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53: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系統一體化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電費管理的現狀
電費信息化建設自2003年8月機構改革后,至今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在全局已成功推廣使用營銷MIS系統、遠方財務核算系統與資金對賬系統等幾大系統,幾大系統相互配合,實現了電費自動對賬,財務與營銷數據相對一致等,但由于各系統間的資源相對獨立,沒有完全實現財務與營銷業務的高度集成和數據共享,在不同管理層次、部門、經營環節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島”。這就需要建立財務與營銷業務一體化的電費管理系統,實現財務與營銷業務的有機融合。
廣州局電費管理主要涉及到的部門、機構有電費核算中心、配營部、財務部、銀行。各部門、機構負責電費管理的內容及流程為:
1.電費核算中心設立于市場部,負責全局的電費系統的核算、對銀行的數據傳遞和與財務系統的賬務核對等。操作系統為營銷MIS系統。
2.各配營部負責電費檔案的數據錄入和維護、電量抄錄、收取電費、追繳欠費、打印發票和受理客戶咨詢、小金額退費等業務,操作系統為營銷MIS系統。
3.財務部主要負責電費應收及實收電費的收入核算,對電費核算中心和銀行進行實時對賬、電費退費等。操作系統為遠光財務核算系統、資金對賬系統。
4.銀行主要負責每日傳遞給電費核算中心與財務部匯總收費數據(其中包括收費清單與收費總金額),傳遞給財務部銀行進賬單與電子對賬單等。
二、電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電費管理平臺下,電費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收環節由營銷MIS系統計算完成,每月營銷部門向企業財務部門上報的是按照電價分類統計的總數,財務部門則以表代賬,在財務系統里面手工錄入應收憑證,計入銷售收入。
2.由于財務核算系統與財務資金對賬系統相對獨立,財務會計人員根據銀行回單手工輸入憑證,確定實收,財務電費資金人員再根據銀行回單與電子對賬單核對后發送給電費營銷系統,從而,月中大部分時間用于簡單、重復的憑證錄入與對賬,并在一定程度延長了數據傳遞的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
3.電費現金收款主要集中配營部收費,財務在現金存入銀行后,根據銀行回單確定實收,在這過程中,可能會由于現金送銀行不及時,財務對現金監管不到位,從而會產生電費資金風險,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4.由于營銷與財務系統的相對獨立,電費退費沒有形成閉環管理,營銷在發起電費退費申請后,走完營銷MIS退費流程后,即使財務當月沒有退費,營銷部門也已確認實際退費,產生退費報表,這樣就導致財務與營銷數據的不一致,減弱財務對電費退費監督力度。
5.電費財務數據基本都由營銷部門提供,以表代賬,財務部沒有用電用戶的明細數據,只掌握一個總數,對分戶的銷售收入、應收賬款了解不夠,無法直接跟蹤一些重大用戶、特殊用戶的實際情況,無法對電費壞賬、賬銷案存等數據進行管理與分析。
三、設計方案
1.指導思想: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核心,通過對財務、營銷業務的高度集成和數據的充分共享,實現對電費收入的實時控制和集約化管理,既滿足會計核算和內部控制的要求,又滿足營銷管理及績效評價的要求。
2.實現營銷、財務數據共享的方法
要實現財務與營銷業務的高度集成和數據的充分共享,一般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在營銷系統與財務管理系統之間建立數據接口,財務處理和營銷業務處理是分開的,只是定時進行數據的傳遞和核對。
優點: 不需要改變相關人員的工作習慣和工作內容,實施起來花費時間少,阻力小。
缺點:營銷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不能同步,不能實時反映、實時控制。
第二種:建立財務與營銷業務一體化的電費管理系統,實現財務與營銷業務的有機融合。
優點:數據入口唯一,業務的異動在營銷、財務、績效評價等方面同步反映,實時控制,管理無交叉、沒有空白,可隨需應變。
缺點:系統要重新開發,要熟悉收費、業擴、計量、計費、開票、催費、考核等非財務業務;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業務流程要重新梳理和設計,營銷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業務界限要被打破,實施起來難度大。
3.系統功能架構設計
系統可以有以下功能模塊:
(1)電費檔案管理??梢詫崿F抄表員和工代號管理、用戶檔案管理、編制抄表計劃、客戶資信等級、電費賬銷案存等功能。(2)電費業務處理??梢詫崿F抄表數據的采集、電費計算、電費收費、網關劃賬,電費退費等功能。(3)對賬管理??梢詫崿F客戶對賬和銀行對賬等功能。(4)賬務處理??梢詫崿F電費賬務科目的建立、賬務憑證的審核、記賬操作、憑證明細賬管理和總賬的查詢等。(5)票據管理,可以實現發票、收據等功能。(6)報表管理??梢詫崿F自動生成各類電費報表。(7)其他功能。
四、實施電費管理系統的優勢
1.營銷財務基礎信息一體化。財務與營銷數據完全集成,數據來源唯一,實現財務系統與營銷系統的數據實時共享,為電費科學性管理、精確掌握、實時稽核提供了完整的數據基礎。
2.電費核算自動化。電費管理系統可以自動生成應收電費、實收電費和其他相關憑證。使電費會計從繁雜的事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從根本上扭轉電費核算工作中的困難局面,電費財務工作真正實現了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
3.電費業務處理規范化??梢砸幏督y一工作流程,統一標準,通過系統的硬授權,用程序來規范所有行為,強化內部控制,最大限制地消除了制度執行中的人為因素。
4.加強財務對電費的監督管理。通過電費管理系統,財務管理可以從事后管理變成實時管理,可以根據用電客戶的還款、經營及財務狀況,自動進行賬齡分析,欠費壞賬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5.可以提高服務質量。營銷與財務系統的高度集成,可以提高工作質量,減少電費處理流程,實現高效、快捷的客戶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
五、其他需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企業的情況,要實現營銷、財務一體化建設,還需考慮以下問題:
1.如何解決目前營銷口與財務口有可能存在的電費項目余額差異。如電費違約金、重收電費、多解電費等電費項目的差異。
2.如何解決電費管理系統與其他財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傳遞。
3.如何解決電子回單作為電費收入記賬憑證的安全性。
4.如何更好界定營銷與財務人員的職權。
5.如何培養具有營銷理念與會計意識的高素質人員。
公司在財務集約化、信息化應用過程中,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集團典設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財務信息化應用特色之路。在遵循集團公司典設的基礎上,公司根據實際情況深挖需求,集思廣益,在營財接口、員工報銷、物資款集中支付、稅金計提、項目全口徑等方面上進行了本地化的創新,達到了典設與創新并重的局面。通過這些大量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工作,從2010年起,公司在不斷的實踐應用基礎上,深層次挖掘ERP系統強大功能,每時每刻不間斷的發現應用新功能,解放了以往的繁瑣對賬及大量錯誤調整,極大的提高了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財務管控能力顯著提升。
一、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一體化的目標
隨著財務集約化管理的全面實施,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各單位依賴信息系統建立了基本的財務流程,它是落實“三集五大”與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財務信息化的實施以集約化為目標,“集” 主要為理清標準,細化規范,固化流程,實現縱向一個體系,橫向一個平臺 ,實現標準于一體。 “約”主要為加強系統開發與業務集成,促進信息共享,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實現操控于一鍵?!盎敝饕獮閮然谛?,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實現基本功能,深化拓展應用,實現機制于一行。建立統一的、面向公司管理、經營和決策全方位的信息系統平臺,能夠充分共享公司各項資源,提升管理效益與經濟效益。
