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30 16:09: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

篇(1)

當今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還普遍存在著一種“注入式”、“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學生對音樂作品長時間的傾聽之后(或之前),緊接著就是介紹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內容形象、情感情緒等,而后分析作品的題材、曲式結構。教師在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時,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這種自我的“教”與被動的“學”難免就形成了一對矛盾體,學生對教材所涉及的音樂作品失去興趣,對音樂教師失去興趣,對音樂課也失去了興趣。

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

只有學生喜歡聽才有可能積極地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教師在課堂中的語言,對于教學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簡潔精彩的話語會吸引學,贏得學生;繁瑣枯燥的語言會導致課堂猶如一潭死水。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導入語”,巧妙的導語就像一根導火線,能點燃學生傾聽音樂的欲望。如選用曲目《藍色多瑙河》,由于這一作品對學生來說是耳熟能詳的免不了他們會有厭煩、不屑的情緒,于是欣賞之前我講了一段小約翰在美國演出的經歷:1872年小約翰在美國波士頓指揮演出《藍色多瑙河》,他們演出場地是一個非常大的露天廣場,廣場中間搭起一座高臺,高得像座望塔,而這座望塔就是小約翰的指揮臺,在他的四面八方有一百名副指揮,因為小約翰需要指揮的是一個一萬人的樂隊和兩萬人的合唱隊,副指揮們會把小約翰的指揮動作一一傳達到樂隊的隊員。如此聲勢浩大的演出可謂是空前絕后的,但更有意思的是在廣場上還擺放了兩門大炮,當演奏開始時,小約翰就示意炮手鳴炮,以此來告知這個人海樂隊開始演奏。聽了小約翰這樣的經歷,學生們驚奇不已,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再次洗耳恭聽的積極性。欣賞中,他們千姿百態的涌動代表了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心理體驗。

2、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擴展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為音樂鑒賞教學帶來了嶄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已逐漸成為目前主要的音樂教學輔助手段。但在教學實踐中,有的老師過多依賴多媒體技術運用,認為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必須得使用多媒體,使用了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優秀的音樂課,從而走進了多媒體運用的誤區。有些老師在準備一節音樂鑒賞課時,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鉆研教材、設計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在課件制作上,如彩色背景、立體文字、三位動畫、影視錄像等等應有盡有,而不管與教學內容有沒有關、有沒有必要。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都被這“輔助手段”深深吸引,他們再沒有心思去聆聽音樂、去體驗音樂。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感情交流、共同創造的過程,教學中我們應當科學、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讓多媒體課件真正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

3、創新教學模式

運用良好的情境陶冶教學模式來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情境陶冶教學模式是指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入、創設一種情感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環境或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音樂氛圍中學習教學內容,促進其知識和能力協調發展又陶冶情感的一種教學模式,情境陶冶教學利用學生喜歡的音樂氛圍,加上運用現代的教育技術,通過語言描繪,實物的演示,音樂的烘托等把鑒賞的音樂情境再現,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美感,情感,生動形象的音樂場景,更好的理解所鑒賞的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內心獲得豐富而強烈的感受、體驗,從而激發其對音樂作品的思考,進而產生探究的沖動和欲望,最后總結學習的內容,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4、音樂鑒賞課要給學生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終目的,通過音樂鑒賞教育,學生在賞析優秀音樂作品的同時,對民族音樂及外國音樂的經典作品得到較為充分的認識,學生只有對于不同音樂的題材和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使其在音樂審美方面初步具備對美的感知力、鑒賞力、創造力、表現力。高中生通過音樂鑒賞課聆聽和感受音樂,使他們的感情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過教學實踐話動,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幫助他們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關系;為每個高中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此外,在培養高中生音樂創造力的同時要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現他們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舞臺,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

三、結語

高中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音樂的熏陶和潤澤,從而獲得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提高。在諸多的音樂教學方式中,聆聽音樂、鑒賞音樂是最普及,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種方法,所以,將音樂鑒賞擺在音樂課堂的首要位置,成為高中音樂教學的必修模塊。教師要針對教學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篇(2)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4-059-0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音樂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在訓練學生審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發創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樂鑒賞課是高中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也是促進高中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怎樣進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呢?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興趣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音樂,欣賞音樂,進而進行音樂創作,而這一切都要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必須調整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置不同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作品,深人體會作品的情感。學生慢慢學會了欣賞音樂作品,就會增加自身的自信心,從內心深處喜歡上音樂欣賞,激發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比如教學民歌部分時,學生覺得民歌沒意思,不喜歡聽。教師可選擇通過精彩的導語設計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課堂開始前,教師可先給學生展示兩句樂譜,分別是《沂蒙山》的民歌和《十五的月亮》,引導學生唱這兩首歌,再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最后再說明《十五的月亮》的源泉是山東民歌,是在民歌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這樣引導學生明白了民歌是音樂創作的源泉,學好民歌對于音樂鑒賞、音樂創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趁此機會指出本節課要和大家一起鑒賞民歌,感受民歌的風采。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融入音樂

