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狀況分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6 16:29: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心理狀況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心理狀況分析

篇(1)

我們選擇的是小樣本調查,調查人數為30人,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在調查中我們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和座談法。

一、結果和分析

根據對本次抽樣調查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當前我校教師心理狀況呈如下特點:

1、教師能夠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在調查中我們發現:66%的教師都能夠真心地去愛護和關心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往。他們認為現代的教育體制與過去有所不同,長輩式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以及當今學生的需要,只有成為學生的朋友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

2、教師能夠積極努力儲備知識,調整心態。21世紀的今天,學校和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著這些挑戰,我校教師能夠積極調整心態。在調查中,100%的教師都能夠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和研究有關教育理論的書籍,并認可自己花錢進行再教育。

3、一部分教師存在職業倦怠感。教師工作的特點使得他們成年累月地重復著工作,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但其成就卻無法獲得及時地反饋,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調查表明,只有50%的教師認為從不后悔自己對職業的選擇,有10%的教師經常后悔對職業的選擇。調查還顯示,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程度有所下降,只有63.3%的教師經常喜歡本職工作;26.7%的教師有時喜歡;10%的教師從不喜歡本職工作,6.67%的教師經??紤]辭職不干,50%的教師偶爾有這種想法。

4、職校教師的社會地位有待提高。調查中當問及職業教育在社會上處于什么地位時,76.6%的教師認為職業教育社會地位極低,處于滑坡狀態。在30名被調查者中,有76.6%的教師認為工作環境非常不符合他們的期望。

5、職校教師在工作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壓力。通過對隨機抽樣的30人的調查我們發現,教師在工作方面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壓力,一些人正在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困擾。其中有66.7%的教師感覺工作壓力特別大,他們的壓力來自于領導的認可程度、同事的看法以及繁重的備課工作等。其中90%的教師認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已遠遠跟不上當今社會的需求。

二、建議

1、教師要敢于正視工作中責任感與自我實現的沖突,要善于從每一節好課中體驗成功,從每個學生的點點滴滴的進步中體驗成功。

篇(2)

1 引言

2006年5月18日,新華網報道,海南僑中初二(4)班的學生因說謊被老師用雨傘鐵柄毆打,上身及兩臂共有11處傷痕,引起了很大震動。教育界諸如這類惡性事件近些年來在媒體的報道中從未間斷過。憤慨之余值得深思: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怎么竟從神圣走向邪惡,從學生身心的呵護者走向“殘殺的劊子手”?在諸多的原因中心理健康是一個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先決條件,因此其心理狀況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1999年董文軍做了一項《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的科研課題,調查結果中小學教師心理癥狀的檢出率是34.8%。商洛到目前為止心理健康教育幾乎還是空白,農村初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是處于被忽視狀態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調查商洛地區初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掌握他們實際存在的心理問題,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農村初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了解提供參考,希望能引起重視,加強對他們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使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2 對象與方法

2.1 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商洛市的農村初中選擇了9所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30份,收回有效問卷279份,其中男152人,女127人。

2.2 方法 本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自編的個人基本情況調查同卷,使用統一指導語,對被試進行測試。癥狀自評量表采用1~5記分:1=從來沒有,2=輕度,3=中度,4=重度,5=嚴重;個人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教齡、婚姻狀況等項目。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3 結果

3.1 農村初中教師SCL―90測查的整體結果與分析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279名被試中,有199名總均分小于2,占總人數的71.3%,心理健康受損檢出率為28.7%;從單項因子看,有強迫癥狀者最多,占總人數的48%;有精神病性癥狀者最少,占總人數的21.4%;其余因子按所占百分比從多到少依次是偏執、抑郁、軀體化、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癥狀。

本調查結果顯示:有28.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與張永忠等對江西贛州、吉安兩市農村初中教師的調查研究結果28。3%基本一致;各因子分和總均分的程度和李東斌《山區農村中學教師自測健康的調查與分析》、李建芹《新鄉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調查研究》、王龍《張掖地區農村初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董文軍《關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衛生現狀的調查與思考》、吳小鷗。潘孝富《初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的研究結果相比指數普遍偏高。在其他研究中位于前面的是強迫、人際敏感、偏執、抑郁。而本研究中位于前面的是強迫、軀體化、抑郁、偏執。這說明可能位于陜南貧困地區的商洛農村初中教師的工資待遇、住房條件、生活水平、醫療保險等制度還不夠完善,受工作及生活各種事件的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尤其軀體癥狀嚴重。

3.2 農村初中教師不同群體SCL―90測查結果的比較與分析。

3.2.1 不同性別教師SCL―90測查結果的比較與分析 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別教師在9個項目上的各因子分和總均分均無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說明本研究不存在性別差異影響心理健康狀況。3.2.2不同婚姻狀況教師SCL―90測查結果的比較與分析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除恐怖、敵對外,已婚教師的總均分和各因子分都高于未婚教師,在軀體化方面已婚教師和未婚教師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其余因子上已婚教師和未婚教師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可能與商洛地區農村初中教師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有關。已婚教師和未婚教師相比,已婚教師面臨更多的家庭問題,家庭經濟問題、孩子照料問題等使家庭負擔較重;家庭社會關系的內容增加了。以夫妻關系為主的一系列家庭社會關系這些也會影響到工作,諸如此類的問題使已婚教師工作壓力或多或少的增加,壓力過重、過長就會影響身心健康,導致以上幾項指數水平明顯高于未婚教師。

3.2.3 不同年齡、不同教齡教師SCL―90測查結果的比較與分析見表4、表5。

從表4可以看出,41~60歲年齡組的人各項因子分都明顯高于20~40歲年齡組,并且在總均分和各因子分上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從表5可以看出,1~10年教齡組教師的各項因子分都明顯低于11年以上教齡組,并且在總均分和各因子分上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從表4、表5可以看出高年齡、長教齡的教師在各因子分上都明顯高于低年齡、短教齡的教師,并且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與長期以來家庭、社會對高齡組人的角色期望值水平較高,承擔的任務偏重有關。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他們身體的不適感增多,心理緊張度較高;高齡組人經歷過的挫折較多,在教育教學改革中他們較低齡組人更難改變定勢的觀念、方法。這一系列原因使高齡組人長期承擔各種較大的壓力,使他們產生更多的負性情緒,產生較重的職業倦怠心理,對工作、生活的滿意度逐漸下降,導致高齡組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

