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6:08: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0-075-1
一、《血液循環》案例描述
1.推理性情景問題引入新課。“某個密閉的房間,有一人死在床上,除了床上其他地方無血跡,頸項處有個很深的傷口,你們判斷他是自殺還是他殺?”學生“小偵探家們”猜測辯論,就連極個別心不在焉的學生也被問題吸引了。教師暫未明確答案,讓學生帶著疑惑、好奇進入新課學習。
教師通過情景中的血流情況,向學生暗示解決這個問題和本節課學習內容有關,學生多樣的解釋給課堂學習留下懸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增強,學習內容也進一步明確起來,這時教師說出學習內容是順水推舟的事。
引入新課環節,教師運用豐富的知識經驗形成的教育機智創設情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活動:學生讀P46圖,思考:①人體血管分為哪幾種?②三種血管的管壁的厚度有什么特點?
教師依次指導:
①動脈。教師引導提問“動脈中血流方向是怎樣的?從哪兒到哪兒?”學生從課本中很快找到答案,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指導學生按壓頸動脈,教師提示“像什么跳?”稍稍用力后,“感覺怎樣,是否覺得一股一股向外流?”學生很是興奮,積極嘗試,感知動脈的跳動,想像著心臟收縮提供的快速血流,遭遇動脈血管肌肉彈性回縮形成的搏動這一瞬間過程。
②靜脈。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明確靜脈中血流方向和心臟的關系。
小體驗:學生掐住上臂中部靜脈,下垂手臂,使手臂的靜脈凸顯出來,教師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學生從血流方向考慮,回答“靜脈的血液回流心臟的途徑被切斷,所以靜脈凸顯出來。”回答得十分準確。教師進一步追問“逐漸凸顯又是為什么呢?”教師用緩慢溫和的聲音強調“逐漸”兩字,學生很快從課本的閱讀及動脈血流速度快的暗示下,得出靜脈血流速度較慢的結論。教師給予學生及時、積極的肯定。
教師運用生活實例創設教學情景,用以說明動、靜脈的特點。學生能夠準確回答教師的提問,離不開教師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和課堂問題的層層深入。更離不開教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創設情景,把這種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成為學生自覺努力的目標,這就是教育藝術,這就是教育機智的表現。
③毛細血管:學生帶著問題“毛細血管壁最薄,薄到什么程度呢?它的功能是什么呢?”閱讀課本找出毛細血管的與動脈靜脈的關系及功能。
教師繪圖演示毛細血管中紅細胞的單行通過,說明它的流速之慢:。讓學生用認為準確的語言描述這一現象。學生極力地用自己的詞匯表達這一現象,質樸可愛的語言多次碰撞修飾后,答案漸趨朗潤、形象和準確,教師則扮演傾聽者,不批評、不判斷、尊重、敏銳、以學生為中心。
這兒教師沒有拘泥于時間的安排,給學生充分自由表達交流的機會,教師學生輕松自然。學生順理成章理解了“極慢的血流速度使毛細血管與血液及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成為可能”這一道理。
3.復習鞏固:“假設生活中割破了動脈血如何流出來,割破靜脈、毛細血管又會如何呢?”
因為生活中學生常見的是毛細血管的出血,對其他出血沒有感性認識,所以這個問題難度比較大,但學生的預見基本正確。假如這個環節加入多媒體演示或生活實例就更有說服力了,學生也能更直觀的認識到三種血管的主要特征。
4.再回引入情景:“現在你們再判斷,那個血案中的死者是自殺還是他殺呢?為什么呢?”
