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建設成果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5 16:32: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字鄉村建設成果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數字鄉村建設成果

篇(1)

2014年11月18-19日,由北京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指導,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首都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研究所主辦的“第一屆北京數字校園與智慧教育學術研討會(BEIC)”圓滿舉行。會議就數字校園的應用現狀和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進行交流,旨在跟蹤國內外相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數字校園與智慧教育應用創新,優化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為相關教育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提供一個開放協同發展的交流平臺。BEIC會議為非盈利會議,將每年進行一屆,會議倡導“領導講話簡短,專家報告務實,企業不設展臺”的宗旨。本屆會議報告人及參會人員來自相關大學、教育部門、研究機構、中小學、企業等。

在主會議報告中,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從環境、模式、體制三個方面談了對智慧教育的獨到見解;清華大學鐘曉流教授從整體上呈現了智慧教育體系架構;友成基金會常青基金苗青主任介紹了將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引進鄉村的雙師教學研究項目;方海光副教授了由首都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研究所和數字化學習實驗室基于近六年研究成果積累為基礎,自主設計和開發的中小學數字校園支持系統E-School,該系統滿足多數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需要,將面向中小學提供公益性使用和支持;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田鵬副主任基于目前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成果,介紹了北京市數字校園建設實踐及下一步推進思路;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主任焦寶聰教授剖析了微課程的現狀,并闡述了如何設計微課程與制作中的若干問題。

在數字校園與智慧教育會場中,報告人包括:北京師范大學李玉順副教授、牛欄山一中何代華主任、明博公司王錦萍、百度公司袁志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阮利副教授、天士博公司王川總經理、中國科學院軟件所力研究員。在新技術教育應用會場中,報告人包括: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尚俊杰副教授、四中網校王偉平主任、互聯網教育學院呂森林老師、英特爾公司劉偉、清華大學杜婧老師、立思辰公司郭丹、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夏時洪研究員。參會專家和人員進行了多種方式的積極互動,還進行了相關內容的主題討論和相關主題的培訓,就數字校園的應用現狀和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參會人員紛紛表示本次會議內容務實,與國內其他相關會議具有完全不同的風格,能夠提供一個積極關注研究和技術的氛圍,促進多方面進行深度的思考,參加本次會議有很大收獲,期待下次會議的舉行。

(本刊記者 王曉明)

篇(2)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全面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后期的管理和養護工作為主要任務,以提升農村公路管理效能為總目標,推動落實政府在農村公路管護中的主體責任,動員全社會參與農村公路的管護,構建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公路管護體制機制,為實現農村公路綠色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支撐作用提供有效的機制保障。

工作目標

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的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與標準體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農村公路管護體制,構建“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三級管養體系,明確農村公路管護主體和責任,落實管護隊伍和管護經費,全面推動我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常態化、規范化、法制化,切實做到農村公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養、養必優良”,確保全區1363公里農村公路(其中:縣道82公里,鄉道242公里,村道185公里,組道854公里)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人民群眾對農村公路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三、工作任務

(一)管理日常化,實現“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1.健全路政管理機構。大力推行區級統一執法,鄉村協助執法的工作方式,建立“區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三級聯動、專群結合的農村公路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加大農村公路日常綜合執法,保障農村公路的完好、暢通。繼續落實鎮有交管辦、村有養護隊,做到機構健全,責任明確。

2.嚴格管理公路兩側建控區。縣道兩側邊溝外各10米,鄉村組道路兩側邊溝外各5米范圍內不得進行建房、臨時搭建等違章活動。落實公路兩側建筑物報批須先經區交通運輸部門(縣道)同意后,住建、國土等部門方能審批建房手續的聯合審批制度。

3.依法保護路產路權。深入開展農村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嚴厲打擊占道經營、私設平交道口、違章建筑、亂堆亂放、傾倒垃圾等占用公路、侵占公路產權的行為,營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

4.構建部門聯動的綜合執法體系。整合交通路政、公安交警、綜合執法、農業、水務等部門執法力量,以超限檢測站點為依托,以鎮、村重要節點為支撐,形成區、鎮、村全覆蓋的道路交通綜合執法網絡。

5.加快推進農村交通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數字化、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共享“雪亮工程”和氣象、水利、國土等信息資源,推動農村公路管理數字化、智能化。

(二)養護常態化,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優良”。

1.建立多元化農村公路養護體制。堅持管養并重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牢固樹立“三分建設、七分養護”的理念,建立縣道縣(區)管、鄉道鄉管、村(組)道村管的三級養護管理模式,實現區有公路管理所、鎮有交管辦、村有養護隊的綜合管養體系,明確縣、鄉、村各級職責。區公路管理所具體負責縣道及其公路附屬設施的日常養護管理,指導協調培訓各鄉鎮做好鄉、村、組道路的日常養護及橋梁管理工作;鎮交管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道管理養護工作,做好鄉村公路及其設施的保護工作;村養護隊負責本村村組道路的日常管理養護,及時進行道路清掃和巡查工作。縣、鄉、村三級聯動實現全區縣、鄉、村、組道路管養覆蓋率100%,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優良”。

2.探索農村公路市場化養護。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市場化改革,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按規定采用公開招標投標方式,實行合同管理、計量支付,并充分發揮質量檢測結果評定作用,擇優選定養護隊伍。

3.提高農村公路專業化養護水平。按照“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專業化”的要求,優化現有養護隊伍,對養護人員定期開展養護專業理論培訓指導,建立更加高效、穩定、專業的養護隊伍,擴大作業覆蓋面,提升專業技能,充分發揮其在公共服務、應急搶險和日常管理養護中的作用。縣、鄉、村道的日常養護以及路面修補、橋涵構造物修復等小修技術性較強的養護工作實行專業化養護。

4.積極發動農村群眾參與。構建專群結合的養護機制,將村組道路日常養護納入公益性崗位,優先聘用貧困家庭或個人;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會力量自主籌資籌勞參與農村公路養護。

5.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質量。樹立“建養并重”的理念,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質量管理,確保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80%,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逐年上升。嚴格執行國家和有關標準和規范,統籌規劃建設公路交通安全設施,將公路安全生命防護設施與公路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有效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建立權責明確、運轉高效、監管有力的組織體系,特成立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篇(3)

特別是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X疫情,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搶占先機,大力開展“作風建設大提升,營商環境大優化,產業項目大促進”活動,全市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躍居全省第4位。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我市在產業項目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還比較突出,項目數量不多、投資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仍需更多大項目好項目的強力支撐。

要堅持高技術引領,增強發展動力。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著力引進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項目,轉化一批科研成果,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新興產業、優質企業聚集,助推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要堅持高水準引進,釋放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市先后成功舉辦湘商大會、“匯智聚力·建設X”懇談會、綠色農業數字鄉村互聯網大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擦亮了X名片,打響了X品牌,拓寬了招商渠道。

要按照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新要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產業招商,強化園區招商,堅持精準招商,圍繞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十大新興優勢產業鏈建設,大力引進產業鏈上下游及配套企業在益設立企業總部、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運營平臺,推動形成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競爭力。

篇(4)

城市科技的創新

城市社區的重塑

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不可否認的是,在城市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面臨一系列挑戰: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發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無序擴展會加劇這些問題,最終侵蝕城市的活力、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