篇(3)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人的身體、增強體質、完善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體育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重要一員,與其他教師一樣,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責任。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要具有健康的體魄,還應該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體育教師的心理行為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學生心理發展,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已經不能被忽視。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通化市區所在的12所中學的體育教師進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教與學、心理學等相關書籍作為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制定相關問卷,進行實地發放,共發放問卷82份,收回82份,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為97.56%。

1.2.3訪談法

實地對其中幾所學校的教師進行走訪,以深入了解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現狀。

2、體育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通化市中學體育教師主要存在煩躁、易怒、焦慮、抑郁等主要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個人原因

體育教師在學校既要承擔體育教學、指導課外體育鍛煉和課外運動訓練,還要協助學校領導搞好學校體育管理工作、維護場地器材等工作,有的甚至還要抓學生紀律,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憊,影響了心理健康的正常發展。

很多學校體育教師在學校內評定職稱、選教學優秀及其困難,與其它學科教師相比并不占優勢。有的學校甚至規定班主任評職時多加分,這一下就把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老師在評分上拉來了檔次,因此心理上極為不平衡,工作沒少干,卻不被學校領導認可。

2.2社會因素

社會上的輿論給體育教師很大的壓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是對體育教師的一個總體評價。對體育課的印象就是“一個哨,兩個球”,誰都能上體育課,等等輿論給體育教師的心理造成了負面影響。久而久之,出現工作情緒的減退,厭煩等心理。

2.3學校因素

學校領導對體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體育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規定:初中每周三課時體育課,高中每周兩課時體育課。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校存在消減體育課時,擠占體育課時情況。有的學校體育課都被科任老師和班主任占用了,在其他學科老師眼里,體育課是無關緊要的,主科多上幾節課,會提高學生成績,影響到升學率的。有的學校甚至根本取消了體育課,全部時間都放在文化課學習上,體育教師沒有課上,而且學校還要求坐班,剩余時間就打網絡游戲,有的甚至賭博、喝酒等等,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3、針對中學體育教師出現的狀況應采取的措施

3.1自我緩解壓力

體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關注自己的情緒,要努力克制自己,并能找到合適的宣泄方式,切莫將怨氣撒在學生身上。充實自己的生活,使其豐富多彩,擴大人際交往,以舒緩精神壓力和提升生活質量。

3.2為體育教師創造平等的工作環境

正確對待體育課,盡量少占用、不占用體育課時,給體育教師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學校要對體育教師的付出給予回報,課間操、課外活動、課余體育訓練都要給相應補助,以提高工作積極性。對于國家規定的勞動保護要按時發放,評定職稱要適當的放寬一些政策,解除后顧之憂,體育教師才能將學校的體育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3.3加強與外界的交流

由于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接觸的范圍,最多是和同行有個交流,和社會其他人群溝通甚少,但課余時間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比如和球友一起打打籃球、踢踢足球,組織俱樂部,周末搞友誼賽,這就加強了與社會的交流,鍛煉身體的同時還結交了新朋友。

3.4呼吁社會正確面對學校體育的重要意義

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增強體質是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體育教師通過組織和指導學生各種體育活動來實現這一任務。學生時期是其身心發展快速時期,此時加強對學生體格、身體素質和心理等方面的培養對其一生都將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學校和家長要真確看待這一問題,既關系到個人的全面發展,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

4、結論

學校要高度重視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既影響自身的發展,又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要努力提高體育教師的待遇和地位,以此來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參考文獻:

[1]賈曉波.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素質[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

[2]王建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1.9

篇(4)

本研究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哈爾濱市高中教師分層抽樣,選取了省重點、市重點和普通高中教師若干人進行了心理問卷測試,每個層次均是大樣本,發放問卷共4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得349份有效問卷,有效率87.3%,更好地體現了調查樣本的代表性、典型性與普遍性。

SCL-90總體情況:該普通高中教師群體統計結果表明,SCL-90總分超過160分的人數為100人,占被調查教師的28.7%;總分超過200分(包含200分)的人數為38人,占被調查教師的10.9%。(具體數據見《黑龍江教育?中學》2014年第6期第35頁表2。)

普通高中教師與全國常模(87版)相比,總分、總均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性項目上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軀體化因子與常模有極顯著差異,高于全國常模,即教師有明顯的各種軀體不適的癥狀表現。(具體數據見《黑龍江教育?中學》2014年第6期第35頁表3。)

通過數據篩選和對表格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SCL-90調查顯示哈爾濱市普通高中教師輕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8.7%,有10.9%的普通高中教師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題;在測量的9個心理因子中,軀體化癥狀最為嚴重,大約占到調查群體的8.02%。

案例分析

【案例1】

王老師,男,26歲,是一名年輕教師。最近總感覺胃不舒服。王老師在學生時代就不好好吃飯,挑食,還經常喝冷飲。所以經常會有胃不舒服的癥狀,他以為是小毛病,自己也沒在意。工作后,由于事務繁忙,王老師就把病痛的事放在一邊了。就在前不久,他在學校食堂剛吃完飯后吐了,他自己覺得休息一會兒就好了。沒想到連續幾天都這樣,在同事的幫助下,他才到門診掛了腸胃科,做了檢查,結果顯示腸胃并沒有問題。

王老師覺得既然醫生都說沒有問題了,他還是沒有在意,繼續工作??刹⊥磾鄶嗬m續地折磨著他,讓他實在難以忍受。后經同事介紹做了心理咨詢,結果顯示,王老師患上了軀體化障礙。

【分析】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影響的。當一個人心理長期處于一種過度的緊張焦慮狀態時,就會導致身體出現相應的反應。而王老師正是出現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的高焦慮所產生的軀體化癥狀,即我們常說的身心類疾病。軀體化癥狀特征多種多樣且反復出現,有模擬的神經系統癥狀,患者反復申述變化不定的軀體癥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和任一部位,他們強調眾多的軀體癥狀,常常到綜合性醫院尋求治療,很少主動提出心理問題。常見的癥狀是:腸胃道感覺(疼痛、打嗝、 反酸、嘔吐、惡心等),異常的皮膚感覺(癢、刺痛、燒灼感、麻木感、酸痛等),可伴有明顯的焦慮與抑郁情緒。