東營公司在集約化思想的指導下,以ERP系統固化功能為指導,以標準流程實施為途徑,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同時深入挖掘本地化需求和實際情況,集思廣益,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了在固化功能指導下的客制化開發,既遵循了統一的架構,又適應了東營公司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升了東營公司的信息化水平。
二、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一體化的工作內容
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一體化主要包括三大標準流程,即業務流程、財務會計流程、管理流程。各標準流程的建設實施是一個動態的、循序漸進的進程。將計算機的“共享”功能引入流程設計,建立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使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融為一體。將財務集約化信息系統實用化、常態化,推進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一體化融合。這種方式能最大限度實現數據共享,實施控制經濟業務,真正將會計控制職能發揮出來。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系統隨著ERP系統深入應用,以財務集約化管理為目標,搭建財務應用系統平臺,將標準化業務流程全部納入平臺運作和操作,使各單位層級間的業務處理實現橫向同一,縱向貫通,對信息數據進行動態管控,實現業務流、信息流的有效匹配,提高決策支持和戰略執行的服務保障功能,最終實現公司在物資采購、營財接口、生產信息、工程建設、協同業務等方面實現了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一體化、數據信息的集中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管理成本,達到業務、資金、信息橫向集成、縱向貫通、高度融合,實現公司范圍內會計核算工作標準化處理,資金的集中收付,預算的統一下達、控制、分析,著實推動公司的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標準化建設。實現數出一方,共同使用,各級管理者可以實時、動態地獲取所需的信息,支持決策,會計信息數據的處理也由微觀逐步轉變為宏觀數據運作。公司可以利用基于信息化的財務軟件(管控、SAP)對所有分公司及子公司實現集中記賬、遠程報賬、遠程審計和集中資金調配等處理。集團公司本部相關部門可以對數據進行及時的獲取、處理和分析,使公司實現決策化、業務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集團內部信息資源,實現真正的信息共享。
三、行業內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一體化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物資采購一體化系統
一是將供應商、物資供應部門及最終使用者看成一個有機整體即供應鏈。它主要是由采購(物)流、信息流及資金流三部分構成。在ERP環境下,信息流是核心,物流是保障,而資金流則是實現的手段。三者之間的有效互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同步處理模型。在此環境下,物資供應部門和財務部門能隨時掌握庫存情況,防止庫存積壓,從而降低庫存成本,幫助實現零庫存的目標。同時及時反饋信息,與財務系統協同工作,自動完成供需協調,實現供應鏈的無縫連接。二是依托財務信息化固化的會計科目(包括總賬科目和明細賬科目)及會計科目上的借貸關系。通過物資供應部門錄入采購信息(一般包括采購入庫、出庫、發票信息),實時生成會計憑證,實現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數據的集成。三是通過基礎信息的錄入,實現數據共享,財務與物資供應部門可隨時查詢供應商付款欠款信息、訂單信息、合同信息。對于應付賬款的處理,在輸入發票的同時系統能夠自動檢查有關的采購單和收貨單,進行三方匹配,保證基礎信息無誤,以防出現收款單位與供應商不一致的情況發生。四是財務人員根據物資采購人員輸入基礎信息,再根據接收到的發票通過發票校驗模塊進行發票校驗,將所采購的商品根據物資目錄準確分類計入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及生產維護中,最終準確地形成會計憑證,進行相應地掛賬處理。
(二)營銷一體化信息系統
一是構建95598互動服務平臺和一體化交費接入平臺,為提升供電服務能力提供技術手段,客戶可以通過95598互動服務網站,辦理電費查詢和交納、網上業務辦理、服務監督、用電服務等多種業務,滿足了客戶多方面的需要;二是建設基于GIS公共應用平臺和統一電網模型的營銷GIS可視化平臺,為供電方案制定、故障搶修、有序用電管理等提供支撐;三是整合配電、調度、財務等相關數據,購建“購、供、銷”一體化購售電電力市場交易運營系統平臺,集成應收電費、實收電費及業務分類匯總,協同營銷電費賬務與財務電費賬務工作,保證營銷系統與財務應用數據的一致性、準確性和實效性,徹底消除手工憑證。
(三)生產一體化信息系統
一是優化生產技改、維修項目管理流程,建設固定資產與設備信息集成聯動系統,實現設備實物與資產價值聯動管理;二是應用PMS系統,將設備權限與業務權限分兩條線進行管理,建設輸、變、配專業設備臺賬,對工作票、操作票進行流程管理,對試驗數據、運行記錄等進行規范化、流程化管理,建立起了真實、翔實的數據體系和閉環管理的應用系統;三是依托生產管理系統信息平臺,實現無功電壓管理、社會化資源管理、技術監督管理、狀態檢修管理等的全面應用。通過項目構造器,查看工程項目WBS結構及預算下達情況,據以列支相關費用,并對項目整體財務狀況進行了解,月末運行單個項目/集中項目結算,將計入項目成本的款項結轉至在建工程。
(四)工程建設一體化信息系統
公司依托ERP中的基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工程管理延伸到業務源頭,圍繞基建計劃信息集成、項目進度信息集成及電子文檔標準化三個方面展開,實現基建業務全面覆蓋,系統可以實時反映工程立項及概算批復狀況,實現對工程項目信息流、資金流、業務流的集約化管理,從項目規劃、設計、建設到價值確認實現全方位管理,對防范風險起到顯著作用。
(五)財務協同一體化信息系統
在集團公司系統內,設置憑證協同規則,利用協同平臺。對于關聯交易,由開發票方發起協同單據,付款方確認,雙方的會計憑證與抵消憑證同步生成,實現業務同步。同時嚴格限制關聯交易只能在協同平臺處理。這樣憑證協同平臺就把事后對賬變為事前控制,極大地提升了抵消數據的準確性。能更好地滿足合并報表編制的需要,同時通過憑證關口前移,提高集中核算質量。為最終實現“一鍵式”財務報表編制模式。
一、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僅憑傳統形式的資源整合是不夠的,也是不經濟的。于是以核心能力為形式的,企業內部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源優化整合的生產模式——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成為制造企業的現實選擇。
二、 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決策的指導思想
本文的研究是從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程度與結構確定的角度展開的,其基本思想是,當把企業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的各種具體形式作為一體化程度與結構來選擇時,受利潤最大化驅使的企業,其選擇的目的是為了盡量增大選擇所產生的收益,盡量減少選擇所帶來的交易成本,選擇受制于5個外生變量,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企業,這些外生變量所起的約束作用不同,因而會有不同的選擇。在本文的內容中,交易成本理論也是重要的分析工具。
三、 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組織形式的選擇
1. 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類型的劃分。
(1)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程度的類型劃分。一家企業可以選擇最有競爭力的地區完成從R&D到售后服務的各個環節,在跨地區進行價值增值活動時,企業需要確定相應的一體化集成程度與結構。①獨立子公司形式。獨立子公司型是指獨立的子公司或分屬多地的子公司針對單一母公司或母公司地區進行生產,母公司給子公司以高度的自主權,子公司對自己價值鏈上的行為負責,母、子公司之間聯系主要表現為財務流量,即母公司的資本流向子公司、子公司的利潤流向母公司。②簡單一體化形式。簡單一體化形式是指企業主要通過外源來組織自己的生產活動,一些活動在母公司進行,并與在別處所進行的工作(如裝配、銷售等)聯系起來。在這種形式下,作為外部資源利用承擔者的子公司無法獨立存在,在一些關鍵活動中,它們必須依賴母公司,而母公司也在總價值鏈的某些方面依賴子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采取緊密、簡單控制,主要戰略決策集中制定,母、子公司的聯系以物品流量為主。外部資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公司在特定零部件生產中的成本優勢。③復合一體化形式。復合一體化是指企業的一體化生產可發生在價值增值鏈構成的任何一點上。在復合一體化形式下,企業將生產和銷售等活動按最有利區位進行分布,企業可根據自己的整體發展目標,將公司的任何職能安排在任何地方;只要需要,企業可以將自己的生產安排在不同的地區,形成跨地區的產品生產線。在任一地方運作的任一子公司都能獨立地與其它子公司一起為企業行使職能,從而形成一個職能一體化的網絡。這種形式表明了整個價值鏈跨地區的“解構”。此時子公司之間、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存在大量部件、產品、資源、信息的流動,相互依存關系不斷加強。企業的復合一體化使全球經濟聯系愈加緊密。
