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學科建設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9 16:22: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學科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醫學學科建設

篇(1)

【中圖分類號】R197.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089-02

隨著超聲醫學的建設和發展,超聲已經不僅僅被應用于臨床診斷,超聲治療也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治療手段。超聲技術可以與一些強勢學科進行有效合作,可以在介入治療,手術影像檢測評估,以及生育學的超聲檢測中發揮重要作用。超聲學科在承擔診斷和醫療任務的同時,還肩負著醫療科研,甚至醫療教學等重要任務。

相對于一些臨床學科,超聲醫學是一門全新學科,是將超聲技術應用于醫學各部門而形成。但是其與醫院的一些其他輔助科室比較,超聲學科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十分突出的。隨著超聲醫學與臨床聯系越來越緊密,超聲醫學學科已經實現了多領域滲透。從醫院進行超聲學科建設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看到,超聲學科的建設的根本在于有效進行科室建設,實現診療科研的嚴格管理,以及優質服務的全面突破。

一、超聲醫學學科的建設重點在于科室建設

超聲醫學學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命名。在超聲科室的命名中需要考慮的是超聲功能的涵蓋,即使是鄉鎮小醫院也不能簡單地命名為B超室,因為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三維甚至于四維彩超也已經被引入了縣鄉醫院,所以在科室命名上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另外超聲醫學已經脫離了簡單的診斷功能,目前已經與臨床治療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各種臨床的診斷和治療都與超聲密切相關,所以通常情況下可以將科室命名為超聲科。

超聲科室的有效建構是超聲學科建設的重要方面,超聲學科與臨床聯系日益緊密,診療與教研需要緊密結合,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多數醫院在超聲科室建設中結構分散、系統性差,加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造成了設備資源的很大浪費。我們需要有效建設完整的超聲科室,實現人力、物力最大程度上的結合。對超聲科室的建構可以從檢查、治療和教研三個方面有效的推進。

超聲學科的建構中需要具有全科素質的團隊領導者,科室主任可以從院內外聘請具有威望的中青年專家擔任,因為中青年人才更具有發展潛力和魄力。在設立科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基礎上,可以設立診斷和診療、教研組長,實現對行政和業務的有效領導。超聲科室的一般性工作可由超聲醫師,以及超聲技師聯合完成,醫師進行診斷和操作,而技師進行錄入和報告的出具工作。超聲科室還需要數名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前準備,以及術后的觀察。器械工程師可以選聘專職或者兼職都可以,但是需要保證檢修的快速和及時。在超聲科室的技術配比中需要高、中、初級互相合理配合。

二、超聲醫學學科建設的根本在于臨床管理

從醫院的建設角度來說,各學科建設的基本立足點在于臨床的有效應用。超聲醫學的學科建設需要緊密地和解剖、生理和病理科室聯系在一起,積極拓展超聲和基礎醫學的聯系。在臨床診療中需要用規范醫學條例來指導醫生的患者意識,以及科研意識,在臨床上做到有品質和有內涵。在全面理順本學科建制的基礎上,超聲醫學學科需要積極地進行跨學科協作。超聲診斷是臨床的前置環節,而臨床可以有效的對超聲診斷形成驗證,所以超聲臨床需要建立嚴格的隨訪,以及反饋機制,超聲醫師下病房,以及參閱診療意見都是必要的。在超聲學科的臨床上,不僅僅需要增強科室內部的凝聚力,還需要有效的增加醫院內部的向心力,以及與患者的親和力。

超聲醫學學科的臨床建設關鍵在于保證醫療質量,全面地提高診斷的正確率,積極推進超聲醫學的臨床治療。又快又好地完成超聲診療的關鍵是減少預約,基本上做到“零預約”。在超聲臨床的建設中積極突出超聲介入治療,有效發揮超聲在治療中的引導作用。全面推進超聲介入治療在造影,引流和造瘺臨床上的應用,突出超聲在評估和靶向穿刺方面的特色。超聲學科臨床建設的目的和意義在于及時地解決臨床問題,積極地推動和使用新技術和新手段,緊密的聯系學科前沿,為患者解除疾病所帶來的苦難。目前對于醫院來講,最重要的是要積極地在超聲介入診斷、肝臟移植、臨床診斷分析、男子不孕不育和風濕疾病診斷中做精做細。

三、超聲醫學學科建設的亮點在于優質服務

從客觀角度來講,因為各個地區的醫院層次、以及軟硬件設施具有明顯的區別,所以說超聲醫學在學科建設上基本上難以一整套辦法全面推進,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其實各個醫院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卻是相通的。超聲醫學的學科管理在于便捷性,因為超聲檢查是一項普通的醫療檢查,所以說做到快速、便捷是服務的關鍵。超聲科室的服務應該說具有兩重性,其一是對患者的服務,其二是對臨床的服務,所以有效的實現與醫院,甚至于多所醫院聯網是關鍵。通過局域網可以進行有效的預約和排號,通過超聲的信息管理可以實現臨床醫生快速了解結果。通過遠程網絡患者可以掛號,疑難病歷可以得到快速的協助診斷和處理。

超聲科室的服務還在于超聲醫師診斷結論的快速生成報告,對一些非常規的病例可以由高級醫生處理,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治療和診斷。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大型的數據庫管理,便于網絡的直接調取。超聲科室可以與醫院的網絡聯系,最終實現與互聯網的連接,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患者公平的排號就診,對特殊的病歷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同時計劃安排好超聲技師和臨床護理人員。超聲科室還需要開設必要的臨時觀察室,以便于一些小風險治療項目可以在門診進行直接的治療,手術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24小時觀察。