對于這類病癥首先進行放松訓練,也可以進行系統脫敏,如果病癥較嚴重可以口服少量藥物進行緩解,必要時可配合理療等物理治療。

【案例2】

李老師,女,35歲,是一名青年骨干班主任教師。最近總是感覺胸悶、手發麻、心慌,這種癥狀大約每年都會出現兩次,也曾去醫院作過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李老師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心臟本來也不太好,身體有些吃不消,家里還要照顧剛剛上幼兒園的女兒,前不久有一同齡同事患病做了心臟支架手術。

后經丈夫陪同做了非常詳細的檢查,大夫診斷為由于工作壓力大導致的心因性神經功能紊亂,后又經幾家大醫院診斷都無大礙,確定為心因性軀體化癥狀。

【分析】心理暗示會在不經意間對一個人身心產生影響,特別是當一個人長期處于過大的工作焦慮水平和家庭生活壓力之時,就容易對外界做出夸大的反應。而李老師正是由于自己處于這樣一種狀態中加之身邊同事患病等消極心理因素的暗示,從而導致軀體化癥狀的出現。這是李老師未意識到的,也是對所焦慮事情或責任的一種逃避。

對于這類病癥首先讓患者從意識層面有良好的心理認知,幾家大醫院相同的診斷已經能夠消除她大部分的軀體化癥狀,李老師還要注意平時的放松訓練以及進行積極的暗示,多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多參加娛樂活動和體育鍛煉。

原因分析

無論哪個年齡段的教師都反映有軀體不適感。究其原因,這些癥狀可能與教師長期伏案工作有關,也可能與教師過度壓力及緊張焦慮水平有關。過往的研究表明,教師這個職業是高壓力職業,容易產生情緒耗竭與職業倦怠。教師的各項軀體不適感及飲食睡眠問題往往是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其實,軀體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潛意識通過這種癥狀和反應回避某一事情或責任,也可能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和照顧等,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學校和家長對教師工作的過高期望。

在多元發展的現代社會,社會對教師有著極高的期望,這種社會期待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轉化為教師的自我期待,使教師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同時,家長對教師的要求幾近苛刻,這也使教師不堪重負。與此同時,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在承擔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必須接受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通過各種考試等,身心負擔極大。教師既要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潮流又要迎合家長確保升學率的需求,而這兩者往往不能統一,使得教師心理矛盾沖突加劇,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教師聘任制的實施,導致了教師多種心理問題的出現。

學校和家長給教師帶來的壓力會轉化為教師工作的高焦慮,如果調整不好就會出現軀體化癥狀,這是典型的心理問題軀體化的表征。

第二,社會地位和家庭責任的雙重壓力。

有些教師雖然在從事教師工作,卻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缺乏職業自豪感。社會要求教師為人師表,教師常常不得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懼。而職業的神圣感和實際社會地位間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師產生內心的角色沖突。另外,高中教師工作任務繁重,付出勞動很多,但由于文憑、職稱、收入等實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使一些教師感到困惑。這種職業勞動價值與職業勞動回報的矛盾,加劇了教師的心理沖突。

教師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尤其是女性教師擔負了更多的責任,教師超常的工作時間勢必造成與家庭責任的矛盾。因此,工作中的矛盾沖突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家庭的責任又不可回避,這種雙重壓力會產生部分教師的軀體化,其實,這就是一種內心無意識的回避狀態。

第三,教師個體人格特征的影響。

除此之外,還與教師個體的人格特質有關。如有的教師過于自卑,不善與人交往,個性刻板,不善調節,等等,使得他們在同樣的外部壓力下更易產生軀體化問題。

應對策略

我們要認識到心理問題導致軀體化癥狀是可以疏導和治療的。由于心理健康狀況導致個體身體癥狀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心理問題,通過積極的心理輔導和治療,身體癥狀是可以緩解和消失的。

第一,學校應為教師創設溫馨舒適的工作環境。

除了社會應當給與教師正確的關注與評價之外,學校應定期為教師做心理健康測評。針對教師中較為常見的飲食睡眠、軀體不良癥狀等,學??梢杂嗅槍π缘亻_展宣傳教育,幫助教師了解“心身疾病”的概念,讓教師能夠認識、判別自身的心理狀況。通過宣傳和講座,讓教師掌握一些正確的壓力應對方式。建議開展一系列團體心理活動和體育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強身健體、減少軀體癥狀,另一方面也能夠較好地緩解一些教師的焦慮抑郁情緒。

第二,掌握放松訓練的技巧。

在一個非常放松的環境里仔細體驗心理焦慮時身體哪些部位的肌肉變得緊張。再把緊張的肌肉逐漸繃緊,堅持數秒后自動放松。然后雙目微閉,緩慢進行深呼吸,重復幾次,使心情平靜下來。注意吸氣的時候要“深”,要“滿”,吐氣的時候要“慢”,要“勻”。平時經常練習會減少或消除軀體化癥狀的出現。

第三,掌握系統脫敏的技巧。

系統脫敏是將放松訓練和條件反射原理結合運用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痉椒ㄊ牵诨颊叱霈F焦慮或恐怖反應時,同時引起一個與之對抗的肌肉松弛反應(放松訓練),以使患者原來的不良反應強度減弱,這種做法又稱交互抑制。將交互抑制按等級排列,從弱到強,漸次實施,直到最終消除患者的不良反應,此即系統脫敏。

應用時,要求我們先進行放松訓練,待全部放松程序完成后,要患者按假定焦慮等級的第一種情景進行想象,看自己是否會出現緊張。如果感到不緊張,肌群繼續呈松弛狀態,便可轉入下一個情景。假如在某一個情景的想象中感到存在緊張狀態,即應在自覺緊張的肌肉部位做一遍放松練習。以此類推,直到每一個情景均不感到緊張為止。