聯合國人居組織1996年的《伊斯坦布爾宣言》強調:“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臨的種種挑戰的發端,不論是擁擠、污染、犯罪還是沖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進程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之間各種關系的失諧,長期的失諧,必然導致城市生活質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為此,2012年上海世博會將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訴求。

篇(5)

關鍵詞:

鄉村旅游 信息視覺化 設計流程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變化,鄉村旅游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選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更多的時空障礙,其傳播方式和途徑發生的量的超越和質的改變。信息視覺化設計將一系列信息數據轉化成視覺圖表或圖標,使繁復的信息更有效地傳遞給信息受眾,以實現“用視覺去思考”的最終目的,實現信息的高效有序傳播。

一、研究背景

旅游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鄉村旅游作為新興的旅游產業,成為政府關注的焦點,因其明顯的特色和多樣的性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為社會熱點。2006年我國把旅游主題確定為鄉村旅游年,這更加凸顯了鄉村旅游的重要性。2014年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提到,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規范鄉村旅游開發建設,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黨的十發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充分利用美好鄉村建設成果,經營美好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十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緊密聯系十建設美麗鄉村的號召,以鄉村旅游推動新農村的建設,實現鄉村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雙贏。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轉變,使得鄉村旅游市場日趨活躍,對鄉村旅游的需求日趨增長,人們對鄉村旅游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信息視覺化設計是區域旅游發展和區域形象塑造的重要載體,該研究可提高鄉村旅游信息化程度,更好地宣傳和推廣旅游資源,擴大影響,在區域范圍內,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和要求,為新農村走向信息型城市綜合體的轉變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為其他區域鄉村旅游發展提供現實參照,還可為區域內其他產業的信息視覺化設計提供示范。

二、鄉村旅游信息視覺化

(一)鄉村旅游

我國的鄉村旅游活動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接待活動。真正意義上鄉村旅游的興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鄉村旅游是在鄉村地區開展的旅游活動,即旅游開發的行為發生在鄉村地區既包括以鄉村事物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也包括以非鄉村事物,如觀光資源、溫泉和宗教場所傳統資源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是城市與荒野間連續體內人們文化特點的旅游。鄉村旅游最大的吸引力是與城市不同的環境,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與生態旅游結合起來,形成鄉村旅游自身的特點,主要的客源市場是都市居民,是以農業文化景觀、農村生態環境、農事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風情為資源,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特產、度假于一體的旅游活動。

(二)信息視覺化

信息視覺化是對大容量信息整合、歸納,從而進行視覺設計的―種方法,其本質是從抽象數據到視覺化結構的映射,是交互式的視覺展示。信息視覺化的目的不僅僅是視覺化的一種手段,最終是要實現從視覺化中進行數據挖掘,為決策服務。鄉村旅游信息視覺化是旅游信息呈現的獨特途徑和形式,是對信息架構運用藝術化、視覺化的方法和手段,是實現清晰的信息傳達、有效溝通及使用。

三、鄉村旅游信息視覺化設計流程

鄉村旅游信息視覺化以市場調研為依據,實施社會需求的分析,以數據庫的建立為基礎,通過信息篩選與整合,利用視覺轉換與表現來實現。

(一)社會需求分析

社會需求分析是人們借助各種途徑了解和掌握并分析相關信息的能力。社會需求分析的質量和水平,是信息視覺化設計的前提,也是信息視覺化設計的驅動力,其水平直接影響整體水平。社會需求分析主要借助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和信息收集來完成,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以及大量文獻信息、電子信息、網絡信息的收集整理。

鄉村旅游的社會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社會需要哪些鄉村旅游信息視覺化,或者說哪些鄉村旅游信息可以通過視覺化,以提高人們旅游的方便快捷,這就關系到鄉村旅游數據庫的建立以及信息的篩選與整合;二是社會需要怎樣的鄉村旅游視覺信息,即通過對鄉村旅游信息的視覺化設計能否實現積極準確的引導人們,提高鄉村旅游的服務,影響人們旅游中的出行、游玩、休閑,甚至影響人們的旅游決策,這涉及到信息的視覺轉化及表現。

(二)數據庫建立

信息是人們傳達意思的內容。信息由一系列有效數據組成,數據是信息的原始形態。通過這種數據按一定程序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加工才能產生有助于實現特定目的的信息。數據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是數據的內容。數據庫的建立主要是對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并實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想要對什么信息進行視覺設計,就決定了要收集怎樣的數據類型,即這些數據是數量的、序列的、范圍的還是什么等,最重要的是要弄清這些數據與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是否存在本質的聯系。

鄉村旅游信息視覺化,通過視覺傳達設計的相關原理把信息視覺化、符號化、圖表化,使信息更方便、快捷地傳達。鄉村旅游數據庫包含鄉村旅游的方方面面,主要分為兩大塊,即鄉村旅游消費者信息和產品信息。消費者信息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消費者旅游動機,一般來講劃分為三種(農事活動為主――回歸鄉村、休閑度假旅游、村寨景色為依托的環境旅游――生態綠色的鄉村旅游、農村文化風俗為目的的旅游――體現為舊地重游、實踐學習的旅游形式);二是消費者消費意向水平;三是消費者喜好。產品信息涉及到五個方面:一是屬性:根據消費者鄉村旅游動機,目前的鄉村旅游產品的主要類型有:休閑旅游(農家樂、漁家樂)、觀光旅游(觀光農業、科技觀光、古村落觀光)、收獲品嘗(采摘節、垂釣)、學習體驗(夏令營旅游)、運動休閑(溫泉、高爾夫球、攀巖)、以及復合產品等;二是規模:占地多大、客容量多大、同時可接納住宿、就餐人數等。三是特色優勢;四是位置和交通;五是價格。以上信息數據,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形成一個鄉村旅游信息平臺。

(三)信息篩選與整合

信息的篩選和整合是將已經收集到的信息依據設計的目的,選擇有用的、有代表性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是一個由繁到簡的篩選過程。毫無保留地將全部信息呈現給讀者是不合理的,也是沒有意義的。在信息網絡時『弋,我們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如何使我們更方便地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信息還需要加以分析、解釋并表達,信息篩選和整合的質量嚴重影響信息結構及視覺化設計的整體效果,建立明確、合理、清晰的信息關系是信息篩選和整合的關鍵。

鄉村旅游涉及到的信息包括很多:旅游位置、景點特色、消費水平、條件、行程等;在信息篩選與整合的過程中,首先要設定涉及目標,突出中心概念;其次要對已經收集的信息進行認真的篩選,去粗取精,保留最有價值的信息,或者說受眾最感興趣的鄉村旅游信息,比如:鄉村旅游景點分布、景點特色、線路等。通過對鄉村旅游現狀的調研,分析其旅游資源、客源信息、線路信息、交通信息等,通過對信息的篩選和與整合設計,使得信息的傳達更明晰有效。

(四)視覺轉化與表現

信息視覺轉化與表現是指將信息形式轉化為視覺形式并合理表達,即信息內容的視覺轉化與表達。信息是抽象的,如何對信息進行視覺轉化和表現是信息視覺化的核心。信息通過視覺轉化使信息傳達更方便、準確、更易識別,因而更有魅力和價值。鄉村旅游信息的視覺轉化主要通過視覺信息圖形(圖標)、視覺信息圖表、視覺信息地圖三種形式表現。

1.視覺信息圖形(圖標)