學生分析討論后,統一意見認為“是他殺,因為頸部的深傷口顯示頸動脈的破裂,頸動脈血流速度快、血壓很高,如若自殺血液一定會噴涌而出而血濺四圍,不可能只局限于床上,只可能是他殺,犯罪分子掩飾了現場。”學生表現很精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派上用場”,覺得十分驕傲與自豪。
這一環節安排首尾呼應,教師提問理論聯系實際,訓練學生知識的綜合辨析能力,提升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教師沉著冷靜,放手讓學生展示,提問不走過場,重視通過生物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時課堂又不失生機勃勃,這無不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
5.綜合運用:“到醫院掛水,護士會拍拍你的手背,然后找到血管扎針,請問扎入的是哪種血管?為什么呢?”學生理由表述清晰。教師通過該情景假設強化、活化了靜脈的特點。教師設計問題時細致,注意鋪墊,學生都有話可說。
6.拓展提升:“假如下肢傷口感染,通過手臂靜脈注射的藥物如何運輸到傷口呢”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課后主動尋求答案,為下節課的血液循環教學作鋪墊。這時課堂結束鈴聲就快響起。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學實效性的意義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不知到知,從知道較少到知道較多,是不能純粹依靠“授予”或者“灌輸”的方式的,必須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挖掘其內心的潛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促進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實效性,對提高生物教學效果具有現實意義,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有重要意義。
首先,提高初中生物教學實效性有利于創新教學模式,創建新型教學方法,能夠豐富課堂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促進課堂授課效率的提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其次,提高初中生物教學實效性,以學生為中心,能夠有效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真正從心底喜歡這門課程。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度,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再次,提高初中生物教學實效性,能夠促進授課效率提升,從各個方面加大教學力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知識進行生活化講解,促進學生理解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學內容生活化,能夠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到生物課程的重要性,區分辨別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及時調整學習方向。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1.通過案例分析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初中生物教學中,采用案例進行教學是生物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對課程內容的難點、重點以及結構等進行合理劃分,并找出與之相匹配的案例,設計包含課程內容的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巧設問題情境進行知識傳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講解“細菌、真菌和病毒”這一課程內容的時候,教師在課前可以依據教材內容準備好相關案例,并引入問題情景,同學們見過林地上面生長的蘑菇嗎?喜歡喝酸奶嗎?你的同學朋友有人患過流感嗎?為什么會患流感呢,知道細菌是怎么形成的嗎?等等。通過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分析課程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理解,通過設置一定的懸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整個過程更多地強調問題,把知識點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巧妙運用俗語、詩句等吸引學生興趣,展現教學內容
初中生物學科比較枯燥,很多內容學生不容易理解,并且知識點也不容易掌握,單靠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死記硬背,難于提高高考分數,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大家都學過的一些詩句或者是俗語進行知識分析,這樣容易加深學生的印象,吸引其興趣,促進知識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鳳生鳳、龍生龍”等俗語引入變異和遺傳等相關內容。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句經典詩句引入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俗語來講解食物鏈方面的知識等。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3.把學生放在課堂主導地位,讓學生自編練習題,提高學習積極性
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實效性,根本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把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轉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可以把自己出題的機會留給學生,在上課之前,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書本內容預習時所理解的知識點,出幾道問題,把重要的知識點概括在答案內部。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抽檢學生的習題,并當做問題提問,讓另外一些學生回答,回答完之后,讓出題學生對其回答進行評述,之后教師對評述進行補充,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而且可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4.有效開展生物競賽,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生物競賽不僅能夠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生物學習中,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在學習中學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團隊配合性,是一種有效的生物教學模式。
例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生物老師可以聯合其它班級上課的生物老師,兩個班級組織一次生物競賽,規定好比賽某一個章節的內容,也可以是某一個試驗,看哪一個班級的學生最終取得結果教師比較滿意,獲得冠軍的班級,可以由教師帶著出去到遠處游玩、踏春等。這樣容易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能夠有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而且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學習能力。當然,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學實效性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情境,結合學生們的具體情況設計更加符合教學的實踐活動內容,這樣才能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的真正目的,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案例教學法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概述與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是在擬好的教學目標下運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加入相關性案例,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內容及問題,也可透過案例的具體剖析,引導學生們展開探究討論,進而促使教學內容獲得有效的拓展,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是近年間教育界較為推崇的一種常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運用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一改傳統教學照本宣科的缺陷,不再以理論為主,而更加注重自主與實踐,提高學生的探究協作能力,形成團隊合作意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初中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生物這門學科具備極強的邏輯性、嚴密性與精準性,需要嚴謹以待與反復背誦記憶,枯燥乏味是無可避免的了,而案例教學法運用于生物課堂之上則可緩解這樣的困境,有效的活躍學習氣氛,消除一些枯燥,多了一些趣味。如此一來便可促使初中生在課堂學習中有充足的耐心進行觀察、思考、探究等嚴密的邏輯思考,精準的剖析老師所授的生物知識,發揮初中生的無限潛能。案例教學法的特色在于能把生活實際中的那些例子在課堂教學中信手拈來,通過對案例的剖析、討論以及解答來實現應有的教育實效及教學服務,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是極具必要性的。首先,它不但迎合了初中生物教學的客觀需求,而且也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其次,它促使初中生實現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學以致用,讓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獲得了有機結合,提高了他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決能力;最后,它對于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是倍有助益的,開闊他們視野的同時也拓展了思維空間,讓初中生懂得利用已學生物知識解答生活難題,讓它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2案例教學法有效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各個階段
