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與歷史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6 16:29: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勞動教育與歷史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勞動教育與歷史教學

篇(1)

一、學生自我勞動能力的現狀及分析

當前的學生,自我勞動能力的現狀著實讓人擔憂。他們不會整理書包,不會收拾房間,不會做任何家務,有的甚至10多歲了還要父母幫著穿衣服、系鞋帶。這些我們這輩在7、8歲就會做得事情,現在的孩子卻根本不會做,或許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早就應該學會去做。究其造成的根本原因,不僅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學校和社會的原因。在這里,我們單單說說學校。在學校里,很多該由學生承擔的勞動任務,學校處于“安全”的考慮,小一點的任務由老師代干了,大一點的任務學校則請小時工做了。而我們的學生們則就悠哉般的被“清閑”了起來。我覺得學校的這種方法特別不可取,也是萬萬不可的。即使學生在勞動中或大或小的存在安全隱患,我們學校也只能在如何排除安全隱患上下功夫,而不是就這樣把學生“嬌養”起來,試想我們總不能因為怕出車禍就永遠不乘車吧。這樣長此下去,我們的學生們會連最基本、最起碼的自我勞動能力都喪失了,將來又怎樣承擔建設祖國的重視呢?因此,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自我勞動能力放到學校的德育教育中來。

二、勞動行為教育在小學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小學生自立能力的培養

當前的小學生自立能力極差,依賴行為極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勞動能力的缺乏,自我勞動能力的低下,很多事情學生都不會做。所以他們在家依靠父母,在校依賴老師。如果學校在德育教育中,加強對學生自我勞動能力的培養,則有利于學生自立能力的培養。日常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整理書包、清掃垃圾、打掃教室、收拾房間、清洗衣物等,學校要把這些事情當作德育教育的必要課程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培養,并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機會去實踐這些事情,那么學生也就會慢慢學會做這些事情,并且在學校的鼓勵與表揚中漸漸地喜歡做這些事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

2.有利于小學生自我感恩情感的培養

當前的小學生孤僻、自私,不知道感恩的現象特別嚴重。他們只知道享受,從來沒有想過在自己享受的背后,自己的家人要付出多少辛勞。如果學生學會了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在自我勞動中,學生會親身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父母親人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所要付出的辛勞。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學會珍惜,逐漸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學會對別人感恩,學會對別人體貼,學會對父母孝順。

3.有利于小學生吃苦耐勞品質的培養

當前的小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學習生活中,他們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勞動,不愿意面對挫折,在困難面前容易退縮。學生在自我勞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還可以一點一點地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品質。

三、學生勞動行為能力的培養

1.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

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蘊含著眾多的勞動資源。班級衛生、學校環境衛生、個人生活中的一些常規事情等。教師要注意挖掘這些勞動資源,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去做,幫助指導學生如何做好這些事情。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不僅可以漸漸學會做這些事情,而且還可以在勞動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勞動行為能力。

2.在校本課中培養

一些學校在校本課的研發中,常把注意力放在對學生文化知識素養的培養上。這固然也重要,但是我覺得不妨也把對學生的勞動行為教育納入校本課程中。“開塊試驗田”“種塊小菜園”等,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生活,不僅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常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從中體會一下勞動的艱辛,分享一下勞動收獲時的快樂。

3.督促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培養

家長學校的建立,促進了學校教師與家長的密切聯系。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和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應該督促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一些家庭,學生放學回家后,家長什么事情也不讓孩子做,導致學生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十幾歲的孩子,自己什么事情也不會做,甚至可憐到家長要喂飯給他吃,幫助他穿衣穿鞋。家庭生活中的過分溺愛,父母的過分包辦,導致孩子自我勞動能力的喪失,這樣不利于學生勞動行為能力的培養。因此,學校不僅在校期間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勞動行為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督促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勞動行為。只有這樣雙管齊下,學生勞動行為能力的提升才會取得實質性的提高。

篇(2)

關鍵詞:老年系數;GM(1,1);系統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8003303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也得到改善,人口發展出現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以及人口壽命延長等現象,這必然導致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人口老齡化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標準,老齡化社會指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簡稱老齡化系數)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7%。老齡化系數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反應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老齡化系數的高低取決于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2002年河南人口老齡化系數為7.38%,2011年老齡化系數上升至8.61%,河南正處于老年型社會的行列。由此帶來的勞動力缺乏、老年撫養負擔加重、財政壓力等都給社會帶來消極的影響。如何在一定的政府調控下實現河南老年人口量和人口總量的有機結合,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大多數學者只是對全國老齡化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區域的老齡化研究卻很少。杜鵬等利用聯合國最新數據對中國和亞洲各國人口老齡化進行比較,提出在未來60年內中國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呂盛鴿等利用生命表理論、聯合國平均預期壽命增長模型及年齡移算法對北京市人口老年化系數進行預測,結果表明在預測期內老齡化系數一直呈上升趨勢。包玉香等運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方法對人口老齡化對區域經濟效應進行分析,得出人口老齡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雙重效應存在的結論。

2 研究方法概述

2.1 GM(1,1)模型

GM(1,1)表示灰色模型是一階方程,含有1個變量。設系統數列為:X(0)(k)={X0(1),X0(2),…,X0(n)},

第一步對該序列作一次累加生成(1-AGO)得:

(1)

第二步對X(1)作緊鄰均值生成得:

(2)

第三步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3)

其中,-a為發展系數,b為灰色作用量。

方程3的時間響應式為:

(4)

第四步求出X(1)的模擬值

(5)

第五步還原求出X(0)的模擬值

(6)

第六步檢驗誤差,并求出相對誤差的值。

2.2 系統動力學的建模機理

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SD),被譽為“政策實驗室”,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Jay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創立。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從系統內各變量的因果關系出發,分析各種因素之間構成的因果反饋,從復雜的現象中分析出這些現象的內在原因及形成機制。通過獲得主要變量隨時間變化的解析表達式,并確定如何對系統實施最優控制,使政策變量有效控制系統狀態的發展變化。系統動力學具備處理時間滯延、信息回饋、非線性問題、動態性復雜的能力和優點,經多年發展漸漸發展為一門體系完備的學科,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經濟、生態、企業管理等復雜系統決策的實驗和制定。

