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的任務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6 16:29: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德育的任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德育的任務

篇(1)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過程中,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總務部門應把育人放在人文環境硬件建設的首位,努力構建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以此影響師生、感染師生、教育師生。

1.1 建設主題標志。學校的主題標志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等基本內容,看到這一標志,就能了解學校的大致辦學思路,要下功夫建設。

1.2 建設文化宣傳櫥窗。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學校設由24塊宣傳展示板組成的永久性櫥窗。每塊版面都展示著育人的內容。

1.3 建設校史館。校史館首先是學校的編年史,是以陳列學校發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過程和不同時代學校面貌的場館。體現學校傳統與校園文化,陳列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是學生德育教育基地,是激勵師生共同成長的重要土壤。

1.4 建設具有育人功能的地面墻面。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學校操場圍墻上,布滿體育、健身的大幅畫作和標語,將校園文化體現在環境中,努力營造“一草一木都能說話,一墻一面皆可育人”的充滿和諧氛圍和人文精神的校園環境。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調節情緒,振奮精神,減少學習生活中的逆反心理,而且有助于培養、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1.5 建設校園德育新媒體硬件。主要是校園網德育互動園地硬件軟件建設、學校顯示屏建設、學校廣播室建設、學校電視臺建設、學校錄播室建設等。

1.6 建設德育專用館室。如心理咨詢室、少先隊大隊部、共青團活動室、黨員活動室、少年模擬法庭等校內的育人館室。

1.7 建設班級文化設施。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其班級文化設施建設得到全國著名德育專家好評。走進巴州石油一中的各班教室,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撲面而來。有全校共性的文化宣傳,如巴州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生本課堂學生須知、中國地圖、世界地圖等體現學校的共性要求。更多的是個性化的布置,有的班級布置有我國56個民族小朋友肖像的貼圖,意在加強民族團結;有的班級布置有全班同學的肖像和他寫的座右銘,意在勵志。個性化的布置做到了一班一品。他們實行分類開展、立體推進班級文化建設模式,把圖片、文字、公約、制度滲透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面墻能夠說話,讓學生的課桌能夠說話,形成豐富細致的班級文化環境,獲得北師大專家贊譽。

2 構建生態環境育人,把生態友好理念播于師生心中。

生態文明是文明校園的基礎,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小學總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中小學生態文明建設中既要落實好植樹種綠,也要保護好一草一木,更要通過一系列生態友好活動向學校師生普及綠化祖國、低碳生活、保護環境、親近大自然、環境友好等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為可持續發展打下思想基礎。

2.1 建設凈化美化綠化的生態校園。生態校園就是運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及運行的人與自然關系和諧,各物種布局、結構合理且自然環境優良,物質、能力、信息高效利用且對環境友好的集學習、工作、活動、休閑功能于一體的人工生態系統。學校總務在校園建設上,要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2.2 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全體在校學生參與國土綠化,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形成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風尚。通過活動改善校園育人環境,綠化、美化校園,為廣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營造積極、健康、文明、向上、和諧的綠色環境。以校園綠化和在廣大學生中弘揚生態文明為切入點,促進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體公民的生態文明意識、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堅持因校制宜,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堅持重在參與、教育為主,不搞形式主義,垂直掛綠、屋頂增綠、見縫插綠等多種方式提高校園綠化覆蓋面。

2.3 組織開展“踐行節能低碳,建設美好校園”活動。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育師生增強低碳辦公意識。養成低碳生活習慣。厲行勤儉節約,優先選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大力倡導合理消費、適度消費行為,崇尚綠色消費概念。實行垃圾分類,抵制商品的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合理使用辦公資源。

2.4 組織學生開展生態友好活動。教育在校學生提高生態文明意識,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形成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風尚。教育學生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保持學校清潔衛生,讓環境起到正向影響人同化人的作用。

2.5 組織學生開展植樹種綠活動。植樹是全民義務,要從青少年學生抓起。組織廣大學生參加義務植樹是加強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的重要內容。綠化、教育、林業部門發出了每一名學生在學習期間至少種一棵樹的倡議,其目的是強化青少年學生植樹護綠意識,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2.6 組織學生走向大自然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環境的責任意識,影響和帶動整個社區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

2.7 組織開展愛護母親河活動活動。例如,巴州石油一中,開展以“保護母親河?愛我家園”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倡議 “保護母親河?愛我家園”,全體師生在“保護母親河”、“愛護環境”、“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園”等橫幅上進行了集體簽名儀式,觀看了“保護母親河”、“向不文明行為告別”、“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綠色家園靠你我他”等內容的小學生創意展板。組織學生擦洗母親河―孔雀河欄桿、清理居民住宅樓外墻涂鴉、參觀基地安全防監控室并撿拾社區公園垃圾雜物,居委會管家在途中給學生講解了小區各項管理規定。

3 學校資產育人,讓勤儉節約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學校各類資產是總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政府給學校的資產是全民資產,學校總務部門有責任保持資產的完整。但是僅靠總務要實現這一點是不夠的,尤其是低值易耗品管理難度很大。為此,總務必須有計劃的進行愛護公物教育。

3.1 新學年開學組織告知性教育。利用行政例會、主題班會、櫥窗等形式對公物管理制度、維修制度及賠償制度等告知師生。

3.2 新學期開學組織強化性教育。積極配合班主任,教育學生懂得學校的財產是開展教學的物質基礎,是全校師生的共同財富,從而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品德。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勤儉辦學、勤儉治校、愛護公物、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教育。

3.3 堅持開展愛護公物隨機教育。每發現一次浪費和破壞現象就現場對師生進行教育,而不是以罰代教。

篇(2)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師不僅要用師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納入自己的條例,因為在老師的眼睛監督學生行為的同時,還有幾十雙眼睛注視著自己,老師做事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對學生其實更是一本可以研讀的書。我剛接這個班的時候,班級的晨讀一直紀律不好,教室里總是不靜,干什么都有,我便試著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把早晨的寶貴時間利用好,可是雖然紀律好,學習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學坐著發呆、哪怕一塊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個早晨,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長時間,一天我在辦公桌前學習業務,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講桌變成我的學習桌,從此開始,講臺上多了我的筆記,我的教育理論書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講臺上監督同學,索性自己專心看書、學習,不出兩天,同學們也知道拿出書來學習了,漸漸的,孩子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們都會“自習”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話:身教勝于言傳。看著孩子們一個個認真的小臉,心里真的是――幸福。

