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6 16:29: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篇(1)

按高等教育專業課程大綱設置的要求,審計學與會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課程一樣是會計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沒有體現出主干的作用來,其教學效果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都遠遠不及會計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導致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種“審計難教,審計難學”的說法,老師上課備課辛苦,學生上課反映平淡,這說明審計學在教學中存在很大的問題。本文將結合多年審計學的工作實踐,主要談談非審計專業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建議,以幫助提高非審計類專業審計學的教學效果。

一、審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

學生對審計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目前我國大學教育階段,審計學課程的教學都是在“大會計”架構下進行的,審計相關課程的內容都是會計或者是與會計有關的知識,這種“就會計學講授審計學”的狀況必然造成學生審計基礎知識視野的局限性,使審計專業學生的適應性受到影響。學生拿學會計的思維和觀念來學審計,認為審計學是對會計學的總結,導致學生普遍認為審計學枯燥,沒有會計等課程生動,這是對審計的誤解。審計學屬于應用學科范疇,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審計不僅是對經濟活動的管理,而且是對國家政治活動的管理。審計行為橫跨了國家政治生活、資本市場運轉和企事業的內部管理,涉及了政治學科、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屬于大管理學科的概念。因此審計源于會計,但高于會計。對待審計學,就不能僅僅以為審計是對會計賬務的修改,審計教材的內容不局限于查賬的分錄。現代審計的重點(涵蓋國家、內部、社會審計)是基于風險的角度來對各種實體的活動進行判斷與評價,這一特點表明審計學不僅不枯燥,而且生動,飽滿。

2、教學內容單一

基于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審計學在教學內容上比較單一。目前多數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注冊會計師審計(民間審計)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傳授職業會計師所具備的知識作為審計教學目標,即會計學專業審計教學的首要目標是使學生能通過注冊會計師審計課程考試,使會計學專業的審計課教育變成了一種“應試教育”,這與審計學的多學科和綜合性是相矛盾的,審計學與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科密切相關,為“應試教育”而圈定的教學內容是滿足不了審計學的特點。同時注冊會計師審計只是審計的一個分支,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同樣是審計中的一部分,而在審計學的教學中幾乎很少涉及到,這與當前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對審計人才的旺盛需求是不相稱的。教材是審計學專業課程的載體,同時也是將審計學專業課程傳輸給學生的一個重要工具,教材內容上的缺陷也導致審計學教學難以拓展。現有教材內容體系無法完全滿足現代審計理論的核心內容。近幾年出版的審計學教材,主要借鑒了西方審計學的內容體系,翻譯痕跡明顯,而內容主要以傳授民間審計的知識為主,涉及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知識較少甚至沒有,教材內容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不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僅僅停留在一般的介紹,對我國審計理論與實務日新月異的改革和發展以及建設性的研究涉及不多。這些導致審計學在教學內容上局限于以介紹社會審計為主的理論與方法的單一學科。

3、教學方式單調

審計學是一門典型的應用學科,因此審計學的授業者應該經常參加實際的審計實踐,從實踐中理解審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利用實踐的經驗來提升審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授課時從實踐的角度來講述審計理論和方法。目前大學的審計學教學基本上局限于課堂講授,即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審計學課程從性質上來看,與其他相關課程(如會計學)有較大的區別,它是一種逆向思維,它要解決的是“怎么樣”以及“為什么”的問題。純粹的理論教學和課堂講授不能適應審計學學科的特點,也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乏味感。當然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起來,通過案例來進行講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案例的選擇又是一個問題,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缺乏必要的實際工作經驗,憑想象編不出適合于各教學階段的案例,很多講授審計學課程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又缺乏必要的調研和實習,也就不足為怪了。二是國內的審計學教材案例不理想,更多的只是文字上對有關情況、背景知識的描述,而缺乏其中具體內容的介紹,這對審計學教學來說幾乎是無用的,因為審計活動充滿了審計判斷,審計判斷需要將具體情況、背景知識與審計理論結合起來。國外的經典案例盡管很多,但它是在國外的政治、經濟、法律環境下發生的,不一定適合中國的教學。三是受限于審計案例的保密性,國內有教學價值的審計案例應當說也不少,只是保密方面的因素,有關的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不會也不愿將其奉獻出來,這也嚴重影響到了這些案例應當發揮的作用。最后,市場上也有不少單位開發出有價值的案例,但各教學單位限于經費的不足,無力購買此類產品。以上原因導致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在非審計類的單位是很難實現的。

4、教學時間不當

對于非審計類專業來說,不少教學單位安排審計學的教學在大四上學期(有些學校在大三下學期),這種安排有它的合理性,審計的對象是被審單位的財務信息,那對學生的學習來說,當然要等到學完會計的有關課程后,才會知道審計是干什么,從這一角度來說是可行的。但現實情況是,由于就業的壓力,學生升到大四后目標就很明確了:為就業準備――考研、考證或奔人才市場,能留在教室里坐下來上課就寥寥無幾,還有部分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同時審計學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有些教學單位是72學時,有些64學時,更少的就只有48學時,連審計基本概念都難以講完,更別說讓學生參與案例討論。而且對于非審計類專業來說只開一門審計學課程,在教學大綱中沒有后續的補充課程。由于課時少,授課老師要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對很多問題就只能點到為止,再加上學生專心度不夠,致使很多學生在上完這門課后還認為現代審計仍然是查賬,這與審計學是會計類的主干課程位置不相稱,與其他主干課程的效果完全不同。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改變認識上的誤區

對于學生來說首先要改變認識,審計學源于會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管理學等課程的知識。但又有別于這些。審計的目的是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是否合法、合規、有效與被審單位所處的宏觀、微觀背景密切相關,因此審計過程充滿了判斷和分析,這與會計等是不同的,在學習與教學中的方法當然也不同了,學生在掌握基本會計等式、借貸記賬規則以后,每講授一個賬戶,學

生就會有所收獲,又會作賬了,這一成就感會激發學習興趣。同一種思維放在審計學學習上就失效了,審計學所依賴的理論和基礎知識更多,更廣泛,更復雜,對于連會計實務接觸都不多的學生來說,確實存在困難,但不是不能攻克,沿著“基本概念一基本理論一審計實務”這條線,步步深入,就迎刃而解了,這要付出時間,付出努力,才會有收獲,非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學生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才能學會、學好審計學。

2、擴充教學內容

當今的審計教學應該是全方位的審計,而不僅僅是社會審計、還有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今后應還有一個大審計,既面向國家審計、社會審計,也面向內部審計。審計學課程的內容不僅包括審計學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和技術以及業務循環審計實務三大方面,還包括怎樣從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哲學、法學、政治學乃至于工程學等相關內容中獲取知識、重組知識,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方式,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取的會計、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的擴展對教材的開發提出新的要求,在現有借鑒和引進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強教材的開發,另一方面,通過課程的設置,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單純面向社會審計教學的局面。

3、強化實踐教學

篇(2)

關鍵詞:初中體育 乒乓球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高校體育課的開設是為了通過科學合理的基礎體育活動加強學生體質,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鍛煉學生的體育能力。在使學生真正認清體育存在的意義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帶領學生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而乒乓球作為較為普遍的球類運動深受學生的青睞,以下文章將描述現如今高校乒乓球的發展狀況。

