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綠色建筑的理解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5 16:32: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綠色建筑的理解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綠色建筑的理解

篇(1)

1 綠色施工的概念

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應用的重點在于將“綠色方式”作為一個整體運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實施綠色施工。綠色施工并不僅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實施封閉施工,沒有塵土飛揚,沒有噪聲擾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種草,實施定時灑水等這些內容,還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內容。它同綠色設計一樣,涉及到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如生態與環境保護、資源與能源的利用、社會經濟的發展等。

2 減少場地干擾,尊重基地環境

工程施工過程會嚴重擾亂場地環境,這一點對于未開發區域的新建項目尤其嚴重。場地平整、土方開挖、施工降水、永久及臨時設施建造、場地廢物處理等均會對場地上現存的動植物資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響;還會破壞場地內現存的文物、地方特色資源等,影響當地文脈的繼承和發揚。因此,施工中減少場地干擾、尊重基地環境對于保護生態環境,維持地方文脈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施工中識別場地內現有的自然、文化和構筑物特征,并通過合理的施工和管理工作將這些特征保存下來。可持續的場地設計對于減少這種干擾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工程施工而言,我們結合業主、設計單位對施工場布的要求,制訂滿足這些要求的、能盡量減少場地干擾的施工場布用地使用計劃。計劃中明確了以下內容:

(1)場地內哪些區域將被保護、哪些植物將被保護,并明確了保護的方法;

(2)怎樣在滿足施工、設計和經濟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清理和擾動的區域面積,減少臨時設施、施工用管線;

(3)場地內哪些區域將被用作倉儲和臨時設施建設,如何合理安排總包、分包及各班組對施工場地的使用,減少材料和設備的搬動;

(4)各班組為了運送、安裝和其他目的對場地通道的要求;

(5)廢物將如何處理和消除,如有廢物回填或填埋,應分析其對場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6)怎樣將場地與公眾隔離。

2.1施工結合氣候

在選擇施工方法、施工機械,安排施工順序,布置施工場地時應結合氣候特征。這可以減少因為氣候原因而帶來施工措施的增加,資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可以減少因為額外措施對施工現場及環境的干擾;可以有利于施工現場環境質量的改善和工程質量的提高。

為了能做到施工結合氣候,我們了解現場所在地區的氣象資料及特征,主要包括:降雨、降雪資料,如:全年降雨量、降雪量、雨季起止日期、一日最大降雨量等;氣溫資料,如年平均氣溫,最高、最低氣溫及持續時間等;風的資料,如風速、風向和風的頻率等。施工結合氣候的主要體現有:

(1)盡可能合理的安排施工順序,使會受到不利氣候影響的施工工序能夠在不利氣候來臨前完成。如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基礎工程的施工,以減少地下水位上升對施工的影響,減少其它需要增加的額外雨季施工保證措施;

(2)安排好全場性排水、防洪,減少對現場及周邊環境的影響;

(3)施工場地布置應結合氣候,符合勞動保護、安全、防火的要求。產生有害氣體和污染環境的加工場(如瀝青熬制、石灰熟化)及易燃的設施(如木工棚、易燃物品倉庫)應布置在下風向,且不危害當地居民;起重設施的布置應考慮風、雷電的影響。

(4)在冬季、雨季、風季、炎熱夏季施工時,應針對工程特點,尤其是對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礎工程、水下工程和高空作業等,選擇適合的季節性施工方法或有效措施。

2.2節約資源(能源)

建設項目通常要使用大量的材料、能源和水資源。減少資源的消耗,節約能源,提高效益,保護水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點。施工資源(能源)的節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1)水資源的節約利用。通過監測水資源的使用,安裝小流量的設備和器具,在可能的場所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廢水等措施來減少施工期間的用水量,降低用水費用;

(2)節約電能。通過監測利用率,安裝節能燈具和設備,利用聲光傳感器控制照明燈具,采用節電型施工機械,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等降低用電量,節約電能;

(3)減少材料的損耗。通過更仔細的采購、合理的現場保管,減少材料的搬運次數,減少包裝,完善操作工藝,增加攤銷材料的周轉次數等以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4)可回收資源的利用。可回收資源的利用是節約資源的主要手段,也是當前應加強的重點工作之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產品和材料,這有助于將可回收部分從廢棄物中分離出來,同時減少了原始材料的使用即減少了自然資源的消耗;二是加大資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環利用,如在施工現場建立廢物回收系統,再回收或重復利用在拆除時得到的材料,這可減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或通過銷售來增加企業的收入,也可降低企業運輸或填埋垃圾的費用。

2.3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品質

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大量灰塵、噪音、有毒有害氣體、廢物等會對環境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也將有損于現場工作人員、使用者以及公眾的健康。因此,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品質也是綠色施工的基本原則。

提高與施工有關的室內外空氣品質是該原則的最主要內容。施工過程中,擾動建筑材料和系統所產生的灰塵,從材料、產品、施工設備或施工過程中散發出來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或微粒均會影響室內外空氣質量。這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或微粒會對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和損害,需要特殊的安全防護。

這些威脅和損傷有些是長期的,甚至是致命的;而且在建造過程中,這些空氣污染物也可能滲入鄰近的建筑物,并在施工結束后繼續留在建筑物內。針對這些問題,常用的提高施工場地空氣質量的綠色施工技術措施有:

(1)制定有關室內外空氣質量的施工管理計劃;

(2)使用低揮發性的材料或產品;

(3)安裝局部臨時排風或局部凈化和過濾設備;

(4)進行必要的綠化,經常灑水清掃,防止建筑垃圾堆積在建筑物內,貯存好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

(5)采用更安全、健康的建筑機械或生產方式,如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現場混凝土攪拌,可大輻度地消除粉塵污染;

(6)合理安排施工順序,盡量減少某些建筑材料如頂棚飾面等對污染物的吸收;

(7)對于施工時仍在使用的建筑物,應將有毒的工作安排在非工作時間進行,并與通風措施相結合,在進行有毒工作以及工作完成以后,用室外新鮮空氣對現場通風;

(8)對于施工時仍在使用的建筑物,將施工區域保持負壓或升高使用區域的氣壓有助于防止空氣污染物污染使用區域。

對于噪音的控制也是防止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的一個方面。當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相應的規定對施工噪音進行限制。綠色施工也強調對施工噪音的控制,以防止施工擾民。合理安排施工時間,

實施封閉式施工,采用現代化的隔離防護設備,采用低噪音、低振動的建筑機械(如無聲振搗設備等)是控制施工噪音的有效手段。

2.4實施科學管理、保證施工質量

篇(2)

綠色建筑,是指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建筑領域,在建筑的運行過程中,節約資源(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為人們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間。目前,我國政府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提出綠色建筑的發展理念,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其實,綠色建筑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新技術,它可以利用常見的健康材料向人們提供一個清潔而舒適的室內環境,達到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然而當前我國正處于綠色建筑發展初期,在綠色建筑的設計與規劃方面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1 當前我國的綠色建筑設計現狀

目前,綠色建筑在我國發展得比較緩慢,而且綠色建筑設計城鄉差別大,各學科研究的重點多是發達城市,缺乏對農村居住環境的系統研究。大部分學者在研究時都從本專業出發,缺乏對綠色建筑的系統研究。加上我國在綠色建筑設計方面發展起步較晚,對綠色建筑還缺乏真正的認識和了解,片面認為綠色建筑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資,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我國現階段難以推廣應用等等。我國缺乏綠色建筑的實例,設計師在實踐時,沒有可供參考的例子。設計師在工作中缺少通盤考慮,很多項目是在建筑完成后才考慮綠化、圍護結構節能和新材料的應用。如果僅考慮圍護結構節能、提高建筑周圍的綠化率,并不能提升建筑的整體性能。

