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內容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5 16:32: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內容

篇(1)

一、樹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實踐教學目標

由于學前兒童自身的心理和智商發育并不是很完善,所以在實踐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要充分地結合音樂教學內容和學前兒童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制定,學前兒童的目標定位不僅需要將音樂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詳細的學習和認知,另外,還需要相對應地加深其自身的音樂技能,具備良好的創新和實踐精神。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可以說是一門專業性基礎的課程,從根本上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基礎理論知識。

1.認知性實踐教學目標

對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知識進行相對應的學習,了解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課程知識體系以及實際教學內容,將一定兒童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進行有效的積累,方便日后展開實踐性教學。

2.能力性實踐教學目標

能力性實踐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基本的音樂能力進行教學,強調學前兒童對于音樂的整體學習能力,包括如何將學前兒童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激發,將其自身的潛力進行擴大。另外,能力性實踐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能夠分析音樂教學的內容,并且相對應的具備設計音樂教學活動的能力,等等,這樣才能夠切實有效地將教學目標最大限度的實現。

3.情感性實踐教學目標

要制定情感性實踐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地保證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前兒童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教學的活動當中,從而提高學前音樂教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質量。

二、科學合理的設置實踐教學的內容

1.具體化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主要是將實踐教學目標作為主體,無論是教育哪一方面的知識和內容,都是圍繞這個主體來進行,所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到實踐教學自身的認知和能力,以及情感目標,只有將這幾個目標與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夠將其自身的作用力充分地發揮出來。認知性目標以及能力性目標在每一個教學內容模塊當中都會有所體現,而情感教學目標則是需要滲透到各個實踐教學當中才能夠充分地展示出來。而根據學前兒童自身的情況,當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包括歌唱、韻律、打擊樂以及音樂欣賞這幾個部分,在實際的操作安排過程中,要將這些課程安排具體化,這樣才能夠保證實踐教學目標充分地體現在教學內容當中。

2.系統化

在進行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音樂知識的內部整體結構問題,不僅需要涉及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要與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另外,由于學前兒童自身的差異性,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注重層次的劃分,這樣才能夠切實有效地_到一定的教學效果。所以在這種形勢下,在對教學內容模塊進行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學前音樂教育的四個領域,包括歌唱、韻律、打擊樂、音樂欣賞,讓學生在每一個實踐領域當中都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實踐,全面系統地掌握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將實踐教學融入學前兒童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逐漸地建立起一個實踐內容全面、系統,并且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夠保證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3.可操作化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實踐教學當中各項內容的安排需要切實有效地體現出可操作性,在教學模塊內容課時安排的時候,不僅要遵循科學合理的規定來進行,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這樣能夠切實有效地保證實踐的時間。另外,實踐教學的順利展開和完成所需要利用到的設備、設施、實踐基地等等,都是需要提前進行準備,這樣才能夠保證實踐教學順利展開。最后就是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能力,實踐教學的展開,學生可以通過逐漸的練習來完成,最大限度地保證實踐任務的實現,這樣才能夠保證實踐目標的實現,從而促進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構建。

篇(2)

作為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用于學前兒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學前兒童在愉快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鍛煉積極思維能力,得到身心發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目前,學前教育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音樂教育仍是學前教育中的一個薄弱環節。

一、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現狀

對于目前兒童音樂教育現狀可從學校、教師、家庭三方面來闡釋。首先是學校方面。目前從整體來看,大部分幼兒園已經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是學校在音樂教育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音樂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學校辦音樂課就是為了賺取額外費用,增加幼兒園的經濟效益,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幼兒的音樂素養的培養[1]。二是音樂課程教材不規范。由于學校選取音樂教材比較隨意,導致教師達不到原設計的教學效果。三是教學設施配備不足。由于經濟問題,大部分幼兒園都沒有專用的音樂教室,更別說投入多媒體教學設施了。總之,學校在這些方面出現的問題嚴重的制約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發展。其次是教師方面。當前,幼兒園教師大都是職業技能學校畢業,掌握了一定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但是該師資隊伍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教師對音樂教育的認識比較片面,沒有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還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訓練[2]。第二,教師的音樂素養還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過音樂專業訓練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師在基本的音樂素質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傳統。就現在發展形式來看,常規性音樂課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仍占有廣大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代幼兒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還是遵循之前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讓幼兒有視、聽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樂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們知道,幼兒最初的啟蒙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樂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長在音樂教育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其一是對家庭音樂教育認識不足。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長也開始注重對孩子音樂方面的培養,但是僅限于表面層次的彈、唱、跳、演等,而沒有從基礎的藝術修養來培養。其二是家庭音樂氛圍不足。雖然有些家長有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樂教育知識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音樂交流,因此沒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樂氛圍。

二、對策

為進一步提高河北省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水平,讓幼兒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音樂,本人針對我省學前幼兒音樂教育的現狀,總結了以下幾點對策。

1、明確音樂教育的地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在學前兒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出來。音樂教育可以誘發幼兒的想象力,促進幼兒智慧的的開發,陶冶幼兒的藝術情操。因此,必須提高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地位,讓兒童在音樂教育中快樂的成長。首先,教育部門要提高認識,制定并頒布相關的規劃決定。其次,學校要加強管理,制定相關規定。再次,教師要明確音樂教育目標,提高音樂教育水平。最后,家長要削減功利性思想,讓孩子真正地享受音樂。

2、改善音樂教學條件

從某種程度上講,教學設施對教育教學的高效進行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大學前兒童音樂教學的資源投入,以改善音樂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前兒童教育條件主要需要以下幾方面的支持:一是需要學校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創建有利于幼兒音樂教育發展的環境;二是需要社會各界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支持;三是需要家長的支持。只有積極爭取一切力量,才能夠保證學前兒童音樂教學的質量。