1 課堂教學的發展現狀

近期學生體質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自從2012年10月我國北京學生與俄羅斯少年舉行的運動友誼賽,我國失敗告終比賽。這一消息在網上引起轟動,我國雖然在身高上占有一定優勢,但體質遠遠不如對手。隨后我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多個組織對中國國民進行體質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初中生的身體素質相對過去的結果明顯下降,肥胖情況已高達50%,近視率也上升了11%。

出現這一系列不樂觀的現象,各專家針對高校的體育教育進行調查,其主要原因由于以下幾點原因:

1.1 師資力量不完善

我國體育教學中缺乏教師,導致教學質量不高。現如今我國體育專業教師嚴重缺乏,使教學不能正常開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初中教育的教師總體在編24100多萬,其中體育教師缺少30多萬。對于體育教育,始終得不到學校的重視,對于體育培訓經費也不能及時給與,使體育教師的教學素質不能提高,從而教學質量也就不能有所進步。

例如,據有關人士報道,安陽市的體育教學中,王老師在體育課中一面講解籃球投籃方法,一面教導學生打乒乓球。經課下了解,得知王老師在大學期間主修乒乓球,對籃球并不了解,但對于學校的要求,教師不得不現學現賣。

1.2 體育課程不充足

相對于文化課,體育教學得不到家庭與學校的關注。如今,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追求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關注升學率。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學生選擇較多的補習班,占用學生的業余時間,使學生得不到體育訓練;學校為了獲取較高的升學率,為學生安排較少的體育課程,甚至利用體育課為學生安排習題。因為學校家長的帶領,是學生失去了對體育項目的興趣,體育教師也不能為學生展示體育的精彩。

經過對學校的實地考察發現,許多學校課表上的體育課并沒有在操場上發現學生運動,反而在教室里認真復習功課,原因竟然因為接下來又一次考試,學生學習壓力大,導致自己主動減少了課外活動。

1.3 運動器材不完好

如同文化課的教學,體育教學同樣需要完善的教學設備,但現如今學校中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并不能滿足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學校應該針對性的對體育場地進行改善,使得體育教學正常開展。

在安陽市第八中學的乒乓球課上,體育教師在課上為學生講解操作技術,安排學生自行分組練習。同學們手中的乒乓球拍已經破舊不堪,有的手柄已經彎了,乒乓球拍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而乒乓球的質量更是不忍直視,同學們一直用這種破舊的球拍在練習著。

1.4 安全指數不達標

體育課堂不能保證人身安全體育課堂本身是一項危險系數較大的課程,時刻需要教師的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講解一些危險動作,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教導學生進行自我保護,在減少危險系數的過程中增添樂趣。

據報道,在安陽三十二中發生一起體育教學事故,兵乓球簡單輕便,在運行過程中路程短、運行方向多變,需要學生不斷訓練技巧能。因此乒乓球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教師在教導過程中沒有及時糾正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誤解,在課前引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筋絡活動,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大幅度運動,使腿部肌肉拉傷。

2 完善乒乓球教學策略

通過上文對乒乓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分析,并組織討論會,研究教學策略,為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策略,教師制定了多種教學方案,并有目的的采取行動。其中制定的教學方法包括幾下幾大部分:

2.1 教學言語幽默化

制定方案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前,組織通順語言,在講解體育的基本概念的同時,加入一些體育運動的技巧和安全常識,使同學獲得更全面的知識。在教學中盡量避免“滿堂灌”的現象,在講授動作時,巧妙結合動作試驗。并設計平易近人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其富有哲理且不缺乏幽默感。例如乒乓球的教學言語中,教師在講解有關乒乓球理論知識時,借用我國鄧亞萍的事跡,講述鄧亞萍訓練的艱辛,而取得今天的成就,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提高意志力,增加學生對乒乓球的愛好。

2.2 增加課堂提問

體育運動中,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難免會出現錯誤動作,此時需要學生向教師提問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在解決學生問題時,提高學生注意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體育思維發展,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例如乒乓球的發球要點,站姿手勢等,教師在觀察學生訓練時,及時給與糾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回答問題時,用簡練易懂的語言,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2.3 提供課堂討論機會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同樣可通過課前提問的方式引入課堂所學知識,供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最終進行概括總結。在學習體育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渲染學習氣氛。尤其對于乒乓器雙打的練習,格外需要雙方的默契配合,教師根據對學生的了解情況,針對學生的體質特點為學生分組,具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增加學生之間的討論,快速領悟基本動作要點。

2.4 動作示范詳細

體育活動是一項對學生動手動腳能力要求較高的一門學科,教師在講解新技術活動時,首先為學生做示范動作,使學生對其有基本的了解,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示范動作時,要選取正確的時間,方便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要選取正確的位置,根據學生的人數,教學時間等多方面因素,盡量使每一位同學都能了解動作基本要領;示范次數要根據動作的難易程度進行更改,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對于學生普遍出現的錯誤再一次進行糾正示范;必要的時候可觀察學生學習情況,請學生進行示范,并隨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言語,跟隨學生的教學思維,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 結語

通過對初中乒乓球教學的充分研究,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實施了更種方案,對教學方法做進一步更改,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提問機會,設計更多的討論話題,對學生進行示范,最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好習慣。然而這一系列教學方法不僅僅適用于高校乒乓球的教學,對于各種體育運動項目,教師都可引用,希望在日后的體育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教學策略,從而對學生的健康負責,提高學生的社體素質,使體育教學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 Barbara L?Me Combs,James E.pope 著,伍新春等譯.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21-23.

篇(3)

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平面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其中經歷了各種坎坷的發展歷程。由于缺乏經驗,開始發展平面設計教育時就直接引進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不加篩選的套用被人的路數是行不通的。經過多年摸索,逐漸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教學體系。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我國的平面設計和西方國家相比還很落后,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應該懷著謙遜的態度繼續努力。筆者發現,目前我國在平面設計教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理論課程設置不科學等問題,都為教學工作的成效造成障礙。

平面設計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課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設計軟件操作技能,以及發散思維的創造性等,是一門集創新與實踐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但是,設計理論課程的學習是實現平面設計內涵的支撐,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根基,應該在保證操作訓練的基礎上加強對理論課程的學習。

