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 16:08: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生心理案例及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研究背景
據中國婦聯統計,中國離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這即意味著,大量的孩子因為父母婚姻關系破裂而成為離異家庭子女。
離異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關系破裂,從而導致家庭解體后出現的一種與在正常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樣的特殊社會現象。這種現象,隨著離婚率的提高成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離異家庭的孩子出現問題的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出抑郁、孤僻、自閉等心理特征和不專注學業、打架斗毆、談情說愛甚至有暴力傾向等行為特點。離異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問題更嚴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在我國,離婚成為一個社會不容忽視的特殊問題,夫妻離婚,不僅會造成彼此心理創傷,而且對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極影響也極其嚴重且十會廣泛,不僅會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緒和社會性的良好發展,而且會導致孩子精神異常甚至心理變態。
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問題是表面上的,實質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關系問題。研究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是研究父母離異對子女造成的嚴重的心理傷害以及給孩子帶來的諸多心理問題。并運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把握他們思想上的熱點和盲點。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引導他們注重心理問題的自我矯正。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通過對各個離異再婚家庭學生的心理狀況調查、輔導和研究,從而發現問題。運用多種手段解決存在的問題,積累輔導此類學生的經驗。
二、課題的內涵界定
離異家庭學生的界定,所謂“離異家庭”,是指由于喪偶、離異、分居和其他種種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親或母親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離異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與子女共同組成的家庭。其子女就是離異單親家庭子女。父母離異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愛的成長關鍵時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孩子處于父母婚姻危機中,沒有人關心孩子的感受,給他們安全感,是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
離異再婚家庭學生的界定,離異再婚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離異后又與他人結婚且與子女共同生活組成的家庭,其子女在校學習的就是離異再婚家庭學生。
離異家庭子女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以及他們的自身的生活經歷,都使他們具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孤僻自卑,合作意識差,不樂于也不善于與他人交往;沖動易怒,闖禍打架;行為散漫,我行我素,不原受人管束;個性內向,不合群。
離異再婚家庭子女由于父親或母親再婚,情況更為復雜,子女與后父或后母關系處理不好,問題可能會更多。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
1、全面了解離異家庭的小學生及家庭情況
(1)進行家訪
了解離異家庭學生的家庭成員、父母離婚的原因、家庭背景、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父母再婚的情況等等。
(2)和離異家庭學生談心
了解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何種心理問題,如果是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經歷過父母離異之前的爭吵、打罵,孩子目堵這些情景一般都會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而對父或母的再婚,孩子或許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很少有人顧及,孩子又不得不置身于新的家庭環境,有的甚至生活在家庭成員之間的夾縫中,這讓很多孩子都無所適從。
多數再婚家庭在子女的供養、教育等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養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稍不如意就謾罵斥責,甚至拳腳相加。有的由于父母離異或再婚,孩子由祖輩撫養,對孩子缺乏嚴格要求和督促,溺愛放縱,而造成孩子任性好強等。有的孩子雖跟著父或母生活,但由于父或母的再婚,孩子在新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性格扭曲,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多疑,自以為是,如果不及時做好家庭工作,孩子就會走上邪路。
因此,通過談心,了解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看法、觀點,顯得十分重要。
(3)向班主任老師里了解離異家庭學生的表現
要對離異家庭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可以進行正面觀察,也可以從側面了解。正面觀察就是老師要經常注意離異家庭學生的表現,“察其言,觀其色。”及時發現問題,還要注意尋找機會和他們談心,從中找到離異學生心理失衡的軌跡。側面了解主要是聽取同班同學的反映,老師的介紹和進行家庭訪問。部分學生不愿把心理問題暴露給老師,正面觀察收效不大,側面了解卻能掌握真實的情況。
2、離異再婚家庭學生問題原因調查與分析
從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角度分析離異家庭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父母教育知識的殘缺,教育子女的失誤,不良的生活習慣,缺少父母的關愛等。造成離異家庭學生慣于欺騙撒謊,過分敏感,情緒變化無常,容易自暴自棄,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別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觀厭世的傾向,尤其是這些孩子都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有較強的保護與防范意識,對老師的教育批評往往有抵觸對立情緒。
3、針對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問題、制定應對措施并付諸實踐
(1)與離異家庭學生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第一階段:
目標: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利用積極的暗示效應給予學生心理支持;
方法:心理測驗、會談、
過程:1)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2)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
咨詢過程中給予學生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要的。當學生走進心理咨詢室時,一面傾聽,一面給予同感的反應。鼓勵學生將無助、焦慮和痛苦的心情宣泄出來,以釋放積郁在內心的不良情緒。同時,適當運用“暗示”效應給予學生心理支持。在咨詢過程中,運用柔和的聲音、關切的眼神,鼓勵性的話語,形成尊重、接納、關懷的良好氛圍,使得學生的身體和情緒放松下來,與學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訪關系,為后來的咨詢打好基礎,當學生問及能否治好時,給予非常肯定的回答,給予學生治療的信心
第二階段:
目標:使用合理情緒療法、繪畫療法和家庭療法等,運用認知重建技術改變學生對社會、他人和戀愛觀的不合理認知,幫助學生建立有利于其正確、合理認知的良好行為方式。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繪畫療法、家庭治療等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
過程:合理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緒療法是對特定的不合理的認知的矯正,挑戰它們的有效性,通過認知重構技術,重新形成李某的更具適應性的態度。
繪畫療法:繪畫療法是心理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是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良好效果。無論是成年和兒童都可在方寸之間呈現完整的表現,又可以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滿足心理需求。任何一個涂鴉、畫幅的大小、用筆的輕重、空間配置、顏色、構圖等都有著特定的代表意義,都在傳遞著他的個體信息。繪畫是潛意識的表達,繪畫應用的是投射技術,繪畫的語言豐富、內涵清晰。
通過繪畫療法,了解李某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然后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和發泄。
家庭療法:家庭療法一般是治療者與當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員一起進行談話、示范或討論。家庭是社會群體的基本單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如何不僅影響著各成員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響著他們所工作、學習或生活的社會環境的安寧。建議離異學生的父母在每周的周六,父母雙方都放下所有的工作,辭掉所有的應酬,陪孩子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加強心靈溝通。
第三階段:
目標:回顧總結,鞏固咨詢效果和結束咨詢。
方法:會談
過程:
(1)綜合所有資料,結合咨詢目標和實施方案,與離異家庭學生一起做一次全面的總結,制定行為改變計劃;
(2)指出繼續努力方向,建議繼續保持咨詢關系,2個月后聯系匯報
(2)做好離異家庭的父母工作
(3)強化班集體的作用,增進人際交往
(4)學會自我調節,喚起對生活的熱愛。,
離異家庭的孩子也需要親情,但教師不能替代父母,所以,當他們面對困境時,教師要“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教師要對他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的教育,提高他們對理想、前途的認識,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導,轉變就表揚,達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談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勵,多方面啟迪,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增強自信。在關愛和幫助的同時,所有教師都要做有心人,要善于發現確實存在的學生的心理問題,認真研究誘發原因,有針對性進行輔導、矯正。否則,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再矯正就費時費勁。教育好離異家庭的學生不僅要有愛,而且還要注意恰當的教育方法,正確認識和對待離異家庭學生的狀況以及出現的問題。使這些受過心靈傷害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臉上重新綻開燦爛的笑容,使他們與正常家庭學生一樣擁有一片蔚藍的、晴朗的天空!
