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業務發展建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6 16:29: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村鎮銀行業務發展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村鎮銀行業務發展建議

篇(1)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是縣域內獨立的企業法人。按照規定其發起人或出資人中應至少有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即村鎮銀行的母行,其母行必須為村鎮銀行的控股人。村鎮銀行自成立以來,由于網點分布少、業務功能弱、品牌形象尚未樹立,社會認知度不高,同時在爭奪農村地區的財政存款方面,相比農村信用社等銀行機構,村鎮銀行也沒有優勢可言,從而影響了村鎮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然而村鎮銀行在貸款上卻具有一定的優勢,村鎮銀行是縣域內獨立的法人機構,具有經營決策權限,信貸措施靈活、決策流程短,貸款效率更高,適應農村中小企業的用款特點,因此相對于存款業務,村鎮銀行更愿意開展投入少、見效快的貸款業務,貸款業務發展相對較快。但是由于村鎮銀行本身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且其面臨客戶、行業及政策具有自身特點,因此村鎮銀行的信貸風險也具有其特點,需要根據其風險特點進行業務管理。

1 村鎮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特點

1.1 客戶信用風險

按照銀行業監管部門對村鎮銀行的業務定位,村鎮銀行面對的主要是縣域內小企業或者農戶,縣域內小企業通常存在以往信用記錄不全、會計核算不規范、財務信息不完善、抵押物缺失及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的現象,而農戶甚至沒有以往的信用記錄,也更無財產可以抵押,同時其信用意識淡薄,認為還不上錢無所謂,而且不還錢有跟風的可能。因此,目前村鎮銀行發放的企業貸款客戶往往對其母行客戶依賴程度較大,從其母行客戶群體中進行選擇,或者干脆向信息相對對稱的中型企業客戶傾斜,個人貸款也多發放工商企業主等助業貸款,單筆貸款金額相對較大,與村鎮銀行自身經營規模不盡匹配。

1.2 業務操作風險

一是村鎮銀行為滿足監管部門對其創立和開業要求,依照其母行模版建立了初步的信貸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然而該模版制度并不能完全適應村鎮銀行靈活的經營機制和特殊的業務定位,如貸款客戶的準入、貸款品種的設定、客戶等級評定辦法等方面仍有一些不足,可操作性不強,村鎮銀行需要進一步細化適合其自身特點的業務管理制度。二是村鎮銀行在當地競爭力弱,對人才吸引力不強,招聘的員工中沒有銀行業從業經歷的人員較多,且村鎮銀行經營初期業務量少而簡單,自身業務培訓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員履職能力難以滿足村鎮銀行信貸業務持續發展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三是村鎮銀行在信息管理方面,由于業務系統建設相對滯后,一些信貸業務流程的控制由人工完成,不利于提高效率和風險防范,其信貸貸款監測、風險預警等業務管理依賴人員主觀判斷,科技手段落后,操作風險難以有效控制。此外,其內部審計、監督沒有獨立的機制保障,監督力量簿弱,同時由于村鎮銀行業務規模較小,在母行的關注度不高,母行對其開展的業務檢查頻率也較低。

1.3 行業政策風險

一是村鎮銀行的業務發展與國家的經濟政策有密切的關系,目前國家對村鎮銀行持鼓勵發展的態度,但隨著經濟調控力度的加大,有利于村鎮銀行的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財政補貼政策會不會取消,將對村鎮銀行發展有較大影響。二是由于村鎮銀行過快發展貸款業務,其存貸比突破了監管經線,一直處于高比率運行狀態,隨著銀行業監管部門對存貸比的進一步嚴格控制,村鎮銀行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三是作為獨立法人機構,村鎮銀行的利率風險也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市場風險之一。

2 村鎮銀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建議

2.1 母行作為村鎮銀行的發起人及控股銀行,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村鎮銀行的監督、指導和支持力度,督促村鎮銀行持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經營管理獨立性;對村鎮銀行確立信貸業務經營目標、規范信貸制度建設、強化信貸授權管理等加強指導,提高村鎮銀行信貸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利用母行的優勢資源,在信貸專業人才培訓、產品開發、信息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增強村鎮銀行信貸業務的持續發展能力。

篇(2)

從創建村鎮銀行的指導政策《意見》以及《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中,我們可以把村鎮銀行的定位做一個概括:

1、村鎮銀行的產權結構

村鎮銀行的產權結構是多元化的,同時又是股份制銀行,在結構上需要有一家境內銀行也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村鎮銀行鼓勵各種資本到農村為當地農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為了村鎮銀行健康的發展在股權方面規定單一境內金融機構的持股不能少于20%,單一自然人,其它非銀行企業法人及關聯方合計持股比例不能高于10%。持股但凡超過5%,都要經監管機構批準。

2、管理結構

村鎮銀行是股份制銀行,從產權結構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在村鎮銀行的業務運行中,實行簡潔、靈活的公司治理方式。

3、業務目標

在少數民族地區扎根的村鎮銀行,需要在產權結構和管理結構遵循《意見》和《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市場定位主要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和小商戶,少數民族自然條件的相對惡劣以及產業結構的單一等條件決定了其經濟發展的水平較低,金融補給的嚴重不足使得村鎮銀行在面對的是一個缺位的金融市場,在幫助農戶及小微企業的同時對自己自身的發展也相對有利。

二、西部民族地區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群眾認知度低,吸收存款艱難

近些年民族地區金融市場的主力是農業銀行、農村合作信用社及郵政儲蓄銀行等老牌金融機構,所以對于村鎮銀行的進入缺乏了解,在農村居民眼中的認可度低。另外村鎮銀行不能讓農民對其資金實力放心,吸收儲蓄的難度較大。村鎮銀行沒能加入銀行統一結算網絡,當地居民都要到固定的業務點去辦理業務,這也降低了居民存錢的熱情。村民對村鎮銀行的宗旨、定位等情況不了解,也讓當地居民不敢把錢存在村鎮銀行擔心受騙。這些都不利于村鎮銀行業務的開展。

2、抗風險能力弱

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金融生態環境比較差,農民還款的意愿和能力較低。村鎮銀行的主要業務是支農支小,定位的原因造成貸款主要是以信用貸款為主,銀行的規模小,貸款客戶筆數多,市場占有率低,這就加大了經營的風險。另外農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特別墻強,自身對災害的抵御能力很弱,加之農業保險體系沒有完全成型,村鎮銀行的信貸業務中存在嚴重的風險隱患,道德風險極易形成。

3、服務對象偏離定位

村鎮銀行作為一種類似社區銀行的新型金融機構,其定位就是服務三農,業務開展也是圍繞農戶進行的,但是目前有些村鎮銀行偏離了宗旨,出現了盈利與政策之間的矛盾。村鎮銀行是“自負盈虧”的獨立的企業法人,發起人與出資人自然需要講求投資回報率,自然而然會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首要目標。但是農民作為弱勢群體,農業、農村經濟本身就是風險巨大的弱勢經濟,自然條件和市場對其影響巨大,我國的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村鎮銀行如果履行服務三農的宗旨,效益方面就很低。找不到一個利益與服務宗旨的平衡點,造成一部分村鎮銀行偏離其服務宗旨,把追逐利益最大化作為了首要目標。導致很多貸款不能發放到有需要的農戶手里,另外民族地區授信,擔保能力都表較低,這也一定程度的限制了村鎮銀行扎根農村服務“三農”的水平。

4、服務創新和金融產品不足

民族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能緩解當地農牧民“貸款難”的問題,但是并不應該忽略很多農牧民希望得到更多金融服務的想法。目前一大部分村鎮銀行盈利的渠道少,規模小,資金實力有限,業務發展還是以傳統的貸款業務為主,老牌的金融機構能夠開展的很多業務如銀聯卡業務、銀行承兌匯票在村鎮銀行無法實現。服務手段方面有些村鎮擔保和抵押模式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改變不了民族地區居民缺少抵押物品的現狀,滿足不了當地居民的融資需要。資金缺乏已經成為困擾民族地區產業發展,脫貧致富的障礙。

三、促進村鎮銀行發展的建議

1、努力增加自身公信力,拓展吸存途徑

村鎮銀行在民族地區的設立,地域優勢是比較明顯的,村鎮銀行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對當地居民進行業務宣傳。讓少數民族居民了解村鎮銀行設立的意義與目標,提升村鎮銀行的認可度。除了國家及當地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信貸支持,努力降低自身運營成本外。還應讓員工深入農村地區,了解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對于有存款意愿的客戶進行挖掘。此外如北川富民村鎮銀行吸收股東存款、政府存款等方法也值得借鑒。