康德說:“繪畫、雕塑甚至還包括建筑和園藝,只要是屬于美術的視覺藝術,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圖樣的造型,因為造型能夠給人帶來愉快的形狀去奠定趣味的基礎。”圖通常表達一定的視覺內容所要傳達的信息,而形是一定內容上的適合形式,具有形式美的表現力,圖形所要表達的必定是具有內容的美的形式。鄉村旅游信息涉及到旅游主客體的方方面面,如何使旅行者在繁雜的信息中快速、準確地鎖定所需信息,視覺信息圖形(圖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將鄉村旅游的特征、旅游項目、客容量等通過圖形(圖標)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得人們能更加快捷地捕捉信息,為決策服務。

2.視覺信息圖表

視覺信息圖表是以數據為依據而設計出來的,表現事物的客觀內容、信息含量大,視覺信息圖表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其內涵也遠遠超過語言所能表達的范圍。理查德?烏爾曼首次提出“視覺信息圖表”的概念,他將視覺信息圖表設計看作是一種構造信息結構的方式,認為信息結構設計師的根本任務是設計對信息的表達,即信息結構設計師應該能夠提取復雜環境和信息中的內核并將其以清晰、美觀的方式呈現給受眾。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傳達方式,將文本形象化、時空層次化、信息秩序化,通過對圖像、文字、符號、色彩等視覺元素的綜合運用來處理一些單靠文本或數據很難解釋的信息間的相對關系,并試圖通過視覺語言提高信息傳達的感染力、豐富性及交流的效率。

鄉村旅游視覺信息圖表不限于常用的數據圖表,它所涵蓋范圍更大,它將鄉村旅游信息量化,將視覺審美藝術與準確的鄉村旅游數字文本信息結合在一起,用適當的視覺語言將數字與數字間的關系有效地組織和歸納,形成既生動又容易識別的圖表格式,使人們以最少的時間消耗和最大的趣味性去閱讀鄉村旅游的信息,幫助讀者理解過于乏味的描述性文字。

3.視覺信息地圖

視覺信息地圖的設計關鍵在于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要到達的目的地,因此,信息地圖是一種做減法的設計。視覺信息地圖是人們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重要資料。鄉村旅游信息地圖可解決區域范圍類旅游的信息傳遞。主要有鄉村旅游區域分布視覺信息地圖、鄉村旅游交通線路地圖、旅游項目特色地圖等。日益發展的鄉村旅游業使得人們對鄉村旅游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如何通過鄉村旅游信息地圖一目了然的找到目的地才是一張好的視覺信息地圖的標準。

篇(6)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157-02

河北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間,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和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 246.9hm(142平方公里),主峰歪桃峰海拔2 118米,為燕山山脈主峰。森林覆蓋率93%,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成為京津地區的綠色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養地。1984年建立河北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5年加入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建設和發展,使霧靈山各項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基地”、“全國林業科普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范單位”。近幾年,霧靈山保護區管理局走出了一條以保護為宗旨、積極開發、永續利用、自我完善的新路子,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以保護為根本,確保生物多樣性安全

霧靈山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金雕等陸生脊椎動物173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人參等高等植物1870種,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座“物種基因庫”。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既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資源。因此,保護好霧靈山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成為保護區管理局的根本首要任務。

1.建立起了完善的資源保護體系。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區—管理站及社區護林組織形成了較完整的資源保護組織網絡和管理體系。管理局—管理區—管理站—管護人員層層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采取學校家庭聯動式防火宣傳模式,經常性的深入鄉村開展聯防工作,每年組織周邊鄉村干部召開一次“護林防火聯防會議”,與周邊鄉村和護林員簽訂防火責任狀;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防撲火能力建設,成立專業撲火隊組織,完善防火裝備;加強宣傳教育,張貼宣傳標語、出動防火宣傳車、利用鄉村有線廣播等多種形式宣傳,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觀念深入人心。

2.建立起了森林防火和資源保護電子監測系統。使保護區真正實現了防火監測數字化,資源監控網絡化,防火指揮科學化。

3.建立起了完善的資源保護制度。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的指揮、宣傳、撲火和案情偵破系統逐步完備,值班住宿、防火瞭望、電子監測等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目標明確,責任落實到位。

由于資源保護成績突出,保護區管理局先后被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授予“森林防火先進集體”和“三年無森林火災先進單位”,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森林資源管理先進單位”。

二、科學規劃,積極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霧靈山自古以來就是一座中華名山。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遍游霧靈山。明洪武年間,中丞劉伯溫曾到霧靈山巡視,并留下巨型摩崖石刻“霧靈山清涼界”碑。清順治二年(1645年),霧靈山被清王朝劃為 “清東陵”的后龍風水禁地,封為皇家風水寶地。時期,多次派高級領導到霧靈山組織抗日活動;、、姜春云等先后到霧靈山視察。

霧靈山是大自然的縮影和沙盤。在平地里從南到北幾千公里的植被變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致變幻,只需在這里從山下到山上幾十公里便可以盡情無遺地展現出來。在海拔落差1 600余米范圍內,從山下到山上依次排列松櫟混交林帶、闊葉林帶、落葉松云杉林帶、亞高山草甸灌叢帶,帶譜界限清晰,季節分明,規模宏大,景色壯麗,集峰、石、林、泉、瀑、澗與各種野生花卉為一體,是座立體式的多資源的大花園,形成了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人文古跡為點綴,自然景觀于人文景觀渾然一體、風格獨特的山水畫卷。

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霧靈山周邊地區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局按照“核心區管死,緩沖區管嚴,實驗區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編制了《霧靈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規劃方案》。在保護區實驗區開發了仙人塔、五龍頭、龍潭、清涼界四個生態精品景區150多個景點。

目前,霧靈山生態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已具備一定規模,年接待游客20萬人,年經濟效益1 000萬元,年社會經濟效益3億元。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就業、產業調整、百姓致富創造了新亮點,為地方經濟發展拓出了新的增長點。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

霧靈山保護區已完成一期、二期、三期等基礎設施建設,使保護、科教、交通、旅游等系列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為保護區多功能的發揮創造了良好條件。

1.管護設施不斷完備。投資1 600萬元完成了防火指揮中心工程、基層管理區、管理站工程、落松臺至清涼界防火公路工程建設。

2.旅游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投資7 000多萬元建成了龍潭景區觀光索道工程、防火、旅游公路的硬化工程、精品景區建設工程、山門、生態博物館工程。

這些工程的建設為保護區實現更快更好發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為保護區躋身全國一流的自然保護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50千米的生態旅游和資源保護公路工程,徹底解決了制約霧靈山森林防火和生態旅游發展的瓶頸;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工程,集實時監控與遠程指揮于一體,使霧靈山森林防火自動化、資源監控現代化水平居于全國領先;生態標本館的建成,成為展示生態建設成就的“窗口”和開展生態道德教育的基地;旅游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使旅游景區設施更加完善,更加具有知識性和參與性,使霧靈山真正成為了享譽京、津等周邊地區的生態旅游勝地。

四、依靠科技,促進保護區快速發展

篇(7)

蘇春海: “十二五”期間,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設以“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以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到位

目前,全省中小學的生機比超過6:1,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校均計算機擁有量每年以11%的速度遞增。全省所有高校、98.6%的普通高中、96.9%的初中、90.5%的小學建成了數字校園,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 77.1%以上的高校建成覆蓋部分校園的無線網絡。江蘇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覆蓋全省所有高校、13個省轄市、102個縣(市、區)和所有鄉鎮以上中心校,并和全省所有市、縣(市、區)教育城域網實現高速互聯。

