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04 16:28: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

篇(1)

關鍵詞: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價值相關性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假設。根據均衡價理論、會計計量理論以及決策有用理論來看,通過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計量能夠為相關決策者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此外,金融危機的爆發減弱了市場的有效性,經濟波動存在,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相關性也會相對減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與股價存在相關性。由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所提供的信息會影響投資者的相關決策,投資者會關注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信息,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2: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披露與股價存在相關性。

2.樣本選取。本文選取了滬深兩市的A股上市公司364家作為樣本,其中深圳市的A股上市公司有137家,上海市的A股上市公司有227家。這其中剔除了資產為負的公司、虧損公司、ST公司等上市公司,因其價值相關性并不明顯或不符合價值相關性標準,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將這些公司剔除。

3.選擇變量。本文選取了一個被解釋變量P,5個解釋變量,1個啞變量。被解釋變量P表示樣本公司i在第t+1年5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的公司股價。解釋變量分別為:①FEPS:出去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后的樣本夠公司i在t年的每股收益;②FBPS:除去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之后的樣本公司i在t年的每股凈資產;③FVPS:樣本公司i在t年金融資產每股公允價值的變化額。其公式為FVPS=YPS+APPS;④YPS:樣本公司i在t年交易性金融資產每股公允價值變化額;⑤APPS:樣本公司i在t年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每股公允價值變動額。啞變量FDD:樣本公司i在t年財務報告中,其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信息披露,若定義詳細為1,若不詳細為0。

4.模型設計。根據選擇的變量可知,本研究主演的研究對象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各個變量每股檢驗的模型:P=a0+a1×FEPS+a2×FBPS+a3×FVPS+a4×FDD+m此模型能夠對上文提出的假設1和假設2進行檢驗,如果系數a3不是0,且其預測的符號為正,那么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則存在價值相關性,對不同年份數據回歸進行分析,得到擬合優度R2如果R22007比R22008大,那么就可以對假設1進行驗證,如果a4系數顯著不為0,則說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披露詳細程度與股票價格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則實現了對假設2的驗證。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樣本數據及樣本變量數據的相關性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可得:2007年與2008年雖然存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但其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相關性并不受到影響,這種相關性存在。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詳細程度與股價在2008年和2007年都存在比較強的相關性,這與本研究提出的假設2相一致。對比2007和2008年數據的回歸修正來看,擬合優度R22007比R22008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數據信息的解釋力相較于2007年來說變弱,因此可以證實本研究提出的假設1。

三、討論與建議

1.討論。通過回歸分析法對滬深兩市364家A股上市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的金融資產計量的價值相關性進行分析,得出結果與討論如下:

1.1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無論在何種經濟環境下都存在,只是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其相關性的強弱不同。在經濟環境波動較大的背景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相對較弱,在經濟環境相對平穩的背景下,其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較強。

1.2投資者以及資本市場對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詳細程度也有關注,且市場對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關注程度較高。

1.3通過研究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與股價呈正相關的關系,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與股價也呈正相關關系。但對于市場來說,兩種不同金融資產價值變動的市場反應并不相同,相較而言,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市場反應要更加強烈。

2.建議。

2.1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方法要堅持。當前仍有部分學者在質疑,公允價值是否是引發金融危機的源頭。公允價值是一種計量屬性,作為一種屬性,公允價值的本身肯定不存在問題,在資本市場出現變化的時候,公允價值只是相對的做出了相關反應而已。在資本金融市場出現動蕩的時候,公允價值能夠為市場中的投資者提供相關金融資產的信息,例如金融資產質量信息等,且這種信息有著真實性特征。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經過我們的研究可以發現,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依然存在,雖然受到影響但卻沒有喪失。基于以上,我們應當積極肯定并堅持將公允價值作為金融資產的計量屬性,堅持采用公允價值進行金融資產的計量。

2.2對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要明確。就目前來看,我國會計準則中對于表外金融工具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要求較為含糊,這種含糊性使得投資者對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信息以及變動細節不甚了解,這對于公允價值相關性有著一定的減弱作用。因此,應當在會計準則中對金融資產的種類以及持有目的進行統一、嚴格的分類,且對于分類之后的每一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持有人的持有數量等相關信息要詳細、單獨的進行披露,以此來提升會計信息的透明度,降低這些被披露信息的模糊性,使投資者了解相關種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信息和變動細節,這樣就能夠增強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2.3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要進一步完善。在我國現行的新會計準則中,對于可出售金融資產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分類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其所用于分類的限制條件過少,這很容易導致企業隨意的劃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說,其后續計量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企業劃分過于隨意,很可能為企業管理者進行利潤操縱提供機會。基于以上,本文認為應當積極完善在會計準則中關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細化分類條件,從而保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根本上杜絕企業管理者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操縱相關利潤的現象。

2.4不斷完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估價技術。市價法是當前采用最廣泛的用來計量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準確性依賴于經濟環境的穩定性,在本研究下發現,如果金融市場和經濟環境有所動蕩,或出現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依然存在,但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相較于經濟環境與金融市場穩定的年份來說,其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會有所減弱,在市價法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的準確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市價會受到市場活躍程度的影響,如果市場活躍程度有限,那么所取得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結果也有限。因此,在市價法的基礎上,還應當不斷完善其他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技術,以此來應對特殊情況的發生,提升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四、結語

本文以上海和深圳兩市364家A股上市企業未樣板,研究了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相應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建議,旨在促進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和金融市場的協調、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首先,與英美等國相比,我國法律對會計舞弊尚未有統一規定,舞弊主體的法律責任和對其懲罰機制亦不健全,這就為那些利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舞弊者留下了操縱的空隙。作為對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的國家機構,證監會、國家審計部門和財政部門的監督是有限的。他們往往只進行不定期的抽查,稽查力量很不充分,給利用公允價值造假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留下施展的余地,而且就算發現問題,懲罰的力度也很小。

其次,從企業內部管理上講,治理結構存在很大缺陷。控股股東往往是國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獨大,通過關聯交易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獨立董事選拔、聘任缺乏法定程序,很難代表中小股東履行治理公司的職責,最后形成控股股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評價自己的內部控制人現象。在關聯交易、非貨幣交易、債務重組中之所以產生利用公允價值進行操縱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企業內部人(包括管理層和控制性股東)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求會計人員按照自己的命令和意圖行事。而且目前我國會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不高,在進行職業判斷時往往會有些偏離。這些人為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運用困難重重。

最后,有關損益的會計核算和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時,現行準則制度規定計入當期損益,從而引起各期損益的劇烈波動,成為經理人操縱利潤的手段。由于這些減值是按照資產賬面成本與各種形式的公允價值孰低來計價的,在企業持有期間減值額會不斷變化,只要企業不出售這種資產,那么它就是已確認未實現的損益。

二、公允價值和金融資產的概念及特點

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應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和風險管理要求,將取得的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分類如下:(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2)持有至到期投資,(3)貸款和應收款項,(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新準則規定上述分類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中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持有時間較短,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回購或贖回,包括企業以賺取差價為目的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為短期獲利以組合方式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符合條件的衍生工具(套期保值除外)。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是指在滿足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規定條件的情況下,企業將金融資產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兩者在核算時的科目都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指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除下列各類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1)貸款和應收款項;(2)持有至到期投資;(3)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三、會計核算處理比較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其相關的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在處置時,其公允價值與初始入賬金額之間的差額應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核算處理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有類似之處,但也有不同。具體如下:(1)初始確認時,都按公允價值計量,但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相關交易費用計入初始入賬金額;(2)資產負債表日,都按公允價值計量,但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不是計入當期損益,而是計入所有者權益中的資本公積,處置時從資本公積中轉出計入投資收益;(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如果持續下降,或者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后,預測這種下降趨勢屬于非暫時性的,可以認定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已發生減值,應當確認減值損失。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在確認減值損失時,應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一并轉出,計入減值損失。從會計核算處理方式中可以看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不管有沒有處置,其公允價值的變動都直接影響公司當年利潤。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浮盈體現在資本公積中,持續下跌產生的浮虧作為資產減值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投資真正實現時才計入投資收益,體現在利潤中。

四、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2007 年上市公司全面實行新企業會計準則,2006 年底滬深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結合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及自身業務特點,詳細分析并披露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后公司可能發生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其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