(2)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結構的類型劃分。從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的角度出發,對應前述一體化集成程度的三種類型,將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的結構也分為三種:自治型結構、區域有限協調型結構、網絡型結構。①自治型結構:是指企業各子公司之間基本上沒有橫向聯系,母、子公司之間靠等級制度來維系,信息聯系是單向的。②區域有限協調型結構:是指職能聯系局限于企業一體化生產體系的某個部分,母、子公司之間的信息聯系是雙向的,但等級制仍然是基本的結構特征。③網絡型結構:是指職能聯系發生于企業的整個體系之中,而不是僅指其中的某一部分,資源、信息流動同時呈縱向、橫向兩個方面。網絡結構縮短了信息的流程,保證了信息共享,有利于各子公司經營決策的協調和合作,更重要的是網絡結構減少了中心、減少了等級,調動了網絡中各節點的優勢。網絡結構能否正常運作,依賴于網絡中各節點的素質、相互理解及先進信息技術的采用,還依賴于各地經濟的制度環境等。
2. 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形式的選擇。本文將一體化集成形式的選擇分為兩個層面來予以研究:一是一體化程度的確定;二是與該一體化程度相對應的結構的選擇。
(1)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程度的選擇。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程度選擇作為內生變量,受制于五組外生約束變量:①A1—市場規模和競爭程度。制約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程度選擇的第一組外生變量是市場規模和競爭程度。很顯然,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企業會更愿意采用一體化集成程度高的形式,故當因為需求類型差異而導致市場分割時,最好采用獨立子公司形式;當各國市場需求結構趨同時,宜采用復合一體化類型。因此競爭程度越激烈,企業越可能采用一體化集成程度高的形式。②A2—市場全球化的范圍和程度。市場全球化的范圍與程度從宏觀的制度安排上影響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程度的選擇,為企業在更大地理范圍以及更頻繁的資源與信息流動中進行價值鏈各環節活動的區位配置提供了制度安排上的可能。一體化集成程度越高,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體系內資源、信息的流動越頻繁,要求市場全球化的程度越高。譬如,當某地的市場進入壁壘很高時,宜選擇獨立子公司;反之,則應選擇復合一體化形式。③A3—信息與通訊技術。信息與通訊技術為不同一體化集成程度的選擇提供了實現的技術保證,若企業不具備現代先進的信息與通訊技術,則無法選擇復合一體化形式,因為先進的通信技術是生產系統內部一體化體系內各實體跨區域協調的必要條件。④A4—企業的所有權優勢。企業的所有權優勢是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程度選擇的又一影響因素。主要指一國企業能夠擁有或獲得的其它企業所沒有或無法獲得的資產及其所有權,它既包括有形資產,如對原材料產地的壟斷、擁有某種經營和生產技能的勞動力等;也包括無形資產,如某種特殊的生產專利或技術、組織與經營管理經驗、商標權和在金融市場上的籌資地位等等。所有權優勢越大,則企業對資源進行區位配置的能力越大,越能采用一體化集成程度更高的形式。⑤A5—其他變量。其他變量主要包括對競爭對手相關信息的掌握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形式的選擇問題中關于一體化程度選擇的結論,即:當因市場需求及人均收入差異而使市場規模受到限制,當信息與通訊技術落后,當市場全球化程度低時,宜選擇獨立子公司形式;在市場需求增加導致市場規模增大以及市場競爭激化的條件下,當信息與通訊技術和市場全球化為企業進行價值鏈各環節的區位配置提供了技術上、制度安排上的可能性時,企業可選擇簡單一體化或復合一體化形式,具體選擇哪一種形式,還取決于企業自身所有權優勢的大小及信息與通訊技術水平、市場全球化程度。
(2)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結構的選擇。對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結構的選擇實際上是在一定一體化集成程度下,對組織企業生產體系的內部市場活動的結構形式進行選擇。結構選擇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的一體化程度并盡量使內部交易成本最小。我們用內部交易作為基本的分析單位,將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內部交易頻率作為基本的分析工具。①資產專用性,是指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體系中各獨立實體之間在物質資產、技術、知識及人力資產等方面的特殊性及其協同性,它既包括了有形資產方面,又包括了無形資產方面。②不確定性,有外生的不確定性和內生的不確定性。在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體系中,假定不考慮其他的不確定,內部交易的不確定性主要受信息與通訊技術和市場全球化的影響。③內部交易頻度,包括生產系統一體化體系中各實體間的一切有形與無形流動的頻率,如中間產品貿易、職能聯系等。
綜合以上對描述內部交易的三個要素的認識,我們可以給出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結構選擇的一個模型,見表1。
由表1可知,當資產專用性小、內部交易不確定性大且內部交易頻率小時,應選用自治型結構;當資產專用性較大、內部交易不確定性較大、內部交易頻度較高時,應采用區域有限協調型結構;而當資產專用性大、內部交易頻率高且內部交易不確定性小時,宜選用網絡型結構。這個結論具有一般性,企業可根據自身體系中這3個描述內部交易性質的基本要素的狀態來決定選擇何種結構,這里對企業結構的分析是以內部交易為基本分析單元的,這其中的含義是,對生產系統一體化程度的選擇并非一定要覆蓋企業一體化生產體系的整個價值鏈,可使其中有些內部交易活動一體化程度更高,而另一些則不然,選擇的基準是對內部交易性質的把握。
四、 結論
由于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組織形式的選擇是企業管理系統建立的基礎,一體化集成形式的選擇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著重要影響,故對于缺乏經驗的企業,如何管理分支機構、如何使整個體系協調運轉,首要解決的問題便是確定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的程度與結構。因此本文研究生產系統一體化集成組織形式的演進、研究各種形式的一體化集成實現應具備的條件,對企業的經營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預算;財務;一體化;信息;建設
1預算管理定義概述
預算管理是指對企業的業務預算、資本性支出預算、籌資預算及財務預算等進行管理.業務預算是指企業基本業務活動的預算,它因不同業務類型而異.資本預算是對企業的長期投資業務及其他籌資業務進行費用預估的工作,具體包括資本支出預算和一次性專門業務預算等.籌資預算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來源進行預測和規劃,具體包括長短期借款、應收款和股票和債權發行等;財務預算則綜合反映了各項業務對企業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從而有效地規劃企業的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預算管理的環節主要包括:
(1)預算編制,是以預算目標為依據,對預算總目標的具體的量化處理;
(2)預算審批,即根據企業的具體業務流程,將預算申請提交給具有審批權限的工作人員進行審核和批準;
(3)預算執行,是各級預算負責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并通過各項調控和人的主動性努力完成預算目標,是預算的具體實施和預算控制的核心環節;
(4)預算調控,是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日常控制職能;
(5)預算評價,對預算結果進行評估等.
