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6:29: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未能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
受傳統教育體制影響,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部分音樂課堂依然是以教師為主體,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教案展開的,過分強調教師主體地位,夸大教師主觀價值,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談及對某音樂作品的理解,備課時音樂教師對該問題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學生回答如果與教師想法一致,就會得到表揚;相反,一旦學生觀點與教師想法相左,就會被認為是錯誤的、不可取的。這種課堂教學的危害是極大的,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價值,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答案“標準化”“唯一化”,遏制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2.教學模式單一、封閉
與其他學科相比,音樂教師自身魅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更為顯著,從這一角度來看,對音樂教師提出更高要求。音樂課本身是一門集藝術性、趣味性、開放性于一體的學科,但目前我們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封閉的問題,在教學目標上過于強調學生學習成績,教學模式上缺乏與其他音樂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動活潑的音樂課漸漸公式化、定義化、流程化,教師教起來“煎熬”、學生學起來枯燥,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缺乏保證。
3.強調專業性,忽視欣賞性
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過度追求教學進度和升學率,與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將音樂課作為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強調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將大量時間、精力耗費在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紹上,而忽視了對音樂本體的關注,未能認識到音樂本身的欣賞價值和意義。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在對音樂課的認識上發生了扭曲,漸漸地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出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品質的策略分析
針對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小學音樂教師應主動更新教學理念,明確小學音樂教學目標,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推動素質教育前進步伐。具體來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教學主體,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樂園,在課堂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今天的音樂課不再是學生接觸音樂的唯一場所,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無時無刻不在輸出音樂,通過日常生活音樂的積累,小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音樂喜好和修養。音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轉換,明確自身不再是單純的音樂理論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音樂興趣及審美情趣形成的引導者。只有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表達、思考,以學生為中心,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的形成。
2.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
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主動跳出傳統教學的條條框框,不斷開拓創新,力求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多樣化。具體來講,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制作音樂手抄報、音樂賀卡等方式幫助學生從另一種角度理解音樂;充分利用校廣播臺的作用,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且富有欣賞價值的音樂作品,并對作品加以解析,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達到音樂教育與欣賞的目的。
3.關注音樂本體,重視音樂欣賞,培養審美意識
就音樂本身而言,它屬于一種高雅藝術,欣賞音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音樂本體,重視音樂欣賞,通過優化課程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透過音樂作品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走進作者創設的情境,感受音樂本身所表達的情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今天的音樂環境較之過去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音樂知識獲取已經不再單一地局限于音樂課堂,傳統的音樂教學已經遠不能適應現代化音樂課堂教學的要求。作為課堂教學實踐第一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小學音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音樂素養,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反思性教學是借助集體的智慧進行群體反思的教學,以“兩個學會”為目的,既促進教師,又發展學生,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終極目的,而教師學會教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繼續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學通過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對課堂中的教學目標、理念、內容、方法等方面來進行分析和思考;實踐證明它對實施高效課堂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然而反思性教學應該如何融入到小學音樂高效課堂中去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兩方面努力:
一、抓好備課環節發揮專業素養
高效課堂備課是關鍵,尤其要采用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備課要明確教師“教”的任務,學生“學”的方向,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等。
(一)教學目標要實在,體驗設計要豐富
教學目標太多或太高就會難以實現,教師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反復斟酌、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特性后確定目標。音樂課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體驗要強調身體的參與,要求學生用律動,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說,動手、動腦思考,親自經歷操作,感悟。比如在進行曲教學中,我設計聆聽音樂拍手感受音樂速度和力度變化,模唱《運動員進行曲》,模仿運動員隊列表演,體驗進行曲的節奏旋律美和隊列的整齊矯健美,獲得審美體驗。此外,教學形式要為教學內容服務,老師在備課時預設的越多,課堂中生成的就越精彩。教學形式不宜多,只要每個環節自然、順暢、水到渠成即可。
(二) 巧設問題,精備教語