2、加強抗風險能力

村鎮銀行面臨的外部環境是需要改善的,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參與改善村鎮銀行的外部環境,除了人民銀行的支持以外,可以通過風險補償機制和存款保證金制度這樣的政策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在加強風險管理方面,村鎮銀行的定位決定了其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謹慎的經營才能保證村鎮銀行健康有序的發展,從制度到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可能性,積極推動市場化運作,增強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明確村鎮銀行的定位

村鎮行的發起者在沒找到政策和利潤的平衡點之前趨利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服務“三農而設立的村鎮銀行,主要的目的就是為農戶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不能動搖,不然村鎮銀行的設立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民族地區應當群力群策為村鎮銀行的發展平衡點找到切實可行的策略,從加強所得稅、營業稅等研究,提出減稅等方面的激勵方式。

篇(3)

關鍵詞 :銀行;貸款;經濟

一、沈陽地區民生銀行社區銀行實踐情況

(一)社區銀行的網點建設情況

民生銀行沈陽分行的社區銀行網點主要選址在沈陽市區部分中高端小區內部和周邊,最大的網點面積315平方米,最小的僅43平方米,平均118 平方米,均小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傳統支行網點。

(二)社區銀行的管理情況

該行建立了社區銀行運營管理體系,在規劃建設要求、管理規范、業務發展指引、服務流程、風險管理指引、安防建設和安全管理要求、日常行為規范、異常行為監督管理等方面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制度,在業務連續性支持、投訴處理、案防等重要方面也落實了管理措施,能夠滿足社區銀行網點日常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需要。該行在零售業務條線成立了小區金融管理部門負責統一管理社區銀行業務。距離社區銀行網點較近的傳統支行負責其日常管理并對其業務開展提供全面支持,與社區銀行網點共同構成金融服務區。

(三)社區銀行的運營效果

對于銀行自身,社區銀行對零售業務增長貢獻較明顯,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該行通過社區銀行網點發展零售客戶45000 多戶,占全行零售客戶總數的60%,吸收儲蓄存款2.1億元,理財產品余額3.2億元。對于社區居民,社區銀行網點提供的服務為他們帶來了便利。如,為滿足部分居民下班之后辦理金融業務的需要,該行社區銀行網點實行錯時延時服務,將人工服務時間最晚延長到19:30;對于歲數較大、行動不便的客戶還提供了上門服務。

據統計,社區銀行網點設置的銀聯全民付自助繳費機是最受歡迎的機具,使用頻率較高,大約50%來社區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客戶使用過自助繳費機。

二、民生銀行在沈陽地區的社區銀行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機構網點擴張沖動明顯

在總行強力推動下,該行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鋪設了數十家社區銀行網點,之前并沒做先行試點。網點建設效率有余,但審慎性不足,更多地體現了先占為主的競爭意識,其實仍未脫離通過機構網點擴張拓展業務的傳統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

(二)部分社區銀行網點選址存在偏差

調查中發現該行部分社區銀行網點選址在小區外繁華街道上,毗鄰其他銀行的傳統支行,服務社區的特點不突出,也容易導致客戶將其與全功能的傳統支行混淆。

(三)社區銀行服務專業人才不足

社區銀行業務在國內興起時間不長,形成成熟的業務模式尚需時日,經驗積累很少,有經驗的專業人才較為缺乏,儲備不足。加之出于成本考慮,社區銀行網點里絕大部分是剛畢業的新員工,雖在不斷加強培訓,但業務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這對社區銀行業務長期發展帶來一定的制約。

(四)客戶接受程度存在差異

根據調查,來社區銀行網點辦理過業務的客戶,年輕人和中老年人比例約為6:4。由于不提供人工現金業務,對習慣于用現金辦理繳費等業務的部分居民來說,有限功能的社區銀行網點并未帶來方便。此外,社區銀行網點面積較小、不設柜臺,部分居民因慣性思維對其信任程度不足。

三、國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一)差異化的客戶定位

社區銀行將當地家庭、中小企業和農戶視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大中商業銀行則主要面向高中端企業客戶。這種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為社區銀行帶來了集中經營的優勢:將資源優先集中在中小企業和社區居民客戶,能夠克服自身規模小的缺陷,通過以專補缺、以小補大、以質取勝的集中專營方式,深化產品線的寬度和深度,更細致、更有針對性地滿足目標客戶群的各種需要,并同時可以逐步培育和積累社區銀行自身的獨特能力或核心競爭力。

(二)與客戶溝通的良性互動定位

社區銀行在特定區域經營,容易獲得人緣地緣優勢。一是社區銀行是社區土生土長的“草根銀行”,更能獲得當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更易于與客戶溝通,在建立和保持業務合作關系方面具有優勢。二是社區銀行將吸收的存款繼續投入到該地區,在維護金融債權等方面易于得到政府部門的積極協助。三是社區銀行主要由當地民營中小企業控股,是民營中小企業創業和發展的重要資金支持者,更容易得到當地中小企業的支持。

四、發展社區銀行的建議

(一)政府的重視———將社區銀行的培育和發展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之中

遼寧乃至全國要想發展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銀行,必須首先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將社區銀行的培育和發展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之中。為此,建議國家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由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部門在認真總結目前已有的社區銀行實踐活動所取得的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提出專門的社區銀行發展戰略。

(二)全方位地建立社區銀行的長效保障制度

1.制定《商業銀行法(社區銀行補充條例)》、《存款保險條例》和《社區再投資法》

為了使我國的社區銀行在成立之初就規范經營、規范管理,同時也為了保障我國社區銀行的切身利益,必須為我國的社區銀行制定相應的、具體的法律法規,如《商業銀行法(社區銀行補充條例)》、《存款保險條例》和《社區再投資法》等?!渡虡I銀行法(社區銀行補充條例)》主要規定社區銀行的概念、設立條件、注冊資本、經營地域、市場定位、業務范圍、金融監管等;《存款保險條例》則可以從根本上扭轉社會大眾那種根深蒂固的偏好于大中型商業銀行的傳統觀念,解決嚴重阻礙社區銀行發展的信任危機;《社區再投資法》主要規定社區銀行必須首先滿足其所在社區中小企業和居民家庭尤其是其中中低收入家庭的信貸需求。

2.建立銀行業的分層次管理制度

為了使社區銀行的成立更加便捷,更好地滿足當地社區實際的金融需求,應建立銀行業的分層次管理制度,即大中型商業銀行仍由中國銀監會審批,而地方性的社區銀行則交由各省區銀監局審批。

3.加強行業協調與監管,使社區銀行的內部自律與外部監管銜接起來

(1)成立市縣銀行同業協會,加強政府、企業與社區銀行之間的聯系與溝通。

(2)加強對社區銀行的監管,保證國家相關政策落實到位。

4.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在《存款保險條例》的基礎上進一步解除社會大眾對社區銀行的信任危機的一個關鍵因素。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市場獲得更多有關銀行財務與風險狀況的信息,并對其影響進行評估和做出快速反應,“用腳投票”,獎勵經營良好的銀行、懲罰經營差的銀行,進而推動董事會更加注重履行自己的職責,促進銀行穩健經營。

5.推動銀行卡聯網,完善支付體系

社區銀行的經營范圍局限于一定的社區范圍內,基本沒有跨地區網點。為提高客戶跨地區小額結算效率,降低結算成本,促進社區銀行業務的開展,必須推動銀行卡聯網,推廣使用有“銀聯”統一標識的銀行卡。

6.建立健全政府信用、企業信用與個人信用有機結合的國民信用體系,完善信用環境

(1)建設“誠信政府”,給全社會帶來良好的示范效應。政府應當重視自身行政行為和工作作風,堅持依法行政,樹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尊重社區銀行的依法自主經營權,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對金融活動的干預,把支持金融機構加快改革和為金融機構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工作重點。

(2)為個人和企業建立信用檔案,并推行“失信成本”高于“守信成本”的懲治制度。人民銀行應充分發揮征信系統的作用,健全社區資信認證、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組織中介組織對社區內企業和居民的信用狀況進行評級,信用記錄成為個人和企業的必備檔案。使誠實守信者受到社會的尊重與信任,不講信用者受到應有的懲處。

7.明確社區銀行開展社區金融業務的激勵和補償機制,引導和鼓勵社區銀行安心專注于本社區

(1)中央銀行運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社區銀行的資源配置進行引導。如對支持社區力度大的社區銀行,可降低其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反之,則相反。

