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常用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30 16:08: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辯論常用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辯論常用方法

篇(1)

任務型教學的兩大理論來源是“交際法的發展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成果”,[1]它最突出的特點是在做中學,在用中學。它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中心的地位,教師是“學習的計劃者和組織者,要幫助學生自己建構意義,組織內容,獲取知識和尋求幫助的策略”,[2]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這也是對外漢語“教學原則理論中最具實用價值的核心內容”。[3]“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其具體表現為準確性、流利性、得體性與多樣性等四個語言教學目標”,[4]本任務選取《高級漢語口語(第二版)》中的第五課《可憐天下父母心》,[5]以高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為對象進行設計。任務的重點放在語段框架的表達訓練和舉例說明與反駁訓練上,且辯論和演講也是教學活動安排中的重要環節。

二、教案

(一)教學目的:掌握生詞和常用句式

(二)教學內容:

1.生詞,課文

2.常用句式

3.表達訓練的部分內容

(三)教學要求:

1.掌握本課的重點詞語,能正確運用;

2.掌握本課的常用句式,能熟練運用;

3.能運用規定的語段表達框架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4.能根據辯題展開辯論,能用例證進行觀點的說明或反駁;

5.能就某個題目進行演講。

(四)教學重點:

1.常用句式

2.語段語篇的表達訓練(舉例說明或反駁、辯論、演講)

(五)教學對象:外國留學生漢語高級班

(六)教材:《高級漢語口語(第二版)》(劉元滿、任雪梅、金舒年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五課《可憐天下父母心》

(七)任務難度:語段語篇的表達訓練,語音語調正確,語氣變化適當,語速正常連貫;用詞基本恰當,能用較為復雜的詞匯和句式。有一定的活用語音的能力,表達比較得體。

(八)教學方法

1.生詞、句式采用全班集體學習的方式

2.課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3.表達訓練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

(九)課時安排:

計劃6學時完成,每學時45分鐘

第1——2學時:學習課文及生詞

根據語段框架進行表達訓練

第3——4學時:常用句式的學習與運用

舉例說明與反駁訓練

辯論

第5——6學時:學習鏈接內容

演講

語言表達準確性與得體性的練習

(十)教具:電腦、投影儀、PPT課件、課文錄音。

三、任務型教學的任務實施

第1——2學時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新課引入(10分鐘)

教師提問:

1.還記得小時候的事兒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小時候上過什么課外學習班?

3.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煩惱的事情嗎?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交代本次課的主題。

(三)學習主題課文(40分鐘)

1.生詞

(1)PPT投影展示生詞,學生每人讀4個后教師領讀。

(2)學生就不懂的詞語提問,教師解釋。

(3)學習38個重點詞語,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用重點詞語進行表達。

2.課文

學生分小組學習,每組3—4人。

(1)聽錄音,學生記錄要點。

(2)小組合作,回答問題(PPT展示問題與提示詞語)。

(3)各小組內每個學生念一段課文,有問題時互相幫助解答。

(4)教師回答各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

(可能存在的問題:可憐天下父母心;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放羊)

(5)本課文語段框架總結: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這段課文的表達框架:

將一個現象分成幾類

指出存在不同類型的原因

舉例說明其中的一種類型

分別說明每種原因

(四)語段框架表達練習(15分鐘)

根據上面的表達框架,分析“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原因。

1.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原因。

2.在小組內練習表達。

3.抽查幾個小組的練習情況。

4.學生與教師共同總結。

(五)做課本第58頁的練習(二)(15分鐘)

學生做完后在小組內討論,體會、總結書面語詞語與口語詞語的不同。

(六)布置下次課的任務(8分鐘)

1.準備常用句式部分和書上的模仿表達練習部分。

2.舉例說明或反駁某觀點,展開辯論。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辯題為“教育孩子越嚴格越好”,另一組辯題為“教育孩子不是越嚴格越好”。

(2)將每個大組學生分成正方與反方,要求正方學生舉例說明辯題的觀點,反方學生舉例反駁辯題的觀點。

(3)各組學生進行分工,明確個人任務。

第3——4學時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常用句式部分(10分鐘)

1.學生朗讀例句。

2.學生結對子,仿照例句用該句式造句或進行對話。

3.教師檢查每組的練習情況,每個句式抽6—7人在班上進行表達。

(三)課本第57頁練習三:根據課文內容,用指定的詞語回答下列問題(8分鐘)

(四)舉例說明或反駁某種觀點(20分鐘)

活動:學生自由組合,要找到與自己觀點相反的人,然后互相交流看法,并記下對方的論據,即對方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其觀點,填在表格上。如:

(五)辯論前小組成員的準備活動(5分鐘)

(六)辯論(40分鐘)

課后練習中的辯論題:

甲方:家長可以打罵孩子

乙方:家長不能打罵孩子

每組學生辯論20分鐘,當一組進行辯論時,另一組當觀眾兼評委。辯論結束后觀眾進行評論。

(七)教師分析語言,適當點評(5分鐘)

(八)布置下次課的任務(2分鐘)

1.學習課文內容,要求學生練習好,下次要表演。

2.學生自擬題目,準備下次課演講。可參考的題目見課本

3.教師說明演講的要求。

第5——6學時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學習內容鏈接(25分鐘)

1.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文章的內容。

2.準備角色表演:確定角色分工,每人準備臺詞,練習。

3.各小組表演。

(三)學生演講(50分鐘)

1.一個學生講,其他人聽。

2.演講者演講完后與聽眾互動。

3.學生互相進行評價。

(四)語言形式的訓練(10分鐘)

教師針對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進行講解,包括語氣、語調、詞語、句式、語段、語篇、交際性策略的使用,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操練,以提高語言表達的正確性與得體性。

(五)布置作業(3分鐘)

1.修改并寫好演講的文章。

2.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四、小結

任務型教學將課堂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行大量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任務訓練,啟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任務型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中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在練習中對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加強師生互動,平衡了意義和形式之間的關系,也提高了學生掌握漢語聽、說技能的準確度。

參考文獻:

[1]程曉堂.任務型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雪梅.論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發展[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04.