課堂中有效性地提問能引起學生探究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堂中要提問什么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哪些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有效的,課堂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都是我們要預設的。提問要簡單、直接、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這樣才不會造成老師精心的引導而學生卻無人能回答問題尷尬。
教學語言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學語言的風趣幽默,優美精練能讓學生產生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虛假的教學語言、簡單幼稚口頭禪等都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三)多媒體使用要合理,學生自主學習要常態
多媒體課件視聽于一體,直觀形象,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欣賞樂曲《游擊隊歌》時,由于歌曲的時代與學生現實生活距離太遠,對音樂的理解及情感表現上有一定差距,這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抗日游擊戰士開展游擊戰的畫面,塑造抗日戰士的形象,展示抗日戰士生活情景等,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樂情緒。當然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因為音樂教師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多媒體”,往往教師激情的演唱,一段優美的舞姿,一曲悠揚的樂聲都可能會讓學生終身難忘,與學生零距離的表演更具說服力。還要多設計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環節,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經過大腦的深入思考后,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讓學生有積極地、深層次地情感體驗,把被動的學習心態轉化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變個人競爭為小組競爭,從而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
二、堅持反思行動養成良好習慣
(一)養成寫教學反思的習慣,記錄自己對課堂的點滴體會
常規教學因為是教師平時教學經驗的積累,所以不能突破原來的教學束縛。而反思性教學能體現出教育創新,反思性教學強調“兩次反思”,一是將教師已有的經驗上升為先進理念;二是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教學理念。在自我反思中進行教學研究,在專家專業引領下進行,在集體備課中進行;這些都可以通過教學日記記錄下來編成精彩的教育故事,發表在教學博客中,進行網絡交流,提升推廣;當然網絡交流也要用辨證思維去理解和吸收,不能為別人不切實際的想法所左右,要從實際出發,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教學行動計劃。
(二)相互聽課,多聽常態課
觀察和分析同行的教學活動,從中學習各自優點,查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疑惑進行研討,再逐一解決問題。音樂課的根本還是“音樂”,應該讓孩子在感受和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喜歡上音樂,學會對音樂的欣賞、審美以及表達能力。在音樂課堂上掌握音樂的知識和技巧只是一種手段,教師更應該重視通過音樂作品來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音樂形象,因此教師本身更應該要先把握好音樂形象才能做到準確地傳授。音樂語言應該貫穿課堂的始終,讓學生專注于音樂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聆聽音樂,從中受到美的洗禮。
(三)觀摩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課堂視頻,是培養教師自我意識的有效方法
通過視頻的觀摩和教師間的討論能夠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教師在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時,經常是陷入自我意識之中,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問題,而通過對他人課堂的觀摩和討論交流能夠為自己提供借鑒從而進行反思。觀看其他教師的上課情況能夠引發聽課者的思考,發現別人的有點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時,教師在課堂中還應多多的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對課堂的優缺點很有發言權,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還是挺有思想的。
總之,反思性教學是落實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要從興趣入手,使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進行民主教學,讓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環境,通過學科群體資源開發,解決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增加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內容,這對于學生人格的健全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多運用反思性教學的模式,使教與學達到最佳組合,達到最優的互動教學。當然,反思性教學的實踐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的,它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教學難題也不會一次性就能完滿的解決,當我們再回頭過來思考的時候,新一輪探討又開始了,更高水平的探討也因此而不斷發展,不斷促進我們的教學實踐和教師的進步。
一、學校音樂課堂現狀
我在學校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一臺鋼琴、一組多媒體設備,教師用鋼琴彈奏所學歌曲,學生跟著琴聲和多媒體課件學唱,構成了當下學校音樂課堂中最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可是,我們這種教學方式和過程能否真的達到我們課程標準所提到的“弘揚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從最初的音樂學習,就培養了“鋼琴的耳朵”;“多媒體的欣賞模式”。即使我們的教材里有民歌、滲透了民族音樂,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只能叫做“模仿”“觀賞”而不能做到真正發自內心的“學唱”“欣賞”。由此,鋼琴和多媒體奠定了學生們對聲音的默認“好聽”標準。由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他們愛聽鋼琴和多媒體音樂,而聽到民歌和傳統民族器樂就會覺得“難聽”“聽不懂”甚至哈哈大笑。
二、重視方言在民歌教學中的使用
以民族音樂學的視角,從民族學人類學的理論出發,首先要弄清楚何為民族性,不能把鋼琴彈唱民歌就叫做音樂課堂有民族性。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地理文化不同的風土人情,構成了各種不同的方言語調,《毛詩序》中曰“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知音樂由語言而生,不同方言音調在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音樂風格,我們講民族性,應該首先從語言這個角度出發。
我曾經在課堂上教唱《瀏陽河》這首湖南風格的歌曲,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湖南湘潭的同學用方言來讀一下歌詞,全體學生一同模仿。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湖南方言的風格特征,進而激發“原汁原味”演唱湖南地方風格歌曲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感受到祖國音樂文化的豐富多彩。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聽到湘潭話后非常感興趣,引發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模仿。最后我提取出湘潭話中幾個代表性的字音如:路(lou四聲)、個(guo四聲)、出(qu一聲)等運用到歌曲演唱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唱原汁原味的湖南民歌。
三、將民族樂器作為學校音樂課的常設