為了讓學生盡快的融入鑒賞教學,作為音樂教師,還應努力創設一定的課堂情境,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他們鑒賞的積極性。例如,在京劇欣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這一節中,課前教師可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然后再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視頻。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很快的融入課堂教學,并享受表現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三、多層次、多結構、多角度挖掘音樂的情感內涵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聽覺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音樂里有鮮明的形象、生動的畫卷、豐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對音樂的處理、表現與情感的把握要做到準確到位、細致入微、聲情并茂、以情動人。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簡單聆聽、重復演唱、乏味講解等,要通過對構成音樂基本要素的剖析、分解、比較,并簡介音樂家生平、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內容形式與風格特點等,最大限度地挖掘音樂情感的內在因素,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現有的認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以及一定的能力特點和情感特點。音樂本體也存在著多層次、多結構的特征和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狀,讓學生逐步掌握音樂本體結構,理解音樂的內涵。教師應當掌握學生這三方面的水平,適當地把音樂信息輸入到學生的大腦中去。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誘導學生投入到學習者、表演者、欣賞者、創作者的多重角色的活動中,從多個角度上理解音樂的多層次、多結構內涵。

四、開展研討性的專題音樂欣賞活動

學生喜愛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的狀況普遍存在,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不喜歡陳舊的教材,不習慣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他們對教師不能與他們產生共鳴而感到失望、無助。其實,教師不必要擔心他們會因為受到社會音樂的負面影響而步入歧途。高中階段,學生的道德感已逐漸形成,在約束自己的行為上也更顯得理智,他們更有判斷事情利與弊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可以做一些大膽的改革,可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來判斷什么樣的音樂是適合他們學習和欣賞的,讓他們自己來理解什么是值得欣賞的作品,什么是糟粕。相信教師不用再費九牛二虎之力來束縛學生選擇欣賞的對象,一切難題都可通過學生自主了解和分析來樹立正確的欣賞方向。對一些好的音樂作品,我們可通過研討性的形式一起探討音樂的藝術價值。學生通過自主的研究和了解,使自己對音樂了解得更透徹,在不知不覺中不僅挖掘了學生的探索潛能,更讓他們的審美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

篇(3)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2-0023-01

單就音樂而言,其鑒賞可以認為是賞析與鑒別、感受與體驗的一種綜合性的精神活動,對于高中生來講,音樂的鑒賞既是一項基本的學習技能,又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積極向上,不斷進步,例如學生在上課之前高唱斗志昂揚的歌曲,品鑒歌曲所帶有的情感,將之化為自己的內在動力,激勵自己前行。此外,還能夠通過音樂擴寬學生的知識面,用音樂感受異域風情等等。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使用最優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下面筆者介紹幾種常用的音樂鑒賞教學策略。

一、準確解讀音樂作品

在音樂的鑒賞中,首要的就是給音樂作品進行定位,并對音樂作品進行精準的解讀,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之前“吃透”教材,對音樂座屏進行精準的解讀。在音樂教師備課的過程中,認真分析目標教學作品,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教師還要利用互聯網等查閱作品的創作背景,對整個音樂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只有“吃透”作品,把握整體,才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準確的解讀,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正確的品析。例如,在鑒賞譚盾的《1997天地人交響曲》時,教師就需要查閱譚盾的人生經歷以及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并參照教材去理解譚盾的設計意圖,教師將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備課,在課堂上根據這些背景材料進行作品的品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音樂作品,不同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氣氛的渲染,例如,在進行抗日音樂作品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音樂作品的背景轉變成抗日的圖文,渲染氣氛。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與否也影響到了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質量,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目標的設定時,最先要考慮到的是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其次要考慮的就是音樂作品的深度與鑒賞難度。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包括學生的文化素質,即對作品創作中事件發生背景的理解,還包括學生的音樂技能;音樂作品的深度與鑒賞難度包括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個人經歷以及音樂特色和音樂包含的情感,有的音樂作品表達感情直白,直抒胸臆,有的作品借景抒情,有的作品表達委婉,前后存在著較大的起伏,學生不容易把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的設定教學的目標,保證目標可行、具體,略微高于學生的能力,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與身心發展的需要。例如,在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中,賞析《1997天地人交響曲》時,因為學生基本了解這段歷史,教師也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和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準確的解讀,那么,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的目標設定為:(1)指出作品中使用的樂器;(2)確定作品的感情基調;(3)根據自己的想象描述音樂所描述場景;(4)準確描述整個作品的情感變化。對于較容易的作品,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提升,對于較難的作品,教師要由淺入深,步步引導,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三、使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將音樂鑒賞教學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

在音樂作品中,很多作品可以與藝術、文學作品聯系起來,高中音樂作品也不例外,因此,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科之間的整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伏爾加船夫曲》的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歌曲和美術經典《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相結合,并和學生一起分析船夫的表情、神態、動作,推測船夫的心理活動。除此之外,音樂作品與文學作品的聯系也較為密切,并且中國的古詩詞本來就可以配樂進行演唱,例如,《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就可以配樂演唱,教師給予學生特定的旋律,讓學生把優美的詩詞唱出來,在演唱的過程中體味其中的情感,聯想其中的畫面。

(二)結合舞蹈進行教學

音樂鑒賞與舞蹈相結合也不是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音樂作品與舞蹈的結合,可以將枯燥的音樂鑒賞理論與枯燥的答題技巧訓練轉變為生動、形象的舞蹈。音樂鑒賞與舞蹈相結合既可以使學生動腦,又可以使學生動手、動腳,活動起來,在濃郁的氣氛中走進音樂世界,準確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例如在進行《保衛黃河》的音樂作品鑒賞中,教師可以借助《黃河》的舞蹈,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伴隨著作品的旋律而動,感覺其中的震撼。