目前,我國的平面設計專業在教學上普遍側重于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對于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過于漠然。確實,從表面看,平面設計就是一個作品的展現過程,主要通過操作來完成,就有很強的實踐性。但是,如果過于強調平面設計的動手能力培養,忽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就容易造成學習上的不均衡。根據筆者調查發現,很多教師花費大量精力訓練學生的基本功,比如色彩、設計軟件操作、素描等技能,花費大量的課時,有的甚至長達一年。筆者認為,實踐操作雖然重要,但是花費時間過長則造成了資源浪費,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課下等自由時間進行練習。在課堂上,應該加強對理論課程的講解。筆者發現,現在高校對藝術理論課程的設置很不科學。很多學校在理論課程的設置上過于單一,且學時過短。甚至僅僅安排一至兩門相關專業理論課程。比如設計發展史、廣告心理學、公共關系等課程。眾所周知,每一門專業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歷程,學習這段歷史不僅能夠了解其專業的基本概念,還能夠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規劃。可是現實是殘酷的,很多學校對于平面設計的發展史并不重視,在課堂上也是輕描淡寫般的略過。筆者認為,設計專業的發展史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應該作為平面設計教學中理論課的基本課程。平面設計中理論課程的學習就相當于上小學時學習加減乘除,直到后來的幾何方程式,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如果沒有平面設計理論支撐的平面設計,無異于建設“空中閣樓”,缺少根基。筆者認為在高校中平面設計專業的理論課程學習存在以下好處:第一,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增加知識面,是增加專業知識和開闊眼界的最佳途徑。第二,強化對專業的認同,從感性認識提升為系統的高度。第三,為今后的專業研究打下扎實基礎。另外,為了開闊學生思維和提高見識,交叉學科課程的設置尤為重要。就拿廣告設計來說,首先必須了解廣告的設計理念,廣告主的心理,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展示框架,掌握觀眾的心理,促使觀眾接受產品等,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廣,需要通過交叉學科為自己打開思路。因此,廣告心理學對設計師來說非常重要。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平面設計理論課的重要性。可由于傳統認識造成的偏差,還是使學生和學校的關注重心停留在設計表層,忽視了理論教學,造成了目前平面設計專業的困境。現在的很多學生由于年輕好奇心強,不安于枯燥的理論學習,感覺沒有多大用處,學習過程中不安現狀。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就經常遇到學生提問“老師,什么時候開始實踐練習啊?”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做法不可取,平面設計的學習是一件循循漸進的事情,不可能憑一時興趣就能學好,一定要按部就班,注重輕重緩急,學習要有調理。雖然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理論知識用處不大,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但是,在以后的實際操作中,就能慢慢體味到理論課程的好處。理論知識會通過潛移默化般融入學生的設計理念。當然,和操作性強的課程不一樣,比如美術設計軟件,只要上幾節課都能熟練掌握軟件的部分功能,容易讓人產生成就感。但是,這是一個誤區,不能說因為能夠運用設計軟件都懂得平面設計。一個優秀的平面設計師一定要依靠理論與操作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一直在對教學工作進行深入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如今高校在教學工作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制作教學課件向學生展示,使課堂更加生動直觀。但是,在教學形式上還有待提高,應該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建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討論的課堂氛圍。比如法國的“主題教學”方法,根據平面設計專業來說,通過行業趨勢確立主題,然后師生圍繞主題深入分析,最終完成學習任務。筆者通過此種教學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效。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強化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提高高校平面設計的理論課程教學,優化理論課程設置,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手段。第一,根據平面設計專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其發展需求的理論課程。第二,為了實現學生的開闊性眼光,設置交叉學科課程,打破史論課的銜接不暢問題。第三,改革考試形式,增加評價性考核。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在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社會究竟需要怎樣的平面設計人才,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手段來適應社會,都是我們今后教學工作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馮曉.淺析現代高職教育中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與措施.青春歲月, 2012,(10).

[2]凌繼堯.藝術設計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篇(4)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英語教學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深入到高校英語教學中使其取得成效的同時,在英語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中,其體現出的越來越多的問題影響了英語教學的進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需要采取相關的措施來改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使英語教學能夠更順利更成功地在高校開展,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

1 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課堂基本上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要模式進行的,這種“填鴨式”的英語教學方式效果可想而知。學生無法充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思維更是受到嚴重限制,久而久之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學習的主體一旦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必然不會好,英語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雖然近年來有些學校和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采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增加師生互動等手段來輔助教學任務的完成,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大多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效果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2)教學方法單一、落后

受我國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現階段的高校英語課堂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落后,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大學英語課堂基本是以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教學方法上以教材為中心,過于重視書面能力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反應能力,有悖語言學習的初衷,與英語教學的目的也不符。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高校英語課堂依舊采用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們很難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造成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不良等現象。

(3)師資力量不足

教師在教育中的引導作用是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教學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在于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然而,在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的同時,英語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很多英語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還達不到相應水平,又很少有進修和到國外學習交流的機會,這對英語教學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4)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試教育仍然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英語四六級考試和學期測試仍然是考查學生英語水平的基本方式,所以大多數高校的英語課程以英語課文教學和聽力練習為主,忽視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加上近年來許多高校大量擴招學生,使得英語課堂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課,這種大班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英語的機會,也沒有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使用和提高英語的機會,這不利于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的提高。

2 高校英語教學的相應對策

面對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我們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出合格的英語專業人才和實際應用型人才。

(1)改變英語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模式是直接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一個因素。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不但不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打破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首先,要轉變以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角色,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發言和展示機會,并促進學生們相互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對英語教學的反饋,通過收集學生對其教學的反饋意見,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來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改善教師的作業評價模式和考試方式,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英語教學。其次,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圖片及影像資料等制作比較立體化的英語教學課件,也可安排學生進行英語辯論或演講,活躍課堂氣氛,實現師生間良好的互動。

與此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創建良好的網絡共享和交流平臺。高校英語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建立開放性的學習平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保障。網絡共享和交流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逼真的交流環境,同時聲音、圖像、視頻等豐富的表現方式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平臺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進行英語交流,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技能和使用技能,使英語這門語言工具真正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服務。

(2)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校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要想讓高校英語課堂教育得到合理的發展和融合,高校就必須有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精英教師團隊。高校英語教師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語能力和知識以外,還應涉足其他領域的文化知識,并與時俱進地不斷學習接觸新事物,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來武裝自己。學校可以為教師多進行一些中長期的培訓,增加教師進修和出國學習的機會,教師自己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教學的水平,使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講授英語知識,并通過自我研究和反思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地豐富充實自己,從而促進自身專業化的發展。

(3)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語言學科的工具性是要通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在各種活動和訓練中才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來的。語言的學習時不斷地結合新舊語言知識的過程,而獲得語言能力就是學會把語言知識轉換成實際的應用的過程,要想做到這樣的結合和轉換,就要開展大量的學生實踐活動來加強訓練。而這個實踐活動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活動,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學習興趣,達到滿意的效果。總之,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應進行必要的改進,將考試作為檢驗教學水平與質量的試金石,而實際的教學還是要圍繞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來開展,多多進行教學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

3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急需進行解決和改善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具體解決方案和對策,以求為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質量做出貢獻。總之,面對新形勢,只有結合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思路,開拓進取,努力創新,才能完成新時期的教學任務,才能為社會輸出高素質的合格的專業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身健體、防身自衛,更可以培養學生道德情操、修身養性,促進學生心智的成熟、腦力的增強,是德育、智育與體育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具有濃厚的社會性及民族性。高校是對學生進行武術教育的主陣地,在全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武術教學正發生著變化,雖取得了部分成績,但仍存在不足之處,我們應繼續研究高校武術教學的有效方法,探索符合時代要求、學生體質的教育方法,達到武術教學的目的。

1.武術教學的意義

1.1培養品格。

個人品格的形成一部分是遺傳基因的決定作用,另一部分是后天教育的培養,而武術教育作為后天體育教育的一種,對個人品格的形成具有現實的積極作用。在校大學生可以在學校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方式下接受現代信息與知識的教育,武術作為主要的身心教育課程之一,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積極的態度,有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時武術作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文化特質,長期參與,容易形成與之相關的文化品格[1]。