2007 年4 月3 日雅戈爾公布了2006 年年報,按新企業會計準則調整后的股東權益為73.7 億元,較原準則下的45.5億元增加28.2 億元,新舊會計準則核算下的股東權益差異高達62%!其中主要原因是其所持有中信證券股權大漲所致。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雅戈爾將所持中信證券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調增了資本公積而增加了股東權益。雖然因尚未處置而沒有影響到當期利潤,也沒有形成現金流入,但自雅戈爾公布年報后,其股價一路上漲,在不到3 個月的時間漲幅高達百分之百以上。類似的情況還有南京高科、江南高纖、哈寶熱電、凱迪電力、鹽湖鉀肥等。不難看出,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的計量對股價的上漲功不可沒。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企業對其持有的二級市場上的金融資產,除對被投資單位擁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之外,無論是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都影響到企業的股東權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通過影響當期損益進而影響凈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過影響資本公積進而影響凈資產,推動股價上漲。但是,由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未處置時并沒有給企業帶來真正的經濟利益,沒有現金的流入,企業的盈利、凈資產的增加均不能投資者帶來現金的分紅。

同時,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如果上市公司相互交叉持股,以往的證券分析方法和指標將不再適用,只有通過分析調整后,才能與公司的投資價值相關。但是,一般的投資者都不具有這種調整能力,往往會使投資者蒙受損失。

五、對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影響

其公允價值的取得一般來自二級證券市場,證券市場的價格一日三變,價格波動頻繁,所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雖然由企業擁有,但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卻不能由企業控制,除非金融資產馬上處置,否則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就不一定會流入企業。根據中國證券報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09 年4月28 日,已公布年報的1 503 家上市公司2008 年合計發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475.13 億元,2007 年則獲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82.47 億元。滬深交易所規定每年4 月30 日前披露年報,而2009 年一季度上證指數又上漲了30%左右,投資者得到年報信息時資產已不是年報上的金額。投資者如果利用年報信息對企業評價并作出決策或預測,可能并不準確。而基本準則中規定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是指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預測。所以,目前金融資產的會計計量方法并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

六、對會計信息謹慎性原則的影響

目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的波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股價上漲時,即使沒有處置金融資產,沒有實質的現金流入,公司的業績卻提高不少,從而進一步促進股價的上漲。在牛市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績沒有任何提高的情況下,交叉持股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以通過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形成循環放大的效應,使股價上漲和業績增加相互推動。反之,在熊市中則有循環放小的效應。這不符合會計信息謹慎性原則。當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由于其公允價值波動產生的浮盈放在了資本公積,浮虧則提取減值損失,在謹慎性原則上可謂比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略勝一籌。

七、兩種金融資產對利潤操縱的影響

中國的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在2007 年帶來了中國股市的瘋漲。在2007 年的年報中,有一種現象就是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或兩種金融資產兼有。然而,在2008 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全球股市一路狂跌,中國股市也不例外。2008 年的年報中,又有一種現象就是所有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或兩種金融資產兼有的上市公司,通通都賣掉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僅僅只剩下交易性金融資產。

看到這兩種現象,不得不引人深思,上市公司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其實,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利用持有兩種金融資產來調節利潤。當股市上漲時,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以使當期利潤增加;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為下一年的業績做個蓄水池,同時也可增加當期凈資產。當股市下跌時,賣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使上一期的利潤轉移到當期,來彌補業績的虧損。公允價值在金融資產中的應用,最終卻成了一些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合法權杖,當作平衡業績的蹺蹺板。

八、公允價值在金融資產中應用的建議

為了避免公允價值在金融資產應用中產生的弊端,我認為不妨對金融資產的會計核算處理做以下調整: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不再區分,但仍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

2.在金融資產上漲時,上漲金額不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而計入資本公積公允價值變動。在市價高于成本價格時,股價下跌的損失減計資本公積公允價值變動金額,避免由于公允價值的波動直接在公司的當期利潤表中,也體現了會計信息的謹慎性原則。

篇(3)

關鍵詞 交易性金融資產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優化建議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案例

通過具體的案例深入分析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具體會計核算過程。案例如下:

A 公司2008年12月5日購入甲公司股票100000股,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購入時該股票市場價格為3元/股(假設不存在其他相關費用),該股票在2008 年12 月31 日的市場價格為4元/股,假設A企業2008年度實現的會計利潤400000元,僅存在該筆業務需要進行納稅調整。2009年1月10日,A公司將其持有的甲公司的股票全部出售,價格為4.5元/股。

1.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300000元;貸:銀行存款300000元。2.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期末,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00000 元;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00元。同時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結轉至本年利潤,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00元;貸:本年利潤100000元。

所得稅分錄為:借:所得稅費用100000元;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75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25000元。3.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借:銀行存款450000元;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300000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000元,投資收益50000元。會計準則規定同時還要做一筆會計分錄,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00元;貸:投資收益100000元。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的問題

(一)未明確區分待實現收益與已實現收益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涉及到兩個損益類賬戶: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用來核算實際已經實現的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核算的是未實現損益。在期末時,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者損失要列示于利潤表中。這一程序雖符合全面收益觀和資產負債表觀,但是對金融行業和非金融行業,應該進行區分。

截止2011年末,我國的上市金融企業持有全部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總額的97.33%,由交易性金融資產帶來的收益較多,現行的計量方法,即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本年利潤中是完全合理的,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投資盈利狀況。相反,在非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所持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很少,有必要明確區分待實現收益和已實現收益。

(二)稅法與會計之間的差異加大

采用現行會計準則規定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核算,加大了稅法與會計之間的差異。仍采用上述案例,2009年末,接前面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本年利潤的會計分錄。借:投資收益150000元;貸:本年利潤150000元。仍假設公司2009年實現的會計利潤為400000元,則所得稅的分錄為,借:所得稅費用100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25000元;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25000元。

從案例整個會計核算過程可以看出,企業在年末時應該將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進行對比,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這不僅使會計處理較為復雜,也加大了稅務機關督查納稅的難度。

三、優化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建議

(一)金融行業的會計處理

仍以前述案例進行具體分析,2008年的各項會計處理不變,2009年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不再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即不作以下分錄。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00元;貸:投資收益100000元。

這樣進行會計處理有兩個優點。一是解決了現行會計準則規定的核算方法中交易性金融資產已經不屬于企業,但在期末結轉至本年利潤之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仍有余額的問題;二是期末的時候無需再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進行結轉,簡化了期末的會計核算程序。

(二)非金融行業的會計處理

仍對前述案例進行分析,可以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個科目改為“未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并且由損益類賬戶變為所有者權益賬戶。2008年公允價值變動時,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00000元;貸:未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00000元。期末時不將未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轉入本年利潤,而是直接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2009年出售該交易性金融資產,將未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轉入投資收益。借:未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00000元;貸:投資收益100000元。

這樣的會計處理也有兩個優點。第一,明確界定了未實現損益和已實現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體現在了資產負債表中,未在利潤表中表現出來,不會引起報表使用者的誤解,有助于財務表報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第二,簡化了會計核算程序。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之后無需在期末時再結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只需將投資收益結轉即可。

參考文獻:

篇(4)

一、運用公允價值的必要性

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和大量新業務、新產品的出現對傳統會計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會計準則中財務會計目標的變化(由單一的受托責任觀轉向決策有用觀與受托責任觀同時并存)、貫穿會計準則的核算理念的變化(由收入費用觀轉向資產負債表觀)以及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趨勢變化(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實質性趨同)導致會計的計量模式必然也要發生變化(由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體的單一會計計量模式轉向歷史成本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并存的計量模式)。而基于市場對資產價值認定的公允價值再次大范圍地在具體會計準則中加以運用,將在增強會計報告信息可比性和相關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協同發展。

二、公允價值在非金融資產中的運用

我國會計準則對非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具體準則中。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直接涉及公允價值的非金融資產的具體準則包括:3號投資性房地產、5號生物資產、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12號債務重組、16號政府補助、21號租賃和20號企業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這些準則均謹慎地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即在允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限制。

投資性房地產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時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一是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二是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科學合理的估計。

生物資產準則規定,生物資產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允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應當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二是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作出科學合理的估計。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一是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債務重組準則規定,債務重組除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方式外,其它清償方式下非金融資產的計值均采用公允價值計價: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其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其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在上述兩種情況下仍不能確定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合理的方法確定其公允價值。