3、加強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育的主體就是教師[3]。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有利于提高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水平。首先,幼兒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要改善自己的世界觀,要熱愛幼兒音樂教育事業,關心并愛護每一位孩子,以此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其次,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學前兒童音樂教師要掌握好有關音樂教育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知識技能和教育學科知識,以此來提高音樂教育教學的質量。最后,要加強教師組織隊伍的管理。幼兒園應建立并完善教研管理制度,豐富教研形式,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以此來提高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機制,以提高幼兒音樂教師的業務素養。

4、營造良好的家庭音樂教育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學習的啟蒙地,也是孩子最早接受音樂藝術熏陶的地方。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音樂教育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首先,要樹立科學的家庭音樂教育理念,以豐富學前兒童的藝術審美,促進學前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其次,要掌握好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并從其自身特點出發,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最后,要創建良好的家庭音樂教育條件,利用現代化的設備來豐富音樂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讓孩子在音樂中健康成長。

三、總結

總之,加強音樂教育是提高學前兒童教育水平的必然選擇,是符合培養全面創造人才目標的,對孩子整體素質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雖然河北省現在的學前音樂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是,我相信,通過各領域人員的共同努力,這些問題將不成問題,音樂教育的未來是光明的。

作者:閻妍 單位:石家莊學院

參考文獻:

篇(3)

一、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教師了解幼兒,包括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能力接受水平以及思想上的隨時變化,在音樂教育中,還要觀察、分析每一個孩子在音樂能力上的發展變化,熟悉每一個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與表現能力,靈活掌握兒童音樂學習的發展變化,有的放矢、恰當好處地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滿足幼兒在音樂上的發展需要,確保每個幼兒都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如果教師對孩子缺乏了解,不注重孩子在音樂學習上的個體差異,那么就不可能因地制宜地去制訂班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活動,也做不到以幼兒為本,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而是以教材為中心,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遠遠偏離了教育的根本。

例如,有的孩子私底下唱歌很好,在家里也愿意表現,但一到幼兒園或者舞臺上就不敢去唱,即使唱聲音也很小,放不開,對這種類型的孩子教師可以借助樂器、游戲、律動等形式為孩子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幼兒在一定的情境中放松自己,進而大膽表現,發展示出自己的音樂才能;還可以讓他與同學、老師一起唱,在老師的帶動下,逐漸敢于表現自己,真正體驗音樂的魅力。慢慢下來,這種孩子就能主動去表現,逐漸克服膽怯心理,增強自信心。相反,如果教師對這種孩子不管不問,任其自生自滅,那這個孩子的音樂才能就會被埋沒,失去對音樂的興趣。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各方面的引導、發展非常重要。除此,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幼兒要制定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例如,對音準能力強的幼兒要重點培養其歌唱的表現力,通過聲音的強弱變化、快慢變化以及樂句等進一步體驗音樂的魅力,培養其美好的情感;對基礎較差或樂感不強的幼兒,重在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逐步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鼓勵其大膽嘗試,勇敢地歌唱。

二、音樂教育活動游戲化,讓幼兒自主、快樂地參與活動

游戲活動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音樂教育中,游戲既是活動的重要內容,又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活動形式與手段。孩子們喜歡游戲,也是由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幼兒好動、愛玩,游戲正滿足了孩子們的這種心理,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3~6歲的兒童,其意志力還處在薄弱階段,不能了解自己行動的目的與意義,也不能清晰、正確地認識到自己行動的錯與對,更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去設計、支配或調整自己的行動。因此,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本身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其產生愉悅的體驗,外力是很難讓他們進行全身心的投入。多年的音樂教育實踐表明,學齡前兒童音樂教材的設計必須包括一定比例的音樂游戲,而更重要的是所有音樂教學活動都必須有很強的游戲性。總之,音樂教育活動必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蘊含深刻的含義。只有游戲化的音樂活動才符合學前兒童的天性,才最容易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保持活潑的學習氛圍。但游戲與音樂不是割裂的,而是渾然一體的,游戲設計要自然滲透在音樂教育情境中,讓幼兒自主、快樂、充滿激情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

三、運用身體表現法,增強教育內容的趣味性

身體語言是音樂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補充形式。所謂身體語言即用身體、肢體做出簡單的動作根據音樂來創編舞蹈。小要小瞧這創編活動,它可以培養幼兒的認知評價及發散思維能力。音樂創編的過程如下:第一步是理解音樂語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第二步是把自己理解到的語言轉換為具體的形象,第三步是把音樂與形象進行結合,進行評價、判斷,最后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以教學《蝸牛與黃鸝鳥》為例,這首兒歌孩子們都已經很熟悉,在創編中我重點引導幼兒想象音樂中的情境,觀察、模仿蝸牛背著重重的殼爬行以及黃鸝鳥在枝頭嘲笑蝸牛的神情等,加深對具體動作的認知,這個過程提高了幼兒轉換、評價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節奏簡單、旋律優美的兒歌培養幼兒的樂感,比如《小星星》,讓孩子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音符,先互相比較其高低、長短,然后再根據音樂的變化用身體動作進行配合,形成了音樂的旋律。教師也可以通過變換各種隊形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如S形排,W形排等。

四、加強引導,增強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自主性

傳統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以老師為中心的傳授的方式,而這種方式不利于學前兒童主動性的發揮。因此,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學前兒童在音樂活動中的自主學習應是孩子智慧、情感、創造性的體現,但由于以前的教學常常是教師示范在前,幼兒模仿再后,自主性、創造性根本得不到培養和發揮。我們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孩子欣賞、感受、體驗在先,創造表現在前。如在上音樂活動“我的朋友”時,教師大膽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讓孩子自己去觀察、自己去嘗試學習“找朋友”的舞蹈動作,這一參與過程既滿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戲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創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個性、智力等方面獲得和諧發展。實踐證明,孩子確實是有著巨大潛能的發展中的個體,兒童只有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才能更好地獲得發展。

五、合理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鮮艷豐富的圖畫等為兒童提供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讓幼兒在情境中真正理解音樂的內涵,感受音樂的美。

總之,為了能夠發揮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作用,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需要我們廣大學前音樂教育老師,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針對學前兒童的實際特點和教育的具體情況,合理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更加有效,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孫麗芳.幼兒音樂智能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初探[J].黑河教育,2010,(1).