其實,所有的學科都應與思想品德課進行學科整合,每一個學習內容都有德育教育的體現,要向學生滲透從小熱愛祖國,珍惜生活。小學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個教學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的工作,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我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對學生的成長負責。為加強班級德育工作,本學期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認真按計劃進行。一直利用班會,晨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認真貫徹《小學生德育綱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禮儀常規》,《雙十教育》等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德育工作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一、抓常規訓練

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自從我接這個班后,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生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習慣的培養。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并且說話時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說得出來。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二、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如:上課了,還有同學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對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三、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道德,

以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的指導和引路人。

四、愛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愛是教育的劑”,愛是溝通教師與學生情感的紐帶。通過和學生接觸,我充分認識到了“愛心”在師生關系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談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一個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首先施展威力,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風和日暖,行人覺得暖洋洋的,開始解開紐扣接著脫掉大衣。”這則寓言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北風”,“南風”無異于班主任積極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學生”了。我們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調子,盛氣凌人去壓服學生呢?還是用誠摯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呢?當然,我們都愿意選擇后者,愿意做“南風”,也就是說在工作中要運用情感和愛來教育學生。

篇(3)

(一)討論或辯論式任務

小學生爭強好勝。教學時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教學Holidays時,我不僅讓學生在畫一畫、說一說的任務型學習中掌握了課文內容,而且拓展教材,設計了如下表格:

針對表格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我把學生按照喜歡的節日分成了幾個組,就題目“When i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Did you…last year?”進行辯論。這樣的任務能使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換意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操作性任務

貼近學生生活、具有現實意義的語言場景更利于學生產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并促使其主動地內化、吸收與運用。因此,通過設計一定的操作性任務,可以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并有效地展現其個性化特征。制作賀卡、生日卡片等活動都是操作性的任務。如在教師節時,圍繞“給教師送賀卡”這一情境,我設計由學生自制賀卡的活動:“賀卡表心意,同學們親手制作的更是精品,你可以將它贈給老師,表達你對老師的節目祝賀。你可以在賀卡上畫好插圖,再在上面寫上一句祝福的話。”全班同學一下子都忙開了。當同學們把賀卡送給我時,我看到了賀卡上美麗的圖畫和各種祝福的話語:“Happy Teachers’Day!”(教師節快樂!)“BestWishes!”(致以最誠摯的祝福!)“I wishyou well and happy!”(祝您健康愉快!)我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欣慰,因為在這一刻,每一位同學在寫下祝愿的同時,正在自覺地嘗試著語言的綜合運用,英語正成為他們生活、活動的工具。

篇(4)

根據《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任務型教學輸入,通過對英語知識的感知、實踐、教學參與、生活體驗、合作教學等學習方法,將培養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落實到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以此實現任務教學目標,強化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1]。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理念及方法上做到與教學的新標準相適應,積極將任務教學應用到教學課堂中。

1.任務教學理論

1.1任務教學的定義及特征

任務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以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為教學目標,追求學生在情感認知及技能目標等多方面能夠均衡達到一定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2]。任務教學注重學生的需求,尤其在影響力和歸屬感方面,具有很強的情感性。除此之外,任務教學還注重條件的創設,通過條件的創設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改變學生“要我學”的不良學習心態。新英語課標中也有明確規定,小學英語的教學應該借助任務教學將英語的精髓通過用語言做事加以鞏固。 “任務”在任務教學當中有以下幾個特征:其一,因為在英語教學當中要做到和其他任務有所不同,所以任務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都偏向于目的語;其二,教學中為了避免機械式語言的出現,所以任務在教學中還具有演練等特征,以此體現語言的互融性及真實性。其三,任務教學有助于學生語言的獲得和應用,有利于改變教學中過于重視對語言“學得”的現象。

1.2任務教學的作用

通過對任務教學的定義進行分析,發現任務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其注重的是學生能力及執行任務策略的培養,除此之外,還注重學生任務過程的互動交流。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實際語言的應用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結構的理解。另外,在交流互動中,學生可以間接地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強化英語實際運用。

2.任務教學進行的基本原則

2.1真實實用性原則

此原則是為了讓學生明白知識的重要性,進而加強自主學習。因此,在設計任務時,應該將英語語言知識和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借用生活中的經驗完成任務,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的習得能力和運用能力。

2.2英語應用原則

任務教學是通過目的語的運用完成的。因此,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英語應用原則,通過這樣的原則設計任務,使得學生在不斷的應用中將自身的英語水平逐漸提高。另外,小學生善于模仿、記憶力好、可塑性很強等,這可以使他們在不斷的模仿學習中獲得更多的英語習得。

2.3激勵性原則

任務教學是通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感知、實踐、教學參與、生活體驗、合作教學等學習方法完成任務的。因此,在對任務進行設計時應該注重激勵性設計,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習得[3]。另外,通過這種成就感的不斷積累,還可以將其內化為后續英語學習的動力,推進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比如教學三年上冊第5模塊classroom時,就可以采用配合音樂來進行,當唱到point to the window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手指著窗戶。通過這樣的教學活躍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小學英語任務教學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課堂啟動;第二步:任務啟動;第三步:課文呈現;第四步:操作指導;第五步:課后作業。

根據上述的這些步驟,筆者以EP教材第五冊的第四單元“Let’s learn. Let’s play”進行具體的分析。

Step1:課堂啟動。

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在生活當中干家務的動畫片,然后復習“I’m helpful.I can ...”等句型,sweep the floor,water the flowers,clean the bedroom,empty the trash,cook the meals 等詞組。

Step2:任務呈現。

(1)聽懂會說“I’m helpful. I can ...”兩個句型。

(2)掌握sweep the floor,water the flowers,clean the bedroom,empty the trash,cook the meals等詞組。

