學科合作的整體治療模式,簡單的專科整合不是老年醫學科。近年來,針對個別臟器的診療手段越來越細化,但用在老年病治療時采用過多過細的專科醫療未必就好,因為這種治療手段可能對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及生存質量缺乏益處。老年人往往是多種慢性疾病纏身,由于衰老而發生的多臟器的功能減退是不可逆的。因此,要辯證地看待具體情況,不可一概而論。老年病人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相同的年齡、同樣的診斷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個體化治療是特別要強調的。例如,一個長期高血壓的老年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因高血壓可導致的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疾病,患者除了有冠樣硬化,往往同時存在腦動脈硬化,如果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療時硝酸甘油用量過大或靜滴速度過快,導致血壓下降過快,使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腦梗死,這些都不是理論上的空談,是血的教訓。
前面已敘述,老年患者多種慢性病共存,用藥數量、品種比年輕人顯著增多。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經低下,多種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不一定產生醫生所希望的療效。老年人用藥副作用的發生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服藥品種多少、用藥時間長短有關,肝臟的解毒功能、腎臟的排泄功能都是在用藥前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因用藥種類較多,要做好詳細的用藥記錄,醫生要熟知藥物的藥理作用和副作用,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用藥,短期用藥能達到治療目的就不要長期用藥。
4 老年病科可對老年疾病進行全面整體的治療
老年人由于年齡關系,常常同時患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神經精神等多系統的疾病,如果分科看病,就可能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建議老年人初診最好先到老年科。這是由以下幾個方面決定的:
4.1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隨著老年人的年齡增長,機體出現一系列衰退性的變化。故老年人需要安全、飲食、運動、自我保健全方位的健康知識,而老年病專業人員是老年人得到全方位健康知識的基本保障。
4.2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老年人精神活動能力減弱,如記憶力下降、孤獨、抑郁、多疑、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等。這時老年病專業人員的耐心、熱心和良好的溝通技巧是有效加強情感溝通的橋梁。
4.3 老年人患病的特點:
4.3.1 發病緩慢、臨床表現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感受性的降低,往往疾病已經較為嚴重,卻無明顯的自覺癥狀或臨床表現。老年病專業人員善于觀察老年人的病情變化,可以準確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為及早診斷提供依據,避免延誤診治。
4.3.2 多種疾病同時存在:約有70%的老年人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故治療老年病要綜合考慮影響老年人健康轉歸的各種因素,制定全面的治療護理計劃。
4.3.3 病程長、恢復慢、并發癥多:老年病人免疫力低,抗病與修復能力差,致病程長、恢復慢,而經驗豐富的老年病科專業人員會特別注意觀察病情,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療護理目標,協助老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一、我國老年護理問題的發展概況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在日趨延長,因此便導致了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人口老齡化。面對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的嚴峻局面和隨之出現的諸多健康問題,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良好的老年護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促進老年人健康,已成為臨床護理的額重大課題。老年護理學即以老年人和老年社會為研究對象,認識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變化規律及社會與老人的關系,從而進行研究、診斷和處理老年人對自身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的學科。老年護理除了對老人進行疾病的護理,還包括飲食、活動、心理、生活方面的護理。
二、我國老年護理的具體內容
(一)飲食方面
老年人所需要的主要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水和礦物質。因為老年人對蛋白質分解代謝的能力增強、對蛋白質的利用能力降低,容易出現負氮現象,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需要適當增加。對于老年人而言,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因此要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食牛奶、蝦、海帶等含鈣較豐富的食物。老年人常常有維生素缺乏的現象。尤其應注意對VitA、VitB、VitC、VitE的攝取,這些維生素主要存在于各種水果和蔬菜中。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針對老年人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補充了四點:(1) 食物要粗細搭配、松軟、易于消化吸收;(2) 合理安排飲食,提高生活;(3) 重視預防營養不良與貧血;(4) 多做戶外活動、維持健康體重。常常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原因有:消化功能的衰退、活動能力的下降、疾病因素、藥物因素、飲食方法不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老年人的飲食護理:平衡膳食、飲食易于消化吸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活動方面
適合老年人的活動項目有:步行、慢跑、跳舞、太極拳等,老年人進行適當的活動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城代謝、保持充沛精力、增強自身免疫力。老年人在活動時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和自我監護,以防發生意外。運動中若出現胸悶、氣短、頭暈、心悸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運行并及時就醫。對于患病老人的活動指導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并發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狀態。除了要關注活動外,還要注意老年人的休息,做到勞逸結合。老年人有特殊的睡眠習慣:睡眠時間短、早睡早醒、夜間睡眠淺而警醒,因此及易發生睡眠障礙。導致睡眠障礙的常見原因:機體老化、疾病的影響、環境改變、心理因素。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護理措施:(1) 創建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2) 幫助老人養成良好的睡眠環境;(3) 誘導睡眠,進行背部按摩,促進肌肉的放松;(4) 進行心理護理,五要根據醫囑選用藥物治療。
(三)心理方面
老年人經常出現的消極情緒包括失落感、孤獨感、自卑感、衰老感、死亡感。這些不良情緒初期表現為生理上的變化,出現失眠、不安,持續時間較長后,會造成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有生理功能的減退、社會地位的變化、婚姻及家庭關系的處理、疾病因素等。對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維護,要求做到:(1) 加強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教育老年人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樹立老有所用的新觀念、善于自我排解;(2) 關心老人、尊敬老人,多與老人溝通,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3) 注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堅持適當運動。
(四)日常生活
老年人的居室內要注意溫度、濕度、采光、通風等問題,室溫一般維持在20℃~24℃為宜,濕度在55%左右,保證室內光線明亮、陽光充足,每天通風至少一小時以上,照明燈應注意使用安全。居室的布置要簡潔得體,移去可能影響老年人活動的障礙物,若有步態不穩的老年人,應準備一根長度適宜、堅韌牢固的手杖。廁所和浴室要做好地面的防滑措施,必要時在墻上安裝扶手。多數老年人會存在皮膚衰老的現象,出現皮膚松弛、變薄、干燥,皮膚抵抗力降低。因此要注意老年人皮膚的清潔,每天用溫水洗臉、定期淋浴,衣著要寬松、舒適,不妨礙活動。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老年人,要做到定時翻身,保持衣被的清潔,防止壓瘡的發生。最后要加強藥物的健康指導,做好老年人用藥的解釋工作,鼓勵老年人首選非藥物性措施,加強家屬的安全用藥知識教育。
三、結語
我國的老年人口在日趨增加,老齡化問題愈來愈嚴重,但我國的老年護理起步較晚,因此老年護理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諸多的不足。未來在老年護理的不斷探索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但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所有護理人員努力的方向。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5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護理發展現狀及趨勢調查研究”(項目編號:15C256)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薛蕾(1996.2-),女,江蘇揚州人,本科,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護理系,主要研究方向:護理。
參考文獻:
[1]張燕坤.飲食與老年癡呆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