[2]梁冬梅.嘗試激發托班幼兒對音樂的興趣[J].新課程學習(小學),2009,(3).

篇(4)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問題;反思

一、幼兒園音樂公開課中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內容,是學前兒童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音樂公開課有其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可很多幼兒園將它演變成了“幼兒園音樂公演課”。筆者通過對一些幼兒園音樂公開課的觀摩,認為幼兒園音樂公開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活動設計追求新穎,不能真實反映日常教學狀況。組織一次公開的音樂教學活動,教師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為的是表現出多樣化的內容。雖然公開課一般是在幼兒園進行的,但為了保證實際的效果,教師要從多方面做足準備,以至于出現了偏離日常教學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在公開課之前,教師在備課這一環節精心準備,花費時間是平時的幾倍,這與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2.在目前的大多數幼兒園中,教師身兼數職,音樂課是一位教師組織,但在公開課時,會有其他教師輔助教學;3.為了公開課的效果,很多老師會挑選一些能力強的幼兒參與,或者提前做一定的鋪墊和工作,導致了教學條件的失真。

第二,教學活動流于形式,缺乏情感。很多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出現這種情況:活動形式新穎,活動場面熱鬧,幼兒表現出色,儼然是一堂精品課。實際上是教師事先在班上反復排練的結果,為了完成精心策劃的教學流程,教師根本不考慮活動中的現場生成,只是根據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幼兒能否順利地進行音樂表演,而不是幼兒能否自主、自由、自覺地進行音樂表現活動。音樂家達爾克說:“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但現實情況是教師為了一堂公開課的順利進行,對整個音樂活動的情感輸入不足,幼兒缺乏體驗,體會不到音樂情感。

第三,忽視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幼兒的主體性。教育必須面向每一個兒童,促進每一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教育部于2001年頒布實施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在很多公開課上,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常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唱幾首歌、跳幾個舞。這種教育用一種成人的眼光去審視幼兒的音樂活動,要求幼兒模仿老師的聲音和動作,誘導孩子們說出預定的標準答案。在這樣的活動中,兒童缺乏對音樂獨特的感覺和思想,只有眾口一詞的理解與極為相似的動作,不可能發揮自己的主體性,體會不到快樂。

第四,內容重“全面”,重點不突出。從理論上講,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不僅要考慮學科本身的特點, 更要關注幼兒的認知特點。然而, 執教者為了讓觀摩者對整個活動留下比較完整的印象,就會將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整合,本該通過幾個活動實施的內容全部堆砌到一個具體的活動之中,致使活動顯得冗長、復雜, 重難點難以體現。一個活動承載的內容愈多,離目標會越來越遠,而且造成重難點不突出,出現“大雜燴”的現象。

第五,評價不深入,不能圍繞關鍵問題展開。當前幼兒園音樂公開課評課中存在兩種極端形式,一種是評課者針對執教教師教學的缺點與不足進行點評,只關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這種評價雖然能夠幫助執教教師改進教學行為,但將執教教師置于被審視、被評價的位置,也給執教教師帶來壓力和不適,致使不少教師因為公開課壓力大而不愿意上;另一種是評課者礙于情面,只是泛泛地就執教教師教學行為進行評價,說一些空話、套話,或僅限于一些具體教育細節諸如聲音大小、教態、教學流程等方面的評價,而沒能追溯其內隱的教學理念。這樣的評課顯然不利于研討型公開課的展開,難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第六,課后缺乏梳理和再實踐。當前不少幼兒園音樂公開課不僅研討深度不足,而且缺少研討后的梳理和再實踐。執教教師對他人發表的看法或提出的建議懶于梳理或提升不足,沒有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再實踐。這就使得研討結論往往只限于此次開展的活動而難以推廣,更難以提升各方參與者的教學與研究水平。執教者不反思,其行為就沒有變化,而且幼兒園開展這樣的活動的意義無處實現。

二、對當前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問題的反思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作為交流課的一種形式,的確有其存在的內在價值,我們不能否認它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夠促進園本教研的開展。但是在現實中,幼兒園音樂公開課的這種內在價值卻被弱化,工具性價值被放大到不恰當的程度,以至于公開課被庸俗化,于是才會出現上述大量作假的現象。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 明確幼兒園音樂公開課的目的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提高、發展,不是為了劃分等級。做一件事情,一個正確的目標導向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我們做事情的一個統領。同樣,公開課的目標取向也會引導教師的行為方式。幼兒園音樂公開課的開展應該定位在交流、學習、合作、分享、真實上,只有符合這些要求,公開課的開展才能有聲有色,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教師不應把公開課看成是外在施加給自身的壓力,也不應把它看作是評價自身的專業水平的唯一維度,而應將其視為自身成長的需要,自身價值的一個體現。

(二)理解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涵

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領域,是以音樂藝術的形式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的教育。“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作為學前教育的一個方面和要素,既要遵照學前教育的總目標,遵循學前教育的一般規律,又要體現出自身的特殊規律——用音樂進行教育和教兒童音