政府補助準則規定,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企業合并準則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購買法核算,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所得的資產和負債以及作為對價支付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

租賃準則規定,承租方在租賃期開始日對租入資產計量采用該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

三、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的問題

(一)確認環節存在的問題

非金融資產的計量是否能夠采用公允價值,首先應判斷是否符合各項資產運用公允價值的條件。因此,公允價值的運用是基于主觀判斷的定性因素先于具有量化標準的定量因素,從而使公允價值的確認顯得尤為重要。

從非金融資產運用公允價值的現狀可以看出,我國當前的會計準則中對非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確認的相關規定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確認的條件規定比較散亂,缺乏一致性,如租賃準則中只寫了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在什么條件下采用沒有加以規范;二是確認條件和計量基礎混為一談,如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政府補助和債務重組等4項準則中,對于確認的要求實際上更傾向于計量基礎的要求。

(二)計量環節存在的問題

計量是公允價值運用的核心問題,它既體現著公允價值的實質,又決定了公允價值運用的效果。我國公允價值在非金融資產計量時仍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層級劃分,將公允價值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存在活躍市場,市價即為其公允價值,此層級取得的公允價值是最客觀的;第二層次,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存在類似活躍市場,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決定,此層次雖然存在同類交易的活躍市場,但是如何調整到計量對象的價值具有主觀性;第三層次,不存在前兩種情況的市場,此層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躍市場,需要通過估價技術確定公允價值。

在三個層次規定中,對于“活躍市場”、“類似活躍市場”沒有明確的確認條件,增加了實務中判斷的模糊度。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非金融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不多,更多的是后兩種情況,實務中需要對非金融資產根據類似資產進行調整或采用估值技術。由于非金融資產之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在對這些差異進行調整時,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環境、金融環境、市場交易環境及主體動機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而采用估值技術在實務中操作難度最大:一是實務中對非金融資產的估值還沒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多采用現值的計算模型,模型參數確定的準確性、合理性將直接影響公允價值應用的效果;二是在各項具體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標準的規定各不相同,計量時涉及的多項參數沒有任何指導信息,缺乏統一的規范,操作性不強,從而導致公允價值計量結果的隨意性和多樣性。

(三)披露環節存在的問題

公允價值在確認和計量環節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公允價值本身的主觀性導致公允價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國具體會計準則中對于涉及公允價值披露的內容可以說少之又少。生物資產準則、政府補助準則和租賃準則的披露內容沒有涉及公允價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貨幣資產交換準則也只要求披露公允價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資性房地產準則、債務重組準則和企業合并準則,但也僅限于披露公允價值確定的依據和方法,以及公允價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

可見,雖然具體準則中規定了對公允價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僅根據這些簡單的披露信息難以正確理解和利用會計信息,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入都遠遠不夠。

四、建議與展望

當前我國非金融資產運用公允價值的條件還不是非常成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增強,監管機制的完善以及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深入研究,公允價值計量將成為財務會計未來發展的主要計量模式。

(一)積極推進培育活躍、有序的市場

公允價值有別于市場價格,公允價值的實質是基于市場的一種對資產或負債價值認定的綜合計量屬性,所以活躍的市場是公允價值得以合理運用的一個前提條件。活躍市場的培育,依賴于充分競爭的交易市場,包括資本市場、房地產、生產資料等各類市場,防止行業壟斷地發生,讓交易雙方可以很容易地獲得公允的市場價格及市場信息;同時,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環境,防止利用公允價值進行舞弊,積極營造一個充分交易、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大力開展企業與資產評估機構的合作

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對企業會計人員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對于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人員來說是他們的一個強項,長期的資產評估工作為他們積累了豐富的評估經驗和評估技術。公允價值的計量目標與資產評估的目標基本一致,為了有效提高公允價值估價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企業應該借助專業資產評估機構的優勢,盡量委托資產評估機構對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長期來看,會計界和資產評估界的合作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供客觀、公允的資產價值是二者合作的基礎和目標。

(三)制定全面、系統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

2006年9月,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FASB)正式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FairValueMeasurements),FASB對該公告的原因做了如下闡述:“在本準則之前,公認會計原則中已有公允價值的不同定義以及應用這些定義的有限指南,但這些指南分散于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諸多公告中。指南之間的差異導致了不一致,這些不一致又增加了公認會計原則的復雜性。FASB決定在本準則中考慮這些問題。”該公告主要解決了三個重大問題:公允價值的定義、用于計量公允價值的方法以及有關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

當前我國有關公允價值的規定情況與NO.157號前美國的情況基本類似,這三個問題也是目前我國企業會計實務中面臨的問題。既然美國已經研究并很好地處理了該問題,那么我國也應該積極借鑒美國制定公允價值專項準則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及其應用指南,以便務實地規范指導公允價值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孫麗影,杜興強.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會計研究,2008(11).

篇(5)

一、引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是美國等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結構失衡導致資產泡沫擴大,風險蔓延和經濟失控。經濟能否健康發展,風險能否可控,其關鍵之一是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定價機制[1]。

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機制是關于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原理、結構、關系和功能構成的系統。研究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綜述

金融資產是持有方擁有的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證明債權債務關系的合法憑證。

公允價值是在計量當天,市場參與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收到的價格或轉移資產付出的價格(FAS157par.5)。公允價值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定價,不是由特定主體確定的定價;公允價值是由假想交易(現行交易價格的非實際價格)形成的估計價格[2]。

自1952年馬科維茨(Markowitz)提出資產組合理論(MPT),資產計量研究便拉開序幕。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1970年,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提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M。1973年, RobertMerton建立了資產期權定價公式。1976年,Ross得出:資產的預期收益可表示為多個宏觀經濟因素的“線性組合”。1979年,布理登(Breeden)建立了基于消費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CAPM)。1994年,Shefrin提出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2007年,Peter提出了動態異質模型[3]。2008年,HULL給出確定金融衍生產品價格的方法[4]。

在國內,陸靜,唐小我( 2006) 構造了基于流動性風險的多因素定價模型( LA- CAPM) [5];孫有發(2007)提出了隨機波動定價模型[6];易榮華, 李必靜 (2010)從四類定價因素入手分析股票定價模式[7]。

在上述研究中,人們囿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模型與方法,而對其定價原理、結構和影響因素研究不夠,迄今未發現有一個完整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體系,即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機制。

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機制

(一)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定價原理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定價原理不可能憑空產生,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發展的演變過程昭示了:金融產品“源自”實體產品,因此,金融資產定價與實體產品定價同源,所以,同理。根據公允價值的定義,公允價值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定價,市場由“看不見的手”左右,所以,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定價應遵循“供求定價”原理。

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定價的現實基礎角度看,即使在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純粹的計劃經濟,即使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沒有純粹的市場經濟,事實上,都是一個市場多一點還是計劃多一點的問題。從現實上看,目前“市場多一點”成為不爭的現實。基于這一認識,金融資產定價應以市場為基礎,遵循“供求定價”原理。公允價值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同類資產的脫手 “市場價格”。如果市場上的同一項資產在第一對交易主體之間達成一個價格(最高價),在第二對交易主體之間達成另一個價格(最低價),那么,在第三對交易雙方信息對稱的情況下,經過雙方討價還價,成交價格不會是最高價,也不會是最低價,應該是中位價,而中位表示的是平均的理念。因此,參照同類資產定價可以理解為以同類金融資產的平均價作為這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我們來論證一下上述“平均理念”,第一,在經典的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先生的CAPM模型中,資產期望收益率實際上也是一個平均數,因為在概率論中,期望本身就是均值。第二,既然公允價值作為由假想交易形成的估計價格,當然是需要點估計的,而最一般的點估計就是認為總體平均數約等于樣本平均數,這樣,這個估計價格同樣是平均數。

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情緒波動大、行為顯著地從眾,經濟主體的有限理性變得更加有限。此時,“救市”成為政府“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必然選擇,政府通過干預供應和需求對公允價值計量進行“制度安排”。

但是,根據公允價值的定義,公允價值不是由特定主體確定的價格,當然也不是由政府確定的價格,由政府的“制度安排”得出的“干預價格”同樣不能作為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而只能是對市場價格的“調整”,這仍然離不開以市場這一基礎。總之,金融資產定價遵循“供求定價”原理。