2.1準備
案例教學法運用于生物課堂教學的首要階段便是準備階段,教師需要依據既定的教學目標以及備用案例提出相應問題,使得初中生可依據教師給出的案例進行分析、探究、討論以及思考,進而獲取問題的解決之道。此階段生物教師所需進行的準備工作必須謹慎,例如,案例選擇上需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性、具備現實意義,有助于初中生拓展思維等都要加以考量。另外生物教師在應用案例過程中,需要注意提問環節,提問的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解決之道,因此提問環節盡可是提出一些較具引導性的問題,用問題將初中生牽引到案例學習中。
2.2分析
案例教學方法運用于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核心部分便是分析與討論,也是師生、生生之間產生情感互動、知識互動以及思維摩擦的主要階段,換言之案例教學法運用于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成敗關鍵在于對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學法能從跟本上提升教學氣氛與學生學習熱情,并通過案例問題的提出,增加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從互動中彼此進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夠緊跟教學內容,遇到無法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自主性的去查找資料或向老師進行詢問,一方面擴展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
2.3討論
生物課堂施行案例教學過程中,總會產生各種問題與難題,此時初中生都是各持己見與想法的,因此更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活動,通過討論表達個人的意見與觀點,再與他人進行比較,方可有收獲有覺悟。因此進行案例討論時,生物教師可以指引初中生在備用案例中擇選最吸引他們的案例,在對其進行激烈討論,探討案例中問題的解決之道,探究哪個知識點可解決類似的生活難題等。
2.4總結
萬事都是有始有終的,案例教學的尾聲部分便是總結階段。生物教師要善于發揮自身的指引作用,能將學生帶回到教材內容中,把握好重難點,同時把案例分析討論階段所獲得的觀點意見加以總結,并與教材內容予以充分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3案例教學法有效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對策建議
3.1通過案例實現課堂內容引入
課前引入對提升課堂氣氛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經常被忽略掉,其能夠以一種先行帶領的方式,將學生思維導入課堂中,使之帶著思考去進行課堂學習,是一種及其有效的引導與提升學習興趣的手段。在進行引導時,教師的案列選擇上應以學生日常的生活為基礎,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其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物課程案例,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物的實際運用價值,并通過對案列的分析、討論、研究逐漸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升,并帶動整節課的課堂氣氛。例:“輸血和血型”這一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例子作為新課的導入,在日常的電視劇中,演到搶救部分,總是會因為血型不同而無法進行輸血,為此采取最好的辦法便是臨時向社會進行血液征集,在采集血液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血型,將不同類血型進行輸血就會產生致命性后果。對此引入新課“輸血和血型”,教師開始逐步進行講解血型的種類,血型的融合等等的教學內容,隨著教師課前的思維引導教學,使學生在腦海里產生對新知識與答案的渴望,切實的提升了學習氣氛,帶動學生思維的緊跟,并帶入正課的講解。
3.2通過案例提出問題
在對教學案例進行確定后,教師應積極搜羅關于教學目標的文字、圖片、影音等,作為教學中突出教學內容的直觀演示案列,讓學生體驗到更具真實、直觀的視聽體驗,并逐漸引領學生去了解資料中的教學內容,并逐漸深入講解,學生對此產生的疑問要鼓勵他們積極的提出。例:“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此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例子,假如你的爸爸、媽媽是雙眼皮,你也是雙眼皮,假如你有個弟弟,那么為什么你的弟弟卻是單眼皮呢?許多學生對此都開始討論,覺得不可能,甚至有同學認為這個弟弟是表弟,不是親生的;學生們產生了積極的興趣,并開始互相爭辯與討論,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正常,但無法說出原因,經過討論后,教學氣氛有了明顯提升,此時教師開始講解本課內容,學生也顯得更加認真。
3.3通過分析獲得結論
對問題的刨根問底是人類的本能意識,從小我們就會經常問長輩“為什么?”教師要對此進行很好的利用,運用實際案列,引導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通過一點點的引導學生去解決案例中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講解中一點點的深入了解,最后有所掌握,將難點重點,盡可能的進行分散講解,讓學生學會方法,對問題進行逐一解決;另外教師還應當注意結構性,對學生的引導時,要注意每個問題的制定、引導有序,能夠將問題進行串聯,使學生在學習時思維能夠連貫,進而增強邏輯性思維的鍛煉。使記憶更加深刻。例:“人體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此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選在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暴飲暴食”作為教學案例,播放一段關于健胃消食片的微電影廣告,先是一個經常應酬的成年男人,每天吃飯無規律且應酬時吃飯喝酒較多,一天吃過飯后,剛一出門就覺得胃痛難忍蹲到地上,朋友出來見狀遞上一片藥,男人接過藥吃進肚子立刻好了起來。通過此短片給學生提出問題,為何小小一片藥便能發揮如此作用?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結合所學對人體的消化系統進行分析,教師適時的將藥片的成分給予公開,并建議學生將消化系統各器官的作用與藥片成分進行一一結合與對應,學生通過教師給的小提示,再經過一些資料的查找,最終將問題解決。
3.4通過案例實現擴展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59-01
一輪復習無論對于學生全面鞏固生物知識學習成果,還是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搞好一輪復習,教師會花費許多精力與時間,但是復習效果往往不 盡如人意,學生復習達不到最佳狀態,盡管對知識點進行過多次重復,但是學生重復出錯,復習效率低下。本文對于初中生物復習低效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應對策略,希望能給初中生物復習以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一、初中生物復習低效的原因
(一)教學模式陳舊
在初中生物學習中,學校和老師大多采用的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聽課為輔的方式,教學模式非常僵硬,學生在這種模式下的學習事倍功半。學生在生物課的學習中無法占據主動地位,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不僅如此,初中學生承擔的壓力很大,僵化的學習模式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長遠來看,生物老師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下降,那么他們在今后激烈的社會中必然會遭到淘汰。
(二)對學案過分依賴,復習模式單一
很多教師在復習時對學案過分依賴,用學案代替了必要的解析,代替了板書,代替了課本,致使備課過程機械僵化,思路越來越狹窄,只把學案準備當作唯一的任務,機械與僵化的學案模式致使備課過程忽視了學生的特點,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沒有把精力傾注到對教學環節的優化上,上課以學案為載體,照本宣科,學案成了生物問題的呈現材料,師生的課堂活動也集中體現為核對答案,復習課堂單調沉悶,缺乏生機,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激活與發展,對復習課缺乏期望,學習情緒冷漠。
(三)學生缺少反思過程
學生復習不得法,復習目標不明確,只是一味地跟隨教師復習,缺乏反思的過程。知識掌握不系統、不完善,出現“聽講的時候一聽就懂,過一段時間就會遺忘,在進行訓練時一做就錯”的情況,因為對知識缺乏反思環節,知識得不到有效內化,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二、應對初中生物復習效率低下的策略