在河北民歌《回娘家》的欣賞課上,我將二胡帶到課堂,在引導學生欣賞時,改變以往教師打開多媒體設備播放,學生被動觀看的方式,采用教師邊拉二胡邊唱歌曲,學生注意力被完全轉移到教育者身上,他們不僅專心的聆聽著,目光也一刻不離我手中的二胡。最后的一遍,學生們竟然主動跟隨我的琴聲唱起來“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在實踐中對比兩種教學效果,是非常顯而易見民族樂器加入后的優勢的,民歌欣賞中的民族性完全依靠民族樂器的加入做到了:學生在這節課中,不僅欣賞了現場版的民歌民樂,學會了演唱《回娘家》,同時直觀體驗到了二胡這件民族樂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可謂是一舉多得。這節課民族樂器加入的良好效果引發了我的思考,我開始想到用民族樂器代替鋼琴,作為學校音樂課堂中的常設在音樂教學中使用。類比鋼琴的特性,如:聲音洪亮,音準穩定,可為樂曲配伴奏,音域寬廣不受轉調限制,是否可以使用民族樂器中的笙、揚琴、古箏來代替其功用?從教學樂器開始改變,從小就培養學生“民族音樂的耳朵“,引起學生對民族樂器的重視和對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身心的共鳴,真的要比一味地使用鋼琴和多媒體設備要更有利于音樂課堂的民族性滲透。
四、現存問題反思及建議
強調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強調考試公平的呼聲越來越高,相關政策也在近期也不斷出臺。隨著素質教育思想走進初中課堂,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尋找強化考試科目與協調文化科目之間的平衡點,以期實現全面型學生的培養。新課改后,音樂課程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學校納入初中課程,作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手段。在此過程中,音樂課程設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及時反思初中音樂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思考出解決之策成為音樂課程改革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有人說,音樂作為另一種形式的語言,能起到緩解壓力、愉悅心情的作用。誠然,校方在初中階段為音樂課提供學時,肯定也不乏這方面的考慮。但我們必須承認,在將音樂教學落實的時候,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學校、教師及部分學生對課程意義理解不深刻
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承擔著文化傳播與人文教養的作用,所以音樂課程也可被稱作是一門充滿人文性的課程。從課標要求來看,設置音樂課的目的除了教授基本樂理知識,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就是要提高中學生的人文情懷,使他們學會欣賞美。然而,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不少學校跟學生將音樂課當作了聽歌時間。對他們而言,樂史上的經典篇章毫無意義,其吸引力甚至不及網絡音樂和流行歌曲。音樂課成為空有形式,缺乏內容的課程。同時,部分中學對音樂教師也并不重視,音樂教師少,專業性不高的現狀也使得音樂課很難真正打動學生。
2.教學形式相對古板單調,缺乏創新點和吸引力
相較于小學時期在音樂教室聽著鋼琴伴奏上課,初中生的音樂課顯然無趣的多。對大多數初中生而言,音樂課就是老師在前面用錄音機放一曲音樂,而后簡單講評一下音樂家的創作內涵。由于初中音樂課堂缺乏實踐性,使得只有通過演奏、歌唱等多各環節才能全面體會的音樂失去了被學生體會的機會。老師在前面唱獨角戲,學生在座位上枯燥的聽,這種模式讓學生難以理解那些深奧難懂的知識,也讓他們失去了對音樂本來的興趣。
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水平的措施
社會的快速發展給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也使得學校不得不在初中生音樂教學上花費更多功夫。對開始形成個人學習方式的初中生而言,通過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鞏固和提升音樂表現能力,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及人文內涵的提升是相當必要的。因此,針對初中生的音樂課堂教學,也應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1.改革傳統教觀念
從某種程度上說,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就是要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而這種有效性的提升可以從多方面予以實現。社會對素質教育的高要求決定了音樂、美術等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養成和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傳統模式下的教育難以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這種情況下,教育觀念的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四位一體的模式,改善傳統模式下對音樂教學的錯誤看法,以正確的思想觀念投入到課堂教學來。形成以學生興趣為核心,著眼學生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陶冶學生性情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2.校方對教學目的有更為明確、清醒、直觀的認識
初中階段的音樂課程,是以陶冶情操為目的,愉悅身心為效果的,是面向全體學生,而非單獨培養音樂人才的課程。是以,只有讓每個學生都能從音樂中感受快樂,將他們的音樂的認識從紙面帶到生活,才能讓音樂課程真正發揮作用。對學生而言,想提高音樂教學的成效,就必須樹立以興趣為第一動力的基本理念。愈發繁重的課業負擔可能讓初中生很難將有限的精力放在與中考無關的課業上,也讓他們很容易忽視音樂這門學科。但當他們對音樂產生興趣,一切就會變得截然不同。事實上,只有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與音樂保持緊密聯系,學會在音樂中享受人生,釋放自己,才能實現用音樂美化生活。將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與教學內容、個人經歷乃至生活經驗集合起來,站在欣賞的角度感悟音樂,才能在體會音樂的同時實現對人文素養的升華,推動音樂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
3.設置更為合理的初中音樂課程,培養學生興趣
以往課堂中枯燥乏味的內容很難引起學生共鳴,也在無形中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音樂老師需要以更新的上課方式來調動學生興趣,同時構建師生間的和諧關系。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學校應在課程預設時就盡量減少教師照本宣科情況的發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強學生對基本樂理和樂器的學習。除理論內容外,盡量增加授課環節中的實踐與討論環節,讓學生有機會談論、學習甚至演奏自己喜歡音樂,進而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提問,課中討論,課后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設問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把握本節課的內容要點,通過設計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上課過程中的討論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讓每個人都參與進程中,避免產生老師講課,學生不聽的狀況。事實上,討論的過程也是師生互相交流融入的過程。因為討論往往能使人更快更直接的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它能激發學生思考的角度和層次,使思考變得更為全面。課后反思則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事實上,反思的過程也是一種強化的過程。受限于課時,學生很容易遺忘上節課所講的內容,而反思這一環節恰恰彌補了這一點。反思實現了課堂教學的縱向延伸,它以興趣為紐帶,將課堂教學的成果轉化為更好的教學質量,實現了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小結