1.2塑造品質。

學習武術的過程中難免對同一個招式進行反復練習,這不僅考驗學習者的領悟能力,更是對學習者耐心的培養,而很多時候耐心是成功的必備品質。加上武術競技必有成敗輸贏,考驗學習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正視成敗、進行反思的學習者,才會真正從競技中獲益,不僅能夠吸取他人所長,還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學習者自我矯正,形成剛強堅毅的品格,為日后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1.3修心養德。

作為悠久的民族文化遺產,武術與我國燦爛的精神文明共同成長,相互影響、共同進步,所以武術教學過程也是對祖國精神文明的滲透,是對傳統道德、文化理念及哲學、醫學等其他精神文明的學習,是修身養性的學習過程,使得學生體會到學武修身、習藝養德的樂趣,使得學生折服于武術的豐富內涵,自愿自覺地刻苦學習,不但能改變學生的體質,而且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心理素質,改變對世界及人生的看法。

雖然我國武術流派眾多,但都認可武德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強調武德修養,重視武德的約束作用,認為武德不僅可以保持習武者頭腦清晰、思維清楚、感知敏銳,還可以讓習武者心胸坦蕩、端重大方,成為光明磊落、虛懷若谷的強者[2],推崇養德先于學藝。同時因為武術的技擊實用性,所以自古以來的武術傳承都講究傳于有德心善之人,不僅希望自家的武術技能能夠發揚光大,更是一種對社會的盡責表現,希望武術用于助人除害的人道精神反映了歷代習武者的寬廣胸懷。

1.4健身美體。

武術最初的功用便是健身強體,是對修習者體魄的強化,擁有力量美、韻律美及姿態美,今天的大學武術教學更強調對大學生體魄的塑造,提升其審美水平。

武術套路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習過程中會對學習者的身體協調性及柔韌性進行鍛造,加上武術本身多跳躍、閃挪及各種肢體活動,不知不覺間,學習者便會有健康的體魄,擁有動作的力量美及藝術的形體美。

1.5益智活腦。

武術要求學習者四肢協調,對自身重心進行調整,要求修習者該快時能夠對招式迅速反應,該慢時能夠感受力量的變化、重心的轉移,加上習武過程中會對同一個招式進行多次演練,需要學習者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能夠從看似重復的訓練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對武術學習有進一步的認識,更對自己與自然的關系有進一步的體會,是一項會刺激大腦思考、幫助個人成長的體育項目。

2.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硬件條件不過關。

當前高校武術教學面臨少器材、沒場地的尷尬境地,有些院校真的是財力不允許,沒有資金購進教學器材,而有些院校則是不想在武術教學方面進行投資,導致武術教學普遍器材陳舊、場地狹小甚或沒有資金,使得武術教學流于形式,難有發展。

2.2師資條件跟不上。

目前很多院校的武術教師都處于緊缺狀態,滿足不了教學需要,教師疲憊不堪,學生也沒有興趣學習;還有便是教師的學歷雖高,但是教學水平卻很低,即便解決了師資緊缺的問題,對武術教學也沒有幫助。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近年來為了達到國家對院校的評估標準,招聘教師時看重教師的學歷,導致一些真正的武術教學人才得不到崗位,得到職位的又不會教,使得武術教學難有成果。

2.3內容陳舊,方法單一。

大部分院校的武術教學仍然延續多年的初級長拳及簡化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對其他拳腳功夫或器械武術根本沒有涉及,不僅與學生身體素質不相適宜,對發揚我國武術的博大精深也根本沒有幫助;在教學方法方面,仍采用以班級為主的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方式方便了教授,卻難以收到效果,因為教師幾乎不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決定其是否適合學習武術及適合哪類武術學習,導致一部分學生難以學出成績,產生犯難畏懼心理,做不到因材施教的武術課根本不是武術教學,難以讓學生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

2.4缺少技擊格斗性。

武術本身除了防身健體等功用外,還有技擊格斗的實效,不僅因為武術曾在軍事戰爭中得到成長,更因為只有打出武術本身的進擊氣質,才能真正發揮活血行氣、強身健體的作用。而在現實的武術教學中,教師沒能很好地示范武術的進擊性,導致學生只看到了武術的形式與套路,學起來是花拳繡腿,缺少力度,使武術教學變成了“舞”術教學,制約了武術的發揚光大。

2.5教材資源匱乏。

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武術學習也一樣,但是目前高校中武術教材過于專業,不適合沒有基礎或基礎很差的大學生,為了避免純技術教材的不適用,各個高校開始自編教材、講義,不乏有的教師簡單摘抄,而有的院校干脆取消了教材,將武術教學變成只有教師示范的體育課,這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2.6成績計算方法不正確。

學生的體育成績不僅要納入到總成績的計算中,還要制定正確的成績計算方法,不能單單依據學生期末競技成績計算體育成績,還應考慮受先天身體素質及接受能力的影響[3],有些學生的體育敏感度很低,但是他們比別的同學付出了更多努力,此時成績若是單單依據最后的技能確定,難免會抹殺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放棄對武術的熱愛,而武術的發展不僅依靠技能的豐富,更需要理論的完善,而這些學生就是那些可能在武術理論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才,是值得教師培養的。

3.優化對策

3.1提高重視度。

一直以來,我國教育都重文輕武,注重對文筆知識的教授,輕視學生體育知識的獲得、身體素質的提高,武術教學因此長期不受人重視。隨著高校的教育改革,體育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高校領導對武術教學的認識也應該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只有認識上有所改觀,提高重視度,武術教學才會受到應得的重視,擁有先進匹配的教學器材,在激發師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表明學校對武術教學的立場,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武術教學中,武術教學與研究現狀自然會得到改觀。

3.2改善師資水平。

高校不僅要保證足夠多的教師,還要保證教師的業務水平。只有擁有足夠多的教師,才能保證武術教學規模,充分發揮器材與場地的作用;只有教師文化水平及專業水平都較突出,才能真正教有所成,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武術學習的好處,才能真正推動武術教學的發展[4]。

為了保證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高校應該在校內不定期舉辦教師間的武藝切磋、校內武術教學方法研討會等,發現學科的專業人才,并給予其展現的舞臺,同時要組織武術教師定期進修,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保證教學能力與時俱進。

3.3豐富內容,改變方法。

目前高校教學很難真正實現一對一的單獨輔導,所以應該在課堂授課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強化對個體的指導,發現學生自身的特點,盡量通過分組分類的辦法因材施教,同時要鼓勵學生間相互切磋與交流,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在碰撞中自我矯正,還能增進學生間的感情,營造良好的氛圍;或者引進視頻教學方式,結合教師的講解與示范,鼓勵學生自我練習,相互較量。

教學內容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新鮮的武術形式,如劍術、散打等廣受學生關注與喜歡的項目,充分利用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3.4注重武術中的力量。

武術練習或是使用都應該體現出演練者的力量,針對目前武術學習只停留在招式與形式層面的特點,學校可以定期舉辦武術比賽,讓學生從實戰中認識到武術的技擊性、力量性,自主加強武術技能與能力的訓練,發現藏在武術中的美感,自發地想學習,愿意為武術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3.5融入思想理論教育。

面對高校武術教材不合格的困境,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多讀一些有關武術學習的指導性書籍,不僅有利于學生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可以深化學生對中華武術的認識。

加強武術教學中的德育,改變武術僅僅是一項體育項目的認識。“技擊乃末技”,足以說明武術在我國文化體系中的作用從來就不是為了戰爭與格斗,武術像其他文化遺產一樣有自己的思想理論系統,深入講解武術中蘊含的宇宙哲理、人世道理,注重武術之“道”的講授,將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習武術的必要性及好處,激發學習興趣。

4.結語

武術起源于健身保健,發展于格斗技擊,冷兵器時代曾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卻衰落于現代文明的繁榮之中,轉而成為全民健身的首選,只是經過千年歲月的打磨,已經不復當年的光輝,殘存下來的已遠不及當年全盛期的精華,成了一種式微的傳統文化,需要大眾的保護。而傳承優秀文化、發揚古老文明,無疑是現代大學生的重擔,但是由于長久以來積壓的問題,導致武術教學面臨著備受輕視、師資不濟的尷尬境地,不僅影響高校武術教學水平,更影響大學生對武術的認識與評價,不利于文化的承繼[5]。本文從提高校方重視度,從而提高師資水平,進而改變課堂內容與教學形式等角度針對當前武術教學困境提出解決辦法,希望能夠對推進高校武術教學改革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麗娜.解析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4(02):16-18.