(一)活用學案,注重實驗教學
1.靈活使用學案。
生物復習關鍵是要抓住重點與熱點進行復習,要改變學案的結構,可以按照“典型案例分析、知識歸納、靈活訓練”的模式,要以例題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總結與歸納,即要注重結合實例進行總結。例如,在學習蛋白質的功能時,可以引導學生列舉一些物質的結構:胰島素、血紅蛋白、淀粉酶、性激素、抗體、染色體,讓學生找出哪些是蛋白質或者含有蛋白質,讓學生結合實例總結蛋白質的功能,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經過了思考與鑒別,比機械記憶效果要好。
2.重視實驗教學。
在復習階段,生物實驗教師一般采取講解的方式,這種“紙上談兵”式的實驗復習,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也經不住考試的檢驗。例如,高考試題中出現的考查“高壓蒸汽滅菌鍋的結構”的題目,如果學生動手做過實驗,回答這個題目完全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學生不是親手做過實驗,而是背實驗,那是需要驚人的記憶力的。因此,實驗能力不是靠幾張學案就可以提升的,需要去做,去經歷。所以實驗教學一定要穩扎穩打,絕不能馬虎。
(二)注重反思,強化反饋
1.引導學生反思。
反思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反思的方法,讓學生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反思方法進行回顧與總結。在對知識進行梳理后,要引導學生總結復習了哪些知識點,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在習題訓練課后,要引導學生反思,錯在哪里?為什么出錯?該題目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著重考查哪些能力?借此發現出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知識點掌握疏漏還是由于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審題錯誤?通過訓練與反思將考查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提升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強化知識反饋。
學生的反思效果需要教師的反饋來檢查。錯題改編,跟蹤訓練,是彌補學生知識點掌握疏漏的有效途徑。教師在作業批改中可以將錯題進行歸整,形成錯題檔案,將錯題進行適當的改編,讓學生進行訓練,檢查反思的效果。有時要經過幾個反復,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對于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的訓練尤其如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錯題的原因,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與完善,培養科學思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生物復習課中,要注重調動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改變固化的教案模式,根據學生實際靈活使用學案,激活學生思維。要強化生物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強化反思與反饋環節,讓學生反思自身學習,并不斷完善與優化自身的學習,有效提升復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106-02
伴隨我國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其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也因此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這使得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國改革基礎較差,相關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使得生物教學在改革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該科目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面對此種情況,初中生物教師應該要全面反思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方式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盡快推動生物教學的發展,提高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進而提升初中學生的整體素養。
一 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固化
從目前來看,我國初中學校和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采用的往往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講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的存在,使得初中生物課堂成為“一言堂”,即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如果學生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中,不僅其學習效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與此同時,因為學生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動地位,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被極大地打壓,長此以往,其學習生物這門學科的興趣就會漸漸消失,從而使教學受阻。此外,由于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的人才,如果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在學習過程中被磨滅,還會影響其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優勢,不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
2.教學觀念守舊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之所以會出現“一言堂”這種教學模式,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和教師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影響較大;并且,部分學校和教師為了能夠提高高考升學率,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向學生灌輸“考試重點”,進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下降。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只是在一味地講解生物知識,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生物這門課程的特殊性提高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從而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較差。此外,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而使得其并沒有在理論教學期間合理地安排實踐活動教學,使得新課改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能力的目標無法在生物教學中實現。
二 引發生物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1.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
傳統教學理念強調的是提升學校的升學率,受此種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存有“向學生灌輸大量生物知識就好”的教學觀念,從而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造成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生物知識的動力和興趣,降低了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例如,在生物實驗課教學時,大部分初中教師使用的都是講授法,并沒有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這就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動手能力在此種教學模式中逐漸喪失,從而對學生學習生物的態度產生極大的影響。
2.教學手段滯后
正如上文所講,目前初中生物教學采用的主要是“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長期使用此種教學方式不僅會對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積極性與主動性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會導致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從而逐漸放棄學習生物這門課程。對此,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應該盡可能減少此種教學手段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或者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從而盡量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生物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 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對策