(二)結構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應該是個什么樣的結構?眾所周知,價格是價值的表現,通過研究金融資產價格的結構就能夠了解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結構。亞當·斯密 認為“利己心和競爭的作用使產品的價格和成本不會相差太大”[8],這意味著價格與成本之差存在,這個差數實際上是毛利潤。雖然在亞當·斯密時代,還沒有出現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問題。但是,我們根據上述商品價格和成本的關系,可以推理出:商品價格的基本結構是:成本+毛利,從而,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基本結構也是“成本+利潤”。

(三)影響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主要因素

“看不見的手”決定金融資產公允價值,這在上面已述。除此之外,影響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主要因素有:

1.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準則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準則雖然已有三個層次定價法,但在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定價,其定價方法有待經過實踐檢驗并進一步修訂;在第三個定價層次上,企業有了較大的定價“自由空間”,由此容易產生金融資產“泡沫”,從而影響到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具體來說,由于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待完善等原因,當企業有定價權時,管理層通常會選擇有利于完成公司受托責任的定價策略,以達到既定的目標;當管理者面臨政治影響時,出于降低政治成本的需要,通常會選擇低政治成本的定價方案;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在有機會時,通常會充分利用外部性,盡可能地選擇利潤最大的定價方案。在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有可能面臨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等,這些無不影響到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2.投資者行為

投資者信心波動、投資者心理上的贏利期望、投資者的從眾行為,這些都會使交易中的金融資產價格隨之發生波動,投資者的情緒波動越大,金融資產價格波動越大。當數量巨大的投資者普遍具有從眾行為時,金融資產交易價格會表現出相應的“集中趨勢”,導致金融資產價格的大起大落,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也會非理性地“船隨漿動”。

3.估價模型與計量方法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選擇什么樣的估價模型就得到什么樣的估價,采取什么樣的計量方法就會得到什么樣的金融資產價格。由于估價模型確定欠妥或計量方法選擇不當,會使得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和公允相去甚遠。

4.利率和匯率變動

利率和匯率調整是金融管理的弒手锏之一。由于公允價值是一個折現值,根據未來收益折現來計算,現值直接受到資本市場上的利率大小和外匯市場上的匯率高低影響,通過直接影響現值,間接影響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5.社會與人心穩定

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執政理念下,政府為了保障社會與人心穩定,會采取一些非市場的辦法,對金融資產定價格進行間接或直接的干預,比如,直接提供某些金融產品,此時的金融資產價格是政府的“維穩價格”而不是公允價值。

6.金融、經濟與法律制度

市場價格機制在國家的金融經濟法律制度框架內,按照其自身的規律來運行,但是,市場價格機制并非萬能。因此,政府有時必須對金融資產實行“價格規制”。在政府對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控的過程中,應把政府及其官員的活動納入法制的軌道。如果法制不健全,尋租活動屢禁不止,就會破壞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機制運行的環境,從而影響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四)功能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機制的功能就是保障金融資產價值的公允。通過“刨掉”金融資產的泡沫,促進金融資產交易的有序和公平,為利益相關者提供可靠并且相關的公允價值會計信息,有助于管理與決策,提高經濟主體抗風險能力,促進金融資產的優化配置。

第一,依據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定價原理和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使會計人員處理公允價值會計業務時有理有據,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保障公允價值會計的“信息質量”。

第二,通過為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為利益相關者決策提供支撐,有助于發揮公允價值會計的“決策支持”功能。

第三,依靠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機制,特別是對虛擬資產計量的規制,可以“刨掉”虛擬資產的“泡沫”,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平衡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結構關系,提高經濟主體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

第四,通過發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機制的市場價格功能,實現資本市場中金融資產的優化配置,提高金融資產效率。

四、完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一)緊緊抓住“刨掉金融資產泡沫”這個“牛鼻子”

金融危機的問題出在哪里?實際上出在“泡沫”上,“泡沫”又來自何方?主要來源于“虛擬資產”上面。“虛擬資產”是企業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條件下,將企業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列作待攤、遞延等“虛擬資產”項目,之后在持續經營期間按一定方法分期攤銷轉作費用時,抵減該期間的利潤,并相應抵減應交的所得稅,有的企業利用虛擬資產賬戶作為“蓄水池”,不及時確認、少攤或不攤銷已經發生的費用和損失,粉飾會計報表,虛盈實虧、假盈真虧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某上市公司,三年以上賬齡的應收賬款凈額巨大,債務人被清盤,公司存貨凈額、其他長期應收款、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巨大,公司凈資產為負值。

“刨掉”金融資產泡沫是拉牛出泥潭的“牛鼻子”,抓住了這個“牛鼻子”,牛出泥潭就沒問題了。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修訂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公允價值會計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會計人員處理公允價值會計業務的能力,強制進行“虛擬資產”的內外部審計,嚴查應收賬款凈額,存貨凈額、其他長期應收款、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等項目,擠掉水分。

(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提高中小股東進入監事會的比例,通過協調,發揮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功能。推行合理的信息公開制度,以消除信息不對稱現象,從源頭上治理管理層可能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完善管理層受托責任績效評價體系,專門制定針對虛擬資產審計的責任目標,建立健全對管理層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對不正當利用虛擬資產或增加資產泡沫的行為進行約束,對在抗風險方面取得成效的管理層進行獎勵。

(三)著力對治負的外部性

對治負的外部性的辦法是“堵和導”兩種辦法。“堵”是使企業打消利用負外部性獲利的成本遠遠大于收益,使企業知損而后退,具體可通過在金融監管條例中增加對虛擬資產運用的一些限制性條件和產生虛擬資產泡沫時經濟處罰條款。“導”是采取金融政策,將企業負外部性導向正的外部性,具體來說就是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為了對治企業負的外部性,可以適度引入金融業競爭機制,打破壟斷局面,形成有利消減負的外部性的局面,從而消解負外部性對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影響。

(四)善用利率杠桿

“給一個杠桿,可以撬動整個地球。” 利率調節是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機制控制中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大小。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本質上是一個未來現金凈流量的現值,決定這個現值大小的主要就是折現率,通過調整利率可以直接影響折現率,通過折現率影響計算結果,從而實現對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調控。從宏觀層面上說,如果市場上資產泡沫膨脹,那么可以通過調高利率、緊縮銀根對流通中貨幣規模實施控制,比如說“次貸”量的總量控制,總量控制住了,起一點泡沫也成不了金融危機。

(五)形成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協調機制

以“刨掉”金融資產泡沫為主線,把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金融證券監管委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委員會、會計學會、物價局和企業行業委員會聯系起來,由金融證券監管委員牽頭,開展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協作調研,通過職責分工明確的分項治理和有序協作綜合治理,最終形成較為完善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協調管理機制,發揮其去泡沫、控風險、保經濟和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玉廷.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走向縱深發展階段——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解讀[J] .財務與會計,2010,(6).

[2]葛家澍.公允價值的定義問題——基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57號公允價值計量[J] .財會學習,2009,(1).

[3]Peter, B. H . , Hommesa, C. H . , M anzan, S. . ehavior al heterog eneity in stock pr ices[J] .Jo urnal of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 l, 2007, 31 : 1938- 1970.

[4]HULLJ.C.: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M].prentice hall,2008.

[5]陸靜,唐小我.基于流動性風險的多因素定價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2006,(14).