2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2.1預算管理系統較為獨立,未與其他系統相協調
當前,大多數企業已經開始實施了企業資源計劃,在企業各個部門開始實施ERP系統管理.但ERP系統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企業在運用ERP系統對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系統、財務系統、生產系統、銷售系統等進行關聯與整合時,卻缺少了與預算管理系統的有效結合,使得預算管理系統沒有有效發揮其作為企業目標計劃和戰略實施及內部控制的重要管理作用.
2.2預算管理系統缺乏信息化技術支持
預算業務的控制分布于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與評價等各個階段,企業在執行預算業務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相關的信息化技術支持,使得預算管理在整個流程中明顯存在短板.主要表現在:
(1)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分析.企業的主要做法往往是綜合過往的預算數據及當月的預支出情況,而未進行科學的模型計算.
(2)審批過程過于主觀.企業對預算的審批主要是根據業務流程給予相應的負責人進行審批,缺乏相應的技術審核,即對不符合要求的審批內容通過信息系統予以指正與駁回等.
(3)評價控制能力弱化.預算的評價控制主要集中在經濟活動發生之后,這樣易導致經濟活動事項與預算執行環節中狀態的信息不對稱,致使預算的約束能力弱化,無法有效地發揮預算控制成本、防范財務風險等相關作用.
2.3預算管理未覆蓋企業全部運營經濟活動
目前,大部分企業的財務預算控制主要集中在企業的收支預算中,而沒有覆蓋企業全部的經濟活動.企業要提高預算控制成本和防范財務風險等能力,必須將企業的所有經濟活動納入全面預算管理.但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項目,使得其支出與收入數據也存在一定的變動性,在進行年度預算編制時,無法進行準確預測,故這類領域的數據預測往往變成預算控制的盲區.如縱向的科研經費、在建工程、新研制產品的銷售收入、捐贈收入等,均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高發區.
3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一體化解決方案
3.1整合對接辦公自動化,與其他系統相協調
要構建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一體化,必須以預算管理為核心,以ERP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ERP專業技術人員對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將企業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銷售系統、生產系統等協同平臺系統進行相互關聯,同時對采購、基建、科研、捐贈、費用報銷等業務的審批權進行嚴格規定.讓財務部門在進行預算審核時,能夠通過相互關聯的其他部門的相關信息,來準確判斷預算的有效性與科學性,進而使預算能夠真正起到實現企業目標計劃和戰略實施及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3.2加強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
加強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除了對預算管理從有紙化辦公轉變為無紙化辦公外,還需精細化預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首先,詳細分析企業所需參與預算的全部經濟活動,根據不同的經濟活動,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科學的理論知識設計相關預算模型,再利用相關預算模型進行不同經濟活動的收支預測,確保預算數據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預算審批系統.即根據相關聯的部門信息,確定相關預算金額的最大化數據,再根據業務流程確定相關負責人的審批權限,對不符合標準的預算申請,審批系統在審核后予以駁回并要求相關人員進行再次修改,直至達到相關標準后,審批權限才予以開通,確保預算審批的權威性及嚴格性.最后,科學設計預算評價系統,整個預算管理的評價功能需貫穿預算執行的各個環節,及時堵住預算執行過程中所存在的漏洞,避免超預算行為,對違反預算管理相關制度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進而強化預算管理的約束能力.
3.3將預算管理覆蓋企業全部經濟活動
企業的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有可能產生財務風險.而預算管理的重要目的是控制企業成本、防范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的目標和戰略順利實現.在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中,如果需要將預算管理覆蓋企業的全部經濟活動,則需要考慮一些難以準確進行收支預測的項目.對于這種項目,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應積極建立風險防控系統,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和崗位管理職責以及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等,通過建立全面的風險防控體系,來降低預算管理難以控制的領域.
4預算管控下的財務管理一體化建設內容
4.1預算維度設計
企業預算管理相關工作人員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并結合預算管理制度,設計合理的預算管理維度.維度內容包括:預算管理崗位職責、預算管理制度、基于信息系統的預算管理流程;預算管理工具;業務表單和管理方案.并將此維度貫穿在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評價、調整等全過程,做到預算動態化管理,及時控制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超預算及其他違反制度等行為.
4.2建立費用控制平臺
以預算管理為核心,以資金管控為主線,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費用控制平臺,并將此平臺與員工日常辦公系統相連接,讓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夠輕松便捷地用日常辦公系統登錄密碼進行登錄.同時,對預算申請流程及審批權限進行統一,確保預算全過程能在內部控制環境下嚴格執行.
4.3實現預算動態監控預算監控系統
能夠實現對費用申請及執行過程的實時監控,實時分析,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預算超支情況及已超支但必須進行費用支出情況,系統一方面可以進行實時提醒及相應地干預費用的支出,另一方面能夠科學地判斷已超支預算是否有權限能夠繼續進行費用支出及及時對相應預算進行調整,并在系統中保持調整痕跡,以便預算的評價工作有據可依.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預算管理是企業控制成本、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手段,但當前存在諸多企業在預算管理方面控制不嚴,預算約束力弱化等現象.這使得預算管理常常流于形式,對超預算行為無法進行有效地控制.只有將預算管理系統與其他相關系統相互關聯,將預算管理透明公開,采用科學分析和信息技術對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評價等過程進行實時、動態和嚴格的控制,對不符合預算標準的行為不予相應審批權限及執行權限,才能切實保障預算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丹楓,王琪.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一體化信息建設[J].中國衛生經濟,2016,(03):89G90.
