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22: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前衛生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93-02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因此,今天的小學語文教學肩負培養跨世紀創造型人才的重任,要完成這一重任,培養出大批創造型人才,我們的教育決不能沿襲陳舊的思想和方法。傳統的作文教學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作用,讓學生死記硬背,新時期的作文要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1.活師生的創新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于創新。這給師生松了綁,學生的寫作思路不受限制,增加了興趣,習作欲望倍增?!墩Z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利于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作文應從以下方面創新:
l.培養學生在作文上的創新意識。比如說學生的思維的獨立性剛剛開始發展,所以在作文時,他們往往對老師的作文指導有著較強的期待心理,寫作時,往往喜歡把自己局限在老師的指點之中,套用范文,缺乏創新意識。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老師平時應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注意肯定作文中學生的偶然可見的獨創因素。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是首要的。
1.1 生在修辭手段、表現手法、遣詞造句上創新。
1.2 學生在作文的立意、構思、結構上創新。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1 加強學生語文基礎訓練。基礎訓練指字、詞、句段的訓練,訓練的方式如下:
2.1.1 首尾字組詞練習:分組進行比賽,看誰組得多,這種練習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2.1.2 說物品的用處:針對一個具體的物品(磚),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出盡可能多的用處,要求學生語言完整、通順。這種訓練可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培養學生各種創造性思維,如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
2.1.3 串詞組句編故事:向學生呈現一組詞匯,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組句、編故事,根據串.詞的連貫和故事的意義性和新穎性評定比賽結果。這種訓練可讓學生表達流暢,思想流暢,聯想流暢,可以加強學生的詞語知識,讓學生思維靈活并具有新異性。增強學生言語能力。
2.1.4 擴寫生動的句子,簡化句子,寫比喻句,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描寫技巧,語言的表達能力,思維的邏輯性和想象能力。
字、詞、句段的訓練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激活作文教學就是好方法。
2.2 加強學生語文綜合訓練
2.2.1 改寫、加寫、補寫、擴寫、續寫課文,結合閱讀課進行這方面訓練,指導學生讀懂課文,激發起對課文中人物的熱愛、同情或憎恨的情感,進行合理的想象,對文章進行改寫、加寫、擴寫、續寫。
2.2.2 (搭框架)組織結構,列題材訓練。例:向學生展示一個題目,如"可愛的家鄉",討論可從哪些方面寫家鄉的可愛,討論具體材料安排和增減及如何使用具體材料適合題目,可以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集中思維,能幫助學生在文章結構上進行創新。
2.2.3 加強讀書訓練,通過朗讀、默讀、背誦等形式豐富、積累語言。讓學生不斷地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提高、創新。這是積累書面語言的主要方式。魯迅先生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讀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文學巨匠的方法,不正道出讀書的重要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寫話要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情。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這樣加強作文的實踐活動,有利于激發作文的興趣。
3.開展作文創新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所以,教師們應把兒童帶向大自然,走向社會,通過生活,觀察玩賞,豐富學生作文的感性材料,活躍學生思維,激活作文教學。在學生實踐活動中我總結出了以下作文的方法:
3.1 聽音響作文法:教師可以設計十幾種音響,如歌聲、風箏、流水聲、讀書聲、動物的各種叫聲,讓學生根據音響進行想象,進行故事創作,這種作文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創造性思維,從中可以看到學生的想象紛然雜呈,百無禁忌。
3.2 繪畫作文法:繪畫是一種無聲的言語,繪畫是兒童樂于表達的一種語言方式。可以讓學生繪出圖畫,反映他們所要表達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再根據圖畫作文,寫出的文章可謂圖文并茂。
3.3 態勢語言激活作文法:態勢語言是通過人的儀表、姿態、神情、動作表現出的語言。通過態勢語言激發學生的書面語言,是最有效的方法。我經常組織學生利用態勢語言編小品、故事,給學生營造作文的情景,學生觀后寫作,興趣盎然。
【作者簡介】 周志鋒,現代文學碩士,全國 “十一?五” 教育規劃重點課題現場教學比賽一等獎及全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現場教學一等獎獲得者。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 (2014) 34-0089-03
當下我國的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它是一個簡化、細分的教學,是圍繞某一問題或某一情景而確立教學目標,內容短小精悍的教學課型。
微課的設計和所有常規課程一樣有其知識表征的規律,但更要符合不同學習對象多樣化的需求,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立場、生命立場,而作為母語學科的語文微課設計,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和不可推卻的職責,尤其應該著力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去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成長,要為營造學生精神世界的大宇宙奠基。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陳繼英先生倡導“人生語文”理念,其核心就是強調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人生發展角度實施教育教學方略,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五種能力的同時,發掘人的潛能,培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啟迪和豐富學生的人生智慧,構建學生人生發展的精神家園,奠定學生人生發展的語文根基。微課理所當然地也應該秉持這個使命與理念。
語文“微課”的設計和教學實踐既要注意微課的特殊性,更要保持“人生語文”的學科理念,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助力青春的美好航行。
一是要強調語言文字的浸染性。語文學科的關注點不僅僅包括語文知識傳授和語文能力訓練,更負有文化傳承和精神塑造的人文責任。因為它既具有文化的內涵,更具有對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性。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我們更要特別強調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程的文化探究,知識層面的文化傳遞,經典層面的文化積淀,精神層面的文化浸染和教學過程中的文化追求。語文教育就是要培養“文化中國人”,即深受中國文化濡養的中國人。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作為母語的學習,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獲得的情景性和場景性有不言而喻的優勢。
語文“微課”設計中,不管是教師講授的語言,音畫穿插里的字幕或旁白,使用的輔手段,甚至無關緊要的指示性文字,也要在規范的基本要求上,求得一定的語感層次和文化韻味,以呈現給學生完美的視聽,獲得獨特的感受,從而使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浸染,促進精神領域的凈化和升華。如在講授粵教版選修《唐宋詩詞》時,筆者試做了《唐詩韻》系列微課,以期破除教材單人單篇不成體系和文字性過多容易視覺疲勞的弊端。筆者以時代背景、文流、代表作家作品、經典賞析、后代影響為單篇微課的串聯形式,補充充分的敘事,注重細節的生動,甚至足夠的趣味,使得課堂完全脫離了“文學史”和語文課的常規模式,文字的沖擊力、畫面的時代感、作品的感染力都極其強烈。
語文微課的語言除了通用的嚴謹、規范的要求,更多的應著眼于形象的美感、豐富的意蘊等。例如,上述微課筆者引用了下面的導入語言:“紅塵無涯,萬象朦朧,蒙蒙迷霧中偶現得一線天光,自然更見嬌妍。而嬌妍無比的唐詩,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紅塵的朦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間的一個浣紗女,它是胡天飛雪中的兩行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葉獨舟?!贬溽嗳绱说奈淖趾Q笾?,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被召喚和融入,情感世界會逐漸變得豐盈飽滿,人格會逐漸實現自我矯正和完善,可以這么說,真正熱愛語文、熱愛文字的人,必然會是一個珍愛于己、憐惜他者、感恩社會、踐行奉獻的人。
二是微課的選題求“小、新、實”。語文微課選材空間巨大,自由度極高,這就很考驗老師的智慧、眼光和視野。一旦選題不當,沒有聚焦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再好的呈現形式都成了無本之木。設計微課一定要指向教學的關鍵處、學生的薄弱點、考試的熱點處或者學生的感興趣處,可以是某詩歌主題歸類、一種詞類活用歸納、一種特殊句式講解、一種語用類型講授,還可以是細節描寫的作用、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主題段的寫作等,“點”的選擇妥當和巧妙與否關系著整個微課的成敗。有的教師作微課時還是戀戰于教學活動的組織,例如小組討論、小組匯報、教師點評的形式,這些東西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學生卻學不到什么實質性的內容。我們要充分地考慮學生在微課上的期待,有沒有常規課堂以外的知識精髓,給學生的長遠發展能否有一定的助力。我們不能只注重高密度的知識呈現,使學習者始終停留在瀏覽、知曉的膚淺層面。以筆者的微課《怎樣寫議論文提綱》為例,議論文的寫作體系健全、論者眾多、環節操作成熟。相對來講,我們在平時強調的是寫之前要想清楚、要寫大略的提綱,但具體到提綱究竟應該怎么寫,它和具體的成文有什么關系,哪些東西在提綱中應該成為重難點,我們要么根本沒引起重視,訓練的比較少,或者訓練出來的是無效的提綱,并不能有效地指導具體的寫作過程。在本節微課里,筆者明確提出擬提綱的“四步法 ”――定主題、定模式、定主句、定亮點。條理清晰,可操作性強,學完后立即可以上手應用,對于改善學生作文中常見的信筆隨意等狀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
三是體現“語文即人生”的思想。面對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的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容交會給學生,而是要在教的過程中充分落實“語文為人生,語文即人生”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和人生、生活的魚水相依,激發學生學習語文乃至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F行語文教材不足以完全成為德育的依憑,教材選文雖然絕大多數都可算是文質兼美,但整冊整套由于其特殊性,很難有一以貫之的思想和體系。語文微課要落到實處,為現實而著作,為生活而發聲,關愛和引領人的精神世界,就必須把廣闊而生動的生活充分地引入課堂。微課程作為常規課程的有效補充,就是為學生打開另一扇窗,貼近學生的實際基礎和需求,在應試和實際功用中相對容易地獲得巧妙的平衡,彌補相對滯后、片面的課程內容的缺陷,增進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比如現在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語文課,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主體參與性不強,于是筆者探索了《口語表達》的微課系列,一定程度上替代繁重而低效的作文教學的功用。試想,如果擁有觀點深刻、知識面斐然、邏輯富有條理、敘議到位的演講能力,這個學生的作文乃至語文水平必然差不到哪兒去,而口語練習形式多樣、選材廣泛,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廣度操作靈活,很容易喚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語文水平的提高和人生境界的發展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四是微課元素多樣性。微課是為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等多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而設計的,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特點。