篇(6)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金融資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金融市場的規模正在不斷壯大。新會計準則規范了很多企業的各類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辦法,并且突出金融資產要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進行計量。最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公允價值在金融資產計量中存在這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果不對此進行解決則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公允價值概述

公允價值,指在一項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自愿的雙方交換一項資產或清償一項基本債務所使用的金額。公允價值也可稱為公允價格、公允市價。確定公允價值的方式有三種:(1)對于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者金融負債公允價值的確定分為三種情況,在估值日有市場報價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市場報價來進行公允價值的確定。在估值日沒有市場報價同時最近交易日后經濟環境沒有顯巨變化的情況下,可以采納最近交易的市報價來確定公允價值。如果估值日沒有市場報價,并且最近交易日后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的,可以依據重大經濟環境變化因素,適當調整市場報價以確定公允價值。(2)對于不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者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的確定,可以參考相類似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市場報價,或者參考買賣雙方在熟悉情況的前提下進行的最近交易中所使用的價格。(3)不符合以上兩種形式,并且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公允價值確定,可以采用具有可靠性的被以往交易的市場價格驗證過且得到市場參與者認同的估值技術。公允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價值,在企業清償債務時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給企業帶來需要轉移的價值。確立公允價值的前提是公平交易,換言之,是自由的買賣雙方在不受各方任何關系的影響,且熟悉情況的基礎上商定形成的價格。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一)對企業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影響。財務報表的編制是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反映方式,而具體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會計信息的報表為資產負債表。上述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前提條件是這些金融資產均具有可靠的市場價格(在活躍市場有公開報價)、或有確鑿證據證明其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安全可靠的。但是在我國業會計準則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其市場價格的確定是以當期最后一個工作日的收盤價為準,還是以當日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均價作為參考標準。因此,會導致同一項金融資產在不同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揭示的價值不同,同一企業對同樣的金融資產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市場價格為依據時也會出現不同的價值,進而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二)對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成果的影響。首先,交易性金融資產無論是在取得時還是在期末時均以公允價值計量為準,它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借助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計入當期損益,對企業的當期利潤產生影響,但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本身所反映的是沒有實現的收益,從而導致企業利潤表中所陳述的利潤并不是企業的實際盈利水平。其次,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時,其變動的差額直接計入資本公積,這種計量對持有該類金融資產期間的利潤總額沒有影響,但當企業出售該項金融資產時,要將原計入資本公積的公允價值變動額轉入到投資收益,則會影響到出售當期的利潤及成果。同時,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形成完全取決于管理者的意圖,在實質上隨時可以出售,因而就其本身來說會對某一期間的會計利潤產生影響,因此,不難得知企業為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普遍愿意持有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不愿意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企業將尚未到期的某項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本會計年度內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其與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值之間的差額計入到資本公積賬戶,導致所有者權益總額發生變動,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當其出售時再從資本公積轉到投資收益。盡管《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對金融資產分類變更進行了明文規定,但是這些規定僅僅是在限制企業在重分類時所遇到的特殊情況,其并不影響企業管理者在正常情況下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事項與結果。因此,可以看出當把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也可能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一種手段。

三、公允價值在金融資產中的應用

(一)金融資產及其分類。按照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CAS22,金融資產是指:(1)現金;(2)持有的其他單位的權益工具;(3)從其他單位收取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權利;(4)在潛在有利條件下,與其他單位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權利;(5)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權利,企業根據該合同將收到非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6)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權利,但企業以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換取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權利除外。其中,企業自身權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將來收取或支付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資產應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下列四類:(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2)持有至到期投資;(3)貸款和應收款項;(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二)金融資產的確認。(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在新會計準則中,這類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其持有目的是為了近期出售,使持有者在短期內獲利。該類金融資產具有以下特征:(a)持有的該金融資產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確認時就確定可能在近期出售,從而賺取差價;(b)該金融資產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其公允價值能夠通過活躍市場獲取;(c)該類金融工具期末應按公允價值予以計量,且報告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應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使得該類金融工具在會計期間的價值變動影響當期利潤;(d)除新準則規定的特殊情況外的一部分衍生金融工具歸為該類。由上可知, 如果企業持有的投資準備在短期內出售,并且其公允價值易于取得,即可以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2)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應當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一項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已經被指定其他類型的金融資產,就不能再確認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此外,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持有意圖和能力進行評價。發生變化的,除非是因為企業不可控制的原因導致此變化,應當將其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根據以上規定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資具有以下特征:(a)企業持有該項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短期出售或獲利,而且企業有明確的意圖和能力將該資產持有至到期日;(b)該投資到期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資是非權益性投資;(c)該投資到期時收回的金額固定或可確定;(d)該投資屬于非衍生金融資產的投資;(e)該類金融資產在期末需要按實際利率法計算的攤余成本進行計量和減值測試。(3)貸款和應收款項。貸款和應收賬款,是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的非衍生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賬款泛指一類金融資產,主要是指金融企業發放的貸款和其他債權,但不限于金融企業發放的貸款和其他債權。非金融企業持有的現金和銀行存款、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形成的應收款項、持有的其他企業的債權(不包括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債務工具)等,只要符合貸款和應收款項的定義,都可以劃分為這一類。劃分為貸款和應收款項類的金融資產與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金融資產,其主要差別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金融資產,并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資那樣在出售或重分類方面受到較多的限制。如果某債務工具投資在活躍市場上沒有報價,則企業不能將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指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除下列各類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a)貸款和應收款項;(b)持有至到期投資;(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常是指企業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但是不能簡單的認為,除了以上三類之外的金融資產,就一定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該類金融資產具有以下特征:(a)該類金融資產屬于非衍生金融工具;(b)該資產有活躍市場,公允價值易于取得;(c)企業持有的目的明確就是為了出售,但該資產持有限期不定,即企業在初次確認時并不能確定是否在短期內出售以獲利,還是長期持有以獲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圖界于交易性金融資產與持有至到期投資之間;(d)該類金融資產期末應按公允價值予以計量,且報告期間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賬戶,即該類金融資產在會計期間的價值變動不直接影響當期利潤,只有在其出售時才將資本公積轉到投資收益。

(三)金融資產的計量。所謂計量,是指以選定的能夠反映計量對象內在特征的尺度并將其內在特征予以數量化的過程,即入賬價值。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初始計量按公允價值,且其交易費用記入當期損益;后續計量仍然采用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變動金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持有該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債券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在計息日或現金股利宣告發放日確認為投資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金融資產的計量。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金融資產初始計量按公允價值,交易費用計入初始入賬金額,構成成本組成部分;后續計量按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

貸款和應收款項的計量。貸款和應收款項的初始計量采用公允價值,交易費用計入初始入賬金額,后續計量按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量。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計量按公允價值,且交易費用計入初始入賬金額,構成成本組成部分,后續計量按公允價值,且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

四、公允價值在我國金融資產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與可操作性不足。公允價值是參與交易的當事人對市場價值做出的一種判斷,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提高了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市場形式是復雜的、多變的,有的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類似的交易價格,而有的只能估算。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把公允價值的估值分為三個層級,其中,第一、二層級要求具備公開的活躍的市場。從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金融市場仍處于發展中階段,只存在有限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場,此外,我國的產權交易市場、證券交易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等都處于未成熟階段,同時以上市場的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再加上信息不準確以及道德風險的影響,金融資產交易縱的情況會時常發生,從而導致市場上的公開標價不一定能代表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有些企業同時在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上雙向交易,如果缺乏高新的科技和先進的通訊設備作為技術支持,想獲得其實時報價是存在一定難度的。

(二)公允價值應用于金融資產對資本市場存在助漲助跌的重大不利影響。公允價值在金融資產的確認與計量上的運用十分突出。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規定,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以當時的公允價值入賬,資產負債表日也按照當時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發生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上市公司當期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市場價值的影響。當金融市場高漲時,金融資產的市價上漲會帶動上市公司當期投資收益或資本公積的上漲,而當市場低迷的時候會降低上市公司的當期投資收益或資本公積,即金融資產對股市起到助漲和助跌的負面作用。

五、公允價值計量在金融資產中應用的改進建議

建議有關會計、審計準則制定部門應在推動主要市場數據庫的建設方面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積極推動建立國家級市場數據庫,為企業進行公允價值計量時提供更客觀的參數創造條件。企業也應當積極地建立公允價值計量模型,對各項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獲取途徑、取得方式等相關內容進行規范;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注重對公允價值的獲取及資料的積累;隨時根據市場條件的變化,適當調整自身的價值計量模型,以滿足金融資產的計量需求。

將企業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不同時期的公允價值差額比照交易性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包括在利潤表中,取消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利得與損失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杜絕企業人為操縱利潤現象,避免由于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導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錯誤的判斷,同時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做法。

針對企業將持有至到期投資轉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其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之間形成的差額,由于金融資產尚未出售,應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防止企業資本結構變化而對信息使用者產生不利影響。

篇(7)

一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概述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及其意義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的定義如下:在公平交易下,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公允價值本質上是一種評價根據市場信息,是市場的價值資產或負債,客觀、公正。只有客觀、公正的市場價格是公平價值的性能,可作為公允價值計量標準。