[3]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應用語言學系列教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篇(2)

引言

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強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實際的口語表達訓練教學對教學與學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當具有課程意識、生成意識、課程資源意識、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教學中能夠合理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提高訓練教學質量。新課標要求學生擺脫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現狀,倡導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腦,創造性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一、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教學的類型

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訓練主要有三種類型。首先,利用零散時間開展的口語表達訓練。利用零散時間開展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有著多種活動形式,例如,“日有所講”、“詩意早點”、“模擬面試”等。日有所講就是教師利用教學空余時間,隨機選擇學生讓其進行一分鐘的話題演講,并組織學生進行即時點評,給予合理的方法指導。其次,“全員性比賽”形式的口語表達訓練。“話題演講賽”、“詩文朗誦賽”、“辯論賽”等是“全員性比賽”常用的活動類型。第三,借助特長選修課程開展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辯手訓練營”、“演講口才班”等是常用的借助特長選修課程開展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活動形式。

二、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教學的特點

小學語文高年級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教學和一般的教學活動有著一定的區別,其具有多層次、多渠道、多系列等特點。首先,多層次。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可以在學校、班級、小組、個人詩歌不同層次上開展。學校、班集體的活動有演講賽、辯論賽等,小組的活動有模擬面試、小組討論等,個人的活動有日有所講、詩意早點等。其次,多渠道。開展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的渠道較多,從宏觀方面可以分為社會、家庭、學校三條渠道。在口語表達能力訓練中,應當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全方位的訓練體系。最后,多系列。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系列的活動有著不同的特點,例如辯論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創造性。教師應當注重發揮不同系列活動的特點,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開展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教學的策略

1.師生互動法

言語交流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實現交往目的的主要途徑,交往主體之間的互動性是言語交流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要想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就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例如,在課堂上開展小型的辯論或演講比賽時,不可以只讓學生說,在恰當的時候教師應當參與到活動當中,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是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以身示范在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訓練學生的發音、氣息、眼神、體態語時,教師應當能夠隨時親自上陣,用滿腔的熱情、大方的風度以及專業技巧感染學生。在口語表達能力訓練中教師應當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帶動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積極地與學生互動,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2.賞析觀摩法

賞析觀摩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高水平口語表達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提高自身口語表達能力的熱情。在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欣賞丁建華朗誦的《一棵開花的樹》,喬榛朗誦的《雨巷》等優秀的名家朗誦,引導學生在聆聽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掌握相應的口語表達技巧。辯論是目前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常用的口語表達訓練活動,為了提高學生辯論活動的質量,教師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經典的辯論賽視頻。教師在選取辯論賽的視頻時,應當注意辯論賽的辯題與對抗程度,辯題應當使學生容易理解與接受,對抗應當激烈并且引起學生的共鳴。在組織學生觀摩賞析名家的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內省,反觀自己的口語表達,發覺自身的不足之處,并予以改進。

3.日積月累法

篇(3)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0-0040-02

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較之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程,內容有了大幅度刪減。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設置的輔課程與時俱進,欄目設置新穎,直面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若想把課上好,使學生樂學,教師就必須吃透教材、研究教材,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探究教學法”“辯論教學法”等,均是道德與法治課常用的教學方法。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辯論教學法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

一、透析辯論教學法

道德與法治課中的辯論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圍繞核心辯題,自主選擇觀點,形成正反兩方,運用事實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并力求駁倒對方論點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

辯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反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為特征,由小組或全班成員圍繞特定的辯題進行辯駁,各抒己見、相互學習。辯論式教學強調不同觀點的碰撞、對話和融合,教師把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萌發疑問,讓學生經過思考后確定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尋找相關資料依據,也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辯論。它的重點不在于輸贏,而在于辯駁對方、肯定己方觀點的過程。通過辯論,觀點越辯越明確,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教學目的和任務在辯論中得以實現,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升華。

二、辯論教學法在“敬畏生命”一課中的實踐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程,始終貫穿對生命教育的關切。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在教材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前三個單元的價值升華,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它的單元立意是普及生命意識,表達對生命價值的關懷與呵護,叩問生命的意義。“敬畏生命”在“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中,屬于第八課“探問生命”的第二框。它在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嗎”基于“生命是來之不易的、獨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暫的,同時生命又是有接續的”的主題,繼續培養學生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的觀念。

為了突破該教學重點,筆者嘗試把教材中第94頁,關于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客機失聯后,各國花費巨大的人、財、物等資源聯合搜救的材料作為背景,設計了一場“馬航失聯話救援”的辯論會。