因此微課選題要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我們的教學設計要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這樣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使想學和樂學落到實處?;诖耍谖⒄n的設計中,一定要有自己獨特和豐富的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誦,可以是風云涌動的課堂辯論,也可以是詩配畫的解讀,或者是想象力的接龍以及微博的寫作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荒置大量鮮活的影視媒體資源。語文微課要培養的所有能力和想達到的影響學生人生發展的攸歸,在當下的媒體節目中,其實都有對應的呈現和暗合。以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為例,這樣的課程資源形式和內容完全可以全面導入微課內容,不僅方便快捷,對學生的如知識面、邏輯思維、語言斟酌等能力的培養只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是要重視語文微課的“思維力”培養。微課的價值和貢獻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傳遞出精華內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發學習者的深度思考。而微課的思維力目標也就體現在它能否引起學生對內容進行螺旋式上升的提問和思考,即一個問題或一種回答能否使學生延伸到另一個問題或另一種回答。因此,優秀的微課應是“智慧”、“美貌”與“技術”的兼容體。微課要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具象抽象結合,使學習者在恰當的情境、情緒和節奏當中,集中精力觀看、體會和思考所呈現的內容,進而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思維能力。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過多形象和感性的東西,在強調浸染的同時,思維的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微課導向。當前高中生最為欠缺的就是理性思維,表現在作文上,就是可能有華麗的文字和繁多的材料,但最可貴的思想卻乏善可陳。這既和學生所處的年齡、閱讀經歷和習慣有關,最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自己對語文思維的訓練沒有引起重視,也鮮見這方面的系統訓練資料,而且這種訓練的本身是相對枯燥和短期內難見成效的。所以我們除了課文文本的基本思維訓練,更應該努力地拓展思維訓練的選材空間。如類似于專題談話的微課類型《我們今天應該怎么做慈善》,首先讓學生談論并概述慈善文化的當前現狀,然后從歷史、社會等角度分析慈善文化不盡人意的原因,緊接著闡述不良慈善文化的危害,最后提出關于建設良性慈善文化的建議,這不僅是一個典型的議論文思維流程,更可以充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得到形象的感染的同時,更能體會語言思維的。而思維力的提升,亦足以見證學生精神境界的成長。微課程探索的洪流浩浩蕩蕩,語文微課在努力汲取微課研究的公共成果的同時,也應當充分地葆有自己的學科方向,在引領學生的人生發展上,持續而有效地發揮更為深刻和長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繼英.人生語文的教學向度與實踐探索[J].中學語文教學,2013,(7).
[2] 董希旺.重拾文化自信,建設全新語文[J].新課程研究.2014,(10).
[3] 迪種寶.二十集唐詩電視系列片《唐之韻》[M].北京:中國科學文化印象出版社.2007.
教育快評:“救救數學!”救救教材改革!
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
教師要遵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來,要積極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想方設法促進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規律,通過選擇合適的內容,創造寬松的氛圍,運用恰當的方法,創造有效的途徑,引導學生通過美術形式表現眼中所見、表達心中所想,使美術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們的一種樂趣,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體驗成長、體會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飛學生美術學習的夢想。
1.多維了解學生愛好。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自主嘗試來學習繪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方法。在學生嘗試繪畫和教師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礎上,再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來完善并獲得技能和得到體驗。在《美麗的熱帶魚》、《樹葉貼畫》的課中,讓學生根據制作圖自己動手操作,教師的指導貫穿在學生動手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嘗試,可培養其獨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嘗試繪畫的興趣,使其具有挑戰性;并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教師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學生談心交友,走進他們的心靈,把握學生的發展脈搏,了解他們的喜好,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狀況因材施教,讓學生用美術表達所想、所思,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催生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愛好興趣,引導學生調動情感、思維、想象、動作、語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參與美術學習。在美術活動中,不斷更新觀念,理清思路,創設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環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如在調色教學活動中,我為學生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和小瓶,教會學生方法,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讓學生任取顏色相互搭配、調和,學生通過實踐發現瓶中的顏色一會兒變深,一會兒變淺,一會變綠,一會變紫,十分奇妙,學生們一下子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學生們興奮地說:“我成魔術師了?!?/p>
3.創設寬松教學環境。創設學生熟悉、喜愛和積極投入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到美術學習之中,為學生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盡量考慮學生的差異,分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特長的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讓他們有機會“露一手”,并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學漫畫中讓學生有 4個作業選擇,分別是:(1)根據生活中的趣事畫一張漫畫;(2)為理想中的自己畫一張漫畫;(3)為喜愛的卡通動物或者人物設計一個完整的故事。(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畫并且臨摹一張。學生不用再為一道不愿做的作業煩心,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難度大還是難度小的作業,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輕松。在教學中,我通過選擇一些學生美術作品,組織學生進行欣賞,讓他們在欣賞美、發現美中找出美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注重把學生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來,讓學生互相欣賞,在肯定他們的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婉轉地指出學生在線條、色彩、內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不斷提高。
二、增設特色課,提高教學效率。
1.提供學生想象空間。想象力是指對事物的聯想能力,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放飛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時期的學生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學生是一張白紙,想象力往往會比成人更豐富、更大膽,更創新,他們會天馬行空地創造出成人難以想象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大膽地利用,合理地引導。我在美術活動“未來汽車設計展”教學中,在讓學生了解了不同汽車的功能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大膽想象設計未來汽車的形狀和功能。學生根據我的指點,大膽現象、合理創造,設計了能自動抓小偷的新警車、能起飛的急救車、擁有各種功能的游樂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
2.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探求新知,體會成長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我給每個學生不同的彩紙,啟發學生們用彩色紙折、拼、剪出圖形、圖案。在我的指點下,學生們有的折出了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圖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樹葉、五角星等不規則的圖案,我因勢利導,組織學生玩組合圖形,學生們發揮想象力,大膽地實踐,蓋起了紅房、折出五彩魚、拼貼春天的景象等。學生的創造思維、發散得到了展現,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3.引導學生表現自我。在特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某一個重點能夠展示表現技能的本領,從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訓練,使學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這方面知識、技能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認識事物、現象、規律、特征,理解藝術處理及表現能力的展示方式。如中學生創作、書法、圖畫、手工制作等等。通過中學生創作完成想象畫、插圖、添畫、設計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學內容,可謂一舉多得。這樣,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術課時,又能使有限的美術教學環境發揮最大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表現、銳意創新的精神。引導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在生活和學習中,大膽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長,表述自己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看法,表現對事物發展的認識。在美術課中,教師要以教材中的內容為中心,通過聯想、類比等方式,不斷擴散思維、活躍思維。我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通過嘗試和探索,改進制作方法、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激勵施教,培養求異思維開發智力。
1.形式多樣靈活施教。學生是美術活動的主體,在教育活動中要把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去探究、去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認識事物、感知事物,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并進行有益的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我的情感愛好、對事物的認知程度。在此基礎上,我鼓勵他們認真學習,繼續探究,運用所學的新技能、新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愛好,激發學生對生活和事物的熱愛。在美術學習中,采用豐富多彩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的過程成長,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2.激發學生創作熱情。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為社會要發展,就需要人去開拓創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上播上一顆“獨創”的種子。在美術教學中挖掘教材的求異因素,特別是圖案裝飾、工藝美術等教材,從不同角度去展開、去強化,創設情景。善于從聯想中求異。求異思維訓練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沒有創造就不能“青出于藍色勝于藍色”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發現問題,獲取經驗。在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在學生作畫時,老師要因人而導、因材施教、因需而導,讓學生們豐富畫面,提高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我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聽人情世故、看桃紅柳綠、品果實香甜,通過各種途徑,加深他們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印象,鼓勵他們多聽、多看、多摸、多試,讓他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性認識,鼓勵他們用美術的形式來表現這些現象,引導學生們創作出一幅幅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畫面。