樂。”①這說明一方面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要教給兒童必要的技巧,培養和發展兒童的音樂能力和音樂才能。另一方面,兒童學習音樂的過程是其在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藝術領域總的要求是“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音樂作為兒童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音樂的欣賞和學習,讓兒童實現全面發展,并在個性、情感、智力和身體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我們反省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涵,是為了明確我們應該為幼兒做些什么。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除了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更為重要的是讓幼兒體會到快樂,在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因為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特性是形象性和感染性、趣味性和游戲性、技能性和綜合性。因而,幼兒園音樂公開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兒童,而不是成人和觀摩者。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應以幼兒為音樂活動設計的主體,以游戲為手段,讓幼兒去體驗和感悟,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幼兒園音樂教學觀摩活動只有緊緊圍繞“以兒童發展為本,促進每一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一根本目的去開展,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使幼兒園音樂活動回到本真狀態。

[注釋]

①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第34頁.

[參考文獻]

[1]李建平,呂莉.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

[2]王懿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怎樣面向每一個幼兒[J]兒童發展與教育,2006年第5期.

[3]趙瑜華.觀摩活動為了誰[J]幼兒教育,2006.4.

[4]韓君恒.“有效教學”下的幼兒園公開課探究[J]基礎教育,2011年第6期.

篇(5)

中圖分類號:J6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1-0073-02

家庭音樂教育是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可以通過家庭音樂教育發掘兒童的潛能,塑造兒童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在學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理念,將音樂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育人方式,與兒童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在家庭成員的互動中體會音樂的魅力,讓家庭音樂教育走出誤區,回歸本真的兒童需要,促進兒童快樂健康的成長。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

卡爾?奧爾夫(1895一1982),德國慕尼黑人,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他與同代人及其后繼者共同創造發展的一種卓有成效的,在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的音樂教學體系。

(一)教育理念

奧爾夫強調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元素性”音樂教育入手,利用最原始、最簡單的節奏和音高元素,以人類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樂實踐形式――簡單的拍手、打擊樂器及即興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個兒童,喚起他們身上潛在的音樂本能,使音樂成為他們自發的要求。奧爾夫體系追求“原始性”音樂,倡導綜合性音樂教育。奧爾夫教學明確指出,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僅是結果。兒童在成長、實踐的過程中的結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兒童的探索精神,是兒童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收獲的經驗,是兒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

(二)教育方法

奧爾夫教學法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它強調針對教學對象的不同特點和發展需求,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規律,教授者可以即興組合成各種由簡單到復雜的、靈活多變的方法。這種生動多樣的靈活性正是源自對音樂活動中兒童各種生動、自由的即時表現的細致觀察和積極反饋,并能夠隨時給予兒童最即時、最有效的指導。其主要著眼點不在于理性地傳授知識和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訴之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帶動下,在奏樂的具體過程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

(三)教育內容

奧爾夫體系強調一切從兒童出發,選擇最符合兒童天性的民歌、童謠、諺語等教學素材于兒童音樂教學中。其課程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動作造型、聲音造型三個方面。其中嗓音造型是指歌唱活動和節奏朗誦活動;動作造型指律動、舞蹈、戲劇表演、指揮及聲勢活動(拍手、拍腿、跺腳和捻指);聲音造型是指樂器演奏活動。其中節奏學習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奧爾夫認為:這種集詩、舞、樂、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內容不僅符合人類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時也符合兒童的特點和他們學習音樂的自然天性。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視角下學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的目標

(一)以培養音樂素質為主要目標

培養兒童的音樂素質是家庭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兒童音樂素質包括三個因素,第一是兒童音樂生理因素;第二是兒童音樂心理因素;第三是兒童音樂實踐因素。學前階段音樂能力的培養應該緊扣音樂的四個性質(音的高低、音色、長短和強弱)和特點,學前家庭音樂教育應圍繞構成音樂心理的基本元素展開,目的應該是幫助兒童增加對音樂要素的敏感。

(二)以培養審美能力為主要目標

音樂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家長應將培養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在家庭音樂教育過程中幫助兒童形成探索音樂的環境和條件,增強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家庭音樂教育還應該增加兒童的審美體驗,充實其生活經驗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力與表現力。

(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主要目標

家庭應重視通過音樂進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把音樂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放在“人”的問題上,力求通過音樂教育使兒童在智力、情感、意志和社會性等諸方面全面而健康地發展。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育人,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人,而音樂教育要實現育人的這一終極目標必須是通過音樂教育的直接目標,即讓兒童感受、表現、創造音樂,體驗音樂的美感目標為前提。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視角下學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的原則

(一)即興性原則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即興的歌、舞、奏,這是奧爾夫音樂的一個重要特征。作為兒童表達音樂的方式也有其即興性的特點。比如即興用音樂來創編故事或用不同音高來模仿小動物等,這樣可讓兒童的天性在即興的游戲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也由此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真正熱愛上音樂。美國教育家登納在對中美藝術教育進行比較時指出:“中國藝術教育的重點,偏重技巧訓練,目的是培養個人高水平的藝術表演能力和造型藝術中的審美觀念。而在美國教育中,更強調讓兒童本能地反應,強調兒童有獨特的作品。

(二)交融性原則

篇(6)

伴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展,德國奧爾夫的音樂教育理論被更多的人所知曉。人們越來越看重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中體現出來的教育價值,眾多教育家對這一理論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同時也進行了許多教育實踐活動。