首先,選取了2段馬航失聯后各國聯合搜救的視頻,視頻播放后,學生議論紛紛,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教師拋出辯題“為救援生命不惜一切代價值不值”,把學生的觀點歸納于正反兩方。正方觀點為:生命至上,為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價,是珍愛生命的表現,是應該的;反方觀點為:救人希望很渺茫,付出那么高代價,是對活著的人的財產不珍惜,不應該。同時,訂立辯論規則:①小組討論,提出觀點。②全班學生按照自己的觀點,舉手示意其為正方或反正。③正反方各請3位學生在班上闡述觀點,最后為自由辯論時間。

辯論一開始,學生躍躍欲試,紛紛舉手發言。正方學生1說:“錢可以再掙,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不顧一切救人。”學生2說:“我們要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等待被救的人,或者你的親人在飛機上,你希望別人放棄救援嗎?”反方學生1馬上反駁道:“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饑餓、貧窮的人需要支援,應該把這些資源放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反方學生2補充:“失蹤這么久生還機會非常渺茫了,不該再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反方學生3認為:“失蹤3天的人就可以當他死亡了,所以沒必要花費那么大力氣救人。”正當反方占優勢時,正方的一位學生義正辭嚴地說:“支持反方的同學都是沒有同情心的,你們想過那些等待救援的人的心情嗎?”此時,全班熱烈的辯論氛圍感染了每一個人。最終學生通過辯論,明辨了是非,修正了觀點,樹立了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觀點,有了敬畏生命的人道主x情懷。

三、辯論教學法的實踐效果

以“為救援生命不惜一切代價值不值”為辯題的辯論環節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均有開展。通過課堂實踐與課后反思,辯論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有突出效果。

1. 辯論教學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

盡管每個班級學情有所不同,但是學生思維活躍,喜歡參與課堂,愿意接受辯論教學。辯題提出后,學生都能積極思考,通過小組討論表明觀點,并在班級辯論中想方設法抓住對方觀點加以反駁。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辯論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辯論過程是學生唇槍舌劍、明辨是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調動大腦,組織語言,尋找對方存在的種種破綻和漏洞,從而提出問題,展開辯駁。通過辯論,可以培養學生理性質疑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 辯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為基礎的新課程改革,把培養公民素養作為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公民素養有4種關鍵能力,即思辨力、調適力、信念力和行動力。思想品德學科強調的思辨力,是指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運用知識儲備進行分析和綜合、判斷和推理等邏輯思維活動后得出新結論的一種能力。辯論教學適應了新課程改革對公民素養的要求,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辨力”的培養。在辯論過程中,學生需要對信息進行處理,發現觀點沖突,找到對方漏洞駁倒對方。辯論教學讓學生在比較質疑和甄別選擇中做出更合理的價值判斷。

4. 辯論教學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

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上開展辯論式教學,教師必須在辯題的選擇上、課堂教學組織和課后總結等環節做好充分準備。在備課時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準確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辯論過程中關注課堂生成,及時糾正和澄清學生認識上的問題。比如,在“敬畏生命”教學中,有的學生提到“失蹤3天的人就可以當他死亡了”,教師應該及時指出這種觀點的錯誤之處。

四、辯論教學法對教學的挑戰

1. 時間難以把控

在課堂中運用辯論教學法,往往容易出現時間不夠的情況。學生在積極爭辯時,教師難以把控時間,教學結束前經常出現總結倉促、討論不深入的問題。這樣不僅影響了教學進度,還可能難以完成整堂課的教學任務。

2. 辯論中教師角色的轉換

篇(4)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3-0130-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掀起課堂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最終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掀起課堂教學,筆者談幾點體會。

一、 以情感情,掀起情感

常言說,情感、情感,以情感情。這是人際關系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常用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包含著真摯情感的教材,教師應“披文入情”,以情真意切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以達到以情動人的藝術效果,從而形成教學的。

例如,我在講《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想了很多,想到了的偉大人格、非凡才能;想到了總理的臨終囑咐,真是悲痛不已。當我與學生一同觀看“十里長街送總理” 那“揪心撕肺畫面時”,不禁潸然淚下。學生被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頓時課堂上也響起了一片悲痛的哭泣聲,學生的情緒由此進入。

二、 以動助讀,邊讀邊舞,掀起朗讀

以動助讀,邊讀邊舞是在學生理解教材之后,為了復習鞏固新知,深化理解內容,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性而采取的一種方法。它是指在繪聲繪色朗讀過程中,配上形體動作,將頭、臉、眉、眼、手、臂身、腿等多種器官協調參與,它會使學生對朗讀產生極大的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他們的思想感情表達也是比較明顯的,他們想到哪里,他們的心理變化,高興、難過都會體現在臉上。根據這些心理特征,教師指導學生以動助讀,邊讀邊舞,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消除學習疲勞,會將教學推向。

如在教學《鵝》這首詩時,當學生看完白鵝浮綠水的投影后,我就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加上動作,并想像白鵝浮在綠水上愉快地戲耍的情景。這時,同學們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個個躍躍欲試。教師先放起了輕音樂,隨著樂曲聲師生一起做出鵝朝天點頭示意高歌的動作,并讀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詩句;接著再做“浮”“撥”的動作,并讀出相應的詩句。此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一邊表演一邊讀一邊想像,好像看到一只只活生生的鵝在水面上嬉戲玩耍的情景。教學也在同學們的手舞足蹈中掀起。