3.合理利用激勵評價。讓學生在信任的目光中、贊許的言語中創作,合理利用激勵評價是對學生進行美術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完成作品后,總喜歡得到別人表揚贊許,他們就會感到成就感,就會把興趣拓展到對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我在教《海底世界》這一課時,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幅海底的背景,讓學生們畫出形態各異的魚放到畫面中。學生運用所學的繪畫技能,通過剪貼、繪畫,黑板上很快就出現了一個“海底世界”,有魚、有蝦、有蟹……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展現在學生們面前,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創作情趣。
任何一種真正的理論,都具有三重基本內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邏輯體系的形式為人們提供歷史地發展著的世界圖景,從而規范人們對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維邏輯和概念框架的形式為人們提供歷史地發展著的思維方式,從而規范人們如何去把握、描述和解釋世界;其三,它以理論所具有的普遍性、規律性和理想性為人們提供歷史地發展著的價值觀念,從而規范人們的思想與行為。理論的三重內涵表明:理論不僅是解釋性的,而且是規范性的;理論不僅是實踐性的,而且是超實踐性的。理論之所以能夠“反駁”實踐并促成實踐的自我超越,還因為理論自身具有三重特性:其一,理論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即理論是人類認識史的積淀和結晶,因而它能夠以“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去反觀現實的實踐活動;其二,理論具有“時代的容涵性”,即理論是“思想中的時代”,因而它能夠以對時代的普遍性、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把握去批判地反思實踐活動和規范地矯正實踐活動;其三,理論具有“概念的體系性”,即理論是概念的邏輯系統,因而它能夠在概念的相互規定和相互理解中全面地觀照實踐活動,并引導實踐活動實現自我超越。
上大學就應該要更好地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但這并不代表不去實踐。
實踐觀點是整個的基本觀點。實踐是理論的基礎,是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但如果說它對理論起決定性作用,這是毫無疑義的。我們大學生不能因此而輕視理論,導致唯實踐主義。在我國理論界乃至其他領域,有形無形地、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一種唯實踐主義傾向。實踐是檢驗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和經受得住長期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正確的理論,但不能因此而否認用理論檢驗實踐的必要性。某種實踐活動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自覺的還是盲目的,當然可以根據實踐的后果作判斷,但那樣只是做事后諸葛亮,已經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如果能在事前對實踐活動的目的、方法、步驟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從理論上加以審視、論證和預測,在思維中加以預演,則可能減少失誤,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大學生涉世不深,很容易在實踐中發生錯誤,輕則得到一個教訓,重則危及到人的生命。因此大學生就應該通過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為祖國貢獻力量。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強調的是理論對實踐的“依賴”,卻往往忽視理論對實踐的“超越”,并因而在強化實踐意識的同時卻弱化了理論意識。源于實踐的理論,并不僅僅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更重要的是對實踐活動、實踐經驗和實踐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規范性矯正和理想性引導,這就是理論對實踐的超越。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4-0132-02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及其新型媒體平臺(飛信、微博等)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已成為網絡社會的主要群體之一。而各個通信運營商大力推廣的3G業務以及無線網絡接入的興起,是高校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與生活更加的多元化,選擇空間更加廣闊,但是同時也產生了高校大學生管理部門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正確的網絡行為的心得問題與思考。
一、大學生網絡文化建設的現狀
(一)對學習與生活的影響
互聯網作為新型的傳播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知識、信息資源共享、交流思想和休閑娛樂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平臺。網絡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護,與網絡有著頻繁接觸的大學生必然受到雙重影響?;ヂ摼W的應用已經進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涉及學習、工作、娛樂、購物、社交、應聘、旅游出行等。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關鍵在于大學生怎么利用。教育者和管理者也必須設計新的網絡管理模式來引導大學生網絡行為。
(二)常州大學網絡文化建設調查
日前,常州大學幾名學生聯合作了一個以本校大學生上網及心態為主的隨機調查。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網絡如今已經成為了高校大學生一個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娛樂手段。在大學期間沒有接觸過網絡的大學生已經沒有了。而且網絡正在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大學生上網目的主要是娛樂、資訊和聊天交流,使用免費郵箱,而并非是學習功能。大部分學生的網絡知識貧乏,不知道除了打游戲、聊天和看電影之外,通過網絡還可以做什么。甚至有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網絡上的“搜索引擎”及不會用電子郵箱。超過60%的學生表示自己的網絡知識是通過網絡和書籍上自學及向同學朋友請教得來的,很少是通過學校教育(計算機課、網絡知識講座等)得到的。此外,筆者作為我校石油工程專業大一班級的班主任,在以網絡運用為主題的班會上,也發現大多數同學都對網絡的學習功能特別是運用文獻檢索功能比較陌生,僅知道其影視音樂等娛樂功能。而且針對石油工程專業的自身特點,大多數同學還從未想到利用網絡獲取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視頻,比如說鉆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方面,更很少知道可以在網上瀏覽查閱學習資料、聽講座、做實驗,與其他國內外高校的師生進行交流等。這意味著高校大學生網絡知識教育方面還待加強、改進。如何科學引導高校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性,對自身進行能力學習和提高,這是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二、網絡對大學生的正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網絡學習模式拓寬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其二,有利于大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拓寬思路和培養創新精神。
其三,網絡提供的交互交流空間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在網絡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關注的信息,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及輕松扮演各種社會角色,滿足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夢想。網絡儼然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思維活躍的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網絡文化所傳遞的價值取向。
網絡的雙刃性也使它具有較強的負面影響。網絡及新媒體傳播方式的直接和便捷同時也使消極文化對大學生的滲透加劇。網絡新媒體傳播方式的直接使多種文化不加過濾地直接呈現在大學生眼前,特別是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消極文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被強化,又通過網絡新媒體被放大,從而對大學生思想造成了更為強烈的侵蝕和沖擊。
三、網絡新媒體存在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網絡上涌出的大量不良信息容易造成尚未成熟穩定的大學生思想混亂,不利于學生的正確成長和樹立各種價值觀和人生觀。
其二,自控力差的大學生容易沉溺于網絡游戲、視頻、聊天、交友等方面。
要科學引導高校大學生利用好網絡的先進性,正確利用網絡,抵制網絡的不良影響及負面作用,防范措施不應是阻止大學生上網,而是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疏導,特別是思想上的正確引導,以做到防微杜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運用思想,真正把網絡作為一個有效的學習工具和成長引擎而運用起來。鑒于此,把握新形勢下大學生利用網絡的心理動態和認識特點,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是一個切實有效的辦法。
四、網絡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使其產生網絡依賴癥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由于學生自控力不足以及自主時間的不合理利用。過多的自主時間,會使自控力差的學生將注意力轉向學習之外的事物,從而導致成績的不理想,學生往往會選擇網絡在虛擬世界中來找尋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其二,逃避現實中的壓力。大學生面臨諸如學習上的、情感上的多種壓力,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迷茫等都會造成大學生過大的心理負荷,沉迷網絡這時往往就會成為大學生逃避現實和減壓的手段。
其三,不得當的管理方法。當學生管理者的教誨與學生心理相沖突時,學生就會因為得不到承認而轉向自主性更強的網絡世界,卻無法抵御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
五、為引導大學生的正確網絡行為,使其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對學生正確運用網絡的思想引導,提高網絡主體道德修養
由于網絡作為一個最開放的媒體,聯通全球,海量信息及新聞層出不窮,這也造成了各種信息良莠混雜,大學生作為一個情緒相對不穩定的群體,很容易誤聽誤信而形成偏頗的觀點,進而影響自身正確社會價值觀的樹立。這時,就需要對大學生上網進行正確的引導,加強他們對網絡上的各種信息來源的鑒別能力。同時也可以搭建日常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平臺:可以考慮在QQ、飛信、人人網等學生喜歡交流、聚集、溝通的網絡載體上建立一批具有組織結構的網上基層團支部,利用這些載體進行學生的日常管理教育開展工作,提高大學生網絡主體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素質修養。
(二)積極舉辦校園網絡應用知識講座和實踐
根據高校大學生的興趣所在,各高校職能和管理部門,可以在互聯網上開展各種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大有裨益的活動。例如:圖書館可以舉辦互聯網操作、網頁制作、網絡信息資源和文獻檢索(可與具體的專業課程學習相結合)、進行網上課程設計和多媒體軟件制作展示、開設個人、班級網站和創辦電子刊物等主題活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在網絡上和大學生建立起平等的交流渠道,高校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學知識、活躍思維、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豐富課余生活。在這里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都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構筑起網絡環境下一種新型的教育者及管理者和大學生互動關系,使網絡成為他們交流思想、發展個性、開拓創新的有益平臺。
(三)正確認識到大學生是網絡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重視并發揮好大學生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一代,他們是使用網絡的主體人群,是一批信息通信新技術的率先使用者及創造者。無論新興的蘋果iphone手機還是平板電腦iPad,都可以看到大批大學生粉絲的身影。大學生以充滿創造精神的網絡文化實踐,為互聯網的發展注入了重要的力量。
總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如何正確利用網絡培養理工科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必然是網絡時代我們必須持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 嚴園,葛敏.網絡對在校大學生素質影響的調查與研究――以江蘇省26所高校的調查為例[J].中國建設教育,2011:1-2.