另外,當前我國缺乏健全的綠色建筑設計激勵政策,而綠色建筑設計較易增加企業成本。對于企業來說,雖然綠色建筑更加節能與環保,從長遠來說更加經濟,但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造本身可能會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企業在法律不強制、政策不優惠、受眾沒要求的客觀環境下,綠色建筑所帶來的初期投資增加,多數沒有自覺開發綠色建筑的動力。對于消費者來說,由于綠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會轉化成用戶的負擔。加上部分地方尚未將發展綠色建筑放到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缺乏緊迫感,缺乏主動性,相關工作難以開展。

2 綠色建筑設計與規劃原則

綠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綠色特性,它的目標是使建筑得到充分利用和適應氣候條件。因此,建設者在工作中應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環境資源,以規劃、設計、環境配置的建筑手法來改善和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使建筑有效地成為環境的過濾器和調節器,創造出健康舒適的室內外環境,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與規劃時,應遵循以下兩方面原則:

2.1 生態化設計原則

生態化設計原則主要是通過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風等自然元素、條件,促使居住環境冬暖夏涼,為住戶及居民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有利于住戶的身體健康的建筑環境;通過充分利用自然元素,采用更多的環保、生態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大量采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建筑原材料進行設計,盡量避免能源的過度浪費,以便降低能源的消耗,可以對保護地球環境起一定的作用。此外,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可以通過向下設計發展,即設計地下購物商城、地下停車場等,減輕地面壓力。

2.2 能源循環利用原則

當前,太陽能這一綠色能源被廣泛運用到綠色建筑中,它旨在“以人為本”的宗旨下,把自然條件與人工手段相結合,為人們創造出一個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綠色建筑設計,應把建筑物和太陽能設施綜合考慮,以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既節約建筑成本,又保持了建筑物整體的美觀性。同時,設計師也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做好太陽能的防風、防雷、防雪等各種安全防護工作。

3 綠色建筑設計與規劃分析

3.1 正確理解建筑設計與規劃的理念

目前綠色建筑設計規劃存在的問題,從控制性規劃直接到建筑設計,主要是缺少綜合的考慮,因此,應該增加中間詳規層次的研究,對一些生態城市規劃作研究,給規劃人員提供規范、導則。

首先,從設計目標上看,綠色建筑在滿足功能和空間需求的前提下,還應該強調集約資源、減少污染。設計師在工作中應該遵循綠色建筑的基本原則,即尊重自然,增加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強調建筑與自然的協調統一,使人們的行為與自然環境的發展協調統一起來。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正確處理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及滿足建筑功能之間的辯證關系。

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減輕環境負荷,營造舒適與健康的環境。避免使用易破壞環境、產生廢物的建筑材料;完善建筑空間的靈活性,堅持越小越好,將建設運行的資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減少建筑過程中對環境的損害,為所有人提供舒適的空間環境。此外,發展綠色建筑,應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習俗,依據當地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狀況、氣候特點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和地域特征的綠色建筑。尊重當地的歷史,加強對已建成環境和歷史文脈的保護和再利用,盡量在建筑中融入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

3.2 優化綠色建筑節能技術

根據我國建設部門的標準,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分三個級別。一星級包括綠色照明、公共建筑能耗監測與評比、建筑太陽能一體化應用、屋頂與立體綠化;二星級包括延長建筑壽命、全面推行住宅配件化,高級別綠色建筑普及;三星級包括被動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分布式能源小區。不同國家的環境、氣候條件都有所不同,因此,中國的綠色建筑要走本土路線,不應對國外技術生搬硬套。綠色建筑的最終目標不在于細節的最優而是整體的最優,因此提議應該推廣地域性適宜技術和相關的手段(制定導則并將其細化)提供給一線設計人員。建筑師在建筑過程中,應當注意結合公眾需要,按照當地的氣候采取相應的設計策略、利用簡單的實用技術、使用節能的建筑材料。

3.3 培養具備專業化素質的綠色建筑設計師

建筑師是綠色建筑設計發展的關鍵,建筑師對綠色建筑的理解和可持續技術的全面掌握是真正實現建筑綠色特性,而非簡單技術堆砌的關鍵因素和有效保證,是建筑設計實現全面“泛綠”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培養具備專業化素質的綠色建筑設計師。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綠色建筑的理念,建議通過強制性和引導性手段相結合,讓設計師主動的思考綠色節能。綠色建筑有些應是強制性的,有些應是引導性的。在設計導則中有必要加上對環境的分析。導則應是選擇標準與方法的結合。

此外,技術人員缺乏培訓,要提高技術水平,必須實行知識管理。關于綠色建筑設計師的培訓提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播大責任、大智慧;另一方面是練習具體的基本功。對于專業論壇建議選擇專業人士采用對比分析講解有助于設計師的理解,設計師應當不斷進修,提升自我素質能力,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綠色建筑設計事業。

3.4 健全綠色建筑設計激勵政策,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發展

當前,要想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綠色建筑設計事業發展,首先必須完善各種財政稅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緩,真正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借鑒國外經驗,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激勵政策,建立市場機制和財政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提高相關行業、企業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對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建筑投資者、消費者實行一定的政策優惠,采取經濟補貼、低息貸款、稅收減免等激勵政策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由于綠色建材生產成本將高于普通建材,綠色建材面市了,還得下游消費方認可。綠色建材價格較高且公眾對綠色建材認識不足,直接導致消費者認為其性價比低,在購買時會考慮價格因素而放棄購買,同時也不愿意付出較高的價錢去購買綠色建材建造的商品房,開發商缺乏使用綠色建材的動力。因此,國家應該有相應的政策,一方面制定鼓勵政策,給生產者或是消費方補貼,包括綠色建筑評價中能加分,招投標加分等,鼓勵下游選用綠色建材;另一方面,通過法律法規,宣傳、引導生產和消費綠色建材。

此外,對于沒有達到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建筑,采取一定的前置性措施進行限制,對于符合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建筑,給予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的優惠政策,從而增加開發商對綠色建筑項目的開發。尤其在初級階段,如果沒有一定的政策優惠,就不能促使開發商按照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來完成建筑工程項目,推廣綠色建筑的過程將會曲折而艱難。

3.5 綠色建筑規劃與設計的注意事項

其一,關于水生態系統,要規劃節地型的污水處理設施、分散式污水廠,雨水收集系統、灰色水與黑色水分離、水系生態化改造、膜技術、低沖擊開發模式;非工程式洪水管理系統、節地型生態化污水處理。

其二,垃圾處理方面,要規劃專業收集、衛生焚燒、衛生填埋;嚴格分類收集并循環利用、廚余垃圾就地降解、分散循環利用;分區真空管道收集,就地降解利用。

其三,城市綠化方面,要規劃平面綠化、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建設;立體綠化、道路封閉式綠化;景觀綠化、生態綠化、新型都市農莊等等。還有與整體城市規劃的土地混合使用、地下空間綜合開發等,都屬于綠色建筑規劃應考慮的范疇。

其四,建筑綠色設計不僅要著眼于減少能源的使用,還必須考慮盡量采用低能值轉換率的能源,如地熱能、太陽能。在建筑設計中盡可能應用簡單技術,如自然通風、外遮陽等,達到能源節約的目的。

其五,利用低能值轉換率的能源進行建筑整體性或基礎性調溫,利用高品質能源進行局部性、精細性調溫;第四,讓建筑本身成為能源產生體,如屋頂墻面太陽能利用。

其六,從單一產能建筑走向集合產能,最終讓園區、城市成為分布式綠色能源園產出園區、城市。

4 結語

綠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綠色特性,它不單單是指綠化的設計,它更多的是指建筑整體的環保節能特性,以及建筑物充分利用相應的氣候條件,來實現綠色、節能、環保建筑目標。因此,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規劃與設計時,應當結合具體的地理特征及氣候條件,因地制宜,設計與環境資源相符的建筑,為居民提供舒適的居住及生活、辦公環境,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震.綠色建筑的應用與發展[N].濰坊學院學報,2010(2).