(三)結合想象進行教學

篇(4)

音樂鑒賞指的是鑒賞者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是鑒賞者通過情感的累積來滿足其對于所聽作品的審美需求的過程。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經典音樂作品,這些作品所具有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審美價值對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在高中課堂進行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很有必要。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原則

1.聆聽音樂。在音樂鑒賞課程中,音樂的聆聽尤為重要,音樂是聽覺上的藝術,一首好的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影響人的心靈。對于剛接觸音樂鑒賞課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制力與對音樂的辨識能力,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課時主要是以聆聽音樂為主,減少關于課本上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有意識地去關注音樂本身所蘊含的的美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和鑒賞音樂,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

2.遵循抽象性和多樣性原則。由于人們所處的環境、所經歷的情感、性格愛好和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對于音樂作品的感受與理解也不同。高中生正處于思想轉型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會投入大量的熱情,并且專注于自己喜愛的音樂進行探索,教師在教授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過程中,就應該遵循音樂的抽象性與多樣性的原則,迎合學生進行音樂的欣賞,引導學生通過音樂來激發自己的創作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3.注重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隨著人們對藝術鑒賞力水平的提高,音樂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音樂的潮流影響了現代的大批年輕人對于藝術的審美標準,特別是在高中生認知中,只有貼上了流行和前衛等標簽才能被稱得上是他們喜愛的音樂。但對于優秀的音樂作品而言,其最富魅力的往往不是流行和前衛,而是其詞曲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時,要注意音樂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將優秀作品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和體驗帶給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4.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音樂鑒賞不僅僅是要鑒賞者欣賞音樂,而是需要鑒賞者通過對音樂的聆聽來實現自我的升華和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要想領悟一首樂曲中的真情實感,光靠聆聽是無法滿足的,必須要鑒賞者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來對其展開想象。高中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格外注重對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由感性欣賞上升為理性欣賞,并能夠從音樂中找出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就能夠使其身心得到極好的發展。

二、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與實踐

1.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要想做好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備課工作,先對需要講解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在自身得到了音樂情感的觸動和共鳴后,再在課堂上用精煉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懂得如何正確地去鑒賞音樂作品。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主動去接近音樂的世界,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升華對于音樂鑒賞的情感

2.引導學生鑒賞標題音樂和純音樂。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作品名字的不同也會引起人們不同的興趣,音樂作品的標題盡管能夠幫助欣賞者進行音樂的選擇,但卻不能詮釋整部音樂作品,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到欣賞者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而對于無標題的純音樂而言,其整個情感的表達都包含在了每一個音符之間,欣賞者往往要通過整曲的聆聽才能夠受到音樂作品本身的內涵。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區分標題音樂與純音樂的不同之處,既要讓學生感受標題音樂中的情感表達,也要讓學生在純音樂的欣賞過程中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去充分感受音樂作品中的藝術美感,利用自己的鑒賞思維去感悟作品本身。

3.引導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沒有國界,不分地域和民族,其旋律中的相通性也使其成為了流傳最久,傳播最廣的一種藝術語言。由此可見,教師為學生講解民族音樂的鑒賞時,要利用如音樂采風、對比講解等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通過對民族音樂的了解來加深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從而激發其對音樂的研究和探索之心。

4.引導學生客觀評價通俗音樂文化。現代通俗音樂之所以能夠收到青少年人群的喜愛,與其節奏明快、歌詞簡單、易學和傳播性廣等特征是息息相關的。通俗音樂已經成為了現代高中生音樂世界的主旋律,在高中音樂課堂上也開始出現了通俗音樂的欣賞曲目。通俗音樂不同于一般的音樂,教師在給學生進行通俗音樂講解時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對通俗音樂的文化發展及其藝術魅力進行探討,讓學生形成獨特的音樂鑒賞觀,提高自身對音樂藝術的修養水平。

篇(5)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鑒賞;探究

高中引入音樂鑒賞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音樂方面的修養,陶冶情操,使學生的身心能夠更加和諧發展。在新的教學理念下,音樂課堂也需要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鑒賞的重點在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中自身發展和對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讓學生有了熱愛音樂的興趣,形成了愛音樂、享受音樂的習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之間的聯系。在此為了改變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以下探討。

一、加強基本音樂素養的培養

音樂素養表現為人對音樂感知力、審美能力和音樂歷史文化的認知程度。以上幾點都是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重點,只有切實做到以上的內容才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因此,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音樂審美力和音樂歷史文化這三方面的內容。其中音樂的感知能力是三點中最為重要的,音樂感知力體現在個體聽到音樂時的情感表達和身體反應程度,它受到人自身先天和后天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為此,音樂教師應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音樂體驗,引導學生自我體會音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音樂鑒賞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欣賞音樂來感受音樂的聲音美和意境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深入聆聽音樂,以此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聽覺感知能力。聆聽音樂是提高音樂素養的要點所在,即通過有效引導學生對音樂本體的關注,以加深學生對音樂本體的聲音美、意境美的感受,提高對音樂整體美的感知程度,使學生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