三、課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對象: 調兵山市第七小學離異家庭學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訪談法。
通過對離異家庭學生家訪,與離異家庭學生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從而總結一些個案特質。
2、探究法。
探索離異家庭學生代表性的個案,從而尋找到一些規律性的個案特點。
3、調查研究法。
了解離異家庭學生家庭、社會背景,分析和發現他們存在問題的原因。
4、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離異家庭學生個案的研究,從而得出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應的對策。
四、研究實施步驟
1、2016年4月----2016年7月: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1)進行調查研究;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建立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
(3)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4)建立研究制度。
2、2016年8月----2019年7月 :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1)召開課題開題會,明確課題實施方案。
(2)對實驗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培訓。
(3)開展系列課題研討活動,組織實驗教師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4)階段性課題研究總結,形成中期研究報告。
(5)調整修訂課題實施方案,深化課題研究。
3、2019年9月----2019年12月: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寫研究報告,形成文字資料,包括課題工作總結、教師研究論文、學生成長個案等。
(2)召開總結交流大會,申請課題結題。
(3)總結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通過多種形式交流。
五、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組研究成員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素養,對科研工作有熱情,能自覺主動地投入于科研研究中。
2、主研人員在學生心理問題方面中已有一定嘗試,并取得一定成果。
3、申報的課題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并保證充足的時間研究。
4、學校給予本課題以充足的研究經費。
六、成果形式
1、研究制度的建立;
2、學生成長個案;
3、優秀研究個案、分析報告、案例等;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c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Sophomore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in the Police College. Ba Huajie, Liu Chiping, Yang Chun, et al. Bureau of Changzhou Public Security, Changzhou 21300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s relative factors of sophomore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in Police College and find out possibl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SCL-9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300 sophomore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from police college, 298(98.00%) paper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youth norm of China. Results Incidence rate of psychological-problem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riminal technique in Police College is 14.29%; Scores of 3 factors are obviously lower in sophomore of police college than in youth norm(P
【Key words】 Psycho hygiene; Police college students; Criminal technique; SCL-90
公安院校本科生是未來公安戰線的主力軍,他們對公安事業的蓬勃發展和科技強警戰略的有效實施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習內容和方式的不同,刑事技術專業的學生較其它專業學生承受著更大的學習壓力,可能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而,對他們的心理衛生狀況進行評估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了揭示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的特點和規律,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對某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級刑事技術專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某公安院校隨機抽取300名本科二年級刑事技術專業學生作為測查對象,回收294份有效問卷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66人(90.48%),女28人(9.52%),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1.07±0.94歲;漢族262人(89.12%),回族、土家族、瑤族、蒙古族各2人(0.68%),滿族22人(7.48%);戶口:城市172人(58.50%),農村122人(41.50%);獨生子女152人(51.70%),非獨生子女142(48.30%);表示喜歡所學專業的250人(85.03%),不喜歡所學專業的44人(14.97%);表示喜歡警察職業的268人(91.16%),不喜歡警察職業的26人(8.84%)。所有學生均已通過精神疾病篩查,排除精神障礙。
1.2 方法 采用90項癥狀量表(SCL-90)[1]作為測量工具。量表共有90項癥狀,每一癥狀分為5個評分等級:0=沒有,1=很輕,2=中等,3=偏重,4=嚴重。量表有5項統計指標:總分,總均分,陰性項目數,陽性項目數,陽性癥狀均分。量表共有9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它項目。學生按統一指導語獨立填寫量表,為盡量減少學生的顧慮,不要求填寫姓名,以提高測量結果的真實性。
1.3 統計分析 量表回收后統一編號,輸入惠誠心理測驗軟件系統5.0,應用SPSS 13.0進行分析,主要統計指標總分和各因子分、中度痛苦水平(因子分≥3)的因子發生率。以SCL-90總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3分為陽性,即視為有心理問題發生[2],并與國內青年常模相比較。根據學生的戶口來源分城市和農村,是否獨生子女,是否喜歡專業等進行分類比較。實驗數據以±s表示,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顯著性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公安院校本科生心理問題檢出率 在294名被試學生中,有42名(14.29%)存在心理問題,依次為:軀體化、恐怖、偏執各2名(0.68%),強迫狀態6名(2.04%),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各8名(2.72%),抑郁10名(3.04%),敵對12名(4.08%),其它(總分≥160分)26名(8.84%)。單項因子中,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等癥狀占有較高的發生率(見表1)。
2.2 公安院校本科生SCL-90測查結果與全國青年常模[2]的比較 公安院校本科生有3項因子(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怖)分低于國內青年常模,其中人際關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分差異有極顯著性(P<0.001),恐怖因子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其它因子分與常模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公安院校本科生SCL-90測查結果不同群體間的比較 公安院校本科生SCL-90因子分不同群體間的比較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不同戶口來源以及是否獨生子女學生間各因子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示喜歡自己專業的學生有6項因子(軀體化、強迫狀態、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學生,其中軀體化、強迫狀態、抑郁、焦慮因子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強迫狀態、精神病性因子分有極顯著性(P<0.01)(見表3);表示喜歡警察職業的學生有7項因子(強迫狀態、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歡警察職業的學生,其中強迫狀態、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因子分有極顯著性(P<0.01)(見表4)。
3 討 論
調查發現,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級刑事技術專業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為14.29%,低于國內大學生23.6%的心理問題檢出率[3],同時也低于全國中學生常模(21.7%)[4]。公安院校實施的是軍事化管理,其學生與地方大學生相比,有嚴明的紀律管理,接受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更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公安院校學生就業率高,可以順利進入公安戰線工作,去實現自己的神圣價值;畢業后的就業后顧之憂較少,使他們學習期間生活輕松,在心理上產生了良好的感覺,這種心理優勢對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很重要的。所以,公安院校本科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是好的,但是,14.29%的心理問題發生率也不容忽視,部分學生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等癥狀占有較高的發生率。表示喜歡自己專業的學生有6項因子(軀體化、強迫狀態、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學生(P<0.05);喜歡警察職業的學生有7項因子(強迫狀態、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分低于不喜歡警察職業的學生(P<0.05)。可見,良好的興趣愛好可以使學生從學習、生活中找到樂趣,從而心情舒暢,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從這里可知:警察本科生的培養中要著力于對他們興趣的培養,誘導他們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喜歡以后將要從事的警察職業,這對于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公安院校整齊化一的軍事化管理模式下,每一個人形成的都是基本一致的生活、學習和作息方式,接受基本一致的教育,這可能是導致不同性別、不同戶口來源以及是否獨生子女學生間各個因子分差異無顯著性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表明,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級刑事技術專業大學生有著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應本著為公安戰線培養更多具有健康心理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原則,幫助公安院校本科生全面發展,使其心理發展得更健康,以便發揮其潛能,為公安實戰做出更大貢獻。為此,建議在公安院校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的同時應著重注意:①加強學員的心理疏導工作,對于少部分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員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咨詢,使他們逐漸克服心理障礙,走出陰影,正確面對競爭和挑戰;②在校內開展積極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緩解其精神上的壓力,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特別是對本專業和神圣警察職業的愛好;③逐步完善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定期進行心理指導,從而降低心理問題的發生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身健康水平。
致謝:本研究得到了中國刑警學院法醫學系張艷苓教授、梁克偉副教授、鄭吉龍老師和杜宇老師的熱心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4 參考文獻
[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2]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2(5):260-263
【摘要】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公安院校學生作為公安隊伍的后備力量,其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他們入職后能否勝任公安工作。文章對當前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進行了實證調查,分析了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情況及影響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發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為有效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現狀
基金項目:2013年度新疆警察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3JYSKQN015)。
作者簡介:王亞娟(1983—),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警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基本理論、計算機課程與教學。
1問題的提出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我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明確指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公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是責無旁貸的。目前,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宗教極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等敵對勢力活動越發猖獗,犯罪的手段日趨技術化、智能化,這為公安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隨著社會問題的不斷增多,社會治安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先進的公安科技手段運用到公安工作中,掌握公安工作的主動權,是公安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公安隊伍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面收集、掌握和研判信息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公安院校作為培養未來人民警察的主要陣地,肩負著為公安隊伍輸送新鮮血液的重要使命,公安院校只有努力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應用能力,才能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從根本上滿足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最終實現公安院校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對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進行了調查,以期深入了解公安院校學生的現有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水平,發現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相關策略。