篇(3)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行業再一次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隨之而來的關于建筑施工方式的思考也越來越多。2003年,我國在奧運會場館建設工程中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開啟了我國建筑行業綠色施工方式的先河。在此之后,我國頒布了大量的關于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標準和指導手冊。2005年12月,住房和城建部出臺了《綠色建筑技術導則》,2007年9月又印發了《綠色施工導則》。2006年3月國家正式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7年,頒布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009年,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技術要點》;2010年,頒布了《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這一系列的標準和指導手冊的頒布,讓中國的綠色施工相較于以往來說有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從意識上還是實際的施工上提高都是明顯的。

1 綠色施工的提出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是顯著的。各項指標均表明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世界的前列,但現實狀況并非如此。中國的發展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是一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率為33%,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低了近10個百分點。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中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中國的石化、電力、鋼鐵、有色、建筑等8個行業的主要產品的能耗均高于世界先進水平的40%以上;種種資源的低利用率,不但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而且由此產生的資源殘渣量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也要多得多。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用了大量的資源,其資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國總資源利用率的高低。據統計調查,我國建筑行業的資源利用率相較于部分發展中國家而言也是相對較低的。這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當然也是機遇和潛力所在。由此,我們提出了綠色施工,目的就是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且改善我們的環境。

2 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的比較分析

2.1 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的區別

何謂綠色施工,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由此概念看來綠色施工無疑是傳統施工的延伸。綠色施工和傳統施工一樣是由五大要素組成,它們分別是,施工對象、資源配置、實現方法、產品驗收和目標控制。前四個要素顯然不是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的區別所在,目標控制的不同才是關鍵核心。自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人民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發展,經濟的大發展是當務之急。傳統施工正應了當時對經濟發展的要求。這也是傳統施工與綠色施工核心目的差異所在。傳統施工追求的是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綠色施工宣揚的是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的平衡。如果說目的決定行為方式,那么我們的綠色施工就是達到資源節約和環境優化的最好方式。

2.2 綠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分析

綠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境保護五個方面。第一,節能。節能是一個多方面的工作,從最初的施工總平面圖設計到工程實際施工中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施工機械的選擇等都有著節能的需要。以施工總平面設計來說,一份合理的施工總平面圖能夠將施工現場臨時道路、住房、加工車間、用水、有電等設施的位置進行合理的配置。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施工現場現有的動力、交通資源,減少臨時設施的重復建設,另一方面是合理布置施工現場的倉庫、加工區,以盡量縮短施工運輸的路線,并且能減少施工運輸對周邊綠化環境的灰塵污染的有效途徑。第二,節地。節地主要表現在臨時設施的體量和布局上。一方面,對于臨時設施的體量,我們應根據待建工程施工規模和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置。盡量將規模控制在科學合理的最小值處,最大限度的減少用地的死角。另一方面,在臨時設施的布局上,我們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對臨時設施進行布置,充分利用施工現場原有的建筑物、構筑物及交通管線等為我們的施工服務。第三,節水。節水我們應該從意識、制度和科技上入手。從意識出發,我們應在施工現場所有的用水點貼上節約用水的提示語,時時刻刻提醒每一個正在用水的人水資源的寶貴。從制度出發,我們可以對施工現場各大用水點的用水量進行分別計量,以此為依據對使用者進行獎勵或處罰。從科技出發,在施工現場我們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階梯式的循環利用水資源。第四,節材。對于節材我們應從所選材料的種類、產地及加工工藝上入手。無論是結構材料、裝飾材料、維護材料還是周轉材料對于材料種類的選擇都相當的重要。對于施工原材料采購地的選擇我們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靠近施工現場。一方面是節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更加方便的控制施工進度。第五,環境保護。環境保護作為綠色施工的一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應從揚塵、噪音、光污染、水污染、土壤、建筑垃圾幾個方面入手。充分采取各種措施將施工對環境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3 綠色施工推行困難的原因分析

3.1 理解偏差

篇(4)

【摘要】綠色建筑,按照官方的定義,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究其宗旨,綠色建筑的根本出發點就是為了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使得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的生存和發展,這才應該是綠色建筑真正意義所在。

關鍵詞 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

1“綠色建筑”的前世今生

2014年,全國各地相繼出臺規定,凡是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必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一時間,“綠色建筑”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中國大地瘋長。不論是土生土長的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還是洋氣撲鼻的舶來品——美國LEED綠建筑認證體系,鱗次櫛比,充斥了中國建筑市場。

在很多人的眼中,“綠色建筑”這個詞匯代表的就是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就是一種強調高科技設計及包裝,高資本投入的具有高智能化、高信息化的奢侈品。甚至很多地方將諸如“地源熱泵”、“光伏發電”、“CCHP分布式三聯供”等等所謂“高科技”的時髦手段作為“綠色建筑”的標配,而完全忽略建筑的適用性。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綠色建筑”,當我們投入了大把的資金,耗費了大量的資源而實現的一些所謂“高科技”,所謂“綠色生態”的措施和系統,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卻是常年處于半癱瘓或是閑置狀態,就像聾子的耳朵一樣只是淪為一種擺設。這種為了“綠色”而“綠色”的建筑,反而增加了社會資源的額外支出,絕對不是真正的綠色建筑,其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和破壞更是讓人痛心疾首。究其原因,還是我們對綠色建筑的誤解所造成的。

20世紀70年代,人類社會經歷了兩次刻骨銘心的能源危機,人類對自己過往刺激消費、鼓勵建設的行為開始反思。當我們終于認識到地球資源也會枯竭的現實之后,恐慌便時時占據我們的心靈,有人甚至提出了“地球只剩50年”的口號。這一切不是空穴來風,或者杞人憂天,大自然一次次無情地反噬著不知悔過的人類,這個現實促使著第一棟標榜著“生態建筑”的住宅于1974年,第一次能源危機的翌年在美國誕生。

2“綠色建筑”的概念及現況

20世紀70年代以來,無數才華橫溢的建筑師、工程師在“綠色建筑”這個領域里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也形成了一系列建筑風格和形式,國內外“綠色建筑”的評估標準和評價機構也日趨規范和成熟。目前中國國內最具權威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美國LEED綠建筑認證體系。

綠色建筑,按照官方的定義,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究其宗旨,綠色建筑的根本出發點就是為了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使得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的生存和發展,這才應該是綠色建筑真正意義所在。

然而,隨著綠色建筑的興起,一些社會怪相也不知不覺的開始滋生。

2.1首先是對“綠色建筑”的盲從

誠然,在大多數人的眼里,“綠色建筑”在當下不僅代表的是一種檔次和品質,也折射一個人或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心。是一張閃閃發光的名片,甚至是比身份更加高端的靈魂、精神的一種境界。所以,往往出現不管這座建筑本身是否適合,也不管這座建筑本身是否有條件實現,只要被冠以“綠色建筑”的名義,一切就變得合理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得上。殊不知,這種性價比極低的所謂“綠色建筑”對我們社會的傷害,對地球資源的透支,比原本沒有做綠色建筑來的更大。所以,一個真正有責任心的企業,在做綠色建筑之前,首先要捫心自問和評估這座建筑本身是否適合做綠色建筑。

2.2其次是對“綠色建筑”的理解不清,盲目追求高科技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綠色建筑”代表的就是“高科技”,就是太陽能光伏發電、冷熱電三聯供,是冰蓄冷、光導管照明、呼吸幕墻。完全不管在后續的運營中,這些設計會否被運用。也有許多不負責任甚至可以說是不學無術的媒體,將“綠色建筑”描繪成造價昂貴的商品,在他們報道的背后是對“綠色建筑”的理解不清,卻又誤導國人。這種披著“綠色建筑”偽裝的奢侈建筑商品,帶來的是對環境更大的破壞,對資源更大的浪費。何其痛心哉!