三、開展辯論,掀起辯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中的某個重點、難點或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明辨是非,得出正確結論,形成教學小。

在《兩小兒辯日》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充分細讀,深思 ,明確了兩小兒的觀點,再引導學生分組展開辯論。由于老師精心營造了辯論情境,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激烈的辯論中,迭起,學生的思維、語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又如我在與學生一起學習《狐貍與烏鴉》這篇課文時,請學生來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按照常理,學生一定會說這是只狡猾的狐貍。可有一位學生卻認為這是一只聰明的狐貍。圍繞狐貍是否聰明,我讓孩子開展辯論賽,學生既學習了課文,又鍛煉了表達能力。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

四、游戲競賽,掀起活動

活潑多樣的游戲、競賽活動,能使學生在歡快激烈的氛圍中,動腦、動手、動口,以趣促思,發展多種能力。常見的語文課堂游戲、競賽活動有:找朋友、猜謎語、接力賽、分角色表演等。游戲、競賽活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征,認知結構以及教材的個性特點確定,要做到適宜、活潑、新穎、有趣。

我在一次生字教學中,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峰,山頂上有一面鮮艷的紅旗在迎風飄揚。并告訴同學們要奪得那面紅旗必須讀出山坡上貼滿的生字,每讀準一個生字,就能向前走一步。當你把生字都讀正確時,就表示你已經掃清上山的阻礙,可以順利到達山頂,奪得紅旗。活動中,同學們的情緒十分高漲,把課堂教學推向了。

篇(5)

技校生走上社會后要更好地適應職場工作需求,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因此,在技工院校開展法律課教學已經成為技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技工院校法律課教學的有效性體現為:不僅要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遵守法律的意識,更要培養學生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一、探究法律課有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在技工院校中,學生基礎普遍薄弱,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性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也沒有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任課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以外,更應該教會學生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傳統法律課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講授法,以教師為主體,直接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與法律理論,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難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運用,大多數學生缺乏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將來畢業后也難以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權益。因此,法律教師應該探究有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強化師生之間的交互性,提高法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法律課有效教學模式類型

1.講解傳授法

在法律課教學模式中,常用的教學模式是講解傳授法。不過,法律教師在講解傳授法律知識時,不能滿堂灌、照本宣科。技校生雖然基礎較差,但是他們思維敏捷、靈活性強。教師在講解傳授過程中,基于技校生實際情況,要盡量避免深奧的法律理論,而是選擇一些淺顯易懂、實踐性強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學習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法律教師在向技校生傳授法律知識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法律知識的讀物,向學生推薦優秀法律著作,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改善法律課學習效果,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3.辯論學習法

辯論學習法是法律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在自由辯論的氛圍下,教師提出辯論題目,學生在自由辯論過程中充分發表個人觀點和想法。學生一方面可以在激烈辯論中突破難點,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設定辯論主題時,要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話題。教師在指導辯論的過程中,要適度引導、控制辯論進程,防止辯論嚴重脫離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三、法律實踐課的教學方法

提高法律實踐課教學效果的著重點在于實際案例的應用,法律教師應該更多選擇啟發式教學模式,而不是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

1.模擬法庭教學方式

運用模擬法庭教學方式時,給學生分配不同的法庭角色,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的技巧與能力。(1)精選案件。模擬法庭訓練圍繞案件展開,因此選擇熱門性案件或者爭議性案件,能夠提高模擬法庭的教學效果。另外,盡量使模擬法庭豐富多彩,將不同法律專業知識融合于一次模擬法庭訓練中,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2)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整的模擬法庭可以劃分為多個環節,每個環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獨立完成庭審任務,學生集體討論,共同決定各自的扮演角色以及職責。另外,在整個模擬法庭審查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指導輔助作用。

2.課外活動模式

課外活動模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寒暑假社會實踐、參與法律講座、組織學生觀摩庭審等。下面對其進行詳細說明。(1)寒暑假社會實踐。在寒假和暑假期間,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和提高自己將法律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的能力,不斷拓展社會視野。(2)參與法律講座。應該定期邀請優秀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學者到學校來做法律講座。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高超的案例分析能力,必然能夠提高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以及案件分析能力。(3)組織學生觀摩庭審。法庭審判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讓學生近距離感覺庭審全過程,能夠使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識變得鮮活起來,給學生帶來震撼。

篇(6)

什么是辯論?

定義:辯論是人們持不同立場對同一對象展開爭論的過程。

辯論常常是一個批駁謬誤,探求真理的過程。因此,辯論的意義在于:明理即辯。

辯論的作用:

1.探求真知真理,弘揚價值觀;

2.關注社會生活,激發社會責任心;

3.培養科學的思維模式和思考方式;

4.吸收和鄭和多元化的知識和信息;

5.展示語言風采,弘揚口才魅力;

6.提升人際關系的能力,擴大人際交流的范圍,培養公眾情感。

一、辯論思維:辯論的靈魂和基礎

辯論中,對辯題的分析是否透徹,思路是否清晰,反應是否敏捷,想象是否豐富,推理是否縝密,引據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維為基礎的。

辯論過程是一個充滿邏輯推理、演繹論證的過程,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廣博的知識。因此,辯論不但帶有濃厚的學術色彩,而且是一種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戰。

1.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

是在思維過程中,通過知識、概念的重新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設想和解決方法的思維方式,是能夠從不同起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標準而得出結論,