第四,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和積極參與公益心理輔導。

篇(5)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特別是近10多年,民辦高校在我國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2003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和實施,為民辦高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近年來,一批辦學實力強、教育質量好的民辦高校通過國家教育部的評審通過,成功升格為本科院校。在相關機構的研究調查中表明,我國高校一部分教師的壓力過大,并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教學工作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民辦高校尤為突出。新升格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師大多數是本科學歷,甚至是??茖W歷,大多數的民辦??茖W校原來把重心放在招生、擴大學校規模上,學校升格本科院校后,民辦高校的發展開始從量的擴張轉變到質的提升,這使教師面臨著學歷提升、職稱晉升、科研工作等諸多的壓力。

一、壓力狀況

1.學歷提升的壓力

民辦高校的創辦資金主要來自于民間和社會團體的投資。1997年7月,中國國務院了《社會辦學條例》,確立了社會辦學力量的法律地位。大量的民辦高校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民辦高校進入快速成長階段。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民辦高校開始大量的招聘教師,但由于薪酬待遇、社會地位等都與公辦高校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進入民辦高校的大多數是專科或非全日制本科的畢業生。民辦高校升格本科院校以后,原來相當一部分的老資格的教師的學歷明顯與學校層次不相匹配。所以他們就面臨著提升學歷的壓力,專科提升到本科或者本科提升到研究生。但是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在教師提升學歷方面的學費補貼較少甚至沒有,并且大部分的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時間和精力不充足,但學校的發展對教師的學歷提升要求比較迫切,所以新升格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師面臨著學歷提升的壓力。

2.職稱晉升的壓力

近十年來,我國民辦高校發展勢頭強勁。在全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民辦高校數量占了近四分之一,在校生人數占普通高??側藬党^五分之一。但制約民辦高校發展的因素仍然很多,教師職稱評定是主要因素之一。新升格民辦本科院校原有的教師隊伍里大多數教師只是助教、講師職稱,副高職稱的很少,高級職稱的更是鳳毛麟角。升格本科院校后,學校對職稱的要求也提高了a而相對于公辦高校教師,民辦高校教師由于資源缺乏、專業研究基礎較弱、起步晚等原因,在申報副高以上職稱的道路上舉步維艱。在廣東省高等學校副教授、副研究員職稱評審資格條件中,要求論文、著作類理工類4篇(部),文科類5篇(部),其中在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不少于2篇,同時對參與完成科研項目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民辦高校的教師長期以來把更多的時間耗費在日常教學以及班級管理中,在缺乏一定的指導下,對于確定自身的專業研究方向、如何申報完成科研項目以及撰寫高質量的論文并發表非常模糊,缺少方法和思路。

3.科研工作的壓力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科研是現代大學辦學功能的集中體現。新升格民辦本科院校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誕生的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承擔著科學研究的重要職能??茖W研究是一個厚積薄發、反復實驗的過程,由于民辦本科院校辦學歷史短、學術積淀淺、教師科研意識不強,同時也難以獲得官方提供的科研立項,這些都極大地阻礙了民辦高校教師科研能力的發展。但由于院校的升格,不論是學校對教師科研量的要求,還是職稱評定對教師科研質的要求都不同于以往。這種科研壓力突然增大,使大多數教師一時適應不過來,對職業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心理負擔很重。

4.協調工作與家庭的壓力

民辦高校的運轉經費主要來源于學生的學費,為了節約人工成本,民辦高校的教師資源比較緊張,這就導致了民辦高校的專任教師都要承擔比較繁重的教學任務。公辦高校的教師一般周課時是8學時,而相當一部分民辦高校的教師的周課時達到16學時-20學時。學校升格本科后,對老師不僅有教學任務的要求,還增加了科研工作的量和質的要求,并且大部分的教師還面臨著提升學歷和職稱晉升的壓力。新升格的民辦本科院校一般都只有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原有的一批教師的年齡現在大多位于30 40歲之間,這一批老師是學校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的中堅骨干力量,但同時也是家庭的主要支柱,承擔著教育小孩、照顧老人的繁重的家庭責任。這就需要教師要充分的協調好工作和家庭的關系。

5.職業前景規劃的壓力

民辦高校的教師不屬于事I單位編制,所以相對于公辦高校教師而言,不僅收入待遇較低,同時也不能享有較好的社會地位及較完善的社會保障。但同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一樣承擔著教書育人、文化傳承的任務,也就是說,社會公眾對民辦高校教師的要求并沒有降低。升格本科院校后,教育部門及社會對于學校的科研及社會服務功能要求更高。在較低的社會認同和較高的社會要求的矛盾中,新升格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師對職業前景的規劃比較迷茫。而由于其前期積淀少、專業視野狹窄、科研觀念落后等原因,升格本科院校后,教師按照學校的要求與規劃完成學歷的提升及職稱的晉升,也遇到了較難突破的瓶頸。

二、教師壓力偏大的不良影響

篇(6)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護生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獨立工作崗位的第一步。兩個月的實習中,護生在焦慮、抑郁和人際關系敏感等負性情緒方面存在較多問題,這可能與學習方式、角色沖突、就業壓力和生活環境等因素有關。此次調查的結果與同類調查的結果相比無特殊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003級已進入臨床實習近3個月的護生191名。其中,女生182名,男生9名,年齡21~24歲。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焦慮自評量表(SAS)、自評抑郁量表(SDS)和實習期間可能導致焦慮及抑郁產生的因素三部分組成。以寢室為單位或網絡個人為單位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時間為2007年5月8~13日。共發放問卷85份,收回74份,有效74份。收回率為87.06%,有效率為100%。

1.3 統計方法

將答卷整理分類,全部資料輸入計算機,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2 問卷的內容和調查結果

第一部分為焦慮自評量表(SAS),采用原始分進行分析,40分以下正常,40~49分為輕度焦慮,50~59分為中度焦慮,6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護生焦慮的程度:輕度焦慮33人(44.6%);中度焦慮3人(4.1%);重度焦慮1人(1.4%);其余37人(50.0%)為正常。

第二部分為自評抑郁量表(SDS),針對護生的實際情況修改版本。采用原始分進行分析,36分以下為正常,36~45分為輕度抑郁,46~55分為中度抑郁,55分以上為重度抑郁。護生抑郁的程度:輕度抑郁30人(40.5%);中度抑郁4人(5.4%);重度抑郁1人(1.4%);其余39人(52.7%)為正常。