Step3:課文呈現。

播放課文配套動畫,讓學生邊看邊猜測課文的意思。

Step4:操練指導。

出示課題:What can you do? 告訴學生怎么將這句話應用到實際活動過程中,并帶領學生練習“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等日常用語,最后通過小組讀、個人讀等方法進行鞏固。

Step5:課后練習。

做一次教務,教會爸爸或者媽媽說出一到兩個詞組。

4.結語

真實性任務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開展的依據進行的,因此在教學當中,要注重生活和知識的結合,只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領略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生就會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篇(5)

目前,很多的學者和教育專家對任務型教學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為有效的實施任務型教學提供了較為權威性的參考。但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學習英語主要是通過老師和課本知識,他們缺乏一個真實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因此,如何有效,有針對性的在小學英語教育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值得我們探討。

一、小學英語教育中任務型教育的重要性

(一) 使英語學習更加具有真實性

語言是在真實的語境下產生的,具有一定的真實和實際性,對于中國的小學生來說,英語只是他們的第二語言,他們是初學者,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語境讓他們練習和展示,就很難培養出很好的語言能力。而任務型教學就為這些孩子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境,讓他們敢于交流。最大限度的貼近實際生活,創設真實情景,讓孩子在學習完成任務的同時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英語學習的真實環境中,培養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提高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學習英語的時,為孩子設計一個任務,例如,在上PEP 中What color is it?時,用color song 引出本課主題之前,給孩子設計一個任務,問After that, you can tell me how many colors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And what are they? 讓孩子帶著任務去聽唱歌曲,讓他們自己動腦思考,自己組織語言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對老師所給出的不同任務做出不同的反應從而通過自己的語言展現出來,自己積極且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和自我展示,讓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增強,達到對獨立思考和語言組織能力的發展和培養的目的。

(三)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任務教學中強調互動,交流和和合作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其中最為主要的一種,在合作中,他們有一個比較寬泛的學習環境,增大了每個孩子交流實踐的機會,在完成任務時,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語言知識組織小組成員和小組活動,最大限度的完成任務,展現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也提高學生組內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孩子從語言知識,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在英語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實施任務型教學的有效途徑好策略

由于語言學習環境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任務型教學可能會出現效率低下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尋求更為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途徑和策略。

(一)重視任務型教學的重要性,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要更為有效的實施任務型教學,首先就要求教師在思想上重視他的重要性,小學生現在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實施任務型教學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思考和交際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從思想上重視了其重要性,才有可能將任務型教學真正的運用到課堂實踐當中。

在我國傳統的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方式中,主要是以教師來主導課堂,以語言知識為教學重點。所以主要是學習語言知識,在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稍顯遜色。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更多的以學生為中心設置不同的任務,加大孩子在英語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將他們學到的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技能。用任務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才能真正的實現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運用。

(二)實施任務型教學需要因地制宜

小學英語課堂上的任務型教學主要源自于西方,而我國和西方國家存在著文化、觀念和學習背景的差異。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任務型教學做出適當的調整以適應課堂的需要。創設出符合課堂教學內容的任務。所以首先需要分析自己的課堂和學生的學情,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構建出一個適合自己課堂,適合學生的任務。真正的任務型教學落到實處,在課堂上發揮起作用,培養孩子們的英語交際能力,讓英語不再只是知識,更多的成為一種他們以后的技能。

(三)優化課堂任務的趣味性,創設多種多樣的任務

小學英語教育任務型教學多種多樣,設計的任務也可以多樣化,設計娛樂性游戲性較強的任務,設計具有創新和創造意識的任務,設計有實際操作性的調查性任務,設計口頭交際的任務等等。多樣性的任務才能刺激小學生完成任務的決心和挑戰心,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就像是蓋茨所說的“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在實施課堂任務之前,對課堂進行一定的假設,優化自己課堂任務的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創設出不同的,各式各樣的任務,引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真正的語言能力。比如在學習PEP中”What color is it?”其一可以設置唱關于顏色的歌曲;也其二可以將不通西方國家的代表物品呈現出來對比展示不同的顏色;其三,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調查表,調查班上的孩子或是家人喜歡什么顏色,并可以對不同的顏色進行拓展;更可以要求學生用這個英語句型對其他的陌生人詢問,達到一個自我交際的效果。

三、結語

英語已然成為了運用較為廣泛的一門語言,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處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關鍵期,所以對于他們交際能力的培養成為了重中之重。而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它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設計不同的任務,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潛力[3],培養孩子更為流利的交際水平和語實踐能力。實施任務型教學可以更加真實的落實語言學習技能,夯實他們的交際能力,培養更加全面發展的英語學習者。

參考文獻:

篇(6)

一、對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認識

眾所周知,學校體育是國家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此國內乃至全世界基本形成共識。關于學校體育及其目的任務,國內有關論述很多,也有很多建樹。就其目的而言,經歷了從“技能”-“體質”-“人才”的演變發展過程,對于激發人們積極投入體育實踐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從宏觀上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差異,因而由此反映出來對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在觀點及其內容上各不盡同。筆者積多年從事學校體育工作實踐經驗與學習體會,認為“技能”、“體質”、“人才”均不能單獨構成學校體育的目的。學校體育以青少兒為對象(其年齡一般在6-7歲-21-22歲),其目的在于促進生長發育,體格健美,身體健康,精神愉說,幫助學生形成健身、娛樂、生活等方面的多種身體技能;增進體育文化知識,促進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形成,佼學生在校期間有充沛的箱力學習,為他們畢業后能夠獲得高質量生活奠定某些基礎,創造有利的條件。學習體育的這一宗旨,與學校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開拓型人才的目的不無一致,反映了青少兒的身心特征,體現了體育的目標功能和國家社會對青少兒一代的期望。由此也決定了學校體育的地位。而青少兒的體格健美、體質強壯,直接關系到國家,民族未來的興旺發達;增進文化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與生活習慣,又正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多種身體技能及其遷移,必然影響到青少兒現在與未來的學習工作效率及生活質量,是人類社會生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學校體育地位與意義非同一般。如實說,學校體育發展到現在,己超出了學生時代,具有終身意義,超出了學校教育的范疇,具有廣泛的社會價值;超出了強身健體的獨特功能,具有促進身心協調發展的全面效能。為此,務必加強全面管理,努力完成下列任務:①傳授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術技能,使學生掌握科學健身與養護身心的方法;②積極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全面鍛煉學生身體,促進體格健壯、姿態優美,身體健康,全面發展體能、機能和心理能力,增強適應能力和審美能力;⑦加強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意識,體育意識與公民意識,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道德作風及堅持體格鍛煉的習慣;④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娛樂生活,發展學生體育能力、社交能力與團結、合作精神。