[2]李開軍.我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用研究—現狀、問題及對策[D].武漢:武漢大學,2005.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23(c)--0077--02
國民經濟核算是把國民經濟作為整體,利用會計與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對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的數量關系進行系統、完整、統一的核算,它是宏觀經濟信息系統的核心,是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和決策的基礎。要建立市場經濟下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關鍵是要解決好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問題。新時期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兩大組成部分會計核算和統計核算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實現兩者一體化的呼聲漸強。但一直以來,在實際工作中這兩種核算體系之間不協調和各自為政的狀況使得資源不能共享,無論會計核算還是統計核算不能發揮應有作用,造成了企業經營管理的諸多不便?,F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需要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一體化。筆者將從兩者的現狀出發,探析統計會計―體化的途徑,提出合理建議。
一、統計核算工作與會計核算工作各自的特點
(一)統計核算工作的特點。統計核算是通過對經營活動各種數量關系的研究,對客觀現象的大量調查和統計,運用科學的方法掌握事物的總體特征,推算事物發展的總體概貌,揭示經濟活動的本質和規律。其特點是:1 在統計對象上。統計核算的對象是宏觀經濟活動既包括實物核算也包括資金核算,從總體、宏觀的角度來觀察現象的資金運動以及實物運動、技術經濟、人、財、物資源、社會政治環境等,并運用統計指標對各種總體、宏觀的經濟活動的某一方面或其規模、速度、效率等進行反映、評價,為各種總體、宏觀經濟分析、政策制定服務。2 在核算原則上。統計核算則是按生產原則以及權責發生制原則核算勞動消耗量,除了按貨幣為計量單位外,還要以勞動消耗量、實物消耗量為計量單位,從實物和價值兩種形態上評價經營活動過程及成果。
(二)會計核算工作的特點。會計核算是指會計人員根據會計事項,將發生的每筆經濟業務,取得或編制會計憑證,并將其數據采用記帳方式記入有關帳簿,定期根據帳簿編制會計報表。其特點是:1 在核算口徑上、價格上,以實際價格為表示。會計核算的銷售收入是以取得價款或索取價款的憑證為依據,并以實際價格為標示。對未出售的商品,會計核算按成本計算。2 在核算對象上,以微觀的經濟業務為對象。會計核算以微觀的經濟業務為對象,著重于經營活動過程中資金運動的財務狀況,并通過會計報表為公眾提供其資金運作情況。其目的是準確、及時、完整地記載經營活動的結果,分析檢查、監督財務計劃執行情況以及資金運轉情況。3 在核算原則上。會計核算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計算經營活動的結果,并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價值形式反映經營活動過程和成果。以及按照支出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JI生支出原則。
二、統計核算、會計核算工作現狀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統計核算工作與會計核算工作自成體系,造成數據不一,多重復勞動,各自的效能得不到更好的發揮,進而影響到企業經濟核算和管理。兩者不協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會計與統計各自為政,缺少信息溝通。因會計核算工作與統計核算工作的職責的差異、體系的不同。雙方都使用自己的一套計量方法和指標體系進行收集、整理、匯總數據。會計工作的性質要求數據信息具有可信性、準確性。因而會計人員輕易不會采納其他渠道的統計信息,使財務運行狀況成為純數據表,以致缺乏可比性?,F行的統計工作隸屬于國家統計局管理,會計工作隸屬于財政部門,各部門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根據自身的工作需要進行相應核算,造成核算指標口徑不一致。部門之間的利益也會限制相互之間的協調統一,并最終影響到核算信息的溝通與傳遞。2 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工作方法的差異對協調性有影響。在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工作原則上,會計核算按責權發生制原則即應計制或應收應付制原則以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為基礎認定生產和經營的最終結果。統計核算是按生產原則和責權發生原則來計算和評價生產經營成果并核算勞動費用。如在計算生產經營成果時,會計核算是按實際銷售價格進行計算的,而統計核算則是按現行價格計算;統計核算對本期生產未出售產品,按出廠價計算,會計核算則按成本價計算。統計核算對本期生產但未銷售的產品、自制設備、大修理作業、定貨者來料加工的原料價值都計算產值,而會計核算則不將其作為銷售收入。在會計、統計在核算的方法上,會計核算是通過設置科目,填制審核會計憑證,采取復式記賬的方式,對每一項業務加以登記、分類并進行成本核算。統計核算則是對經營活動通過大量觀察,運用分組法、綜合指標法、動態數列分析法、統計指數法等來推斷事物總體特征及發展的總體趨勢,進而揭示經濟活動的本質和規律。國民經濟核算采用的復式記賬法和賬戶體系都是微觀會計的方法。3 缺少會計、統計核算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大部分基層會計人員缺乏統計知識、統計的綜合能力,提供的財務分析報告停留在簡單的算術計算上,缺乏深度性、系統性和有效性。無法將統計分析手段運用于財務分析報告之中以提供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收益風險等指標分析和作出財務預測、決策。同時基層統計人員對會計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會計職能上,不了解賬戶內涵,無法將會計資料匯總成為可用的統計指標,造成基層大量的信息資源流失,也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復浪費。復合型人才的缺乏也給會計、統計的協調統一帶來了難度。
三、協調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途徑和建議
1 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培養會計統計核算的復合型人才。人才是實行會計統計核算一體化的關鍵。在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企業經濟的管理和發展要求財務報表分析不能僅停留在簡單的算術計算上,會計和統計核算不僅要提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基本指標分析,還要更有效、更系統地把統計分析手段運用于財務分析報告之中,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分析報告,提供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收益風險等指標分析來指導經濟工作的方向。這都要求會計統計人員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自覺地進行相互交流和借鑒,成為掌握現代會計知識、統計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的高素質人才。加快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可以通過教育部門在學校課程設置上加強統計與會計的結合,培養會統一體化人才;另一方面各級領導也要創造條件在部門之間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換培養機制,對現有的統計、會計工作
人員要進行定期互補性培訓、學習培訓。使他們成為既懂會計,又掌握現代統計分析方法和電算化技術的信貸管理人才。
關鍵詞 企業財務 財務業務一體化 協同 企業管理
一、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的內涵
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劃分為兩個維度,一是財務與業務一體化,二是財務與業務協同,財務業務一體化是指利用網絡、數據庫、管理軟件平臺,將企業經營中三個主要的流程,即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管理流程有機融合,將計算機的“事件驅動”概念引入流程設計,建立基于業務事件驅動的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使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融為一體。財務業務一體化強調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數據共享和實現管理控制,而財務與業務協同強調的是財務與業務進行協調、協作,推動企業經營管理優化提升,實現1+1>2的整體效應。財務與業務協同是不同應用系統之間、不同數據資源之間、不同終端設備之間、不同應用情景之間、人與機器之間,乃至人與人之間的協同,它不只局限于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集成共享信息處理范疇,而是一種貫穿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管理理念,更是一種團隊協作的精神,它將使財務管理先進思想內化為企業經營管理核心理念,發揮財務與業務協作效應。
二、某集團公司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建設實例
某集團公司于2009年6月ERP系統全面上線,并且通過幾年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初步建成了財務業務一體化信息系統集成體系,財務與業務在磕碰磨合中達到了初步協同,實現了數據共享,實時監控,為經營決策提供了全面的數據支持,降低了經營風險。
首先,實現財務系統與營銷、計劃、項目、設備、物資等業務環節的集成與應用,以業務流程為導向,利用自動憑證觸發技術、業務多樣化技術、引擎技術和聯機事務處理技術,實現財務、業務信息協同處理,實時生成,數據信息實現數據的一方錄入,多方使用,實現數據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島”現象。