2調查對象、方法和內容
2.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新疆警察學院在校生作為主要調查對象,考慮到2011級學生在外實習,且綜合本、專科、各專業和民、漢學生比例等諸多因素,從2012級專科、2012級本科,2013級專科、2013級本科共四個大隊中各抽取出5-6個區隊作為發送問卷的對象,其中每個大隊至少包含一個少數民族區隊。
2.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現狀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向21個區隊發放調查問卷961份,實際回收928份,其中在正式統計前,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05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4.2%。為保證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調查實施時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調查問卷的填寫并回收,少數民族學生在填寫調查問卷時如果在漢語理解上有困難的,會專門邀請少數民族教師或學生幫忙解釋,在做最后兩個問答題時,允許學生用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答卷。問卷的數據處理與分析主要采用spss19.0軟件,部分圖表由Excel進行處理。
2.3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用三個方面:一是調查公安院校學生對于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認識、參與科技應用創新活動的興趣與態度;二是調查公安院校培養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即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現狀;三是調查公安院校學生對于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希望得到哪些支持,是否有好的意見、建議。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公安院校學生的基本情況調查
此次選取的調查對象中男學生共679人占總人數的75%,女學生226人占總人數的25%;被調查對象所在專業分別選定在信息安全、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偵查、治安學、法律事務等,基本覆蓋本校本、專科所有專業,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首先,在此設計了三個問題來了解公安院校學生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認識。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表明,在公安院校學生在對自我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認知上,有81.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一般,有14.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很強,還有3.6%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創新能力,這表明學生對自身的創新能力有個比較客觀的評價,認為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對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和專業的關系的認知上,有78.2%的學生都認為科技創新能力與專業有很大關系,表明在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時,專業是絕大多數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對未來從事公安工作是否需要具備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問題方面,91.8%的學生都認為未來從事公安工作時,具備科技創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科技強警戰略都比較認同,意識到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
其次,為了進一步了解公安院校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認知程度和對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態度和興趣,在此設計了五個問題。根據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來看,只有5.3%的學生完全了解參加科技應用創新比賽并獲獎會給自己的學業或就業帶來什么影響,知道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重要性和為什么要參加比賽,69.7%學生只了解一些,25%的學生一點也不了解,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影響了解不多或者不了解;在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時間問題上,73.3%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從大一開始培養,也就是說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始的越早越好;在對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或活動持有的態度和感興趣程度上,態度上覺得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的比例總和為90.8%,覺得非常有興趣和比較有興趣的比例總和為82.8%,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活動或比賽的態度端正,愿意且有興趣參與到科技應用創新的比賽或活動中來;而在對是否會主動尋求老師參加科研項目或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問題上,表示會主動的學生僅占30.9%,表示不會的學生占52.5%,表示無所謂的學生占16.6%,說明大多數學生在參與科研項目或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主動性不高,雖然有興趣參與,也能認識到參與的重要性,但主動性方面明顯不足,有待提高。
表3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情況
3.3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應用能力活動太少,獲獎更是少之又少
在調查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時,主要通過調查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和獲獎情況來反映。從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來看,只有25.1%的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過老師的科研項目或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比賽,而74.9%的學生表示未參加過任何有關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或比賽,除了少數11.5%的學生表示今后也不想參加,剩下的63.4%的學生雖然截至目前未參加過,但表示想參加,這表明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有很大的潛力,有待開發;在參加過幾次以創新為主題的活動方面,70.5%的學生到目前還沒有參加過,只有29.5%的學生參加過一次、兩次或者更多次,這充分說明了,目前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調查學生參與過何種創新類的比賽時,參加比賽種類主要集中在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和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成果獎評比活動等,具體情況詳見圖1。除了調查問卷中列出的幾種比賽外,部分學生還提出參加過飛機航模大賽、公安科技知識競賽和科技創新征文等一系列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在調查是否在比賽中獲獎的問題時,參與過比賽的227名學生中,有22%的學生表示獲得過獎項,但78%的學生均表示為獲得任何獎項,這表明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人數很少,獲獎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
表4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參與、獲獎情況
圖1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比賽項目
表5影響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情況
3.4多種主客觀因素阻礙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活動
為了進一步了解公安院校學生沒有參與或不愿意參與到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原因,在此設計了三個問題,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表明,在對于沒有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原因問題上,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獲得比賽信息,其次是學業重,沒精力、沒信心等,這說明學校在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不夠重視,宣傳太少,導致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在調查,目前大學生要創新,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問題時,同樣多的學生選擇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物質層面的支持,這說明學生既需要學校在物質層面上能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鼓勵,也需要全校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的學術氛圍,這兩點都非常重要;最后在調查阻礙大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時,49.1%的學生選擇了學校教育過于死板,缺乏培養創新思維,表明學校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經落后,無法滿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需要。
4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對策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這一重要使命,存在著學生認識不深刻、參與活動太少、自身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主觀問題,同時也存在學校輿論引導不深入,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客觀因素。要解決這一現狀,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增強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意識,促進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中來,最終才能實現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
4.1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營造人人參與科技應用創新的良好氛圍
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公安院校對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認識也不深刻,舉得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可有可無;同時,學校缺乏對科技應用創新活動或比賽的廣泛和深入的宣傳,學生通過校內宣傳了解科技應用創新的途徑是少之又少。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學校決策層要站在足夠高的角度看待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認清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輿論引導,使學生也認識到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校園內形成人人參與科技應用創新的良好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校內宣傳部門的重要作用,通過多種渠道的宣傳,使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或比賽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至每個學生,杜絕學生因為無法獲得比賽信息而錯失比賽的情況再次出現。
4.2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建立健全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制度是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的基礎保障,一方面公安院校要加大對科技應用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例如可以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此項活動;另一方面要設立專職部門,負責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使該項工作進入常態化,用制度來保障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穩步進行。
4.3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
目前公安院校學生普遍缺乏科技應用創新的意識,學生雖然能夠意識到科技應用創新的重要性和與公安工作重要聯系,但在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主動性上面表現出明顯不足,這就需要一是根據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調整現有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改革目前的考核方式,將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納入到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中,鼓勵有創新意識的學生脫穎而出,督促學生自覺主動的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二是要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高低對于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要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技術過硬,綜合素質好的教師在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時,引導學生發現好的創意和想法并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指導。
4.4和公安實戰部門對接,發揮公安院校的特色優勢
與其他地方高校不同的是,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有的放矢的,公安院校培養的學生未來大多數都從事公安工作,因此,在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時,必須要和公安實戰部門對接,了解公安基層單位的具體需求,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提前步入角色,又培養了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為科技強警戰略的推動輸送新鮮血液。
從現實情況來看,公安院校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亟待加強,而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遠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公安院校應根據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情況,形成一套完善的、多維度、分層次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系,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張瀛心,陳建濤.公安院校大學生自我管理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四川警察學院為樣本[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4(8):84-89.