二、加強管理全面落實體育任務

明確了學校體育目的任務,能否實現的關鍵在于管理。所謂管理,泛指對學校全部體育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實施、協調與監督的過程。具體而言就是要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全日制小中學暫行工作條例》、《全國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兩個條例》、學生《體育合格標準》以及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學大綱》對學校體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工作,體育骨干隊伍,體育圖書情報,學生體質測試與評價以及體育經費、場地設施器材等方面進行具體的管理。其中,應以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為目標,以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其積極性為根本,而以管理人員的明確分工盡職盡責為保障。因此,實施學校體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應該是:

(一)管理人員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校長學校體育工作應在學校黨政領導下,由校長或副校長分工主管。其基本職責是:①根據上級黨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指示,結合學校各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總的目標要求,并將其列入學校工作計劃。②深入實際,檢查、評估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及其效果。④加強對體育組(室、部)和體育教師的領導,認真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關心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支持鼓勵他們鉆研業務,尊重體育教師的辛勤勞動。④動員教育班主任、輔導員及全體教師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③提供必要的體育經費和物質條件保證。

體育教研室(部)是學校中具體組織實施體育工作的部門。其基本職責是:①根據黨的教育,體育方針,上級對體育工作的指示以及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和學校實際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學校體育工作和必要的規章制度,報請學校領導審查批準。定期向學校領導匯報體育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和建議。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組織開展體育教學和學校課外體育活動。⑦協助校醫室(院)定期檢查學生身體,建立健康卡片。④協助總務部門做好場地設施器材的修建、選購、維修和保養工作,并教育學生愛護公物。動員教師維修、自制體育器材。③做好體育的宣傳工作。⑥關心教師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和中堅力量,其基本職責要求是:①自覺堅持政治、思想、業務進修,做一名具有高尚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教育教學能力強、體格健壯、姿態優美的又紅又專的體育教師。②根據教育計劃和大綱精神及時制訂各種教學文件。③熱愛關心學生,上好體育課,積極開展學校體育活動。④協助學校醫務部門檢查學生身體,建立健康卡片。⑤積極做好體育宣傳工作。⑥自己動手及時維修,自制體育器材,教育學生愛護公物。⑦結合學校體育實踐,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班主任、年級輔導員①將體育工作列入本班、本年級工作議事日程,并結合本班、本年級實際情況作好具體計劃安排。②加強對學生進行有關黨的教育方針、思想品德教育,鼓勵學生在搞好文化學習的同時,積極上好體育課,搞好課外體育活動。③以身作則,規范帶頭,主動協助體教師開展各項體育工作。

(二)齊抓共管,提高整體效應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事關全體學生的切身利益和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其工作過程,涉及面廣又很具體,只有全校師生員工上下配合,協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因此,學校對其體育工作實施全面管理過程中,即從制訂計劃、組織實施到檢查督促,效果評估的全過程,都應全校動員,實行齊抓共管,追求整體效應。更要不時運用評估所獲信息,調控管理過程,提高管理效能。其主要內容至少應該包括:①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②體育教研室(部)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發揮作用的程度。④體育教學質量。④群體活動開展情況。⑤學生體格、體能、姿態,素質發展情況。⑥學生健康狀況。⑦體育圖書資料的收集,整理、儲存使用情況以及場地設施器材的建設,保管與使用情況。@教育科研進展及其主要成果。

參考文獻:

篇(7)

任務驅動是基于構建主義理論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它改變了傳統“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任務驅動學習中,展示給學生的數學任務是具有一定真實性和自然性的數學情境,激活了小學生對自然實物好奇的本性,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創新、以學定教的新型學習模式,有利于增進學生自身知識的重組與建構,增進學生已有知識與新的信息間的互聯、融入及整合,進而加快小學生對數學認知的內化進程。

一、任務驅動法的內涵

任務驅動法主要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相結合。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體驗、發展及創新的心理構建過程,是一種社會性、協作性的活動,是在溝通、思考中進行的。

任務驅動教學法,目標是讓學生不但能夠獲得知識,同時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處在一個需要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學習情境中,需要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抽象等思維活動,并對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進行加工整合,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任務驅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1.設計任務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學的關鍵是要設計一個合適的任務。設計的原則是:(1)反應原則,任務要包含處理信息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包括理解、分析、綜合、評價等;(2)交際原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能有真實的交際機會和行為;(3)復雜原則,任務要有一定難度。同時,設計的任務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趣味性、真實性、適切性、挑戰性、應用性。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將課程所規定的知識分成許多模塊,巧妙地隱含在一個有趣味的任務之中,以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積極性。以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的圓柱為例,設置一個制作圓柱形紙杯的教學任務。

2.提出任務

設計好任務后,教師要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直觀化和形象化。生動直觀的形象能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去學習并吸收所學的新知識。任務的呈現方式有三種:(1)直接呈現任務;(2)情境呈現任務;(3)任務單呈現任務。如制作一個圓柱體的任務,采用直接呈現任務的方式即可。

3.分析任務

呈現任務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進行任務分析是必要的。教師通過引導啟發,使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產生一系列需要分別獨立或者可以依次完成的子任務,并找出哪些要用已有知識,哪些要用新知識,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分析任務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通常,任務分析的工作包括任務分解和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如圓柱體的制作,需要剪出兩個圓、一個長方形,關鍵在于長方形的一條邊長與圓的周長要相等。