[2] 郭加書,陳濤,王鑫.切實加強大學生網絡文明教育與行為引導[J].中國高等教育,2009,(23).
[3] 游敏.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響探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2).
[4] 毛劍,劉召利.論網絡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9).
[5] 王欒生,李方.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J].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版,2002,(1).
消費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通常指人們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而對資源的使用和消耗,即人們把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于滿足生活上需要的行為和過程。近年來,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校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其中,大學生標簽性消費行為格外引人注目。
一、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特點
《現代漢語詞典》認為,標簽是“貼在或系在物品上,標明品名、用途、價格等的紙片。”在西方,“標簽”(label)一詞原本指系在基督教主主教帽上的一根布帶或條帶,是權力和標識的象征。所以,嚴格地說,標簽是用來標志目標的工具。借用標簽的這種“標識”含義,我們提出大學生“標簽性消費”這個概念。所謂大學生的標簽性消費,主要是指大學生通過消費上的獨特和別致來展示自己的氣質個性、興趣特長、價值取向和身份地位,以取得引人注目的效果。
標簽性消費與炫耀性消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炫耀性消費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在他的《有閑階級論》中首次提出來的。他認為畢業論文的格式,要獲得并保持尊榮,僅僅保有財富或權力是遠遠不夠的,有了財富或權力還必須能夠提供證明。炫耀性消費就是為財富或權力提供證明。顯然,炫耀性消費的用意不在于滿足實用和生存的需要,也不僅僅在于享樂,而主要在于炫耀財力、地位。炫耀的目的是把自己跟窮人區別開,給自己貼上與眾不同的財富標簽[1](p45)。而標簽性消費則是為了張揚個性和建構身份,沒有炫耀財富的動機,相反,價格、質量、功能、售后服務和潮流等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在各類產品的選擇標準中,價格總是大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會比較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2](p135)。
一般地,大學生標簽性消費行為的特點主要有:
1.從消費形式上看,凸顯個性化消費
大學生喜歡用標新立異的形式,力求顯示自己的個性和與眾不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按照自己的審美取向,著力于體現與眾不同的自我,突出消費的個性化特點。CMMS(新生代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2005的調查顯示:57.3%的大學生宣稱“我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80后”一代的獨生子女大學生,是社會時尚經濟的主流消費者論文格式模板。他們中的大多數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備受關注,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理念,并有很強的敏感性,他們有獨立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有自我見解和取舍。他們追求個性彰顯,追求與眾不同以顯示自我的成熟、顯示‘我有我的風格’。上述種種都導致了大學生更加個性鮮明的消費行為,于是個性化成為他們消費的必然選擇,成為他們體現自身可區分、可辨識的獨特方式[3](p62)。
2.從消費動機上看,凸顯展示性消費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往往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的成熟,通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以便引起公眾重視。消費者以標新立異為目的,力求顯示自己的個性和與眾不同的價值和生活方式[4](p114)。
3.從消費效果上看,凸顯識別性消費
讓?波德里亞認為,商品除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以外,還具有另外一種價值屬性畢業論文的格式,那就是符號價值。大學生非常喜歡那些能體現自我個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具有商品個性,并能體現自我特點,以此來滿足追求個性美與表現自我的心理要求[5](p60)。商品及其符號作為年輕人時尚文化的載體充當了群體區分和身份建構的工具。
二、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原因
消費既受物質因素的制約,也與社會因素有關,并受到消費觀的制約。消費觀是人們對消費的基本觀點和態度,它決定著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大學生標簽性消費行為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來自商品的吸引力、大學生自身狀況的推動力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力造成的(如下圖所示)。
1.來自商品的吸引力
(1)商品的豐盛
讓?波德里亞指出,“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他們的日常交易不再是同類人的交易,而是接受、控制財富與信息[6](p1-2)。”面對琳瑯滿目、美輪美奐的商品,大學生不可能無動于衷、毫無反應。
(2)商品的包裝
社會心理學認為,外貌在人際吸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人們更加喜歡那些外貌漂亮的人。為什么漂亮的人受人喜歡呢?伯斯奇德和沃爾斯特列舉四條理由:第一,漂亮的人才值得愛,美貌起到了愛的反應線索的作用。第二,同漂亮的人在一起,在別人面前就顯得榮耀和光彩。第三,人們往往認為漂亮的人還有其他方面好的屬性,即光環效應。第四,漂亮的人看著就舒服,使人有美的滿足感[7](p192)。對商品而言,包裝與外形就是它的外貌。包裝在幫助顧客注意他所想要的產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商品特質上看,經過精心包裝后的商品,幾乎都有獨特的外形,可以馬上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尤其是現代技術條件下出現的攝影包裝對消費者具有更大的誘惑力。攝影包裝就是通過所拍攝的照片,特別是色彩絢麗、形象逼真的彩色照片在包裝物的表面上再現商品的真實面目。這是攝影包裝的最大特征也是它的最大優點,使人們對包裝內的商品直觀感覺一目了然,諸如商品的形態、顏色、質感等,以增強商品的貨架感染力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
(3)商品的文化
從商品符號學上來看,商品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且具有符號價值。商品的符號價值使購買、擁有該商品的消費者能夠顯示自身的某些社會特性,如身份、地位、財富、尊嚴等畢業論文的格式,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8](p111)。
由此可見,來自商品的吸引力是導致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重要原因。然而,現實表明,并非每一位大學生都會出現標簽性消費,商品僅僅提供了標簽性消費的可能性,他們自身的有關因素也是標簽性消費的一種推動力。
2.大學生自身的推動力
如果我們把來自商品的吸引理解為導致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外部原因,那么他們自身心理和人格特質的推動則是促成其標簽性消費的內部原因。
(1)身份識別心理
身份這一概念已經成為社會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與類別、角色等概念相聯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與社會的關系[9](p50)。大學期間,大學生特別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與維護,使自己與眾不同。他們往往利用能展現個人風格的物品向伙伴發出信號,這些信號能傳遞他們的價值觀、人生態度、興趣特長等信息。商品成為社會成員取得身份認同的一個標簽。大學生開始依靠某種商品消費行為,來取得自身的社會文化和理想的身份感和歸屬感,進入自己對應的群體之中。
(2)追求優越心理
阿德勒認為,“追求優越是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種努力,而并非一種要超過他人的欲望。[10](p8)”每個人具有這種“追求優越”的沖動,都有追求體面的、高質量的生活狀態和較高社會地位的內在期盼。在消費與一定的學識、社會地位和社會身份密切相關的社會背景中,大學生借助對商品和消費行為的占有和展示,將自己內心的愿望、欲求、理想、情感和信念向外傳遞、投射和放大論文格式模板。
(3)從眾心理
從眾是指在個人或團體的真實的或臆想的壓力下所引發的個體的行為或觀點的變化,即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以某一集團的規范或多數人的意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從而作出同質性的行為。由于大學生的心理尚處于不成熟和不完善時期,即使個人的自主性有所發展,但在心理上仍需得到周圍人的認同和契合,即在做出個人行為時,仍然要在心理上得到周圍人尤其是其同齡群體的認同和支持,所以一旦自己的言行與周圍人不一致,或自己的觀點有別于大多數人的意見時,他就會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種來自外界的壓力,迫使自己不得不改變最初的想法,從而參與到團體的思想和行為中,以期與之達成一致以克服由脫離群體而產生的孤獨感。因此當同學、朋友們都在以某種方式消費某類商品時,自己就會耳濡目染地接受這一方面的信息,為了能夠取得團體的一致性,個體將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其中。
3.環境的影響力
社會化理論認為,環境對個體社會化的內容、質量和進程均有重要影響。在造成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原因體系中,外界的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這里所說的環境主要大眾傳媒環境。
大眾傳播是以報刊、圖書、電影、廣播、電視、網絡等為工具,對商品的功能、質量等加以高頻率、大容量、立體式的“包裝”畢業論文的格式,塑造和傳播著各種符號及其承載的價值形象,把商品打扮成耐用、美觀、舒適、形象、地位、魅力、氣概、親密、愛等,逐步使商品本身的功能屬性延伸到其社會意義,對人們的消費意識進行潛移默化的意義滲透和欲望殖民。
由此可見,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原因是復雜的,來自商品的吸引力、大學生自身的推動力、外界環境的影響力是造成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主要因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商品、大學生的自身狀況和外界環境這三個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在其“合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大學生的標簽性消費。
三、大學生標簽性消費的引導
1.重視大學生理財教育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觀、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大學生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所以,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財知識教育。其中,尤其需要提高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FQ),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理財的智慧。換言之,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2.加強大學生的消費倫理教育
消費倫理作為一種道德規范,是個體在消費領域的社會道德關系,體現了社會道德對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規范和準則的規定。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消費倫理教育,將消費倫理教育納入學校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3.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與消費習慣
消費心理、消費習慣與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是緊密相聯的。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要重點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自律自主意識,杜絕消費中的攀比、盲目行為。
[參考文獻]
[1]林敘.炫耀性消費消費掉什么?[J]. 學習月刊,2006,3.