(2)稅收方面的優惠。如對社區小企業和下崗待業人員的貸款業務達到一定比例的社區銀行,要適當減免或降低營業稅。

(3)建立社區銀行貸款財政補償基金,對社區銀行在社區承擔的部分政策性金融業務,提供免息或貼息支持。(4)適當降低經營狀況良好的社區銀行的存款保險費率。

(三)科學選擇遼寧社區銀行的創設路徑

1.繼續發展和完善村鎮銀行

(1)積極推動設立分支機構和增資擴股。編制了全轄村鎮銀行機構發展計劃,有力地推進了分支機構的組建步伐。隨著各項業務的深入開展,有的村鎮銀行明顯感到資本實力不足,涉農貸款規模受到資本制約,為此,我局合理引導村鎮銀行增資擴股,進一步增強了村鎮銀行的資本實力。

(2)充分發揮非現場監測和預警作用。按季度和年度對全轄50 家村鎮銀行風險狀況進行通報,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同時相應提出監管要求。在通報中設置了“重點關注”項目,每次選擇2-3 個問題單列,并要求屬地分局跟蹤整改。

(3)全面完成現場檢查任務。完成了銀監會立項的16 家村鎮銀行全面檢查任務和我局自主立項的6 家村鎮銀行主要監管指標真實性檢查任務。兩項檢查任務累計投入1401 個工作日,檢查各項業務金額為59.3 億元,共發現問題27 個,累計提出監管意見108 條。檢查任務完成后,我局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向全轄通報,提出整改要求。

(4)嚴肅查處違規問題。在2012 年違規票據業務整治工作的基礎上,繼續跟蹤全轄村鎮銀行票據業務,加大對違規票據業務的處罰力度,暫停了仍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的2家村鎮銀行票據業務,責令兩家村鎮銀行分別給予董事長、行長嚴重警告和警告處分,免去票據業務負責人職務,起到了警示作用。

2.措施及建議

篇(4)

一、引言

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為我國縣域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逐漸發展壯大,外國銀行在全國各地的滲透,本土化進程越來越快,國內外環境的震蕩不安以及中國銀行的市場機制還不夠完善,中國銀行業凸顯的問題也越來越嚴峻。針對縣域金融抑制現象較為明顯,機構不斷萎縮,資金外流嚴重,信貸投入不足,服務功能弱化,縣域經濟發展缺乏金融服務的有效支撐和對接狀況,各銀行業機構緊緊抓住和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充分認識到縣域銀行業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實行“眼睛向下”策略,規避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滿足客戶需求中提高自身效益。

本文從明確區域定位、銀行業務拓展和創新、銀行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平衡對員工的激勵與約束闡述對縣域銀行發展建議。

二、明確戰略定位

1、區域定位

縣域銀行在確立經營目標時,對各市縣特殊的地理位置、資源狀況、自然環境、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把握不同區域的差異性,確定各支行業務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工作重點、難點。因地制宜的定位策略立足于區域的特性,但是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具有風險與收益傳導的特征,所以銀行在制定發展戰略時不應割裂各市場間的關系。要積極構建以城區經濟、開發區經濟和農村經濟三大區域經濟聯動的發展新格局。以區域的聯動為杠桿,帶動客戶的發展、業務的擴充,加快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協調發展,進而反哺縣域經濟水平的提升,為縣域銀行的發展提供一個良性循環的外部環境。

2、品牌定位

縣域銀行設立初期大都面臨很多挑戰,成長艱難,使得管理者更多地關注銀行業績,而忽略了品牌的塑造。但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品牌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創造差別利潤與價值。各大銀行都以多樣化的廣告方式宣傳自己的標識、行規,目的是推廣自己的經營理念,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但縣域銀行的品牌意識還比較薄弱,有待建立立足本土的品牌定位和營銷策略。因此,縣域銀行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銀行品牌塑造和推廣,有利于業務的拓展,尤其對開拓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和個人業務市場有著重大意義。一些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金融市場份額大,擁有一批成長性好的強勢企業,銀行積極樹立在當地同行業中的優良形象,能吸引較多的優質客戶,對全行業績的提升做出貢獻。

3、客戶定位

現階段在縣域設立網點的銀行機構,主要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若市場定位、面向對象、服務方向完全一致,會造成銀行機構間的盲目競爭,并不有利于全方位、多層次地服務于縣域經濟的發展,所以各銀行機構在客戶定位時要結合自身優勢,突顯特色。農信社和郵政儲蓄可以充分發揮在縣域和農村建立的服務網絡、產品體系、人脈資源上的優勢,為農戶、小微型企業提供定制的金融服務。

在繼續做好城鄉居民儲蓄業務的同時,積極與其他銀行機構開展合作,拓展中間業務。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經營規模、市場競爭力上不及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因而要走出一條有別于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道路。首先要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銜接,配合市政規劃,服務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努力打造精品社區銀行,面向社區居民和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在縣域金融市場充分發揮主力軍的骨干作用,大力支持縣域內大中型企業、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新興產業和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設和發展,服務對象應該既包括重點扶植領域,又涵蓋發展的薄弱環節。

三、銀行業務拓展與創新

利率市場化是銀行業全球化的最終趨勢,所以為了保證銀行業務的持續競爭能力,加強存款吸引力、貸款的保障力以及中間業務的比例顯得至關重要。縣域行在具體資產業務定價時,既要考慮成本因素,也要考慮風險情況和同業競爭情況,對純情涉農產品,還要考慮政策因素,但對非涉農產品,就要本著市場化、收益最大化原則定價;對與農村或城市信用社競爭或同質的業務,在貸款利率定價時,本著不高于信用社的原則從高定價。而市場化定價,在利率政策執行上早就有空間。

縣域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具體先天優勢:一是有一大批相對專業的人員;二是有優勢明顯的系統做配套,不論傳統的結算業務,還是新興的卡業務、電子銀行業務、手機銀行業務、網上銀行業務、社保、新農保、保險業務等,縣域銀行都有成熟的系統支持;三是縣域銀行銀行在百姓心中相對較高的地位。強化三農縣域信貸授權管理,嚴格按照授權管理辦法,加大縣域銀行差異化、穿透式授權力度,強化縣域銀行轉授權的動態管理。

優化“三農”信貸業務流程,結合“三農”業務覆蓋面廣、客戶分散、管理難度大的特點,要著力優化“三農”信貸業務審批流程,完善專業審查審批團隊,提升信貸審查審批效率和質量。建立高效的“三農”業務審查審批制度,對總、分行優勢行業重點客戶,經濟資本占用低、綜合回報高的重大項目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增強對好客戶、大項目的市場競爭力?!叭r”信貸業務運作流程實行限時辦結制度,信貸審查、單項批復、放款審核等環節均規定辦結時限,提高審查效率。

四、銀行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縣域銀行關系借貸比例較高,所以風險信息比大型銀行更不規范、不透明。所以縣域銀行風險監管方式不能照搬大型銀行指標,應該針對縣域銀行現狀和特點制定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措施。

首先準確把握以風險為核心的監管理念,明確并衡量縣域銀行經營活動中的各項風險爆發點,采取相應的有效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措施,過程中一定區別對待不同等級的風險爆發點,對于容忍范圍內的風險爆發點,可以適當告誡。其次加強縣域銀行操作的合規性管理,在合規的范圍內展開關系型借貸業務,但必須將關系型借貸業務內部控制的機構、方式、程序等歸于銀行管理框架,降低縣域銀行的操作性風險。最后加強縣域銀行運營信息的公開披露管理,提高縣域銀行信息透明度,增加縣域銀行的社會認知度和信任程度。

相同的風險監管制度下,不同縣域銀行出現同種風險時最好能偶區別對待,采用不同的解決方法,力圖將可能不良結果弱化到最低水平。如果縣域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可以采用資金援助(人民銀行再貸款或者縣域銀行資金變現得到資金援助)協同兼并收購或注資等手段解決存量資產沉淀難題面臨嚴重資不抵債的縣域銀行,嚴格制定其退市流程,保證存款人資金安全,將對縣域銀行的社會公信力傷害降到最低??梢韵冉庸埽笄逅悖瑐鶆者M行差別清償,不良資產清收處置。

五、平衡對員工的激勵與約束

員工是縣域銀行業務執行的保證,也是縣域銀行開拓市場的先鋒力量,為了保證業務的順利展開,可以吸納縣域地方人才,既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也提高了人員對當地情況的熟悉程度。吸納當地人才,能夠提高服務對象對縣域銀行的印象,被認為是當地人自己的銀行,減少抵觸情緒。當今社會企業的競爭很大方面是人才的競爭,所以為了更好的吸收優秀的人才到基層工作,必須配備相應的激勵措施,例如優先晉升通道、前沿的培訓計劃、全面的福利保障制度以及家庭理財產品的優惠等。優化縣域銀行人才結構,招聘大學生,為縣域銀行業務注入新鮮血液和精神力;配備均衡的男女比例,對不同性別的客戶提供更窩心的服務質量;明確員工年齡結構,不能為了一昧的適應基層工作,便選擇年輕有干勁的工作隊伍,年長的員工可以為年輕的員工提供良好的服務經驗,減少錯誤的服務成本。(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孔德剛.中國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分析和戰略選擇[J].經濟學情報,1999,(2).