[2]李岳.淺析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科技體育,2013(10):35-36.

篇(6)

[作者簡介]彭琳(1980- ),女,四川達州人,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四川 達州 63500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2-0131-02

在藝術設計理念呈現多元的當下,如何改革高校平面設計教學,提高我國高校藝術設計的教學水平,培養出高水平的平面設計人才,已成為目前我國高校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然而,當前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存在著諸如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力度不足、課堂教學互動性不強、學生實踐意識缺乏、平面設計教學獨特性的缺失等問題,亟待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一、當前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力度有待加強。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學生設計思維與設計能力的培養是教學追求的主要目標,而設計方法的傳授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設計思維的一種方式。當前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忽略了對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僅在設計程序與設計技能上花工夫,這就違背了藝術設計教學的本原價值,導致藝術設計教學發生了本末倒置的錯誤傾向。

2.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有待提升。在高校教學中,平面設計的教學是一門啟發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同學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實現教學的互動,教師傳授技能與方法,學生努力學習技能,積極掌握方法。但是當前我國高校平面設計的教學課堂,簡直就是一言堂,只有教師在講,學生沒有充分發揮主動性的空間,缺乏師生互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學生對學習平面設計缺乏主動性,興趣不濃,同時各高校也沒有充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條件。學校主要把時間花費在教育學生設計程序與設計技能上,而沒有實際性地教授學生如何動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動手設計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創作靈感與熱情的激發,致使學生在“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活動中表現得不積極,也明顯地表現出互動性不強。

3.學生平面設計的實踐意識有待提高。目前,實踐意識缺乏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而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在社會上立足,能否被社會所接納。因為實踐能力與實踐經驗是社會企業選納人才的主要標準。而現如今,大學生的市場意識淡薄,在高校平面設計中只局限于狹隘的思維里,沒有考慮到市場的因素,對設計僅僅追求美感與絢麗,從而讓平面設計變成了空中花園,最后導致大學生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實踐意識對未來踏入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

4.平面設計教學的特色有待凝練。在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里,不僅需要對學生們進行設計程序與設計技能進行教學,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與創造力,兩者相互結合才能讓學生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讓學生學習到最適合藝術設計的知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還處于對學生設計技能與設計方法、設計程序的培訓,還未涉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毀滅了平面設計教學的本質意義。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師對教學模式只局限于片面教材,從而缺乏了科學獨特性,對教育平面設計沒有鮮明的學科特點,最終導致教學質量的嚴重下降。

5.學生對平面設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我國高校平面設計的教學中有這樣一種情況,許多學生在進入平面設計專業之后,在學習平面設計專業一兩年之后幾乎忘記平面設計所學的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最后應該去做什么。學生們在高校學習平面設計時,認為學習到了平面設計理論知識與基礎繪畫課程就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對自己沒有一個實質性的目標。從而樹立了一個這樣的觀念:在學校學習中,只學習與自己有關系的,盲目地學習多種藝術設計知識,例如人物形象設計、廣告設計等,最終讓自己成為一個“大雜燴”,忽視了自己的平面設計專業。

6.對平面設計理論知識的重視有待加強。雖然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平面設計的理論知識,因為目前大多數高校教師都注重動手實踐,從而對理論知識掌握沒有過多關注。我國高校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對理論知識的傳授主要是由在職的平面設計教師進行講授,而進行實踐設計的教師則是由外面的專業人士教授,在同樣的課程學習當中,同時出現了兩個教師,學生的學習適應具有較大的難度。其實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如果將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分類,那么就背離了藝術設計的本質,因為藝術設計教學本身就是由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雖然藝術設計的實踐特性是平面設計的本質特性,但是缺乏了理論知識對實踐設計的指導,藝術設計就不能真正存在了。作品的設計過程就是一個研究過程,學生的主體對象就是“研究”,而研究的本身就必須提升到理論層面。

二、改革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的有效對策

1.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今,我國市場競爭激烈,每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創新,一旦失去創新的理念將會失去市場的地位,因為創新是設計的靈魂,創新也是設計的最終追求。必須要有先進的技術與創新的思維能力以及非凡的創造力,才能讓設計出來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特點,從而在市場中具有一定的身份與地位。同時,設計是一門需要互動的學科,在平面設計教學里,堅決杜絕一言堂現象,應盡量讓學生與老師一起積極參加平面設計教學活動,學生與老師處于平等民主的地位,進行對話,互相探討,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到學習平面設計中去,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們坦誠相待,給予他們激發與啟迪,不僅讓學生們保持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夠激發學生們對平面設計的創造性思維。

在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還需要注意賞識教學法,在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作為老師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對學生進行鼓勵,尊重學生的創新想法,盡管學生的想法是錯的或者很幼稚的、不切實際的,也不能隨口否定,否則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打擊,從而讓學生失去對平面設計的興趣。所以,在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最需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培養學生的創造熱情,提高學生對平面設計的興趣。

2.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要想提高設計水平及質量,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應該主動讓學生對設計的流程進行深入的實踐,從設計觀摩師的設計到接觸了解客戶以及親自為客戶設計產品。讓學生深入實踐到現實平面設計流程中去,有助于學生掌握學校書本所學的設計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設計產品與市場需求的相符度,從而提高設計作品的創新性,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激發自信,保持學習平面設計的熱情。

第二,各大高校需要多與社會企業進行合作。在高校,平面設計教師可以跟社會企業單位進行設計合作,并可以讓學生參加設計、修改、審核,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以這種教學模式培養指導出來的學生,所學的技能必然較容易與社會企業貼近,且在現實生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完成設計的質量也較標準。以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們進行平面設計教育,往往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平面設計的熱情。而且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凸顯了教學的動手與動腦的方法,實踐操作給學生們收獲了感性經驗,掌握了實際技能。

第三,我國高校應該注重高校畢業生的設計作品。高校平面設計教學應該要求學生在畢業前一年進入畢業狀態,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統一由教師進行全程監督與指導。畢業設計作品不僅僅要求設計者靈感,還應該注重創造性思維。在畢業設計作品中,學生們不僅僅只是完成一項簡單的作品,還需要掌握市場調查、方案選擇、實物模型制作等一系列工作。學生設計好作品以后,要專門由教師、企業家、專家進行評價,且要求學生對自己設計的作品進行陳述。答辯完成之后,還應該舉行畢業設計的公開展覽,從而確保那些做出高質量設計的學生得到相應的肯定。