其次,在信息化集成技術應用基礎上,財務管理控制前移至物資管理、項目管理、營銷管理、設備管理等行業主要業務環節,初步實現了對業務前端的預算協同管理,資金協同管理,資產協同管理、購售電協同管理、物資儲備定額協同管理和風險在線監控等,財務管理逐步融入業務環節,管理工作取得了實效。
第三,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流程標準化、規范化、透明化,實現了協同業務全流程在線監控,進一步完善了企業基礎管理,增強業務過程控制的同時有效防范了經營風險。
第四,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得到全面更新和提升,企業決策支持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增強,為管理者特別是中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了多角度查詢、統計和分析功能及手段
三、某集團公司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該集團公司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在一體化系統建設和協同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一體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深化、優化
1.首先是業務細分和管理精細化要求,財務憑證類型、憑證數量較以往劇增,財務人員會計核算手工處理量大量增加,基層財務人員仍疲于應付大量會計核算工作,自動憑證觸發技術應用程度有限。其次是財務系統各模塊關聯數據一體化集成程度有限,預算管控仍通過財務人員手工配置方式實現,在降低效率同時弱化了管控力度,財務對前端業務協同的管控手段有限。
2.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數據集成應用深度不夠。一是部分重要經濟業務尚未實現與財務數據集成應用;二是業務系統對接功能無法完全滿足財務管理需求;是財務業務一體化集成數據對企業決策支持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缺少對多方采集數據的綜合應用和決策模型,部分一體化數據淪為擺設。
(二)財務與業務協同度較為薄弱
1.財務與業務協同參與人員未樹立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意識。一方面是是財務人員本身財務管理意識薄弱。其管理觸角沒有真正延伸到前端各個業務部門,對財務人員從信息處理者轉變為業務管理者角色認識不夠,參與、制定和實施整個業務處理的意識不夠;另一方面是業務部門關鍵崗位人員缺乏財務業務協同意識,對許多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事項消極應對,反而導致了效率低下和經營風險層出不窮。
2.財務與業務協同缺乏配套完善的協同管理制度、標準,財務與業務管理流程不協同,不一致。存在“兩張皮”情況:財務管理流程與業務管理流程兩者不同步嚴重降低了業務效率,同時業務重復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和矛盾。
四、創新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建設的幾個主要方面
通過以上分析,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工作應立足于一體化和協同兩個維度,遵循簡單、務實、高效原則、成本與效益衡量原則以及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創新財務運行的體制機制,橫向上深化財務與業務的融合,縱向上優化各級財務機構的職責界面,增強業務一體化財務管控能力。
(二)做好一體化信息系統集成建設規劃,推進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的一體化有效融合
(三)加強培訓,轉變觀念,通過業務流程重組和制度標準規范,實現財務流程與業務流程的雙向作用,加強財務與業務協同度。
在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工作中,一體化是基礎,而協同才是關鍵,必須在一體化信息處理完備的前提下,堅持簡單、務實、高效原則,充分衡量成本效益,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處理財務與業務協同關系,才能發揮協同效應,實踐企業戰略,并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按照省財政廳關于推進縣鄉財政一體化管理的指導意見,采取充分發揮我鎮財政職能作用,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制度化、規范化,使財政管理規范化工作適應新要求。
主要內容
(一)業務管理一體化。
1、各項工作業務按照縣局的規定和指導意見進行,業務數據按規定及時整理歸檔并妥善保管,以備縣局隨時查看,掌握我鎮各項業務進展情況。
2、按照縣局對財政資金使用審批程序的規定,我所結合本鎮實情制定了《萬安鎮財務審批制度》、《萬安鎮村組資金收支管理制度》,嚴格票據管理,堅持以票據管費,票款同行。建立《票據領、銷、存登記薄》,健全按月定期結報核銷制度,每月與縣局核對票據及款項入庫情況。
3、涉農補助資金發放工作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嚴格按照縣局規范流程,使用縣局統一的操作平臺,實現信息通達,資源共享,使縣局通過操作平臺能夠準確了解我鎮財政所業務進行情況。
(二)資金監管一體化。
1、建章立制,規范監管。建立與縣局的信息溝通機制,按照《休寧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暫行)辦法》,我鎮對財政預算分配、財務支出、一事一議獎補、涉農補貼、政府采購、民生工程、村級三資等方面的嚴格標準,我鎮對專項資金支付和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實行動態管理。對立項、審批等資料分項目建立《項目管理資料》,加強項目資料的歸集和整理。
2、實行公開公示制。工程類資金,實行公開招投標,實行報賬制;補貼類資金,嚴格按發放程序和操作規定及時在規定場所進行公開公示,公示不少于七天,實行“一卡制”發放。并做好公示影像等資料的歸檔工作。
3、檢查巡查。每項財政資金均實行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抽查巡查工作。
4、建立資金監管臺賬。按照資金監管的要求,對所有財政性資金進行分類整理,分別建立資金監管臺帳,對每項資金的“收、撥、用”實行嚴格的動態管理
(三)隊伍建設一體化。
1、建立健全崗位職責體系和考核激勵機制,合理配置人員崗位,實行輪崗交流制。
2、積極參加縣局組織的各種業務培訓活動,并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基層,走村入戶,能真正的深入人民群眾,和群眾做朋友,提高服務群眾水平。
3、加強廉政教育,加強紀律約束,加強廉潔自律,培養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
(四)信息系統一體化。
我鎮現已使用縣局統一的財政資金信息化管理軟件操作系統、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系統,并按照縣局統一培訓安排專人操作,并按要求,已全面開展農戶基礎信息采集和“一卡通”管理發放軟件升級工作,努力為縣鄉財政一體作技術準備。
(五)為民服務一體化。
1、建設規范化服務大廳。我鎮財政服務大廳是按省廳規范化財政所標準建設的,并榮獲省規范化財政所稱號;大廳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操作流程圖、家電及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流程圖、新農合報銷業務流程圖以及財政所相關制度和人員崗位等進行公開公示,使老百姓一目了然;根據陽光村務的要求,我所在大廳內放置財政資金監管臺賬專柜并設立一臺村級三資查詢機,讓涉農補貼資金發放、村級三資透明公開,接受群眾對村級三資的監督。財政服務大廳真正成為規范、有序、高效、整潔、便民的服務場所。
2、財政大廳設立惠農資金補貼窗口、家電摩托車汽車下鄉補貼窗口、“三資”窗口及群眾來訪等窗口,有效提升各窗口的服務質量。設立來訪群眾登記表和意見薄,定期總結經驗,提高為民服務水平。財政大廳實行首問責任制,切實為群眾解決來訪問題。
3、財政大廳設立一塊大屏幕,用來宣傳惠民政策,也能讓群眾直接查詢涉農補助資金“一卡通”發放信息、各村民生工程實施情況等,實現對外服務的標準化、一體化。
工作要求
(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為積極地推進我鎮縣鄉財政一體化管理工作,成立我鎮推進縣鄉財政一體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是什么導致客戶不滿意
記者隨機抽查了身邊同事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客服呼叫中心服務的滿意度,結果顯示80%的人是不滿意的,電話錄音流程過于復雜,等待時間過長,人工也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是大家比較集中的意見。
為什么金融企業的客服呼叫中心的滿意度會這么低,其在建設和應用中出了什么問題?
從以往金融機構呼叫中心的建設來看,由于網絡結構、接入方式和軟件系統的不同,造成了目前一家金融機構的呼叫中心會有多種語音卡,系統很難實現統一。PBX(Private Branh Exchange,專用分局交換機,即集團電話)、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交互語音應答系統)等多種系統版本造成呼叫中心開發接口不統一,集成難度大,系統擴容、版本升級復雜,數據一致性不能保證等問題。
除了技術上的問題,在業務上對呼叫中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華保險客戶服務部總經理劉琛表示,服務競爭越來越激烈、服務對象越來越復雜、公司業務發展變化越來越快、集中運營壓力也越來越大都給公司呼叫中心的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由于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對服務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同行業間各公司不斷加大資源整合,強化服務能力,呼叫中心必須在服務產品、服務響應、服務方式等方面加大投入與研究。隨著外部客戶、合作機構、內部客戶(分公司、業務伙伴)數量迅速增長,呼叫中心必須從被動式服務向主動式、有選擇的服務轉變。隨著業務創新、產品創新不斷發展,以及呼叫中心自身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演進,呼叫中心的建設和管理面臨巨大挑戰。
走向一體化聯絡中心
遠離客戶對企業來說是一種自我放逐,隨著業務流程外包趨勢的發展,呼叫中心對于金融企業的作用越來越關鍵。如何才能搭建高效的客服平臺呢?