2.3再其次是對“綠色建筑”成功案例的盲目復制和模仿

綠色建筑發展數十年來,取得了很多非常成功的案例,有科技含量高,設計理念超前的,有適合某一地域,融合當地文化的,也有從傳統建筑中汲取經驗和思想的。除了具備探索、試驗性質的概念性設計,這些成功的“綠色建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適用性”。

我們知道,中國建筑的指導性思想就是“適用、經濟、美觀”,適用是第一位的,也是“綠色建筑”精神的體現。然而,我們有一些建筑師,拋開“適用性”不管,盲目復制成功案例,從涉及的設備、建筑的形式、利用的新穎技術等等,一律照搬。記得前一段時間,有評論對建筑形式的抄襲提出的批評說:“走過一城又一城,城城是歐洲”,這個評論無奈而尖刻的反應了建筑業的一種現狀。舉個例子,北歐嚴寒地區,為了防止積雪過厚而造成雪荷載過大,所以在房屋的設計建造中往往出現高聳的屋面,而我們國內的有些建筑師完全不顧地域和氣候條件的不同,在中國各個城市種下了數量龐大的北歐屋頂。實在可笑。

“綠色建筑”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不顧地域、文化和氣候的差異,一律復制抄襲,那只會留下笑柄。一個負責任的建筑師,應當充分地考量建筑的地域、氣候甚至文化等等特點,只有“適用”的綠色建筑才是有意義的,才是有社會責任和擔當的建筑。

2.4第四是對“綠色建筑”的實施目的有嚴重的觀念偏差

近年來,“綠色建筑”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不少鼓勵和獎勵政策。“綠色建筑”給企業不僅帶來了社會的認可度,也帶來了一定的物質回報。然而,在“綠色建筑”評審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為了“綠色”而“綠色”的投機行為。有的項目僅僅就是為了取得一張證書。還有的項目,扭曲了綠色建筑的本意,鉆政策的空子,做表面文章。筆者曾經看到過這樣的項目,一個園區幾十棟廠房,挑選其中規模最小的一棟做“綠色建筑”的評審,最后整個園區卻也貼上了通過綠色建筑評審的標簽。這種為了迎合評審而做的表面文章,在全國的“綠色建筑”中不在少數。

3近現代建筑中,能夠體現“綠色建筑”精神的經典作品

上一章節中,筆者列舉了一系列當下“綠色建筑”的怪相,這些怪相之所以能夠滋生,甚至橫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們整個社會對“綠色建筑”真正的精神理解不透。這不是推行一兩本規范,或者一兩條政策所能根治的,這需要我們循序漸進的引導國人。

早在“綠色建筑”的概念誕生以前,或者伴隨著一系列評價標準成熟的過程中,建筑史上早已出現了很多具有“綠色建筑”精神的經典建筑作品。由于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可能它們還無法完全達到今天的評價標準,但是它們的理念契合了“綠色建筑”的精神。筆者盡量選取第三世界的建筑作品予以論述,想表明的是“綠色建筑”不一定完全是高科技、高成本,而應當是高度融合環境的、“適用”的建筑。

3.1干成章嘉公寓(圖1)

印度建筑師查爾斯·柯里亞設計的干成章嘉公寓,建于20世紀70年代,位于印度孟買附近的海濱區域,典型的高溫高濕的南亞地區。基于當地的氣候問題,柯里亞提出了“形式追隨氣候”的口號。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建筑師不僅要考慮太陽入射角度和百葉窗的設置問題,還要將建筑的平面、剖面、體量造型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慮。將不利的氣候條件,轉變為建筑創作中的優勢。

3.2馬來西亞建筑師楊經文自宅(圖2)

該建筑位于馬來西亞吉隆坡橡膠種植園的附近的赤道地帶,北緯3.1度,東經101,海拔22米,全年無明顯季節變化,屬熱帶雨林氣候,最突出的問題是太陽輻射嚴重。所以,如何減弱白天強烈的太陽輻射對室內物理環境的影響,是建筑設計所面臨的首要難題。在世界能源日趨緊張的狀態下,建筑師采用通風、對流、遮蔭、綠化,反射玻璃等方法,創造建筑物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氣候,并建造適應外部環境的被動式的低能耗的建筑。

圖2楊經文自宅

3.3埃及建筑師哈桑·法賽的“為窮人的建筑”

埃及建筑師哈桑·法賽(Hassan Fathy)一生致力于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的建筑活動及研究。他主張以較少的投入來創造一個以提高鄉村地區經濟和生活質量的本土化環境。他一生最大的探索之一就是用灰泥代替水泥的土坯建筑,為生活在第三世界付不起房租的窮人解決住房問題。這種土坯建筑適于埃及炎熱而干燥的氣候,使白天室溫低,晚間土坯散熱后又比室外高,通過將房子圍成無頂的院子產生豎井作用來給室內降溫。這種就地取材的建造模式完全契合了“綠色建筑”的精神。

縱觀上述案例,也許他們并不能完全滿足今天“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也許他們也沒有我們在當今的“綠色建筑”中常見的太陽能、地熱、冰蓄冷、光導管等等高科技的措施和手段,甚至還有一些建筑,依然深深的烙印了數千年來一直沿用的傳統技術。但他們確實是從“綠色建筑”的精神出發的偉大作品,建筑師在構思他們的時候,真正的做到了“為了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使得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的生存和發展”。這才是比領取一張“綠色建筑”的憑證或標識更有價值的事情,更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篇(5)

21世紀是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階段,在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問題。如資源消耗大,污染浪費情況嚴重。特別是在城市建設速度持續加快的今天,建筑能耗逐年遞增,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主體之一。據相關數據顯示,與全社會整體能耗相比,我國現有建筑在建造及使用階段的直接消耗所占比例高達30%左右;所使用建材的生產能耗為16.7%;與城市總用水量相比,建筑用水高達一半左右;與全國用鋼量相比,使用鋼材比例為30%,水泥為25%。由此可見,建筑業已經成為能源及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戶。與此同時,我國還處于加速發展城鎮化的階段,據建設部統計,我國現有建筑總面積在400億㎡以上,高能耗建筑所占比例達到95%左右。預計2020年,我國城鄉房屋建筑面積新增量將達到300億㎡,如不及時選取科學、有效的節能方案,建筑用能消耗量將不斷增加,如電消耗1.2億度/年,標準煤消耗4.1億噸/年。為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發展綠色建筑勢在必行。要求在我國能源結構優化的同時,做好綠色建筑各項工作,確保制定的評價標準規范、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將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充分反映出來,才能為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及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1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概況

作為建筑產品的主要類型之一,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經濟也可被看作是其全壽命周期的費用,筆者認為,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費用可理解為在對資金時間價值充分考慮的基礎上,在建筑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內所花費的全部費用的費用現值或費用年值之和。其包含多個階段,各個階段又包含多項內容,具體如表1所示。在充分利用工程經濟學基礎理論及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能夠詳細調查、預測、估算、分析及論證擬建項目計算期的效益、費用等要素,通過經濟評價,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實際情況進行考察,且對項目經濟可行性進行確定,為決策提供依據。

2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構建

篇(6)