一、中國學者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研究

第一,立足于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體系,對奧爾夫的教育思想進行介紹分析和討論。2000年楊立梅、李妲娜合著了《走向未來的音樂教育》,她們認為當今中國的音樂教育體系亟需改革,隨之引入了著名的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具體介紹,并且強調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作用;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于2002年出版了《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這本書主要是從各個方面對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進行介紹和研究,并提供了許多教育實例作為研究依據,使文章更具說服力。整本書由許多篇獨立的文章構成,比如王德君的《論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與特色》、黃二鵬的《淺析奧爾夫音樂教育》、任華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特點》和察覺民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構成》等,這些學術研究成果大多數從奧爾夫的基本理論入手,體現了作者對奧爾夫音樂教育法的不同認知。

第二,將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帶入到兒童音樂教育實踐活動中進行研究。比如1986年廖乃雄率先將奧爾夫思想運用到兒童音樂教學研究活動中,其代表著作為《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法初步》;陳蓉在2009年出版了《從頭到腳玩音樂》的兒童音樂教程,她在書中將理論與教學活動的每一步驟都對應結合起來,并且從教學的方法、心理活動等各個不同角度對教學的具體步驟進行歸納分析。1986年廖乃雄將奧爾夫的《〈學校兒童音樂教材〉――回顧與展望》翻譯成中文教材,這本書主要是在奧爾夫音樂思想的基礎上,提倡家長積極參與到兒童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增強與兒童的互動。并且,這個教材對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有一個共同點:倡導人們自己去進行安排和設計。教材中涵蓋了眾多學者的文章,比如李冰妮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育思想探析》、陳雯的《奧爾夫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的運用》、李亞秋的《奧爾夫教育理念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董騫的《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學實施現狀研究》等。這些文章大多數是分析了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在兒童音樂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意義,并且論述如何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運用奧爾夫思想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各種跡象表明,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在我國已經深入人心,許多學者和教育家都在對其進行研究,這有利于改善我國兒童音樂教育的傳統方式,促進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但是現在對奧爾夫思想的研究還側重于理論闡釋方面,真正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還過少,尤其很難見到的是有關幼兒音樂教學的實例分析。所以專家學者理應將目光投向這個點,并進行具體的實證研究。本文從課程設計以及實際教學過程的角度出發,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與兒童音樂教育的結合進行研究分析。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幼兒教育中的可適性

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學前教育一樣,它是對兒童進行相應的基本知識教育,但不同的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教育讓兒童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一個基本方面就是讓兒童了解相關的基本音樂知識,如各種音樂符號。在了解知識的基礎上教授兒童必備的演唱和演奏技能,使兒童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學會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并通過說、唱、表演等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發掘兒童的音樂才能,同時這也是音樂教育的目的。通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兒童在認識音樂的基礎上逐漸學會理解音樂并感受音樂,在學習的過程中兒童的身心、性格、智力、情感等都獲得了全方面的發展。這也達到了通過音樂手段來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學前教育目的。所以,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音樂教育對于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相對于兒童而言,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在教會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的基礎上讓兒童能夠理解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魅力,增強了兒童的理解能力與感受能力,通過音樂的熏陶,兒童的身心都獲得了全面的發展,對其以后的個人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在這一觀點上,許多學者都曾給出了相應的研究。

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則對于兒童音樂的教育具有天然的可適性。奧爾夫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人是作為直接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坐在一旁的聽眾。教學需要將音樂、語言和舞蹈動作結合起來,通過這種動靜結合的方式使人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魅力。因此,在兒童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引進彈奏樂器、游戲、跳舞、拍手等多種形式,通過這些形式來彌補單一的音樂教學的枯燥無味,增強兒童的興趣。讓兒童在這樣一個有趣的環境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達到音樂教學的效果。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增強兒童的表演能力與理解能力,對于活躍兒童的思維,增強其學習欲望,協調其反應能力以及促進其性格活潑發展。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

1.基于原本性的思想觀點,順應幼兒的天性

說話與走路是家長在兒童出生后必須要教的內容。將語言作為幼兒音樂教學的開端,有助于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好感與親切感。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并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或特殊的準備,僅是借助幼兒對環境與事物的熟悉度來實現對幼兒的教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原本性教育觀念正是如此。語言、動作、音樂是構成音樂節奏的最基本要素,在音樂入門教學中,節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在語言節奏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勻速的鼓點來形成一種速度標準,讓幼兒跟著鼓點的速度進教室或者報自己的名字。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幼兒對節奏掌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幼兒對自我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幼兒年幼,生活經驗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進一步創造,但是也正因為這種經驗有限,所以幼兒相對來說并沒有受到更多的圖染,其個性還處于變化之中,對音樂的感知與想象尚未固定,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對畫面的理解利用樂器進行豐富的創作。鑒于此,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盡量從生活和自然中選取教學題材,讓音樂教學與幼兒的生活相融合,注重幼兒的自主性與個性發展。

2.基于即興性的思想觀點,培養幼兒的想象

事先毫無準備,僅是根據當時的感受進行創作表演的行為即為即興,即興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主要指通過即興活動來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同時借此來培養幼兒想象力與創造能力。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造力發揮是即興教育所強調的。不同于以培養沒有音樂經驗的幼兒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為目的的傳統教學,即興教學旨在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即興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起著啟發幼兒的作用。比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唱一首幼兒比較熟悉的兒歌,以作示范,然后再配上節奏,讓學生跟在后面喝。在引導幾遍以后,讓幼兒嘗試結合所學的內容說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幼兒的傾聽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對聲音的辨識能力,其中聲音包括周圍人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等。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來鍛煉和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在舞蹈教學中,幼兒會根據所聽的音樂給出一定的肢體反應。那么這樣一個過程,其實就是幼兒對所聽到的聲音進行想象,然后給予肢體上相應的動作的配合。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增強幼兒的想象力是扎實幼兒音樂基礎的關鍵,是提高幼兒創造能力的基礎。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正是憑借其在幼兒想象力培養方面的優勢在幼兒音樂教學與舞蹈創編教學中獲得廣泛的應用。