[2]劉孝云,葉民鋒.公安院校學生職業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2):69-73.
[3]賀敬良.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4):202-203.
一、前言
近幾年在我國中小學生自殺現象頻頻發生,2011年9月19日下午,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三名年僅十歲的女生相約跳樓自殺,據女生稱:“跳樓死了就不用寫作業了”。2012年1月5日,在安徽省阜南縣兩名小學生在教室里喝農藥自殺,并寫下遺言“死了怪數學老師”,所幸的是兩個孩子因為搶救及時而幸免于難。一例例血淋淋的案例讓我們都十分的痛惜,不禁感嘆祖國的花朵竟然如此脆弱,凋謝的方式竟然如此的悲壯。然而一味去痛惜并沒有什么作用,我們必須深入探究找出導致這一現象頻頻發生的原因,并且有針對性的提出有效地預防策略,有效來杜絕此現象的發生。
二、中小學生自殺的特點
(一)沖動性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會發現這些中小學生自殺都是十分沖動的,激發他們自殺動機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二)突發性
這些自殺者在前一天還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異常,根本沒有什么征兆,突然就發生了自殺現象,這讓家長和老師都猝不及防。
(三)頻發性
從各種傳播媒介及各種討論,我們常常聽到有關中小學生自殺的事例,尤其最近幾年中小學生自殺的案例及其頻繁。
三、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分析
(一)家長教育偏差
兒童自出生之后首先接觸的就是家庭,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對獨生子女十分的溺愛。因此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父母包辦了所有應該是孩子自己選擇和完成的事情,忽視了對子女生存能力的培養。導致其自尊心和虛榮心極強,心理承受能力低。
(二)教師素質低下
教師不僅是“授業解惑者”,也是“傳道者”,是道德與知識的雙重承擔者,而當下許多教師放棄自我內心世界的修養出現了違背道德的行為。例如許多教師體罰、辱罵、甚至猥褻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教育體系不完善
我國教育體系尤其是教育評價機制的不健全,唯分數為唯一評價方式,過于注重分數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所以致使一些學生不堪其壓選擇輕生。
(四)大眾媒介的影響
當下大眾媒介無節制的宣傳,根本不考慮中小學生的接受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著不可言說的推動作用。
(五)人際矛盾
中小學生人際交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然人際矛盾的發生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他們與教師之間、同學之間以及與家長之間都會由于意見溝通不一致,沒有形成相互的信賴和認同,因而產生了誤解和沖突,進而矛盾激化,導致了學生的自殺。
(六)心理問題
通過對許多自殺和有自殺傾向的學生的研究,會發現他們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比如孤僻、敏感、好沖動等心理問題。其中,性格內向,抑郁自卑、任性沖動的學生最容易自殺。
四、預防中小學生自殺的對策
了解了中小學生會做出這一極端行為的原因,我們應該努力去探索一些有效地預防對策來有針對性的防范于未然,避免這樣事情的頻發,盡量去杜絕此類事件。
(一)開展“挫折教育”課程
由于當下的中小學生從小都是在溫室里長大,內心都極其的脆弱,從出生就是一直在父母的保護之下,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使得他們根本經不起半點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在課堂里開設“挫折教育”一系列的課程,讓學生們體會到每個人這一生必定都會面臨各種的挫折,當我們面臨挫折時不是去逃避一蹶不振,而是應該迎難而上去努力克服困難。
(二)構建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并樹立正確的家教觀
家是孩子溫馨的港灣,創建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焦躁、煩悶的心情,有效減少孩子沖動的行為,進而可以避免許多危險情況的發生。其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愛孩子要有度,絕對不可以無休止無尺度的溺愛,要努力走進孩子的心里做孩子的心靈朋友。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說心理問題是導致中小學生自殺的直接原因,所以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強生命教育,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其次,要開展心理咨詢輔導,讓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發揮作用,切實為思想有障礙的學生排憂解難。最后,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的建設。
(四)改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師素質
中小學生壓力很大部分來自于學習的壓力,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當下的教育制度導致的。首當其沖的就是對教育評價方式的改革,以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來評價學生。
另一方面教師的素質低下,施教不當也是導致當前許多的中小學生自殺的罪魁禍首。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必須擔得起社會以及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做一名有良好師德的教師。
(五)加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對中小學生加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意義,懂得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能夠學會勇敢地面對人生,讓他們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美好,積極地樹立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強化學生對生命的認識,進一步讓學生懂得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小結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是十分寶貴的,因為它只有一次,無論是誰都應保護好自己的生命。放棄生命不單單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更是沒有對社會對家庭不負責任。當然中小學生出了問題,家庭、學校和社會也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們身上暴露出的缺陷也說明教育存在嚴重的弊端,這需要中小學生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聯合起來,經過長期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才能讓每一個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珍貴,進而才能做到尊重生命,保護生命。
參考文獻:
[1]李志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2]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1-019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25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校園里得到了普及,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實現了由抽象到具體、由復雜到簡單、由枯燥到生動的轉變,為小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拓展知識,是現代化教學的重要體現。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不斷優化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許多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對于多媒體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利用多媒體取代教師教學;過分注重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技巧,使教學課件華而不實;照抄照搬其他教師的教學課件,與實際教學內容不相符等,這些誤區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助力小學思想品德課,就成為了每一名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通過實際教學案例,分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新型課程引入形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小學思想品德課要想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小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課程引入的形式會對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一個新穎獨特的課程引入方式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度課堂教學中。比如,在講《我愛家鄉山和水》一節時,我改變了傳統的“長驅直入式”的引入方式,而是在課前讓小學生自己去收集關于家鄉的山和水的資料或者圖片等,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然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小學生展示優美的自然景觀的圖片,以激發小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好品質。在小學生對家鄉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后,我啟發他們談談最喜歡家鄉的什么,讓小學生扮成導游,給其他學生介紹并贊美自己的家鄉。通過一系列的課程引入手段,極大地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要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和成長,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由于電子設備和互聯網的普及,現在很多小學生都熱衷于玩手機游戲或者電腦游戲,使學習和身心受到影響。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教學案例,讓小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比如在講《呵護我們的身體》時,為了讓小學生明白身體是生命的載體,愛惜生命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良好心態,我在課堂上通過給小學生播放一個小學生因為沉迷網絡而成為自閉癥兒童和一個小學生因為長時間玩手機造成視力極度下降的典型案例,讓小學生都意識到生命的珍貴。然后,我讓小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應該怎么合理利用網絡,防止網絡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這時小學生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頓時班級的學習氛圍高漲。