[2]曹凱.當代大學生消費的誤區及其教育引導[J]. 科協論壇(下),2008,11.
[3]董小蘋.大學生消費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勢[J]. 當代青年研究,2006,10.
[4]毛燕武,陶水木.當代社會炫耀性消費之文化解讀[J]. 柳州師專學報,2003,4.
[5]田偉,路世傳.高校大學生名牌消費現象透析[J]. 商場現代化,2008,11.
[6]【法】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7]社會心理學編寫組.社會心理學[M]. 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8]毛燕武,陶水木.當代社會炫耀性消費之文化解讀[J]. 柳州師專學報,2003,4.
[9]王瑩.身份認同與身份建構研究評析[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中圖分類號】g522.42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2-0034-02
理性思維是人體大腦思維的成熟模式,與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緊密相連,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理性思維是一個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關鍵。高中階段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的心智、性格、情感、意志力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學生的學習韌性加大,領悟能力加強,選擇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是十分有利的。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之一,是學生接觸最早、最為熟悉的課程。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于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設計中安排了很多的議論性和說明性文章,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感知的基礎上,獲得感性認識,進而做出分析綜合、概括歸納、推理判斷等一系列的邏輯思維加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在聯系和本質意義,實現向理性認知飛躍。下面就如何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談一點看法:
一、中學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議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今的高考作文雖不要求一定要寫議論文,但是議論文無疑是高考語文作文的一部重頭戲,議論文也是高中階段學生語文作文的常用體裁。如今的語文課本中只是簡單地給出一些作文材料和話題,幾乎沒有相關的作文理論指導,所以應當在語文教材中適當增加寫作理論的份量,以改變作文教學中缺少系統理論指導的奇怪現象。也有不少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時候,重讀不重寫,在課文閱讀分析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很少顧及對學生進行寫作的基本訓練。中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固然離不開對范文的閱讀和借鑒,但也離不開寫作理論的必要指導。只有感性認識而沒有理性認識,只能使學生的寫作陷入盲目狀態。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通常就是給出一個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立意,然后作文。很多學生讀不懂材料,有的學生直接從材料中抽出一句話然后立意寫作,導致對給定材料的把握不全,寫出的作文的水平不高,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的做法。有的學生實在理解不了材料,也不懂得如何下筆來寫作,在教師催交作文的時候匆匆寫作,為完成作文而寫作,作文質量難以保證。教師批改完作文后就開始作如下的評講:首先分析材料,得出問題所在,然后就拿一些好作文進行朗讀,再針對不好的作文進行一些小段落的修改,警醒學生。但學生對如何寫好議論文還是一頭霧水,無從著手。按照這樣的培養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方式,學生的寫作能力從何提高?
二、改變學生害怕寫議論文的方法
如今有很多學生談議論文寫作色變,這種情況使人擔憂。那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
(1)首先要明確議論 其實議論對于每一個人都不陌生,當人們在針對一個問題表明自己的立場后,并且為了這個立場而跟別人辯論,有時甚至會爭論到面紅耳赤的程度,這就是在議論。進而明確什么是議論文?議論文實際上就是將生活當中的“議論”的書面化,是將口語的討論、辯論書面化。議論文就好比兩個或者多個人在爭論一個問題時,雙方或者多方在申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后,用各種事實和道理為自己的立場而辯論,證明觀點的可行性,并且用語言文字有條理地組織成文,這就是“議論文”。因此,教師指導好學生寫議論文就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2)明確如何進行議論文 ①針對一段材料,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準確的分析和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感性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并總結得出材料的主要觀點,主要問題。由這些觀點和問題提出作文的中心論點,最好能以這個中心論點作為作文的題目。②好的題目是議論文的最大亮點。要教給學生有關立議論文標題的技巧:如給定的材料中講的是一段呼吁做一個有人性的人。可以這樣確立題目:a確定論文的討論范圍,是一般的題目。如:論人性等。b用中心論點直接作為論文的標題,是好的題目。如:我們要做一個有人性的人。c既用中心論點作為標題,同時運用修辭手法的題目,是很好的題目。如:我們的生活需要“人
性”這縷陽光。③“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開頭部分往往決定全文的基調,非常重要。議論文通常采用“開門見山”式的寫法?!伴_門見山”式的寫法,往往表現為落筆入題,說明寫作緣由,或者開宗明義,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題。那如何做到“開門見山”呢?大致說來,應該緊扣給定材料的內容或者相關的話題,簡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交代清楚為什么持用這樣的觀點,然后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論點。④整體上,議論文的寫作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議論文的本論部分仍使用這種思路,但需要針對文章的中心論點作幾個方面的論述。總之,我們既要注意突出全文的中心論點,也要注意突出各個層次的論點。比如針對“我們要做一個有人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可以在本論部分作這三個方面的論述:a學習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禮儀。b了解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做一名知法守法公民。c在學校教育體制中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培養學生成為有人性的人。然后對各個分論點進行分析、推斷、得出結論。本論部分的論證引用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有關名人名言等。⑤議論文的結尾部分采用畫龍點睛,即“卒章顯志”的寫法,結論部分的寫作要求:應簡要總結全文,呼應標題,進一步強調中心論點。這時候,全文就形成了“總”(序論)——“分”(本論)——“總”(結論)這樣的一種結構模式。
(3)如何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議論文寫作的理論知識之外,教師應當指導好學生養成自己修改或者同學之間互相修改作文的習慣,指出作文中問題所在,然后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議論文作文能力。有句話說“好的作文是修改出來的,而不能靠一味地寫”,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就能發現在自己文章里存在的問題,然后設法去修正這些問題。比如: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可以分為這樣的幾個步驟:第一遍修改作文里存在的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要求書寫工整、美觀。第二遍修改作文中的語病,使用詞恰當,句子通順。第三遍則修改作文中哪些段落銜接不好,文不對題,然后刪除或者添補一些內容進去等等。修改的過程在于換一下作文當中的“零件”,使文章讀起來更順口,更富于說服力。針對一些大部分學生都會常犯的錯誤則由教師在作文講解課上指出,引起學生的重視,引導他們去改正。實際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修改作文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理性思考的過程,使學生能更好地發現自己在作文當中的錯誤、缺陷,然后想好對策進行修改。這樣一個由“否定自己-肯定自己”的過程能錘煉學生堅韌的意志和理性的構思。
(4)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式 在課堂上針對一些社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已見,但要求必須有理有據。這種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思考一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給定材料中的主要問題,進而篩選出議論文的主要觀點。學生互相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也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敏捷性和多角度地發現問題的能力。而將思考結果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也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些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是十分有利的。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社會需要有理性思維的人才,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科目之一,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的作用是很大的,而高中階段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尤為重要。所以應當在高中語文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參考文獻】