3.基于綜合性的思想觀點,陶冶幼兒的情操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在這段時期,幼兒對外界的認識主要依賴于其感官上的直覺體驗以及其自身的一些經驗。幼兒對音樂的體驗以及對音樂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好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實際的音樂演唱感受。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肢體動作來強化音樂情感的傳遞,增強幼兒對音樂的感受,比如聲勢、身體各部分的動作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幼兒進行合奏、合唱、歌劇表演等綜合性較高音樂表演形式來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

另外,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一些操作性材料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它們是輔助教學進行重要力量。比如利用各種形式的音符來裝飾教室、餐廳和走廊,在課件為幼兒播放奧爾夫的樂曲光盤,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適合的音樂學習環境等,且長期堅持下去,幼兒將在不知不覺中將音樂的節奏記住,同時幼兒的內心和情感也將受到此干擾,從而達到用音樂陶冶幼兒情操的目的。

4.基于參與性的思想觀點,激發幼兒的興趣

口耳相傳、重復唱練是傳統音樂教學所常用的教學手段,在這樣的教學下培養出來的幼兒思維規定,趨于僵化,他們是聽老師話、聽家長話的“好學生”,但卻未必是一個真正將音樂學好,領會音樂真意的學生,也就不可能是音樂的主人。所以在幼兒教學中不能僅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有注重幼兒的參與性。將奧爾夫音樂教學與我國的幼兒教學相結合,基于幼兒愛玩的天性,采取游戲的形式,將歌唱訓練融入歌曲情景表演之中,實現音樂教育內容與游戲的接軌,做到“寓教于樂”。比如在學習《鋸木頭》時,可以讓幼兒分別扮演伐木工人與木頭,讓扮演木頭的幼兒隨著“伐木工人”的動作而變換造型,在增強幼兒對音樂感知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美琳.幼兒奧爾夫音樂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遼寧省鞍山市為例[J].音樂時空,2014(11).

篇(7)

(一)學前音樂中早期音樂教育有利于啟迪智慧和創造力,促進智力的發展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審美素質教育,科學知識素質教育等,它們概括了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的基本內容,而音樂教育對少年兒童音樂素質和智力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學前音樂教育早期音樂教育有利于陶冶情感,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

作為美的王國中的一個寵兒,音樂是培養美感的藝術手段之一,音樂審美教育是審美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我們在《對學前音樂教育研究的探索》《關于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重要性的探討》了解到,音樂教育活動如果不是以音樂美的力量來吸引幼兒,打動幼兒,單純靠活動形式,內容的兒童情趣來獲勝,那么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就只能停留在活動本身,并不能真正形成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審美教育,對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來實現的,所以,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必須以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為目的,在教育實踐工作中必須緊緊圍繞音樂審美能力這一核心來確定具體的教育目標、任務和內容、選擇教材教法、設計教育活動。

(三)學前音樂教育早期音樂教育有利于身體素質的發展、促進個性形成

音樂情感的藝術,它以悅耳的音響作用于人的興奮神經,調節情緒,減輕思想壓力,醫治心理疾病。古代史書《樂記》中談到“樂行而清,耳聰目明,血氣平和……”明確指出了音樂的治療保健功能。情緒抑郁是人們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心緒舒暢可使疾病不治自愈。現代的音樂治療學,發展了中國古代這種“樂醫”理論,利用音樂來治療心理精神上的疾患。如失眠,可聽一些速度較慢、音調柔和的曲調;情緒憂郁,可聽些歡快喜悅的樂曲等。

(四)音樂教育是全面素質培養中不可或缺的

在《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學前兒童早期音樂教育的作用研究》表明從幼兒時期便開始學習器樂的孩子一般都思維敏捷,學習成績好。孩子們通過器樂的學習可以發展出活躍的智能并形成優良的性格,而這些品質對于他們吸收其他事物以及長大后進行學術研究等都是非常有益的。將來無論他們進入哪一個領域都將展示出他們的才華。

筆者認為,音樂教育是培養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一切為了孩子發展的今天,個體的發展不是單項的,而是多項的,音樂教育的發展恰恰使其他素質的發展也獲得了提高,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熱愛音樂并讓內心感到自在和快樂,應該通過音樂教育,讓孩子們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使他們的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完善。只有當孩子們增進了審美觀念,身心得到平衡的發展,豐富了人生體驗,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并朝著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的時候,這才是素質教育真正要達到的目標。

二、改變幼兒音樂教育現狀

(一)在幼兒音樂教育實踐中,大膽改革和創新

在目前社會教育機構中進行的集體音樂教育實踐,還存在著不和諧的現象,一些教師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兒童的現實發展與未來發展相互割裂、對立起來;將少數表演出現超常發展傾向的兒童的音樂教育與大多數兒童的音樂教育相互割裂、對立起來;將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學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互割裂、對立起來。這些觀念和由這些觀念支持的音樂教育行動,將導致音樂教育投入提高,消耗增大,甚至還會給音樂、社會、兒童發展帶來無法預計和估量的損失。所以,在對幼兒音樂教育的深層理解之后,需要進行大膽地改革和創新。

(二)創造良好的幼兒音樂教育環境

1.幼兒園環境:在園內,我們要注意創造出一種美好的音樂氛圍,使幼兒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的熏陶。

2.家庭環境:幼兒的一半時間是與父母一起在家中度過的,為使幼兒園的教育得到持續,我們可以幫助家長選擇一些適合幼兒特點的樂曲,讓幼兒在家中與父母一起傾聽。

3.社會環境: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樹立關心兒童、保護下一代的意識的背景下,一切涉及幼兒健康成長的物質產品及精神產品都應是高標準、高質量。當代的作曲家們應該創作出一些適合幼兒特點的優秀作品。