眾所周知,高中音樂課是沒有預習環節和課后作業的,一切知識都得音樂教師課堂上講述。比如,在講到貝多芬時很多學生只是知道貝多芬是德國人,患耳疾、作品有《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如果讓他們自己去學習又是很不現實的。針對這種情況,音樂教師可以事先將一些簡單的材料進行書面整理,上課時再一一分發給大家,這樣既節約了時間,也能增長學生的音樂歷史文化知識。當然,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器,利用視頻或者圖片幫助學生更生動地了解音樂歷史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學習音樂的感情。

二、通過音樂鑒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

充分發揮音樂的審美功能是新課程改革下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強烈需要。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教師通過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借此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的辨別能力,從而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音樂的審美體驗是建立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對音樂所產生的意境和精神狀態的一種感受。在音樂鑒賞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體驗不同種類的音樂從而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以此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審美為核心,把審美要素在教學內容中貫徹到底,讓學生自身發出強烈的審美渴望。中國的音樂教育一般都會以國家的一些民族音樂為主,隨著學習階段的提高,也會慢慢引入一些西方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音樂,這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民族音樂風格的同時,對西方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的風格特點有所了解,綜合兩者讓學生能夠在不同風格的音樂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加深對音樂的審美體驗。

三、不局限于課本教學內容,要注意引入課外音樂元素

傳統的音樂鑒賞課程是通過講解課本上的音樂教材的音樂內容、音樂題材、特點等讓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積累。鑒賞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時,為了讓學生對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有所了解,教師要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結合音樂對學生進行說明,加深了學生對不同民族風格音樂特點和民族風氣的認知。

然而,局限于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音樂的發展不是停止不前的,新時期的學生要跟隨著時代的腳步,所以這樣環境下的音樂鑒賞課也要與時俱進。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觀賞出名的電影,通過欣賞電影里的背景音樂來感受其所帶來的氛圍感。就鋼琴樂來說,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賞一下《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其中有一段主角與爵士樂“創始人”斗琴情節的描寫,總共表演了有三首鋼琴曲,其中第一首《平安夜》,主角彈得平安夜可不是一般的平安夜,這首曲子經過了他重新改編,而且中間還變換節奏,傳統平安夜是3/4拍的,他中間加了一段4/4拍旋律,另外,最后接近結尾時旋律加入了爵士音階。而即興發揮和爵士音階正是爵士樂的靈魂。通過欣賞電影里的音樂,學生可以深切地體會到電影所帶來的聽覺盛宴,獲得享受音樂的愉悅感和美感,充分發揮音樂鑒賞課陶冶情操的功能,為學生搭建享受音樂的平臺。

音肥僑死嗲楦械牧硪恢直澩鏌帳酰它可以把人類深刻的思想內容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簡單的表現方式更能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通過音樂鑒賞課探討各種音樂的規律和特點,以音樂為根本,調動學生聽音樂、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審美能力和對音樂歷史文化的積累。音樂審美體驗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進行聽覺上的欣賞,重視相關音樂文化的學習,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對音樂有所評判,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地去探究音樂所帶來的美感,音樂教師要抓住現在的良好機遇,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篇(6)

“音樂鑒賞”與“音樂欣賞”是不完全等同的兩個概念,從漢字語言學的角度看,《現代漢語詞典》對“鑒賞”和“欣賞”分別的解釋為:“鑒賞”是“鑒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欣賞”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樂趣”。不難發現,鑒賞包括了欣賞,同時在欣賞的基礎上有所擴展。所謂“音樂鑒賞”就是在欣賞的基礎上將所聽到的音樂與音樂記憶庫中的積累進行比較、鑒別、評價。“鑒賞”突出“鑒”字的功能也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高中生審美中“審”字的需要。此外,高中音樂教學以“音樂鑒賞”為主還有著另外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方面,音樂不僅僅只是聲音的藝術、表現的藝術,更是聽覺、情感的藝術,“音樂鑒賞”教學是在“聆聽”這一途徑中令高中生體驗、理解和評價音樂,從中深刻地體會出豐滿與動人的音樂情感,用音樂感性的思維開啟內心世界,而這正是審美教育本質的要求和價值。另一方面,在我國實際教學操作的層面上看,如何進行面向全體高中生的音樂教學,特別在經濟基礎薄弱的偏遠農村地區,對于基礎設施等硬件條件不夠完善和師資配備不夠齊全的學校來說,在資源有限的境況中暫無條件打造音樂資源教室,那么“音樂鑒賞”課可以成為這些地區高中學生享受音樂教育的有效途徑。

1.2劣勢(Weakness)

高中音樂教學以“音樂鑒賞”為主的劣勢,即教學中仍存在著的有待解決的不足之處,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課堂教學效用低,高中生主動參與性不高。有一位高中生在自己的日記里這樣寫道:第二節課是音樂鑒賞,我想,睡覺的時候到了。從這位高中生的表述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音樂鑒賞課引發不了她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她的學習積極性。其次,“音樂鑒賞”作為獨立的教學模塊,其教學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和單調,在教學以“音樂鑒賞”為主的實際情形中,音樂課變成了“聆聽課”、“欣賞課”和介紹似乎與音樂有關的各方面知識的“常識課”。可以說,以“音樂鑒賞”為主的教學形式建立在聆聽基礎之上,基本圍繞著對音樂的“賞”和“鑒”展開教學活動,并沒有在該獨立模塊中體現“演”、“唱”、“創”等其他多種實踐形式,這也就使得我們看到的“音樂鑒賞”課是學生聽完說感受,老師講解學生繼續聽講的課堂景象。