同其他學科一樣,初中生物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它不僅可以為提升初中生的動手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一定的推動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初中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有著過重的功利心,對學生卷面成績過度重視,而忽視生物這門學科對于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使其能夠更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改革生物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轉變傳統教學理念
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教師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對于貫徹新課改要求和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師先要對新課改的精神、要求、思路進行認真的研究,從而找出新課改真正要實現的教學目的;而后,教師再結合當前生物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選擇適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流程,從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對此,教師應該要盡量學習相關知識,不斷地完善自我,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自己只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這一教學規律,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不斷的探究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
2.提高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增加實驗教學在整個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比重,讓學生擁有更多動手的機會。例如,教師在講解與蝗蟲有關的生物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親手捉兩只蝗蟲,然后將一只蝗蟲的頭部完全浸入水里,將另一只蝗蟲的腹部完全浸入水中,觀察哪一只蝗蟲會先死掉,并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保證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生物知識點,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印象,從而更好地運用這些生物知識。此外,對于一些難度相對較大的生物實驗,即使學生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完成,教師也應該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而自己只是作為一個指導者,在學生操作失誤時及時給予適當的指點,這樣就能讓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快速地掌握生物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培養起創新性思維。
3.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不能夠僅僅依靠“灌輸式”的教學理念以及“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根據當前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個性需要以及興趣特點來選擇所要使用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等方法來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使其能夠主動學習生物知識,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從而提升生物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通過將生物課本中一些枯燥、單調且復雜的知識點以圖片、音樂和視頻的形式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生物教學,以便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趣味性,從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
4.增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
在進行生物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發現和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突顯出來,還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有效學習的能力。因此,無論在講解何種內容的生物知識時,教師都應該要盡可能地縮短自己講解的時間,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發現和學習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例如,在講解苔蘚、藻類和蕨類植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總結這三類植物的特點,然后再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便可以更好地歸納本堂課的主要知識點,從而更加快速全面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四 結論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講,受新課改不斷深入發展的影響,初中教師要想保證當前生物課程教學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其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就一定要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有效地加強學生應用各類型生物知識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此外,學生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到各項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為我國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發展提供一定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王飛.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研究與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3)
[2]朱飛.重慶市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
二、基于有效教學下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探析
2.1精心導入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這樣闡述:初中生是處于十二到十五歲的青少年,該年齡段的學生個性較為突出,心理發展較為敏感。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有效性教學,生物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精心”導入課堂。具體而言就是將教材內容和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日常生活相聯系,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認為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分別采用情境假設、懸念設置等科學的教學策略導入課堂,從而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教學案例分析:在人教版初中生物課本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其中一個知識點是“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該課時教學中主要涉及較多抽象的理論概念,比如: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循環等,學生普遍表示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較為困難,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筆者認為根據這種情況,可以利用承上啟下的教學策略進行導入性學習。首先,生物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向學生們展示生物鏈的整個過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從而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展示生物鏈中的各種動物,比如老虎、老鷹、山羊等各種動物,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通過該方式進行課程導入,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象展示,加上生物教師的引導,學生對于原先那些較為枯燥、抽象的理論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2.2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小組合作