4.完成任務

任務驅動法強調讓學生自己獨立探索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探索式學習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師盡量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線索或資源,由學生個人或者分組去完成任務。如圓柱體的制作,可以由學生分組完成。

5.交流評價

評價可以采用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點評等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使評價做到公平、公正。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相互交流,進而進行歸納總結、反思鞏固,鼓勵學生發揮創新精神。同時,對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學生所采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交流,促使學生進行反思,將所學知識內化。

三、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1.任務的系統性。任務所涵蓋的知識應具有緊密的聯系,適宜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讓學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悅,也要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強調任務的關鍵點。教師可以給出一些錯誤,讓學生去發現并改正錯誤,教師強調知識點,讓學生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對任務關鍵點的解決進行思考。

3.綜合評價。對學生完成的任務要綜合評價,不能只看任務完成結果,任務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細節都應進行評價,培養學生注重細節的習慣,同時,一定要肯定學生的成果,激勵學生,使學生有信心完成好下次的任務。

四、總結

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了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特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過程中,設計任務前要充分分析知識點、統籌兼顧,提出任務時要盡量直觀形象,充分分析任務,讓學生親自完成任務,最后對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實踐表明,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目安.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14).

[2]陳倫.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淺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6(07).

篇(8)

[現象1]合作學習等同于小組討論。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發現,學生在接受教師下達的任務后,即開始了熱烈的討論。但由于小組內部沒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導致了一些同學對任務大包大攬,而另一些同學則作壁上觀,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原因分析]“合作學習”的概念未深入人心。“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新型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是一種課堂教學策略,它是指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礎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師組織、帶領學生,圍繞小組或團隊的共同目標與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

[現象2]學生對任務的參與度不高。據筆者觀察,在合作學習的任務布置后,有些同學開始交頭接耳,有些同學敷衍了事,有些同學即使積極參與了,任務的完成質量卻不高。結果導致一堂課內的合作學習不僅空間上施展不開,時間上也往往不夠用。

[原因分析]一是教師布置合作學習的任務不明確,合作學習中的任務應該滿足以下條件:(1)任務主要關注意義;(2)任務要存在信息差;(3)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語言資源來完成任務;(4)任務有明確的結果。二是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得到體現,教師布置的任務要基于學生的自身經驗和認知水平,強調學生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三是學生合作能力與合作技巧的缺乏。

二、提高合作學習中任務布置效率的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學任務都適用于合作學習,考量的重要依據是:教學任務或教學內容中是否涉及互動、互助、協同、整合、求新、判斷、評判和表現等因素。筆者針對以上現象及其成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有關合作學習的任務布置策略。

1.立足“基”――挖掘學生原有經驗

在傳統的復習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往往是題海戰術居多。而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復習有明確的話題,且是基于學生自身的經驗來設計問題,讓他們真正想說、有話說,在寓學于樂中,復習的目的自然也水到渠成。

[案例1]

在針對“比較級”這一知識點的復習中,筆者選取了bigger,taller,stronger,longer,heavier五個單詞,它們包含了比較級中較為典型的三種構詞方式:末尾直接加er,雙寫末尾字母加er,去y變為i加er。筆者設計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合作學習階段,筆者布置的任務是:根據以下句子描述,小組討論并交流答案。句子內容如下:

(1) Say some animals smaller than you!

(2) Say some subjects easier than math!

(3) Say some food healthier than burger!

(4) Find some students stronger than teacher!

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面對面地進行語言互動。各小組集體匯報所得答案,每人每次只說一個答案,不能重復別人已經說過的內容。例如經過討論后,某小組對問題(2)的討論結果是:I think English is easier than math. /I think science is easier than math.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復習了比較級的用法。

在第二次合作學習過程中,筆者引入了學生比較熟悉的卡通人物:三個和尚。三個和尚體型各具特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的具體參照物。筆者設計的合作學習任務如下:

(1)小和尚和胖和尚要去玩秋千,但是秋千有重量要求:重量小于50kg的人才能玩,他們倆誰能玩秋千呢?Who can play with the swing? Why?

(2)胖和尚和高和尚一起去踢足球,他們倆誰能當守門員呢?Who can be the goal keeper? Why?

(3)高和尚和小和尚站在椰子樹下想喝椰子汁,誰能把椰子摘下來呢?Who can pick up the coconuts? Why?

最后由學生中相對高、矮、胖的三人合作組成一組表演場景。在解決問題中,所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等特征加入到場景表演中,靈活運用比較級表達,親身體驗比較級的運用,感受將知識與實際結合所帶來的樂趣。

2. 歸于“整”――強調學生原有認知水平

在對某一主題信息進行分享時,主題或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了保證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教師可以在活動前提供一定的語言支持。第一次使用該結構時,需要給出規范并作示范,通過合作學習落實個體責任,讓每個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案例2]

在教學有關天氣主題的內容時,筆者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是:讓學生討論通過什么途徑知道天氣情況,然后談論教師設置的問題,最后進行匯報。

(1) Find a way to know the weather.

學生討論通過何種途徑知道天氣情況,有的說通過handphone,有的說通過newspaper,有的說通過computer等等,通過交流拓寬了學生的信息量。

(2)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每組學生以一個城市的天氣情況進行交流。組內學生可以交流所選取城市的氣候、溫度,是否喜歡那兒的天氣情況等。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hat’s the temperature there?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there?

Why/Why not?

(3) Share with your partner.

充分交流后,各個小組以本組選取的城市天氣情況進行匯報。

In…,it’s… The high/low temperature is … I like/don’t like… I can…

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應成為教學的重點之一。在這個合作學習的任務中,教師通過合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整合信息,既培養了學生對某個主題進行交流的交際能力,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3.追求“差”――突出學生個體差異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故事與教學相結合,往往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故事教學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學習單詞、短語、句子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的思考,實現詞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圍繞故事寫、故事圍繞興趣選。若是在學習過程中設計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創編短小的故事,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3]

筆者讓學生根據選出的字母造單詞,再根據單詞造句子,最后將句子編成一個小故事:This is a great game to play with your friends, with everyone taking a turn.