在Aspect 2008年亞太地區的客戶體驗論壇(ACE)上,Aspect軟件公司亞太及中東區產品與戰略市場總監陳澤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金融企業的呼叫中心更需要的是能夠實現一體化控制管理的聯絡中心,來統一通信、統一平臺、統一管理和整合應用。
材料、銷售、工資、固定資產、成本等各個核算子系統之間彼此分隔,缺乏會計數據傳輸的實時性、一致性和系統性,商品化會計軟件的開發沒有統一規劃,而采用單項開發再通過憑證方式傳遞各種數據,不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各核算模塊是彼此獨立的孤島。
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各核算子系統提供的信息只能滿足財務部門的需要,而不能同時滿足與財務部門相聯系的人事、倉庫等職能部門的需要,這主要是受最初會計軟件開發中缺乏總體規劃的指導思想及傳統組織機構的制約。因此,目前的會計信息系統只能提供主體信息,不能提供與主體相關聯的信息。
一、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概述
目前企業遇到很多困難、如銷路不暢、資金周轉困難,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現行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的缺陷也是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不能共享財務部門所提供的信息,就會造成結算拖延、應收款難以收回、壞帳損失加大、信用下降等弊端,如果要解決這些,就必須由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來完成。那么,什么是管理工體化信息系統呢?即實現了管理信息系統中各子系統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它是一個能夠覆蓋企業的全部業務,體現當代先進管理思想,采用最新信息技術,為各級管理職能部門及時提供管理上所需要信息的全面統一信息系統。一般包括供、產、銷、人、財、物等子系統,通過系統集成技術,整合成一個并發操作、統一管理、數據共享的有機整體。其中每個子系統都按照本身特有的進行運作,完成本身特有的管理目標和任務,但同時各個子系統之間又要互相聯系、互相支持、互相提供必要的管理信息。這樣一來,會計信息系統成為企業一體化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使得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具有了核算到信息系統的完全功能。它不僅可以完成憑證錄入、記帳、算帳和報帳等核算工作,而且還可以為企業各個部門進行服務。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不僅允許在使用過程中調閱其他部門的相關信息,而且增加了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的功能,這為各部門順利完成其職能提供了保證。在國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已從MRP到MRPⅡ再發展到ERP。MRP、MRPⅡ都是面向生產部門的,而ERP與MRP相比,擴展了管理信息集成范圍,除財務、庫存、分銷的生產管理之外,還集成了企業的其他管理功能,如人力資源、質量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ERP是在MRP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盡管可以面向企業外部提供管理信息,但本質上依舊是面向生產部門的?,F在的世界早已形成了買方市場,因此,開發以業務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是上乘之選,不過我國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都比較落后,因此就要從低起點上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
二、基于企業MIS的會計信息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MIS)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通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企業戰略競優、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持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概念圖如下:
圖1 管理信息系統
財務信息系統包括了會計和財務兩部分,會計主要的任務是記帳,使資金的運作不發生差錯,財務則更多關心如何運作好資金,使其產生效益。會計系統最成熟、最固定的部分是記帳,這部分幾乎已經定型,各種企業幾乎相同。目前會計主要涉及的是數據,根據這些可以產生一些綜合數據報表如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但的會計已開始向財務延伸,涉及未來的數據,如獲利能力計算,責任會計等。盡管當代會計系統已經相當成熟,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隨著全球化,會計制度和會計信息系統仍會不斷變化。會計信息系統只是財務信息系統的一部分,財務的總目標是最好的利用資金和剩余資金的最優投資。財務信息系統是為協助主管達到以上目標的計算機系統。財務信息系統概念模式如圖2:
圖2 財務信息系統
圖2財務信息系統輸入子系統中的內部審計子系統實際上也是會計功能。審計包括財務審計和運營審計。財務審計主要看公司的財務記錄是否正確,帳、錢是否一致。調運營審計是審計財務手續是否完備。高效,它往往和信息系統的再設計聯系在一起。運營審計一般應有信息系統分析員參加。財務情報子系統向股票持有者、財務社團以及政府機構提供信息,幫助了解公司經濟環境,還從政府報告、期刊、網上數據庫收集經濟信息,以便分析經濟形勢。輸出子系統是財務系統的主要系統、它們能幫助公司進行財務決策。資金管理子系統可以說是財務系統的最重要的子系統,它通過現金流分析,按照現金流人大于現金流出的標準進行調節以確保全年現金凈流量的穩定。資金和證券管理也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用計算機模擬尋求最佳的資金來源,并處理多余資金的投資問題,確定合理的證券組合、投資組合等。財務控制子系統主要控制一些支出和控制一些企業性能的參數。
MIS的概念是發展的,最初設想MIS是一個單個的高度一體化的系統,它能處理所有的組織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高度一體化的單個系統顯得過于復雜,并難以實現。MIS的概念轉向各子系統的聯合,按照總體計劃、標準和程序,根據需要,開發和實現一個個子系統,MIS成了相關的信息系統的集合。對于企業來說管理信息系統只有優劣之分,不存在有無的問題。目前企業所擁有的管理信息系統通常只是一些子系統的簡單集合,系統與系統之間往往相互獨立,本文所倡導的就是將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子系統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即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隨著對信息處理規律認識的逐步提高,人們提出更高級系統。直接支持決策的要求,從現實條件來看,將AIS進行擴張發展成為MIS是一條必由之路。
三、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實現思路
(一)開發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幾種方式
在開發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時,首先要其數據來源,一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來自憑證資料,為分析提供原始數據,第二類來自帳簿中的數據,第三類是財務部門之外的數據,前兩類是財務處理的主要,在核算型的會計信息系統中可直接產生數據,而第三類數據來源復雜,與管理的各個方面密不可分,這使開發管理型財務軟件的難度遠遠大于核算型財務軟件。為獲取這類數據,可采取以下幾種不同方式:第一種是在其他業務部門擁有自己獨立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情況下,解決好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接口,實現不同系統間的數據傳遞。第二種是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全面規劃和整體設計,系統高度集成、數據完全共享,建成一個集業務管理、生產管理、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于一體的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財務只是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第三種是在原有財務核算軟件的基礎上,向其他業務部門擴展。
上述三種方式中,第一種方式要將原先各自獨立開發的各個系統組合在一起,往往因接口過于復雜,在許多情況下比重新規劃難度更大,一般很少采用這種方式。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的實質都是將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全面提升為企業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它不僅實現了財務會計與管組會計的功能,而且集成了企業各個業務部門的管理功能。
從上講,第二種方式最理想也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但在是否符合我國國情這一點上值得考慮。國外的管理一體化軟件一般由財務系統、配銷系統、生產制造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等構成,相對于國外軟件這種以業務為中心的模式,我國開發商大都認為“財務是管理的中心”,這是與我國現階段企業管理水平和計算機水平相聯系的。國內財務軟件一般由帳務處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與折舊管理、采購管理、存貨管理、成本管理等系統組成,其范圍起出了國外的財務軟件,包含了業務系統中關于資金的核算,尚不具備真正的管理功能。我國的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管理系統相對獨立,作為一個專門的系統,其普及和應用程度大大超過了其他管理軟件。近年來,我國的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發展明顯加快,有些企業按上述國外模式進行開發,結果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的管理水平太低,應用計算機管理的意識不強。而另有一些企業從財務部門起步,分級分步實施,從單一部門應用逐步向生產管理。物資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門擴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是在企業管理模式不夠規范、資金比較緊張、人員素質不夠高的情況下,發展管理一體化的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因為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中的任何一個子系統都不可能像財務系統那樣,占有整個企業70%左右的信息量、從資金的實物形態(產量、質量、物資、耗費等)到價值形態(利潤成本收入)全面綜合地反映了企業的概貌、嚴密地(數據之間有對應關系,報表之間有勾稽關系)、系統地(編碼順序系統、時間順序系統、業務分類系統)記錄企業的經營狀況,而且財務部門有一套嚴格的控制制度,在企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財務部門提供的數據和管理相對來說是比較規范的。這是財務部門的軟件普及應用程度大大高于其他業務管理部門的根本原因。正因如此,許多企業將計算機應用于管理是從財務部門開始的,在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一定經驗后,企業很地要求與財務部門相關的其他部門運用計算機管理,從而實現整個企業的信息共享。對我國廣大中小企業而言,還是采用第三種方式即在原有財務軟件基礎上向其他業務部門擴展的方式較為可靠。分系統、分階段開發,一次性投資不會太大,完成每一階段都能很快見到成效,這樣既增強了使用者的信心,又積累了經驗,使系統開發和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以財務管理為核心擴展的每一個子系統都必須保證與財務系統的聯接和數據共享,避免出現子系統之間相互孤立的局面。其不足之處是系統間的聯系可能不夠緊密,信息流程不夠合理,因為較多考慮適應企業現有管理水平,未能充分考慮利用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所以。對那些管理水平高,計算機應用基礎好,技術力量雄厚的大企業而言,可以采用第二種方式,建立以業務為中心的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更好地為提高經濟效益和支持決策服務。