2高中音樂教學以“音樂鑒賞”為主的機遇與挑戰(OT分析)

2.1機遇(Opportunity)

在音樂現實生活中,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交流在當今時代日趨頻繁,多元音樂文化不斷滲透到音樂現實生活的各個角落,特別是在時下流行的音樂電視節目和音樂選秀比賽中尤為凸顯。這些流行的音樂電視節目和選秀比賽格外受人關注,而高中生也不例外,對這些“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評判實際上就是一種音樂鑒賞的過程。同時,現代社會生活以國際化、信息化為特征,在蓬勃發展著的文化演出市場里,每天都上演著國內外各色以“音樂”為載體的演出,新媒體的出現也為這些豐富多彩的音樂和表演形式提供了快速傳播的可能性,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搭建,高中生獲取到越來越多的音樂資訊和音樂資源。如何引導學生加以鑒別和評判,區分哪些音樂是低俗低趣味的,哪些是具有真正藝術價值的,哪些音樂是真善美的代表,而這正是“音樂鑒賞”教學的優勢,在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方面有著關鍵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的全面發展。

篇(7)

關鍵詞:愉悅教學;音樂鑒賞;音樂情感

“愉悅教學” 是學科教學的一種品味,教師在熱衷并追求這種品味的過程中,便形成各自特定的教學風格。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有效學習為出發點,依據學生悉心向往、喜聞樂見、樂此不疲的心理傾向來實施教學的風格。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那么,怎樣讓學生在愉悅中感受這種富有情感的藝術呢?這就要靠音樂教師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耳、眼、手等感官來感受音樂。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對于音樂教育,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能讓人產生愉悅的、精神的探討”。在傳統的高中音樂欣賞中,音樂欣賞課形成一種古板的標準教學程序:①介紹作者生平;②介紹作品時代背景;③練唱主題音樂(可先聆聽一遍);④介紹作品結構;(按段落聆聽);⑤完整欣賞全曲。這種講解音樂,分析音樂;我教你學,我講你聽;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體驗;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的傳承式教學泯滅了音樂課程的自身魅力,這種缺乏情感內涵,充滿理性的課程設計不僅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的枯燥單調,甚至恐懼、苦惱、喪失了學習興趣,極易造成學生的“情感營養不良”。

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我給學生上了一堂民族管弦樂欣賞課,上課一開始,我就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教唱主題音樂;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介紹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和弦樂器各個成員的特點,最后打開音響請學生欣賞。雖然樂曲的情緒是歡快的,但是,我感覺到整個教室的氣氛是沉沉的,悶悶的,學生提不起一點興致去聽、去感受。到曲子放完,有些學生已經開始坐立不安了:交頭接耳的有之,打瞌睡的亦有之。過后,我對這一堂課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現在想起來,當時的那節欣賞課無疑是失敗的,我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只把枯燥的音樂知識灌輸給學生,引起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走失”。

但是,我們并不能對傳統音樂欣賞教學模式一概否定。比如:介紹作者,介紹作品時代背景,練唱主題音樂等都是必要的。只是,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該如何運用各種新穎有效的方法,創設出愉快學習的情境,融知識技能的學習于審美活動中。并且引導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狀態下愉快地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設一個自由、輕松、信任的學習氛圍,“誘惑”學習興趣,建立師生的和諧關系

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培養和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必然成為他們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長劑。”可見,培養音樂興趣是學習音樂的源動力,是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以音樂來美化人生的前提。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以鼓勵支持的態度來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可在課堂中說“大膽說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解決”。教師放下威儀的外表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讓他們都樂于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要給學生有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自然,示范動作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等等。總之,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過程”。

二、創設課堂情境,體驗愉悅教學,讓學生融入音樂

由于受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影響,學生大多熱衷于流行音樂,追星現象屢見不鮮,而對于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京劇,卻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離感。例如:在京劇欣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這一節中,課前我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我還請了部分學生跟隨鑼鼓的節奏“跑龍套”。動作雖簡單,但學生的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又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非洲鼓及其節奏,非洲音樂的特征,我讓學生隨著《鼓舞》的舞曲聲,由學生即興創作“擊鼓接龍”。學生即興敲出一個樂句的節奏,后面的學生接力敲出下一樂句的節奏。并且啟發學生,表現力豐富而獨特的非洲音樂節奏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腳和敲擊樂器等方式,將其律動結構體現和強調出來。無論學生的即興表現效果如何,對于他們的積極表現,我都給予了肯定。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享受表現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三、還學生一個“空間”,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探究多種課堂途徑,鼓勵交流合作分享,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是新課改的目標也是學生獲得愉悅體驗的過程。我通過和學生交談了解到,他們實際上并不滿足于只是聆聽音樂,他們更樂于動腦動手,希望老師能在課堂上留一點給他們自主活動的時間和展示他們才藝及個性的空間,以此來體驗音樂的奧妙和創作的樂趣。

(一)故事引入。

在鑒賞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老師播放音樂,學生思想開小差的局面。其原因是:學生聽不懂旋律,感受不到音樂形象。要解決這一問題,辦法之一就是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心理特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生動有趣或曲折的故事中愉快地學習。