3.注重個性化設計的培養。其實設計的本質就是創新,設計的創新主要來源于設計師的創造性思維。對平面設計要求個性化也是對平面設計具有個性差異得出的見解而已。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應該對設計原理、設計內容等理論書本知識進行學習,結合學生對市場的實踐,從而培養學生設計創意個性化的作品,挖掘出每一個學生的設計風格。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該大量采用案例法,因為案例容易將意圖傳達給學生,教師可以在計算機上對案例進行剖析,不但可以讓學生熟悉和掌握設計的各種功能,還能增強教學的互動性。

4.充實教師隊伍,加強師資力量。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平面設計教學極其缺乏平面設計教師。所以,應招聘高校平面設計教師,并對平面設計教師進行分層次組織教學。分層次教學的理論課由在職教師傳授平面設計技能與平面設計方法,而實踐課可以聘請外面專業人士進行更新設計思維,指導學生平面設計的創作。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平面設計教學的熱情,從而有效提高我國高校平面設計人才培養的質量。

5.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如今,社會發展迅速,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給平面設計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在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將自己設計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等相關信息到計算機上,在高校學習平面設計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進入網絡查詢相關知識與最新消息,可以及時掌握平面設計的最新知識,而且還能大大幫助學生了解到社會、市場對平面設計的需求,從而拓寬了知識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同時,還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平面設計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成功經驗,從而有效加快我國高校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步伐。

三、結論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高校的平面設計教學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發展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力度不足、課堂教學互動性不強、學生實踐意識缺乏、平面設計教學的獨特性不足等問題。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平面設計出現的問題,教師與學生應進行實踐分析與思考,最后將平面設計應用到社會、企業、市場實踐中去,制定相關的措施,總結改革經驗,例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個性化設計的培養等。

[參考文獻]

[1]臧燕.在平面設計工作室的教學與實踐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2]王秋蕾.對計算機平面設計軟件教學的探索[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7(31).

[3]葛鴻雁.關于設計和設計教學中思維邏輯性的思考[J].新美術,2006(4).

篇(7)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于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為了培養出更加符合國家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近年來高等本科院校開始重視雙語教育[1]。高校中的雙語教學通常指的是在非語言專業的專業課程學習中使用英語進行的教學,通過開展雙語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外語知識水平、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英語溝通能力,便于學生今后從事科研工作、出國深造、在外企工作等[2]。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視雙語教學活動,已將雙語課程納入培養方案中的必修課、選修課,為學生們進行雙學課程學習提供了保障。但是,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薄弱、激勵機制不到位等問題[3,4],因而解決這些問題是雙語教育的當務之急,本文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從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激勵機制與監控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議。

1、合理設置雙語課程的教學安排

雙語課程的學習不僅受到學生英語水平的影響,而且還會受到專業知識水平的影響[5]。通過查閱一些高校的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發現本科學習期間的第1到第4個學期均會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第2到第4個學期會開設一些基礎、核心的專業課程。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不僅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他們所積累、掌握的專業知識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具備進了行雙語課程學習的技能。此外,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大部分學生在第7學期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復習考研、就業方面,他們在這一學期的學習重心并不在專業課程方面,由此會降低對雙語課程的重視程度以及投入的精力。綜上所述,各專業在制定本科培養方案時應重視雙語課程開設時間的安排,在本科學習期間的第5、6學期開設雙語課程會更加符合雙語課程學習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

2、加強雙語課教師培訓

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外語水平與廣博的專業知識,在現實中雖然部分專業教師具有良好的外語閱讀與寫作水平,但是他們的口語能力卻相對比較薄弱。因而,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他們不僅無法有效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雙語課的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基于此,學校可以從雙語課教師的選拔與培訓方面著手,以提高雙語教學質量。

第一,通過在學校內部建立“雙語”師資培訓基地,從各個學院選拔具有較好英語基礎與較高專業教學水平的專業課教師,聘請校內外雙語課教學名師以及外語學院的教師對他們從口語、授課方法與技巧、學生考核等方面進行集中培訓。第二,學校可以選派專業課教師到國外大學以及國內雙語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大學進修,通過課堂觀摩等形式學習雙語教學方法。第三,加強雙語教學團隊建設。鼓勵各個學院將雙語教學能力較強以及具有雙語教學潛力的教師依據專業、課程等組建雙語教學團隊,通過共同探討教學方法、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等,形成新老接替、具有傳承性的教學團隊,從而確保雙語教學的持續性、穩定性。

3、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一般情況,雙語教學會比單語教學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少教師因此而缺乏講授雙語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高校內雙語教師資源匱乏,難以形成一個良好的雙語教學氛圍。為了有效提高教師從事雙語教學的積極性與教學質量,學校應當從物質、政策方面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首先,雙語教學的課時酬金應當明顯地高于單語教學,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對雙語教學的課時酬金設定系數。其次,在教師評定職稱、年度考核優秀等方面,學校應從政策上明文規定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具有雙語教學經歷的教師。由此,基于經濟、政策等方面的激勵,雙語教學對教師的吸引力會得以提高,從而教師會勇于接受雙語教學所帶來的挑戰,并且愿意為此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準備,這樣便能夠有效地解決教師資源匱乏、教學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4、加強雙語教學實施監控

為了確保與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及時了解雙語教學的信息,形成一個動態的監控,學校可以專門成立雙語教學督導小組。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具有豐富經驗、較高教學水平的教師聆聽雙語教學,并針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技巧、方法等提出改進建議。另一方面,督導小組可以通過定期、不定期檢查雙語教學,與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僅便于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掌握他們對雙語教學的意見等信息,并針對于此提供幫助與支持,盡可能早地解決問題,與此同時也能夠督促教師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本文根據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從課程、師資與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議,為推進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蓓,楊炳成.高校雙語教學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5,13(3):54-59.

[2] 楊欣.雙語教學質量評價與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3:378-379.

篇(8)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

案例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以“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老三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讓學生扮演具體的角色,動員學生的參與熱情,喚起潛藏在學生身上的無限的思維和能力。與此同時,通過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的互相交鋒和彼此互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案例教學能力與效果卻不容樂觀,常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一、正確選取教學對象

通常情況下,案例教學的對象應當是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應用型專業本科大三、大四學生或碩士研究生。而在具體的實踐中,很多高等院校比較普遍的將案例教學應用到普通本科生的課程教學中,特別是用于大一、大二學生的相關課程教學當中,這是一大誤區。