筆者在前文已經提到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記”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必須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性教學,筆者建議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在小組合作中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到學習的大氛圍中;其次,小組合作是一個開放性、互動性極強的教學形態,學生可以在合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最后,學生還可以通過小組活動收獲友誼,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情感。所以,小組活動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有效性學習系統,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案例分析:依舊以“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為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氛圍,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實現有效性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各組成員推選組長;其次,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教師可以制定一些小組合作的紀律守則;最后,生物教師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教師根據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一定的總結。
生物學科屬于自然學科中十分基礎的學科之一,具有基礎性、特殊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初中學習生物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生物原理,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怎樣提高初中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成為現階段我們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對策,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對策積極建設高效生物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內涵分析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課堂教學形式,即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師在正常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全面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保證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最多的生物知識,對生物知識進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評價生物課堂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基本原則并不是看教師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而是要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到生物知識的多少,以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提升,是否有利于學生綜合問題分析能力的提升。從教師角度分析,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之后,才能稱之為教學有效性:首先,教師結合課堂教學標準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對課程目標進行合理規劃。在教學目標完成過程中,如果教學標準達不到既定的要求,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則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對教學對策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整個教學過程;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進來,學生參與是否積極,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手段是否靈活多樣。學生對課堂教學評價結果是體現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的關鍵;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跟蹤、監測、反饋和消化等多種途徑不斷鞏固教學成果,從而夯實學生的知識結構,保證從多個方面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1.科學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應該采用問題教學和情景教學。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致沿用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原理,學生在課堂下被動的聽講,學生對生現象和生物原理的認識和理解都依賴于課堂學習的知識,在這種脫離實際生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倒致課堂教學效果一直比較差。由于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理解不全面,對所學的知識一直停留在描述表面,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性完全體現不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問題教學和情境教學,將有效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教師設置科學的教學情境,保證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全面應用到實踐操作環節,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理解。例如在進行骨骼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生物課堂轉變為實踐探究實驗室,以人類骨骼模型作為基本教學素材,帶領學生認識人類骨骼知識,通過真實的觀察和辨別,保證學生掌握骨骼的具置,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人體骨骼基本輪廓和概念。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模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很大的幫助,例如在進行細胞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先向學生講解基本知識原理,而是通過科學設置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嗑瓜子一段時間后,都會覺得嘴唇發干,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理是什么,學生并不是十分清楚。再如,為了保持青菜良好的商品性能,商販會在青菜上灑水,這個原理又是什么,通過這些生活化場景,可以拉近學生和生物學科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在課堂上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合適的教學情境,并展示給學生,啟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對促進學生學習將會有很大幫助。
2.利用生物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學生對實踐操作課程很感興趣,在教學中,積極應用實踐教學,能夠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生物的演變、發展,而這些內容多數以文字進行描述,形象性較差。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但是不同生物在發展過程中又具備其自身特點,要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發展和演變,就需要利用實驗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動手操作,將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操作過程。例如在學習細胞分化過程中,課本上靜態的圖畫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實驗操作讓學生觀察細胞結構切片,讓學生觀察細胞在不同時期分列的過程,以及分裂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形態,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規律。初中生物和學生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啟發學生深入觀察周圍的現象,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周圍生物知識和規律,將生物和生活有效結合起來,不斷拓寬學生知識范圍,開闊學生視野。