3 人口老齡化系統SD模型

3.1 人口老齡化系統邊界的設定

根據人口統計學原理,生育和死亡是引起人口變動的兩大基本原因,為預測河南老齡化系數,初步選取青少年人、成年人、老年人、總人口量、出生率、死亡率和女性比例等指標序列,并用牛眼圖表示(圖1)。

牛眼圖又被稱作邊界圖,內生變量放在中心,外生變量放在環外,能明顯的表示出建模者對這個系統邊界的界定,能顯示模型的重點和需要的輸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7個內生變量放在內環,生育率、死亡率、女性比例等5個外生變量放在外環,系統排除在外的變量遷移率放在環以外的地方。牛眼中心變量較多這是一個好的標志,表明需要的輸入與內生變量之間是相對平衡的。

3.2 人口老齡化系統因果關系圖

系統邊界確定后,就可以用因果關系圖(Causal Loop Diagrams)來描述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果關系圖中的因果鏈可標明影響作用性質的正負,正號表明箭頭指向的變量將隨箭頭源發的變量的增加而增加,減少而減少,而負號則表示變量間與此相反的關系。通過對人口老齡化系統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分析,可建立因果關系圖(圖2)。

系統中主要的反饋回路有:

正反饋回路:青少年成熟成年人成年女性出生青少年

負反饋回路:老年人死亡老年人

3.3 人口老齡化系統SD流圖

系統設計的變量主要有狀態變量、目標變量和控制變量三種,本模型具體包括:

(1)狀態變量: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是人口總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目標變量:老齡化系數,是系統研究的最終目標,不同的控制條件會產生不同的目標結果。

(3)控制變量:計劃生育政策和醫療投入是為協調老齡化現狀而調整的手段。

系統動力學流圖可以反映出因果關系圖中沒能反映出來的變量性質和特點,使系統各指標之間的作用機制更加清晰,通過數學邏輯關系式量化,實現仿真目的。人口老齡化系統的SD流圖見圖3。

4.1 數據處理

本模型仿真時間設為2002~2020年,其中2002~2011年的數據均來自《河南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2012~2020年,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數據由GM(1,1)預測得到。建立GM(1,1)模型,預測得到生育率、女性比例和出生率數據(見表1)。

模擬結果表明,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相對誤差都在3%以內,說明GM(1,1)模型的擬合度非常好,可以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將表1中的數據代入模型。

4.2 模型有效性檢驗

以2002年的數據作為狀態變量初始值,模型的仿真時間設為2002~2020年,取DT=1。應用SD建立的人口老齡化系統的仿真模型并運行,仿真結果對比見表2。

表中數據顯示,模擬數據的相對誤差均控制在10%以內,模型預測值與實際值擬合度較好。系統動力學模型的誤差范圍在10%之內是合理的,此模型運行結果符合要求,證明所建立的SD模型是可行的。

4.3 政策模擬

政策模擬是通過改變SD模型中的某些政策變量來分析政策對系統的影響。計劃生育政策是人口研究必須考慮的現實基礎,20世紀70年代以后,計劃生育政策使我國人口增長速度減緩,隨之帶來人口老齡化、人口性別比不平衡等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對人口未來發展狀況進行預測研究,為決策者提供必要的參考,以推動河南省人口結構的優化。而老年醫療投入則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其壽命,在此基礎上探索適合河南省發展的老年人醫療投入,從而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對河南省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因此,應從計劃生育和醫療投入兩方面,利用政策模擬分析不同的政策對河南省人口結構的影響。一方面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從2012年開始實行一對夫妻生兩個孩子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從2012年開始改變醫療投入將醫療投入分別增大20%、減小20%。本模型模擬的是在其他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放寬生育政策,將醫療投入分別增大20%和減小20%時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

圖4 不同政策下人口總量預測值圖4表明,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增加20%醫療投入將使人口總量增加,減小20%醫療投入將使人口總量減少。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對河南人口總量的影響最大。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2020年河南人口總量將迅速增至11050.6萬人。由此可見,計劃生育政策影響河南總人口的數量變化。

圖5 不同政策下老年人數預測值 圖5表明,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對老年人口數量的影響較小、增加20%醫療投入將提高使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而減小20%醫療投入將減小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增加20%醫療投入,202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增至1013萬人;減小20%醫療投入,201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增至977.02萬人。由此可見,醫療投入影響老年人的數量變化。

圖6 不同政策下老年系數預測值圖6表明,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增加20%醫療投入,減小20%醫療投入對老年系數的變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2012年開始實施相關政策,放寬計劃生育的情況下,2020年老年系數將達到8.95%;減小20%醫療投入的情況下,2020年老齡化系數將達到9.26%。兩種政策的實施將減小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增加20%醫療投入的情況下,2020年老年系數將達到9.57%,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加快。

5 結論

通過SD模型仿真分析可以看出,老年系數增加一方面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醫療投入的影響。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將在短時期內減緩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增大醫療投入將加快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減少醫療投入將減小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因此,政府應從計劃生育和醫療投入兩個方面著手對河南人口老齡化問題該制定相應措施,從而減緩人口老齡化現狀,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鄔滄萍,杜鵬等.中國人口老齡化:變化與挑戰[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6.

[2]杜鵬.中國和亞洲各國人口老齡化比較[Z].人口與發展,2009,(2):7580.

[3]李揚,劉慧.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的時空變化特征[Z].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11):131137.