[作者簡介]李娟(1987-),女,碩士,合肥學院建筑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綠色建筑與物理環境

“建筑物理”是建筑學的二級學科,代表建筑學學科的技術科學屬性,是建筑學專業的學科基礎,是建筑學學科發展的基石,更是推動建筑學學科發展的支撐體系[1]。目前的建筑物理教學主要集中于建筑環境中的聲、光、熱現象及其變化的認知性與驗證性教學。綠色建筑設計是未來的建筑設計發展方向,為此,應將綠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建筑物理課程教學中。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引入與時俱進的綠色建筑理念,不僅有助于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可以更快地融入設計工作,通過未來建筑師的不斷實踐,推進綠色建筑、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綠色建筑”的涵義

“綠色建筑”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建筑師保羅·索勒瑞于上世紀60年代提出。其基本的內涵定義為:在建筑物整個生命周期內,最大程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保護珍貴的自然環境,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高效便捷的建筑空間。與自然界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筑(參見表1)與傳統建筑不同,綠色建筑從項目實施規劃、設計階段,就將環境因素納入考慮、分析的范圍,力求人造建筑與自然環境充分結合,降低建筑生產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建筑使用時可以滿足人們生活、居住、工作的要求,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適、綠色、環保的居住空間,使用期限到期后的拆除回收階段也不會對自然環境產生明顯損害。綠色建筑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思想,遵循科學規劃、高效利用資源、廢棄物循環利用、建筑功能豐富、居住效果優良為原則,為使用者實現物質和精神兩個方向的享受,同時達到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將建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

2將綠色建筑理念引入建筑物理教學的實施

2.1理論教學環節引入綠色建筑理念

在理論教學環節,主要使學生深入理解建筑師在設計中如何處理綠色建筑的核心問題:生態與節能,使學生掌握環境控制的基本方法,并能靈活運用。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介紹國家現行的綠色建筑規范及標準,解讀一些國內外經典綠色建筑設計案例。在建筑熱工部分,針對學生身邊的教室、宿舍、圖書館等建筑的熱環境,就遮陽、太陽能利用、自然通風、蒸發降溫等改善建筑室內舒適度的被動式節能措施展開探討。鼓勵學生在建筑設計方案中以建筑物理理論知識為基礎,大膽嘗試綠色建筑理念的應用。如上下兩層教室可考慮合用一間陽光室,以達到節能和節省造價;在宿舍外的露臺上種植花卉和草皮形成種植層頂及墻身立體綠化,改善宿舍的熱環境;圖書館體量大,難以組織自然通風,可考慮按照當地的風玫瑰圖進行風環境設計,合理布置朝向和房屋的布局,利用熱壓及風壓來組織室內穿堂風。在建筑光學部分,應該充分體現節能環保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理念,鼓勵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運用天然光,減少燈具照明的使用。通過對建筑物內采光口的設置位置、尺寸、開啟方式等進行全面對比,選擇最優化的天然采光方案。認識并了解不同節能燈具的工作原理與能效指標,結合市場調研進行人工照明的方案設計與容量計算。采用系數法計算出滿足照明要求的燈具類型與數量。根據選用燈具的距高比,結合建筑空間的使用功能在平面圖與剖面圖上布置燈具。運用照明分析模擬軟件對所設計的照明方案進行能效測評,對比未進行綠色照明設計的原始方案,計算具體的節能效率。在建筑立面設計中,控制反光率較高的幕墻使用率,或采用有效的遮陽手段或其他立面設計手法,排除建筑立面發射光形成的環境光污染。在建筑聲學部分,倡導學生使用可持續的降噪方法,控制建筑室內及周邊環境的噪音污染。如采用地形及植被降噪,規劃布局的動靜分區,在大空間平面布局中使用“掩蔽效應”等。對語言通訊和音樂欣賞等有較高要求的建筑,要求學生必須在方案階段開始進行室內音質設計,避免后期二次設計所帶來的資源浪費。

2.2實驗及實踐環節加強理論聯系實際

現有的建筑物理實驗課主要依據理論課的三大章節:建筑熱工、建筑光學、建筑聲學分別獨立開設相關實驗,運用儀器設備,對熱環境、光環境、聲環境中的各種現象進行驗證或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由于傳統的實驗教學手段對三大類理論分開教學,知識構架清晰簡單,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卻不利于培養綜合應用能力。綠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是綜合應用建筑學、生態學和環境學,聲、光、熱既是綠色建筑必須考慮的因素,也是綠色建筑的直觀體現的一部分。將綠色建筑理念引入實踐教學環節是以建筑學聲、光、熱的驗證性實驗為基礎,將建筑物理理論知識綜合應用于建筑學教學和建筑設計作品中,發展和完善綠色建筑理念。以現有驗證性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求學和研究興趣,采用開放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將建筑物理的聲、光、熱等理論知識與實踐認知綜合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因地制宜地選擇建筑的形態、結構及材料,創造出更為豐富的建筑設計作品。在教學中,對建筑設計區域的自然、人文、資源、能源等進行實地考察,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區域特征為出發點,以保護當地自然、人文環境特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與破壞為原則,構建建筑方案與模型。運用綠色建筑模擬軟件對建筑設計方案和模型進行能效評價,并根據能效評價結果對設計方案與模型進行修改,直到滿足當地綠色建筑設計的要求。對綠色建筑設計成果進行對比、討論,總結在不同環境下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原則,逐漸形成和完善綠色建筑的理念。

3綠色建筑課程的開設與展望

目前,綠色建筑教學還處于提出階段,今后教學中應以建筑學聲、光、熱等理論教學為基礎,將綠色建筑理念貫穿于建筑物理教學中,并延續到建筑設計中的過程。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則和具備的良好品質。綠色建筑教學既是建筑設計中對綠色建筑理念的初步認識,也是綠色建筑的初步現實體驗[4]。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及環境質量水平要求的提高,綠色建筑將是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伴隨著綠色建筑理念的提出,生態建筑、節能建筑等教學項目不斷提出和發展,綠色建筑教學的種類和發展更趨多樣化、真實化。同時綠色建筑教學的發展將從微觀的建筑單體設計,逐步向宏觀的建筑群體設計發展。

4結語

綠色建筑在我國已走過將近十個年頭,其覆蓋面正在不斷擴大,綠色建筑市場正在逐漸走向完善。因此,綠色建筑的相關知識儲備,是建筑行業對未來建筑師業務水平的必備要求[5]。由于目前在建筑學本科教學中尚未開設綠色建筑課程,所以可嘗試在建筑物理課程中引入綠色建筑的內容,由此進一步構建綠色建筑課程的教學框架。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引入先進有效的實驗手段,如進行綠色建筑方案的綜合實驗,進行計算機模擬預測,為綠色建筑設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和實驗基礎。另一方面,強化和鼓勵學生在具體的設計中體現綠色建筑理念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是建筑物理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改革,也是進行綠色建筑教育的有益嘗試和探索,順應了當前綠色建筑發展的迫切需求,切實發揮出了綠色建筑的功效,推動整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加平,張繼良.建筑物理學科現狀與發展趨勢[J].商洛師范專科學院學報,2013,(9):3-5.

[2]羅莉,黃思敏.淺談綠色建筑的必要性及發展趨勢[J].建材發展導向,2015,(2):103-105.

[3]黃險峰.建筑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2007,(5):25-26.