基于當前的公允價值建立在現實的公平交易中,使得會計估值從滯后的歷史成本會計中擺脫出來,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改變。公允價值會計的創意體現為:一是堅持會計要素的定義,強調價值是為企業帶來或將導致流出的未來現金流量,回答會計測量的兩種不同級別的問題(計量什么?如何計量?);二是會計測量必須基于當前時間,摒棄了傳統的靜態報表,堅持動態會計概念。到目前為止,FASB建立公平價值理論為核心的會計計量系統框架,在代替歷史成本計量模型作為主流在這個過程中,是關鍵的一步。

(二)公允價值在本次金融危機中的非議

在金融危機的各種分析和批評中,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加劇金融危機的可能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所受損失是災難性的金融圈,一致認為公允價值計量加劇了金融危機,要求修改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的金融部門和國會成員針對美國的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的需求過于現實,并迅速反映了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因此使危機的嚴重性進一步加深。他們的主要代表機構和人物是花旗、美林、瑞銀、美國國際集團,美國金融家協會ABA ,美聯儲F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麥凱恩等。

會計界和經濟界人士則認為,準則的指導方針沒有問題,問題是金融機構對準則雙向和功利主義的態度,將金融危機歸咎于“公允價值”是不公平的,公平價值是忠實地記錄和反映金融資產價格真正的改變,并沒有惡化金融危機。他們的主要代表機構和人物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機構投資者委員會,審計質量中心,注冊財務分析師協會, Robert Hertz,David Tweedie。Dennis Nally。

二、 金融危機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面臨的問題

(一)各種估計參數的取得具有一定彈性

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中的各種參數估計是有一定的彈性。未來現金流貼現的想法簡單、容易理解,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各種變量的確定方法是非常靈活的,如果變量的選擇不合理,結果并沒有一個公平和可比性,從而誤導投資者。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反映出不同類型的未來現金流量差異因素有五個方面: ①未來的現金流的估計;②在這些現金流的金額和實踐各種可能發生變化的預測;③用無風險利率表示資金的時間價值;④存在于資產或負債價中格的不確定性; ⑤其他很難確定的因素,如資產變現困難和市場的不完善。上面的每一個方面需要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和評估,不同的參數將直接導致公允價值的顯著差異。

(二)資產評估流程尚不規范,資產評估隊伍的建設有待加強

如果既不活躍市場中,也不能使用該模型來確定公允價值,那么一個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將成為企業獲得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是另一個重要的選擇。但目前許多專業評估機構不遵循操作規則的實踐,影響了機構評估的質量,很難獲得客觀、公正公平價值。另一方面,評估部門執業時的自我意識和專業水平也是影響公允價值的一個原因,評估人員素質直接影響著公平的公允價值性。金融危機期間,對于美國金融機構來說,公允價值計量很容易導致交易價格下降——提取撥備、核減權益——恐慌性拋售,價格進一步下跌——必須繼續增加撥備的條款,并繼續減少權益的惡性循環。

(三)容易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

交易性金融資產及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記入當期損益,即把潛在的、未實現的投資損益列入資產負債表,從而使利潤不變。我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完善, 活躍的資產交換二級市場尚未形成,獲得的公允價值存在隨意性,給人工調整賬面價值留下操縱的利潤空間。此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下,或者出于維持公司業績或者配股的需要,通過債務重組確認重組收益來改變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這種人為因素的影響使資產信息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甚至帶來任意操縱會計數據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質疑。公允價值計量、債務重組收益可以進利潤,使包裝利潤又有了可乘之機。

三、公允價值計量的改革方向及相關建議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改革方向

1、不斷完善非理性市場環境下的估值技術運用

篇(8)

中圖分類號:F233 獻標識碼:A 章編號:1003-9031(2009)10-0063-04

一、引言

隨著金融危機在全球的蔓延,全球會計準則體系受到了重大沖擊。曾被稱為“代表未來計量方向”的公允價值,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第157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157)提及的“公允價值”,在華爾街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些銀行家、金融業人士和國會議員認為第157號會計準則要求金融產品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規定,在市場大跌和市場定價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導致金融機構過分對資產按市價減計,造成虧損和資本充足率下降,進而促使金融機構加大資產拋售力度,從而使市場陷入交易價格下跌資產減計核減資本金恐慌性拋售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之中,對加重金融危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認為,失靈的市場常常意味著沒有什么價格可以讓銀行作為基準來“盯住”,如果銀行不必按市值給其資產定價的話,金融危機就會消退。但會計公允價值計量是否確如其所說應該在這場危機中負主要責任,并終止其執行呢。本文將從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基本內涵、產生發展及其對第157號會計準則爭論背后的利益沖突來論述金融危機與會計攻擊價值計量之間的關系,并預測公允價值計量的走向。

二、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相關文獻

會計理論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是因經濟變化的需要而產生的。近30多年來,世界經濟處于激烈變革時期,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使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公允價值會計的產生就是源于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經濟的虛擬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1]

二戰以后,為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建立以美元為中心,以固定匯率制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1972年12月與1973年2月的兩次美元危機使美元被迫貶值,固定匯率制終被瓦解,由浮動匯率制所代替。同時,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自由競爭和金融自由化為基調的金融革命席卷了整個西方發達國家,其紛紛放寬或取消對利率的管制。[2]匯率和利率雙放開后,客觀上促成了第二代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與發展。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質是一種尚未履行或處于履行中的合約,不是已發生的交易,其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主要面向過去,計量過去已發生的交易,根本無法勝任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

與歷史成本不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主要面向現在和未來。于是,人們認為,公允價值會計能讓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其他財務報告使用者更早地獲知金融機構所面臨的財務困境,采用公允價值會計的呼聲越來越高。基于此,1990年9月,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ttee,以下簡稱SEC)時任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參議院銀行、住宅及都市事務委員會作證時指出,歷史成本財務報告對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于事無補,并首次提出了應當以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之后,經SEC、FASB(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及“六大”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協商,決定由FASB于1991年10月正式接手制定這方面的準則。[3]

然而,30多年來,公允價值的運用無論是在會計理論界與金融實務界之間,還是在會計準則制定者與相關監管機構之間,始終存在著激烈的爭論。盡管公允價值會計的推行得到了主導國際會計準則方向的主要準則制定機構,如國際準則委員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等的大力支持。但是,世界各國在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上一直保持謹慎的態度。

而在與公允價值會計相關的諸多問題中,公允價值的計量爭議最大。在SFAS157頒布之前,美國公認會計原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以下簡稱GAAP)中存在著關于公允價值的不同定義,同時,在GAAP中應用公允價值定義的指南相當有限并且散布于多個不同的會計公告中。指南之間的差異產生了應用上的不一致性,并且增加了公允價值計量應用的難度。如何能盡量客觀地對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就成了公允價值會計中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SFAS157應運而生。

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對金融危機的影響

按照SFAS157的規定,金融產品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為有活躍市場交易的金融產品,其公允價值根據活躍市場報價確定;第二層為交易不活躍市場情形下的金融產品,其公允價值參考同類產品在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或者采用有可客觀參考支持的價值模型確定;第三層為沒有交易市場的金融產品,其公允價值需要管理層根據主觀判斷和市場假設建立估值模型確定。同時,它規定金融產品“公允價值”計量標準適用優先級原則,即首先看是否適用第一層的標準,不適用的情況下再逐級向第二層、第三層判斷。

自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隨著房貸違約率的不斷上升,由房屋貸款衍生出來的資產抵押類證券如美國抵押支持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以下簡稱MBS)、債務抵押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以下簡稱CDO)的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金融機構不得不對其計提減值準備。據惠譽(Fitch Ratings)統計,截至2007年底,歐美數家大型銀行平均來說,需要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達到總資產的一半。

實際上,此次危機中,一些種類的資產已沒有市場價格可以作為計量參考。如花旗(Citigroup)、瑞銀(UBS)等投行之前發售的標售利率型證券(Auction Rate Securities,下稱ARS),ARS市場在2008年2月之前的總市值約為3300億美元。而2008年2月至今這個市場已根本不具備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資產抵押類證券從157號準則適用的第一層直跌到第三層而在第三層的估值中,是沒有什么價值能得到公認的。在謹慎的會計師和審計師堅持下,金融機構只能“采用不可觀察輸入變量進行公允價值計量”作為手中持有次貸資產的價值,計提巨額的資產減值準備而扭曲了投資者心理,使市場陷入恐慌性拋售持有次貸產品的金融機構股票的狂潮。