三、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氛圍,打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領路人,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必須要參與到小學生的學習中,積極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的兒童的活動性綜合課程。因此,教師要給予小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小學生通過實踐不斷增長生活經驗,提高綜合素養。比如,在學習《錢該怎樣花》時,大屏幕上出現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問小學生:“同學們,如果你們有錢,你們會利用這些錢買什么?還是做什么?”有的學生說買衣服,有的學生說買汽車,有的學生說買玩具,等等。對于小學生的答案,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啟發小學生合理利用每一分錢。然后,教師要與小學生進行互動。大屏幕上出現一個大超市的畫面,渲染了一個購物的場景,由教師扮演超市收銀員,小學生扮演消費者,讓小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
四、積極進行課堂拓展訓練,拓寬小學生的思維方式
小學生學校安全教育是指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尊重和保護小學生生命的基礎上,學校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對其心理和身體等方面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健康的心理素質,并形成安全意識,能養成在遇到危險時能及時進行自救及他救的能力的活動。
二、小學生學校安全教育內容
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須要做到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在不同的階段,分模塊,循序漸進地設置安全教育的具體內容,并將小學生分為1~3年級、4~6年級兩個階段分別設置安全教育的內容。安全教育分槲甯瞿?椋內容涉及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公共衛生事故、意外傷害事故、網絡及信息安全事故、自然災害以及其他事件。”《綱要》的重點是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保護個體生命安全的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規,逐漸形成安全意識,讓學生正確處理個體生命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的關系,知道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會運用一定的安全技能。
目前,我國小學生學校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十個方面。其中包括生命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急救技能教育、傳染病常識教育這六個最基本的安全教育內容,也是要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心理減壓輔導、自然災害防范教育、識別的知識和方法、社會安全事件防范教育四個方面的教育內容也是小學生應該了解的一些常識。
可見,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國家沒有統一的標準,關系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很多方面。因此,對于學生的安全問題需要全方面重視。
三、小學生學校安全教育方式
小學生安全教育的方式也是非常豐富的,根據學校的設備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年級也應采取不同的安全教育形式。
(一)在課程中開展安全教育
1.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
課堂授課是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開設安全教育課程也是獲得安全知識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教師的講授,可以使小學生獲得較全面的安全基礎知識,了解安全基礎知識是進行安全教育的最基本內容。例如,綜合性防災課程、開發安全教育校本課程等。
2.學科滲透安全教育知識
各科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滲透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安全知識隨處可見,意識到安全的必要性。
例如,計算機課可以有意識教育學生要養成健康上網、文明上網的好習慣,以免誤入歧途,造成網絡犯罪;品德與社會課中很多內容都與安全教育有關,有助于學生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今天,你安全嗎》、《公共場所拒絕危險》、《當危險發生的時候》。
(二)在活動中進行安全教育
1.專題活動
學校可以邀請有關部門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例如交警、消防、公安、衛生等,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參加多種與安全教育相關的主題活動,如設計安全游戲、講安全小故事、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2.實地演練
由于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必須讓學生投身于安全實踐活動中,僅僅依靠一些書本上的安全知識是不全面的,必須配合實際的演示和訓練,這樣學生在遇到危險時才不會驚慌失措,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避險能力。
(三)在環境建設中開展安全教育
在校園內粘貼安全標語,辦走廊墻報、教室黑板報,時刻警告學生安全的重要性。還可以到校外參觀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安全教育更感興趣,培養學生的安全文化氛圍。
(四)利用媒體資訊進行安全教育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案例,通過這些案例分析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指導學生如何防止這種事故的發生,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還可以觀看有關安全的影視作品及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一些安全問題的小視頻,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教育方式。
四、小學生學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安全教育的趣味性
很多老師都是口頭警告或者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內容往往都是一帶而過。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完全是表面化,而實際運用方面基本上很少涉及。再加上學校的安全教育的內容枯燥,形式也很單一,使小學生對安全教育基本上都不感興趣。導致大多數教師不注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教師都是得過且過的態度,更何況是學生。因此,學生對安全教育課程極其缺乏趣味性。
(二)忽視安全教育的預防性
學校是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是眾多學生生活的地方。在這個特殊的環境里,安全事故卻頻頻發生,但有些事故我們是可以避免的。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應該堅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防勝于補救”的理念,對有可能發生危險的事物,冷靜思考,在事情發生之前就進行預防,以避免遺憾的事情再次發生。
(三)無視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個體心理發展具有可塑性,小學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實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有些學校(尤其是一些鄉村學校)往往都不重視安全教育,并沒有將安全教育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指出:要將保護小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到,安全需要是我們生存所必須的,如果一個學校連一個學生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保護不了,又談何教育。然而當今學校更注重基礎知識教學。但事實表明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更是至關重要的。
(四)缺少安全教育的實踐性
上小學時,每年學校都會組織春游秋游等實踐活動,讓小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并發現它的奇特之處。同時也促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但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學校和老師的管理疏忽,難免會有一些意外,如車禍、溺水、學生跌倒摔傷等,學校和老師也承擔不起責任。因此,為了學生的安全著想,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越來越少,有的學校甚至下小雪都停課。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學生自身的實踐經驗不足所造成的。如此看來,學校教學就會逐漸變成了“封閉式教學”。
(五)缺少教育方式的新穎性
現在,學校大多數是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講授的方式是安全教育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傳統的教育方式。但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這種方式也是最枯燥的一種學習方式,有些學校內現有的資源也比較少,知識較陳舊,安全教育方式比較傳統,沒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特點,缺乏新穎性。
五、改善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實行多元化的安全教育方式