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水平,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時展的需要。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即將走向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而這條道路注定是漫長而充滿困難的。總而言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學校、學生、家長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只有構建起更好的教育環境,給個性更多的展示空間,充分調動其學生興趣,才能最終實現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目標――即音樂與文化、社會、民族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音樂 有效教學
一、音樂課堂教學現狀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的視、聽能力較差,對于老師授受的知識并不容易引起很大的注意,時間久了還出現分心 、坐不住等現象,甚至煩躁情緒也會出現;有些神經發展遲緩或神經功能障礙也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出現動作過多、情緒不穩、大聲怪叫、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種課堂問題。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很重要,有的老師教學方法簡單,沒有引起足夠的興趣聽課,學生不積極配合。例如:教學內容安排過多或過少,講課的速度過快或過慢;表達能力欠佳;缺乏活力等,有些教師則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做出過敏反應,處處設防,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壓抑,甚至害怕,這樣一來,不僅無助于維持課堂秩序,而且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情緒。尤其對于低段學生來說,更容易產生因害怕老師而實際效果并未見好的現象。課堂常規是每位老師都應該對學生進行訓練 ,以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有序學習,但音樂課是一門審美性、靈活性、活動性都很強的課程 ,有其獨特的特征。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樂課中嚴格的學習常規。新課程理念下,我們雖不再崇尚傳統教學中那一味求靜、求齊的課堂模式,但也絕不能不顧課堂教學實效而追求“參與、互動、共鳴”,在這個基礎上,有效地發揮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優勢,打造新型課堂。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常規就非常重要。
二、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1、課前準備要充分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自控力較差,老師的那種恐嚇式的說教對他們無動于衷,在他們的印象里不知道什么是上課準備,只有老師告訴他們才會知道,一開始如果不加以引導,他們的準備習慣是不會很好地養成的。所以,我從新生開始的第一堂課就提出要求,在音樂課前5分鐘,我就來到教室,在講臺上我把所有的音樂用具整齊地放好,做好示范,然后逐一檢查學生。開始檢查時,發現不好的,我盡量避開批評,教給學生正確的做法,并指導學生具體的做法,然后檢查。一段時間后,就可以在教學中使用一些手勢、形體語言來規范學生的言行。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音樂是一個讓人 身心愉悅的事物,所 以音樂學習也要 給學生以享受的美感。音樂課堂一定要營造出輕松 ,快樂的氛圍,從而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小就擁有音樂是美的這種意識。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動機和意識的產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以及語言素質和技能的培養和發展,不僅依賴于學生 自身原有的知識與能力,而且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活動氖圍和環境,音樂教師便是音樂活動心理氛圍的營造者。
3、為課堂上引入多元化的輔助教學工具
多元化教學工具的運用能為課堂注入和維持新鮮感,同時輔助教學,減少教學時間的浪費,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課堂上常見的輔助工具有網絡,多媒體等。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網絡上的資源豐富且利用方便。所以,小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上的音樂視頻資源或者編輯軟件給課堂上的音樂配上生動的畫面、圖片或字幕,展示給學生,使得單一的聽覺感受變為了視聽結合,圖文聲像,給音樂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謎樣一來,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求知欲,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們展開豐富的聯想來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極大地擴展了音樂課的教學客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使小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獲得初步的音樂感受.鑒賞和表現能力。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由抽象走向形象,由枯燥到有趣,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加強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上和完善不足之處,并不斷完善教學過程,就能更好地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提高今后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①總結成功的經驗,將好的案例、教學方法等記錄下來,進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學中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②記錄教學中的失誤。先認真分析失誤的原因,再進行修正,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今后出現更多的失誤。③記錄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是一節課的難點。只有找出學生困惑的原因,再選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提高課堂效率。另外,課堂上的靈感也盡量要捕捉F來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結語
總之,提高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深刻把握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依據小學生理解力較差以及堅持性較差等特點,將抽象、理性的識譜教學轉化為生動、感性的識譜游戲,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融人各種音樂實踐活動,有效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識譜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充分利用音樂教育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
1.教師的音樂課堂導學的引領策略不明確 較之以往的音樂課堂,音樂老師的導學往往比較單一,沒有科學合理的導學設計與思考,它的弊端是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要做什么,又應該如何展示音樂學習的成效,這樣的課堂導學只能算是學生應付式的接受形式,沒有實效可言。
2.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小學生年齡小,學習自覺性差,學習的動機不明確,應付性地完成任務,對自學成果不主動分析,反思學習習慣差等因素都是造成學生的音樂課堂學習效果不好的原因。
3.沒有有效的、統一的評價機制 對學生的課堂自學行為和成果要如何評定?這就需要我們設計一套與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統一的評價機制。
二、設計“導學單”,以“導”定“學”
【材料呈現】以人教版教材第九冊《雨中》一課為例。
《雨中》導學單
1.收集生活中有關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后會出現的聲音,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你能根據聲音想象出怎樣的畫面呢?