在課堂實踐教學中我發現,高等院校學生對案例分析的全面性、準確性、完整性是與理論基礎的掌握程度和實踐經驗的多少呈正相關關系。而對于普通本科生,在沒有較為全面地掌握學科理論基礎知識和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大多數只能停留在一片主觀臆斷或憑空想象的層面,這完全與案例教學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所以,在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當中,要盡量避免以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學生為對象,同時也要注意所選案例的內容與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一致性和關聯性,并且要盡量將有著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以使案例教學有效引發的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信息處理與分析方法、不同結論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二、案例教學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案例教學的目的不應是簡單地以教師為主傳授知識,也不應是進行過多的理論詮釋或政策解讀,更不應將教學重點簡單地放在老師對學生的“教”上,而應該著眼于老師和學生、特別是學生和學生相互之間彼此互動的“學”上,以及由學生創造性思維而產生的各種觀點與思路。由此,要想成功地實踐案例教學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更新原有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必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轉變原有的角色。教師不再是單向的“傳道、授業、解惑”,而應由原來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參與者和引導者,學生主動意識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應該走到學生中間,主動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環境氛圍,強調全員參與性和主動性,并應親自參與到案例的討論中去,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的角色轉變,讓學生感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教師應在案例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要有效地組織和控制課堂教學秩序,引導學生案例的認識、理解、思考與分析,開拓他們的視野,逐步克服學習上的依賴心理,努力加強學生各主要學科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只有注重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和教師作用的主導性,才能體現教學的和諧性,由此才能保證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三、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案例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的確發揮了傳統教學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地使用案例教學法,而排斥傳統教學法,忽視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就會陷入認知上的誤區。

案例教學是不能孤立于傳統的理論教學而存在的,它的實施必須以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為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情況下才能展開富有成效的案例分析與討論,從而保證對案例分析的科學性,而不易偏離教學目的。并且,案例教學在知識系統性傳授方面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一般情況下,案例所反映出來的知識是零散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隱晦的,對于沒有掌握相關理論的學生而言,要能從案例中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課程知識,可想而知難度是比較大的。如果單純運用案例教學,則很可能是就事論事、以偏概全、以單一現象解釋普遍原理,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學生忽視理論的先決條件,生搬硬套,歪曲理論本身的內涵,由此導致案例教學法與其實施的目的產生偏差。所以,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都是知識傳授的一種方法與模式,在共同服務于學生能力培養這一大的目標前提下二者具有殊途同歸的估值追求。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須注重傳統教學方法對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這是案例教學的基礎,不可忽視。

四、選取適當的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都是為特定的教學目的而編寫,所以在對于不同專業的同一課程、不同的教學目的的案例進行選擇時,必須慎重,否則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導致案例教學的失敗。在選擇案例時,要綜合考慮案例編寫者的出發點、著重點和意圖。對于諸如以方案選擇、過程推理、人物線索、故事情節等不同的著眼點的案例,其服務于不同的教學目的,也會相應地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案例的選擇必須以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在選擇案例時,需注意所選案例的問題意識、理論背景、寫作風格及篇幅長短。案例教學的目標是啟發學生對現實存在問題和現象的思考、爭論及進一步探索,其核心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所選案例中所包涵的各種鮮明的、強烈的和錯綜復雜的問題則是引發學生爭論與思考的出發點。不同主題的案例強調不同的背景,也體現不同的課程理論方面的要求與目的,故要分清案例的出發點和案例教學的目標。對于諸如應用某些理論觀點用于決策或判斷的、闡發某些理論的應用估值的、質疑某些理論并引導學生發散性反思的、引導學生進行理論思考的、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各種不同的案例,在教學中的適用性有著很大差別,這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五、教學場所的特殊要求

案例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來說,教學場所也有不同的要求。案例教學法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可能還需要實施諸如分組討論、辯論等具體的教學方法,所以案例教學對課室及其各個教學要件布局等是有特殊要求的。首先,實施案例教學的課室不宜過大,課室過大或人數太多則會影響討論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教室以可容納30-40人左右為佳,教室的形狀最好是四方形或半圓形,無臺階。其次,課室的布局應該是開放式的,而非傳統的講臺和課桌布局。課室布局應能支持諸如大班聽講、個人學習、小組協同學習、學生演示、辯論等不同的教學模式,最好是可移動的桌椅,便于變換布局以配合不同的學習活動,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例如,講臺最好擺放在中心位置,課桌圍繞講臺呈發散狀分布,注意分組排列,教師和學生最好在同一個平臺且能在教室內自由移動,以消除隔膜。再次,課室必須配備多個黑板、軟板、投影、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便于學生個人或小組發表和分享對案例的看法和見解。課室應配有獲取在線信息的設備,便于學生獲取所需的數據,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應用課外數據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案例認識的廣度和深度。

六、重視教學質量評估

案例教學質量評估是與課堂教學相聯結的重要環節,在教學質量的反饋、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設計的優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案例教學中不可缺少關鍵部分。在案例教學中,有些教師在案例的選擇、案例教學的課堂實施等方面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視了對案例教學效果評估的重要性,這是案例教學的一大誤區。

在案例教學的質量評估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估,也要重視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綜合評估。在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估時,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采取評估主體應多元化的評估體系。要一改過去評估主要由專家、管理人員和同行教師評估的傳統評價方法,重視學生評估的作用,把學生對教師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學生的自我反思評估納入整體得評估體系中來;在教學質量評估方面,應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從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目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的應用、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以及教學效果和發展教學的創新能力等方面綜合考察。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方面,要改變原有的以傳統試卷和考試成績為主要工具的考核方法。應重視進展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相結合的原則,在評估指標體系中既要有反映過程因素的指標,還要有反映效果因素的指標,從而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動態的、全面的考量。在考核方式方面,應采取諸如口頭考試、文章、報告、實驗、工作現場評估、作品選集、自我評估等能夠反映學生不同層次學習效果的評估方法,綜合反映學生在學習中所體現出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從而實現對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等不同層次的學習成果的整體評價。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提高高等院校課程教學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要使案例教學法能更加有效地應用于高校教育,應盡可能地避免出現一些影響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問題,方能使得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秀芝.案例教學中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6(12).

[2]趙園.案例教學的誤區及矯正[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

篇(9)

前言:

眾所周知武術有助于提升國民的健身和內省功能,因此如今已經被認證為全面健身計劃之中的關鍵性結構單元,而針對高校學生群體進行武術教學,不單單能夠鍛煉他們健全的運動技能,同時可以確保順勢培養起良好的道德素質,至此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作為一生奮斗的使命。不過隨著時代進步,如今高校學生個性化特征顯著,涉及傳統形式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開始出現諸多不適現象,因此需要及時構建起科學妥善化的武術教學規范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該類課程內容、設置明確化的教學訓練指標、沿用實效性更高的教學指導方案。

一、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遺留的弊端問題

(一)教學目標定位嚴重模糊

在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之中增加武術科目,其核心動機在于適當調節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哲學性,進而引導高校學生自主針對個人言行加以修正處理。但是,與之相互沖突的是,目前許多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目標的設置,始終經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約束,即單純關注學生技術熟練掌握程度,對于學生終身健身信念樹立的服務類工作產生嚴重忽視。這類現象和現代武術教學的初衷明顯發生強烈沖突。

(二)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落后且課時嚴重萎縮

結合實際調查,許多高校目前沿用的武術教材,基本上都屬于競技體育的縮版,遺留內容陳舊、誤差偏多等隱患。基于此,學生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動模仿教師現場示范的動作,在不能領悟當中內涵的過程中,開始片面地認定武術套路毫無實用性價值,無非就是擺好外部動作架勢,隨后便逐漸喪失了深入性探究和學習的欲望。

再就是許多高校體育教師對于武術理論課程關注度不高,特別是在武術課考核過程中,幾乎不會涉獵任何的理論要求,隨后引發理論課時數量嚴重萎縮、不能引導高校學生正確認知武術價值等問題。