篇(7)

中圖分類號:E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綠色建筑的思想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兩次能源危機,一直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紀,“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已經逐漸成為全球建筑界、能源界最流行的話題,這些名詞也成為了現代建筑的一種標榜。

仿佛建筑一被戴上“節能”的牌子,便會身價倍增,光環圍繞。但是,一些開發商甚至一些建筑設計師都只片面強調節能的方面,而歪曲了“節能建筑”多代表的真正定義。在當今發達的社會,大家可以從媒體上看到關于此類描述的各種鋪天蓋地的報道:陽光下布置整齊閃閃發亮的太陽能光電板;追蹤太陽的光纖照明;晶瑩剔透的玻璃幕墻;嗡嗡作響的風力發電;零排放無污染的生產廠房;密閉高效的中水循環系統以及高度智能化的摩天大樓等。這些措施在一些設計者的心目中就是建筑節能的典型標志和特點,從而不考慮客觀條件,互相模仿,技術照搬,以期給自己的設計成果帶上建筑節能的帽子。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些所謂的“節能商品”有時會帶來更大的浪費以及更加破壞環境的后果。所以作為一名設計師,要想真正的實現建筑物節能減排的效果,必須走出對“綠色建筑”定義理解的誤區,系統全面的了解其含義。

臺灣成功大學的林憲德教授認為,“綠色建筑”并不是昂貴的高科技產品,而是一種“住小一點的房子、簡樸的建筑外形、無華的室內設計、簡單的結構系統、重復使用的家具建材、最少管理的自然庭院景觀”的生活智慧。[1]當然我們并不是說一定要按照林憲德教授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但這畢竟指出了對“綠色建筑”理解的一種顯而易見的方式,那就是遠離了高科技的建筑并不是不能成為“綠色建筑”的,真正的節能建筑應該是“源于自然”,從人們的生活環境角度出發的。

能否正確理解“綠色建筑”的含義,決定著能否建造和設計出真正符合要求的 “綠色建筑”成果。在現代我國的建筑和設計領域中,對“綠色建筑”有著許多的誤解。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才能尋求出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建筑設計節能模式的照搬照用。

綠色節能建筑具體的技術措施是由該建筑物所處的具體氣候特征決定的。我國幅員遼闊,按照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來分可以劃為:嚴寒地區A區、嚴寒地區B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等幾個部分。北方氣候偏于干冷,建筑重視的是“保溫文化”。相對于密閉的室內環境,滿足采光日照要求的開窗率,多種多樣的墻體保溫材料是北方建筑的特點,建筑維護結構的節能主要在保溫上做文章。而南方氣候偏于熱濕,建筑重視的是“遮陽文化”。建筑高大的挑檐,伸出窗戶的遮陽,以及開窗較多,自然通風較好的開敞式建筑是其建筑特點,節能主要在通風和遮陽上做文章。在兩種文化過渡的地區是保溫與遮陽并重的。不同的地區文化決定了各地區建筑物的建筑特點。南方北方,熱帶和寒帶都有自己的建筑特點。一些建筑師在設計時不具體分析各地區建筑文化的特點,只按照設計習慣或者個人崇尚的方式來設計,例如把北方厚重的建筑風格搬到適合小巧分散建筑的南方,把北方的各種保溫節能方式照搬到南方來實現,即使采取針對于建筑物個體來說再節能再高效的措施,也不會達到預想的效果。

還有一種建筑現象,很多地方都比較崇尚金碧輝煌的大型玻璃幕墻式建筑,這種建筑不僅壯觀,而且極具現代化的氣息,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所以各地競相建設此類的建筑,卻不知這種大型玻璃幕墻建筑無論在寒冷氣候,還是在亞熱帶和熱帶氣候,都是一種極端耗能的建筑。在南方日照強烈的遮陽文化地區,減少開窗可以有效的減少陽光對室內的輻射熱量;在北方寒冷的保溫文化盛行的地區,玻璃處理的再好也不能達到建筑外墻的保溫效果;而且大型的玻璃幕墻還會使得各地建筑物不同時刻的負荷波動很大,不利于節能,所以建筑節能設計必須在具體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后才能進行實施,尋求適合建筑物的最合理的節能方式。

設計時對地理條件的忽略

首先來看一個例子:首都北京,年降水量595毫米,年總水量為43.3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僅為全國的1/8,世界的1/30,遠遠低于國際公認的1000立方米,屬于嚴重缺水地區,是世界上最嚴重缺水的30個大城市之一。[2]然而,北京國家大劇院卻在周邊設計了一個面積達35500的露天大湖,再采用名為“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的新型綠色建筑技術,在劇院場地周邊打了許多深水井,抽取地下80m的地熱,通過熱交換裝置向水池提供熱量,保證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結冰,夏天不長藻”。這讓人覺得總有一種本末倒置的感覺。當然,國家大劇院作為中國首都北京的地標性建筑本身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同時其建筑風格構思獨特,也是傳統與現代、浪漫與現實的結合。舉這個例子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建筑物來說,而是用來指明建筑設計時要對建筑物所處地區的地理條件具體分析的重要性。如果某一地區水資源或者地熱資源豐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水源熱泵或地源熱泵,而沒有必要根據趨勢非要強調在太陽能或者風能等新能源上面做文章。片面的強調某一種技術,而使得大量可靠的能源得到浪費,這是不經濟的。所以建筑設計也要因地制宜來選擇技術。只有滿足當地自然和地理條件的技術才是最合理最節能的技術。

三.忽視開源節流的意義。

目前許多“綠色建筑產品”都商品化,其結果就是許多開發商或者建筑師追求單純的所謂的綠色建筑產品,而忽略其實際效果是否合適,是否能夠真正的提高生產效率和節能效果。本以為從建筑伊始便選擇“綠色產品”便能保證建筑達到節能所要求的標準,這種想法的結果就是不考慮成本一味追求高科技產品,簡單的以為單純的由綠色產品拼湊起來的建筑就是最節能的,使得投資的成本遠遠大于由于節能而回收的資本,得不償失。真正的建筑設計師是把節能貫穿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在設計中通過更合理的設計、更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來達到節能的目標。例如在空調冷源設計過程中,一種方式是選用帶熱回收式的新產品冷水機組,會使原來的設計成本提高20%左右,另一種方式為采用常規的冷水機組,而在空調末端增設溫控裝置會使初始投資有約10%的提高,但是節能效果會更加顯著,誰優誰劣,一辯便知。這么舉例的意思是希望大家把節能思想貫穿于建筑物使用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某一個階段。“開源節流”是兩種手段,只有把兩種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好的節能效果。

四.“綠色建筑環境”的誤區

有時當我們進入一個新建廠區或者產業園的時候,會因為廠區內部的整齊綠化效果而驚嘆,但是細看之下卻因為沒有一只靈動的昆蟲能進入人們視野而感到失落,這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表面上達到了綠化的指標,但是卻沒有達到綠化所要求取得的真正效果。我們所說的“綠色建筑環境”指的是“生物多樣性的綠色生態環境”。自然界中的獲取吸收分解再獲取是一個多樣性的循環系統,我們綠化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阻止風沙,美化環境,還是為了營造一個供多種生物生態循環的系統,形成自產自銷的小的生態系統,才是最健康的綠色建筑環境。而人們卻根據自己的美學觀念,挑選一些外觀好看易于整理的單一植被和觀賞作物,使綠化環境喪失了生態多樣性,使各種生物喪失了有利的生長環境,增大了單一作物遭受蟲害和災害天氣的危險性,得不償失。當然,這樣說并不是建議人們營造雜草叢生的環境,而是在合理管理的基礎上增加植被的多樣性,建設天然生態的綠色建筑環境,才能最終改善人們生活工作的環境。

人工綠化 自然生態綠化

五.走出“智能型建筑”即為“節能建筑”的誤區

現在人們所說的高科技,通常是一種系統非常復雜的、能量多次轉換的技術。全自動化式的設備控制系統,自動根據室溫調節的空調系統,太陽能制熱供電的先進技術,這些都是許多智能型建筑的顯著特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建筑采用高度智能化系統雖然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是卻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有時帶來的節能回報同這種巨大的初始投入相比,是得不償失的。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某辦公空間節能技術對策投資回報率