1.可以結合故事欣賞音樂。在京劇欣賞課的教學中,我講了《蘭陵王戴面具破敵》的故事。因為臉譜是京劇中的精髓之一,故事吸引了學生對臉譜的聯想,讓學生了解到臉譜的來歷及其在京劇中的重要性。在對梅蘭芳的介紹中,講述梅蘭芳為表達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決心所做的種種貢獻和動人事跡;在欣賞古曲《流水》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過小故事,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2.可以利用音樂來創編故事。如:在德彪西的作品《大海》一課中,作品表現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動態的性格,并通過整個樂隊的不同音響,強烈地表現出“大海”中各種畫面的色彩。要讓學生直接地理解時就感到茫然和抽象,因此,我將此作品編成同學們暑假在海邊進行夏令營的故事,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對大海“狂怒”時的波濤洶涌;平靜時的溫柔可親;活潑調皮時猶如孩子……這樣效果則大不一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愉快的暇想中完成作品的學習。

(二)游戲介入。

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它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將其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中,又能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高中學生由于年齡特征而顯得沉靜些,做做游戲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比如欣賞完《梁祝》后,我便對學生說:現在,讓大家放松一下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快樂AB猜”。游戲規則:老師給出問題,有AB兩個答案,讓同學們去選擇,選A的站在A圈,選擇B的站在B圈。

(1)《梁祝》的曲式結構

A、帶再現的單3部曲式B、奏鳴曲式

(2)陳鋼、何占豪的代表作品有

A、小提琴協奏曲《梁祝》B、民族管弦樂《瑤族舞曲》

(3)下面兩部作品中哪一部作品是講述一個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

篇(8)

【中圖分類號】G633.951

一、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本質

中國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利用骨哨和陶塤為樂器,創造了簡單的音樂,可見其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音樂不僅是人類審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的體現,也是人類表達情感、寄托情感的方式。音樂鑒賞教學能夠給新一代的中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是學生的身心得到極大的感染。除了要讓學生了解到中外音樂史,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掌握正確的鑒賞方法。主要從聽覺感知、情感認知、想象構思等心理活動上提高審美水平,音與音的聯接或重疊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情感起伏有關聯。音樂鑒賞教學是以美學欣賞為教育理念、以中學生為對象基礎,對各類音樂的文化背景、意義、藝術特征進行細致分析,從而使中學生在音樂鑒賞上能夠達到了解、包容、欣賞的水平。老師應充分吸收世界優秀音樂文化的養分,積極拓展中學生的聽覺感受,不斷地提升和完善他們的音樂鑒賞水平。

二、準確把握音樂的風格,讓學生了解音樂文化

由于地區、國度、膚色、民族的不同使得音樂文化具有較高的特殊性,音樂是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如我國民間名曲《茉莉花》,雖然在歌詞上沒有區別,但在曲調上卻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在教材中《漢族民歌》部分我們可以選擇江蘇和河北兩地的民歌進行欣賞。

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細膩委婉,展示了江南水鄉柔美的格調;而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調明快剛直,展示了北方文化中豪邁奔放是格調。可見兩地《茉莉花》展現的完全是不同風格的音樂曲調,有其濃厚的地方韻味。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語言文明的差異造成了音樂風格上的差別,江南地區有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風景優美等地理特點,音樂風格細膩委婉;而西北地區地勢險惡、氣候寒冷,體現的是一種氣勢高昂、質樸深沉的音樂風格。因此從音樂風格的形成背景講解音樂,有利于學生能夠能更直接、更準確地把握音樂的風格。

三、激發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興趣

1、從音樂家的背景體會音樂風格

中學生在情感上和學業上正處于困惑期和浮躁期,音樂鑒賞課有利于撫平他們的浮躁情緒,鼓舞他們樹立明確的目標。我們在對一些高雅音樂進行賞析時,不僅是對音樂的音符、旋律、節奏進行講解,對音樂中體現的認為精神、情感宣泄、時代縮影進行剖析。可從藝術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分析,使學生能更容易了解音樂家的音樂風格,也激發了學生對作品的濃厚興趣。如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他從小就被迫學習音樂,家庭生活條件也較差,所以貝多芬作品中體現了時代性、斗爭性、英雄主義等時代特征。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穿插貝多芬與莫扎特的對比,從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歷中可發現音樂風格上的差異。這使得學生在拓寬視野的同時還能提高鑒賞水平,促使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品味。

2、完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興趣

某種程度上說高中音樂鑒賞課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和單調性,學生在課堂上并不能變現得很自如,課堂氣氛往往沒那么活躍,所以就要求老師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做好對音樂鑒賞教學的興趣培養工作。首先應分析出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的本質原因,一般情況下是因為教材中部分章節的教學目標過高,這與中學生本身的鑒賞能力不匹配,使得中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產生排斥。例如在對歌劇《卡門》進行鑒賞時,在教學目標中,需對該歌劇的序曲、詠嘆調、宣敘調、合唱、重唱等基本構成了解明確,這對于沒有接觸較深音樂教育的中學生來說難度極大。老師在對音樂鑒賞教材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對于一些重點難點還要有特別的教學計劃,找到讓中學生易于理解和吸收的突破點。