四、超聲醫學學科建設的未來在于科研和人才

我們之所以說超聲學科建設的未來在于科研和人才,是因為超聲醫學的未來應用空間和領域是十分廣闊的。雖然目前超聲醫學還局限在臨床診斷上,在臨床治療上也逐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其依然有很多需要提升之處。在科研方面最主要是要將科研工作與臨床緊密結合,良好的科研可以帶動學科發展。在提高超聲診斷質量的同時,我們需要重點發展射頻消融,超聲輻射力成像,心臟超聲等技術。超聲醫學還需要與多學科實現聯合攻關,與臨床科室和納米材料科室緊密合作。還需要積極的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有效地將科研成果向適宜的三級以及基層醫療機構進行輸送,推動超聲在介入、造影,以及腫瘤、治療方面的臨床應用;促進乳腺靶向造影,以及納米級造影劑的申報,轉化和應用。

另外,在超聲醫學人才培養方面可以有效借助平臺力量,加大選拔力度,培養重點人才。要將院內培養和院外聯合培養結合在一起,努力為超聲醫學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在待遇上要向青年學科領軍人物傾斜,鼓勵青年醫生申報各種創業基金,以此為超聲醫學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充分的鍛煉機會和物質保證。

參考文獻:

[1] 趙佳琦,章建全;借鑒戴明循環理論增進超聲醫學科研管理[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1年01期

[2] 王鵬,褚洪光,孟春榮,李倩;超聲醫學科建設構想淺談[J];中外醫療;2012年01期

[3] 劉守君;加強超聲學科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J];現代醫院管理;2005年01期

[4] 楊益虎;超聲醫學科建設構想淺談[J];實用醫技雜志;2007年21期

篇(2)

隨著超聲醫學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超聲醫學科已從早期單一的病情診斷發展成集診斷、治療于一體并涉及生物醫學工程等眾多領域的醫學學科。超聲醫學科發展涉及學科發展方向、學科亞專業分化、與臨床相關科室協作、科研助推學科工作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等內容。本文探討了超聲醫學科如何加強學科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1找準自身學科發展方向

超聲醫學科要根據自身的人員結構、原有的基礎和實力,結合臨床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列出學科主攻方向,加強優勢技術建設,加快特色技術創新,不斷提高診治水平,更好地為患者和臨床服務。

2進行學科亞專業分化

2.1超聲醫學科的發展

目前,超聲醫學已由靜態軟組織結構顯示(灰階超聲1972年)發展到實時動態結構顯示(實時灰階超聲1984年),再到功能顯示(彩色多普勒1990年;超聲造影1992年);已由單一的低頻探頭向高頻、寬頻和變頻探頭發展,由二維超聲向三維超聲、四維超聲發展,結構顯示更清晰、全面。隨著集成電路和超細光纖的發展,超聲探頭小型化、微型化,腔內超聲、血管內超聲有了很大發展,超聲影像診斷已發展到亞微結構水平。現代超聲引導穿刺器械和超聲引導下精細化介入性治療得到迅速發展。超聲這門新興技術學科,既有“設備新、技術新、人員新”的三新特點,又有“技術發展快、設備更新快、理論老化快”的三大特征,同時要面對全院各個專科,知識要求面寬,但易造成醫生臨床知識不系統、碎片化。

2.2亞專業分化

學習新技術、開展新項目是亞專業細化的基礎,每項新技術的開展都有可能分化為新的亞專業。亞專業的劃分主要是促進學科向縱深發展,發揮自身專長,集中專業性人才,深入研究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填補醫療空白,不斷擴大醫療范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減少超聲診治中的低水平重復,提高醫療質量,以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六個亞專業學組:婦科組、肌骨組、淺表組、腹部組、血管組、介入治療組。亞專業建設要求:服務患者,服務臨床;學習制度化,視野國際化;專科研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亞專業建設措施:加強基礎理論系統學習:80%臨床+20%本專業;技術提高:請進來,走出去,時刻保持與國際接軌;醫療行為:規范操作,規范診斷,形成制度,嚴格制度管理;激發和培養醫務人員的創新意識:以各種方式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使其在醫學實踐中始終保持對新技術、新業務的學習渴望。

2.3亞專業學科管理

(1)架構:設組長、副組長各1名,由高年資醫生擔任。組員6~7名,住院醫生不固定(1年輪崗),每位醫生均有兩個方向(一個為主、一個為輔)。(2)組長選拔:組長為亞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其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科建設的水平和質量,因此,對學科帶頭人的選拔不但要求其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術水平、敏銳的科研思維和強烈的創新精神,還要看其是否具有高尚的醫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否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3)亞專業管理核心:核心是組長的管理,設定醫、教、研、人才培養目標,充分授權,學術方向引導,部門、學科協調給予指導和幫助。

2.4亞專業分化意義

(1)學科建設的亞專業分化,為每名醫生規劃一個專業方向,創造一個發揮各自特點的工作平臺,使人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滿足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學科發展與個人事業同向而行,實現“雙贏”。(2)技術得到更充分的應用。目前超聲現代診療技術,全面開展,并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并積極創新,形成特色優勢。(3)設備利用率得到更有效的提高,把目前的儀器進行分類管理,高、中檔搭配,既兼顧日常診療工作,又要考慮專科開展新技術所需要的平臺。(4)打破論資排輩,為年資不高但掌握了新技術和新業務的人員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5)引進適當的科內競爭機制,人人思進取,激活內部動力和活力,進一步營造科室的學術氛圍,形成一個學習型科室,使學科建設向“橫的普及、縱的深入”全方位的快速發展。

3主動與臨床相關科室協作

現代醫學診療觀點的轉變,促進學科分化與交叉融合相協調。大型醫院為適應患者的需求,逐步打破學科壁壘,整合醫院內部資源,積極推進科室間有效聯合。搭建重大疾病的多學科、多中心綜合防治平臺,不斷深化重組以疾病鏈為紐帶的學科群。比如,腫瘤治療中心等,給超聲醫學科帶來客觀的壓力。臨床循證醫學要求診療依據客觀化、標準化;臨床各種操作要求精準化;患者的檢查要求無損傷等也給超聲醫學科的廣泛應用帶來機遇。我們的策略和措施是關注學科發展方向,主動與臨床配合,體現本專業的價值,使其成為疾病診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成員。