第三部分為實習期間可能導致焦慮及抑郁產生的因素,護生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角色轉變對護生的心理影響

護生的角色由在校學生轉變為護士,相應的義務增加了,責任心也增強了,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全面的臨床護理操作技術,要求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去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也擔心操作過程中發生護理差錯或醫原性傷害等。由于受傳統習俗和社會偏見的影響,有些護生產生了消極的應對方式,如專業思想不牢固,自卑心理,心不在焉,常有煩躁、緊張、焦慮和抑郁等消極情緒。

3.2 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近年來,醫學類畢業生的就業率呈下降趨勢,城市醫護人才呈飽和狀態,大醫院抬高就業門檻,民營醫院吸收能力有限。社會就業方向發生變化,城市重點補充社區,農村重點補充鄉鎮,整個就業重心下降。而護生的擇業心態和擇業價值觀存在一定問題,就業目標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的大醫院[1]。盡管大城市、大醫院的要求高,競爭激烈,但大部分護生仍不愿意到小城市和基層醫院就業。

3.3 臨床經驗方面的影響

雖然護生實習前進行了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訓,但面對患者時,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能力、應急能力和操作技能均感到不足[2]。有些護生擔心自己的理論基礎不夠扎實和護理技術不熟練,從而產生緊張、自卑、焦慮或抑郁情緒;有的則比較自信,認為自己具備了較全面的能力,擔心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少。

3.4 帶教老師的因素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提高了。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層次逐漸由原來的中專向大專、本科發展。但是某些帶教老師的觀念則沒有轉變,由于自身素質不高,不能滿足本科護生的需求,由此使護生產生了焦慮和抑郁。

4 對策

4.1 穩定護生的專業思想

受傳統習俗和社會偏見的影響,護生感到護理工作缺乏社會支持,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認可,由此便產生了消極的應對情緒。對此,應通過加強護生的專業思想教育,提高其對護理專業及工作的理解和熱愛,使其認識到,只要有嫻熟的技術和熱情、周到的服務就會贏得病人的尊重和信賴,得到社會的認可。

4.2 預防醫療差錯或事故措施

應教育護生強化“三基三嚴”知識,加強責任心和護理安全意識,避免盲目執行醫囑,做到醫囑“五不執行”。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增強責任感,強化慎獨的工作精神,以預防差錯事故的發生[3]。

4.3 確立正確的擇業觀

護生要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除要強化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技能外,還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市場競爭力。學校方面應加強就業指導,增強服務意識,幫助護生樹立健康、向上的擇業觀;積極提供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做到有的放矢,為護生創造良好的擇業環境。

4.4 帶教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帶教老師要改變傳統觀念,學習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等基本知識,提高臨床護理和教學水平。把知識傳授與技術訓練結合起來,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護生分類帶教。在帶教過程中對實習護生要求不要過高,要調動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她們積極參與臨床護理,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及自我調控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幫助她們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促進其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4.5 加強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

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的提出,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學校要重視護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的培養,幫助護生減少人際關系問題帶來的心理困惑,減輕心理的焦慮及抑郁。同時,要重視非語言的培養,把所學的護理禮儀、護理美學等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4.6 適當運用心理防御機制

心理防御機制是個體應對挫折情景的一種潛意識的心理適應機制,它通過調整自身的價值系統,改變對挫折的認知,緩解內心沖突,減輕負性情緒[4]。護生應學習心理防御機制的相關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的幫助下有效地運用該機制,提高自我調節能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葉濤.當前醫學生就業面臨的形勢和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15:96-97.

[2]吳蓓雯.護理本科生臨床前期實習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護理雜志,2005,5(22):7-8.

[3]李群英.淺談護理差錯的發生及預防措施[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6,4(12):121.

篇(7)

社會環境的刺激因素引起個體心理應激反應,從而產生多種心身障礙。心理健康問題是引起精神活動障礙,加重軀體疾病的主要原因。交通警察常年露天工作,直接、長期地暴露于交通廢氣、高噪音侵害的工作環境中,易導致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問題[3]。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參加健康體檢的交通警察群體進行以軀體化癥狀為表現的心理障礙篩查,了解我市某警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為警察群體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2012年7月~9月來我院進行團體健康體檢的交通警察體檢者共2939名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674份,有效應答率90.98%,其中男性2359名,女性315名,分別占該群體參檢人數88%,12%。

1.2方法

1.2.1篩選方法 采用以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為主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其中調查項目包括年齡,性別等社會人口學特征,以及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中20個常見癥狀項目,問卷調查方式為體檢者自行填寫為主,醫生詢問補充為輔。

1.2.2篩選工具及判定方法 ①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2]:由上海仁濟醫院心內科毛家亮編制,該量表共有20個癥狀項目,分成4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癥狀9項,焦慮癥狀5項,抑郁癥狀4項、焦慮抑郁癥狀2項[3-5],其重測信度ICC值為0.96(P

1.2.3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epidata3.0構建數據庫,雙遍錄入法,核對無誤后再進行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統計方式包括統計描述,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P

2 結果

2.1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2674名交通警察,根據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所列癥狀的統計,心理障礙陽性人數為116名(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所得總分≥40),占體檢人數的4.43%;其中男性陽性人數為102,占男性體檢人數比例為3.32%,女性陽性人數為14,占女性體檢人數比例為4.44%;各個因子陽性比例較低,均低于20%,軀體化癥狀因子陽性比例為5.27%。(表1)

2.2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主要癥狀人數統計情況 單項陽性癥狀比例最高的七項,比例均高于20%。分別為軀體化癥狀四項,包括易尿頻、尿急,咽部不適、喉嚨有阻塞感,呼吸困難、喜大嘆氣,頭暈、頭痛;焦慮癥狀三項,包括經常會擔心自己生病,肢體易出汗顫抖或忽冷忽熱,強迫感(強迫思維、強迫行為)。其中,男女比例差異較大的陽性癥狀為頭暈、頭痛,分別為28.83%、41.27%,其余陽性癥狀比例基本相似。(表2)