篇(3)

一、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少數特長生的專有領域,而是面向每個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給予每個學生自主活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這就需要教師首先立足學生所處的現實世界,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取向,不囿于課本。現有《勞動與技術》教材提供的內容是全方位的: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手工藝制作、畜牧養殖技術等,學生全部學會是不可能的,選擇哪些內容來學呢?當他們看到老師展柜中琳瑯滿目的小飾品,展板上的作品,一個個驚嘆不已,“老師,買的吧?哪里買的?”聽老師說是自己動手做的,學生興趣高漲,嚷嚷著自己要做。學生從教師這里耳濡目染,對手工藝制作異常喜愛。根據學生的喜好、需求,我們教研組編寫了適合學生的內容《手工藝制作》。教材中內容不夠詳盡的,我就從課外找資料來補充。半個學期下來,同學們編一個小手鏈,戴在胳膊上能欣賞半天;刻一張剪紙放進自己的藝術成長記錄夾,在勞技教室里展出,能讓他們流連忘返,在展室流連忘返。從他們難以抑制的創作熱情里,我們不難感受到他們是在盡情享受、體驗成功的喜悅。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小組合作和探索性學習成為學生的學習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基本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無論你怎么苦口婆心地勸說,有些淘氣的學生就是不愿動手,由此我們改變了以往教師講解學生模仿為主的教學方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生動自主地探求發展。

1.互助合作的小組學習

學生的積極性有了,但有的學生還是說:“老師,您教給我們的這些東西太好了,可惜我心不靈手不巧,什么都不會。”對于他們我并不氣惱,而是指導他們分組合作學習,每組兩個人:其中一個勤于動手,另一個可能對什么都無所謂。畢竟是孩子,課上當一個剪紙剪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另一個坐不住了,“我來剪兩下,就兩下。”“瞧,我哪里比你剪得差啊”“你看這里你應該這樣就比現在的好,不信你試試……”時間久了,這種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學習勁頭越來越足,不愛動手的孩子也變了!從走廊展板上今昔作品的對比展,就能看出他們的進步!

從學生的這種學習方式中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活動往往使學生之間的交際處于一種互動的狀態,使大部分學生,包括平時沉默和害羞的同學都能積極活躍地參與。學生互為對手,互為目標,互相校正,也互受影響,小組學習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師教的效果還要好。而在此基礎上,小組化的學習評價,對小組各成員學習的情況、自我的成長發展情況以及平時學習態度、小組活動的參與態度進行的自評與互評活動,則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對教學與評價的參與性,增強學生成績評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因此,實施小組化的學習、實踐、評價的學習方式,完全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2.調查走訪的探索性學習

如:開展的紅紅火火的“民間手工藝制作”的社會調查活動。學生通過走訪、上網查詢,親自實踐、市場調查、向爺爺奶奶咨詢以及以小記者的身份實地采訪農村大媽納鞋底的制作工藝及種類,來了解民間手工藝制作的商業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最后還給市文化館寫了一封信,信中暢想今后農村大媽們的手工藝制作,在諸暨這個旅游名勝之地巨大的商業市場。他們告訴我:“現在農村有這么多的剩余勞動力,浪費掉了多可惜,不如讓他們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藝制作勞動,這樣既能賺錢養家,又能讓自己活得更充實,一舉兩得,豈不美哉。”親自體驗參與社會活動的感受,使他們真正感覺到承擔起作為一名“社會人”的義務和責任有多重要。

這次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應該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活動和實踐,可是兩個星期下來,這個主題活動收效甚微。教研組的同事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雖然指出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并不能弱化教師的指導。教師不是旁觀者,應該共同參與主題活動的探究實踐過程,是學生活動的伙伴、助手和協調者。教師的指導貫穿了學生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包括活動主題的選擇、活動方案的設計以及活動過程、成果展示和總結交流階段的指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學會獲取知識、搜集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三、在問題生成和活動實踐中培養實踐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程,我們要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的環境,要關注實踐過程,不必太看重學生活動實踐后的“作品”是否精美、“成果”是否豐富,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充分實踐了沒有、主動經歷了沒有;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和生成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什么樣的體驗,學會與人交流了嗎?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個性化的創新表現嗎?

篇(4)

[作者簡介]哈增紅(1973-),女,河北秦皇島人,河北體育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就業;路皓(1963-),男,河北邢臺人,河北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經濟學;張雷(1981-),男,河北保定人,河北體育學院科研處,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管理學。(河北石家莊05004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后奧運時期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B11TY005,課題主持人:哈增紅)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1-0086-02

一、引言

將大學生勞動力的活勞動及技能視為產品,將高校和大學生自身聯合視為生產者及營銷商,將其他高校及教育培訓機構視為競爭對手,將各類人才市場視為中間商,將用人單位視為顧客,那么“解決大學生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即轉化為“如何出售產品,以解決產品的價值實現問題”。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于:生產者對目標市場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做出正確而又客觀的判斷,在統籌兼顧生產者自身利益、顧客欲望和社會責任的前提下,以一種能夠維持或改善消費者和社會福利的方式,比其競爭對手更有效地提供顧客想要的“滿意”。

二、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理論概述

與傳統產品相比,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在性質上更貼近于一種無形服務,確切而言,應該是一種“生產產品”。高校畢業生自身是這種無形產品的有形物質載體。用人單位把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看成是一系列復雜的有形及無形的特色與服務,這種產品能帶來一個核心的利益――一個既方便又高效地提高用人單位效益的途徑。

1.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三個層次。生產者需要從三個層次上研究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其中,最基礎的一個層次是核心產品,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顧客(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核心產品位于整個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中心,它是指顧客(用人單位)在購買勞動力產品時所尋找的能夠解決問題并提高單位效益的核心利益――業務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能。購買鉆頭的顧客真正需要的不是鉆頭,而是鉆頭鉆出的洞。因此,在設計勞動力產品時,生產者(高校和大學生自身)應先確定將給顧客(用人單位)帶來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生產者(高校和大學生自身)接下來要做的是圍繞核心產品制造出實際產品,實際產品可有特長特色、綜合素質、道德品質、情商水平以及價值觀念五大特征。最后,生產者必須圍繞核心和實際產品,通過附加的服務和利益,建立起外延產品。顧客(用人單位)在購買大學生勞動力產品時,生產者(高校和大學生自身)要提品質量擔保,提高“售后服務”水平,以便創造出能最大滿足顧客(用人單位)要求的一系列利益組合。