4科研助推臨床工作發展

科研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科醫療技術水平綜合實力最為重要的標志之一。沒有堅實的科研基礎,臨床工作就難以有發展后勁。只有把臨床工作與科研工作有機結合,切實建立科研課題來源于臨床、研究成果用于臨床的良性機制,才能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篇(3)

    1.1高水平科研平臺的建設

    在教育部“985”工程專項基金支持的基礎上,心血管內科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建設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在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高水平科研平臺建立并穩步發展。2012年,隨著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被評為廣東省“十二五”醫學重點實驗室,也是當年心血管領域唯一的重點實驗室,進一步促進了臨床醫學科研條件的建設和學科發展。通過制定實驗室建設方案,增強實驗室各項軟件和硬件設施,優化人力物力資源,建立了一個集開放、協作和競爭為一體的高水平科研平臺。

    1.2構建臨床醫學科研平臺

    實驗室包括:細胞膜片鉗實驗室、細胞培養實驗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動物實驗室、倒置熒光相差顯微鏡實驗室、學術交流辦公室。各實驗室有機結合,強大實驗支持,加上良好的實驗環境和醫學科研條件,吸引了眾多院內外優秀科研工作者,推進了科研項目的開展和順利完成,促進了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有利于相關學科的建立和飛速發展。

    1.3配置先進的實驗室儀器設備

    目前,實驗室已經積累了總價值約2000萬元的先進儀器設備。包括:(1)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儀器:酶標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普通PCR儀、梯度PCR儀、熒光定量PCR儀、分光光度計、全自動凝膠成像系統、超聲細胞破碎儀、超凈工作臺、高速冷凍離心機;(2)細胞實驗儀器:細胞膜片鉗設備、細胞壓力加載系統、流式細胞儀、全自動磁珠分選儀、普通倒置顯微鏡、倒置熒光相差顯微鏡、生物安全柜、臺式離心機;(3)動物實驗儀器:離體心臟灌流裝置、多導電生理記錄儀、彩超相控陣探頭、冷光單孔手術燈、體視顯微鏡、血管壓力直徑測定儀等。儀器設備種類齊全,形成了系統的研究體系,更好的服務于科學研究。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科研設施,能夠基本滿足科研工作對于科研儀器設備的需求。同時,這些專業的實驗室配置有利于科研項目的申請和開展,促進了學科的建設和穩步發展。

    1.4特色化實驗室管理和發展

    作為心血管內科高水平科研平臺,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的宗旨是服務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為更好的尊承其服務宗旨,實驗室建立了管理制度。對實驗室科研檔案管理、實驗技術積累、實驗室安全衛生保障、實驗室儀器設備維護、科研實驗收費等分別制定了詳細規章制度,制定課題組之間定期交流機制,為實驗室正常運作與穩步發展提供保障。同時,實驗室實行以課題組為單位的負責制度,各課題組負責人(或導師)對各自課題組的經費使用情況、科研進度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負責。這種運作模式,在保證研究課題獨立性的前提下,有利于不同課題組之間、不同科室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學科發展。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著重研究心血管疾病中的心律失常發病機制和影響,主要分為三個方向: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方向,心臟保護與心律失常方向和動脈粥樣硬化與心律失常方向。為了促進上述研究方向的發展,實驗室積極選派優秀人員出國留學深造。同時,邀請該領域與實驗室長期合作、有影響力的專家為課題組成員,為研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隨著實驗室臨床醫學科研條件的建設和各項科研項目的開展,實驗室已建立了心律失常在細胞、離體和在體水平的系列研究方法,綜合多道生理儀、膜片鉗等專業研究手段和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室已具備開展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的全部儀器設備和實驗方法。

    2強化科研積累和人才培養

    2.1科研業績沉淀,促進科學研究在醫院重點學科發展經費的支持下,科室運用膜片鉗技術,建立了心臟離子通道實驗平臺;構建心律失常的整體動物模型;建立離子通道在動物整體模型上的整合;利用細胞壓力加載系統,在細胞水平上,研究心力衰竭離子通道的改變以及對心臟重構的影響。努力構建設備先進、種類齊全、操作規范、學術氛圍濃郁的優秀實驗室,為吸引優秀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努力使實驗室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心血管研究方面的高級人才培育基地。心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實驗室的建立,為學科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條件和濃郁的學術氛圍,為科研項目的申請和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才培養是實驗室服務宗旨之一,2010—2012年,在實驗室建設與穩步發展階段,科室共招收了11名博士研究生和27名碩士研究生,已有27名順利完成科研工作并取得相應學位。科室共申請并獲得多項專利,發明專利有“便攜式心內除顫裝置”;實用新型專利包括電極導管、心臟起搏電極、數碼臨時心臟起搏器和下肢動脈造影標記尺。基礎臨床科研取得長足進步:獲得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廣州市科技名院名科特色項目,1項中山大學臨床醫學研究5010計劃項目。其中,省部級項目中包括多項衛生廳科研項目。獲批的項目中,既有心電生理方面,也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既有基礎研究,也有應用研究,學科影響力日益增強。

    2.2依托平臺建設,促進科研與人才培養良性循環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根本,隨著平臺的建設人才輩出,科室獲得1項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項目,1項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項目,3項“逸仙優秀醫學人才”計劃項目,2項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累計科研經費591.6萬元。科室每年獲批項目數、科研經費總額和SCI收錄論文篇數及影響因子均呈遞增趨勢(見圖1、圖2、圖3)。1人榮獲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創新人才資助項目,2人榮獲日本第一三共醫藥學獎學金。實現了實驗室建設—科研項目—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向全國培育和輸送了高質量的心電生理和心律失常的專業研究人員。與其他科室相比,科室獲得的人才培育項目居全院之首,且有1人榮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學科著重培育廣東省和全國優秀研究生,爭創全國百優博士論文。

篇(4)

1 . 1 新時期軍隊療養院保障形勢和任務 未來幾年, 隨著武器裝備、戰略謀劃、戰術應用的研究向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維護國家權益、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等非軍事行動日益常態化,生物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我軍廣大指戰員將會承受更多、更復雜因素的影響,承受更多的身體和心理負荷,這對療養與康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療養院在做好衛勤保障工作,以保證部隊戰斗力的提高上就顯得尤為重要.