[2]尚福林.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方向[J].中國金融,2012,(3).

[3]牛瑞芳.中國農村手機銀行發展問題研究[J].微型金融研究,2012,(2).

[4]胡召平.中國金融市場未來發展展望及商業銀行的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12,(3).

篇(5)

當前,農業的弱質性仍然存在,農村金融機構經營成本高,對農村金融改革形成重要制約。首先,合格抵押品不足,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額度較大的貸款,農戶往往難以提供合格的抵押擔保品。其次,涉農貸款投入產出效率低,完全按商業化原則運作的金融機構涉農信貸投入積極性不高。第三,農村金融風險高,主要在于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影響。第四,農村金融的經營成本高,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的人均存貸款、單筆業務額度均遠遠低于城市地區,運營成本高,收益水平低。

為解決農村金融機構“基礎弱”、農村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銀監會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準入政策,鼓勵各類銀行在縣域發起成立村鎮銀行,但村鎮銀行的發展同樣存在著“底子薄”的問題。首先是社會認知度較低。村鎮銀行作為新生事物,網點少、功能不充分,加之部分村鎮銀行的高管多為發起行派駐,對當地經濟、人文環境不熟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業務規模的拓展。其次是支付結算受限。村鎮銀行開業運營以后,由于其支付清算系統方面的審批程序復雜、周期較長,村鎮銀行不能及時加入賬戶管理系統、同城交換系統、大小額支付系統、票據清算系統等,導致村鎮銀行清算主要依托主發起行。

堅壘之二:風險難防范

農村信用環境雖有改善,但相對于城市仍然不足。近年來,農戶信用意識有所增強,但也存在個別中小型農業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信用觀念不強,以及騙取貸款、挪用貸款和逃廢銀行債務等問題。同時,一些農村地區的執法環境也需進一步改進,農信社貸款訴訟執行難,往往是贏了官司拿不回錢。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展不平衡,特別是高風險機構風險化解難。如山東省四分之一的機構已經改制為農商行,但還有近四分之一的機構評級在4B級以下,風險較大,機構間資產質量、信貸管理、風險控制及風險抵補能力差異明顯,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在高風險機構風險化解方面,雖然采取了多種化解措施,下了很大力氣,但風險化解進展還較緩慢。

另外,省聯社的行政化管理間接加劇了農信社的經營風險。隨著農村信用社銀行化改革的深入,一些好的機構“四自”能力不斷增強,省聯社繼續按照“一刀切”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對農信社進行約束,難以適應部分優質機構的創新發展需求。還有部分地市辦事處對省聯社的差別化管理要求落實不到位,一些履職內容超越省聯社授權,存在干預法人機構日常經營活動的行為,甚至出現人為控制經營成果,導致個別機構業務數據反映不夠真實的現象。

攻堅之道:多主體共同努力

持續做好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工作任重而道遠,攻堅之道在于多主體共同努力。

對于金融機構來講,推進改革應持續增強農村金融機構創新和服務能力。其一,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堅持推進以股份制為主導的多元化產權制度改革。其二,對村鎮銀行,要完善相關政策配套措施,適度放寬村鎮銀行加入支付結算體系和征信體系的準入門檻,為村鎮銀行業務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其三,對大中型銀行,要明晰定位,完善機制。明確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定位,擴大政策性業務范圍;完善農業銀行“三農”事業部改革的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加強對農業現代化的支持;鼓勵其他商業銀行按照自身發展戰略,多方式參與農村金融服務工作。其四,對郵政儲蓄銀行,繼續堅持小額貸款的戰略地位不動搖,加強產品及業務創新。其五,對城市商業銀行,繼續推動轉方式、調結構,鼓勵其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加速機構將服務重心向重點鄉鎮推進。

篇(6)

[DOI]10.13939/ki.zgsc.2016.42.080

1 手機銀行與普惠金融

1.1 手機銀行的內涵

手機銀行又稱移動銀行,是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利用移動通信網絡辦理相關銀行業務的簡稱。手機銀行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和移動電話為客戶提供諸多金融服務,如信息查詢、跨行匯款、自助繳費、定活互轉、網上購物賬單支付、主動收付款、信用卡還款、農戶貸款等。

1.2 普惠金融

“金融包容”這一概念由世界銀行扶貧協商小組(CGAP)提出,CGAP對“金融包容”的定義是指沒有享受到銀行服務的人們能夠獲得金融服務。

在國內,有學者將“金融包容”翻譯成普惠性金融,金融包容就是指金融服務能夠輻射廣大低收入群體,如農戶、小微企業等。這里的金融服務不僅可以由傳統銀行來提供,也可以由移動運營商等非銀行機構來提供,不僅實體金融機構可以提供,而且更應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供。

1.3 手機銀行與農村普惠金融

為了深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2014年,銀監會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4〕222號),著力推動基礎金融服務向行政村延伸。金融形態的變革過程中,在信息通信技術的支持下,由于手機銀行服務覆蓋率高,降低了交易成本,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向“低成本、廣覆蓋、可復制、易推廣”發展,支持“三農”,發展“普惠金融”的戰略性業務,實現偏遠地區金融全覆蓋,提高農村地區資金使用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信息通信技術使窮人獲得基本金融服務成為可能,進而提高了金融包容性水平,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

2 手機銀行主要典型代表模式

2.1 傳統商業銀行主導的手機銀行

傳統銀行主導手機銀行最開始誕生于捷克,20 世紀90 年代末,由該國銀行Expandia Bank 與移動通信運營商Radiomobile在首都布拉格聯合推出手機銀行業務。銀行主導的菲律賓的SMAR Tmoney,到2010年年底,累計實現業務交易量560億比索(折合13.6億美元),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最初的手機銀行大多都是傳統銀行主導,移動運營商只提供運營平臺,比較典型如歐美發達國家,銀行信息化水平最高,得以廣泛普及。其后,亞洲的日本和韓國,以及亞洲的新興市場印度和中國等迅速跟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2 移動運營商主導的手機銀行

移動運營商主導的手機銀行與窮人聯系最為緊密,主要在肯尼亞為代表的非洲國家。2008 年,肯尼亞僅有876個銀行網點,平均每萬人銀行網點數僅為0.2,其金融覆蓋嚴重不足,金融系統不發達,難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金融服務,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匱乏更為嚴重。對基本金融服盞目是籩率??夏醽喅霈FM-Pesa這種新興手機銀行模式。

2014年年底M-Pesa在全國擁有81025個點,平均每萬人擁有點數達19.38個??夏醽哅-Pesa 已經成為全球接受度最高的手機支付系統,在肯尼亞,M-Pesa 的匯款業務已超過其國內所有金融機構的總和。在農村地區,移動金融點(主要是M-Pesa點)分布的高密度讓客戶就近獲得金融服務。

2.3 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聯網公司主導的手機銀行

非洲國家贊比亞的CelPay,是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導的手機銀行,也是屬于非傳統銀行主導,旨在為農業部門中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提供簡便、快捷、安全的交易服務。該模式側重于B2C支付(如龍頭企業對合同種植農戶的支付)。由第三方提供交易平臺并幫助客戶建立移動貨幣轉賬交易系統,在客戶的內部流程中加入移動貨幣操作。第三方提供的交易平臺與移動網絡運營商提供的平臺在本質上并無差別。第三方同移動網絡運營商一樣,注重發展自己的商網絡以支持現金和移動貨幣的兌換,而現有農業基礎設施如合作社、倉庫、生產資料供應商等完全可以扮演商的角色。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

3 我國農村地區手機銀行發展分析

3.1 我國農村部分地區手機銀行業務空白

農村金融在過去發展過程中,表面似乎建立起了相互協調的農村金融體系,但還有部分地區存在金融空白,包括手機銀行業務的空白。

我國農村已有的金融機構都喜歡做大做強,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高風險和高交易成本。各類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一部分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都推出了手機銀行業務。這些手機銀行業務更多的是網上銀行的手機化,難以滿足農戶的需要。與在國外農村手機銀行蓬勃發展不同,更多地在城市推廣,即使在農村零星推廣的手機銀行,也主要滿足農戶匯款和轉賬等方面的需求,手機銀行創新程度還遠遠不夠,局限了手機銀行為農戶服務,其運營模式跟傳統銀行差別不大,難以適應農村金融的需求。