2.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制樂器,模仿這些聲音。
我用( )模仿( )的聲音……
3.說一說自己的收獲或遇到的問題。
【我們的做法】我們推行音樂課堂導學的引領策略的教學實踐,要求音樂老師根據教材每一課時,設計“導學單”,導學內容包括:①基礎性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訓練;②嘗試性動手操作的音樂內容;③音樂綜合性應用與拓展等幾方面。學生必須完成第一部分內容,選擇性完成第二部分內容,優生可以嘗試完成第三部分內容。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再對導學內容進行修改、調整,最后形成音樂課堂可用的學案。
【反思】音樂教師在進行新課教學前,考慮到了任務的層次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存在的學習問題,設計這樣的導學任務,引領學生進行課前學習。
⒈挖掘學生身邊的音樂素材,讓音樂充滿孩子的生活 在學生進行音樂學習之前,他們已從生活中、身邊了解,掌握一些所要學習的相關知識,也能時刻感受到音樂的存在,說明他們時時都能接觸到音樂,或多或少都有自己音樂活動經驗。
2.有效生成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問題不再是難題 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能將自己的課前音樂活動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在小組互動活動中多數音樂問題就能解決。
通過學生的親手制作、動手演奏、反思行為,學生對“雨中”的情感體驗更加充分了,感觸也多了,自然學習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了,而學習遇到的問題也自然不再是問題了。
三、設置“評價單”,以“評”促“學”
【材料呈現】
音樂課前導學評價單
綜合評價等級: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請在相應的等級打上)
【我們的做法】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反饋是指學習者通過一定的線索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只有當學習者從他們的學習結果中得到反饋時,評價才能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每節的音樂課教學前幾分鐘,都會引領四人小組對每一位學生的音樂學習、活動成果和行為進行小組交流,并記錄在案。再根據完成情況進行小組互評,互相取長補短,交流心得,并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評價結果記錄在學生的“音樂成長記錄袋”中,以促進學生的自我要求與反思。通過研究,形成有效的、統一的評價機制。
【反思】由于基礎不同,程度不一,學生在完成音樂課前學習、活動過程中,有相同的任務,也有選擇性的任務,有時即便是同一題目,學生的理解和具體做法也不盡相同,如何才能讓學生全方位地展示學習收獲,再現精彩?如何才能更好地以問題促進課堂教學有效生成,改進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呢?
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更好地感悟與體驗音樂文化,使音樂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為主導,要體現示范性,有效控制學習進程
根據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學生參與學習可分為“動態學習”和“靜態學習”兩種形式。“動”指的是學生動手或動口參與學習,其包括“唱”(視唱、演唱),“讀”(讀節奏、歌詞),“奏”(樂器演奏),“演”(律動、表演),“評”(自評、他評、互評)等。“靜”指的是教師講解、引導、示范演唱、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耳聞目睹,用腦用耳用眼參與學習。此外,它還包括“導”(分析、引導),“授”(授知、授法),“聽”(聽辯、鑒賞),“范”(范唱、范奏、范演),“創”(啟發、編創)等。“動”與“靜”都是學生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參與學習的。音樂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先有“靜”才會有“動”,“靜”是基礎,“動”是目的。 “靜”時,教師講授新課,誘導情緒,喚起想象,啟迪智慧。它是“動”的導火索,“靜”啟發了“動”,教師在學生的靜態學習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為了讓學生在“動態學習”中有法可依,有規可循,主導離不開示范性教學手段。“節奏示范”“范唱歌曲”“示范演奏”“示范表演”“示范編創”等等,是學生“聽得到,看得見”的“言傳身教”,這對學生來說是最直觀、最直接的感性認識。學生在參與“動態學習”時,就能從中模仿,動口“唱”“讀”“評” ,動手“奏”“演”。因此,根據小學音樂的學科特點,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要體現出示范性。
二、通過音樂游戲、舞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音樂課,顧名思義是“音”和“樂”的教學,它不像其他文化課那樣傳統地學、按步就班地練。音樂課的形式是以動為主,以情引動,以動助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學生愛玩、愛動這一天性,運用音樂游戲、舞蹈、律動等,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和場面,將具有動感的音樂與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相結合,讓學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動動中去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如選用律動“請你跟我這樣做”,學生聽音樂邊唱邊模仿教師做拍手、打肩、跺腳等動作。以此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在律動中培養樂感,在拍打節奏中發展聽覺,在美妙的情景中發展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又如在欣賞《賣報歌》一課時,我運用音樂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聽音樂模仿報童,讓其他的同學做評判,在一次次評價過程中,學生們興趣盎然,樂在其中,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巧妙運用獎懲措施,喚醒學生學習的潛能
教育本來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在我們的教育中,懲罰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為了維持課堂紀律,保證教學的高效性,我認為教師應同家長對犯錯學生進行科學適度的懲罰,這對學生本身而言就是一種教育。但要注意:一定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錯的就是錯的,不要一錯百錯,全盤否定。通過巧妙的獎懲措施,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和旺盛的學習精力,保證課堂的良好紀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在參與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音樂教學把教科書當成唯一的教學資源,而新課程標準充分考慮到地域、城鄉差異等方面的原因,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上更具彈性,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格局,如童話故事表演唱、音樂家的故事、外國兒歌等。參與學習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產生和發展。