2.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主要行為者。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價值在于創造顧客(用人單位)滿意度和效益。但是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生產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產品的價值的,其價值的成功實現依賴于以下因素:生產者、營銷商、中間商、競爭對手、終端顧客、售后服務商(跟蹤調查指導者)。(1)生產者、營銷商、售后服務商“三位一體”――高校和大學生自身。高校和大學生自身作為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生產者和營銷商,必須“想顧客之所想”,協調一致地提供上乘的顧客價值和滿意度。同時,作為售后服務商,高校應對其售出的產品進行跟蹤調查與指導,提高“售后服務”水平。(2)中間商――各類人才市場、人才中心和人才中介商。中間商也是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價值傳遞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類人才市場、人才中心和人才中介商幫助生產者將大學生勞動力產品促銷,找到顧客并最終銷售給顧客。(3)競爭對手――其他高校及教育培訓機構。作為成功的生產者,高校必須要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讓用人單位更滿意。因此,高校應考慮自身獨特的教育規模、目標市場與產品定位,不僅要考慮到用人單位的需要,而且要在用人單位心目中留下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的印象,以贏得戰略優勢。(4)終端顧客――用人單位。顧客是指接收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用人單位。顧客市場包括個人或家庭、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政府。每種市場均各具特點,高校和大學生自身應仔細研究其顧客市場。

3.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價值實現的全過程。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價值實現的全過程依次包括以下環節: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需求確認及畢業驗收測試設計、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需求分析及工廠學徒鍛煉設計、大學生勞動力產品概要設計及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學生勞動力產品詳細設計及各項知識技能培養設計、對大學生勞動力產品所需的各項知識技能進行實際培養及測試、對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進行“工廠學徒鍛煉”、對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進行出廠(畢業)驗收測試。

三、就業市場角度下的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開發程序

大學生勞動力產品是一所高校的生命線。然而,勞動力產品的開發具有風險性,由于對市場規模估計過高、市場定位不準確、產品設計不合理等原因,很多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都沒能在市場上站住腳。高校必須努力研究和開發質量上乘、特色鮮明、使用價值高的大學生勞動力產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認真策劃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開發計劃,建立系統的產品開發程序。大學生勞動力產品開發程序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1.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及為獲取競爭優勢而進行的市場定位。(1)市場細分。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市場由各用人單位組成,而各用人單位之間總有或多或少的差別,它們擁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資源、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產品購買態度、不同的產品購買習慣等。通過市場細分,生產者(高校及教育培訓機構)可將巨大的、龐雜的市場劃分成小的細分市場,并通過提供與它們的特殊需求相一致的大學生勞動力產品以更有效地占領這些市場。通過細分,高校及教育培訓機構可以很好地定調其產品,而且如果較少的競爭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一細分市場,該高校還可以面臨較少的市場競爭。可用來細分用人單位的主要變量有地理細分、行業細分、產品忠誠度細分、單位規模細分等。同時,有效的細分市場應具備可衡量性、可獲得性、可區別性、可行動性、可收益性等特征。(2)目標市場選擇。將用人單位進行市場細分后,高校就需要對各類細分市場進行評估,以決定設立幾個以及設立哪些目標市場。高校在評估各種不同的用人單位細分市場時,必須考慮細分市場的規模和增長程度、細分市場結構的吸引力、高校自身的目標和資源這三個因素。高校應只對具有適當規模和增長特征的用人單位細分市場感興趣,必須查明該細分市場上存在的競爭者數量等能夠影響細分市場長期吸引力的幾個重要結構因素,再將自身的目標和資源與其所在的細分市場的情況結合在一起統籌考慮。在評估不同的用人單位細分市場后,高校就需要決定選擇哪些和選擇多少細分市場,并對這些市場的需求進行確認和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高校可以不考慮用人單位細分市場的差異性,對整個市場只提供一種勞動力產品,也可以以幾個細分市場為目標,為每一細分市場設計獨立的勞動力產品生產方案和營銷方案。(3)進行市場定位以獲取競爭優勢。高校在決定進入哪個細分市場之后,還必須決定在這些市場中它想取得什么樣的地位。每所高校均須打造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使自己區別于其他高校或教育培訓機構,從而充分吸引細分市場中的用人單位。高校的市場定位包括三個步驟:識別據以定位的可能性競爭優勢選擇正確的競爭優勢選擇一個總體的市場定位戰略。然后,高校必須有效地向用人單位目標市場傳播和送達自己的市場定位。

2.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創意的形成及篩選。高校生產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創意來源主要包括內部來源、對顧客(用人單位)的觀察和聆聽、競爭對手、中間商等。高校可以通過正規的調研活動找到勞動力產品的新創意,還可以擷取機構內部工作人員的智慧。好的勞動力產品創意還來自對用人單位的觀察和聆聽,通過調查或集中座談以了解用人單位的需要和愿望。結合用人單位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愿望,接下來要對產品創意進行篩選。篩選的目的是減少創意的數量,盡可能快地找到好的創意,放棄不合適的。

3.大學生勞動力產品概念的形成和測試。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創意必須要發展成為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對創意的詳盡描述。新產品概念可以用符號的形式提供給幾組目標用人單位,以供其測試。

4.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市場營銷戰略的制定。高校發現它的某個概念測試結果最好,下一步就是營銷戰略設計,即為了把該種勞動力產品推向市場而設計出的最初的營銷戰略。營銷戰略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描述市場目標、計劃中的產品定位、開始幾年內的銷售率(就業率)、市場份額;第二部分概述產品第一年的生產計劃、營銷計劃及銷售率(就業率);第三部分描述預計的長期銷售率(長期就業率)、目標和營銷組合戰略。