3.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到信息社會,以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逐漸在教育領域應用。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技術有著多方面的好處。為了更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和效率,打造有效課堂,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勢在必行。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枯燥的生物知識形象化,通過綜合應用圖像、文字、視頻、動畫、音頻等手段,將生物知識變得簡潔,生動,形象。例如在進行細胞有絲分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動態的觀察整個細胞分裂的過程,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生動,通過視頻演示,再加上教師進行生動的講解,能夠顯著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及時和教師以及周圍的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之后路,就能夠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武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何華.淺談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3]林瀟瀟.淺談啟發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03-0075-04
一、重要概念的提出
2011年新頒布的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首次提出“重要概念”,提出讓學生通過掌握重要概念來把握生物學科本質和核心內容。初中生物課程共有10個主題,每個主題下設重要概念,每個重要概念下設支撐它的核心內容,重要概念共50個。其中,有些重要概念容易理解,如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有些重要概念比較抽象、微觀,如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等結構,這些抽象的概念,僅僅依靠傳統的講授或者展示模型圖片的方式很難讓學生對其深刻理解。
二、實驗對促進學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價值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生物教學中應該重視實驗教學。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實驗教學恰恰是培養學生動手、動眼、動腦進行科學探究過程。初中生物新課標更加強調實驗教學的重要價值和教育教學功能。生物學科中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重要概念,需要借助實驗使其顯性化和具體化,比如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個重要概念可以借助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加以展示;另一方面,在生物教學的某些環節需要借助實驗幫助、促進學生理解概念、知識。
綜上所述,借助實驗促進初中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可以從兩個方面體現:有的重要概念比較深奧,可以借助實驗剖析概念要素,理解概念內涵,符合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規律;有的重要概念借助實驗可對學生理解某些知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當然,這兩種情況的實驗形式要靈活選擇,可以是演示實驗,可以是驗證實驗,還可以是探究實驗,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實際去確定。
三、借助實驗促進學生理解重要概念的教學案例分析
案例1 骨的結構與成分
教材分析:《骨的結構和成分》是初中生物第二冊第八章《生物的運動》第二節《運動的形成》中第二課時內容,是在第一節學習動物運動方式的基礎上,探討動物運動的形成,為學習動物的行為打下基礎。本課先讓學生觀察長骨的內部結構,分析其作用,建立長骨是一個中空的堅實的生活器官的概念;再通過探究魚骨的成分,增強對骨的成分和特性的感性認識,推測骨的成分與特性的關系。然后,介紹在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是動態變化的,從而使學生增強體育鍛煉的思想意識,并為學習運動打下基礎。
學生認知分析:
1.知識方面:
學生已有知識:已經知道人體的運動離不開骨,并且對骨的堅硬性有一定認識。
待解決的問題:骨的內部結構;骨是否是生活器官;骨的成分和特性。
2.能力方面:
學生已有能力:按實驗要求、步驟進行操作,會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實驗觀察。
仍需訓練的能力:根據實驗材料、用具等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的能力;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施過程:
小游戲引課:老師說出肱骨、股骨、尺骨等骨的名稱,學生兩人站在講臺上,其中一位根老師說的骨名稱快速在另一位同學身上指出來,其他學生認真觀察、評判。
教師提問:從形態方面看,剛才我們說的骨都是什么骨?學生答:長骨。
長骨在人體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適應的,是什么樣的結構使長骨具有這樣的功能呢?這節課就來學習骨的內部結構。
請學生觀察已經鋸開一段的長骨:
觀察方法:一看二摸。
觀察順序:從外到內,從上到下。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骨的結構和功能。
展示圖片并提問:
1.姚明的長骨中是黃骨髓,為什么還能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如果配型相合,從那里取骨髓?
2.青少年為什么能夠不斷長高?
3.骨折后愈合的骨是什么結構?
4.為什么老人比小孩更容易發生骨折呢?
過渡:老人比小孩更容易發生骨折是因為他們骨的特性不同。下面我們來學習骨的特性。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魚肋骨,感受骨的堅硬和彈性。
為什么骨既堅硬又有一定的彈性,這和什么有關呢?
你知道骨里有什么物質嗎?
展示骨粉的營養成分表,學生從中里獲取信息,歸納骨的組成物質有兩大類:有機物和無機物。
提出假設:骨的成分對骨的特性有決定性影響。
引導學生思考:骨中含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類物質,是二者共同決定骨的特性,還是其中之一決定骨的特性?我們該如何進行探究?
學生提出可把兩類物質分開,單獨地研究一類物質的作用。
提問:顯然,魚肋骨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難于簡單分開,怎么辦呢?
學生提出可以去除骨中的一類物質,研究剩下的另一類物質的作用。
學生根據實驗材料、用具,設計實驗以探究骨的成分與特性之間的關系。
演示碳酸鈣粉末在鹽酸中溶解的實驗,展示小麥種子燃燒的實驗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實驗中所發生的變化以及魚肋骨的作用。
提問:你知道在實驗中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嗎?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
案例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對教材內容中涉及到的生物情境進行具體形象的描述,進而全面引導班級中學生對此種學習情境進行科學的分析,得出生物知識結論,逐漸形成自我的學習見解,增長學習知識和能力的同時,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同理,生物教師需要依據新課程教學改革對于生物學科的教學要求,精心進行設計具體的教學案例,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行為。
二、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現有的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及教學規劃進行集體形式的教學形式。大部分的教師認定其教學內容是一個教學標準,不允許出現變更的。為此,在進行實際教學活動中,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材作為教學切入點,以教師的守舊教學方法來教學核心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切實有效的體現到學習的快樂,必定也無法有效的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變化,部分教師逐漸意識到并開始進行改變這一教學僵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創造能力卻并沒有被完全的激發出來。
三、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有效的提出學習問題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八年級生物北師大版《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這一課時,需要合理的進行應用案例教學。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動物。在動物園中學生可以清楚的觀察到老虎、獅子、孔雀、猴子等自然界中的諸多動物。但是你們知道這些動物是如何一代又一代的繁殖的嗎?