音樂的實踐有很多種,如:演奏樂器、唱歌、欣賞、舞蹈、創作等。在各種音樂藝術實踐中也可進行競賽,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五、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而事實是音樂教育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音樂家。俗話說“歌聲乃人之情也”,不難想象,一個毫無感情的人是無法發出悅耳之聲的,人的心理狀態會直接作用在發聲器官上。我們音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給他們創設思維空間,讓他們真正體會作品的意境,這既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也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現能力;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實現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六、注重課堂反思,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在新課程標準中已經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體的行為表現及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對于一個教師,應該說學海無涯,而攀登也是永無止境的。“路應該在腳下延伸”,我們不可忽略了去總結、認識自己一步一步艱難闖過來的路,要仔細地審視自己在前進的道路上踩出來的每一個腳印。因為每一次的經驗,每個細微的成功和進步都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出來的。所以,對教師而言,第一,與課前備課同等重要的是不能忽視課后的回顧小結,第二,在課內外要特別留意學生的反應。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調整自己的狀態,不斷地學習、掌握本學科與教學領域的前沿信息與知識,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課程改革中去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如今小學的教育現狀下,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音樂教師的個人素養,緊緊抓住課堂40分鐘,才能做到“低負高效”,才能發揮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性,從而促進音樂教育在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曉藝.用音樂陶冶孩子情操.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2.田靜.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和探索.成才之路,2008(36).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新的音樂教學應是師生共同體驗、創造、表現和享受美的過程。”而將校園音樂劇融入地方優秀民間故事,因地制宜地結合新教材進行創作、改編,并把演出、評價的全過程引入音樂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課堂教學改革具有創新意義的實踐研究。因此,探索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秀民間故事的方法,結合我校特點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小學兒童音樂劇是海納百川、不拘一格的音樂綜合實踐形式。題材從古至今、由真到幻。在教學上遵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的理念來開展。引導學生搜集地方優秀民間故事,通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創編、排練、展示音樂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實踐中發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和創造才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內容
(一)研究目標
1、調查了解我校學生對音樂劇和地方優秀民間故事了解的現狀。
2、探索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秀民間故事的方法。
(二)研究內容
1、我校學生對兒童音樂劇和地方優秀民間故事了解現狀的調查研究。
(1)針對學生對音樂劇了解與喜愛程度進行課堂觀察 。
(2)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調查、收集數據 。
(3)分析小學低高段學生對音樂劇和地方優秀民間故事了解和喜愛程度所造成的的問題和原因。
2、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秀民間故事策略的研究。
(1)教師轉變觀念,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表演能力的培養。
(2)關注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保護和激發學生創編和表演音樂劇的欲望。
(3)針對小學不同學段,有側重的培養學生創編和表演音樂劇的能力。
(4)針對音樂不同課型,有方法的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劇的創編和表演。
(5)訓練方法輔助,提升學生創編和表演音樂劇的能力。
三、研究思路
首先,以本校各年級音樂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以行動研究為主,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和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將課堂教學與研究工作相結合。在“預設計劃實施計劃回顧反思調整計劃再實施再反思進一步調整……”的過程中,逐步探究出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秀民間故事的有效策略;最后,把課題研究成果在校內甚至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以實現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國內有關小學音樂劇培養方面的論文、著作等,進一步尋找本課題實施的理論依據以及可資借鑒的優秀經驗。通過文獻研究啟迪我們的思想,開闊研究思路。
2、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問卷、課堂觀察、訪談等形式,了解小學階段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音樂劇了解成都,以及他們喜歡音樂劇的情況,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3、行動研究法:在案例設計中側重體現學生參與度,以課堂為主陣地,實踐研究,觀察其有效性和高效性,做好反思和記錄。
4、經驗總結法:通過課堂的實踐,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反思,總結,探求適合我校學生的音樂劇教授方法,真正將地方文化融入到音樂課堂中。
五、研究步驟
研究時間:2018年1月——2020年1月
準備階段(2018.1——2018.6)
這一階段完成課題研究主題醞釀,資料積累,文獻研究。通過召開課例組成員會議,確定主題,選擇課題,制訂研究方案,學習相關理論,挖掘優秀民間故事,為研究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實施研究階段(2018.6——2019.6)
1、專家論證后,修改課題研究方案,根據研究目標和內容確定各年級具體研究內容。
2、根據課題方案進行課題組成員分工,確定各年級研究人員,撰寫研究方案并開展研究。