(1)Put your hand in the bag and pick a letter.

(2)When you pull the letter out of the bag, say three words with this letter.

(3)Then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se three words.

e.g.letter h

You say: he, hen, hat

You make a sentence: He gave the hen a hat.

(4)People in your group stay together and make a short story with all the given sentences.

合作學習強調個體之間的信息差和個體思維的差異性,以字母單詞句子故事為模式的故事創編,有效地體現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之間緊密合作的關系,并且給英語學習增添了無窮樂趣。

4.“做”中學――開展英語綜合交際活動

合作學習之所以比競爭學習和單獨學習更為復雜多樣,是因為它要求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要完成交往任務。現代交際觀認為,英語語言的學習是以交際為目的的。在同伴交際交往過程中,平等且民主地用英語表達、討論、決策,不僅體現了良好的英語素養,更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做中學”的理念。

[案例4]

例如,學校要建立一個“小小動物園”,筆者向學生展示已經設計好的“小小動物園”的示意圖。學生從市動物園里挑選一部分動物,全班學生分組一起為學校的“小小動物園”挑選動物。

(1)教師給每組學生發一套動物圖片,上面是可供挑選的動物,給每組學生發一張表格。

(2)學生在小組協商的基礎上,把挑選的動物貼在表格上端的幾個方格里,并在方格下面的句子中挑選出為什么選擇這些動物的原因。用like等動詞的陳述句表示喜愛或不喜愛:I like the cat. I don’t like the snake. 用疑問句征求意見:Do you like the snake? Can we choose the elephant?

(3)在討論過程中,各小組推舉一人向全班報告本組所選的動物以及挑選這些動物的理由。用形容詞來描述動物的特征:It’s lovely. It’s dangerous. 用動詞和情態動詞來表示能力:It runs fast. It can fly. It can sing. 報告人用下列句型進行表達:We choose the…because it’s…若報告人有困難,其他成員可給予幫助。

(4)各小組代表到教室前展示完成的任務并做口頭報告:挑選了哪些動物以及為什么挑選這些動物。教師將報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以便最后匯總。

(5)教師與學生一起評價各組報告結果,挑出選擇頻率最高的五種動物。讓學生代表把選擇的動物圖片貼在“小小動物園”設計圖上。

(6)學生口頭描述“小小動物園”,教師評價描述情況。

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習得的。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所需要的社會性技能,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且及時反饋和討論學生的學習行為。

5.提升“度”――拓展課外合作學習

如何讓合作學習的思維模式真正貫穿到學生課堂之外的學習中去,教師所布置的作業應體現出合作性與創意性,這是非常必要的。小組成員之間通過各方面能力的優勢互補,以及綜合能力的有效整合,讓小組合作任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完善。

[案例5]

在教學Signs we follow(生活中的標識)這一話題時,要求學生能在語境中理解公共場所的標識名稱,如telephone,toilet,restaurant,exit,entrance等,并能在正確運用的過程中體會這些標識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在布置有關家庭作業時,教師可設計課后合作學習的任務:

(1)Read the passage on the sheet and try to repeat next class.

(2)Write: Find signs we follow in groups (places signs meanings reasons)

教師讓學生找找其他常見標識。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成員記錄是在什么地方見到這些標識的,有的成員描述標識的意義是什么,有的成員思考標示這些標識的理由又是什么。如此一來學生就能較完整地描述公共場所的不同標識,體會只有人人遵守規則,遵守社會公德,生活才會更美好,社會才能更和諧。

創意性的作業布置要求學生主動去發揮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出與眾不同、耳目一新的好點子、好思路。學生得到實踐與創新的同時,也讓教師布置作業的創意性呼之欲出。

篇(9)

一、輸入階段的任務

視頻1是由中關村三小一教師講授的《新起點英語》三年級上冊“My Clothes”。在該視頻中,教師采用了以下方式來促使學生掌握有關clothes的名詞。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Today is very cold.

T: Yes, it’s very cold. So we need to wear more warm clothes.

教師先通過日常問候,引出本節課的主題clothes,然后提出問題:What clothes can you see?

學生說出一些衣服的名稱。接著教師播放一段學生自己錄制的視頻,內容如下:

Hello, I am John. I’m very, very happy. I will go to park. Look at my sweater. My sweater is blue. I like my sweater. Look at my jeans, I like my jeans. Wow, it’s very cold. Down coat, down coat. This is my down coat. My down coat is blue. I like my down coat. This is my cap, my cap is blue and red. I like my cap. Scarf. This is my scarf. My scarf is very long. It’s black and blue. I like my scarf. Sneakers, sneakers. Where are my sneakers? I like my sneakers. I can jump. Gloves, gloves. Where are my gloves? These are my gloves. My gloves are blue. I like my gloves. Cap, scarf, down coat,jeans, sneaks, gloves. I’m OK.

視頻播放完后,教師提出問題:What do you hear? 學生說出聽到的衣服名稱。在講解學生不太熟悉的詞語時,教師采用了圖片以及實物對比的方法,尤其在講解sneakers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感知何為sneakers, 采用了對比的方式。

T: I don’t have sneakers. Look, shoes.(指向自己的鞋子) Who have sneakers?

S1: I have sneakers.

S2: I have sneakers.

視頻2是由人大附小一教師講授的《新起點英語》六年級上冊Feelings。在該視頻中,教師采用了以下方式來引出本節課的主題Feelings。

T:First let’s play a game. Look at the game rules. We have four groups of phrases. Each team chooses one letter and reads the phrases. And look which team is luckier. Ok?

S:……(沉默)

T:So you are team 1 ,you are team 2. let’s begin the game. Team 1, choose a letter.

(第一組選了卡片C)

T:Let’s read.

S:……(沉默)

T: Read together.