1 . 2 國內外 療養 和 康 復在戰 傷 時 的 應用 據統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傷員重返前線的比率最高,主要原因是法國各級醫療單位廣泛應用自然療養因子和人工物理因子治療傷員[ 1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各類療養院均接受傷員療養治療和康復,軍人病員有 90.3%重返崗位. 近年來,美國提出"全生命周期保障"和"全譜衛勤"的觀念,實現"強健促進、傷病預防、戰救勤務"并重,構想對"全維衛勤"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啟示[ 2 ]. 我軍的療養康復工作是從最初的榮軍醫院開始的,為促進官兵健康、提高部隊戰斗力作出了貢獻[ 3 ].

1 . 3 新時期我軍療養和康復在衛勤保障中的作用 療養院作為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的醫療機構,面對 21 世紀療養院根據新形勢下面臨的新任務、新問題,要積極發揮療養和康復的作用,就必須掌握廣大官兵身心健康保障的需求,利用療養地優勢,把握為部隊服務的創新手段,增強廣大官兵機體的健康體能,提高對特殊環境的適應能力,預防緊張及生物節律紊亂引起的亞健康狀態,治療和康復部隊的常見病、多發病,從而發揮療養院由平時的"保健康"擴展到戰時"保打贏"的職能作用.

2 物理治療在療養院發揮療養與康復的優勢作用

2 . 1 理療學與醫學各領域的聯系 科學地應用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機體具有廣泛的意義,因此,當療學的發展趨勢是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軍事醫學、基礎醫學、老年學、宇航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的聯系日趨密切,療養院在積極利用自然界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理化學因子和人工物理因子在療養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 . 2 自然物理因子在療養院的優勢作用 我國療養地多位于海濱、山地、森林、湖濱、草原、風景地等,療養地富含對人體有良好作用的療養因子,可增強機體的適應功能,改善營養狀態,增強調節能力,改善機體的反應性,以及加快生物節律的恢復等,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能起到調節改善作用,促使失衡的機體恢復正常,消除疲勞,緩解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

2 . 3 人 工 物 理 因子 在 療養 院 的 應用特點 (1)預防某些職業病,如礦井、坑道、地鐵及潛艇等作業人員的紫外線缺乏癥;預防和減輕手術并發癥和后遺癥. (2)治療病種>260 種,一種物理因子有多種治療作用;且不良反應少,作用可相對集中病變部位,與藥物聯合應用時可有較好的療效.

2 . 4 理療學和康復醫學在療養院的應用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的醫學專業,不僅是對疾病本身,而是著眼于整個人,從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職業活動上進行全面康復[ 4 ]. 為此,必須是多學科共同協作,必須與各臨床專科密切合作,在物理治療、醫療體育和有關臨床上配合應用作業治療,包括語言治療、心理治療、文娛治療及假肢和矯形支具的裝配等都是療養院采用康復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

3 加快療養與康復醫學學科建設與發展

3 . 1 建立療養康復醫學學科創新體系 全軍療養院系統經過 50 余年的發展建設,已經形成了得天獨厚的環境、設備、資源和管理優勢,具備了與康復醫學趨勢相適應的發展基礎,但是,缺少的是與康復醫學發展相配套的學科建設體系. 學科創新體系是學科發展的前提,實現軍地聯合、院校聯合、各醫院、療養院聯手,采取綜合發展模式,實行規模化、集成化運作,跨地域、跨部門、跨學科、跨行業,進行系統化、網絡化,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實現資源技術共享,重大項目協同公關,優勢技術科學整合,強勢領域聯合開放、流動、競:請記住我站域名爭、協作、集成的運行機制[ 2-3 ].

3 . 2 加快療養和康復專科建設學科建設要突出特色 ,要以療養康復技術為基礎,以理療、心理、中醫、體療為技術手段,側重亞健康狀態和對心腦血管病、神經功能性疾病和骨關節等疾病進行治療和康復技術的應用[ 5 ]. 同時,利用專科中心和特色科室的平臺,以特色技術帶動常規技術,拉動整體科室的協調發展[ 6 ]. 其次,加強康復專科中心向康復專科醫院建設發展, 是推動療養康復醫學專科發展的有效途徑,是療養院準備為完成重大多樣化軍事衛勤保障任務的條件.

3 . 3 抓好康復與理療醫學人才培養工程 人才培養工程是學科興旺的關鍵:(1)抓好人才來源,建立人才培養體制,鞏固院校設立康復與理療醫學本科專業,在醫院、療養院設立康復與理療醫學培訓基地, 使院校培養和繼續教育相結合,使醫學人才源源不斷. (2)抓好人才選拔,選拔好領軍型人才,一個杰出的領軍人才可以占領一個領域的制高點,開辟一個新領域,帶動一大批人成長. (3)積極提供支撐條件,為高素質的人才提供學術研究平臺.

3 . 4 強化發展新技術自主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 醫學新技術方興未艾,各類前沿技術的不斷涌現,與臨床醫學相比療養院醫學科技在療養和康復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實力還不夠強,特別是在康復技術、自然療養因子應用技術、人工物理因子及傳統中醫等技術的開發應用有待于提高[ 7 ]. 遵照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的"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認真論證好具有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我們瞄準康復和物理醫學科技最前沿技術,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積極搶戰技術制高點.