5.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業務分析及開發。業務分析是指考察新的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預計銷售率(就業率)和生產成本等,以便查明它們是否可以滿足高校的目標。如果滿足,高校就可以把產品概念轉變為實際有效的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樣品經常要通過嚴格的性能測試,以便確信該產品具有所要求的質量和特色。

6.大學生勞動力產品的市場試銷和正式上市。如果新產品通過了性能測試及用人單位測試,接下來便是市場試銷了。在這一階段,新產品被置于更加逼真的用人單位市場環境之中。它允許高校測試勞動力產品,并對產品的生產方案和營銷方案做出整改。

市場試銷為高校的管理部門提供所需信息,以便做出最終決策:是否要將新的大學生勞動力產品推向用人單位目標市場。

四、結語

本文通過借鑒市場營銷學等相關理論,在深入解析大學生勞動力產品層次、產品價值實現、產品開發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現象的全新指導思想――“生產并出售符合就業市場需求的勞動力產品”。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勞動力產品的相關理論,對于解決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景體華.2005-2006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戚本超.2007-2008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篇(5)

關鍵詞:雙因素理論;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激勵

Key words: two-factor theory;specialty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moti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179-03

0 引言

昆明醫科大學于2002年設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下簡稱“社保專業”),目標是培養具有社會保障專業知識的懂醫學、會保險、能管理,能從事與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領域相關的管理、研究工作的實踐型、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級人才型,是昆明醫科大學開設的眾多醫學專業中的非醫學專業。隨著時代變遷,高校擴招、就業壓力、多元化思潮已然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狀況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探討如何更好激勵學生的問題就顯得很有必要。本文將從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視角下進行醫學類院校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激勵方式的探索。

1 雙因素理論概述

20世紀50年代后期,美國心理學家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在匹茲堡地區的11個工商機構中,向近2000名白領工作者進行了調查,研究個人和工作之間的關系。根據調查所得,赫茨伯格將影響人們行為的因素分為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保健因素涉及公司政策、監管、人際關系、工作條件等,保健因素如果不當,易引發員工對工作產生不滿情緒,但無法員工起到激勵作用,也稱為“維持因素”。而激勵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表現機會、工作成就感、未來晉升期望、職務和崗位上的責任感等,激勵因素設置恰當的話能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從而觸發滿意情緒,相反也不會因為缺少此類因素而不滿[2]。

綜上所述,保健因素更多地與工作的外部條件發生聯系,保持人們的積極性,維持工作狀態;激勵因素往往以工作內容為中心,能充分調動人們的潛力和積極性,做出最好的表現[1]。

2 影響社保專業學生學習的雙因素

借鑒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結構,再結合學校中的日常工作和現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將影響社保專業學生學習的雙因素做出具體劃分。

2.1 保健因素

主要包括校園環境(校園基本建設、綠化、宿舍、食堂等),文體設施(文藝晚會、運動場等),教學設施和教學方式,規章制度(校紀校規)和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和同W關系等)。保健因素是學生求學、安心學習的基本外部條件,一般難以直接刺激學生產生學習意愿和動機,作用是幫助學生維持一定的學習積極性。

2.2 激勵因素

涉及就業前景,專業滿意度(對專業的了解、認知和專業滿意度),學習獎勵機制(物質和精神),課程設置(課程結構、計劃、進度等),學習氛圍等。激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學生的自我價值識別、發掘、提升、實現,可以直接刺激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學習動機,會對學習行為的長久持續性產生難以忽視的影響。

3 調查研究

本次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以昆明醫科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問卷設計較為簡單,是學生主觀判斷選擇分值程度,重要的是對學生分值選擇觀點的一個交流了解。問卷采用的是電子、紙質問卷同時發放、回收的調查方式。本次調查問卷對社保專業學生隨機發放了200份問卷,后期共回收180份問卷。選取的調查對象的均是大二、大三和畢業班學生,都有2-4年的在校學習經歷。

4 調查結果和討論

本次調查的180名受訪者中女生占81%,男生占19%,大致與社保專業的男女比例相符。另外在專業選擇上,180名受訪者中自主選擇的僅占到34%,有66%的同學是被調劑的。

4.1 保健因素方面

針對校園環境、文體設施、教學設施和教學方式、規章制度、人際關系五個方面的因素,調查問卷設計為“非常影響”、“很影響”、“影響”、“不太影響”和“不影響”五檔,數據顯示各自的影響程度都不相同,但是仔細觀察后五個因素可以分為兩類:有影響和沒有影響。具體如下。

4.1.1 人際關系對于學生的影響比例極高

人際關系包含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老師,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從而加強在學習上的交流,增加關于學習方面的疑難解惑。在調查訪問中70%學生普遍認為除班委外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同學間的溝通較少。除了上課時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較少。由于此次調查對象女生占比81%,女生的感性化情緒使他們普遍認為人際關系的好壞,融洽與否可以影響她們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調查顯示90%的學生認為人際關系對于學習的影響程度非常大。

4.1.2 校園環境、文體設施、教學設施和教學方式、規章制度影響比重較低

通過訪談了解到社保專業學生認為校園環境、文體設施、教學設施和教學方式、規章制度方面的建設較為合理健全。校園建設優美有序、宿舍安全且管理有度;學校眾多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形體室一應俱全,輔之以大學的春天、迎新晚會、新老生見面交流會等,課余生活豐富多彩;教學設施齊備,再加上人手一本學生手冊詳細介紹相關規章,可有效約束行為規范。總之,四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不顯著。