(三)結合游戲,提高學前音樂教育有效性

篇(8)

音樂欣賞一種傾聽音樂的高雅的活動,人們在欣賞音樂時總是懷著愉悅和欣喜的心情,在反復傾聽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陶冶自身的情操。對處在學前的兒童教育作用更是很大的,音樂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學前兒童的思維的活躍和發展,使兒童的運動舞蹈的能力大有增強,另外對兒童形成節奏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能發展學前兒童的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兒童的欣賞能力越強,欣賞的興趣和愿望越高。能力發展的越快所以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創造條件進行音樂教育,使學生的欣賞能力快速進步。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從四方面談音樂教育與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

1 傾聽感受音樂

傾聽不同于普通的簡單的聽聽,它是一種有主動意識的,注意力較為集中的留神地聽,傾聽不僅是注意力的集中,還要有情感的投入,傾聽的認真態度和良好的習慣和感受和吸收的能力,是音樂欣賞的關鍵基礎,也是促進個性化欣賞的關鍵環節。幼兒教師要在學前兒童三歲左右通過音樂教育讓孩子們感受傾聽。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較為簡單的音樂,讓學生通過傾聽辨別各種聲音,比如流水聲、雨聲、鳥鳴聲等等。在音樂活動中讓孩子們感受音響,及時的提問是什么樂器發出的音響,讓孩子們做簡單的描述。如在“什么樂器在唱歌”的游戲中,正確指出在遮擋物后面發出聲響的熟悉樂器;在“誰來了”的韻律活動中,正確地分辨“沉重的”、“輕柔的”和“跳躍的”音樂,并用性質相似的動物走路的動作來描述所聽到的音樂。他們還能逐步養成注意傾聽教師、同伴的歌聲和琴聲伴奏的習慣,并以此為基礎努力使自己的歌聲能夠與他人相一致。

2 理解感覺音樂

音樂欣賞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理解,只有理解音樂的感情,才會使兒童初步聯系生活展開想象的翅膀,逐漸在感覺音樂帶給自己的喜怒哀樂;只有理解音樂傳達的信息,才會使兒童對所表現的內容自由的聯想,才能使兒童初步理解不同的音樂形式。以致提高孩子們的較為初級的音樂表達能力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如在幼兒園小班,幼兒教師在幾周之內反復給孩子們欣賞馬革順創作的《拍球》和《寶寶睡覺吧》,在此基礎上,教師向他們提供兩幅有關圖片,并要求他們將之與那兩首音樂一一相配,大部分兒童都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在3歲末期,小朋友們就會理解平時常常傾聽的歌曲的歌詞和內容,感覺音樂的情緒就會隨著提高,幼兒教師可以組織音樂活動,邊播放音樂,便讓孩子們聯想一些動物,能根據音樂優美、輕柔的性質聯想起小魚、小鳥、蝴蝶等美麗溫柔的動物等。真是感覺音樂其樂無窮呀!

3 創造性表現音樂

學前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發展較為緩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有時欣賞音樂和小朋友們的創造性表現還不夠明顯,所以常常是兒童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伴隨一些有意思的、可愛的動作等一些創造性的表現,隨時表達兒童對所欣賞的音樂的理解創造。所以幼兒教師要會有意識地利用創造性表現活動來促進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如,在一次大班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要求兒童畫兩幅圖畫分別用來表達聽了《搖籃曲》和《伏爾加船夫曲》之后的感受,―位男孩為《伏爾加船夫曲》畫了一個送葬的場面,并解釋說“這是一個偉大的人死了”,而為《搖籃曲》畫了一個婦女在家里對著一幅遺像哭泣的場面,解釋說“這是一個不偉大的人死了”。小朋友們還能有不同的語調為所聽的音樂配上一句話,還可以表演較為恰當的舞蹈動作等。

4 興趣欣賞音樂

小朋友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就自然表現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幼兒教師在播放現在流行的成人喜歡的歌曲時,絕大部分孩子們表現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就開始自己玩,同樣放外國歌曲更是表現強烈,如果換成是兒童歌曲就會馬上表現為積極的情緒等。通過對比試驗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音樂欣賞有自己的興趣,教師要依據兒童的興趣和愛好營造環境,激發兒童對音樂的欣賞熱情,盡可能多地向兒童提供由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創作、制作的音樂作品,讓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更多的機會自然、愉快地接觸到豐富多樣的美好的音樂,還要激發兒童主動投入音樂學習的指導方法,有利于學前兒童音樂素質的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應該努力探究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規律,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以使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夠更好地促進學前兒童的發展。 與此同時,未來的幼兒教師們是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具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著的群體,在這一群體中,因家庭、社會環境影響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有待于我們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們去探索、研究。因此,幼兒教師音樂能力的培養與研究,還有許多課題等待我們去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探討。

篇(9)

幼兒們都很熟悉的兒歌《一分錢》,歌曲的教育意義是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歌曲中并沒有直接的說出拾金不昧的詞句,而是以幼兒那天真淳樸的語氣,音調的旋律,愉悅的情趣,唱出了歌曲的情節。從而塑造了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給兒童以啟示:拾金不昧,即使是一分錢。幼兒的物質生活是父母所賦予的,那么精神生活則應該是音樂所給予,音樂是幼兒精神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將德育溶入到音樂教育中,使其真正的達到了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家長也希望幼兒能多掌握一些技能不落后于其他幼兒。所以無論是幼兒園開展的課程還是家長的重視,都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一般包括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和音樂欣賞四大領域。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兒童的已有經驗、水平、年齡的發展特點,同時也要體現內容和音樂本身的藝術審美性。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認知發展水平,欣賞音樂的情感價值觀。欣賞音樂不僅促使視覺、聽覺、動作、思維、想象等多種能力協調的發展,而且也是幼兒智力得到發展。各種不同的音樂可以使幼兒有不同的發應,音樂與幼兒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唱歌能使肺部、發聲器官有所活動,音樂游戲、律動、舞蹈能使幼兒身體得到鍛煉,動作協調發展。更重要的是音樂給幼兒帶來愉快的情緒,有助于幼兒身體健康的成長。例如:幼兒在哭泣時,如何安慰都不能使哭泣聲停止,這時你可以放一首歡快的音樂,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欣賞音樂中,跟著音樂的律動調解自身的情趣。