篇(5)

1中醫專業認證對中醫兒科學學科建設的意義

專業認證是一個評估的過程,通過認證來評估學校開設的專業性教學計劃或者專業是否符合預設的標準;通過中醫專業認證可以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學的目的。其核心目標是促進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形成;以成果為導向提高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改進教學手段、教育教學方法,確定中醫學專業在教育教學方面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因此,通過專業認證可以有效地促進中醫兒科學學科建設。

2更新教育理念,明確中醫兒科學學科建設方向

在中醫專業認證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指向、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的指導下,我校修正中醫兒科學學科建設方向,更新教育理念,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以學生為中心,明確學科建設方向是培養中醫應用型人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指導下,我校修訂了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改革了課堂教學設計、課程考核方法,強化了實踐教學,并不斷改革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修訂后的中醫專業培養方案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加強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確定的中醫兒科學的教學目標為:通過中醫兒科學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中醫兒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兒科臨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小兒生長發育、生理病理、保健預防、疾病診治的系統知識;能運用中醫學理論認識兒童和兒科病的特點,以辨證論治原則處理兒科臨床各類常見疾病,搶救急危重癥;掌握中醫兒科常用外治法;了解常見中醫兒科疾病的發病情況等流行病學特點。修訂后的教學大綱增添了張仲景學術思想傳承能力的培養,并且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最終使學生成長為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和職業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工作的中醫應用型人才。

3明確學科主攻方向,提高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明確的學科方向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在中醫專業認證提高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要求下,我校中醫兒科學的教學一直堅持“院系合一”(即醫教合一)的臨床教學管理體制。兒科教師堅持在教學以外的時間,全部從事系統的醫療實踐,增強解決臨床實際的能力。我校兒科團體先后開展了“麻杏陷胸湯治療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臨床研究”“麻杏陷胸顆粒治療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臨床研究”“麻杏麥冬湯治療肺炎喘嗽風火陰虛證臨床研究”,并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為了促進學科發展,我們堅持以成果為導向,目前我校中醫兒科已形成氣血并治治療小兒病癥、經方防治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兩個穩定的主攻方向。同時,學科注重內涵建設,不斷向更深入專業的三級學科細化發展,建立類似于內科學科的三級學科分支,借鑒現代醫學以系統劃分,如肺系(呼吸)、脾系(消化)、腎系(腎臟、內分泌、遺傳代謝、生長發育)、心肝系(神經、心血管、血液)等專業;堅持以學術前輩思想為指導,傳承與發揚并重的方針,對學術資源進行了梳理和挖掘。在主要研究方向的優勢病種(如哮喘、復感、厭食、腎病)方面,深入開展了中醫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的制定、優化推廣工作[1]。我校中醫兒科課題組教師均為“雙師型”教師,教師在取得醫療科研成果的同時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成果,如“構建創新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培養模式”“混合式教學法在中醫兒科學中的運用”“中醫兒科學形成性評價的研究與實踐”等,推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保證了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4依托附屬醫院及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平臺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以研促教

學科平臺是學科建設工作的重要載體。我校中醫兒科科研團體依托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開展了“麻杏陷胸顆粒對熱性哮喘小鼠模型血清IL-12、IL-13調控的實驗研究”,不僅明顯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部分學生通過跟師觀摩實驗、輔助實驗也提高了將來搞學術研究的實踐能力。同時,我們還依托學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中心開展中醫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保證了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5跟名師、多臨床,加強中醫兒科專業學科隊伍建設

篇(6)

1醫學影像學現狀與發展趨勢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放射學發展為診斷和治療兼備的醫學影像學,包括普通X線診斷學、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線計算機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數字X線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聲學、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兩種影像技術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檢查獲得多種影像信息的成像技術和介入影像學,包括介入放射學和介入超聲學等。傳統X線攝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斷更新換代,如螺旋CT(SCT)、多層CT,現已發展到128層CT等。MRI發展趨向于高場強、實時成像、功能MRI(fMRI)、顯微結構成像、波譜分析(MRS)以及同質同性抑制技術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顯提高,灌注、彌散、仿真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超聲向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和介入超聲學發展。核醫學主流發展方向是分子核醫學。

影像學診斷由大體形態學為主的階段向生理、功能、代謝和分子/基因成像過渡,出現了分子影像學和功能影像學。圖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發展。診斷模式由膠片采集圖像和閱讀逐步向數字采像和電子傳輸方向發展。信息科學的進展,促進了醫學影像存檔及傳輸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遠程放射學(teleradiology)的發展,網絡影像學(networkimaging)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將成為可能[4]。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展和臨床應用,介入治療及其與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的融合發展改變了影像學實踐和服務方式,影像診治手段日益先進,影像診治水平明顯提高,使醫學影像學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創建于1935年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科技的進步,緊跟學科發展,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創建了醫學影像學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學科建設、醫學領軍人才、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和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等措施,將“醫學影像學與介入放射學”學科建設為江蘇省135工程醫學重點學科(2001年),放射科建設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2002年),“醫學影像學科”獲準為江蘇省醫學影像學科質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創建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6年)。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創建于1990年,當年開始培養醫學影像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經采用特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課件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名師培養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現已創建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2006年)和江蘇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實驗室獲準成為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本專業1984年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2003年成為江蘇省唯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

2醫學繼續教育的范疇與其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醫學影像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和新理論不斷涌現,醫學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社會對從醫人員的知識結構和醫療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從醫學院校教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醫學工作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人才培養和學科隊伍建設是關鍵。為了使醫學影像學專業醫技人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跟上醫學科學發展腳步,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5],我們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鑒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結合國情讓全體教師和職工樹立終身教育、自主學習的理念,即“活到老、學到老”。其特點決定了在高校從事教學、醫療和科研的教師和職工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我,把終身學習作為自我提高的一種方式。

(2)配合繼續教育學院進行脫產、非脫產形式的成人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醫護人員與全國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進行在職職工研究生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職工與江蘇省乃至全國考生。