2.管理平臺、資源平臺和網絡空間建設成效顯著

目前,已實現全省所有教育機構、學生和教師數據的全面入庫及與教育部相關數據庫的有序對接,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中職教育學生信息已全部入庫,學生資助系統、高考巡考系統運行正常。教育卡項目試點地區不斷擴大,將于2015年底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全部中小學生教育卡的注冊工作。全省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已覆蓋所有階段和全部主干學科, 截至目前,平臺教育資源數量380萬節課、資源訪問量2.2億人次、下載達4767萬次,平臺總訪問量3.8億人次。平臺的特色應用書香江蘇讀書網站提供的電子圖書達3184多萬冊,訪問人次達1.59億。網絡空間建設有序開展,全省職業學校已依托江蘇職教公共服務平臺創建學校空間147個,領軍人才空間139個,教師空間5091個,學生空間17184個。

3.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幅提升

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開展網絡管理員培訓,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網上培訓,每年通過網絡注冊培訓教師超過10萬人次。網絡備課、授課、教研、學生和學校管理已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常態。我省教師在全國多媒體大賽、信息技術創新大賽等競賽中表現優異,中職組在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中實現五連冠。2015年5月,我省以“智慧教育 點亮未來”為主題參加了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展覽,展示江蘇省教育信息化成果,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聯合國教科文總干事博科娃的好評,并獲得展會四項大獎中的三項,兩項排名第一。

4.教育信息化統籌推進力度持續加大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和《關于推進智慧教育的實施意見》,統籌推進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省教育廳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成立江蘇教育信息化產教聯盟和江蘇教育信息化專家指導委員會,指導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設。各級財政努力加大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優質資源建設。

與此同時,我們還面臨一些挑戰。隨著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必然對教育發展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對傳統教育的重生而非顛覆。首先需要厘清教育領域哪些工作是互聯網的專長,哪些工作是傳統教育要承載的,明確工作認知,才能讓傳統教育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迎來新的騰飛。其次頂層設計仍需完善,雖然我省已印發了《關于推進智慧教育的實施意見》,但具體實施路線圖和時間表不明朗,省市縣三級職責不明晰,工作任務不具體,經費保障、體制機制等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

記者:為積極推進智慧教育建設,江蘇省于2015年率先在全國以省政府名義頒布《關于推進智慧教育的實施意見》,請您就此解讀下智慧教育內涵以及其重點建設內容。

蘇春海: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級形態,是信息時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抉擇和必由路徑。智慧教育以“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數字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智慧校園建設,整合優化教育管理應用系統,集成推送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和文化建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著力構建社會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廣泛開展城鄉社區遠程教育,推動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

我省智慧教育重點任務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建設工程:

1.實施智慧教育環境提升工程

(1)建設智慧校園。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創新應用,建設覆蓋學校日常運行各個環節的高速有線、無線網絡及各種智能信息終端,建立電子身份及統一認證系統,構建課堂教學、教師教研、學生學習、管理評價、家校溝通、學校安全管理等一體化智能化的校園環境。全面使用或對接國家核心系統、省級通用系統,建成符合國家標準規范的各類特色系統,實現對學校師生、教育教學、科研、資產等的智能化管理。

(2)提升“寬帶網絡校校通”水平。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省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的服務性能,省、市、縣、校四級教育網絡實現高速互聯。

(3)打造省級智慧教育云計算服務平臺。為全省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務便捷的資源服務和信息服務基礎平臺及網絡運行環境。省、市、縣、校平臺分級管理、互聯互通,保證運行安全、服務及時、應用有效。

2.實施智慧教育資源共享工程

整合推送蘇派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省智慧教育云計算服務平臺,通過多種方式推送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采取匯聚、自建、共建、引進、購買等形式,建設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教師教育的課程資源和自主學習資源,建成一批能夠體現江蘇特色的精品數字化課程資源。制定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標準、規范和質量評價辦法。

3.實施智慧教育應用融合工程

(1)探索智慧教學新模式。開展智能化信息生態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試點,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中小學“e學習”試點基礎上建立智慧課堂示范點,開展慕課、微課、翻轉課堂、電子書包等新型教學模式和新型載體的試點示范應用。基于教育大數據,積極開展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

(2)推進智慧管理和智慧決策。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和應用規劃,鼓勵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依托省級教育數據中心開展數據挖掘,實施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學決策。加快建設學生管理類信息系統、教師管理類信息系統、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類信息系統、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類信息系統及其他業務管理類信息系統。

4.實施智慧教育人才培養工程

(1)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推進基于網絡的城鄉、學校之間結對幫扶,引導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學科教研、遠程研修和學術交流合作等。

(2)培養智慧型學習人才。創建智能化學習生態,使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每一名學習者的學習生活,讓每一名學習者都能夠便捷獲取最適切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努力培養適應“互聯網+”和智能化信息生態環境、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記者:為何將江蘇省智慧教育云服務平臺作為推進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主要功能有哪些?目前取得哪些建設成果?

蘇春海:智慧教育云服務平臺是在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優化、演進、迭代進一步建設的平臺,通過中小學教育卡實現用戶身份認證統一管理,注重資源整合、數據共享、應用融合及服務推送,打造“統一、開放、高效”的智慧教育云平臺,實現教育條件網絡化、教育內容數字化、教育管理智能化,能夠實施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協作學習、泛在學習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學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智慧管理。

江蘇省智慧教育云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建設省級云計算數據中心”為依托,構建全省智慧化高性能高可靠的教育基礎設施環境;二是以“建立省級公共軟件統一數據服務平臺”為重點,提供智慧化聚合式共享型數據服務;三是以“建成云+端應用服務體系”為突破口,滿足用戶“隨需而變”的各類應用服務,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管理、教學融合。

其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已在如下方面取得了進展:

一是量化幼兒園評估與建設規劃:通過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掌握全省各地各級別(省優、市優、普通)幼兒園的學生就讀、辦學力量、師資情況、收費情況,各類統計數據直接作為幼兒園評估的參考。同時根據系統中采集到的幼兒園地理位置信息,通過地圖可視化方式直觀展示幼兒園的分布,為新建或改擴建幼兒園提供決策依據。

二是促進中小學規范辦學:通過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落實教育部關于中小學學生“一人一生一號”和省教育廳“一人一籍、籍隨人走、終身不變”管理要求,從而控制學生的無序流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

三是規范化中小學招生考試:義務教育階段提供學生基本信息導出功能,各市可以導出和本地中招系統結合對中考報名進行有效性驗證,高中學籍系統直接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報名以及高考報名系統進行實時對接,以學籍系統數據作為判斷學生是否有學籍的依據,保證了招生考試報名數據的準確性。

四是優化師資隊伍建設與規劃:通過全省教師管理信息系統,掌握各級學校的教師的基本信息、學歷信息、工資信息等各類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已為師范畢業生就業情況、音體美教師配備情況、鄉村教師情況等重大師資決策或行動計劃提供關鍵性的數據支撐。

五是精確化事業統計:在每年進行教育事業統計年報工作的時候,各業務處室參考各個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對相關統計報表進行審校,并可通過數據庫間聯合交叉查詢,生成特定需求的數據分析報表。

記者: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建設一直走在國內前沿,您認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關鍵要素有哪些?