3、根據研究需要,定期請顧問來課題組指導,保證課題研究的正確方向。
4、每學期開展一次規模較大的課堂教學研討會,一方面請課題組教師上課,其他教師或專家聽課、評課,進行互動指導。另一方面,開展教學案例、論文、反思隨筆的交流與評比。
5、建立課題組月交流制度,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及時有效的交流。探討研究過程中的困惑,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分享研究過程中取得的點滴經驗、成果。群策群力,不斷優化數學語言能力培養教學結構。
6、定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自查,及時整理、積累課題研究材料,作好檔案工作。
總結階段(2019.6——2020.1)
1、在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各種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入手,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2、課題組教師積極撰寫論文、案例、隨筆,編撰課題研究成果集。
1.1教學模式落后,輕視學生主動參與。在許多小學音樂課堂,教師往往還使用單一的授課模式,死板的課堂、結構沉悶的音樂課堂氣氛、師生缺乏互動。教師雖然認真備課,并把教學程序背得很熟練,但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案“照本宣科”,這樣表面上看教學環節緊湊、連貫,但實際上學生整堂課都由音樂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只是呆呆的跟著教師一遍遍重復乏味的唱譜、唱詞,學生根本感受不到音樂的美,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很多教師往往只是注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而對音樂的表現與鑒賞則非常輕視,沒有認識到音樂本質上對人們情感的積極作用。1.2課堂結構不合理,課堂氛圍沉悶。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分為唱歌教學、欣賞教學、以及活動課,每一部分都有它合理的課堂結構。例如唱歌教學的課堂結構至少要是兩段體的結構,動靜結合,在音樂課上不僅要有靜態的學習,更要營造動態的氛圍,但有的教師沒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設計分段式的課堂結構,學生被動的學習歌曲,無法從情感上體驗歌曲,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率低下。
2改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對策
2.1密切師生關系,指導音樂技巧。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優化師生關系,與小學生成為好朋友,幫助小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實現師生的和諧發展。教師還要加強對小學生音樂技巧的指導,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堅持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當講到比較枯燥的音樂知識時,小學生容易感到厭煩,如果音樂教師不考慮學生的感受,仍然繼續我行我素的講課,很可能出現學生厭學的現象。但是如果小學音樂教師能夠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改變課堂枯燥的氛圍,注重與小學生的情感交流,就可以讓小學生對音樂有新的認識,對音樂課堂有新的感悟。2.2深入挖掘教材,激發學習興趣。音樂教材是小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材料,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隱含的知識點,整合教學資源,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環節,幫助小學生快速建立起學習音樂的信心,調動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協調發展。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吃透教材,加強音樂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創造性地進行音樂教學。比如在講《小動物唱歌》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的教育性、趣味性特點,依次播放課件中各種動物的圖片,讓小學生模仿它們的叫聲,然后再播放動物真實的叫聲,以驗證小學生模仿的準確性。緊接著讓小學生聽教師的彈唱:“誰唱歌呀,嘰嘰嘰。”這時小學生會跟著伴奏唱出:“小雞唱歌,嘰嘰嘰”之后利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唱出小狗、小羊、小貓等動物。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使音樂課堂充滿了生機,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教學效果良好。2.3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審美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普及,給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擴充課堂容量,給小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還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講解《新年好》,這是一首英國兒童歌曲,曲調優美、流暢,表現了人們在新年到來之際歡樂歌舞、互相祝賀的愉快心情。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過年的熱鬧景象,讓小學生對音樂課有所期待,然后提問:“過年的時候你們高興嗎?為什么?過新年好不好?”并播放歌曲《新年好》的錄音,這樣他們都認真地聽著,不時地打著節拍,通過教師的范唱,引導小學生用高興的心情去演唱和學習。2.4構建教學情境,突出重點知識。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深入掌握學情,選擇具有童趣的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小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了興趣以后,他們就會非常積極地投入,因而小學音樂教師要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對美的認識,從而實現以美感人的目的。比如在講《我和星星打電話》時,可以這樣引入:“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問一個問題。當太陽慢慢落下,夜晚來臨,你們在美麗的夜空都會看到什么自然現象呢?”然后讓學生把教室門窗的窗簾拉上,通過大屏幕播放星空的畫面,這時一種美的意境油然而生,學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時進行唱歌教學恰到好處,小學生不僅掌握了領唱、齊唱這一演唱形式,還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3結語
總之,音樂是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反思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師生溝通,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許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04):174-175.
[2]張蕾.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6(04):106-107.