4.2 激勵因素方面

調查顯示社保專業學生受到就業前景、專業滿意度、學習獎勵機制、課程的設置、學習氛圍影響程度比例大體趨于一致,受到的影響比重極高,普遍都超過了90%。

4.2.1 專業興趣是前提

66%的同學是服從調劑被調劑到社保專業的,僅僅有34%的同學是已經對專業有一定的了解自主填報本專業的。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專業滿意度對于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但是基于很多同學是被調劑到社保專業的事實,因而一開始就對專業缺乏了解,后期也不太愿意去了解專業培養的思想、框架和細節。數據顯示學生入學伊始對于專業的興趣不高漲,學生個人的專業學習興趣不濃厚,從而導致學生對專業的滿意度和認可度不是很高。

4.2.2 課程設置是導向,學習氛圍是基礎

專業課程設置涵蓋了醫學、保險、管理、會計、經濟各方面,課程內容多樣,符合專業發展方向。通過問卷調查,92%的同學認為課程設置對學習的影響程度很大,但通過訪談發現68%的學生認為很多課程缺乏趣味性,尤其是臨床課程沒有根據本專業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醫學知識跨度大,內容深奧,如內外婦兒等醫學課程學習掌握難度較大,但在實習工作中用處不大,導致學習起醫學知識比較困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92%的同學均認為學習氛圍對學習的熱情也有很大影響,但社保專業在醫學院校屬于非醫學專業,被同學戲稱為“非主流”專業。受大環境影響,學習氛圍不濃厚,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漲,學習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最后反映出來的卷面成績在很多時候也差強人意。

4.2.3 就業前景是主導

2014屆畢業生共33人,男生5人,女生28人;2015屆畢業生共計77人,男生11人,女生66人;據就業統計顯示兩屆社保專業畢業生學生均實現就業,達到了100%就業。

男生主要從事于保險行業,已畢業男生中14屆有80%從事保險行業,15屆有82%從事保險行業,從事保險行業的比例遙遙領先。女生就業方向比例較為均衡,各行各業均有:14屆中32%報考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22%從事保險行業,39%選擇了到大中型企業從事具體業務工作,7%報考了研究生;15屆女生23%報考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30%進入保險行業,39%到大中型企業,6%報考了研究生,5%選擇自主創業。總的來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比例略少于保險公司和中大型企業。另外,男女生工作選擇的視角不同也決定了雙方就業方向的差異性。通過調查專業學生對于就業方向選擇首選均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其次是保險公司或其他企業,保險公司的占比較小。但已畢業學生就業方向數據卻顯示出就業意向和最終就業去向出入較大,就業理想和就業現實反差明顯。實際上,100%的就業率并未讓學生對于就業問題放心,學生心里仍然認為就業困難,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業導向的激勵作用為實際發揮。

5 對策建議

5.1 從保健因素著手的激勵方式

5.1.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加強師生課余生活中的聯系

充分利用昆醫現有的教學網絡平臺,提高師生課后的溝通交流,避免因為師生時間引起的交流過少的問題,在課間課后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網絡讓學生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共同成長,而不是知道W校有此平臺而不去使用。還可以以大學生創業項目、創新性項目、社會實踐等為載體和紐帶,通過微信建立交流群,在虛擬空間中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或者合理利用好教師到校時機和學生的課余時間,創造更多師生面對面溝通的機會。

5.1.2 減少干擾因素

減少其他干擾因素的前提是要通過講座宣傳、網絡宣傳等多種方式,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常情緒如情感問題的自我控制約束能力,更好地利用課堂時間和課余時間,督促學生勞逸結合,全方面發展[3]。此外,還應與時俱進,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況,情感變化,減少對網絡的依賴,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5.2 從激勵因素著手的激勵方式

5.2.1 加強社保專業宣傳力度,提高學生對專業滿意度、認可度

多方面加強本專業學生對現今社會就業背景下就業前景的了解,利用各種場合和時機向學生適當描述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適當整合校外資源,與往屆畢業生加強聯系,創造條件使得他們有機會和平臺為在校的社保專業學生分享其成長心得和工作感悟,甚至可以邀請一部分已畢業的同學承擔部分的教學,以此促進校內外的信息暢通,優化教學結構。

5.2.2 改善醫學課程設置結構,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

醫類教學內容難易設置應該適合專業學生,編寫適用于專業學生的應用教程,而不是普遍使用正規的醫學課本,增強實踐實用性,發揮醫學院的優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5.2.3 針對就業前景完善職業規劃

通過“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社保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對專業的發展趨勢、社會保障政策以及就業選擇有更清晰的了解,在學習和實踐中逐步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依托學校的實踐教學平臺,大力開拓符合社保專業特點的實踐教學基地,分批將學生送入這些基地實習實踐,同時也更加深入地了解用人單位的現實訴求和潛在需求,以反作用于校內的教學組織和安排,在社會范圍內提升專業知曉度的同時,開發出更大的就業潛力,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改善當前的學習狀況。

參考文獻:

篇(6)

一直以來,歷史學科一向被作為德育教育的手段而廣泛應用,而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早已成為歷史教師的共識。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明確規定歷史教學的課程目標并將其分為三個部分,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三維目標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老師在歷史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而且應把重點放在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能力上面,強化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培養,追求完美人格的塑造等,簡單地應歸結為讓學生學會學習歷史與學會做人。歷史教師應抓住課改和青少年成長的有利時機,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使課堂不僅成為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應成為進行德育滲透、塑造學生思想品質的陣地。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建構的現狀分析

1.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建構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

受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仍把歷史課程看作傳授歷史知識、認識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工具,對新課標蘊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建構的功能沒有準確理解,甚至簡單地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建構等同于思想教育,這種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展開。

2.教師自身素養不高及教學方法滯后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能量以適應現代教學需要。然而,部分教師仍沉醉于過去陳舊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中,即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歷史教學,也只是形容詞的堆砌。這種機械、灌輸性的教學方法嚴重挫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不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是通過考試方法來測評學生,而學生考試的成績也相應地成為考核教師的標準。這種考試制度本身就不帶有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測評,無疑影響到教師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而學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必將嚴重弱化。