學校除了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還要采取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可以在校園內粘貼一些安全標語,時刻警告學生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教師也要充分利用班會,積極組織開展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低年級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開展,低年級的小學生對這些生動形象的小故事是非常感興趣的。高年級可以通過一些案例分析,讓學生自己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發生的原因,教師加以指導如何預防這種事故的發生,并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給學生們講一個安全小故事及案例分析,比起那些枯燥難記的安全知識學生們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
(二)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安全教育
實現學校安全最關鍵、最重要的戰略,就是要從安全隱患入手,善于思考,積極實施消除隱患的戰略。事實證明,事前的預防遠遠勝于事后被動型的救災方法。因此,學校應該通過各種合理的對策和方法,可以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安全教育課程,從根本上清除事故發生的安全隱患,把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三)更新安全教育觀念,重視安全技能的培養
學校、教師、家長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應試教育,要正確理解考試,不要過分追求分數和名次,這樣只會導致小學生的片面發展,新課改指出要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既要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學,又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技能的訓練。這樣安全教育課程與安全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四)讓學生躬身于實踐,提高學生的避險能力
“生命如花,花朵不可能永遠在溫室成長,需接受屬陽光沐浴和風雨的洗禮。”學校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的同時也要為學生開設社會實踐課程,社會也要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場所,讓我們的安全教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實踐中去,親自去感知、體驗,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避險能力。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安全教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自我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學生遇到危險時知道如何自救,這才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關鍵所在。因此,讓學生置身于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
一、新生主要心理特點
1.一般心理特點
剛入學的新生情緒多數變化比較大,而且容易沖動,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又哭又笑”之類的表現,可看出他們并不會去掩飾自己的內心,也不會控制情緒。并且剛入學的學生意志力薄弱,做事沒有毅力和耐心,他們并不會對自己的活動提出要求,需要有他人的監督及幫助才可完成任務。
2. 學習心理特點
新入學的學生未能完全適應學習的學習生活。在學習中,常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生對四周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但觀察事物時只重視整體,過于籠統,未能精確。且思維也是憑借具體形象進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邏輯思維的初始發展,學習活動本身是否有趣,老師的態度是否親切成為學習主要動機。只要老師對自己較為關心,他們就愿意去接近老師并和老師構建良好的關系,喜愛上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
3.交往心理特點
剛入學的孩子多數愛和同伴交流,但他們對于友誼認識只停留在表面,認為朋友是一起玩的并可滿足自己愿望的伙伴,他們還在探究和哪個人做朋友比較合適,但他們選擇朋友標準是以自我為中心,也同伴關系不穩定。他們對自己的父母有深厚的依賴感,對老師也充滿的依賴、尊重,并且在行為、感情上過于依賴老師。
4.生活心理特點
剛剛入學的新生,還處在適應學校生活的過渡時期,他們雖然有著自己的獨立意識卻因此年紀過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例如,他們在學習用品整理、學習作息時間安排等等常需要得到家長及老師的幫助、督促。只有這樣才可形成良好生活習慣。
二、新入學尊重生活習慣培養方法
生活習慣是動力的定型,也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的結果。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是學生各種生活習慣養成的啟蒙老師。因此,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特別,主動去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并且深入探究他們成長的細節,有針對性去培養學生多種的生活習慣。在養成教育中,針對學生年齡不大的特點老師要經常變換各種教育策略、方法,運用多種途徑目的歸一原則,對學生開展豐富、元化的導行訓練,讓學生可以不知不常中形成良好生活習慣。
1.以直觀案例讓學生明白需要努力的方向
這種方法也可稱之為事例明理法。需要根據一年級學生認識不足、辨別能力差的特點,采用學生可以真實感受的真實案例來對學生進行明理、說教。讓學生可以真正了解什么是需要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知乃行之基礎,知愈明則行愈罵。學生只有明白了為什么要這樣做,要如何做之后,才能產生對做的興趣,而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就的好處在于簡單、真實。小學生所感興趣的事情到處可見,運用典型事件對其進行教育要以產生心理上的認同。而 且他們好奇心強,對于周圍的事、人有著細弱深厚的興趣,案例法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硬感化。
很多一年級班主任老師也會采用一些案例計解法,促進新生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例如有的老師會經常選擇典型、直觀、具有針對性以及有側重的鮮活案例,通^道德課、班會課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些案例有其他學校的,也有自己的學校的,當然也有出自于本班級的,再加上班主任的認真、細化講解,學生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方面,進步也比較明顯。
2.多給學生實踐機會,讓他他可以充分體驗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生活習慣,最簡單以及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養成教育及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讓學生可以在生活實踐中去理解、認識,讓人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再從理性跨越到實踐,達到實踐行為目標。例如,如何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良好品德。道德要對學生進行了解師長、體驗師長、學會體貼等均是不可缺少的。在XX小學一年級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教育活動,如“我是老師的好幫手”、“當一天的小干部”、“今天我當家”等等。幫助學生換位體驗、思考,明白尊敬師長產生道理,讓們他可以從自身做起、由小事做起,最后達到行為品質上所追求的目標。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單可以加大養成教育實踐性,也增加生活習慣養成教育的針對性。
3.運行行為反復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是自覺、穩定、持久以及主動的行為方式,要讓學生做到習慣成自然是非常不易的。習慣,在于老師指導、訓練,老師一定要對學生開展長期、持久的行為訓練。行為反復訓練指的是通過對學生實際操作、真實感受進行反復的訓練以及鞏固,讓學生可以掌握正常的、規范的行為習慣。例如,生活習慣是從簡單到復雜,一步一步形成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長期的。所以要求老師對學生開展生活習慣養成訓練時,其內容要由淺到深,一步一步深入。例如,在培養學生勞動習慣時,需要先教會他們開展自我服務,例如,自己的襪子要自己洗,自己的鞋帶也要自己系,讓他們一步一步養成自我服務的習慣以及能力之后再教會他們對待別人以及集體的事情。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能幫就幫、集體的事情努力做。
三、結束語
綜上,生活習慣培訓并不是短期能看到結果的,特別是對一年級的新入學的小學生,一定要在長期教學中不斷訓練、慢慢深化,一步一步優化并持續,這是我們老師對于學生開展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的有效方法。掌握好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特點,采用有關策略,大力激發起孩子的內在潛力,極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廣大教育者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更多的方法,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秀梅.淺議從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入手抓好養成教育的意義[J].中國農村教育,2010,11:43-44.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377(2016)08-0109-02
引言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學校對于小學生實施的一種教育方式,簡單來說是以教導學生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引導其健康成長。此種教育方式是在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逐漸融合發展出的一種新型教育體系,旨在對小學生實行更多的自由、人性化教育,開發其自身潛力,為其建設良好的少年時代。在此種情況下,學校實行閱讀療法,通過閱讀以達到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為其未來成長提供助力。
1閱讀療法的涵義及發展現狀