(4)與國外著名大學、學術團體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請國外知名專家來院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2~3次,對象涉及本院相關醫護人員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學科學術地位決定了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申報和開展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就要求本學科及學術水平在本專業領域中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領先地位,這樣才能吸引眾多的醫技人員來院學習或進修。我們利用“中華醫學會實用介入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基地,每年認真組織申報并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次以上,對象涉及本院醫技人員和全國需要參加培訓的各層次醫技人員。在實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申報和開展是學科學術地位和水平的具體體現,也是展示推廣學科成果、宣傳自我、擴大影響、構建學科品牌的優勢,同時也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水平的主要體現,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國內各單位進修生來院學習、工作,積極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和職工到國內外著名大學或醫院進行短期進修、考察或進一步深造。

(7)切實加強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和年輕醫師五年住院醫師輪轉培訓制度。科室每月組織一次青年醫師讀書報告會,以督促年輕人好學、向上。

(8)參加學術會議、撰寫學術論文是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鼓勵并支持教師參加國際性和中華醫學會組織的高質量學術年會或專題學術會議以及省市年會,并制定了《參加學術會議及差旅費使用的規定和的獎勵辦法》。凡在放射學全國年會上進行大會發言的論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會進行專題講座或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者,科室承擔參加會議的所有費用,包括差旅費、住宿費、會務費和資料費。每年根據北京大學版“醫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錄內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及SCI上所發表的論文,在單位獎勵的基礎上,科室根據影響因子再進行不同幅度的獎勵,以此鼓勵教師、職工多撰寫、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科科研、教學質量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規模決定著學科和專業的發展規模,人才結構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層次,人才梯隊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后勁,故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學科、專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學科建設中,師資隊伍是前提,學科帶頭人是核心,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6]。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重點攻關項目,既是學科水平的體現,又是學科進一步發展的契機,同時也是人才培養、梯隊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確立學術地位的基礎[7]。

堅持推進科技創新與培養、聚集創新人才相結合,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建設科技創新團隊相結合。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教師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將人才資源作為提高學科自主創新能力的最大優勢,形成科技創新與教師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密切結合、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多年來,我們本著“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引進優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原則,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促進學科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并采取主動培養、積極引進、大膽使用、熱情關懷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

篇(7)

【關鍵詞】 方劑學 學科建設 人才建設 發展目標

方劑學是研究和闡明治法與方劑的理論及其臨床運用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學的主要基礎學科之一。在中醫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之間起著重要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是中醫學理、法、方、藥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其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期的臨床各科的教學質量及臨床實踐。因此,科學而合理的建設方案對研究方劑學學科顯得尤為迫切。

1 方劑學學科建設現狀

從全國范圍看,不同等級、不同地區的方劑學學科,其發展水平及地域影響參差不齊。有的發展水平很高,但有的卻處于學術水平不高、科研綜合實力低下、幾乎沒有研究成果出現的狀態。從我院實際情況來看,方劑學教研室共有在編教師6人,承擔著全院各專業各層次學生的《方劑學》教學任務。從職稱結構來看,副教授 2 人,講師 3 人,助教 1 人,呈現出職稱結構偏低;從學歷結構來看,碩士 3 人,本科 3 人,學歷層次不高;從年齡結構來看,25~30歲1人,30 歲~45 歲4 人,50~60 歲 1 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由于廣西中醫學院地處西部,屬老、少、邊地區,學科基礎非常薄弱,沒有固定明確的研究方向,幾乎沒有課題立項,更談不上研究成果;近年來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受阻;加上年年擴招,教學任務急劇增加,教師幾乎成天忙于教學之中,導致近幾年來科室老師無法去醫院臨床或從事科研工作。如此狀況,若長此以往,將會導致方劑學學科始終處于徘徊不前的落后狀態。

2 方劑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思考

2.1 人才建設要搞好學科建設,人才是第一要素,是關鍵。在人才培養上應從遠處著眼,應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和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學科帶頭人。

2.1.1 青年教師培養① 培養青年教師臨床素質。中醫學的經驗性決定了中醫教學必然緊密結合臨床實踐,決定了要成為合格的中醫教師,必須成為合格的臨床醫生。要求青年教師上崗前,必須具有 1 年以上臨床經歷。同時青年教師每周不少于8個學時的臨床診療時間。② 依靠科室內新老傳幫帶,指導、督促青年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③ 選派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學習相關現代新知識、新技術,以彌補知識結構之不足,為方劑學學科課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知識結構及智能儲備。④鼓勵青年教師進一步深造,攻讀博士學位及博士后,以改善學歷結構。

2.1.2 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學科帶頭人根據學科性質特點及整體發展動向,有針對性引進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科帶頭人。學科帶頭人在學科建設工作中起著領銜作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水平。在學科發展的困難時期,挑選一位具有發展中醫事業強烈使命感,既兢兢業業,嚴謹治學,又勇于開拓,創新能力強的學科帶頭人可加速本學科建設。

2.2 學科建設

2.2.1 強化教學研究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強化教學研究以提高教師對教材、大綱、教法的熟練程度。通過課程的立項研究,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加強教材建設,同步建立 CAI 課件,采用多媒體教學以及以問題為中心的啟發式、案例式教學,從根本上克服傳統教學方式內容單一刻板、信息量少、效率低的缺陷,把教師和學生從有限的課時內忙于板書筆記的困境中解放出來。這樣一方面可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還可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增強教與學的積極性、互動性、創造性,使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對本科生建立案,并建設本科生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促進教學。

2.2.2 明確主攻方向,形成學科特色

長期以來我院方劑學學科基礎薄弱,人員較少,僅滿足于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固定明確的研究方向,幾乎沒有課題立項,未能形成自身的學科特色。方劑學要結合本院既有的學科特色,發揮中醫中藥特長,迅速確立學科研究方向,這已成為本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關鍵。經過多方反復論證,制定了依靠地方政府扶持壯醫壯藥的政策,明確了以壯藥開發與臨床前研究為主攻方向。圍繞主攻方向,申報和開展一批相關的各級課題,以課題支撐學科,發揮自身優勢,形成了新的特色。