(二)開發管理一體化的信息系統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1.必須以完善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為基礎財務核算數據是管理層分析、預測、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核算信息系統應能實現手工會計的全部職能,提供和輸出完整的會計資料,能夠方便提取數據供分析之用。在生成管理報表所需的數據中,有許多是對財務核算的帳證表數據加以分解之后才取得的。如果核算軟件沒有設計這方面的內容,當管理會計需要這些數據時,只能人工分解數據,再輸入系統,造成同一數據兩個人口的情況,了系統的效率和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因此,在設計核算信息.系統時,要求做得更深更細,將與經營業務管理要求有關的會計數據進行分類細化,充分考慮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的需求。
2.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接口
二、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方面
業財融合是在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才開始應用于企業中,因此業財融合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比較高。而現實是一些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意識還比較薄弱,企業內信息傳遞渠道阻塞,業財融合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就難以在企業中發揮作用。還有一些企業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企業的財務數據具有嚴格保密性,在傳遞過程中受到繁瑣程序的干擾,使企業進行項目決策或風險管控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數據信息,也無法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做出最有效的判斷。
(二)一體化融合方面
企業在建設業務財務一體化系統時,由于信息化基礎薄弱或內部組織機構設置不夠科學,導致業財一體化系統不全面、不嚴謹,進一步影響到企業財務會計的轉型。一方面,信息系統更新不及時、基礎設施環境差等都會影響業財一體化系統對業務完成各環節信息的及時獲取和跟進;另一方面,管理層對執行層垂直管理的傳統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模式,垂直管理使信息的傳遞和反饋要經過中間層層的部門,極大地影響了信息傳遞的速度,財務部門難以及時處理分析數據,執行層各崗位間溝通不暢,管理層也不能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實時監督,不利于企業的運營。
(三)人員專業素養方面
業財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傳統的手工核算到智能化核算系統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備專業的會計知識,還需要財會人員能夠熟悉電腦操作,樹立管理意識。但實際上很多企業的財務會計還停留在財務核算、編制報表的基礎工作上,無法適應新型管理模式的需求,影響了財務業務一體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業務和財務一體化還需要業務相關人員能夠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知識,而財務管理人員也有業務知識的儲備,企業內部人員知識能力不足都會使業財一體化的實施難以達到預期標準和效果。
三、業財一體化下管理會計轉型的準備工作
傳統的核算型會計是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記錄、計量和報告,主要針對歷史數據信息的分析,而管理會計則側重如何利用數據信息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因此管理會計必須具備管理職能,通過對歷史數據、實際經濟狀況以及未來的預測方向向管理層提供決策建議,共同主導更科學的決策。在業財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下,管理會計不但要掌握全面的財務管理知識,還必須了解企業業務流程,并與數字化信息技術集合,從側重于會計處理的工作方式轉變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財務管理方式。在這一基礎上,管理會計要充分了解企業的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做好資源配置和風險防范工作,提高業務處理效率。為了適應業財一體化的新型管理方式,管理會計也要不斷學習和儲備知識技能,熟練計算機系統的操作方法,在事務中進行創新應用,將管理會計與業財一體化更緊密的結合。
四、構建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管理會計模式
(一)樹立一體化轉型意識
以信息技術作為業財融合和會計轉型的支撐,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大的管理改革,涉及到企業的業務項目和企業的財務管理,還會輻射到企業的組織結構,可以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個機遇。企業想要抓住這次變革機會,將風險轉化為機遇,必須樹立業財一體化的轉型意識,結合實際情況將一些成功的經驗更好地利用到實踐中,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企業還要在內部大力宣傳業財一體化的思想,讓基層員工也了解到業財一體化對企業的推動作用,并設置科學的管理流程,促進業財一體化在企業中的有效實施。
(二)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職能的轉型
財務風險作為企業主要風險之一,是企業完善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企業可以將風險管理作為內部控制機制的主體,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風險進行預測、評估和防范,并采用一定的手段規避風險。其次,管理職能的轉型還離不開財務導向作用,財務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重心,不僅是財務部門這一個部門的工作,財務部門也不是獨立于企業之外的部門,企業需要以財務創造價值為導向和目標,將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從財務部門中抽離出來。管理會計在這一過程中的任務就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風險內控,把握業務的獲利點,發揮管理職能,實現經濟價值目標。當然,在業務和財務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下,財務管理工作也需要業務部門與實際相結合,提出指導意見。同樣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也不能再局限于對業務活動的事后監督,必須以創造價值為目標和導向,加強對業務流程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將有效的信息提取出來遞交給業務部門的人員,為今后的業務開展提供科學的數據。最后,財務業務一體化模式下企業實現了財務共享,將傳統的核算工作利用信息化技術解決,而財務會計也從以往的工作中脫離出來,參與到財務戰略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業財融合、財務戰略共同構建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構建業務財務一體化下,管理會計的職能轉型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搭建企業的財務職能,例如立足于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制定科學的財務戰略;或將信息轉化為數據,將制度運用到實際中,推進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發展和成熟等。
(三)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
財務管理人員是業財融合和會計轉型的主體,企業只有具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才能推進財務業務一體化模式的貫徹落實。因此,企業要定期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有針對性的建立財務管理人員上升通道,滿足企業管理層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督促財務管理人員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和現代化技術的操作水平,適應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要建構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管理會計模式,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完善業財融合的信息化體系,加強業財融合在企業內部的宣傳,并將財務會計人員從傳統的財務核算工作中抽離出來,更好地發揮其管理職能,創造企業價值。企業有優良的人才儲備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實現精細化發展模式,促進企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