3.2 銀行對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的意義

隨著中國的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據工信部數據,2013年我國手機普及率已達90%以上,截至2014年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達94.5%,移動電話在農村擁有巨大用戶群體,表明農村移動支付具有良好推廣基礎。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8.4%,規模達1.95億人,較2014年年底增加1694萬人。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億人,較2014年年底增加6303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

農村作為農村金融服務領域重要環節,業務單一、供給不足等問題還很突出,隨著農村金融業整體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得到不斷完善,但仍遠落后于城市。手機銀行交易不需要設立網點,節省了設點費用;不需要重置設備與人員,節省了設備購置費和人工費用。如在菲律賓,通過傳統銀行辦理一筆業務的成本大約是2.5美元,而手機銀行僅需0.5美元。

在秘魯,通過傳統銀行辦理現金業務的成本大約是0.85美元,而手機銀行僅需0.32美元。較之國外狀況,中國還有很多村鎮存在金融機構空白。開展手機銀行業務,發揮低成本的優勢,對中國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3.3 手機銀行業務的農村普惠金融路徑

需要農村移動金融創新、移動銀行領先的戰略思路,以廣大農村客戶需求為導向,領跑移動金融潮流,確保農村客戶資金與信息安全,建立牢固的安全防控體系,將風險管理作為移動金融業務發展的基石。

4 手機銀行推進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宣傳推廣力度,降低收費標準

國家層面上,從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傾斜,政府部門應采取加大財政補貼、政府統一采購等有效措施,推出適合農村群體具備金融服務定制內容的低價格手機,鼓勵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大力推廣手機銀行業務。

銀行層面上,立足長遠,讓農村的低收入者享受到低價格使用手機銀行業務的資費,開展手機銀行業務在減少在這些地區的開辦和運營成本的前提下,吸引大批的農村地區客戶資源,拓寬銀行的服務群體。

移動運營商層面上,降低農村地區手機網絡流量費,讓更多的農村地區居民用得起手機,使其切實感受到手機銀行帶來的便捷性。為貧困農村地區及人口服務,在服務貧困人口與農村普惠金融持續性之間找到平衡。

各方加大農村手機銀行宣傳力度,以往發宣傳單的方式效果不是很好。將手機銀行辦理流程、安全保障、操作事項等通過現場演示和用戶體驗等方式向群眾講解,消除用戶對手機銀行安全性和操作性的顧慮。

4.2 建立整體發展規劃,開發農民需求的手機銀行業務

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協調,共同商討制定手機銀行發展規劃,統一技術標準,對相關具體事項予以明確和規范。針對我國國情,明確銀行主導的手機銀行發展模式,也可以開辟一些業務由運營商主導的手機銀行發展模式。發揮銀行體系在清算網絡、支付安全及合規監管方面的優勢,加強與通信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合作,推動手機銀行在農村地區的快速普及和應用。

在目前開發的查繳費業務、購物業務、理財手機銀行的業務基礎上,在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基礎上,開發更多符合農民特色需求的手C銀行業務。如存款、貸款、保險、結算和支付等業務。將惠農信息等增值服務加入手機銀行業務中。

4.3 強化安全保障,從法律層面防范手機銀行風險

提高手機銀行業務的安全性,建立健全我國手機銀行的法律法規,對賬號、密碼、身份證號碼等重要信息進行全程數據安全加密,配備防火墻、入侵竊密檢測系統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在農村地區進行廣泛宣傳法律法規和保障措施,對手機銀行的風險防范措施、基礎知識及操作流程進行詳細介紹,以增強農民使用手機銀行的安全防范意識。

4.4 借鑒國際經驗,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推廣試點

非洲國家手機銀行從最初主要解決窮人的基本金融服務問題,發展到后來通過手機銀行為所有人提供不限于基本金融服務的業務。我國應該借鑒非洲國家手機銀行創新模式這些經驗,積極推動農村手機銀行業務的開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手機銀行業務模式。

參考文獻:

[1]李舟.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89-90.

[2]劉海二,曾真.手機銀行實現金融普惠的著力點――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社會功能視角[J]. 西南金融,2016(1):33-36.

[3]王立平,申建文.手機銀行與農村普惠金融[J]. 中國金融,2016(2):50-51.

[4]牛瑞芳.中國農村手機銀行發展問題研究[J]. 新金融,2012(2):54-56.

篇(7)

一是票據貼現業務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在規模占用減少27億元人民幣、市場流動性通道變窄、轉貼現難度加大的情況下,上半年累計貼現1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實現利息收入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7%,利息凈收入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資金回報率7.147%,高出計劃38%。實現了時間過半、計劃超額完成的經營效果。二是緊跟公司業務工作會提出的產品運用和營銷模式路徑,圍繞全行穩存增存工作,堅持貫徹“產品疊加、鏈式營銷”理念,推動及指導分支行運用票據、保理租賃等多產品組合模式,帶動綜合效益提升,有力支持了中小企業發展。三是在全行存款增長乏力,給流動性管理帶來較大影響的形勢下,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業務政策,充分發揮好票據資產調節器的作用,滿足全行對存貸比、流動性等關鍵指標的調整需要。四是強化內部管理,嚴防業務風險,依法合規經營。

富滇銀行成為“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銀行卡工作委員會”首批成員單位

2011年8月5日,富滇銀行參加“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銀行卡工作委員會”首次成員大會,與66家銀行和機構共同成為首批成員單位。該協會作為中國境內銀行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的自律機構,其宗旨是維護會員單位的合法權益,完善銀行卡業務自律管理體系,促進各會員單位之間的合作,推動銀行卡產業發展。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銀行卡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銀行卡工作委員會主任單位、副主任單位建議名單》。

曲靖富源富滇村鎮銀行開業

2011年9月22日,經銀監會曲靖監管分局批準,曲靖富源富滇村鎮銀行正式開業。這是云南省今年第二家批準開業的村鎮銀行。該行由富滇銀行牽頭出資,征邀富源縣十八連山鎮雄達煤礦等1家企業及15戶自然人出資組建。

曲靖富源富滇村鎮銀行按照股權結構“多元化、分散化、合理化”的要求籌集資金,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經營機制和“一級法人、統一核算、兩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切實維護投資人和存款人的合法權益。曲靖富源富滇村鎮銀行將致力于成為投資多元、治理靈活、貼近市場、高效運作,有力支持“三農”的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

曲a靖富源富滇村鎮銀行的成立,填補了富滇銀行在曲靖的村鎮銀行機構空白。同時,有利于富滇銀行進一步探索金融服務新模式,履行地方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地方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

富滇銀行職工參加

2011年云南省全民健身

萬人健身跑活動

2011年8月8日,云南省全民健身萬人健身跑活動在呈貢新區舉行,省市區機關、企業、部隊和學校等單位共12000人參加。富滇銀行總行機關和支行的40名職工參加了此次活動?;顒尤探?公里,富滇銀行所組成的方陣堅持到了最后,體現了富滇人的精神風貌。本次萬人健身跑活動以“健身引領時尚、健身走向健康”為主題,旨在推動全民健身,促進群眾體育活動發展,全民以健康的體魄、昂揚的精神,投入云南省的經濟建設。

篇(8)

(一)從機構類別看,農村法人金融機構業務規模較小。據統計,2014年包頭市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資產規模分別為103.66億元、160.41億元和38.05億元,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資產規模較小,在目前銀行業務同質化程度較高的情況下,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二)從風險管控看,農信社風險抵補能力較弱。調查顯示,2014年我市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持續反彈,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已成為部分地方法人銀行穩健發展的隱患。2014年包頭市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增加16.47億元,不良貸款率19.59%,上升16.11個百分點;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61.71%,下降157.3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2.42%,下降128.08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不足。

(三)從機構擴張看,增加風險管理難度。近年,包商銀行分支機構規模擴張步伐加快,異地分支機構往往側重于業務發展,忽視風險管控。同時,分支機構的漸進增多拉長了管理鏈條,增大了管理難度。調查顯示,2014年包商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1.11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0.2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

(四)從經濟運行看,增長乏力蘊含不確定性增多。當前包頭市經濟發展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調整階段,經濟運行和風險暴露呈現階段性特點。一些產能過剩行業如鋼鐵、鋁、稀土、裝備制造等面臨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行業風險仍在持續發酵,復雜的外部經濟金融環境均對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提出了挑戰。