再由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結論交織融合成一個思維體系。

又叫擴散思維、分散思維、輻射思維。

發散性思維的三個主要特征

1).表現為流暢、變通、獨特;

2).流暢是指反應迅速而豐富,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信息;

3).變通是指思維方式不落俗套,能夠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去創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

獨特是指對事物有獨到見解。

層次:流暢——變通——獨特(最高層)

2.思維方式:收斂性思維

定義:將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綜合、比較、判斷的過程中重新組織,從不同的角度,將思維指向唯一正確的答案或最好的解決方案過程。即“收得攏”。

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的配合運用

1).“散得開,收得攏”;

2).發散性思維為收斂性思維的選擇提供了可靠的、廣闊的依據。

3.邏輯推理:常用方法

(1).三段論

(2).歸納法

(3).類比法

(4).反證法

(5).兩難法

邏輯推理:典型錯誤

(1).偷換概念(主動而為之)

(2).概念混淆(被動而為之)

(3).偷換辯題

(4).循環論證

(5).斷章取義

(6).以偏蓋全或以全蓋偏

二、辯論語言

~漢語是辯論的血肉,辯論是漢語語言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辯論者要將自己的思想用語言完美地表達出來

1.辯論語言的特點

(1).精確性

要忠實于信息傳遞

(舉例:《恐韓·韓喬生語錄》)

(2).藝術性

#文采中運理,妙用修辭。(比喻、引用、夸張、排比)

#語美中含力,語言要有美感。

*語言秀

過分夸大了語言的作用,辯手成為語言秀的表演者。

缺乏樸實語言。

(3).攻擊性

辯論語言是具有挑戰性的攻勢語言

(4).邏輯性

(5).簡潔性

語言精練,清晰明了。

(6).多樣性

有聲語言+無聲語言(人體語言、姿態語言、實物語言等)

無聲語言要給人們的感覺:精神飽滿、從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氣凜然、氣勢磅礴······

(7).新奇性

指語言的內容要有新意,表達要讓人覺得新奇。

(吸引評委注意,活躍賽場,一新制勝,給對手一個意外。)

(8).感染性:幽默

一是鮮明地表達觀點;

二是營造場上的氣氛;

三是給對方造成壓力。

2.辯論語言的要求(有理、有力、有節)

1).口齒清晰

2).言簡意賅

3).言之有別

4).言之有物

5).言而有序

6).言之有理

3.語音、語速、語調關系

三、審題與立論

審題

需要掌握的三個要點:

一是判別辯題類型:

1.矛盾型辯題

只需要論證本方的觀點即可。

2.對立型辯題

雙方的觀點都需要論證。

3.比較型辯題

比較標準。

二是界定包括關鍵詞在內的概念

(1).必要性

(2).基本方式

(3).注意事項

(4).關鍵詞的界定:題眼

三是對辯題的價值判斷

求真求實、抑惡揚善是基本價值。

立論

~立論的策略

(1).以哲學的眼光審視、分析命題;

(2).立足點高,超凡脫俗,縱攬全局;

(3).認識到雙方立論的薄弱點;

(4).立論要做到嚴、新、奇。

論據

~特點:

(1).準確性(來源也要準確)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穎性和復雜性

(5).簡潔性

變向論據

論證

(1).了解和把握論證因果關系;

(2).善于歸納論證的內容。

最佳立論

#能得到隊員感情認同,引發觀眾共鳴,評委得到認可的立論。

#特點:

(1).邏輯性

(2).創新性

(3).攻擊性

變向論點

定義:服務對方論點的論點。

出現的原因:對論點分析的不透徹、不到位。

糾正和拯救:再變向。

框架

底線

底線是一方必須堅守的基本立場,是不能更改的防線。

底線特點:(1).精練;(2).易懂易記。

底線一般以二至四條為宜。

尋找對方底線:觀點證明。

檢驗底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攻。

其他所有的觀點都是由底線衍生并為之服務。

四、反駁與攻辯

反駁是必須進行的階段。

反駁是反映辯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維能力,敏銳的洞察力,迅速的語言歸納本領。

1.直接反駁

2.間接反駁

反駁的原則:服從真理。懷疑一切的反駁可能適得其反。

攻辯

注意事項:

(1).目的明確

(2).言簡意賅

(3).擊中要害

回答:

(1).設定條件回答法

(2).更換條件回答法

攻辯小結

五、自由辯論: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辯論的準備

自由辯論的施行

六、辯論技巧

1.攻其要害

2.窮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設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邏輯

8.慎用詭辯

七、儀態儀表

儀態:

1.頭部

頭部表現要沉穩莊重,頻頻點頭或搖頭都不適宜。

不能因表現不好而搖頭: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辯手目光要親切、莊重、堅毅,表現出友好、沉穩、自信的風度。

3.笑容

辯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勢

原則:貴精不貴多,要適中得體,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確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松散;(4).隨意。

5.站姿、坐姿

儀表:著裝與化妝

~著裝

(1).莊重、統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為主。

化妝

~效果:養眼(不是作秀)

八、辯風

1.隊伍辯風:

1).雄辯: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2).花辯:復旦大學;

3).戲辯:新南威爾士大學;

4).儒辯:武漢大學;

5).正辯:山西大學;

6).文辯:中山大學;

7).整辯:馬來亞大學。

2.隊員辯風

1).感情型和理智型;