(三)教學訓練方式不夠科學合理

許多高校武術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訓練環節中,經常會盲目地沿用教師演示-學生模仿這類固定化模式,其間教師的特長難以發揮,而學生在機械式模仿和枯燥練習過程中,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等同步遭受深入限制。須知大學生普遍對于世間萬物有著獨特的看法,如在面對傳統教學訓練模式時,會產生強烈的反感情緒;而對于風格獨特和剛猛精短的武術套路,則會瞬間精神振奮。但是實際教學中,因為師生之間溝通不夠,使得彼此間的思路偏差狀況頻發滋生,根本無法做到完美地契合。

二、提升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實效的具體對策

(一)設計沿用全新的武術教材,進一步明確高校武術教學的動機指標

在確認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前期,相關指導教師有必要細致化調查認證大學生感知興趣并進行富有針對性地篩選安排。如在武術教學環節中適當地進行當下流行的防身術、散打技巧等內容穿插,借此凸顯武術技擊性特性的同時,調動大學生自主學習欲望;再就是制定完善化的教學訓練計劃和明確的規范指標,令學生強化自身防身自衛技能的前提下,靈活應用和發揮各類已經掌握的武術套路,為日后該類群體吃苦耐勞、果敢頑強等優質化品質培養,做充分的過渡準備工作。

(二)合理增加武術理論課教學課時,時刻維持教學環境的和諧愉悅狀態

首先,武術作為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內部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魄力。為了確保今后學生能夠逐步領悟這一系列隱藏著的且復雜的內容,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選擇在適當增加武術理論課教學時數的基礎上,靈活沿用歷史人物或是相關事件進行武術發源背景描述。如此一來,就會確保高校學生在參悟武術理論課內容過程中,自主樹立起標準化武德思想,為日后高校武術理論和實踐、教書和育人交互式融合的目標達成,提供保障。

其次,高校武術教師還應時刻彰顯出和藹可親的態度,利用剛柔并濟的教學指導方式,營造一類和諧愉悅的學習交流環境,令大學生在可靠的誘導和啟發基礎上激發強烈的學習欲望。基于此,高校應該注意預先將師德作為提升武術教師整體水平的關鍵內容,督促師生之間進行更多且深入性地探究交流,避免兩者思維誤差等消極狀況的重復衍生。

(三)沿用科學人性化的教學訓練方式

主要就是要求高校武術教師及時結合學生身心和教材結構特征,將娛樂和競技性訓練模式加以有機融合,令學生在游戲和競技環節中感受到快樂氣息。特別是在我國高校教學條件日漸完善背景下,高校需要將武術公共課改革調試成為選修課或俱樂部教W等形式,之后結合學生偏好進行分班式教學訓練,進一步令高校武術教學工作得到整體深入性延展。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響應上級號召,及時創新既有的武術教學理論、技術和指導模式,如沿用多媒體等高端技術設備,進行各類教學內容和情景生動化演示,方便學生快速主動地接受,進而大幅度提升高校武術課程教學實效。

需要加以強調的是,對于許多高校學生來講,武術這類運動存在較大挑戰難度,所以在期末成績考核評定期間,教師應該適當地放寬評價范圍,將學生努力程度和進度情況等作為依據,并沿用自評和交互式評論等途徑,為廣大高校學生創造高質低負的指導訓練環境。如此一來,學生便會逐漸收獲到一定的成就感并樹立起較強的自信心,最終和教師合力加快武術運動作為終身體育理念的推廣落實進程。

結束語

綜上所述,武術始終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關鍵結構單元,且其本身也保留獨特的文化價值。而高校武術課堂教學作為大學生傳承和發展武術文化的主流路徑,需要體育教育工作人員持續修繕既有的武術教學內容、培養目標和訓練方式,進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并且快速提升教學水平,為日后武術在高校內部普及和發展等理想化前景綻放,提供應有的保障條件。

參考文獻:

篇(10)

前言:

就目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而言,多媒體技術作為高科技之一,逐漸廣泛的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并能夠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多而媒體是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時,依據教學對象的特征和教學目的,以計算機教學為主,向學生展示形象化的教學流程,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水平。本文展開對高校數學教學中多媒體問題及對策的分析,能夠通過對當前數學教學中,多媒體使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從不同方面提出解決多媒體應用問題的對策,能夠為其他存在多媒體問題的高校數學教學教師提供寶貴的建議,具有實踐性研究意義。

一、高校數學教學中多媒體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軟硬件設施不足

在當前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現階段社會中,多媒體教學技術逐漸以新的面貌呈現出在教育領域中,并受到廣大教育學者的歡迎[1]。就目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發展現狀而言,雖然其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通過對其多方面的研究發現,多媒體在高校數學教學中存在軟硬件設施不足的問題。部分高校在數學教學中并未使用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并且其軟件的投入資金也相對較少,致使高校數學課堂中的教學仍主要以傳統的板書式教學為主,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此種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高校在教學中尚未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忽略了多媒體對于數學教學的趣味激發性,由此影響了高校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二)數學教師缺乏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力

高校數學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在數學教學多媒體使用中,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的發揮。就目前高校數學教師的發展現狀而言,部分高校的數學教師存在專業能力較差,缺乏對多媒體技術使用能力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高校數學教師主要以年齡偏高、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為主,受年齡因素的影響,其在接受技術型媒體教學時,其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極大程度上影響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吸收[2]。此外,部分高校數學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前,并未通過專業的系統培訓,對多媒體缺乏相應的掌握,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不甚了解,由此導致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存在諸多問題。

二、解決高校數學教學多媒體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對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軟硬件設施的完善

通過對數學教學中多媒體存在的問題分析,發現多媒體在高校數學教學中存在軟硬件不足的問題,因此根據對其原因的分析,深入性的提出了加強對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軟硬件設施完善的對策。一方面,高校相關管理人員要充分重視多媒體技術,明確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并極大對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的資金投入力度,提升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使用情況[3]。另一方面,高校相關管理人員要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深入了解,在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重點加強對多媒體軟件的建設,包括購置多媒體教學技術使用過程中的必要應用軟件和課程課件,從根本上加強對高校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軟硬件設施的完善。

(二)提高數學教師對多媒體的駕馭能力

在高校數學教學多媒體技術使用中,數學教師作為授課的主體,多媒體的直接使用者,數學教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能力以及對多媒體的駕馭能力,是尤為重要的。為了能夠充分提高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水平,改善數學教學中多媒體存在對相應問題,必須要提高數學教師對多媒體的駕馭能力。首先,高校相關管理人員要充分加強對數學教師的重視,定期或不定期的展開多媒體技術培訓,提高數學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了解。此外,數學教師要通過其他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的學習,綜合優秀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的經驗,并融入自身特色,形成獨特的多媒體教學形式。由此,提高數學教師對多媒體的駕馭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普遍更新和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成為現階段的一種教學趨勢,并能夠通過對多媒體的推廣和創新式應用,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在研究高校數學教學中多媒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過程中,認為就當前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狀而言,教師在應用過程中應首先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了解,尤其是數學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創新,提升其自身使用多媒體的能力,各高效也要不斷加強對多媒體軟硬件設施的完善,使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使用多媒體教學。期望同過本文關于多媒體教學的研究,為日后提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民政培訓專題 下一篇: 十二五規劃主要任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第一影院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色欧另类欧美 | 日韩精品视频专区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