二、進一步提高中學歷史課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的對策

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服務學生人生

歷史課教學的著眼點不應該只是升學,而應該著眼于全體學生長久發展。“一切為了分數”的應試教育制度和觀念是制約歷史課德育功能發揮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要擯棄這種落后的教育觀念,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建立一套新的、可行性強的有關學校、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機制,使老師和學生從考試、從分數的框框中解脫出來。

2.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建立教學新模式,提高實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方式、建立教學新模式,改變原有令人乏味的、過于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激活歷史課,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提高素質,自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發揮歷史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強歷史課德育的實效性。

3.拓展歷史德育資源,提高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歷史課是一門社會學科,應發揮在課堂教學為教育的主陣地基礎上,向生活的各個領域擴展,把歷史課同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恰當地利用并整合存在學生周圍、課堂內外豐富的德育資源,更好地發揮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大大提高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教師們應知道省市縣的歷史是很好的鄉土資源,要充分挖掘。另外把活生生的社會事件、大眾密切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與教學內容,利用它來進行道德教育,學生往往比較感興趣,容易接受。現在的華爾街金融風暴與歷史上很多經濟危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這是我們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很好的素材,有利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4.開展活動,創設情景,實現知、情、意、行統一

篇(7)

(1)時間問題:當前一堂課只有40分鐘時間,在很多時候僅完成教學任務就已經捉襟見肘,但有限的40分鐘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就有可能會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有全局意識,通盤考慮。

(2)討論過多:不考慮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都一概套用小組合作學習,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這樣,反而使學生喪失了參與討論的興趣,浪費教學時間。

(3)每課都合作討論:合作學習只是其中一種形式,并非適合所有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每節課都要用。因此,合作學習的恰當時機有五個:一是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二是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三是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四是在人人都需要內化知識時;五是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和大家分享時。

2 人文主義教育的回歸

隨著課改的深入,提高素質教育成為每位教師的共識。然而,由于中考指揮棒的影響,部分教師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并圍繞考試來構建教學體系,安排教學內容的教育。它偏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作為歷史學科更要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不能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因噎廢食,得不償失。

人文主義教育有助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教育素材,因為歷史學科具有理論的科學性、史料的真實性和內容的客觀性等特點,在道德情感領域的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真實、感人、可信。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充分利用歷史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形象、具體、深動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愛國主義得到滋潤和升華。如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長期遭受列強的欺凌與瓜分,眾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從這些歷史素材中,教育學生“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要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激發他們的內驅力,自覺地樹立起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人文主義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初中生正處于從少年期向青年期的發展階段,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其生理和心理處于急劇變化。初中歷史學科為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能讓他們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進行人格的塑造與培養。

歷史課程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但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一課程定位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遭到冷落。其最終結果是“人性”被泯滅,“個性”被扼殺,“情感和精神”被否定,被訓化成機械的“機器”。隨之而來,對社會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落實人文教育,把握教材主題,挖掘人文思想。

3 多媒體與導學案整合

篇(8)

21世紀是信息社會,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學會與他人合作”已成為全球教學改革的四大支柱之一。《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鼓勵合作學習能促進學會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由此可見,國家對于合作學習非常重視。

由于受到傳統的學校教育方式的影響,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通常表現為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

合作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同時“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各級人才奠定基礎”。從這個指導思想看,培養目標更多的體現于社會的需求,事實上,合作能力是當今社會所需求的各種人才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到父母及長輩的寵愛,自我意識很強,希望別人以他為中心、尊重他的一切。他們的知識面廣,獨立思考能力強,反映迅速,膽量大,發言積極,他們所欠缺的是同伴間的合作能力。合作學習就是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個有效平臺。

2.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實踐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是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培養學生多元化素質和適應多樣化新課程的必然途徑。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學歷史的興趣。為了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式的學習方式,我的嘗試以高二(1)班為課題研究的對象。選擇這個班有以下原因,①大家對歷史課普遍不感興趣,歷史課上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只是我一個人在前面唱獨角戲;②1班人數比較少,結成小組便于管理。在與科代表協商后,我開始了我的探索之旅。歷史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既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選擇或設計一些具有可參與性、趣味性,并且易操作的小型學科活動,營造輕松、活躍、高效的課堂。通過這幾種教學方式,來實施課題研究。

2.1“說一說”——交流型活動;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說”的主角,而新課程要求學生主動學習,這就應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型活動在這方面效果顯著,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和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積累集體生活的經驗,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有助于發展學生尊重、寬容等健康的個性,發展學生的社會性,從而形成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討論是課堂最常用的活動方式。新課程下要更好地強化廣泛參與、成果共享。在討論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加強小組合作,讓學生感到集思廣益、交流共享才能共同提高。如學完人教版經濟史(II)第二單元后,我讓學生分組討論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要求每組綜合列出本組同學的觀點,看哪個小組列的最多、最有道理。小組成員為了本組能總結得更全面,結合教材,查閱資料,積極思考,為小組“獻計獻策”。并列展示各組成果后,再引導學生把所有成果進一步綜合歸納,最后完善的是所有同學思考的結晶,因此也最為系統和深入。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了合作的經驗,嘗到了合作學習的甘甜。

2.2“比一比”——競賽型活動;競爭是激發創造性的重要途徑。在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為了增強實用性,競賽型活動的設計必須圍繞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結合不同課型和不同教學目的,設計成不同的形式。

針對史學爭鳴的觀點采用歷史辯論賽的形式。如: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等。為了彌補辯論形式的不足,擴大學生的參與面,以組為單位,課前讓小組自己分工搜集資料,組織辯手闡述自己的論點,在自由辯論的環節,雙方輪流發言,人人都是辯手,調動大部分同學的積極性。還可以設計一些細節,增強趣味性,如由學生事先自行制作獲勝方和最佳辯手的象征性獎品。這些紙做的王冠、幸運花環、泡沫雕刻等,在無形中鼓勵了學生的競爭、合作與交流,每次課堂辯論都十分激烈,得獎的備加珍惜,沒得到的立志下次奪回。