2).權威型和非權威型。

3.培養辯風的途徑:

1).端正人生觀;

2).博覽群書;

3).有意識地進行。

4.有益辯風的整體配合

卡尼曼的“前景理論”:在不失個性的情況下,優編隊伍,分享亮點,而不是讓一顆星“灼傷”觀眾的眼睛。

九、辯德

(1).要樹立正確的辯論價值觀;

(2).要樹立正確的辯論道德觀。

十、辯論心理

1.適于辯論的心理素質:

(1).成熟的自信;

(2).強烈表現欲;

(3).求勝心強;

(4).從容;

(5).自然的平常心。

2.心理層次

三個層次:

(1).要我辯;

(2).我能辯;

(3).我要辯。

3.心理環境

解決方法:主動了解,提前適應。

(1).宏觀環境:比賽大環境;

(2).微觀環境:辯手對賽場的心理適應。

4.心理調動

5.心理壓力

~印象整飭

~怯場

6.辯論中的自我心理控制

(1).控制緊張

(2).擺脫沖動

(3).控制急噪

(4).避免壓抑

(5).擺脫心理障礙

(6).適度控制同情心

對方心理控制

最佳效果:逆認反應

控制對方心理以攻心為主。

觀眾的心理控制

觀眾的心理特點:

(1).對信息的棘手具有選擇性;

(2).對辯手的態度受自身的影響。

控制觀眾心理:

(1).以真情打動觀眾;

(2).用真心理解和尊重觀眾;

(3).以真本事贏得觀眾贊賞。

評委的心理控制

辯論中的心理干擾:

篇(7)

首先,適量的課前調查研究是激活歷史課堂的前提條件。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教師必須對每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較為詳細地調查和了解,調查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途徑和側重點,了解他們對辯論比賽的興趣和熟悉程度。經過一番調查和了解,我們發現,學生主要通過閱讀書籍、旅游、上網、觀看影視劇等方式對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事件特別感興趣。同時,我們還驚喜地發現,學生們普遍觀看過國際大專華語辯論賽和浙江衛視周末版等電視臺實況轉播的中學生辯論賽。同學們為選手儀態端莊、落落大方的辯論風格所沉迷,為選手妙語連珠、口若懸河的辯論語言所折服,為選手揚長避短、機智靈活的辯論技巧所傾倒,因而,他們對各種辯論的興趣都很高,這些都為我們把辯論帶入課堂、激活課堂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和實踐平臺。

其次,適中的辯題是激活歷史課堂的基礎。

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這非常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為把辯論引入歷史課堂營造了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外部環境。在確定辯論題目時,教師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慮。

1.可辯性。即要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辯題,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太高了,辯手的實際水平達不到,無法辯好。反之,太低了,沒有可鉆研之處,辯手辯起來不過癮,觀眾同學聽起來也很枯燥。因此,設置的辯題要難易適中,讓辯手感覺有值得鉆研和辯駁之處,促使雙方不僅有話可說,而且有一種立即投入到辯論中交鋒的沖動和欲望。

2.公平性。即辯題雙方不存在一頭重一頭輕、一邊難一邊易的情況,而是基本公平。當然,任何辯題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只要不是明顯有偏重就可以了。

3.可聽性。即不僅要從辯手的角度去考慮,還要從觀眾同學的角度去考慮。教師應該設置那些不僅讓觀眾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之后有思考價值的辯題。太深奧的學術問題、高難問題,不僅辯手不容易辯,聽眾聽起來也沉悶、吃力。太直露、太淺白的瑣屑問題,無意義或意義不大的生活問題,觀眾聽起來也覺得乏味,甚感無聊。

4.指導性。即辯題能夠對辯手、觀眾在學習、生活、人生價值觀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或某一方面的正確導向作用。那種只停留在斗斗嘴皮、練練口舌層次上的“辯論”只是一種膚淺的爭論,不能真正激起學生的辯論興趣。

再次,適當的辯論方式是激活歷史課堂的有效途徑。

歷史課堂的辯論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即一般性辯論和專題式辯論。一般性辯論是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某些歷史現象產生疑問并發表議論時,有人附和,有人反對,由此帶有很大隨機性而產生的辯論。它沒有固定的人數,也沒有一定的規則,是學生在學習中由于觀點的對立,自發產生的,它主要依靠學生平時的知識積累和靈敏的反應。

專題式辯論是歷史課堂辯論中最有意義的辯論方式。它是教師有組織有準備的一種教學活動,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按預定的程序來進行的。一般來說,正反雙方的四個辯手都有明確的任務分工,還有各司其職的主持人、計時員、記錄員和評審員。它實際上是一種由辯論雙方圍繞同一辯題來陳述自己的觀點,抨擊對方觀點的一種團體演講比賽。這種辯論,由于雙方當面交鋒,短兵相接,因此,它最能鍛煉人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容易對觀眾產生較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當然,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把一般性辯論和專題式辯論結合起來進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用播放錄像、詩歌朗誦、屏幕投影等方式來創設、營造歷史氛圍和辯論情境,相信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適時的引導、評價和總結是讓辯論激活歷史課堂的終極目標