二、存款業務分析

(一)存款情況。2014年,包頭市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06.37億元,占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52.39%,同比增長26.49%,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儲蓄存款余額626.17億元,增長3.78%,同比提高11.42個百分點,存款結構逐步優化。

(二)結構特征1.從余額結構看,小額存款賬戶多,余額占比較小。2014年,包頭市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賬戶382.69萬戶,存款余額1306.37億元。其中,金額50萬元以下的賬戶數和存款余額占比分別為99.41%和25.32%。存款賬戶以單戶小額存款為主,金額較小,存款趨于分散,客戶以社區居民和農牧民戶為主。2.從種類結構看,個人存款為主,對公存款大額集中。2014年,包頭市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存款賬戶371.45萬戶,存款余額423.96億元。其中,50萬元以下賬戶數和存款總額占比分別為97.12%和95.19%。金額在50萬元以上的賬戶金額多集中在企業存款和同業存放,其分別為382.42億元和361.22億元,占比分別為39.20%和37.03%。由于機構特質,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的機關團體、國庫和財政性存款比較少,企業存款均為公司類客戶,存款客戶一般為銀行授信客戶或其它業務往來客戶,受業務辦理的便利性和資金使用成本等因素影響,大額存款分布集中現象明顯。3.從機構類別看,農村法人金融機構以個人小額存款為主,城商行更多依賴對公大額存款。2014年,包頭市農村商業銀行和農信社50萬元以下小額存款占比分別為15.46%和26.12%,而城商行側重專攻高端客戶,50萬元以上大額存款占比高達89.55%。

(三)當前面臨的問題1.利率市場化加劇了存款市場競爭。面對利率市場化預期的沖擊,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均采取利率上浮到頂應對,直接提高了成本,削弱了盈利能力。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攬存業務的競爭激烈程度也反映在考核上,調查顯示,有79%的機構實行日均考核方式。2.業務品種單一和互聯網金融對存款業務帶來沖擊。調查顯示,對影響存款大量外流的主要因素,逾七成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認知上有“其他銀行有更適合的存款產品”及“互聯網金融產品”沖擊存款增長的思想,另有近六成法人金融機構存在“儲戶更傾向于選擇大型銀行”和“其他銀行有更優惠的利率”的思想。同時部分農村金融機構存在思維觀念落后,經營產品單一等方面導致內生動力不足,影響存款業務增長。3.農村信用社對流動性風險的認知和防控授信風險相對不足。受國內外經濟增長趨緩影響,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包頭市小微企業訂單增長乏力,生產經營形勢下滑,盈利能力下降,破產、倒閉現象增多,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貸款不良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信貸資產質量。調查顯示,2014年,包頭市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比率同比上升16.11百分點。4.城商行和村鎮銀行的存款穩定性相對較弱。城商行面向較高端客戶,存款以大額居多,部分機構存在不足4%的客戶貢獻了50%以上存款現象。村鎮銀行資本金規模較小,社會公信度不足,部分存款人認為村鎮銀行是私營老板個人的銀行或是農村合作基金會,加之相關業務拓寬的局限性,易造成存款大幅波動。

三、《條例》頒布的預期影響

(一)保障存款人利益,增強存款人信心。根據《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相關規定,我國的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即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從包頭市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的存款金額區間看,2014年,存款金額不超過50萬元的賬戶數380.43萬戶,占99.41%。其中,受保障的個人存款賬戶為369.46萬戶,占全部存款賬戶的96.54%。擬實施的存款保險基金將有助于保障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絕大多數存款人的資金安全。

(二)存款保險計劃增加對地方法人銀行財務負擔。調查顯示,農村信用社、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市場定位是服務“三農”,主要客戶是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農村客戶分布范圍廣、信息不對稱度高,受經濟形勢影響較大,貸款風險控制成本高,如被實施較高差別費率,會削弱其支持“三農”能力。以2014年包頭市農商行的存款規模按國際上通用0.05%保險費率測算,該行需繳納存款保險費為434.75萬元,短期內將直接增加其財務負擔。

(三)攬儲壓力加大,大額存款競爭趨于激烈。首先作為中小規模銀行機構,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將提升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社會公眾中的信用度,增強儲蓄存款客戶信心,夯實存款業務基礎。從包頭市法人銀行機構存款分布看,存在“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戶貢獻了80%的存款,包商銀行情況尤為顯著。該行存款金額50萬元以上賬戶數0.69萬戶、存款余額870.44億元,分別占全行存款賬戶和存款余額的0.63%和83.28%。根據《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的相關規定,扣除最高50萬元償付限額后,約72.52%的存款金額將無法由存?;鹛峁┍U?,在大銀行“大而不能倒”預期下,大額存款可能向全國性大銀行集中,存款競爭將更加激烈。

(四)存款保險計劃削弱政府對小型銀行面臨壓力時的保障。實施存款保險計劃可通過保險保護存款人,進一步提高小額存款的保障性,提升公眾信心和銀行系統的穩定,但是它削弱了政府對于銀行的保護,尤其是對于小型銀行。社會公眾認為農信社、村鎮銀行等小銀行機構失去了政府的信用保證,政府救助可能性降低也將意味著信心敏感型資金在資產質量出現不良跡象時更易于波動。

(五)倒逼中小銀行轉型,加大金融產品創新。目前,包頭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主要盈利來源仍以息差收入為主,擴大存款規模成為業務發展的現實選擇。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后,存款成本提高將對其擴大經營規模形成約束,地方法人銀行勢必應重新對風險控制和利率上浮程度進行考慮,降低存貸利差,合理控制高成本負債增長,在有效提高市場細分能力和科學判定客戶等級的基礎上,增強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進而增強競爭實力。

(六)誘發信貸市場道德風險。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后,部分存款人的風險意識下降,在選擇銀行時過于看重存款的收益,忽視存款的安全性。同時,差別費率制度下,風險程度相對較高的中小金融機構須繳納較高的保費,使其成本上升,為保持原有的收益水平,中小金融機構可能主動從事高風險業務,轉嫁經營成本,獲取較高收益,加劇了銀行內在的脆弱性。

四、相關啟示建議

(一)分層級建立存款保險基金。美國對存款類金融機構分別設置不同的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提高存款保險制度運行效率,提高資金效率,規范市場行為,提升公眾對金融業的信心。據目前情況,在存款保險制度設計上可考慮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統一設立一個存款保險基金;根據城商行、農商行等較為復雜的具體情況單獨為其設立一個存款保險基金。

(二)實行差別化費率。考慮中小金融機構普遍風險承受能力較弱,應實行差別保險費率。應完善現有金融機構風險評級制度,建立相應的風險測評指標以及其承擔社會公共職能等綜合因素,按照一定的評級標準,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等級作出科學判斷,確定差別保險費率。對金融機構的經營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計算出金融機構的經營指數,并根據指數劃分為高、中、低三種水平,對指數高的金融機構可以適當降低其保費率,對指數低的金融機構適當提高其保費率。

(三)合理設定存款保險限額。我國城鎮居民具有較高的儲蓄存款傾向,社會保障體系尚處于發展完善過程中,儲蓄承擔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功能。在受保存款限額方面,應參照國際通行標準,確保90%以上存款人的存款都能得到全額償付,保證較高的存款賬戶覆蓋率。同時,建議參考香港及其他國家的做法,及時根據最新經濟形勢對保險限額進行調整,提高公眾的信心和銀行系統的穩定。

(四)完善利率定價體系,減緩利率波動沖擊對資產負債帶來的影響。目前利率市場化已進入到一個關鍵時期,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符合自身經營特點的利率定價機制,基于目標客戶實施差別化定價策略,綜合考慮客戶需求、產品服務收益、風險補償、費用分攤、財務成本及同業競爭等確立自身利率定價機制。同時,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存貸款利率定價管理經驗,研發存貸款定價系統,構建完善的利率定價管理辦法,從而減緩利率波動沖擊對資產負債帶來的影響。

篇(9)

中圖分類號:F832.3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5-0077-02

前言

村鎮銀行的成立標志著一種嶄新的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我國農村地區正式誕生,也標志著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正式向各類資本開放,農村將迎來一支新的支農生力軍。但這個改革方案能否成為解決農村金融供需矛盾一劑“良藥”,仍需實踐的檢驗。