本文根據對信息素養標準的解讀,針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中選題、實驗、寫作、投稿4個階段涉及到的信息意識、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評價能力等設計了17個問題。隨機抽取了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12個研究所的120位碩、博士研究生作為樣本,調查研究生在完成學位論文過程中信息素養現狀,并針對調查反映出的信息素養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1.調查概況
1.1問卷設計
根據對信息素養5個標準的解讀,問卷內容的設計包含研究生的信息意識、獲取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信息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信息道德的理解5個方面。將這些內容與學位論文研究的選題、實驗、寫作、投稿4個階段結合起來,設計了問卷框架,如表1所示:選題階段題目設計涵蓋了題目來源、信息查找、篩選方法等,由于這一階段是學位論文研究的初始階段,需要大量查找、閱讀、篩選信息以了解課題背景知識,因而這一階段是信息素養集中體現的階段,共設置有7個題目。實驗階段信息素養具體體現在信息持續追蹤與科學數值的查找方式上,共兩個題目。寫作階段設置了一個題目,調查研究生認為這一階段最為困難的問題。投稿階段設有一個題目,調查了解如何選擇投稿期刊。還有一些問卷題目涉及到學位論文研究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因而都歸于綜合類,共有6個題目。
問卷中所有問題均包含4-5個選項,且都為不定項選擇。調查對象只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勾選符合的選項。如果提供選項均不符合調查對象實際情況,則可在“其他”選項中補充說明。
1.2調查對象
隨機選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電子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光電研究院等12個研究所的碩、博士研究生共123人作為問卷發放對象。調查對象中,博士研究生為61人,占總人數的51%,碩士研究生為54人,占總人數的46%,還有4人未填寫相關信息,占總人數的3%。如圖1所示:
回收有效問卷120份,回收率為97.56%。各研究所回收的問卷份數,如表2所示:
1.3調查統計
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7軟件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由于問卷題目均為不定項選擇,統計時以“選項被選次數/120”這一數值代表選擇這一選項的研究生占總調查人數的比例。因此,同一題目下各個選項所占比例之和可能大于1(調查對象多選的情況下)。對于所有題目,若“其他”選項無人選擇,則在圖表中不顯示。
2.調查結果分析
2.1選題階段結果分析
2.1.1學位論文選題來源43.33%的研究生由導師直接指定學位論文題目;50%的研究生為導師給定方向后自選;5.83%的研究生完全由自己選題。這一結果表明,超過一半的研究生需要通過自己的判斷進行選題。如圖2所示:
2.1.2自主選題情況僅有31.67%的研究生在自主選題時對所選題目有把握;24.17%的研究生認為信息太多,無從下手;49.17%的研究生能夠選出幾個方向但無法確定選題(見圖3)。從這一結果看出,約七成的研究生對于選題沒有足夠的把握,選題對于研究生來說依然具有很大的難度。
2.1.3了解背景信息常用方法檢索‘‘學術搜索引擎”和‘‘專業數據庫”兩個選項所占比例最高,均為導師、學長等專家的經驗也是重要的信息提供渠道,占35%;而利用傳統的專著、圖書來獲取信息所占比例較少,為24.17%。從結果看,許多研究生了解學位論文背景的方法比較靈活,并不局限于某種固定模式,而是同時采取多種方法來獲取相關信息(從大部分為多選可以看出)。鑒于調查對象為中科院研究生,他們對專業數據庫的使用率相對比較高。如圖4所示:
2.1.4檢索信息時首先考慮的因素選擇直接使用關鍵詞檢索的研究生占82.5%;首先考慮找該領域作者、機構文獻的研究生占25%;僅有19.17%的研究生會首先考慮確定學科范圍、信息源(專著、期刊、專利等)及時間范圍。結果表明,大部分研究生在檢索學位論文課題信息時比較盲目,并未經過仔細考慮。如圖5所示:
2.1.5首先檢索的信息源在檢索學位論文課題背景信息時,64.17%的研究生首先檢索的信息源為全文數據庫;26.67%選擇最先檢索文摘數據庫;20.83%的研究生最先檢索網絡資源;10%的研究生最先檢索特種文獻(專利、標準、會議、報告等)。結果表明,文摘數據庫作為選題時重要的信息源,并未得到廣大研究生的重視(見圖6)。
2.1.6篩選信息的方式在檢索到大量學位論文課題背景信息時,71.67%的研究生通過閱讀摘要來挑選出最相關的文獻;32.5%的研究生選擇閱讀綜述文獻來篩選信息;還有32.5%的研究生通過閱讀核心文獻(如核心期刊文獻、高被引文獻、核心著者文獻等)來篩選信息。結果表明,研究生篩選信息的方式主要以閱讀文章摘要為主,而綜述文獻和核心文獻這兩類非常有價值的文獻類型并沒有得到研究生的重視。如圖7所示:
2.1.7如何確定論文創新點74.17%的研究生選擇檢索領域最新文獻進行對比;20%的研究生直接交由導師判斷;而15%的研究生未考慮過此問題。結果表明,大部分研究生忽略了對學位論文的創新性權威驗證這一關鍵問題。因此,圖書館應該關注中科院研究生群體,主動為他們提供學位論文的查新檢索服務。如圖8所示:
2.2實驗階段結果分析
2.2.1持續追蹤新信息渠道76.67%的研究生通過定期檢索數據庫、期刊來持續跟蹤新信息;20%的研究生會通過關注專業門戶網站、論壇、科學家博客等方式來維持信息的及時更新;14.17%的研究生利用RSS-Feed、alert、Googlereader等來定制最新信息。結果表明,信息定制、、lert功能等這些高效的信息追蹤方式并沒有在研究生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專業門戶、論壇、科學家的博客等也較少被關注,如圖9所示:
2.2.2數值、事實型數據查找途徑85.83%的研究
生選擇了利用搜索引擎或網絡免費資源來進行查找;39.17%的研究生考慮了查閱參考工具書、手冊(紙本或數據庫);還有21.67%的研究生選擇從同行處獲取。結果表明,目前研究生查找數值、事實型數據大部分依賴網絡資源,而較少利用專業的手冊和工具書。如圖10所示:
2.3 寫作階段結果分析
這一階段研究生碰到的主要困難依次是:發現問題,擬定論文的寫作路線(46.67%);總結、凝練創新點(43.33%);概述總結該領域的研究現狀(30%);實驗驗證、數據分析(15%)及其他(1.67%)。其他選項上,主要是文獻管理軟件不熟練、以及基礎知識不牢固等。如圖11所示:
2.4投稿階段結果分析這一階段考察了研究生選擇投稿期刊的主要途徑。51.67%的研究生投稿由導師指定期刊,而其余研究生則需要通過自己判斷選擇。方法主要有學長、同學推薦(44.17%);根據期刊影響因子排名選擇(30%);根據引用的參考文獻,綜合考慮期刊的方向、影響因子和自己的研究方向選擇等方式。如圖12所
2.5綜合部分結果分析
學位論文完成過程是一個統一的、有機的整體,研究生的信息素養體現在整個過程中。這部分題目對學位論文過程中一些能夠反映研究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行為、信息道德等的問題進行了調查。
2.5.1學位論文研究過程最難的階段對于學位論
文研究過程的4個階段,46.67%的研究生認為選題階段最為困難,其次是寫作階段(40.83%)。實驗階段(16.67%)和投稿階段(10.83%)的難度相對要小一些。這說明選題和寫作這兩個對信息素養要求較高的階段對研究生來講難度較大。如圖13所示:
2.5.2查找、利用信息時的主要困難在查找、利用信息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首先是無法獲取全文(57.50%);信息量太大(38.33%)以及缺乏最新信息獲取的渠道并列第二(38.33%);最后是信息獲取費用太高(10%)。盡管中科院采用了多途徑來保障全文的獲取,但獲取全文這一問題依然突出。如圖14所示:
2.5.3無法獲取全文時采取的途徑無法獲取全文時,48.33%的研究生通過找人代查、代借獲取;40.83%的研究生利用了圖書館文獻傳遞服務;32.5%的研究生選擇放棄該文獻;另有22.5%的研究生直接向作者索取。這一結果與對醫學碩士研究生的調查結果非常相似,即無法獲取全文時,最常選擇的兩種方式是圖書館原文傳遞及找人代查代借8。如圖15所示:
2.5.4管理文獻的方法在文獻管理上,43.33%的研究生使用了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等),這與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購買Endnote文獻管理軟件,免費供研究生使用,并提供使用方法培訓密不可分。丁香園網站對其用戶(碩士生占51%,博士生占27%)使用文獻管理軟件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7%的用戶從未使用過文獻管理軟件9,進一步表明文獻管理軟件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科學研究中。如圖16所示:
2.5.5如何理解信息的合理利用71.67%的研究生將合理利用信息理解為尊重知識產權;62.5%的研究生理解為適量引用、不剽竊;28.33%的研究生理解為不惡意下載。大部分研究生對信息的合理利用都有一定的理解,僅有5%的的研究生未考慮過此問題。如圖17所示:
2.5.6參加培訓意愿對于是否有意愿參加研究生學位論文各環節培訓的調查顯示:31.67%的人迫切想了解學位論文各個環節的相關知識;56.67%的研究生希望了解其中的部分環節;還有21.67%的研究生希望參加,但是對時間的安排有所顧慮;僅有1.67%的研究生對此不感興趣。與寧夏大學對684名在校研究所的調查結果相似,該校超過77%的學生愿意選修研究生“文獻檢索課”M。說明無論是中科院還是高校的研究生,都對信息素養方面的培訓表現出強烈興趣。如圖18所示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大致了解目前中科院研究生在完成學位論文過程中的信息素養狀況。選題階段是研究生認為較為困難的階段。特別是自主選題時,許多學生感到信息量太大而無從下手,并且對自己選擇的題目沒有足夠的把握。這與其檢索行為過于簡單,沒有清晰考慮信息源以及在信息篩選過程中未利用可靠高效的方法有關。
實驗階段研究生持續跟蹤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大都通過定期檢索數據庫來獲取信息。利用多途徑便捷地跟蹤信息還需進一步加強。檢索數值、數據信息時,各種紙本、電子的工具書沒有很好地被利用,大多數用戶依然求助于免費的網絡信息。在論文寫作階段,如何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問題,擬定論文寫作路線,以及總結凝練創新點是論文撰寫過程中的主要難點。這與前期選題時對信息源是否準確選擇、檢索過程是否嚴謹規范以及信息篩選途徑是否高效正確等都具有直接的聯系。