2.3軀體癥狀因子與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狀況相關性分析 軀體化癥狀因子得分與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總分間的相關系數高達0.921,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心理障礙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高發疾病,越來越多的心理障礙患者以軀體化不適為主訴前往綜合性醫院就診[1]。大量研究證實,現代人容易患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是精神上面臨著來自社會、經濟、工作、健康等越來越多的竟爭和壓力[7]。交通警察常年露天工作,直接、長期地暴露于交通廢氣、高噪音侵害的工作環境中,更易導致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問題[2],尤以軀體不適癥狀為主訴的心理健康問題為甚。目前,國內外對疾病與心理因素互相影響的認識水平已經有提高,但較需要應對的現實問題還遠遠不夠。綜合醫院各科均存在大量的以軀體不適癥狀為主訴,臨床上找不到疾病診斷依據,或者有相關疾病,但其自我癥狀與疾病嚴重程度不符的患者,而這些實質是心理障礙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癥狀,與傳統意義上精神科的心理障礙患者并不完全相同。

本研究應用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2](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作為健康體檢人群心理障礙篩查,發現廣州市交通警察人群中,心理障礙陽性比例較低,僅占該人群的4.43%,與廣州地區各類精神障礙加權時點患病率[8]基本持平;其中男性陽性人數為102,比例為3.32%,女性陽性人數為14,比例為4.44%,這表明本交通警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分析交通警察各個因子情況,因子陽性比例較低,均低于20%,軀體化癥狀因子陽性比例為5.27%。軀體化癥狀因子與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r=0.921,P

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警察隊伍對當今社會非常重要。因此,這個群體的身心健康狀況應當受到重視,體檢能及早發現人群中疾病的危險因素,通過及時改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是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觀察對象屬于高壓力工作群體,工作崗位特點是經常暴露于交通廢氣、高噪音環境和經常處于壓力應激狀態。因此采取減少交通廢氣排放,降低城市噪音,定時輪崗減輕壓力等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減少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軀體不適癥狀的出現,從而減少軀體疾病伴發心理障礙或由心理障礙而引發的軀體疾病。已有的研究發現,部分心理障礙的發生具有性別差異,由于性激素以及對對應急壓力的行為模式不同,女性較男性更易發生心理障礙[9],提示防治伴有軀體化癥狀的心理障礙時,應注重采用個體化,心理疏導與身體疾病治療相結合的綜合干預措施。

首次在較大型群體健康體檢中采用毛家亮醫生研究的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為主,適當增加年齡,性別等社會人口學特征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配合度高,花費時間、人力少,應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體檢群體作為自評量表可行性較好,方便與其他人群調查結果進行比較。不足之處是應用橫斷面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體檢者自己主觀判斷受體檢時的健康狀態、情緒等因素影響,較難統一的判斷標準。隨著我國心理障礙的診斷標準的統一和交警健康狀況記錄系統的完善,可采用隊列研究來提高研究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文源.綜合醫院精神醫學問題的認識[J].醫學與哲學,2010,2:9-11.

篇(8)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意,經過調查得知,全國有13%的中學生有心理問題。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有遺傳因素,也包括社會環境等因素。農村經濟發達緩慢,中學交通不便,教學信息比較落后,農村初中生的心理素質較差,父母的教育方式會加大青少年產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本文為研究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與父母的教育方式的關系,做以下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根據分層整群抽樣法,以我市下屬某農村中學初一到初三學生為研究對象,總計260名中學生接受調查,男生120人,女生140人。初一學生90名,初二學生88名,初三學生82名。

1.2方法 根據父母養育方式調查和中學生心理調查的方式。采用不記名答卷,測量主要調查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敏感、抑郁等幾個項目。

2結果

2.1 經調查統計得出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男女之間的比較,女同學與男同學在強迫因子和抑郁因子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農村初中各個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學習壓力以及情緒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如表1所示父母教育方式跟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父親干涉以及父親懲罰有正相關關系(P

表1 父母教育方式跟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關(r)

因素 母親情感 父親干涉 母親拒絕 父親懲罰 母親偏愛

總體 -0.064 0.352* * 0.416* * 0.331* * 0.064

強迫 0.032 0,235* * 0.213* * 0.124* 0.102

焦慮 -0.016 0.312* * 0.375* * 0.302* * 0.016

學習壓力 -0.140* 0.213* * 0.421* * 0.321* * 0.065

抑郁 -0.140* 0.245* * 0.231* * 0.125* * 0.120

情緒不平衡 -0.063 0.287* * 0.342* * 0.328* * 0.016

心理不平衡 -0.068 0.285* * 0.345* * 0.312* * 0.065

敵意 -0.015 0.238* * 0.322* * 0.236* * 0.073

人際敏感 -0.012 0.253* * 0.321* * 0.284* * 0.045

3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調查,農村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測出率與李海云[1-2]的研究相同。研究發現,農村初中生最主要的心理狀況是學習壓力。由于學生處于心理青春期,農村學生的考學幾率比城市學生要小很多,農村學生的學習競爭力也比較大,學生只有更刻苦才能考上。中考名額有限,農村中學生學習壓力劇增。農村家庭中,父母多數為農民,有些父母在外打工,使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的學了老師的關懷,來自父母的關心少之又少。因為農村條件的落后,學生更不可能與在外打工的父母聯系。一年只有最多一次見面的機會。父母跟孩子的感情交流非常有限,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的機會,也缺少對孩子的心理關心。農村因為客觀條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學生的心理狀況與比城市學生的心理狀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雖然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但是農村中學教育水平還有待提高。社會經濟發展下的社會風氣的改變也對中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響。

農村初中生男同學在心理不平衡和情緒不平衡等方面的都要高于女同學,女生的神經系統較強,有強大的記憶儲存能力,擅長溝通和語言上的交流。男生的大腦擅長接受運動物體和圖像的刺激,依賴于動作以及空間機械的刺激,對語言刺激并不敏感,男生更適合實驗和運動這種能夠參與的方式。面對老師的講課時,女生要比男生更容易接受,男生會產生厭惡心理,容易分心,有時還會打瞌睡。

隨著近幾年來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多家庭并不重視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農村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由于一些客觀原因,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沒有得到重視,社會經濟帶來的不良風氣也影響了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青少年犯罪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與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著息息相關的關系。通過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城市學生受教育水平可以得到保障,但是農村學生的心理教育并沒有提到日程上來,為了掌握青少年犯罪特點,預防青少年犯罪,應該正確指導父母對青少年的教養方式。國外教育學家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和日常行為,犯罪青少年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父母的教養方式則非常重要,為預防犯罪,必須改善家庭教養方式。