一、包商惠農村鎮銀行的基本情況

(一)組織開辦情況

包商惠農村鎮銀行于2007年4月28日正式掛牌開業,注冊資本300萬元。由包商銀行發起并出資180萬元(占資本金60%)組建,其余120萬元資本金由三家法人企業(各30萬元)和四個自然人出資組成(其中2人10萬元,2人5萬元)。注冊地在包頭市固陽縣下濕壕鎮,現設一個營業網點,8名從業人員均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公司董事長由包商銀行副行長兼任。

(二)業務經營情況

2007年11月末,該行共開戶117個賬戶,其中存款戶93個,貸款戶24個。開業以來當地農戶存款積極性不高,主動上門的很少。截至11月末該行存款余額僅為32萬元,貸款余額僅為169.6萬元,貸款用途主要為農村規模性養殖業、零售業及采礦業,種植加工業等方面較少。申請額度在10-80萬元之間,多數在20萬元左右。與同類銀行相比業務拓展較為遲緩(四川金城鎮惠民村鎮銀行第一天吸收了35萬元的儲蓄存款;吉林東豐誠信、磐石融豐村鎮銀行3月1掛牌,截至5月底存款78萬元,其中活期存款53萬元,貸款1 448萬元)。

二、包商惠農銀行可持續性分析

雖然村鎮銀行的建立對當地金融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從包商惠農村鎮銀行業務拓展緩慢的現狀以及對當地經濟金融的微弱影響來看,它與監管當局設立的初衷還有相當的距離。

(一)村鎮銀行可持續性發展的宏觀環境及SWOT分析

1.宏觀經濟金融環境分析

(1)自然環境差,種植業發展嚴重受阻,經濟作物缺乏品牌和規模優勢,招商引資局限性較大,投資回報低,對資金持續性需求不旺盛;(2)人均收入偏低,人口流失較多,金融發展潛力有限,資金來源嚴重不足,民間借貸已成為傳統。

2.SWOT分析

優勢(S):(1)資本金充足,有實力較強的經濟后盾;(2)人才優勢:擁有較專業的信貸人員,為今后業務的發展提供保障。

劣勢(W):(1)參與當地農村信貸業務沒有經驗;(2)資金流動網絡、渠道不能迅速組建;(3)業務流程相對較長;(4)在當地農戶中知名度較低;(5)資金來源單一,存款不足。

機遇(O):(1)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滯后,為村鎮銀行開展業務提供了較大的空間;(2)國家大力支持三農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政策;(3)農戶為增加收入,小規模貸款項目多,但獲得信貸機會少;(4)競爭對手相對較少,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5)農村信用社資產負債規模不斷擴張,資本金增長壓力較大;(6)資金嚴重外流,信貸資金供求矛盾嚴重。

威脅(T):(1)農村信用社較早進入農村金融市場,業務發展相對成熟;(2)民間借貸已成為傳統。

從一般意義上講,資本具有逐利性,追逐高利是資本流動的前提。根據村鎮銀行所處的社會、經濟和金融環境,利用SWOT分析該行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可以看出,當地經濟的弱質和市場環境不完善的現狀難以滿足金融發展的需要。

(二)可持續發展的微觀經濟學分析

1.以現金流為核心的分散原理與大數法則分析

利用分散原理和大數法則,可以在數理分析的基礎上,探討維持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最低現金流。

假定每個借款人投資于各自獨立的項目,其成功或失敗是完全獨立的事件,并且每個人償還借款的行為相互獨立,不存在農戶還款之間的“羊群效應”。設每個借款人借入的資金都是一個單位,其投資項目成功的概率為P(0

但包商惠農村鎮銀行11月末各項存款余額僅為32萬元,存款來源嚴重不足。而貸款業務的行業集中度過高,8月末最大一戶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達18.9%,最大十戶貸款占比高達90%。借款戶(n)僅有24戶,且全部為資本金放款。按照以上數理分析原理,該行信貸資金的現金流明顯不足,信貸資金安全性較低。

2.對包商惠農村鎮銀行的保本(保利)貸款平均余額的具體測算

(1)凈利差:目前村鎮銀行貸款利率分別為10‰、12.5‰和15‰三個層次,該行本著扶持農戶生產經營的原則,貸款利率多為10‰?,F營業稅整體負稅為5.55%,貸款利息收入扣除營業稅后可達到9.445‰。資金成本率按人行再貸款利率計算,約為3‰,這一利率水平也接近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經過計算可得,村鎮銀行凈利差約為6.445‰。

(2)固定成本測算:預測固定成本為7.05萬元/月,成本構成及測算過程見表2(該行的開辦費未計入表中,在包商銀行掛帳)。

(3)保本點測算①:該行保本點平均貸款余額=7.05萬元/6.445‰=1 094萬元。

(4)盈利測算(保利點測算)②:按照每月目標利潤10萬元計算:該行保利貸款平均余額=(10+7.05)萬元/6.445‰=2 645萬元。

(5)資金需求量測算。

設定該行是2007年7月起開始發放貸款,按貸款平穩增長態勢測算,要達到保本點和保利點需要資金見表3、表4:

從表3可以看出,如果要達到保本貸款平均余額1 094萬元,該行需要2 188萬元的資金,扣除自有可用資金270萬元,該行的資金缺口為2 000萬元。

從表4可以看出,如果要達到保利貸款平均余額2 645萬元,該行需要5 290萬元的資金,扣除自有可用資金270萬元,該行的資金缺口為5 000萬元。

截至11月末,該行的貸款余額僅為169.6萬元,遠遠低于測算的保本貸款平均余額。同時,結合宏觀環境分析,該行所處地區的金融環境和金融需求在較長時期內難以達到保本點貸款平均余額的資金需求,因此該行的可持續性發展令人擔憂。

三、政策建議

篇(10)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村鎮銀行成立的必要性

中國是農業和人口大國,以城市和農村為區域劃分使我國經濟形成了城市和農村分割的發展模式,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出現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明顯慢于城市,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作為一國經濟的核心和助推器―金融的發展也呈現城鄉二元結構的特征。農村金融明顯滯后于城市金融的發展,這進一步制約了農村經濟。

村鎮銀行成立的背景。一是農村金融機構分布不合理。從地域看,農村金融機構的分布呈現出中西部分布較稀疏,東部地區較密集;農村地區分布較少,而城市地區分布較多。當然,各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都已形成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的格局。但這三家金融機構并沒有撐起廣大農村金融市場的一片天。農業銀行已撤并了鄉鎮以下的分支機構,而縣以上的農業銀行對農村金融的支持作用非常少;農業發展銀行是政策性銀行,不和農戶直接開展信貸活動;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最主要也是具有壟斷性的金融服務的提供者。農村,特別是經濟較落后地區的農村企業和農村居民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務非常少。

二是農村金融資源多數流向城市。一段時間以來,對“三農”的信貸投入總量呈增長趨勢,但其增加的幅度卻在減少。長期看,農業信貸資金存貸差在擴大,存貸比在下降。商業性金融機構逐利性特點決定了從農村吸收到的存款大多會流向利潤豐厚的城市重點行業和大集團、大企業,這進一步加劇了農村金融資源供給不足的狀況。

三是農村金融需求增加與供給不足形成矛盾。農村經濟格局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后發生深刻變化。生產組織化程度提高,出現了民營企業、鄉鎮企業、個體戶等組織形式。因此,對金融需求的主體過去只有種植戶,而現在還包括農村中小企業、龍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多種主體。農業生產上由粗放型農業向專業化、集約化和規?;D變,這些轉變會需要大量的信貸資金。

村鎮銀行成立前農村金融體系主要問題原因分析。一是正規金融機構功能不健全。農業政策性銀行作用發揮有限。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家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但它卻很難承擔起中國農業政策性金融重任。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業發展銀行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不暢通,資金使用效率低,業務范圍僅限于糧油棉流通領域,不涉足農業科技、農業產業化等更多領域,因此已退化為“糧食銀行”。

在商業性農村金融機構趨利性原則作用下,形成了農村資金流失的兩大主要渠道: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它們在農業領域吸收了大量儲蓄存款,但向農業、農民和農村發放的貸款卻很少,不少地方的商業銀行甚至不對涉農企業和農民發放貸款,從而使農業資金向非農領域轉移。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正規金融的主力,它的發展存在種種難題,滿足農村金融需求能力不強。盡管經過了管理體制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后,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有所改觀,但日益表現出銀行化和商業化發展方向。改革后的農信社也顯露出“嫌貧愛富”的本性,導致原本就因收入低、自有資金少、難以找到擔保人等的農戶被拒之門外,難以與農信社達成信貸協議。