文獻管理軟件得到了較好的推廣,約一半的研究生利用了文獻管理軟件來管理文獻。投稿階段對于研究生來說相對簡單,大部分研究生由老師直接指定投稿期刊,其余研究生也可以通過學長、同學的經驗以及自己的判斷選擇出適合的期刊進行投稿。在對信息素養的態度調查上,幾乎所有的研究生對學位論文過程中的信息素養相關培訓表示出了積極的學習興趣。大多數研究生對于合理利用信息也有恰當的理解。
3.2建議
3.2.1 避免盲目檢索調查結果顯示,選題時大多數研究生首先考慮的是直接使用關鍵詞檢索。在對一個領域還沒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直接使用關鍵詞檢索顯得過于盲目。這往往導致檢索的信息過多、信息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后期還會花費大量精力對信息進行篩選。若在檢索之前先考慮清楚所需信息的學科范圍、信息源(如專著、期刊、專利等)以及時間范圍等因素,并制定相對準確的檢索式,就會避免檢索過多無用信息,從而使檢索結果更加準確。
3.2.2 選擇合適的信息源在信息源的選擇上,不同的研究階段側重有所不同。以選題階段為例,全文數據庫并不是唯一的選擇。文摘數據庫由于不提供全文,數據量更大,范圍更廣;而專利、會議、報告等特種文獻類型,提供了領域內最新的信息以及發展動向。在選題時,檢索課題信息必須保障信息查全、查準、查新。因此,文摘數據庫、專利數據庫、會議信息等都是選題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的信息源。
3.2.3 提高篩選信息效率檢索到大量信息時,如何高效地篩選出與課題密切相關的優質信息很重要。除直接閱讀文獻的摘要外,還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方式。通過數據庫(如WebofScience、Elsevier等)的過濾、分析功能可以找出某一領域的核心文獻,包括高點擊率文獻、高被引文獻、同行推薦文獻等。此外,閱讀綜述文獻也是一種快捷而有效的途徑。國外的綜述文獻一般多為該領域有很強影響力的學者所著,能夠很好地反映該領域的研究進展,通過綜述的參考文獻也可以更方便地追蹤該領域的研究情況。
3.2.4確保選題創新性在調查中,大多數人確定選題創新點的方法為自行檢索領域最新文獻進行對比。沒有人選擇委托圖書館查新。課題是否具有新穎性對于學位論文來說非常關鍵,圖書館的查新服務是保證課題新穎性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請導師或是同領域相關研究者輔助判斷也十分必要。
3.2.5巧用信息定制實驗階段需要持續跟蹤最新文獻,隨時掌握研究領域最新動向。除了定期檢索專業數據庫外,RSSFeed、數據庫的alert功能、googlereader等信息定制途徑能高效地跟蹤信息。各種信息定制途徑能夠根據用戶對信息的具體限定以及指定周期(每天、每周、每月)提供多個數據源的信息,從而省去了逐個瀏覽各數據庫的時間,提高了科研效率。3.2.6重視電子工具書理工科類研究生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查找很多數值型、事實型數據。電子工具書是一種可靠的途徑。與網絡信息相比,各種專業的數值型、事實型數據庫的信息通常都經過驗證,內容準確。如若研究領域比較邊緣或是過于狹窄而難以查找到相關數值數據,從同行處獲取信息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3.2.7善用文獻管理軟件利用一些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Express、RefWorks等,能大巾幅提高寫作效率。以Endnote為例,該軟件能夠對已有參考文獻進行分類管理,有利于隨時方便地查找到所需文獻。通過其分析功能,可以找出領域內高產作者、高影響力期刊。在文章撰寫過程中,能夠方便地插入參考文獻,自動生成所需的參考文獻格式,自動調整參考文獻順序。這些都為研究者節省了大量時間,也省去了繁瑣的參考文獻編寫工作。
一、引言
康復專業可以說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康復是現代醫院中預防、保健、醫療和康復這四種基本功能之一?,F階段我國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1.44億,其中約7000萬老年人有康復需求,而目前能得到康復服務的人只有1萬多人/年。顯然,社會對于該專業的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而當前人才的數量與培養的規模又都是非常有限的。這樣一個供求的矛盾正好為我國的中等衛校開設專門的康復專業提供了盎然的生機,一些學校也都相繼地開辦了這一專業。然而,當前的縣級以及縣級以下的醫院中真正開展起康復工作的還寥寥無幾,同時中等衛校的畢業生要想進入到省市級醫院的康復科是幾乎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當前的社會對于中等衛校的康復專業畢業生大量需求的時代還沒有到來。這樣的情形讓原本并不多的衛??祻彤厴I生卻面臨著人員相對過剩的整體局面,最起碼就現在而言,他們的就業出路正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
二、康復專業學生就業現存的問題
(一)當前畢業生就業的期望值普遍太高,就業觀念不正確。
中等衛校的畢業生就業狀況一直很不理想,因為城市及省級的醫院需要的大都是較高或者高層次的專業人才,這些基本上都是從那些高等院校中錄用各個專業的本科甚至更高學歷的畢業生。而廣大農村和基層地區的領域本應該是中等衛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個主戰場,但是,由于各級政府對于衛生事業的投入資金嚴重不足,尤其是對基層以及農村的衛生投入資金尤其少,基層的待遇較低,工作辛苦以及生活條件差的狀況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同時畢業生自身存在著思想與觀念上的問題,其中“高不成而低不就”的心態最為普遍,他們很不愿意去到基層、農村和一些艱苦的地方進行工作。雖然學校一直反復地倡導并且要求學生要“先就業,后擇業”,可是多數的畢業生仍然將“擇業”放在其首位,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各個方面都十分滿意的工作,這就讓中等衛??祻蛯I畢業生的就業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其實社會很多的服務業,都需要大量有康復技術操作能力的學生,但學生覺得是低下工作,事實上這些行業正是衛校的康復專業畢業生們很好的就業渠道。
(二) 畢業生不懂得推銷自己,擇業就業的主動性不強。
當前很多的畢業生就業的主動性不強,總想靠父母或者等學校的推薦、等國家的安排。這種等靠的思想嚴重地影響著他們就業。這和各個中等衛校缺乏有效的就業指導課程有相當大的關系,當然,這也和畢業生自身的個人素質有關。他們沒有就業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不注意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使得他們沒有什么值得推銷。好些用人單位最近反映,近幾年來培養的不少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差,有的甚至連病患的病歷都不知道怎么寫,還需要用人單位再次地進行培訓,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
(三)職業指導的教材內容缺乏相關的衛生行業知識
很多中等衛校的就業指導形式十分單一,而專業課程又設置得太死,沒有能夠考慮到學生們將來進行轉行就業所需要的知識的培訓。當前,我們所使用的職業指導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國家所指定的中等職業教育所通用的規劃性教材,專業針對性并不強??祻蛯I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而其職業以及就業指導的形式也主要都是以課堂的授課為主,缺乏多種形式和靈活多樣的一種教學模式。醫療和衛生部門可以說是一個關系著人類生命的特殊性的服務行業,除了應掌握好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要掌握衛生行業的職業道德與規范。同時,其課程的設置又主要是專業課,并沒有適應當前市場需求以及畢業生的就業需求,應當相應地調整或者增加一些和學生自身的康復專業所相關的知識。
三、相應的就業對策
(一)職業衛校應當有針對性地設置就業指導課程。
中等衛校的畢業生,尤其是康復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都沒有受到足夠多的重視,學校所開展的所謂的就業指導教育,都存在著學時太少、內容太簡單、信息量過小以及針對性不強的現象。致使其學生在就業的觀念、取向以及市場競爭力的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
因此,中等衛校應當有針對性地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特別是加強對康復專業的針對性,康復專業較之其他專業有更強的服務性,要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注重學生的擇業心理輔導,樹立其競爭就業的意識,改變畢業生的就業思路。同時要加強其心理素質的教育,培養起他們良好的就業擇業心態,提高其耐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衛校的學生在其求職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遭遇挫折,針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也就是讓衛校的學生在挫折面前能夠處于主動的地位,正確地認識自我,提高自信心,從而戰勝挫折,實現其人生價值,從而能夠適應當今以及未來的社會發展需求。
(二)抓住當前的衛生改革的新形勢,鼓勵以及幫助康復專業的畢業生走向基層。
目前,雖然各級政府對基層的衛生事業的投入資金還很少,但是,經過各種問題暴露出來的我國的公共衛生存在著的嚴重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央對于衛生事業高度的重視,也陸續出臺了不少加強基層衛生工作的各級政策,其衛生事業將會迎來一個空前發展的時期。一旦有了政府的大量資金投入,這塊領域的就業潛力就會發揮出來,各個基層都需要眾多的相關專業人才來充實,所以,各個衛校都應該抓住這個機遇,鼓勵康復專業的畢業生到較為艱苦的環境中去,幫助這些畢業生走向基層,能夠多為基層作出貢獻。
(三) 學校應該加強和用人單位的聯系,疏通就業渠道。
中等衛校應當加強和用人單位的聯系,想方設法地“推銷”自己。學校首先要了解目前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真實情況,并且能夠科學地預測出未來人才需求的趨勢以及分布;其次,應當拓寬其輸送人才的渠道,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機制,學校作為企業培養生力軍的基地,定向定點地向企業輸送所需的人才。同時,也要積極地和需要康復專業人才的大城市的各級醫院聯系,以便能夠輸送其所需的畢業生。目前,很多中等衛校都成立起“畢業生擇業指導委員會”,這一委員會應該充分地發揮好其職能作用,主動地走向社會,擴大和外界的聯系,讓康復專業的畢業生能夠充分地就業,增強其就業信心。
(四)與崗位需求相接軌,加快康復專業課程改革。