蘇春海: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我認為其關鍵要素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加強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統籌建設教育專網和省級教育網群,繼續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為建設智慧教育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加強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統籌建設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優質資源省級云平臺、大數據中心。三是加強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四是加強應用驅動、融合創新。創新“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師生教學、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篇(8)

在湖州的農村,農家樂已經成為較常見的農村旅游經營實體。一家一戶的門面,幾間裝修簡樸的客房,加上可口的美食和農家田間的采摘樂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家樂成為都市人放松的去處。據了解,2016年一季度,湖州市接待國內游客1645.32萬人次,實現旅游經濟總收入155.03億元,同比增長51.29%,其中鄉村旅游游客超過600余萬人次。

數字是對湖州鄉村旅游人氣的最佳詮釋。2016年5月15日至16日,第七屆中國?湖州國際生態(鄉村)旅游節暨絲韻南潯文化旅游節在南潯舉行,這是湖州市迎來的又一個國際旅游盛會。近年來,湖州市以浙江省鄉村旅游專項改革試點城市為抓手,圍繞“強功能、提品質、塑文化、聚人氣、促產業、富百姓”的鄉村旅游發展思路,著力通過鄉村旅游“湖州模式”和運行機制的培育與創新,深入開展旅游體制改革創新,全面推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

體制之變

體制創新是諸多形式創新的關鍵,體制創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湖州市委、市政府順應旅游經濟發展新常態,于2014年組建了湖州市旅游委員會,為旅游經濟重塑新動力。

據了解,湖州市旅游委員會的組建,實現了職能、機構、編制、職數、經費的“五個增加”和體制轉型,明確由旅委統籌管理全市休閑旅游產業,專設了鄉村旅游處和產業促進處,為全國唯一。與此同時,全市新增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14個,確定交通、規劃和農辦三個部門的領導為職數內的旅委兼職副主任,推動完成了市縣兩級旅委體制的全覆蓋。建立了市旅委代表市政府對36個部門和5個縣區7個主體的年度綜合目標考核機制,初步形成了“統籌規劃、統籌產業、統籌執法、統籌考核、統籌營銷”的大旅委體制,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目前,除了組建市旅委,安吉、德清、長興也都設立了旅委,真正實現了市縣旅游體制的全覆蓋,體制創新走在了全國前列。

配套設置旅委的體制創新,配合湖州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以及鄉村旅游利民富民的功能,湖州市于2013年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統籌全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與管理的湖州市鄉村旅游事業發展中心,2014年又設立了鄉村旅游處,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湖州市旅游行政執法支隊,三縣兩區均設立了獨立的鄉村旅游管理辦公室。

目前,湖州市鄉村旅游已構建四級行政管理體系、部門聯動體系、四級行業協會自律體系、四級旅游行政執法體系四位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和管理的“大體制”,為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消費環境、品牌影響和營銷水平提供了保障。在全國創新建立了鄉村旅游提升發展工作推進的“領導聯系、季度例會、督查通報、專題會商、年終考核”五項制度。

周末,在莫干山海拔300多米的德清勞嶺村,西坡29號民宿的主人錢繼良已在忙碌地接待客人。房間并不便宜,一幢民居房一個晚上標價,工作日5000元,周末7000元。可即便如此,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住客還是絡繹不絕。錢繼良說,來的最多的一個回頭客,不到4年時間,來了15次。

民宿經濟紅紅火火,與湖州市旅游部門在全國率先建立鄉村旅游標準大體系密不可分。近年來,該市起草了《湖州市鄉村民宿管理辦法(試行)》,先后出臺了鄉村旅游集聚區、示范村、示范農莊、示范農家和鄉村民宿(“示范洋家”)五項認定標準,推動湖州鄉村旅游規范化、體系化、標準化發展。德清縣正式提出《鄉村民宿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德清標準”,為全國縣級(縣、市)第一家。2014年8月6日,國家旅游局將安吉縣列為第三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區)。

發展之新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湖州市充分吸收和轉化了大都市的市場需求,實現了旅游發展與都市圈發展之間的深度互動。湖州鄉村旅游發展之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得益于其在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了自身特色優勢,通過差異化定位,使其成為長三角地區的都市后花園,在區域經濟中實現了現代化發展的特色之路。同時全市還以周末休閑、異地養老、養生度假等為核心功能,發展了一批高品質的鄉村旅游產品,成為都市消費中心和休閑度假中心。

服務引領鄉村旅游發展聯動機制基本形成,走在全國前列。2010年,湖州牽頭成立長三角鄉村旅游聯盟,先后成立了浙江分會、江蘇分會和上海分會,目前該聯盟已成為中國旅游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副會長單位,聯盟成員已達300多家。同時開設了“中國鄉村旅游網”,推行了“長三角鄉村旅游推介會”“長三角鄉村旅游營銷月”等活動,積極融入長三角都市圈并實現區域合作互動發展。

去年,市旅游委員會又成為亞太旅游協會會員,并且在第六屆國際鄉村旅游大會上,推動建立了國際鄉村旅游聯盟,對引領鄉村旅游大聯動機制構建發揮了重要作用。

什么是中國鄉村度假的“湖州模式”?鄉村度假的“湖州模式”是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的建設成果,以鄉村旅游為切入點,差異化參與都市圈分工,走出了一l城鄉一體化、農民就地城鎮化、鄉村就地現代化、農業就地產業化的生態發展之路,是工業化后期區域創新發展模式的新樣板、新典范。并出現了以“洋家樂”帶動的“洋式+中式”模式、以美麗鄉村帶動的“生態+文化”模式、以旅游景區帶動的“景區+農家”模式和以休閑農莊帶動的“農莊+游購”模式等鄉村度假旅游的四種模式。同時還形成了德清東部水鄉鄉村旅游、長興水口茶鄉鄉村旅游、安吉中國大竹海鄉村旅游、吳興濱湖鄉村旅游、南潯潯練鄉村旅游等十大鄉村旅游集聚示范區。

湖州一直有著“把人從都市圈模式帶入休閑度假模式”的神奇魔力。比如德清,莫干山上有著200多幢別墅,風格各異,無一雷同,有“萬國建筑博物館”之稱。山下,不少村民閑置的舊房,經過改造成了個性化的“洋家樂”,周末累了就找一處休憩;比如長興,可選擇做一個吃貨,嘗嘗當地特色的碗,僅水口鄉顧渚村就有437家農家樂,老板和藹可親,做的菜也是一等一的地道;比如安吉,除了可以去《臥虎藏龍》、《蝸居》、《如意》等電影電視劇的取景地游玩,還可以去中張村的農耕館及尚書土干村里解讀下農耕文化。

湖州不僅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鄉村旅游標準體系,更是讓當地鄉村度假模式成為全國示范。作為“中國鄉村旅游第一市”,湖州品牌已經打響。在市旅委看來,亞太旅游協會決定把國際鄉村旅游大會永久駐足在湖州,原因也在于此。2014年,國家旅游局主導出版了《中國鄉村度假新模式DD湖州鄉村度假的實踐探索與理論觀察》一書。專家贊譽:“湖州模式是我國鄉村旅游創新發展的典型樣板,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經典濃縮,是探索新型城鎮化的成功范例,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典型樣板。”近年來,來湖州考察鄉村旅游的政府代表團絡繹不絕,2015年,全市已接待來湖考察鄉村旅游的團隊500多批。