閱讀療法指的是學校在確定針對其學生的確切培養方案后,根據該方案選定相應的圖書,讓學生在閱讀指定圖書的過程中,調節自身,保持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使得其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此種療法是針對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小學生而實施,根據其心理問題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圖書,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通過讀書學習到書中的內容,以達到疏解、保護小學生身心,調節其日常或積累的不良情緒的效果[1]。由于此種療法傳人我國較晚,目前尚處于研究實踐階段,但其已引起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的關注,并使得專家學者對其展開研究。但由于此種療法在我國實踐較少,可用以借鑒的例子也較少,使得其進展較為緩慢。現今已展開實踐研究的閱讀療法案例大多在養老院、監獄等地方,其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治療及引導尚未形成有效的方案。但根據國家擬定的部分教學規定中,已有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部分,學校針對此種情況也及時采取措施,將學生課外閱讀與閱讀療法相結合,選取出較為積極向上的書籍供其閱讀參考,不斷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實踐研究
2.1閱讀書籍的選用:在針對小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選用是書籍應以傳播中華傳統思想道德中的優質文化為主,積極傳導正能量,幫助小學生構建良好和諧的心理環境,且在小學時代,是少年兒童智力成長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內,小學生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不適合存在太多的負擔以及壓力,過重的學習以及閱讀負擔會影響其智力的健康成長。針對此種情況,學校在選取書籍時,應首先考慮其智力承受范圍,挑選出較為適合輕松閱讀的書籍幫助小學生成長。其次應考慮積極心理健康教學的范圍,小學生在上學期間,學校及書籍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學校在引導其進行閱讀時,應選取相應的教導內容,如認知人際、情感、智慧、精神的力量,使其逐漸懂得誠實、善良、責任心、寬容、信念等優良品質,并將其逐漸應用到自身實際生活中。選取的書籍可以以傳授其優良品德為主,開發其智力為輔,如選取《中華優秀成語故事》、《小老鼠亞歷山大》、《淘氣包馬小跳》、《窗邊的小豆豆》等文章及書籍,幫助其了解更多更廣闊的事情,為其構建良好的心理狀態[2]。
2.2閱讀方式的選取
(1)集體朗讀:此種方式是將部分具有相同心理問題的小學生組織后,進行集體閱讀,讓其使用較為高聲的朗讀方式,在固定時間內在學校配備的專門房間對圖書進行閱讀,每天持續30分鐘,委派有責任心的教師對小學生集體進行較為寬松的監察。使用此種方式是有范圍的幫助學生鍛煉相應的能力,將其集中后進行閱讀,有利于對其的監管以及大部分學生的相同問題的集中解決。
(2)個體閱讀:此種方式是針對部分小學生結合其實際情況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學生對其進行閱讀指導,教師根據其具體情況為其制定閱讀書目后,讓其可以回家自行閱讀,但對于使用此種閱讀方式的學生,教師應對其進行定期的閱讀檢查,以確保其身在家中同樣可以自行讀書。
(3)教師講讀:此種情況是針對部分具有特殊需求或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進行的閱讀療法,由教師為該學生指定書目,并在每天規定的時間內為其進行講讀,幫助學生分析其讀物所想表達的內容,使其可以較為容易的構建積極心理環境[3]。
2.3調查分析:針對上述方式,對某地區小學使用閱讀療法的全部學生的療效進行調查研究,其中有情緒問題的學生為6人,擁有不良習慣的學生為9人,行為障礙的學生為20人,其他心理缺陷的學生為18人。其中情緒問題的學生有4人采取了集體朗讀的方式進行教育,2人采取了個人閱讀的方式;有不良習慣的學生中有7人采取了集體朗讀的方式,2人采取了教師導讀的方式;行為障礙的學生中,有19人采取了集體朗讀的方式,1人采取了教師導讀的方式;在其他心理缺陷的學生中,有3人采取了集體朗讀的方式,3人采取了個人閱讀的方式,12人采取了教師導讀的方式。
2.4研究結果:在針對上述進行過閱讀療法的學生中,抽取了30人進行觀察,占總人數的56.6%,研究結果表明,在針對部分心理問題較為復雜的小學生進行閱讀療法時,教師導讀效果較好,使得其及時了解書中所講,并對其心理問題有所改善,在針對情節較為輕緩的學生時,采用集體閱讀的方式使其性格變得較為柔和,對其心理壓力的緩解產生了較大的作用,但結果顯示,個人閱讀對其心理情況改善程度較弱。結束語: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生命中較為重要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身心的積極、健康成長有賴于老師、同學以及家長的各方面幫助,是共同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實踐證明,閱讀療法在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同樣具有重要作用。筆者通過對該療法進行實踐研究,得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希望有助于閱讀療法在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東,王景文,吳智茹.閱讀療法基本應用模式研究———基于河北聯合大學圖書館閱讀療法實踐的思考[J].圖書館界,2012,03(03):22-25.
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1.學校教育的不良影響。學校是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生活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一些學校重知識傳授,輕人文關懷、情感關懷,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中小學生整天處于一種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等。另外,一些教師教育教學方法不當,師生情感對立等,使中小學生心理壓抑,精神緊張、焦慮。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響。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環境是維護中小學生健全心理的基礎。通常情況下,家庭內部成員關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開朗樂觀,適應環境的能力會更強。而不良家庭環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員變動,如父母死亡、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關系緊張,如父母關系、兄弟姐妹關系不和諧,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服,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
3.社會因素的不良影響。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系等,社會環境對中小學生的影響有廣泛性、復雜性和持久性。特別在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廣泛,各種社會傳媒的作用越來越大,生活緊張事件增多,矛盾、沖突、競爭加劇。所有這些現象都會加重中小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影響身心健康。
二、培養中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對策
1.倡導校園文明,優化育人環境。環境能影響和改變人,它能使人振奮,也能使人頹廢。對于學生來說,對其影響最直接的是學校環境、班級環境。有序的學校管理,優美的校園環境,良好的校風、班風,和諧的人際關系,濃濃的學習氣氛,都會使學生在心理上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為此,在校園環境設計上,我們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力求用環境來凈化學生的心靈。在良好班風的創建中,以團隊活動為中心,組織開展豐富多采的科技文體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活躍校園文化,優化學生的文化生活;力求通過建設優秀的班集體,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心理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同學因你而快樂,集體因你而光榮”的心理體驗。
2.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成立心理咨詢輔導中心,設立心理信箱,定時開通心理咨詢熱線,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定期的心理檢查及咨詢服務。對已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注意追蹤了解、交談,幫助他們建立解決問題的信心,特別是要與家庭配合起來,共同做好中小學生的工作。有計劃地組織心理問題問卷調查,認真統計分析,面向全體中小學生,加強心理指導。
3.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各學科教師要強化課堂教學中的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既要結合學習內容訓練中小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記憶、注意等智力心理,又要結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鍛煉中小學生的學習意志,培養中小學生的個性,促進中小學生的非智力心理發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中小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積極主動。
二、案例主題
本次游戲的主題是簡單的快樂闖關游戲,主要是以攀爬游戲為主,而其中的“爬行”屬體操類游戲性質,它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愛并且安全系數極高的小學體育游戲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經常進行爬行游戲的鍛煉就會帶來很多好處,比如,可以有效改善學生上下肢配合動作、協調用力的能力,提高神經控制系統的反應速度和加大肌肉收縮的力度。本案例的目的是不僅讓小學生喜歡上這個游戲,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明白這個游戲帶來的真正益處。
三、游戲案例描述
(一)環節一:游戲設計理念
本次游戲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導理念,始終將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作為游戲的主旨,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也極為重視。本次游戲主要是以營造開放性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為主,在具體實施游戲的過程中也是一個開發學生智力以及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要在整個游戲過程中讓小學生熟練掌握爬行的方法和流程,能夠讓整個游戲教學過程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快樂的狀態中,讓學生獲得游戲運動技能的同時陶冶情操。
(二)環節二:游戲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初期階段,生性活潑好動,但是由于其運動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并且處于發展時期,可以說他們在運動能力方面處于一個較低位置,再加上他們身體各個部分的肌肉發展不平衡,在上下肢的協調性方面也比較差,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這個階段又是好動喜玩、想象和創造力比較豐富的時期,對一些新鮮事物極易產生學習興趣。本次游戲活動就結合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情況來開展。