目前中職衛校康復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傳統和現代康復理論與技術,從事社區及醫院康復治療與管理的應用性專門人才。其專業核心課程的設計主要包括:內科、外科、神經科、針灸推拿、康復醫學概論、運動治療、作業治療、物理治療、常見疾病康復治療等。但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是以基層社區康復、福利機構以及養生保健美容等服務性行業為主。過多的專業性臨床課程設置,讓走出校門的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崗位需求,很多單位及企業均反映學生在上崗前還需要接受一兩個月的工作培訓,不能及時地填補用人單位的空缺,緩解企業缺工的壓力。隨著專業培養目標戰略重點的轉移,就必須對本專業設置的課程進行調整。首先,必須精簡臨床課程及課時。其次,根據當地用工需求,以選修課的形式靈活增加養生、保健、營養等專業課程,從而達到“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教學目標。
四、結論
康復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因此面臨著空前的機遇與挑戰。中等衛校學生就業固有的問題和局限性對其康復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有一定的障礙。但只要學校認真地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心態和價值觀,一定能夠很大程度地改善其就業的現狀,為康復行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一、學前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
1.學前教一育階段是人的身體發展、智力與經驗發展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在《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假設:若以17歲時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為loo,則4歲就已具備50% ,8歲時達到80%,剩下的20%是從8一17歲的9年中獲得的。從腦科學的層面看,嬰兒出生時腦重350 } 4008,為成人腦重的25 % , 1歲時達到成人腦重的50% , 2歲時為75% , 6歲時孩子的腦重為12008,已接近成人腦重(1350一14008)的90% o}’}因此,學前教育階段是人身體、智力與經驗發展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
2.學前教一育階段是人生變化最大、最快的時期,也是最易發展、最易受挫的時期
這一時段里,孩子從只會啼哭,到會爬、會走路、會奔跑,不但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所有的認知、經驗與能力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在客觀上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生中變化最大、最快的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不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規律,不順應兒童自然的發展,而是采用大一統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腳,禁錮其思維,形成機械的思維定式,甚至連孩子們畫筆下的太空飛船都是一樣的,勢必會阻礙兒童各種潛能的發展,錯過兒童的敏感期,貽誤天才的成長。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訓練和裝備心靈的階段,它不僅為小學做準備,更為人的一生做重要的奠基,直接影響著人類生命大廈的高度、廣度和堅實度。因為,它涉及到兒童各種潛能的發掘、各種意志品質的培養、各種必要生活經驗的習得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注重個性的彰顯,又要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教育家的智慧以引導、幫助幼兒培養各種能力,還要有專家的準確判斷力、恰當的教育方法來激發幼兒的各種潛能,把握不同幼兒的敏感期等。所以,在客觀上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學前教育所要面對的是人類生命的塑造,是人類第二次生命的給予,任何輕微的、不適宜的閃失都可能會延緩或摧折生命之花的綻放。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弊端已顯露出來:幼師生科研能力較差,理論知識不夠廣博,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貽誤教育時機。而傳統的高校生又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能力等弊端。只有極少數高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走在前列。例如,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2005年本科生的教育基礎課13門,專業課21門,為學生奠定了廣博的教育理論和專業理論基礎。東北師范大學則探索了“寬口徑、厚基礎、精專業、多出路”的人才培養模式。
國外幼兒教師的培養并沒有因為學前教育處于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而降低師資培養的要求。例如,法國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3十2的基本學歷,即先通過3年大學本科學習,獲得學士學位后考人教育專業,進行2年的學習與實習,再經過嚴格的考試,才能獲得教師資格。美國和日本對于幼兒教師學歷的基本要求也均在本科以上,目前碩士、博士擔任幼兒教師的情況也越來越多,而且非常注重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的確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優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而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優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隨著“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深人人心,“終身教育”、“全納教育”等先進教育思潮呼喚“廣基礎、深專業、高學歷、多能力、善研究”的創新型、多元化幼兒教師。在這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中,“廣基礎”指具有廣博的高等教育、教師教育與學前教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及相關學科知識;“深專業”指具備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技能、技巧,同時對學前教育專業課這一平臺上不同專業核心課、技能課程進行深人研究,以達到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專業化的水平;“高學歷”指對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的培養應建立在本科層次上;“多能力”指幼兒教師應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諸如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工作的能力等;“善研究”指科學研究能力較強,善于反思,善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行動研究,能撰寫出一定水平的學術論文。
對此,下面主要從育人理念、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i.育人理念
學前教育階段除具有與其他教育階段共同擁有的職業道德精神外,還應具有更為深刻的育人理念。這里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兒童的發展為核心,以促進每個生命個體優化地成長為基本要求,抓住兒童具有吸收力的心靈,把握兒童的敏感期,發掘天才,通過適宜性的課程、教學內容、組織活動等,引導和培養兒童的觀察、想象、思維、言表、創造、記憶等能力及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專長,為他們提供最適宜的可能的空間、環境與條件的支持,使每個兒童獲得最大限度的潛能發展,在人生至關重要的時期能夠獲得既是全面的又是個性的優化成長,為人生的發展做重要的奠基。而且,這種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理性認識和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理想追求是與時俱進的,因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當然,幼兒教師這一神圣職責的完成需要耐心、恒心、堅定的信念來成就,而這一切都源自于那份視學前兒童、學前教育事業為自己存在全部意義的熱愛。
2.培養目標
(1)知識目標。本科層次的幼兒教師至少應系統學習高等教育、教師教育、學前教育三個領域的知識。學習高等教育和教師教育知識階段應廣泛涉獵普通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心理衛生咨詢等學科的知識,深化自身的理論構建,為專業課學習搭建一個知識平臺。學習專業知識應廣泛學習學前教育的基礎知識,如學前教育學、學前發展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幼兒園游戲、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等課程,同時應深人研究某一專業技能的知識,諸如繪畫、舞蹈、樂器等方面的知識,使自身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專業知識。當然,在有限的時間內廣泛而深人地學習理論知識,教師還需要對眾多領域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也可采用選修與必修相結合的方式,選修課又可分為限選與自由選擇的課程修習方式。
(2)能力目標。專業技能包括專業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興趣和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應包括:創設教育教學情境的能力,有效地引導、組織兒童的能力,準確地觀察、發掘幼兒潛能的能力,行動研究的能力,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工作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流暢的言表力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計算機和外語的應用能力等。
(3)實踐目標。為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能