首先,教師此時需要及時的案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問題:
(1)細致的進行陳列你所了解到的動物繁殖方式;
(2)具體闡述一下動物克隆的繁殖的方式屬于當前的那種繁殖類別;
(3)哺乳動物與非哺乳動物自身存在什么樣的區別;
(4)簡答的談一談你見過的哪一類的動物直屬于哪一種類型的繁殖方式。
教師需要為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限定時間,使學生可以學習時間內進行學習思考,再要求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互動。在班級中學生將自我的學習想法進行全部闡述后,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分析判斷。學生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在學習活動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同時還進一步的掌握了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屬于“生命的延續”這一主題中的重要部分。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是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師則需要將學生的回答全部進行收集,并予以學習肯定。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行為,對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具體的評析,并總結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收獲,最大限度的鼓勵學生不斷進行鼓勵學生在案例教學活動中進行學習思考、交流互動。
2.合理的應用教學實例
(1)大雁在進行集體遷徙途中,一部分身體不健康的“孤雁”為進行“站崗放哨”的工作。在遇到實際敵害時,此群體進行會用自我的語言進行警報,讓其他的雁迅速做出反應,準備還擊或逃生,而這一部分不健康的大雁則會成為敵害的食物。
(2)在蜜蜂中的雄蜂長大后,需要與雌蜂進行。在那之后雄蜂進行會逐漸死去。教師則需要要求班級中學生對于此案例進行深入的學習分析。
文中的孤雁“放哨”這一工作,對其他雁具有何種的現實意義;雄蜂為交尾而奉獻出自我的生命地方意義是什么等。
3.科學全面的進行總結教學案例
從宏觀來看,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學校和教師評價學生的手段還是以考試成績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案例教學的實踐。從微觀來看,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學也不例外。首先,案例教學對教師的備課要求較高,一個好的案例需要教師花費較長的時間精心選擇,并對內容進行核實串接。其次,在案例教學實施中,對教師課堂駕馭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教師既要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又要穩定課堂紀律。最后,案例教學存在一定的風險,案例大多是孤立的一件事情,沒有完整的結構體系,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案例掌握一個知識點,但很難將所有知識點融會貫通。
二、實施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
1.案例講授法
案例講授法是以教師為主,通過教師對案例的分析,將案例與課本上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案例分析時達到對知識點和該節內容的系統掌握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采用此種方法。
2.案例模擬法
案例模擬法也是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更生動形象的方法。通過情境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種案例模擬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評析,最終達到掌握案例所針對的知識點的目的。例如,教師講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時,可以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甲(腮腺炎潛伏期)和乙兩人小聚,并熱烈地交談,一星期后,乙的腮幫腫大,得了腮腺炎。
3.案例討論法
案例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實際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溝通和表達的能力。如大雁南遷時,總有一兩只身體孱弱的大雁站崗放哨,當發現有敵害侵犯時,這些放哨者通過嘶鳴狂奔向整個雁群傳達警報,使雁群盡快作出御敵或逃生準備,而報警的孤雁最終難逃敵害的襲擊。通過這個案例,教師讓學生分析討論孤雁冒險“放哨”對雁群有什么意義。
4.案例辯論法
當案例提出來且學生進入分析思考后,學生的解讀是多種多樣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采用案例辯論法讓學生盡情地暢談自己對案例的理解,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可以整合學生觀點,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先由小組代表闡述自己的觀點,再以類似辯論會的形式讓各小組之間互相爭辯反駁。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善于總結,表揚鼓勵優點,指出應改進的地方。如眾多入侵的外來生物不僅破壞了我國生態系統平衡,同時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問題:某些外來物種的入侵能破壞我國的生態系統嗎?為什么?教師將學生分為正反兩個辯論小組,正方認為外來物種入侵不會破壞我國的生態系統,而反方認為外來物種入侵會破壞我國的生態系統。
三、案例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1.完備的案例匯編是案例教學的前提
案例的編寫和選擇是案例教學實踐的前提。在生物教學中,合格的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案例數量仍很不足而且零散。因此,案例的匯編單靠每一個教師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它需要整個教學組每個教師共同努力去建立完備的案例庫。
2.處理好具體案例學習與系統知識掌握的關系
一般來說,案例往往都是針對某一事件的特定情形而設定的。一個案例通常只能反映一個知識點或者某一方面規律,因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這需要教師通過案例分析,揭示出隱藏在案例背后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的本質規律。讓學生在對案例單一認識的基礎上過渡到對知識結構整體的理解消化上,發揮案例的最大教學價值。
3.正確對待案例教學中的評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