復習課和檢查課采用填圖、填空游戲或者趣味競賽的形式。如在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后,把本階段的知識設計成競賽題目,選擇、改錯、簡答題型多樣,賦以相應分值,由學生分組搶答,累積計分。這樣的活動與簡單的提問相比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填圖比賽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空間觀念。

篇(9)

淺談級組教學工作目標蒙順佳

加強心理教育提高德育成效馬啟仁

高三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伍曉焰

心理醫生:班主任的"新"角色林穗迎

試論行為不良學生的心理缺陷及矯治李志輝

對情緒易波動學生的心理輔導探索謝艷梅

天時·地利·正效應——談批評學生的時機和場合李錦云

學生不健康心理的疏導及預防林先東

高中畢業班學生應試心理的整體調控宋彩儀

語文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羅淑賢

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的幾點原因韓秉銳

談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格的培養李麗華

淺析英語詞匯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及其排除李才仙

指導學生掌握記憶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教育導刊(上半月) 馮立群

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與運用岑美萍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癥下藥魏縈

運用心理學優化生物實驗教學的探討劉玉梅

在體操教學中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黎啟清

現代教學媒體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關鳳庭

運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學習遷移龍應煉

研究性學習:學習方式的變革鄭其恭,ZhengQigong

人的發展與主體性教育和學新,HeXuexin

論校本課程的特性高曉清,GaoXiaoqing

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杜玫,DuMei

學校德育主體性的認識和發揮周慧,ZhouHui

論德育藝術的掌握朱宇波,ZhuYubo

建構中學主體性教育模式的雛型廣州市第二中學課題組,GuangzhouNo.2MiddleSchool

"主動發展"教育模式的實驗探索廣州市海珠區昌崗中路小學

國外高職教育發展及其啟示陳彬,ChenBin

珠江三角洲職業高中外語教育的發展型態與特點鄭國強,ZhengGuoqiang

繼續教育:教師想要什么?——中小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需求分析肖建彬,XiaoJianbin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促進現代化建設陳添宏,ChenTianhong

小學生英語學習網上即時評價李先啟,劉道溶,徐陽杰,LiXianqi,LiuDaojiao,XuYangjie

培養良好校風提高辦學水平畢拱文,BiGongwen

加強管理提高質量許家勤,楊秀紅

讓情感教育構筑德育工作多維空間羅偉強

優化媒體組合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教育導刊(上半月) 樊杏英

啟發創造想象提高思維的靈活性翁美清

有關教育目的的反思性評析楊天平,YangTianping

教育與人的生命價值——一種人類學視界的思考張等菊,ZhangDengju

知識與創新關系新論朱新秤,ZhuXincheng

談談鎮(鄉)如何開展基礎教育科研以推進素質教育郭巧智,GuoQiaozhi

"雙優教育"行動研究方案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課題組,TheResearchTeamofShawan,PanyuDistrict,Guangzhou

面向全體重在發展——番禺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驗黃亮中,李會霞,HuangLiangzhong,LiHuixia

"個性+期望"型評語之管見陳壽強,ChenShouqiang

信息時代呼喚研究性教學黃崴,HuangWei

語文創新教學"六法"尹佩儀,YinPeiyi

構建具有民航特色的高職課程體系蔡昌榮,CaiChangrong

五年制高職的辦學特色吳堂林,WuTanglin

建多功能的實踐基地創可喜的育人業績——廣州市中學生勞動技術學校在新形勢下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與創新張重煌,ZhangZhonghuang

淺談新辦學校整體特色的形成葉小鋒,YeXiaofengHtTp://

校務公開:民主理校的重要舉措孔文東,KongWendong

運用督導評估機制推動學校教育改革教育導刊(上半月) 湛秀玲,ZhanXiuling

實現管理的高質量、高效益楊愛華,YangAihua

職業教育如何面對"WTO"楊山,YangShan

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郭開清

精讀課中自學環節的設置李忠慧

地理教學中的知識遷移陳琦

讓CAI激活語文課堂教學馬慧君

創設情境發展想象丁穎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語文課《窮人》教學心得李翠微

巧設誘因啟思導學——語文課《鳥的天堂》教學體會朱紅瑛

見意趣促樂學劉軍濤

以思導學激勵創新——語文課《撈鐵牛》教學心得周劍虹

感官參與激發興趣——說話課《我最喜歡的水果》教學體會梁琳琳

春風吹春意濃——《春風吹》一課教學體會梁瓊琪

師生互動情知交融——語文《將相和》第二課時教學心得趙斌

弘揚個性鼓勵創新——淺談低年級語文教學李卓華

讓興趣叩開學生數學思維的心扉黃冰

激發學生樂學數學梁乙吟

激趣導學掌握算理歐曉燕

激活數學課堂教學夏秋桔

運用Act教學模式激活英語鞏固課廖立紅

激趣導學攻破學習英語單詞難關董振頤

自然教學的激趣創新楊穎儀

美術教學在愉快中"以線達情"陳情

運用成功性原則培養音樂表現力肖靜頤

如何體現音樂的"樂"梁翠萍

在綜合探索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黃彩虹

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音樂肖煒

傾注愛心成功激勵——一個后進生轉化札記陳淑楷

健康教育第二冊《不偏食,不挑食》教學設計教育導刊(上半月) 賀麗春

音樂第九冊《青春舞曲》教學設計吳紅英

《狐貍和烏鴉》第二課時課堂教學紀實鄺少梅

全是童聲的"小星星廣播站"劉燕暉

體育教學也要創設情景盧濤

主動參與各顯其能——試析一節勞動課譚小芳

手段靈活形式多樣低年級詞語教學一得何潔媚

語文教學導入四法林敏紅

上一篇: 食品類包裝設計 下一篇: 化工反應安全風險評價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在线一本三区四区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欧美在线影院点击进入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系列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