2.2.3 配備好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硬件

篇(8)

學科是高等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基礎性平臺。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的基本路徑,是一個高等學校發展的核心與靈魂,也是高等學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

學科建設是對學科的發展加以規范、重組和創新,是以學科發展變化為基礎的社會活動,它不僅涉及學科本身學術水平的思想建設,還涉及學術組織、教育制度和資源配置等。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工作的任務就是立足本校實際,發揮本校的特色優勢,凝練學科研究方向,培育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聚集學科梯隊,強化科研條件建設,形成研究優勢和學科特色,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步建成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為社會培養高水平的人才,促進學術水平不斷提高,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實現持續、快速、可持續發展。

1.科學規劃,服務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要想實現地方高等醫學院校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制定科學的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是極為重要的。學科規劃的制定,必須與學校的發展戰略目標相一致。發展目標的制定,首先必須要在分析、調查學校學科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要求制定奮斗目標,創造發展條件。同時,要全面分析現有學科結構、特色和水平,優勢、弱勢和劣勢,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分別提出不同的發展目標。其次,規劃的制定必須具備科學性,要按照教育規律特別是學科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客觀要求來制定。第三,規劃的制定要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具備可操作性,要有具體的、可以實施的對策與措施。

遵義醫學院擁有珠海校區、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國語學院等16個二級教學單位,擁有直屬和非直屬附屬醫院10所,臨床教學資源教為豐富,目前,學校共有1個國家級臨床技能教學示范中心、6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人文醫學研究中心,涵蓋醫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和工學6個學科門類的14個本科專業,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研究生教育涵蓋醫學、理學、法學學科門類。2011年,學校確定了更名遵義大學,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目標,在學科建設方面,按照《遵義醫學院“十二五”建設與發展規劃》的相關內容制定《遵義醫學院“十二五”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確定了加強非醫學學科建設,進一步完善以醫藥類學科為主,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文學、農學等多學科各具特色、支撐配套、協調發展、重點突出的學科體系,提升學科建設總體水平,確定了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加強學科建設,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2.以人為本,加快學科帶頭人培養和學科隊伍建設

學科建設是集學科梯隊、學科方向、科學研究、基礎條件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綜合性建設。學科建設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著眼點。科學發展觀對高等醫學院校學科建設的指導意義在于,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學科隊伍,培育一批高素質具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學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學科帶頭人是學科建設的“領頭羊”,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是學科建設水平提高的關鍵。同時在學科團隊的建設中,不僅要注重學科帶頭人的培養還要建設團隊的層次架構,保證后繼有人,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明顯缺乏,我省在全國擁有較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不多,進行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顯得極為重要。遵義醫學院近年通過引入高水平的“候鳥型”人才帶動學科發展,提升本校學科建設水平和影響力;同時加大對學校現有科研人才的培養力度,提供人才成長的有利條件,創新管理機制,使學科帶頭人從學術骨干中脫穎而出,使現有學科人員樂于本職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鼓勵攻讀博士學位,進一步優化學科隊伍結構,全面提升學科隊伍的整體水平,建設一支與學科專業結構相適應的師資隊伍。

3.凝練方向,強化科學研究,提升學科影響力

篇(9)

隨著學科的調整,藝術學升格為一門獨立的門類,音樂和舞蹈歸為一級學科,在某種程度上不同的藝術形式具有不同的規律和特征,其學科建設也有不同之處,但同時,現階段的門類劃分是由理論依據的。眾所周知,自古以來音樂和舞蹈便伴隨著人類,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藝術的發展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1]當前的學科架構大多遵循西式的教學架構,隨著中國藝術的發展,這些架構需要進行調整。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音樂與舞蹈學科設置的意義,提出了完善藝術學和舞蹈學學科建設調整的措施,為藝術學及舞蹈學學科的完善提供參考。

1 藝術和舞蹈學科設置的意義

縱觀我國的古代樂舞史,樂舞自始至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了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藝術體系。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古代的樂舞史是一部代表古人樂舞理念的樂舞史。作為一門學科,音樂是以聲音為載體的藝術,音調的旋律和節奏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而舞蹈是以人的肢體動作為載體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人的肢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情感。可以說音樂和舞蹈對于陶冶人們的情操,培育人的完整人格具有重要意義。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音樂舞蹈以其獨特的形式表現出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對信仰的追求,并在發展中不斷拓展藝術學的體系,是人類文明的代表符號之一。當前,我國的音樂和舞蹈學科的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影響力逐漸廣泛,在某些領域甚至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藝術特色和價值。[2]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都是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學府,為我國藝術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 舞蹈學學科的建設

2.1 完備學科理論建設和整體性思考

學科的成熟需要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推進和完善,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研究。作為一門學科,藝術學是客觀存在的藝術世界,是一個實體,其學科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把握個體對象的特征,形成完備的學科理論。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不斷完善理論研究,把藝術理論與實際問題研究結合,做到言之有物。

2.2 建立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

方法決定研究的效率,合理的研究方法能促進學科的發展。現階段,我們很多學者在對舞蹈藝術進行研究時,大多是依照唯物史觀,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對舞蹈藝術的發展進行歸納和統計,但我們應該知道,藝術的產生于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環境中的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對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很多學者將舞蹈獨立出來,把舞蹈與社會環境因素割裂開來是不能發現藝術的本質問題的。我們要以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的研究為技術,積極采用社會和自然學科的研究方法,深層次的研究和闡釋中國的藝術理論,建立系統化的梳理和把握,形成藝術學研究的特色。