我們沒有必要去追究上面數據的偏差,而應關注于這種簡單的,節能的設計智慧哲學。智能化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方便、舒適、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采用何種智能技術是在對各種技術進行合理評估的基礎上來進行的。要認真的衡量技術給節能效果、生產力效率和環境因素帶來的各種影響,以及技術的投資回收期,尋求最合適的技術,才能達到最優化的實施效果。單純的利用高科技技術而脫離了實際情況的設計是不可取的。

結論: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及地理情況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氣候及地理條件決定著各地區的建筑風格,建筑材料以及采用的主要的建筑技術。而目前許多媒體和報紙常常忽略建筑物違反環保的大的方面,針對“節能建筑”只報喜不報憂,小題大做的報道其采用的某一項綠色技術,以此來顯示技術的進步和優越性,這是很不合適的。真正的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3]判定節能建筑的標準是建筑各方面是否都能滿足節能環保的要求,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最優資源,而不是單獨的一項產品或者技術的使用。要真正的理解和把握綠色建筑的含義。

作為一名設計院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更不能盲目的去追捧所謂的“高能效高環保”綠色產品,綠色技術,把建筑作為這些綠色產品機械的堆積成果。而是應該因地制宜具體分析技術的實用性,把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把節能貫徹到建筑從設計到使用的整個過程,做到有效地開源節流,才能走出 “綠色建筑”理解的誤區,設計出真正符合要求的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

篇(8)

一、建筑施工的綠色管理含義與要求

(一)建筑施工的綠色管理含義

建筑施工的綠色管理即體現一N可持續、低本成、低能耗并且要求在施工的過程中合理運用資源,使資源能夠得到最優化,人與環境達到最適化的建筑施工模式。所以建筑施工的綠色管理與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學平的創新密切相關。對建筑施工進行綠色化的管理非但不是對以往的一種的傳統的建筑模式的的排斥,而是我國科技水平快速發展的重要體現。

(二)建筑施工的綠色管理的要求

建筑項目的綠色施工不僅要求低能耗、低成本,還要求選擇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建筑項目實施的的選擇材料過程,要求所選擇的材料不僅對人們的生活環境條件造成重大的影響,還要選擇一些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并且按照可持續的理念對能源材料進行合理化的運用,達到低成本、低能耗的建筑施工要求,使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二、建筑施工綠色管理存在的重大問題

(一)沒有建立建筑施工綠色管理的制度

當前,我國的建筑施工綠色管理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還處于一個正在發展的階段,更何況在建筑施工質量與綠色施工管理方面,我國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改善。隨著國家在近幾年來制定了一些相關的制度,我國建筑綠色施工的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何更好的去實施它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樣的話就使得建立的整個綠色施工管理制度不能夠更好的實施。因為還有一些建筑公司為了自己有更高的收益,沒有對建筑實施的資源以及實施的環境進行維護,使一些施工量大的項目的資源短缺,這樣就不能夠更好的體現綠色施工的理念。

f二)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

由于我國對保護環境的大力實施與宣傳,使得很多的建筑公司都提出新的建設理念,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但是這樣的做法并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國的環境,使我國的環境得到保障。畢竟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不高,想要使得建筑項目進行綠色施工還是相對困難的。其次,建筑項目的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不高,要想使得建筑項目進行綠色化的管理還是比較困難的。

(三)建筑公司不夠重視施工

建筑公司往往只是為了盈利,通常會為了如何獲得好的利潤而不夠重要建筑施工管理的綠色化實施,忘掉了我國所推行的環保理念,反而會應用各種手段為自己盈利。但是這樣的做法,極易造成環境的毀壞,其次由于很多的建筑企業沒有重視我國的綠色環保理念,更加不想花費更多的金錢在綠色化管理方面,這樣的話就會使得綠色施工管理理念不能夠發揮重大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的綠色化管理策略

(一)加強對環保理念的宣傳

為了能夠更好地將綠色管模式應用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去,就應該加強對環保理念的宣傳,讓這些宣傳成為日常生活中所必須所的事情。國家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檢查機構,向各個建筑企業進行宣傳,讓這些人理解什么是環保理念,認識到環保理念對于建筑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希望通過這樣的宣講可以讓工作人員認識到綠色建設的重要性,從而使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理念,與此同時還可以給這些工作人員講解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法,讓綠色環保理念正真的運用在建筑項目設施中。

(二)建立一些相應的綠色機制

綠色環保理念在我國完整的實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有相關的部門建立一些法規制度來進行管理,可以讓人們更加的對綠色環保理念有深層次的理解。我國可以通過建立一些相應的制度,使建筑企業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建設。同時還可以建立一些綠色環保意識的考核,對這個建筑項目的負責人和員工進行考核,來增強員工與項目負責人對建筑管理的的實施程度。

(三)加強對建筑實施綠色管理機制的應用

要想使綠色管理機制正真的應用于建筑項目中去,就需要該項目的員工和負責人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將綠色管理機制應用于建筑項目中去,并且著重的體現建筑項目綠色施工的理念。其次,在實施建筑的項目過程中還需要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保證將綠色管理機制合理的應用到建筑施工中去。除此之外,該建筑項目的負責人還可以根據此建筑項目的完成情況,建立合理的綠色環保體制,比如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等工作。

(四)重視對綠色施工管理的應用

篇(9)

1.綠色建筑的內涵

所謂綠色建筑,指的就是基于合理而科學的設計原則,將環境和人類以及建筑物進行協調而有機的組合,從而使得人類居住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并且也使得環境得以保護的建筑類型,這類建筑是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的充分描述。

2.綠色建筑在發展中伴隨的諸多問題

當前,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因為有著相對較短的發展期,還伴隨諸多問題。2.1人們的綠色建筑理念有待進一步加強就目前而言,人們對綠色建筑的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具體來看,就政府部門而言,并沒有將綠色建筑的重要性充分凸顯出來;而就設計者而言,也沒有在自身設計中充分體現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就使用者而言,并未將綠色建筑的使用價值充分利用好。同時,在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的地域,也有著不一樣的綠色建筑理念執行度。發達地域對此理念有著相對較好的理解和實施,但就不發達地域而言,對此理念的理解和執行度卻有待進一步加強。

2.2缺少較好的綠色建筑技術推廣平臺

當前,越來越多建筑物中已經意識到應用節能環保技術的重要性,但卻缺少相應的推廣對策以及用于交流的平臺,如此就讓諸多先進技術缺少使用的空間。就綠色建筑技術的推廣平臺而言,應該是上海中心大廈,此建筑物不僅在設計中充分描述了綠色建筑理念,還使得結構風力荷載大大降低,控制了工程造價,是我國高層建筑物設計學習的楷模。

2.3相應法律法律有待進一步完善

自綠色建筑理念起源,我國就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標準,并且也在不斷健全相應制度和法律條款。但不論是在保障方面,還是在約束范圍方面,仍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不論是在綠色建筑的設計方面上,還是在選擇材料方面抑或綠色建筑的運營及使用方面,都缺少相對完善的約束及激勵制度,若這個問題得不到重視,將會致使我國各類生態資源諸如水土等有著日趨降低的利用率,如此不僅和綠色建筑理念相悖,也使得諸多資源伴隨浪費現象。