S: Go roller skating, see the dentist…

T: Ok, how much have you got? (電腦屏幕上顯示30分)

(第二組的人選了卡片D)

S:Studying for a test, see the animals…

T: Ok, how much have you got? (電腦屏幕上顯示70分)

……

(游戲最后第二組獲勝)

T: So team 2, you are so lucky in the game. You look happy.(學生反應茫然) Don’t be sad and worried, team 1. (學生反應茫然)

根據費厄斯坦的認知地圖,一個智力行動是由7個重要因素組成的。關于智力行動所圍繞的整體內容,視頻1中的教師做得更好。該教師考慮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會有不同的反應,所以在設計任務時,要盡量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明白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視頻2中的教師顯然沒有達到這一要求,在任務完成后,大部分學生呈茫然狀態。關于智力行動的復雜程度,學生處理不同復雜程度的任務的能力是因人而異的。鑒于此,視頻1中的教師采用了多種手段,促使不同階段的學生掌握必備的信息,然而視頻2中的教師只通過游戲復習單詞,且這些單詞與主題內容的相關性不高。就智力運作的三步驟而言,費厄斯坦認為,學生在輸入階段必須選擇、收集、吸收適當的信息,且學習者須掌握以下技能:系統地探索學習情境,而不沖動行事;培養對單詞和概念越來越高的準確性;從多種渠道收集信息。在視頻1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日常問候以及教師的鼓勵,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已有的知識背景說出相關詞語,系統地探索學習問題。教師通過實物展示、對比等方式,促使學生培養對單詞和概念越來越高的準確性。學生從自身已有的知識背景以及視頻材料等多種渠道收集相關的服裝詞語。相對而言,從視頻2中可以看出,學生并沒有收集吸收到適當的信息,教師設計的任務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游戲結束后,學生并沒有系統地探索學習情境,因為所涉及的詞組與feelings缺乏相關性。學生通過游戲也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悲傷,處于茫然狀態,就被教師引導到這節課的主題。此外,通過游戲得分可以看出,學生也沒有具備對單詞或概念越來越高的準確性,一是因為教師在呈現單詞時間隔過短,二是因為大部分學生對這些單詞不熟悉。再者,學生只在游戲結束后才收集到3個關于情緒的單詞happy, sad, worried,渠道過于單一,且效果不是特別明顯。

鑒于此,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一定要提前估計學生的現有水平,設計略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任務,且要緊扣主題,讓學生能從多種渠道獲得不同的信息。

二、精細加工階段的任務

視頻3是由北師實驗小學一教師講授的Travel Plan。在該視頻中,教師設計了以下任務來幫助學生制定travel plan。

教師首先采用了bomb游戲來幫助學生復習單詞,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快速操練本課所涉及的短語,為之后制定旅游計劃做語言鋪墊。

T: I want to do something interesting. I want to go to another place. I want to see beautiful views. I want to go to travel.

教師板書并教授travel,利用PPT呈現中國地圖,解釋travel含義。接著教師播放視頻,視頻內容為上海旅游宣傳片并配有教師配音及背景音樂。

錄像語言材料:7 wonders of the week, 7 days in Shanghai.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this national holiday. I want to go shopping. I want to eat sea food. It’s yummy. I want to dance with my friends. I want to take pictures. I want to go there by plane.

T: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please tell me where I want to go.

S: Shanghai.

T: Let’s watch it again. This time try to remember what I want to do there.

學生兩人一組討論,結合視頻找出教師想要做的事情,小組討論后,教師請5名同學到黑板前,說出正確答案。

T: How do I want to go there? Do you remember?

S: By plane.

T: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I want to go shopping, eat sea food, take pictures, see animals and dance there. I want to go there by plane. This is my “Travel Plan”.

接著教師呈現旅游地點圖片,如Hong Kong, Shanghai, Hainan, Tianjin, Sichuan, Xinjiang, etc.

T: Those places are so beautiful. I want to go there now. How about you?

S: Me, too.

T: Before we go to travel, we should make a …

S: Travel Plan.

T: To make a travel plan, first we should know …

S: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 I want to make my travel plan, too. But I don’t want to go there by myself. I want to find some friends to go with me together.

接下來教師要學生通過問“Where do you want to go”尋找自己的旅行伙伴,去同一地方的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制訂旅行計劃。

視頻4是由人大附小一教師講授的《新起點英語》五年級上冊Shopping。在該視頻中,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了各種幣值的錢,然后通過問價格引導學生掌握cheap, expensive,接著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理解購物常見對話,同時引出一些表示文具的單詞。接著教師又給學生布置一項聽力任務listen and number,讓學生給所聽到的文具排序。最后,通過找朋友的活動來鞏固所學內容。

T: do you have a notebook?

S1: Yes, I do.

T: How much is it?

S1: It’s 6 yuan.

T: Oh, you are not my friend.

……

根據費厄斯坦的認知地圖,兩個視頻中的教師在智力行動所圍繞的整體內容、智力行動的表達媒體或語言以及智力行動的復雜程度這三方面都做得不錯,皆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使不同階段的學生了解本節課的主題,具備一定量的相應背景知識。就抽象度而言,費厄斯坦認為,學習者的抽象思維能力因人而異,他贊同皮亞杰的觀點,認為任務的設置應從具體到抽象,這樣,才有利于兒童的發展。鑒于此,視頻3中的教師設計的任務由小到大,由易到難,從設計旅游計劃包括的各個小方面出發,在學生熟知地點、交通工具、能做的事之后,再由學生設計一份完整的旅游計劃,這符合費厄斯坦的認知地圖理論。然而,視頻4中的教師在設計任務時,皆是些具體的任務,即抽象度低的任務,學生在完成各個小任務后,缺乏整體概念。

根據費厄斯坦智力運作三步驟,在精細加工階段,學習者須掌握以下技能:能夠明確任何所遇到的問題的性質;能夠提取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能夠選擇相關的線索,忽略無關的信息;能夠做相關比較;能夠將事件和對象與之前或預期的情況相聯系;能夠總結所有相關信息;能夠構建一個符合邏輯的行動計劃。