(三)環節三:游戲案例求索
第一部分:場地、器材選擇本次游戲場地選擇操場,游戲器材選擇體操墊、體操凳、橡皮筋、紅彩帶等。體操墊具有柔軟、舒適以及安全性高的優勢;體操凳具有色彩鮮明、穩定性強的特點;而橡皮筋具有可隨時調節高度的優點;紅彩帶可以用來點綴橡皮筋。本次游戲設計選擇了兩塊游戲場地,主要是為了利用不同的場地安排方便組織教學步驟的實施,讓小學生在游戲技能的練習上能夠得以層層推進,主要是有益于各個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本次游戲過程中得到綜合提升。這其中,用紅彩帶點綴橡皮筋,主要的作用是能夠使靜態的操場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因為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在色彩鮮艷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不但能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而且能激發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心。而強烈的好奇心正是保持學生精神處于旺盛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在游戲場地和器械的選擇上都符合現代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第二部分:游戲案例詳情教學內容:同手同替向前行。學習水平:水平一。(小學二年級)教學重點:同手同替向前行。教學難點:游戲中手腳協調配合快速向前。教法:講解示范法、激勵法、游戲法、評價法和品德教育法等。學法:觀察法、模仿法、練習法、展示法、合作創新法等。教學目標:90%的學生能掌握高低姿爬行的動作要領,并能在游戲中熟練應用;通過爬行練習,促進學生上下肢力量,增強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學生在學練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合作、嘗試創新、共享快樂。第三部分:游戲實施過程本次教學案例主要分為四個片段,接下來依次進行分析。教學片段一:激發學生興趣,展示自我能力(1)教師引導: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陽光明媚,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好不好?學生A:什么游戲?教師:老師帶同學們去公園和動物“交朋友”好不好?學生齊聲回答:好的,老師。教師:“那請同學們排好隊上車,我們的汽車馬上就要開動了。(實際上是教師模仿司機開車帶領學生繞場慢跑,在慢跑的過程中進行安全教育,主要是為接下來做準備)(2)動物模仿操(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和老師一起發揮想象力展示動物優美的舞姿。教師:(播放音樂)同學們可以仔細聽聽,能從音樂聲中獲得什么?學生B:已經聽出來了和幾個動物相關的音樂……學生C:聽到《小兔子乖乖》的音樂了。(接著就做了一個小兔子的模仿操)游戲案例分析:教學片段一主要是教師采用故事導入法利用情境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滿足學生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心理需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緊接著來到公園后讓學生自編動物模仿操在音樂聲中發揮想象力展示各種動物的優美舞姿。讓學生在這樣比較寬松的游戲環境中學習,其身體也處于課程要求的生理興奮狀態,這樣就能達到充分做好準備后面活動的目標,給接下來的學習爬行做好鋪墊。教學片段二:體驗各種爬行動作,進行自主學練(1)通過片段一部分對環境的創設,在學生心里已經做好了準備,接下來就是讓他們自主復習各種爬行動作,以此來熟練游戲動作。(2)首先,進行大象行走的嘗試———通過觀察他人、自我嘗試、小組探究等總結大象爬行的動作特點,讓他們認真完成動作練習。教師:那同學們有誰知道大象行走有什么特點?同學C:我知道,大象行走的時候是同手同替前行。教師:那接下來同學們可以按照學生C說的學習高姿爬行。(3)學習高姿爬行(同手同替前行)。(與此同時,教師要一邊給學生進行講解一邊給其做示范大象行走的動作要領,掌撐地、腿直不彎曲、同側手腳一起向前邁。在教師的講解啟發下,進行自我學習和合作學習)(4)學生在仔細聽完教師的講解和觀察其示范動作后,馬上進行自主模仿練習,同時教師在巡視指導的過程中,發現有學生的動作不標準便進行糾正,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模仿動作整齊劃一,才更能體現出本次游戲的真正意義。(5)游戲環節:勇闖大象谷(對前部分環節進行鞏固)———主要是樹立學生的信心,讓他們能夠通過游戲達到互相鼓勵、團結合作、勇敢地面對困難的目的。(本次技能訓練是在學生喜歡的游戲中進行自我消化,達到教學目標)案例分析:高姿(大象行走)———膝蓋不著地;低姿(螞蟻)———膝蓋以下著地。選擇這兩種動物一方面考慮結合單元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攀爬活動練習,并能將興趣向課外延伸;另一方面,它們的外形對比特點鮮明,可以提高學生的模仿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首先,讓學生自主嘗試各種動物爬行的姿勢,不提任何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自我管理能力。然后,我運用疑問法激發學生的探索潛能,要求他們通過觀察他人、學唱兒歌、自我嘗試、小組探究等學法掌握大象爬行動作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覺感受,經過思維在大腦中形成表象,在教師的講解啟發下進行自我學習和合作學習,親身體驗和感悟動作。教師巡視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學困生,把學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及時反饋,表揚動作規范的學生,讓學生體會成功,增強自信心。接著利用橡皮筋可隨時調節高度的優點,分層次提高爬越的難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嘗試性練習和重點體驗性練習后進行“勇闖大峽谷”比賽。教師運用激勵法、表揚法、競賽法讓教學重難點在學生喜歡的游戲中進行自我消化。教學片段三:鞏固技能,合作創新(1)復習低姿爬行。首先,教師講解游戲的方法及規則,同時提出教學要求。教師:同學們可以組成小組,并且一起討論出本組的特色口號,口號還要展現出其團結協作的一面。在比賽的過程中,要看看哪一組的螞蟻最團結,口號最響亮,過河速度最快。為什么最終只有步伐一致的隊伍取得了勝利。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好的。(2)游戲開始:螞蟻和大象賽跑。教師:螞蟻和大象誰的動作更敏捷,它們誰的動作學起來更加容易?這是為什么?比賽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都很高,很好地完成了比賽。(3)對比賽結果進行總結,然后交換場地再進行一次同樣的比賽。(4)比賽結束后,繼續拓展練習,可以模仿其他動物爬行。鞏固本次游戲的練習效果。案例分析:運用背景音樂營造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利用體操墊設計成小橋,讓學生小組觀察思考,選擇靈巧、具有合作精神的動物進行爬行游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小組討論設計口號(如“蜜蜂、蜜蜂勇攀高峰”“大象、大象永爭第一”等)。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在活潑、有趣的音樂聲中,在響亮的口號聲中,體驗團結合作取得勝利時的快樂與滿足,使教學過程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課中,我不斷調節學生的興奮點,為學生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受到啟示、得到鍛煉。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這樣有利于各層次學生得到提高,共同體驗快樂體育。鼓勵學生勇于向困難挑戰,選擇角色進行“大象與螞蟻”賽跑。這一活動有利于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使學生在比賽中加快速度,從而有效提高了動作的協調性,在有一定負荷量的活動中促進身體健康。教學片段四:穩定學生情緒本次游戲雖然是在相對歡樂、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但也是一場比賽,學生難免會有些緊張的現象出現,所以,在比賽結束后就要對其進行情緒上的穩定以及安撫。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他們之間的互相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對本次游戲的認知度,讓他們能夠從其中真正體會到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意義。(2)聽著音樂進行放松。比賽過程中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起到客觀良好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使學生始終處于放松的狀態。畢竟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各方面還不夠成熟,游戲結束后,就應該換成有利于放松他們精神狀態和穩定情緒的音樂,讓這個游戲能夠更加完美。(3)教師和學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程的游戲過程,并且進行探討總結,師生之間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再次進行簡單的爬行練習。教師:今天的課程已經全部結束,希望下一次我們的游戲能更加愉快。案例分析:在走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慢慢地將自己的呼吸調整均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白云、小鳥揮揮手說再見。讓學生欣賞歌曲,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小寶寶睡著了》舒緩的音樂聲中,由興奮的運動狀態逐漸過渡到比較安靜的狀態,然后在悠揚的歌曲的氛圍中自由做放松動作,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四)環節四:推廣應用
經歷了四次游戲環節,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爬行的方法,為了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刻,再次進行簡單的爬行練習,在經歷中讓經驗更加充盈。學生對一個素材從多維度進行體驗、感悟,讓能力得到升華,讓思維得到創新,讓身體更加健康。
(五)環節五:總結提升
本次游戲可以說是一次新鮮的嘗試,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十分合適的體育教學內容,不但可以鍛煉他們的身體素質,而且是對其心理、精神以及創新探索方面的提升。但是因為是第一次創新的體育游戲,所以在此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小問題,比如,學生剛開始時不適應,會對游戲有一些抵觸心理。但好在有更勇敢的同學去互相鼓勵才順利完成了本次游戲活動。在以后的體育游戲中要想讓學生避免出現這種小問題,就需要教師多組織、學生多參與,才能使學生在每一次游戲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