3、通過音樂作品的不同體裁的鑒賞,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同一作品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體裁,通過鑒賞不同的體裁,能夠從各個角度體現音樂的獨特魅力。例如鑒賞德國著名音樂家巴赫的作品《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時,可首先欣賞管風琴演奏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再欣賞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這種體裁分別表現了西洋管樂隊和民族管樂隊的演奏文化,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能增進對各種樂器的認識。欣賞舒伯特的鋼琴曲《鱒魚》時,通過欣賞歌曲獨奏《鱒魚》和童聲合唱《鱒魚》總結兩種體裁的特點,從歌唱形式、歌曲表現力、音色等方面進行對比,之后再欣賞鋼琴弦樂五重奏《鱒魚》,讓學生從總結每一個變奏的特點,并闡述他們的感受。這樣通過對聲樂器和管樂器音樂效果的比較,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廣闊的想象空間。

四、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新策略

1、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也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對話式教學是以教材為中心、以師生平等為基礎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方式,老師也應當充當學生的聽眾,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師生之間可以針對音樂鑒賞觀點進行討論,彌補彼此的不足。

例如在播放完《牡丹江》這樣的民歌之后,應當通過一定的文化導向向學生介紹歌曲的文化背景和特點,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追問有關音樂中的文化知識,也能使音樂鑒賞成為一種文化的學習而不是單純完成素質教育教學內容。

2、讓學生參與體驗進行鑒賞教學

音樂鑒賞不僅是聆聽、欣賞的過程,更是是情感體驗的過程,也就是學生體驗包含在音樂中的情感內涵的過程,也是鑒賞者的個人情感和音樂作品中的情感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情感體驗離不開鑒賞者包括學生的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作為表演者、欣賞者創造者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總結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作為提高中學生整體素質的關鍵部分,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方式至關重要,不僅是老師和學生,社會各界也應該提高對音樂鑒賞教育的重視程度,這都利于音樂鑒賞教學的長期發展。

篇(9)

音樂是人類精神文化的本體象征,東西方音樂藝術本體及創造無不根植于數千年文化傳統之精神,音樂鑒賞幫助人們了解音樂的真正內涵,體會音樂的真正意境。從小學到大學都有音樂課程的設置,高中階段的音樂鑒賞又顯的尤為重要。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如何巧妙地變換教學方式,如何使學生更好更完美地鑒賞作品,這是許多教師長期以來不斷探索的課題。

一、現階段音樂鑒賞課程設置的缺憾

如何在這個迅猛發展的高科技時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讓45分鐘的效益倍增,讓綿延數千年的中國音樂藝術之精神還能有其文化效度,成了中國音樂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反思現階段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中國音樂文化系統的課程至今沒有建立,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缺憾,主要表現如下。

1、教材建構:中國音樂藝術精神之"陰陽之道"的缺失

目前國內高中音樂鑒賞新課程教材主要有"人教、人音、湘藝"三個版本,雖然各有其獨特的編寫角度,但從各基本單元內容來看其建構無不淡化甚至是丟棄了中國音樂藝術"陰陽之道"的美學特質。

2、教學內容:中國音樂藝術精神之"意象性"、"區域性"語言內涵的剝離傾向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往往出現將中國音樂語言獨特的結構根基剝離的傾向,僅限于音樂作品節奏、速度等一般要素的分析,缺乏對其作品內容的深度開掘。比如在現代京劇《杜鵑山》和歌劇《后宮誘逃》的比較中,我們可能更多的關注作品本身的創作背景,劇情的發展,核心唱腔的特點,而很少想到其音樂語言的生成特點。

3、教學方法:忽略了中國音樂藝術精神之"感物之心性"的心理需求

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特別強調音樂與舞蹈、音樂與繪畫、音樂與哲學等學科的綜合,讓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來接受音樂教育。于是有的音樂教師就認為,音樂課所涵蓋的文化面越廣,所涉及的學科越多,就是綜合。一首器樂作品配上一幅世界名畫,一段歌曲演唱配上一句詩詞歌賦,美術、戲劇、電影、語文、歷史、地理等紛紛擠進了音樂課堂,綜合演變成了膚淺的羅列,牽強的硬塞,機械的拼湊。

其實不同文化、不同藝術形式都有其獨特的的藝術境界,而學生對其也有著"感物之心性"的本能需求,當綜合被機械的解讀,音樂鑒賞也就失去了其學科自身的存在價值。

二、新課改后音樂鑒賞教學方法的探究

1、互動式教學模式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也稱為錯位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將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即由"師講、生聽"改為"生講、師生共聽"的教學形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和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

(1)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欣賞環境包括視覺欣賞環境和聽覺欣賞環境,音樂課堂的欣賞環境應該足二者的結合,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它更具靈活性。安靜的環境、音質好的音響是欣賞音樂的首要條件,它可以促使學生感受意境,享受音樂。除此之外,音質清晰的音響往往給人的聽覺帶來,并誘發美感的產生,引起人們想投入音樂中的欲望。

(2)與學生共同學會聆聽。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肢體動作將音樂的美傳給學生。教師還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這是建立美感的重要基礎。另外,欣賞時,教師應用各種容易被學生理解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音樂、走進作品,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力。

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如啟發他們從旋律、音色、節奏、音型、情緒意境和結構特點等引起聯想和想象,并通過這樣的啟發來引導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欣賞音樂,從而培養學生仔細聆聽、積極參與的良好習慣。