二是非正規金融機構受抑制。由于正規金融在資金供給方面無法滿足需求,催生了農村居民個人之間、個人與民間金融組織之間的貨幣型借款融資,從而出現在農村中非正規金融中介組織形式,主要有:錢莊、農業合作基金會、民間借貸等。這些組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正規金融供給不足,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它們的活動范圍和經營規模上的劣勢使其難以應對較高風險;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制度不規范,內部經營管理較混亂等原因,使其隱藏著較大的金融隱患,且基本游離于國家的監管之外。非正規金融機構長期受到壓抑,如1999年關閉了當時農村各地廣泛存在的農村合作基金會。

綜上所述,由于農村的金融環境與城市相比有較大差異,多數金融機構在“營利性”經營原則指導下減少了對農村的金融供給。農業生產的特點是周期長、風險大,投資回報率低,這些決定了,對于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商業性金融機構便缺少吸引力。中國農村市場化程度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缺少技術含量較高、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優質項目,農村金融機構可投資的空間較小。農村金融供給不足是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需要真正服務“三農”,扎根農村的專業銀行出現。

村鎮銀行成立的意義。為改善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相對薄弱的局面,為解決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金融需求與供給矛盾的狀況。中國銀監會于2006年下發《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銀監發〔2006〕90號)。這一文件的出臺,進一步開放了農村金融市場的大門,村鎮銀行應運而生。村鎮銀行作為全新的農村金融組織,對農村金融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并肩負起了支持農村經濟建設的使命。

一是增加農村金融市場供給,解決農村金融供需矛盾。如前分析,農村大量的資金通過商業銀行、郵政儲蓄等渠道流進城市,而資金回流渠道嚴重缺乏,從而農村金融供求不均衡問題突出。村鎮銀行建立初衷是貼近農民、服務農村專營小額貸款的機構,能夠為農村金融供給注入新鮮血液。

二是打破農村金融市場壟斷局面,引入機構間競爭。由于市場機制作用,自1998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開始逐漸退出農村金融市場。據統計,2006年底時,全國平均每鄉鎮的商業銀行網點不到3個,有三千多個鄉鎮沒有營業網點,從而使各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處于壟斷地位,一家獨大。村鎮銀行的建立受到中央銀行經營許可,在銀監局監管下的正規銀行。從業務特點看,村鎮銀行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經營較農村信用合作社更為靈活。因此,雖然從業務總量上,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合作社相比沒有優勢,但仍然對其形成競爭,這就促使農村信用社能夠在細分市場、提供服務等方面更下功夫,當然最終受益的便是廣大村鎮客戶。

三是較低的準入門檻促使農村非正規金融正規化。高利貸信用在我國農村自古就有,改革開放以后,農村非正規金融隨著經濟活動的活躍仍然迅速發展。農研中心于2005年對農房信用與民間借貸調查中發現,農村非正規金融借貸高達95%。中央財經大學于2006年對中國地下金融進行調查表明,地下融資規模占比達到28.7%。可見,農村非正規金融作用的范圍廣、規模大,在正規金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非正規金融交易圈子小、資金來源不穩定等弊端顯而易見,因此其長期發展受到抑制。在2006年12月,銀監會宣布鼓勵社會民間資本設立村鎮銀行,村鎮銀行低準入門檻可以使大量民間資本通過投資入股的形式開辦村鎮銀行,進而納入規范的金融機構體系。

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我國村鎮銀行經營模式。村鎮銀行從其性質看,它屬于銀行類金融機構。其成立必須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批準;并由境內或境外的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法人、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而設立?!洞彐傘y行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村鎮銀行在安全性、流動性和營利性原則下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和自我約束,并依法開展業務,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從村鎮銀行的業務范圍看,可以經營存貸款、結算、票據、同業拆借等一般商業銀行業務外,還可以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

村鎮銀行的建立對發起人的要求高及國家對村鎮銀行管理制度決定了村鎮銀行的經營具有其獨特之處。首先,村鎮銀行因其管理層少、結構簡單,因此運營機制靈活,業務手續簡單,效率比其他很多金融機構更高。其次,村鎮銀行的發起人都是有實力的法人或自然人,成立之后還吸引投資者注資,從而使村鎮銀行普遍資本充足率較高。

我國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優勢。一是村鎮銀行數量不斷增大,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從2007年第一家村鎮銀行成立后,村鎮銀行蓬勃發展,在全國開花。從表1看,村鎮銀行的增幅最快出現在2010~2011年,而2012年后其增幅逐漸下降。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在培育村鎮銀行的初期,銀監會對各金融機構發起意愿有著非常樂觀的估計,曾制定了到2011年發展1027家的計劃,為此放松發起行資質要求。2011年7月,監管逐漸理性,下發《關于調整村鎮銀行組建核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將確定主發起行、村鎮銀行組建地點、數量的權限從地方銀監局上收到銀監會,并強調支持優質發起行批量化設立村鎮銀行。

二是村鎮銀行資產規模迅速擴大,支農作用明顯。村鎮銀行的各項業務發展較快,表現在資產總額連年快速增長,從2008年161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7973億元,增長48倍多。另外,至2014年底全國村鎮銀行各項存款余額580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86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405億元,農戶貸款余額2111億元,這兩項貸款占比92.9%,存貸比83.7%高于75%存貸比的監管紅線。這些數據說明:村鎮銀行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機構,其規模發展較快,業務經營較平衡,支農作用非常顯著,說明其建立達到了當時的預期效果。

我國村鎮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是村鎮銀行地區分布不均衡。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建立村鎮銀行1071家,遍布全國31個省,1083個縣(市),占全國縣(市)總數57.6%。另據統計,在1071家村鎮銀行當中,中西部省份達到665家,占比62.1%。從這些比例看中西部省份的村鎮銀行數量不算少,但這些銀行大多集中在西部比較發達的地區,而青海、寧夏和甘肅等欠發達的西部省份的村鎮銀行卻非常少??梢?,發起行更傾向到發達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而在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欠發達地區設立村鎮銀行的沒太多積極性。至使其在地區分布上出現不均衡,這也就偏離了村鎮銀行設立的政策初衷,農村對資金需求的狀況沒有實質上改善。

二是服務條件不足,業務品種單一。根據銀監會下發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可經營業務較廣泛。但就目前村鎮銀行的軟硬件條件看,遠不具備完成這些業務的水平。第一,有些村鎮銀行沒接入人民銀行的實時支付系統,資金清算只能依靠手工操作,匯劃到帳速度慢且易出錯。第二,有些村鎮銀行尚未接入征信系統,這就制約了其發展信貸業務,也給其帶來更大的風險。第三,村鎮銀行信息化建設滯后。一方面,與商業銀行和農信社相比,村鎮銀行設備投入少、管理水平低、技術力量薄弱,這就使許多業務無法開展。另一方面,村鎮銀行的服務對象是在鄉鎮的廣大農村居民,所處鄉鎮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農村居民對金融行業的認知、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和居民收入等因素都限制了村鎮銀行業務的開展。由于上述原因,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就是目前村鎮銀行辦理最多的業務。

三是村鎮銀行的知名度不夠導致吸儲困難。村鎮銀行與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一樣,“存款是立行之本”,但村鎮銀行基礎薄弱,與在農村已根深蒂固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相比,認可度和知名度都很低,不少群眾仍然以為村鎮銀行屬于私人銀行,懷疑其安全性,而不愿將錢存在村鎮銀行。加之,村鎮銀行業務單一、網點少、村鎮銀行之間沒有聯網等原因導致存取不方便,因而吸納存款受到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村鎮銀行有較充足的資本金率,但因吸儲困難,也會使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存在著生存危機。

我國村鎮銀行進一步發展對策

加大貧困地區政策支持,提升村鎮銀行的覆蓋面。貧困地區村鎮銀行分布稀少,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因貧困地區金融活動利潤空間低而成本高,發起行參與不積極。政府部分可對這些貧困地區的村鎮銀行給予政策傾斜,例如央行可降低存款準備金、提供支農再貸款優惠等;地方政府可對其適當減免所得稅、營業稅等。另外,還可以在一些貧困地區,適當放寬村鎮銀行發起人的條件,從而改善因發起人不足而導致的村鎮銀行區域分布不均的現象。

加大宣傳并增設網點,吸收更多存款。村鎮銀行存在著營業網點少、知名度低、吸收存款困難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間又互為因果。另外,村鎮銀行本身硬件設備技術落后進一步制約了其業務的開展。因此,投入基本建設資金,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大對村鎮銀行的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認可度;再有就是擴大建設的規模,增加經營網點,從而有利于村鎮銀行開展業務,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上一篇: 網絡安全職業技能 下一篇: 小學德育的任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三州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