而資產規模巨大的金融機構破產牽連廣泛,它所引發的互不信任乃至信貸緊縮立即牽連一連串美國大型金融機構陷入破產危機,其后更席卷歐洲和全球金融業。在這種情況下,眾多金融產品的交易市場全面冰封,“以市值計價”甚至已經沒有市場可言,故只有將資產價值降至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在危機全面爆發后,公允價值,尤其是以市值為基礎的計量方式,無法客觀反映資產價值,其在金融危機中嚴重影響公司業績表現和投資者信心,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使得金融業人士向政府施壓,要求將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改回成本計價法,以穩定人心。

2008年10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并確認監管機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ttee,以下簡稱SEC)有權暫停使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10月8日,歐盟金融監管機構高層表示,歐盟市場監管者應允許區內銀行立刻停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以減輕金融危機的沖擊。同時,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金融業巨頭也游說政府,希望采取類似政策,幫助其渡過難關。國際會計準則正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四、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未來走向

(一)關于SFAS157的近期動態

2008年9月30日,SEC針對非活躍與非理性市場情況下采用公允價值的會計處理方式了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仍然堅持第157號準則的原則,并沒有暫停公允價值的使用。但是,在非活躍與非理性市場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定價,包括合理的主觀判斷來確定金融資產公允價值。

SEC強調,不能簡單依賴不活躍市場情況下的交易價格,公司需要更多地通過對價格下滑時間長短、跌幅以及市場流動性的判斷,并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這說明第157號準則的規定在某種程度上被放寬了,同時也反映出SEC和FASB并沒有完全屈從金融界的壓力,抵制了完全停止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準則的壓力。

面對越來越大的對公允價值質疑的聲音,美國參眾兩院在2008年10月4日表決通過救援法案,賦予了SEC暫停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權利,并要求SEC在未來90天內就公允價值對金融業的影響進行一個全面的研究。

2008年10月7日,SEC再次發表聲明,指將根據救市法案的要求,聯同聯儲局和財政部就“以市值計價”會計準則進行研究,報告將于2009年1月2日前完成。SEC的意向是報告完成之前繼續執行該會計準則,主觀上并不傾向停止執行“以市值計價”會計準則。但在歐洲聯合救市方案已經決定停止執行“以市值計價”以后,SEC承受的壓力巨大。美國在政府入股金融機構方面是追隨歐洲的,如果在“以市值計價”上不跟隨,美國企業將處于相對不利的境地。

(二)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走向的理論分析

會計公允價值計量的經濟內核具有科學性,有助于滿足投資者決策需要,現代市場經濟中仍有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基礎。但面對金融危機中非公允的市場報價,有必要建立起適應非活躍、非理性市場的公允價值會計操作框架,并考慮如何實現金融危機中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1.會計公允價值計量由財務報表目標決定。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推動下,現代會計目標基本以決策有用為主導,兼顧反映受托責任。比如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中明確,財務報表的目標是“提供在經濟決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關于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變動的信息等,還反映管理層對交托他的資源的經營管理成果受托責任”。根據決策有用觀來看,相關性是與決策相關的特性,提高相關性意味著增強了決策的把握性,因此更加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會計既提供過去的信息,又表現為現在的信息,還表現為未來的信息,主張多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可變現凈值等)并存,尤其推崇按市場報價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這是因為在活躍市場中,市場報價是地位平等的市場主體自主進行資產交換和債務清償的金額,能反映交易主體的真實意思,具有客觀性、易獲取等特點,也容易得到投資者認可,具有權威性。[4]

只要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仍然得到認可,公允價值會計的基礎就難以削弱。所以,因金融危機而生的公允價值會計是否會因這次金融危機而被否定,仍然取決于國際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取決于投資者的決策需求。從這個方面講,無論采取對金融資產重分類以避免使用公允價值,還是通過其他方式停止公允價值會計的措施都缺乏合理性,一旦危機得到緩解,投資者要求重新采取公允價值會計呼聲必然再次高漲。采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仍然是未來的趨勢,其中一個關鍵挑戰,就是要改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框架,以加強市場約束和促進金融穩定。

2.會計公允價值計量操作性值得關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57號對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案進行了排序:第一層是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以活躍市場報價確定其公允價值;第二層是如果不存在活躍市場,不能獲得報價,應采取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術來確定其公允價值。這些估值技術包括:參照幾乎同樣的另一種金融工具當前的市場價值、現金流折現法和期權定價模型等。以活躍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能反映金融資產的真實價值,符合公允價值的經濟實質,也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市場發生突變時,尤其是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市場信心喪失,出現恐慌性“賤賣”資產的時候,市場報價是否仍是確定公允價值的最優選擇值得思考。2008年的這次金融危機是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金融機構被迫以螺旋下降的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不得不計提大量資產減值,并在資本充足率約束下尋求融資或賤賣資產,這些未實現的“賬面損失”進一步粉碎了投資者信心。[5]

在金融危機中,陷于困境的資產賣方處于“甩賣”境況和非理性狀態,其交易地位很難與交易對手保持平等,市場報價也類似于資產快速變現時的“清算價格”,不符合“持續經營”的會計假設前提。[6]而且,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出現市場流動性突然消失現象,許多證券品種交易量大幅萎縮,甚至根本沒有買家,這種情況下的市場是不是活躍市場也值得探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57號指出,公允價值是有序交易(an orderly transaction)中,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賣出資產收到(或清償債務支付)的價格。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也強調,公允價值是“在當前的非強迫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進行資產(或負債)的買賣(或發生與清償)的金額”。

也就是說,無論根據會計準則確定公允價值的排序方案,還是依據公允價值的經濟內涵,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應充分考慮市場是否活躍、正常、有秩序。[7]但由于全面實行公允價值會計的時間尚短,沒有遭遇市場報價“非公允”的經歷,而且缺乏權威機構對市場狀態的統一判斷,因“安然事件”導致審慎會計原則得到空前強調,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被普遍要求采取螺旋下降的市場報價調整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8]所以,美國證券委員會9月30日針對美國財務報告準則157號的指導意見,與其說改變了公允價值會計,倒不如說重新解釋了非活躍市場下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明確了市場報價非公允時,應通過考慮價格下滑時間長短、跌幅以及市場流動性等因素,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這也說明,當前會計準則對金融危機所起的推波助瀾作用,不是公允價值會計的經濟內涵和運用基礎出現了問題,而是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操作出現了問題。因此,在極端、非正常市場狀況下,需要建立起準則制定機構或相關部門指導審計師正確操作公允價值會計的有效機制。■

參考文獻:

[1]葛家澎.關于會計計量的新屬性―公允價值[J].上海會計,2001,(l).

[2]陳美華.價值理論與公允價值[J].經濟問題,2004,(12).

[3]陳美華.論產權與公允價值計量[J].五邑大學學報,2004,(11).

[4]葛家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較與綜評[J].會計研究,2004,(6).