在視頻3中,學生通過教師golden week的導入,能明確自己所遇問題的性質,所做任務皆以制訂旅行計劃為主。在涉及“What do you want to do”這一提問時,學生皆能自動提取之前通過bomb game復習的詞語,選擇與他們要去旅行的地方相對應的信息,使表達更流暢。在感知完where, what, how之后,能總結出這就是制訂旅行計劃必備的信息。通過尋找旅行伙伴,學生能夠根據自己要求制訂出一個符合邏輯的旅行計劃。且教師設計的這個任務,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不僅與學生自身經歷相關,而且還能發展學生思維。在視頻4中,學生能夠明確任何所遇到的問題的性質,在回答教師提問時,能從容提取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在完成聽力任務時,能夠選擇相關的線索,做相關的比較。然而,在最后的找朋友游戲中,學生一開始處于茫然狀態,尚不明白這個游戲的規則,只是單純地回答教師所提的問題,教師并沒有設計任何能夠總結所有相關信息的任務,學生在課結束之前尚沒有親身感知購物,整堂課教師將所有的重心集中在教授知識方面,忽略了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鑒于此,筆者建議,教師在設計精細加工這一階段的任務時,不僅要讓學生對單個的知識點有所感知,更要讓學生整體把握,將所學知識點綜合運用。

三、輸出階段的任務設計

視頻5是由海淀區某小學一教師講授的My Pets。在該視頻中,教師通過大量的圖片、視頻、音頻導入,引出本節課的主題pets,然后通過視頻“蠟筆小新”的寵物介紹,引導學生們對寵物進行描述,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通過“流浪動物沒有家”這一話題,引導學生們制作海報,為流浪動物尋找新家作宣傳。

T: My pet is very happy, because it can live in my home. Your pet is happy too, because it can live in your home. But there are many pets. They have no home. This woman has many homeless pets. But now, she can not feed them. She wants to make some posters to introduce these homeless pets. So others can keep them and help them. Do you want to help her to make posters?

S: Yeah.

T: Look, here is a poster.(教師出示一張海報,做示范,引導學生做海報)

……

T: can you show your poster to us?

S1: I have a rabbit. It’s white. Its name is huanhuan. It has long ears. It’s beautiful.(學生朗讀海報上的動物介紹)

視頻6是由北大附小一教師講授的《新起點英語》三年級上冊Asking the Way。在該視頻中,教師主要教授學生如何問路以及如何指路。在輸入階段,學生已經熟知一些地名,諸如post office, book store等。接著,教師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怎樣指路。但在學生自己輸出這一部分時出現了些許問題。

T: Our classroom is a big department. We can see many departments in our classroom. (每個桌子上放了個表示建筑物的牌子) Can you show me where is the CD department?

S1: Go straight, then turn right(實際是左邊),go straight, then turn left(實際是右邊), you can see it in your left.(實際是右邊)

根據費厄斯坦的認知地圖,就效率即智力行動的速度和準確度而言,視頻5中的教師在設計完成海報的任務之前,給學生輸入了許多基本信息,因此,學生能夠又快又準確地完成任務。在視頻6中,由于教師在之前的教學中缺乏對細節的強調,過于強調整體,因此,即使學生能十分流利地表達,但其準確性還有待加強。根據費厄斯坦的認知運行步驟,在輸出階段,學習者須掌握以下技能:能夠用一種可控的、計劃好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能夠正確地運用詞語;能夠有效地與他人互動。在視頻5中,教師通過對流浪動物的介紹,引發了學生們的同情心,他們樂于為這些流浪動物制作海報。在海報中,學生能夠用所學的句型、單詞描述動物,能夠正確地使用一些形容詞。海報是4人一組共同完成的,這有助于學生有效地與他人互動。然而,在視頻6中,學生對詞語的掌握出現了偏差,多個學生對right, left不分。在進行問路、指路任務時,學生缺乏興趣,表現比較麻木,且這任務設計的是師問生答,沒有涉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性較差。

鑒于此,筆者建議,在設計語言輸出任務時,教師須注意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提前進行鞏固,使學生得以順利進行語言學習任務,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一定要顧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四、建議

總而言之,費厄斯坦認為,語言學習任務不僅應有意義,而且應有教育的目的或價值。交際法往往設置了有意義的任務,但可能缺少教育的目的,要使任務具有教育的目的,就應使任務與學習者個人相關,還應發展學習者的思維能力。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不僅要兼顧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雙重目的,還應注重任務的教育目的。對小學生而言,課堂任務不僅要緊貼學生日常生活,還應給予學生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既能開心地學習,又能茁壯地成長。

(2)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選擇、調整以及呈現任務的能力,并以一種良好的方式使之與自身的教學理念相融。對小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豐富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發展其自身的能力,豐富情感,提高信心。

(3)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生會對自己所面臨的任務的意義進行建構,因而,對任務的理解和情感反應因人而異。因此,教師需要具備讓學生理解所設計的任務的能力,并且識別學生的需求和調整學習活動。

篇(10)

一、Jigsaw tasks

拼圖任務形式多樣,其特征是學習小組把一些零亂的、不完整的圖文部件拼接完整,再用英語匯報拼圖結果。這是一張較為常見的任務設計,通常用于比較形象的詞匯或字母教學。

拼圖任務中,一部分任務較為簡單,大多數學生可以順利完成;一部分任務難度較大,英語水平高的學生可以大顯身手。此類任務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且層次性明顯,可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可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競爭精神,做到學以致用。

二、Guessing tasks

猜猜任務是讓學生在猜一猜的游戲過程中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此類任務趣味性強,深受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運用率很高。如,在教學動物類單詞時,針對不同動物的特點用英文編寫出一些小謎語,讓學生分組閱讀、討論,猜出謎底。短短幾分鐘時間,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并使其在猜測的過程中獲得快樂與成就感。又如,教學句型“Where’s ...? It’s on/ in/ under ...”時,用課件展示一間漂亮的房子,讓學生分組對房間的擺設進行設計,根據自己的設計問答。教學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 She’s...”時,讓學生看一系列有趣卻不完整的圖片,分組猜一猜圖上的人物或者動物在做什么,比賽哪組同學的正確率高。這些活動,都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發揮其主體性,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上一篇: 村鎮銀行業務發展建議 下一篇: 食品類包裝設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香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婷婷在线分类视频 | 亚洲原创久久精品 | 最新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性色大全视频在线看 | 亚洲最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