走向國際

篇(9)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7.01.015

云南省位于我西南邊陲,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較為成熟,旅游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將云南省定位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為加快云南省綜合實力的發展,打造云南省在“一帶一路”中的樞紐地位和西南窗口作用,勢必要從旅游產業入手,優化其旅游空間布局,進一步完善其產業體系,本文從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玉溪市著手,從玉溪市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出發,提出優化旅游空間布局和完善產業體系的舉措,以玉溪市旅游空間優化和產業升級為抓手,由點到面,發揮出云南省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優化旅游空間布局

(一)優化產業布局

玉溪市在現有“一體兩翼”的總體布局下,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打造“一核、三湖、四城、三大精品旅游線、五山一河特色旅游產品、十大精品旅游項目、一個生態自然民族風情旅游帶”。

1.“一核”――紅塔區

將城市建設與旅游景區建設緊密融合,建設一批高品質、綜合性會議會展中心,建設一批標志性景區、高端度假酒店聚集區、購物街區、美食街區和娛樂街區,建設“現代宜居生態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建成云南省較強的商務會展和文化休閑型現代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成為承接昆明、輻射三湖地區、帶動滇南區域旅游發展的旅游集散中心。

2.“三湖”――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

堅持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科學保護和開發三湖區域。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以三湖各具特色的資源景觀、文化內涵和湖區產業特點,以撫仙湖―星云湖試驗區為重點,結合“三湖生態城市群”建設,建設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集群、高品位游服務設施,生態自然觀光體驗旅游產品集群,建設成為各具特色的高原湖泊旅游區。

撫仙湖:以試驗區建設為基礎,建設多業態高端休閑度假旅游、康體運動旅游產品,提升祿充、孤山等現有大眾休閑旅游產品的檔次和品位,豐富濱水度假產品和業態類型。建設成為國際知名、中國一流的休閑度假旅游聚集區和旅游目的地。

星云湖:充分利用星云湖生態濕地建設、古滇青銅文化和漁文化、漁產品品牌等資源,建設環湖濕地公園,培育特色生態養殖產業,打造湖釣天堂,建設成為以生態濕地旅游、湖釣休閑度假旅游為特色的濱湖、濕地休閑度假聚集區。

杞麓湖:充分利用通海“依山建城、傍水而居”的典型傳統居住文化,秀山、古城歷史文化,生態農業等資源,以山―城―湖歷史文化為依托,建設環杞麓湖生態景觀旅游帶、休閑農業旅游帶和湖濱休閑度假區,建成為以山―城―湖歷史文化休閑度假旅游、休閑農業旅游聚集區。

3.“四城”――澄江、江川、通海、華寧

圍繞三湖,統籌城市建設、集鎮建設與旅游區建設,把4城打造成為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品牌,聯動發展一批特色旅游集鎮。

澄江:依托帽天山古生物化石世界自然遺產和撫仙湖兩大核心優勢資源,融合試驗區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生命搖籃”――帽天山古生物化石世界自然遺產旅游產品,打造撫仙湖北岸濱水岸線觀光游覽步行街、環湖觀光休閑區、娛樂街區,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濱湖生態休閑旅游城市。

江川:依托古滇青銅文化和星云湖,展示“青銅世紀、高原水鄉”,建設一批融生態濕地、高端酒店、休閑酒吧、休閑娛樂、文化展現為一體的沿湖休閑度假街區,把江川縣城打造成為集文化展示、湖濱休閑、生態旅游、避暑休閑等于一體的中國西部知名的湖濱休閑、美食體驗旅游城市。

通海:依托秀山、古城杞麓湖“山―城―湖”資源,農產品和五金加工業發達帶來的商務旅游客源市場,以秀山、古城和古街文化,湖堤景觀特色為重點,建設集文化體驗、休閑娛樂、餐飲美食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休閑區,打造國內知名的山水文化體驗旅游和商務旅游城市。

華寧:依托象鼻、七犀潭、通紅甸鴛鴦溫泉等眾多泉潭資源,桔鄉品牌和華溪、盤溪萬畝柑橘生態風光,古陶文化,塑造生態泉鄉、中國橘鄉品牌。建設一批高端溫泉、冷泉休閑度假產品;融合城市建設,開發民族風情街區、美陶和美食體驗街區、商品購物街區,打造萬畝柑橘生態田園觀光體驗、溫泉主題休閑度假、古陶文化為一體的田園溫泉休閑度假旅游城市。

4.“五山一河”

帽天山世界自然遺產“生命搖籃”古生物化石主題公園、李家山古滇國青銅文化公園、紅塔山工業旅游示范園、龍馬山森林公園、秀山“山?城?湖”文化旅游區、玉溪大河生態城市文化旅游區。

5.“十大精品旅游項目”

太陽山國際度假區、國際干細胞暨醫療度假中心、仙湖錦繡休閑度假社區、撫仙湖國際老年康體養生度假中心(櫻花谷)、撫仙湖國際養生園、仙湖山水國際度假園、九龍晟景、湖畔圣水-悅椿度假酒店、仟龍灣旅游文化小鎮、玉山城度假社區。

6.“一個生態自然、民族風情旅游帶”

哀牢山―紅河谷生態自然、民族風情旅游帶,依托崇山峻嶺、高山飛瀑、多樣性物種的生態自然資源,花腰傣、哈尼族、彝族為重點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建設一批特色觀光體驗、休閑旅游產品集群,打造國內外知名的哀牢山―紅河谷生態自然民族風情旅游帶。

(二)空間功能布局

1.做強中心城市休閑商業特色旅游核心區

范圍:紅塔區。

功能定位:集“生態宜居、休閑度假、康體度假、商務會展、節慶展示、生態觀光”業態多元的旅游目的地;中國“最適宜人居的宜居型知名全景式生態休閑宜居旅游城市和康體休閑度假”自然厚愛-天人諧和的旅游目的地;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都市旅游、國際有影響力的商務會展”輻射廣域的旅游目的地。

建設重點:強化紅塔中心城區的旅游核心職能,建設生態文化、現代宜居生態城市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會展旅游產品集群,建設成為昆玉紅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帶旅游發展核心。重點打造紅塔區企業總部休閑基地、中心城區生態文化、現代宜居生城市休e度假、商務、會議會展旅游產品集群項目。突出重點,實現旅游產業的梯次發展;產業融合,實現旅游產業的規模和效益;區域合作,實現旅游產業的吸附和擴散;城鄉統籌,豐富旅游產業的產品類型;交通優先,縮短旅游的時間和空間;作為全局性核心旅游區,發展目標定位在全國,乃至更大范圍的綜合旅游中心城區和玉溪市旅游集散中心。

2.做大西部生態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帶

范圍:易門縣、峨山縣、新平縣、元江縣。

功能定位:以山地風光、民族文化、生態宜游為特色的旅游帶。

建設重點:自中心城區連接、延伸,建設峨山、新平、元江及易門自然生態、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觀光、休閑旅游集群及哀牢山-紅河谷精品旅游帶,重點打造自然生態、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觀光、休閑旅游集群項目。