不管哪種方式的辯論賽一定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辯論之前要加強指導,以教材為中心,規范學生的辯論方法和手段,防止學生在辯論中進行人身攻擊和純粹的狡辯。辯論結束以后,應該請正、反雙方的辯手代表分別談談辯論中的得與失。最后,要由教師這個策劃組織者對整場辯論賽進行客觀公正地點評。點評內容一般包括是否審題立場清晰、論據充分合理、推理嚴密有力、辯駁技巧卓有成效和儀態是否沉穩端莊等方面。教師在點評總結時,應該以鼓勵性、贊賞性的語言為主,對辯論中的精彩之處更要特別提出來加以肯定,借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再現歷史

1.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輕松學習歷史

課堂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給予學生參與的機會和權利。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敢想、敢說,獨立思考,勇于發表不同意見。為此,教師要常用商量的口吻提問,以激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創造、思考。

篇(8)

英語專業精讀課又稱作綜合英語課程,是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英語能力的一門主干課程。但是一直以來,精讀課程以學生被動聽課、老師占主導的模式進行,使得教學相對沉悶,學生缺乏主動性。以上問題使得精讀課程不怎么受學生歡迎,但其實這些問題的存在是由于沉悶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自身造成的。通常來講,精讀課程以教師的灌輸為主,從而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逐漸降低甚至消失。教師習慣于講座式教學,對課本中的語法挖掘過深,同時也靠翻譯成漢語來讓學生有更好的理解。但這樣的做法減弱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學生則過多依靠教師,不去思考,只知道聽和寫。而且老師講得越多,學生就會認為老師越有水平。這樣的教法和學法從本質上磨滅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而應該具有的交際性。具體來講有如下問題:(1)教師處理精讀課過細導致學生知識面變窄;(2)過多的語法講解使得學生只知道摳語法,而忽略了英語是交流工具的作用;(3)長期的教學也會使學生養成不好的閱讀習慣;(4)教師對課堂的主導使得課堂教學沉悶;(5)精讀課想要照顧到英語學習的所有面,如口語、閱讀、聽力、詞匯等,結果力量分散,收效不大。以上問題使得教育者對精讀課程的設置和安排加以重新考慮。有的學者認為精讀課就是一門綜合課,理應涉及到所有方面。還有人認為精讀課不培養學生某個方面的能力,應予以取締。

2任務型教學法的介紹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簡稱TBL)的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由英籍印度語言學家勃雷泊提出來的,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具體體現,其理念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所掌握的語言技能來完成任務。其特點是: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任務型教學法有兩大特點:(1)以完成具體任務為目的,而不是單純地練習某種語言(;2)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語言中的交際問題,任務的設置必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社會背景且能引起學生共鳴,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符合學生學的活動,而且要有連貫性。在完成老師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興趣加強,參與性加深,對知識和語言也進行了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英語應用能力。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無形中也幫助了組織能力和協作能力的提高。

3任務型教學法在精讀課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英語精讀課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英語精讀課堂中的任務型教學可以細化為:比較型任務、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課堂辯論等。下面筆者將對常用的一些任務教學類型進行闡述。(1)比較型任務顧名思義,比較型任務是指使用比較即對比和類比的方法對一些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的方法。例如,在講到“ChineseFood”(何兆熊版,第三冊)這一單元時,可讓學生對中西文化中的飲食習慣和禮儀進行對比,同時為了加深印象可以讓學生做一個PPT,使中西飲食文化以畫面和聲音以及視頻存在于學生的腦海中,以此加深學生對中西飲食文化的理解。學生在過程中也學會了如何用英語介紹飲食文化。比較型教學法可以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查閱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根據需要模擬真實的語言情景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在精讀課上,學生可以依據課文指示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來還原課文內容,更好地對課文進行理解。例如,講到“FreshStart”(何兆熊版,第三冊)時,教師可以在課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動任務:找一些同學扮演文章中遭遇尷尬的大一新生,一些同學擔當旁觀的學生。當然,活動地點不同,背景不同,有的發生在學校食堂,有的發生在上課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表演欲得到滿足,深刻體會到作者遭遇尷尬的心情,能夠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對課文的理解。(3)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利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更好地理解問題。討論可以是學生參與討論,發表不同意見,使各種思想得以體現;也可以是學生討論后做出選擇,達成一致意見。無論哪種討論,學生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講到“AlienationandtheInternet”(何兆熊版,第四冊)這一單元時,可以讓學生圍繞“因特網的利與弊進行討論。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鍛煉了他們的口頭交際能力。(4)課堂辯論辯論是思想碰撞的最佳方式,是體現學生智慧的最好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訓練。除了結合精讀課的文章進行鍛煉,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進行其他主題的辯論活動。比如,筆者在講到“OnBecomingaBetterStudent(”何兆熊版,第三冊)這一單元時,會講到中國教育體制下對好學生的評判標準,進而拓展到現在國內大學生面臨最大的就業問題。于是筆者便組織了一場辯論,主題是“Unemployment Comes with Graduation”意即畢業就是失業。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積極參與,分工明確,辯論前做了積極的準備,辯論中也興趣盎然,信心滿滿。課堂辯論不僅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換各自的看法,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篇(9)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6-0-01

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我覺得,教師應把口語訓練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挖掘語文教材中口語因素,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的,以引發學生“深層互動”為前提,通過學習探索,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口語教學過程中我嘗試了以下幾種訓練方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聽講