家庭的經濟情況和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父母的關系以及父母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父母過高的期望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壓力,農村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他們希望兒女可以靠學習走出農村走進城市。這種期望給農村初中生帶來巨大的壓力以及焦慮心理,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叛逆心理。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關系,改正教育方式,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是現在農村家庭最重要的課題,也是我國教育的研究方向。無論是國家和家庭以及學生本身都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篇(9)

【中圖分類號】R39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221-01

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期間,常常會面對各種壓力,如若不能很好的應對,不僅會影響自身心理健康和工作績效,甚至會動搖從事醫學專業的決心,從而影響醫院工作次序的穩定。為保持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提高助產工作的質量,有必要了解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同時采取相應的干預、對策[1]。筆者對本市653名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

選擇江蘇省昆山市3所二級醫院醫務人員653名,發放問卷共653份,回收653份,女性為298名,年齡在23歲-53歲,平均39.12歲;男性為355名,年齡在25歲-59歲,平均42.12歲;未婚人員有315名,已婚人員有338名;平均工作時間為12.62年;文化程度為:研究生189名,本科336名,大專128名。

2 方法

2.1 測評工具

(1)焦慮自評量表(SAS)[2],由張(W.K.Zung)編制于1971年。SAS能較好的反映有焦慮傾向者的主觀感受。此量表含有2 0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按照中國常模結果,其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AS每一個項目均采取5級評分制,分為沒有、很輕、中度、偏重、嚴重5級,分別給予0、1、2、3、4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越低。

(2)自行設計原因調查表,共包括了16個相關影響因素:年齡、婚姻、學歷、護齡、職稱、睡眠質量下降、管理層次重視不夠、害怕工作太疲勞而出差錯、擔心對患者處理不當而與病人、家屬鬧糾紛、常與工作伙伴爭論、影響規律生活節奏、對家人照顧不夠、對周圍事物煩躁不感興趣、忘性大、感到自己精力不夠、工作中做事須反復檢查。

2.2 統計學處理方法:填表前統一指導用語,每個人獨立完成問卷。問卷采取自愿、不記名方式,當場獨立完成后立即收回。應用SPSS11.5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

發放問卷653份,回收653份,回收率100%。653名醫務人員的焦慮得分(51.92±9.7)分, 與國內常模比較,t=11.52,p

在自行設計原因調查表中的6個項目作為自變量,以SAS總分標準分為應變量,在α=0.05水平上,以stepwise法,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篩選出影響醫務人員焦慮心理狀況的主要因素。對SAS影響較大的影響因素依次排序為:害怕工作太疲勞而出差錯、擔心對患者處理不當而與病人家屬鬧糾紛、常與工作伙伴爭論、影響規律生活節奏、對周圍事物煩躁不感興趣,一般回歸方程為Y=36.01+0.25X1+0.23X2+0.21X3+0.18X4+0.15X5,見表1。

4 討論

4.1 醫務人員焦慮心理狀況:調查顯示在醫務人員群體中,存在著明顯的焦慮情緒。調查對象焦慮分值(51.92±9.7)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P

4.2 醫務人員焦慮心理狀況影響因素

4.2.1 工作太疲勞而出差錯:由于臨床工作繁重,且多有為急診,要求醫務人員時刻頭腦清醒且反應敏捷,加上目前醫療體制改革后社會人群的健康需求的差距使得醫務人員相對減少,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明顯加大,忙不過來而帶來心理緊張,同時醫療過程中時常有患者死亡,終末處理直接導致醫務人員不良情緒刺激,一旦不能很好的科學調節自我,容易造成心理焦慮。

4.2.2 擔心對患者處理不當而與病人、家屬鬧糾紛:擔心對患者處理不當,而導致病人、家屬不理解以至引起矛盾、糾紛成為影響醫務人員焦慮心理的首要影響因素。隨著法律知識、醫療知識的普及,人群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各項制度的改革,醫療糾紛案件日益增多,工作相對特殊性,病人、家屬更容易產生誤解,醫務人員的壓力較大。

4.2.3 常與工作伙伴爭論:醫療工作有時很難分清具體崗位職責,忙碌時大家都要互相幫助,交接班無法短時間完成,往往造成醫務人員煩躁、焦慮情緒。

4.2.4 影響規律生活節奏:醫務工作人員夜班較多,既影響正常的生活節律,也影響他們與家人的相處和對家人的照顧,這樣長久以往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4.2.5 對周圍事物煩躁不感興趣:由于夜班較多,睡眠質量下降,長期的緊張情緒也容易讓醫務人員對周圍事物減少甚至喪失興趣而感煩躁。

5 對策

5.1 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醫務人員具備良好的倫理道德修養,加強心理衛生知識學習,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耐受力。

5.2 緩解工作與生活的沖突:管理人員應注意開展心理知識培訓,學習如何激發工作積極性,管理人員要多和下屬溝通,注意幫助其調節不良情緒的影響,幫助其解決具體問題或正確發泄不良情緒,正確處理好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5.3 加強科學管理:合理明確分工,建立有效科學的激勵策略,幫助醫務工作人員建立并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建立和諧、融洽的工作關系,達到有效完成工作任務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心理水平。

5.4 增加醫務人員:作為管理者,可試行培養年輕業務骨干,培訓年輕醫務人員、醫生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急救技術等,提高工作的應激能力,全面提升醫療工作質量。

篇(10)

【中圖分類號】 R 395.6 G 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7-0605-03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和人格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部分針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為嚴峻,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既有各種工作壓力、人際與家庭關系和物質環境,同時也有教師自身的人格特征因素以及社會角色沖突等[1-3]。本研究通過分層隨機取樣,在貴州省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獲取代表性樣本,研究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職業壓力、人格特征的關系,為開展少數民族教師的心理干預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貴州省黔西南、黔南和黔東南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為取樣范圍,每個州隨機抽取小學、初中和高中各2所。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由各學校教務處負責召集教師,從每所學校抽取20~50名教師進行測試。共發放測試問卷750份,回收有效問卷542份,有效率為72.3%。其中男252人,女276人,14人未填;小學87人,初中281人,高中159人,15人未填寫;農村105人,城鎮273人,城市147人,17人未填;漢族260人,布依族144人,苗族62人,其他民族65人,11人未填。平均年齡(32±8)歲,平均教齡(10±8.5)a。