3.做精東部湖濱生態休閑度假高端旅游帶

范圍:江川縣、通海縣、澄江縣、華寧縣。

功能定位:以高端休閑度假旅游和歷史文化旅游為特色的湖濱生態文化旅游帶。

建設重點:以撫仙湖-星云湖生態建設與旅游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為中心,結合“三湖生態城市群”,打造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和歷史文化旅游產品集群,建設成為高端休閑、度假、康體旅游帶,重點打造高端休閑度假旅游和歷史文化旅游產品集群項目。

二、完善產業體系

(一)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旅游交通、供水供電、郵電通訊設施建設等,其不僅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也是玉溪旅游文化興市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因此必須結合未來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切實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旅游交通設施建設

玉溪目前雖然已具有良好的旅游交通基礎條件,但在高效、便捷、舒適的旅游交通體系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仍需繼續加強旅游交通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旅游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適性。一是加快從昆明機場至玉溪的高速公路和市內規劃建設的各條高速公路,二是加快昆明至玉溪的城際列車建設步伐。

2.加強旅游供水設施建設

一是加強水源分級保護和管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并對飲用水水源設立三級保護區,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確保一級保護區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Ⅱ類標準,要求執行Ⅰ類標準;二級、三級保護區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Ⅲ類標準,要求執行Ⅱ類標準。二是保障城市和旅游區的供水,主要是加快撫仙湖飲水工程建設,確保沿湖項目嚴禁從湖內取水,最大限度減少當地居民在湖內取水。三是建設凈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加強旅游景區點供水設施建設,對最高日用水量超過500m3的旅游景區點,應采用一體化凈水設備供水;對最高日用水量未超過500m3的旅游景點,以及適合集中供水的旅游區、旅游村鎮等,可設置凈水廠集中供水。同時,加強污水排放設施建設,做到污水集中處理,雨水就近分散,雨污分流和分區排水。

3.加強旅游供電設施建設

目前,玉溪供電較為充足,可基本滿足近期旅游發展用電需求。從近期發展看,重點是根據旅游景區用電需要進行內部配電設置,變配電所供電半徑不超過250m,局部可適當延伸至300m。另外,為節約土地和避免占用過多土地,可將變電站建設在靠近城市的半山,并采用戶外式變電站。

從中遠期發展看,要加強電網建設,電網線路(尤其是旅游景區內電網)應采用地下電纜敷設,原有架空線路應盡量改為地下電纜,以改善規劃區內環境。同時,根據今后旅游景區開發建設情況,供電超過500KV,供電距離超過200KV時,都要增設變配電所等。

4.加強旅游救援設施建設

加強旅游救援體系建設,要完善旅游救援配套基礎設施,形成以救援指揮中心為核心,醫療、公安、武警、消防、通訊、交通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動系統。一是完善救援及醫療服務系統。構建公安、旅游執法和120救援機構聯動模式;并在各個旅游景區設置醫療急救站,配備專業人員和專門藥材、器械,形成小事故景區即刻處理,大事故及時就近送達全市大中型醫院的醫療救援網絡。二是加強水上活動安全救援。主要是加強撫仙湖、新云湖水上救援體系建設,嚴禁游船超載,游客要配備救生衣;所有水域都應設置安全線,建立水上安全監察站并配有專業救生員。三是加強陸上活動安全救援。結合旅游公共標識系統,在所有陸上活動景區的顯著位置設置標志牌,包括中英文對照說明、路標等;對有可能產生游覽危險的設施,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在取得相關監督部門的許可證后方可運營,并且要定期進行質量檢查。

(二)加大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依托全市中心城鎮、高速公路、旅游交通網線和主要景區,按照全省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相關標準,構建以游客服務中心、游客休息站、旅游廁所、旅游公共標識系統、自駕車游營地等5個類別為主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1.游客服務中心建設

在紅塔區、新平、澄江等主要旅游城鎮和游客聚集區建設3個以上集旅游咨詢、交易、投訴等多位一體的一級游客服務中心。

在映月潭、哀牢山、高香茶莊、竹海、撫仙湖、第一高橋風景區等主要景區景點和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分批建設20個以上的次級游客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多方位、全覆蓋、人性化的高標準服務。

2.游客休息站建設

在全市交通主干線和市內主要旅游線路、全市新建的高速公路、二級公路,特別是西部生態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帶沿線,改造或新建50個以上旅游休息站,形成沿交通網線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3.旅游廁所建設

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旅游廁所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在全市重點旅游城市、城鎮、國家A級以上旅游景區和新開發建設的景區規劃新建或改造100座旅游廁所。

4.旅游公共標識建設

以新平旅游標識標牌建設為基礎,完善全市主要交通干道旅游標識和服務指引標志,建成規范統一的旅游公共標識系統。一是在交通節點、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旅游告示牌;二是完善旅游城鎮、旅游特色村的路標和景觀引導標識;三是完善旅游景區的景點說明、景區導覽圖、安全警示,同時參照國際通用譯文,規范旅游公共標識名稱的英文翻譯,并定期檢查和更新。

5.自駕車營地建設

主要依托西部生態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帶和東部湖濱生態休閑度假高端旅游帶,按照《云南省汽車旅游營地等級評定與劃分》建設一批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特色、不同文化內涵的自駕車營地。

(三)加快旅游項目建設

繼續深入實施“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全力推動全市旅游重大重點項目、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規模大、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旅游重大項目,在規劃編制、項目審批、用地供給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和推進。做到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優質旅游項目。

1.抓好帽天山歷史文化旅游項目建設

以全省十大歷史文化旅游項目建設為契機,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經過3年的努力,使帽天山及周邊區域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得到全面保護和有效利用,初步建成一批檔次高、帶動強、效益好的旅游項目,為昆玉紅旅游文化產業經濟帶建設注入文化的靈魂,為打造世界級科普科教旅游勝地、弘揚生命文化的圣潔家園、面向南亞東南亞和國內高端客源市場的休閑養生天堂奠定基礎。

2.積極穩妥推進試驗區建設

全面統籌試驗區保護、治理、開發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堅持保護、治理優先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開發。根據試驗區的資源分布和開發建設條件,在考慮旅游市場需求及政策環境等因素的條件下,實施旅游市場多元化戰略和旅游精品名牌戰略,全面建設能夠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旅游需求的“九大旅游功能區”。力爭接待海內外游客總數達800萬人次。接待海外游客5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4 000萬美元;接待國內游客795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64億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70億元人民幣。

3.抓好其他旅游重大項目建設

以納入省、市政府旅游工作目標考核督查的仙湖山水國際休e度假園、澄江湖畔圣水、太陽山國際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社區、撫仙湖國際老年康體養生度假中心、撫仙湖國際養生園、撫仙湖天湖灣一期項目、撫仙湖藥王谷國際養生度假村、金色撫仙湖九龍國際會議中心、中國云南江川仙湖錦繡、仟龍灣旅游文化小鎮、撫仙湖居樂灣沃森科學園、華夏和諧文化園矣馬谷度假村、玉山城、龍潭清溪、玉水金岸五星級酒店、中國紅濱湖休閑度假旅游區玫瑰灣溫泉度假村、大檳榔園旅游與城鄉統籌暨花腰傣文化產業園、新平五星級酒店及民族文化產業園、南屯湖生態旅游園等旅游重大項目為基礎,進一步建立健全旅游重大項目績效考核體系和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加快推進全市旅游重大重點項目建設,切實發揮旅游項目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行業示范效應。