2.3 重視學理建樹和教育理念的培養

當前,大多高校只是重視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學理建樹和教育理念的培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制約性。藝術學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我國未來藝術品位的高低,對我國藝術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國的藝術學科需要建立完善的學科架構體系,注重教育規律的傳授和掌握。對于舞蹈學科的開展,需要增設舞蹈教育這門學科,研究舞蹈專業領域的理論、表現和實踐問題等,創新舞蹈藝術形式,發揮舞蹈學科服務社會的功能。

2.4 學科建設要遵循實際,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騖遠

藝術學科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投入,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向功利化發展,要遵循藝術的發展規律。對于學科的建設要遵循學科的基礎積累和師資結構與資質,要量力而行。對于不同的藝術院校,其學科建設應該根據自身的積累,發揮自身的學科特色,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和教育體系。[3]

2.5 注重舞蹈學的生命科學價值

隨著全民健身的興起,舞蹈學還應擔負起民族身體健康的職能。舞蹈學學科在發展過程中,要關注舞蹈的科學價值,將舞蹈與語言、行為、運動醫學和心理等學科結合研究,發揮舞蹈擔負人們健康服務的職能。當前流行的廣場舞等極大地促進了舞蹈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舞蹈遠程教育的開發也得到提升,采用信息技術對舞蹈進行編舞有效地擴大了舞蹈的傳播手段,這些都是舞蹈學研究的范圍。

3 結語

藝術學的升格,要求學科門類的進一步調整,舞蹈學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對于陶冶人們的情操,培育人的完整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完備舞蹈學科理論建設和整體性思考,建立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重視學理建樹和教育理念的培養,學科建設要遵循實際、量力而行。注重舞蹈學的生命科學價值,才能推進藝術學和舞蹈學的發展和服務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有更多的精彩和陽光。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1-00-01

從概念上講,學科交叉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交叉學科的不斷發展,推動了科學領域的進步,交叉學科正在逐步向綜合科學發展。在醫科大學中,獨立學科的研究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理想的高度,要想在今后獲得更大的突破,應該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而不是僅僅作為單一的課程來對待。本研究主要對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建設展開分析,現做如下綜述。

一、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建設方案

(一)交叉學科的形式

就交叉學科本身而言,其獨立設置的目的在于提高醫科大學的研究水平,并且擴大醫學領域的研究范圍,輸送更多的人才。基于現實需要的考慮,交叉學科的形式可分為3個層次:核心學科、緊密層學科、外延層學科。核心學科作為我國的重點培養項目,必須是具有博士學位授予的學科。以分子生物學為例,該學科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在醫科大學中,分子生物學主要是研究生物大分子(核算、蛋白質)的結構、功能以及生物合成等方面來闡明各種生命現象的本質。分子生物學在現代醫學中,突出表現為對人體神經活動的機理探索,對癌的發生研究等等[1]。緊密層學科主要是由核心學科的內涵聯系緊密的若干學科組成,該形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并自主探究其中的聯系。外延層學科主要是核心學科與緊密層學科聯系松散的外周學科。

(二)交叉學科的內容

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應從多方面入手,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醫學學科的內部,應向多種學科進行拓展,深入研究,將各個領域的相關聯系摸清楚,為將來的醫學發展和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本研究認為,交叉學科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醫學與自然學科的融合。以細胞生物學為例,該項交叉學科體現在顯微、亞顯微、分子水平三個層次上,主要是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各種生命規律[2]。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細胞生物學有利于研究人類的起源,并且在發現新物種和探究古老物種方面,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細胞生物學還能夠對細胞結構與功能進行研究,特別是染色體,這對臨床醫學的發展和各種先天疾病的治愈都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第二,醫學內部學科之間的融合。交叉學科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促進當代醫學的發展,將醫學內部學科進行融合,不僅健全了交叉學科的研究體系,同時可將最新研究成果應用到臨床治療中,提高治療水平,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第三,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融合。以生態學為例,該項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屬于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典型結合。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多樣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態學研究的范圍,除生物個體、種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擴大到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多種類型生態系統的復合系統。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幾大問題都是生態學的研究內容[3]。

二、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建設成效

(一)通過實施重點建設工程,學科層次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現實工作中,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最終的成果卻是被社會廣泛關注的。從我國的情況來分析,通過實施重點建設工程,學科層次和水平獲得了全面提升,我國的醫療水平和技術也有較大前進。例如,2003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以來,積極致力于醫學與諸多學科的融合。學校特設了Med-X基金,以此為紐帶,通過項目合作,實現了兩校技術平臺和科技資源的共享,大幅提升了科研實力,拓寬了科研領域。“環境化學污染物致機體損傷及其防御的基礎研究”項目,是復旦與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聯合申報成功的2002年“973計劃”項目[4]。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之所以選擇復旦作為合作伙伴,就是因為看中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與醫學院結合后的研發實力居于國內前列。楓林校區宋后燕教授的分子醫學實驗室就是在兩校合并后,得到科技資源的支持,成功建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二)通過扶持新興交叉學科,學科專業覆蓋面進一步拓寬

除了上述的成效外,我國還通過扶持新興的交叉學科,促使學科專業覆蓋面有了更大的拓寬。以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為例,該學校的新型交叉學科――創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研究,屬于一種全新的研究領域。近五年來,在創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研究方向,負責863項目1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科技部重點攻關課題3項,獲部、省級等各類獎50余項,專利10項(其中有2項為美國發明專利)。發表相關研究論文累計達700余篇,綜述性文章100余篇,編寫各類專著、教科書和參考書20余部,其中主編的《物理藥學》、《靶向給藥制劑》屬填補國內空白的專著。主編的《藥物化學》等教材為全國規劃教材。

三、總結

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在理論上、實踐中都獲得了非常大的積極成果,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上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進一步獨立設置醫科大學交叉學科,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水平,促進醫療技術的提升,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廷奇.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11,06(05):73-77

上一篇: 財務的風險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 數字化創新技術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中日韩在线 | 日本三级网站69 |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观看 | 中文乱码精品视频在线 | 自偷精品视频三级自拍 | 亚洲午夜主播在线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