1.2 工具

1.2.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4] 共有90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5級評分,分別表示沒有、輕度、中度、偏重、嚴重。該量表在國內外被廣泛使用,主要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8。

1.2.2 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問卷[5] 采用朱從書等編制的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問卷。該問卷共46個項目6個維度:考試壓力、學生因素、自我發展需要、家庭人際、工作負荷、職業期望。本研究根據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和部分教師的訪談,對問卷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問卷共42個項目,每個項目均采用1~5級評分制,分別表示沒有壓力、有點壓力、一般、壓力較大、壓力很大。依據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因素分析,得到學生因素、考試壓力、職業發展、工作負荷、家庭人際關系、組織與社會氛圍等6個因素。修訂后該問卷總體和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96,0.90,0.93,0.86,0.82,0.82,0.87。

1.2.3 艾森克人格問卷(EPQ)[6] 采用龔耀先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EPQ),該量表共包括88個項目,由精神質(P)、內外向(E)、神經質(N)、掩飾性(L)4個分量表組成,每一題都有“是”和“否”2個答案,被試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該量表在國內使用比較廣泛。

1.3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等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中小學教師心理衛生問題 教師SCL-90總均分為(1.87±0.59)。以3分作為臨界值,考察被試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得分為陽性的情況,結果發現,各因子陽性檢出率從高到低分別為強迫癥狀(8.7%)、軀體化(8.1%)、抑郁(7.6%)、人際關系敏感(6.6%)、偏執(5.9%)、敵對(5.9%)、焦慮(5.2%)、精神病性(4.6%)、恐怖(4.4%),心理衛生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6.6%。

由表1可見,不同性別中小學教師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不同教學階段中小學教師SCL-90得分和總均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不同學校所在地教師SCL-90存在一定差異,城市教師得分普遍低于農村和城鎮教師,除偏執外,其余各因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不同民族中小學教師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差異,漢族教師普遍低于布依族、苗族和其他民族教師,但只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和總均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中小學教師EPQ得分情況 見表2。

2.3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職業壓力、人格特征的關系 表3顯示,職業壓力中的P,N與心理健康各因子及總均分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關(P值均

2.4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問卷和艾森克人格問卷評分為自變量,以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總均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型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因素,家庭人際關系,職業發展,P,N,E等6個因素進入回歸方程,可以預測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F=87.628,P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貴州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較差,心理衛生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6.6%。這一結果與國內同類研究結論[7-10]比較一致。提示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予以特別關注。

以往有研究認為,不同教學階段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7,11]。但本研究并未得出類似結論,其原因可能和取樣對象有關:本研究在取樣時,高三年級和初三年級已經放假,調查對象是一年級和二年級教師。由于中學一、二年級教師沒有學生升學壓力,無形中降低了教師工作的難度和出現較重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中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無顯著差異。漢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少數民族教師,特別是侗族、土家族等當地少數民族自治州分布人數較少的民族教師??赡芘c少數民族教師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有關。民族研究學者在有關民族認同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中發現,具有消極民族認同感的個體心理健康水平較差[12]。當前我國西部地區正處于大開發的社會背景中,少數民族教師面臨著民族文化重組和文化認同的多重問題,在此情景下能否構建積極的民族認同感,將會影響到少數民族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提示在開展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工作中,可以從少數民族教師的民族認同和身份認同著手,培養少數民族教師積極的認同感,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貴州民族地區中小學城市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普遍優于城鎮和農村教師,與國內已有研究結論比較一致。貴州省地處山區農村和城鎮交通和信息比較閉塞,生活環境比較單調,除工作、學習任務以外,還有農田里的繁重勞動;經濟負擔相對較重,醫療衛生體系不健全;評職稱、晉級、調資和調崗相對困難,這些因素都在困擾著農村和城鎮教師的生活和工作。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職業壓力對心理健康有較大的影響。在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中,學生因素、考試壓力、職業發展、工作負荷、家庭人際關系和組織與社會氛圍與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間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發現,學生因素、職業發展和家庭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回歸效應,可以正向預測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促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與已有的研究結果[13-14]一致。一般認為,教師職業壓力是產生職業倦怠的直接原因,職業壓力越大,教師出現倦怠的程度就越嚴重[15];而倦怠會嚴重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16]。提示在開展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工作中,可以從教師的人際關系、職業發展等方面著手,改善中小學教師競爭過度、互不信任、缺乏發展的職業環境,創設輕松和諧、樂于進取、相互關愛的工作氛圍。

由于本研究存在取樣數量和取樣區域局限以及樣本有效回收率較低的問題,故研究結論有待進一步驗證。

4 參考文獻

[1] 廖全明.我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中國學校衛生,2005,26(4):346-348.

[2] 徐群.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影響因子的研究.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5):24-27.

[3] 郭成,陰山燕,張冀.中國近二十年來教師人格研究述評.心理科學,2005,28(4):937-940.

[4] 陳昌惠.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著.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5] 朱從書,申繼亮,劉加霞.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源研究.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3):50-54.

[6] 龔耀先.修訂艾森克人格特征問卷手冊.長沙:湖南醫學院出版社,1986:1-41.

[7] 劉艷.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 教育探索,2005(2):99-101.

[8] 任其平.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24(3):37-42.

[9] 楊建華,邊玉芳,蔣蕓.杭州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6,27(3):221-222.

[10]王加綿.遼寧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檢測報告.遼寧教育,2000,19(9):23-24.

[11]王金道.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身心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12(2):174-175.

[12]王亞鵬.少數民族認同研究的現狀.心理科學進展,2002,10(1):102-107.

[13]徐群.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影響因子的研究.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5):24-27.

[14]鄧為國,潘孝富,赫紅英.學校人際氣氛與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27(6):78-81.

上一篇: 應急管理保障體系與措施 下一篇: 民法典婚姻法案例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最新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每天被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 伊人色综合网久久天天 | 亚洲一级AV在线大片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