一、微n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小學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及“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等。因此,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我們必須對當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采取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使之能夠適應新課改培養目標的要求。
(一)微課的定義及特點
在具體探討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之前,我們必須對“微課”的定義及特點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我們對微課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們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1.微課的定義
國內外不同的專家、學者對微課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微課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國外的專家傾向于將微課定義為短期的課程。而我國首先提出微課概念的學者胡鐵生先生認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
2.微課的特點
在分析微課的定義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知道,微課就是借助一定的視頻載體,且這種視頻的內容是精煉的、形式是精致的、時間是濃縮的,因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視頻格式的特殊性。我們知道,微課的視頻格式必須是流媒體格式。這種流媒體格式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可以在線播放并下載,這樣的話,教師和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零星時間隨時隨地地觀看微課,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觀摩反思和學生的在線學習。
第二,內容的精煉性。微課按照其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微型的課程,因此,微課在選擇最終呈現的內容時,必須選擇那些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來進行制作。在這種情形下,一方面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做到重點突出,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著重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學習,從總體上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第三,形式的精致性。在設計、制作微課的時候,制作者(如教師)必須進行精心地教學設計,從而可以吸引學習者(如學生)或者是其他觀看者的觀看欲望,提升學生對本微課內容的學習興趣。
第四,時間的濃縮性。現在我們常見的微課視頻時長一般為8~10分。而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注意力時間的有限性,因此,我們制作微課的時長最好是在5~8分,這樣才可以在小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對其進行重難點的教學,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二)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我們在了解了微課的定義及其特點之后,就可以得出,微課這種教學模式和我國當前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不同之處,也可以了解到為什么我們現在強調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借鑒微課這種教學形式。
1.教學現狀不佳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而單方面地對小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并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注重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小學生本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也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影響下,不少小學生對音樂學習就會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而這種認知偏差的存在最終會影響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2.當代學生特點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對學習的認知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出表現為:小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主導者,而學生往往作為知識被動的接受者。可是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認識到自身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這就促使我國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模式必須發生一定的改革。
3.微課自身有著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微課作為一種微型的、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其借助了更多動態的畫面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活”起來了,教學形式“活”起來了,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活”起來了。
二、如何讓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現大味道
上面我們分析了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但是如何讓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現大味道呢?下面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以教材為根基制作微課
微課在選擇一定的內容進行設計和制作的時候,必須依據一定的標準,而這種標準主要來源于小學音樂的教科書。對于本文來說,我們在選擇微課的設計內容時,主要參考的就是由花城出版社和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具體到制作環節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將課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情況相結合,使微課的內容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將游戲教學融入微課音樂教學中去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特別喜歡玩游戲。因此,在小學微課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只重視對音樂知識的理論教學,更多地應該是將游戲與音樂教學聯系起來,一方面使小學生對音樂課程感興趣,另一方面增添了小學音樂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小學生參加音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運用微課的模擬功能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
微課與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其能夠模擬出一個相對真實的音樂環境,使學生在這個音樂環境中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同時,由于節奏對小學生音樂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往往注重的是小學生是否學習了唱這首歌,忽視了對小學生音樂節奏的培養。但是我們知道,音樂節奏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才能養成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微課的模擬功能為小學生模擬出一個具體的音樂節奏的場景,對小學生進行節奏知識的針對性指導,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這對于其之后的音樂學習是非常有益的。
(四)構建動態的微課音樂教學環境
小學生的突出特點就是愛動,因此,相對靜止的畫面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要做的只是“聽”老師講,學生的注意力很難保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在微課這種教學模式下,我們就可以構建出一個相對動態的音樂教學環境,從而在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提升他們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最終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微課在小學音樂課中的實證研究
在介紹了如何將微課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后,接下來我們將通過一定的教學設計來對微課如何融入小學音樂課堂進行一定的實證研究。在這里,我們是以花城版音樂五年級(下)《蝸牛與黃鸝鳥》為例,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微課名稱
花城版音樂五年級(下)《蝸牛與黃鸝鳥》。
(二)教學對象
小學五年級。
(三)課時設置
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知R技能目標:理解并學會四二拍;過程方法目標:學會如何進行團隊合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小學生不怕困難、堅持奮斗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四二拍。
(六)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地掌握《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節奏。
(七)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導入新課:在導入新課的環節我們可以借助微課的形式。利用多媒體播放蝸牛、葡萄樹與黃鸝鳥的照片,啟發學生對本次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思考。
3.新課教學:第一,當學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播放《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的音樂視頻,使學生直觀地感受一下《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第二,引導學生對音樂中的蝸牛、黃鸝鳥進行一定的分析。第三,學生跟隨音樂視頻學唱《蝸牛與黃鸝鳥》,并發現自己難以把握的音樂節奏。第四,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指導,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將學生難以把握的音樂節奏進行重復的播放,加深學生對音樂節奏的理解。
4.游戲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游戲,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分別來擔任蝸牛與黃鸝鳥,并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蝸牛的角色和黃鸝鳥的角色進行歌唱。這個時候,可以利用微課創設出相對真實的森林中的場景,更容易把學生帶入到蝸牛與黃鸝鳥的角色中去。
5.教學評價: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一定的評價,同時學生之間也進行一定的自評和互評,全面地了解自己本次在課堂上的表現。
6.總結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中的“蝸牛”與“黃鸝鳥”進行一定的分析和點評,并說出我們從蝸牛身上可以學習到什么,應該避免從黃鸝鳥身上學習到什么。
四、微課對小學音樂課的影響分析
通過對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實證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通過微課這種課堂教學形式,不僅可以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以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最終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微課在設計和制作的過程中就是基于小學生的音樂教材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此外微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特別注重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就能夠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創設出有利于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學習氛圍,這是小學音樂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所不能實現的。
(二)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生由于其生理特征,往往對某一件事情的關注度是有限的。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比較困難。在微課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采用一種相對動態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積極性的指引下,小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為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奠定一定的基礎。
(三)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通過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音樂的氛圍,并充分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小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上,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兩者基礎上,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必然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總之,通過對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魅力的研究,我們不僅分析了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現狀,而且對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在此基礎上,我們著重加強了對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一定的研究,這對于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