(3)創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情景。以音樂為媒介來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把握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想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必須了解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了解學生的內在音樂心理狀況,對學生學習音樂的行為表現做出最佳解釋,從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取得最佳音樂教學效果。

(5)引進"小組學習"模式,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暢通渠道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小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教師引發問題情境,啟發交流活動。使學生發揮其新奇獨特的創造力和大膽的、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2、通過比較進行音樂鑒賞

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能力。"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1)比較同一作品的不同體裁

篇(10)

輕松快樂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興趣,同時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另一個側面來講,通過高中音樂鑒賞課,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審美觀。因此,音樂鑒賞課的互動教學法,成為了如今音樂老師重點研究的教學形式之一。以下就互動教學法提出幾種方法:

一、開創輕松愉快的音樂環境與教學情景

所謂的音樂鑒賞,就是通過環境、視覺以及聽覺的環境進行的音樂欣賞活動。因為一個比較良好的環境,是音樂鑒賞課的重點之一。眾所周知一個安靜的環境是欣賞音樂的重要條件之一,其次需要音質較好的音響提供給學生聽覺上的沖擊,從中才能很好地感受到音樂的意境。因此,開創一個輕松愉快良好的音樂欣賞環境,可以讓學生很容易投入到音樂的世界之中。音樂教學的音響設置與裝修環境需要有一定的新意,這樣能包括視覺欣賞環境和聽覺欣賞環境,音樂課堂的欣賞環境應該是二者的結合。這樣才可以讓學生通過良好的音樂環境進行音樂的鑒賞,引導學生投放到音樂的海洋之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音樂的美。有了良好的音樂鑒賞環境,就需要音樂老師與學生進行情感地交流,以音樂作為與學生之間溝通互動的媒介,這是在互動教學法中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例如: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某段樂曲的聆聽,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帶動起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開創較好的教學情景,也是一個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手段之一。例如:在進行《非洲的歌舞音樂》教學時,音樂老師可以利用打擊樂器進行表演,讓學生進行聆聽與學習。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演奏,其他可以隨著曲樂進行一些簡單的舞蹈,讓學生們中、融入到非洲音樂的情景中,甚至可以在課堂中,開創一些音樂舞臺劇讓學生們進行參與表演。這樣的情景形式,更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力以及成就感,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積極性。

二、開創音樂興趣小組并參與學生小組活動

開創音樂興趣小組,目的在于讓有同樣音樂愛好的學生進行同興趣的交流與互動,音樂老師參與到興趣小組中與學生們共同進行鑒賞,可以有力地發揮出與學生互動和協作的作用。這種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的形式,主動僅在于學生自身,音樂老師只是作為引導與啟發,在適當時還可以設置某種音樂情景,音樂老師也參與其中,增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性。由于老師的參與,可以對這個小組音樂興趣進行總結,從音樂教學原則上來說,改變了之前的老師教什么、生學什么的傳統教學理念,大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老師進行引導與參與,并及時作出總結,可以大大的增加學生對某種音樂的正確理解與鑒賞。比如:在進行《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簫、歌聲》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興趣分組,讓學生們自行找到自己所喜歡的音樂與資料。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進行圖片、視頻以及音樂的演示,老師通過學生的演示,在學生演示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詮釋。這樣的互動教學,是其他教學形式,不可以替代的。學生的想象力與興趣點都不相同,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去找到更多的音樂元素,同時可以在同齡層中,引起共鳴,完全調動起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與渴望。讓音樂課,變成學生學習音樂的樂園,在高中繁雜的學習生活,也得以適當地放松。

三、把握學生心理特征進行言傳身教

現今的學生,心理特征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結合當前學生們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這門藝術的鑒賞。我們都知道,現今的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流行音樂,怎么樣才能讓學生也喜歡上教材中的民族音樂、古典音樂,這是對音樂老師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挑戰。我們都知道,音樂一切的實踐活動都需要依托于聽。那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把一些帶有中國風或者是結合了古典風格的流行音樂進行整理,然后通過老師自己進行表演,當中還可以穿插入一些肢體語言或者是樂器,讓音樂的美更能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真正接受這一類型的音樂。而不是像傳統教學手法一些,放著樂曲,進行無味的聆聽,這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例如: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借助周杰倫的一些中國風歌典作為切入點,重點把歌曲中的帶有一定民族風格的曲段進行提取,然后利用樂器,老師親自進行表演,并引導學生進行合奏、合唱。這不僅讓學生樂在其中,同時也掌握住了現今學生們的心理特征來進行教學,讓更多的學生通過對他們現在所喜歡的樂曲中,找到與教材中所要求教學的切入點。無論從曲風、旋律、音色、節奏都做到正確地引導,讓學生們真正地理解并喜歡上更多的音樂類型,更愿意主動地去欣賞音樂,讓學生們真正地了解音樂的美。

四、結語

總之,運用互動教學方法進行音樂教學,需要靈活地進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老師的主導性的同時,也需要開發出學生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把握好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做到能放能收、活而不亂的效果,讓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能得以啟發,更能有興趣地參與到和音樂老師的互動當中,體會到音樂的樂趣。

上一篇: 交通工程造價管理 下一篇: 科學課的核心素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香港三日本三级三级少妇久久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人人澡 | 在线看所有AV的网站 | 日韩亚洲一区二 | 中文字幕高潮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