3.進行建筑節能設計的有效路徑

3.1墻體方面的相關設計

當前,就居民而言,針對墻體設計的要求大多體現在保溫或者保暖方向。也就是說要通過設計將室內熱量損失控制在最低。當前的保溫墻設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保溫,另外一種是外保溫,其中,人們對后者有著相對較高的認可度。因為其能夠較好的保護墻體,使得墻體的使用壽命加以延長。現在,有著最高認可度的一類節能設計模式就是使用創新型的節能材料,這類材料有著相對較好的隔熱功能、能夠更好發揮保溫和節能效果,將其進行使用不僅可以防止墻體傷害,還能使得室內溫度波動受到相應控制,進而使得墻體的隔熱、保溫、節能效果得以保障。

3.2建筑體型以及空間結構方面的相關設計

就建筑物的體型設計而言,其合理程度直接決定著建筑物和外界環境熱量交換的功能。若其有著相對合理的設計,那么建筑物在和外界進行熱量交換的時候就能得到相對較好的控制。這是因為,若有著相同的外界環境,建筑物體型系數直接和自身能耗實際息息相關,并且,能耗也是伴隨建筑物體型系數的不斷變化而變化,體型系數越大,就有著相對越大的能耗值。而就建筑物的體型系數而言,其和多種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和平面布局方面、和自身的采風采光方面等等。大量實踐證明,要想保證建筑物的節能降耗效果,就要嚴格控制好建筑物的體型系數。

3.3建筑綠化和節能方面的相關設計

就當前來看,我國有著較為明顯的熱島效應,其致發原因就是城市中有著逐年減少的綠地面積,而與此同時,人們對空調的使用率卻逐年增長。特別是近年來,空氣環境日趨惡化,使得節能建筑的建設受到很大影響。綠地不僅有著相對較好的美化效果,其在蒸發的時候還可以帶走很多熱量,因而,就未來的節能建筑設計而言,需要在規劃和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綠地的功效,從而為人類提供一個舒適而美好并且節能健康的真正綠色建筑。

3.4建筑門窗方面的相關設計

就建筑物而言,其結構的基本組成就是門窗結構,而此結構有著隔熱保溫相對較差的特征,這是因為門窗結構大多存有縫隙,而通過這個縫隙就給冷熱空氣提供了疏通途徑,如果處理不當這個環節,門窗設計就存在相對較差的合理性,因而,在進行建筑物門窗方面的設計時,需要從如下幾個層面入手:第一,為了控制穿堂風,就工作人員而言,需要充分考慮門窗的位置并且為其的開啟方式進行合理而適當的設計。第二,需要對門窗質量引起必要重視,結合窗框實際進行合理的處理,若窗框屬于金屬材質,就要進行相應的斷熱處理,并且選擇好相應的窗戶玻璃種類。第三,在夏季大多會存在陽光直射現象,因而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窗簾或者自動遮陽棚。第四,就采暖耗熱值而言,其和建筑物窗墻面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后者伴隨著前者的變化也會不斷變化,因而進行窗墻面積比的相關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周全,將此比例控制在室內采光和通風允許條件之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綠色建筑理念充分應用于建筑物設計中是當前的大趨勢,而一棟具有較高質量的綠色建筑,必須能夠控制環境及空氣污染,有著節省資源的效能,而這也是設計者和建筑者在建設綠色建筑時需要共同重視的重要內容。同時,在進行綠色設計的設計時,也可能會伴隨多種影響因素,因而,設計者和建造者要基于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以及適當的規劃,從而保障綠色建筑的質量以及節能效果。

參考文獻

篇(10)

綠色建筑也稱生態建筑、生態化建筑,它影響著生態型城市、節約型城市、循環經濟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對提高新時代人的生活質量起著重要作用。綠色建筑工程技術拋棄了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建筑方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隨其發展面臨一些困境和困難,但發展意義影響深遠。

1 綠色建筑的概念和特點

1.1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也稱生態建筑、生態化建筑或可持續建筑。其內容不僅包括建筑本體,也包括建筑內部,特別是包括建筑外部環境生態功能系統及建構社區安全、健康的穩定生態服務與維護功能系統。綠色建筑的概念就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壽命周期內,不但可以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使用空間,同時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各種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這樣的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真正地實現了人與建筑、自然三者之間的和諧共處,既滿足了人們對舒適生活空間的追求,又很好的保護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1.2綠色建筑的優勢

與一般的建筑相比,綠色建筑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綠色建筑不僅資源利用效率高、可循環可再生、節能環保、健康舒適、低二氧化碳排放等優點,還可以迎合建筑市場中消費者潛在的環保消費需求,將建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第二,綠色建筑綜合力強、影響大。綠色建筑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綜合性強,一旦發展起來,將影響到建筑教育、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制造、建筑設備、管理、裝修、能源供給以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方面面,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其所影響到的各行業,又分別會影響到更廣泛的學科門類,所以發展綠色建筑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第三,以人為本,人類是設計的核心主體,更是建筑建設的最終受益者。所以,綠色建筑的根本是以人為本,密切結合人們的生活需求,從人們健康舒適的使用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那么綠色建筑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價值。第四,綠色建筑整個過程都注重環保因素的考慮,從建筑方案的設計、建筑工程施工以及日后使用等都考慮到對環境的保護。參照當地的技術與環境條件,盡可能地使建筑成為整個環境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2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面臨的問題

2.1綠色建筑起步晚

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的綠色建筑概念引入得較晚,起步也較晚,同時我們的人均資源又十分匱乏,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很難為綠色建筑的發展界定統一的評判標準。但是由于人均資源十分貧乏,所以發展綠色建筑迫在眉睫,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重視。

2.2對綠色建筑理解不到位

缺乏對綠色建筑的正確理解,對綠色建筑的認識依然不足等。長期以來,我國對能源的管理偏重于工業和交通節能,而對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幾乎是空白。另外,全國節能建筑比例低,而節能省地型住宅銷售情況不盡如人意。

2.3對綠色建筑實施性不強

缺乏操作實踐及技術支持。目前,我國建筑界發表了許多關于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論文,這些論文對于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推動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絕大多數的論文都停留在關于建筑設計的理論框架、設計原則及生態學理論對建筑學的指導,國外先進綠色、生態建筑的經驗介紹,缺乏實際工程實踐模式、計算機模擬、環境效果的測試分析。關于農村綠色建筑的深入理論研究較少,工程實踐則更少。建筑中使用的建筑、裝修材料污染嚴重,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持。

3 綠色建筑發展的可行性及發展策略

3.1綠色建筑發展的可行性

環保意識增強。建設施工過程所伴隨的必然是能源消耗過程以及環境污染的過程。隨著近年來全社會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營造綠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為大多數開發商、建筑師追求的目標。人們不但注重單體建筑的質量,也關注小區的環境、室內空氣質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兼顧耐久和價格低廉,也關注材料消耗對環境和能源的影響,因此,傳統的高消耗發展模式必然要向高效的環保型發展模式轉變,綠色建筑應時而生,也符合現今世界建筑行業的發展的潮流。

各級政府和企業對施工過程中環境的控制開始給予應有的重視。一些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已率先通過了環境管理標準認證。通過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一方面促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員工的素質,另一方面使施工過程逐步實現節能、降耗、低污染,為國家、社會和人類的環保事業作貢獻。同時,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選擇綠色建材,適時淘汰落后產品和工藝。

3.2綠色建筑的發展策略

轉變觀念,加深領導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的基礎性職能更為重要,政府應該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管理工作,加大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鼓勵市民使用建筑節能產品(如在房屋裝修時盡可能使用新型節能材料等),并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消費者來嘗試,此外,市場經濟固有的競爭的自發性和無序性必須由政府加以規范和協調。

上一篇: 鄉村振興案例 下一篇: 法律的含義與特征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影视 | 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 | 伊人依成久久人综合网 | 亚洲欧洲非洲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