(四)豐富旅游產品業態

1.積極推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建設鄉村休閑旅游精品

一是結合全省特色民族旅游村及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加強對14個省級特色旅游村建設的指導,打造“一鎮一景、一村一品”品牌。二是進一步完善鄉村特色旅游發展政策措施,加大對積極提檔升級的鄉村旅游經營戶的支持力度,引導和支持星級經營戶提升產品檔次。三是抓好鄉村旅游星級接待單位的評定和星級經營戶的復核管理,提高經營和服務水平,促進“農家樂”向“鄉村休閑度假旅游”轉型升級,推動全市鄉村休閑旅游進一步提升和規范發展。四是結合新農村和特色民族旅游村寨建設,整合農業、林業、水業、民宗、交通、環保、文化、扶貧等部門的項目、資金等資源,集中發展一批高層次的鄉村特色休閑旅游、鄉村生態休閑旅游,全面提升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水平。

2.加快旅游景區提升改造,打造精品旅游線路

一是繼續鞏固創A級景區建設成果,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二是完善城鎮旅游功能,加強城鎮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促進城旅融合發展,全面提升玉溪旅游品牌形象。三是完成玉溪城區美化、亮化、綠化、硬化等工程,加大城區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不斷豐富完善休閑項目和休閑設施。四是加快旅游線路建設,打造精品旅游線路。五是加強與省外市場對接,積極主動了解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引導玉溪旅游產品建設。六是要著力打造精品景區。對現有A級景區進行全面篩選,逐步開展升A級景區工作,將有特色、有潛力的景區進行提檔升級。組織、協調、指導有條件的旅游景區開展標準化建設,創建A級景區。加快開發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景區,逐步打造2~3個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龍頭景區。

3.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一批旅游節慶活動

深入挖掘各縣區民族民俗文化,以現有的米線節、開漁節、蒙面情歌節,花街節、金芒果節能為基礎,做強新平“花街節”,做大元江“紅河谷金芒果旅游文化節”,提升紅塔區“米線節”品質,打造一批全省知名,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旅游節慶品牌。

充分挖掘各縣區的歷史文化資源,發揮其制造優勢,重點打造集實用性、觀賞性、裝飾性為一體具有區域特色的陶瓷、銀飾等旅游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采用優質原材料,培育一批綠色、健康休閑食品。

(五)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1.要與城鎮建設融合發展

結合城鎮上山和發展縣域經濟,多施景區融城之策。城鎮建設要充分考慮旅游功能,把每一個工程都作為一處景觀來雕琢,更多地汲取人文元素,植入旅游基因,賦予旅游內涵,使城鎮建設風格個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風景化,使城鎮文明和旅游發展功能互補、互為支撐、和諧推進。

2.要與文化建設融合發展

加快推動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歷史文化資源的旅游化進程,將10大歷史文化旅游項目做成精品,將文化主題園區做成范本,將全市特色演藝、節會等多種載體做成品牌,使無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統化,促進旅游品位提升。

3.要與產業建設融合發展

圍繞高原特色農業、工業跨越發展,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積極盤活各類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促進旅游與工業、農業、林業、水利、體育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加快發展工業觀光旅游、農業觀光旅游、體育賽事和康體健身旅游等旅游新業態。

4.要與鄉村建設融合發展

以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為依托,加快推進14個旅游特色村的提升改造和5個少數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較高水平的民族特色村寨和鄉村旅游點。以澄江玉溪莊園和新平櫻花莊園為基礎,加快開發建設一批環境優美、特色鮮明、功能齊全、層次較高的精品旅游農莊。以提升改造農家樂為重點,著力技術先進具有更高檔次和水平的鄉村庭院旅游產品,使鄉村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大舞臺。

5.要與生態建設融合發展

緊緊圍繞“美麗玉溪”建設,大力推進國家公園、生態旅游示范區、旅游循環經濟試點的開發建設。積極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態旅游,全面開展綠色旅游建工作,評定認證一批生態景區、綠色飯店。鼓勵旅游者樹立綠色消費意識,倡導低碳旅游,形成文明健康、節能環保的消費方式。

(六)強化智慧旅游

目前,我國龐大的網絡受眾使得互聯網早已成為廣告、營銷、分銷等服務的重要渠道。互聯網和網站技術在旅游營銷中同樣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加強玉溪旅游電子政務網建設,在硬件上實現政府網站旅游平臺、旅行商游覽組織信息平臺、旅游目的地信息平臺的共同構建,在軟件上實現旅游資料的實時更新,推進網絡咨詢、網絡查詢、網絡游覽、網絡模糊預訂等新興業務,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網絡平臺、城市數字展示平臺等全方位網絡營銷玉溪旅游。同時,全力推進智慧旅游的新模式。玉溪旅游市場營銷應積極引進先進的網絡技術,構建實施智慧旅游模式,即全力實現旅游營銷的“四導”服務。

導航――開始位置服務。將位置服務(LBS)加入旅游信息中,讓旅游者通過GPS導航、基站定位、WiFi定位、RFID定位、地標定位等方式隨時知道自己的位置;讓旅游者及時了解所處位置的交通狀況、停車場狀況及其他相關信息等,體現了直接、主動、及時和方便的特征。

篇(10)

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文化的有效投入不斷加大,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基層文化設施建成使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實現均等化、標準化。一方面,城市文化建設彰顯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很多城市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這些文化設施在造型上凸顯了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在服務上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大餐。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縣區以及規劃建設文化中心的越來越多,文化建設成為城鎮化推進中的重要成果。鄉鎮(街道)規劃建設新的文化站,爭創國家先進,熱情高漲。村(社區)在規劃中整合黨員教育、宣傳文化、科學普及、團委婦聯、體育健身等資源,推進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根據自身條件和當地群眾文化消費習慣,建設鄉村大舞臺、文體廣場、多功能文化服務廳、文化長廊、社區書屋等等,受到老百姓的廣泛歡迎。以這些文化陣地為依托,城鎮化推進中豐富了當地文藝創作、演出的內容和形式,也吸引了更多的城鄉居民參與到各類文化活動中。很多地方結合自身實際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藝術精品,在基層廣泛巡演。城鎮化的發展,拓展了各類大型文化活動舉辦的范圍。以往主要在市縣城區舉辦的活動,采取分級舉辦、設立分賽場等方式,延伸到城鎮開展,大型的廣場文化藝術節、民間秧歌會等層層舉辦,群眾參與度高,熱情高漲,形成了城鎮化的群眾文化節會品牌。城鄉群眾利用鄉村大舞臺、文化廣場等自發的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廣泛參與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氛圍正濃。很多地方開展“鄉村記憶”工程,組織申報“鄉村記憶”名鎮、名村、名街和“鄉村記憶”博物館。縣一級廣泛開展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鄉鎮建設歷史文化紀念室,村居籌建村情民俗展示室,這些工作的開展在城鎮化推進中尤為重要,他們是留住鄉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方法。城鎮化過程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非遺”、手工藝項目得到重視和發掘,與鄉村記憶一樣,非遺、手工技藝是城鎮化推進中最容易消亡的文化元素,借助城鎮化的推進,探索實現產業化路子,重新找到了出路。

城鎮化發展中文化需求的變化

上一篇: 網絡輿情監管工作 下一篇: 創客教育內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高潮激烈 | 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 亚洲成Aⅴ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亚洲aⅴ日韩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 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久97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