“聽”作為信息輸入的一種方式,在語言交際中與“說”具有同樣重要地位。培養聽力,也就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聽和說實際上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教師應關注聽后反應的訓練。例如:聽課、聽報告、聽發言要求學生能做記錄,不遺漏主要內容;對重要問題或不懂的問題要加以批注或著重號,以備課后或會后請教或追問。聽講,還要注意講話人的表情、手勢、動作、情緒等,努力“聽”出話中話、弦外之音。要邊聽邊思考,要能提出問題或自己的看法。

(二)誦讀

優美精彩的誦讀,是人體各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誦讀,可以培養敏銳的語感,豐富口語材料,鍛煉口才。要學生逐步做到正確、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讀,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從朗讀學習說話的技能技巧。它需要以感情為基礎,是一種很重要的口語訓練。朗讀訓練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整篇朗讀,重點段落的朗讀,精彩語句的品讀,也可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朗讀等等,它們都不失為提高學生口語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復述

復述,是在理解吸收原文的基礎上講述或轉述課文內容的訓練方式。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其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可復述段落,復述片斷,也可復述全文;可詳細復述,概括復述,也可創造性復述;還可以利用形象的圖畫,直觀的板書,有聲的語言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積累語言,啟發學生的思維。另外,擴展想象和展開聯想同樣可以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思路進行合理想象,準確、生動地用口語表達出來,以期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討論

討論,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一種科學務實的思維方法。它能克服單方面、淺層次的思維活動,發展多方位、多層次、多視角的立體思維,要求能對答如流、隨機應變、識別大局、兼顧某一話題的主旨。另外,討論的問題要有討論的價值,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揮他們的潛能,達到鍛煉口才的目的。

(五)演講

演講,因為要面對聽眾,它不僅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訓練演講者的心理素質。口語教學過程中,我牢牢抓住課前3分鐘演講環節,充分讓學生展露他們口語交際的風采。當然要讓學生演講好,演講話題的確定很重要。因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能讓他們有話可說的話題,才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懂得一些演講技巧,并熟練運用到自己的演講中,還要讓學生在聽演講時,留意演講者的“陪襯語”和“本意語”,從比較中體演講要點,這樣一來,那些膽小的學生也通過這樣的演講,在漸漸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六)辯論

辯論,是一種重要的口語交際訓練形式,它能有效培養學生敏捷思辨能力和快速應對能力。通過辯論,可以使學生明辨是非,磨礪思想,注重積累,擴大視野,養成良好的維習慣,提高口語的表現力。在辯論的世界里是沒有肯定的是非曲直的,人們所以要辯論,就是想為自己的主張找到理由。課堂出現不同的看法,如果有價值就可以組織學生或當堂或另找時間進行小規模的辯論會。如“同學過生日送禮物好不好”、 “學習成績出色就是好學生嗎”等。辯論是一種層次高、難度大的口語交際訓練方式。辯論訓練時,教師應給學生具體的指導,并且提供有關的學習參考資料。

篇(10)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教學服務的。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把許多枯燥無味的知識轉化為理性的、易理解、易接受的觀點,對學生的教育就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創設教學情境是思想品德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通過創設情境或案例,有助于將學生置于特定的問題情境中進行交流和反思,從而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豐富情感體驗、實現價值引導的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境

即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一些故事,將教學內容穿插其間,增強學生感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學會主宰自己》這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了一個《農夫和驢》的故事(大致內容是農夫缺乏主見最后落得個扎下懸崖而亡的下場),用這種形象生動的故事引導穿插,學生有興趣,學得輕松,又便于學生理解知識。

二、謎語設疑創設情境

即抓住學生愛問愛想的特點,用一個謎語來提示本課的內容,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教學《勤勞節儉伴我行》這節課時,讓同學們猜一猜,下面說的是一個什么:“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后的搶答,以此引出課題,使學生在一個積極的狀態中學習新知。

三、實踐活動創設情境

教學是知行統一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那些變抽象為具體,變理論為實際的生動的教學手段,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講授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時,我搞了一次模擬“選舉”活動。先教給學生選舉的程序和有關知識,再給學生分發“選民證”,舉行選民活動,落實選民結果。通過活動,同學們興致高漲,探討不停,教師在此基礎上乘勝點撥,在活動中達到了教學目的。

四、借助活動創設情境

可以借助以下活動創設情境:小品表演――可以通過小品表演,將教材知識溶入小品中,讓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做小游戲――讓學生體驗交往的重要性,我設置了一個小游戲,分別請幾個同學閉上眼,從教室后面走到前面,談感受;再讓他們閉上眼,請一個同學牽著他們的手,從后面走到前面,談感受。通過對比,感受交往的重要。畫簡筆畫創設情境――如讓學生繪制出各種情緒表情;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時,可以繪制一艘船,標出中心、動力系統和導航系統,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容易記住知識,也能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朗讀課文創設情境――教學《培養高尚的愛國情感》時,可讓學生齊讀《我是中國人》,一下就把學生情緒推向,對這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實現無疑是非常好的。

五、課堂辯論創設情境

課堂辯論方式創設情境,即組織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某一主題進行討論,展開辯論。通過辯論,既可以讓同學們對知識點進行全方位、深入的思考,讓全體學生接受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大量信息,又可以鍛煉同學們搜索信息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思辨的能力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辯論方式創設情境,關鍵在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爭議,是否具有啟發性。在辯論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控制局面,以免討論偏離主題,并在辯論結束時,做出恰當的總結。

上一篇: 海外市場發展 下一篇: 法律法規民法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性欧美老妇乱码一区二区 |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