篇(1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多年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一直存在一個問題,音樂教育受到專業音樂藝術的影響,過多的去追求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對學生音樂感受和興趣審美的培養。這一點同樣出現在學前音樂教育上。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必須要從根源著手,對學前教育音樂專業進行改革,尤其是在教材的選擇之上,視唱教材選擇的正確與否,關系著整個學前教育音樂專業視唱教學體系是否成功。

一、選用現有教材應注意的原則

(一)注重選材內容的社會適用性

在這里,筆者整理了部分學校近些年來所選取的視唱教材,并對其作了簡要的分析。

1.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蔡岳建的《樂理視唱練耳》,共四冊,分別是學前音樂教育、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欣賞、聲樂、鋼琴。這本書的主要特點就是在內容體系和方法上在體現音樂教育的專業特點,符合音樂教育的一般規律,同時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

2.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許敬行、孫虹主編的《視唱練耳》,這本書2005年在許敬行主編下再版為《視唱練耳――修訂版》。這部教材現在被大多數的高等師范學校的學前教育音樂專業所使用,較之前面的《樂理視唱練耳》,它在形式上更加貼近正規音樂學校的教材,同時,本書借鑒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聽覺訓練的模式,注重對學生的全面能力的培養。

這兩部教材在內容上和編制規律上都是由淺入深,但是都不是針對學前音樂教育的專門教材,學前音樂教育一直處于教材空缺狀態。這一現狀要求我們在選擇教材上要格外的謹慎,滿足社會就業的要求,重視選材內容的社會適用性。

(二)注重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學生的需要性

之前提到,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學前教育音樂專業的教材,也就是說,學前教育音樂專業所選用的教材,都是大綜合式的理論知識的堆砌,缺乏實際教學訓練,然而學前音樂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踐和知識的脫軌,從而導致教材的內容滿足不了學生的就業需求。所以這就要求在教材的選擇上要特別注意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學生的需要性。

二、不同題材兒童音樂作品的選用

(一)要充分考慮為兒童服務的本質屬性

學前音樂教育最終教育的對象是學前兒童,兒童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決定著教材應該選取怎樣的兒童音樂作品。因此視唱教材中音樂作品的選取應以學前兒童也就是幼兒園孩子為主體,以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審美特征為依據,充分考慮到為兒童服務的本質屬性。

(二)選材內容要靈活、廣泛、多元化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文化結構朝著多元化演變,這促使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活動時,不能再一味地以我國傳統的童謠、古詩詞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而要綜合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下的兒童音樂作品,使孩子們獲得更好地藝術感染和文化熏陶。所以學前教育音樂專業教材中兒童音樂作品的選取,要博納百家,選材的內容靈活、廣泛。

(三)注重不同階段兒童作品選用的針對性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對音樂形式和內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選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籠統地將同樣的音樂作品灌輸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而應該結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選取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的音樂作品。概括的說,就是注重不同階段兒童作品選用的針對性,接下來,筆者以兒童的年齡為劃分標準,搜集整理了一些兒童音樂作品,進行簡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1.兩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兩歲的兒童,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傾聽音樂的能力,但是理解能力還有待發展,所以可以選擇一些有具體形象的、旋律簡單、朗朗上口的音樂。譬如說《小燕子》、《丑小鴨》、《粉刷匠》、《小兔乖乖》、《兩只老虎》、《拔蘿卜》、《捉泥鰍》、《三只小熊》等,這些音樂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的內容要么是游戲、要么是關于小動物的描述,都是直觀簡單,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象。

2.3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3歲的兒童已經可以感受到情緒的變化,情感上也豐富起來,那么在音樂的選材上就可以選取一些具有情緒感染力的作品,譬如《世上只有媽媽好》、《魯冰花》等。同時3歲的兒童開始模仿成人的日常行為,進入人格培養期,所以可以選擇一些培養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作品,如《健康歌》、《禮貌問候語》、《小手拍拍》、《上學歌》、《一分錢》、《我愛洗澡》等。

3.四五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四五歲的兒童開始進入知識學習階段,可以掌握內容復雜一點的音樂,比如說《數鴨子》、《數字歌》、《ABC》以及《詠鵝》、《靜夜思》等古詩詞歌曲,來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除此之外,四五歲兒童的肢體協調能力大大提高了,對音樂節奏感的感受比較敏感,在選材時,可以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選取一些節奏鮮明、需要動作配合的歌曲,例如《愛我你就抱抱我》、《幸福拍手歌》、《兔子舞》等等。

4.6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6歲的兒童對音樂的情緒表達和思想內容有了正確的辨認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隨著心智的成長,開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在這一時期,我們在音樂作品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思想積極的通俗歌曲,而不再是單純的兒歌教學,譬如《茉莉花》等。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音樂專業的選材內容,既要能夠培養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也要與實際接軌,具有社會適用性和實用性。同時以兒童的年齡段特征為依據,選取一些適合兒童純真本性、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新能源節能減排 下一篇: 貪污刑事責任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日本美女先锋影音资源 | 中文字幕日本熟女 |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一本久久久久久久一次 |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