[5]陳美華.公允價值計量基礎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篇(9)

一、運用公允價值的必要性

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和大量新業務、新產品的出現對傳統會計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會計準則中財務會計目標的變化(由單一的受托責任觀轉向決策有用觀與受托責任觀同時并存)、貫穿會計準則的核算理念的變化(由收入費用觀轉向資產負債表觀)以及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趨勢變化(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實質性趨同)導致會計的計量模式必然也要發生變化(由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體的單一會計計量模式轉向歷史成本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并存的計量模式)。而基于市場對資產價值認定的公允價值再次大范圍地在具體會計準則中加以運用,將在增強會計報告信息可比性和相關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協同發展。

二、公允價值在非金融資產中的運用

我國會計準則對非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具體準則中。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直接涉及公允價值的非金融資產的具體準則包括:3號投資性房地產、5號生物資產、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12號債務重組、16號政府補助、21號租賃和20號企業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這些準則均謹慎地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即在允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限制。

投資性房地產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時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一是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二是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科學合理的估計。

生物資產準則規定,生物資產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允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應當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二是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作出科學合理的估計。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一是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債務重組準則規定,債務重組除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方式外,其它清償方式下非金融資產的計值均采用公允價值計價: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其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其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在上述兩種情況下仍不能確定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合理的方法確定其公允價值。

政府補助準則規定,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企業合并準則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購買法核算,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所得的資產和負債以及作為對價支付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

租賃準則規定,承租方在租賃期開始日對租入資產計量采用該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

三、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的問題

(一)確認環節存在的問題

非金融資產的計量是否能夠采用公允價值,首先應判斷是否符合各項資產運用公允價值的條件。因此,公允價值的運用是基于主觀判斷的定性因素先于具有量化標準的定量因素,從而使公允價值的確認顯得尤為重要。

從非金融資產運用公允價值的現狀可以看出,我國當前的會計準則中對非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確認的相關規定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確認的條件規定比較散亂,缺乏一致性,如租賃準則中只寫了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在什么條件下采用沒有加以規范;二是確認條件和計量基礎混為一談,如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政府補助和債務重組等4項準則中,對于確認的要求實際上更傾向于計量基礎的要求。

(二)計量環節存在的問題

計量是公允價值運用的核心問題,它既體現著公允價值的實質,又決定了公允價值運用的效果。我國公允價值在非金融資產計量時仍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層級劃分,將公允價值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存在活躍市場,市價即為其公允價值,此層級取得的公允價值是最客觀的;第二層次,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存在類似活躍市場,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決定,此層次雖然存在同類交易的活躍市場,但是如何調整到計量對象的價值具有主觀性;第三層次,不存在前兩種情況的市場,此層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躍市場,需要通過估價技術確定公允價值。

在三個層次規定中,對于“活躍市場”、“類似活躍市場”沒有明確的確認條件,增加了實務中判斷的模糊度。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非金融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不多,更多的是后兩種情況,實務中需要對非金融資產根據類似資產進行調整或采用估值技術。由于非金融資產之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在對這些差異進行調整時,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環境、金融環境、市場交易環境及主體動機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而采用估值技術在實務中操作難度最大:一是實務中對非金融資產的估值還沒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多采用現值的計算模型,模型參數確定的準確性、合理性將直接影響公允價值應用的效果;二是在各項具體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標準的規定各不相同,計量時涉及的多項參數沒有任何指導信息,缺乏統一的規范,操作性不強,從而導致公允價值計量結果的隨意性和多樣性。

(三)披露環節存在的問題

公允價值在確認和計量環節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公允價值本身的主觀性導致公允價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國具體會計準則中對于涉及公允價值披露的內容可以說少之又少。生物資產準則、政府補助準則和租賃準則的披露內容沒有涉及公允價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貨幣資產交換準則也只要求披露公允價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資性房地產準則、債務重組準則和企業合并準則,但也僅限于披露公允價值確定的依據和方法,以及公允價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

可見,雖然具體準則中規定了對公允價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僅根據這些簡單的披露信息難以正確理解和利用會計信息,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入都遠遠不夠。

四、建議與展望

當前我國非金融資產運用公允價值的條件還不是非常成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增強,監管機制的完善以及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深入研究,公允價值計量將成為財務會計未來發展的主要計量模式。

(一)積極推進培育活躍、有序的市場

公允價值有別于市場價格,公允價值的實質是基于市場的一種對資產或負債價值認定的綜合計量屬性,所以活躍的市場是公允價值得以合理運用的一個前提條件。活躍市場的培育,依賴于充分競爭的交易市場,包括資本市場、房地產、生產資料等各類市場,防止行業壟斷地發生,讓交易雙方可以很容易地獲得公允的市場價格及市場信息;同時,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環境,防止利用公允價值進行舞弊,積極營造一個充分交易、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大力開展企業與資產評估機構的合作

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對企業會計人員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對于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人員來說是他們的一個強項,長期的資產評估工作為他們積累了豐富的評估經驗和評估技術。公允價值的計量目標與資產評估的目標基本一致,為了有效提高公允價值估價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企業應該借助專業資產評估機構的優勢,盡量委托資產評估機構對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長期來看,會計界和資產評估界的合作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供客觀、公允的資產價值是二者合作的基礎和目標。

(三)制定全面、系統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

2006年9月,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FASB)正式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s),FASB對該公告的原因做了如下闡述:“在本準則之前,公認會計原則中已有公允價值的不同定義以及應用這些定義的有限指南,但這些指南分散于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諸多公告中。指南之間的差異導致了不一致,這些不一致又增加了公認會計原則的復雜性。FASB決定在本準則中考慮這些問題。”該公告主要解決了三個重大問題:公允價值的定義、用于計量公允價值的方法以及有關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當前我國有關公允價值的規定情況與NO.157號前美國的情況基本類似,這三個問題也是目前我國企業會計實務中面臨的問題。既然美國已經研究并很好地處理了該問題,那么我國也應該積極借鑒美國制定公允價值專項準則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及其應用指南,以便務實地規范指導公允價值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孫麗影,杜興強.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會計研究,2008(11).

篇(10)

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含義及其計量

根據新準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常是指企業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比如,企業購入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在資產負債表日,除減值損失和外幣匯兌差額外,應當直接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利得計入該科目貸方,損失計入該科目借方;如考慮所得稅,由利得和損失引起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與利得和損失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方向一致)。

2 經濟增加值及其計量

經濟增加值起源于美國學者提出的剩余收益理論,是指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扣減資本成本后的余額,是全面衡量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和資本使用效率的綜合性指標,自2010年國務院國資委在央企推開以來,各省均不同程度的開始在省屬企業負責人考核中推行該指標,根據皖國資考核【2013】7號文,安徽省國資委將于2013年在除部分金融類和投資類企業外的省屬企業中全面推行該指標,該指標在考核中的權重原則上為40%。根據文件解釋,該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發費用調整項)×(1-25%)】-【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平均資本成本率

其中:“利息支出”指企業利潤表中“財務費用”項下的“利息支出”;“研發費用”指企業利潤表中“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究與開發費”和當期確認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無息流動負債指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應付賬款”、“預收款”、“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其他流動負債;對于“專項應付款”和“專項儲備資金”可視同流動無息負債扣除。

從上述計算公式及其補充說明中可以看出,由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得或損失導致的所有者權益變動包含在了“平均所有者權益”中,未做調整。由此將會出現,股票浮盈則虛增經濟增加值的計量基礎,進而導致少計經濟增加值的現象,若股票浮虧則恰好相反。此現象對于高風險投資不多的企業來說不會構成較大影響,但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較大且當年未進行交易或交易頻次較低的企業來說影響較大。

3 以AHST公司為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于經濟增加值計量的影響

AHST公司系集金融投資(基本為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房地產開發、創業投資、物業管理等業務為一體的全資國有企業集團,假設該集團2012年度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全年交易量為0。

2012年AHST公司的合并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主要數據如下表所示:

根據上表,AHST公司2012年度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27.93億元,占資產總額的8.59%,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明細科目借方余額為12.71億元,如按照皖國資考核【2013】7號文,在不考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情況下計算出的EVA=[2.54+2.9×(1-25%)]-【(200.96+124.21)-0-0】×5%=4.72-16.26=-11.54億元。但事實上,此處由股票在二級市場形成的12.71億元的浮盈也被計為資本的組成部分(不考慮遞延所得稅資產),也需要按統一的資本成本率計算機會成本。在其他假設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剔除股票在二級市場的浮盈,則EVA=[2.54+2.9×(1-25%)]-【325.17-0-0-12.71】×5%=4.72-15.62=-10.9億元。

由上可見,AHST公司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僅占資產總額8.59%的情況下,股票浮盈就會導致經濟增加值少計了0.64億元(5.55%),若假設當年資本市場波動較大,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波動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及機率也會相應增加,進而導致經濟增加值的計量出現更大的偏差。此外,每年資本市場的波動都會使得在使用該種計量模式下的經濟增加值也出現較大波動,不利于使用該指標考核的真正用意。建議,在以經濟增加值為考核指標時,可在企業建立起明細、可查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臺賬的前提下,允許其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資本增值或減值作為客觀因素予以剔除,但同時應加強對于此項客觀因素調整的核查,防止企業以此作為業績考核的調節工具,保證考核的嚴肅性、公平性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學校德育最基本的途徑 下一篇: 生態文明建設概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 亚洲国产91在线 | 亚洲区自拍偷拍视频 |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 | 中文AV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